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6540A - 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6540A
CN101466540A CNA2007800204825A CN200780020482A CN101466540A CN 101466540 A CN101466540 A CN 101466540A CN A2007800204825 A CNA2007800204825 A CN A2007800204825A CN 200780020482 A CN200780020482 A CN 200780020482A CN 101466540 A CN101466540 A CN 101466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onomer
particle
thin slice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04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崎国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66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 Y10T428/24405Polymer or resin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38Polymer of mono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部件,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所述单体吸收层为能吸收构成该聚合物的至少1种单体成分,其中,聚合物层为以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包含对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部件优选在聚合物层的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面上层叠有覆盖膜。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附近优选为距离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相对于厚度方向的总厚度的50%以内的区域。

Description

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背景技术
在成为基材的薄片或薄膜等的表面例如形成具有微粒的层时,通过例如在将聚合物成分作为粘合剂溶解于有机溶剂得到的溶液中分散微粒,将其涂布在基材上进而通过热干燥使溶剂挥发,从而可以在基材表面获得微粒层(含有微粒的层)。该方法在基材被溶剂等溶解时,或者基材的耐热性低、由于热干燥而熔融、易于变形时很困难,另外,在表面如粘合剂层那样富有粘合性时,对基材表面的涂布也变得困难。而且,必须干燥溶剂或水等的溶剂,从环境或节能的观点出发不优选。
而且,在经过脱模处理的薄膜上形成微粒层,将其转印于母材薄片上,也可在基材薄片表面形成微粒层,但此时由于颗粒层表面与脱模薄片表面相接触的面会露出,因此易于变得平滑,不适于利用颗粒将表面凹凸化的目的。另外,当基材与微粒层的亲和性、相容性低时,易于发生基材层与微粒层的粘接性缺乏、层间剥离等问题。进而,当基材和微粒层两者基本没有粘接性时,难以使两者贴合,有必要在其中一方或两方上涂布粘接剂等后进行粘贴。
另一方面,表面不平滑、表面具有凹凸的带或薄片(有时称作“表面凹凸薄片”),例如,如防眩性薄膜的用途(参照专利文献1、2、3)以各种目的用于各种用途。这是由于表面凹凸薄片所具有的外观设计性、光散射性、抗粘连性等性质所带来的。
以往,作为表面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已知方法有:通过在利用轧纹辊等对带或薄片(有时将它们总称作“薄片”)等的表面实施将该表面粗糙化的轧纹加工,使薄片表面变得凹凸,制造表面凹凸薄片(参照专利文献4)。予以说明,利用该方法使用弹性模量低者制造表面凹凸薄片时,制造后的表面凹凸薄片在卷绕成滚筒状等进行保管的期间,表面会返回至平滑状态。
另外,作为以往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还有已知方法为:将作为配合有颗粒的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组合物”)的溶剂系涂膜形成物涂布在薄片表面上,通过热干燥等将挥发性成分(例如溶剂或有机化合物等)蒸发除去,减薄涂膜的厚度,露出颗粒的头,使薄片表面为凹凸状,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参照专利文献5)。予以说明,根据该方法有必要在其制造过程中通过热干燥等将溶剂等挥发性成分蒸发除去,不过从塑料薄片或薄膜(例如聚乙烯薄膜等)、硬涂层等较硬,弹性模量高者到粘合剂层等的弹性模量低者均可以在表面实施凹凸。
但是,在表面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中,当使用上述以往表面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时,具有对表面实施凹凸的薄片限定于弹性模量高者的问题,产生有必要蒸发除去挥发性成分所造成的费时的问题以及挥发性成分的蒸汽对人体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1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75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48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平9-504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1137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部件,其在制作时不需要溶剂等挥发性成分,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中可以控制不相容性物质的分布,进而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密合性优异,且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凹凸薄片,其通过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由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构成。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设置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该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包含聚合性单体和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并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通过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可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以及,在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中通过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在相对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的相反面表面上可以形成由颗粒所产生的凹凸,进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部件,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部件具有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所述单体吸收层能吸收构成该聚合物的至少1种单体成分,其中,聚合物层是以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含有对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
上述聚合物部件优选在聚合物层的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面上层叠有覆盖膜。
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附近优选为距离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相对于厚度方向的总厚度50%以内的区域。
单体吸收层优选是由聚合物构成的单体吸收聚合物层。
单体吸收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优选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至少1种相同。
不相容性物质优选为颗粒或聚合物。
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优选为丙烯酸系聚合物。
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优选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粘合剂层。
上述聚合物部件优选具有带状或薄片状的形态。另外,上述聚合物部件优选不相容性物质为颗粒,聚合物部件在表面具有由该颗粒形成的凹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设置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包含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获得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层叠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包含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进而制作具有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上层叠有覆盖膜结构的层叠体,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并获得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覆盖膜具有剥离性。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单体吸收层为由聚合物构成的单体吸收聚合物层。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单体吸收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至少一种相同。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聚合时使用光照射。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不相容性物质为颗粒或聚合物。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聚合性单体使用丙烯酸系单体。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粘合剂层。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获得具有带状或薄片状形态的聚合物部件。
上述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并在表面形成该颗粒所产生的凹凸。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聚合物部件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在制作时不需要溶剂等挥发性成分,可以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中控制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部分,进而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密合性优异。另外,通过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可以获得由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薄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2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3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为实施例4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为实施例5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6为实施例6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7为实施例7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8为实施例8的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9为实施例9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0为实施例10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1为实施例11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2为实施例12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3为实施例13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4为实施例14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5为实施例15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6为实施例1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7为实施例17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8为实施例18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9为实施例19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0为实施例20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1为实施例21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2为实施例22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3为实施例23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4为实施例24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5为实施例25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6为实施例2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7为实施例27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8为实施例28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9为实施例29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0为实施例30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1为实施例31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2为实施例32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3为实施例33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4为实施例34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5为实施例35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6为比较例1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7为比较例2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8为比较例3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9为比较例4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0为比较例5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1为比较例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2为比较例7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3为比较例8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4为实施例2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IR图表。
图45为比较例7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IR图表。
符号说明
1a  实施例1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a  实施例2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3a  实施例3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4a  实施例4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5a  实施例5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6a  实施例6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7a  实施例7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8a  实施例8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9a  实施例9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9b  实施例9薄片的薄片截面
9c  实施例9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0b 实施例10薄片的薄片截面
10c 实施例10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1b 实施例11薄片的薄片截面
11c 实施例11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2b 实施例12薄片的薄片截面
12c 实施例12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3b 实施例13薄片的薄片截面
13c 实施例13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4b 实施例14薄片的薄片截面
14c 实施例14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5a 实施例15的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15b 实施例15薄片的薄片截面
15c 实施例15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6a 实施例1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16b 实施例16薄片的薄片截面
16c 实施例16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7b 实施例17薄片的薄片截面
17c 实施例17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8a 实施例18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18b 实施例18薄片的薄片截面
18c 实施例18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19a 实施例19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19b 实施例19薄片的薄片截面
19c 实施例19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0a 实施例20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0b 实施例20薄片的薄片截面
20c 实施例20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0d 实施例20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1a 实施例21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1b 实施例21薄片的薄片截面
