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4894A - 静电图像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静电图像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24894A CN101424894A CNA2008101297946A CN200810129794A CN101424894A CN 101424894 A CN101424894 A CN 101424894A CN A2008101297946 A CNA2008101297946 A CN A2008101297946A CN 200810129794 A CN200810129794 A CN 200810129794A CN 101424894 A CN101424894 A CN 1014248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resin
- particle
- electrostatic charge
- develo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3—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16—Inorganic compounds treated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1—Coating methods; Structure of coat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9—Inorganic components of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包含调色剂和载体,所述调色剂含有外部添加剂,所述载体包含芯材和形成于该芯材的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所述调色剂的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5~135,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数目%~30数目%,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数目%~30数目%,用于所述树脂被覆层中的树脂在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刮痕线宽为80μm~200μm,并且刮痕深度为60μm~150μ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图像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法中,通过充电和曝光在图像保持部件(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调色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再将显影的图像转印至转印接受体上,并通过加热等将其定影从而获得图像。用于诸如此类的电子照相法的显影剂分为仅使用通过将着色剂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而得到的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和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在双组分显影剂中,所述载体执行诸如显影剂的搅拌、运送和带电等功能,并且由于这些功能与显影剂的功能相分离,所以双组分显影剂具有优异的可控制性并在目前得到广泛使用。
近年来,数字化处理已经用作实现高画质的手段,其能够实现复杂图像的高速处理。在该情况中,作为输出图像,由光学系统形成的静电潜像必须以高保真度再现,因此,一直不断减小其中的调色剂的粒径,加速高保真再现领域中的活动。另一方面,为实现小型化,需要减少元件的数目,而且为实现低成本,需要延长消耗品的寿命。也就是说,需要显影剂具有改善的功能和可靠性。此外,为实现更高的生产性,图像保持部件的速度一直在提高;因此,为了稳定地获得高画质,改进显影、转印、定影和清洁各工序变得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利用清洁刮刀刮除残留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工序,存在下述问题:小粒径的球形调色剂颗粒从清洁刮刀缝中溜走,并出现在随后的图像上。
针对上述问题,日本特公平03-22979号公报和特开平06-148941号及07-49584号公报以及特开2006-293335号公报提出了使用球形调色剂颗粒与无定形调色剂颗粒的混合物的方法。此外,为确保小粒径的球形调色剂颗粒的流动性并增大其转印性能,日本特开平03-100661号公报公开了将比较大的无机氧化物颗粒从外部添加至调色剂的方法。
此外,伴随着调色剂的小粒径化,改善带电特性变得更为重要。显影时,随着调色剂的小粒径化,单位重量的电荷量(q/m)变大,显影变得更难。因此,为获得相同的显影量必须增大显影用电场。然而,由于该电场的上限由感光体的表面电势所决定,因而不能获得大于特定电势值的值。因此,为控制调色剂的带电量以得到一定的显影量,必须将载体的带电能力调低,从而减小调色剂的q/m。然而,当调色剂的粒径减小时,尽管调色剂的q/m增大,但是每一个调色剂颗粒的带电量降低。结果,调色剂与载体的静电附着力(即成像力)减小,而且,调色剂倾向于与载体分离。结果,容易发生由于搅拌而导致的显影单元内的飞散以及背景部分的雾化。
转印时,施加显影电场的逆电场以促进调色剂的转印。然而,在该情况中,同样地,每个调色剂颗粒的电荷过小时,转印变难,导致转印图像不均匀或出现空白。此外,关于调色剂与感光体的附着力,或换言之,即来自调色剂和感光体之间的成像力与调色剂和感光体之间的分子间力的合力,尽管成像力随着粒径变小而减小,但分子间力增大;因此,非静电附着力的比例增大。结果,利用转印电场进行的转印变得更难。
针对以上提及的问题,日本特开平04-44043号公报提出了将调色剂的平均表面电荷密度的绝对值设定为例如|3~6|nC/cm2,以防止调色剂飞散的方法。此外,日本特开2005-99193号公报提出了将表面电荷密度设定为45μC/m2以上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带电量较小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的方法。
更进一步,日本特开平09-62025号公报提出了粒径小于中值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σS与粒径大于中值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σL之比σS/σL为0.50~0.91的方法。
为了长期获得高画质图像,非常重要的是改善其小粒径化已呈现明显的技术难点的调色剂的带电特性,同时获得改进的显影性和转印性,并长期进一步抑制机内污染和雾化的发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包含调色剂和载体,所述调色剂含有外部添加剂,所述载体包含芯材和形成于该芯材的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所述调色剂的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5~135;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数目%~30数目%;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数目%~30数目%;用于所述树脂被覆层中的树脂在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刮痕线宽为80μm~200μm;并且刮痕深度为60μm~150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长期使用时,其可以在维持良好的清洁效率的同时获得在背景部分中不发生雾化的高精细画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是通过聚合含有苯乙烯单体的单体得到的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各种特性可以令人满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15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各种特性可以令人满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含有具有脂环基的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调色剂个体的表面电荷的均匀性得到改善,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图像的不均匀和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脂环基是环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得到带电性优异的载体,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图像的不均匀和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五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环烷基具有3元环至10元环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得到带电性优异的载体,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图像的不均匀和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环烷基含有下列基团中的任一种:环己基、金刚烷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异冰片基、降冰片基和冰片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得到带电性优异的载体,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图像的不均匀和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通过共聚0.5重量份~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得到带电性优异的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中的所述树脂被覆层的厚度是70n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防止了外部添加剂在调色剂表面的不均匀分布,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雾化和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的体积电阻率是1×107Ω·cm~1×1015Ω·cm。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减少了包括实地再现性低下和载体自身显影在内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外部添加剂包括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70nm~200nm的金属氧化物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使用小粒径的球形调色剂颗粒时的清洁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是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实现了高转印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粒径的标准偏差是D50V×0.22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实现了高转印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沃德尔(Wadell)球形度为0.6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实现了高转印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将显影剂在温度为22℃且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放置170小时后,所述调色剂的如下式(1)所示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为5dB以上:
式(1):D[dB]=10×log(m2/σ2)
式中,m表示所述调色剂的表面电荷密度的平均值,σ表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的标准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提供了一种导致进一步减少图像的不均匀和机内污染的发生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结晶性聚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可以实现较低温度下的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酸成分包含95摩尔%以上的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直链二羧酸。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案,得到具有良好的结晶熔点和带电性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醇成分包含95摩尔%以上的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直链二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案,得到具有良好的结晶熔点和带电性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案,提供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为3重量%~20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案,可有效降低所述调色剂的定影温度,并可良好地保持带电后的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案,提供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中,所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为1.3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案,改善了各个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的均匀性,由此可抑制图像不均匀和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案,提供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至少具有显影剂保持体;并在其中容纳有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案,易于处理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改善了所述显影剂对具有各种构成的成像设备的适用性,所述静电图像显影剂在维持良好的清洁效率的同时能够形成背景部分中不发生雾化的高精细画像,同时能够长期抑制机内污染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显影部,所述显影部用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其上有待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介质(以下称为“转印接受体”)上;和
