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5116A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5116A
CN101325116A CNA2008100921769A CN200810092176A CN101325116A CN 101325116 A CN101325116 A CN 101325116A CN A2008100921769 A CNA2008100921769 A CN A2008100921769A CN 200810092176 A CN200810092176 A CN 200810092176A CN 101325116 A CN101325116 A CN 101325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part
covering
flange part
coil component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21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5116B (zh
Inventor
北嶋义章
进藤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5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2017/048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encapsulating core, e.g. made of resin and magnetic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其具备:磁芯,其具有卷芯部和配置于卷芯部的两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绕线,以接触于卷芯部的形式卷绕,并且配置在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覆盖部,以覆盖绕线的形式配置在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覆盖部具有:由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固化物构成的第1覆盖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第2覆盖部。第2覆盖部至少介于第1凸缘部和第1覆盖部之间。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线圈部件,特别是关于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线圈部件已知具备:具有卷芯部和配置在该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的磁芯(所谓的圆筒形磁芯);卷绕在卷芯部上的绕线;以及,充填于一对凸缘部之间的空间的含有磁性粉的外装树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210055号公报)。上述含有磁粉的外装树脂覆盖位于一对凸缘部之间的绕线。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2005-210055号公报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由绕线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构成了从卷芯部通过一侧的凸缘部和含有磁性粉的外装树脂以及另一侧的凸缘部并返回到卷芯部的磁路。由于含有磁性粉的外装树脂与一对凸缘部相连接,所以所构成的磁路是其经由的全部路径均通过具有磁性的部分的闭路磁路。通过构成闭路磁路,能够抑制并减少从磁路上泄漏的磁通量(泄漏磁通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电感特性。但是,会发生在闭路磁路内容易发生磁饱和,并且直流重叠特性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够良好地维持电感特性又能够提高直流重叠特性的线圈部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具备:磁芯,其具有卷芯部和配置在卷芯部的两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绕线,以接触于卷芯部的形式卷绕,并且配置在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覆盖部,以覆盖绕线的形式配置在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覆盖部具有:由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固化物构成的第1覆盖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第2覆盖部,其至少介于第1凸缘部和第1覆盖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由绕线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在第1以及第2凸缘部之间通过上述第1覆盖部,所以能够抑制并减少泄漏磁通量获得良好的电感特性。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2覆盖部至少介于第1凸缘部和第1覆盖部之间,所以上述第1凸缘部和第1覆盖部没有接触。由此,由第2覆盖部形成磁间隙。其结果,使得磁饱和难以产生,提高了直流重叠特性。
优选:第1覆盖部以覆盖绕线的形式配置,第2覆盖部以覆盖第1凸缘部上的相对于第2凸缘部的面的形式配置。
然而,在形成以覆盖绕线的形式配置的第1覆盖部的情况下,将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提供给以覆盖绕线的形式而被夹于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区域并使该树脂组合物固化。但是,会有被提供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通过绕线间的间隙而到达至在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上重叠于绕线的部分的担忧。如此,当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到达至在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上重叠于绕线的部分,并在粘附于该部分的状态下固化时,由于树脂固化物含有磁性材料,所以构成了闭路磁路,其结果,使得直流重叠特性变差。
