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9193A -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9193A
CN104909193A CN201410742369.XA CN201410742369A CN104909193A CN 104909193 A CN104909193 A CN 104909193A CN 201410742369 A CN201410742369 A CN 201410742369A CN 104909193 A CN104909193 A CN 104909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door
delivery unit
sheet material
apparatus body
transf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2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9193B (zh
Inventor
高桥昂平
田洼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09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9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9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9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10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or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5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该片材传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传送片材的第一传送辊对中的一者设置在该装置主体上;开闭门,该开闭门能移动并且能旋转地支撑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在所述关闭位置覆盖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被打开,并且设置在所述片材传送路径上的第二传送辊对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开闭门上;以及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中的另一者以及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中的另一者,并且由所述开闭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

Description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可通过开闭操作打开并安装在诸如图像形成设备之类的设备本体上的片材传送装置构造成分成位于设备本体内侧上的内侧传送部与位于比设备本体内侧稍外侧上的外侧传送部。内侧传送部构造成与外侧传送部在设备本体上的关闭与安装操作联动地与外侧传送部一起安装在设备本体上,并且此外构造成与外侧传送部从设备本体的打开操作联动地执行打开操作。当外侧传送部处于打开状态时,内侧传送部可通过独立于外侧传送部的关闭操作安装在设备本体上,并且当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内侧传送部被接合成保持在安装位置(参见专利文献1)。
公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设置成在外盖的内侧上自由开闭并且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单元中,用于将片材传送单元接合至设备本体的接合构件可旋转地设置有作为中心的支轴,并且在自由开闭并且轴向支撑在设备本体上的外盖的内侧,在关闭外盖的情况下,设置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按压片材传送单元的接合构件,并且使接合构件接合在设备本体中(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6-016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9-242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仅借助设置在开闭门上的位置确定构件确定传送单元与开闭门的位置的情况下,减小从第一传送辊对与第二传送辊对两者施加至开闭门的反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传送片材的第一传送辊对中的一者设置在该装置主体上;
开闭门,该开闭门能移动并且能旋转地支撑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在所述关闭位置覆盖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被打开,并且设置在所述片材传送路径上的第二传送辊对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开闭门上;以及
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中的另一者以及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中的另一者,并且由所述开闭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
其中,当所述开闭门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在所述传送单元定位在形成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第一定位部后,所述开闭门定位在形成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第二定位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包括板形保持部,该保持部设置在面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上,并且
当所述开闭门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持部在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引导面接触的同时被引导,并且接合至形成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的开口部而被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当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被引导至所述引导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离,并且所述传送单元沿所述开闭门的移动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相互分离,并且使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被弹性构件促动,该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开闭门的面对所述传送单元的内表面侧,并且该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传送单元的面对所述开闭门的外表面侧,并且在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传送单元使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被弹性构件促动,该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装置主体的面对所述传送单元的内表面侧,并且该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传送单元的面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侧,并且在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传送单元使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片材传送装置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第六方面,与借助仅设置在所述开闭门上的位置确定构件确定传送单元与开闭门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确定开闭门的位置时施加的所述反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所述传送单元的所述保持部未被引导至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所述引导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执行所述开闭门的关闭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设置其中当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移除卡住的片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第五方面,无需使用者使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及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的操作。