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1426A -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1426A
CN101441426A CNA200810190615XA CN200810190615A CN101441426A CN 101441426 A CN101441426 A CN 101441426A CN A200810190615X A CNA200810190615X A CN A200810190615XA CN 200810190615 A CN200810190615 A CN 200810190615A CN 101441426 A CN101441426 A CN 101441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feed port
refluxing opening
housing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906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1426B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1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1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03G2215/0822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with wall or blade between agit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36Way of functioning of agitator means
    • G03G2215/0838Circulation of developer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设有壳体、显影辊、以及第一输送构件。壳体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盒的空间,显影腔,朝向显影腔开口的第一馈送口,以及朝向显影腔开口的第一回流口。从该空间送至显影腔的调色剂经第一馈送口通过。从显影腔返回至该空间的调色剂经第一回流口通过。第一输送构件将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第一馈送口输送至第一回流口。第一馈送口和第一回流口沿水平方向偏置。第一馈送口位于高于第一回流口的位置。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2007年2月13日
原申请的申请号:200710084047.0
原申请的发明名称: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6年2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35443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结合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调色剂使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技术。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以及该调色剂盒所要附接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激光打印机)使用显影装置。有一调色剂盒附接于该显影装置。标准的显影装置包括壳体、供应辊、以及显影辊。该壳体具有用于容纳调色剂盒的空间以及与此空间相通的显影腔。供应辊和显影辊各自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供应辊容纳于显影腔内。供应辊对显影辊供应送至显影腔的调色剂。显影辊承载供应辊所供应的调色剂。
显影辊与感光体相接触。有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体表面上。显影辊对该感光体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将附着于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部分。这样便会使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日本特开平9-319202号公报披露了一例显影装置。此技术中,调色剂在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两者间循环。有两个侧壁开口形成于界定显影装置其显影腔的侧壁上。两个侧壁开口在水平方向上偏置并处于同一高度。此外,有两个壳体开口形成于调色剂盒上。两个壳体开口在水平方向上偏置并处于同一高度。
当调色剂盒附接于显影装置时,其中之一壳体开口和其中之一侧壁开口互相面对,而其中另一壳体开口和其中另一侧壁开口也互相面对。这样调色剂盒和显影腔互相连通。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经由其中之一壳体开口和其中之一侧壁开口送至显影腔。有一螺旋输送器设置于显影装置中。该螺旋输送器将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其中之一侧壁开口输送至其中另一侧壁开口。显影腔内的调色剂经由其中另一侧壁开口和其中另一壳体开口返回至调色剂盒。
按照此技术,调色剂在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两者间循环。通过使调色剂循环,可防止低质调色剂在显影腔内发生滞留和累积。此外,可以使新调色剂均匀地附着于整个供应辊上。
发明内容
显影腔内的调色剂并不处于密实充满状态时,就无法以合适的厚度均匀地附着于显影辊上。这种现象不仅在显影腔内的调色剂并非由供应辊供应、而是直接供应至显影辊的情况下发生,而且在显影腔内的调色剂经由供应辊供应至显影辊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这是因为调色剂无法均匀附着于供应辊上会对显影辊造成影响。
为了增加显影腔内调色剂的密度,调色剂必须从较高的位置送至显影腔中。前面提及的常规技术中,两个侧壁开口将处于相同的高度。两侧壁开口配置于较高位置的话,可提高显影腔内调色剂的密度。但该配置下,用于将调色剂从显影腔送至调色剂盒的其中另一侧壁开口同样处于较高位置。当该其中另一侧壁开口置于较高位置时,会使调色剂难于从显影腔返回至调色剂盒。但两侧壁开口配置于较低位置的话,虽可将调色剂顺利地从显影腔送至调色剂盒,但显影腔内调色剂的密度会降低。
前面提及的常规技术中,调色剂既无法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显影辊上,也无法顺利地循环。
本发明考虑到前面提及的事实,而提供一种既使得调色剂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显影辊上,也使调色剂顺利循环的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附接调色剂盒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该显影辊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且该显影辊可承载调色剂;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用于容纳由显影辊所承载的调色剂的显影腔、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盒输送至所述显影腔的第一馈送口、以及用于使调色剂从所述显影腔回流至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一回流口,其中,所述显影腔由所述显影辊所界定;以及第一输送构件,该第一输送构件位于所述显影腔内,并且该第一输送构件将所述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所述第一馈送口输送至所述第一回流口,其中,所述第一馈送口和所述第一回流口沿水平方向偏置,所述第一馈送口位于高于所述第一回流口的位置。
“沿水平方向延伸”、“沿水平方向偏置”、以及“位于较高位置”意味着显影装置进行显影的状态。当不使用该显影装置时,显影辊的转轴无需沿水平方向延伸。此外,第一馈送口和第一回流口无需沿水平方向偏置,第一馈送口无需位于高于第一回流口的位置。
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可以不包括供应辊,显影腔内的调色剂可以直接供应给显影辊。此外,显影装置可以包括供应辊。这里,显影腔内的调色剂将经由供应辊送至显影辊。
此外,前面提及的“显影腔”是指显影辊和/或供应辊所界定的腔。举例来说,当壳体内有两个互相连通的腔时,由显影辊和/或供应辊界定的腔为显影腔,而另一腔则无法称为显影腔。
按照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当调色剂盒安装到显影装置上后,调色剂盒的调色剂将经由第一馈送口供应给显影腔。此外,显影腔的调色剂将经由第一回流口返回至调色剂盒。调色剂可在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两者间循环。
第一馈送口位于高于第一回流口的位置。因为第一馈送口配置于较高位置,所以调色剂可从较高位置送至显影腔中。调色剂可密实地充填至显影腔中。此外,因为第一回流口位置较低,所以调色剂可从显影腔的较低位置返回至调色剂盒。调色剂的循环得以畅通。
当使用该显影装置时,调色剂既可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显影辊上,也可顺利循环。
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可不包括供应辊,显影腔内的调色剂可直接供应给显影辊。
另一方面,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可包括供应辊。供应辊容纳于显影腔内,所具有的转轴沿与显影辊的转轴相同的方向延伸,将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这里,第一馈送口最好位于高于供应辊的位置。
第一馈送口位于高于供应辊的位置的话,便可以提高供应辊外周的调色剂密度。因此,能够将调色剂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供应辊上。这样有助于调色剂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显影辊上。
第一输送构件可以具有沿显影辊的转轴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的转轴。利用该配置,第一输送构件通过旋转输送调色剂。此外,第一输送构件可具有沿其转轴以螺旋方式形成的螺旋构件。
当采用上述构成时,调色剂能够高效输送。
第一输送构件位于高于第一馈送口的的位置的话,从第一馈送口送来的调色剂便无法高效输送。因此,第一输送构件最好位于低于第一馈送口的位置。
此外,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第一馈送口输送至第一回流口的过程中,调色剂随重力下移。第一输送构件最好高于第一回流口。利用该配置,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将处于第一输送构件下方的调色剂从第一回流口送至调色剂盒。
如上所述,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第一馈送口移至第一回流口的过程中,调色剂随重力下移。换句话说,调色剂在沿显影辊的轴向方向输送时下落至靠近第一回流口的位置。为了以较高的效率将这样移动的调色剂从显影腔送至调色剂盒,最好是采用下列结构。具体来说,第一回流口的第一端位于低于第一回流口的第二端的位置。注意,第一端是指其位置远离第一馈送口的端部,而第二端则指其位置与第一馈送口邻近的端部。
