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9911B -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9911B
CN102809911B CN201210170322.1A CN201210170322A CN102809911B CN 102809911 B CN102809911 B CN 102809911B CN 201210170322 A CN201210170322 A CN 201210170322A CN 102809911 B CN102809911 B CN 102809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contact separation
axle
connecting member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03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9911A (zh
Inventor
关根卓也
横川信人
内田智
深尾刚
松浦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9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9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其在以二次转印偏压辊(19)和快门部件共用驱动马达来降低部件数量的同时,还能够比以往提高布置自由度。作为推压部件,在对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进行开关的快门部件及连结在二次转印偏压辊(19)里的抵触滚轮之中,设置了仅对快门部件进行推压的锥形部(199b),同时,在快门部件及抵触滚轮之中,设置了仅对抵触滚轮进行推压的偏心凸轮部(181b),并且,锥形部(199b)及偏心凸轮部(181b)由共用马达来驱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由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全领域之中形成有规定的测试用调色剂像的领域的光学特性的结果,来补正调色剂像形成装置的像形成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转印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公知的是,根据由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中间转印带等表面环状移动体中用于测试的调色剂像形成领域的光学特性的结果,来补正显影偏压或潜像写入时机等像形成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将通过光写入工序或显影工序而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测试用调色剂像转印到环状移动的转印带的表面里。然后,根据由光学传感器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转印带上测试用调色剂像中单位面积调色剂附着量的结果,来补正相对于感光体的光写入强度或显影偏压。由此,就能够稳定地获得所需的图像浓度而与随时间变化的环境变动无关。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把握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调色剂像的相对的位置偏差。具体来说是,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将分别形成在Y、M、C、K用的四个感光体里的位置偏差检测用调色剂像并排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后,来获得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然后,根据通过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该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中的各色的位置偏差检测用调色剂像的时机,来把握各色调色剂像的相对的位置偏差。接着,根据该把握结果,通过补正相对于各色的感光体的潜像写入开始时机,来降低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差。由此,就能够将各色调色剂像的位置偏差限制在规定范围内而与随时间变化的环境变动无关。
像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光学传感器时,如果调色剂或尘埃等异物附着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光的出入窗)里,就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调色剂像或调色剂附着量。于是,专利文献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了覆盖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并且能够开关的快门部件,在不检测测试用调色剂像的时候,通过以快门部件覆盖检测部,来抑制异物对检测部的附着。
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以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二次转印辊的接触分离机构和快门部件来共用驱动马达,以减少部件数量。具体来说是,二次转印辊是通过以被保持在可以摇动的保持体里的状态抵接到中间转印带里后,来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轮带二次转印到记录纸里的二次转印夹持的。在保持该二次转印辊的可以摇动的保持体里,抵接有偏心凸轮。另外,相对于该偏心凸轮,从保持体的反对侧按压有可以摇动的快门部件。当由驱动马达转动驱动的偏心凸轮将其大直径部位抵触到保持体的位置处而停止转动时,被保持在保持体里的二次转印辊就从中间转印带离开。这时,偏心凸轮是将其小直径部位与快门部件抵接的。在该状态下,快门部件从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的相对位置处退避后,露出检测部。另一方面,当偏心凸轮在将其小直径部位抵触到保持体的位置处而停止转动时,保持体向更靠近中间转印带的方向里移动后将二次转印辊抵接到中间转印带里。同时,偏心凸轮将其大直径部位抵触到快门部件里后,将快门部件移动到与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检测部的相对位置里。由此,检测部就被快门部件关闭了。在这种构成中,在中间转印带里形成测试用调色剂像的时候,能够在使得二次转印辊从中间转印带离开后避开测试用调色剂像转移到二次转印辊里的同时,来露出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检测部后进行调色剂像的检测。
然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需要将快门部件和二次转印辊的保持体的双方抵接到偏心凸轮里,所以必须采用将快门部件和保持体配设在相互接近的距离里的布置。由此,就会产生布置自由度下降的问题。
还有,不仅是二次转印辊的接触分离动作,在与中间转印带等表面环状移动体接触分离的任何的接触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机构和快门部件共用驱动源时,都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例如,在将各色的感光体的调色剂像重叠地转印到保持在环状的用纸搬送轮带表面里的记录纸里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轮带表面的记录纸保持力,一般是将偏压辊抵接到轮带表面里。在这种构成中,在偏压辊的接触分离机构和快门部件共用驱动源时,就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065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034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457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即,在降低因驱动源的共用而导致的部件数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以往的布置自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调色剂像形成机构,其在像载置体的表面里形成调色剂像;转印机构,其在使得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入到与所述像载置体相对位置里的路径中作环状移动的同时,将所述相对位置处的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或被保持在所述表面里的记录材料里;光学组件,其具有在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全领域中,对形成有规定的测试用调色剂像的领域的光学特性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和对此进行保持的保持体,以及对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快门部件;条件补正机构,其根据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补正所述调色剂像形成机构的像形成条件;接触分离部件,其