CN101537734A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37734A CN101537734A CN200910129455A CN200910129455A CN101537734A CN 101537734 A CN101537734 A CN 101537734A CN 200910129455 A CN200910129455 A CN 200910129455A CN 200910129455 A CN200910129455 A CN 200910129455A CN 101537734 A CN101537734 A CN 1015377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k
- described liquid
- flow passage
- 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1—Fluid pattern dispersing device making, e.g., ink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液体供应系统包括能够设置在液体喷射装置上的液体容器(1)、液体补给装置(900)、以及液体流路部件(910)。液体容器(1)包括:液体贮存室,贮存液体;液体供应口,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中间流路,是从液体贮存室至液体供应口的流路;以及传感器,设置在中间流路上,检测液体的有无。液体流路部件(910)在比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在中间流路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墨式打印机中,从墨盒供应墨水。以往,公知有以下技术:在喷墨式打印机的外部增设大容量的墨罐,通过管道连接该墨罐与墨盒,从而增大墨水贮存量。
但是,根据墨盒的类型,如果只是单纯得将管道连接在墨盒上,则可能会损害墨盒的功能并导致无法恰当地向打印机供应墨水。这样的问题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一般来说是可以设置液体容器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消耗装置)的共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从外部向可以设置液体容器的液体喷射装置恰当地供应墨水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液体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供应系统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所述液体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能够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液体容器的步骤;
(b)准备用于向所述液体容器补给所述液体的液体补给装置的步骤;以及
(c)通过液体流路部件连接所述液体容器与所述液体补给装置的步骤;
所述液体容器包括:
液体贮存室,贮存液体;
液体供应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
中间流路,是从所述液体贮存室至所述液体供应口的流路;以及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上,检测所述液体的有无;
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在所述中间流路上。
一般在液体流路中,大多是设置在中间流路上的传感器的位置处的流路阻力大。因此,如果在位于传感器的上游侧的位置连接液体流路部件,则可能会由于传感器的位置处的大的流路阻力而无法将经由液体流路部件从液体补给装置补给的液体充分地供应给液体喷射装置。另一方面,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将液体流路部件在传感器的下游侧连接在中间流路上,因此可以将经由液体流路部件从液体补给装置补给的液体恰当地供应给液体喷射装置。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中间流路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缓冲室,
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与所述缓冲室连接。
根据该方式,由于使液体流路与墨水容纳能力比较大的缓冲室连接,因此比较容易进行连接。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中间流路包括:
差压阀室,设置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容纳差压阀,所述差压阀根据由于所述液体的消耗引起的压差而进行关闭、开启;以及
铅垂流路,设置在比所述差压阀室靠下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液体沿铅垂方向导向所述液体供应口;
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与所述铅垂流路连接。
根据该方式,由于将液体流路部件连接在铅垂流路上,因此即使经由液体流路部件而混入了气泡,气泡也会直接上升至差压阀室并在该处被捕集。因此,能够减少气泡从位于铅垂流路的下方的液体供应口排出到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可能性。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中间流路具有液体连通孔,该液体连通孔设置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内的壁面上,
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与所述液体连通孔连接。
根据该方式,由于利用在液体容器内的壁面上形成的液体连通孔来连接液体流路部件,因此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液体容器还具有大气流路,该大气流路连接所述液体贮存室与大气,
所述步骤(c)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比所述液体流路部件在所述中间流路上的连接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封闭所述大气流路。
根据该方式,能够防止大气(气泡)经由大气流路流入到传感器中,因此能够防止传感器的误动作。
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用于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消耗装置)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的(A)、(B)是表示上架式的喷墨式打印机和使用该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供应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的(A)、(B)是表示离架式的喷墨式打印机和使用该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供应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墨盒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4是墨盒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5是墨盒的第一分解立体图;
图6是墨盒的第二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大气开放孔至液体供应部的路径的图;
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盒主体的图;
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盒主体的图;
图11的(A)、(B)是简化了图9和图10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墨盒的初始的墨水填充状态的说明图;
