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6716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6716B
CN103376716B CN201310150953.1A CN201310150953A CN103376716B CN 103376716 B CN103376716 B CN 103376716B CN 201310150953 A CN201310150953 A CN 201310150953A CN 103376716 B CN103376716 B CN 103376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device
transfer printing
guiding piece
secondary transfer
det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09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6716A (zh
Inventor
田冈桂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76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6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6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6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5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varied over the feed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检测部分,所述第一检测部分位于设置在成像单元中的第一引导件处;和第二检测部分,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位于设置在能够抽出到成像设备外部的单元中的第二引导件处。因为在所述设备中设置有多个部件,因此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的相对位置的误差较大。成像设备包括: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构造成将所述单元锁定到成像设备主体;和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构造成当所述单元被锁定到成像设备主体时将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朝向彼此按压。结果,在更换单元或者检测部分时不需要调整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中,将记录材料传送到对准部分,以与图像对准(在下文中称作“前缘对准”)。
然而,最近在市场中对更高前缘对准准确度的需求日益增加。由对准部分实施的前缘对准并不总是满足对更高前缘对准准确度的需求。
因此,可以在用于记录材料的转印部分的沿着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的上游位置处设置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用于检测记录材料通过的时刻。基于检测构件的输出,可以通过改变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在对准部分处实施对准控制(在下文中称作“前缘对准控制”)。
作为用于实施前缘对准控制的检测构件,理想的是使用具有高分辨率的检测构件。
在这种情况中,包括检测构件部分和棱镜部分的一对检测部分或者包括光接收部分和光发射部分的一对检测部分可以布置成沿着记录材料传送路径彼此相对。
这种成对的检测部分可以分别布置在皆位于二次转印部分的上游附近的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处。
而且,针对在片材卡塞(在下文中称作“卡纸”)处理时或者在维护时的易接近性,可以将二次转印前的下引导件安装在二次转印外部单元上,所述二次转印外部单元可以从设备主体中抽出。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142906讨论了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将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设置在主体侧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设置在可抽出的单元侧,并且在其中,当存储所述单元时,所述单元接触成像设备,以便设定所述单元的位置。
然而,所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所述结构包括:第一检测部分,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布置在第一引导件处;第二检测部分,所述第二检测部分布置在第二引导件处;由成像单元支撑的第一引导件;以及布置在可抽出单元处的第二引导件。
因为在传统定位结构中设有多种部件,因此难以确保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的相对位置。
通过调整使得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的相应位置对准可以确保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的位置。然而,在更换检测部分时或者在更换单元时也需要进行类似的调整。因此,将延长用于调整的操作时间并且因此操作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成像设备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供给构件,所述供给构件构造成将记录材料向转印部分供给;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构造成将由供给构件供给的记录材料引导至转印部分,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设置在第一单元处,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在能够抽出到成像设备主体外部的第二单元处,所述第二引导件布置在与第一引导件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引导记录材料;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布置在转印部分的沿着记录材料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并且构造成检测记录材料通过的时刻,所述检测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引导件处的第一检测部分和设置在第二引导件处的第二检测部分;速度设定构件,所述速度设定构件构造成根据检测构件检测的结果来设定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构造成将存储在成像设备中的第二单元锁定在成像设备主体内的位置处;和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构造成当第二单元被锁定在成像设备主体内时将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朝向彼此按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提供不需要在更换单元或者检测部分时调整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的相对位置的成像设备。
从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包含在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图解了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图解了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图解了二次转印部分附近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是图解了中间转印带单元和二次转印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图解了与二次转印外部辊附接/分开机构有关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6A是图解了安装传送框架的状态的图,并且图6B是图解了去掉传送框架的状态的图;
图7A和图7B是图解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的结构视图;
图8是图解了对准部分、中间转印带单元和二次转印外部单元的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图解了反光检测构件的说明图;
图10是图解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的结构视图;
图11是图解了前缘对准控制的框图;
图12是图解了前缘对准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图解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的结构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图解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的结构视图;
