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465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4650A
CN101464650A CN200810184054.2A CN200810184054A CN101464650A CN 101464650 A CN101464650 A CN 101464650A CN 200810184054 A CN200810184054 A CN 200810184054A CN 101464650 A CN101464650 A CN 101464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utter
optical sensor
transfer belt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40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4650B (zh
Inventor
富田教夫
立木启史
吉田隆彦
原田吉和
菊池吉晃
矶见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64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4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4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4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using seals, e.g. to prevent scattering of to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的转印带;具有将一次转印了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机构部的二次转印单元;对上述转印带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以及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开闭器,其中,具备以与上述开闭器和上述二次转印单元双方抵接的方式配置的接触分离机构部,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在上述光学传感器检测上述基准调色剂图像时,使上述开闭器以打开的方式移动,并且使上述二次转印单元以与上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式移动,在将上述二次转印单元从装置主体拉出时,上述开闭器以与上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式移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转印带,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toner image)进行一次转印;二次转印单元,具有将一次转印了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辊;光学传感器,对上述转印带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
该申请根据日本专利法第119条(a)项,基于2007年12月17日在日本提出过专利申请的特愿2007-325092主张优先权。对此提及而将其全部内容写进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开发出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等、可进行多色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下述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普遍为公众所知,在感光鼓等潜像承载体上形成每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再将该每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合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上而形成多色图像,之后将该多色图像转印到转印纸、即记录纸上,定影而进行图像形成。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具备:转印带,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二次转印单元,具有将一次转印了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辊;光学传感器,对上述转印带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和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开闭器,使二次转印单元和开闭器连动的构造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7-234595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7-234595号公报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虽然不是中间转印方式,但如图9所示,开闭器517和转印辊(相当于二次转印单元)505是通过接触分离机构而连动的构造。即,在感光鼓501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506到达与转印辊505的接触位置之前的时刻,对电磁线圈512通电。由此促动器512a被电磁线圈512拉入,臂部件509随之以支轴510为中心进行右旋转,在臂部件509的一端部安装的转印辊505从与感光鼓501表面的接触位置移动到符号505’的分离位置。另外,随着臂部件509的旋转,与臂部件509结合的开闭器用臂部件516也以支轴510为中心进行右旋转,开闭器517从保护位置沿导向部件向箭头方向移动到退避位置,而能够通过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07检测基准调色剂图像506’的光学浓度。
之后,感光鼓501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经过与转印辊505的对向位置,在由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07对光学浓度进行过检测后,将电磁线圈512断电。由此臂部件509和开闭器用臂部件516在弹簧51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以支轴510为中心进行左旋转,转印辊505与感光鼓501表面以规定的压力接触,准备下一转印动作,开闭器517移动到保护位置。其中,图中的符号541是显影筒,545是显影偏压电源。
这样,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可保护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07的检测面的开闭的开闭器517,在浓度测定时,需要打开该开闭器517,并且将用于使感光鼓(中间转印方式中为转印带)50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辊(中间转印方式中为二次转印单元)505与感光鼓(中间转印方式中为转印带)501分离。
另外,在具备该开闭器517的情况下,控制机构为了控制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07的驱动电流,将照射光量调整至恒定,而考虑在开闭器关闭时,以来自于开闭器517和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07的对向面的反射光作为基准反射光来控制驱动电流。因此,开闭器517需要靠近感光鼓(中间转印方式中为转印带)501进行设置。这是由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07的射出光照射在感光鼓(中间转印方式中为转印带)501表面上,以光敏晶体管的检测面来检测该反射光,因此如果感光鼓(中间转印方式中为转印带)501表面和开闭器517不互相靠近,会存在来自开闭器517的基准反射光不到达光敏晶体管517的可能性。