图13的(A)、(B)是表示墨盒内的墨水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4的(A)、(B)是图13的A-A截面图;
图15的(A)、(B)是表示墨盒内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6的(A)、(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墨盒与墨水补给管道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
图17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系统的路径的图;
图18的(A)、(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9的(A)、(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墨盒与墨水补给管道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9(A)的A-A截面图;
图21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系统的路径的图;
图22的(A)、(B)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墨盒与墨水补给管道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
图23是图22(A)的A-A截面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系统的路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以下顺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墨水供应系统的整体构成;
B.墨盒的基本结构;
C.墨水供应系统用墨盒的结构以及该墨盒的制造方法;
D.变形例。
A.墨水供应系统的整体构成:
图1的(A)是表示喷墨式打印机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该喷墨式打印机1000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托架200,并具有将印刷纸张PP在副扫描方向上运送的运送机构。在托架200的下端设置有印刷头(省略图示),使用该印刷头在印刷纸张PP上进行印刷。在托架200上设置有可以安装多个墨盒1的盒容纳部。这样的在托架上安装墨盒的打印机也称为“上架式的打印机”。
图1的(B)表示了使用该喷墨式打印机1000的墨水供应系统。该系统在喷墨式打印机1000的外部设置了大容量墨罐900,并通过墨水补给管道910连接了该大容量墨罐900与墨盒1。大容量墨罐900具有数量与墨盒1的数量相同的墨水容器。如果增设大容量墨罐900,则能够实质性地大幅度增加打印机的墨水贮存量。另外,大容量墨罐900也称为“外设墨罐”。
图2的(A)是表示喷墨式打印机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该喷墨式打印机1100在托架1200上未安装墨盒,而在打印机主体的外侧(托架的移动范围的外侧)设置有盒容纳部1120。通过墨水供应管道1210连接了墨盒1与托架1200。这样的在托架以外的部位安装墨盒的打印机也称为“离架式的打印机”。
图2的(B)表示了使用该喷墨式打印机1100的墨水供应系统。该系统增设了大容量墨罐900,并通过墨水补给管道910连接了该大容量墨罐900与墨盒1。这样,离架式的打印机也能够通过与上架式的打印机相同的方法来构成大幅地增加了打印机的墨水贮存量的墨水供应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将由墨盒1、大容量墨罐900、以及墨水补给管道910构成的系统称为“墨水供应系统”。但是,也可以将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了打印机的整体称为“墨水供应系统”。
下面,首先说明在墨水供应系统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墨盒的结构,然后说明墨水供应系统的详细构成和该墨水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另外,下面主要说明使用了上架式的打印机的情况,但是其内容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离架式的打印机。
B.墨盒的基本结构:
图3是墨盒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4是墨盒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4表示了从与图3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图。图5是墨盒的第一分解立体图。图6是墨盒的第二分解立体图。图6表示了从与图5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图。图7是表示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在图3~图6中,为了指定方向,图示了X、Y、Z轴。
墨盒1在内部容纳液体墨水。如图7所示,墨盒1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向该喷墨式打印机供应墨水。
如图3和图4所示,墨盒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具有Z轴正方向侧的面1a、Z轴负方向侧的面1b、X轴正方向侧的面1c、X轴负方向侧的面1d、Y轴正方向侧的面1e、以及Y轴负方向侧的面1f。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面1a称为上表面、将面1b称为底面、将面1c称为右侧面、将面1d称为左侧面、将面1e称为正面、以及将面1f称为背面。另外,将这些面1a~1f所在的侧分别称为上表面侧、底面侧、右侧面侧、左侧面侧、正面侧、以及背面侧。
在底面1b上设置了具有用于向喷墨式打印机供应墨水的供应孔的液体供应口50。在底面1b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墨盒1的内部导入大气的大气开放孔100(图6)。
大气开放孔100具有形成在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的突起230(图7)能够以一定的间隙保持余量地与大气开放孔100相嵌合的深度和直径。使用者在剥下气密性密封大气开放孔100的密封膜90后将墨盒1安装到托架200上。突起230是为了防止忘记剥下密封膜90而设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左侧面1d上设置有结合杆11。在结合杆11上形成有突起11a。当向托架200安装墨盒1时,突起11a与形成在托架200上的凹部210相结合,由此相对于托架200固定墨盒1(图7)。根据上述说明可知,托架200是安装墨盒1的安装部。在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印刷时,托架200与印刷头(省略图示)成为一体,在印刷介质的纸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主扫描方向是在图7中由箭头AR1表示的方向。即,当喷墨式打印机正在进行印刷时,使墨盒1沿各图中的Y轴方向往复移动。
在左侧面1d的结合杆11的下方设置有电路基板34(图4)。在电路基板34a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端子34a,这些电极端子34a经由设置在托架200上的电极端子(省略图示)与喷墨式打印机电连接。
在墨盒1的上表面1a和背面1f上粘贴有外表面膜60。
参照图5和图6来说明墨盒1的内部结构和部件构成。墨盒1包括盒主体10和覆盖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盖部件20。
在盒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有具有各种形状的肋10a(图5)。在盒主体10和盖部件20之间设置有覆盖墨盒10的正面侧的膜80。膜80被致密地粘贴在盒主体10的肋10a的正面侧的端面上而不产生间隙。通过这些肋10a和膜80划分形成了多个小的腔室,例如在墨盒1的内部划分形成后述的墨水容纳室、缓冲室。
在盒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有差压阀容纳室40a和气液分离室70a(图6)。差压阀容纳室40a容纳由阀部件41、弹簧42、以及弹簧座43形成的差压阀40。在包围气液分离室70a的底面的内壁上形成有堤坝70b,气液分离膜71被粘贴在该堤坝70b上,由此在整体上构成了气液分离过滤器70。
