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568A - 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5568A CN101275568A CNA2008100077402A CN200810007740A CN101275568A CN 101275568 A CN101275568 A CN 101275568A CN A2008100077402 A CNA2008100077402 A CN A2008100077402A CN 200810007740 A CN200810007740 A CN 200810007740A CN 101275568 A CN101275568 A CN 1012755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ejection
- low voltage
- refrigeration agent
- voltag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2—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by injecting a fl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18/3441—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04C18/344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surfac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forming the inlet and outlet op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使喷射制冷剂和压缩机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压缩机,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其具有:第一吸入管,其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连接,将喷射制冷循环侧的低压制冷剂引导至低压侧压缩机构部;中间连接通路,其连通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喷出管,其与密闭容器连接,用于将从高压侧压缩机构向密闭容器内部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喷射制冷循环侧喷出;以及第二吸入管,其将作为喷射制冷循环侧的湿制冷剂的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引导至中间连接通路中,其在第二吸入管上具有促进中间压制冷剂在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和密闭容器的内部或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之间进行吸收热量的热交换的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喷射循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从压缩过程的中途吸入制冷剂,使流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循环量提高,从而提高散热能力(供暖能力、供热水能力)。特别在寒冷地带,由于压缩机的基本吸入气体变得稀薄,循环量下降,因此由于喷射而产生的循环量升高变得有效。另外,流过蒸发器的制冷剂循环量,与有无向压缩中途的喷射无关,均由压缩机的基本喷出容积和转速决定,因此是相同的,但通过使蒸发器入口的制冷剂因气液分离器而液化或因内部热交换而追加过冷却,可以使蒸发能力(制冷能力)也变高。
已知在这种气体喷射循环中,如果在向压缩机喷射的制冷剂中混入少量的液体制冷剂,则由于压缩机的冷却效果等,会使压缩机的效率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由于压缩机运行压力比越大,转速越高,则温度越上升,因此压缩机的可靠性受到运行压力比及转速的限制。在这里,利用前述冷却效果,还具有可以缓和前述限制的效果。
专利文献1:特开2004-85019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32575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现有的气体喷射循环技术,可知如果混入喷射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过多,则会产生由于润滑油的粘度下降而引起的润滑不良及密封不良,甚至如果过多地混入液体制冷剂,则由于液体压缩而引起的轴承载荷增大等,使可靠性下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即,在气体喷射循环技术中,对于在吸入压缩机的喷射制冷剂中混入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具有适当的范围,如前述的现有例所述,已知下述技术:通过控制在气体喷射循环中可变的膨胀阀和流量控制阀,使喷射制冷剂的液体制冷剂混合率达到适当范围。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气体喷射循环技术中,并未考虑有关压缩机构造的改善,不存在通过改善压缩机的构造以确保可靠性,实现压缩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技术。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热交换效率优良的喷射对应型二级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在利用了喷射制冷循环的热泵系统中使用,其具有:密闭容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电动机,其驱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第一吸入管,其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连接,将喷射制冷循环侧的低压制冷剂向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引导;中间连接通路,其连通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喷出管,其与密闭容器连接,用于将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向密闭容器内部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喷射制冷剂循环侧喷出;以及第二吸入管,其将喷射制冷循环侧的湿制冷剂即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向中间连接通路引导,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通路具有下述单元:其促进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制冷剂,在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制冷剂和密闭容器的内部或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之间,进行吸收热量的热交换。另外,吸收热量的制冷剂除了中间压喷射制冷剂之外,也可以为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制冷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低温的喷射制冷剂或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气体,由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气体中,吸收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的热量、及由在压缩机内产生的摩擦滑动损失和电动机损失而产生的损失热量,可以冷却压缩机整体,将压缩机整体的温度抑制得更低。由此,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转速的极限,从而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并且,根据本发明,相对于在冷凝器中的散热量,以二相状态进行散热的热量的比例增加。这样,冷凝器中的热交换性能提高,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的系统效率提高。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将压缩机喷出气体的温度抑制得更低,因此可以将连接压缩机的喷出与冷凝器的配管的温度抑制得更低,这样,可以降低从连接配管排放的热量,因此可以防止在冷凝器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在空调机以外的系统中,例如在供热水机中,供热水能力相当于空调机的制热能力,具有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制冷循环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的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及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低压侧端板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的横剖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低压侧喷出阀的剖面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低压侧喷出阀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是表示利用喷射制冷剂冷却了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压力-热函曲线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低压侧端板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的横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是表示利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冷却了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压力-热函曲线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6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7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7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低压侧端板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的横剖面图。
