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6357A -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6357A
CN101376357A CNA2008102158156A CN200810215815A CN101376357A CN 101376357 A CN101376357 A CN 101376357A CN A2008102158156 A CNA2008102158156 A CN A2008102158156A CN 200810215815 A CN200810215815 A CN 200810215815A CN 101376357 A CN101376357 A CN 10137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corporating section
conditioning wind
condui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58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冈忠士
井上义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6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41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60H1/246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vehicle or in or below the floor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该中央操纵台结构,设置于车室的左右前排座椅(1、2)之间,其后侧面位于后排座椅(4)的前方,其具有,操纵台主体(11);收纳部(12),在上述操纵台主体的大致整个范围内,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指定的高度,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上方及后方开口;臂枕(13),可开闭上述收纳部的上方开口,后部具有后出风口;后送风机(14),设置于上述操纵台主体的上述收纳部前方。上述臂枕在内部形成有内部导管(18),该内部导管与连接于上述后送风机的、在上述收纳部的前方向上方延伸的空调风导管(17)连接。

Description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车室内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存在以下公开公报所揭示的结构:
公开公报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016630号
公开公报2: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3—119446号
公开公报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040932号
公开公报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09—202168号
具体而言,公开公报1所公开的带后出风口(rear vent)的操纵台(console)结构中,通过翻转盖板(lid)使之变为调温杯架(cup holder)。由此,从接近后排座椅的位置吹出空调风,因此,空调风易于吹至后排乘员。另外,公开公报2中公开了向后开启的臂枕(arm rest)和可以从前后排座椅进行利用的收纳部。由此,前后排座椅均可以利用收纳部。
然而,公开公报1中,由于操纵台主体内前后延伸设置有导管,从而导致收纳部变小,并且由于导管迂回收纳部而变长且弯折,因此,空调风送风时的风量或热量的损失增大。另外,公开公报2中未提及后出风口,也未提及在臂枕上设置后出风口或空调操作部的结构。
另外,公开公报3中公开了前后开启的臂枕。由此,可以方便地从前后排座椅对臂枕下的上方开口的收纳部进行利用。此外,公开公报4中公开了具有在中央操纵台1的后侧面开口的上下收纳部6、11或上方开口的保温箱15,可调节温度的结构。由此,可向前后排分别提供可调节温度的收纳部。
然而,公开公报3中,臂枕仅可向前后开启,不能构成托盘或杯架。另外,也未设置有在后侧面下部开口的下部收纳部及后出风口。公开公报4中,各收纳部中需要专用的电子式调温装置,从而增加了蓄电池的负担。另外,未设置后出风口或后送风机、空调风导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是设置于车室的左右前排座椅之间、后侧面位于后排座椅的前方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台主体,形成有上方开口的上侧开口部、和向上述后排座椅侧开口的后侧开口部;收纳部,在上述操纵台主体的内部具有指定的高度,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从上述后侧开口部收纳于上述操纵台主体中;臂枕,可开闭上述上侧开口地支撑于上述操纵台主体;后出风口,设置于上述收纳部上方;送风机,设置于上述操纵台主体的上述收纳部前方;空调风导管,与上述送风机连接,向上述后出风口送风。
采用上述结构,可紧凑地构成具适宜高度的臂枕、可从前后两排座椅利用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高度的收纳部、高位的后出风口、后送风机。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收纳部的上侧呈与上述操纵台主体的上述上侧开口部连通的状态,上述臂枕,在后部设置上述后出风口,在内部设置有连通上述空调风导管与上述后出风口的内部导管。
采用该结构,可更加紧凑地构成具适宜高度的臂枕、可从前后两排座椅利用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的收纳部、高位的后出风口、后送风机。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收纳部,具有上方开口的、后侧面形成上述操纵台主体的后壁的收纳箱,上述收纳箱,收纳于上述操纵台主体中,可以从该操纵台主体向后方拉出。
采用该结构,收纳箱拉出时可接近后排座椅,从而提高便利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收纳箱上设置有闭合其上方开口从而形成托盘的帘门,该帘门在上述收纳箱被推拉的状态时,可在开闭位置之间移动。
