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9406A - 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9406A CN101339406A CNA200710118283XA CN200710118283A CN101339406A CN 101339406 A CN101339406 A CN 101339406A CN A200710118283X A CNA200710118283X A CN A200710118283XA CN 200710118283 A CN200710118283 A CN 200710118283A CN 101339406 A CN101339406 A CN 1013394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led object
- feedforward
- input end
- output terminal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021 line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59 moto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2661 Dyskin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47 compens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880 cross-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022 nonline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针对控制系统中存在很多外界不确定因素,本发明采用了高性能自适应鲁棒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器包括:前馈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位置反馈控制器、干扰抑制器和被控制对象连接;前馈摩擦补偿一端与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位置反馈控制器、干扰抑制器和被控制对象连接。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自适应鲁棒干扰抑制器在线检测估计系统干扰并实时给出补偿,前馈控制设计采用零相位误差跟踪法,实现了有限频带内良好的跟踪特性。前馈摩擦补偿提供了系统摩擦非线性的实时校正,提高了系统整体动态性能。采用高性能自适应鲁棒控制器保证了被控制对象运动良好的动态性能与良好的对外干扰抑制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自适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外界不确干扰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地铁屏蔽门系统主要由固定门和站台滑动门两大部分组成。滑动门是乘客上下列车的主要通道,由站台系统控制,与地铁车门同步开合。安装屏蔽门系统的优点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屏蔽门采用高强度的钢化玻璃为材料,并通过底部支撑和顶部悬挂加强门的抗压能力。屏蔽门需要抗击1500帕斯卡的冲撞和地铁运行时2800帕斯卡的轨道风压。
事实上地铁站台屏蔽门控制系统中存在很多外界不确定因素,如门体运动中的人为突加扰动或轨道风压波动造成的摩擦力波动等问题。如果门机控制系统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势必会造成门机运动异常,甚至造成对乘客的伤害。同时摩擦力的非线性影响,也破坏了线性控制律的动态校正效果,导致了门体运动速度跟踪性能变差,严重时会引起门的波动和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误动作。
为保证系统正常的协调工作,高性能鲁棒伺服控制器的设计成为屏蔽门日益迫切的需求。设计的目标是无论暂态还是稳态,使得标称跟踪误差接近测量分辨率,并且保证系统具有稳定鲁棒性与性能鲁棒性。特别是当工作条件不断变化时,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鲁棒性。
自适应鲁棒控制由美国普杜大学BinYao提出,并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完整地理论。自适应鲁棒控制(ARC)特别针对参数不确定性和带未知非线性函数的系统给出了高性能鲁棒控制器。这种方法结合了自适应控制(AC)与确定性鲁棒控制(DRC),如滑模控制(SMC),利用两者的优点提高系统的性能。ARC以DRC为主要框架,保留了DRC良好的暂态特性与稳态性能,克服了AC在非线性不确定条件下性能的恶化,使控制方法更为实用。同时采用AC,以降低系统的不确定性,而且避免采用不连续的控制率和可能无穷大的开环增益。这样ARC克服了DRC颤动的缺点。ARC以ARC李雅普诺夫函数为基础,利用backstepping技术,建立了对于半严反馈形式的非线性系统高性能控制的理论框架。它可以解决一大类控制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门机控制器无法处理门机外界不确定干扰和摩擦非线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用来确保被控制对象运动在不确定干扰和摩擦非线性下的正常运动,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为满足上述技术要求,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控制器,包括:前馈控制器、位置反馈控制、前馈摩擦补偿器、干扰抑制器;在反馈通道中有干扰抑制器,在前馈通道中的前馈摩擦补偿和前馈控制器,其中:
前馈控制器,具有第1输入端和第1输出端,所述第1输入端与外部位置指令连接,用于第1输出端输出零相位误差跟踪信号,实现在有限频带内的跟踪;
位置反馈控制器,具有第2输入端和第2输出端,所述第2输入端与被控制对象输出端的位置反馈信号和前馈控制器的第1输出端的零相位误差跟踪信号连接,用于第2输出端输出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
前馈摩擦补偿器,具有第3输入端和第3输出端,所述第3输入端与计算机内部软件生成的位置指令连接,用于第3输出端输出摩擦补偿控制电压信号;