图15是图解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16是图解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部分的附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实施例。
(整个成像设备的结构)
将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图解了作为成像设备的具体示例的彩色数字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部分(转印部分)。
四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表面分别由充电器12Y、12M、12C和12K均匀充电。
将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信号分别输入到激光扫描仪13Y、13M、13C和13K。根据这些图像信号,用激光束照射鼓表面并且形成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分别由显影装置14Y、14M、14C和14K利用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显影。
初次转印辊35Y、35M、35C和35K相继地将显影在相应感光鼓上的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所述中间转印带31是环形带状的图像承载构件。全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
另一方面,通过片材供给拾取辊71至74和其下游传送辊将片材S传送到对准辊75,所述片材S是从片材供给盒61至64中的任意一个供给的记录材料。
二次转印外辊(转印构件)41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通过二次转印部分2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转移并传送。此后,通过定影前传送单元42吸附并且传送片材S。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辊5加热和加压,并且被定影到片材S上。
此后,片材S沿着片材排出传送路径82行进并且排至设备主体100的外部。在此,当在片材S的未成像侧上也形成图像时,片材S通过定影辊5,并且然后沿着反转的传送路径83和双面传送路径85行进而且被传送到对准辊75。如上所述进行随后的处理。
(二次转印部分的结构)
图2是图解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和二次转印部分(转印部分)2的剖视图。图2是图解了在成像作业期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主要图解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部分2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二次转印外辊(转印辊)41的两端被辊保持件44所保持,使得二次转印外辊41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通过按压构件46沿着箭头N的方向向辊保持件44施力,所述按压构件46是压缩弹簧。以这种方式,二次转印外辊41被沿着箭头N的方向施力,将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内辊32保持在一起并且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20。
图4A和4B是图解了中间转印带单元和二次转印部分的透视图。图4A图解了二次转印外部单元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状态。图4B图解了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拉出图1中所示的传送框架21,从而为了在卡纸处理或者维护时接近转印传送部分。
传送框架21构造成能够沿着箭头S的方向从设备主体中拉出或者推入所述设备主体中。通过沿着二次转印外辊41的宽度方向拉出传送框架21,二次转印外辊41与中间转印带31分离。
在此,如果二次转印外辊41接触中间转印带31,则中间转印带31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当拉出传送框架21时,理想地使二次转印外辊41从中间转印带31分开。
如上所述,理想的是根据成像、卡纸处理或者维护的情况,二次转印外辊41附接到中间转印带31或者与所述中间转印带31分开(在下文中,称作“附接/分开”)。下文将描述二次转印外辊41的附接/分开机构。
图5是图解了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的与二次转印外辊附接/分开机构相关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如图3和图5所示,辊保持件44(44F和44R)保持二次转印外辊41的端部,并且辊保持件44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接合部分48,所述接合部分48与附接/分开臂45相接合。
附接/分开臂45在一个端部处具有附接/分开旋转轴47而在另一个端部处具有凸轮接收部分49。附接/分开臂45保持成能够围绕从二次转印外框架22突出的附接/分开旋转轴47旋转。
而且,附接/分开轴51可旋转地保持在二次转印外框架22处。附接/分开凸轮43和附接/分开齿轮50固定到附接/分开轴51。附接/分开驱动马达52设置在成像设备的后侧上,并且将旋转驱动从附接/分开驱动马达52传递到附接/分开齿轮50。当附接/分开齿轮50旋转时,附接/分开轴51和附接/分开凸轮43也旋转。
辊保持件44被按压构件46向中间转印带31侧施力。结果,与辊保持件44相接合的附接/分开臂45也围绕附接/分开旋转轴旋转,并且被沿着接近中间转印带31的方向施力。凸轮接收部分49压靠在附接/分开凸轮43上。附接/分开凸轮43根据相位随意改变从作为旋转中心的附接/分开轴51至附接/分开凸轮43的外径表面的距离。当附接/分开驱动马达52使得附接/分开凸轮43旋转而形成任意相位时,凸轮接收部分49能够运动。
结果,附接/分开臂45围绕附接/分开旋转轴47旋转,并且与接合部分48接合的辊保持件44和二次转印外辊41沿着附接/分开方向向中间转印带31运动。
另外,上述附接/分开凸轮43、辊保持件44、附接/分开臂45和按压构件46均布置在成像设备的前侧和后侧上。“F”表示前侧而“R”表示后侧。
(根据本发明的定位结构)
在此将描述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的由传送框架21支撑的定位结构和由成像设备主体支撑的中间转印带单元3,所述定位结构构造成能够从成像设备主体拉出并且推入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中。
此后,左侧方向将为“+X方向”,从后至前的方向将为“+Y方向”,并且向上方向将为“+Z方向”。将使用±X、Y和Z方向来描述结构。
图6A和图7A是从X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其图解了当安装传送框架时的中间转印带和传送框架21。图6B和图7B是在抽出传送框架时的剖视图。
中间转印带单元3在前侧板109和后侧板110处由两个前支撑轴和后支撑轴104支撑。因此,沿着X、Y和Z方向相对于成像设备定位中间转印带单元3。
在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中,从传送框架21突出的传送框架突出部分105与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的二次转印接合部分106相接合。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相对于传送框架21沿着Y方向定位在安装位置处。
而且,从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突出的二次转印突出部分107与中间转印带单元3的二次转印内接合部分108相接合。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相对于中间转印带单元3沿着X和Z方向定位。
而且,传送框架21和与传送框架21相接合的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被支撑成相对于成像设备主体能够将传送框架21和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沿着Y方向经由滑轨111从成像设备主体拉出并且推入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中。然后,将存储在成像设备主体中的传送框架21和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锁定在成像设备主体中。
用于传送框架21的锁定部分与成像设备主体的主体接合部分相接合。从而,在传送框架21和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存储在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状态将传送框架21和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锁定。
根据上述二次转印外辊41和定位结构的附接/分开结构,为了在卡纸处理或者维护时接近二次转印部分2,能够从成像设备主体中拉出传送框架21而不接触中间转印带31。
(检测构件的布置方案的描述)
下文将描述用于实施前缘对准控制的检测构件的布置方案。
图8和图3是图解了对准部分(供给部分)116和二次转印部分(转印部分)2的图。
引导构件布置在对准部分116的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下游侧和二次转印部分2的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上游侧之间。