当这样构成时,向下填充于第一回流口外周的调色剂能够以较高的效率从第一回流口送至调色剂盒。
第一壳体也可以包括对显影腔进行界定的侧壁。该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馈送口和第一回流口。当从前部观察该侧壁时,第一馈送口可以处于靠近侧壁沿水平方向的其中一端的位置,而第一回流口则可以处于靠近侧壁沿水平方向的其中另一端的位置。
替代方案中,第一馈送口或第一回流口可处于靠近侧壁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的位置。
此外,第一壳体包括两个第一回流口。第一馈送口位于两个第一回流口之间。
按照此结构,可使用两个第一回流口将调色剂从显影腔返回至调色剂盒。调色剂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循环。
接下来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装置等)同样有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由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对其供应调色剂的感光体、以及将调色剂从感光体转印至打印介质的装置。
本说明书中,也设有要附接于显影装置的调色剂盒。此调色剂盒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输送构件。第二壳体具有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腔、将调色剂从调色剂腔输送至第二壳体外部的第二馈送口、以及使调色剂从第二壳体的外部回流至调色剂腔的第二回流口。第二输送构件将调色剂腔内的调色剂从第二回流口输送至第二馈送口。第二馈送口和第二回流口沿水平方向偏置。第二馈送口位于高于第二回流口的位置。
“沿水平方向偏置”以及“位于较高的位置”意味着调色剂盒附接于显影装置并正进行显影的状态。
采用此调色剂盒的话,调色剂可在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两者间循环。因为壳体馈送口位于高于壳体回流口的位置,调色剂可从较高的位置送至显影装置的显影腔中。另外,调色剂可从显影装置的显影腔的较低位置返回至调色剂盒。
第二回流口的第一端位于可低于第二回流口的第二端的位置。第一端是指位于远离第二馈送口的端部,第二端是指其位置与第二馈送口邻近的端部。
具有此结构的调色剂盒可较为理想地与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一起使用(第一回流口的第一端低于第一回流口的第二端)。
最好有开闭第二馈送口和第二回流口的构件附接于调色剂盒。
按照此结构,第二馈送口和第二回流口可在调色剂盒未附接于显影装置的状态下关闭。
第二壳体可以具有大体立方体形状。第二馈送口和第二回流口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其中一个预定侧面。
第二馈送口可处于沿水平方向与前面提及的预定侧面其中一端邻近的位置。第二回流口可处于沿水平方向与前面提及的预定侧面其中另一端邻近的位置。
替代方案中,第二馈送口或第二回流口可处于沿水平方向与前面提及的预定侧面其中心邻近的位置。
第二壳体具有两个第二回流口。第二馈送口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回流口之间。
具有此结构的调色剂盒可较为理想地与前面提及的具有3个开口(第一馈送口、以及两个第一回流口)的显影装置一起使用。
前面提及的调色剂盒可容纳非磁性单一组分调色剂。
此调色剂不用载体。即便是未充填载体,调色剂也可在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两者间循环。
本说明书中,也提供下列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第三壳体、显影辊、第三输送构件、以及第四输送构件。第三壳体具有调色剂腔、显影腔、用于将调色剂从调色剂腔输送至显影腔的馈送口、以及使调色剂从显影腔处于调色剂腔回流至调色剂腔的回流口。显影辊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显影辊可承载显影腔内的调色剂。第三输送构件位于显影腔内。第三输送构件将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馈送口输送至回流口。第四输送构件将调色剂腔内的调色剂从回流口输送至馈送口。回流口和馈送口沿水平方向偏置。另外,馈送口位于高于回流口的位置。
调色剂腔可从调色剂腔以外的其它部分上卸除。因为馈送口配置于较高位置,因而调色剂可从较高位置送至调色剂腔中。调色剂可密实充填到显影腔中。此外,因为回流口处于较低位置,所以可以将调色剂从显影腔的较低位置送至调色剂腔。调色剂的循环得以畅通。
使用该显影装置时,调色剂既可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显影辊上,也可顺利循环。
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可以具有容纳于显影腔内的供应辊。该供应辊可以具有沿显影辊的转轴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的转轴。供应辊可以将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这里,馈送口最好位于高于供应辊的位置。因此,调色剂能够以适当的厚度均匀附着于供应辊上。
此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前面提及的显影装置、由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对其供应调色剂的感光体、以及将调色剂从感光体转印至打印介质上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激光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纵向总剖面。
图2示出沿图1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的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图3示出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的纵向剖面。
图4示出沿图3中IV-IV线的剖面。
图5示出沿图4中V-V线的剖面。
图6示出沿图4中VI方向观察的调色剂盒。
图7示出沿图4中VII方向观察的调色剂盒。
图8示出搅拌器的立体图。
图9示出搅拌器膜片的平面图。
图10示出沿图3中V-V线的剖面。
图11示出沿图3中XI方向观察的显影装置。
图12示出沿图1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的调色剂盒。
图13示出沿图1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的调色剂盒。图13中杠杆构件相对于图12状态降低。
图14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调色剂盒。
图15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
图16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调色剂盒。
图17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显影装置。
图18示出第四实施例的调色剂盒。
图19示出第四实施例的调色剂盒的水平剖面。
图20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
图21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纵向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之前,先将各实施例中披露的某些技术特征列举如下。
(特征1)第一输送构件面对形成有侧壁馈送口(与前面提及的第一馈送口相对应)和侧壁回流口(与前面提及的第一回流口相对应)的侧壁。供应辊同样面对该侧壁。显影辊处于与供应辊相接触的状态。
(特征2)第一输送构件是一个螺旋输送器。调色剂在显影装置内并不进行前后往复运动。
(特征3)显影腔由显影辊界定。显影腔进一步由接触显影辊的厚度调节构件界定。显影腔由接触显影辊底面的密封构件界定。
(特征4)调色剂盒具有容纳于主壳体内部的圆柱形构件。该圆柱形构件具有圆柱形构件馈送口和圆柱形构件回流口。该圆柱形构件相对于主壳体旋转。壳体馈送口在面对圆柱形构件馈送口时开通。壳体回流口在面对圆柱形构件回流口时开通。当圆柱形构件相对于主壳体旋转时,壳体馈送口和壳体回流口进行开闭。
(特征5)第二输送构件是搅拌器。该搅拌器具有将调色剂从壳体回流口输送至壳体馈送口的部分,以及将壳体馈送口外周的调色剂推至壳体馈送口中的部分。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实施例激光打印机10的纵向总剖面。激光打印机10下面简称为“打印机10”。
(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首先简要说明激光打印机10的总体结构。
(壳体的结构)
打印机10具有壳体12。壳体12包括多个板形构件。壳体12具有门14。图1中所示的门14处于打开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替换下面说明的调色剂盒42。当门14从图1所示状态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壳体12会关闭。
打印机10具有供纸装置20、显影装置40、感光体60、转印装置70、曝光装置80、调色剂定影装置90等。装置20、40、60、70、80、90处于壳体12的内部。下面依次说明每个装置20、40、60、70、80、90。
(供纸装置的结构)
供纸装置20包括底板22、弹簧24、两个辊26、28等。图中未示出的多张打印介质装载到底板22上。弹簧24将底板22的右端上推。这样底板22上所放置的打印介质便会与辊26相接触。辊26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辊26旋转时,底板22上所放置的最上面一张打印介质便沿箭头D1方向输送。当辊26旋转时,辊28按顺时针方向受到驱动。辊26、28沿箭头D1方向输送的打印介质会在辊30和32两者间通过(箭头D2)。
文字和图像将会打印于沿箭头D2方向输送的打印介质上。具体来说,会利用显影装置40、感光体60、转印装置70、曝光装置80、以及定影装置90来进行打印。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的结构)
调色剂盒42可从显影装置40上卸除。调色剂盒42具有主壳体44。主壳体44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腔46。调色剂盒42以可卸除的方式附接于显影装置40上。当盖构件14打开时,调色剂盒42可从显影装置40当中移除。此外,在此状态下可将新调色剂盒附接于显影装置40上。
注意有一按压锁定机构209设置于壳体12内部。该按压锁定机构209在向左方向上挤压调色剂盒42。
显影装置40以可卸除的方式附接于壳体12上。当盖构件14打开时,显影装置40可从壳体12当中移除。
