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0617A -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0617A
CN102990617A CN2012103282392A CN201210328239A CN102990617A CN 102990617 A CN102990617 A CN 102990617A CN 2012103282392 A CN2012103282392 A CN 2012103282392A CN 201210328239 A CN201210328239 A CN 201210328239A CN 102990617 A CN102990617 A CN 102990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ic tool
ventilating part
collect plant
dust coll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82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0617B (zh
Inventor
吉兼圣展
町田吉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952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887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03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72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90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0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0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0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B23Q11/0046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by su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7/00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machines or devic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B28D7/02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machines or devic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removing or laying dust, e.g. by spraying liquids; for cooling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即便吸入口偏斜,也不会使吸入力降低,能够维持空气的流动,能够得到合适的集尘效率。在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30)中,在与被加工面抵接的吸入口(45)的前表面设置有堵塞环(50),该堵塞环(50)与被加工面抵接而弹性变形,将吸入口(45)与被加工面之间堵塞,并且,在堵塞环(50)形成有通气部(V字状的狭缝53),无论弹性变形前后,通气部均能够确保朝向吸入口(45)的空气的流动。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于电钻、锤钻等电动工具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装配有该集尘装置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钻、锤钻等电动工具装配有对在进行穿孔作业等时从被加工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并回收的集尘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该集尘装置在形成集尘路径的臂的前端具备筒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供装配于电动工具的前端工具贯通、且与被加工面抵接的抵接侧由橡胶等挠性材料形成。通过将该吸入口抵靠于被加工材料而进行穿孔作业,能够将从被加工材料产生的粉尘与外部气体一起从吸入口吸入并利用设置于内部的过滤器进行捕捉。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39969号说明书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集尘装置中,当使电动工具偏斜等从而吸入口相对于被加工面倾斜时,被加工面与吸入口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吸入力降低。如果提高吸入口的挠性,则吸入口与被加工面之间被密闭从而外部气体的吸入量变小,空气的流动变差,结果集尘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吸入口偏斜也不会使吸入力降低,能够维持空气的流动,能够得到合适的集尘效率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在能够装配于电动工具的壳体上,以轴线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且周面与壳体侧连接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筒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与被加工面抵接,且能够供电动工具的前端工具贯通,另一方面,在壳体内形成有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并引导至壳体内的集尘路径,能够利用设置于集尘路径上的过滤器捕捉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吸入口的前表面设置有堵塞环,该堵塞环与被加工面抵接而弹性变形,将吸入口与被加工面之间堵塞,并且,在堵塞环形成有通气部,无论弹性变形前后,通气部均能够确保朝向吸入口的空气的流动。
第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结构中,通气部形成为:以堵塞环的内周边缘作为始端而沿堵塞环的放射方向形成、且随着从内周边缘离开而宽度变窄的V字状的狭缝。
第三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将吸入口的后表面形成为随着从与壳体侧连接的连接部分离开而轴向长度变短的倾斜面。
第四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将通气部避开吸入口的中心的正下方位置设置。
第五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堵塞环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十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装配有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