引导构件包括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第一引导件)112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第二引导件)113,使得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相互面对。记录材料传送路径由引导构件形成。
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安装在包括在成像单元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3上,并且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安装在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前缘对准控制的反光检测构件用于检测记录材料通过的时刻。棱镜部分(第一检测部分)114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上,并且光发射/接收部分(第二检测部分)115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上。
图9A和图9B是图解了反光检测构件的说明图。
在图9A中,从光发射/接收部分115的光发射部分入射在棱镜部分114上的光穿过棱镜部分的内部,然后进入到光发射/接收部分115的光接收部分中。
在图9B中,检测构件定位成使得在将片材S从右侧方向传送至左侧方向时挡住光。
在此,准确度准确度光发射/接收部分115和棱镜部分114能够适当检测的相对位置的必要准确度在X、Y和Z方向上皆为±1mm。
在传统定位结构中,在X方向和Z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准确度是±1mm。然而,因为用于定位的部件的数量在Y方向上较多,所以当相应部件的交叉部积聚时,Y方向上相对位置的准确度是±2mm。因此,不能采用反光检测构件。
图10是从对准部分116观察的剖视图,其图解了二次转印部分2,所述二次转印部分2包括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
图7A和图7B是剖视图,在所述剖视图中,取出了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图7A是图解了当存储传送框架时的图,并且图7B是图解了在抽出传送框架时的图。
传送框架构造成能够沿着转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Y方向)抽出。
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沿着Y方向在每个端部处均具有滑动部分117。为了使得该滑动部分117与从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突出的滑动轴118相接合并且能够沿着Y方向滑动,沿着X和Z方向相对于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定位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
而且,通过滑动弹簧(按压构件)119沿着﹣Y方向(第二接触部分的方向)向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施力。
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安装成相对于中间转印带单元3沿着X、Y、Z方向固定,所述中间转印带单元3由成像设备主体支撑。
另外,止动销120在Y方向的后侧上从转印前上引导件112突出。
当从将传送框架21从成像设备中抽出的状态将传送框架21推入到成像设备中时,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的在Y方向的后侧上的抵接部分121在存储位置前方抵接止动销120。当进一步推进传送框架21时,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通过滑动弹簧119按压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的状态下,将传送框架21存储在成像设备中并且锁定在后侧板110中。
锁定单元(锁定机构126)包括设置在传送框架处的锁定构件127和设置在后侧板110处的锁定接收部分125。锁定构件127与锁定接收部分125相接合,并且因此防止传送框架21由于滑动弹簧119的力而运动离开存储位置。
通过这样做,相对于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沿着Y方向定位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
利用这种定位结构,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相对于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的相对位置准确度中的每一个准确度沿着X、Y和Z方向均能够是±0.5mm。相对位置在X、Y和Z方向上的准确度能够小于或者等于±1mm,准确度这是相对位置的必需准确度。
由于以上结构,能够使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反光检测构件来检测记录材料通过的时刻。
在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由金属制成。为了防止产生静电噪声并且防止经由片材S泄漏转印电流,必须使得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和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经由诸如变阻器或者齐纳二极管的电阻构件电接地。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通过没有示出的地线从中间转印带单元3经由电阻元件接地。
另外,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的止动销120也由金属制成。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经由止动销120在抵接部分121处电连接到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
因此,上述结构能够使得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接地而又不需要任何地线或者额外的接触点。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检测构件中,棱镜部分114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上,并且光发射/接收部分115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上。然而,棱镜部分114可以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上,并且光发射/接收部分115可以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上。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具有棱镜部分和光发射/接收部分的反光检测构件。然而,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光发射检测构件和光接收检测构件布置成彼此相对。
(前缘对准控制的操作的描述)
在此,将描述使用上述检测构件的前缘对准控制的操作。图11是图解了前缘对准控制的框图。图12是图解了前缘对准控制的流程图。
当在步骤S1中时,控制控制器103接通成像信号,然后在步骤S2中,将记录材料传送至对准部分116。
接下来,在步骤S13中,调色剂图像通过充电装置、曝光装置和显影装置形成在感光构件上,并且通过初次转印单元在中间转印带上实施调色剂图像的初次转印。
然后,在步骤S4中,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分(转印部分)2。
继而,在步骤S5中,控制控制器103确定从曝光装置启动图像曝光的时刻开始是否经历了预定的时间段。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启动图像曝光的时刻来设定预定时间段。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基准并不局限于启动图像曝光的时刻,并且基准可以包括启动成像信号的时刻,启动感光构件旋转的时刻等。
如果控制控制器103确定已经经历了预定的时间段(在步骤S5中为是),则在步骤S6中,控制控制器103开始使得对准辊75旋转,以传送记录材料。
在此,当传送至对准部分116的记录材料暂时停止运动时,因以下原因记录材料的停止位置发生变化。
变化原因包括因记录材料的类型不同而造成传送阻力有所差异,因记录材料的厚度而造成传送力有所不同,并且进而使得传送辊的耐久性不同,因传送辊直径的连续改变而造成传送量波动等。
对准辊75的传送的变化与止动位置的变化相加。结果,发生前缘对准失准的情况,这是调色剂图像和记录材料在传送方向上没有对准。
接下来,在步骤S7中,控制控制器103的检测构件检测在二次转印前记录材料通过的时刻。
然后,在步骤S8中,基于检测构件的输出,控制控制器(校准单元)103改变对准辊驱动马达123的驱动速度(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
接下来,在步骤S9中,将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处转印到记录材料(成像单元实施的成像)。
然后,在步骤S11中,如果完成成像(在步骤S10中为是),则结束成像。
如果继续成像(在步骤S10中为否),则重复实施上述操作。
根据上述操作来校正前缘对准的失准。
通过包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可以提供这样的成像设备,在所述成像设备中,在组装时或者在更换单元或者检测构件时不需要调整安装在不同单元上而彼此相对的检测构件的相对位置。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第一记录材料引导件)被支撑成能够沿着Y方向滑动至中间转印带单元(第一单元)。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转印前下引导件(第二记录材料引导件)沿着X、Y和Z方向固定至二次转印外部单元。