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构造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片材传送部的内部构造以及图像形成设备的片材传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片材传送部打开时,开闭门与片材传送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片材传送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与图5B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与壳体的接合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与开闭门的打开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与开闭门的打开机构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借助开闭门的打开操作移动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图9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借助开闭门的关闭操作移动的总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参照附图的详细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或详细的实施例。
此外,在利用附图的以下描述中,因为附图是示意性附图,所以应注意:附图的尺寸与比例有别于真实的尺寸与比例,并且为了便于理解适当省略了除必须描述的那些构件外的构件的图。
为了有助于易于理解下面的描述,假定在附图中,前后方向设定成X轴方向,水平方向设定成Y轴方向,并且垂直方向设定成Z轴方向。
1.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与操作
图1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构造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总体构造与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构造成包括壳体100中的控制装置10、片材馈送装置20、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转印单元50、片材传送单元60、定影单元70等。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表面(Z方向)上形成有排出托盘单元T,该排出托盘单元排出并容纳其上记录了图像的片材。而且,图像形成设备1的侧表面(-X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有开闭门110,在移除或检查被卡住的片材的情况下,该开闭门打开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
控制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设备控制器11,该图像形成设备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控制器单元12,该控制器单元根据打印需求准备图像数据;曝光控制器13,该曝光控制器控制曝光头LH的照度;以及电源装置14。电源装置14向下述充电辊32、显影辊42、一次图像转印辊52、二次图像转印辊62等施加高压,并且向各自包括传感器的曝光头LH、片材馈送装置20、定影单元70等供电。
控制器单元12将来自外部信息传输设备(例如个人电脑等)的打印信息输入转换成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正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曝光头LH。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头LH由这样的LED头形成,在该LED头中,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沿主扫描方向线性布置。
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底部设置有片材馈送装置20。片材馈送装置20包括片材载置板21,并且在片材载置板21的上表面上载置作为多个记录介质的片材P。片材P载置在片材载置板21上并且其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由调节板(未示出)确定,片材P被片材引出单元22沿向前的方向(-X方向)从上侧一张一张馈送出,然后借助片材引导件23传送至由驱动辊25a与从动辊25b形成的定位辊对25的咬合部。
感光体单元30分别平行地设置在片材馈送装置20的向上方向(Z方向)上,并且包括分别作为旋转驱动的图像保持构件的感光鼓31。沿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布置充电辊32、曝光头LH、显影单元40、一次图像转印辊52及清洁刮板34。在充电辊32中,清洁充电辊32的表面的清洁辊33布置成面对充电辊32并与其接触。
显影单元40包括显影壳体41,显影剂容纳于此显影壳体中。在显影壳体41中布置:布置成面对感光鼓31的显影辊42;及一对搅龙44和45,这对搅龙搅动显影剂并向显影辊42侧传送这些显影剂,并且这对搅龙布置在显影辊42的后表面侧斜下方。在显影辊42上,贴近地布置调节显影剂的层厚度的层调节构件46。
除容纳在显影壳体41中的显影剂外,各个显影单元40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并且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B)的色调剂图像。
旋转着的感光鼓31的表面被充电辊32充电,并且借助曝光头LH发出的潜像形成光在感光鼓3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辊42显影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50包括:中间图像转印带51,形成在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多层转印到该中间图像转印带上;以及一次图像转印辊52,该一次图像转印辊将形成在感光体单元30上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顺序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图像转印带51。转印单元50构造成还包括中间图像转印带清洁器54,该中间图像转印带清洁器移除附着在中间图像转印带51上的余留色调剂。
片材传送单元60包括:定位辊对25的从动辊25b,该从动辊校正从片材馈送装置20馈送出的片材P的姿势,并且在二次转印正时将片材P发送至二次转印部TR;以及二次图像转印辊62,该二次图像转印辊将重叠在中间图像转印带51上的待转印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至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P。此外,其上保持有转印的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由传送引导件65引导至定影单元70的定影咬合部N。
从被图像形成设备控制器11控制的电源装置14等向一次图像转印辊52施加预定转印电压,形成在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借助一次图像转印辊52顺序地静电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51上,从而形成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叠加的多层色调剂图像。
中间图像转印带51上的多层色调剂图像随同中间图像转印带51的移动一起传送至二次转印部TR。当多层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TR时,根据正时,片材P被从定位辊对25供应至二次转印部TR。
接着,预定转印电压从由图像形成设备控制器11控制的电源装置14等施加至二次图像转印辊62,于是中间图像转印带51上的多层色调剂图像集体转印至从定位辊对25发送出并由片材引导件23引导的片材P。
余留在感光鼓31表面上的色调剂由清洁刮板34移除,并收集在废弃色调剂容器(未示出)中。感光鼓31的表面被充电辊32重新充电。未被清洁刮板34移除并附着至充电辊32的残留物被捕获并储存在与充电辊32接触着旋转的清洁辊33的表面上。
定影单元70包括加热模块71与加压模块72,并且定影咬合区N(定影区)由加热模块71与加压模块72的挤压接触区形成。
在色调剂图像未定影的情况下,在二次转印部TR中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经传送引导件65传送至定影单元70。在传送至定影单元70的片材P上,借助一对加热模块71与加压模块72通过按压与加热操作使色调剂图像定影。