根据第一以及第十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通过采用具备通气部的堵塞环,即便存在吸入口倾斜的情况,也不会使吸入力降低,能够维持空气的流动,能够得到合适的集尘效率。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将通气部形成为V字状的狭缝,能够得到在确保堵塞环的弹性变形的同时维持空气的流动的合适的通气部。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一以及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形成倾斜面,能够防止空气滞留在吸入口内,能够确保顺畅的空气的流动。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一以及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粉尘经由通气部洒落到外部的顾虑降低。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除了第一以及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堵塞环,能够容易地进行劣化、损伤时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有实施方式1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锤钻的侧视图。
图2是装配有实施方式1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锤钻的纵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口的主视图,(A)示出弹性变形前,(B)示出弹性变形时。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更例的吸入口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变更例的吸入口的主视图。
图7是装配有实施方式2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锤钻的侧视图。
图8是装配有实施方式2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该锤钻的侧剖视图。
图9是将实施方式2的集尘盒卸下后的该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实施方式2的该锤钻从该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卸下时操作的操作钮的立体图。
图11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该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通风部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该通风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的该通风部件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标号说明
1:锤钻;2:壳体;3、33:马达;4、34:输出轴;6:中间轴;10:工具头;11:工具保持器;21:电池组;22:装配部;23、35:控制器;30: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31:壳体;32:嵌合凹部;36:集尘风扇;37:吸气室;38:结合部;40:连通孔;44:管嘴;45:吸入口;46:倾斜面;50、50A、50B:堵塞环;51:缩颈部;52:开口;53:狭缝;54:弹性片;55:柔性软管;57:集尘盒;62:过滤器单元;63:透孔;64:缺口;101:锤钻;130:集尘装置;131:集尘装置的壳体;161:通风部件;162:导轨部;163:第一凹槽;164:第一凹槽的底部;166:第一凸部;167:第一连通口;168:第二连通口;178:吸入口;179:柔性软管;184:调整部件;191: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将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下仅称作“集尘装置”)装配于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例的锤钻后的侧视图,图2示出其纵截面。
首先,锤钻1将马达3以使输出轴4朝向上方的方式收纳于组装左右一对半剖壳体而成的壳体2的前侧(将图1、2的左侧设为前侧)下部,在马达3的上方、且在中间轴6上从前方开始具备第一齿轮7、离合器8、毂状套筒9,扭矩经由锥齿轮5、5传递到中间轴6。在中间轴6的上方,能够在前端插装作为前端工具的工具头10的工具保持器11被轴支承为与中间轴6平行,工具保持器11的后端被松动插入于活塞缸12,经由摆杆轴承外装于毂状套筒9的臂13连结于活塞12的后端。在活塞缸12的内部,以能够经由空气室14前后移动的方式外装有撞针15,该撞针15能够对设置于其前方的冲击栓16进行冲击。第一齿轮7与装配于工具保持器11的第二齿轮17啮合。
另一方,在壳体2的后侧上部形成有具备开关19以及开关杆20的手柄18,在手柄18的下方装配有作为电源的电池组21。并且,壳体2的前侧下部的前表面朝前下方倾斜而突出至电池组21的前方,形成供集尘装置30装配的装配部22。在该装配部22的内部收纳有与马达3的线圈、开关19、电池组21电连接的控制器23。
并且,在控制器23的前方上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有电源用和通信用的三个雌端子的连接器24,在装配部22的前表面上的连接器24的前方开口形成有四边形状的插入口25。
集尘装置30具有组装左右的半剖壳体而成的侧视L字状的壳体31,在右上部形成有与锤钻1的装配部22嵌合的嵌合凹部32。在壳体31的后方,以横置的方式收纳有输出轴34朝向前方的马达33,在马达33的后方设置有控制器35。并且,在输出轴34固定有集尘风扇36,该集尘风扇36被收纳于在壳体31内划分形成、且在侧面具备未图示的排气口的吸气室37内。38是在吸气室37的前方形成于壳体31的集尘盒的结合部,如图3所示呈仅前方开口的凹状,在成为结合部38的底部的后侧的分隔壁39形成有连通孔40,该连通孔40在与集尘风扇36同轴上使结合部38与吸气室37连通。
并且,在壳体31的上部后表面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设置有电源用和通信用的三个板状的雄端子41、41··,且雄端子41、41··朝后方突出。
此外,在壳体31的后部、且在左右两侧,以装配部22的下部能够嵌合的间隔沿前后方向立起设置有一对导轨42、42。
在结合部38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前端开口且后端呈U字状地折返并绕入结合部38的后方的引导通路43。前端朝向上方的L字状的管嘴44以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且被朝前方施力而突出的状态连结于引导通路43的前端。在该管嘴44的前端形成有吸入口45。
吸入口45的轴线朝向前后方向,工具头10能够同轴地贯通该吸入口45,且该吸入口45呈周面下部与管嘴44连通的筒状。在吸入口45的后表面形成有随着趋向从与管嘴44连接的连接部分离开的上方而轴向的长度变短的倾斜面46,使后侧朝后方斜上开口。在该后侧的开口嵌装有橡胶帽47。使得能够在将后侧的开口大致堵塞的状态下使工具头10贯通,该橡胶帽47在工具头10的轴线上具有透孔48,且形成有从该透孔48呈放射状地连通的多条切口49、49··。
进而,在吸入口45的前侧的开口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嵌装有橡胶制的堵塞环50。在该堵塞环50的内周形成有缩颈部51,该缩颈部51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得尖细,且前端形成为小于吸入口45的前侧的开口的开口52。如图3以及图4的(A)所示,在周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在四个部位形成有从开口52沿放射方向连通的作为通气部的狭缝53、53··,将缩颈部51分割成四个弹性片54、54··。从正面观察,各狭缝53形成为避开开口52的中心正下方位置的形状,且在相互正交的倾斜直线上分别形成有一对。