通过以覆盖第1凸缘部上的相对于第2凸缘部的面的形式配置第2覆盖部,即使在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通过并浸入绕线间的间隙的情况下,也不会粘附在第1凸缘部上的相对于第2凸缘部的面。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更优选第2覆盖部以进一步覆盖第1凸缘部的周侧面的形式配置。如上所述在提供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时,在该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从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溢出并在粘附在凸缘部的周侧面的状态下固化后,由于树脂固化物含有磁性材料,所以构成闭路磁路。为此,使得直流重叠特性变差。但是,通过以进一步覆盖第1凸缘部的周侧面的形式配置第2覆盖部,即使在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从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溢出的情况下,也不会有粘附在第1凸缘部的周侧面。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优选:第1覆盖部以覆盖绕线的形式配置,第2覆盖部以覆盖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的形式配置。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在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通过并浸入到绕线间的间隙的情况下,也不会到达至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并粘附在其上。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提高直流重叠特性。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分别被第2覆盖部覆盖,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优选:第2覆盖部以覆盖在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上从绕线露出的部分和绕线的形式配置;第1覆盖部配置在被第2覆盖部所包围的区域。在此情况下,第2覆盖部以覆盖在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上从绕线露出的部分和绕线的形式配置,所以在形成第1覆盖部时,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就不会通过并浸入到绕线间的间隙中。因此,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就不会到达至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并粘附在其上,从而能够可靠地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更优选第2覆盖部以进一步覆盖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周侧面的形式配置。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在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从被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溢出的情况下,也不会有粘附在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周侧面。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优选第2覆盖部由作为上述非磁性材料的树脂固化物所构成。此时,能够容易地形成第2覆盖部。
本发明能够提供既能够良好地维持电感特性又能够提高直流重叠特性的线圈部件。
本发明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和参照附图将会变得更加清楚,但是,这些说明和附图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举出的例子,不能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地表述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但是,这些详细说明和特殊实例、以及优选实施方案,只是为了举例说明而举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在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沿图1所示线圈部件的III-III方向的截面构造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沿图4所示线圈部件的VI-VI方向的截面构造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沿图7所示线圈部件的IX-IX方向的截面构造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有关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另外,在说明过程中,对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沿图1所示线圈部件的III-III方向的截面构造的模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C1具备磁芯2、绕线4和覆盖部7。
如图3所示,磁芯2具有柱状的卷芯部12和配置于该卷芯部12的轴方向两端的一对凸缘部14、15。一对凸缘部14、15分别成为从卷芯部12向其圆周方向突出的形状,并按互相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各个凸缘部14、15包含一对主面14a、14b、15a、15b以及周侧面14c、15c。凸缘部14的主面14a和凸缘部15的主面15a是相对的。凸缘部14b、15b构成了磁芯2的外表面。
磁芯2例如由铁氧体(ferrite)等的磁性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芯2上的一对凸缘部14、15之间的间隔(图2中以L所表示的距离)为0.15~0.80mm,优选为0.15~0.60mm。各个凸缘部14、15的外形尺寸(例如各个凸缘部14、15的相对的边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mm以下,通常为3mm左右。
绕线4以接触于磁芯2的卷芯部12的形式卷绕在该卷芯部12上,并被收容于夹持在磁芯2上的一对凸缘部14的区域内。绕线4由被绝缘体覆盖的金属导线(例如聚氨酯电线等)形成。作为金属导体可以使用铜等。绕线4的外径是例如0.1mm左右。由绕线4和磁芯2构成线圈部6。
覆盖部7以覆盖绕线4的形式配置在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覆盖部7具有第1覆盖部8以及第2覆盖部10。
第1覆盖部8以覆盖绕线4的形式配置在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即,第1覆盖部8与卷芯部12之间夹住绕线4,该第1覆盖部8接触于绕线4并成为覆盖该绕线4的形状。优选在绕线4之间的间隙中也充填第1覆盖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覆盖部8的外周面与各个凸缘部14、15的周侧面14c、15c相同,或者是比这个周侧面偏向卷芯部12侧。
第1覆盖部8由含有磁性材料的树脂固化物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覆盖部8由树脂固化物以及铁氧体构成。在第1覆盖部8中铁氧体的含量为,在树脂固化物以及铁氧体的总质量中占20~90质量%,优选为70~90质量%。第1覆盖部8的密度为1.3~2.2g/cm2,更优选的是1.8~2.1g/cm2。作为构成第1覆盖部8的树脂固化物,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者聚酰亚胺树脂等的固化物。
第2覆盖部10以覆盖一对凸缘部14、15的互相相对的主面14a、15a以及周侧面14c、15c的形式配置。由此,第2覆盖部10介于一对凸缘部14、15和第1覆盖部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覆盖部10经由一对凸缘部14、15的主面14a、15a以及周侧面14c、15c的全体来形成。