采用该结构,可以在不降低后出风口高度的情况下,将收纳箱的上侧面用作后托盘。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空调风导管具有与上述收纳部的内部连通的空调风吹出口,上述收纳箱上形成引入上述空调风吹出口的空调风的取风口。
此外,还包括在上述收纳箱收纳于上述操纵台主体内部的状态下,将上述帘门移动至开启位置的移动装置。
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从前排乘员经由收纳箱的上部开口进行使用的便利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拉出上述收纳箱的状态下,可以经由上述收纳部的上部开口使用该收纳部。
采用该结构,可有效运用收纳部。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收纳箱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后出风口用空调操作部。
采用该结构,不会因设置空调操作部而缩小收纳部的后方开口,并且可以拉出至接近后排座椅的位置。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纵台主体的臂枕前方设置有变速杆,该变速杆的下方设置有上述后送风机,该变速杆的后下方设置有杯架,上述臂枕相对于上述杯架位于上方,上述空调风导管,从上述后吹风机通过上述杯架的下方,向上方延伸。
采用该结构,可将臂枕设置于适宜的位置,并且可紧凑地设置杯架和空调风导管。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纵台主体中设置有具备与上述上侧开口部连通的上侧开口部的上部收纳部,上述收纳部设置于上述上部收纳部的下方,上述后出风口设置于上述操纵台主体后侧面上的相对于上述收纳部的上方,上述空调风导管通过上述上部收纳部与上述收纳部之间,与上述后出风口连接。
采用该结构,尽管后送风机位于上部收纳部及下部收纳部的前方,后出风口位于后方,但由于运用了上部收纳部及下部收纳部的隔板部,无需相对于较高位置的后出风口迂回设置导管,因此,可缩短导管长度,并且可兼顾风量或热量的损失较少的导管排布与收纳部的容量扩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空调风导管形成分隔上述上部收纳部与上述收纳部的隔板部,具有在该上部收纳部及上述收纳部与空调风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采用该结构,可以共用隔板部,兼顾各收纳部的温度调节与容量扩大。另外,各收纳部与导管的间隙消失,固可最大限度地确保收纳空间。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臂枕具有高度及外形大致相同的上盖及下盖,上述上盖可相对于上述上部收纳部转动,具有在翻转至上述后出风口的后方的位置时与该后出风口连通的开口部,该上盖的里面形成托盘部。
采用该结构,可以在臂枕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并且不会阻塞后出风口的情况下,将上盖变为后托盘。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空调风导管具有利用空调风调节上述上部收纳部的温度的第一导管,和利用空调风调节上述收纳部的温度的第二导管,包括将不同温度的空调风送给上述第一及第二导管的空调风分离部,和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导管的下游侧将流经各导管的空调风进行混合的空调风混合部。
采用该结构,通过将不同温度的空调风送给各导管,在下游使之混合,可以将适宜温度的空调风送给后排座椅,同时可以对各收纳部进行不同的温度调节。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臂枕包括可以使其以上述上部收纳部的前端为轴向前方翻转、或者以后端为轴向后方翻转的开闭机构。
采用该结构,可以从前后两排座椅对上部收纳部进行利用。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后送风机的后上方设置有杯架,上述后送风机的空调风吹出口设置于上述杯架的下方。
采用该结构,可将杯架紧凑地布置于后送风机与空调风导管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车辆的车室内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操纵台的立体图。
图3是图2A的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及图1的i—i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对应于图4B的帘门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采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车辆的车室内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操纵台的立体图。
图8是图7A的i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6的i—i线剖视图。
图10是臂枕的开闭机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对应于图7A的ii—ii线剖视图的第三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对应于图6的i—i线剖视图的第四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实现第四实施例的后送风机与空调风导管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对应于图7A的ii—ii线剖视图的第四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对应于图7A的ii—ii线剖视图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的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可适用于下述实施例的修正或变形例。
[车室内的结构]
图1是从上方观察车辆的车室内部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1所示,操纵台10设置于车室内的左右前排座椅、即驾驶席1与副驾驶席2之间。操纵台10的前方设置有杯架6,杯架6前方设置有变速杆7、前排用空调操作部8。另外,操纵台10的后侧面位于后排中间座椅4的前方。此外,变速杆7的旁边设置有下部与变速杆7的捏手(knob)处于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向盘9。