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其被配设为直接或间接地推压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通过自身的姿势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后,使得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移动;驱动源,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推压部件的驱动力,其特征在于,作为推压部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连结于此的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连结于此的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快门推压部件,同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并且,所述快门推压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共用所述驱动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采用了以在配设于自身的环内侧里的多个的张架部件里分别挂绕的状态来进行环状移动的环状的轮带部件,作为所述多个的张架部件,采用了随着以自身的轴线方向沿着所述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姿势的转动驱动来使得所述轮带部件作环状移动的驱动辊,设置有,轴,其被配设为沿着在所述环内侧里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第一空转齿轮,其在所述驱动辊中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轴部的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第二空转齿轮,其在所述驱动辊中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轴部的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第一轴齿轮,其被固定在所述轴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部里与所述第一空转齿轮啮合;第二轴齿轮,其被固定在所述轴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端部里与所述第二空转齿轮啮合,使得作为将自身的凸轮面推压到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端侧部位里的所述推压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和所述第一空转齿轮一起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并使得作为将自身的凸轮面抵接到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另一端侧部位里的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的第二偏心凸轮和所述第二空转齿轮一起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快门推压部件是将沿着自身的转动方向延伸的锥形部设置在自身的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部里,在将所述锥形部推压到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端或另一端里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转动停止位置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所述光学组件,具有被配设为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且在所述轮带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里的多个的所述光学传感器,
设置有将通过所述锥形部被推向所述宽度方向里的所述快门部件沿着所述轮带部件的表面且倾斜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里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通过根据所述推压量的变化对倾斜方向中的所述快门部件的位置的改变,来变化通过快门部件关闭所述检测部的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的个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使得所述快门部件沿着所述检测部的表面作平行移动的同时被固定在所述快门部件里,随着和所述快门部件的一起移动,通过对所述检测部的表面的滑动刮擦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清洁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提供一种转印组件,其包括:
转印机构,其在使得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入到与像载置体相对位置里的路径中作环状移动的同时,将所述相对位置处的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或被保持在所述表面里的记录材料里;
光学组件,其具有在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全领域中,对形成有规定的测试用调色剂像的领域的光学特性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和对此进行保持的保持体,以及对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快门部件;
接触分离部件,其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接触分离;
推压部件,其被配设为直接或间接地推压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通过自身的姿势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后,使得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移动;
驱动源,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推压部件的驱动力,
其特征在于,作为推压部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连结于此的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连结于此的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快门推压部件,同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并且,所述快门推压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共用所述驱动源。
在这些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作为通过自身的姿势的变化来移动快门部件或接触分离部件的推压部件,分别设置了用于移动快门部件的快门推压部件,和用于移动接触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推压部件。由此解除了快门部件和接触分离部件必须相互间近距离配设的制约,从而能够比以往提高布置自由度。
另外,通过快门推压部件和接触分离推压部件来共用驱动源,就能够降低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该打印机的Y用的处理卡盒的放大构成图。
图3所示是开关门打开状态下的该打印机的开关门及框体的放大构成图。
图4所示是该打印机中的电流回路的一部分的模块图。
图5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里形成K层次图样状态下的转印组件的立体图。
图6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里形成Y、M、C层次图样状态下的转印组件的立体图。
图7所示是形成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状态下的中间转印带的主视图。
图8所示是快门部件打开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和中间转印带的侧视图。
图9所示是快门部件关闭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和中间转印带的侧视图。
图10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打开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11所示是该转印组件的锥形齿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打开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和锥形齿轮的平面图。
图13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关闭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和锥形齿轮的平面图。
