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1423A -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 Google Patents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1423A
CN101451423A CN 200810184539 CN200810184539A CN101451423A CN 101451423 A CN101451423 A CN 101451423A CN 200810184539 CN200810184539 CN 200810184539 CN 200810184539 A CN200810184539 A CN 200810184539A CN 101451423 A CN101451423 A CN 101451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air
centrifugal fan
taking port
bor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45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1423B (zh
Inventor
西河智雅
小堀贤志
山崎真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872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860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51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1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1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14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化的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其在提高集尘效率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该钻孔工具利用电动机的旋转力使钻头进行旋转,在钻头的前端附近设置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对由进行钻孔的被钻削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在集尘装置上设置:贯穿部,其用于使钻头贯穿;集尘口,其吸引从钻头前端附近产生的粉尘;以及喷出口,其喷出空气。被吸引的空气进入经由集尘过滤器而到达与电动机连接的风扇的通路,利用风扇的旋转力形成空气流,该空气流是指用于从集尘口进行吸引的空气流、以及用于向喷出口喷出的空气流。被吸引的空气的量比从喷出口喷出的空气的量多。

Description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动机或发动机等进行驱动的钻孔工具,其用于开设钻削孔,特别涉及一种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其可以高效地对钻孔时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
背景技术
钻孔工具用于在混凝土或砖等石材上开设钻削孔。钻孔工具是通过驱动钻头,在被钻削材料上开设钻削孔的,具有普通的旋转钻、使钻头进行旋转冲击的冲击钻、以及振动钻等。由于在使用钻孔工具进行钻孔作业时会产生粉尘,因此作业者有时会带防尘口罩或防护眼镜等进行作业。近年来,为了去除作业时产生的粉尘,而配置有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逐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例如,在特开2004-276194号公报中,采用了在振动钻主体上利用蛇腹形部件和灰尘盒覆盖钻头的整个刃部的形式,并利用集尘管将灰尘盒与另外的装置、即吸引集尘机连接。在该方法中,利用蛇腹形部件和灰尘盒覆盖钻头的整体,因此可以得到较高的集尘效果,但这不仅会使蛇腹形部件和灰尘盒大型化,而且需要另外的装置、即吸引集尘机,从而便携性较差。
另一方面,作为装有进一步小型化的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具有特开2006-88285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在该技术中,从钻头的后端沿轴心形成流体贯穿通路,流体贯穿通路在前端的排屑槽部形成与钻头外部连通的流体排出口,利用设置在外部的压缩机,经由流体贯穿通路及流体排出口,将压缩空气输送至钻头的刃部前端附近。在钻头的刃部前端附近设置有集尘罩,经由导管利用借助钻孔工具的电动机而旋转的吸引风扇来吸引粉尘。该装置中也需要压缩机等外部装置,便携性较差。此外,由于是在钻头的轴心部形成流体贯穿通路的特殊结构,所以成本也会上升。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76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88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便携性问题,可以考虑从特开2006-88285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取消流体贯穿通路,省略与外部的压缩机的连接,或者也可以在压缩机不运转的状态下使用,从而改善便携性。在此情况下,钻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借助钻头的螺旋构造而向集尘转接器内部移动,通过集尘风扇的吸引力而导入至集尘通路,由集尘盒内的过滤器将空气和粉尘分离,将粉尘贮藏在集尘盒内。在钻孔作业时,工具主体向被钻削材料的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滑动导管和集尘单元的集尘单元滑动部进行移动,由此可以使集尘转接器始终与被钻削材料接触。
但是,有时会无法充分吸引粉尘,使粉尘从集尘转接器及钻头的接触部附近漏出,给作业者造成麻烦。
另外,钻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借助钻头的螺旋构造而向集尘转接器内部移动,并通过集尘风扇的吸引力进行集尘,但在钻孔作业结束后,在钻削孔内部会残留一部分粉尘,在向钻削孔中敲入锚钉等时,需要去除残留的粉尘,在进行去除该粉尘的作业时会使粉尘飘散。特别地,不仅在钻头的横向钻孔作业时,在向下的钻孔作业时,由于重力的影响而容易在钻削孔的内部或周围残留粉尘,有时会使去除残留的粉尘的作业耗费功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化的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其在提高集尘效率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
在钻孔工具中可以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其中,该钻孔工具具有:电动机;传动驱动部,其传递该电动机的旋转力,使钻头(前端工具)进行旋转;以及集尘装置,其对从通过钻头进行钻孔的被钻削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
在集尘装置中设置有:贯穿部,其用于使所述钻头穿过;集尘口,其用于吸引从钻头前端附近产生的粉尘及其周围的空气;以及喷出口,其用于将空气喷出至所述穿过该贯穿部的钻头附近。并且,使从该集尘口吸引的空气的量比从喷出口喷出的空气的量多。对于其比例,只要根据进行钻孔的被钻削材料的材质、钻头的直径、旋转速度等各种主要因素,确定最佳值即可。