在盒主体10的背面侧还形成有多个槽10b(图6)。当以覆盖盒主体10的背面侧的大致整体的方式粘贴了外表面膜60时,这些槽10b在盒主体10与外表面膜60之间形成后述的各种流路,例如形成用于使墨水或大气流动的流路。
接着,说明上述电路基板34周边的构造。在盒主体10的左侧面的下表面侧形成有传感器容纳室30a(图6)。在传感器容纳室30a中容纳有液体余量传感器31和固定弹簧32。固定弹簧32将液体余量传感器31推压固定在传感器容纳室30a的下表面侧的内壁上。传感器容纳室30a的右侧面的开口被盖部件33覆盖,在盖部件33的外表面33a上固定上述电路基板34。传感器容纳室30a、液体余量传感器31、固定弹簧32、盖部件33、电路基板34、以及后述的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的整体也称为传感器部30。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液体余量传感器31包括形成后述的中间流路的一部分的腔、形成腔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以及配置在振动板上的压电元件。压电元件的端子与电路基板34的电极端子中的一部分电连接,当在喷墨式打印机上安装了墨盒1时,压电元件的端子经由电路基板34的电极端子与喷墨式打印机电连接。喷墨式打印机可以通过向压电元件施加电能而经由压电元件使振动板产生振动。然后,喷墨式打印机能够通过经由压电元件检测出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特性(频率等)而检测出腔中有无气泡。具体地说,如果由于容纳在盒主体10中的墨水被消耗而使腔内部的状态从充满墨水的状态向充满大气的状态变化,则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特性发生变化。通过经由液体余量传感器31检测出该振动特性的变化,喷墨式打印机能够检测出腔中有无墨水。
另外,在电路基板34设置有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记录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消耗量。
除了上述液体供应口50、大气开放孔100以外,在盒主体10的底面侧还设置有减压孔110、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以及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图6)。减压孔110用于在墨盒1的制造工序中注入墨水时吸出空气而对墨盒1的内部进行减压。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和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形成后述的中间流路的一部分。另外,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和迷路流路形成室95a是中间流路中的最狭窄、流路阻力最大的流路部分。特别是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形成迷路状的流路并使得产生弯液面(在流路内形成的液体架桥),因此迷路流路形成室95a是流路阻力特别大的部分。
在制成墨盒1之后,马上通过密封膜54、90、98、95、35分别密封液体供应口50、大气开放孔100、减压孔110、迷路流路形成室95a、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的开口部。其中,密封膜90如上所述在墨盒1被安装到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之前由使用者剥离。由此,大气开放孔100与外部连通,大气被导入到墨盒1的内部。另外,密封膜54构成为当墨盒1被安装到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时被托架200所具有的供墨针240刺破。
在液体供应口50的内部从下表面侧开始依次容纳有密封部件51、弹簧座52、封闭弹簧53。当供墨针240插入到液体供应口50中时,密封部件51进行密封以使得在液体供应口50的内壁与供墨针240的外壁之间不产生间隙。当墨盒1未安装在托架200上时,弹簧座52抵接在密封部件51的内壁上而封闭液体供应口50。封闭弹簧53向使弹簧座52抵接在密封部件51的内壁上的方向对弹簧座52施力。如果供墨针240插入到液体供应口50中,则供墨针240的上端将弹簧座52推起,由此在弹簧座52与密封部件51之间产生间隙并从该间隙向供墨针240供应墨水。
接着,在更详细地说明墨盒1的内部构造之前,为了容易理解,先参照图8来概念性地说明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口50的路径。图8是概念性地表示从大气开放孔至液体供应部的路径的图。
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口50的路径大体分为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贮存室、墨水贮存室的上游侧的大气流路、以及墨水贮存室的下游侧的中间流路。
墨水贮存室从上游开始依次包括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第二墨水容纳室390。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上游侧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连通,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下游侧与第二墨水容纳室390连通。
大气流路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包括蛇行路径310、容纳上述气液分离膜71的气液分离室70a、以及连结气液分离室70a与墨水贮存室的连结部320~360。蛇行路径310的上游端与大气开放孔100连通,下游端与气液分离室70a连通。为了使从大气开放孔100至第一墨水贮存室的距离变长,蛇行路径310细长地蜿蜒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贮存室内的墨水中的水分蒸发。气液分离膜71由允许气体透过且不允许液体透过的材料构成。通过将气液分离膜71配置在气液分离室70a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能够抑制从墨水贮存室逆流而来的墨水从气液分离室70a进入上游。后面将说明连结部320~360的具体结构。
中间流路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包括迷路流路400、第一流动路径410、上述传感器部30、第二流动部420、缓冲室430、容纳上述差压阀40的差压阀容纳室40a、以及第三流动路径450和460。迷路流路400包括由上述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形成的空间并形成为三维的迷路状的形状。可以通过迷路流路400捕获混入到墨水内的气泡而抑制气泡混入到位于迷路流路400下游的墨水中。迷路流路400也称为“气泡捕集流路”。第一流动路径410的上游端与迷路流路400连通,下游端与传感器部30的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连通。第二流动部420的上游端与传感器部30的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连通,下游端与缓冲室430连通。缓冲室430直接与差压阀容纳室40a连通,两者之间没有其他的流动路径。由此,减少了从缓冲室430至液体供应口50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少墨水滞留而成为沉淀状态的可能性。在差压阀容纳室40a中,通过差压阀40将差压阀容纳室40a的下游侧的墨水的压力调整为比上游侧的墨水的压力低,使下游侧的墨水成为负压。第三流动路径450、460(参照图9)的上游端与差压阀容纳室40a连通,下游端与液体供应口50连通。这些第三流动路径450、460形成了将从差压阀容纳室40a流出的墨水朝向铅垂下方引导至液体供应口50的铅垂流路。