图14所示是使得二次转印偏压辊从中间转印带离开状态下的转印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15所示是使得二次转印偏压辊抵接到中间转印带里状态下的转印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16所示是从后侧看到的转印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17所示是从后侧看到的转印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8所示是从跟前侧看到的转印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19所示是转印组件的跟前侧端部的部分平面图。
图20所示是从后侧看到的转印组件的跟前侧齿轮群的侧视图。
图21所示是在实施例所涉及的光学传感器组件中,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22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仅打开一半状态下的该光学传感器组件的平面图。
图23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完全关闭状态下的该光学传感器组件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Y、M、C、K感光体(像载置体)
6Y、M、C、K造像组件(调色剂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
7     光写入装置(调色剂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
8     中间转印带(表面环状移动体、轮带部件)
12    驱动辊
15    转印组件(转印装置)
19    二次转印偏压辊(接触分离部件)
150   光学传感器组件(光学组件)
151   前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
152   中央传感器(光学传感器)
153   后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
154   共用马达(驱动源)
155   第三中继齿轮(第一轴齿轮)
156   第四中继齿轮(第二轴齿轮)
160   快门部件
160a  长孔(导向机构)
161   清洁部件
181   凸齿轮(接触分离推压部件)
181a  齿轮部(第一空转齿轮、第二空转齿轮)
181b  偏心凸齿轮
198   轴
199   锥形齿轮(快门推压部件)
199a  齿轮部
199b  锥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对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打印机的基本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本打印机的概要构成图。在该图中,该打印机设置了用于生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以下记为Y、M、C、K)的调色剂像的四个造像组件6Y、M、C、K。它们虽然作为图像形成物质采用了颜色互为不同的调色剂,但除此以外的构成都相同,到达寿命时就被交换。以用于对Y调色剂像进行造像的造像组件6Y为例时,如图2所示地,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1Y、鼓清洁装置2Y、除电装置(未图示)、带电装置4Y、显影器5Y等。造像组件6Y以组件的状态来装卸于打印机本体。
带电装置4Y对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在图中顺时针方向里被转动的感光体1Y的表面进行均匀带电。均匀带电后的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激光L被曝光扫描后来载置Y用的静电潜像。该Y的静电潜像通过采用含有Y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Y显影剂的显影器5Y来显影后就成为Y调色剂像。之后,被一次转印到后述的中间转印带8上。鼓清洁装置2Y对附着在经过一次转印工序后的感光体1Y表面里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除去。另外,上述除电装置对清洁后的感光体1Y的残留电荷进行除电。通过该除电,感光体1Y的表面就被初始化后去准备下一次的图像形成。在其他颜色的造像组件(6M、C、K)中,也同样的是在感光体(1M、C、K)上形成(M、C、K)调色剂像后,重叠到中间转印带8上进行一次转印的。
显影器5Y具有被配设为从其盒体的开口露出一部分的显影辊51Y。另外还包括有被相互平行配设的两个搬送螺杆55Y、定厚器刮板52Y、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以下称为T传感器)56Y等。
在显影器5Y的盒体内,收容了含有磁性载体和Y调色剂的未图示的Y显影剂。该Y显影剂通过两根搬送螺杆55Y被搅拌搬送后,在摩擦带电的同时被载置到显影辊51Y的表面里。然后,通过定厚器刮板52Y,其厚度被规制后搬送到与Y用的感光体1Y相向而对的显影领域里,在这里,将Y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里。通过该附着,就在感光体1Y上形成了Y调色剂像。在显影器5Y中,通过显影而消耗了Y调色剂的Y显影剂随着显影辊51Y的转动返回到盒体内。
在两根搬送螺杆52Y之间设置有隔离板。通过该隔离板,就在盒体内分成了收容有显影辊51Y或图中右侧的搬送螺杆55Y等的第一供给部53Y,和收容有图中左侧的搬送螺杆55Y的第二供给部54Y。图中右侧的搬送螺杆55Y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被转动驱动后,将第一供给部53Y内的Y显影剂一边从图中跟前侧向里侧搬送,一边供给到显影辊51Y里。通过图中右侧的搬送螺杆55Y被搬送到第一供给部53Y的端部附近的Y显影剂,经过设置在上述隔离板里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而进入第二供给部54Y。在第二供给部54Y内,图中左侧的搬送螺杆55Y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被转动驱动后,将第一供给部53Y送来的Y显影剂朝着与图中右侧的搬送螺杆55Y相反的方向里搬送。通过图中左侧的搬送螺杆55Y被搬送到第二供给部54Y的端部附近的Y显影剂,经过设置在上述隔离板里的另一方的开口部(未图示)返回到第一供给部53Y内。
有磁导率传感器构成的上述T传感器56Y被设置在第二供给部54Y的底壁里,并输出对应于通过其上的Y显影剂的磁导率的值的电压。含有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的磁导率因为显示与调色剂浓度的良好的相关性,所以T传感器就输出对应于Y调色剂浓度的值的电压。该输出电压的值被送到未图示的控制部里。该控制部包括有存储从T传感器56Y来的作为输出电压的目标值的Y用Vtref的RAM。在该RAM内还存储有从搭载在其他的显影器里的未图示的T传感器来的作为输出电压的目标值的M用Vtref、C用Vtref、K用Vtref的数据。Y用Vtref被用于后述的Y用的调色剂搬送装置的驱动控制里。具体来说是,上述控制部使得从T传感器56Y来的输出电压的值接近Y用Vtref地来对未图示的Y用调色剂搬送装置进行驱动控制后,来将Y调色剂补给到第二供给部54Y内。通过该补给,显影器5Y内的Y显影剂中的Y调色剂浓度就被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在其他的处理组件的显影器中,也是采用了M、C、K用的调色剂搬送装置来进行同样的调色剂补给控制。
在前述的图1中的造像组件6Y、M、C、K的图中下方里,配设了光写入装置7。作为潜像形成机构的光写入装置7通过根据图像情报来发射的激光,来对造像组件6Y、M、C、K中的各个感光体进行光扫描。通过该光扫描,就在感光体1Y、M、C、K上形成Y、M、C、K用的静电潜像。还有,光写入装置7是将光源发射的激光(L)通过由马达转动驱动的多面镜扫描的同时,借助于多个光学透镜或反光镜来照射到感光体里的。
在光写入装置7的图中下侧里,配设了片材收容卡盒26和具有组装在其中的供送辊27等的片材收容机构。片材收容卡盒26将作为片材状的记录体的记录片材P多页重叠地收纳后,使得供送辊27抵接到各自最上面的记录片材P里。当供送辊27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中被反时针方向转动时,最上面的记录片材P就被朝向片材供给路径70送出了。
在该片材供给路径70的末端附近配设有对位辊对28。对位辊对28虽然对用于夹入记录片材P的两个辊进行转动,但在夹入后立刻就对两个辊的转动进行一旦的停止。然后,以适当的时机对两个辊的转动再开后,将记录片材P朝向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送出。
在造像组件6Y、M、C、K的图中上方里配设了一边张架作为表面环状移动体的中间转印带8,一边使其作环状移动的转印组件15。转印组件15除了中间转印带8以外,还包括了二次转印偏压辊19和清洁装置10等。另外,还包括有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9Y、M、C、K,和驱动辊12,清洁支持辊13以及二次转印夹持进口辊14等。中间转印带8以分别挂绕在这7个辊里的状态,通过驱动辊12的转动驱动在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里做环状移动。
一次转印偏压辊9Y、M、C、K将如此地被环状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夹在其与感光体1Y、M、C、K之间后来形成一次转印夹持。在这些一次转印偏压辊里,施加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例如正极性)的一次转印转印偏压。除一次转印偏压辊9Y、M、C、K以外的辊都被电连接地接地。