在钻孔工具的电动机上可以另外设置集尘用风扇,或者使已有的冷却风扇兼具该功能。利用该风扇的旋转力,形成用于从集尘口进行吸引的空气流、以及用于向喷出口喷出的空气流这两者即可。在集尘装置中设置伸缩管路,该伸缩管路具有:从集尘口经由集尘过滤器而到达风扇的通路;以及从该风扇到达喷出口的通路。设置在伸缩管路内的两条通路可以同轴状或者并列地配置。由风扇吸引的来自集尘口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回流至喷出口,其余的空气排出至钻孔工具的外部。伸缩管路由固定部分和伸缩部分形成,与所述钻头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安装,可在长度方向上进行伸缩。
从喷出口喷出的空气流的方向可以是朝向集尘装置的贯穿部的圆周方向中心部的方向,与钻头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或者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向。
伸缩管路与外壳连接,集尘盒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外壳上,过滤器可拆卸地安装在集尘盒内。此外,也可以使集尘装置整体相对于钻孔工具可自由拆装。
所述贯穿部为圆筒形,在贯穿部的一端侧设置闸部件,其对钻头和贯穿部之间的空气的通过进行限制。另外,从钻头的长轴方向观察,对于贯穿部附近的通路,与喷出口连接的通路和与集尘口连接的通路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除了同时吸引粉尘和空气的吸引口以外,集尘装置中还设置喷出空气的喷出单元,所以能够以较小的吸引力高效地进行集尘,还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向集尘装置的外部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工具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钻孔工具的整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钻孔工具的钻孔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局部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工具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钻孔工具的喷出口10a、集尘口10b、及其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5的集尘风扇14附近的空气流的示意图(纵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5的集尘风扇14附近的空气流的示意图(横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5的集尘转接器10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
图10是图9的A-A’部的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B-B’部的剖面图。
图12是图9的C-C’部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钻孔工具的侧视图,仅示出集尘部分和电动机部分的剖面。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工具在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仅示出集尘部分和电动机部分的剖面。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3的钻孔工具的集尘转接器110中的空气的流向的图。
图16是图14的A-A部的剖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送气口136和第1及第2排出口135a、135b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集尘风扇部的剖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集尘风扇114和外壳的内壁137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8的导向部138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工具。图1是该钻孔工具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其外观图。
冲击钻主体1作为动作模式具有旋转·冲击模式、旋转模式、冲击模式、以及空档(neutral)模式这4种模式,在其外壳2中具有未图示的冲击机构部、旋转传动机构部以及切换机构部。外壳2的后端部(图1的右端部)设置有手柄3,在该手柄3上设置有开关4,同时连接有供电用的电线5。在外壳2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动作模式切换的拨盘状切换开关6。利用切换开关6可以切换至上述四种动作模式。在外壳的前端部设置有工具保持部2a,在工具保持部2a上安装有钻头26,该钻头26受冲击力或旋转力或同时受上述两种力的作用而对被钻削材料8进行所需作业。
在对被钻削材料8进行的钻孔作业中,作业者通过把持冲击钻1的手柄3,对开关4进行操作,而使电动机18进行驱动,通过传递电动机18的旋转力,使安装在冲击钻主体1的前端部上的钻头26进行旋转·冲击。作业者通过把持冲击钻主体1的手柄3,将冲击钻1向被钻削材料8的方向进行推压,由钻头26粉碎被钻削材料8,而在被钻削材料8上形成钻削孔。
钻头26具有:前端部26a,其用于粉碎被钻削材料8;以及螺旋部26b,其具有使通过粉碎被钻削材料8而产生的粉尘在钻削孔内移动的功能。如图所示,钻头26的前端部附近贯穿集尘转接器10的贯穿部而到达被钻削材料8。该贯穿区域、即贯穿部的长度,与钻头26的全长中的一部分相当。
在旋转·冲击模式作业时,从钻头26的前端部26a产生的粉尘,借助钻头26的旋转和螺旋部26b的形状而被引导至集尘转接器10的内部,利用设置在电动机18的旋转轴19上的集尘风扇14的吸引力,借助如箭头所示的空气流,而从集尘口10b引导向集尘通路11,利用设置在集尘装置的外壳22上的集尘盒12内的过滤器13使空气和粉尘分离,将粉尘贮藏在集尘盒12内。集尘盒12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22上,在拆下集尘盒12时,可以将贮藏在集尘盒12内部的粉尘废弃。
另一方面,分离出的空气经过空气通路15而到达集尘风扇14,流入集尘风扇14的空气中的一部分从第1排出口60(图2)向冲击钻主体1的外部排出,其余的部分再次流入集尘转接器10。在后面详细叙述该结构。再次流入的空气被用于通过该气流的流动,向集尘转接器的贯穿部喷出气流。
在冲击钻主体1的内部作为驱动钻头26的动力源,设置电动机18。在驱动钻头26时,电动机18在进行旋转的同时发热。为了抑制电动机18的发热,在电动机18的旋转轴19上设置冷却风扇17,利用冷却风扇17的吸引力,从设置在尾部盖体16上的未图示的冷却风引入口吸引冷却风,按照箭头所示,利用冷却风对电动机18进行冷却。在对电动机进行冷却后,冷却风到达冷却风扇17,从未图示的排出口排出至冲击钻主体1的外部。
集尘转接器10由安装在冲击钻主体1上的滑动部31,保持在钻头26附近,与被钻削材料8接触。滑动部31具有固定导管31a、滑动导管31b、以及弹簧32,由此形成作为伸缩管路起作用的集尘通路11。由于弹簧32设置在固定导管31a和滑动导管31b之间,并向使它们彼此分离的方向进行预紧,因此将与滑动导管31b连接的集尘转接器10向被钻削材料8的方向预紧。滑动部31可以由锁止部41限制滑动导管31b的动作,固定在任意的伸缩位置上。