定影部,所述定影部用于将已转印至所述转印接受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所述显影剂是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案,长期使用时,在维持良好的清洁效率的同时可形成没有图像不均匀和雾化的高精细图像,且不会导致机内污染或转印不均匀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下列附图详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和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所述显影剂、处理盒和成像设备可获得在背景部分中不存在雾化的高精细图像、维持良好的清洁效率,同时能够长期抑制图像不均匀、机内污染和转印不均匀的发生。
下面将详述本发明。
(静电图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以下在一些情况中简称为“显影剂”)包含调色剂和载体,所述调色剂含有外部添加剂,所述载体具有形成于芯材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所述调色剂的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5(或约125)~135(或约135);形状系数SF1小于125(或约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或约5%)~30%(或约30%);形状系数SF1大于135(或约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或约5%)~30%(或约30%);用于所述树脂被覆层中的树脂在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刮痕线宽为80μm(或约80μm)~200μm(或约200μm);并且在所述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刮痕深度为60μm(或约60μm)~150μm(或约150μm)。
为防止因调色剂的小粒径化和球形化而导致调色剂从清洁步骤漏出,混合球形调色剂与无定形调色剂以拓宽调色剂的形状分布是有效的。然而,当使用形状分布较宽的调色剂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存在具有大粒径的无机颗粒和具有小粒径的无机颗粒的凝集物作为外部添加剂,特别是在长期输出低密度图像之后输出高密度图像的情况中,调色剂在背景部分中飞散。
也就是说,与具有小粒径的外部添加剂相比,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以及凝集物显示出更弱的对调色剂的附着力和更高的易动性。因此,当在显影单元中施加搅拌应力时,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和/或凝集物在无定形调色剂(具有相对较大的后述的平均形状系数SF1的调色剂)中的凹部累积,而在凸部不足。此外,球形调色剂(具有相对较小的平均形状系数SF1的调色剂)吸引了大量的易动性较高的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和/或凝集物,这是因为没有其他部分吸引这样的添加剂和/或凝集物。因此,外部添加剂以各种方式不均匀地分布在调色剂中。
在该情况中,由于外部添加剂的组成在调色剂颗粒之间不均一,因此不能控制电荷量的分布,结果导致在图像的背景部分中的具有低电荷量的调色剂的飞散。
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人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在含有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中,当用于载体的树脂被覆层的树脂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脆性)时,可以防止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颗粒在调色剂中的不均匀分布。
即,由于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显示出较大的对调色剂和载体的附着力,因此当外部添加剂在显影部中被搅拌时其在调色剂颗粒间移动或移向载体。特别是,高易动性的大粒径外部添加剂以及凝集物由于静电引力而向载体移动。因为调色剂比较柔软且比重较小,所以长时间搅拌时外部添加剂和凝集物最终嵌埋在调色剂中。然而,当较软的树脂用作载体的被覆用树脂时,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以及凝集物被收集于载体上。因此,即使当调色剂的形状分布较宽时也可抑制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以及凝集物在各调色剂颗粒之间的不均匀分布。由此,可以抑制电荷量的加宽。
更具体而言,在载体的树脂被覆层中使用了在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刮痕线宽为80μm~200μm而刮痕深度为60μm~150μm的树脂。
当刮痕线宽小于80μm时,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不能被载体收集。另一方面,当刮痕线宽超过200μm的树脂用作载体的被覆树脂时,树脂会由于显影部中的搅拌应力而剥落。此外,当刮痕深度小于60μm时,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即使在载体上也处于高度移动状态;因此,外部添加剂不能被充分地收集。另一方面,当刮痕深度超过150μm时,因为外部添加剂被收集过多导致载体的带电赋予能力劣化,因而不能抑制调色剂在图像的背景部分中的飞散。
所述刮痕线宽优选为90μm~180μm,更优选为100μm~150μm。
此外,所述刮痕深度优选为70μm~140μm,更优选为80μm~120μm。
如下所述进行刮擦强度测试。
将待测定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在显影剂的情况中,当调色剂被洗净分离后将载体浸渍在溶剂中以溶解被覆树脂),然后浇注在哑光不锈钢基材上并干燥,由此制得评价用样品(膜厚:约300μm~800μm)。将评价用样品安放在刮擦强度测试仪(商品名:TRIBO-GEAR,由新东科学(株)制造)上,以100g的荷重使用7号针,在针的移动速度为1500mm/分钟和移动距离为50mm的条件下进行刮擦测试。用激光显微镜(商品名:TK9500,由Keyence K.K.制造)测定刮痕的线宽和深度。当膜厚为300μm以上时,下层不影响结果。采用800μm的上限以使由于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差异较小。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是前述的形状分布较宽的调色剂。具体而言,其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5~135,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的比例为5%~30%,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的比例为5%~30%。也就是说,当平均形状系数设定在一定范围内且其分布处于适宜的范围内时,可以同时获得转印性和清洁性。
当平均形状系数SF1小于125时,因为形状总体上是球形,因此即使形状分布变宽也不能抑制调色剂从刮刀缝中溜走。另一方面,当平均形状系数SF1超过135时,不能确保例如良好的转印效率,这是因为调色剂总体上接近无定形。平均形状系数SF1优选为126~134,更优选为126~133。
此外,当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的比例为5%~30%时,确保了良好的转印效率,并抑制了由于外部添加剂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的带电量的不均。更进一步,当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的比例为5数目%~30数目%时,保证了清洁性,并可以控制由于外部添加剂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的带电量的不均。
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的比例优选为5%~25%,更优选为5%~15%。此外,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的比例优选为5%~25%,更优选为5%~15%。
此处,形状系数SF1由下式(2)获得。
式(2):SF1=(ML2/A)×(π/4)×100
式(2)中,ML代表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A代表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平均形状系数SF1通常通过用图像分析器分析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而定量,并例如,如下所示来求算。即,通过摄像机将散布在载玻片表面上的调色剂颗粒的光学显微图像输入至Luzex图像分析器,并获得500个以上的调色剂颗粒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各颗粒的SF1值根据式(2)进行计算,其平均值可作为平均形状系数SF1。
此外,SF1小于125或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的比例是位于由如上所述测定的500个颗粒的SF1值得到的各形状系数范围内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的比例。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很多情况中,在调色剂中添加除了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之外的诸如防粘剂等其他组分。另外,还添加了各种外部添加剂。因此,调色剂表面上的组成分布极为复杂。所以,例如,已经发现,当使用具有较宽的形状系数分布的调色剂时,那些避免外部添加剂的不均匀分布的措施不足以防止机内污染和图像的微细不均匀的发生。
通过进一步研究,本发明人发现,通过控制调色剂全体的带电量以使各个调色剂颗粒的带电量均一化时,不足以获得除背景部分雾化之外不存在机内污染和图像不均匀的高画质图像,并且当考虑到构成调色剂的材料的组成时,因为即使在调色剂的表面之间电荷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的均一化也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仅仅通过使调色剂的平均带电量保持恒定,也很难应对近来对高画质化的要求,因此,需要使各个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均一化。本发明人发现根据下式(1)计算的各个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优选为5dB(或约5dB)以上。
式(1):D[dB]=10×log(m2/σ2)
式中,m表示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的平均值,σ表示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的标准偏差。
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小于5dB时,由于各个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的均一性恶化,可能在一些情况中发生机内污染和图像不均匀。
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理想的为6dB以上。不过,从涉及到调色剂制造的实际限制考虑,上限可约为8dB。
调色剂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具体如下所示计算。
首先,将显影剂在温度为22℃和相对湿度(RH)为50%的环境中放置170小时。基于一个调色剂颗粒的粒径d(μm),由等式A=πd2(μm2)计算其表面积A(假定调色剂颗粒是球形)。接着,调色剂颗粒的电荷q(fC)除以表面积A便计算出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q/A(fC/μm2)。计算至少2000个颗粒的每一个的表面电荷密度,并求得其平均值m和标准偏差σ。根据式(1)得到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
因为必须获得同一调色剂颗粒的粒径d和电荷q,因而应使用能够同时测定粒径和电荷的仪器进行测定。对所述仪器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其可以测定一个调色剂颗粒的彼此相关的粒径和电荷即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粒径/带电量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E-SPART ANALYZER,由Hosokawa Micron Co.,Ltd.制造)用于测定。
此外,关于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不仅是带电能力,而且电荷泄漏的时间常数也随着颗粒之间组成的不同以及调色剂表面之间组成的不同而改变。因此,调色剂被放置后表面电荷密度的均一性倾向于降低,并且发现这种趋势特别是在高温高湿下较为显著。这种情况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高湿度下的水分吸收量随着用于调色剂的材料(例如助剂)的种类而改变,所以由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组成波动以及存在组成不同的助剂所致,产生了水分吸收量多的部分和水分吸收量少的部分。结果,据认为电荷泄漏的时间常数在水分吸收量多的部分中较大,但电荷泄漏的时间常数在水分吸收量少的部分中变小;因此,表面电荷密度在调色剂颗粒之间或者在组成不同的调色剂表面之间逐渐变得不同。
因此,用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获得不存在背景部分雾化和机内污染的高画质图像的条件与上述条件稍有不同。也就是,当显影剂在温度为28℃且湿度为85% RH的环境中放置170小时后,由式(1)表示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可以为5dB以上。
下面,将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载体)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载体是可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具有树脂被覆层的载体,可以使用公知载体而不作具体限定,只要用于树脂被覆层的树脂满足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各种特性。例如,所述载体可以是磁性粉末分散在树脂被覆层的基质树脂中的树脂分散型载体,或是诸如具有空隙的芯材颗粒等多孔芯由树脂浸渍被覆的树脂浸渍型载体。