并且,各狭缝53形成为与开口52连通的连通部分的宽度最宽、且随着从该连通部分趋向外侧而逐渐变窄的V字状,各狭缝53的最外部分(前端部分)形成为半圆形状而非尖端形状。由此,如图4的(B)所示,即便各弹性片54弹性变形至吸入口45的前侧开口,夹着狭缝53邻接的弹性片54、54彼此也不会接触而堵塞狭缝53,在宽度变窄后的状态下也残存有狭缝53。
另一方面,在管嘴44以及引导通路43,跨越二者收纳有柔性软管55,在柔性软管55的后端连结有沿着引导通路43的后端形状呈U字状地折回的筒状的管道56。该管道56的前端部贯通分隔壁39而突出至结合部38内。
57是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结合部38的集尘盒,具备长方体状的盒主体58和铰接结合于该盒主体58的开口的盖体59,在盖体59,在上侧形成有入口60,在下侧形成有出口61,并且,在覆盖出口61的位置设置有具有折叠的纸制的过滤器的过滤器单元62。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锤钻1以及集尘装置30中,当将集尘装置30装配于锤钻1时,在使壳体31的导轨与锤钻1的装配部22的下部对齐且使装配部22位于壳体31的后部上的状态下,使集尘装置30朝后方滑动,以使嵌合凹部32从前方与装配部22嵌合。于是,装配部22的下部两侧与导轨42、42结合,并且,集尘装置30的雄端子41从插入口25进入壳体2内,并与连接器24电连接(图1)。
在这样装配集尘装置30之后,当把持锤钻1而以将吸入口45抵靠于被加工面的方式安置时,抵接于被加工面的堵塞环50的开口52被堵塞,弹性片54分别朝后方弹性变形。但是,如图4的(B)所示,各狭缝53并未被堵塞,因此能够确保缩颈部51与外部之间的通气。
进而,当对锤钻1的开关杆20进行压入操作而使开关19接通时,马达3驱动而使中间轴6旋转。此时,通过对设置于壳体2的侧面的切换钮26进行操作而使离合器8滑动,选择使离合器8仅与第一齿轮7卡合的前进位置、仅与毂状套筒9卡合的后退位置、以及与第一齿轮7以及毂状套筒9同时卡合的中间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由此,能够选择经由第二齿轮17使工具保持器11旋转从而使工具头10旋转的钻削模式,借助臂13的摆动使活塞缸12往复移动、并借助联动的撞针15经由冲击栓16冲击工具头10的锤击模式,以及同时进行工具保持器11的选择和冲击栓16的冲击的锤钻模式。当在安置吸入口45后的状态下使锤钻1前进时,喷嘴44收缩,锤钻1前进,工具头10能够贯通吸入口45而进行被加工材料的加工。
并且,通过开关19的接通,控制器23朝集尘装置30的控制器35供给电源。因此,控制器35驱动马达33而使集尘风扇36旋转。由此,在吸入口45处经由堵塞环50的各狭缝53吸引外部气体,并通过柔性软管55以及管道56排出到集尘盒57内。然后,通过过滤器单元62从出口61经由连通孔40到达吸气室37,并从设置于吸气室37的排气口被朝外部排出。因而,从被加工材料产生的粉尘被吸入吸入口45,并经由管嘴44、柔性软管55、管道56进入集尘盒57内,并被过滤器62捕捉而贮存在盒主体58内。
此时,在吸入口45处,由于借助后部的倾斜面46而形成为上方在前后狭窄,因此所吸入的空气不会在吸入口45的内部滞留,而顺畅地朝管嘴44侧流动。
并且,即便在操作中存在锤钻1以及集尘装置30偏斜的情况,在吸入口45处,堵塞环50的各弹性片54追随于此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维持开口52的堵塞状态,并且能够确保经由狭缝53的外部气体的流动。
另一方面,当解除对开关杆20的压入而使开关19断开时,马达3停止,从而工具头10的旋转等停止。但是,由于控制器23具备在从开关19断开起延迟数秒钟的时间而使朝集尘装置30的通电停止的延迟功能,因此,在集尘装置30中,在工具头停止后的数秒钟的期间集尘风扇36继续旋转。因此,能够将残留与管嘴44、柔性软管55等的粉尘可靠地朝集尘盒57回收。
进而,对于集尘装置30的拆卸,当与装配时相反时集尘装置30从锤钻1朝前方滑动时,嵌合凹部32从装配部22脱离,同时,雄端子41从连接器24离开而被从插入口25拔出。
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30以及锤钻1,在吸入口45的前表面设置与被加工面抵接而弹性变形、并将吸入口45与被加工面之间堵塞的堵塞环50,并且,在堵塞环50形成无论弹性变形前后都能够确保朝向吸入口45的空气流动的通气部(狭缝53),由此,即便吸入口45偏斜,也不会使吸入力降低,能够维持空气的流动,能够得到合适的集尘效率。
特别地,此处,以堵塞环50的内周边缘作为始端而沿堵塞环50的放射方向形成、且随着从内周边缘离开而宽度变窄的V字状的狭缝53来作为通气部,由此,能够得到在确保堵塞环50的弹性变形的同时维持空气的流动的合适的通气部。
并且,通过将吸入口45的后表面形成为随着从与壳体31侧连接的连接部分离开而轴向长度变短的倾斜面46,能够防止吸入口45内的空气的滞留,从而能够确保顺畅的空气的流动。
此外,由于将狭缝53避开吸入口45的中心的正下方位置设置,因此,粉尘经由狭缝53朝外部洒落的顾虑降低。
此外,由于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堵塞环5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劣化、损伤时的更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气部采用V字状的狭缝,但是,即便狭缝的基端不是半圆状而形成为平坦部,在弹性片后退时也能够确保基于狭缝的通气。并且,即便基端为尖端形状,通过将两侧的弹性片的端缘形成为凹曲线状,能够确保弹性片后退时的通气。
此外,并不限于狭缝,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堵塞环50A那样,在周方向并不断开的缩颈部51上,沿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穿设作为透气部的多个透孔63、63··。在该情况下,即便缩颈部51弹性变形,透孔63也不会被堵塞,因此能够确保经由透孔63进行的外部气体的流动。并且,如图6所示的堵塞环50B那样,也可以考虑在同样在周方向并不断开的缩颈部51的开口52的内缘,沿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作为通气部的多个缺口64、64··。在该情况下,即便缩颈部51弹性变形,缺口64也不会被堵塞,因此能够确保经由缺口64进行的外部气体的流动。
此外,对于锤钻的形态,除了马达、电池组的配置的变更之外,也可以将连接器设置成并不旋转而是能够沿上下或者左右方向在连接位置与非连接位置之间滑动,并用螺旋弹簧、弹簧等施力单元朝非连接位置施力。对于相对于集尘装置的电力供给,也可以使雄端子和雌端子的关系相反,或者代替端子的插入而设置在装配部和嵌合凹部的结合部分相互抵接的端子部等,能够适当变更。当然,并不限于具备马达、集尘风扇的集尘装置,即便是仅具备过滤器而从设置于电动工具的风扇获得吸引力的方式,也能够采用本发明的堵塞环。
进而,电动工具也不限于锤钻,只要是能够装配这样的集尘装置即可,即便是电钻等其他机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至图13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以及图8中示出将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130(以下称为集尘装置130)装配于锤钻101后的状态,图9中示出集尘装置130。锤钻101是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一例,具备由树脂形成的主体壳体102。在图7以及图8中,以左侧作为主体壳体102的前侧,以右侧作为主体壳体102的后侧。如图8所示,将马达104以输出轴103朝向上方的方式收纳于主体壳体102内的前侧下部。在主体壳体102内、且在输出轴103的上方,沿与输出轴103交叉的方向轴支承有中间轴105,经由锥齿轮106、106从输出轴103朝中间轴105传递扭矩。中间轴105从前侧开始依次具备第一齿轮107、离合器108、毂状套筒109。在主体壳体102内、且在中间轴105的上方,以与中间轴105平行的方式轴支承有工具保持器110,在工具保持器110的前端能够插装工具头111。活塞缸112被松动插入于工具保持器110的后侧,外装于毂状套筒109的臂113连结于活塞缸112的后端。在活塞缸112的内部,在前侧以能够前进后退的方式收纳有冲击栓114,在冲击栓114的后侧以能够前进后退的方式收纳有对冲击栓114进行冲击的撞针115。第一齿轮107与装配于工具保持器110的第二齿轮116啮合。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主体壳体102的后侧上部形成有具备开关118以及开关杆119的手柄120,在手柄120的下方装配有作为电源的电池组121。并且,主体壳体102的前侧下部的前表面朝前下方倾斜而突出至电池组121的前方,成为供集尘装置130装配的装配部122。在装配部122的内部收纳有控制器123,在控制器123电连接有马达104的线圈、开关118、电池组121。此外,在装配部122的下表面、且在左右方向的中央,沿前后方向凹陷设置有前端朝前侧敞开的引导槽120。