21c 实施例21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2a 实施例22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2b 实施例22薄片的薄片截面
22c 实施例22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3a 实施例23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3b 实施例23薄片的薄片截面
23c 实施例23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4a 实施例24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4b 实施例24薄片的薄片截面
24c 实施例24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5a 实施例25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5b 实施例25薄片的薄片截面
25c 实施例25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6a 实施例2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26b 实施例26薄片的薄片截面
26c 实施例26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
27c 实施例27薄片的薄片截面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8c 实施例28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29c 实施例29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0c 实施例30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1c 实施例31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2c 实施例32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3c 实施例33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4c 实施例34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5c 实施例35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
36a 比较例1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37a 比较例2的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38a 比较例3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38b 比较例3薄片的薄片截面
38c 比较例3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
38d 比较例3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
39a 比较例4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39b 比较例4薄片的薄片截面
39c 比较例4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
40a 比较例5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40b 比较例5薄片的薄片截面
40c 比较例5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
41a 比较例6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41b 比较例6薄片的薄片截面
41c 比较例6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
42a 比较例7薄片的利用面表面
42b 比较例7薄片的薄片截面
42c 比较例7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
43c 比较例8薄片的薄片截面中的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合物部件为如下的聚合物部件:该聚合物部件具有聚合物层和能吸收构成该聚合物层的至少1种单体成分的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其中,聚合物层为以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包含对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
予以说明,界面是2个不同物质之间夹设边界界面接触时的边界界面,例如在聚合物部件中,当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存在于大气中时,由于当然与空气接触,因此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为界面。另外,对于聚合物部件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而言,有时将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称作“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或“表面或表面附近”。
因此,本发明的聚合物部件也可以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所述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为对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于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聚合物层,所述单体吸收层为能吸收构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的至少1种单体成分的单体吸收层。
这种聚合物部件可以如下制作:通过在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使用含有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设置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以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形态包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并获得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从而制作。予以说明,作为单体吸收层还可使用作为具有单体吸收层的薄片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层。
另外,聚合物部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层表面)上层叠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包含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进而制作具有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上层叠有覆盖膜的结构的层叠体,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以偏重分布于覆盖膜侧的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包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后,进行光照射或加热等,聚合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获得以不均匀分布于覆盖膜侧的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获得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
聚合物部件的形状只要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则无特别限制,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通常具有带状或薄片状的形状。
聚合物部件中,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或单体吸收层的表面可以被覆盖膜保护。予以说明,覆盖膜可以具有剥离性或者不具有剥离性。
使用聚合物部件时,覆盖膜可以被剥离或者不被剥离维持原状,并构成聚合物部件的一部分。
另外,通过剥离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上的覆盖膜等,在露出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层表面)、使用聚合物部件时,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层表面)通常作为利用面使用。
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性组合物至少含有可通过光或热聚合的聚合性单体、不相容性物质。另外,还可根据需要含有聚合引发剂(例如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等)。特别是,在聚合物部件中,由使用微粒(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即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所形成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其为使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聚合-固化的颗粒配合聚合固化层,所述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为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所形成的层(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以不均匀分布于层中的形态具有颗粒。
在具有作为这种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颗粒配合聚合固化层的聚合物部件中,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颗粒,由于在颗粒配合聚合固化层中存在于层表面或其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因此在颗粒配合聚合固化层表面(颗粒配合聚合固化层的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具有由颗粒形成的凹凸。因此,使用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颗粒时,可以获得具有颗粒所形成的表面凹凸的聚合物部件。特别是,作为不相容性物质使用颗粒、具有颗粒所形成的表面凹凸、进而具有带状或薄片状形态的聚合物部件可以直接作为表面具有凹凸的带或薄片(有时仅称作“表面凹凸薄片”)、构成表面凹凸薄片的一部分的部件使用。
表面凹凸薄片例如可以如下制作:在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设置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的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是使用含有颗粒和聚合性单体的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而成的,使颗粒在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以偏重分布于表面或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包含颗粒的颗粒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颗粒不均匀分布聚合物性组合物层,形成颗粒不均匀分布聚合固化层,获得颗粒配合聚合固化层和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
另外,表面凹凸薄片还可如下制造: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形成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进而将具有在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上层叠具有剥离性的覆盖膜的构成的特定层叠体,通过光照射或加热等使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形成在覆盖膜侧的表面具有凹凸(凹凸结构)的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使用这种特定层叠体制作的表面凹凸薄片,通常在利用时将覆盖膜剥离,使用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的凹凸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面)作为利用面。予以说明,本发明中,使用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作为颗粒配合组合物。
[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
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是由可通过光或热聚合的聚合性单体、至少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层。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可以是作为由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层的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另外,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还可以是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进而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
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i)通过活性能量光线的照射或热发生聚合、固化,并形成聚合物层(固化层)。另外,(ii)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在以与单体吸收层接触的形态设置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的聚合性单体被单体吸收层吸收,进而(iii)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中移动,成为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由此,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
例如,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为由至少含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微粒等颗粒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层。这里,(i)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通过活性能量光线的照射发生光聚合、固化。另外,(ii)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聚合性单体被提供上述特定层叠体(具有覆盖膜、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和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层叠结构的层叠体)中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的单体吸收层所吸收。而且(iii)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通过颗粒在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中移动,成为颗粒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由此获得表面具有凹凸的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因此,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为构成上述特定层叠体(具有覆盖膜、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和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层叠结构的层叠体)的一部分的层,此外通过光固化形成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的层,所述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是提供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部件的利用面表面或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凹凸结构。
聚合性单体与自由基聚合或阳离子聚合等的反应机理无关,重要的是可利用光能或热能聚合的化合物。这种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丙烯酸系单体等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形成环氧系树脂的环氧系单体、形成氧杂环丁烷系树脂的氧杂环丁烷系单体、形成乙烯基醚系树脂的乙烯基醚系单体等阳离子聚合性单体;形成聚氨酯树脂的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组合;形成聚酯系树脂的聚羧酸与多元醇的组合等。其中适合使用丙烯酸系单体。另外,聚合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分别发挥丙烯酸系压敏粘接剂(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环氧系压敏粘接剂的基础聚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压敏粘接剂的基础聚合物、乙烯基醚系压敏粘接剂的基础聚合物、聚氨酯系压敏粘接剂的基础聚合物、聚酯系压敏粘接剂的基础聚合物等功能。因此,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可以是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作“含不相容性物质的粘合剂组合物”)。因此,通过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发生固化而形成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可以是聚合含不相容性物质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粘合剂层。予以说明,本发明中作为聚合性单体适合使用丙烯酸系单体,因此作为含不相容性物质的粘合剂组合物,适合使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即,本发明中,构成聚合物部件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优选为丙烯酸系聚合物。
例如,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可以是在至少含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的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作“光聚合性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有颗粒的物质(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粘合剂组合物”)。因此,由颗粒配合聚合性组合物层发生光固化而形成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可以是通过颗粒配合粘合剂组成层发生光固化而形成的颗粒配合粘合剂层。予以说明,本发明中作为聚合性单体适合使用丙烯酸系单体,因此作为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粘合剂组合物适合使用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
作为这种丙烯酸系单体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这种(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适合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仅使用1种,还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这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2-14烷基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C2-10烷基酯]等。