第2覆盖部10由非磁性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覆盖部10由树脂固化物构成。作为构成第2覆盖部10的树脂固化物,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等的固化物。第2覆盖部10的厚度例如为15μm。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线圈部件C1还具备一对端子电极16、17。一对端子电极16、17配置在凸缘部15上,以经由凸缘部15的主面15b以及周侧面15c的形式设置。各个端子电极16、17与凸缘部15的周侧面15c之间存在第2覆盖部10。一对端子电极16、17也就是所谓的端子零件,通过粘合或者铆接等而固定在凸缘部15上。
在端子电极16上连接着绕线4的一侧的端部(引出部)。在端子电极17上连接着绕线4的另一侧的端部(引出部)。绕线4的各个端部以捆绑在所对应的端子电极16、17的引接线部上的状态由激光焊接或者电弧焊接进行固定。在线圈部件C1中,凸缘部15的主面15b相对于外部基板等的实际安装面。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线圈部件C1的制造方法作简单说明。
首先,由成型或者机械加工等方法形成磁芯2。然后,将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等)涂布在磁芯2的一对凸缘部14、15的主面14a、15a以及周侧面14c、15c上,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第2覆盖部10。
接着,在圆筒形的磁芯2的卷芯部12的周围卷绕上绕线4。由此形成线圈部6。绕线4既可以以一个方向绕线也可以在使用多根的情况下以交叉的方向进行绕线。
接着,对于线圈部6,以覆盖绕线4的形式将树脂组合物提供给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内,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第1覆盖部8。树脂组合物含有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者聚酰亚胺树脂等的热固化性树脂)和铁氧体。
作为铁氧体优选为粉状物。铁氧体在树脂组合物中优选大致均匀地分散于树脂中。优选铁氧体平均粒径为5~30μm。作为优选的铁氧体例如列举像Ni-Cu-Zn类铁氧体这样的组成的铁氧体。
树脂组合物中的铁氧体的含量为,相对于树脂以及铁氧体的合计质量的20~90质量%,优选为70~90质量%。如果铁氧体的含量小于20质量%,则通过添加铁氧体而获得的线圈部件C1的电感值的提高效果变得不充分。而如果铁氧体的含量大于90质量%,则由于粘度过高等,从而使树脂组合物的供给变得困难。
接着,将端子电极16、17安装在磁芯2(凸缘部15)上,由焊接将绕线4的端部连接于端子电极16、17。通过这些过程而得到线圈部件C1。上述各个树脂的固化方法根据所选择的树脂可以适当选用加热固化以及光照固化等方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构成了例如,从卷芯部12通过凸缘部14、配置于凸缘部14的第2覆盖部10、第1覆盖部8、配置于凸缘部15的第2覆盖部10以及凸缘部15并返回到卷芯部12的磁路。如此,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在一对凸缘部14、15之间通过第1覆盖部8,所以能够得到抑制并减少泄漏磁通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电感特性。
如上所述,在第1覆盖部8中的树脂组合物中的铁氧体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以及铁氧体的合计质量的70~90质量%。通过将树脂组合物中的铁氧体的含量控制在70~90质量%,提高线圈部件C1全体的实效导磁率。为此,能够减少为了线圈部件C1具有所希望的电感值而必要的绕线4的卷绕次数,从而能够减小相对于线圈4的直流电流的电阻(Rdc)。由此,还能抑制线圈部件C1的导通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覆盖部10介于一对凸缘部14、15和第1覆盖部8之间,所以各个凸缘部14、15和第1覆盖部8没有直接相接触。为此,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是通过第2覆盖部10的开磁路。即,由于第2覆盖部10介于一对凸缘部14、15和第1覆盖部8之间,所以由第2覆盖部10形成了磁间隙。因此,在线圈部件C1中难以形成磁饱和,从而提高了直流重叠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凸缘部14、15的主面14a、15a分别被第2覆盖部10覆盖,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芯2的卷芯部12上没有配置第2覆盖部10,绕线4直接接触于卷芯部12。在将第2覆盖部10配置于卷芯部12上的情况下,卷芯部12的外径相应于第2覆盖部10的厚度而变大,绕线4卷绕而形成的线圈的外径也相应变大。其结果减少了第1覆盖部8的体积。若第1覆盖部8的体积减少,则难以确保所希望的电感值。另外,为了确保所希望的电感值有必要增大第1覆盖部8的体积,在该情况下线圈部件C1的外形也就随之而变大。因此,优选在磁芯2的卷芯部12上不配置第2覆盖部10,绕线4以直接接触于卷芯部12的形式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覆盖部10以将树脂涂布于一对凸缘部14、15上并使之固化的方式形成,即由树脂固化物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2覆盖部10形成在一对凸缘部14、15上。
然而,在线圈部件C1的制造过程中,在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提供给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内时,该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通过并浸入到绕线4之间的间隙中。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覆盖部10以覆盖一对凸缘部14、15的互相相对的主面14a、15a的形式配置,所以树脂组合物不会粘附在一对凸缘部14、15的互相相对的主面14a、15a 上。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线圈部件C1的直流重叠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覆盖部10还以覆盖一对凸缘部14、15的周侧面14c、15c的形式配置。为此,在线圈部件C1的制造过程中,在提供树脂组合物的时候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即使从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溢出,该溢出的树脂组合物也不会粘附在一对凸缘部14、15的周侧面14c、15c上。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线圈部件C1的直流重叠特性。
以下参照图4~图9就有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C1的第1以及第2变形例加以说明。图4以及图5是表示第1变形例中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沿图4所示线圈部件的VI-VI方向的截面构造的模式图。图7以及图8是表示第2变形例中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沿图7所示线圈部件的IX-IX方向的截面构造的模式图。