干扰抑制器,具有第4输入端、第4a输入端和第4输出端,其中:所述第4输入端,接收第2输出端输出的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用于在干扰抑制器做干扰估计;所述第4a输入端,用于接收被控制对象的位置信号;所述第4输出端,用于在线检测估计被控制对象的干扰,实时生成并输出补偿外部扰动和被控制对象的不确定性信息;第4输出端与第2输出端的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和第3输出端的摩擦补偿控制电压信号连接,用于形成合成控制电压并与被控制对象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被控制对象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前馈控制器,第1输出端与由位置反馈控制器与被控制对象组成的新等效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消除新等效系统的惯性特性,扩展新等效系统带宽;所述位置反馈控制器,采用PD控制器,用于保证位置反馈控制器与被控制对象组成的新等效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前馈摩擦补偿,包括:微分环节单元、库仑摩擦模型单元,其中:
计算机内部软件生成的位置指令yd接入微分环节单元的第31输入端,将位置指令yd生成微分信号即速度信号vd;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干扰抑制器,包括:反馈增益单元、影响因子输出单元、惯量积分因子单元、有界映射环节单元和积分环节单元,干扰抑制器通过惯量积分因子单元、影响因子输出单元把被控制对象运动的位置输出y、速度输出v、控制输出u整合成新的控制变量p;通过有界映射环节单元、积分环节单元、反馈增益单元对控制变量p进一步整合,形成对被控制对象的干扰的估计。
为满足上述技术要求,本发明提供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通过位置反馈控制,保证位置反馈控制器与被控制对象组成的新等效系统的稳定性;
步骤2:通过引入干扰抑制器,对被控制对象所受到的不确定外界力矩干扰进行在线估计,并将干扰估计值加入被控对象的输入端,以补偿外界干扰的影响;
步骤3:采用前馈控制,拓展新等效系统带宽;
步骤4:引入前馈摩擦补偿,用于提高新等效系统的动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位置反馈控制包括:采用PD校正环节,形成被控制对象运动控制系统的主体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干扰抑制包括:通过采集被控制对象的输入和输出端信号,构造新的控制变量,并通过对新控制变量的积分、饱和限制的操作,实现对加在被控制对象上的外界干扰的估计,并根据干扰估计值实时在被控制对象的输入端给出干扰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在线估计包括:通过构建新的控制变量p,并通过有界映射环节单元,积分环节单元的积分饱和处理,形成干扰估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补偿外界干扰包括:干扰估计形成的电压校正,与位置反馈控制形成的主体控制电压相加,在主体控制电压中加入干扰补偿的成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前馈控制包括:采用零相位误差跟踪,基于零极点对消,对于具有不稳定零点的新等效系统抵消掉不稳定零点之后,零相位误差跟踪还补偿这些零点产生的相位移,获得零相位误差,相位差在新等效系统整个频域内趋近于零,在频带内其幅值接近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前馈摩擦补偿包括:前馈摩擦补偿形成的电压校正,与位置反馈控制形成的主体控制电压相加,在主体控制电压中加入了摩擦补偿的成分。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
(1)高性能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有机地结合RC及AC的优点设计了自适应鲁棒干扰抑制器。它不仅对一般的干扰具有鲁棒性而且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还能设计期望的干扰估计暂态过程。仅需调节控制器的参数就可以得到任意快的干扰估计指数收敛速度及最终跟踪误差。由于该干扰抑制器内在的积分饱和作用,保证了干扰估计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了控制系统在线抗干扰的作用,降低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强了性能鲁棒性。
(2)由于采用了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的组合作用,保证了系统在无外界干扰时,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和暂态性能。
(3)针对系统的摩擦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也给出了补偿手段,提高了系统动态性能,保证门体运行光滑,配合了系统其他模块(障碍物检测模块)的工作,改善了系统的总体性能与运行可靠性。
(4)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的四部分(自适应鲁棒干扰抑制器、位置反馈控制、前馈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可以分开独立设计,方便了系统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干扰抑制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前馈摩擦补偿器设计
图4是本发明中前馈控制器设计的零相位误差跟踪法(ZPET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应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本发明的自适应控制器可以对地铁站台屏蔽门门机进行控制,或电梯门机或工业缝纫机或贴片机等系统的控制。
利用本发明,针对地铁站台屏蔽门门机进行控制的自适应控制器,具体实施例如下所述:如图1本发明中自适应鲁棒控制器器结构图所示,包括:干扰抑制器4、位置反馈控制器2、前馈摩擦补偿器3和前馈控制器1。