另外,作为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烷二醇酯等。
这种(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予以说明,(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构成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主成分使用时,(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重要的是例如相对于构成这些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60重量%以上(优选80重量%以上)。
另外,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还可以使用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或多官能性单体等各种共聚性单体作为单体成分。通过使用共聚性单体作为单体成分,例如可以提高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粘接力,或提高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凝聚力。予以说明,共聚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的单体或其酸酐(马来酸酐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含羟基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氨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缩水甘油基单体;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除了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基吗啉之外,还有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等含杂环的乙烯系单体等。作为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优选丙烯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
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所得聚合物部件的目的、用途适当调整,例如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需要粘合的用途中使用聚合物部件时,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为30重量%以下(例如1~30重量%)、优选3~20重量%。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超过30重量%时,例如有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凝聚力变得过高、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压敏粘合性降低的顾虑。予以说明,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使用量过少时(例如相对于用于调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不足1重量%时),例如有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凝聚力降低、且无法获得高剪切力的顾虑。
另外,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需要硬的物性的用途(例如膜用途或硬涂层用途等)中使用聚合物部件时,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为95重量%以下(例如0.01~95重量%)、优选1~70重量%。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使用量超过95重量%时,例如有耐水性等变得不充分、作为聚合物部件对使用环境(湿气、水分等)的品质变化增大的顾虑。另外,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使用量过少时(例如为0.01重量%以下),有为了获得硬的物性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异冰片酯等)或多官能性单体的添加量变得过多、所得聚合物部件变得过脆的顾虑。
上述多官能性单体可举出例如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
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所得聚合物部件的目的、用途适当调整,例如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需要粘合的用途中使用聚合物部件时,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为2重量%以下(例0.011~2重量%)、优选0.02~1重量%。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超过2重量%时,例如有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凝聚力变得过高、压敏粘合性降低的顾虑。予以说明,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过少时(例如相对于用于调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小于0.01重量%时),例如有含不相容性物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凝聚力降低的顾虑。
另外,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中所需要硬的物性的用途(例如膜用途或硬涂层用途等)中使用聚合物部件时,作为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为95重量%以下(例如0.01~95重量%)、优选1~70重量%。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超过95重量%时,例如有聚合时的固化收缩增大、无法获得均匀膜状或薄片状的聚合物部件的顾虑或者所得聚合物部件变得过脆的顾虑。另外,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过少时(例如为0.01重量%以下时),有无法获得具有充分耐溶剂性或耐热性的聚合物部件的顾虑。
另外,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或多官能性单体以外的共聚性单体,例如可举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酯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2-羟基乙基丙烯酰磷酸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含氟原子(甲基)丙烯酸酯;含硅原子(甲基)丙烯酸酯等。
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例如可以使用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的任一种。本发明中,在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时,可以利用使用了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由热或活性能量光线的固化反应。因此,可以维持不相容性物质在层中不均匀分布的结构以使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可以容易地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
光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缩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甲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具体地说,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包括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例如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等]。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例如商品名“Irgacure184”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等]、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等。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使用商品名“Lucirin TPO”(BASF公司制造)等。α-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等。芳香族磺酰氯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萘磺酰氯等。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1-苯基-1,1-丙烷二酮-2-(邻乙氧基羰基)-肟等。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包含苯偶姻等。苯甲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包含苯甲酰等。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包含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例如包含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总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可以从0.01~5重量份(优选0.05~3重量份)的范围选择。
本发明中,在使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时(例如使颗粒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形成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时等),可以利用使用活性能量光线的固化反应。这种活性能量光线例如可以举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性子线、电子射线等电离性放射线或紫外线等,特别优选紫外线。予以说明,活性能量光线的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照射方法等只要能够使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而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例如使颗粒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形成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等),则无特别限定。
予以说明,作为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偶氮系聚合引发剂[例如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偶氮双异戊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丙酮脒)二硫酸盐、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等]、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例如二苯甲酰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马来酸酯等)、氧化还原系聚合引发剂(例如有机过氧化物/钒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二甲基苯胺;环烷酸金属盐/丁醛、苯胺或乙酰基丁内酯等的组合等)等。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可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利用的范围即可。予以说明,使用氧化还原系聚合引发剂作为热聚合引发剂时,可在常温下使其聚合。
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中还可根据需要含有适当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表面活性剂(例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等)、交联剂(例如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有机硅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烷基醚化蜜胺系交联剂等)、赋粘剂(例如松香衍生物树脂、多萜树脂、石油树脂、油容性酚醛树脂等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液状的物质)、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或染料等)等。
例如,为了使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或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着色,可以使用不阻碍光聚合反应等聚合反应的程度的颜料(着色颜料)。作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或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的着色,当需要黑色时,可以使用炭黑作为着色颜料。炭黑的使用量从着色程度或不阻碍上述光聚合反应的观点出发,例如相对于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总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可以从0.15重量份以下(例如0.001~0.15重量份)、优选0.02~0.1重量份的范围选择。
不相容性物质只要是对构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成分不相容(不溶解)的物质则无特别限定,可以是无机物(无机物质)也可以是有机物(有机物质)。另外,不相容性物质可以是固体,还可以具有流动性。
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无机物,可举出例如下述示例的颗粒(微粒、微粒粉末)等。另外,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有机物,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醚、有机硅、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特别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橡胶(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S)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橡胶(SEBS)等含苯乙烯成分的合成橡胶]等聚合物类或其寡聚物类;松香系赋粘树脂、萜系赋粘树脂、酚系赋粘树脂、烃系赋粘树脂、酮系赋粘树脂、聚酰胺系赋粘树脂、环氧系赋粘树脂、弹性体系赋粘树脂等增粘剂类(赋粘树脂类);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有机颜料、增塑剂、溶剂(有机溶剂)等液体等。而且水或水溶液(例如盐水溶液、酸水溶液等)也可以作为不相容性物质使用。
某种物质相对于某种聚合物是否是不相容性物质的判断可以如下判断:利用目测、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等,在本发明之外的普通方法(例如将某种物质溶解在聚合性单体中、将聚合性单体聚合进行聚合物化而判断的方法;将聚合物溶解在溶解聚合物的溶剂中,向其中添加物质,搅拌后除去溶剂进行判断的方法;当聚合物为热塑性聚合物时,将聚合物加热溶解,向其中配合物质,冷却后进行判断的方法等)中,通过该聚合物中的物质或其集合体以何种程度的大小的分散来进行判断。该判断标准在物质或其集合体为球、立方体、不定形状等可接近球体状时为具有5nm以上的直径,为棒状、薄层状、立方体状等可接近柱体状时为最长边的长度10nm以上。
作为更具体的在聚合物中分散物质或其集合体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添加或均匀分散构成聚合物的聚合性单体:100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0.5重量份、物质或其集合体:50重量份后,在PET膜上涂布10~500μm左右的厚度,在氮气等惰性气体中或用覆盖膜除去氧的影响而通过利用背光灯的紫外线照射使其聚合的方法;预先通过溶液聚合或紫外线聚合等任意方法制作聚合物,向在溶剂中溶解有该聚合物的溶剂体系中添加相对于100重量份聚合物相当于50重量份量的物质或其集合体,通过搅拌等均匀分散,涂布在PET上,通过干燥除去溶剂后的厚度为10~500μm左右的方法等。
将物质分散于聚合物中时,该聚合物中的物质或其集合体在可接近球、立方体、不定形状等球体状、该球体状的物质或其集合体具有5nm以上的直径时,可看作是对该聚合物不相容性的物质,另外,该聚合物中的物质或其集合体在可接近棒状、薄层状、直方体状等柱体状、该柱体状的物质或其集合体的最长边长度为10nm以上时,可看作是对该聚合物不相容性的物质。
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无机物的颗粒,只要是在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部件中可有助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的颗粒形成的表面凹凸、或可有助于对表面凹凸薄片利用面表面的凹凸结构的形成,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有机硅(有机硅粉末)、碳酸钙、粘土、氧化钛、滑石、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金属粉、玻璃、玻璃珠粒、玻璃球、氧化铝球、陶瓷球、钛白、炭黑等无机颗粒;聚酯珠粒、尼龙珠粒、硅珠粒、聚氨酯珠粒、偏氯乙烯珠粒、丙烯酸球等有机颗粒;交联丙烯酸颗粒、交联苯乙烯颗粒、蜜胺树脂颗粒、苯并三聚氰胺树脂、尼龙树脂等树脂颗粒;无机-有机混合颗粒等。予以说明,颗粒可以是实心体、中空体(球)的任一种。另外,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颗粒的粒径(平均粒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从0.5~500μm(优选1~300μm、更优选3~100μm)的范围内选择。另外,颗粒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粒径不同的颗粒。
颗粒的形状可以是圆球状、椭球状等球状,不定形状,针状,棒状,平板状等的任一种形状。另外,颗粒可以在其表面具有孔或突起等。一般来说,颗粒优选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的颗粒所形成的表面凹凸的凹凸结构或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凹凸结构的形状容易整齐的圆球状或接近圆球状的高度球形的颗粒。另外,颗粒可以仅选择使用1种形状,还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形状不同的颗粒。
予以说明,颗粒的表面还可以实施各种表面处理(例如利用有机硅系化合物或氟系化合物的低表面张力化处理等)。
作为不相容性物质聚合物层的不相容性物质的使用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可以按照达到0.001~70重量份、优选0.01~50重量份、更优选0.1~30重量份的范围选择。当为超过70重量份的使用量时,有难以制作聚合物部件的情况或者在制作后的聚合物部件中发生强度问题。予以说明,当不足0.001重量份时,有难以使不相容性物质平均地分散、分布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表面或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
例如,作为使用颗粒的不相容性物质时的颗粒使用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可以按照达到0.001~70重量份、优选0.01~60重量份、更优选0.1~50重量份的范围选择。予以说明,当颗粒的使用量为相对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单体成分不足10重量份的使用量时,有难以在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上整体平均地赋予凹凸结构的情况。另外,当为超过70重量份的使用量时,有发生在表面凹凸薄片的制造中发生颗粒脱离、表面凹凸薄片的发生强度问题的情况。