用于载体的被覆树脂/基质/浸渍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醚、聚乙烯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硅氧烷键构成的纯硅酮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化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
在这些树脂中,为了满足尤其是刮擦强度特性,可以使用通过聚合含有苯乙烯单体的单体而得到的树脂(如苯乙烯或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在下列条件下得到树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使用“HLC-8120GPC,SC-8020”(商品名,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作为GPC。使用两个柱“TSKgel,SUPER HM-H”(商品名,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6.0mm内径×15cm),THF(四氢呋喃)用作洗脱液。实验条件如下设定。样品的浓度为0.5%,流速为0.6ml/min,样品注入量为10μl,测试温度为40℃,并使用IR检测器。此外,由10个样品,即“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和“F-700”获得校正曲线,所述样品均为“聚苯乙烯标准试剂TSK STANDARD”(商品名,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
分析样品时数据的收集间隔设定为300ms。
可用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70℃(或约70℃)~150℃(或约150℃),更优选为80℃(或约80℃)~130℃(或约130℃)。
关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根据ASTMD3418-8,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商品名:DSC60,配有自动切线处理系统,由岛津制作所制造),在升温速率为10℃/分钟的条件下从25℃至150℃进行测定。阶梯状吸热量变化的中间点的温度被视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此外,为获得5dB以上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载体也应当具有改善的带电效率。为实现此目的,树脂被覆层可包含具有脂环基的树脂。环烷基作为该脂环基特别好。
环烷基较好的原因并不清楚。通常,烷基并不强烈地附着于载体的芯材,环烷基倾向于产生位阻。因此,由于树脂被覆载体时环烷基倾向存在于尽可能远离芯材的位置上,可以认为环烷基在载体的表面上聚集。此外还认为环烷基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因而获得优异的带电性。
具有环烷基的树脂的实例包括(1)在侧链上包含环烷基的单体的均聚物、(2)通过聚合至少两种在侧链上包含环烷基的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和(3)在侧链上包含环烷基的单体和不包含环烷基的单体之间的共聚物。
在树脂(1)~(3)中,从得到更为显著的带电性的改进效果的观点考虑时,特别优选(2)通过聚合至少两种在侧链上包含环烷基的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
作为环烷基,优选的是具有3元环至10元环的环烷基。其实例包括环己基、金刚烷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异冰片基、降冰片基和冰片基。从较少发生带电量的分布不均的观点考虑时,特别优选环己基和金刚烷基。
具有脂环基的树脂的实例包括:含有脂环基的丙烯酸树脂,如丙烯酸环丙酯、丙烯酸环戊酯和丙烯酸环己酯;降冰片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由于其结构稳定性而为特别优选。此外,可以使用含有脂环基的树脂和至少一种下列树脂成分(本身是公知的)的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如聚乙烯和聚丙烯;聚乙烯基类树脂和聚偏二乙烯类树脂,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咔唑、聚乙烯醚和聚乙烯酮;由有机硅氧键构成的纯硅酮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化树脂,如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polyfluorinated vinyl)、聚偏二氟乙烯(polyfluorinated vinylidene)和聚三氟氯乙烯;氨基树脂,如聚氨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胍胺树脂、尿素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
特别是,从赋予带电量观点考虑时,优选包含0.5重量%(或约0.5重量%)~5重量%(或约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的共聚物。此外,为满足刮擦强度特性,可以使用通过共聚苯乙烯单体和含有脂环基的树脂得到的树脂。
该情况中的苯乙烯单体的含量(苯乙烯组成)、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前述树脂(不限于具有脂环基的树脂)的相同。
通常,载体可具有适当的电阻值。为控制电阻,导电性粉末可以分散在树脂中。导电性粉末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任何物质的粉末:诸如金、银和铜等金属、炭黑、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硼酸铝、钛酸钾、氧化锡和炭黑。
载体芯材的实例包括:磁性金属,例如铁、镍和钴;磁性氧化物,例如铁酸盐和磁铁矿;和玻璃珠。在磁刷方法中使用载体时,芯材可以是磁性材料。载体芯材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25μm~50μm。
在载体芯材的表面上被覆树脂时,可以采用通过将被覆树脂和可选的各种添加剂溶解在适宜溶剂中得到的被覆层形成用溶液的被覆方法。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被覆树脂和涂布适应性等适当选择。
作为具体的树脂被覆方法,可以提及下列方法:将载体芯材的粉末浸渍在被覆层形成用溶液中的浸渍法,将被覆层形成用溶液喷雾在载体芯材表面上的喷雾法,将树脂被覆层形成用溶液喷雾在利用流动空气而漂浮的载体芯材上的流动床法,以及将载体芯材与树脂被覆层形成用溶液在捏合涂布机中混合然后除去溶剂的捏合涂布机法。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树脂被覆层的平均膜厚优选为100nm(或约100nm)以上,更优选为200nm(或约200nm)以上。当树脂被覆层的平均膜厚小于100nm时,不能有效收集具有大粒径的外部添加剂,长时间使用时电阻会由于被覆树脂层的剥离而降低,且不能充分地控制载体的粉碎。树脂被覆层的平均膜厚的上限为约2μm。
树脂被覆层的平均膜厚(μm)如下所示获得:
平均膜厚(μm)=[每个载体的被覆树脂量(包括诸如导电剂等所有添加剂)/每个载体的表面积]÷树脂被覆层的平均比重=[4/3π·(d/2)3·ρ·Wc]/[4π·(d/2)2]÷ρc=(1/6)·(d·ρ·Wc/ρc)
ρ(无量纲)表示磁性颗粒的真比重,d(μm)表示磁性颗粒(芯材)的体积平均粒径,ρc表示树脂被覆层的平均比重,Wc(重量份)表示每100重量份磁性颗粒的树脂被覆层的总含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载体的体积电阻率优选控制在1×107Ω·cm(或约1×107Ω·cm)~1×1015Ω·cm(或约1×1015Ω·c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108Ω·cm(或约1×108Ω·cm)~1×1014Ω·cm(或约1×1014Ω·cm)的范围内。
当载体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1015Ω·cm(或约1×1015Ω·cm)时,由于电阻较高,显影时载体难以作为显影电极发挥作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中,可能导致特别是在实地图像部分发生实地再现性的恶化,诸如发生边缘效应。另一方面,当体积电阻率小于1×107Ω·cm(或约1×107Ω·cm)时,在一些情况中,较低的电阻容易引起诸如当显影剂中调色剂的浓度减小时由于电荷由显影辊注入载体从而使载体本身被显影等麻烦。
载体的体积电阻率(Ω·cm)如下测定。测定环境设定为温度20℃和湿度50%RH。
在配有20cm2的电极板的圆形夹具的表面上,平铺待测样品以形成厚度为约1mm~3mm的层。在该层上放置与上述电极板相同的20cm2的电极板以夹持该层。为除去待测样品片之间的空隙,在放置于该层上的电极板上施加4kg的荷重,并测定该层的厚度(cm)。将该层上下的电极均与静电计和高压电源连接。将高电压施加至两电极上以使电场为103.8V/cm,并读取在施加该电压时流过的电流值(A),计算样品的体积电阻率(Ω·cm)。待测样品的体积电阻率(Ω·cm)的计算公式如下式(3)中所示。
式(3):R=E×20/(I-I0)/L
式中,R表示载体的体积电阻率(Ω·cm),E表示施加的电压(V),I表示电流值(A),I0表示施加的电压为0V时的电流值(A),L表示载体层的厚度。系数20表示电极板的面积(cm2)。
(调色剂)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静电图像显影剂是包含调色剂和所述载体的所谓的双组分显影剂。下面,将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调色剂。
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不受特别限制。所述调色剂可以是通过将外部添加剂添加到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颗粒中而获得的调色剂。
作为调色剂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可适当地选择用于调色剂颗粒中的公知粘合剂树脂。其具体实例包括例如以下物质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诸如苯乙烯和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类;诸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戊二烯等单烯烃;诸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和乳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诸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诸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丁基醚等乙烯基醚;和诸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
在上述物质中,特别典型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苯乙烯和聚丙烯。此外,其实例还包括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硅酮树脂、聚酰胺和改性松香。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合剂树脂中可包含结晶性聚酯树脂。
当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时,得到了定影时良好的与纸的附着性和带电性,并可以将熔点控制在优选范围内。此外,优选的是具有适宜熔点的脂肪族结晶性聚酯树脂。
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由酸(二羧酸)成分和醇(二醇)成分合成。下面,“酸衍生成分”表示在聚酯树脂的合成之前最初是酸成分的构成部分,而“醇衍生成分”表示在聚酯树脂的合成之前最初是醇成分的构成部分。
“结晶性聚酯树脂”是指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其吸热量不呈阶梯状变化而是显示明确吸热峰的树脂。不过,通过共聚结晶性聚酯主链和至少一种其他成分所获得的聚合物也被称为结晶性聚酯,只要所述其他成分的量为50重量%以下。
(酸衍生成分)
作为酸衍生成分,优选脂肪族二羧酸,特别优选直链羧酸。直链羧酸的实例包括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羧酸、1,10-癸烷二羧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1,13-十三烷二羧酸、1,14-十四烷二羧酸、1,16-十六烷二羧酸和1,18-十八烷二羧酸等等,以及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和酸酐。其中,考虑到晶体熔点和带电性,优选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直链羧酸。为提高结晶性,这些直链羧酸的用量优选为酸成分的95摩尔%(或约9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酸成分的98摩尔%(或约98摩尔%)以上。
对其他单体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传统已知的二元羧酸和二元醇,例如在“高分子数据手册:基础编”(日本高分子学会编:培风馆)中所描述的那些。作为所述单体成分的具体实例,作为二元羧酸,可包括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萘-2,7-二羧酸和环己烷二羧酸等二元酸,及它们的酸酐和低级烷基酯。可以仅使用这些酸的一种,或作为选择,可组合使用这些酸的两种或更多种。
做为酸衍生成分,除了衍生自脂肪族二羧酸的成分之外,还可包含诸如具有磺酸基的衍生自二羧酸的成分等成分。
从可获得诸如颜料等着色剂的良好分散状态的角度考虑,具有磺酸基的二羧酸是有效的。此外,当整个树脂在水中乳化或悬浮以制备调色剂母颗粒时,正如后面所述,磺酸基能够在不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使树脂乳化或悬浮。此类具有磺酸基的二羧酸的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2-磺基对苯二甲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和磺基丁二酸钠。此外,例如此类具有磺酸基的二羧酸的低级烷基酯和酸酐也是可用的。在这些化合物中,考虑到成本,优选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等。具有磺酸基的二羧酸的含量优选0.1摩尔%~2.0摩尔%,更优选0.2摩尔%~1.0摩尔%。当含量大于2摩尔%时,带电性可能恶化。此处,“摩尔%”表示当聚酯树脂中各成分(酸衍生成分和醇衍生成分)的总量假定为1单位(摩尔)时的百分比。
(醇衍生成分)
作为醇成分,可以使用脂肪族二醇。其实例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和1,20-二十烷二醇。其中,考虑到晶体熔点和带电性,优选具有6~1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醇。为增加结晶性,优选以醇成分的95摩尔%(或约95摩尔%)以上的量使用这些直链二醇,更优选以98摩尔%(或约98摩尔%)的量使用这些直链二醇。
