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395B -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395B
CN102193395B CN201010519137.XA CN201010519137A CN102193395B CN 102193395 B CN102193395 B CN 102193395B CN 201010519137 A CN201010519137 A CN 201010519137A CN 102193395 B CN102193395 B CN 102193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artridge
transmits
transmiss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91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395A (zh
Inventor
吉原宏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03G2215/0822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with wall or blade between agit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传送单元以及使用该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粉末传送单元包括: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在该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上部中开设有粉末接收口,该粉末接收口用于从收容粉末的粉末收容容器接收粉末;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其内径形成为比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内径大,并且在该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下部中开设有粉末排出口,该粉末排出口用于将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传送的粉末排出到显影单元;连接部件,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将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彼此可移动地连接;以及粉末传送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并且传送粉末。

Description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传送单元以及使用该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与粉末传送单元相关的技术,例如已经提出了在JP-A-2006-301604、JP-A-2008-46190、JP-A-2009-265514等专利文献中披露的技术。
根据JP-A-2006-301604的色调剂传送单元是用于沿着一个方向传送色调剂的色调剂传送单元。这种色调剂传送单元包括容器、螺旋形部件和色调剂去除部件。容器收容色调剂。螺旋形部件包括设置在容器中的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旋转轴的周面上的螺旋形叶片。螺旋形部件旋转以便沿着旋转轴的纵向传送色调剂。色调剂去除部件可以抵靠螺旋形部件的表面。由于螺旋形部件旋转,所以色调剂去除部件可以去除附着在该螺旋形部件上的色调剂。
另一方面,根据JP-A-2008-46190的粉末传送单元是具有传送部件和壳体的粉末传送单元。传送部件具有以预定间隔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多个肋片。传送部件旋转以便利用肋片的传送作用沿轴向传送粉末。壳体容纳传送部件。在粉末传送单元中,在传送部件的肋片的外周部分中设置有聚集防止部件和振动产生部分。聚集防止部件设置在肋片之间以靠近壳体的内壁面。振动产生部分在各个聚集防止部件中产生振动。
此外,根据JP-A-2009-265514的粉末传送单元包括粉末收容部分、粉末传送管道和粉末传送部件。粉末收容部分收容粉末。粉末传送管道将粉末从粉末收容部分引入到位于粉末收容部分下面的传送目的地。粉末传送部件容纳在粉末传送管道中。粉末传送部件进行旋转运动而给予粉末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的移动力以便使粉末移动。粉末收容部分中的粉末通过粉末传送管道被传送出去并到达传送目的地。在粉末传送单元中,在粉末传送部件的上游上端的上方设置有可旋转的粉末搅拌部件。通过粉末搅拌部件,收容在粉末收容部分中的粉末在粉末收容部分中得到搅拌。粉末搅拌部件具有叶片状的搅拌部分,该搅拌部分从粉末搅拌部件的旋转轴沿径向凸出。无论何时粉末传送部件转一圈,叶片状的搅拌部分都至少搅拌粉末两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末传送单元以及使用该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粉末传送单元可以防止粉末在粉末传送路径中聚集,从而可以稳定地传送粉末。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粉末传送单元包括:
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上部中开设有粉末接收口,所述粉末接收口用于从收容粉末的粉末收容容器接收粉末;
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其内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内径大,并且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下部中开设有粉末排出口,所述粉末排出口用于将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传送的粉末排出到显影单元;
连接部件,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将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彼此可移动地连接;以及
粉末传送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并且传送粉末。
(2)在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单元中,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内径和所述粉末传送部件的外径之间的差设定为不大于预定值。
(3)在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单元中,当所述粉末传送部件旋转时,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随所述显影单元一起向上移动。
(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表面上形成有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至少包含色调剂的粉末对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粉末收容容器,其收容待供给到所述显影单元的粉末;以及粉末传送单元,其将粉末从所述粉末收容容器传送到所述显影单元,
其中,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单元用作所述粉末传送单元。
根据第(1)项,可以防止粉末在粉末传送单元中聚集,从而可以稳定地传送粉末。
此外,根据第(2)项,可以在粉末不会停留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的情况下传送粉末。
此外,根据第(3)项,可以防止粉末附着在粉末传送单元的内部。
此外,根据第(4)项,可以防止由于粉末附着在粉末传送单元内部而导致粉末在粉末传送路径中聚集,从而可以稳定地传送粉末,因此实现了图像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构造剖视图;
图2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视图;