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中,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表面或其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即,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表面(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呈层状分布。因此,在聚合物部件中,单体吸收层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密合性优异。予以说明,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中,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部分(上述层状分布部分)的厚度(距离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以通过调整不相容性物质的使用进行控制
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可以通过均匀地混合-分散上述各成分进行调制。该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通常涂布在基材上等成形为薄片状,因此只要具有适于涂布操作的适当粘度为好。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例如可以通过配合丙烯酸橡胶、增粘性添加剂等各种聚合物或者利用光照射或加热等将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单体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单体部分地聚合来进行调整。予以说明,期望的粘度在使用BH粘度计、转子:No.5转子、转速10rpm、测定温度:30℃的条件下设定的粘度为5~50Pa·s、更优选为10~40Pa·s。粘度不足5Pa·s时,在涂布于基材上时液体会流动,超过50Pa·s时,粘度过高、涂布变难。
予以说明,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涂布时,例如可以使用常用的涂布机(例如普通辊涂机(common coater)、双辊涂布机、凹版辊涂布、逆辊式涂布机、辊舐式涂布机(kiss roller coater)、浸涂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等)。
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例如可以利用上述常用的涂布机进行涂布形成在由单体吸收层提供的面、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经覆盖膜的脱模处理的面等适当的支撑体的规定的面上。
[单体吸收性薄片]
本发明的聚合物部件如下制作:在单体吸收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性组合物层,使不相容性物质在该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存在于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从而获得。
例如在聚合时使用光照射、还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作为具有颗粒形成的表面凹凸的聚合物部件的表面凹凸薄片,如下制造: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形成由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进而将具有在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上层叠有具有剥离性的覆盖膜的构成的层叠体,利用光照射在覆盖膜侧形成颗粒不均匀分布的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即,在上述特定的层叠体中,通过从以接触于单体吸收面的形态设置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层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吸收聚合性单体、通过颗粒在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形成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以及通过由光照射使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从而在上述特定层叠体中的覆盖膜侧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予以说明,单体吸收性薄片构成上述特定层叠体的一部分。
因此,单体吸收性薄片只要至少具有提供单体吸收面的单体吸收层,则其形态并无特别限定。所述单体吸收面为能吸收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中至少1个单体成分。
作为单体吸收性薄片,例如可以举出仅由单体吸收层构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无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在基材上设有单体吸收层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予以说明,单体吸收性薄片为无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时,作为单体吸收面可以使用任何面,另一方面,为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时,单体吸收层表面成为单体吸收面。
(单体吸收层)
单体吸收层为在单体吸收性薄片中提供单体吸收面的层,只要从设置于单体吸收面上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中至少能吸收聚合性单体即可。作为形成这种单体吸收层的物质,可以举出例如纸制薄片(例如牛皮纸、皱纹纸、日本纸等);纤维系薄片(例如布、无纺布、网等);多孔膜;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聚氨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环氧树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予以说明,单体吸收层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中,形成单体吸收层者可以适合优选使用聚合物。即,单体吸收层可以适合优选使用由聚合物构成的单体吸收聚合物层。另外,作为单体吸收性薄片可以适合使用具有聚合物层的薄片。这种聚合物并无特别限定,作为单体成分优选具有至少1种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单体的聚合物。例如,使用光聚合性丙烯酸系聚合物组合物作为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时,作为形成单体吸收层的聚合物优选丙烯酸系聚合物。这是因为,作为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性组合物、即光聚合性丙烯酸系聚合物组合物的聚合物性单体的丙烯酸系单体与形成单体吸收层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构成单元相同,因此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丙烯酸系单体易于移动。
另外,单体吸收层可以由除了从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性组合物中除去不相容性物质之外聚合具有同样组成的聚合性组合物而获得的聚合物层构成。例如单体吸收层可以由除了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中除去颗粒之外固化具有同样组成的光聚合性组合物而获得的光聚合固化层构成。
单体吸收层的体积在聚合性单体的吸收前与后相比,可以是一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当单体吸收层为由高分子物质[例如上述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聚氨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环氧树脂)]或除了从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物性组合物中除去不相容性物质之外具有同样组成的聚合性组合物(例如光聚合性粘合剂组合物、除了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中除去颗粒之外具有同样组成的光聚合性组合物等)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等]形成的层时,作为单体吸收层的高分子物质的层的体积通常通过从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中吸收聚合性单体(例如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中吸收聚合性单体)而增加。即,形成单体吸收层的上述高分子物质通过吸收聚合性单体而膨胀。因此,单体吸收层可以是通过吸收聚合性单体而体积增加的单体膨胀层。
单体吸收层例如为上述高分子物质的层时,单体吸收层可以通过例如在下述基材或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等适当支撑体的规定面上利用上述常用涂布机涂布上述高分子物质而形成。另外,作为设置在支撑体上的单体吸收层的上述高分子物质的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和/或固化(例如利用光来固化)。予以说明,上述高分子物质在涂布于适当的支撑体的规定面上时,通过配合丙烯酸橡胶、增粘性添加剂等各种聚合物或者利用加热或光照射等使聚合性单体部分地聚合,调整至适于涂布的粘度。
吸收聚合性单体前的单体吸收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1~3000μm(优选2~2000μm、更优选5~1000μm)的范围内选择。另外,单体吸收层可以具有单层、层叠的任何形态。
(基材)
作为单体吸收性薄片为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时所使用的基材,例如可以使用纸等纸系基材;布、无纺布、网等纤维系基材;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系基材;塑料薄膜或薄片等塑料系基材;橡胶薄片等橡胶系基材;发泡薄片等发泡体;它们的层叠体[例如塑料系基材与其它基材的层叠体、塑料膜(或薄片)之间的层叠体等]等适当的薄片体。基材可以适合使用塑料膜或薄片等塑料系基材。这种塑料薄膜或薄片的原料,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以α-烯烃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系树脂;聚氯乙烯(PVC);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苯硫醚(PPS);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芳纶)等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醚醚酮(PEEK)等。这些原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予以说明,作为基材使用塑料系基材时,可以通过拉伸处理等控制伸长率等变形性。另外,作为基材,当单体吸收层通过利用活性能量光线固化而形成时,优选使用不妨碍活性能量光线透过的基材。
基材的表面为了提高与单体吸收层的密合性,可以实施常用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的氧化处理等,还可以实施利用底涂剂或剥离剂等的涂布处理等。
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强度、柔软性、使用目的等适当选择,例如一般为1000μm以下(例如1~1000μm)、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3~300μm左右,但并非局限于此。予以说明,基材可以具有单层、层叠的任何形态。
[覆盖膜]
本发明中,在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使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设置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但在聚合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时,由于空气中的氧等阻碍了反应,因此优选用覆盖膜覆盖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表面。另外,在利用聚合物部件时,可以剥离覆盖膜后使用,还可以不剥离覆盖膜直接使用。予以说明,在利用聚合物部件时不剥离覆盖膜直接使用时,覆盖膜作为聚合物部件的一部份使用。
例如,由本发明的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薄片,由具有剥离性的覆盖膜(覆盖用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单体吸收性薄片构成,且对具有设置于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表面被具有剥离性的覆盖膜保护的形态的特定层叠体进行光照射,使该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形成在覆盖膜侧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即,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通过对具有聚合性单体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光线使聚合性单体光聚合,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而形成。这里,该光聚合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氧等反应被阻碍,因此颗粒不均匀分布光聚合固化层的形成优选在基本不存在氧的条件下进行。为此,利用覆盖膜被覆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表面,防止与氧的接触,用于光聚合。予以说明,在利用表面凹凸薄片时,覆盖膜被剥离。
作为覆盖膜,只要是难以透过氧的薄片体则无特别限定,在使用光聚合反应时优选透明的。作为这种覆盖膜例如可以使用常用的剥离纸等。具体地说,作为覆盖膜,例如除了至少1个表面具有由脱模处理剂(剥离处理剂)形成的脱模处理层(剥离处理层)的基材之外,还可以使用由氟系聚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等)构成的低粘合性基材,由无极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等)构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等。予以说明,在低粘接性基材中,两面均可作为脱模面利用,另一方面,在具有脱模处理层的基材中,可以利用脱模处理层表面作为脱模面(脱模处理面)。
覆盖膜可以使用例如在覆盖膜用基材的至少1个面上形成有脱模处理层的覆盖膜(具有脱模处理层的基材),还可以直接使用覆盖膜用基材。
这种覆盖膜用基材除了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烯烃系树脂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氯乙烯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尼龙膜)、人造丝膜等塑料系基材膜(合成树脂膜)或纸类(上等纸、日本纸、牛皮纸、玻璃纸、合成纸、面漆纸)之外,还可以举出将它们层叠或共挤出等进行多层化的产品(2~3层的复合体)等。作为覆盖膜用基材,可以适合使用透明性高的塑料系基材膜(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使用的覆盖膜用基材。
作为脱模处理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系脱模处理剂、氟系脱模处理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处理剂等。脱模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予以说明,利用脱模处理剂实施过脱模处理的覆盖膜例如可以通过公知的形成方法形成。
覆盖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从处理容易和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从12~250μm(优选20~200μm)的范围选择。予以说明,覆盖膜可以具有单层、层叠的任何形态。
[聚合物部件(表面凹凸薄片)]
聚合物部件如下制作: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设置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包含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于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并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于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并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从而制作。另外,还可以如下制作: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层叠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包含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进而制作具有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上层叠有覆盖膜的结构的层叠体,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有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于覆盖膜侧的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于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覆盖膜侧的层表面或层表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且制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从而制作。予以说明,聚合物部件或表面凹凸薄片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具有其它层(例如中间层、底涂层等)。
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的聚合只要可以将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聚合、固化、获得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则对于光源、热源、照射能量或热能、照射方法或加热方法、照射时间或加热时间、照射或加热的开始时间、照射或加热的结束时期等均无特别限定。
例如,本发明的由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薄片可以通过使用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光线对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使用聚合性单体的上述特定层叠体(由具有剥离性的覆盖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单体吸收性薄片构成,且具有设于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表面被具有剥离性的覆盖膜保护的形态的特定层叠体)进行光照射而制造。
这种表面凹凸薄片例如通过(i)制作特定的层叠体、(ii)之后对该特定的层叠体进行光照射而制造。
上述特定的层叠体例如如下制作:通过在至少1个面经过脱模处理的覆盖膜的脱模处理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颗粒配合光聚合组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具有单体吸收层的单体吸收性薄片上,从而制作。
对上述特定层叠体的光照射,在上述特定的层叠体中,只要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在固化后的光聚合固化层的覆盖膜侧表面形成凹凸结构,则对于光源、照射能量、照射方法、照射时间、照射的开始时期、照射的结束时期等并无特别限定。因此,对于上述特定层叠体的光照射,可以在制作上述特定层叠体之后立即进行,也可以隔一定时间后进行。
光照射可以举出例如背光灯、化学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的紫外线照射。另外,加热可以举出例如公知的加热方法(例如使用电热加热器的加热方法、使用红外线等电磁波的加热方法等)。
予以说明,单体吸收层中的聚合性单体的吸收在单体吸收面上形成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组合物层的时刻发生。另外,还可以在形成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组合物层之后、进行聚合之前的期间(例如制作特定层叠体后、进行光照射之前)发生,还可以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或颗粒配合光聚合组合物层聚合之间(例如通过光照射,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发生固化的期间)发生。