这样,需要将开闭器517配置于感光鼓(中间转印方式中为转印带)501的附近。因此,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对转印带进行装卸时,会有开闭器与转印带表面接触而伤害转印带表面之虞。因此,在对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时,需要使开闭器与转印带分离,然而在以往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未曾提出过具有在对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时使开闭器与转印带分离的构成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作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使开闭器的开闭动作、转印带与二次转印单元的分离动作、以及转印带装卸时的开闭器的分离动作连动而连续进行,并且以更为简单且部件数量很少的机构构造实现上述连动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的转印带、具有将一次转印了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机构部的二次转印单元、对上述转印带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以及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与上述开闭器和上述二次转印单元双方抵接的方式配置的接触分离机构部,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在上述光学传感器检测上述基准调色剂图像时,使上述开闭器以打开的方式移动,并且使上述二次转印单元以与上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式移动,在将上述二次转印单元从装置主体拉出时,上述开闭器以与上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式移动。更具体而言,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具有其凸轮面与上述开闭器和上述二次转印单元双方抵接的偏心凸轮。
即,利用偏心凸轮的旋转,能够使与该凸轮面抵接的开闭器和二次转印单元连动移动。此时,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具备向打开上述开闭器的方向施力的开闭器用施力部和、向将转印辊压靠到上述转印带的方向施力的单元用施力部。由此,利用偏心凸轮的旋转重复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二次转印单元就会重复向转印带的压接和分离。
另外,二次转印单元和偏心凸轮被设置于可相对装置主体滑动地设置的旁侧单元上,当从装置主体拉出该旁侧单元时,会解除偏心凸轮和开闭器间的接触。因此,当从装置主体拉出该旁侧单元时,开闭器受开闭器用施力部作用而向打开方向移动,与转印带表面分离。此时,如果开闭器在开闭器用施力部作用下可随意打开,则会在再次向装置主体内装入旁侧单元时,产生偏心凸轮的凸轮面接触不到开闭器的可能。因此,在本发明中,具备限制部,在从装置主体拉出二次转印单元(旁侧单元)时,该限制部会将开闭器用施力部所致的开闭器的移动限制成规定的距离。由此,即便由于将旁侧单元从装置主体拉出的缘故,而解除了开闭器和偏心凸轮的接触,由于开闭器移动规定距离后即停止,因此在将旁侧单元再次装入到装置主体内时,也能够使偏心凸轮的凸轮面和开闭器可靠地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征在于,上述光学传感器是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在由上述开闭器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的状态下使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由上述受光元件接受上述开闭器的背面侧的反射光,从而基于该受光光量进行光量调整。即,开闭器也作为光量调整用的基板利用,因此无需设置光量调整专用的部件,结构简单。
此时,优选上述开闭器在为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而处于关闭状态下靠近上述转印带设置。通过靠近设置可以进行更为正确的到达转印带的光量调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利用上述光学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上述二次转印单元的移动。此时,光学传感器利用检测正反射光的传感器。另外,开闭器也作成无法反射光的结构。由此如果开闭器为关闭状态,则对于光学传感器没有正反射光,如果开闭器为打开状态,则反射到转印带上的正反射光会到达光学传感器的受光部。因此,在移动分离接触机构部来开闭开闭器时,能够利用光学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开闭器是否可靠地与之相连动地进行开闭,从而得到确认。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将检测作为基准图案的定位标识(registration mark)的定位传感器(registrationsensor)与上述光学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配置成一列,并利用共通的上述开闭器来开闭控制该定位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这样通过兼用开闭器,使得转印带周边的构造更简单。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构成,因此能够使开闭器的开闭动作、转印带与二次转印单元的分离动作、以及转印带装卸时的开闭器的分离动作连动而连续进行,并且以更为简单且部件数量很少的机构构造实现上述连动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构造的侧视图。
图4表示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构造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在打开开闭器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5B是表示在关闭开闭器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6是光学传感器的周边电路构成图。
图7A是将光学传感器用于二次转印单元的移动检测时的说明图。
图7B是将光学传感器用于二次转印单元的移动检测时的说明图。
图8是从装置上面看光学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配置位置的俯视图。
图9是在光学传感器之前具备开闭器的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从外部输入进来的图像数据,对规定的纸张(记录用纸)形成多色和单色的图像的装置,其由装置主体110和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构成。
装置主体110的构成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鼓3、清洁单元4、带电器5、中间转印带单元6、定影单元7、供纸盒81、排纸盘91等。
在装置主体110的上部,设置有载置原稿的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载置台92,原稿载置台92的上侧安装有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自动将原稿输送到原稿载置台92上。另外将原稿处理装置120构成为可沿箭头M方向自由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敞开原稿载置台92的上部手动放置原稿。