在以旋转·冲击模式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在开设钻削孔时,随着钻削孔的加深,冲击钻主体1向被钻削材料8的方向移动。集尘转接器10构成为,通过伴随着冲击钻主体1向被钻削材料8的方向移动,使弹簧32被压缩,滑动导管31b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导管31a的内部,由此使滑动部31收缩,集尘转接器10始终与被钻削材料8抵接。此时,滑动部31与钻头26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被保持,集尘转接器10相对于冲击钻主体1沿钻头26的轴向移动。如上述所示,由于滑动部31即伸缩管路采用可伸缩地设置的结构,所以可以使滑动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该钻削孔的深度对应,可以与钻削孔的深度对应地进行集尘。
利用钻头26的螺旋构造26b,使钻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向集尘转接器10内部移动。利用集尘风扇14,使粉尘及空气从集尘转接器10向集尘通路11移动。然后利用设置在集尘盒12中的过滤器13,将粉尘贮藏在集尘盒12内部,仅使由过滤器13过滤后的空气向空气通路15移动。此外,虽然没有对详细结构进行图示,但过滤器13可拆卸地安装在集尘盒12中。因此,也可以将集尘装置的外壳22的下部或侧部构成为开放状态,或者构成为可以进行开闭。如上述所示,由于采用使集尘盒12可拆卸地安装在集尘装置上的结构,所以可以容易地废弃贮藏在集尘盒12内部的粉尘。另外,由于构成为使过滤器13可拆卸地安装在集尘盒12中,因此在例如过滤器13阻塞等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更换过滤器13。
利用集尘风扇14,将移动至空气通路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排出口60(图2)排出至主体外部,其余的部分回流至集尘转接器10中。回流的空气向引导通路20移动。引导通路20在滑动部31的内部,设置在集尘通路11的上侧。
通过引导通路20后的空气,经过集尘转接器的端部(主体1侧),而引导至位于集尘转接器10的上部的喷出口10a。喷出口10a形成在集尘转接器10上。利用该喷出口10a,将洁净的空气喷出至钻头26的前端,以及/或者被钻削材料8的附近。如上述所示,由于可以将气流喷出至钻头26的前端附近,所以可以有效地卷起滞留的粉尘,以较小的吸引力进行集尘,还可以抑制粉尘向集尘转接器10的外部泄漏。
另外,由于喷出口10a形成在集尘转接器10上,所以不需要追加集尘转接器以外的其它部件作为喷出单元。另外,由于喷出时使用的气流是由用于集尘的集尘风扇14形成的,所以不需要追加新的送风用风扇等送风装置。并且,由于用于喷出的空气经过设置在滑动部31内部的引导通路20的内部,所以不需要为了使用于喷出的空气的气流移动,而设置滑动部31以外的新的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抑制部件数量增加,可以实现具有廉价的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应用或变形。图3示出了其中一个使用例。在形成了钻削孔8a后,作业者暂时将钻头26从钻削孔8a中拔出。然后,使集尘转接器10的喷出口10a向钻削孔8a接近,使其中心轴位于钻削孔8a内,如果通过操作开关4而驱动电动机18,则从喷出口10a喷出的空气流入沿钻头26的轴向开设的钻削孔8a内部,使残留的粉尘从钻削孔8a内部喷出,并从集尘口10b导入集尘通路11。由此,可以良好地去除钻削孔内部残留的粉尘。
在这里,对于向集尘盒12移动的空气的量和从喷出口10a喷出的空气的量,如果使后者的量较少则可以得到良好的集尘效果。由此,可以从集尘口10b吸引从喷出口10a喷出的大致所有的空气的量,并且还吸引周围的空气,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残留的粉尘向外部喷出。
图4是另一个变形例。在图4中喷出口10a构成为将空气喷出至集尘转接器10的贯穿部10d附近。如上述所示,如果采用将空气喷出至集尘转接器10的贯穿部10d附近的结构,则可以抑制粉尘从贯穿部10d附近泄漏。
下面,使用图5至图12,说明代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钻孔工具。图5表示具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的整体图。此外,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对于相同部分的重复说明。
在外壳2内收容有电动机部、气缸部分、手柄部、以及传动驱动部。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18以纵向放置的状态收容在外壳2内。另外,在向该电动机18的上方延伸出的输出轴(电动机轴)19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小齿轮38。隔着电动机18的输出轴19,曲轴39和中间轴40分别垂直且可旋转地支撑在两侧,在上述曲轴39和中间轴40的各中间高度位置上分别紧固有齿轮,上述齿轮与在上述电动机轴18的端部形成的上述小齿轮啮合。
在外壳2的上部水平地配置气缸36,其轴向的两端部由滚珠轴承41和金属轴承42可旋转地支撑,在该气缸36的内部可滑动地嵌装活塞43和冲击件44。活塞43经由连杆45与曲轴39的曲轴销连结,连杆45的一端经由活塞销与活塞43连结。
曲轴39的旋转通过曲轴销和连杆45变换为活塞43的气缸36内的前后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由于活塞43的往复运动使空气室的内压变化,所以通过该内压的变化,使冲击件44在气缸36内进行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而间歇性地与中间件46碰撞,从而从中间件46向钻头26传递冲击力。
上述说明的齿轮、曲轴39、连杆45、气缸36、活塞43、冲击件44、以及中间件46等构成冲击机构部,利用该冲击机构部将电动机18的输出轴19的旋转变换为活塞43的往复运动,而向钻头26施加冲击力。钻头26的单纯的旋转是将从中间轴40传递来的旋转力传递至气缸36而形成的,包含中间轴40在内的旋转部分构成旋转传动机构部。可以同时或选择性地对冲击机构部和旋转传动机构部进行驱动,它们的整体或一部分构成用于使钻头旋转的传动驱动部。
图5中与图1最大的区别是由固定导管31a和滑动导管31b构成的滑动部31内的通路的配置。图5中同样是在滑动部31的内部形成集尘通路11和引导通路20,但它们的位置不同。在图1中,如该图所示两条通路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但在图5中则是以同心圆状(集尘通路11位于内周侧,引导通路20位于外周侧)配置的。另外,图5中省略了电动机18的冷却用风扇,仅集尘风扇14与电动机连接。另外,从空气流路15至集尘风扇14、引导通路20的通路的配置不同,但无论是图1还是图5,其实质性的效果没有变化。
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钻孔工具的喷出口10a、集尘口10b及其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图。从喷出口10a排出的空气,通过覆盖在喷出口10a的轴向上的被钻削材料8而转向,并向钻头26的方向(即,图6的下方)流动。由于在其下侧存在较大的集尘口10b,所以在集尘转接器10内产生或者被卷起的粉尘由集尘口10b吸引。对于两者的空气的流量,例如吸入量为0.3m3/分,喷出量为0.04m3/分,其比例为15:2。随着钻孔的被钻削材料8的材质、钻头的直径、旋转速度等各种重要因素的不同,该比例的最佳值不同,但就其共同点而言,只要使从集尘口10b吸引的空气流量大于从喷出口10a喷出的空气流量,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的泄漏。该比例可以设定为,例如吸入量:喷出量为30:1~1:1左右的比例。
钻头26配置为位于喷出口和集尘口之间。由此从喷出口10a喷出的空气,在遇到钻头26后由集尘口10b进行集尘,从喷出口10a喷出的空气可以将附着在钻头26上的粉尘吹起,从而可以高效地进行集尘。并且,在集尘转接器10的前端侧(钻头的轴向上的被钻削材料8侧)的贯穿部的周围,形成与集尘转接器10相比稍微突出,且以杯状略微扩展开的密封部29。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从集尘转接器10和被钻削材料8之间的间隙泄漏。