中间转印带8随着其环状移动在依次通过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的过程中,感光体1Y、M、C、K上的Y、M、C、K调色剂像重叠后被一次转印。由此,就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了四色重叠的调色剂像(以下称为四色调色剂像)。
驱动辊12将中间转印带8夹在其和作为接触分离部件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9之间后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在该二次转印夹持处被转印到记录片材P里。然后,和记录片材P的白色相间后成为全彩色调色剂像。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的中间转印带8里,附着有没有被转印到记录片材P里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其通过清洁装置10来被清洁。另外,在二次转印夹持处被一次地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片材P经过转印后搬送路径71被送到定影装置20里。
定影装置20通过内部设有卤素灯等的发热源的定影辊20a和在以规定的压力与其抵接的同时进行转动的加压辊20b一起形成了定影夹持。被送到定影装置20内的记录片材P被夹入到定影夹持里后使得其未定影调色剂像载置面与定影辊20a密接。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压的影响,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被软化后,全彩色图像就得到定影了。
定影装置20内定影有全彩色图像的记录片材P离开定影装置20后,来到排纸路径72和反转前搬送路径73的分歧点处。在该分歧点里第一切换爪75被配设为可以摇动,通过该摇动来切换记录片材P的前进路径。具体来说是,通过将爪的先端向靠近反转前搬送路径73的方向里移动,就会将记录片材P的前进路径设为朝向排纸路径72的方向里。另外,通过将爪的先端向远离反转前搬送路径73的方向里移动,就会将记录片材P的前进路径变成朝向反转前搬送路径73的方向里。
当通过第一切换爪75选择了朝向排纸路径72的前进路径时,记录片材P就会从排纸路径72经过一对排纸辊100后被堆垛到配设在机体外并设置在打印机框体的上面里的堆放部50a上。与此相对地,当通过第一切换爪75选择了朝向反转前搬送路径73的前进路径时,记录片材P就会经过反转前搬送路径73而进入到反转辊对21的夹持里。反转辊对21虽然将夹在辊间的记录片材P朝向堆放部50a搬送,但在使得记录片材P的后端进入到夹持之前,对辊进行反转。通过该反转,记录片材P就在与此前相反的方向里被搬送,记录片材P的后端侧进入到反转搬送路径74内。
反转搬送路径74是在从垂直方向的上侧向下侧弯曲的同时进行延伸的形状,在其路径内设有第一反转搬送辊对22、第二反转搬送辊对23、第三反转搬送辊对24。记录片材P依次通过这些辊对的夹持并被搬送后,其上下就被反转了。上下反转后的记录片材P返回到上述的片材供给路径70里后,再次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里。然后,这一次是一边将图像非载置面与中间转印带8密接一边来进入二次转印夹持后,使得中间转印带的第二的四色调色剂像一起二次转印到该图像非载置面里。之后,经过转印后搬送路径71、定影装置20、排纸路径72、排纸辊对100后,被堆垛到机外的堆放部50a上。通过这样的反转搬送,就在记录片材P的两面里形成了全彩色图像。
在转印组件15和其上方里的堆放部50a之间,配设有罐支持部31。该罐支持部31搭载了作为收容Y、M、C、K调色剂的调色剂收容部的调色剂罐32Y、M、C、K。调色剂罐32Y、M、C、K内的Y、M、C、K调色剂通过各自未图示的调色剂搬送装置,被适当地补充到造像组件6Y、M、C、K的显影器里。这些调色剂罐32Y、M、C、K和造像组件6Y、M、C、K是独立地可以装卸于打印机本体里的。
反转搬送路径74形成在开关门内,该开关门具有外部罩盖61和摇动支持体62。具体来说是,开关门的外部罩盖61被支持为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的框体50里的第一转动轴59为中心地转动。通过该转动,外部罩盖61就对框体50的未图示的开口进行打开和关闭了。另外,开关门的摇动支持体62如图3所示地,通过外部罩盖61的打开而露出到外部里,并被支持在外部罩盖里后以设置在外部罩盖61里的第二转动轴63为中心来转动。通过该转动,摇动支持体62相对于处于从框体50打开的状态里的外部罩盖61来摇动后,通过外部罩盖61和摇动支持体62的分离,反转搬送路径74就露出了。通过这样来露出反转搬送路径74,就能够容易地去除反转搬送路径74内的堵纸。
在前面所示的图1中,摇动支持体62在与外部罩盖61接触的第一位置处其摇动被卡止,并且开关门60处于被关闭的状态里。处于该状态里的开关门在摇动支持体62和框体50的本体侧之间,形成了从转印后搬送路径71或定影装置20延伸至机外的通过纸张路径。当开关门60以第一转动轴59为中心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而打开时,框体50的本体侧和摇动支持体62就会大大分开。通过该分离,就如图3所示地,从转印后搬送路径71或定影装置20延伸至机外的通过纸张路径就露出到外部里,这些路径内的堵纸就能够容易地被去除。
还有,即使开关门60被打开,转印组件15的大部分仍然留在框体50的本体侧里,仅有被摇动支持体62支持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9移动到开关门侧里。另外,对位辊对28中的一方的辊也移动到开关门侧里。另外,在图1中,是从前后方向的跟前侧(前侧)来显示打印机的。
图4所示是本打印机中的电路的一部分的模块图。在该图中,作为条件补
正装置的控制部200包括有CPU201、存储控制程序或各种数据的ROM202、暂
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203。在该控制部200里,借助于用于和各周边控制部之间进行信号交换的I/O接口204,连接有光写入装置7、T传感器56Y、M、C、K、专门用于控制光写入装置7的光写入控制回路205、电源回路206、调色剂补充回路207等。另外,还连接有包括前侧传感器151、中央传感器152、后侧传感器153、共用马达154等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50。还有,前侧传感器151、中央传感器152、后侧传感器153都是由将从未图示的发光装置发射的光通过中间转印带的检测对象面来反射,并以未图示的受光装置来检测反射光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的。
光写入控制回路205借助于I/O接口204,根据从控制部200输入的指令来控制光写入装置7。另外,电源回路206借助于I/O接口204,根据从控制部200输入的指令,在将高电压施加到各造像组件的带电装置里的同时,在各显影装置的显影辊里分别施加显影偏压。
调色剂补充回路207借助于I/O接口204,根据从控制部200输入的指令来控制各色的未图示的调色剂搬送装置。由此,来控制从未图示的各色的调色剂罐(32Y、M、C、K)对各显影装置内的双成分显影剂的调色剂供给。
控制部200根据对应于每一个颜色的T传感器56Y、M、C、K的输出值,借助于I/O接口204来将指令输出到调色剂补充回路207里,以使得显影装置内的双成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位于标准水平里。
本打印机被构成为以规定的时机来进行以下的造像条件补正处理。即,通过光写入控制回路205借助于I/O接口204根据从控制部200输入的指令来控制光写入装置7等,或通过控制部200对各造像组件或转印组件的驱动的控制,而在中间转印带上分别形成Y、M、C、K层次图样。Y、M、C、K层次图样由事先确定的像素图样构成的14个Y、M、C、K拼补(patch)调色剂像组成。然后,各自的14个的Y、M、C、K拼补调色剂像被形成为相互具有不同的调色剂附着量。
控制部200首先如图5所示地,将沿着轮带移动方向排列的14个K拼补调色剂像构成的K层次图样Kp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里。然后,通过中央传感器152来检测这些14个K拼补调色剂像中各自的调色剂附着量。该检测结果作为输出值Vpi(i=1-14)借助于I/O接口204被送到RAM203里。
接着,控制部200如图6所示地,将沿着轮带移动方向排列的14个Y拼补调色剂像构成的Y层次图样Yp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的宽度方向的前侧端部里。这时,将沿着轮带移动方向排列的14个M拼补调色剂像构成的M层次图样Mp相对于Y层次图样Yp在轮带宽度方向里并列地形成在轮带宽度的中央部里。另外,将沿着轮带移动方向排列的14个C拼补调色剂像构成的C层次图样Cp相对于M层次图样Mp在轮带宽度方向里并列地形成在轮带宽度的后侧端部里。然后,来自于前侧传感器151的反映Y层次图样Yp的14个Y拼补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输出值Vp1-14被存储到RAM203里。另外,来自于中央传感器152的反映M层次图样Mp的14个M拼补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输出值Vp1-14被存储到RAM203里。另外,来自于后侧传感器153的反映C层次图样Cp的14个C拼补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输出值Vp1-14被存储到RAM203里。
控制部200根据存储在RAM203里的传感器输出值和存储在ROM202内的数据表,将各自的输出值换算成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并作为调色剂附着量数据来存储到RAM203里。然后,对于Y、M、C、K的各色,分别根据存储在RAM203内的14个拼补调色剂像的显影电势和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在求得显示显影电势和调色剂附着量数据的关系(显影特性)的近似直线之后,根据该近似直线的倾斜,来确定能够获得所需调色剂附着量的显影偏压或感光体均匀带电电位等。