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快速动态跟踪性能,引入零相位误差跟踪法ZPETC方法设计前馈控制器1,利用PD控制器来作为位置反馈控制器2,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引入自适应鲁棒干扰抑制器4来补偿外部扰动和对象的不确定性等因素。ZPETC虽然可以使系统得到很好的跟踪性能,但由于它是开环控制,其特性依赖对象模型的准确性。因此通常首先应对被控制对象5进行闭环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由于对象模型的不准确、变化及扰动而使ZPETC前馈控制特性产生的影响。但在门机高性能控制系统中通常存在机械非线性、摩擦、惯量变化、人为干扰及轨道风压干扰等可能引起模型参数的变化。此时采用传统的PID调节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此,本发明采用基于ARC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干扰抑制策略,它可以在闭环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各种干扰和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使其在所要求的低频段逼近对象名义模型。在此基础上再采用ZPETC补偿整个闭环传递函数,使其相位差为零,幅值接近1。针对系统的摩擦非线性,本发明引入了前馈摩擦补偿器3,实时给出了摩擦补偿,提高了系统高速正反转运动时的跟踪性能。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每个部分的内容:
1)如图2所示干扰抑制器4结构,该部分属于数字控制的部分,在工控机中完成,程序采用VC编写,干扰抑制器4,具有第4输入端、第4a输入端和第4输出端,所述第4输入端,接收第2输出端输出的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用于在干扰抑制器4做干扰估计;所述第4a输入端,用于接收被控制对象5的位置信号;所述第4输出端,用于在线检测估计被控制对象5的干扰,实时生成并输出补偿外部扰动和被控制对象5的不确定性信息;第4输出端与第2输出端的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和第3输出端的摩擦补偿控制电压信号连接,用于形成合成控制电压并与被控制对象5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被控制对象5运动。
所述干扰抑制器4,包括:反馈增益单元41、影响因子输出单元42、惯量积分因子单元43、有界映射环节单元44和积分环节单元45,干扰抑制器4通过惯量积分因子单元43、影响因子输出单元42把被控制对象5运动的位置输出y、速度输出v、控制输出u整合成新的控制变量p;通过有界映射环节单元44、积分环节单元45、反馈增益单元41对控制变量p进一步整合,形成对被控制对象5的干扰的估计;这样处理可以保证干扰估计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自适应参数估计在干扰作用下的发散。所述补偿外界干扰是利用干扰估计形成的校正信号,与位置反馈控制2形成的主体控制电压相加,即在主体控制电压中加入干扰补偿的成分。
具体设计如下表示:
步骤1:通过输出影响因子单元42,惯量积分因子单元43,构造切换函数
其中:p为切换函数。y为被控制对象5的位置输出,通过光电编码器和数据接口板读入工控机。λ为输出影响因子单元43,数值取0.5。Jn为转动惯量的标称值,μ为位置反馈控制器2输出(后面介绍)。K为反馈增益单元41,数值取3。为干扰估计值,为干扰变化率,为干扰估值,dM,dm为干扰上下界,取2,-2,Γ为干扰估计自适应速率,数值取3。
如图2所示,被控制对象5的动态模型可以描述为:
或 其中 为被控制对象5,J为转动惯量,B为粘滞系数,u为控制输入,d为系统不确定干扰,y为被控制对象5的位置输出。
设计的目标是设计控制输入u,使得从μ到y看起来像标称系统,
或 其中 为被控制对象5标称模型,Jn为转动惯量的标称值,Bn为粘滞系数的标称值,μ为位置反馈控制器输出。本发明中只考虑系统的有界不连续干扰,所以假设系统不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即假定J=Jn,B=Bn,这对于很多系统是合理的。
定义切换函数p:,
其中 为输出影响因子。由式(1)、(3)可知:
见图2,设计干扰补偿
式(5)代入式(4)得:
其中 为估计误差。式(6)可以看作当采用固定合成干扰估计时,有界未补偿合成干扰估计误差与p之间的一阶系统。所以 当采用大的K时,可以使p无限小。但实际上,物理系统的带宽是有限的,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是上限的,K不可能太大。当K一定时,实际的跟踪误差p将正比与因此,为提高系统性能,需要引入自适应机制减少系统的不确定性。
其中Γ>0为自适应速率。显然,这样的自适应率具有内在积分饱和的功能,可以保证:
取正定函数 则它的导数为:
显然,p∈L2。应用Barbalat定理的推论,得当t→∞时,p→0(标称模型的渐进跟踪可以实现), (干扰估计误差为0)。说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在线估计不确定外界干扰,同时干扰估计暂态过程通过参数K可调,可以得到任意快的干扰估计指数收敛速度,进而大为提高干扰作用下的系统暂态性能。
2)位置反馈控制器2的设计:
位置反馈控制器2,具有第2输入端和第2输出端,所述第2输入端与被控制对象5输出端的位置反馈信号和前馈控制器1的第1输出端的零相位误差跟踪信号连接,用于第2输出端输出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
基于经典的稳定性理论设计PD位置反馈控制器2。利用PD控制器来作为位置反馈控制器2,以保证位置反馈控制器2和被控制对象5组成的新等效系统11的稳定性。该部分也属于数字控制的部分,在工控机中完成,程序采用VC编写。位置控制指令由前馈控制器1生成,并通过光电编码器和数据接口板将门机运动位置信号读入工控机,与位置控制指令求差后,经过PD控制环节校正输出,形成被控制对象5运动控制系统的主体控制电压,作为主体控制输出,与其他补偿环节(干扰抑制器4,前馈摩擦补偿环节3)的输出,一起通过数模转换板卡进入到门机即为被控制对象。
3)前馈摩擦补偿器3的设计
前馈摩擦补偿器3,具有第3输入端和第3输出端,所述第3输入端与计算机内部软件生成的位置指令连接,用于第3输出端输出摩擦补偿控制电压信号;
见图3本发明中所述前馈摩擦补偿器3,包括:微分环节单元31、库仑摩擦模型单元32,其中:
计算机内部软件生成的位置指令yd接入微分环节单元31的第31输入端,将位置指令yd生成微分信号即速度信号vd;
所述前馈摩擦补偿的电压校正,与位置反馈控制2形成的主体控制电压相加,即在主体控制电压中加入了摩擦补偿的成分。其具体步骤如下表示:
步骤1:先用微分环节31对期望轨迹yd求导得到期望速度vd;
步骤2:采用基于期望速度vd的摩擦模型环节32来补偿系统摩擦力;
其中f采用离线标定的方法确定。
该部分也属于数字控制的部分,在工控机中完成,程序采用VC编写。期望轨迹yd,即位置控制指令,由软件根据门机运动功能生成,通过前馈摩擦补偿器3形成摩擦补偿输出,与位置反馈控制器的主体控制输出相加,一起通过数模转换板卡进入到门机即为被控制对象。
4)前馈控制器1的设计