图7、图8是用于说明集尘风扇14附近的空气的流向的图,图7是纵剖面图,图8是横剖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在两图中示意地示出局部。在图7中,集尘风扇14是离心风扇,从集尘风扇14的上表面吸引从空气流路15导入的洁净的空气,并向外周方向排出。排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导入至引导通路20内。图8是其横剖面图,流过集尘通路11的空气向过滤器13的方向(图8的纸面内侧方向)流动。另外,经过过滤器13的空气,经由空气流路15从集尘风扇14的上部(图8的纸面外侧)流入,一部分沿箭头81的流向导入至引导通路20内,其余的部分如箭头82所示,从排出口60向外壳2的外部排出。如上述所示,通过对集尘风扇14的排出对象侧进行分配,可以确定从集尘口10b吸引的空气的量和从喷出口10a喷出的空气的量的比例。此外,如果在排出口60的出口处设置未图示的闸部件,使排出口60的开口面积可变,则可以任意地改变上述空气量的比例。
下面,使用图9~图12,说明图5中的集尘转接器10的具体结构。图9是从钻头26插入侧观察集尘转接器10的斜视图。在集尘转接器10的贯穿部的一端侧(冲击钻主体1侧)设置有闸部件51,其对上述钻头和上述贯穿部之间的空气的通过进行限制。闸部件51的材质是例如橡胶。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弹性,即使与高速旋转的钻头26接触也不妨碍其旋转,且难以因接触而磨损的材质即可。闸部件51是由沿圆周方向延伸的10片薄片构成,具有快门部件那样的形状。在闸部件51的中心部,与钻头26同轴地形成孔50。优选孔50的大小为稍大于钻头26的程度。如上述所示,由于贯穿部是圆筒形,且构成为在贯穿部的一端侧设置对钻头和贯穿部之间的空气的通过进行限制的闸部件,因此可以抑制粉尘从贯穿部的一端部泄漏。
图10是表示图9的A-A’部的剖面图。在集尘转接器10上形成用于排出被喷出的空气的圆筒形喷出口10a,如图中箭头53所示的方向对空气进行引导。为了形成箭头53中的向下(朝向贯穿部的圆周方向中心的方向)的空气流,在喷出口10a的前端部分下侧(图10的左端下侧)设置缺口。在贯穿部57的前端外周部设置密封部29。集尘转接器10可以由多个塑料部件形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大部分部件一体成型,还可以由其它材料制造。如上述所示,由于具有喷出口10a,在其前端部分下侧形成缺口,所以可以使来自喷出口的空气向钻头26的方向喷出,吹起附着在钻头26附近的粉尘,可以高效地进行集尘。
图11是表示图9的B-B’部的剖面的图。在图11中,闸部件51是具有大节流部和小节流部的双层结构,而是否这样构成是可以任意决定的。从引导通路20导入的洁净的空气向箭头55的方向流动并被引导至喷出口10a。从集尘口10b吸引的含有粉尘的空气向箭头54的方向流动,并被引导至集尘通路11。如上述所示,从钻头26的轴向观察,如果不将集尘通路11和引导通路20前后(图1所示的配置)配置,而是如图11所示左右地配置,则可以使集尘转接器10的厚度(图5中的37a所示部分)较薄。如果采用如图1所示前后地配置的方法,有时难以将吸入和喷出的通路配置为足够宽,但如果是图11的配置,则易于确保通路的容量。
另外,如果将图5中的37a所示的集尘转接器10的厚度,设为比钻头上没有形成螺旋的部分的厚度(图5中的37b所示部分)薄,则不会由集尘转接器10造成阻碍,可以钻出更深的孔,因此作业性变好。
图12是表示图9的C-C’部的剖面的图。从该图可知,引导通路20形成在圆筒形的贯穿部57的外周侧。
以上,根据第1及第2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不脱离其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滑动部31内的集尘通路11和引导通路20的配置、以及其截面积的形状,可以任意地进行设定。并且,也可以不将引导通路20设置在滑动部31的内部,而是与滑动部31分开地构成引导通路2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电线5对冲击钻进行供电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利用可充电的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等进行供电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冲击钻为例对钻孔工具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对于其它钻孔工具即锤钻、孔钻、振动钻、以及起子钻(driver drill)等的结构,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中采用了使用电动机驱动集尘用风扇的结构,但在使用内燃机的钻孔工具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其动力使风扇进行旋转,还可以利用借助内燃机发电而产生的电力使电动风扇进行旋转。
以下,参照图13~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工具。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钻孔工具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其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5是用于说明集尘转接器110中的空气的流向的图。
冲击钻主体101作为动作模式具有旋转·冲击模式、旋转模式、冲击模式、以及空档模式这四种模式或其中某一种模式,在其外壳102中内置由电动机118构成的驱动部、冲击机构部、旋转传动机构部以及切换机构部。另外,在外壳102的后端部(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3所示定义前后、上下方向。以下相同)设置手柄103,在该手柄103上设置电源开关104,同时该手柄103与供电用电线105连接。在外壳102的侧部,可转动地设置用于动作模式切换的拨盘状切换部件106。另外,在冲击钻101的前端部安装前端工具126,该前端工具126承受冲击力或旋转力或同时承受上述两种力而对被钻削材料108进行所需作业。
参照图13说明在冲击钻主体101中,对在动作模式的旋转·冲击模式、旋转模式下进行作业时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工序。在被钻削材料108的钻孔作业中,作业者通过把持冲击钻101的手柄103,对电源开关104进行操作,而使电动机118进行驱动,基于电动机118的驱动力使安装在冲击钻主体101的前端部上的前端工具126进行旋转·冲击。作业者通过把持冲击钻主体101的手柄103,将冲击钻101向被钻削材料108的方向进行推压,由前端工具126将被钻削材料108粉碎,而在被钻削材料108上形成钻削孔。
前端工具126具有:前端部126a,其将被钻削材料108粉碎;以及螺旋部126b,其具有使通过粉碎被钻削材料108而产生的粉尘在钻削孔内移动的功能。作业时从前端工具126的前端部126a产生的粉尘,借助前端工具126的旋转和螺旋部126b的形状,向集尘转接器110的内部进行移动。移动至集尘转接器110内部的粉尘,按照箭头方向通过由设置在电动机118的旋转轴119上的集尘风扇114产生的吸引力,从吸引口110b导入粉尘流路111,在设置在集尘装置的外壳133上的集尘盒112内,通过过滤器113而将空气和粉尘分离、过滤,将粉尘贮藏在集尘盒112内。此外,优选集尘盒112是可拆装的,通过拆下集尘盒112,可以废弃所贮藏的粉尘,并且可以对过滤器113进行清扫或更换。
另一方面,分离出的洁净空气经过空气通路115而到达集尘风扇114的轴向的引入口(未图示),利用集尘风扇114,使一部分空气向集尘转接器110回流,其余的部分从排出口向冲击钻主体101的外部排出。在后面叙述该集尘风扇114附近的构造。