本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所处理的图像数据,是对应采用黑色(K)、青绿色(C)、洋红色(M)及黄色(Y)各色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因此,显影器2、感光鼓3、带电器5、清洁单元4为了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像而分别设置有4个,分别设定为黑色、青绿色、洋红色及黄色,从而构成4个图像站。
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带电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机构,除图1所示的充电型(charger type)以外,也有使用接触型的辊型或电刷型的带电器。
曝光单元1以具备激光射出部和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曝光单元1配置有扫描激光束的多面反射镜和、用于将多面反射镜所反射的激光导向感光鼓3的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另外,作为曝光单元1,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将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如使用EL或LED写入头的方法。
曝光单元1具有,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3曝光,在其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的功能。显影器2是利用4色(Y、M、C、K)墨粉将在各个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化的器件。另外,清洁单元4除去并回收显影或图像转印后的残留在感光鼓3表面的墨粉。
配置于感光鼓3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具备中间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中间转印辊6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间转印辊64与Y、M、C、K各色对应地设置有四根。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及中间转印辊64将中间转印带61撑起架设并对它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各中间转印辊64施加用来将感光鼓3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61被设置成能够接触到各感光鼓3,并且起到如下作用:通过将感光鼓3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多色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61使用例如厚度100μm~150μm程度薄膜形成无端状。
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6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是通过与中间转印带61的里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4来进行的。在中间转印辊64上,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而施加了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墨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64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芯,表面由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氨酯等)覆盖的辊子。利用该导电性弹性材料,可以对中间转印带61施加均匀的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虽然使用辊子形状,但也可以使用辊子以外的电刷等。
如上所述,在各感光鼓3上对应于各色调被显影化的静电像,在中间转印带61上被层叠。被如此层叠的图像信息,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被转印辊10、即配置在后述的用纸和中间转印带61的接触位置的二次转印机构部转印到用纸上。其中,作为二次转印机构部不局限于转印辊,也可以使用充电辊(corona charger)或转印带。
此时,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辊10在规定密合度(nip)被压接,并且对转印辊10施加用于转印墨粉于用纸上的电压(与墨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另外,对于转印辊10,为稳定地获得上述密合度,使转印辊10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任意一方为硬质材料(金属等),另一方为弹性辊等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者发泡性树脂辊等等)。
另外,如上所述,因与感光鼓3接触而附着于中间转印带61的墨粉、或者未被转印辊10转印到用纸上而残留于转印带61上的墨粉,由于会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发生墨粉混色的缘故,而被设定为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进行除去或回收。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上,作为清洁部件例如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的清洁刮片,清洁刮片所接触的中间转印带61,从里侧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支承。
供纸盒81,是用于储备图像形成中用到的纸张(记录用纸)的纸盘,其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10的曝光单元1的下侧。而且也可在手动供纸盒82放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纸张。装置主体110的上方设置的排纸盘91,是用于将印刷完成后的纸张以面朝下的方式集聚的纸盘。
另外,在装置主体110上设置有几乎垂直形状的用纸输送路S,被用于将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的纸张经过转印辊10或定影单元7送到排纸盘91。在从供纸盒81或手动供纸盒82到排纸盘91的用纸输送路S的附近,配置有搓纸辊11a、11b、多个输送辊12a~12d、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13、转印辊10、定影单元7等。
输送辊12a~12d为用于促进或辅助纸张的输送的小型辊,沿着用纸输送路S设置有多个。另外,搓纸辊11a被设置于供纸盒81的附近,一张一张地从供纸盒81中搓取出纸张提供给用纸输送路S。同样搓纸辊11b被设置于手动供纸盒82的端部附近,一张一张地从手动供纸盒82中搓取出纸张提供给用纸输送路S。
另外,定位辊13是暂时保持输送到用纸输送路S上的纸张的辊。并且具有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纸张的前端吻合之际,将纸张输送到转印辊10的功能。