其它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那些结构相同,并且将不再重复描述所述其它结构以避免赘述。
图13是图解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3和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的剖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主要图解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的剖视图。图14A是图解了当安装传送框架时的图,并且图14B是图解当抽出传送框架时的图。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单元3、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和传送框架21的相应定位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结构类似。用于前缘对准控制并且用于检测记录材料通过时刻的检测构件还包括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反光检测构件。棱镜部分114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上,并且光发射/接收部分115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上。
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在沿着Y方向的每个端部处均包括滑动部分117。该滑动部分117与滑动轴118相接合,所述滑动轴118从中间转印带单元3突出。然后,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沿着X和Z方向相对于中间转印带单元3定位成能够沿着Y方向运动。
另外,止动销(第一接触部分)120从转印前上引导件112的后侧突出并且被滑动弹簧119施力。
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安装在二次转印外部单元1上,而沿着X、Y和Z方向固定。
当传送框架21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时,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的在Y方向的后侧上的抵接部分(第二接触部分)121抵接止动销120。第二转印前上引导件112相对于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沿着Y方向定位。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解的检测构件中,棱镜部分114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上,并且光发射/接收部分115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上。然而,棱镜部分114可以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下引导件113上,并且光发射/接收部分115可以安装在二次转印前上引导件112上。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包括棱镜部分和光发射/接收部分的反光检测构件。然而,能够应用透射式检测构件,在所述透射式检测构件中,将光发射检测构件和光接收构件相对地布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本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单色复印机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使用感光构件替代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
图15是图解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并且图16是图解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部分附近的剖视图。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印辊130接触感光构件11并且形成二次转印部分(转印部分)。转印前上引导件132设置在主体侧并且转印前下引导件133设置在转印单元侧。第一检测部分设置在转印前上引导件132处,并且第二检测部分设置在转印前下引导件133处。
定位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相似。
通过包括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可以提供这样的成像设备,在所述成像设备中,不需要在组装时或者在更换单元或检测构件时调整安装在不同单元上而彼此面对的检测构件的相对位置。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修改方案、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
供给构件,所述供给构件构造成将所述记录材料向所述转印部分供给;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构造成将由所述供给构件供给的所述记录材料引导至所述转印部分,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元处;和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在一第二单元处,所述第二单元能够抽出到成像设备主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引导件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引导件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引导所述记录材料;
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布置在所述转印部分的沿着记录材料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并且构造成检测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时刻,所述检测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件处的第一检测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件处的第二检测部分;
速度设定构件,所述速度设定构件构造成根据由所述检测构件检测的结果来设定所述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
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构造成将存储在所述成像设备中的所述第二单元锁定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内的位置;和
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构造成当所述第二单元被锁定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内时将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朝向彼此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引导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元处,并且由所述按压构件沿着滑动方向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引导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元处,并且由所述按压构件沿着滑动方向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中的一个包括棱镜,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中的另一个包括光发射/接收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光发射部分,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中的另一个包括光接收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包括中间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包括转印辊,所述转印辊构造成在所述转印部分处将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单元沿着所述转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被抽出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引导构件是导电的,并且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电阻构件接地。
CN201310150953.1A 2012-04-27 2013-04-27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3376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3805 2012-04-27