图3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透视图,其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顶盖是敞开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剖视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2是示出串联式彩色打印机的构造视图,该彩色打印机作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2所示,该彩色打印机根据由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等提供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电话线、LAN等发送的图像数据输出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如图2所示,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图像处理部分3和控制部分4。图像处理部分3根据需要对由个人计算机(PC)2、未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等提供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预定的图像处理包括明暗校正、错位校正、亮度/色空间转换、伽玛校正、边框消除、颜色/移动编辑等。控制部分4从总体上对彩色打印机的操作进行控制。
如下文所述,图像处理部分3将已经如上所述被该图像处理部分3执行了预定的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四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蓝绿色(C))和黑色(K)的图像数据,并且设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内部的图像输出部分5将图像数据输出为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如图2所示,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部分)6Y、6M、6C、6K,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以规则间隔平行地布置并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预定角度,从而作为第一种颜色的黄色(Y)的图像形成单元6Y在所有的图像形成单元中高度最高,而作为最后一种颜色的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6K在所有的图像形成单元中高度最低。
由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设置成这样并且倾斜预定角度,所以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中相邻的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每一个距离。因而,彩色打印机主体1可以减小宽度并且具有更小的尺寸。
除了所要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之外,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造。如图2所示,每一个图像形成单元主要包括感光鼓8、一次充电辊9、图像曝光单元7、显影单元10和清洁单元11。感光鼓8用作图像保持体,并且被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为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速度旋转。一次充电辊9给感光鼓8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图像曝光单元7根据预定颜色的图像数据使感光鼓8的表面曝光,以便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0使用预定颜色的色调剂对形成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清洁单元11清洁感光鼓8的表面。
例如,作为被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驱动为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速度旋转的感光鼓8,可以使用这样的鼓:该鼓形成为具有约30mm的直径并且涂布有由有机感光体(OPC)等制成的感光层。
例如,可以将这样的辊状充电器用作充电辊9:该辊状充电器具有芯部,该芯部涂布有由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制成并且电阻得到调节的导电层。在充电辊9的芯部上施加有预定的充电偏压。
如图2所示,图像曝光单元7由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共用。根据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发射并偏转的激光束LB分别对感光鼓8Y、8M、8C、8K的表面进行扫描和照射,从而静电潜像可以形成在感光鼓8Y、8M、8C、8K的表面上。不言而喻,图像曝光单元7并不是必须使用激光束。理所当然,也可以将与感光鼓8Y、8M、8C、8K对应地排列的LED阵列等用作图像曝光单元7。
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依次从图像处理部分3输出到图像曝光单元7,图像曝光单元7设置为由与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共用。由图像曝光单元7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出的相应的激光束LB分别对感光鼓8Y、8M、8C、8K的表面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在感光鼓8Y、8M、8C、8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相应的显影单元10Y、10M、10C、10K分别将形成在感光鼓8Y、8M、8C、8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与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色调剂图像。
依次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的感光鼓8Y、8M、8C、8K上的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通过四个一次转印辊14Y、14M、14C、14K按顺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上从而彼此叠加。中间转印带13用作中间转印体单元12的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体单元12倾斜地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上方。
中间转印带13是被多个辊张紧的环形的带部件。中间转印带13设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从而该带部件的下部行进区域在其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较低而在其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较高。
确切地说,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带13以预定张力张紧在驱动辊15、从动辊16、二次转印部分的支撑辊17、以及从动辊18之间。驱动辊15被未示出的速度恒定性优良的驱动电动机驱动而旋转。因而,通过驱动辊15,中间转印带13被驱动为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速度循环。例如,可以将这样的环形带用作中间转印带13:该环形带由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等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膜形成。中间转印带13设置为在其下部行进区域中与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的感光鼓8Y、8M、8C、8K接触。
