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1061A - 双工器 - Google Patents

双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1061A
CN101411061A CNA2007800115323A CN200780011532A CN101411061A CN 101411061 A CN101411061 A CN 101411061A CN A2007800115323 A CNA2007800115323 A CN A2007800115323A CN 200780011532 A CN200780011532 A CN 200780011532A CN 101411061 A CN101411061 A CN 101411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t
elastic wave
filter element
side filter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1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峰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1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1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44Transducers of particular shape or position
    • H03H9/14591Vertically-split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47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 H03H9/0052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cascaded
    • H03H9/0057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cascaded the balanced terminals being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47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 H03H9/0066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parallel
    • H03H9/0071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parallel the balanced terminals being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85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four acoustic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44Transducers of particular shape or position
    • H03H9/14588Horizontally-split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工器,具备: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和具有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的接收侧滤波器,能够容易地实现与具有和接收侧滤波器的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的平衡输入端子的电路的阻抗匹配,并且不易因为从发送侧滤波器向接收侧滤波器的电力绕回而使接收侧滤波器受到破坏,从而提高了耐电力性。该双工器(1)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4)和接收侧滤波器(5),接收侧滤波器具有与天线端子(3)连接的输入端子(6)、和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输入端子与按照连接多个IDT(11a、12a)的方式分别具有纵耦合谐振型的多个IDT的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并联连接,第一、第二滤波元件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双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移动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中与天线端子连接的双工器(duplexer),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接收侧滤波器的双工器,所述接收侧滤波器通过利用在压电基板上形成多个IDT电极而构成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形成。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移动电话机中与天线连接的RF段中,为了实现小型化,不断发展着部件的复合化。因此,具备天线端子、发送侧带通滤波器、接收侧带通滤波器、发送端子、接收端子及输出端子的双工器被广泛使用。并且,近年来,作为接收侧带通滤波器,还通过使用具有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不断开发着具备天线端子、发送端子、第一接收输出端子、第二接收输出端子的平衡式双工器。
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16所示的平衡式双工器。在该平衡式双工器1001中,天线端子1002上连接着发送侧滤波器1003及接收侧滤波器1004。发送侧滤波器1003具有将多个声表面波谐振器连接为梯子形、即梯型(ladder)而成的电路结构。该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1003,在与天线端子1002连接一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发送端子1005。
另一方面,接收侧滤波器1004具有与天线端子1002连接的输入端子1006、和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1007、1008。这里,输入端子1006与3IDT型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声表面波滤波部1009、1010连接。而且,在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09、1010的后段,分别连接着3IDT型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11、1012。这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09、1011被两级级联(cascade)连接,同样,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10、1012也被两级级联连接。
并且,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11、1012中央的IDT的各一端公共连接,并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1007电连接,各自的另一端公共连接,并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1008电连接。
在接收侧滤波器1004中,输入输出的阻抗比被设为1∶1。而且,在接收侧滤波器1004中,由于输入电力如上述那样被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09、1010分散,所以,能够提高耐电力性。
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图17所示的3IDT型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1021。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1021具有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配置的第一~第三IDT1022、1023、1024。中央的IDT1023具有通过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被二分割而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023a、1023b。IDT1022、1024与输入端子1025连接,第一分割IDT部1023a及第二分割IDT部1023b分别与第一、第二输出端子1026、1027连接。
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1021,可以作为上述的平衡式双工器的接收侧滤波器而使用。这里,由于输入输出的阻抗比大于1,所以,在作为上述的平衡式双工器的接收侧滤波器而使用的情况下,当将平衡输出、即第一、第二接收输出与移动电话机的下一级平衡输入连接时,可容易地实现阻抗匹配。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49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4796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平衡式双工器1001中,如上所述,虽然在接收侧滤波器1004中提高了耐电力性,但在将该接收侧滤波器1004的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1007、1008与移动电话机的下一级的平衡输入连接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输入输出的阻抗比为1∶1,所以,难以实现阻抗匹配。因此,存在着在通频带内会出现大的脉动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将专利文献2记载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1021用作上述平衡式双工器的接收侧滤波器时,如上所述,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下一级的阻抗匹配。但是,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器1021耐电力性不充分,因此,在将其用于双工器的情况下,存在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1021容易被从发送侧滤波器绕回到接收侧滤波器的电力破坏的缺点。
尤其在发送侧滤波器是按照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方式,将多个声表面波谐振器连接而成的梯型声表面波滤波器时,由于比较大的电力会绕回到接收侧滤波器,所以,接收侧滤波器的耐电力性被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如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1021那样耐电力性不充分的滤波器,无法作为将这样的梯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用作发送侧滤波器的双工器中的接收侧滤波器而使用。
到此为止对声表面波滤波器进行了叙述,作为与之类似的滤波器有声界面波滤波器。声界面波滤波器与声表面波滤波器同样,是在压电基板上形成由金属薄膜构成的IDT及反射器而成的滤波器。例如,在压电单结晶基板的表面形成由Al等所形成的IDT、和反射器构成的滤波器电极,在其上形成与压电单结晶弹性常数或密度不同的SiO2等充分厚的薄膜。作用原理与构成和声表面波滤波器大致相同,但声界面波滤波器在形成有元件的压电基板面上设置有固体层,通过使在压电基板与固体层的交界处传播的弹性波(声界面波)和IDT相互作用而动作。在声表面波装置中,需要按照不拘束基板表面的方式利用具有空洞的封装,但在声表面波滤波器中,由于波在压电单结晶基板与薄膜的交界面传播,所以,具有不需要具备空洞的封装的优点。
利用在压电基板的表面传播的声表面波而动作的滤波器是声表面波滤波器,利用在压电基板与固体层的交界传播的声界面波而动作的是声界面波滤波器,两者的动作原理基本相同,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也类似。
在本说明书后面叙述的“最佳实施方式”中,利用声表面波滤波器进行说明,但如上所述,使用电极构成大致相同的声界面波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发送侧滤波器和接收侧滤波器,且接收侧滤波器具有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的平衡式双工器,其不仅容易实现将接收侧滤波器的平衡输出与下一级连接时的阻抗匹配,而且不易发生因从发送侧滤波器向接收侧滤波器绕回的电力而对接收侧滤波器造成的破坏,从而使得可靠性出色。
本发明的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中,接收侧滤波器具有:与天线端子连接的输入端子;用于取出接收输出的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压电基板上的多个IDT电极;该双工器是利用平衡式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构成的平衡式双工器。