前馈控制器1,具有第1输入端和第1输出端,所述第1输入端与外部位置指令连接,用于第1输出端输出零相位误差跟踪信号,实现在有限频带内的跟踪;所述前馈控制器1,第1输出端与位置反馈控制器2与被控制对象组成的新等效系统1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消除新等效系统11的惯性特性,扩展系统带宽。扩展系统带宽其机理在于采用零极点对消,提高了运动控制的跟踪精度,对于具有不稳定零点的被控制对象5抵消掉不稳定零点之后,零相位误差跟踪还补偿这些零点产生的相位移,获得零相位误差,相位差在被控制对象5整个频域内趋近于零,在通常在1-10hz的频带内其传递函数接近1,而只用位置反馈控制器2通常只能保证在1-3hz的传递函数接近1,这样就拓展了系统带宽,提高其跟随性能。
如图4本发明中前馈控制器1的设计,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由位置反馈控制器2与被控制对象5通过单位反馈组成的新等效系统11,计算新等效系统11的离散闭环传递函数Gc1;
步骤2:设计ZPETC控制器,即前馈控制器1;
该部分也属于数字控制的部分,在工控机中完成,程序采用VC编写。期望轨迹yd,即位置控制指令,由软件根据门机运动功能生成,通过前馈控制器1设计的上述步骤形成新的控制指令,作为位置反馈控制器的参考输入。
说明:
ZPETC的设计是为了提高运动控制的跟踪精度,Tomizuka提出的ZPETC,基本思想是基于零极点对消。而且,针对那些具有不稳定零点的系统抵消掉不稳定零点之后,ZPETC还可以补偿这些零点产生的相位移,以便获得零相位误差,下面将针对包含不可对消零点的系统来设计ZPETC。
考虑如下新等效系统11的离散闭环传递函数环节,见图4:
其中:y为系统输出
r为系统输入
z-d:闭环系统所造成的d步延迟
Bc a(z-1):可接受部分,即稳定的零点多项式
Bc u(z-1):不可接受部分,即不稳定的零点多项式
根据式(9)设计ZPETC控制器,即前馈控制器1为:
系统传递函数为:
当z=ejwt时,输入指令与输出响应之间不存在相位差,可达到零相位跟踪控制。当ω→0时,z→1.所以系统在甚低频时,使得y →yd。上式的相位差在整个频域内趋近于零,在一定频带内其幅值接近1。
综上可以看出,自适应鲁棒门机控制系统的四部分(自适应鲁棒干扰抑制器、位置反馈控制、前馈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可以分开独立设计,没有交叉耦合,大大方便了系统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馈控制器(1)、位置反馈控制器(2)、前馈摩擦补偿器(3)、干扰抑制器(4),在反馈通道中有干扰抑制器(4),在前馈通道中的前馈摩擦补偿(3)和前馈控制器(1),其中:
前馈控制器(1),具有第1输入端和第1输出端,所述第1输入端与外部位置指令连接,用于第1输出端输出零相位误差跟踪信号,实现在有限频带内的跟踪;
位置反馈控制器(2),具有第2输入端和第2输出端,所述第2输入端与被控制对象(5)输出端的位置反馈信号和前馈控制器(1)的第1输出端的零相位误差跟踪信号连接,用于第2输出端输出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
前馈摩擦补偿(3),具有第3输入端和第3输出端,所述第3输入端与计算机内部软件生成的位置指令连接,用于第3输出端输出摩擦补偿控制电压信号;
干扰抑制器(4),具有第4输入端、第4a输入端和第4输出端,其中:所述第4输入端,接收第2输出端输出的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用于在干扰抑制器(4)做干扰估计;所述第4a输入端,用于接收被控制对象(5)的位置信号;所述第4输出端,用于在线检测估计被控制对象(5)的干扰,实时生成并输出补偿外部扰动和被控制对象(5)的不确定性信息;第4输出端与第2输出端的位置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和第3输出端的摩擦补偿控制电压信号连接,用于形成合成控制电压并与被控制对象(5)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被控制对象(5)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控制器(1),第1输出端与由位置反馈控制器(2)与被控制对象(5)组成的新等效系统(1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消除新等效系统(11)的惯性特性,扩展新等效系统(11)带宽;所述位置反馈控制器(2),采用PD控制器,用于保证位置反馈控制器(2)与被控制对象(5)组成的新等效系统(11)的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抑制器(4),包括:反馈增益单元(41)、影响因子输出单元(42)、惯量积分因子单元(43)、有界映射环节单元(44)和积分环节单元(45),干扰抑制器(4)通过惯量积分因子单元(43)、影响因子输出单元(42)把被控制对象(5)运动的位置输出y、速度输出v、控制输出u整合成新的控制变量p;通过有界映射环节单元(44)、积分环节单元(45)、反馈增益单元(41)对控制变量p进一步整合,形成对被控制对象(5)的干扰的估计。
5.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位置反馈控制,保证位置反馈控制器与被控制对象组成的新等效系统的稳定性;
步骤2:通过引入干扰抑制器,对被控制对象所受到的不确定外界力矩干扰进行在线估计,并将干扰估计值加入被控对象的输入端,以补偿外界干扰的影响;
步骤3:采用前馈控制,拓展新等效系统带宽;
步骤4:引入前馈摩擦补偿,用于提高新等效系统的动态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反馈控制包括:采用PD校正环节,形成被控制对象运动控制系统的主体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抑制包括:通过采集被控制对象的输入和输出端信号,构造新的控制变量,并通过对新控制变量的积分、饱和限制的操作,实现对加在被控制对象上的外界干扰的估计,并根据干扰估计值实时在被控制对象的输入端给出干扰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估计包括:通过构建新的控制变量p,并通过有界映射环节单元,积分环节单元的积分饱和处理,形成干扰估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外界干扰包括:干扰估计形成的电压校正,与位置反馈控制形成的主体控制电压相加,在主体控制电压中加入干扰补偿的成分。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控制包括:采用零相位误差跟踪,基于零极点对消,对于具有不稳定零点的新等效系统抵消掉不稳定零点之后,零相位误差跟踪还补偿这些零点产生的相位移,获得零相位误差,相位差在新等效系统整个频域内趋近于零,在频带内其幅值接近1。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摩擦补偿包括:前馈摩擦补偿形成的电压校正,与位置反馈控制形成的主体控制电压相加,在主体控制电压中加入了摩擦补偿的成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18283XA CN101339406B (zh) | 2007-07-04 | 2007-07-04 | 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18283XA CN101339406B (zh) | 2007-07-04 | 2007-07-04 | 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9406A true CN101339406A (zh) | 2009-01-07 |