在装配部122处的控制器123的前侧上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设置有电源用和通信用的三个雌端子的连接器125。连接器125呈前侧开口的方筒状,在连接器125的上表面前端以朝向上方的方式一体形成有闸门部126。并且,在装配部122的下表面中央、且在连接器125的下方,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有按压片127。
此外,在装配部122的前表面上的连接器125的前侧开口形成有四边形状的插入口128。连接器125能够在闸门部126退避到插入口128的上侧从而使开口位于插入口128的正后方的连接位置、和闸门部126位于插入口128的正后方从而使开口退避到插入口128的下方的非连接位置之间旋转。但是,在未将集尘装置130装配于锤钻101的状态下,连接器125由未图示的扭簧施力而朝闸门部126堵塞插入口128的非连接位置旋转。在该非连接位置,按压片127由朝下侧退避的连接器125按压,贯通装配部122而突出到引导槽124内。
集尘装置130如图7以及图8所示具备侧视L字状的壳体131。在图7以及图8中,以左侧作为壳体131的前侧,以右侧作为壳体131的后侧。在壳体131的后侧上部形成有与锤钻101的装配部122嵌合的嵌合凹部132(参照图9)。如图8所示,在壳体131内的后侧,利用分隔部件133划分有在壳体131的前后方向邻接的风扇室134和马达收纳室135。
输出轴137朝向前侧的马达136以横置方式被收纳于马达收纳室135。此外,在马达收纳室135,在马达136的后侧收纳有控制器138。进而,在马达收纳室135内的上部右侧,设置有在壳体131的右侧面开口而收纳操作钮139(参照图9以及图10)的钮收纳室145(参照图9)。该操作钮139对集尘装置130相对于锤钻101的结合状态进行锁定,当要将集尘装置130从锤钻101卸下时,将该操作钮139朝钮收纳室145的内侧方向压入,在常态下,该操作钮139由螺旋弹簧朝钮收纳室145的外侧方向施力。如图10所示,在操作钮139形成有:从上表面朝上方突出的上部肋140、140,以及从下表面朝下方突出的下部肋141、141。在进行操作钮139的压入操作时,各肋140、141沿着钮收纳室145的内壁面被朝钮收纳室145的内侧方向引导。在钮收纳室145的内壁面与操作钮139的上表面的未突出有肋140、140的部分之间、上述内壁面与操作钮139的下表面的未突出有肋141、141的部分之间确保有间隙。
并且,如图8所示,输出轴137从分隔部件133的开口进入风扇室134。固定于输出轴137的集尘用风扇150被收纳于风扇室134。此外,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壳体131的风扇室134的上游侧形成有后述的集尘盒185(参照图7以及图8)的结合部152。该结合部152呈仅前侧开口的凹状,在形成结合部152的底部的分隔壁153形成有连通孔154,该连通孔154在集尘用风扇150的同轴上使结合部152与风扇室134连通。
如图8所示,在壳体131的上部后表面,以朝后侧突出的状态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设置有电源用和通信线用的三个板状的雄端子155。在壳体131的后部上表面,沿壳体131的前后方向突出设置有按压导轨156,该按压导轨156与设置于锤钻101的装配部122的引导槽124嵌合。在该按压导轨156的后端形成有随着趋向后侧而高度变低的倾斜面。在按压导轨156的左右两侧,以能够供装配部122的下部嵌合的间隔沿上述前后方向立起设置有一对导轨157、157(参照图9),在各导轨157的上端,朝向内侧突出设置有能够与设置于装配部122的侧面的结合槽(未图示)嵌合的凸条158(参照图9)。
并且,如图8所示,在壳体131的结合部152的上方,沿壳体131的前后方向形成有前侧开口且后侧呈U字状折返而绕入结合部152的后方的引导通路160。通风部件161以朝前侧突出而能够插入引导通路160内的状态连接于抵靠在壳体131的前端的引导通路160的前端。该通风部件161如图12所示形成为截面中空形状。如图7、图9以及图12所示,在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上部形成有在通风部件161的前后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较长的导轨部162。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导轨部162设置有底部沿上述前后方向延伸且上方开口的第一凹槽163。并且,在壳体131的前端上部,以朝向下方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与导轨部162的上表面抵接的第一凸部166(参照图9)。通过使第一凸部166沿着前后方向在导轨部162的上表面滑动,通风部件161沿上述前后方向顺畅地滑动。另外,第一凹槽163是本发明的凹槽的一例。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第一凹槽163的底部164形成有多个使第一凹槽163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矩形状的第一连通口167。此处形成为,各第一连通口167连通第一凹槽163的内部和通风部件161的内部。另一方面,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通风部件161的底面形成有使通风部件16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椭圆形状的第二连通口168。
此外,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下部形成有朝下方开口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69。如图9所示,在壳体131的前端下部,以朝向上方的方式形成有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下部能够抵接的第二凸部170。当使通风部件161的导轨部162的上表面沿着第一凸部166沿前后方向滑动时,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下部也沿着第二凸部170沿前后方向被引导。此外,在通风部件161的底面形成有多个与第二凹槽169内部连通的矩形状的第三连通口171(参照图13)。利用各第三连通口171使通风部件16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各第三连通口171以在前后方向与各第一连通口167错开位置的状态配置。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173。进而,在壳体131的前端、在从正面观察的右侧面,朝横向突出设置有通风部件161的防脱部件175的引导部174。在引导部174,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有引导孔176,当使通风部件161沿前后方向滑动时,齿条173能够移动自如地进入引导孔176。并且,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面设置有朝横向突出的卡合凸部183。通过防脱部件175的弹性卡合片(未图示)与该卡合凸部183卡合来规定通风部件161朝前侧突出的最大突出位置。此外,在通风部件161的从正面观察的右侧面设置有调整部件184,该调整部件184能够沿齿条173的前后方向滑动,且能够在该前后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与齿条173卡合。该调整部件184用于调整工具头111相对于被加工物的插入深度。在常态下,调整部件184的卡合爪部(未图示)由螺旋弹簧朝下方施力,调整部件184的嵌合凸部(未图示)从上方与第一凹槽163嵌合。通过卡合爪部与齿条173卡合,调整部件184成为锁定状态。
