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2517B -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2517B
CN114312517B CN202210126004.9A CN202210126004A CN114312517B CN 114312517 B CN114312517 B CN 114312517B CN 202210126004 A CN202210126004 A CN 202210126004A CN 114312517 B CN114312517 B CN 114312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rear seat
backrest
seat
arm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60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2517A (zh
Inventor
郑正
张晓凯
张策
李斯博
贾迎婷
夏宽圣
裴孝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60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2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2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具体涉及汽车领域。所述乘用车后排座椅包括左后座椅、右后座椅和多功能组件;其中所述多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之间,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座椅的靠背之间,本发明的后排扶手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其放倒后能够与中央通道箱组合形成吧台本发明利用后排隔板能够放倒,以实现后备箱空间的扩展。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乘用车后排座椅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可放倒式两种,对于可放倒式座椅,一般又细分为4:6放倒和4:2:4放倒两种,相对而言,4:6放倒在结构上更加简单,但灵活性较差,而4:2:4放倒方式使用场景比较灵活,但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中间靠背的上端需要设置独立锁具,以确保其稳定性,然而在一些车型中,中间靠背上还设有可折叠的后排扶手,但为了避让中间靠背上端的锁具安装空间,后排扶手无法做的太长,因此后排扶手只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辅助的支撑和储物结构,无法与中央通道箱建立应用场景关系,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以改善现有后排扶手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包括左后座椅、右后座椅和多功能组件;
其中所述多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之间,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
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扶手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一,所述后排扶手向上立起,并收纳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作为中间靠背;以及
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向前放倒,并与中央通道箱相接或者与中央通道箱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中央通道箱组合而作为吧台;
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隔板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a,所述后排隔板封堵在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区域,以隔离后备箱和乘员舱;以及
工位b,所述后排隔板避开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以连通所述后备箱和所述乘员舱。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排隔板的第一端与一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排隔板的第一端设有扶手支架,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扶手支架转动连接;当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工位一时,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后排扶手的后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排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有第一保持机构,所述第一保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已经处于所述工位a的后排隔板保持在所述工位a,并能够将所述后排隔板从所述工位a释放。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括调角器,所述调角器包括动盘和定盘,所述动盘与所述后排隔板固接,所述定盘与所述固定支架固接;所述动盘上设有棘轮,所述定盘上设有棘爪和棘爪驱动机构,所述棘爪与所述定盘活动连接,所述棘爪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棘爪活动,以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或分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扶手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转动设置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当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后排扶手处于所述工位一;当所述后白隔板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后排扶手处于所述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扶手支架之间设有第二保持机构,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已经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保持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且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能够将所述后排扶手和所述后排隔板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释放。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锁止销和锁止孔,所述锁止销活动设置在所述后排扶手的两侧,所述锁止孔位于所述扶手支架上,所述锁止销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后排扶手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已经与所述锁止孔对齐的所述锁止销凸伸至所述锁止孔内;所述后排扶手上还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驱动已经凸伸至所述锁止孔内的所述锁止销从所述锁止孔内抽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拉扣和拉线,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销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扣连接,所述拉扣与所述后排扶手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工位一时,所述后排扶手的上端与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的上端平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组件还包括后排储物盒,所述后排储物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后排储物盒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坐垫和所述右后座椅的坐垫之间,所述盒体上端设置开口,所述盒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上端以实现对所述开口的开启或闭合,当所述盒盖闭合时,所述盒盖与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的坐垫平齐,以使所述盒盖作为中间坐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左后座椅、右后座椅和多功能组件;