CN101339406B CN101339406B (zh) | 2011-05-11 |
Family
ID=4021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182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9406B (zh) | 2007-07-04 | 2007-07-04 | 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39406B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6975A (zh) * | 2010-05-28 | 2010-09-29 | 北京理工大学 | 带有动态摩擦补偿的伺服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器 |
CN103818393A (zh) * | 2014-02-26 | 2014-05-28 |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 列车牵引制动系统时间滞后特性的补偿方法 |
TWI471708B (zh) * | 2010-04-26 | 2015-02-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伺服控制裝置 |
CN104626743A (zh) * | 2014-12-09 | 2015-05-20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pd控制的正反馈补偿方法 |
CN105182737A (zh) * | 2015-09-02 | 2015-12-23 | 宁波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扰动谐波自适应估计与补偿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
CN105305913A (zh) * | 2015-10-30 | 2016-02-03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一种新型的用于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抗扰跟随控制器 |
CN106483870A (zh) * | 2016-09-30 | 2017-03-08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带有有界控制输出的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 |
CN107450316A (zh) * | 2017-08-10 | 2017-12-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贴片机驱动系统的采样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 |
CN108873698A (zh) * | 2018-07-07 | 2018-11-23 | 福州大学 | 一种抗扰动两阶段定点伺服控制方法 |
CN108983703A (zh) * | 2018-07-06 | 2018-12-11 | 清华大学 | 超精密运动系统前馈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CN109581874A (zh) * | 2018-12-29 | 2019-04-05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964180A (zh) * | 2016-11-17 | 2019-07-02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确定调节装置的参数的装置和方法 |
CN110045604A (zh) * | 2019-02-27 | 2019-07-23 | 沈阳工业大学 | 音圈电机驱动洛伦兹力型fts重复滑模复合控制方法 |
CN111095132A (zh) * | 2017-09-08 | 2020-05-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伺服控制装置 |
CN112612210A (zh) * | 2020-12-14 | 2021-04-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精密运动台特定频率扰动抑制方法 |
CN113997962A (zh) * | 2021-10-21 | 2022-02-01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城市轨道站台屏蔽门安装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310874A (zh) * | 2021-12-20 | 2022-04-12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协作机器人关节力矩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CN109725527B (zh) * | 2017-10-31 | 2023-02-17 | 波音公司 | 驱动控制器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61599A (en) * | 1995-06-14 | 1996-10-01 | Honeywell Inc. | Method of incorporating independent feedforward control in a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ler |
EP0845722B1 (en) * | 1996-11-29 | 2004-10-06 | Woodward Governor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nd controlling non-linear disturbances in a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
US6622080B2 (en) * | 2001-07-26 | 2003-09-16 | Motorola, Inc. | Tracking control for electronic throttle systems |