而且,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中,在上述接收侧滤波器中,由所述压电基板及多个IDT电极构成第一滤波元件和第二滤波元件,所述第一滤波元件包括具有在所述压电基板上沿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被级联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的第一IDT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一IDT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与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元件包括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被级联连接,第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一IDT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波滤波部的第一IDT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与所述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元件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滤波元件的输入信号相对于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并且,在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中,由所述压电基板及多个IDT电极构成第一滤波元件和第二滤波元件,所述第一滤波元件是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所述第二滤波元件是具有在所述压电基板上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所述第二滤波元件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所述第一滤波元件的第二、第三IDT或第一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一IDT或第二、第三IDT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元件的第二、第三IDT或第一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一IDT或第二、第三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的第三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是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形成在压电基板上并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四、第二、第一、第三、第五IDT;和在设置有第一~第五IDT的部分的两侧配置的第一、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IDT的相位与第三IDT的相位相差180度,所述第一、第四及第五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二IDT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第三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在第四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是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信号输出端子,还具有压电基板、形成在压电基板上并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四、第二、第一、第三、第五IDT、和在设置有第一~第五IDT的部分的两侧配置的第一、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IDT的相位与所述第三IDT的相位相差180度,第二及第三IDT与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IDT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分割设置的第一分割IDT部及第二分割IDT部,第一分割IDT部及所述第四IDT与第一接收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分割IDT部及所述第五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在第五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具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该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分别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在压电基板上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四、第二、第一、第三、第五IDT、和被设置成夹持第一~第五IDT的第一、第二反射器,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被级联连接,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二IDT彼此连接,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三IDT彼此连接,第一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二IDT的相位,与第一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三IDT的相位相差180度,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一、第四及第五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一IDT具有通过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进行分割而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所述第一分割IDT部及第四IDT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二分割IDT部及第五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在第六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滤波元件;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滤波元件相差180度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二滤波元件;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三滤波元件;和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所述第三滤波元件相差180度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四滤波元件,所述第一~第四滤波元件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该第一~第四滤波元件的IDT中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的IDT并联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元件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第四滤波元件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元件的IDT中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的IDT,和第一滤波元件的对应的IDT串联连接,所述第四滤波元件的IDT中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的IDT,和第二滤波元件的对应的IDT串联连接。
在第七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3IDT型且为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部,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五、第四、第六IDT,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及第三IDT连接,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五及第六IDT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IDT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四IDT,分别具有在与弹性波传播方向正交的交叉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而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该第一、第二分割IDT部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按照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第六IDT。
在第八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3IDT型且为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部,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五、第四、第六IDT,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及第三IDT连接,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五及第六IDT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IDT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四IDT,分别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分割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该第一、第二分割IDT部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按照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流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第六IDT。
在第九发明中,接收侧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部,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第二弹性波滤波部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五、第四、第六IDT,按照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相差180度的方式,构成第一~第六IDT,所述第一、第四IDT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串联电连接,且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五、第六IDT串联电连接,且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即,第一~第九发明如上所述,虽然接收侧滤波器是平衡式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器,但都构成为输入输出阻抗比大于1。因此,在与下一级的平衡输入连接时,可容易地实现阻抗匹配。
而且,在第一~第九发明中,由于与输入端子并联连接有多个IDT或多个弹性波滤波部,所以,还提高了耐电力性。
本发明涉及的双工器的某一特定方面中,在级联连接多个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部的信号线内至少一条信号线中传播的信号线的相位,相对于在剩余的信号线中传播的电信号的相位被反相。因此,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间的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被改善。
本发明涉及的双工器的其他特定方面中,还具备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与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各一端公共连接的公共连接点、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之间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谐振器。该情况下,可以使发送侧滤波器与接收侧滤波器的相位匹配。因此,可以不设置作为相位匹配元件的电感、电容或传送线路。因此,能够减小实际安装的面积。
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双工器而言,可以使用声表面波或声界面波中任意一个作为上述弹性波,在本发明的某个特定的方面中,所述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及单端口型弹性波谐振器利用了声表面波。另外,在本发明的双工器的其他特定的发明中,所述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及单端口型弹性波谐振器利用了声界面波。