其他二元醇的实例包括双酚A、氢化双酚A、双酚A氧乙烯加成物、双酚A氧丙烯加成物、1,4-环己二醇、1,4-环己二甲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和新戊二醇。可以仅使用这些元二醇的一种,或组合使用这些元二醇的两种或更多种。
此外,如果需要,为调节酸值和羟基值,可以使用下列物质:诸如乙酸和苯甲酸等一元酸;诸如环己醇和苄醇等一元醇;苯三羧酸、萘三羧酸及其酸酐和低级烷基酯;诸如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等三元醇。
结晶性聚酯树脂可以由选自上述单体成分的成分的任意组合通过使用由以下文献描述的传统已知的方法合成:例如“缩聚反应”(化学同人)、高分子实验学(缩聚和加聚:共立出版)和聚酯树脂手册(日刊工业新闻社编)等等。酯交换法和直接缩聚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当酸成分与醇成分反应时,摩尔比(酸成分/醇成分)随反应条件等而变化,不能一概而论,在直接缩聚中摩尔比通常约为1/1。在酯交换法中,通常要使用过量的例如乙二醇、新戊二醇或环己二甲醇等可在真空下蒸除的单体。
聚酯树脂的制造通常在180℃~250℃的聚合温度进行,如果需要,降低反应体系中的压力并且在除去缩合反应中产生的水和醇的同时进行反应。当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不相容时,可以添加具有高沸点的溶剂作为辅助性增溶剂以溶解单体。在蒸除所述辅助性增溶剂的同时进行该缩聚反应。当在共聚反应中存在相容性差的单体时,可以将相容性差的单体预先与要和该单体缩聚的酸或醇缩合,然后可以进行与主要成分的缩聚反应。
可用于制造聚酯树脂的催化剂的实例包括:诸如钠和锂等碱金属的化合物;诸如镁和钙等碱土金属的化合物;诸如锌、锰、锑、钛、锡、锆和锗等金属的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和胺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乙酸钠、碳酸钠、乙酸锂、碳酸锂、乙酸钙、硬脂酸钙、乙酸镁、乙酸锌、硬脂酸锌、环烷酸锌、氯化锌、乙酸锰、环烷酸锰、四乙氧基钛、四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四丁氧基钛、三氧化锑、三苯基锑、三丁基锑、甲酸锡、草酸锡、四苯基锡、二氯化二丁基锡、氧化二丁基锡、四丁氧基锆、环烷酸锆、碳酸氧锆、乙酸氧锆、硬脂酸氧锆、辛酸氧锆、氧化锗、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基三苯基溴化磷、三乙胺和三苯胺。这些化合物中,考虑到带电性,优选使用锡类催化剂和钛类催化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氧化二丁基锡。
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优选为50℃~120℃,更优选60℃~110℃。当熔点低于50℃时,调色剂的储存稳定性和定影后调色剂图像的储存稳定性在一些情况中均可能会出现问题。此外,当熔点高于120℃时,相比传统调色剂,在一些情况中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低温定影。
对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的测定,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当测定在10℃/分钟的升温速率下于室温至150℃之间进行时,在JIS K-7121所示的输入补偿差示扫描量热法中获得的熔融峰的温度即为熔点。结晶性树脂在一些情况中具有多个熔融峰。在本发明中,最大峰视为熔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调色剂中的含量优选为3重量%(或约3重量%)~20重量%(或约2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或约5重量%)~15重量%(或约15重量%)。当含量设定在所述范围内时,定影温度可有效地降低,带电后电荷的保持性优异。
调色剂中包含的着色剂不作具体限定。其实例包括诸如铁酸盐和磁铁矿等磁性粉末、炭黑、苯胺蓝、铜油蓝(chalcoyl blue)、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蓝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石绿草酸盐、灯黑、玫瑰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2、C.I.颜料蓝15:1和C.I.颜料蓝15:3。
此外,必要时,可向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中加入防粘剂和/或带电控制剂。
防粘剂的典型实例包括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费托蜡、褐煤蜡、巴西棕榈蜡、米蜡和小烛树蜡。
作为带电控制剂,可以使用任何公知的带电控制剂。其实例包括偶氮型金属络合物、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和具有极性基团的树脂型带电控制剂。当调色剂通过下述的湿法制造时,考虑到要控制离子强度并减少废水污染,优选使用几乎不溶于水中的材料。
制造调色剂母颗粒时,例如,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中的任一种:将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必要时的防粘剂以及带电控制剂等捏合、粉碎并分级的捏合粉碎法;利用机械冲击或热能使由捏合粉碎法得到的颗粒改变形状的方法;将通过以用于形成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分散液与着色剂和必要时的防粘剂以及带电控制剂等的分散液混合、凝集、加热并使其融合而获得调色剂颗粒的乳化聚合凝集法;将用于形成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与着色剂和必要时的防粘剂以及带电控制剂等的溶液在水性溶剂中悬浮然后聚合的悬浮聚合法;和将粘合剂树脂与着色剂和必要时的防粘剂以及带电控制剂等的溶液在水性溶剂中悬浮并造粒的溶解悬浮法。此外,制造方法也可如下进行:使已凝集的颗粒附着于作为芯的如上得到的调色剂母颗粒上,并加热使其融合以形成核-壳结构。
由此制得的调色剂母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2μm~8μm,更优选为3μm~7μm。当体积平均粒径小于2μm时,在一些情况中,调色剂的流动性劣化,并且由于由载体所赋予的带电性有可能不足,因此导致背景部分发生雾化,浓度再现性倾向于下降。另一方面,当体积平均粒径大于8μm时,由于微细点的再现性、浓淡层次性和颗粒性的改善效果变小,在一些情况中很难获得高画质图像。
作为从调色剂方面考虑使调色剂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为5dB以上的措施,可以使粒径分布尽可能地狭窄。鉴于此,调色剂的粒径分布指数,即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优选为1.30(或约1.30)以下,更优选为1.25(或约1.25)以下。此外,GSDv与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之比即GSDv/GSDp优选为0.95以上,更优选为0.98以上。
体积平均粒径值和粒径分布指数值如下测定并求算。首先,基于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商品名,由Beckmann Coulter Co.,Ltd.制造)测得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从小直径侧起在各粒度范围(区段)内分别画出体积和数量各自的累积分布。将累积值为16%处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积平均粒径D16v和累积数均粒径D16P,将累积值为50%处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积平均粒径D50v(该值被视为体积平均粒径)和累积数均粒径D50P,将累积值为84%处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积平均粒径D84v和累积数均粒径D84P。
使用这些值,算出作为(D84v/D16v)1/2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算出作为(D84p/D16p)1/2的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
作为测定方法,将0.5mg~50mg的测定样品加入2ml含有5重量%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为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并将溶液添加至100ml~150ml电解液中,然后将其中悬浮有测定样品的电解液用超声波分散器分散约1分钟,用Coulter Multisizer II以100μm孔径的孔测量2.0μm~40μm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径分布。测定的颗粒数为50,000。
如上所述,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5~135。不过,以一定比例包含具有相对小的形状系数的球形调色剂颗粒和具有相对大的形状系数的无定形调色剂颗粒,以使调色剂总体具有形状系数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较宽的构成。
为获得具有该构成的调色剂,可以采用混合具有不同形状的调色剂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将平均形状系数SF1略有不同的多种调色剂混合的方法和将少量的球形度更高的调色剂颗粒和无定形调色剂颗粒加入具有上述范围内的平均形状系数SF1的调色剂中的方法。
此外,当使用乳化凝集法作为制造调色剂母颗粒的方法时,也可以通过在加热融合步骤中合为一体(合一)时逐步控制pH或温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方法来获得具有所述构成的调色剂。具体而言,调色剂的形状倾向于由合为一体时的pH所决定。具有较小粒径的颗粒倾向于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成为球形,而具有较大粒径的颗粒倾向于受到pH的影响而成为球形。在所述方法中,例如,在相对较低的合一温度下使pH保持得较低以控制具有较大粒径的颗粒的形状,然后在保持高pH的同时升高温度以控制具有较小粒径的颗粒的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改善转印效率、流动性、清洁效率和带电量的可控制性,尤其是为了改善流动性,可在调色剂中包含外部添加剂。外部添加剂是指附着于调色剂母颗粒表面的无机颗粒。
对加入调色剂中的外部添加剂不作具体限定。不过,至少一种外部添加剂可以是用于控制粉末流动性和带电性并且其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7nm~40nm的小粒径的无机氧化物。具有小粒径的无机氧化物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钛的氧化物(二氧化钛、偏钛酸盐)、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和炭黑。
特别是,考虑到在对透明性没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带电性、环境稳定性、流动性、耐结块性、稳定的负带电性和画质维持性,优选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15nm~40nm的二氧化钛。
此外,对无机氧化物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可使其获得更高的分散性,并增强它们对提高粉末流动性的效果。表面处理时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其具体例包括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脲、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具有小粒径的无机氧化物的添加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调色剂母颗粒可以为0.5重量份~2.0重量份。
此外,诸如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70nm(或约70nm)以上的大粒径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以代替具有小粒径的外部添加剂加入调色剂中,或与后者一同加入调色剂中。这是因为从确保转印效率的观点考虑时使用具有大粒径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是优选的。
具有大粒径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以体积平均初级粒径计优选为70nm(或约70nm)~300nm(或约300nm),更优选80nm(或约80nm)~200nm(或约200nm)。
具有大粒径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偏钛酸盐、氧化铝、氧化镁、矾土、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铬、三氧化二锑、氧化镁和氧化锆。其中,考虑精确控制带电性时,优选使用选自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偏钛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特别是在需要高转印效率的如全色图像等图像中,所述二氧化硅优选是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70nm以上的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所述体积平均初级粒径更优选为80nm~200nm。
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小于70nm时,二氧化硅对于降低调色剂和感光体之间的非静电附着力未必有效。特别是,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由于显影部内部的应力所致倾向于嵌埋在调色剂母颗粒中,因而其对于显影性和转印效率的改善效果可能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大于300nm时,二氧化硅倾向于与调色剂母颗粒分离,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降低非静电附着力;此外,二氧化硅有移向接触部件的趋势,很可能引起诸如阻碍带电和画质缺陷等次生缺陷。
单分散性二氧化硅是单分散且球形的。因此,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可均匀分散在调色剂母颗粒的表面上,并可以提供稳定的间隔效应。单分散性的定义可以由相对于包括凝集体的情况在内的平均粒径的标准偏差来表示。粒径的标准偏差优选是体积平均粒径D50V×0.22(或约D50V×0.22)以下。此外,Wadell球形度可用于讨论球形度的定义。球形度优选为0.6(或约0.6)以上,更优选为0.8(或约0.8)以上。
沃德尔球形度由下式获得。
球形度=(体积与实际颗粒的体积相同的球的表面积)/(实际颗粒的表面积)
式中,分子,也就是“(体积与实际颗粒的体积相同的球的表面积)”由平均粒径的计算求得。此外,以使用粉末比表面积测定装置SS-100(商品名,由岛津制作所制造)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作为分母,也就是“(实际颗粒的表面积)”。