定影单元7具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能够夹持纸张进行旋转。此外,加热辊71被设定成能够根据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中的信号,通过控制部使之达到规定的定影温度,并同加压辊72一起将墨粉热压结合于纸张上,从而熔融、混合、压接被转印到纸张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具有对纸张起到热定影的作用。另外,设置有外部加热带73,用来从外部加热加热辊71。
下面,对纸张输送路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预先收纳纸张的供纸盒81、以及手动供纸盒82。为了从该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供纸,分别配置了搓纸辊11a、11b,从而将纸张一张张地导入输送路S。
从各供纸盒81、82输送来的纸张,被用纸输送路S的输送辊12a输送到定位辊13处,并在纸张的前端和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对齐之际输送到转印辊10上,在纸张上写入图像信息。之后,当纸张经过定影辊7时,纸张上未定影墨粉受热熔融、固定,再经配置于其后的输送辊12b而排出到排纸盘91上。
上述的输送路径是要求对纸张单面印刷的路径,与之相对当要求双面印刷时,是在如上述那样结束单面印刷并由最终的输送辊12b把持经过了定影单元7的纸张的后端时,使输送辊12b反向旋转,由此将纸张导向输送辊12c、12d。然后,经过其后的定位辊13对纸张背面进行印字,之后,纸张被排到排纸盘91。
以上是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图2和图3表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机构构造,表示中间转印带单元6的周边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转印带61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侧配置的旁侧单元(side unit)21上,安装有包括转印辊10的二次转印单元31。
将旁侧单元21设置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装置架上设置的导轨22、23,相对装置主体可拉出(图中、箭头X1方向)和可安装(图中、箭头X2方向)的滑动移动。
二次转印单元31具备下端部通过支承轴32相对旁侧单元21可转动地设置的转动板33,在该转动板33的下部侧固定有辊框体34,辊框体34将转印辊10可旋转地保持。即、转印辊10通过以支承轴32为中心的转动板33的转动动作,相对缠绕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的中间转印带61可抵接或分离。
另外,该转动板33的上部侧是突出到中间转印带单元6一侧的凸轮抵接面35,其能够与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抵接,这里偏心凸轮37通过凸轮轴36可旋转地保持在旁侧单元21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一侧的端部。另外,在凸轮抵接面35的相反一侧的面与旁侧单元21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凸轮抵接面35抵接于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的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38。利用该弹性部件38,会使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始终与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抵接(压接)。
而且配置成为在凸轮抵接面35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的凸轮面抵接的状态(图2所示状态)下,转印辊10能够在规定的密合(nip)压力下与中间转印带61抵接。而在凸轮抵接面35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的凸轮面抵接的状态(图3所示状态)下,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带61分离。
另外,在隔着该偏心凸轮37与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对置的位置上,呈L字状的开闭器41的垂直面41a被配置成与偏心凸轮37抵接。开闭器41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即:其垂直面41a的上端部通过开闭器支承轴42可转动地支承在未图示的装置架上,下端部的弯曲成L字状的水平面41b与光学传感器51对向配置,这里光学传感器51与中间转印带61保持一定距离且上下对置。即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被配置成位于光学传感器51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而且是以靠近中间转印带61的状态进行配置的。
在如此配置的开闭器41的开闭器支承轴42上安装有螺旋弹簧43,该螺旋弹簧43的一端侧固定于装置架上,另一端侧与垂直面41a抵接,从而将垂直面41a作用向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侧。
此外,在垂直面41a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的凸轮面抵接的状态(图2所示状态)下,水平面41b会插入到光学传感器51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来保护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即,关闭开闭器)。而在垂直面41a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的凸轮面抵接的状态(图3所示状态)下,水平面41b会只向旁侧单元21侧转过偏心凸轮37的偏心量,而从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避让出来(即,打开开闭器)。
另外,在开闭器支承轴42附近的装置架上,设置有对开闭器41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开闭器限制部件(限位销)45。该开闭器限制部件45被设置在不会影响由偏心凸轮37的转动动作而做出的开闭器41的摆动动作的位置(即不限制摆动动作)。另一方面,在为了取出中间转印带单元6而将旁侧单元21从装置主体向X1方向拉出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偏心凸轮37也与旁侧单元21一起向X1方向移动,因此开闭器41受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作用而向R1方向转动,与开闭器限制部件45抵接,从而限制该转动动作。此时,开闭器41(更准确地说是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的顶端部)处于距中间转印带61最远的状态。该限制位置被设定成,在安装中间转印带单元6后,将旁侧单元21向X2方向压入而装入到装置主体内时,能够使开闭器41的垂直面41a再次与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抵接,并可转动到保护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的位置(图2所示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本图像形成装置100正常动作时(图像形成动作时),转印辊10、偏心辊37、开闭器41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即,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的凸轮面抵接,而转印辊10在规定的密合压力下与中间转印带61抵接地配置。另外,开闭器41的垂直面41a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的凸轮面抵接,而其水平面41b插入到光学传感器51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保护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即关闭开闭器)。由此,能够防止经过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辊10之间的纸张(记录用纸)的纸末等附着于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上。