(发明效果)
在本申请的第一~第九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具备: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和接收侧滤波器的双工器,其中,接收侧滤波器由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的平衡式弹性波滤波装置构成。而且,由于接收侧滤波器在第一~第九发明中输入输出阻抗比被设为1以上,所以,在将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与下一级的平衡输入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阻抗匹配。并且,在第一~第九发明中,由于接收侧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上并联连接有多个IDT或多个弹性波滤波部,所以,提高了耐电力性。因此,在利用了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的情况下,虽然会向接收侧滤波器绕回比较大的电力,但根据本发明,由于不易因为电力的绕回而导致接收侧滤波器破坏,所以,能够提供可靠性出色的双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及现有例的双工器中的接收侧滤波器的各传输特性的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由虚线表示的现有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双工器及比较例的双工器的接收侧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由虚线表示的比较例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双工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双工器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用于对现有的双工器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电极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俯视图。
图中:1-双工器,2-压电基板,3-天线端子,4-发送侧滤波器,5-接收侧滤波器,6-输入端子,7-第一接收输出端子,8-第二接收输出端子,9-声表面波谐振器,11-第一滤波元件,12-第二滤波元件,21-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a~21c-第一~第三IDT,21d、21e-反射器,22-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2a~22c-第一~第三IDT,22d、22e-反射器,23、24-信号线,25-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5a~25c-第一~第三IDT,25d、25e-反射器,26-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6a~26c-第一~第三IDT,26d、26e-反射器,27、28-信号线,41-双工器,45-接收侧滤波器,46-输入端子,51-第一滤波元件,52-第二滤波元件,51a~51c-第一~第三IDT,51d、51e-反射器,52a~52c-第一~第三IDT,52d、52e-反射器,61-双工器,71-双工器,81-双工器,82-接收侧滤波器,83-输入端子,84-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84a~84e-第一~第五IDT,84f、84g-反射器,91-双工器,92-接收侧滤波器,93-输入端子,94-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94a~94e-第一~第五IDT,94a1、94a2-第一、第二分割IDT部,94f、94g-反射器,101-双工器,102-接收侧滤波器,103-输入端子,104-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a~104e-第一~第五IDT,104f、104g-反射器,105-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5a~105e-第一~第五IDT,105a1、105a2-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05f、105g-反射器,111-双工器,112-接收侧滤波器,113-输入端子,114、115-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4a~114c-第一~第三IDT,114d、114e-反射器,115a~115c-第一~第三IDT,115d、115e-反射器,116-第三滤波元件,116a~116c-第一~第三IDT,116d、116e-反射器,117-第四滤波元件,117a~117c-第一~第三IDT,117d、117e-反射器,121-双工器,122-接收侧滤波器,123-输入端子,124-第一滤波元件,124a~124c-第一~第三IDT,124a1、124a2-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25-第二滤波元件,125a~125c-第一~第三IDT,125a1、125a2-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31-双工器,132-接收侧滤波器,133-输入端子,134、135-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34a~134c-第一~第三IDT,134a1、134a2-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35a~135c-第一~第三IDT,135a1、135a2-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51-双工器,152-接收侧滤波器,153-输入端子,154-第一滤波元件,154a~154c-第一~第三IDT,155-第二滤波元件,155a~155c-第一~第三IDT,S1~S3-串联臂谐振器,P1、P2-并联臂谐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来明确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对第一实施例的平衡式双工器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被作为CDMA800方式的移动电话机的双工器而使用。在CDMA800方式中,发送频带为824~849MHz,接收频带为869~894MHz。
平衡式双工器1中,在压电基板2上形成有图示的电极构造。本实施方式中,压电基板2由42°Y切割X传播的LiTaO3构成。另外,在本发明中,压电基板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利用其他切割角的LiTaO3,或者利用由LiNbO3等其他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基板。
平衡式双工器1具有与天线连接的天线端子3。在该天线端子3上连接有发送侧滤波器4和接收侧滤波器5。发送侧滤波器4是通过在压电基板上设置多个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而构成的梯型带通滤波器。即,发送侧滤波器4是具有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1、S2、S3、和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1、P2的梯型电路结构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侧滤波器4具有三个串联臂谐振器S1~S3和两个并联臂谐振器P1、P2,但在本发明中,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的电路构成不限定于此。即,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具有任意数量的串联臂谐振器及并联臂谐振器的梯型滤波器,构成发送侧滤波器。
总之,在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和接收侧滤波器的双工器中,往往从发送侧滤波器向接收侧滤波器侧绕回比较大的电力。
接收侧滤波器5是具有输入端子6、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输入端子6与天线端子3连接。
在接收侧滤波器5中,输入端子6上连接着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的各一端连接。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具有在压电基板2上如图所示地形成多个IDT电极而成的构造。第一滤波元件11具有级联连接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22的构造。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具有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顺序配置的第二IDT21b、第一IDT21a、第三IDT21c。在设置有第一~第三IDT21a~21c的区域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配置有发射器21d、21e。
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2也同样构成,具有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IDT22b、第一IDT22a、第三IDT22c、反射器22d、22e。
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的中央的IDT21a的一端,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6连接。而且,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2的中央的IDT22a的一端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21b、21c、22b、22c分别通过信号线23、24连接,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22级联连接。
另一方面,第二滤波元件12也与第一滤波元件11大致相同地构成,具有两级级联连接的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5、26。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5、26分别具有: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IDT25b、26b、第一IDT25a、26a、第三IDT25c、26c、反射器25d、25e、26d、26e。而且,第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5的中央的第一IDT25a的一端,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6连接,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6的中央的IDT26a的一端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另外,第二IDT25b、26b通过信号线27电连接,第三IDT25c、26c通过信号线28电连接,由此,使得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5、26构成两级级联连接。