如此,在确定了对各色的合适的显影偏压或感光体均匀带电电位后,就检测各色的位置偏差或偏斜(skew)。具体来说是,首先,在中间转印带8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中央部里,分别形成图7所示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各个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具有沿着轮带移动方向排列的8组人字纹图样(chevronpatterm)(在该图中,仅显示了8组之中的3组)。一个人字纹图样包括有在轮带宽度方向里延伸的4个直行拼补(K正交拼补SPk、M正交拼补SPm、C正交拼补SPc、Y正交拼补SPy),和以倾斜于轮带宽度方向45度的姿势延伸的4个倾斜拼补(K倾斜拼补SPk、M倾斜拼补SPm、C倾斜拼补SPc、Y倾斜拼补SPy)。
形成在轮带宽度方向的前侧端部里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的各拼补是通过前侧传感器151来检测的。形成在轮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里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的各拼补是通过中央传感器152来检测的。形成在轮带宽度方向的后侧端部里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的各拼补是通过后侧传感器153来检测的。如果各拼补的形成时机合适,各拼补的检测时间间隔就相等,而如果不合适,检测时间间隔就会不均匀。另外,如果在光写入用的光学系统里没有发生偏斜,在3个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之间的各个同色的拼补就以相同的时机被检测到,而发生偏斜时,其检测时机就会不同。控制部200根据主扫描方向(轮带宽度方向)或副扫描方向(轮带移动方向)中的各拼补的检测时间间隔或检测时机的偏差,或调整作为造像条件的光学反光镜的倾斜,或补正作为造像条件的光写入时机。通过这种位置偏差降低处理,就能够抑制各色的重叠偏差或图像偏斜。
还有,在形成上述的层次图样或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的时候,是使得二次转印偏压辊19从中间转印带8离开后,来回避这些图样对二次转印偏压辊19的转移的。
在图6所示的中间转印带8上配设有按压辊11。该按压辊11通过从轮带环外侧对经过驱动辊12的挂绕位置之后的轮带部位进行按压,来使得比自身更靠下游侧中的轮带部位保持为在水平方向里延伸的姿势。在经过相对于驱动辊12的挂绕位置后而进入到由按压辊11按压的位置里之前,轮带部位如图所示地是以倾斜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姿势来移动的。光学传感器组件的3个传感器(151-153)是以这样的倾斜姿势来与移动的轮带部位相向而对的。
图8所示是光学传感器组件150和中间转印带8的侧视图。在该图中,固定在保持部件156的侧壁外面里的前侧传感器151、中央传感器152、后侧传感器153将射入射出未图示的光的检测部朝向中间转印带8的正面。然后,对于该检测部的表面采用平行于轮带正面的姿势。在保持部件156的底壁外面里,可以滑动移动地安装了快门部件160。快门部件160为在垂直于纸面方向里延伸的细长板形状,在图示状态下,通过位于3个传感器(151-153)的正下方,就对这些传感器的检测部全部进行关闭。
在快门部件160中与传感器相向而对的面里,固定了由毛刷构成的清洁部件161,由此,各传感器的检测部和快门部件160之间的间隙就被封堵。当快门部件160如图9所示地从该状态滑动移动后从3个传感器(151-153)的正下方避开时,3个传感器的检测部就会露出。由此,就可以进行3个传感器对调色剂像或调色剂附着量的检测。快门部件160通过滑动移动时将清洁部件161刮擦到3个传感器的检测部里,来刮取这些检测部的表面上的沾污。
在中间转印带8的环周方向全领域中与3个传感器相向而对的领域里,衬里部件18是从刘德华里面侧来抵接的。由此,就可以回避与3个传感器相向而对领域中的轮带的起伏。
接下来,对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构成进行说明。
图10是从下方所示的快门部件160打开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50的平面图。在该图中,光学传感器组件150的保持部件156是以将自身的长边方向沿着未图示的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的姿势来固定在未图示的打印机本体侧板里的。该保持部件156的短边方向沿着未图示的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快门部件160将在倾斜于轮带宽度方向或轮带移动方向里延伸的长孔160a分别设置在轮带宽度方向的一段附近及另一端附近里。插入到这些长孔160a里的螺栓158被螺合到设置在保持部件156里的螺丝孔里。由此,快门部件160就在长孔160a的延伸方向里能够滑动地被保持在保持部件156里了。还有,在该图中,为了方便起见,仅显示了螺栓158中的雄螺纹部,而省略六角形的螺栓头部的图示。
在快门部件160的侧方里配设有图11所示的锥形齿轮199。该锥形齿轮199包括圆盘状的齿轮部199a和锥形部199b。然后,锥形部199b被设置在齿轮部199a中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侧面里,具有在沿着齿轮转动方向逐渐增加厚度之后,一下子没有了厚度的锥形形状。
快门部件160通过未图示的拉力螺旋弹簧在朝向图12的箭头A的方向里被牵拉。该箭头A方向是沿着未图示的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并从打印机本体的里侧朝向跟前侧的方向。在快门部件160打开的状态下,如该图所示地,设置在快门部件160的前侧端部里的齿轮抵触部160b不是锥形齿轮199的锥形部199b,而是直接抵触到齿轮部199a的侧面里。换句话说就是,锥形齿轮199通过在没有抵触到锥形部199b的转动位置里停止,快门部件160就在滑动移动方向(长孔160a的延伸方向)中的打开位置里停止了。通过未图示的共用马达(将在后面详述)的转动驱动,锥形齿轮199在将其锥形部199b的顶部抵触到快门部件160的齿轮抵触部160b里的位置处停止转动,这时就如图13所示地,锥形部199b将快门部件160从打印机本体的跟前侧向后侧推压。然后,被推压的快门部件160沿着长孔160a滑动移动后,在3个传感器(151-153)的正下方停止。由此,3个传感器的检测部就被快门部件160覆盖了。
图14所示是将二次转印偏压辊19从中间转印带8离开时的状态下的转印组件15进行部分显示的部分立体图。在该图中,配设在中间转印带8的环外侧里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9的轴线方向中的一端侧的轴部和另一端侧的轴部里,分别安装了可以空转的抵触滚轮180。另外,在配设在中间转印带8的环内侧里的驱动辊12的轴线方向中的一端侧的轴部和另一端侧的轴部里,分别安装了可以空转的凸齿轮181。这些凸齿轮181互相包括有一体地形成于在轴线方向的排列位置里的齿轮部181a及偏心凸轮部181b。当凸齿轮181在图示的位置处转动停止时,凸齿轮181的偏心凸轮部181b中的大直径部位抵触到抵触滚轮180里后,将二次转印偏压辊19在离开轮带的方向里推压。这样,二次转印偏压辊19就从中间转印带8离开后,在轮带和二次转印偏压辊19之间形成了间距G。
另一方面,当凸齿轮181在图15所示位置处转动停止时,凸齿轮181就和抵触滚轮180分开。由此,二次转印偏压辊19抵接到中间转印带8里后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
图16所示是从后侧看到的转印组件15的部分立体图。另外,图17所示是从后侧看到的转印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在这些图中的转印组件15的后侧里设置了由原动齿轮182、第一中继齿轮183、第二中继齿轮184、第三中继齿轮185、凸齿轮181等构成的后侧齿轮群。转印组件15在轮带宽度方向里滑动移动地被保持在打印机本体里。然后,在轮带宽度方向里,通过从后侧滑动移动到跟前侧里,来从打印机本体拉出。另外,通过从跟前侧滑动移动到后侧里,就安装到打印机本体里了。这时,固定在打印机本体里的未图示的共用联轴器和原动齿轮182的联轴器部182b是连结的。另外,固定在驱动辊12的轴部件12a的后侧端部里的驱动联轴器(未图示)和固定在打印机本体里的本体侧驱动联轴器(未图示)是连结的。共用联轴器通过后述的图4所示共用马达154的转动驱动来转动。另外,本体侧驱动联轴器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转动驱动来转动的。
在连结到从共用马达154来接受驱动力的共用联轴器里的原动齿轮182里啮合了第一中继齿轮183。另外,在第一中继齿轮183里啮合了第二中继齿轮184。该第二中继齿轮184被固定在从轮带环内的后侧朝向跟前侧贯通地配设的轴198的后侧端部里。在该后侧端部里,除了第二中继齿轮184还固定有第三中继齿轮185。然后,在该第三中继齿轮185里啮合有上述凸齿轮181的齿轮部181a。当原动齿轮182转动时,其转动力依次传递到第一中继齿轮183、第二中继齿轮184、轴198、第三中继齿轮185、凸齿轮181的齿轮部181a里。由此,后侧的凸齿轮181的偏心凸轮部181b就转动了。