在图4~图6所示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C2中,第2覆盖部10仅仅配置在凸缘部14上。即,第2覆盖部10介于凸缘部14和第1覆盖部8之间,第1覆盖部8与凸缘部15相接触。在第1变形例中,第2覆盖部10也是经由凸缘部14的主面14a以及周侧面14c的全体来形成。
在线圈部件C1中,在凸缘部15的周侧面15c上,形成有经由一对主面15a、15b之间而延伸的沟槽18。绕线4的端部被引出至凸缘部15的周侧面15c,在被收容于沟槽18中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凸缘部15上。绕线4的端面(金属导线的端面)露出于主面15b。绕线4和凸缘部15的固定通过使用作为绕线4的水泥电线(cement wire)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实施。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线圈部件C2还具备一对端子电极26、27。一对端子电极26、27配置在凸缘部15上,以经由凸缘部15的主面15b以及周侧面15c的形式设置。一对端子电极26、27由众所周知的电镀法形成。沟槽18以及绕线4的收容于沟槽18的部分被端子电极26、27覆盖。因此,通过将端子电极26、27形成在凸缘部15的主面15b以及周侧面15c上,而连接绕线4和端子电极26、27。
以下就有关上述构成的线圈部件C2的制造方法作简单说明。
首先,由成型或者机械加工等形成磁芯2。然后,将树脂涂布于磁芯2的凸缘部14的主面14a以及周侧面14c上,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第2覆盖部10。
接着,在磁芯2的卷芯部12的周围卷绕绕线4。并且,将绕线4的端部收容于凸缘部15的沟槽18中,并固定在凸缘部15上。
接着,对于线圈部6,以覆盖绕线4的形式将树脂组合物提供给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内,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第1覆盖部8。然后,由电镀法在凸缘部15上形成端子电极26、27。通过这些过程得到第1变形例的线圈部件C2。
如上所述,在第1变形例中,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构成了例如从卷芯部12通过凸缘部14、配置于凸缘部14的第2覆盖部10、第1覆盖部8、以及凸缘部15并返回到卷芯部12的磁路。如此,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在一对凸缘部14、15之间通过第1覆盖部8,所以能够抑制并减少泄漏磁通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电感特性。
在第1变形例中,第2覆盖部10介于凸缘部14和第1覆盖部8之间,所以凸缘部14和第1覆盖部8没有直接接触。因此,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是通过第2覆盖部10的开磁路。即,第2覆盖部10介于凸缘部14和第1覆盖部8之间,所以由第2覆盖部10形成了磁间隙。因此,在线圈部件C2中难以形成磁饱和,提高了直流重叠特性。
在第1变形例中,第2覆盖部10以覆盖凸缘部14的主面14a的形式配置。因此,在线圈部件C2的制造过程中,提供给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内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即使通过并浸入到绕线4之间的间隙中,树脂组合物也不会粘附在凸缘部14的主面14a上。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线圈部件C2的直流重叠特性。
在第1变形例中,第2覆盖部10还以覆盖凸缘部14的周侧面14c的形式配置。因此,在线圈部件C2的制造过程中,被提供的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即使从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溢出,该溢出的树脂组合物也不会粘附在一对凸缘部14的周侧面14c上。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线圈部件C2的直流重叠特性。
由图7~图9所示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C3中,第2覆盖部10经由包括绕线4和磁芯2的线圈部6的全体而形成。即,第2覆盖部10以覆盖一对凸缘部14、15的主面14a、15a上的相对于绕线4露出的部分,和一对凸缘部14、15的周侧面14c、15c以及绕线4的形式配置。第1覆盖部8配置在由第2覆盖部10包围的区域。第2覆盖部10还以覆盖一对凸缘部14、15的主面14b,15b的形式配置。
以下就有关上述构成的线圈部件C3的制造方法作简单说明。
首先,由成型或者机械加工等形成磁芯2。然后,将绕线4卷绕在磁芯2的卷芯部12的周围。由此得到线圈部6。
接着,对线圈部6全体(除了绕线4的端部)赋予树脂,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第2覆盖部10。然后,对于已形成第2覆盖部10的线圈部6,将树脂组合物供给给被一对凸缘部14、15夹住的区域内,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第1覆盖部8。
接着,将端子电极16、17安装在磁芯2(凸缘部15)上,通过焊接将绕线4的端部连接于端子电极16、17上。通过这些过程而得到线圈部件C3。
如上所述,在第2变形例中,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构成了例如从卷芯部12通过凸缘部14、配置于凸缘部14的第2覆盖部10、第1覆盖部8、配置于凸缘部15的第2覆盖部10以及凸缘部15并返回到卷芯部12的磁路。如此,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在一对凸缘部14、15之间通过第1覆盖部8,所以能够抑制并减少泄漏磁通量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电感特性。
在第2变形例中,第2覆盖部10介于一对凸缘部14、15和第1覆盖部8之间,所以各个凸缘部14、15和第1覆盖部8没有接触。由绕线4所形成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成为通过第2覆盖部10的开磁路。因此,如上所述,在线圈部件C3中难以形成磁饱和,提高了直流重叠特性。
在线圈部件C3中,线圈部件6的全体被第2覆盖部10覆盖,所以树脂组合物不会粘附在磁芯2上。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以上就有关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在第1变形例中,第2覆盖部10配置在凸缘部14上,但是并不限于此。第2覆盖部10也可以配置在凸缘部15上,以取代配置在凸缘部14上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例当中,第2覆盖部10以覆盖主面14a、15a以及凸缘部14、15的周侧面14c、15c的形式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第2覆盖部10只要以至少覆盖主面14a以及主面15a的任何一个主面的形式配置即可。另外,第2覆盖部10没有必要经由凸缘部14、15的主面14a、15a的全体来形成。只要第2覆盖部10介于第1覆盖部8和凸缘部14、15之间,并且第1覆盖部8不接触于凸缘部14、15,那么也可以形成在凸缘部14、15的主面14a、15a的一部分上。