其上形成有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经传送辊对78从排出辊对79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表面上的排出托盘部T。此外,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就在正面已被定影的片材P的后端穿过传送辊对78时,排出辊对79反向驱动,从而片材P从形成在开闭门110中的反向路径传送至定位辊对25,然后在背面上形成图像。
2.片材传送部的构造与操作
图2是示出片材传送部的内部构造及图像形成设备1的片材传送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的片材传送部开放时,开闭门110与片材传送单元6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片材传送单元60的剖面示意图;图5A与图5B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60与壳体100的接合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60与开闭门110的打开机构的立体图;以及图7是片材传送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该图说明片材传送单元60与开闭门110的打开机构的变型例。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片材传送部的构造与操作。
片材传送部构造成包括壳体100、开闭门110以及片材传送单元60。
2.1壳体
壳体100包括在侧向(-X方向)上的开口部,并且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转印单元50等容纳在该壳体中。
在壳体100的开口部侧的下端形成有第一承载部101(该第一承载部是开闭门110的旋转中心),并且第一承载部101旋转地支撑开闭门110的下述旋转轴部111。
在壳体100的开口部的上部形成有作为第一定位部的实施例的接合部102。接合部102包括在向下方向(-Z方向)上的开口部102a。下述基部61作为板形保持部的实施例设置在片材传送单元60上,该基部61进入开口部102a,于是片材传送单元60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接合。
此外,整个接合部102一体形成有平面状底面部102b,并且固定在壳体100中的面对片材传送单元60的表面上,并因此,在片材传送单元60随开闭门110的开闭一起旋转时,底面部102b是基部61的引导面。
在固定有接合部102的壳体100的更向上的方向上,作为第二定位部的实施例的锁销103设置成沿与开闭门110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然后,在开闭门110关闭壳体100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开闭门110的上部上可摆动地设置的接合杆115的凹口部115a接合至壳体100,开闭门110固定至壳体100。
2.2开闭门
在开闭门110中,下述片材传送单元60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旋转轴部111被壳体100的第一承载部101支撑。于是,开闭门110在关闭壳体100的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打开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可旋转地移动。
在开闭门110面对壳体100的内表面中形成有外侧传送引导件113,该外侧传送引导件是反向传送路径的一侧,在正面定影后其传送方向被反转的片材P穿过该反向传送路径直至再次与定位辊对25会和。
外侧传送引导件113保持自身与形成在下述片材传送单元60上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之间的预定间隙从而形成反向传送路径。
在反向传送路径中,设置有多个传送辊对120、130与140,并且在外侧传送引导件113中,设置有构造传送辊对120、130与140的驱动侧传送辊120a、130a与140a。
2.3片材传送单元
片材传送单元60构造成包括记录单元部610、二次转印单元部620以及双面单元部630。
记录单元部610包括第一片材引导件611、作为定位辊对25中的一个辊的从动辊25b、以及第二片材引导件612。作为定位辊对25中的另一个辊的驱动辊25a布置在设备本体侧上。
第一片材引导件611将从片材馈送装置20馈送的片材P与经由双面单元部630传送的片材P引导至定位辊对25的咬合部。第二片材引导件612将姿势被校正并从定位辊对25发送出的片材P引导至二次转印部TR。
二次转印单元部620包括壳体621、二次图像转印辊62以及传送引导件65,并且在壳体621中在被推至中间图像转印带51侧的二次图像转印辊62中,将保持在中间图像转印带51上的色调剂图像集体转印(二次转印)至根据二次转印正时发送的片材P上。其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经由传送引导件65被引导至定影单元70的定影咬合部N。
双面单元部630包括与形成在开闭门110的内表面侧上的外侧传送引导件113相对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并且双面单元部630构造反向传送路径的另一表面侧,从而将要进行双面打印的片材P传送至定位辊对25。
在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上,分别可旋转地布置传送辊对130的夹送辊130b与传送辊对140的夹送辊140b。
此外,在内侧传送引导件631的下侧上形成有在左右侧上成对的旋转轴部632。旋转轴部632插入形成在开闭门110的两侧板110a上的第二承载部112中,从而片材传送单元60相对于开闭门110被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6中所示,作为弹性构件的实施例的压缩螺旋弹簧S的一端固定至内侧传送引导件631的两侧,其另一端固定至开闭门110的面对内侧传送引导件631的内表面侧。于是,当开闭门110固定在关闭位置时,压缩螺旋弹簧S的促动力在片材传送单元60与开闭门110之间相互作用。
因此,当开闭门110解除接合杆115与壳体100的接合并向打开位置移动时,根据开闭门110的移动,由作为中心的旋转轴部632相对于开闭门110可旋转地支撑的片材传送单元60从接合部102沿设置在壳体100上的底面部102b沿向下方向(-Z方向)移动,从而接合被接触。
因此,在解除定位辊对25的咬合的情况下,形成反向传送路径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与外出传送引导件113借助压缩螺旋弹簧S的促动力相互打开,于是传送辊对120、130及140的咬合也被解除。
变型例
如图7中所示,在片材传送单元60中,代替压缩螺旋弹簧S作为弹性构件的实施例的拉伸螺旋弹簧SA的一端可固定至内侧传送引导件631,其另一端可固定至壳体100的面对片材传送单元60的内表面侧以支撑片材传送单元60。
根据变型例,解除了与设置在壳体100中的接合部102的接合的片材传送单元60与开闭门110的移动一起可旋转地移动,并且借助拉伸螺旋弹簧SA的拉伸力保持在可旋转移动的中途。然后,通过开闭门110的进一步可旋转地移动,形成反向传送路径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与外侧传送引导件113相互打开,从而解除传送辊对120、130与140的咬合。
3.片材传送部的作用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片材传送部中,例如,在使用者移除卡在片材传送部中的片材的情况下,通过与开闭门110的打开操作一起使片材传送单元60从壳体100沿向下方向移动并且旋转而解除定位辊对25的咬合。此外,形成反向传送路径的外侧传送引导件113与设置在片材传送单元60的双面单元部630上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之间的接合被解除,于是传送辊对130与140的咬合也被解除。
图8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60借助开闭门110的打开操作而移动的示意图;以及图9是说明片材传送单元60借助开闭门110的关闭操作而移动的示意图。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移除片材传送部中卡住的片材的操作。
3.1开闭门的打开操作
在开闭门110从关闭位置移向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拔起设置在开闭门110的上部上的接合杆115而解除与设置在壳体100中的锁销103的接合,然后使开闭门110朝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侧方(图1中的-X方向)可旋转地移动。
形成在壳体100的开口部侧的上部上的接合部102包括沿向下方向(-Z方向)的开口部102a,并且设置在片材传送单元60上的基部61在与接合部102的底面部102b接触的同时随开闭门110的移动一起被向下部引导,因而片材传送单元60与壳体100的接合部102之间的接合被解除。
然后,当开闭门110进一步向侧方可旋转地移动时,可旋转地支撑在开闭门110上的片材传送单元60与开闭门110的移动一起可旋转地移动,定位辊对25的咬合被解除,并因此也解除了在二次转印部TR中二次图像转印辊62与中间图像转印带51的咬合。
此外,双面单元部630的形成反向传送路径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与开闭门110的外侧传送引导件113借助压缩螺旋弹簧S的促动力相互打开,并因此也释放传送辊对130与140。