图18所示是从跟前侧看到的转印组件15的部分立体图。另外,图19所示是转印组件15的跟前侧端部的部分主视图。另外,图20所示是从后侧看到的转印组件15的跟前侧齿轮群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转印组件15的跟前侧里设置了由凸齿轮181、第四中继齿轮186、锥形齿轮199等构成的跟前侧齿轮群。第四中继齿轮186被固定在上述轴198的跟前侧的端部附近里。在该第四中继齿轮186里啮合了跟前侧的凸齿轮181的齿轮部181a和锥形齿轮199的齿轮部199a。在后侧里,当图16中的原动齿轮182的转动驱动力传递到第一中继齿轮183和第二中继齿轮184里使得轴198转动时,在跟前侧里的图18等所示的第四中继齿轮186就转动了。然后,该转动力传递到跟前侧的凸齿轮181里后,凸齿轮181的偏心凸轮部181b就转动了。同时,锥形齿轮199转动后使得未图示的快门部件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打印机中,作为通过自身的姿势的变化来移动快门部件160或二次转印偏压辊19的推压部件,设置了仅对快门部件160和二次转印偏压辊19中的快门部件160进行推压的快门推压部件的锥形齿轮199。另外,设置了仅对快门部件160和二次转印偏压辊19中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9进行推压的接触分离推压部件的凸齿轮181。然后,锥形齿轮199和凸齿轮181一起对共用马达154进行共用。
在这种构成中,因为通过分别设置锥形齿轮199和凸齿轮181,解除了快门部件160和二次转印偏压辊19必须相互间近距离配设的制约,从而能够比原来提高布置自由度。另外,通过锥形齿轮199和凸齿轮181对共用马达154进行共用,就能够降低部件数量。
还有,在本打印机中,虽然是使得锥形齿轮199的锥形部199b直接接触到快门部件160里的,但也可以将锥形部199b接触到连结在快门部件160里的快门连结部件里。另外,虽然是使得凸齿轮181的偏心凸轮部181b接触到连结在二次转印偏压辊19里的抵触滚轮180里的,但也可以将偏心凸轮部181b直接接触到二次转印偏压辊19里。
接下来,对于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里附加了更有特征的构成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进行说明。还有,以下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构成与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21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50的主视图。在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是将中央传感器152从跟前侧传感器151或后侧传感器153向轮带移动方向的上游侧里稍微移动后来配设的。在该图中,显示了将快门部件160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50。在该状态下,快门部件160从所有的光学传感器(151-153)的正下方避开后,来露出全部的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
图22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160处于仅打开一半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50的主视图。在从图21所示状态下将锥形齿轮199的转动停止位置稍作移动后,就如图22所示地,快门部件160仅露出跟前侧传感器151及后侧传感器153。
图23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快门部件16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50的主视图。在从图22所示状态下将锥形齿轮199的转动停止位置稍作移动后,就如图23所示地,快门部件160将所有的光学传感器关闭了。
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在连续打印动作中,每进行规定页数的打印之后,都要进行不中断连续打印动作的造像条件补正处理。只是,该情况与通常的造像条件补正处理不同,是将各种图样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是不重叠在记录纸里的非图像领域里分别形成的。具体来说是,首先,在轮带的跟前侧端部里形成Y层次图样的同时,在后侧端部里形成M层次图样。这时,在轮带的两端部以外的领域里,根据图像情报来形成调色剂像。接下来,在轮带的跟前侧端部里形成K层次图样的同时,在后侧端部里形成C层次图样。这时,在轮带的两端部以外的领域里,根据图像情报来形成调色剂像。接着,在轮带的跟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里分别形成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这时候,也是在轮带的两端部以外的领域里,根据图像情报来形成调色剂像的。
如此,在进行连续打印动作用的造像条件补正处理时,如图22所示地,是将快门部件160仅打开一半后,仅露出跟前侧传感器151及后侧传感器153。由此,就可以通过跟前侧传感器151或后侧传感器153来检测形成在轮带的两端部里的各种图样了。
另外,控制部200在不是连续打印动作用中时,就等到造像条件补正处理的实施时机到来后,进行与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同样的造像条件补正处理。这时,如图21所示地,将快门部件160全部打开后,露出所有的光学传感器(151-153)。由此,就可以通过3个光学传感器来检测各种图样了。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在下面的每一个方式里具有特有的效果。
[方式A]
在方式A中,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同样地,作为中间转印带8等的表面环状移动体,采用的是以分别挂绕于配设在自身的环绕内侧里的多个张架辊等的张架部件里的状态来环绕移动的环状的轮带部件。另外,作为多个张架部件中的一个,采用的是伴随着以自身的轴线方向沿着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姿势来转动驱动后使得轮带部件作环状移动的驱动辊12。另外,还设置有在环绕内侧沿着轮带宽度方向延伸地配设的轴198,和在驱动辊12中轴线方向后侧的轴部的第一轴部外周面上空转的后侧凸齿轮181的齿轮部181a等的第一空转齿轮,和在驱动辊12中轴线方向跟前侧的轴部的第二轴部外周面上空转的跟前侧凸齿轮181的齿轮部181a等的第二空转齿轮,和与第一空转齿轮啮合地固定在轴198的轴线方向中的后侧端部里的第三中继齿轮185等的第一轴齿轮,以及与第二空转齿轮啮合地固定在轴198的轴线方向中的跟前侧端部里的第四中继齿轮186等的第二轴齿轮。另外,还使得将自身的凸轮面按压到二次转印偏压辊19等的接触分离部件或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轮带宽度方向中的后侧部位里的偏心凸轮部181b等的第一偏心凸轮与第一空转齿轮的齿轮部一起在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更进一步地,还使得将自身的凸轮面抵接到接触分离部件或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轮带宽度方向中的跟前侧部位里的跟前侧的凸齿轮181等的第二偏心凸轮与第二空转齿轮一起在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在这种构成中,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同样地,因为能够利用轮带部件(例如中间转印带8)的环侧的空间,通过配设在该空间里的轴198来将后侧的驱动力传递到跟前侧里,所以,比起在环外侧来进行从后侧向跟前侧的驱动传递的情况,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方式B]
在方式B中,与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同样地,作为偏心凸轮部181b等的快门推压部件,将沿着自己的转动方向延伸的锥形部设置在自身的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部里,并在将锥形部(例如锥形部199b)推压到快门部件或快门连结部件的轮带宽度方向中的一端或另一端里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转动停止位置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在这种构成中,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同样地,根据快门推压部件(例如锥形齿轮199)的转动停止位置,就能够使得对快门部件或快门连结部件的推压量发生微妙的变化。然后,根据推压量的微妙变化,就能够自由地改变关闭了检测部的传感器的个数。
[方式C]
在方式C中,与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同样地,作为光学传感器组件150等的光学组件,采用的是被配设在轮带宽度方向的互为不同的位置里,并且是在轮带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里的多个的光学传感器。另外,还设置了将通过快门推压部件的锥形部(例如锥形部199b)被压向轮带宽度方向里的快门部件160沿着轮带部件的表面且倾斜于轮带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里进行导向的长孔160a等的导向机构。更进一步地,通过根据锥形部处的推压量的变化来变化倾斜方向中的快门部件160的位置,就可以改变通过快门部件160来关闭检测部的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的个数。在这种构成中,通过一个共用马达的驱动,就能够容易地改变关闭检测部时的光学传感器的个数。
[方式D]