另外,在控制光学传感器51的驱动电流而将照射光量调整至恒定时(调色剂图案的读取时),从图2所示状态起,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偏心凸轮37朝一个方向(右方向或左方向均可)转过180度。由此,如图3所示,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处于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的凸轮面抵接的状态,转动板33朝X1方向仅摆动过偏心凸轮37的偏心量,使得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带61分离。而且,开闭器41成为其垂直面41a与距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的凸轮面抵接的状态,而其水平面41b向R1方向仅转过偏心凸轮37的偏心量,从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避让出来。即,成为打开开闭器41的状态。由此,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基准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案)68(参照图5),不与转印辊10接触摩擦,而到达光学传感器51的正下方(光学传感器正面),因此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51检测出更正确的浓度。
另外,在进行中间转印带单元6的更换等时,如图4所示,将旁侧单元21从装置主体中沿X1方向拉出。由此偏心凸轮37也与旁侧单元21一起向X1方向移动,因此开闭器41受螺旋弹簧43的作用力作用而向R1方向转动,与开闭器限制部件45抵接。由此,开闭器41成为打开的较大的状态,开闭器41(更准确地说是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的顶端部)处于距离中间转印带61最远的状态。此外,通过将旁侧单元21从装置主体中沿X1方向拉出,转印辊10也会距离中间转印带61较远地被分离。由此,在将中间转印带单元6移动至装置跟前(图4中为纸面垂直方向的跟前侧)而取出时,或移动至装置里侧进行安装时,都可以避免开闭器41磕碰(接触)到中间转印带61表面,损伤中间转印带61。
此时,即便由于将旁侧单元21从装置主体中沿X1方向拉出的缘故,而解除了开闭器41和偏心凸轮37的接触,由于开闭器41仅移动规定距离后即与限位销45抵接而停止,因此在将旁侧单元21再次装入到装置主体内时,能够使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和开闭器41(准确的说为垂直面41a)可靠地接触,而可以使开闭器41恢复到关闭了的状态。
下面,对于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光量调整进行说明。
图5A是表示在打开开闭器41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51附近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在关闭开闭器41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51附近的状态的图。
光学传感器51具备作为发光元件的LED51a和作为受光元件的光敏晶体管51b,将来自LED51a的红外光反射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案68上并用光敏晶体管51b检测来检测浓度,再反映到程序控制中(参照图5A)。然而,LED51a会因部件不均匀或者随时间变化而恶化,存在即便以规定的电流进行驱动,发光量也会变化的情况。因此如图5B所示,在开闭器41关闭的状态下使LED51a发光,以来自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的反射光作为基准反射光,并用光敏晶体管51b检测,以成为规定的输出的方式修正驱动电流。像这样,开闭器41也作为光量调整用的基板来利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光量调整专用的部件,结构上也可以变得简单。
此时,优选将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靠近中间转印带61设置。通过靠近设置,光学传感器51读取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案68浓度时的距离和、读取开闭器41的水平面(对向面侧的水平面)41b的浓度时的距离为更近的距离,因此能够更为准确地进行光量调整。
图6表示光学传感器51的周边电路构成。
由未图示的CPU、ROM、RAM等构成的控制部75,经D/A变换器76连接于光学传感器51的LED51a,经A/D变换器77连接于光学传感器51的光敏晶体管51b。即,LED51a的阴极连接于接地电位,阳极经电阻R1连接于D/A变换器76。另外,光敏晶体管51b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电位,集电极经电阻R2连接于电源电压Vcc,同时连接于A/D变换器77。A/D变换器77将光敏晶体管51b的模拟输出变换成数字值。控制部75基于光敏晶体管51b的输出、即来自A/D变换器77的数字值控制D/A变换器76,从而调整LED51a的照射光量。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利用开闭器41来进行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光量调整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光学传感器51的输出来检测二次转印单元31的移动(确切地说为旁侧单元21的移动)。此时,将至少与光学传感器51对向的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作成不反射光的构成。由此,如图7A、7B所示,如果开闭器41为关闭状态(图7B所示状态),则对于光学传感器51没有正反射光,如果开闭器41为打开状态(图7A所示状态),则反射到转印带61上的正反射光会到达光学传感器51的光敏晶体管51b。因此,能够利用光学传感器51的输出检测,在使二次转印单元31(确切地说为旁侧单元21)移动了时,开闭器41是否与其连动地可靠地进行了开闭。由此无需额外设置用来检测二次转印单元31是否被拉出的专用传感器,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而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控制部75基于对二次转印单元31的被拉出与否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51的输出,控制可否进行印刷动作。另外,控制部75在二次转印单元31被拉出的情况下,会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显示屏上显示被拉出这一情况,禁止印刷动作。
图8表示从装置上面看光学传感器51和定位传感器56a、56b相对于中间转印带61的配置位置的状态。