在聚合物部件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中,不相容性物质分布在表面或表面附近(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即,不相容性物质分布在距离表面(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层表面(与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相对于厚度方向的总厚度的50%以内的区域(优选40%以内的区域、更优选30%以内的区域)。推测这是由于以形成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相接触的形态设置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中的至少1个单体成分被单体吸收层吸收,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中移动所导致的。
因此,优选从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接触开始至聚合结束的时间越长越好。特别是可以使用光照射容易地控制聚合开始时,优选在接触后经过1秒钟以上、优选5秒钟以上、更优选10秒钟以上(通常24小时以内)进行光照射。
另外,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部分(有时称作“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的厚度(距离层表面相对于厚度方向总厚度的、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内部区域距离层表面的厚度方向的高度;距离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相对于厚度方向总厚度的、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内部区域距离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以通过调整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所含的不相容性物质的量而控制。
予以说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部分中,混合存在不相容性物质和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成分。因此,在与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单体吸收层的界面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表面或表面附近),可以发挥基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成分的特性、不相容性物质原本具有的特性、基于不相容性物质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内不均匀分布的特性。
作为基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成分的特性,可以举出例如作为聚合物成分使用粘合剂成分时的粘合性(压敏粘接性)等。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原本具有的特性,可以举出使用具有特定功能(例如膨胀性、收缩性、吸收性、发散性、导电性等)的不相容性物质时的该特定功能。作为基于不相容性物质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内不均匀分布的特性,可以举出例如通过调整作为聚合物成分使用粘合剂成分时的不相容性物质含量所进行的粘合性(压敏粘接性)来控制、着色等的外观设计性、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时赋予表面凹凸或基于该表面凹凸的特性(例如再剥离性、抗粘连性、防眩性、外观设计性、光散射性等)等。
更具体的例子例如使用粘合剂成分作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成分、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时,可以获得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具有颗粒形成的凹凸、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表面发挥粘合性(粘性)和剥离性(抗粘连性)的聚合物部件。该聚合物部件中,通过调整所含的颗粒量,可以控制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的粘合性。另外,还可以使粘合性非常弱、或不产生粘合性。
聚合物部件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含有颗粒时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的凹凸大小或形状,例如可以通过调整颗粒的粒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厚度、聚合方法、聚合的开始时期或结束时期等进行控制。例如,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凹凸大小或形状,例如可以通过调整颗粒的粒径、光聚合固化层的厚度、对上述特定层叠体的光照射的方法、光照射的开始时期或结束时期等进行控制。予以说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含有颗粒时的层中颗粒(例如颗粒不均匀分布的光聚合固化层所含的颗粒)可以以层内包含全部颗粒的形态存在,还可以以颗粒的一部分露出到层外的形态(例如颗粒的头出现至层外的形态等)存在。即,颗粒在聚合物部件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表面或表面凹凸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处,颗粒本身的一部分可以露出。
聚合物部件或表面凹凸薄片可以具有卷绕成辊状的形态,还可以具有层叠有薄片的形态。即,聚合物部件或表面凹凸薄片可以具有带状、薄片状等的形态。
因此,本发明在制造聚合物部件或表面凹凸薄片时,即便使用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作为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组合物,也可以在不将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或颗粒配合组合物所包含的挥发性成分(例如溶剂或有机化合物等)蒸发除去的情况下,制造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或利用面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表面凹凸薄片。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单体吸收层只要能吸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聚合性单体中的至少1种则无特别限定,因此单体吸收层的弹性模量并无特别限定。即,只要能吸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聚合性单体中的至少1种,则可以使用粘合剂层、聚合物层等弹性模量低的物质,塑料薄片、硬涂层、着色涂膜等弹性模量高者的任一种。因此,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时,薄片的弹性模量没有限制,例如对粘合剂层、聚合物层等弹性模量低者,塑料薄片、硬涂层、着色涂膜等弹性模量高者的表面赋予凹凸结构,可以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进而,本发明中,作为单体吸收层使用由聚合物构成的单体吸收聚合物层时,只要能吸收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聚合性单体中的至少1种,则其凝胶分率并无特别限定。因此,在单体吸收聚合物层中,即便将凝胶分率交联至98%左右或者基本不交联(凝胶分率:10%以下),也可获得聚合物部件。例如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进而作为单体吸收层使用单体吸收聚合物层时或作为单体吸收性薄片使用具有聚合物层的薄片时,即便将聚合物层的凝胶分率交联至98%左右或者基本不交联(凝胶分率:10%以下),都可制造聚合物部件或表面凹凸薄片。因此,通过使聚合物层具有高的交联度(例如凝胶分率90%以上),在所得表面凹凸薄片中,都可以对作为单体吸收层的聚合物层赋予耐热性或耐溶剂性。而且,通过使聚合物层具有低交联度(例如凝胶分率10%以下),在所得表面凹凸薄片中可以改变表面的凹凸状态(例如通过施加热或压力,减小表面凹凸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中,单体吸收层无论是硬的层还是软的层,均可获得聚合物部件。例如,在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时,单体吸收层无论是硬的层还是软的层,均可制造聚合物部件或表面凹凸薄片。即,与单体吸收层的力学物性(硬度)无关,均可制造表面凹凸薄片。因此,使用硬的层(例如100%模量为100N/cm2以上的层)作为单体吸收层时,可以使用所得表面凹凸薄片的单体吸收层作为支撑体(基材)。而且,使用软的层(例如100%模量为30N/cm2以下的层)作为单体吸收层时,可以使用所得表面凹凸薄片的单体吸收层作为粘合层。
本发明的聚合物部件通过调整不相容性物质的种类或其量、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种类或其厚度等,发挥各种特性,因此可以在广泛的领域内使用。例如,通过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制造的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薄片,可以在要求外观设计性的用途、要求光散射性的用途、要求防粘性的用途等中适合使用。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光聚合性浆液的调制例1)
在带有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管的4口可拆式烧瓶中搅拌作为单体成分混合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和丙烯酸:10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1重量份,直至均匀,然后通过氮气鼓泡1小时,除去溶存氧。之后,利用背光灯从烧瓶外侧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在达到适当粘度时关闭灯,停止氮气的吹入,调制聚合率7%的一部分聚合的组合物(浆液)(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A)”)。
(光聚合性浆液的调制例2)
在带有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管的4口可拆式烧瓶中搅拌作为单体成分混合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68重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22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1重量份,直至均匀,然后通过氮气鼓泡1小时,除去溶存氧。之后,利用背光灯从烧瓶外侧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在达到适当粘度时关闭灯,停止氮气的吹入,调制聚合率7%的一部分聚合的组合物(浆液)(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B)”)。
(光聚合性浆液的调制例3)
在带有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管的4口可拆式烧瓶中搅拌作为单体成分混合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45重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45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1重量份,直至均匀,然后通过氮气鼓泡1小时,除去溶存氧。之后,利用背光灯从烧瓶外侧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在达到适当粘度时关闭灯,停止氮气的吹入,调制聚合率7%的一部分聚合的组合物(浆液)(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C)”)。
(光聚合性浆液的调制例4)
在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100重量份中溶解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马来酸改性的SEBS(商品名“FG-1901X”Kraton Polymers Japan Ltd.制造):21重量份、SEBS(商品名“G1726”Kraton Polymers Japan Ltd.制造):12重量份,进而溶解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24重量份、商品名“Irgacure184”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24重量份,调制均匀状态的、白浊的粘稠液(浆液)(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D)”)。
(光聚合性浆液的调制例5)
在带有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管的4口可拆式烧瓶中搅拌作为单体成分混合有丙烯酸丁酯:95重量份、丙烯酸:5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以及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35重量份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35重量份,直至均匀,然后,通过氮气鼓泡1小时,除去溶存氧。之后,利用背光灯从烧瓶外侧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在达到适当粘度时关闭灯,停止氮气的吹入,调制聚合率7%的一部分聚合的组合物(浆液)(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E)”)。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2)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20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2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B)”)。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3)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C)”)。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4)
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D)”)。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5)
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E)”)。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6)
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F)”)。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7)
在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G)”)。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8)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H)”)。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9)
在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I)”)。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0)
在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3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J)”)。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1)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有机硅粉末(商品名“KNP-600”Shin-Etsu Silicone公司制造):1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K)”)。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2)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2μm的有机硅粉末(商品名“KNP-590”Shin-Etsu Silicone公司制造):1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L)”)。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3)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商品名“AEROSIL R8200”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5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M)”)。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4)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微米尺寸的微粉末二氧化硅(商品名“Sylophobic 4004”Fuji SilysiaChemical Ltd.制造):5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N)”)。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5)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交联丙烯酸单分散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1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O)”)。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6)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交联丙烯酸系单分散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5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P)”)。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7)
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交联丙烯酸系单分散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1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
(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8)
在光聚合性浆液(E):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交联丙烯酸系单分散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10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调制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R)”)。
(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1)
在光聚合性浆液(D):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丙烯酸:8.3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08重量份,调制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
(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的调制例)
在用冰食盐水冷却的过量己烷中少量滴加光聚合性浆液(A),使丙烯酸系聚合物沉淀。取出沉淀的丙烯酸系聚合物,进而用己烷洗涤数次进行真空干燥。将该所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解于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为9/1比例的单体溶液中,达到聚合物浓度(固态成分浓度)7%,获得不含光聚合引发剂的浆液。