在方式D中,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同样地,是使得快门部件160沿着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的表面平行移动的。另外,还设置了被固定在快门部件160里,随着和快门部件160的一起移动,通过对检测部的表面的滑动刮擦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清洁部件161。在这种构成中,通过使得快门部件160沿着检测面的表面平行移动,在使得清洁部件161相对于检测面作平行的移动后,来发挥均等的滑动摩擦力。由此,与通过非平行移动来改变滑动摩擦力相比,就能够抑制检测面的损伤发生。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06月02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24578,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调色剂像形成机构,其在像载置体的表面里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机构,其在使得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入到与所述像载置体相对位置里的路径中作环状移动的同时,将所述相对位置处的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
光学组件,其具有在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全领域中,对形成有规定的测试用调色剂像的领域的光学特性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和对此进行保持的保持体,以及对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快门部件;
条件补正机构,其根据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补正所述调色剂像形成机构的像形成条件;
接触分离部件,其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接触分离;
推压部件,其被配设为直接或间接地推压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通过自身的姿势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后,使得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移动;
驱动源,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推压部件的驱动力,
其特征在于,作为推压部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连结于该快门部件的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连结于该接触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快门推压部件,同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并且,所述快门推压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共用所述驱动源,
其中:
作为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采用了以在配设于自身的环内侧里的多个的张架部件里分别挂绕的状态来进行环状移动的环状的轮带部件,
作为所述多个的张架部件,采用了随着以自身的轴线方向沿着所述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姿势的转动驱动来使得所述轮带部件作环状移动的驱动辊,
设置有,
轴,其被配设为沿着在所述环内侧里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空转齿轮,其在所述驱动辊中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轴部的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第二空转齿轮,其在所述驱动辊中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轴部的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第一轴齿轮,其被固定在所述轴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部里与所述第一空转齿轮啮合;
第二轴齿轮,其被固定在所述轴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端部里与所述第二空转齿轮啮合,
使得作为将自身的凸轮面推压到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端侧部位里的所述推压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和所述第一空转齿轮一起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并使得作为将自身的凸轮面抵接到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另一端侧部位里的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的第二偏心凸轮和所述第二空转齿轮一起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快门推压部件是将沿着自身的转动方向延伸的锥形部设置在自身的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部里,在将所述锥形部推压到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端或另一端里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转动停止位置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为所述光学组件,具有被配设为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且在所述轮带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互为不同位置里的多个的所述光学传感器,
设置有将通过所述锥形部被推向所述宽度方向里的所述快门部件沿着所述轮带部件的表面且倾斜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里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通过根据所述推压量的变化对倾斜方向中的所述快门部件的位置的改变,来变化通过快门部件关闭所述检测部的状态下的光学传感器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使得所述快门部件沿着所述检测部的表面作平行移动的同时被固定在所述快门部件里,随着和所述快门部件的一起移动,通过对所述检测部的表面的滑动刮擦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清洁部件。
5.一种转印组件,其包括:
转印机构,其在使得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入到与像载置体相对位置里的路径中作环状移动的同时,将所述相对位置处的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
光学组件,其具有在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全领域中,对形成有规定的测试用调色剂像的领域的光学特性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和对此进行保持的保持体,以及对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部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快门部件;
接触分离部件,其与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接触分离;
推压部件,其被配设为直接或间接地推压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通过自身的姿势的变化来改变推压量后,使得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移动;
驱动源,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推压部件的驱动力,
其特征在于,作为推压部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连结于该快门部件的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连结于该接触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快门推压部件,同时,在所述快门部件或所述快门连结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之中,设置了仅对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进行推压的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并且,所述快门推压部件和所述接触分离推压部件共用所述驱动源,
其中:
作为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采用了以在配设于自身的环内侧里的多个的张架部件里分别挂绕的状态来进行环状移动的环状的轮带部件,
作为所述多个的张架部件,采用了随着以自身的轴线方向沿着所述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姿势的转动驱动来使得所述轮带部件作环状移动的驱动辊,