此外,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通风部件161的前端连结有侧视L字状的管嘴177,在管嘴177的前端连结有吸入口178。进而,在通风部件161的内部收纳有柔性软管179(参照图8),该柔性软管179的前端连结于管嘴177。并且,在柔性软管179的后端连结有沿着引导通路160的后端形状呈U字状折返的筒状的管道180。与使通风部件161沿前后方向滑动联动,柔性软管179能够在前端连结于管嘴177、后端连结于管道180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伸缩。在管道180的后端开口有吹出口181、181(参照图8以及图9),该吹出口181、181贯通分隔部件133而突出至结合部152内。另外,柔性软管179是本发明的软管的一例。
如图8所示,在结合部15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有集尘盒185。集尘盒185具备长方体形状的盒主体186和铰接结合于盒主体186的开口的盖体187。在盖体187,在上下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入口188,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出口189。在集尘盒185内,在覆盖出口189的位置,以使纸制的过滤器191的过滤面192突出的状态装配有过滤器单元190。在将集尘盒185装配于结合部152后的状态下,管道180的后端与入口188嵌合,吹出口181、181突出至集尘盒185内,出口189与连通孔154对置。
其次,对将集尘装置130装配于锤钻101,以对从被加工材料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将集尘装置130装配于锤钻101时,在使壳体131的导轨157、157与锤钻101的装配部122的下部对齐且装配部122位于壳体131的后部上的状态下,使集尘装置130朝后方侧滑动,以使嵌合凹部132从前方与装配部122嵌合。于是,集尘装置130的按压导轨156嵌合于装配部122的引导槽124、导轨157的凸条158嵌合于装配部122的结合槽,并分别朝后方侧滑动。此时,按压导轨156与按压片127抵接,但是,由于按压导轨156的倾斜面将按压片127朝上方推起,因此,连接器125移动至闸门部126朝上方退避而开口位于插入口128的正后方的连接位置。然后,集尘装置130的雄端子155从敞开的插入口128进入锤钻101的主体壳体102内,装配部122与嵌合凹部132嵌合,同时,雄端子155插入于雌端子而进行电连接。
然后,操作者使调整部件184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朝上方滑动,从而接触卡合爪部相对于齿条173的卡合。进而,使调整部件184的嵌合凸部沿着第一凹槽163滑动,调整工具头111相对于被加工物的插入深度。在该调整结束后,当操作者将手从调整部件184离开时,调整部件184借助螺旋弹簧的弹力被朝下方施力。结果,卡合爪部与齿条173卡合,调整部件184返回锁定状态。
接着,当操作者对锤钻101的开关杆119进行压入操作而使开关118接通时,马达104驱动,中间轴105旋转。此时,通过对设置于主体壳体102的侧面的切换钮129(参照图7)进行操作而使离合器108滑动,从而选择离合器108仅与第一齿轮107卡合的前进位置、仅与毂状套筒109卡合的后退位置、与第一齿轮107以及毂状套筒109同时卡合的中间位置中的任一位置,能够选择经由第二齿轮116使工具保持器110旋转从而使工具头111旋转的钻削模式,借助臂113的摆动使活塞缸112往复移动、并借助联动的撞针115经由冲击栓114对工具头111进行冲击的电锤模式,同时进行工具保持器110的旋转和工具头111的冲击的锤钻模式。当在使吸入口178与被加工材料的加工面接触的状态下使锤钻101前进时,通风部件161后退,直至调整部件184与引导部174抵接,并且,锤钻101前进,工具头111能够贯通吸入口178进行被加工材料的加工。
并且,通过开关118的接通,控制器123朝集尘装置130的控制器138供给电源。因此,控制器138驱动马达136而使集尘用风扇150旋转。由此,从吸入口178被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通风部件161内的柔性软管179以及管道180而从吹出口181、181被排出到集尘盒185内。被排出到集尘盒185内后的空气绕入过滤器单元190的前侧并从过滤面192通过过滤器191。通过过滤器191后的空气从出口189经由连通孔154到达风扇室134,并从使风扇室134与集尘装置130的外部连通的空气排出口被排出到风扇室134的外部。因而,借助工具头111从被加工材料的加工部位产生的粉尘从吸入口178与外部气体一起被吸入并进入集尘盒185内,并由位于从吸入口178经由柔性软管179、管道180到达空气排出口的空气通路上的过滤器191捕捉。
通过在粉尘多的场所使用装配有集尘装置130的锤钻101,进入第一凹槽163的粉尘成为妨碍调整部件184的沿前后方向的滑动的原因。为了减轻对滑动的妨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即将说明的那样,使得能够将进入第一凹槽163的粉尘从第一连通口167排出到第一凹槽163的外部。当使调整部件184滑动时,从上方开口进入第一凹槽163内的粉尘由嵌入第一凹槽163内的调整部件184的嵌合凸部推压输送。在使调整部件184滑动的中途,在嵌合凸部到达第一连通口167的附近位置的时刻,由嵌合凸部推压输送的粉尘从第一连通口167被排出到通风部件161的内部。因此,粉尘难以被夹在第一凹槽163与调整部件184的嵌合凸部之间,能够减轻粉尘妨碍调整部件184的滑动的情况。
并且,从第一凹槽163被排出至通风部件161的内部后的粉尘从在通风部件161的底面开口的第二连通口168、第三连通口171被朝通风部件161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粉尘堆积于通风部件161的内部的情况。此外,由于在齿条173与引导孔176之间确保有间隙,因此,即便粉尘进入齿条173与引导孔176之间,也能够抑制该粉尘嵌入齿条173与引导孔176之间的情况。结果,能够减轻在使通风部件161滑动的中途粉尘妨碍齿条173在引导孔176内的移动的情况。
此外,通过在钮收纳室145的内壁面与操作钮139的上表面的未突出有肋140、140的部分之间、上述内壁面与操作钮139的下表面的未突出有肋141、141的部分之间确保间隙,能够抑制粉尘嵌入操作钮139与上述内壁面之间的情况。结果,能够减轻粉尘妨碍操作钮139的压入操作的情况。并且,由于在钮收纳室145形成有与马达收纳室135连通的开口(未图示),因此,能够将从钮收纳室145的内壁面与操作钮139之间的间隙进入钮收纳室145内的粉尘通过上述开口暂时排出至马达收纳室135内。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30以及装配有集尘装置130的锤钻101中,当调整部件184沿着通风部件161的第一凹槽163滑动时,能够利用调整部件184的嵌合凸部将进入第一凹槽163的粉尘推压输送到第一连通口167而从第一连通口167排出到第一凹槽163的外部。因而,粉尘难以被夹在调整部件184与第一凹槽163之间,结果,能够减轻调整部件184的滑动被第一凹槽163内的粉尘妨碍的情况。
并且,即便在粉尘从上方开口的第一凹槽163的开口进入第一凹槽163的情况下,当调整部件184沿着第一凹槽163滑动时,能够利用调整部件184将进入第一凹槽163的粉尘推压输送到第一连通口167之后从第一连通口167排出到第一凹槽163的外部。