具有大粒径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添加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调色剂母颗粒优选为0.5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1.0重量份~3.0重量份。
也可以使用润滑剂颗粒,润滑剂颗粒的实例包括诸如石墨、二硫化钼、滑石、脂肪酸、高级醇、脂肪醇和脂肪酸金属盐等固体润滑剂;诸如聚丙烯、聚乙烯和聚丁烯等低分子量聚烯烃;加热时具有软化点的硅酮;诸如油酰胺、芥酰胺、蓖麻油酰胺和硬脂酰胺等脂肪族酰胺;诸如巴西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野漆树蜡和霍霍巴油等植物蜡;诸如蜂蜡等动物蜡;诸如褐煤蜡、地蜡、纯白地蜡、石蜡、微晶蜡和费托蜡等矿物和石油蜡;以及它们的改性产物。从获得清洁性的观点考虑时,润滑剂颗粒的平均形状系数SF1优选为140以上。
此外,公知的无机氧化物也可以用作研磨剂。其实例包括氧化铈、钛酸锶、氧化镁、氧化铝、碳化硅、氧化锌、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氮化硼、焦磷酸钙、氧化锆、钛酸钡、钛酸钙和碳酸钙。另外,也可以使用其复合材料。
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色剂颗粒可通过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和V型搅拌机等混合调色剂母颗粒与外部添加剂来制造。此外,当调色剂母颗粒根据湿法制造时,前述颗粒可以以湿式添加。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重量比)可适当地在调色剂:载体=1:100~30:100的范围内,更优选适当地在3:100~20:100的范围内。
(成像设备)
然后对使用本发明的显影剂的本发明的成像设备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图像保持部件;显影部,所述显影部用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接受体上;和定影部,所述定影部用于将已转印至所述转印接受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用作所述显影剂。
在所述成像设备中,例如,包含显影部的部分可具有能够在成像设备主体上安装和从中拆卸的盒式构造(处理盒)。作为所述处理盒,优选使用至少包含显影剂保持体,并容纳有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的本发明的处理盒。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以下将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而将其他部分的说明省略。
图1是显示4串联式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成图。图1中所示的成像设备包括电子照相方式的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成像单元10Y、10M、10C和10K(成像单元),所述第一至第四成像单元基于分色的图像数据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色图像。这些成像单元(以下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彼此以预定的间隔隔开呈并行配置。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为能够在成像设备主体上安装和从中拆卸的处理盒。
在各单元10Y、10M、10C和10K的图示的上侧,设置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0以延伸通过各单元。中间转印带20卷绕在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和支持辊24上。驱动辊22和支持辊24在图中从右至左彼此隔开配置。中间转印带20沿从第一单元10Y到第四单元10K的方向行进。通过弹簧等(图中未示出)将支持辊24压向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从而向卷绕在两辊上的中间转印带20提供一定的张力。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部件侧的表面上配有与驱动辊22相对的中间转印体清洁单元30。
此外,可将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容纳的4色调色剂(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供应至各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单元(显影部)4Y、4M、4C和4K中。
前述的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同等的构造。因此仅以配置在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的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作为其代表进行描述。在等同于第一单元10Y的部分中,将以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代替黄色(Y)的附图标记赋予这些部分,省略对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说明。
第一单元10Y具有用作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体1Y。在感光体1Y的周围依次配置用于以预定电压对感光体1Y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辊2Y;用于根据分色图像信号以激光束3Y使带电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图像的曝光单元3;用于将带电的调色剂供给至静电图像而使该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单元(显影部)4Y;用于将已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5Y(一次转印部);和具有在一次转印后除去感光体1Y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洁刮刀的感光体清洁单元(清洁部)6Y。
将一次转印辊5Y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此外,用于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图中未示出)与各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连接。通过控制部(未示出)改变各偏压电源施加至各一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
下面,将说明在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在操作前用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约-600V~-800V的电势。
通过在导电性基体(20℃的体积电阻率为1×10-6Ωcm以下)上层积感光层来形成感光体1Y。该感光层通常具有很高的电阻(大致与普通树脂的电阻相同),但具有改变以激光束(激光束3Y)照射的部分的比电阻的性质。根据由控制部(未示出)送出的黄色图像数据,激光束3Y经曝光单元3输出至带电的感光体1Y的表面。激光束3Y照射至感光体1Y表面上的感光层,由此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印刷图案的静电图像。
静电图像是通过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充电形成的图像,即,该图像是如下形成的所谓的负潜像:由于感光层的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受激光束3Y的作用而降低,从而导致感光体1Y表面的电荷流失,与此同时,未被激光束3Y照射过的部分的电荷保持不变。
如此形成在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由于感光体1Y的旋转而传送至预定的显影位置。然后,在该显影位置,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由显影单元4Y可视化(显影)。
将体积平均粒径为7μm、至少包含黄色着色剂、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的黄色调色剂储存在显影单元4Y中。通过在显影单元4Y的内部搅拌黄色调色剂以使其摩擦带电,其电荷的极性与通过在感光体1Y上充电提供的电荷的极性(负极性)相同的黄色调色剂保持在显影辊(显影剂保持体)上。然后,当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显影单元4Y时,黄色调色剂静电附着于感光体1Y表面上的经过除电的潜像部分,并将潜像显影。其上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以预定速度行进,由此将在感光体1Y上的已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输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将预定的一次转印偏压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Y,由此使得从感光体1Y指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并将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所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例如,通过控制部(图中未示出)将第一单元10Y控制为约+10μA。
另一方面,通过清洁单元6Y将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并回收。
此外,施加至处于第一单元10Y以后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的一次转印偏压也按与第一单元中相同的方式控制。
因此,使在第一单元10Y中转印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依次传送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由此将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叠加以实现多重转印。
通过第一至第四单元而多重转印有四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持辊24和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26所构成的二次转印部。另一方面,记录纸(转印接受体)P经由供给单元以预定时机供应至彼此压接的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间隙,并将预定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至支持辊24。此时所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由此使得从中间转印带20指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以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此时的二次转印偏压根据由用于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电阻检测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到的电阻进行确定并受电压控制。
当记录纸P输送至加热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定影部)28时,将叠色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并定影在记录纸P上。其彩色图像定影后的记录纸P被传送至排出部,由此完成一系列彩色图像形成操作。
在示例性的成像设备中,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0转印至记录纸P。但成像设备并不限于该构造,而可以具有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直接转印至记录纸的构造。
(处理盒)
图2是显示用于容纳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处理盒200通过利用装配轨道116使感光体107、充电辊108、显影装置111、设有清洁刮刀的感光体清洁单元(清洁部)113、曝光用开口118和除电曝光用开口117组合并一体化而构成。
处理盒200构造为可在包括转印单元112、定影单元115和其他构成部分(未示出)的成像设备的本体上自由安装和从中拆卸,并与成像设备的本体一起构成成像设备。附图标记300是记录纸。
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包括充电单元108、显影单元111、清洁单元(清洁部)113、曝光用开口118和除电曝光用开口117。不过,这些单元可选择性组合。本发明的处理盒除了感光体107之外还包括选自由充电单元108、显影单元111、清洁单元(清洁部)113、曝光用开口118和除电曝光用开口117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部件。
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除非另作说明,“份”和“%”分别表示“重量份”和“重量%”。
(各种特性的测定方法)
首先,描述用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调色剂的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不包括已经描述的方法)。
(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用激光衍射粒径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LA-700,由Horiba Ltd.,制造)测定。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
根据ASTM D3418-8,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商品名:DSC60,配有自动切线处理系统,由岛津制作所制造),在升温速率为10℃/分钟的条件下从25℃至150℃进行测定,由此获得粘合剂树脂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阶梯状吸热量变化的中间点的温度被视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吸热峰的峰值温度视为熔点。
(外部添加剂的体积平均初级粒径)
激光衍射散射型粒径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Master Sizer 2000,由Malvern制造)用于测定。