在冲击钻主体101内部,作为驱动前端工具126的动力源,将电动机118设置在一体型外壳102内。在驱动前端工具126时,电动机118在进行旋转的同时发热。为了抑制电动机118的发热,在电动机118的旋转轴119上设置冷却风扇117,利用冷却风扇117的吸引力,从设置在尾部盖体116上的未图示的冷却风引入口吸引冷却风,按照箭头所示,使冷却风对电动机118进行冷却。在对电动机进行冷却后,冷却风到达冷却风扇117,从未图示的排出口向冲击钻主体101外部排出。
集尘转接器110由安装在冲击钻主体101上的滑动部131进行保持,在滑动部131的内部设置弹簧132和可伸缩的粉尘流路111,利用弹簧132和滑动部131的结构,将集尘转接器110向被钻削材料108的方向预紧。在形成钻削孔的作业时,随着钻削孔的加深,冲击钻主体101逐渐向被钻削材料108的方向移动。集尘转接器110由弹簧132向被钻削材料108的方向预紧,但在进行钻孔时,随着冲击钻主体101向被钻削材料108的方向移动,使弹簧132被压缩,滑动部131收缩,从而使集尘转接器110始终与被钻削材料108接触,并保持恒定的位置关系。滑动部131由两个部件构成,通过使一个部件进入另一个部件的内部,而使滑动部131的长度收缩。如上述所示,由于滑动部131可以伸缩,所以可以与钻削孔的深度对应地进行集尘。另外,滑动部131可以利用锁止部141使伸缩固定在任意位置。
利用前端工具126的螺旋构造,使钻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向集尘转接器110内部移动,利用集尘风扇114的吸引力,与空气一起从吸引口110b吸引该粉尘。如图15所示,在钻孔作业时,通过将从用于喷出空气的喷出口110a喷出的空气输送至集尘转接器110内部,在钻削孔附近生成气流,由此可以实现集尘能力的提高。喷出的空气量比所吸引的空气量少即可。这是为了从集尘转接器110的贯穿孔(使前端工具126贯穿的孔)附近吸引周围的空气,通过吸引周围的空气,可以良好地防止粉尘向周围飞散。
在钻孔作业结束后,往往会在钻削孔内部残留一部分粉尘。因此,作业者如图14所示,在形成钻削孔后,通过使集尘转接器110的喷出口110a接近钻削孔,对电源开关104进行操作,从而驱动电动机118,使集尘风扇114进行旋转。此时,前端工具126也一起旋转,但由于其前端部126a没有与被钻削材料8接触,所以不会损伤被钻削材料108。优选将滑动部131的最大伸长时的长度设定为,使前端部126a和被钻削材料108的位置关系如图14所示成为非接触状态。
冲击钻主体101内部的空气的流向是,从空气通路115到达集尘风扇114,从未图示的排出口向冲击钻主体101外部排出,同时其中一部分向集尘转接器110回流。
下面,使用图16~图17详细说明集尘风扇114附近的构造。图16是图14的A-A部的剖面图。集尘风扇114是离心风扇,将从空气通路115流入的空气从沿轴向形成的引入口(未图示)引入并吸引,利用叶片的旋转力向圆周方向进行送风。送出的空气流,例如是沿图16的箭头151的方向形成的,其大部分从送气口136向箭头152所示方向流动,并经由引导流路120输送至集尘转接器110。其余的空气流从在外壳102a上形成的第1排出口135a及第2排出口135b,如箭头153、154所示向外部排出。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2a是冲击钻主体101的外壳102的一部分,是一体成型的塑料制品。
流入至送气口136的空气经由引导流路120而流入集尘转接器110。引导流路120构成为,在图16的送气口136附近位于粉尘流路111的侧面,但在滑动部131中则位于粉尘流路111的上侧。但不限定于该配置,也能够以同轴状将粉尘流路111配置于内侧,将引导流路120配置于外侧。
在图16中,在集尘风扇114的旋转方向(在图中为顺时针方向)上设置两个排出口,第1排出口135a和第2排出口135b都配置在送气口136的后方。在这里,所谓前方是指下述位置,即,如图17的概念图所示,在从送气口136向风扇的中心点160引出参照线157的情况下,从送气口136观察以箭头155表示的方向的位置。同样地,所谓后方是指从送气口136观察以箭头156表示的方向的位置。此外,如果集尘风扇114的旋转方向与图示相反,则应当注意前方和后方变为反向。
根据图17的定义,第1排出口135a和第2排出口135b,从送气口136观察均位于后方。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风扇114所示,对于通过旋转力生成气流流动的风扇,位于最前方的开口为高压。由于用于使气流流入集尘转接器110的路径的形状复杂,所以流入阻力高,为了高效地进行送风,需要较高的压力。因此,通过在集尘风扇114的旋转方向上,将送气口136设置在排出口135的前方,可以最高效地使气流流入集尘转接器110。
下面,使用图18~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集尘风扇部的剖面图,图19是用于说明集尘风扇114和外壳的内壁137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图20是用于说明导向部138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根据图18可知,随着向前方或后方远离送气口136,内壁137a和集尘风扇114的外周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变近。使用图19的概念图进一步说明这一状态。在图19中,为了理解位置关系而引出参照线157和辅助线158,其中,参照线157从送气口136穿过外壳的内壁的中心点161而向相反侧延伸,辅助线158与该参照线157正交,穿过中心点161。集尘风扇114的中心点160偏离外壳的内壁的中心点161。
如果将通过参照线157和辅助线158划分的区域,如图19所示定义为(I)、(II)、(III)、(IV),则送气口136在区域(I)、(II)内形成。第1排出口135a在区域(III)内形成。第2排出口135b在区域(IV)内形成。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以使向送气口136流入的流入压力成为高压,使流速加快,流量增加,可以高效地使气流流入集尘转接器110。但由于上述关系受到送气口或排出口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考虑这些因素来设定即可。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提高流入压力的手段,还与送气口136的下游侧邻接地形成有向离心风扇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导向部138。使用图20说明其详细结构。图20是用于说明图18的导向部138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20中,为了示出外壳的圆筒形内壁的位置,引出以点划线表示的参照线139。通过将该参照线139和导向部138的突出状态进行比较可知,送气口136的下游侧的内壁部分,形成以距离B向离心风扇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导向部138。如上述所示,通过构成导向部138,使沿箭头155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与导向部138相撞,而将其大部分引导至送气口136的方向。其结果,此时不仅使流向送气口136的流量增多,而且可以得到使送风压力变高,流速加快的效果。
从上述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充分地确保向钻削孔附近送出的气流风量,提高钻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的集尘效率,同时提高钻孔作业后去除残留在钻削孔内的粉尘的性能,所以可以改善作业现场及作业者的环境。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具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中,得到可以使用一个离心风扇来高效地进行集尘及送风的效果,其中,该集尘装置设置有:吸引口,其同时吸引粉尘和空气;以及喷出口,其喷出空气。