在该浆液100重量份中加入平均粒径5μm的交联丙烯酸系颗粒(交联丙烯酸系单分散颗粒)(商品名“MX-500”综研化学公司制造):10重量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重量份,均匀地搅拌,进而加入过氧化枯烯(商品名“Percumyl H-80”日本油脂公司制造),搅拌均匀。接着,在搅拌的同时各少量地加入乙酰丙酮钒溶液(在丙烯酸中溶解有2%浓度的乙酰丙酮钒得到的溶液):2重量份(固态成分浓度),调制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A)”)。
(覆盖膜)
覆盖膜使用单面经有机硅系脱模处理的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商品名“MRN38”Mitsubi shiPolyester Film株式会社制造)。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A)”)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30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A)”)。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2)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B)”)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B)”)。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3)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C)”)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C)”)。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4)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D)”)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D)”)。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5)
将光聚合性浆液(C)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E)”)。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6)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F)”)。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7)
将光聚合性浆液(B)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G)”)。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8)
将光聚合性浆液(A)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56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H)”)。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9)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I)”)。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0)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3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J)”)。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1)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B):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作“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D)”)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K)”)。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2)
将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1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L)”)。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3)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58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M)”)。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4)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C):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N)”)。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5)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5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O)”)。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6)
将光聚合性浆液(B)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7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P)”)。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7)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3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8)
将在光聚合性浆液(A):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1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85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R)”)。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19)
在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异硬脂酰酯(商品名“S-1800A”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造):100重量份中溶解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马来酸改性的SEBS(商品名“FG-1901X”Kraton PolymersJapan Ltd.制造):21重量份、SEBS(商品名“G1726”KratonPolymers Japan Ltd.制造):12重量份,进而溶解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24重量份、商品名“Irgacure184”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24重量份,调制均匀状态的、白浊的粘稠液(浆液)。
将在该浆液: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08重量份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8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并将该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S)”)。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20)
在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100重量份中溶解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马来酸改性的SEBS(商品名“FG-1901X”Kraton Polymers Japan Ltd.制造):21重量份、SEBS(商品名“G1726”Kraton Polymers Japan Ltd.制造):12重量份,进而溶解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商品名“Irgacure651”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24重量份、商品名“Irgacure184”西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0.24重量份,调制均匀状态的、白浊的粘稠液(浆液)。
将在该浆液:100重量份中均匀混合有丙烯酸:8.3重量份、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0.08重量份得到的光聚合性浆液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光聚合性浆液层。然后通过在该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使用背光灯照射8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光聚合性浆液层固化,形成单体吸收层,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T)”)。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21)
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涂布丙烯酸系粘合剂,达到厚30μm,贴合厚度100μm的醚系聚氨酯弹性体薄片(商品名“Sheedom 70A”Sheedom Co.,Ltd.制造),制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U)”)。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22)
将含有丙烯酸正丁酯:95重量份、丙烯酸:5重量份、作为过氧化物的苯甲酰过氧化物(商品名“NYPER BW”日本油脂公司制造):0.2重量份(固态成分)、甲苯:67重量份形成的组合物投入聚合容器,在容器内搅拌的同时将氮气注入容器内1小时,从体系内除去氧。继续注入氮气,同时控制温度使组合物的温度在62℃稳定,同时进行聚合反应6小时。温度的控制通过容器的加热或冷却,每次各少量地向容器内投入新的甲苯来进行冷却。
经过6小时后,进一步追加甲苯使得与温度控制所用甲苯的总量达到82.7重量份,将组合物的温度上升至90度,进而进行聚合反应4小时。
聚合反应结束后,冷却聚合容器,同时向容器内投入甲苯83.3重量份,冷却组合物达到室温(23℃),获得重均分子量约5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
在该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100重量份(固态成分)中加入交联剂(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重量份(固态成分)和交联剂(商品名“Super Beckamine”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1.5重量份(固态成分)),混合至均匀,获得丙烯酸系组合物。
将该丙烯酸系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丙烯酸系聚合物层形成后的厚度达到25μm,使用热风干燥机在130℃下干燥5分钟,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层。然后,在该丙烯酸聚合物层上以接触于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在40℃的温度气氛下静置5天,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V)”)。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23)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88重量份、丙烯酸: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环己酯:5重量份、磷酸酯衍生物单体(商品名“PAM200”Rhodia Nicca,Ltd.制造):2重量份和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名“KBM-503”信越化学公司制造):0.03重量份进行混合,调制单体混合物。在该单体混合物:627g中加入反应性乳化剂(商品名“AQUALON HS-1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13g和离子交换水:360g,使用匀浆机(PRIMIX Corporation制造)以5000(1/min)搅拌5分钟进行强制乳化,调制单体预乳胶。
接着,在带有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机的反应容器内装入经调制的单体预乳胶中的200g、离子交换水:330g,接着,将反应容器氮气置换,添加2,2-偶氮双[N-(2-羧乙基)-2-甲基丙酮脒]水合物(商品名“VA-057”和光纯药工业公司制造)0.2g,在60℃下聚合1小时。接着,用3小时的时间向反应容器内滴加经调制的单体预乳胶中的800g,滴加结束后再聚合3小时。之后,进行氮气置换,同时在60℃下聚合3小时,获得固态成分48%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胶溶液。接着,将其冷却至室温(23℃),添加10%氨水,将pH调整至8,从而获得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组合物。
将该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组合物涂布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使得丙烯酸系聚合物层形成后的厚度达到27μm,使用热风干燥机在130℃下干燥5分钟,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层。然后,在该丙烯酸系聚合物层上以接触经脱模处理的面的形态贴合上述覆盖膜,从而制作单体吸收层表面被上述覆盖膜保护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有时称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X)”)。
(实施例1)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10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A)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通过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2)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B)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5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A)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3)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B)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4)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C)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C)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5)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D)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D)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6)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E)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E)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7)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F)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F)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8)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G)使得固化后的厚度达到60μ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G)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从而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实施例9)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H)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H)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10μm。
(实施例10)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I)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20μm。
(实施例11)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C)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J)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30μm。
(实施例12)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D)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K)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25μm。
(实施例13)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E)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L)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30μm。
(实施例14)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F)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M)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18μm。
(实施例15)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I)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N)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30μm。
(实施例16)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J)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O)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15μm。
(实施例17)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G)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接触的形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P)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覆盖膜面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3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30μm。
(实施例18)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K),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后,在该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上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68μm。