图2A、图2B是本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立体图,图2A表示收纳箱被收纳的状态,图2B表示收纳箱被拉出后的状态。图3是图2A的ii—ii线剖视图。图4A是图1的俯视图,图4B是图1的i—i线剖视图。图5A、图5B、图5C是与图4B相对应的表示帘门机构的剖视图,分别表示帘门的闭合位置(图5A)和开启位置(图5B、图5C)。
如图2至图4所示,操纵台10包括,操纵台主体11,具有中空箱体状的外形,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收纳部12,为操纵台主体11的内部空间,在操纵台主体11的大致整个范围内,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指定的高度(可收纳1.5升以上的PET瓶等的高度),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上方及后方开口;臂枕13,后部形成有可调节空调风的风向的吹风口(后出风口:rear vent)13a;后送风机(rear blower)14,设置于车室内的操纵台主体11的前方,用于压送空调风。另外,臂枕13,其后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撑(x—x轴)于操纵台主体11,可沿图2的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开闭收纳部12的上方开口。臂枕13轴支撑于操纵台主体11的结构是与图10A所示的装配部36与转动轴34相同的机构,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
收纳部12具有上方开口的、后侧面形成操纵台主体11的后壁的收纳箱15。收纳箱15的底部15a可滑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操纵台主体11的底部11a的导轨11b上,该收纳箱15收纳于操纵台主体11的中空内部,可沿着导轨11b从操纵台主体11向后方拉出。由此,收纳箱15拉出时可接近后排中间座椅4,从而提高便利性。
此外,在收纳箱15的后侧面上,向斜上方设置有后出风口用(用于向后排座椅3~5吹出空调风)的空调操作部16。由此,不会因设置空调操作部16而大幅缩小收纳部12的后方开口,并且可以拉出至接近后排中间座椅4的位置。另外,即使拉出收纳箱15时收纳箱15的后侧面抵接于后排中间座椅4,由于空调操作部16朝斜上方设置,因此仍可进行空调操作。
如图4A、图4B所示,臂枕13具有形成在内部的内部导管18,该内部导管18与空调风导管17连接,空调风导管17,与后送风机14内部连通且在收纳部12的前方向上方延伸。另外,开启臂枕13后,在收纳箱从操纵台主体11中拉出的状态下,可经由操纵台主体11的上部开口使用收纳部12的内部,从而可以有效利用收纳部12的内部空间。
如图5所示,收纳箱15上设置有闭合其上方开口从而形成托盘的帘门19。帘门19的两侧端部由从收纳箱15的上方开口沿着后侧面设置的导轨20支撑。帘门19可通过设置于其一端部的把手21,沿导轨20在闭合收纳箱15的上方开口的位置与开启收纳箱15的上方开口的位置之间移动。另外,在收纳箱15收纳于操纵台主体11内的状态下,将把手21卡止于操纵台主体11的内壁,在该状态下从操纵台主体11中拉出收纳箱15,由此,使帘门19相对地移动至闭合位置(闭合收纳箱15的上方开口的位置)(图5A)。
由此,可以将收纳箱15的上侧面用作托盘,并且可保持收纳箱15的温度。另外,该状态下,通过向后方移动把手21,可将帘门19移动至开启位置(图5B)。相反地,在把手21卡止于操纵台主体11的状态下,若将收纳箱15收纳于操纵台主体11,则可使帘门19相对地移动至开启位置(开启收纳箱15的上方开口的位置)(图5C)。由此,在后排的乘员收纳收纳箱15后,帘门不会保持闭合位置,从而可以提高在开启臂枕13的状态下,从前排乘员经由收纳箱15的上部开口进行利用的便利性。
从后送风机14延伸出的空调风导管17上形成有与收纳部12的内部连通的空调风吹出口22,收纳箱15上形成引入空调风吹出口22的空调风的取风口15b。由此,可实现收纳部12及收纳箱15的温度调节。
另外,空调风导管17上形成有连通杯架6的空调风吹出口23。由此,可将空调风送给杯架6。
此外,操纵台主体11的臂枕13前方设置有变速杆7。另外,变速杆7的下方设置有上述后送风机14,变速杆7的后下方设置有上述杯架6。臂枕13相对于变速杆7的上端位于下方,而相对于杯架6位于上方。
空调风导管17从后送风机14通过杯架6的下方向上方延伸,与内部导管18连通。由此,驾驶员可以不受搁放于杯架6内的杯子等的影响地操作变速杆7或方向盘9,并且通过将杯架6设置在与臂枕13的前方相邻的位置,可将臂枕13设置于适宜的位置,以使驾驶员不看杯架6也可取放杯子等,而且还可紧凑地设置杯架6、空调风导管17及后送风机14。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紧凑地设置臂枕13、从前后两排座椅1~5均可利用的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的收纳部12、高位的后出风口13a、后出风口13a的空调操作部16。
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帘门19的一端部的把手21卡止于操纵台主体11的内壁,但也可将在帘门19的闭合位置卡止把手21的卡止部设置在收纳箱15侧,并且设置在将收纳箱15收纳于操纵台主体11的内壁后部时,与把手21卡合,使帘门19开启的卡合部。由此,在拉出收纳箱15后,可以随即从后排座椅侧对收纳箱15取放物品,如闭合帘门19,则可用作托盘。
第二实施例
图6是从上方观察搭载第二实施例的操纵台的车辆的车室内部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6所示,操纵台110设置于车室内的左右前排座椅、即驾驶席1与副驾驶席2之间。操纵台110的前方设置有杯架6,杯架6前方设置有变速杆7、前排用空调操作部8。另外,操纵台110的后侧面位于后排中间座椅4的前方。此外,变速杆7的旁边设置有下部与变速杆7的捏手处于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向盘9。
图7A~图7D是本实施例的操纵台的立体图,图7A表示上部收纳部关闭、下部收纳箱被收纳的状态,图7B表示向前后开启臂枕的状态,图7C表示仅将臂枕的上盖向后翻开的状态,图7D表示拉出下部收纳箱的状态。图8是图7A的ii—ii线剖视图。图9是图6的i—i线剖视图。图10是臂枕的开闭机构的示意图,图10A为立体图,图10B为侧面剖视图。