而且,信号线27、28中流动的信号相对于信号线23、24中流动的信号的相位,被设定为同相。但是,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6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2中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比,反转了180度。即,第一IDT26a的相位相对于第一IDT22a的相位相差180度。因此,可以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取出一对平衡输出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在级联连接的信号线的一方与另一方中流动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滤波元件11中,信号线23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与信号线24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同样,在第二滤波元件12侧,信号线27中流动的信号的相位与信号线28中流动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因此,可以使两级级联连接构造中的后段侧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2、26的各自中央的第一IDT22a、26a、与两侧的第二、第三IDT22b、22c、26b、26c的相邻的电极指的极性相等。由此,可提高第一接收输出端7与第二接收输出端8之间的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从而,可防止因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的劣化而引起发送侧滤波器4与接收侧滤波器5的绝缘恶化,能够提高绝缘性。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串联连接在输入端子6、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之间,所以,可容易地实现发送侧滤波器4的相位、与接收侧滤波器5的相位的匹配。即,为了使两个滤波器的端子共通化,理想的情况是一方滤波器中另一方滤波器的通频带的阻抗无限大。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接收侧滤波器5中,如果将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串联连接在输入端子、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之间,则在发送侧滤波器4的通频带中,接收侧滤波器5的阻抗向高阻抗侧移动。因此,通过适当设定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电容值,能够在不设置用于实现发送侧滤波器4与接收侧滤波器5的相位匹配的元件,例如电感、电容或阻抗匹配用传输线路的情况下,实现相位匹配。因此,可以实现双工器的小型化,而且,能够降低双工器的安装面积,进而实现移动电话机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中如上所述,由于发送侧滤波器4具有梯型电路构造,所以,常常向接收侧滤波器5侧绕回比较大的电力。不过,在接收侧滤波器5中,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与输入端子6并联连接,并且,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具有将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22或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5、26两级级联连接的构造。因此,由于提高了接收侧滤波器5的耐电力性,所以,不容易因电力的绕回而发生接收侧滤波器5的破坏。
接着,根据具体的实验例,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双工器的传输特性。
当设计上述双工器1时,将天线端子3的阻抗设为50Ω,将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的阻抗设为200Ω。图2的实线表示从天线端子3向接收输出端子7、8的传输特性。而虚线表示图3所示的现有例的双工器的相位特性。在图3的现有例的双工器31中,发送侧滤波器34与发送侧滤波器4同样地构成。而且,在接收侧滤波器35中,多个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1、25与输入端子6并联连接这一点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实现平衡-不平衡变化功能的构成不同。即,将第二、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22A及26A的中央的IDT的各一端公共连接,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将各自另一端公共连接,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电连接。在该现有例的双工器中如图2的虚线所示,在通频带内产生了大的脉动。与之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有效地降低通频带内的脉动。
接着,图4中用实线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双工器的传输特性,用虚线表示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双工器的传输特性。
另外,根据图5可知,比较例的双工器1201中,在接收侧滤波器1205中的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后级,级联连接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206、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207。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206、1207与图17所示的现有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部1021同样构成。对于其他的构成而言,双工器1201与双工器1相同。
由图4可知,与上述比较例的双工器1201相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频带内的最大插入损耗可减小约0.5dB。其原因在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并联连接,所以,在实现相同的阻抗比之际,可以使IDT的交叉宽度约为1/2,降低了电极指阻抗引起的损耗。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备低损耗的接收侧滤波器的双工器。
并且,在上述比较例的双工器1201中,由于从发送侧滤波器4侧绕回的电力难以被分散,所以,容易发生接收侧滤波器1205的破损,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绕回到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1、12的电力被分散,所以,可有效提高耐电力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包括具有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的接收侧滤波器、且有效地提高了接收侧滤波器的耐电力性的低损耗双工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压电基板上构成了发送侧滤波器4及接收侧滤波器5,但也可以将发送侧滤波器4及接收侧滤波器5设置在不同的压电基板上,还可以在封装内将发送侧滤波器4的输出端子、接收侧滤波器5的输入端子与天线端子3连接。
(第二实施例)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双工器41除了接收侧滤波器45的构成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同样构成。
在接收侧滤波器45中,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46连接,在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后级并联连接有第一、第二滤波元件51、52。第一滤波元件51是具有沿着声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IDT51b、第一IDT51a及第三IDT51c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第二滤波元件52也同样,是在表面波传播方向按顺序配置有第二IDT52b、第一IDT52a及第三IDT52c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滤波元件52中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滤波元件51中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比,相差了180度,由此,实现了平衡-不平衡转换功能。更具体而言,第一IDT51a的相位与第一IDT52a的相位反相,实现了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
第一滤波元件51的第二、第三IDT51b、51c经由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46连接,第二滤波元件52的第二、第三IDT52b、52c经由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46连接。而且,第一IDT51a的一端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第二滤波元件52的第一IDT52a的一端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构成的第一、第二滤波元件51、52也与输入端子46并联连接,所以,即使从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4侧绕回电力,也有效地提高了耐电力性,因此,难以发生接收侧滤波器45的破坏。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实现了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所以,可以使输入输出阻抗比大于1。即,在将输入阻抗设为1的情况下,可以使输出阻抗大于1。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将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与后级的平衡输入连接时的阻抗匹配。
并且,由于输入输出阻抗比为4,所以,可提供低损耗的双工器41。另外,本实施方式在第一IDT52a的声表面波传播方向两端实施了串联加权。其目的在于,防止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之间的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的恶化。即,IDT52a的极性相对于IDT51a的极性被反相,在这样的构成中,中央的IDT与两侧的IDT之间相邻的电极指的极性,在第一滤波元件51侧和第二滤波元件52侧不同,将引起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恶化。即,通过实施串联加权,可以使IDT52侧的中央的IDT52a、与两侧的IDT52b、52c的相邻的电极指的极性的关系,尽量接近于IDT51侧的中央的IDT51a、与两侧的IDT51b、51c的相邻的电极指的极性关系,由此,可抑制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的恶化。
另外,虽然在图6中,第二、第三IDT51b、51c及第二、第三IDT52b、52c与输入端子46连接,但也可以将中央的第一IDT51a及52a与输入端子46连接。该情况下,只要将IDT51b、51c公共连接,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将IDT52b、52c公共连接,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即可。
图7表示第二双工器41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的双工器61中,第一、第二滤波元件62、63由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构成。这样,可以由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62、63构成第一、第二滤波元件。
并且,图8是示意地表示双工器41的其他变形例涉及的双工器71的俯视图。
在双工器71中,第一滤波元件72具有将多个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72a、72b并联连接的构造。同样,在第二滤波元件73中,多个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73a、73b也被并联连接。这样,第一、第二滤波元件可以分别是将多个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并联连接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示意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双工器81中,除了接收侧滤波器82与接收侧滤波器5不同之外,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同样的构成。
接收侧滤波器82具有输入端子83、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输入端子83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84连接。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84具有在压电基板上沿着声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了第四IDT84d、第二IDT84b、第一IDT84a、第三IDT84c、第五IDT84e的构造。在设置有IDT84a~84e的区域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配置有第一、第二反射器84f、84g。
这里,第二IDT84b的相位与第三IDT84c的相位相差180度。因此,能够从与第二IDT84b连接的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和与第三IDT84c连接的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取出一对平衡输出。