调整处于分散液状态的样品以使固形物为约2g,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以使体积增至约40ml。将混合物装入小室中直至浓度适宜。等待约2分钟(在此期间小室中的浓度基本稳定)后,进行测定。将得到的各区段的体积粒径分布从小粒径侧起进行累积,累积值为50%处的粒径视为体积平均粒径,并将其当作外部添加剂颗粒的体积平均初级粒径。
当测定诸如外部添加剂的颗粒等各颗粒时,将2g测定样品加入50ml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例如,5%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随后用超声波分散装置(1000Hz)分散2分钟以制备样品,然后再以与用于上述分散液的相同方法进行测定。
(调色剂的表面电荷密度)
为了由式(1)获得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将在22℃和50%RH的环境中放置170小时的显影单元的套筒(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取样约0.3g~约0.7g,使用粒径/带电量分布测定分析器(E-SPARTANALYZER,由Hosokawa Micron Co.,Ltd.制造)同时测定各调色剂颗粒的粒径/电荷。
关于具体的测定条件,首先,测定前将所述分析器在22℃±3℃和55%RH±10%RH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以上,由此调温调湿。在确认所述分析器已经充分调温调湿后,使被取样的显影剂的一部分由磁体保持,并将其布置在分析器的吸入口附近,仅有显影剂中的调色剂被氮气吹出。由此与载体分离的调色剂被前述吸入口吸入,然后测定电荷和粒径。重复所述操作直至调色剂颗粒的计数达到2000个,由此获得平均值m和标准偏差σ。输出各数据并根据式(1)求算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放置后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如下测定。将后述的成像设备在调节至28℃和85%RH的恒温恒湿器或环境室中放置24小时以上。在确认所述设备已经充分调温调湿后,印刷20页,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将显影单元的套筒表面上的显影剂取样约3g~约10g。然后,将显影剂直接在所述环境中放置170小时,以相同方法测定粒径和带电量从而获得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
(调色剂的制备)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的制备)
·乙二醇(由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37份
·新戊二醇(由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65份
·1,9-壬二醇(由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32份
·对苯二甲酸(由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96份
将上述单体装入烧瓶中,然后用1小时加热至200℃,在确认反应体系内的单体搅拌均匀后,加入1.2份氧化二丁锡。此外,将生成的水蒸除的同时用6小时使温度由200℃升至240℃,在240℃使脱水缩合反应继续进行4小时以得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其酸值为9.4mg KOH/g,重均分子量为13,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
然后,将处于熔融状态的该树脂以100份/分钟的速度转移至CAVITRON CD1010(商品名,由Eurotech Company制造)中。将通过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而获得的浓度为0.37%的稀氨水引入另外准备的水性介质槽中,然后在用热交换器在120℃加热的同时以0.1升/分钟的速度与上述处于熔融状态的聚酯树脂一起转移至上述CAVITRON中。在转子的转速为60Hz、压力为5kg/cm2的条件下操作CAVITRON,以得到其中分散有树脂颗粒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其中,所述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60nm,固体含量为3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重均分子量Mw为13,000。
(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的制备)
·十二烷二酸(由东京化成(株)制造):92份
·己二醇(由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58份
将上述单体装入烧瓶中,然后用1小时加热至160℃,在确认反应体系内的单体搅拌均匀后,加入0.03份氧化二丁锡。然后,在将生成的水蒸除的同时,用6小时使温度由160℃升至200℃,使脱水缩合反应在200℃继续进行4小时,然后终止反应。在反应溶液冷却后,进行固液分离,所得固体在40℃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结晶性聚酯树脂。
使用差示扫描热量计DSC-7(商品名,由Perkin-Elmer Corp.制造)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为70℃。使用分子量测定装置HLC-8020(商品名,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测定重均分子量,结果为15000。
然后,将50份结晶性聚酯树脂、2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NEOGEN SC,由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和200份离子交换水加热至120℃,然后用ULTRA TURRAX T50(商品名,由IKA Co.,Ltd.制造)充分分散,接着使用压力排出型均质器进行分散,并在体积平均粒径达到180nm时回收。由此,获得固体含量为20%的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
(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
·青色颜料(商品名:颜料蓝15:3,由大日精化工业(株)制造):1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NEOGEN SC,由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2份
·离子交换水:80份
将上述成分混合,然后用高压冲击式分散机Ultimizer(商品名:HJP30006,由Sugino Machine Limited制造)分散1小时,由此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180nm且固体含量为20%的着色剂分散液。
(防粘剂分散液的制备)
·石蜡(商品名:HNP-9,由日本精蜡社制造):5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NEOGEN SC,由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2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
将上述成分加热至120℃,用ULTRA TURRAX T50(由IKA Co.,Ltd.制造)充分混合分散,然后使用压力排出型均质器进行分散,由此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200nm且固体含量为20%的防粘剂分散液。
(调色剂颗粒的制造)
(调色剂颗粒1)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50份
·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50份
·着色剂分散液:25份
·聚氯化铝:0.4份
·离子交换水:100份
将上述成分装入不锈钢烧瓶中,然后用ULTRA TURRAX T50(由IKA Corporation制造)进行充分混合分散,并在搅拌烧瓶的条件下以加热用油浴将其加热至48℃。混合液在48℃保持60分钟后,向其中缓慢添加70份与上述相同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
之后,用浓度为0.5摩尔/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节至8.0,并将不锈钢烧瓶密封,将搅拌轴的封口以磁力密封,并在继续搅拌的同时将体系加热至90℃并保持该状态3小时。反应完成后,体系以2℃/分钟的降温速率冷却,随后过滤,以离子交换水充分洗涤,然后通过使用Nutsche式抽滤装置进行固液分离。将所得产物用3L的温度为30℃的离子交换水再次分散,在300rpm的转速下搅拌所得液体15分钟并洗涤。该洗涤操作再重复6次,当滤出液的pH为7.54、电导率为6.5μS/cm时,通过Nutsche式抽滤装置用5A号滤纸进行固液分离。然后,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由此得到调色剂颗粒1。
调色剂颗粒1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5.7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4,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45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10数目%。
(调色剂颗粒2)
除了用pH为8.5、温度为77℃、保持时间为3小时的反应代替pH为8.0、温度为90℃、时间为3小时的反应之外,以与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调色剂颗粒2。
调色剂颗粒2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5.8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32,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20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35数目%。
(调色剂颗粒3)
除了用pH为6.5、温度为75℃、保持时间为1小时的反应和随后的pH为8.0、温度为82℃的反应代替pH为8.0、温度为90℃、时间为3小时的反应之外,以与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调色剂颗粒3。
调色剂颗粒3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5.7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30,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7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8数目%。
(调色剂颗粒4)
除了用pH为9.0、温度为75℃的反应代替pH为8.0、温度为90℃的反应之外,以与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调色剂颗粒4。
调色剂颗粒4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5.8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39,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5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75数目%。
(调色剂的制造)
(调色剂A)
调色剂颗粒1(平均形状系数:124)和调色剂颗粒2(平均形状系数:132)以2:8的重量比混合,由此得到母颗粒A。所述母颗粒A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31,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25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30数目%。在100份母颗粒A中,加入1份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20nm的二氧化钛和2份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150nm的二氧化硅,用亨舍尔混合机以3600rpm的转速混合10分钟,由此制得外部添加型调色剂A。
(调色剂B)
除了调色剂颗粒1(平均形状系数:124)和调色剂颗粒2(平均形状系数:132)以3:7的重量比混合之外,以与外部添加型调色剂A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外部添加型调色剂B。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30,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28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28数目%。
(调色剂C)
除了调色剂颗粒1(平均形状系数:124)和调色剂颗粒2(平均形状系数:132)以4:6的重量比混合之外,以与外部添加型调色剂A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外部添加型调色剂C。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9,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30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25数目%。
(调色剂D)
除了使用调色剂颗粒3代替用在调色剂A的制备中的调色剂颗粒1和调色剂颗粒2之外,以与调色剂A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外部添加型调色剂D。
(调色剂E)
除了(i)使用调色剂颗粒3代替调色剂颗粒1和调色剂颗粒2和(ii)使用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50nm的二氧化硅代替用在调色剂A的制备中的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150nm的二氧化硅之外,以与调色剂A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调色剂E。
(调色剂F)
除了(i)使用调色剂颗粒3代替调色剂颗粒1和调色剂颗粒2和(ii)使用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230nm的二氧化硅代替用在调色剂A的制备中的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150nm的二氧化硅之外,以与调色剂A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调色剂F。
(调色剂G)
除了仅使用调色剂颗粒4代替用在调色剂A的制备中的调色剂颗粒1和调色剂颗粒2之外,以与调色剂A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调色剂G。
(调色剂H)