如图7至图10所示,操纵台110包括,操纵台主体111,具有中空箱体状的外形,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上部收纳部112,为操纵台主体111的内部空间,并向上方开口;下部收纳部(技术方案栏中也简称为“收纳箱”)213,为操纵台主体111的内部空间,设置于上部收纳部112的下方,在后侧面下部开口;臂枕113,以可开闭上部收纳部112的上方开口的状态,轴支撑于操纵台主体111。
此外,如图9所示,在操纵台主体111的后侧面,且在下部收纳部213与臂枕111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空调风的风向的吹风口(后出风口)215,并且在后出风口215的下部,设置有后排座椅用(后排乘员用)的空调操作部16。
下部收纳部213中,收纳有后侧面形成操纵台主体111的后壁下部的收纳箱115。收纳箱115的上缘侧部115a可滑动地支撑在操纵台主体111的底部11a上,该收纳箱115收纳于操纵台主体111的中空内部,可从操纵台主体111向后方拉出。由此,收纳箱115拉出时可接近后排中间座椅4,从而提高便利性。
另外,在臂枕113的后侧面,即操纵台主体111的后侧面且下部收纳部213的上方,形成有开口部113a1。在操纵台主体111的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的前方设置有压送空调风的后送风机14,后送风机14及后出风口215由沿前后方向贯穿操纵台主体111内部的空调风导管120连接。空调风导管120通过上部收纳部112与下部收纳部213之间,与后出风口215相连接。
即,空调风导管120与分隔上部收纳部112与下部收纳部213的隔板部121一起形成隔层(Partition)。此外,该隔层形成有在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与流经空调风导管120的空调风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具体而言,由通气孔122分别将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与空调风导管120连通,从而使流经空调风导管120的空调风送入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的内部。
臂枕113如图7A、图7C所示,具有高度及外形大致相同并且相互重合的上盖113a及下盖113b。上盖113a具有在翻转至后出风口215的后方的位置时与后出风口215连通的开口部113a1,该上盖113a的里面形成凹形的托盘部113a2。这样,由于上盖113a与下盖113b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及外形,因此即使在仅打开上盖113a的情况下,臂枕113的高度也几乎不变化,且也不会阻塞后出风口215,而变为后托盘(图7C的形态)。
臂枕113,即上盖113a及下盖113b,包括可以使之同时地以上部收纳部112的前端为轴向前方翻转,或以上部收纳部112的后端为轴向后方翻转的开闭机构(以下参照图10说明),从而可以从前后两排座椅1~5对上部收纳部112进行使用。
杯架6设置于后送风机14的后上方,后送风机14的空调风吹出口14a与通过杯架6的下方的空调风导管120相连接。由此,可将杯架6紧凑地布置于后送风机14与空调风导管120之间。
如图10B所示,上盖113a与下盖113b可由锁合部113d相互卡脱,通过设置于上盖113a后端的铰链31相互转动自如地连接。另外,臂枕113具有在车宽方向上间隔指定距离、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一对前后框架32,和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于前后框架32的各前端之间及各后端之间的前端轴33及后端轴34。另外,在前后框架32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于前端轴33及后端轴34的装配部35、36,装配部35安装于操纵台主体111,装配部36安装于下盖113b。
另外,下盖113b上设置有相互联动的前锁合部37及后锁合部38。前后的锁合部37、38具有,沿前后方向滑动、卡脱前端轴33及设置于操纵台主体111的卡合孔111a的钩部37a、38a;当一侧的轴的卡合解除时使另一侧的轴移向卡合位置的连杆部39;露出于上盖113a的外表面、执行各锁合部37、38的卡脱操作的操作部37b、38b。
连杆部39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构成,为了使其前端可抵接或离开前锁合部37,使其后端可抵接或离开后锁合部38,该连杆部39与前锁合部37或后锁合部38间隔指定距离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另外,前后的锁合部37、38始终由弹簧等压靠装置压靠向卡合的方向。如设前锁合部37与连杆部39的前端的间隔距离a1和后锁合部38与连杆部39的后端的间隔距离a2之和为“a”,前后的锁合部37、38的可动距离为b,则“a”被设定为等于或稍大于“b”,即a≧b的关系成立。但是,虽然“a”被设定为稍大于“b”,但其程度应在当向后操作前锁合部37时可使该移动切实地与后锁定部38联动的范围内,若通过操作部37b、38b,使前后的锁合部37、38中的一方向解除卡合的方向移动,则前后锁合部37、38中的另一方便被推向卡合方向。由此,防止前锁合部37和后锁合部38的卡合状态同时解除。
采用上述实施例,尽管后送风机14位于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的前方,后出风口215位于后方,但由于运用了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的隔板部,无需相对于较高位置的后出风口215迂回设置导管,因此可缩短导管长度。由此,可兼顾风量或热量的损失较少的导管排布与收纳部的容量扩大。另外,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与导管120的间隙消失,可最大限度地确保收纳空间。
第三实施例
图11是对应于图7A的ii—ii线剖视图的第三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图8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由通气孔122构成空调风导管120的热交换部。与之相对,本第三实施例中,空调风导管40由铝合金等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或树脂构成,并由架部41支撑,此外,在导管上设置多个散热片42作为热交换部,以扩大与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接触的表面积。
第四实施例