另外,第一、第四及第五IDT84a、84d、84e的一端被公共连接,经由上述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83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阻抗:输出阻抗之比也被设为1∶4,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下一级的平衡输入连接时的阻抗匹配。并且,在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84中,由于IDT的电极指的对数总计多于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所以,可减小交叉宽度,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低损耗化。进而,由于输入端子83上并联连接有三个IDT84a、84d、84e,所以,从发送侧滤波器4侧绕回的电力被分散,有效地提高了耐电力性。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双工器91中,除了接收侧滤波器92与接收侧滤波器5不同之外,构成为与双工器1同样。在接收侧滤波器92中,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93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94连接。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94是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具有在压电基板上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了第四IDT94d、第二IDT94b、第一IDT94a、第三IDT94c及第五IDT94e的构造。在设置有IDT94a~94e的区域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配置有第一、第二反射器94f、94g。
不过,这里,第二IDT94b的一端和第三IDT94c的一端公共连接,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93连接。另一方面,中央的第一IDT94a具有在表面波传播方向被二分割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94a1、94a2。而且,第二分割IDT部94a1和第四IDT部94d公共连接,进而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并且,第二分割IDT部94a2和第五IDT94e公共连接,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接收侧滤波器92中将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设为1∶4,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下一级的平衡输入的阻抗匹配。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也使用了5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94,所以,和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低损耗化。
并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IDT94b、94c也与输入端子93并联连接,所以,能够提高耐电力性。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01中,除了接收侧滤波器102与接收侧滤波器5不同之外,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同样。接收侧滤波器102具有输入端子103、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输入端子103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5IDT型的第一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的一端连接。第一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具有第四IDT104d、第二IDT104b、第一IDT104a、第三IDT104c及第五IDT104e。在设置有IDT104a~IDT104e的部分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配置有第一、第二反射器104f、104g。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的第一、第四及第五IDT104a、104d、104e的各一端公共连接,并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103连接。另一方面,在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的后级,连接有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5。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5具有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了第四IDT105d、第二IDT105b、第一IDT105a、第三IDT105c及第五IDT105e的构造。在设置有第一~第五IDT105a~105e的部分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配置有第一、第二反射器105f、105g。
这里,第二、第三IDT105b、105c分别通过信号线106、107与第一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的第二、第三IDT104b、104c连接。由此,第一、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105被两级级联连接。
另一方面,第一IDT105a具有通过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进行两分割而设置的第一分割IDT部105a1、和第二分割IDT部105a2。第一分割IDT部105a1的一端和第四IDT105d的一端公共连接,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第二分割IDT部105a2的一端和第五IDT105e的一端公共连接,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输入端子103侧的阻抗、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侧的输出阻抗之比设为1∶4,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下一级的平衡输入连接时的阻抗匹配。
而且,由于使用了5IDT型的声表面波滤波元件104、105,所以,可减小电极指交叉宽度,能够实现低损耗化。
并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多个IDT104a、104d、104e与输入端子103连接,所以,提高了耐电力性。
进而,由于构成为使信号线106中流动的信号的相位、与信号线107中流动的信号的相位反相,所以,可提高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之间的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
另外,对IDT104c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部分实施了串联加权。其目的与上述的IDT84c的情形相同,为了防止接收输出端子7、8之间的平衡度的恶化。
(第六实施方式)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11中,接收侧滤波器112具有输入端子113、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输入端子113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第一~第四滤波元件114~117连接。第一~第四滤波元件114~117分别是具有沿着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三个IDT、即第二IDT114b~117b、第一IDT114a~117a及第三IDT114c~117c、和反射器114d、114e~117d、117e的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元件。
另一方面,输入端子113与第一~第四滤波元件114~117的第二、第三IDT114b、114c~117b、117c的一端公共连接。另外,第一滤波元件114的中央的第一IDT114a的一端、与第三滤波元件116的中央的第一IDT116a的一端连接,IDT116a的另一端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同样,第二滤波元件115的中央的IDT115a的一端与第二滤波元件117的中央的IDT117a的一端连接,IDT117a的另一端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
这里,IDT115a、117a的相位相对于IDT114a、116a的相位被反相。因此,可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取出一对平衡输出信号。另外,对IDT115a、117a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侧实施了串联加权。其目的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IDT84c的情形相同,为了防止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之间的平衡度恶化。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IDT114b、114c~117b、117c也相对于输入端子113并联连接,所以,可有效提高耐电力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接收侧滤波器112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设为1∶16,能够使输入输出阻抗比非常大。
并且,由于第一~第四滤波元件114~117并联连接,所以,还能够实现低损耗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第三IDT114b、114c~117b、117c与输入端子113连接,但也可以将IDT114b、114c和IDT116b、116c串联连接,公共连接IDT116b、116c的各一端,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另一方面,将IDT115b、115c和IDT117b、117c串联连接,公共连接IDT117b、117c的各一端,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该情况下,只要将第一IDT114a~117a与输入端子113连接即可。
(第七实施方式)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21中,接收侧滤波器122具有输入端子123、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输入端子123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24、125连接。第一滤波元件124是沿着声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IDT124b、第一IDT124a及第三IDT124c的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第二滤波元件125同样也是在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二IDT125b、第一IDT125a及第三IDT125c的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这里,第一滤波元件124的第二、第三IDT124b、124c的各一端公共连接,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123连接。中央的第一IDT124a在与表面波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被2分割,具有第一、第二分割IDT部124a1、124a2。而且,第一分割IDT部124a1的一端与接地电位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分割IDT部124a2连接,第二分割IDT部124a2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
另一方面,在第二滤波元件125中,第二、第三IDT125b、125c的一端公共连接,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123连接。中央的IDT125a具有在与表面波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被二分割而设置的第一分割IDT部125a1及第二分割IDT部125a2。这里,第一分割IDT部125a1的一端与接地电位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分割IDT部125a2连接,第二分割IDT部125a2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
另外,第一IDT125a的相位相对于第一IDT124a的相位被反相。因此,可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取出一对平衡输出信号。
此外,在第一IDT125a中,分割IDT部125a1、125a2的表面波传播方向两端如图所示被实施了串联加权。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之间的振幅平衡度及相位平衡度的恶化。
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接收侧滤波器122中将输入端子123的阻抗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的输出阻抗之比设为1∶16。而且,由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24、125与输入端子123并联连接,所以,构成了能够实现低损耗化及高耐电力性的双工器。