从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可明显得知,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形态进行变化。而这些变化不能被认为超过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并且,所有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变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磁芯,其具有卷芯部和配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
绕线,以接触于所述卷芯部的形式卷绕,并且配置在被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以及
覆盖部,以覆盖所述绕线的形式配置在被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夹住的区域;
所述覆盖部具有:
由包含磁性材料的树脂固化物构成的第1覆盖部;以及
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第2覆盖部,其至少介于所述第1凸缘部和所述第1覆盖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覆盖部以覆盖所述绕线的形式配置,
所述第2覆盖部以覆盖所述第1凸缘部上的相对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面的形式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覆盖部以进一步覆盖所述第1凸缘部的周侧面的形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覆盖部以覆盖所述绕线的形式配置,
所述第2覆盖部以覆盖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的形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覆盖部以进一步覆盖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周侧面的形式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覆盖部以覆盖在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互相相对的面上从所述绕线露出的部分和所述绕线的形式配置,
所述第1覆盖部配置在被所述第2覆盖部所包围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覆盖部以进一步覆盖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周侧面的形式配置。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覆盖部由作为所述非磁性材料的树脂固化物所构成。
CN2008100921769A 2007-04-10 2008-04-10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1325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3096 2007-04-10
JP2007103096A JP4535083B2 (ja) 2007-04-10 2007-04-10 コイル部品
JP2007103096 2007-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116A true CN101325116A (zh) 2008-12-17
CN101325116B CN101325116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85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21769A Active CN101325116B (zh) 2007-04-10 2008-04-10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898375B2 (zh)
JP (1) JP4535083B2 (zh)
CN (1) CN10132511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619A (zh) * 2010-06-17 2012-02-29 东光株式会社 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1930B (zh) * 2007-06-27 2012-07-18 Tdk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部件
CN103680840A (zh) * 2012-09-12 2014-03-26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性铁心、磁性元器件及磁性铁心的设计方法
CN105810387A (zh) * 2011-12-20 2016-07-27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
CN105825997A (zh) * 2015-01-22 2016-08-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7123519A (zh) * 2016-02-24 2017-09-01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34215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0277225A (zh) * 2018-03-13 2019-09-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线圈部件、绕线式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5083B2 (ja) * 2007-04-10 2010-09-0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09021310A (ja) * 2007-07-10 2009-01-29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8438B2 (ja) * 2007-12-05 2012-09-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253113A (ja) * 2008-04-08 2009-10-29 Shinto Holdings Kk インダクタ
US9208937B2 (en) 2009-02-27 2015-12-08 Cyntec Co., Ltd. Choke having a core with a pillar having a non-circular and non-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US9117580B2 (en) 2009-02-27 2015-08-25 Cyntec Co., Ltd. Choke
USRE48472E1 (en) 2009-02-27 2021-03-16 Cyntec Co., Ltd. Choke having a core with a pillar having a non-circular and non-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US8212641B2 (en) * 2009-02-27 2012-07-03 Cyntec Co., Ltd. Choke
TWI436381B (zh) * 2009-06-08 2014-05-01 Cyntec Co Ltd 扼流器