因此,在从片材馈送装置20馈送出的片材P卡在转印单元50与片材传送单元60之间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容易移除卡住的片材。
此外,在双面打印时,在正传送通过反向路径的片材P被卡在反向传送路径中的情况下,打开形成反向传送路径的内侧传送引导件631与外侧传送引导件113之间的部分,这样可容易在视觉上识别卡住的片材P,从而能够移除该卡住的片材。
3.2开闭门的关闭操作
在开闭门110从打开位置返回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使开闭门110可旋转地移动至壳体100侧。
伴随开闭门110向壳体100侧的可旋转移动,由开闭门110可旋转地支撑的片材传送单元60也向壳体100侧可旋转地移动。于是,片材传送单元60的基部61在与设置在壳体100的开口部侧的上部上的接合部102的底面部102b接触的同时被向向上的方向(Z方向)引导,并且通过接合在具有沿向下方向(-Z方向)的开口部102a的接合部102中而确定片材传送单元60的基部61的位置。
如果在片材传送单元60接合到壳体100的接合部102中的状态下开闭门110相对于壳体100进一步可旋转地移动,那么可摆动地设置在开闭门110的上部上的接合杆115的凹口部115a配合至设置在壳体100上的锁销103,于是在关闭壳体100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开闭门110被固定。
以此方式,在开闭门110从打开位置返回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构造片材传送部的片材传送单元60和包括构造反向传送路径的一个表面的外侧传送引导件113的开闭门110分别与壳体100接合,因此不存在其中反作用力的接触时刻同时作用在开闭门110上的情况。
因此,分散了作用在开闭门110上的接触反作用力,从而能够容易执行开闭门110的关闭操作。此外,当开闭门110移动至关闭位置时,从片材传送单元60接收的反作用力被分散,因此能够防止损坏开闭门110。
在开闭门110接合至壳体100并定位在关闭位置处的这种情况下,片材传送单元60通过定位辊对25的咬合与二次转印部TR中的二次图像转印辊62的咬合接收反作用力。然而,因为壳体100与片材传送单元60借助接合部102接合,并且位置被确定,所以不存在其中片材传送单元60接收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开闭门110的外侧传送引导件113上的情况。
因此,在片材传送单元60经由反向传送路径中的传送辊对130和140而接收的反作用力不作用在外侧传送引导件113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外侧传送引导件113变形。
为了解释与说明之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前描述。并不旨在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确切的公开内容。显然,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多种变型及变更是显而易见的。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各种适用于完成特殊目的的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同等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传送片材的第一传送辊对中的一者设置在该装置主体上;
开闭门,该开闭门能移动地并且能旋转地支撑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在所述关闭位置覆盖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被打开,并且设置在所述片材传送路径上的第二传送辊对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开闭门上;以及
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中的另一者以及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中的另一者,并且由所述开闭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
其中,当所述开闭门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在所述传送单元定位在形成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第一定位部后,所述开闭门定位在形成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第二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包括板形保持部,该保持部设置在面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上,并且
当所述开闭门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持部在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引导面接触的同时被引导,并且接合至形成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的开口部而被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当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保持部被引导至所述引导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离,并且所述传送单元沿所述开闭门的移动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相互分离,并且使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被弹性构件促动,该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开闭门的面对所述传送单元的内表面侧,并且该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传送单元的面对所述开闭门的外表面侧,并且在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传送单元使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被弹性构件促动,该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装置主体的面对所述传送单元的内表面侧,并且该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传送单元的面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侧,并且在所述开闭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传送单元使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互分离。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片材传送装置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1410742369.XA 2014-03-13 2014-12-08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909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9660A JP6303640B2 (ja) 2014-03-13 2014-03-1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9660 2014-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9193A true CN104909193A (zh) 2015-09-16
CN104909193B CN104909193B (zh) 2017-09-12

Family

ID=54068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2369.XA Active CN104909193B (zh) 2014-03-13 2014-12-08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4143B2 (zh)
JP (1) JP6303640B2 (zh)