另外,在图13中,配置于中央的第一IDT124a及125a分别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电连接,但也可使其相反,而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123连接。该情况下,只要将IDT124b、124c的各个其他端公共连接后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将IDT125b、125c的各个其他端公共连接后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即可。
而且,在将IDT124b、124c、125b、125c与第一或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IDT124b、124c、125b、125c在交叉宽度方向2分割,构成为具有第一、第二分割IDT部。
(第八实施方式)
图14是示意地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在双工器131中,接收侧滤波器132具有输入端子133。输入端子133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34、135连接。因此,第八实施方式的双工器131的接收侧滤波器132具有与图6所示的接收侧滤波器45类似的构造。但在图6所示的接收侧滤波器45中,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51、52的中央的IDT51a、52a分别与接收输出端子7、8连接。
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在由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构成的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34、135中,中央的第一IDT134a、135a具有通过在表面波传播方向进行二分割而设置的第一分割IDT部134a1、135a1、和第二分割IDT部134a2、135a2。而且,第一分割IDT部134a1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第一分割IDT部135a1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第二分割IDT部134a2、135a2与接地电位连接。
并且,第一滤波元件134中,在第二IDT134b的第一IDT134a侧端部实施了串联加权,其目的为了防止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之间的平衡度恶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IDT134b、134c的相位与IDT135b、135c的相位分别被反相。因此,可从接收输出端子7、8取出一对平衡输出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输入端子133的阻抗与接收输出端子7、8侧的阻抗之比设为1∶16。因此,在与下一级的平衡输入端子连接时,能够容易地实现阻抗匹配。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多个IDT134b、134c、135b、135c与输入端子133并联连接,所以,可提高耐电力性。
(第九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双工器151与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双工器大致同样地构成。不过,双工器151具有接收侧滤波器152。接收侧滤波器152具有输入端子153、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而且,输入端子153与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一端连接,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54、155连接,第一、第二滤波元件154、155分别是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且分别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连接。到此为止,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接收侧滤波器152具有与接收侧滤波器45同样的构成。
但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滤波元件154及第二滤波元件155中,沿着声表面波传播方向依次具有第二IDT154b、第一IDT154a、第三IDT154c,中央的第一IDT154a的一端经由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153连接。而且,第二、第三IDT154b、154c的各一端公共连接,第二IDT154b的另一端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7连接,第三IDT154c的另一端与接地电位连接。
并且,在第二滤波元件155侧,中央的第一IDT155a的一端也经由单端口型声表面波谐振器9与输入端子153连接。而且,两侧的第二、第三IDT155b、155c的各一端公共连接,第二IDT155b的另一端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8连接,第三IDT155c的另一端与接地电位连接。
因此,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不与第一IDT154a、155a连接,而分别与第二IDT154b、155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接收侧滤波器152中将输入端子153侧的阻抗与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侧的阻抗设为1∶1以上,更具体可设为1∶16。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下一级连接的电路的平衡输入端子的阻抗匹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也将多个IDT154a、155a与输入端子153并联连接,所以,能够提高耐电力性。
另外,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7、8可不与第二IDT154b、155b连接,而分别与第三IDT154c、155c的一端连接,该情况下,只要将第二IDT154b、155b的另一端与接地电位连接即可。

Claims (13)

1、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有:与天线端子连接的输入端子;用于取出接收输出的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多个IDT电极,
由所述压电基板及多个IDT电极构成第一滤波元件和第二滤波元件,
所述第一滤波元件包括具有在所述压电基板上沿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第一、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被级联连接,
所述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的第一IDT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一IDT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与第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电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元件包括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第三、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被级联连接,
第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一IDT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一IDT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与所述第四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元件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滤波元件的输入信号相对于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2、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有:与天线端子连接的输入端子;用于取出接收输出的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多个IDT电极,
由所述压电基板及多个IDT电极构成第一滤波元件和第二滤波元件,
所述第一滤波元件是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
所述第二滤波元件是具有在所述压电基板上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
所述第二滤波元件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所述第一滤波元件的第二、第三IDT或第一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一IDT或第二、第三IDT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元件的第二、第三IDT或第一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一IDT或第二、第三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3、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是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形成在压电基板上并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四、第二、第一、第三、第五IDT;和在设置有第一~第五IDT的部分的两侧配置的第一、第二反射器;
所述第二IDT的相位与第三IDT的相位相差180度,
所述第一、第四及第五IDT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二IDT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第三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4、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是纵向耦合谐振器型滤波元件,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信号输出端子,还具有压电基板、形成在压电基板上并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四、第二、第一、第三、第五IDT、和在设置有第一~第五IDT的部分的两侧配置的第一、第二反射器,
所述第二IDT的相位与所述第三IDT的相位相差180度,
第二及第三IDT与输入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IDT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分割设置的第一分割IDT部及第二分割IDT部,第一分割IDT部及所述第四IDT与第一接收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分割IDT部及所述第五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5、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有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该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分别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在压电基板上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四、第二、第一、第三、第五IDT、和被设置成夹持第一~第五IDT的第一、第二反射器,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被级联连接,
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二IDT彼此连接,
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三IDT彼此连接,
第一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二IDT的相位,与第一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三IDT的相位相差180度,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一、第四及第五IDT与输入端子连接,
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一IDT具有通过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进行分割而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