如图2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3的上部行进区域的下侧端部设置有二次转印辊20,并且二次转印辊20与被支撑辊17张紧的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接触。二次转印辊20用作二次转印单元,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的色调剂图像可以通过该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19上。
如图2所示,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从而彼此叠加的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通过隔着中间转印带13与支撑辊17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0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19上。记录纸张19用作记录介质。其上已经转印有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19通过纸张传送路径22被传送到定影单元21。定影单元2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二次转印辊20上方。二次转印辊20隔着中间转印带13与支撑辊17的一侧压力接触,从而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可以共同地二次转印到已经沿着竖直方向从下侧向上传送来的记录纸张19上。
例如,可以将这样的芯料用作二次转印辊20:该芯料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并且在周面上以预定厚度涂布有导电弹性物质的弹性物质层。导电弹性物质由掺有导电剂的合成橡胶材料等制成。
然后,定影单元21中的加热辊23和加压带(或加压辊)24利用热量和压力对其上已经转印有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19进行定影处理。此后,输出辊25在记录纸张19的图像表面朝下的情况下将记录纸张19输出到输出托盘26上。输出托盘26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顶部中。
如图2所示,由具有预定尺寸的材料制成的一页记录纸张19通过纸张供给辊29以及一对纸张分离辊30和31与另一页记录纸张分离,并且该一页记录纸张从纸张供给单元27的纸张供给托盘28被送出并被暂时传送到配准辊32。纸张供给单元27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底部中。然后,从纸张供给托盘28供给的记录纸张19通过配准辊32被送出到中间转印带13上的二次转印位置,配准辊32被驱动为与中间转印带13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步地旋转。除了普通纸之外,还可以送出例如其正面、或者正面和背面被涂布的涂布纸等厚纸板作为记录纸张19。照片图像等图像也可以输出在由涂布纸制成的记录纸张19上。
如图2所示,清洁单元11去除残留在感光鼓8的已经完成对色调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处理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从而,感光鼓8为下一次图像形成处理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设置为在驱动辊15的上游侧附近的带清洁单元102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3的已经完成对色调剂图像的二次转印处理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等。从而,中间转印带13为下一次图像形成处理做好准备。
此外,要在记录纸张19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则不是通过输出辊25将已经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19直接地输出到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顶部中的输出托盘26上。在输出辊25保持记录纸张19的后端的状态下,输出辊25沿反方向旋转,而纸张传送路径切换为向上延伸的双面打印传送路径35。在双面打印传送路径35中设置有传送辊33和34。已经上下颠倒的记录纸张19再次被传送到配准辊32,并且另一个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19的背面上。
在上述彩色打印机中,不仅可以从纸张供给托盘28送出由各自具有所需尺寸的材料制成的记录纸张19,而且可以从旁路送纸盒36送出记录纸张19,旁路送纸盒36在打印机主体1的前表面(在图2中示出为打印机主体1的左侧表面)中设置为可以打开/关闭。放置在旁路送纸盒36上的记录纸张19中的一页记录纸张通过一对纸张分离传送辊38和39与另一页记录纸张分离,并且该一页记录纸张通过旁路传送路径37送出并被传送到配准辊32。
在图2中,附图标记40Y、40M、40C、40K表示供给由各种颜色的色调剂、或者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和载体组成的粉末的色调剂盒。色调剂的各种颜色与显影单元10Y、10M、10C、10K的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各个色调剂盒40Y、40M、40C、40K供给的是由色调剂和载体组成的粉末。
如图3所示,色调剂盒40Y、40M、40C、40K容纳在打印机主体1的盒体容纳部分中。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上端表面中并位于输出托盘26一侧的顶盖C打开时,盒体容纳部分露出。色调剂盒40Y、40M、40C、40K设置为这样:色调剂盒40Y、40M、40C、40K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从打印机主体1上拆卸并且各自用新的色调剂盒代替。
图4是示出显影单元的构造视图,至少包括色调剂的粉末从上述色调剂盒中的一个供给到该显影单元。
如图4所示,显影单元10主要具有显影单元主体41、显影辊43以及两个螺旋推运器44和45。显影辊43用作粉末保持体,并且设置在开口部分42中,开口部分42设置在显影单元主体41的上侧表面(图4中为左侧表面)中。螺旋推运器44和45平行地设置在显影辊43的斜后下侧。螺旋推运器44和45用于搅拌和传送粉末。
显影单元主体41包括下壳体46和上壳体47。开口部分42设置在与上壳体47的一个侧表面对应的位置,而用作粉末保持体的显影辊43设置在开口部分42中。显影辊43包括磁体辊48和显影套筒49。磁体辊48用作柱状磁性物质,并且固定地设置在显影辊43内部。显影套筒49设置在磁体辊48的外周面上从而可以沿着箭头方向旋转。
另外,如图4所示,在显影辊43下面设置有粉末接收室51。粉末接收室51由下壳体46形成,并且例如用作接收由色调剂和载体(磁性粉末)组成的双组分粉末50的空间。另外,在下壳体46中,在接近于开口部分42并与显影辊43的位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传送极N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粉末限制部件52,粉末限制部件52设置为与显影辊43的表面相隔预定距离。粉末限制部件52限制供给到显影辊43的表面上的粉末50的量。
此外,如图4所示,在下壳体46内部接收由色调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粉末50并且设置有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用作第一粉末搅拌/传送部件,其在搅拌粉末50的同时传送粉末50以便将粉末50供给到显影辊43的表面上。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用作第二粉末搅拌/传送部件,其在搅拌粉末50的同时传送粉末50。形成在下壳体46内部的粉末接收室51被分隔部55划分成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3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4。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3用作第一粉末搅拌/传送部件容纳室,其中容纳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4用作第二粉末搅拌/传送部件容纳室,其中容纳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各自包括形成为柱状的旋转轴56、57以及螺旋地形成在旋转轴56、57的外表面上的搅拌/传送叶片58、59。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设计为在搅拌粉末50的同时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传送粉末50。