CN (1) CN10490919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32231A (ja) * 2016-01-29 2017-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7797430A (zh) * 2016-09-05 2018-03-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399267A (zh) * 2017-08-18 2019-03-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进纸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8439A (ja) * 2014-08-27 2016-04-07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6614772B2 (ja) * 2014-12-25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0788B2 (ja) * 2015-08-06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1912B2 (ja) * 2016-03-18 2020-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6049B2 (ja) * 2018-11-30 2023-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176517A1 (en) * 2021-12-07 2023-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9503B2 (ja) * 1999-05-24 2003-11-25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162182B2 (en) * 2004-03-19 2007-01-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do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JP2007128108A (ja) * 2007-01-09 2007-05-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4143A (zh) * 2006-07-26 2008-0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高精度关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646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7596341B2 (en) * 2003-03-20 2009-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ertically arranged process units
US20110236059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279A (ja) 1992-06-29 1994-01-25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4681917B2 (ja) * 2005-03-18 2011-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7294B2 (ja) * 2007-03-02 2012-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4206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4629B2 (ja) * 2013-01-30 2017-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差し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9503B2 (ja) * 1999-05-24 2003-11-25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596341B2 (en) * 2003-03-20 2009-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ertically arranged process units
US7162182B2 (en) * 2004-03-19 2007-01-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do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CN101114143A (zh) * 2006-07-26 2008-0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高精度关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28108A (ja) * 2007-01-09 2007-05-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646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236059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32231A (ja) * 2016-01-29 2017-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7797430A (zh) * 2016-09-05 2018-03-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97430B (zh) * 2016-09-05 2020-12-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399267A (zh) * 2017-08-18 2019-03-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进纸机构
CN109399267B (zh) * 2017-08-18 202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进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1166A1 (en) 2015-09-17
US9284143B2 (en) 2016-03-15
JP6303640B2 (ja) 2018-04-04
CN104909193B (zh) 2017-09-12
JP2015174699A (ja) 201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9193A (zh)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JP45868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193863A1 (en) Sheet feeder with pickup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73998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20100247143A1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941559A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102455635A (zh) 粉末容器、粉末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US85039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234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84135B2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0410B2 (ja) ジャム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97737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5009978A (ja) 後処理装置
JP6805677B2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6220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2134208B1 (ko) 시트 반송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3178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an open and close unit
JP26826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256737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6953695B2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545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878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720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7013185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685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