图12是对应于图6的i—i线剖视图的第四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图13A~图13D是实现第四实施例的后送风机与空调风导管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对应于图7A的ii—ii线剖视图的第四实施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对于与上述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二及第三实施例中,由单独的通道构成空调风导管120。与之相对,本实施例的空调风导管为在上下方向设置为两层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12及图15所示,空调风导管具有利用空调风调节上部收纳部112的温度的上部的第一导管50a,和利用空调风调节下部收纳部213的温度的下部的第二导管50b。
第一导管50a与第二导管50b如图15所示,具有将长方形的一个对角线分别作为斜边的三角形的通道剖面,第一导管50a与第二导管50b之间安装有隔热材料53,以阻断导管50a、50b之间的热传递。
而且,第一导管50a上形成有连通上部收纳部112的通气孔52a,第二导管50b上形成有连通下部收纳部213的通气孔52b。
在紧邻后送风机14的空调风吹出口14a的下游,设置有空调风分离部54,该空调风分离部54将从后送风机14送出的不同温度的空调风(冷气C、暖气H或它们的混合气)分离和传递。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导管50a、50b的下游侧,设置有混合流经各导管的空调风的空调风混合部55。而且,由空调风混合部55混合的空调风经后出风口215吹向后排座椅。
如图13所示,空调风分离部54的左右分离的冷气通道54a和暖气通道54b经由开闭阀56连接于上下分离的第一及第二导管50a、50b。
开闭阀56具有上侧阀部件和下侧阀部件,其中,上侧阀部件由连接或阻断冷气通道54a与第一导管50a的第一阀体56a,和连接或阻断暖气通道54b与第一导管50a的第二阀体56b成直角地连接而成;下侧阀部件由连接或阻断冷气通道54a与第二导管50b的第三阀体56c,和连接或阻断暖气通道54b与第二导管50b的第四阀体56d成直角地连接而成。上述上侧阀部件和下侧阀部件相互成90°地上下设置于驱动轴57。
上述结构中,第一及第四阀体56a、56d处于开阀位置时第二及第三阀体56b、56c处于关闭位置,第一导管50a中通入冷气C,第二导管50b中通入暖气H,从而可以将上部收纳部112调节为冷气环境,将下部收纳部213调节为暖气环境(图13B)。
另外,第二及第三阀体56b、56c处于开阀位置时第一及第四阀体56a、56d处于关闭位置,第一导管50a中通入暖气H,第二导管50b中通入冷气C,从而可以将上部收纳部112调节为暖气环境,将下部收纳部213调节为冷气环境(图13C)。另外,如考虑保温性,则较为理想的是,将上部收纳部112设为暖气环境,将下部收纳部213设为冷气环境。
此外,第一至第四阀体56a~56d设为相对于空调风的流动方向成大致45°的开启度时,第一至第四阀体56a~56d处于部分开阀位置,第一及第二导管50a、50b中分别通入暖气H及冷气C的混合气,从而可以将上部收纳部112和下部收纳部213调节为大致相同的温度(图13D)。
如图14所示,空调装置70将由风扇71吸入的外部气体通过蒸发器(evaporator)72,由冷却介质吸收热量以产生冷气C,另外,使冷气C流经加热器73以产生暖气H。通过气体混合调节风门(air mix damper)74控制如上产生的冷气C及暖气H的气流,将冷气C及暖气H中至少任意一方送给前出风口等导管75或后送风机14。其中,后送风机14例如为横流扇(cross flow fan)或多翼式离心风机(sirocco fan)。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将不同温度的空调风送给第一及第二导管50a、50b,在下游侧使之混合,可以将适宜温度的空调风送给后排座椅3~5,同时可以对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进行不同的温度调节。
[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16是对应于图7A的ii—ii线剖视图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操纵台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图15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在第四实施例中,由通气孔52a、52b构成第一及第二导管50a、50b的热交换部。与之相对,本实施例中,由铝合金等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或树脂构成第一及第二导管60a、60b,并且在第一及第二导管60a、60b上设置多个散热片62a、62b作为热交换部,以扩大与上部收纳部112及下部收纳部213接触的表面积。

Claims (18)

1.一种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设置于车室的左右前排座椅之间,其后侧面位于后排座椅的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纵台主体,形成有上方开口的上侧开口部、和向所述后排座椅侧开口的后侧开口部;
收纳部,在所述操纵台主体的内部具有指定的高度,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从所述后侧开口部收纳于所述操纵台主体中;
臂枕,可开闭所述上侧开口地支撑于所述操纵台主体;
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收纳部上方;
送风机,设置于所述操纵台主体的所述收纳部前方;