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所述第一分割IDT部及第四IDT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元件的第二分割IDT部及第五IDT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6、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有: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滤波元件;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滤波元件相差180度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二滤波元件;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三滤波元件;和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所述第三滤波元件相差180度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四滤波元件,
所述第一~第四滤波元件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该第一~第四滤波元件的IDT中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的IDT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滤波元件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第四滤波元件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三滤波元件的IDT中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的IDT,和第一滤波元件的对应的IDT串联连接,
所述第四滤波元件的IDT中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的IDT,和第二滤波元件的对应的IDT串联连接。
7、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3IDT型且为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部,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
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五、第四、第六IDT,
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及第三IDT连接,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五及第六IDT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IDT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四IDT,分别具有在与弹性波传播方向正交的交叉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而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该第一、第二分割IDT部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按照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第六IDT。
8、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3IDT型且为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部,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
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五、第四、第六IDT,
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二及第三IDT连接,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五及第六IDT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IDT与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四IDT,分别具有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分割设置的第一、第二分割IDT部,该第一、第二分割IDT部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所述第一分割IDT部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按照所述第一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流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输出端子中流动的电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第六IDT。
9、一种双工器,包括接收侧滤波器和具有梯型电路结构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的一端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一端公共连接后与天线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第一、第二接收输出端子;压电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压电基板上的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波滤波部,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一、第三IDT,第二弹性波滤波部具有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五、第四、第六IDT,
按照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相差180度的方式,构成第一~第六IDT,
所述第一、第四IDT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二、第三IDT串联电连接,且与第一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波滤波部的第五、第六IDT串联电连接,且与第二接收输出端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在级联连接的信号线内至少一条信号线中传播的电信号的相位,相对于在级联连接的剩余的信号线中传播的电信号的相位被反相。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发送侧滤波器和所述接收侧滤波器的各一端公共连接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接收侧滤波器之间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单端口型弹性波谐振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及单端口型弹性波谐振器利用了声表面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及单端口型弹性波谐振器利用了声界面波。
CNA2007800115323A 2006-04-06 2007-03-27 双工器 Pending CN1014110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5330/2006 2006-04-06
JP2006105330 2006-04-0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4102A Division CN101882920B (zh) 2006-04-06 2007-03-27 双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1061A true CN101411061A (zh) 2009-04-15

Family

ID=3858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4102A Active CN101882920B (zh) 2006-04-06 2007-03-27 双工器
CNA2007800115323A Pending CN101411061A (zh) 2006-04-06 2007-03-27 双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4102A Active CN101882920B (zh) 2006-04-06 2007-03-27 双工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002097A1 (zh)
EP (2) EP2015451B1 (zh)
JP (1) JP4725647B2 (zh)
KR (1) KR100959992B1 (zh)
CN (2) CN101882920B (zh)
AT (2) ATE543254T1 (zh)
WO (1) WO20071167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733A (zh) * 2015-01-23 2017-09-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
CN115955212A (zh) * 2023-03-14 2023-04-11 阿尔伯达(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大带宽的saw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4057B2 (ja) 2006-08-30 2009-03-25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バランス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CN101796725B (zh) 2007-11-19 2014-03-1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弹性边界波器件以及使用该弹性边界波器件的通信器
KR20100130602A (ko) 2008-03-14 2010-12-13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탄성파 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듀플렉서 및 전자 기기
JP5153889B2 (ja) * 2008-11-28 2013-02-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およびデュプレクサ
JP5088412B2 (ja) * 2009-03-10 2012-1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ラダー型弾性波フィルタ
WO2010125934A1 (ja) * 2009-04-30 2010-11-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
JP5418091B2 (ja) * 2009-09-11 2014-0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ュプレクサ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087282A (ja) * 2009-09-15 2011-04-28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境界波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分波器
JP5442428B2 (ja) * 2009-12-25 2014-03-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デュプレクサ
JP5170262B2 (ja) 2009-12-25 2013-03-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分波器
JP5340976B2 (ja) * 2010-02-01 2013-11-1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デュープレクサ、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装置
DE102010011649B4 (de) * 2010-03-17 2019-01-24 Snaptrack, Inc. Frontend-Schaltung für ein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verbesserter Impedanzanpassung
JP2013168692A (ja) * 2010-06-04 2013-08-29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分波器
JP2012010164A (ja) * 2010-06-25 2012-01-12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分波器