其中所述多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之间,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
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扶手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一,所述后排扶手向上立起,并收纳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作为中间靠背;以及
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向前放倒,并与中央通道箱相接或者与中央通道箱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中央通道箱组合而作为吧台;
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隔板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a,所述后排隔板封堵在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区域,以隔离后备箱和乘员舱;以及
工位b,所述后排隔板避开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以连通所述后备箱和所述乘员舱。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后排扶手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其放倒后能够与中央通道箱组合形成吧台;本发明为了保证后排扶手具有足够的长度,因此取消了后排中间靠背上端的锁具结构,本发明利用后排隔板作为后排扶手的支撑结构,后排隔板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状态的切换例如后排隔板立起时,能够充当后排扶手的背板,作为中间座椅的靠背支撑结构;又例如当后备箱需要装载一些细长物品时,可以将后排隔板放倒,使后备箱与后排空间连通,以实现后备箱空间的扩展。本发明将后排扶手安装在后排隔板上,当需要对后备箱空间进行扩展时,只要调整后排隔板的位置就能使后排扶手同步翻转,简化了操作流程,另外,后排扶手安装在后排隔板上也能够简化铰链结构,节省安装空间。本发明利用调角器实现了后排隔板的可靠固定,能够有效阻挡后备箱物品对后排座椅造成的冲击。本发明为车辆后排增加了额外的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隐藏于中间座椅的下方,不侵占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储物空间的扩展,另外本发明利用中间座椅的坐垫作为上述储物空间的上盖,充分利用了车身原有结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后排座椅于一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排座椅于一实施例中的又一个应用场景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排座椅于一实施例中的又一个应用场景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排座椅于一实施例中的又一个应用场景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功能组件于一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功能组件于一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多功能组件于一实施例中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多功能组件于一实施例中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齿圈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一保持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箱体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元件标号说明:
SL、左后座椅;SR、右后座椅;10、后排扶手;11、后排扶手转轴;12、锁止销;13、拉扣;14、第一弹性单元;15、导管;20、后排隔板;21、扶手支架;211、锁止孔;22、后排隔板转轴;23、第一弹性复位单元;30、后排储物盒;31、盒体;32、盒盖;40、中央通道箱;50、固定支架;60、第一保持单元;61、拉杆;62、定盘;63、动盘;64、棘轮;65、棘爪;66、驱动盘;67、导销;68、引导槽;69、第二弹性复位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请参阅图1至图18。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发明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表述中,所述“纵向”、“横向”、“垂向”、“前后”、“左右”等指示方向的表述,其含义与本领域中对车辆各方向的一般定义一致,所述“纵向”是指车辆的长度方向即X向,所述“横向”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即Y向,所述“垂向”是指车辆的高度方向即Z向。
请参阅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本发明所述汽车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汽车座椅的改进,具体的说是对汽车后排座椅的改进,而本发明所述汽车的其它结构如动力系统、车身结构等,则可以沿用现有技术中的相关设计,因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4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左后座椅SL、右后座椅SR和多功能组件;其中所述多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左后座椅SL和所述右后座椅SR之间,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后排扶手10和后排隔板20;所述后排扶手10位于所述左后座椅SL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扶手10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工位一,所述后排扶手10向上立起,并收纳于所述左后座椅SL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靠背之间,以使所述后排扶手10作为中间靠背;以及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10向前放倒,并与中央通道箱40相接或者与中央通道箱40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预设值一般小于2mm,以使所述后排扶手10与所述中央通道箱40组合而作为吧台;所述后排隔板20位于所述左后座椅SL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隔板20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工位a,所述后排隔板20封堵在所述左后座椅SL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靠背之间的区域,以隔离后备箱和乘员舱;以及工位b,所述后排隔板20避开所述左后座椅SL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靠背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以连通所述后备箱和所述乘员舱。