定位传感器56a、56b是用于对基准图案、即定位标识进行检测来测定图像形成位置,进行图像形成位置的修正的器件,在装置跟前侧和装置里侧设置有一对。另外,光学传感器51被设置在其中央位置。即,光学传感器51和定位传感器56a、56b沿主扫描方向Y配置成一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传感器51的开闭器41同时起到定位传感器56a、56b的开闭器的作用。即,使用共通的开闭器41来分别遮挡或者敞开检测面。由此设置一套开闭器和开闭机构即可,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可以以其它的方式来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例,不可做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范围不受说明书中约束。也就是属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之下。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转印带,其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二次转印单元,其具有将一次转印了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机构部;光学传感器,其对上述转印带上的基准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以及开闭器,其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以与上述开闭器和上述二次转印单元双方抵接的方式配置的接触分离机构部,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在上述光学传感器检测上述基准调色剂图像时,使上述开闭器以打开的方式移动,并且使上述二次转印单元以与上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式移动,在将上述二次转印单元从装置主体拉出时,上述开闭器以与上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式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光学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测上述二次转印单元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具有其凸轮面与上述开闭器和上述二次转印单元双方抵接的偏心凸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具备向打开上述开闭器的方向施力的开闭器用施力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分离机构部,具备向将转印辊压靠到上述转印带的方向施力的单元用施力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传感器是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在由上述开闭器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的状态下使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由上述受光元件接受上述开闭器的背面侧的反射光,从而基于该受光光量进行光量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器,在为保护上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面而处于关闭状态下,靠近上述转印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限制部,在从装置主体中拉出上述二次转印单元时,该限制部会将上述开闭器用施力部所致的上述开闭器的移动限制成规定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检测作为基准图案的定位标识的定位传感器与上述光学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配置成一列,并利用共通的上述开闭器来开闭控制该定位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
CN200810184054.2A 2007-12-17 2008-12-1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64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5092 2007-12-17
JP2007-325092 2007-12-17
JP2007325092A JP4503066B2 (ja) 2007-12-17 2007-12-1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4650A true CN101464650A (zh) 2009-06-24
CN101464650B CN101464650B (zh) 2011-08-03

Family

ID=40753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054.2A Active CN101464650B (zh) 2007-12-17 2008-12-1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5040B2 (zh)
JP (1) JP4503066B2 (zh)
CN (1) CN10146465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71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09911A (zh) * 2011-06-02 2012-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CN103376716A (zh) * 2012-04-27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4909193A (zh) * 2014-03-13 2015-09-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9670B2 (ja) * 2007-06-27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0933B2 (ja) * 2008-09-30 2011-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092B2 (ja) * 2009-09-11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787B2 (ja) 2010-06-1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61150B2 (ja) * 2010-12-24 2014-07-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539B2 (ja) * 2011-02-17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260B2 (ja) * 2011-10-12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9368B2 (ja) 1990-11-22 1999-05-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ターゲット像濃度センサー取り付け装置