在制造墨盒1时,如图8中由虚线ML1概念性地表示的液面那样将墨水填充至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如果在未增设大容量墨罐900(图1、图2)的状态下墨盒1内部的墨水被喷墨式打印机不断地消耗,则液面向下游侧移动,另一方面大气经由大气开放孔100而从上游向墨盒1的内部流入。于是,如果墨水的消耗增多,则如图8中由虚线ML2概念性地表示的液面那样液面到达至传感器部30。于是,大气被导入到传感器部30中,通过液体余量传感器31检测出墨水用尽。一旦检测出墨水用尽,则喷墨式打印机在完全消耗完存在于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缓冲室430等)的墨水之前停止印刷,并向使用者通知墨水用尽的情况。这是因为:如果完全用尽墨水后再进行印刷,则有时空气会混入到印刷头中而导致发生不良情况。
基于以上的说明,参照图9~图11来说明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口50的路径的各构成单元在墨盒1内的具体结构。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盒主体10的图。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盒主体10的图。图11的(A)是简化了图9的示意图。图11的(B)是简化了图10的示意图。
在墨水贮存室中,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和第二墨水容纳室390形成在盒主体10的正面侧。在图9和图11的(A)中,用单影线和交叉影线分别表示了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和第二墨水容纳室390。容纳室连接路径380在盒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在图10和图11的(B)所示的位置。连通孔371是连通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上游端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孔,连通孔391是连通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下游端与第二墨水容纳室390的孔。
在大气流路中,蛇行路径310和气液分离室70a在盒主体10的背面侧分别形成在图10和图11的(B)所示的位置。连通孔102是连通蛇行路径310的上游端与大气开放孔100的孔。蛇行路径310的下游端贯穿气液分离室70a的侧壁而与气液分离室70a连通。
详述地说,图8所示的大气流路的连结部320~360包括配置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第一空间320、第三空间340、第四空间350(参照图9和图11的(A))、以及配置在盒主体10的背面侧的第二空间330、第五空间360(参照图10和图11的(B)),各空间从上游开始按照标号顺序串联形成一条流路。连通孔322是连通气液分离室70a与第一空间320的孔。连通孔321是连通第一空间320与第二空间330的孔,连通孔341是连通第二空间330与第三空间340的孔。第三空间340与第四空间350通过形成在隔开第三空间340与第四空间350的肋上的切口342而连通。连通孔351是连通第四空间350与第五空间360的孔,连通孔372是连通第五空间360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孔。
在中间流路中,迷路流路400和第一流动路径410在盒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在图9和图11的(A)所示的位置。连通孔311设置在隔开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与迷路流路400的肋上,并连通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与迷路流路400。传感器部30如参照图6说明的那样配置在盒主体10的右侧面的下表面侧(图9~图11)。第二流动路径420和上述气液分离室70a在盒主体10的背面侧分别形成在图10和图11的(B)所示的位置。缓冲室430和第三流动路径450在盒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在图9和图11的(A)所示的位置。连通孔312是连通传感器部30的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图6)与第二流动路径420的上游端的孔,连通孔431是连通第二流动路径420的下游端与缓冲室430的孔。连通孔432是直接连通缓冲室430与差压阀容纳室40a的孔。连通孔451是连通差压阀容纳室40a与第三流动路径450的孔,连通孔452是连通第三流动路径450与液体供应口50内部的墨水供应孔的孔。另外,如前所述,在中间流路中,迷路流路400和传感器部30(图5的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和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是流路阻力最大的流路部分。
这里,图9和图11的(A)所示的空间501是不填充墨水的未填充室。未填充室501不位于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口50的路径上而独立地存在。在未填充室501的背面侧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孔502。当通过减压袋包装了墨盒1时,未填充室501成为蓄压了负压的脱气室。由此,在墨盒1被包装的状态下,盒主体10内部的气压保持在规定值以下,从而能够供应溶解空气少的墨水。
图12是表示墨盒的初始的墨水填充状态(出场时状态)的说明图。这里,沿粗实线表示的壁部和比其靠内部的壁部接合有膜80,在该壁部的内部容纳有墨水。这里,描绘了液面ML1,另外在容纳有墨水IK的部分加有影线。即,在墨水贮存室370、380、390(参照图8)中,在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铅垂上部存在液面ML1,在其上侧存在空气。通常,一旦墨盒内的墨水被消耗,则该液面ML1逐渐地下降。但是,在增设了大容量墨罐900(图1、图2)后,在墨盒内液面不发生变化。
图13是表示墨盒内的墨水的流动的说明图。在这里,用粗实线和虚线表示了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至液体供应口50的墨水的流动的路径。可知这样的墨水流动的路径是更具体地描绘了图8所述的墨水贮存室和中间流路的路径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A-A截面的图。在该图中表示了差压阀40、位于差压阀40的上游侧的缓冲室430、以及位于差压阀40的下游侧的铅垂流路450和460。另外,在这里为了便于图示,连接缓冲室430与差压阀室的连通孔432的位置被描绘在比图13稍高的位置。图14的(A)表示了差压阀40关闭的状态。一旦印刷头消耗墨水,则液体供应口50侧的压力下降而使差压阀40如图14的(B)所示那样成为开启的状态。一旦差压阀40开启,则墨水IK从缓冲室430流经连通孔432而流入到差压阀容纳室40a中,然后墨水IK经由铅垂流路450、460而从液体供应口50被供应给印刷头。如果使用差压阀40,则能够将对印刷头的墨水的供应压力控制在恰当的压力范围内,结果可以在稳定的条件下从印刷头喷出墨水。根据上述说明可知,缓冲室430紧挨着差压阀40而设置在差压阀40之前,作为贮存导入到差压阀40中的墨水的腔室而发挥功能。
图15是表示墨盒内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在这里,用粗实线和虚线表示了从大气开放孔100(图15的(B))至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空气的流动的路径。可知这样的空气的流动的路径是更具体地描绘了图8所示的大气流路的图。
下面,说明使用上述墨盒来制造墨水供应系统(图1的(B)、图2的(B))的方法。
C.墨水供应系统用墨盒的结构以及该墨盒的制造方法: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墨盒与墨水补给管道910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作为流体流路部件的墨水补给管道910贯穿盒的上表面1a、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上部的壁面370w、以及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而向缓冲室430内开口。从大容量墨罐900(图1)补给的墨水被直接导入到缓冲室430中。另外,管道910优选由可挠性材料形成。