-
2007
- 2007-07-04 CN CN200710118283XA patent/CN1013394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71708B (zh) * | 2010-04-26 | 2015-02-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伺服控制裝置 |
CN101846975A (zh) * | 2010-05-28 | 2010-09-29 | 北京理工大学 | 带有动态摩擦补偿的伺服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器 |
CN103818393A (zh) * | 2014-02-26 | 2014-05-28 |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 列车牵引制动系统时间滞后特性的补偿方法 |
CN103818393B (zh) * | 2014-02-26 | 2016-01-06 |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 列车牵引制动系统时间滞后特性的补偿方法 |
CN104626743A (zh) * | 2014-12-09 | 2015-05-20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pd控制的正反馈补偿方法 |
CN105182737A (zh) * | 2015-09-02 | 2015-12-23 | 宁波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扰动谐波自适应估计与补偿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
CN105182737B (zh) * | 2015-09-02 | 2018-05-11 | 宁波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扰动谐波自适应估计与补偿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
CN105305913A (zh) * | 2015-10-30 | 2016-02-03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一种新型的用于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抗扰跟随控制器 |
CN105305913B (zh) * | 2015-10-30 | 2018-06-29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一种用于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抗扰跟随控制器 |
CN106483870A (zh) * | 2016-09-30 | 2017-03-08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带有有界控制输出的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 |
CN106483870B (zh) * | 2016-09-30 | 2020-03-17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有界控制输出的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 |
CN109964180A (zh) * | 2016-11-17 | 2019-07-02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确定调节装置的参数的装置和方法 |
CN107450316A (zh) * | 2017-08-10 | 2017-12-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贴片机驱动系统的采样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 |
CN107450316B (zh) * | 2017-08-10 | 2020-06-0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贴片机驱动系统的采样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 |
CN111095132B (zh) * | 2017-09-08 | 2023-04-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伺服控制装置 |
CN111095132A (zh) * | 2017-09-08 | 2020-05-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伺服控制装置 |
CN109725527B (zh) * | 2017-10-31 | 2023-02-17 | 波音公司 | 驱动控制器单元 |
CN108983703A (zh) * | 2018-07-06 | 2018-12-11 | 清华大学 | 超精密运动系统前馈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CN108983703B (zh) * | 2018-07-06 | 2020-03-31 | 清华大学 | 超精密运动系统前馈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CN108873698A (zh) * | 2018-07-07 | 2018-11-23 | 福州大学 | 一种抗扰动两阶段定点伺服控制方法 |
CN108873698B (zh) * | 2018-07-07 | 2021-06-01 | 福州大学 | 一种抗扰动两阶段定点伺服控制方法 |
CN109581874A (zh) * | 2018-12-29 | 2019-04-05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581874B (zh) * | 2018-12-29 | 2022-04-05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045604B (zh) * | 2019-02-27 | 2022-03-01 | 沈阳工业大学 | 音圈电机驱动洛伦兹力型fts重复滑模复合控制方法 |
CN110045604A (zh) * | 2019-02-27 | 2019-07-23 | 沈阳工业大学 | 音圈电机驱动洛伦兹力型fts重复滑模复合控制方法 |
CN112612210B (zh) * | 2020-12-14 | 2021-07-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精密运动台特定频率扰动抑制方法 |