请参见图1-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后排扶手10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其放倒后能够与中央通道箱40组合形成吧台,而所述中央通道箱40例如可以相应的设置为车载冰箱;本发明为了保证后排扶手10具有足够的长度,因此取消了后排中间靠背上端的锁具结构,本发明利用后排隔板20作为后排扶手10的支撑结构,后排隔板20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状态的切换,例如后排隔板20立起时,能够充当后排扶手10的背板,作为中间座椅的靠背支撑结构;又例如当后备箱需要装载一些细长物品时,可以将后排隔板20放倒,使后备箱与后排空间连通,以实现后备箱空间的扩展。本发明由于取消了中间靠背上端的锁具结构,因此为了保证后排隔板20具有足够高的支撑强度,本发明在后排隔板20的底部安装了第一保持机构60,第一保持机构60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5-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排隔板20的第一端与一固定支架50转动连接;所述后排隔板20的第一端设有扶手支架21,所述后排扶手10与所述扶手支架21转动连接;当所述后排隔板20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10位于所述工位一时,所述后排隔板20位于所述后排扶手10的后侧。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将后排扶手10安装在后排隔板20上,当需要对后备箱空间进行扩展时,只要调整后排隔板20的位置就能使后排扶手10同步翻转,简化了操作流程,另外,后排扶手10安装在后排隔板20上也能够简化铰链结构,节省安装空间。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例如还可以在后排隔板20与固定支架5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复位单元23,第一弹性复位单元23能够驱动后排隔板20向上翻转,使切换过程更加省力,另外,第一弹性复位单元23能够克服装配间隙,使后排隔板20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单元23例如可以是卷簧或扭簧,本实施例选用卷簧以节省轴向空间。
请参阅图1-17所示,所述后排隔板20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50之间设有第一保持机构60,所述第一保持机构60被装配为能够将已经处于所述工位a的后排隔板20保持在所述工位a,并能够将所述后排隔板20从所述工位a释放。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机构60包括调角器,所述调角器包括动盘63和定盘62,所述动盘63与所述后排隔板20固接,所述定盘62与所述固定支架50固接;所述动盘63上设有棘轮64,所述定盘62上设有棘爪65和棘爪驱动机构,所述棘爪65与所述定盘62活动连接,所述棘爪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棘爪65活动,以使所述棘爪65与所述棘轮64啮合或分离。
请参阅图13-16所示,所述棘爪65例如可以沿定盘62的径向滑动设置,所述棘爪驱动机构例如可以包括一驱动盘66,所述驱动盘66与所述定盘6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盘66上设有引导槽68,所述棘爪65上设有导销67,导销67置于引导槽68内,所述引导槽68例如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段的半径,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平滑连接,当导销67位于第一圆弧段内时,所述棘爪65与棘轮64啮合,此时后排隔板20与固定支架50保持相对固定状态,当导销67位于第二圆弧段内时,棘爪65与齿圈分离,此时后排隔板20能够相对于固定支架50转动,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转动驱动盘66就能够实现后排隔板20的锁止和解锁。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本发明在驱动盘66上设置了拉杆61,所述拉杆61上设有拉带,所述拉杆61例如可以隐藏设置在座椅的夹缝中,以保证座椅内饰的外观和舒适性,而拉带可以凸伸在人手能够操作到的位置。
请参阅图17所示,为了使调角器常态下处于锁止状态,所述驱动盘66与所述定盘62之间例如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单元69,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单元69例如可以是卷簧或扭簧,本实施例选用卷簧以节省轴向空间。
请参阅图1、2、7-9所示,所述后排扶手10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20转动设置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当所述后排隔板20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10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20位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后排扶手10处于所述工位一;当所述后白隔板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10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20位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后排扶手10处于所述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10与所述扶手支架21之间设有第二保持机构,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已经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后排扶手10和后排隔板20保持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且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能够将所述后排扶手10和所述后排隔板20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释放。
请参阅图7-9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锁止销12和锁止孔211,所述锁止销12活动设置在所述后排扶手10的两侧,所述锁止孔211位于所述扶手支架21上,所述锁止销1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后排扶手10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单元14,所述第一弹性单元14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已经与所述锁止孔211对齐的所述锁止销12凸伸至所述锁止孔211内;所述后排扶手10上还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驱动已经凸伸至所述锁止孔211内的所述锁止销12从所述锁止孔211内抽离。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锁止孔2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锁止孔211分别对应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设置,当后排扶手10和后排隔板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锁止销12与其中一个锁止孔211正对,而当后排扶手10和后排隔板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锁止销12与另一个锁止孔211正对。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锁止销12的安装,所述后排扶手10内例如可以设置一根引导管,所述锁止销12为两个,两个所述锁止销12分别位于引导管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单元14是设置在两个锁止销12之间的压簧。
请参阅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后排扶手转轴11与后排隔板转轴22不同轴,后排扶手10的转轴相对于后排隔板20的转轴设置在更加靠前的位置,以便进一步增大后排扶手10向前凸伸的距离。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拉扣13和拉线(图未示出),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销12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扣13连接,所述拉扣13与所述后排扶手10活动连接。具体的,本发明在后排扶手10内部可以设置若干用于引导拉线的导管15。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后排扶手10位于所述工位一时,所述后排扶手10的上端与所述左后座椅SL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靠背的上端平齐。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靠背的纵向空间,使后排扶手10得到最大化的加长。