显影装置40具有壳54、供应辊56、显影辊58等。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容纳于壳54中。供应辊56具有在图1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转轴56a。转轴56a由壳5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供应辊56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辊58具有在图1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转轴58a。转轴58a由壳5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58在供应辊56的左侧与供应辊56相接触。显影辊58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调色剂盒42的调色剂将送至显影装置40。供应辊56承载从调色剂盒42送至的调色剂。通过在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互相接触的情况下旋转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调色剂会从供应辊56供应给显影辊58。此时,调色剂因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两者间的摩擦而带有正的静电电荷。显影辊58承载带有正的静电电荷的调色剂。
下面说明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结构方面的细节。
(感光体及其周围的结构)
感光体60容纳于框架62内部。显影装置40的壳54和框架62分开构成。显影装置40以可卸除的方式附接于框架62上。
感光体60在显影辊58的左侧与显影辊58相接触。感光体6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框架62具有通孔62a。从曝光装置80照射激光,并经通孔62a通过,照射到感光体60上。
电晕式(scorotron)静电充电器64处于感光体60的左侧,电晕式静电充电器64通过电晕式放电在感光体60的表面上提供正的静电电荷。
其上提供有正的静电电荷的感光体60的表面受到曝光装置80所生成的激光曝光。这样感光体60表面的预定部位会受到曝光。所要曝光的部位会基于所要打印的内容而变化。感光体60经过曝光的部位其电位会下降。这样,便有一基于所要打印内容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体60上。
通过在显影辊58和感光体60互相接触的情况下旋转显影辊58和感光体60,显影辊58上承载的调色剂会附着于感光体60经过曝光的部位。调色剂不会附着于感光体60的未经过曝光的部位。这样,感光体60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便会变得可见。换句话说,感光体60由显影装置40显影。
(转印装置的结构)
转印装置70处于与感光体60的底面相接触的状态。转印装置70由具有导电性能的弹性材料所制成的转印辊构成。转印装置70将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转印装置70与图中未示出的电压供电电路连接。转印期间(当附着于感光体60上的调色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时),有一偏压从电压供电电路加到转印装置70上。
沿箭头D2方向输送的打印介质在感光体60和转印装置70两者间通过(箭头D3)。此时,偏压会加到转印装置70上。调色剂因感光体60和转印装置70两者间的电位差而从感光体60转印到打印介质上。
(曝光装置的结构)
曝光装置80处于显影装置40的上方。曝光装置80相对于壳体12固定。曝光装置80具有一图中未示出的光源。该光源产生激光。所产生的激光由多面镜82反射。经由多面镜82反射的激光沿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行进。该激光通过上述通孔62a后到达感光体60。这样感光体60便得到曝光。
(调色剂定影装置的结构)
调色剂定影装置90位于感光体60和转印装置70的左方。调色剂定影装置90具有加热辊92、加压辊98等。加热辊92具有卤素灯94和金属管96。卤素灯94将加热金属管96。加热辊92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利用图中未示出的机构使加压辊98挤压至加热辊92。当加热辊9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加压辊98将受到驱动而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感光体60和转印装置70两者间通过的打印介质将介于加热辊92和加压辊98两者间。这时,加热辊92将会加热打印介质。这样,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调色剂便通过加热的方式得到定影。通过调色剂定影装置90的打印介质由辊100a和100b在左上方向上输送。
(排纸机构的结构)
有一对辊102a、102b位于调色剂定影装置90的上方。按箭头D4方向输送的打印介质将介于成对辊102a和102b两者间。打印介质由成对辊102a和102b向右输送(箭头D5)。打印介质将会送至壳体12的外部。有一排纸托盘106形成于壳体12的顶面上。送至壳体12外部的打印介质将排放到排纸托盘106上。
上面简要说明了打印机10的总体结构。此外,利用打印机10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过程也被简化。接下来具体说明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的结构。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的具体结构)
图2示出沿图1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的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图2中所示的状态下,调色剂盒42附接于显影装置40上。
(调色剂盒的结构)
图3示出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的垂直剖面。首先参照图3说明调色剂盒42的结构。
调色剂盒42具有主壳体44、搅拌器116、118、120、126、以及圆柱形构件124等。
(主壳体内的结构)
主壳体44具有沿水平方向(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延伸的大体立方体形状。换句话说,主壳体44具有扁平形状。
主壳体44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腔46。腔46贮存具有正的静电电荷的非磁性单一组分类型的调色剂。举例来说,可使用通过悬浮聚合对苯乙烯单体或丙烯酸单体进行共聚所得到的聚合体调色剂。丙烯酸单体可包括丙烯酸、丙烯酸盐(C1-C4)、异丁烯酸盐(C1-C4)等。此聚合体调色剂具有大体呈球形的形状和较好的流动性。着色剂和蜡与聚合体调色剂相组合。此外,为了提高流动性可添加诸如硅土等这类添加剂。
腔46分为图3中右侧的腔110和图3中左侧的腔112。图3中所示的状态下,腔110和腔112通过开口124c连通。
腔110的底面具有3个曲面110a、110b、以及110c。3个搅拌器116、118、120容纳于腔110内。搅拌器116位于曲面110a的上方。搅拌器118位于曲面110b的上方。搅拌器120位于曲面110c的上方。各搅拌器116、118、120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便将腔110内部的调色剂按腔112的方向输送。
搅拌器126位于腔112(圆柱形构件124)的内部。搅拌器126将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下面具体说明搅拌器126的结构。
圆柱形构件124容纳于主壳体44的内部。圆柱形构件124可相对于主壳体44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腔112由圆柱形构件124所界定。
圆柱形构件124具有3个开口124a、124b、以及124c。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和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在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偏置。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位于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近端(相对于看图者而言,以下还将采用类似的表达),而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则位于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远端。图3所示的状态下,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位于高于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的位置。要从腔112送至显影装置40的调色剂将经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通过。要从显影装置40返回至腔112的调色剂则经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通过。
圆柱形构件开口124c用于使腔110和腔112能够互相连通。腔110中的调色剂将经过圆柱形构件开口124c移至腔112。
主壳体44具有两个开口44a和44b。壳体馈送口44a和壳体回流口44b在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偏置。壳体馈送口44a位于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近端,而壳体回流口44b则位于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远端。壳体馈送口44a位于高于壳体回流口44b的位置。图3所示的状态下,壳体馈送口44a面对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此外,壳体回流口44b面对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要从腔112送至显影装置40的调色剂将经壳体馈送口44a通过。要从显影装置40返回至腔112的调色剂将经壳体回流口44b通过。
(搅拌器驱动机构的结构)
图4示出沿图3中IV-IV线的剖面。下面参照图4说明用于使各个搅拌器116、118、120、126旋转的机构。
右侧的3个搅拌器116、118、120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壳体44上。搅拌器116的底端(图4中的底端)与齿轮130相连接。同样,搅拌器118的底端与齿轮132相连接。搅拌器120的底端与齿轮134相连接。各个齿轮130、132、134均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主壳体44支撑。
最左侧的搅拌器126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圆柱形构件124支撑。搅拌器126的底端与齿轮136相连接。齿轮136并不相对于圆柱形构件124固定,而相对于圆柱形构件124旋转。
有一中间齿轮140介于齿轮130和齿轮132两者间。有一中间齿轮142介于齿轮132和齿轮134两者间。有一中间齿轮144介于齿轮134和齿轮136两者间。各中间齿轮140、142、144均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主壳体44支撑。
驱动轴162与中间齿轮140相连接。驱动轴162在主壳体44一侧面上外露。此点在图2中给出了较好的图示。打印机10具有使驱动轴162旋转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
图5示出沿图4中V-V线的剖面。各个齿轮130、132、134、136与各个中间齿轮140、142、144相啮合。