例如通过以下程序来进行管道910的连接作业。首先,准备墨盒和管道910。该墨盒是通过图3~图15说明的墨盒即可。如图12所示,连接管道910之前的盒处于通过膜80密封了墨水容纳室370、380和缓冲室430,并且其外侧嵌合了盖部件20的状态(参照图5)。因此,首先拆下盖部件20,剥下膜80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壁面1a、370w、430w上分别加工孔。当在图16的位置连接管道910时,剥下覆盖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部分的膜80即可,不剥下其它腔室(缓冲室430和第二墨水容纳室390)的部分的膜也可以进行加工。然后,使管道910穿过壁面1a、370w、430w上的孔并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在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上的管道910的插入部分涂覆粘接剂来进行该固定。另外,通过该固定,对管道910与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之间进行密封。另外,既可以对其它的两个壁面1a、370w与管道910之间进行密封,也可以不密封。然后,向设置在隔开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与迷路流路400的壁面上的连通孔311注入填充材料而封闭该连通孔311。关于该填充材料的注入,例如可以使用如注射器那样的工具并穿过膜80来进行注入。封闭连通孔311的理由是:防止从大气开放孔100(参照图15的(B))导入的大气(气泡)流入到传感器部30中而引起传感器部30的误动作。然后,重新粘贴剥下来的部分的膜80,根据需要补充墨水,并嵌合盖部件20。通过这一系列的作业,向墨盒连接管道910的连接作业结束。另外,通过将管道910连接到大容量墨罐900,制成了墨水供应系统。
图17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系统的路径的图。大容量墨罐900经由管道910连接至缓冲室430,向缓冲室430直接供应墨水。通常,在大容量墨罐900上也设置有大气开放孔902,空气随着墨水量的下降而被导入到大容量墨罐900内。因此,能够始终以适当的压力从大容量墨罐900向缓冲室430补给墨水。
由于缓冲室430配置在流路阻力大的墨水流路(迷路流路400和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因此具有从大容量墨罐900补给的墨水可以不通过墨水流路400、30的优点。假设在流路阻力大的墨水流路400、30的上游连接了管道910,则由于除了从大容量墨罐900至管道910的流路阻力以外还增加了盒内的墨水流路400、30的流路阻力,因此可能无法向印刷头供应充足的墨水。即,如果如本实施例那样将管道910与位于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的缓冲室430连接,则能够以适当的压力向印刷头供应墨水。从该角度出发,管道910可以连接在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的任意流路上。
另外,缓冲室430位于容纳差压阀40(图14)的差压阀容纳室40a的上游侧。因此,可以利用差压阀40的功能以稳定的压力状态向印刷头供应经由管道910补给的墨水。
在第一实施例中,封闭了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与迷路流路400之间的连通孔311。结果,能够制止空气从大气开放孔100流入到传感器部30中。这样,能够防止由于空气流入到传感器部30中而引起无墨水这样的误检测。另外,可以在管道910的连接部位的上游侧的任意处进行这样的墨水流路的封闭。
这样,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将墨水补给管道910与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的缓冲室430连接,因此能够不经由作为流路阻力大的墨水流路的传感器部30而将从管道910补给的墨水供应给打印机侧(头侧)。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墨水供应。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18的(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管道910贯穿盒的右侧面1c、用于捕集墨水的空间350的壁面350w、以及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右侧的壁面370ww而插入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在图18的(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管道910穿过盒的左侧面1d、以及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左侧壁面370sw而插入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在这些变形例中,经由管道910向缓冲室430直接补给墨水这一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根据这些变形例,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墨盒与墨水补给管道910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墨水补给管道910贯穿盒的上表面1a、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上部的壁面370w、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以及缓冲室430与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之间的壁面390w而向铅垂流路460内开口。因此,从大容量墨罐900补给的墨水被直接导入到铅垂流路460中。另外,既可以对管道910与壁面1a、370w、390w之间进行密封,也可以不密封。
图20是表示图19的(A)的A-A截面的图。通过粘接剂等将管道910固定在设置于铅垂流路460上的开口460h处。因此,从铅垂流路460直接向铅垂下方引导从管道910补给的墨水并经由液体供应口50供应给打印机(印刷头)。另外,在此例中,封闭了连通缓冲室430与差压阀40的连通孔432。另外,在图20中,为了便于图示,连通孔432被描绘在比图13靠上侧的位置,另外描绘了将管道910容纳在盒内之前的状态。
图21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系统的路径的图。大容量墨罐900经由管道910与铅垂流路460连接,向铅垂流路460直接供应墨水。因此,一旦打印机消耗了墨水,则来自大容量墨罐900的墨水相应地经由铅垂流路460和液体供应口50而被供应给打印机(印刷头)。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优选使来自大气开放孔100的空气不流入到传感器部30中。因此,封闭了位于管道910的连接部位的上游的连通孔432。另外,可以在位于管道910的连接部位的上游的任意处封闭墨水流路。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管道910连接在差压阀容纳室40a的下游侧,因此无法利用差压阀40的功能。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以适当的压力从盒向印刷头供应墨水,优选将从大容量墨罐900供应的墨水的压力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在大容量墨罐900上设置压力维持机构。作为压力维持机构,例如可以采用使墨罐90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机构,使得无论大容量墨罐900内的墨水量如何均能够将其液面控制在距离印刷头的喷嘴面固定高度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从印刷头的喷嘴面至墨罐900的液面的水位差优选为+100mm~-500mm左右的范围。当该水位差过大时,无法维持印刷头的喷嘴面的弯液面,可能会导致墨水不经意地泄露。另一方面,当水位差过小时,可能无法从墨罐900向印刷头供应充足量的墨水。但是,在离架式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大多在印刷头上设置有差压阀,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调整大容量墨罐900与印刷头之间的水位差。