如图5所示,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分别被安装在旋转轴56、57的端部上的齿轮60、61驱动而旋转。另外,齿轮60与设置在显影辊43的端部中的驱动齿轮62啮合。在图5中,附图标记63表示设置在显影辊43的每个端部中的跟随辊。跟随辊63与感光鼓8的表面接触而旋转,从而显影辊43和感光鼓8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设定为预定值。
另外,在图2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构造中,当显影单元10的显影辊43等被驱动旋转而形成图像时,由于传递显影单元10的显影辊43等的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的旋转运动,使得显影单元10向上移动而靠近感光鼓8。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显影辊43的轴向相反两端中的跟随辊将显影单元10的显影辊43和感光鼓8之间的距离设定为预定值。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一个轴向端部的顶部表面中开设有供给口64。粉末50通过稍后将要进行描述的粉末传送单元从色调剂盒40(见图3)供给到供给口64。另外,在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另一个轴向端部的底部表面中开设有排出口65。多余的粉末50通过排出口65从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4的内部逐渐地排出到外部。
在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另一个轴向端部中设置有沿着相反方向传送粉末50的限制螺旋推运器66。限制螺旋推运器66将从排出口65排出的多余粉末50的量限制在预定的少量。
如图5所示,用于分隔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3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4的分隔部55设置在显影单元10内部。另外,分别在分隔部55的相反两端中形成有用于使粉末50在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3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容纳室54之间循环的循环路径67和68。
如图5所示,在显影单元10中,至少包括色调剂的新粉末5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由色调剂和载体组成的粉末)供给到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一个轴向端部,沿着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轴向传送,并且通过设置在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另一个轴向端部附近的循环路径67被输送到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粉末50在沿着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的轴向传送的同时供给到显影辊43的表面上,然后通过设置在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的轴向端部中的循环路径68被输送到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
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通过循环路径67向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4输送的粉末50的一部分被传送到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并且通过设置在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45的轴向端部的底部表面中的排出口65逐渐地排出到外部。
图1是示出用于将粉末从色调剂盒传送到显影单元的粉末传送单元的构造剖视图。
如图1所示,由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和载体组成的粉末50从色调剂盒40供给到如此构造的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在色调剂盒40内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作粉末搅拌/供给部件的供给螺旋推运器。供给螺旋推运器在搅拌容纳在色调剂盒40内部的粉末的同时,通过设置在色调剂盒40的下端部中的补充口供给粉末。
另外,如图1所示,粉末传送单元70用于将粉末从色调剂盒40Y、40M、40C、40K传送到相应的显影单元10Y、10M、10C、10K。
如图1所示,粉末传送单元70主要包括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连接部件73和粉末传送部件74。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设置在色调剂盒40一侧。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设置在显影单元10一侧。连接部件73将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连接。粉末传送部件74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制成。粉末传送部件74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内部。
如图1所示,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包括小直径部分71a、中间部分71b和大直径部分71c。小直径部分71a形成为具有比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直径小的小直径。例如,小直径部分71a的内径φ1是约9mm。中间部分71b设置在小直径部分71a的端部中并位于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一侧。中间部分71b形成为内径逐渐地增大的锥形。大直径部分71c形成为具有与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径相等的大内径。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小直径部分71a设定为比从色调剂盒接收粉末所通过的粉末接收口的轴向长度长。通过粉末接收口接收到的所有粉末容纳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小直径部分71a中。另一方面,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形成为具有比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直径大的大直径。例如,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径φ2是约13mm。另外,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长度设定为较短。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长度大致为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长度的一半。
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形成将色调剂盒40和显影单元10以最短距离线性连接的粉末传送路径。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设定为长度较短以便将粉末传送路径大致划分成两个部分。因而,可以使从色调剂盒40向显影单元10传送的粉末上的载荷尽可能地小,并且可以防止由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传送的粉末发生聚集。