当有一驱动力输入到驱动轴162时(参照图4等),中间齿轮140将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中间齿轮14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各齿轮130、132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搅拌器116、118将按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齿轮13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齿轮142将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中间齿轮142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134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搅拌器120将按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齿轮134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齿轮144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中间齿轮144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136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搅拌器126将按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注意,如图5所示,圆柱形构件124具有切口170。因为形成有切口170,圆柱形构件124不会与齿轮136和中间齿轮144相接触。圆柱形构件124可从图5中所示的状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近90°,切口170形成于90°或以上角度的整个范围。因此,即便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话,圆柱形构件124也不会与齿轮136和中间齿轮144相接触。
(圆柱形构件驱动机构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用于使圆柱形构件124相对于主壳体44旋转的机构。
如图4所示,有一杠杆构件152设置于主壳体44的外围。杠杆构件152具有沿主壳体44的背面(图4中的右面)在上下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154,沿主壳体44其中一个侧面(图4中的底面)在左右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156a,以及沿主壳体44其中另一侧面(图4中的底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156b。可通过观察图2来理解部分156a的形状。此外,部分156a的形状在下面说明的图12和图13中有更为具体的图示。部分154的上端(图4中的上端)固定于部分156b的右端。部分154的下端固定于部分156a的右端。
图6示出沿图5中VI方向观察的主壳体44。观察图6时会很清楚,部分154为一杆形构件。
如图4所示,部分156a具有转轴158a。转轴158a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主壳体44支撑。转轴158a在图2中同样有图示。此外,部分156b同样具有转轴158b。转轴158b以可转动的方式受到主壳体44支撑。
如图4所示,有一齿轮160a形成于部分156a的左端。齿轮160a在图2中同样有图示。此外,同样有一齿轮160b形成于部分156b的左端。
有一对齿轮150a、150b形成于圆柱形构件124上。其中一个齿轮150a相对于圆柱形构件124底端(图4中底端)的侧面固定。该齿轮150a与杠杆构件152的部分156a的齿轮160a啮合。另一齿轮150b则相对于圆柱形构件124顶端的侧面固定。该齿轮150b与杠杆构件152的部分156b的齿轮160b啮合。
当图4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有一力作用于杠杆构件152的部分154上时,杠杆构件152将以转轴158a、158b为支点转动。当杠杆构件152转动时,与齿轮160a、160b啮合的齿轮156a、156b便旋转。这样圆柱形构件124便会旋转。下面将用图12和图13再次对该方面进行说明。
(主壳体前部外围的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主壳体前部(图4中左面)的结构。图7示出沿图4中VII方向观察的主壳体44。
主壳体44的正面180具有壳体馈送口44a和壳体回流口44b。壳体馈送口44a位于靠近正面180的右端的位置。壳体回流口44b位于靠近正面180的左端的位置。壳体馈送口44a位于高于壳体回流口44b的位置。两壳体开口44a、44b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
有一对海绵182a、182b粘接于正面180上。该成对海绵182a、182b位于壳体馈送口44a的外围。海绵182a具有其形状与壳体馈送口44a相同的开口278a(其参照标号在图7中省略,但示于图13中)。海绵182a的开口278a面对壳体馈送口44a。因此,主壳体44内部的调色剂将经壳体馈送口44a和海绵182a中的开口278a通过,并送至主壳体44外部(至显影装置40)。
另一海绵182b位于壳体回流口44b的外围。如同海绵182a,海绵182b形成有与壳体回流口44b相同尺寸的开口278b(示于图13中)。海绵182b的开口278b面对壳体回流口44b。显影装置40内的调色剂通过海绵182b中的开口278b和壳体回流口44b两者返回至主壳体44。
有一对导口184a、184b形成于主壳体44的正面。导口184a、184b通过主壳体44的正面180。因此,图7中圆柱形构件124可从导口184a、184b的后端看见。
有一对突出部186a、186b形成于圆柱形构件124上。突出部186a延伸至导口184a之外,并在图7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向外延伸。突出部186b延伸至导口184b之外,并在图7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向外延伸。当圆柱形构件124相对于主壳体44旋转时,各突出部186a、186b将沿各导口184a、184b受到引导。
(搅拌器的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搅拌器126(参照图4)的结构。其他3个搅拌器116、118、120具有沿图4中的水平方向(自左往右)输送调色剂的各构成。这种构成众所周知,因而其具体说明从略。搅拌器126具有与其他搅拌器116等不同的构成。
图8示出搅拌器126的立体图。搅拌器126具有转轴194。搅拌器126可分为用于沿转轴194输送调色剂的部分190(称为输送部190),以及用于沿转轴194的垂直方向送出调色剂的部分192(称为送出部192)。输送部190具有三角杆部196以及多片膜198。图8中,只有其中一片膜198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参照标号。该三角杆部196与转轴194形成为一体。每一片膜198均附着于该三角杆部196上。
图9示出多片膜198的平面图。每一片膜198呈梯形。每一片膜198具有其较长边位于送出部192一侧这种结构。每一片膜198在图9中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圆柱形构件124的半径(参照图3和图4)。这样每片膜198便与圆柱形构件124的内表面相接触。每片膜198通过双面胶带200附着于三角杆部196。
图8中的送出部192具有板形构件202以及各膜204a、204b。板形构件202相对于转轴194固定。尽管图8中无法看见,转轴194在图8中右上方向上延伸超出板形构件202。
膜204a附着于板形构件202其中一端。膜204b附着于板形构件202其中另一端。各膜204a、204b与膜198有所不同,其形成为大体呈矩形。各膜204a、204b处于与圆柱形构件124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状态。
转轴194按图8中箭头R1方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输送部190的各膜198在如图8虚线所示扭曲的同时旋转,通过使各膜198在扭曲的同时旋转按箭头S1方向输送调色剂。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调色剂从壳体回流口44b(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沿图4中无法看见的壳体馈送口44a(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的方向(图4中方向S1)输送。
当转轴194旋转时,送出部192的各膜204a、204b也旋转。各膜204a、204b在弯曲的同时沿旋转方向旋转,因为各膜处于与圆柱形构件124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但各膜204a、204b不会象各膜198那样扭曲。可通过旋转各膜204a、204b按箭头S2方向输送调色剂。换句话说,送出部192将调色剂挤出壳体馈送口44a(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参照图3等)。
(显影装置的结构)
上面具体说明了调色剂盒42的结构。接下来,回到图3说明显影装置40的结构。该显影装置40具有壳54、供应辊56、显影辊58、螺旋输送器226等。
(壳的结构)
壳54具有显影腔220。显影腔220在图3中的右侧壁由侧壁222界定。此外,显影腔220的左侧面由显影辊58、厚度调节构件228、以及密封构件230界定。厚度调节构件228处于与显影辊58相接触的状态。厚度调节构件228对显影辊58上调色剂层的厚度进行调整(调节)。密封构件230在显影辊58下表面和壳54两者间进行密封。
有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形成于侧壁222中。侧壁馈送口222a面对主壳体44的壳体馈送口44a。侧壁回流口222b面对主壳体44的壳体回流口44b。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在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偏置。侧壁馈送口222a位于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近端,而侧壁回流口222b位于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远端。侧壁馈送口222a位于高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位置。
要从调色剂盒42送至显影腔220的调色剂将经侧壁馈送口222a通过。要从显影腔220返回至调色剂盒42的调色剂经侧壁回流口222b通过。
壳54具有从侧壁222的底端向右延伸的底板210。底板210上方的空间212是用于容纳调色剂盒42的空间。当附接了调色剂盒42时,空间212和显影腔220彼此连通。此外,当未附接调色剂盒42时,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由下面所说明的遮挡片262关闭(参照图11),空间212和显影腔220彼此不会连通。
调色剂盒42安装于底板210的上方。这样调色剂盒42便附接于显影装置40上。
(供应辊的结构)
供应辊56容纳于显影腔220内从而面对侧壁222。供应辊56的顶端位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顶端和底端两者间。供应辊56的转轴56a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壳54支撑。
图10示出沿图3中X-X线的剖面。齿轮246a与显影辊56的转轴56a的左端部连接。齿轮246b与转轴56a的右端部连接。