此外,在将进入第一凹槽163的粉尘从第一连通口167排出到通风部件161的内部之后,能够将其从通风部件161的第二连通口168排出到通风部件168的外部。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适当变更而加以实施。例如,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设置于通风部件161的导轨部162的第一凹槽也可以形成为上方堵塞且在导轨部162的侧面开口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通风部件161设置从侧方嵌入第一凹槽的调整部件184。
并且,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也可以将集尘用风扇并不收纳于集尘装置130,而是收纳于锤钻101,配置于并利用从通风部件161到集尘用风扇的空气通路上的集尘装置130内的过滤器对粉尘进行集尘。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集尘装置130装配于锤钻101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装配集尘装置即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电钻等电工工具。

Claims (12)

1.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在能够装配于电动工具的壳体上,以轴线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且周面与上述壳体侧连接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筒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与被加工面抵接,且能够供上述电动工具的前端工具贯通,另一方面,在上述壳体内形成有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引导至上述壳体内的集尘路径,能够利用设置于上述集尘路径上的过滤器捕捉与上述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
上述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入口的前表面设置有堵塞环,该堵塞环与上述被加工面抵接而弹性变形,将上述吸入口与上述被加工面之间堵塞,并且,在上述堵塞环形成有通气部,无论上述弹性变形前后,上述通气部均确保朝向上述吸入口的空气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气部形成为:以上述堵塞环的内周边缘作为始端而沿上述堵塞环的放射方向形成、且随着从上述内周边缘离开而宽度变窄的V字状的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吸入口的后表面形成为随着从与上述壳体侧连接的连接部分离开而轴向长度变短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通气部避开上述吸入口的中心的正下方位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堵塞环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狭缝的最外侧部分形成为半圆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通气部形成为在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透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通气部形成为在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通风部件,该通风部件朝前方突出,且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且形成有上述吸入口和具有底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的导轨部,在上述通风部件设置有调整部件,该调整部件能够沿着上述凹槽在前后方向滑动,且能够通过在任意的滑动位置锁定而调整上述通风部件的后退位置,在上述凹槽的上述底部形成有第一连通口,该第一连通口使上述凹槽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风部件形成有上方开口的上述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通风部件的内部收纳有软管,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通过该软管,并且,该软管能够通过上述通风部件的沿前后方向的滑动而沿前后方向伸缩,
以与上述通风部件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一连通口,在上述通风部件的底面形成有第二连通口,该第二连通口使上述内部与上述通风部件的外部连通。
12.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装配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
CN201210328239.2A 2011-09-07 2012-09-06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Active CN102990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5275A JP5788746B2 (ja) 2011-09-07 2011-09-07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JP2011-195275 2011-09-07
JP2011-220375 2011-10-04
JP2011220375A JP5707293B2 (ja) 2011-10-04 2011-10-04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0617A true CN102990617A (zh) 2013-03-27
CN102990617B CN102990617B (zh) 2015-04-15

Family

ID=4672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8239.2A Active CN102990617B (zh) 2011-09-07 2012-09-06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56379B2 (zh)
EP (1) EP2567779B1 (zh)
CN (1) CN102990617B (zh)
BR (1) BR102012020019A2 (zh)
RU (1) RU201213814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098A (zh) * 2016-01-20 2017-08-1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集尘系统
US20180085873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or with flat back
CN108311942A (zh) * 2017-01-16 2018-07-2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110200540A (zh) * 2019-05-29 2019-09-06 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进风量结构的手持吸尘器
CN110227962A (zh) * 2018-12-09 2019-09-13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工具