空调风导管,与所述送风机连接,向所述后出风口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的上侧呈与所述操纵台主体的所述上侧开口部连通的状态,所述臂枕,在后部设置所述后出风口,在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空调风导管与所述后出风口的内部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具有上方开口的、后侧面形成所述操纵台主体的后壁的收纳箱,所述收纳箱,收纳于所述操纵台主体中,可以从该操纵台主体向后方拉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上设置有闭合其上方开口从而形成托盘的帘门,所述帘门在所述收纳箱被推拉的状态时,可在开闭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风导管具有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连通的空调风吹出口,所述收纳箱上形成有引入所述空调风吹出口的空调风的取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收纳箱收纳于所述操纵台主体内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帘门移动至开启位置的移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拉出所述收纳箱的状态下,可以经由所述收纳部的上部开口使用该收纳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后出风口用的空调操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后出风口用的空调操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风导管具有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连通的空调风吹出口,所述收纳箱上形成有引入所述空调风吹出口的空调风的取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拉出所述收纳箱的状态下,可以经由所述收纳部的上部开口使用该收纳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台主体的臂枕前方设置有变速杆,该变速杆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后送风机,该变速杆的后下方设置有杯架,所述臂枕相对于所述杯架位于上方,所述空调风导管,从所述后吹风机通过所述杯架的下方,向上方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台主体中设置有具备与所述上侧开口部连通的上侧开口部的上部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设置于所述上部收纳部的下方,所述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操纵台主体后侧面上的相对于所述收纳部的上方,所述空调风导管通过所述上部收纳部与所述收纳部之间,与所述后出风口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风导管形成分隔所述上部收纳部与所述收纳部的隔板部,具有在所述上部收纳部及所述收纳部与空调风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枕具有高度及外形大致相同的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可相对于所述上部收纳部转动,具有在翻转至所述后出风口的后方的位置时与该后出风口连通的开口部,该上盖的里面形成托盘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风导管具有利用空调风调节所述上部收纳部的温度的第一导管,和利用空调风调节所述收纳部的温度的第二导管,包括将不同温度的空调风送给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管的空调风分离部,和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管的下游侧将流经各导管的空调风进行混合的空调风混合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枕包括可以使其以所述上部收纳部的前端为轴向前方翻转、或者以后端为轴向后方翻转的开闭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送风机的后上方设置有杯架,所述后送风机的空调风吹出口设置于所述杯架的下方。
CNA2008102158156A 2007-08-29 2008-08-27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Pending CN1013763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2996 2007-08-29
JP2007222995A JP2009051478A (ja) 2007-08-29 2007-08-29 車両の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構造
JP2007222995 2007-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6357A true CN101376357A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158156A Pending CN101376357A (zh) 2007-08-29 2008-08-27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51478A (zh)
CN (1) CN101376357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176A (zh) * 2010-10-06 2012-05-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通风系统的汽车
CN105947428A (zh) * 2016-06-30 2016-09-21 靖西市秀美边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车载保温箱
CN106347240A (zh) * 2015-07-13 2017-01-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控制台扶手
CN106573580A (zh) * 2014-05-28 2017-04-19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中央控制台
CN108297644A (zh) * 2016-08-30 2018-07-20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
KR20180090054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KR20180090057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KR20180090056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CN109466395A (zh) * 2017-09-07 2019-03-15 孙玮 一种车载杯座及其配合的杯子、中央手扶箱及汽车