(实施例19)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L),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后,在该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上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65μm。
(实施例20)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M),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后,在该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上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70μm。
(实施例21)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N),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70μm。
(实施例22)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O),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65μm。
(实施例23)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P),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66μm。
(实施例24)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76μm。
(实施例25)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80μm。
(实施例26)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A),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涂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74μm。
(实施例27)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R)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75μm。
(实施例28)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S)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70μm。
(实施例29)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T)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50μm。
(实施例30)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U)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75μm。
(实施例31)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V)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Q),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25μm。
(实施例32)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R),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10μm。
(实施例33)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V)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R),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00μm。
(实施例34)
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X)的单体吸收层上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R),贴合覆盖膜,获得层叠体。
接着,在形成层叠体1分钟后从该层叠体的覆盖膜面侧和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面侧的两侧使用背光灯作为光源对该层叠体照射10分钟紫外线(照度:5mW/cm2),使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10μm。
(实施例35)
在上述覆盖膜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涂布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A),形成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层,将其以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相连接的状态贴合在剥离覆盖膜露出了单体吸收层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上,形成层叠体。
接着,在遮光的状态下放置该层叠体24小时,使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层固化,形成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层、微粒配合层),从而制造具有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薄片。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总厚度)为120μm。
予以说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中,使用在遮光状态下放置7天形成了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薄片。
(比较例1)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A)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比较例2)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A)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比较例3)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按照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固化后厚度达到45μm而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之外,与实施例20同样地制造薄片。
(比较例4)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按照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固化后厚度达到45μm而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之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制造薄片。
(比较例5)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按照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固化后厚度达到50μm而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之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制造薄片。
(比较例6)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按照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固化后厚度达到50μm而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之外,与实施例25同样地制造薄片。
(比较例7)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按照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固化后厚度达到60μm而涂布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之外,与实施例26同样地制造薄片。
(比较例8)
除了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Q)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按照固化后的厚度达到80μm而涂布颗粒配合常温聚合性组合物(A)之外,与实施例35同样地制造薄片。
(评价1)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利用下述的(粘性评价方法)评价粘性(粘合性),另外,利用下述的(浊度测定方法)测定浊度值。进而,利用下述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和(100%模量测定方法)测定实施例中使用的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层的凝胶分率和单体吸收层的100%模量。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
(粘性评价方法)
剥离各个薄片的覆盖膜,使各个薄片的利用面露出。利用手指粘性评价各个薄片利用面的粘性。将在薄片利用面上产生胶粘的情况评价为“有”,将未产生胶粘的情况评价为“无”。
(浊度测定方法)
剥离各个薄片的覆盖膜,使各个薄片的利用面露出。接着,基于JIS-K7105使用浊度计(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造“HM-150”)测定各个薄片的浊度值。
(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
除了代替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使用单面经有机硅系剥离处理的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膜(商品名“MRF38”: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株式会社制造)以外,与各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同样,另外制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
之后,从另外制作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中采集单体吸收层(约500mg),测定干燥重量W1(g)。接着,在乙酸乙酯中约23℃下浸渍上述单体吸收层7天,之后取出上述单体吸收层,在130℃下干燥2小时,测定所得上述单体吸收层的干燥重量W2(g)。然后由下式计算凝胶分率。
凝胶分率(重量%)=(W2/W1)×100(重量%)
(100%模量测定方法)
除了代替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使用单面经有机硅系剥离处理的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膜(商品名“MRF38”: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株式会社制造)以外,与各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制作例同样,另外制作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
之后,从另外制作的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中剪切出宽50mm、长50mm的正方形单体吸收层,在宽度方向上团成圆柱状。
对于在宽度方向上团成圆柱状的单体吸收层而言,使用拉伸试验装置(Minebea Co.,Ltd.制造“TG-1KN”),在拉伸速度50mm/分钟、夹子间隔10mm的条件下求得23℃的应力-形变曲线,读取其100%模量。
表1
Figure A200780020482D00851
予以说明,比较例1和2中,由于代替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使用厚38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因此,未测定单体吸收层的凝胶分率和单体吸收层的100%模量。另外,实施例18~实施例26中未测定浊度。
(评价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个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形状或薄片截面。予以说明,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使用Hitachi High-TechnologiesCorporation制造的S-3200,另外,在其它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使用Hitachi High-TechnologiesCorporation制造的S-4800。将各个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和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像)示于图1~图43中。
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层的厚度如下求得:使用1/1000千分表测定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厚度(基材、单体吸收层和覆盖膜的厚度),由该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厚度除去基材和覆盖膜的厚度,从而求得。将其结果示于表2的单体吸收性层厚度(B)的栏中。
单体吸收层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层叠结构的厚度(整体的厚度)如下求得:使用1/1000千分表测定所制作的薄片的厚度[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和覆盖膜的厚度],由该制作的薄片的厚度除去带基材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基材厚度和覆盖膜的厚度,从而求得。将其结果示于表2的总厚度(A+B)的栏中。
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厚度通过从上述整个厚度除去上述单体吸收层的厚度而求得。予以说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厚度并非测定值,而是理论值。将其结果示于表2的颗粒(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厚度(A)的栏中。
由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求得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或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中颗粒分布的部分(有时称作“颗粒不均匀分布部”或“偏析层”的情况)距离层表面在厚度方向的高度(厚度)、或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中的不相容性物质分布的部分(有时称作“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或“涂层”的情况)距离层表面在厚度方向的高度(厚度),示于表2的颗粒(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的厚度的栏。予以说明,颗粒不均匀分布部或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的厚度为由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测定的平均值。
在表示薄片的图中,薄片利用面表面(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表面或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各图a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倍率以及相当于各图b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倍率为500倍。另外,相当于各图c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将薄片截面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偏析部)或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涂层)附近放大的照片]的倍率在图9~图26中为2000倍、在图27~图35中为500倍。进而,相当于图20和图38中的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将薄片截面的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颗粒不均匀分布部(偏析层)附近进一步放大的照片]的倍率为10000倍。
表2
 
颗粒(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厚度(A)[μm]       单体吸收层的厚度(B)[μm] 整体的厚度(A+B)[μm] 颗粒(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的厚度[μm]     
实施例9 54 56 110 22
实施例10 55 70 125 22
实施例11 57 73 130 18
实施例12 60 65 125 21
实施例13 59 71 130 24
实施例14 60 58 118 21
实施例15 55 75 130 28
实施例16 60 55 115 25
实施例17 60 70 130 24
实施例18 38 30 68 8
实施例19 35 30 65 5
实施例20 40 30 70 7
实施例21 40 30 70 12
实施例22 35 30 65 6
实施例23 36 30 66 8
实施例24 46 30 76 12
实施例25 50 30 80 25
实施例26 44 30 74 16
实施例27 90 80 175 28
实施例28 90 80 170 48
实施例29 90 60 150 36
实施例30 75 100 175 40
实施例31 100 25 125 40
实施例32 80 30 110 24
实施例33 75 25 100 25
实施例34 83 27 110 26
实施例35 90 30 120 35
比较例3 45 - - 45
比较例4 45 - - 45
比较例5 50 - - 50
比较例6 50 - - 50
比较例7 60 - - 60
比较例8 80 - - 80
由评价1和评价2可知,实施例1~17的薄片在利用面上没有粘性,实施例18~24的薄片的颗粒添加量少、有粘性。另外,由浊度值的测定结果可以确认具有光散射性。
实施例1~25、27~35的薄片由各图的薄片利用面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各图中a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或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各图中b、c、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确认在利用面表面具有由颗粒所形成的凹凸结构,可以作为表面凹凸薄片使用。
另外,可以在不蒸发除去颗粒配合光聚合性组合物所含溶剂等的挥发性成分的情况下,获得薄片。
进而,可确认在弹性模量低的表面上赋予凹凸结构,能够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另外,可确认与单体吸收层的凝胶分率或100%模量(硬度)无关,能够制造表面凹凸薄片。
由薄片的薄片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确认,在实施例中,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或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中的颗粒或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中的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层表面或其附近。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或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中的颗粒或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中的不相容性物质没有偏重分布,而是分散分布于层中。