CN111745601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的吸尘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6296B2 (en) * 2008-05-09 2017-10-0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ust collector
JP5657436B2 (ja) * 2011-03-16 2015-01-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WO2015058496A1 (en) * 2013-10-21 2015-04-30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An accessory for an electric power tool
USD741557S1 (en) 2014-01-15 2015-10-2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USD742081S1 (en) 2014-01-15 2015-10-2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DE112015000823T5 (de) * 2014-02-17 2016-11-10 Makita Corporation Staubsammler und Arbeitswerkzeug, das mit einem Staubsammler vorgesehen ist
JP6278830B2 (ja) * 2014-05-16 2018-02-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EP2946860A1 (de) * 2014-05-20 2015-11-2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Absaugvorrichtung
DE102014223043A1 (de) * 2014-11-12 2016-05-12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GB201515084D0 (en) * 2015-08-25 2015-10-07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or
DE102015226021A1 (de) * 2015-12-18 2017-06-22 Robert Bosch Gmbh Absaugvorrichtung
WO2017145643A1 (ja) * 2016-02-26 2017-08-3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作業工具
US10493577B2 (en) * 2016-07-21 2019-12-03 Makita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ion device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electric power tool, and dust collection system
JP6886819B2 (ja) * 2017-01-16 2021-06-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DE102017219449A1 (de) * 2017-10-30 2019-05-02 Robert Bosch Gmbh Absaugaufsatz
JP7007901B2 (ja) * 2017-12-26 2022-01-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DE102018207077A1 (de) * 2018-05-07 2019-11-07 Robert Bosch Gmbh Bohrwerkzeug
DE102018216726A1 (de) * 2018-09-28 2020-04-02 Robert Bosch Gmbh Staubabsaugvorrichtung
CN215968574U (zh) 2018-11-19 2022-03-0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适于与手持式电动工具一起使用的集尘器
JP7183097B2 (ja) * 2019-03-26 2022-12-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の集塵システム
EP4126448A1 (en) 2020-03-25 2023-02-0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assembly
CN113414207B (zh) * 2021-05-21 2022-11-22 张冰 一种医疗废物除尘除臭装置
CN113237181B (zh) * 2021-05-27 2022-09-23 江西汇有美智能涂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自循环的油漆喷涂后空气净化装置
GB2612637A (en) 2021-11-08 2023-05-10 Black & Decker Inc A power tool, power tool accessory and coupling arrangement theref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5225A1 (en) * 1987-06-12 1988-12-14 Lenarduzzi, Tiziana Antiscattering device for the collection of waste material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drilling, milling and similar operations, to be fitted on the relevant machine tools
US5332343A (en) * 1992-08-06 1994-07-26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and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machine tool
CN2505266Y (zh) * 2001-10-26 2002-08-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安装钻孔吸尘装置
CN101130242A (zh) * 2006-08-25 2008-02-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吸尘系统
CN201161374Y (zh) * 2007-11-12 2008-12-10 武义县东达电器有限公司 可自动吸尘的环保冲击电钻
CN101451423A (zh) * 2007-12-07 2009-06-1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CN201357523Y (zh) * 2009-03-11 2009-12-09 南京工程学院 冲击钻弹簧助推防尘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6702U (zh) 1975-09-06 1977-03-15
JPS54144485U (zh) 1978-03-31 1979-10-06
JPS5935493U (ja) 1982-08-30 1984-03-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クロ−ラドリル用集塵機のダストフ−ド
JPS59191279U (ja) 1983-06-03 1984-12-1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吸塵装置の吸塵覆構造
NL8801466A (nl) * 1988-06-07 1990-01-02 Emerson Electric Co Inrichting voor het aandrijven van een boor- en/of slaggereedschap.