此外,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上部中,沿着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小直径部分71a开设有用于从色调剂盒40接收粉末50的粉末接收口75,粉末接收口75敞开足够大以便占据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小直径部分71a的长度的大部分。
另外,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前端部的下部中,设置有用于将粉末从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排出到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的排出口76,排出口76形成为与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的平面形状对应的大致方形或矩形形状。排出口76的长度形成为在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纵向上较短而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周向上较长。另外,与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接合的凸缘部分77与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排出口76的下端部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凸缘部分77和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粉末泄漏的泄漏防止部件78。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通过由例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件73彼此连接。连接部件73形成为波纹管,即使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位于显影单元10一侧的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由于显影单元10的驱动而沿竖直方向移动,该波纹管也可以吸收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移动(位移)。连接部件73借助于其本身的弹性变形力进行安装,即:连接部件73利用其弹性变形力分别压入设置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大直径部分71c的端部中的凹槽79内、以及设置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位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一侧的端部中的凹槽80内。
另外,如图1所示,设置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内部的粉末传送部件74具有旋转轴81和传送叶片82。旋转轴81被驱动而旋转。传送叶片82以预定螺距螺旋地形成并与旋转轴81的外周面为一体。例如,粉末传送部件74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制成。即使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沿竖直方向彼此相对移动,粉末传送部件74本身也能够可旋转地弯曲以吸收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之间的位移。粉末传送部件74的传送叶片82的外径设定为比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内径(内孔)小预定值(例如,约1.5mm~2.5mm或者更小),以便保证相对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内径有少许间隙。因而,粉末传送部件74的传送叶片82可以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内部沿着轴向平稳地传送粉末。粉末传送部件74的传送叶片82可以设计为这样:传送叶片82的处于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内部的外径较大,以便在传送叶片82的处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内部的外径和传送叶片82的处于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内部的外径之间具有差异。
如图1所示,粉末传送部件74的旋转轴81从设置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一个端部中的开口部分83插入和安装。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开口部分83中,粉末传送部件74的旋转轴81的端部81a可旋转地被设置有支撑部件84的第一盖部件85支撑。此外,在粉末传送部件74的旋转轴81的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一个端部突出的端部81b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粉末传送部件74旋转的驱动齿轮86。附图标记87表示设置在位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内部的粉末传送部件74的旋转轴81的端部中的凸缘部分。附图标记88表示限位部件。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粉末传送部件74的旋转轴81的前端部81c形成为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前端部具有大直径。旋转轴81的前端部81c插入设置在第二盖部件89中的轴支撑孔90中,第二盖部件89安装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前端部上。另外,密封部件91防止旋转轴81的前端部81c泄漏粉末。附图标记92表示设置在粉末传送部件74的旋转轴81的前端部81c中的限位部件。
在上述构造中,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的彩色打印机中,可以防止由于粉末附着在传送路径的内部而导致粉末在粉末传送路径中聚集。因而,可以稳定地传送粉末。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上述彩色打印机中,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6Y、6M、6C、6K的感光鼓8Y、8M、8C、8K上。显影单元10Y、10M、10C、10K将形成在感光鼓8Y、8M、8C、8K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8Y、8M、8C、8K上的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从而彼此叠加。然后,色调剂图像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19上并且被定影。从而,形成了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如图4所示,当形成在感光鼓8Y、8M、8C、8K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时,收容在各个显影单元10Y、10M、10C、10K内部的粉末50中的色调剂被消耗。如图1所示,随着色调剂的这种消耗,粉末100按照预定定时通过粉末传送单元70从色调剂盒40Y、40M、40C、40K供给到显影单元10Y、10M、10C、10K。
如图1所示,在粉末传送单元70中,粉末传送部件74被驱动而旋转预定时间,可以通过根据所要供给的粉末100的量进行预定的算术运算而获得该预定时间。从而,从色调剂盒40的排出口排出的粉末100供给到开设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上部中的粉末接收口7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内部几乎被从色调剂盒40排出的粉末100充满。