另外,由表2可确认,实施例中,相对于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颗粒配合常温聚合固化层的厚度,颗粒不均匀分布部或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的厚度变薄,因此颗粒或不相容性物质在层中偏重分布。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颗粒配合光聚合固化层、不相容性物质配合光聚合固化层的厚度与颗粒不均匀分布部或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部的厚度相同,分散分布于层中。
(评价3)
对于实施例26和比较例7的薄片而言,通过润湿性、外观、全部光线透过率、粘接强度、保持力、利用面表面的IR分析进行评价。
润湿性通过测定使水和二碘甲烷的液滴接触于薄片的利用面表面后的接触角的经时变化进行评价。接触角的经时变化的结果示于表3。
外观通过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目测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4的外观的栏。
全部光线透过率使用浊度计(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造的“HM-150”)、根据JIS K 7361测定。将其结果示于表4的全部光线透过率的栏。
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粘接强度如下求得:在被粘物(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在2kg荷重的橡胶辊条件下贴合截断为20mm宽的薄片,根据JIS Z 0237的粘接强度试验方法使用拉伸测定机,进行剥离速度300mm/分钟、180°剥离测定,从而求得。拉伸测定机使用Minebea Co.,Ltd.制造TG-1KN。将其结果示于表4的粘合强度的栏。
另外,观察薄片剥离后的被粘物,确认是否对被粘物造成污染。产生污染时,在表4的粘接强度的测定值下标记为“污染”。
薄片利用面表面的保持力为,以宽10mm×长20mm的接触面积将薄片贴合在胶木板(bakelite plate)上,放置24小时,进而在40℃放置30分钟后,下垂胶木板,在薄片的自由端负荷500g的均匀荷重,测定40℃下1小时后的薄片偏离距离。将其结果示于表4的保持力的栏。予以说明,将薄片从胶木板上落下的情况评价为“落下”。
表3
Figure A200780020482D00901
表3中,各个值为接触角[°(度)]。另外,经时时间是指接触液滴后的经过时间。
由表3可确认,实施例26的薄片在接触液体时,随着时间的经过,在进一步涂布液体的方向上起作用。由此认为,该薄片对液滴的润湿性或密合性优异,在对水性或油性的涂料中作为例如被涂装体等有效。
表4
Figure A200780020482D00911
实施例26的薄片虽然含有不相容性物质,但具有透明的外观,因此,在要求透明性的用途中可以特别有用。另外,即便在将薄片贴合在被粘物上后进行剥离,也不会产生污染。而且,保持力优异。
由实施例26的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IR图表(图44)和比较例7的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的IR图表(图45)可知,实施例26与比较例7相比,源自作为不相容性物质的SEBS的成分(2900cm-1附近的烃成分、700cm-1附近的苯乙烯成分)的峰变大。由此可知,实施例26的薄片的利用面表面与比较例7的薄片的利用面表面相比,不相容性物质的浓度变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聚合物部件通过调整不相容性物质的种类或其量、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种类或其厚度等,发挥各种特性,因此,可以在广泛领域中使用。例如,由通过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制造的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薄片,其适合用于要求外观设计性的用途、要求光散射性的用途、要求抗粘连性的用途中。

Claims (23)

1.一种聚合物部件,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部件具有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所述单体吸收层能吸收构成该聚合物的至少1种单体成分,其中,聚合物层是以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包含对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在聚合物层的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面上层叠有覆盖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附近为距离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相对于厚度方向的总厚度的50%以内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单体吸收层为由聚合物构成的单体吸收聚合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单体吸收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至少1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为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为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为丙烯酸系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粘合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具有带状或薄片状的形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为颗粒,聚合物部件在表面具有由该颗粒产生的凹凸。
12.一种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层的至少1个面上设置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获得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
13.一种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能吸收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吸收性薄片的单体吸收面上层叠由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构成的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所述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单体、对由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不相容性物质,进而制作具有在该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上层叠有覆盖膜的结构的层叠体,并且使不相容性物质在含不相容性物质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内移动,获得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然后聚合该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形成不相容性物质偏重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并且获得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的聚合物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覆盖膜具有剥离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吸收层为由聚合物构成的单体吸收聚合物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单体吸收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与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至少一种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性组合物层的聚合时使用光照射。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为颗粒。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为聚合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聚合性单体使用丙烯酸系单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为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粘合剂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2~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获得具有带状或薄片状形态的聚合物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2~2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颗粒作为不相容性物质,并且,聚合物部件在表面形成由该颗粒产生的凹凸。
CNA2007800204825A 2006-06-02 2007-06-01 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Pending CN1014665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5035/2006 2006-06-02
JP2006155035 2006-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6540A true CN101466540A (zh) 2009-06-24

Family

ID=38801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204825A Pending CN101466540A (zh) 2006-06-02 2007-06-01 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69817A1 (zh)
EP (1) EP2022628A4 (zh)
KR (1) KR101302285B1 (zh)
CN (1) CN101466540A (zh)
WO (1) WO200714232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1508A (zh) * 2009-08-25 2012-05-23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丙烯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及丙烯酸薄膜
CN102905884A (zh) * 2010-07-30 2013-01-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聚合物构件的制造方法及聚合物构件
CN103002712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传导性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93451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传导性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0770A (zh) * 2011-10-27 2013-10-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加工用粘合胶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8849B2 (en) * 2009-05-20 2013-10-29 Ming Kun Shi Surface treated film and/or laminate
JP5683801B2 (ja) * 2009-10-29 2015-03-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に3次元模様を有するポリマ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143961A (ja) * 2011-01-12 2012-08-02 Nitto Denko Corp ポリマ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426715B2 (ja) * 2011-09-30 2014-02-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剤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3067A (en) * 1978-03-27 1980-09-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am-lik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US5527368C1 (en) * 1983-03-11 2001-05-08 Norton Co Coated abrasives with rapidly curable adhesives
JPH0414434Y2 (zh) * 1985-04-08 1992-03-31
KR100314563B1 (ko) 1993-10-29 2002-04-24 스프레이그 로버트 월터 미세구조표면을갖는압감접착제
US5626955A (en) * 1994-04-04 1997-05-0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icroparticle-contain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JP3585962B2 (ja) 1994-10-06 2004-11-10 ミネソタ マイニング アンド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気泡抜け性能を有するフィルム
US5874143A (en) * 1996-02-26 1999-02-2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for use on low energy surfaces
JP2000275404A (ja) 1999-03-24 2000-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を有する反射防止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76368B2 (ja) 1999-09-24 2009-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DE20000130U1 (de) * 2000-01-05 2001-05-10 Coroplast Fritz Mueller Gmbh Textiles Klebeband
JP3827932B2 (ja) 2000-01-31 2006-09-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3526048B2 (ja) 2000-03-28 2004-05-1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525195B (en) * 2000-03-28 2003-03-21 Toyo Boseki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TW557371B (en) * 2001-07-02 2003-10-11 Sumitomo Chemical Co Semi-transparent-semi-reflectivity film, semi- transparent-semi-reflectivity polarized film, polarized light device using these film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se films
JP2003248101A (ja) 2002-02-25 2003-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6137036A (ja) 2004-11-10 2006-06-01 Nitto Denko Corp 光重合生成物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1508A (zh) * 2009-08-25 2012-05-23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丙烯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及丙烯酸薄膜
CN102471508B (zh) * 2009-08-25 2015-07-01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丙烯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及丙烯酸薄膜
CN102905884A (zh) * 2010-07-30 2013-01-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聚合物构件的制造方法及聚合物构件
CN103002712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传导性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93451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传导性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0770A (zh) * 2011-10-27 2013-10-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加工用粘合胶带
CN103370770B (zh) * 2011-10-27 2015-07-2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加工用粘合胶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69817A1 (en) 2009-07-02
KR20090014400A (ko) 2009-02-10
KR101302285B1 (ko) 2013-09-03
WO2007142321A1 (ja) 2007-12-13
EP2022628A4 (en) 2012-03-28
EP2022628A1 (en)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6540A (zh) 具有不相容性物质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部件及由该聚合物部件构成的表面凹凸带或薄片
TWI387627B (zh) 遮光性壓感貼片
CN101831252B (zh) 丙烯酸系粘合片
CN1331900C (zh) 热熔丙烯酸压敏粘合剂及其应用
KR101364948B1 (ko)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아크릴계 점착 테이프
CN100577759C (zh) 压敏粘合片
CN102046746B (zh)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
CN104797671B (zh) 高度增粘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
CN102405137A (zh) 具有弹性体不均匀存在的聚合物层的粘弹性部件
CN101652447A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胶粘片以及将该胶粘片粘合于汽车涂膜面的方法
CN107109166B (zh) 具有低酸含量的增粘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
CN101831251A (zh) 丙烯酸系粘合片
CN105378018A (zh) 粘合剂组合物
JP5803728B2 (ja) 水性再剥離型粘着剤および再剥離型粘着シート
JP2018515642A (ja) 架橋に発光ダイオードを使用する架橋感圧性接着剤の調製方法
CN104099029A (zh) 具有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7109138A (zh) 水基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JP5060834B2 (ja) 非相溶性物質偏在ポリマー層を有するポリマー部材、及び該ポリマー部材からなる表面凹凸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CN102834262B (zh) 固化多层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固化多层片材
CN102803363B (zh) 制备热熔性压敏粘合剂的方法
CN102905884A (zh) 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聚合物构件的制造方法及聚合物构件
CN102355993A (zh) 聚合物部件的制造方法及聚合物部件
US20220306909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rticle
CN102597079B (zh) 表面具有三维图案的聚合物薄片的制造方法
JP2005320487A (ja) 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