这样,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将墨水补给管道910连接在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因此能够不经由作为流路阻力大的墨水流路的传感器部30而将从管道910补给的墨水供应给打印机侧(头侧),从而可以实现稳定的墨水供应。另外,与图1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相同,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可以从左、右的壁面导入管道910。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铅垂流路460上连接了管道910,但是在位于其上方的另一个铅垂流路450(参照图19的(A))上连接管道910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如果在铅垂流路450、460的任一上连接管道910,则即使气泡经由管道910而流入到盒内,气泡也会在铅垂流路450、460中上升而在差压阀室中被捕集。因此,具有能够防止气泡进入到印刷头中的优点。
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墨盒与墨水补给管道910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墨水补给管道910贯穿盒的上表面1a、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上部的壁面370w、以及缓冲室430的壁面430w而与缓冲室430和差压阀容纳室40a之间的连通孔432连接。因此,从大容量墨罐900补给的墨水被直接导入到差压阀容纳室40a中。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密封了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与迷路流路400之间的连通孔311。另外,既可以对管道910与壁面1a、370w、430w之间进行密封,也可以不密封。
图23是表示图22的(A)的A-A截面的图。通过粘接剂等将管道910固定在缓冲室430的连通孔432上。在图23中,为了便于图示,连通孔432被描绘在比图22稍靠上侧的位置,另外描绘了将管道910容纳在盒内之前的状态。
图24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系统的路径的图。大容量墨罐900经由管道910与差压阀容纳室40a连接,向差压阀容纳室40a直接供应墨水。因此,一旦印刷头消耗了墨水,则差压阀40开启,从管道910补给的墨水流经差压阀40和铅垂流路450、460并经由液体供应口50被供应给打印机(印刷头)。
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优选使来自大气开放孔100的空气不流入到传感器部30中。因此,封闭了位于管道910的连接部位的上游的连通孔311。另外,可以在位于管道910的连接部位的上游的任意处封闭墨水流路。
这样,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将墨水补给管道910连接在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因此能够不经由作为流路阻力大的墨水流路的传感器部30而将从管道910补给的墨水供应给打印机侧(头侧),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墨水供应。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利用差压阀40的功能向印刷头侧供应来自大容量墨罐900的墨水。并且,在第三实施例中,在预先设置在盒上的连通孔432上固定管道910的顶端即可,因此具有管道的连接作业容易进行的优点。另外,也可以代替连通孔432而在盒内的其它连通孔上连接管道910。在该情况下,优选在位于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的连通孔上连接管道910。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与图1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同样地从左、右的壁面导入管道910。
D.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可以进行以下变形。
D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盒所具有的各种流路、容纳室、以及连通孔,但是可以任意地省略这些构成中的一部分。
D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墨水补给装置而使用了大容量墨罐900,但是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墨水捕集装置。例如,可以采用在大容量墨罐900与墨盒1之间设置了泵的墨水补给装置。
D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对于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供应系统,但是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系统,并可以转用于具有喷出微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消耗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尾部拖延成线状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是液体消耗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以及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态,另外除了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以外,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溶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是:喷射以下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括了在液晶显示器、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等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色料等材料;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的、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分配器等等。另外,还可以采用:精确地向钟表或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供应系统。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在上述中的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在上述任一种喷射装置的供应系统中。在供应墨水以外的液体的液体供应系统中,代替墨水补给管道而使用适于该液体的流体流路部件。
Claims (7)
1.一种液体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供应系统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所述液体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能够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液体容器的步骤;
(b)准备用于向所述液体容器补给所述液体的液体补给装置的步骤;以及
(c)通过液体流路部件连接所述液体容器与所述液体补给装置的步骤;
所述液体容器包括:
液体贮存室,贮存液体;
液体供应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
中间流路,是从所述液体贮存室至所述液体供应口的流路;以及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上,检测所述液体的有无;
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在所述中间流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中间流路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缓冲室,