设置有,
轴,其被配设为沿着在所述环内侧里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空转齿轮,其在所述驱动辊中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轴部的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第二空转齿轮,其在所述驱动辊中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轴部的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第一轴齿轮,其被固定在所述轴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部里与所述第一空转齿轮啮合;
第二轴齿轮,其被固定在所述轴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端部里与所述第二空转齿轮啮合,
使得作为将自身的凸轮面推压到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端侧部位里的所述推压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和所述第一空转齿轮一起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并使得作为将自身的凸轮面抵接到所述接触分离部件或所述接触分离连结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另一端侧部位里的所述接触分离部件的第二偏心凸轮和所述第二空转齿轮一起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上空转。
CN201210170322.1A 2011-06-02 2012-05-29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9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4578A JP5811441B2 (ja) 2011-06-02 2011-06-02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ユニット
JP2011-124578 2011-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911A CN102809911A (zh) 2012-12-05
CN102809911B true CN102809911B (zh) 2015-09-30

Family

ID=4723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03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9911B (zh) 2011-06-02 2012-05-29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11441B2 (zh)
CN (1) CN102809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0125B2 (ja) * 2014-03-31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129125A (ko) 2017-05-25 2018-12-05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3399A (ja) * 2004-06-15 2006-01-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2154A (ja) * 2006-03-31 2007-10-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部材の圧接離隔状態の検出方法
CN101334604A (zh) * 2007-06-27 2008-12-3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646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30136A (zh) * 2008-07-15 2010-01-20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转印带清洁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3463B2 (ja) * 2008-07-17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センサ、無端状走行体の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3773B2 (ja) * 2008-12-04 2013-08-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3399A (ja) * 2004-06-15 2006-01-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2154A (ja) * 2006-03-31 2007-10-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部材の圧接離隔状態の検出方法
CN101334604A (zh) * 2007-06-27 2008-12-3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646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30136A (zh) * 2008-07-15 2010-01-20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转印带清洁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52156A (ja) 2012-12-20
CN102809911A (zh) 2012-12-05
JP5811441B2 (ja)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95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358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装配到该装置上的处理单元及潜像写入装置
US77067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hase difference correction with a single drive unit
JP54240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43015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KR20030090490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165511B2 (en) Offset correcting device, intermediate transferring device, transferr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46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099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US7747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transfer roller clean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451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JP37441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12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7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49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JP4638994B2 (ja) タンデム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24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6393A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88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79744B2 (ja) 同時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58319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EP1544687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u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performing an image transfer operation
JP20201701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