CN112612210A (zh) * | 2020-12-14 | 2021-04-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精密运动台特定频率扰动抑制方法 |
CN113997962A (zh) * | 2021-10-21 | 2022-02-01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城市轨道站台屏蔽门安装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997962B (zh) * | 2021-10-21 | 2023-02-03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城市轨道站台屏蔽门安装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310874A (zh) * | 2021-12-20 | 2022-04-12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协作机器人关节力矩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CN114310874B (zh) * | 2021-12-20 | 2024-06-18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协作机器人关节力矩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9406B (zh) | 201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9406B (zh) | 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及方法 | |
Bartolini et al. | Second-order sliding-mode control of container cranes | |
CN109532509B (zh) | 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方法 | |
CN107608212B (zh) | 一种基于改进型双幂次趋近律的积分滑模控制的磁悬浮列车系统控制方法 | |
Tan et al. | Adaptive backstepping control and friction compensation for AC servo with inertia and load uncertainties | |
Xiang et al. | Block-oriented approximate feedback linearization for control of pneumatic actuator system | |
CN104276526B (zh) | 减小电梯绳索摇摆的方法和电梯系统 | |
Kim et al. | Gain scheduled control of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 |
Hirschorn et al. |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friction | |
CN103858335B (zh) | 伺服控制装置 | |
Berrada et al. | New structure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 |
CN107336725A (zh) | 一种在线列车自动调整控制方法 | |
Li et al. | Modeling of maglev yaw system of wind turbines and its robust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in the levitating and landing process based on NDOB | |
Venanzi | A review on adaptive methods for structural control | |
Kuseyri | Adap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rotors with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 |
CN102039825A (zh) | 自动列车运转装置及固定位置停止装置 | |
Luo et al. | Immersion and invariance based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of high‐speed train with guaranteed prescribed performance bounds | |
Zhang et al. | Adaptive fixed-time antilock control of levitation system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 | |
CN105048922A (zh) | 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稳定自适应鲁棒位置控制方法 | |
Lee et al. | Self-tuning control of 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s | |
Melba Mary et al. | Minimum time swing up and stabilization of rotary inverted pendulum using pulse step control | |
CN114274787A (zh) |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 |
Duarte-Mermoud et al. | Adaptive passivity of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time-varying gains | |
Cui et al. | The design of levit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BPNN with quantization factors for maglev yaw system of wind turnines | |
Venkatesh et al. | Robust control of vertical motions in ultra-high rise elevat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