以上,根据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在不脱离该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发明中说明了使用电动机的钻孔工具,但其驱动源不仅限于电动机,也可以用于使用内燃机或压缩空气的钻孔工具。另外,对于集尘风扇114和冷却风扇117,也可以不采用分体型,而采用一体型。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来自集尘风扇的排出口的空气输送至电动机118。

Claims (12)

1.一种钻孔工具,其具有:
驱动源;
传动驱动部,其传递该驱动源的旋转力,使前端工具进行旋转;以及
集尘装置,其对从由所述前端工具进行钻孔的被钻削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同时将空气喷出至所述进行钻孔的部位附近,
其特征在于,
在该钻孔工具中设置:过滤单元,其对混合有所述被集尘的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离心风扇,其吸引该过滤后的空气并向圆周方向输送,
所述离心风扇配置在外壳内,该外壳形成有:送气口,其用于将吸引来的空气的一部分输送至所述集尘装置,以用于所述喷出;以及排出口,其用于将其余的空气排出至外部,
从所述送气口在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至所述排出口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送气口在旋转方向后方至排出口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排出口,从所述送气口在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至排出口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送气口在旋转方向后方至排出口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是电动机,所述离心风扇设置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多个部位上,所述排出口相对于所述送气口在旋转方向后方均配置于旋转角180度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排出口,设置第1排出口和第2排出口,所述第1排出口相对于所述送气口在旋转方向后方配置于旋转角90度以内,所述第2排出口相对于所述送气口在旋转方向后方配置于旋转角90度至180度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内壁,其包围所述离心风扇的周围,在所述送气口的旋转角前方,所述离心风扇的外周端和所述内壁之间的距离构成为,在所述送气口附近距离最远,在相反侧所述外周端和所述内壁之间的距离近,从所述送气口附近向着所述相反侧该距离逐渐变近,该相反侧是隔着离心风扇的轴与所述送气口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内壁,其包围所述离心风扇的周围,所述外壳的内壁形成为,所述圆筒形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轴,偏向所述送气口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在所述送气口的后方侧形成导向部,其向所述离心风扇的中心方向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气口相对于前端工具安装方向,在外壳上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方向后方。
10.一种钻孔工具,其具有:
驱动源;
传动驱动部,其传递该驱动源的旋转力,使前端工具进行旋转;以及
集尘装置,其对从由所述前端工具进行钻孔的被钻削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同时将空气喷出至所述进行钻孔的部位附近,
其特征在于,
在该钻孔工具中设置:过滤单元,其对混合有所述被集尘的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离心风扇,其吸引该过滤后的空气并向圆周方向输送,
所述离心风扇配置在外壳内,该外壳形成有:送气口,其用于将吸引来的空气的一部分输送至所述集尘装置,以用于所述喷出;以及排出口,其用于将其余的空气排出至外部,
在所述送气口的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使所述送气口的前方处的压力变高。
11.一种钻孔工具,其具有:
电动机;
传动驱动部,其传递该电动机的旋转力,使前端工具进行旋转;以及
集尘装置,其对从由所述前端工具进行钻孔的被钻削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同时将空气喷出至所述进行钻孔的部位附近,
其特征在于,
在该钻孔工具中设置:过滤单元,其对混合有所述被集尘的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离心风扇,其安装在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上,吸引该过滤后的空气并向圆周方向输送,
所述离心风扇配置在外壳内,该外壳形成有:送气口,其用于将吸引来的空气的一部分输送至所述集尘装置,以用于所述喷出;排出口,其用于将其余的空气排出至外部,
所述外壳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内壁,其包围所述离心风扇的周围,
所述离心风扇在所述外壳内配置为,使其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向所述送气口的相反侧偏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钻孔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扇安装为,使所述离心风扇和所述内壁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送气口附近最远,从所述送气口朝向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而逐渐变近。
CN 200810184539 2007-12-07 2008-12-08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6696 2007-12-07
JP2007316696A JP5212778B2 (ja) 2007-12-07 2007-12-07 集塵装置付き穿孔工具
JP2007-316696 2007-12-07
JP2008087292 2008-03-28
JP2008-087292 2008-03-28
JP2008087292A JP4986073B2 (ja) 2008-03-28 2008-03-28 穿孔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1423A true CN101451423A (zh) 2009-06-10
CN101451423B CN101451423B (zh) 2013-01-02

Family

ID=4073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45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424B (zh) 2007-12-07 2008-12-08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CN 2008101845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423B (zh) 2007-12-07 2008-12-08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45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424B (zh) 2007-12-07 2008-12-08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12778B2 (zh)