采用5:5的重量比混合调色剂颗粒1和调色剂颗粒2以得到母颗粒A。所述母颗粒H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9,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33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23数目%。在100份母颗粒H中,加入1份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20nm的二氧化钛和2份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150nm的二氧化硅,用亨舍尔混合机以3600rpm的转速混合10分钟,由此制得外部添加型调色剂H。
(调色剂I)
以1:9的重量比混合调色剂颗粒1和调色剂颗粒2以得到母颗粒I。所述母颗粒I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31,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颗粒的比例为23数目%,而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颗粒的比例为33数目%。在100份母颗粒I中,加入1份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20nm的二氧化钛和2份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150nm的二氧化硅,用亨舍尔混合机以3600rpm的转速混合10分钟,由此制得外部添加型调色剂I。
(载体的制备)
(载体1)
·Mn-Mg铁酸盐颗粒(密度:4.6,体积平均粒径:35μm):100份
·甲苯:10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树脂(共聚比:90/10,Mw=100,000,刮痕线宽:120μm,刮痕深度:105μm):2.5份
·炭黑(商品名:VXC-72,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0.5份
在这些材料中,树脂由甲苯稀释,向其中加入炭黑,用均质器搅拌混合液5分钟,由此制得树脂溶液。将树脂溶液和铁酸盐颗粒装入真空除气捏合机中,在90℃搅拌20分钟,并通过减压除去甲苯。继续进行冷却和搅拌直至温度变为60℃,将得到的由树脂被覆的载体取出后用筛目尺寸为75μm的筛网进行筛分,由此得到载体1。
载体1中的树脂被覆层的厚度为0.35μm。
(载体2)
除了使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树脂(共聚比:70/30,Mw=150,000,刮痕线宽:90μm,刮痕深度:82μm)作为被覆树脂代替用在载体1的制备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树脂之外,以与载体1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载体2。
载体2中的树脂被覆层的厚度为0.32μm。
(载体3)
·Mn-Mg铁酸盐颗粒(比重:4.6,体积平均粒径:35μm):100份
·甲苯:20份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树脂(共聚比:97/3,Mw=150,000,Tg:108℃,刮痕线宽:73μm,刮痕深度:55μm):2.5份
·炭黑(VXC-72,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0.5份
·三聚氰胺甲醛树酯颗粒(商品名:EPOSTER S,由日本触媒制造):0.3份
在这些材料中,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树脂由甲苯稀释,向其中加入炭黑和三聚氰胺甲醛树酯,用均质器搅拌5分钟,由此制得树脂溶液。将树脂溶液和铁酸盐颗粒装入真空除气捏合机中,在80℃搅拌30分钟,并通过减压除去甲苯。之后,将所得产物在80℃的恒温浴中放置7小时以在铁酸盐颗粒的表面上形成薄膜,由此得到载体3。
载体3中的树脂被覆层的厚度为0.41μm。
(载体4)
除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Mw=120,000,刮痕线宽:50μm,刮痕深度:48μm)作为被覆树脂代替用在载体3的制备中的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树脂之外,以与载体1的制备相同的方式制得载体4。
载体4中的树脂被覆层的厚度为0.38μm。
(显影剂的制备)
各调色剂和各载体如表1所示组合。在各组合中,将7份调色剂与93份载体混合,并用V型混合机在40rpm搅拌20分钟,由此制得各显影剂。
(实施例1)
将通过组合如表1中所示的载体1和调色剂A而得到的显影剂(1)装入DOCU CENTRE COLOR A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显影单元中,并进行复印测试。首先,在22℃和50%RH的环境中复印2cm×5cm的实地图像,并对套筒上的显影剂进行取样。用E-SPARTANALYZER测定粒径和带电量,求算以式(1)表示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
下面,通过连续印刷,在100,000页上输出后述的图像。连续印刷期间,获得背景部分发生雾化的页数和发生机内污染的页数。背景部分的雾化和机内污染基于下列标准评价。
(背景部分的雾化)
复印具有两个2cm×5cm的实地图像的图像,在其转印至纸上之前强制停机,利用胶带的粘着性转印感光体表面上距实地图像约10mm距离的位置处的背景部分中的雾化调色剂颗粒。计算胶带上每1cm2中的调色剂颗粒数,该颗粒数达到10以上时,印刷品质判断为不良。目标总页数为150,000页以上。
(机内污染)
在所述显影单元的上部贴附OHP片,每到一定的印数就用X-RITE404(商品名,由X-reite Corporation制造)测定堆积在OHP片上的调色剂的浓度(作为图像浓度)。OHP上的调色剂浓度达到0.02以上时,将机内污染性判断为不良。目标总页数为150,000页以上。
(显影性)
将与用于背景部分雾化的评价相同的图像用来制作未定影图像,测定未定影图像中含有的调色剂的量,并基于下列标准评价显影性。调色剂的量根据下述方法测定。将含有未定影的调色剂的2cm×5cm图像连同前述片材一同切下,测定其重量(包括该片材的重量)并以X表示。然后,用气枪将已切出的图像中的调色剂吹掉,测定剩下的片材的重量并以Y表示,未定影图像中包含的调色剂的量以(X-Y)/10(mg/cm2)表示。A级至C级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A:未定影图像中包含的调色剂的量为初值的95%以上。
B:未定影图像中包含的调色剂的量为初值的90%以上但小于95%。
C:未定影图像中包含的调色剂的量为初值的85%以上但小于90%。
D:未定影图像中包含的调色剂的量低于初值的85%。
(图像不均匀)
100,000页之后,输出用于评价背景部分雾化的图像,并基于下述标准目视评价实地部分的图像不均匀。A级至C级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A:实地部分不存在图像不均匀。
B:实地部分存在轻微的图像不均匀。
C:实地部分存在图像不均匀,但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D:实地部分存在不可接受的图像不均匀。
此外,成像设备在28℃和85%RH的环境室中放置24小时后,以与前述环境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总结在表1中。表中,22℃和50%RH环境下的实机评价结果显示在各样品行的上部,28℃和85%RH环境下的实机评价结果显示在各样品行的下部。在22℃和50%RH的环境下发生问题的样品不再进行28℃和85%RH环境下的测试。
(实施例2~7,对比例1~5)
除了分别使用通过组合表1中所示的各载体和各调色剂而得到的各显影剂以代替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1)之外,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各项评价。结果总结在表1中。
如表1中所示,在各实施例中,无论在常温常湿环境下还是高温高湿环境下,背景部分的雾化和机内污染稳定,不会导致明显的问题,画质不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对比例中,多个评价项目中至少有一个发生问题。
提供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它的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所期望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所限定。
Claims (22)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包含:
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含有外部添加剂;和
载体,所述载体包含芯材和形成于该芯材的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
所述调色剂的平均形状系数SF1为125~135,
形状系数SF1小于12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数目%~30数目%,
形状系数SF1大于135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为5数目%~30数目%,
用于所述树脂被覆层中的树脂在刮擦强度测试中的刮痕线宽为80μm~200μm,并且刮痕深度为60μm~15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是通过聚合含有苯乙烯单体的单体得到的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1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含有具有脂环基的树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脂环基是环烷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环烷基具有3元环至10元环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脂环基含有下列基团中的任一种:金刚烷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异冰片基、降冰片基和冰片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形成所述树脂被覆层的树脂通过共聚0.5重量%~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树脂被覆层的平均膜厚是70n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的体积电阻率是1×107Ω·cm~1×1015Ω·c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外部添加剂包括体积平均初级粒径为70nm~200nm的金属氧化物颗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是单分散性球形二氧化硅。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粒径的标准偏差是D50V×0.22以下,所述D50V为体积平均粒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沃德尔球形度为0.6以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将所述显影剂在温度为22℃和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放置170小时后,所述调色剂的如下式(1)所示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D为5dB以上:
式(1):D[dB]=10×log(m2/σ2)
式中,m表示所述调色剂的表面电荷密度的平均值,σ表示所述调色剂的表面电荷密度的标准偏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结晶性聚酯树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酸成分包含95摩尔%以上的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直链二羧酸。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醇成分包含95摩尔%以上的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直链二醇。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为3重量%~20重量%。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为1.30以下。
2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至少具有显影剂保持体;并在其中容纳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22.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显影部,所述显影部用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接受体上;和
定影部,所述定影部用于将已转印至所述转印接受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所述显影剂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81337 | 2007-10-30 | ||
JP2007-281337 | 2007-10-30 | ||
JP2007281337A JP5109584B2 (ja) | 2007-10-30 | 2007-10-30 |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24894A true CN101424894A (zh) | 2009-05-06 |
CN101424894B CN101424894B (zh) | 2011-12-07 |
Family
ID=40583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297946A Active CN101424894B (zh) | 2007-10-30 | 2008-08-18 | 静电图像显影剂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85603B2 (zh) |
JP (1) | JP5109584B2 (zh) |
CN (1) | CN10142489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3348A (zh) * | 2010-03-18 | 2011-09-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065461A (zh) * | 2016-02-10 | 2017-08-1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CN110824866A (zh) * | 2018-08-14 | 2020-02-21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39627B2 (ja) * | 2008-08-25 | 2013-07-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81393B2 (ja) * | 2009-06-25 | 2014-01-0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02348B2 (ja) | 2009-07-22 | 2014-01-2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309293B2 (en) * | 2009-09-21 | 2012-11-13 | Xerox Corporation | Coated carriers |