(显影辊的结构)
如图3所示,显影辊58处于与供应辊56相接触的状态。显影辊58从壳54的左侧表面外露。也可以说显影辊58面对侧壁222。
如图10所示,显影辊58的转轴58a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壳54支撑。有一齿轮(图中未示出)与转轴58a的左端部连接。
(螺旋输送器的结构)
如图3所示,螺旋输送器226容纳于显影腔220内从而面对侧壁222。螺旋输送器226处于供应辊56的上方。螺旋输送器226面对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两者。螺旋输送器226在图3中的竖直方向(高度方向)上位于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两者间。换句话说,螺旋输送器226位于低于侧壁馈送口222a,但高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位置。
可通过观察图10更好地了解螺旋输送器226的形状。螺旋输送器226具有转轴240和螺旋构件242。转轴240在图10的水平方向(图3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转轴240以可旋转的方式受到壳54支撑。螺旋构件242沿转轴240形成。螺旋输送器226按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10所示,有一齿轮244与螺旋输送器226的转轴240的右端部连接。
(各辊和螺旋输送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2所示,驱动轴250在壳54的侧面上外露。有一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对驱动轴250输出旋转作用力。驱动轴250与图10中所示的驱动齿轮248连接。驱动齿轮248与供应辊56的齿轮246a啮合。此外,驱动齿轮248与显影辊58的齿轮(图中未示出)啮合。
另一方面,供应辊56的另一齿轮246b则与螺旋输送器226的齿轮244啮合。
当对驱动轴250输入旋转作用力时,驱动齿轮248将旋转。供应辊56的齿轮246a和显影辊58的齿轮(图中未示出)与驱动齿轮248啮合。因此,当驱动齿轮248旋转时,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将旋转。
当供应辊56旋转时,齿轮246b将旋转。当齿轮246b旋转时,螺旋输送器226的齿轮244便旋转,从而螺旋输送器226旋转。当螺旋输送器226旋转时,将按图10中S3方向输送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换句话说,将从图3中所示的侧壁馈送口222a按侧壁回流口222b的方向输送调色剂。
(显影装置其侧壁外围的结构)
图11示出沿图3中XI方向观察的显影装置40。调色剂盒42在图11中未示出。
图11所示的状态下,侧壁222的表面(图3中的右侧表面)由遮挡片262遮盖。在此状态下,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由遮挡片262关闭。该遮挡片262沿侧壁222的表面形成。换句话说,该遮挡片262按剖面方向观察时具有弓形剖面(参照图12)。
有一引导构件266a相对于遮挡片262的左端(图11中的左端)固定。有一引导构件266b相对于遮挡片262的右端固定。各引导构件266a、266b具有与遮挡片262的形状相同的弓形。
有对每一引导构件266a、266b进行引导的各凹槽(图中未示出)形成于侧壁222的表面中。上述凹槽沿侧壁222的表面在图11中的垂直方向上延伸。每一引导构件266a、266b能够沿侧壁222其表面中的各凹槽滑动。换句话说,遮挡片262能够沿侧壁222表面滑动。
遮挡片262具有一对通孔262a、262b。在调色剂盒42附接于显影装置的状态下,突出部186a(参照图7)将装配到通孔262a中,而突出部186b将装配到通孔262b中。在此状态下,各突出部186a、186b经过各通孔262a、262b突出。
有一对带底部的凹槽260a、260b形成于侧壁222上。带底部的凹槽260a对装配到通孔262a中的突出部186a进行引导。带底部的凹槽260b对突出部186b进行引导。
侧壁222中形成有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在图11所示状态下,各侧壁开口222a、222b由遮挡片262遮盖。因此,各侧壁开口222a、222b以虚线示出。
侧壁馈送口222a位于靠近侧壁222的左端的位置。侧壁回流口222b位于靠近侧壁222的右端的位置。侧壁馈送口222a位于高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位置。两侧壁开口222a、222b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
有一对海绵264a、264b介于侧壁222和遮挡片262两者间。在图11所示状态下,海绵264a、264b由遮挡片262遮蔽。因此,海绵264a、264b用虚线示出。海绵264a、264b附着于侧壁222上,并非附着于遮挡片262上。
其中一个海绵264a位于侧壁馈送口222a的周围。海绵264a具有其形状与侧壁馈送口222a相同的开口280a(参照标号在图11中省略,但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海绵264a的开口280a面对侧壁馈送口222a。因此,调色剂盒42送来的调色剂将经侧壁馈送口222a和海绵264a中的开口280a两者通过,而到达显影腔220。
另一海绵264b位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外围。如同海绵264a,海绵264b具有其形状与侧壁回流口222b相同的开口280b(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海绵264b的开口280b面对侧壁回流口222b。显影腔220的调色剂将经侧壁回流口222b和海绵264b的开口280b两者通过,送至调色剂盒42。
上面具体说明了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的结构。接下来将具体说明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的动作。
(显影装置的动作)
调色剂盒42附接于显影装置40。在此状态下,调色剂盒42和显影装置40两者利用图1中所示的挤压锁定机构209挤压至感光体60(图1中往左)。这样,就感光体60而言可按压显影辊58。
图12示出刚将调色剂盒42附接于显影装置40上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使杠杆构件152的后端朝上保持。在此状态下,杠杆构件152处于与突出调色剂盒42侧面的往下旋转止动件206相接触的状态。这样便防止杠杆构件152此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在此状态下,杠杆构件152其背面一侧的构件154设置于整个杠杆锁定构件207上。杠杆构件152由杠杆锁定构件207锁定,从而杠杆构件152无法轻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圆柱形构件124的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和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参照图3等)所处的位置并不面对壳体馈送口44a和壳体回流口44b。换句话说,在此状态下,壳体馈送口44a和壳体回流口44b由圆柱形构件124关闭。另外,在此状态下,圆柱形构件开口124c(参照图3)所处的位置使得腔110和腔112不连通。
在图12所示状态下,圆柱形构件124(参照图7)的突出部186a、186b装配到遮挡片262(参照图11)的各通孔262a、262b中。
用户可从图12所示状态下按杠杆构件152的后端。下按杠杆构件152后端的话,杠杆构件152便绕转轴158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杠杆构件152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话,该杠杆构件152便处于与突出调色剂盒42侧面的往上旋转止动件208相接触的状态。这样便防止杠杆构件152此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杠杆构件152的旋转作用力经齿轮160a(160b)和齿轮150a(150b)传递给圆柱形构件124。这样,圆柱形构件124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13示出往下按压杠杆构件152后端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面对壳体馈送口44a,而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则面对壳体回流口44b。这在图13中有清楚的图示。
另外,在此状态下,圆柱形构件开口124c(参照图3)所处的位置使得腔110和腔112连通。
当圆柱形构件124旋转时,圆柱形构件124其突出部186a、186b便随之一起同样旋转。因为突出部186a、186b装配到遮挡片262的通孔262a、262b中,所以圆柱形构件124旋转时遮挡片262便会相对于侧壁222滑动。在图13所示状态下,遮挡片262其位置比图12中所示状态更低。这样,侧壁馈送口222a和侧壁回流口222b便打开。
当遮挡片262向下滑动时,调色剂盒42一侧的海绵182a、182b便膨胀,显影装置40一侧的海绵264a、264b也膨胀。这样,海绵182a和海绵264a彼此接触,而海绵182b和海绵264b也彼此接触。
在图13所示状态下,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壳体馈送口44a、海绵182a的开口278a、海绵264a的开口280a、以及侧壁馈送口222a彼此连通。因此,调色剂盒42中的调色剂可送至显影腔220。
另外,在图13所示状态下,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壳体回流口44b、海绵182b的开口278b、海绵264b的开口280b、以及侧壁回流口222b彼此连通。因此,显影腔220中的调色剂可返回至调色剂盒42。
在图13所示状态下,各搅拌器116、118、120、126(参照图3等)将旋转。另外,供应辊56、显影辊58、以及螺旋输送器226(参照图3等)将旋转。
腔112内的调色剂由搅拌器126(参照图4等)的输送部190从壳体回流口44b输送至壳体馈送口44a。另外,壳体馈送口44a附近的调色剂由搅拌器126的送出部192送至壳体馈送口44a。这样,调色剂盒42的调色剂便经圆柱形构件馈送口124a、壳体馈送口44a、海绵182a的开口278a、海绵264a的开口280a、以及侧壁馈送口222a送至显影腔220。
显影腔220中充满调色剂,螺旋输送器226沿供应辊56将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从侧壁馈送口222a送至侧壁回流口222b。侧壁回流口222b外围附近的调色剂则在朝向侧壁回流口222b的方向上受到推挤。这样,显影腔220的调色剂便经侧壁回流口222b、海绵264b的开口280b、海绵182b的开口278b、壳体回流口44b、以及圆柱形构件回流口124b返回至调色剂盒42的腔112。
由上述说明可知,利用本实施例配置,调色剂将在显影装置40和调色剂盒42两者间循环。
另一方面,供应辊56承载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通过使显影辊58旋转时保持与供应辊56相接触,调色剂将从供应辊56供应至显影辊58。此时,由于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两者间的摩擦,调色剂带有正的静电电荷,显影辊58承载带有正的静电电荷的调色剂。
显影辊58上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体60(参照图1)。这样,感光体60上的静电潜像将会变得可见,从而感光体60得以显影。感光体60上的可视图像便会转印到打印介质上。