JPH0755404B2 (ja) 1992-12-14 1995-06-1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穿孔機の冷却集塵装置
DE10115116A1 (de) * 2001-03-27 2002-10-10 Hilti Ag Staubabsaugung für ein Handwerkzeuggerät
GB0305846D0 (en) * 2003-03-14 2003-04-16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ion shrould for a power tool
DE10342507A1 (de) * 2003-09-12 2005-04-14 Hilti Ag Absaugvorrichtung
DE102004029220B4 (de) * 2004-06-16 2006-03-23 Hilti Ag Handwerkzeuggerät mit Staubabsaugmodul
DE102006000212A1 (de) * 2006-05-08 2007-11-15 Hilti Ag Absaugvorrichtung für ein Abbauwerkzeuggerät
DE102006029625A1 (de) 2006-06-28 2008-01-03 Robert Bosch Gmbh Absaugvorrichtung einer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sowi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bsaugvorrichtung
JP5015886B2 (ja) 2008-09-1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吸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5225A1 (en) * 1987-06-12 1988-12-14 Lenarduzzi, Tiziana Antiscattering device for the collection of waste material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drilling, milling and similar operations, to be fitted on the relevant machine tools
US5332343A (en) * 1992-08-06 1994-07-26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and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machine tool
CN2505266Y (zh) * 2001-10-26 2002-08-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安装钻孔吸尘装置
CN101130242A (zh) * 2006-08-25 2008-02-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吸尘系统
CN201161374Y (zh) * 2007-11-12 2008-12-10 武义县东达电器有限公司 可自动吸尘的环保冲击电钻
CN101451423A (zh) * 2007-12-07 2009-06-1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装有集尘装置的钻孔工具
CN201357523Y (zh) * 2009-03-11 2009-12-09 南京工程学院 冲击钻弹簧助推防尘罩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098A (zh) * 2016-01-20 2017-08-1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集尘系统
US20180085873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or with flat back
US11904424B2 (en) * 2016-09-27 2024-02-20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or with flat back
CN108311942A (zh) * 2017-01-16 2018-07-2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108311942B (zh) * 2017-01-16 2021-08-06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US11110561B2 (en) 2017-01-16 2021-09-07 Makita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and electric power tool
CN110227962A (zh) * 2018-12-09 2019-09-13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工具
CN111745601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的吸尘系统
CN110200540A (zh) * 2019-05-29 2019-09-06 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进风量结构的手持吸尘器
CN110200540B (zh) * 2019-05-29 2024-01-23 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进风量结构的手持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2138148A (ru) 2014-03-20
CN102990617B (zh) 2015-04-15
EP2567779A1 (en) 2013-03-13
US9056379B2 (en) 2015-06-16
BR102012020019A2 (pt) 2013-11-26
EP2567779B1 (en) 2014-02-12
US20130055523A1 (en) 201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0617A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102756361B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203031563U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US9114491B2 (en) Driving source supply system of power tool and attachment device
RU2558318C2 (ru)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снабженный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02189534B (zh) 带配件的电动工具
CN102909711A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及电动工具
DE102010000607B4 (de) Als Basisstation für ein selbsttätig verfahrbares Saug- und/oder Kehrgerät einsetzbarer Haushaltsstaubsauger
CN107053098A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集尘系统
EP2420369B1 (en) Electric tool with dust collector
JP5707293B2 (ja)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CN108311942A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工具
CN109700376B (zh) 集成了可拆卸的手持式吸尘器的机器人吸尘器
CN209847061U (zh) 机器人吸尘器
JP5739268B2 (ja)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JP2013049123A (ja)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CN104083125B (zh) 充电杆式吸尘器及用于充电杆式吸尘器的多级龙卷风尘杯
CN202058715U (zh) 取放头结构
JP2011189483A (ja) 集塵装置及び集塵装置付き電動工具
EP4137025A1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asisstation für ein reinigungsgerä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