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与所述缓冲室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中间流路包括:
差压阀室,设置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容纳差压阀,所述差压阀根据由于所述液体的消耗引起的压差而进行关闭、开启;以及
铅垂流路,设置在比所述差压阀室靠下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液体沿铅垂方向导向所述液体供应口;
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与所述铅垂流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中间流路具有液体连通孔,该液体连通孔设置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内的壁面上,
在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液体流路部件与所述液体连通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液体容器还具有大气流路,该大气流路连接所述液体贮存室与大气,
所述步骤(c)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比所述液体流路部件在所述中间流路上的连接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封闭所述大气流路。
6.一种液体供应系统,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所述液体供应系统包括:
液体容器,能够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
液体补给装置,用于向所述液体容器补给所述液体;以及
液体流路部件,连接所述液体容器与所述液体补给装置;
所述液体容器包括:
液体贮存室,贮存液体;
液体供应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
中间流路,是从所述液体贮存室至所述液体供应口的流路;以及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上,检测所述液体的有无;
所述液体流路部件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在所述中间流路上。
7.一种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容器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系统,所述液体容器能够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并包括:
液体贮存室,贮存液体;
液体供应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
中间流路,是从所述液体贮存室至所述液体供应口的流路;以及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上,检测所述液体的有无;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比所述传感器靠下游侧的所述中间流路上连接用于从外部向所述液体容器补给所述液体的液体流路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73324 | 2008-03-21 | ||
JP2008-073324 | 2008-03-21 | ||
JP2008073324A JP4985500B2 (ja) | 2008-03-21 | 2008-03-21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7734A true CN101537734A (zh) | 2009-09-23 |
CN101537734B CN101537734B (zh) | 2011-06-08 |
Family
ID=4070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294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7734B (zh) | 2008-03-21 | 2009-03-20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237469A1 (zh) |
EP (1) | EP2103436A3 (zh) |
JP (1) | JP4985500B2 (zh) |
KR (1) | KR101088232B1 (zh) |
CN (1) | CN101537734B (zh) |
TW (1) | TWI40218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3477A (zh) * | 2014-07-01 | 2016-02-1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9291646A (zh) * | 2017-07-25 | 2019-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23247A (ja) * | 2008-07-15 | 2010-02-04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
JP5821196B2 (ja) * | 2011-01-26 | 2015-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3121660A (ja) * | 2011-12-09 | 2013-06-20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JP5998471B2 (ja) * | 2011-12-20 | 2016-09-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アダプター |
RU2579330C2 (ru) * | 2012-01-30 | 2016-04-10 |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 Струйное запис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JP2013166302A (ja) * | 2012-02-15 | 2013-08-2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927971B2 (ja) * | 2012-02-16 | 2016-06-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991462B2 (ja) * | 2012-02-29 | 2016-09-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5080905A (ja) * | 2013-10-23 | 2015-04-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CN106256548B (zh) * | 2015-06-19 | 2018-06-26 | 珠海东威电脑耗材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密封变形装置的无海绵墨盒装置 |
CN106313901B (zh) * | 2015-06-19 | 2018-08-03 | 中山市兴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墨盒的气压平衡装置 |
JP6146517B2 (ja) * | 2016-06-29 | 2017-06-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354872B2 (ja) * | 2017-01-26 | 2018-07-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99820B1 (en) * | 1999-05-20 | 2004-10-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a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