上面具体说明了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结构。按照本实施例,对感光体60进行显影的同时,调色剂在调色剂盒42和显影装置40两者间循环。因此,质量下降的调色剂将与新调色剂一起混合。由质量下降的调色剂与新调色剂均匀混合而成的调色剂将附着于供应辊56上。因为用于显影的是混合均匀的调色剂,所以感光体60的整个表面可利用具有均匀静电电荷的调色剂来显影。
侧壁馈送口222a位于高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位置。调色剂可从较高的位置送至显影腔220中。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密度可以增大。因为靠近供应辊56处的调色剂密度较高,调色剂能够以合适的厚度均匀供应给供应辊56。这有助于调色剂以合适的厚度均匀附着于显影辊58上。
此外,因为侧壁回流口222b其位置较低,调色剂可从显影腔220上的较低位置送至调色剂盒42。显影腔220的调色剂得以顺利输送。按照本实施例,调色剂可顺利循环。
此外,螺旋输送器226位于低于侧壁馈送口222a,但高于侧壁回流口222b的位置。按照此结构,从侧壁馈送口222a送来的调色剂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输送至侧壁回流口222b。当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时,将使调色剂顺利循环。
(第二实施例)
这里将说明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的方面。图14示出本实施例调色剂盒342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7相同的视图)。
如同第一实施例,有一对壳体开口344a、344b形成于主壳体344的正面180。壳体馈送口344a与第一实施例情形同样构成。壳体回流口344b在左下方向上倾斜。换句话说,距壳体馈送口344a较远一侧的端部A1位于低于距壳体馈送口344a较近一侧的端部B1的位置。
位于壳体回流口344b周围的海绵182b具有其形状与壳体回流口344b相同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182b的开口面对壳体回流口344b。
图15示出本实施例显影装置340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1相同的视图)。
如同第一实施例,有一对侧壁开口322a、322b形成于显影装置340的侧壁322。侧壁馈送口322a与第一实施例情形同样构成。侧壁回流口322b在右下方向上倾斜。换句话说,距侧壁馈送口322a较远一侧的端部A2位于低于距侧壁馈送口322a较近一侧的端部B2的位置。侧壁回流口322b具有与壳体回流口344b相同的形状。
位于侧壁回流口322b附近的海绵264b具有与侧壁回流口322b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264b的开口面对侧壁回流口322b。
当调色剂盒342附接于显影装置340上时,壳体馈送口344a和侧壁馈送口322a互相面对。另外,壳体回流口344b和侧壁回流口322b互相面对。
本实施例中,因为壳体回流口344b和侧壁回流口322b是倾斜的,所以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可顺利送至调色剂盒342。
(第三实施例)
图16示出本实施例调色剂盒442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7相同的视图)。
利用主壳体444的正面180所形成的壳体回流口444b,其右半部444b-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左半部444b-2则在左下方向上倾斜。该情形下也可以说壳体回流口444b在左下方向上倾斜。距壳体馈送口444a较远一侧的端部A3位于低于距壳体馈送口444a较近一侧的端部B3的位置。
图17示出本实施例显影装置440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1相同的视图)。
利用侧壁442所形成的侧壁回流口422b,其左半部422b-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右半部444b-2则在右下方向上倾斜。该情形下也可以说侧壁回流口422b在右下方向上倾斜。距侧壁馈送口422a较远一侧的端部A4位于低于距壳体馈送口422a较近一侧的端部B4的位置。侧壁回流口422b具有与壳体回流口444b相同的形状。
当调色剂盒442附接于显影装置440上时,壳体馈送口444a和侧壁馈送口422a互相面对。另外,壳体回流口444b和侧壁回流口422b互相面对。
即便是本实施例中壳体回流口444b和侧壁回流口422b同样构成,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可顺利送至调色剂盒442。
(第四实施例)
这里将说明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的方面。图18示出本实施例调色剂盒542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7相同的视图)。
有3个壳体开口544a、544b、544c形成于主壳体544的正面180。该3个壳体开口544a、544b、544c具有相同的形状(在图18的水平方向上呈矩形)。
壳体馈送口544a处于图18水平方向上壳体回流口544b,544c两者间。在水平方向上,壳体馈送口544a和壳体回流口544b两者间的距离等于壳体馈送口544a和壳体回流口544c两者间的距离。壳体馈送口544a位于高于壳体回流口544b,544c两者的位置。壳体回流口544b,544c处于相同高度。
从主壳体544送至外部的调色剂通过壳体馈送口544a。从显影装置540(参照图20)返回至主壳体544的调色剂通过壳体回流口544b和壳体回流口544c。
位于壳体馈送口544a附近的海绵580a具有与壳体馈送口544a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80a的开口面对壳体馈送口544a。
同样,位于壳体回流口544a附近的海绵580b具有与壳体回流口544b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80b的开口面对壳体回流口544b。
另外,位于壳体回流口544c附近的海绵580c具有与壳体回流口544c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80c的开口面对壳体回流口544c。
图19示出本实施例调色剂盒542的水平剖面(与第一实施例的图4相同的视图)。
本实施例的圆柱形构件624具有面对壳体馈送口544a的圆柱形构件馈送口624a。另外,圆柱形构件624还具有面对壳体回流口544b的圆柱形构件回流口624b,以及面对壳体回流口544c的圆柱形构件开口624c。圆柱形构件624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圆柱形构件124相同。
右侧的3个搅拌器116、118、120构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的各搅拌器相同。最左侧的搅拌器626具有第一输送部690a、第二输送部690b、以及送出部692。第一输送部690a处于送出部692的上方(图19中的上方)。第二输送部690b处于送出部692的下方(图19中的下方)。第一输送部690a和第二输送部690b构成为垂直对称。换句话说,第一输送部690a按箭头S4方向输送调色剂,而第二输送部690b则按箭头S5方向输送调色剂。送出部692按箭头S6方向送出按箭头S4和S5方向输送的调色剂。
图20示出本实施例显影装置540的正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1相同的视图)。
有3个开口522a、522b、522c形成于侧壁522。该3个开口522a、522b、522c具有与各壳体开口544a等相同的形状。
侧壁馈送口522a处于图20中水平方向上侧壁回流口522b和侧壁回流口522c两者间。在水平方向上,侧壁馈送口522a和侧壁回流口522b两者间的距离等于侧壁馈送口522a和侧壁回流口522c两者间的距离。侧壁馈送口522a位于高于侧壁回流口522b和侧壁回流口522c两者的位置。侧壁回流口522b和侧壁回流口522c处于相同高度。
从主壳体544送来的调色剂经侧壁馈送口522a通过。从显影腔220(参照图3等)返回至调色剂盒542的调色剂则经侧壁回流口522b和侧壁回流口522c通过。
位于侧壁馈送口522a附近的海绵590a具有与侧壁馈送口522a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90a的开口面对侧壁馈送口522a。
同样,位于侧壁回流口522b附近的海绵590b具有与侧壁回流口522b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90b的开口面对侧壁回流口522b。
另外,位于侧壁回流口522c附近的海绵590c具有与侧壁回流口522c相同形状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90c的开口面对侧壁回流口522c。
图21示出本实施例显影装置540的纵向剖面(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0相对应的视图)。图21中,壳54和供应辊56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参照标号。
螺旋输送器726具有转轴740和螺旋构件742a、742b。其中一个螺旋构件742a形成于转轴740的右半部。另一螺旋构件742b形成于转轴740的左半部。螺旋构件742a和螺旋构件742b形成为呈水平对称。换句话说,当螺旋输送器726旋转时,螺旋输送器726的右侧按箭头S7的方向输送调色剂,螺旋输送器726的左侧按箭头S8的方向输送调色剂。螺旋输送器726从其中间向其两端输送调色剂。换句话说,螺旋输送器726将调色剂从侧壁馈送口522a输送至侧壁回流口522b和侧壁回流口522c。
当调色剂盒542附接于显影装置540上时,壳体馈送口544a和侧壁馈送口522a互相面对。另外,壳体回流口544b和侧壁回流口522b互相面对,而壳体回流口544c和侧壁回流口522c互相面对。
按图19中箭头S6方向输送的调色剂经圆柱形构件馈送口624a、壳体馈送口544a、海绵580a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90a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以及侧壁馈送口522a到达显影腔220。
显影腔220内的调色剂由螺旋输送器726输送。调色剂从侧壁馈送口522a输送至侧壁回流口522b,并从侧壁馈送口522a输送至侧壁回流口522c。
显影腔220内靠近侧壁回流口522b的调色剂经侧壁回流口522b、海绵590b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80b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壳体回流口544b、以及圆柱形构件回流口624b到达调色剂盒542。此外,显影腔220内靠近侧壁回流口522c的调色剂经侧壁回流口522c、海绵590c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海绵580c的开口(参照标号省略)、壳体回流口544c、以及圆柱形构件开口624c到达调色剂盒542。
所返回的调色剂由螺旋输送器626输送。调色剂从壳体回流口544b输送至壳体馈送口544a,并从壳体回流口544c输送至壳体馈送口544a。
按照本实施例,显影期间调色剂在调色剂盒542和显影装置540两者间循环。
按照本实施例,调色剂得以更顺利地循环,因为具有使调色剂从显影装置540返回至调色剂盒542的两条通道。