US8354214B2 (en) * | 2009-09-21 | 2013-01-15 | Xerox Corporation | Coated carriers |
JP5473642B2 (ja) * | 2010-02-03 | 2014-04-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
JP2013061485A (ja) * | 2011-09-13 | 2013-04-04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842690B2 (ja) | 2012-03-19 | 2016-01-1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透明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トナーセット |
JP2016050961A (ja) * | 2014-08-28 | 2016-04-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156408B2 (ja) * | 2015-02-25 | 2017-07-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7191148A (ja) * | 2016-04-11 | 2017-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7392351B2 (ja) * | 2019-09-25 | 2023-12-0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23857A (ja) | 1983-12-09 | 1985-07-02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画像形成方法 |
JPH03100661A (ja) | 1989-09-14 | 1991-04-25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方法 |
JP2928885B2 (ja) | 1990-03-01 | 1999-08-03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JPH0444043A (ja) | 1990-06-11 | 1992-02-13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方法 |
JPH06148941A (ja) * | 1992-11-09 | 1994-05-27 | Konica Corp |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
JPH06167832A (ja) | 1992-11-27 | 1994-06-14 | Mita Ind Co Ltd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
JPH06288864A (ja) | 1993-04-06 | 1994-10-18 | Hitachi Ltd | 光及び構造の複合解析システム |
JPH0749584A (ja) | 1993-08-05 | 1995-02-21 | Minolta Co Ltd | 静電潜像現像用現像剤 |
JPH0962025A (ja) | 1995-08-24 | 1997-03-07 | Mita Ind Co Ltd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
JP2000267331A (ja) * | 1999-03-12 | 2000-09-29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US6673501B1 (en) * | 2000-11-28 | 2004-01-06 | Xerox Corporation | Toner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olyester resin and polypyrrole |
JP2003190836A (ja) | 2001-12-27 | 2003-07-08 | Ricoh Co Ltd | 粉体帯電・分級装置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846601B2 (en) * | 2002-03-11 | 2005-01-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Negatively chargeable toner,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4375718B2 (ja) | 2003-09-22 | 2009-12-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5202133A (ja) * | 2004-01-15 | 2005-07-28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潜像現像用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20050158646A1 (en) * | 2004-01-21 | 2005-07-21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JP2005221802A (ja) | 2004-02-06 | 2005-08-18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静電潜像現像剤 |
JP4244835B2 (ja) * | 2004-03-23 | 2009-03-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3930873B2 (ja) | 2004-06-18 | 2007-06-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二成分現像装置 |
JP4246121B2 (ja) | 2004-07-29 | 2009-04-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潜像現像用カラー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
JP2006047358A (ja) * | 2004-07-30 | 2006-02-16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6091564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828453A (zh) | 2005-03-04 | 2006-09-0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清洁刮板和使用其的清洁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JP4779703B2 (ja) * | 2005-03-04 | 2011-09-2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76909B2 (ja) | 2005-03-16 | 2011-04-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625417B2 (ja) * | 2005-04-06 | 2011-02-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
JP4792836B2 (ja) | 2005-06-27 | 2011-10-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JP2007004080A (ja) * | 2005-06-27 | 2007-01-11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JP4513690B2 (ja) * | 2005-08-22 | 2010-07-2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687380B2 (ja) * | 2005-10-24 | 2011-05-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4539576B2 (ja) * | 2006-02-08 | 2010-09-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662058B2 (ja) * | 2006-03-13 | 2011-03-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負帯電性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US20090053639A1 (en) * | 2006-07-11 | 2009-02-2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eveloping agent |
US20080070150A1 (en) * | 2006-09-14 | 2008-03-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composed of the carrier |
-
2007
- 2007-10-30 JP JP2007281337A patent/JP5109584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7-02 US US12/166,743 patent/US8685603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8-18 CN CN2008101297946A patent/CN101424894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3348A (zh) * | 2010-03-18 | 2011-09-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8507167B2 (en) | 2010-03-18 | 2013-08-13 | Fuji Xerox Co., Ltd.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193348B (zh) * | 2010-03-18 | 2013-11-2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065461A (zh) * | 2016-02-10 | 2017-08-1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CN107065461B (zh) * | 2016-02-10 | 2021-02-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CN110824866A (zh) * | 2018-08-14 | 2020-02-21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685603B2 (en) | 2014-04-01 |
CN101424894B (zh) | 2011-12-07 |
JP5109584B2 (ja) | 2012-12-26 |
JP2009109701A (ja) | 2009-05-21 |
US20090111042A1 (en) | 2009-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24894B (zh) | 静电图像显影剂 | |
CN109307992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及色调剂盒 | |
CN101546139B (zh) |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JP5151384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負帯電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251726B (zh) | 静电图像显影剂、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
CN101833256B (zh) |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7102520B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CN103324050B (zh) | 透明色调剂、图像形成方法和色调剂组 | |
CN101174112A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BR102013028344B1 (pt) | Dispositivo de revelaçã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 |
CN102880020A (zh) | 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
CN100487589C (zh) |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和其生产方法、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 |
CN103365136B (zh) |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7102521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JP4103694B2 (ja) | 電子写真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8089414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926810B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CN107229198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和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 |
CN109960118A (zh) | 白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2419522A (zh) | 黄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设备和方法 | |
CN105938303B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 |
JP2007058036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15390392A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 |
EP4063960A1 (en) |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EP4063961B1 (en) |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