请参阅图1-4、18所示,所述多功能组件还包括后排储物盒30,所述后排储物盒30包括盒体31和盒盖32,所述后排储物盒30位于所述左后座椅SL的坐垫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坐垫之间,所述盒体31上端设置开口,所述盒盖32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31的上端以实现对所述开口的开启或闭合,当所述盒盖32闭合时,所述盒盖32与所述左后座椅SL和所述右后座椅SR的坐垫平齐,以使所述盒盖32作为中间坐垫。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为车辆后排增加了额外的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隐藏于中间座椅的下方,不侵占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储物空间的扩展,另外本发明利用中间座椅的坐垫作为上述储物空间的盒盖32,充分利用了车身原有结构,结构更加紧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后排扶手10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其放倒后能够与中央通道箱40组合形成吧台,而所述中央通道箱40例如可以相应的设置为车载冰箱;本发明为了保证后排扶手10具有足够的长度,因此取消了后排中间靠背上端的锁具结构,本发明利用后排隔板20作为后排扶手10的支撑结构,后排隔板20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状态的切换,例如后排隔板20立起时,能够充当后排扶手10的背板,作为中间座椅的靠背支撑结构;又例如当后备箱需要装载一些细长物品时,可以将后排隔板20放倒,使后备箱与后排空间连通,以实现后备箱空间的扩展。本发明将后排扶手10安装在后排隔板20上,当需要对后备箱空间进行扩展时,只要调整后排隔板20的位置就能使后排扶手10同步翻转,简化了操作流程,另外,后排扶手10安装在后排隔板20上也能够简化铰链结构,节省安装空间。本发明利用调角器实现了后排隔板20的可靠固定,能够有效阻挡后备箱物品对后排座椅造成的冲击。本发明为车辆后排增加了额外的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隐藏于中间座椅的下方,不侵占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储物空间的扩展,另外本发明利用中间座椅的坐垫作为上述储物空间的上盖,充分利用了车身原有结构,结构更加紧凑。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后座椅、右后座椅和多功能组件;
所述多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之间,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
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扶手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一,所述后排扶手向上立起,并收纳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作为中间靠背,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后排扶手的后侧;以及
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向前放倒,并与中央通道箱相接或者与中央通道箱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中央通道箱组合而作为吧台;
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隔板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a,所述后排隔板封堵在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区域,以隔离后备箱和乘员舱;以及
工位b,所述后排隔板避开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以连通所述后备箱和所述乘员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隔板的第一端与一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排隔板的第一端设有扶手支架,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扶手支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有第一保持机构,所述第一保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已经处于所述工位a的后排隔板保持在所述工位a,并能够将所述后排隔板从所述工位a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括调角器,所述调角器包括动盘和定盘,所述动盘与所述后排隔板固接,所述定盘与所述固定支架固接;所述动盘上设有棘轮,所述定盘上设有棘爪和棘爪驱动机构,所述棘爪与所述定盘活动连接,所述棘爪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棘爪活动,以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扶手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转动设置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当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后排扶手处于所述工位一;当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工位a,且所述后排扶手相对于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后排扶手处于所述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扶手支架之间设有第二保持机构,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已经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保持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且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能够将所述后排扶手和所述后排隔板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所述第二相对位置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锁止销和锁止孔,所述锁止销活动设置在所述后排扶手的两侧,所述锁止孔位于所述扶手支架上,所述锁止销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后排扶手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已经与所述锁止孔对齐的所述锁止销凸伸至所述锁止孔内;所述后排扶手上还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被装配为能够驱动已经凸伸至所述锁止孔内的所述锁止销从所述锁止孔内抽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拉扣和拉线,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销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扣连接,所述拉扣与所述后排扶手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工位一时,所述后排扶手的上端与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的上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组件还包括后排储物盒,所述后排储物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后排储物盒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坐垫和所述右后座椅的坐垫之间,所述盒体上端设置开口,所述盒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上端以实现对所述开口的开启或闭合,当所述盒盖闭合时,所述盒盖与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的坐垫平齐,以使所述盒盖作为中间坐垫。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后座椅、右后座椅和多功能组件;
所述多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左后座椅和所述右后座椅之间,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后排扶手和后排隔板;
所述后排扶手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扶手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一,所述后排扶手向上立起,并收纳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作为中间靠背;以及
工位二,所述后排扶手向前放倒,并与中央通道箱相接或者与中央通道箱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以使所述后排扶手与所述中央通道箱组合而作为吧台;