CN109774568A (zh) * 2017-10-30 2019-05-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0267850A (zh) * 2017-02-17 2019-09-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体、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111532345A (zh) * 2020-06-03 2020-08-14 上海海洋大学 温区可切换的移动式冷藏厢
CN114312517A (zh) * 2022-02-10 2022-04-1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N114801904A (zh) * 2022-05-13 2022-07-2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座椅系统、旋转座椅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3399B2 (ja) * 2015-03-30 2017-08-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タコンソール
JP6657691B2 (ja) * 2015-09-10 2020-03-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
JP6565532B2 (ja) * 2015-09-18 2019-08-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装置
JP6755740B2 (ja) * 2016-07-29 2020-09-16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7057395B2 (ja) * 2020-07-02 2022-04-19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内消火栓設備及び消火栓装置
JP7299366B2 (ja) * 2020-07-02 2023-06-27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内消火栓設備及び消火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4361Y1 (zh) * 1970-06-25 1973-10-17
JPS56158342U (zh) * 1980-04-28 1981-11-26
JPH0246432Y2 (zh) * 1985-06-17 1990-12-07
JP2829340B2 (ja) * 1996-01-29 1998-11-25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収納装置
JP3700070B2 (ja) * 1996-07-05 2005-09-28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容器ホルダ
JP2001040932A (ja) * 1999-08-02 2001-02-13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物入箱の蓋開閉装置
JP3923892B2 (ja) * 2002-12-26 2007-06-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車両用部品の配設構造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176B (zh) * 2010-10-06 2015-07-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通风系统的汽车
CN102442176A (zh) * 2010-10-06 2012-05-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通风系统的汽车
CN106573580B (zh) * 2014-05-28 2019-01-04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中央控制台
CN106573580A (zh) * 2014-05-28 2017-04-19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中央控制台
CN106347240A (zh) * 2015-07-13 2017-01-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控制台扶手
CN105947428A (zh) * 2016-06-30 2016-09-21 靖西市秀美边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车载保温箱
CN105947428B (zh) * 2016-06-30 2018-07-24 靖西市秀美边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车载保温箱
CN108297644A (zh) * 2016-08-30 2018-07-20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
CN110290975A (zh) * 2017-02-02 2019-09-27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CN110290975B (zh) * 2017-02-02 2023-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KR20180090057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US11993191B2 (en) 2017-02-02 2024-05-28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KR102658801B1 (ko) * 2017-02-02 2024-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CN110248840A (zh) * 2017-02-02 2019-09-17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CN110248842A (zh) * 2017-02-02 2019-09-17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KR102658800B1 (ko) * 2017-02-02 2024-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KR20180090054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KR102658453B1 (ko) * 2017-02-02 2024-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US11148574B2 (en) 2017-02-02 2021-10-19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US11912190B2 (en) 2017-02-02 2024-02-27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KR20180090056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US11524618B2 (en) 2017-02-02 2022-12-13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110248842B (zh) * 2017-02-02 2023-01-13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US11572003B2 (en) 2017-02-02 2023-02-07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US11752913B2 (en) 2017-02-17 2023-09-12 Lg Electronics Inc. Vacuum adiabatic body,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apparatus, and vehicle
CN110267850A (zh) * 2017-02-17 2019-09-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体、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109466395A (zh) * 2017-09-07 2019-03-15 孙玮 一种车载杯座及其配合的杯子、中央手扶箱及汽车
CN109774568A (zh) * 2017-10-30 2019-05-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1532345A (zh) * 2020-06-03 2020-08-14 上海海洋大学 温区可切换的移动式冷藏厢
CN114312517B (zh) * 2022-02-10 2023-04-25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N114312517A (zh) * 2022-02-10 2022-04-1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N114801904A (zh) * 2022-05-13 2022-07-2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座椅系统、旋转座椅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1478A (ja)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6357A (zh)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CN205601549U (zh) 具有开放式架构的供暖、通风以及空气调节模块
US10252650B2 (en) Vehicle seat with thermal comfort system
US20090058120A1 (en) Center console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192067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空调系统
JP2002503579A (ja) 自動車の車室の送風、暖房、空調装置
CN104619531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KR10199817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11628703B2 (en) Compact dual-zone console HVAC system for automobiles
US20130252528A1 (en) Air-condition system for vehicle
CN202981070U (zh) 空调室内机用座椅
CN111762074B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及汽车
CN212386276U (zh) 一种汽车送风机构
CN207328211U (zh) 汽车
JP5062523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212353522U (zh) 汽车吹风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0971068U (zh) 动车组司机室风道结构
JP4132629B2 (ja) トラック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202764759U (zh) 汽车后排双连座通风座椅
JP6060236B1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用空気流通装置
JP681061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3617029B1 (en) Rail train and air conditioner duct thereof
CN219856735U (zh) 一种新型hvac出风结构
CN220332418U (zh) 一种汽车后排吹脚风道结构
JP2008174236A (ja) トラック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