上面详尽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上述具体例仅是简单的说明,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所披露的技术中,上述具体例可按种种方式修改和变化。下面说明对各实施例的修改方案。
(1)举例来说,第二实施例中,壳体回流口344b(参照图14)的端部B1可以处于与壳体馈送口344a相同的高度。壳体回流口344b的端部A1低于端部B1。在此结构中,可认为壳体馈送口344a位于高于壳体回流口344b的位置。
该修改方案中,侧壁回流口322b(参照图15)的端部B2可处于与侧壁馈送口322a相同的高度。侧壁回流口322b的端部A2低于端部B2。该情形下,可认为侧壁馈送口322a位于高于侧壁回流口322b的位置。
(2)每个上述实施例中,壳体馈送口和壳体回流口均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另外,侧壁馈送口和侧壁回流口可具有不同的尺寸。
具体来说,第四实施例中,壳体馈送口544a的尺寸(按图18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的尺寸)可大于壳体回流口544b(或壳体回流口544c)。同样,侧壁馈送口522a的尺寸(按图20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的尺寸)可大于侧壁回流口522b(或侧壁回流口522c)。
(3)每个上述实施例中,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是分开构成的,但也可采用其中内置调色剂盒的显影装置。该情形下,调色剂腔可以是可相对于其他部分卸除的方式,也可以是无法卸除的方式。
举例来说,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盒42可以相对于显影装置40固定,而不是可相对于显影装置40卸除的方式。该情形下,显影装置40和相对于其固定的调色剂盒42可合在一起称为“显影装置”。
该修改方案中,调色剂盒42和壳54可构成为一体壳。该情形下,侧壁222将会成为将调色剂盒42内的腔46与显影腔220分开的壁。该修改方案中,最好调色剂盒42设置一用以补充调色剂的孔。
(4)上述实施例中设有供应辊56。但也可采用不设供应辊56的构成。该情形下,从显影腔220中直接将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58。
(5)上述实施例中,显影腔220由显影辊58界定。但也可采用供应辊56界定显影腔、而不是显影辊58界定显影腔的构成。此外,也可采用供应辊56和显影辊58两者界定显影腔的构成。
此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说明的各技术要素,不论是单个还是按种种组合,均为显示其技术实用性,而不限于申请时权利要求书中所披露的各组合。而且,本说明书或附图所说明的技术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并通过实现其中一个上述目的来具有技术实用性。

Claims (9)

1.一种显影装置,调色剂盒要附接于该显影装置上,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辊,该显影辊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且该显影辊可承载调色剂;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用于容纳由显影辊所承载的调色剂的显影腔、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盒输送至所述显影腔的第一馈送口、以及用于使调色剂从所述显影腔回流至所述调色剂盒的两个第一回流口,其中,所述显影腔由所述显影辊所界定;
以及
第一输送构件,该第一输送构件位于所述显影腔内,并且该第一输送构件将所述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从所述第一馈送口输送至所述第一回流口,
其中,所述第一馈送口和所述第一回流口沿水平方向偏置,
所述第一馈送口位于高于所述第一回流口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一馈送口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回流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显影腔内的供应辊,
该供应辊包括沿所述显影辊的转轴所延伸的方向而延伸的转轴,该供应辊可将所述显影腔内的调色剂供应给所述显影辊,
其中所述第一馈送口位于高于所述供应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包括沿所述显影辊的转轴所延伸的方向而延伸的转轴,
所述第一输送构件通过旋转输送调色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转轴以螺旋方式形成的螺旋构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构件位于低于所述第一馈送口的位置,
所述第一输送构件位于高于所述第一回流口的位置。
6.一种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腔、将调色剂从所述调色剂腔输送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的第二馈送口、以及使调色剂从第二壳体的外部回流至所述调色剂腔的两个第二回流口;以及
第二输送构件,该第二输送构件将所述调色剂腔内的调色剂从所述第二回流口输送至所述第二馈送口,
其中所述第二馈送口和所述第二回流口沿水平方向偏置,
所述第二馈送口位于高于所述第二回流口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馈送口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回流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馈送口和所述第二回流口的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立方体形状,
所述第二馈送口和所述第二回流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预定侧表面。
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为非磁性单一组分调色剂。
CN200810190615XA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Active CN101441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5443 2006-02-13
JP2006-035443 2006-02-13
JP2006035443A JP4665789B2 (ja) 2006-02-13 2006-02-13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れが装着される現像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40470A Division CN100495241C (zh)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1426A true CN101441426A (zh) 2009-05-27
CN101441426B CN101441426B (zh) 2011-03-16

Family

ID=3798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6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427B (zh)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CN200810190615XA Active CN101441426B (zh)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CNB2007100840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241C (zh)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6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427B (zh)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40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241C (zh) 2006-02-13 2007-02-13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72621B2 (zh)
EP (1) EP1818730B1 (zh)
JP (1) JP4665789B2 (zh)
CN (3) CN1014414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800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2774B2 (ja) * 2005-09-21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09756A (ja) * 2007-02-27 2008-09-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894742B2 (en) * 2007-09-10 2011-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aste developer collecting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53048B2 (ja) 2007-10-02 2010-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9838B2 (ja) 2007-10-02 2013-0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18129B2 (ja) * 2007-10-02 2010-08-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6504A (ja) * 2007-10-02 2009-04-23 Brother Ind Ltd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4623102B2 (ja) * 2008-02-05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99498B1 (ko) * 2008-03-28 2011-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365375B2 (ja) * 2009-06-30 2013-12-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8086144B2 (en) 2008-11-27 2011-12-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CN101833272B (zh) 2009-02-09 2013-11-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容器和显影装置