JP2012103805A JP5972031B2 (ja) 2012-04-27 2012-04-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6716A CN103376716A (zh) 2013-10-30
CN103376716B true CN103376716B (zh) 2015-10-14

Family

ID=4808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0953.1A Active CN103376716B (zh) 2012-04-27 2013-04-27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18020B2 (zh)
EP (1) EP2669752B1 (zh)
JP (1) JP5972031B2 (zh)
CN (1) CN103376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9433B2 (ja) * 2012-10-22 2016-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5050B2 (ja) * 2015-09-10 2019-07-1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9246B2 (ja) * 2016-01-18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89689B2 (ja) * 2018-03-05 2022-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32539B2 (ja) * 2018-03-19 2022-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190348B2 (ja) * 2018-12-27 2022-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779A (zh) * 2004-09-06 2006-03-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646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6321B2 (ja) * 1986-03-11 1994-06-15 コニカ株式会社 押圧式転写紙ガイド付き電子写真複写装置
JPH0682256B2 (ja) * 1986-10-09 1994-10-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写機の転写装置
JPH05142906A (ja) 1991-11-25 1993-06-11 Sharp Corp 複写機
JPH07247040A (ja) * 1994-03-08 1995-09-26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22438A (ja) 1998-10-16 2000-04-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4762B2 (ja) 1999-10-22 2006-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8216B2 (ja) * 2001-04-12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738596B2 (en) * 2001-11-20 2004-05-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regulating sheet conveying timings
JP2003312894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2258A (ja) * 2003-02-21 2004-09-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5514B2 (ja) * 2004-04-28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斜行補正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065307A (ja) * 2006-08-11 2008-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335A (ja) * 2006-11-29 2008-06-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8522B2 (ja) * 2007-09-21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2755B2 (ja) * 2007-10-22 2012-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検出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11248270A (ja) * 2010-05-31 2011-12-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849158B2 (en) * 2010-10-21 2014-09-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fer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779A (zh) * 2004-09-06 2006-03-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646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2031B2 (ja) 2016-08-17
US8918020B2 (en) 2014-12-23
CN103376716A (zh) 2013-10-30
JP2013231854A (ja) 2013-11-14
EP2669752B1 (en) 2019-12-04
EP2669752A1 (en) 2013-12-04
US20130287420A1 (en)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6716B (zh) 成像设备
US9026029B2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U2658537C1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87557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ransfer unit for transferring an image to a recording sheet
KR100266421B1 (ko) 컬러화상 형성장치
US2008031753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48B (zh) 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US10150634B2 (en) Sheet detecting apparatus,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7027511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83440B2 (en) Sheet member position corr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23726B2 (en) Drive transmitter, driv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drive transmit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riving device
US8540240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42545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CN102998950B (zh) 带驱动装置
US202001229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056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179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14504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9785097B1 (en) Tension applying device,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0828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87026B2 (en) Structure of a component mounting portion, and functional unit
US10120320B2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32540B2 (ja) 引き出し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525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809309B2 (en) Photosensitive-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