JP4888525B2 (ja) 2009-06-17 2012-02-2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8164409B2 (en) 2009-07-02 2012-04-24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JP4900882B2 (ja) * 2009-07-06 2012-03-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10187006A (ja) * 2010-04-01 2010-08-26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1197234B1 (ko) * 2011-04-08 2012-11-0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비정질 금속 코어와, 이를 이용한 유도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36543B2 (ja) * 2011-04-28 2013-11-0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5786660B2 (ja) * 2011-11-08 2015-09-3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部品および磁性部品の製造方法
WO2013146251A1 (ja) * 2012-03-29 2013-10-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1468821B1 (ko) 2012-12-19 2014-12-03 티디케이가부시기가이샤 커먼 모드 필터
US11017939B2 (en) * 2013-03-15 2021-05-25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Magnetic component assembly with filled gap
JP6435649B2 (ja) * 2014-06-05 2018-12-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86376B2 (en) * 2015-07-10 2019-01-22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ated conductive wi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899131B2 (en) * 2015-07-20 2018-02-20 Cyntec Co., Ltd.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n inductor
KR101983193B1 (ko) * 2017-09-22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US11915855B2 (en) * 2019-03-22 2024-02-27 Cyntec Co., Ltd. Method to form multile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a single electrical component made by the method
JP7234855B2 (ja) * 2019-08-09 2023-03-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4013U (ja) * 1982-08-10 1984-03-23 東北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S5944013A (ja) 1982-09-07 1984-03-12 Japan Radio Co Ltd 光結合装置
JPH063770B2 (ja) * 1985-06-05 1994-01-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ツプコイル
JPH1032127A (ja) * 1996-07-15 1998-02-03 Yamaha Corp 変圧器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H1167521A (ja) * 1997-08-19 1999-03-09 Taiyo Yuden Co Ltd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67520A (ja) * 1997-08-19 1999-03-09 Taiyo Yuden Co Ltd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封止樹脂
JP3352950B2 (ja) * 1998-07-13 2002-12-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US6392525B1 (en) * 1998-12-28 2002-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gnetic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039779B2 (ja) * 1999-01-28 2008-01-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583965B2 (ja) * 1999-11-26 2004-11-0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面実装型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08931A (ja) * 2000-04-18 2002-01-11 Taiyo Yuden Co Ltd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6864774B2 (en) * 2000-10-19 2005-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ductance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511994B2 (ja) * 2000-10-19 2004-03-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部品の製造方法
DE10212930A1 (de) * 2001-03-23 2002-11-21 Tokin Corp Induktorkomponente mit einem Permanentmagnet für magnetische Vorspan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rselben
US6768409B2 (en) * 2001-08-29 2004-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gnetic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3659207B2 (ja) * 2001-09-28 2005-06-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2003188029A (ja) * 2001-12-21 2003-07-04 Minebea Co Ltd ドラム型コア
US20050168312A1 (en) * 2002-02-28 2005-08-04 Uwe Mandler Transformer