KR100433518B1 (ko) * | 2001-03-10 | 2004-05-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유량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
FR2827216B1 (fr) * | 2001-07-13 | 2008-03-21 | Leroux Gilles Sa | Dispositif d'impression numerique par jet d'encre et reservoir d'encre |
US6957882B2 (en) * | 2002-05-23 | 2005-10-25 | Agfa Gevaert N. V. | Ink tank for feeding a shuttling inkjet printing head |
CA2745944C (en) * | 2003-03-26 | 2012-07-3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
JP4446810B2 (ja) * | 2003-08-05 | 2010-04-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306030A (ja) * | 2004-03-24 | 2005-11-04 | Seiko Epson Corp | アタッチメント、アタッチメント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
GB2413385B (en) * | 2004-04-19 | 2006-09-13 | Seiko Epson Corp | Liquid sensor and liquid container including the sensor |
JP4735344B2 (ja) * | 2005-03-28 | 2011-07-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 |
WO2006112208A1 (ja) * | 2005-03-30 | 2006-10-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液体容器 |
JP4725182B2 (ja) * | 2005-04-28 | 2011-07-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JP2007245701A (ja) | 2005-05-12 | 2007-09-2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制御方法 |
JP2007050565A (ja) * | 2005-08-16 | 2007-03-01 | Fujifilm Corp | 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7115840A (ja) * | 2005-10-19 | 2007-05-10 | Kyocera Corp |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
KR100675982B1 (ko) * | 2005-10-20 | 2007-01-30 | 주식회사 잉크테크 | 잉크카트리지의 잉크 재충전 시스템, 이에 사용되는벌크잉크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잉크 재충전방법 |
JP4793163B2 (ja) * | 2005-11-30 | 2011-10-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 |
AR062342A1 (es) * | 2006-08-11 | 2008-10-29 | Seiko Epson Corp | Metodo de inyeccion de liquido y contenedor de liquido |
KR20080014664A (ko) * | 2006-08-11 | 2008-02-14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주입 방법 및 액체 수용 용기 |
JP2008073324A (ja) | 2006-09-22 | 2008-04-03 | Daiichi Shokai Co Ltd | 遊技機 |
-
2008
- 2008-03-21 JP JP2008073324A patent/JP498550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3-13 US US12/403,944 patent/US2009023746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3-13 EP EP09155101A patent/EP210343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3-16 TW TW098108492A patent/TWI4021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3-19 KR KR1020090023474A patent/KR10108823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3-20 CN CN2009101294552A patent/CN1015377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3477A (zh) * | 2014-07-01 | 2016-02-1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5313477B (zh) * | 2014-07-01 | 2019-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9291646A (zh) * | 2017-07-25 | 2019-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90101107A (ko) | 2009-09-24 |
US20090237469A1 (en) | 2009-09-24 |
EP2103436A3 (en) | 2010-01-06 |
EP2103436A2 (en) | 2009-09-23 |
JP2009226686A (ja) | 2009-10-08 |
TW201006680A (en) | 2010-02-16 |
JP4985500B2 (ja) | 2012-07-25 |
KR101088232B1 (ko) | 2011-11-30 |
CN101537734B (zh) | 2011-06-08 |
TWI402180B (zh) | 2013-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37734B (zh)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628506B (zh)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537735B (zh)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590736B (zh)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381040B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
CN102407674B (zh) |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
CN101612834B (zh) | 向液体容器注入液体的方法、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296205U (zh) | 液体容纳容器 | |
CN203937333U (zh) | 液体喷射装置、罐 | |
US9649847B2 (en) | Cartridge | |
CN103660587B (zh) |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 |
CN102381041B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
CN203449756U (zh) | 印刷材料的注入配件以及注入装置 | |
CN104512119A (zh) | 液体容纳体的再生方法及液体容纳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