CN (2) CN101451424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3021A (zh) * 2010-11-29 2011-02-16 向广宏 电锤的吸尘装置
CN101733441B (zh) * 2010-02-06 2011-06-22 乐清市华东仪表厂 一种数控高效深孔枪钻机
CN102189531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株式会社牧田 集尘装置和带有集尘装置的电动工具
CN102528774A (zh) * 2010-12-20 2012-07-04 喜利得股份公司 抽吸模块和具有抽吸模块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2666029A (zh) * 2009-12-25 2012-09-12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02990617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103182702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集尘器及具有该集尘器的电动工具
CN103912227A (zh) * 2014-02-18 2014-07-09 曹广宇 钻孔接粉器
CN104552619A (zh) * 2015-01-22 2015-04-29 张斐斐 一种开孔机
CN105690576A (zh) * 2015-01-15 2016-06-22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墙面钻机
CN107053098A (zh) * 2016-01-20 2017-08-1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集尘系统
CN107116253A (zh) * 2017-05-14 2017-09-01 合肥鼎鑫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加工用钻孔机
CN107775432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巩义市巧匠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钻削用抽尘机构
CN108247861A (zh) * 2018-01-30 2018-07-06 重庆周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修用辅助装置
CN110091437A (zh) * 2019-06-11 2019-08-06 倪军 一种负压式吸尘电钻
CN111093894A (zh) * 2017-08-31 2020-05-0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1745187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的吸尘系统
CN112621352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张玉平 一种机床清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0238A (ja) * 2009-07-17 2011-02-03 Hitachi Koki Co Ltd 穿孔工具
JP5394852B2 (ja) * 2009-08-17 2014-01-22 株式会社ホリ・コン 電動ドリルのガイド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穿孔装置
JP5706662B2 (ja) * 2010-10-25 2015-04-22 ホーコス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の切削加工方法と、その切りくず処理装置
CN104070504B (zh) * 2013-03-30 2017-06-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吹尘器
TW201501881A (zh) * 2013-07-03 2015-01-16 Sinews W & H Co Ltd 具提供反作用力之夾持固定桿的電/氣鑽裝置
EP3421185B1 (en) 2016-02-26 2022-12-21 Koki Holdings Co., Ltd. Work tool
CN105690333A (zh) * 2016-03-11 2016-06-22 无锡建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除尘式墙面打孔装置
CN106584371B (zh) * 2016-11-08 2023-11-14 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的集尘装置
CN106938403B (zh) * 2017-05-16 2018-11-27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吊筋安装工序的钻孔辅助工装
KR200488925Y1 (ko) * 2017-09-07 2019-04-04 노태호 비산 방지커버
JP7007848B2 (ja) * 2017-09-28 2022-01-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
US10864609B2 (en) * 2017-09-28 2020-12-15 Makita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US11298788B2 (en) * 2018-06-19 2022-04-12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dust collection system
CN109746875A (zh) * 2019-03-13 2019-05-14 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排屑槽的硬质合金十字冲击钻模具
CN111497032B (zh) * 2020-04-01 2021-04-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轴流式旋风分离的钻孔粉尘收集装置
CN116984945A (zh) * 2023-09-27 2023-11-03 中北大学 一种空气自冷却枪钻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248Y2 (ja) * 1988-09-14 1994-08-2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穿孔機の吸塵装置
JPH0512059U (ja) * 1991-07-25 1993-02-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塵電気ドリル装置
JPH0755404B2 (ja) * 1992-12-14 1995-06-1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穿孔機の冷却集塵装置
JPH06190679A (ja) * 1992-12-25 1994-07-12 Isobe Tekkosho:Kk 切削機
DE4335417B4 (de) * 1993-10-18 2006-11-30 Hilti Ag Absaugeinrichtung eines Bohr- oder Meisselgerätes