JP4766151B2 (ja) * 2009-04-28 2011-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8600267B2 (en) *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868033B2 (ja) 2009-06-30 2012-0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JP5029659B2 (ja) 2009-06-30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5511246B2 (ja) * 2009-07-16 2014-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6783B2 (ja) * 2009-09-18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
US8611782B2 (en) 2009-09-18 2013-12-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velopment unit attachable thereto
JP5521487B2 (ja) * 2009-10-29 2014-06-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
JP5521489B2 (ja) 2009-10-30 2014-06-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
JP5045766B2 (ja) * 2010-01-22 2012-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532543B2 (en) 2010-01-27 2013-09-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535398B2 (en) * 2014-09-04 2017-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470080B (zh) 2018-08-30 2023-07-2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颗粒输出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2058A (ja) * 1984-02-17 1985-09-0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US5103264A (en) * 1990-12-19 1992-04-07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Moistureless development cartridge for printers and copiers
JPH05119621A (ja) * 1991-10-25 1993-05-1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GB2268726B (en) * 1992-07-17 1996-09-18 Xerox Corp Dispensing cartridge
JPH07134483A (ja) 1993-11-11 1995-05-23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カ−トリツジ
JP3044997B2 (ja) * 1994-02-16 2000-05-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
US5659859A (en) * 1994-06-21 1997-08-19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er agitating/conveying device
JPH08211720A (ja) 1994-11-26 1996-08-20 Mita Ind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US5867756A (en) * 1996-05-27 1999-02-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an auger roller for providing a fresh and consistent stream of developer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090041B2 (ja) 1996-05-28 2000-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
JPH1010854A (ja) * 1996-06-27 1998-01-16 Tec Corp 現像装置
US6085056A (en) * 1997-01-17 2000-07-0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cartridge with partition wall
JPH10213957A (ja) 1997-01-30 1998-08-11 Konica Corp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H11174800A (ja) * 1997-12-09 1999-07-02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2001255727A (ja) * 2000-03-09 2001-09-21 Oki Dat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が装着される印刷装置。
JP2001356516A (ja) * 2000-06-16 2001-12-26 Minolta Co Ltd 一成分現像用トナー
JP4222539B2 (ja) * 2001-06-22 2009-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0500A (ja) * 2001-08-07 2003-02-21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現像装置
US6871033B2 (en) * 2002-03-12 2005-03-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ment unit with restricto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s with improved density
US7190920B2 (en) * 2002-03-18 2007-03-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cartridge, air communication unit of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toner cartridge
US6987940B2 (en) * 2002-04-30 2006-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6584293B1 (en) * 2002-06-11 2003-06-24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assembly
US7099612B2 (en) * 2003-10-20 2006-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ner cartridge used with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93393B2 (ja) * 2003-11-19 2011-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4505275B2 (ja) * 2004-07-12 2010-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17671B2 (ja) * 2004-08-06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800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
CN102109800B (zh) * 2009-12-25 2013-02-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1426B (zh) 2011-03-16
EP1818730A3 (en) 2010-05-26
EP1818730A2 (en) 2007-08-15
EP1818730B1 (en) 2011-10-19
US7672621B2 (en) 2010-03-02
JP4665789B2 (ja) 2011-04-06
JP2007212966A (ja) 2007-08-23
CN100495241C (zh) 2009-06-03
CN101021707A (zh) 2007-08-22
US20070189811A1 (en) 2007-08-16
CN101441427B (zh) 2012-05-09
CN101441427A (zh)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1426B (zh)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
CN100520626C (zh) 成像装置,显影装置和色粉盒
CN101876801B (zh)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EP1626314B1 (en)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agitation member
CN101989059B (zh)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647004B2 (en)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702263B2 (en) Toner cartridge including feed opening and return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7364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95B (zh)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178413A (ja) 現像装置
CN101546157B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68024B (zh) 显影盒
JP2008015262A (ja) 現像装置
JP2004101760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955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4078A (ja) 現像装置
JP35775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6642785B2 (ja) 現像装置
JP4761001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現像装置
JPH10186855A (ja) 現像装置
JP5593272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2125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263A (ja) 現像装置
JP2007304286A (ja) 現像装置
JPH08305151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