JPH07234595A (ja) 1994-02-23 1995-09-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45434B2 (ja) * 1998-10-16 2005-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654788B2 (ja) * 1999-03-10 2005-06-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032A (ja) * 1999-07-16 2001-02-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053814B1 (ja) * 1999-08-27 2000-06-19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7491B2 (ja) * 1999-09-28 2009-12-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92689B2 (ja) * 2000-06-23 2009-07-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48967A (ja) * 2000-11-14 2002-05-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25004B2 (ja) * 2001-12-25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42566B2 (ja) * 2002-08-30 2007-07-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1687A (ja) 2002-09-06 2004-04-0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トナー量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04122A (ja) * 2003-06-16 2005-01-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2547B2 (ja) * 2003-08-27 2009-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装置の画像濃度検知装置
JP4472438B2 (ja) * 2004-06-15 2010-06-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2154A (ja) * 2006-03-31 2007-10-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部材の圧接離隔状態の検出方法
JP4386067B2 (ja) * 2006-12-15 2009-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補正量算出プログラム
JP5049670B2 (ja) * 2007-06-27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0250B2 (ja) * 2007-11-26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9168888A (ja) * 2008-01-11 2009-07-30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0571B2 (ja) * 2008-07-15 2010-10-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ベルト清掃機能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JP4901921B2 (ja) * 2009-08-03 2012-03-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399B2 (ja) * 2009-08-2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71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10B (zh) * 2010-03-26 2015-04-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09911A (zh) * 2011-06-02 2012-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CN102809911B (zh) * 2011-06-02 2015-09-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CN103376716A (zh) * 2012-04-27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3376716B (zh) * 2012-04-27 2015-10-14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4909193A (zh) * 2014-03-13 2015-09-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4909193B (zh) * 2014-03-13 2017-09-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54945A1 (en) 2009-06-18
CN101464650B (zh) 2011-08-03
JP4503066B2 (ja) 2010-07-14
JP2009145778A (ja) 2009-07-02
US8095040B2 (en) 2012-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465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657196B2 (en) Compac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oveable optical sensor
US92013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2255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918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9203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WO2011111437A1 (ja) 転写装置
CN101482714B (zh) 薄片输送装置、使用其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3022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apparatus employing endless belt
US200800084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20414B2 (en)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guide member
US105399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grounding of transfer material guide member
JP5017380B2 (ja) 転写装置
JP20110858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30140B (zh) 使用了卷筒片材的清洁装置
JP45376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446A (ja)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08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84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102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432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98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98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