如图6所示,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设定为具有不比粉末接收口75的开口部分短的长度。从色调剂盒40的排出口排出的粉末100通过粉末接收口75供给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并且通过设置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内部的粉末传送部件74被传送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形成为是线性的,并且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长度设定为较短。另外,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内径大。因此,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向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传送的粉末100不会停留在途中,而能够可靠、稳定地传送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部。
另外,如图1所示,粉末传送部件74的传送叶片82的外径在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内部形成为是均一的。因此,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向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传送的粉末100在利用粉末传送部件74的传送力通过设置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前端部中的排出口76稳定地供给到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的同时,会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内部停留一定时间。
在图2所示的上述彩色打印机的构造中,一旦显影单元10的显影辊43等被驱动旋转而形成图像时,由于传递显影单元10的显影辊43等的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的旋转运动,所以显影单元10会移动(例如,向上移动)而靠近感光鼓8。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当显影单元10的显影辊43等被驱动旋转而形成图像同时显影单元10向上移动而靠近感光鼓8时,由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件73的弹性变形,使得粉末传送单元70中的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与显影单元10一起向上移动。这样,当显影单元10受到驱动时,显影单元10发生移动。因此,当显影单元10交替、重复地受到驱动和停止时,粉末传送部件74和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上下移动。因而,可以防止粉末附着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部。
如图7所示,当显影单元10向上移动时,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壁(底壁)会比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内壁(底部表面)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的内壁(顶部表面)仍然比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内壁(底壁)高,从而粉末100可以通过粉末传送部件74的传送操作从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1稳定地传送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中。因而,粉末100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的前端部中的排出口76稳定地供给到显影单元10的供给口64。此外,当显影单元10受到驱动时,显影单元10的振动传播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72和粉末传送部件74以防止粉末附着。
这样,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粉末传送单元70的彩色打印机中,可以防止由于粉末100附着在传送路径的内部而导致粉末100在粉末100的传送路径中聚集。因而,可以稳定地传送粉末100。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意在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粉末传送单元,包括:
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上部中开设有粉末接收口,所述粉末接收口用于从收容粉末的粉末收容容器接收粉末;
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其内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内径大,并且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下部中开设有粉末排出口,所述粉末排出口用于将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传送的粉末排出到显影单元;
连接部件,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将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彼此可移动地连接;以及
粉末传送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内部,并且传送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粉末传送筒状部件的内径和所述粉末传送部件的外径之间的差设定为不大于预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传送单元,其中,
当所述粉末传送部件旋转时,所述第二粉末传送筒状部件随所述显影单元一起向上移动。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表面上形成有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至少包含色调剂的粉末对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粉末收容容器,其收容待供给到所述显影单元的粉末;以及
粉末传送单元,其将粉末从所述粉末收容容器传送到所述显影单元,
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传送单元用作所述粉末传送单元。
CN201010519137.XA 2010-03-12 2010-10-18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93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6168A JP5521661B2 (ja) 2010-03-12 2010-03-12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6168 2010-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395A CN102193395A (zh) 2011-09-21
CN102193395B true CN102193395B (zh) 2014-07-16

Family

ID=4456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9137.XA Active CN102193395B (zh) 2010-03-12 2010-10-18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31830B2 (zh)
JP (1) JP5521661B2 (zh)