JPH09262710A (ja) * 1996-03-28 1997-10-07 Nippon Mektron Ltd ドリルシャンクへの切粉付着防止装置
CN2491179Y (zh) * 2001-05-25 2002-05-15 王茂生 电动工具集尘器
JP2005028471A (ja) * 2003-07-08 2005-02-03 Sato Tekko Co Ltd 有害汚染物の切削屑回収方法
JP2005131716A (ja) * 2003-10-28 2005-05-26 Canon Electronics Inc 切削加工装置
DE102004035875B3 (de) * 2004-07-23 2005-12-22 Hilti Ag Handbohrgerät mit Blaslufterzeuger
DE102004045625A1 (de) * 2004-09-21 2006-04-06 Robert Bosch Gmbh Staubab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JP2006088285A (ja) * 2004-09-27 2006-04-06 Hitachi Koki Co Ltd ドリル装置
CN2770891Y (zh) * 2004-12-28 2006-04-12 罗雪松 一种电钻集尘装置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6029B (zh) * 2009-12-25 2015-06-10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02666029A (zh) * 2009-12-25 2012-09-12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01733441B (zh) * 2010-02-06 2011-06-22 乐清市华东仪表厂 一种数控高效深孔枪钻机
CN102189531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株式会社牧田 集尘装置和带有集尘装置的电动工具
CN101973021A (zh) * 2010-11-29 2011-02-16 向广宏 电锤的吸尘装置
CN102528774A (zh) * 2010-12-20 2012-07-04 喜利得股份公司 抽吸模块和具有抽吸模块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2528774B (zh) * 2010-12-20 2015-11-25 喜利得股份公司 抽吸模块和具有抽吸模块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2990617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103182702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集尘器及具有该集尘器的电动工具
CN103912227A (zh) * 2014-02-18 2014-07-09 曹广宇 钻孔接粉器
CN105690576A (zh) * 2015-01-15 2016-06-22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墙面钻机
CN104552619A (zh) * 2015-01-22 2015-04-29 张斐斐 一种开孔机
CN107053098A (zh) * 2016-01-20 2017-08-1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集尘系统
US10882155B2 (en) 2016-01-20 2021-01-05 Makita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electric power tool, and dust collection system
CN107775432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巩义市巧匠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钻削用抽尘机构
CN107116253A (zh) * 2017-05-14 2017-09-01 合肥鼎鑫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加工用钻孔机
CN111093894A (zh) * 2017-08-31 2020-05-0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08247861A (zh) * 2018-01-30 2018-07-06 重庆周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修用辅助装置
CN111745187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的吸尘系统
CN110091437A (zh) * 2019-06-11 2019-08-06 倪军 一种负压式吸尘电钻
CN112621352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张玉平 一种机床清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1423B (zh) 2013-01-02
JP5212778B2 (ja) 2013-06-19
CN101451424B (zh) 2013-06-19
CN101451424A (zh) 2009-06-10
JP2009136971A (ja) 200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1423B (zh)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EP2067553B1 (en) Drilling tool with dust collector
CN101184592B (zh) 可附连在切割机上的集尘盖
AU2018404625B2 (en) Mining drill and dust suction cover therefor, and dust removal device
DE202012012814U1 (de) Flüssigkeitssaug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saugen von Flüssigkeiten
EP3299120A2 (en) Dust extractor
CN109186031A (zh) 一种地铁施工通风换气制冷装置
CN112979110A (zh) 一种移动式便拆清理型污泥低温干化机
DE102004045625A1 (de) Staubab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9621609B (zh) 一种漆雾收集装置
CA1176411A (en) Debris collecting device
JP4986073B2 (ja) 穿孔工具
JP2004106163A (ja) 集塵装置
CN207230787U (zh) 一种新型空调过滤网
TWM576911U (zh) Oil mist recovery machine
CN108811698B (zh) 园林用除草装置
CN219299252U (zh) 一种潜孔钻机的除尘装置
JP2009202256A (ja) 穿孔工具
CN201195699Y (zh) 一种旋切式释放器
CN113663984B (zh) 一种欧式一体化自动除尘吸料机
JP3542788B2 (ja) 真空掃除機の流路構造
CN218269669U (zh) 一种新型油分离器
CN102672687A (zh) 多功能摆动工具
CN216481717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制冷剂与冷冻油分离净化装置
CN211836836U (zh) 自清洁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