所述后排隔板位于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所述后排隔板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
工位a,所述后排隔板封堵在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区域,以隔离后备箱和乘员舱;以及
工位b,所述后排隔板避开所述左后座椅的靠背和所述右后座椅的靠背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以连通所述后备箱和所述乘员舱。
CN202210126004.9A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114312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6004.9A CN114312517B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6004.9A CN114312517B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517A CN114312517A (zh) 2022-04-12
CN114312517B true CN114312517B (zh) 2023-04-25

Family

ID=8102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6004.9A Active CN114312517B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2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3289B (zh) * 2022-10-26 2024-05-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级滑动的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41664A1 (de) * 2003-09-08 2005-03-31 Adam Opel Ag Kraftfahrzeug mit zwischen äußeren Sitzen der hinteren Sitzreihe verschiebbarer Mittelkonsole
JP2007230487A (ja) * 2006-03-03 2007-09-1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EP2030842A2 (en) * 2007-08-29 2009-03-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orage box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1376357A (zh) * 2007-08-29 2009-03-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CN102285323A (zh) * 2011-07-28 2011-12-2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
CN206327272U (zh) * 2017-01-03 2017-07-14 庄云晓 车用储物盒
CN212765994U (zh) * 2020-06-16 2021-03-23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后排小桌板的前排中央扶手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0660B1 (en) * 1998-01-02 2001-04-2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activity center
JP2007237818A (ja) * 2006-03-07 2007-09-2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11100658A1 (de) * 2011-05-06 2012-11-08 Daimler Ag Sitzanlage für einen Kraftwagen
CN207631051U (zh) * 2017-12-05 2018-07-20 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行李箱通道的汽车座椅
CN207758680U (zh) * 2018-01-09 2018-08-24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移动式中央通道
CN209159500U (zh) * 2018-08-31 2019-07-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拓展的后排中央扶手、后排座椅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41664A1 (de) * 2003-09-08 2005-03-31 Adam Opel Ag Kraftfahrzeug mit zwischen äußeren Sitzen der hinteren Sitzreihe verschiebbarer Mittelkonsole
JP2007230487A (ja) * 2006-03-03 2007-09-1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EP2030842A2 (en) * 2007-08-29 2009-03-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orage box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1376357A (zh) * 2007-08-29 2009-03-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中央操纵台结构
CN102285323A (zh) * 2011-07-28 2011-12-2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
CN206327272U (zh) * 2017-01-03 2017-07-14 庄云晓 车用储物盒
CN212765994U (zh) * 2020-06-16 2021-03-23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后排小桌板的前排中央扶手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517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6733C (zh) 具有可移动式软垫的长排座椅
KR101054778B1 (ko) 시트의 워크인 및 폴딩장치
US7762604B1 (en) Vehicle seating arrangement
JP5646993B2 (ja) 車両のシート配置システム
US7819478B2 (en) Articulating high latch for a seat
JP3400066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8616642B2 (en) Fold-and-dive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JP2016540687A (ja) 調節可能なシート
JP2005500930A (ja) 分割式リフトゲートスイングシート
US7159922B2 (en)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4312517B (zh) 一种乘用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EP1602525B1 (en) Seat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provided therewith
JP3712880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
EP2322381A1 (en) Seat device for a vehicle
JP3698135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1574390B1 (en)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collapsible front passenger seat
JP3707466B2 (ja) 車両の荷室構造
CN107820469B (zh) 后部座位组件、用于控制其的控制系统和包括其的车辆
US6464279B1 (en) Self stowing seat
JP5589368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CN113771711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框架
JP738932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069501B2 (ja) 自動車の荷室構造
JP2003220863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格納構造
KR100315491B1 (ko) 자동차의시이트슬라이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