JP5859579B2 (ja) * 2012-02-06 2016-02-1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回路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JP6119853B2 (ja) 2013-06-13 2017-04-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デュプレクサ
JP5796604B2 (ja) * 2013-06-13 2015-10-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分波装置
JP6402704B2 (ja) * 2015-11-19 2018-10-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JP6790907B2 (ja) * 2017-02-23 2020-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6702278B2 (ja) * 2017-07-05 2020-06-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5610A (ja) * 1983-09-21 1985-04-15 Hitachi Ltd 弾性表面波2端子共振器
KR100301322B1 (ko) * 1997-05-08 2001-09-22 니시무로 타이죠 탄성경계파디바이스및그제조방법
DE19818038B4 (de) * 1998-04-22 2004-07-22 Epcos Ag Dualmode-Oberflächenwellenfilter
DE19818826B4 (de) * 1998-04-27 2004-11-04 Epcos Ag Oberflächenwellenfilter mit erhöhter Bandbreite
US6426583B1 (en) * 1999-06-14 2002-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720842B2 (en) * 2000-02-14 2004-04-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having first through third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elements
JP2001292050A (ja) * 2000-04-10 2001-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435640B2 (ja) * 2000-05-22 2003-08-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縦結合共振子型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391347B2 (ja) * 2000-06-26 2003-03-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縦結合共振子型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780408B2 (ja) * 2001-01-26 2006-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
JP3509764B2 (ja) * 2001-03-23 2004-03-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520420B2 (ja) * 2001-04-09 2004-04-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US6815868B2 (en) * 2001-04-09 2004-11-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urface acoustic wav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unit
JP3873807B2 (ja) * 2001-06-22 2007-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2003069383A (ja) * 2001-08-29 2003-03-07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820954B2 (ja) * 2001-10-12 2006-09-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833569B2 (ja) * 2001-12-21 2006-10-11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分波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JP3846409B2 (ja) * 2002-02-15 2006-1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928534B2 (ja) * 2002-02-28 2007-06-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EP1365509B1 (en) 2002-05-16 2007-05-16 TDK Corporation Antenna duplexer
JP3952907B2 (ja) * 2002-08-28 2007-08-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918698B2 (ja) * 2002-09-20 2007-05-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2004166213A (ja) * 2002-09-20 2004-06-10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764731B2 (ja) * 2002-10-18 2006-04-12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多重モード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及び分波器
JP4222197B2 (ja) * 2003-02-24 2009-02-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通信機
JP3985717B2 (ja) * 2003-04-10 2007-10-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3853303B2 (ja) * 2003-04-28 2006-12-06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分波器
ATE432554T1 (de) * 2003-09-25 2009-06-1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kustischer wellenfilter und kommunikationseinheit
JP4497159B2 (ja) * 2004-04-08 2010-07-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境界波フィルタ
EP1763133A4 (en) * 2004-06-30 2011-07-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ELASTIC WAVE FILTER OF THE COMPENSATION TYPE AND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US7446629B2 (en) * 2004-08-04 2008-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duplexer, and RF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WO2006048999A1 (ja) * 2004-11-04 2008-05-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ランス型sawフィルタ
JP4569314B2 (ja) * 2005-02-22 2010-10-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ランス型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US7683735B2 (en) * 2005-02-16 2010-03-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lanced acoustic wave filter
JP2006229487A (ja) * 2005-02-16 2006-08-31 Murata Mfg Co Ltd バランス型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4569325B2 (ja) * 2005-03-04 2010-10-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ランス型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4537254B2 (ja) * 2005-04-28 2010-09-01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KR100869220B1 (ko) * 2005-10-03 2008-11-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탄성파필터장치 및 듀플렉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733A (zh) * 2015-01-23 2017-09-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
CN115955212A (zh) * 2023-03-14 2023-04-11 阿尔伯达(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大带宽的saw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116760A1 (ja) 2009-08-20
EP2219292B1 (en) 2012-01-04
EP2015451B1 (en) 2012-01-25
CN101882920B (zh) 2012-07-04
ATE540474T1 (de) 2012-01-15
KR20080103098A (ko) 2008-11-26
EP2015451A1 (en) 2009-01-14
ATE543254T1 (de) 2012-02-15
EP2219292A1 (en) 2010-08-18
KR100959992B1 (ko) 2010-05-27
WO2007116760A1 (ja) 2007-10-18
JP4725647B2 (ja) 2011-07-13
US7902940B2 (en) 2011-03-08
US20100194495A1 (en) 2010-08-05
EP2015451A4 (en) 2009-11-04
CN101882920A (zh) 2010-11-10
US20090002097A1 (en) 200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2920B (zh) 双工器
CN106253877B (zh)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天线共用器
JP4905614B1 (ja) 弾性波分波器
US7459997B2 (en)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and duplexer
JP3729081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KR100583669B1 (ko) 탄성표면파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CN103109458B (zh) 弹性波分波器
CN102804600B (zh) 表面声波滤波器以及使用其的分波器
KR101595847B1 (ko) 탄성파 장치
KR20020003077A (ko) 탄성표면파 장치
KR20100007911A (ko) 탄성파 분파기
US20130222077A1 (en)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KR100600481B1 (ko) 탄성 표면파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CN101044678B (zh) 平衡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EP2254244B1 (en) Balance filter and duplexer
US8482363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duplexer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2114593A1 (ja) 弾性波分波器
JPWO2010061496A1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CN102804601B (zh) 弹性波装置及双工器
JP2003060484A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JP2003124777A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KR101009879B1 (ko) 탄성파 필터장치 및 듀플렉서
CN104412510A (zh) 弹性波装置以及分波装置
JP3757893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CN100512000C (zh) 平衡型saw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