CN (1) CN102193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0613B2 (ja) * 2009-09-08 2014-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JP5521476B2 (ja) * 2009-10-07 2014-06-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JP5776263B2 (ja) * 2011-03-28 2015-09-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666292B2 (en) * 2011-04-15 2014-03-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developer case is applied
JP5970444B2 (ja) * 2013-11-11 2016-08-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67365B2 (ja) * 2013-11-26 2017-07-26 エスプリンティン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1607A (zh) * 2005-01-25 2006-08-0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调色剂的使用方法、调色剂的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40758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58831A (zh) * 2006-10-02 2008-04-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传送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1661A (ja) * 1982-12-18 1984-06-27 Ricoh Co Ltd 乾式電子写真装置におけるトナ−補給装置
JP4043252B2 (ja) * 2002-02-15 2008-02-06 幸義 村上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トナー撹拌部材
JP4276935B2 (ja) * 2003-12-26 2009-06-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7559A (ja) * 2004-02-13 2005-08-2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供給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604A (ja) 2005-03-25 2006-11-02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1957A (ja) * 2005-10-31 2007-05-17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
US7869746B2 (en) * 2006-03-10 2011-01-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powder storage unit including a gas supplying unit
JP2008046190A (ja) 2006-08-11 2008-02-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粉体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445A (ja) * 2007-04-18 2008-11-06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搬送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粉体搬送装置、枠体、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粉体搬送部材の製造装置
JP5396739B2 (ja) 2008-04-28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1607A (zh) * 2005-01-25 2006-08-0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调色剂的使用方法、调色剂的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40758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58831A (zh) * 2006-10-02 2008-04-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传送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395A (zh) 2011-09-21
JP2011191409A (ja) 2011-09-29
US20110222914A1 (en) 2011-09-15
JP5521661B2 (ja) 2014-06-18
US8331830B2 (en) 201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6755B1 (en) Toner supply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transporting device
US783567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280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stable image development
CN102200718B (zh) 粉末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95B (zh) 粉末传送单元及使用粉末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36293B (zh) 粉末传送部件、粉末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04733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158267B2 (en) Waste-toner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51694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43873B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20883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18B (zh) 显影单元和使用该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155924A1 (en) Tone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toner supplying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67B (zh) 粉末回收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42871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68124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verse helical section
JP7397937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384712A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558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66573B1 (en) Developer vesse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3862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1487850A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0642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5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7982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