JP2004214371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dk Corp 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12702B2 (ja) * 2003-03-28 2010-02-1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4315425B2 (ja) * 2003-07-23 2009-08-19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超小型面実装コイル装置
JP2005135948A (ja) * 2003-10-28 2005-05-26 Tdk Corp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10055A (ja) * 2003-12-22 2005-08-04 Taiyo Yuden Co Ltd 面実装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81223B2 (ja) * 2005-12-22 2011-09-2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2008053670A (ja) * 2006-08-25 2008-03-06 Taiyo Yuden Co Ltd ドラム型コアを用いたインダクタ及びドラム型コアを用いた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535083B2 (ja) * 2007-04-10 2010-09-0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1930B (zh) * 2007-06-27 2012-07-18 Tdk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部件
CN102364619B (zh) * 2010-06-17 2015-11-25 东光株式会社 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64619A (zh) * 2010-06-17 2012-02-29 东光株式会社 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10387A (zh) * 2011-12-20 2016-07-27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
US9818531B2 (en) 2012-09-12 2017-11-14 Sumid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gnetic core
CN103680840A (zh) * 2012-09-12 2014-03-26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性铁心、磁性元器件及磁性铁心的设计方法
CN103680840B (zh) * 2012-09-12 2016-05-11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性铁心、磁性元器件及磁性铁心的设计方法
CN105957683A (zh) * 2012-09-12 2016-09-21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心以及使用此磁心的磁性元器件
CN105957683B (zh) * 2012-09-12 2018-05-2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心以及使用此磁心的磁性元器件
CN105825997A (zh) * 2015-01-22 2016-08-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5825997B (zh) * 2015-01-22 2019-03-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7123519A (zh) * 2016-02-24 2017-09-01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0109412B2 (en) 2016-02-24 2018-10-23 Sumida Corporation Coil pa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il part
CN10734215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0277225A (zh) * 2018-03-13 2019-09-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线圈部件、绕线式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13704B2 (en) 2011-09-06
US7898375B2 (en) 2011-03-01
JP2008262984A (ja) 2008-10-30
US20080252406A1 (en) 2008-10-16
CN101325116B (zh) 2012-05-23
JP4535083B2 (ja) 2010-09-01
US20110115592A1 (en) 201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5116B (zh) 线圈部件
JP4851062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077952B1 (ko) 표면 실장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501931B (zh) 线圈部件
CN102947904A (zh) 电抗器以及制造该电抗器的方法
CN109074953B (zh)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CN101276669A (zh) 线圈部件
CN105280358A (zh) 线圈部件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16032215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01936720U (zh) 具有双电感的电感元件
KR102098623B1 (ko) 몰디드 인덕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18163869A1 (ja) コイル成形体、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CN109273201A (zh) 电抗器
JP2022034593A (ja) コイル部品
CN109411209A (zh) 片式电感器
CN110619987A (zh) 可调式贴片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2009A (zh)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35498B (zh) 线圈部件
JPS5868913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385193U (zh) 一种使用超微晶冲片、坡莫合金屏蔽的高性能互感器
CN1407566A (zh) 一种感应器的制造方法
US20210217552A1 (en) Inductor
CN218826451U (zh) 一种线圈出线与电缆的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电磁铁
US20210319944A1 (en) Coil device
US20190267177A1 (en) Re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