图7-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是表示利用喷射制冷剂和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冷却了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压力-热函曲线图。
图8-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8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8-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8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低压侧端板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述,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适当的变更。另外,在下述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部分或实质上相同的部分。
实施例1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制冷循环的图。图1-1所示的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采用使用内部热交换器作为喷射制冷剂的热函增加单元的喷射循环,另外,其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而构成的热泵系统。
如图1-1所示,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具有: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以下称为压缩机)11、冷凝器(散热器)13、第一膨胀机构部15、第二膨胀机构部17、蒸发器(吸热器)19、以及基本循环配管21。
压缩机11是具有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将第二吸入管23与连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中间连接通路连接,该第二吸入管23吸入成为冷凝器压力和蒸发器压力的中间压力的喷射制冷剂。另外,压缩机11是根据供给电源频率而可以改变转速的所谓变能式压缩机。
第一膨胀机构部15是根据外部气体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适当地控制冷凝器(散热器)13的压力和蒸发器(吸热器)19的压力的可变调节机构。另外,第二膨胀机构部17是用于适当地控制喷射制冷剂量的可变调节机构。基本循环配管21是用于依次连接上述结构部以使制冷剂循环的配管。
另外,该空调机具有分支管25、喷射配管27、以及内部热交换器29。分支管25配置于基本循环配管21的冷凝器(散热器)13和第一膨胀机构部15之间,使制冷剂分支为基本循环和喷射循环。喷射配管27经由第二膨胀机构部17与分支管25和第二吸入管23连接。内部热交换器29在分支管25和第一膨胀机构部15之间的基本循环配管21a、与第二膨胀机构部17和第二吸入管23之间的喷射配管27a之间进行热交换。
另外在该空调机中,为了与制冷和制热相对应,在压缩机11上连接用于使基本循环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反转的四通阀33。如果将四通阀33反转,则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功能互换。即,成为冷凝器19、蒸发器13。在图1-1中,由于前述四通阀33的状态为将连接于四通阀33和分支管25之间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因此如果将其配置于室内机中,则变为制热运转。
并且,本实施例是将连接于四通阀33和分支管25之间的热交换器配置于室内机中而仅制热运转时可以喷射的例子,但在本结构中,如果对基本循环中的第一膨胀机构部15和内部热交换器及分支管25增加相反地连接冷凝器13和蒸发器19的切换配管,则在制冷时也可以喷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内部交换器中的基本循环制冷剂和喷射制冷剂并行流动,但也可以相向流动。
下面,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压缩机11喷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冷凝器(散热器)13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并液化。在这里,液化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制冷剂在分支管25中分支而成为在喷射配管27中流动的喷射制冷剂,其他的制冷剂成为在基本循环配管21中流动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
流入喷射配管27的喷射制冷剂,在第二机构膨胀部17中减压至中间压力而成为中间温度的二相状态,在流过内部热交换器29内的喷射配管27a时,通过与流过该内部热交换器29内的基本循环配管21a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然后,喷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通过与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向压缩机11的密闭容器内喷出的喷出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进一步使干度增大。并且,喷射制冷剂与来自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气体合流,以作为整体气体化的状态被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另一方面,在基本循环配管21中流动的制冷剂,在流过内部热交换器29内的基本循环配管21a时,通过与流过该内部热交换器29内的喷射配管27a的中间温度的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散热,使过冷度增大。然后,流过基本循环配管21的制冷剂在第一膨胀机构部15中被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二相状态,通过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成为过热状态。
并且,成为过热状态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经过压缩机11的第一吸入管31,被吸入至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被吸入至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制冷剂,在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被压缩,以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状态,与喷射制冷剂合流而被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中的制冷剂,在该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被压缩至最终喷出压的高压,向压缩机11的密闭容器内喷出。向压缩机11的密闭容器内喷出的制冷剂,在该密闭容器内与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从压缩机11经过喷出管向密闭容器外喷出。
下面,对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11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压缩机11以纵向配置圆筒状的密闭容器100,在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具有收容压缩部120及驱动该压缩部120的电动机110的结构。
电动机110的定子111热装固定于密闭容器100的内周面。电动机110的转子113配置于定子111的中央部,热装固定于机械地连接电动机110和压缩部120的驱动轴115上。
压缩部120由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和位于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上方的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并列地连接而构成。图1-3是用于说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及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主要结构的图。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以低压侧气缸121L作为主体而构成。另外,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以高压侧气缸121H作为主体而构成。
低压侧气缸121L及高压侧气缸121H,在与电动机110同心的位置上分别具有气缸孔(孔)123L、123H。在各自的气缸孔123L、123H内,分别配置外径小于孔径的圆筒状的活塞125L、125H。由此,在每个气缸121L、121H和活塞125L、125H之间,形成压送制冷剂的工作空间。
两个气缸121L、121H,分别具有从气缸孔(孔)123L、123H朝向相同方向外侧而贯穿气缸整个厚度的槽,在该槽内分别插入板状的叶片127L、127H。在叶片127L、127H和密闭容器100的内周面之间,分别插入弹簧129L、129H,利用该弹簧129L、129H的弹力,分别将叶片127L、127H的一端压入至活塞125L、125H的外周面,这样,工作空间分别被划分为吸入室131L、131H和压缩室133L、133H。
在低压侧气缸121L及高压侧气缸121H中,为了将制冷剂吸入各自的吸入室131L、131H,设有与吸入室131L、131H连通的吸入孔135L、135H。
另外,在低压侧气缸121L和高压侧气缸121H之间设有中间隔板150,将低压侧气缸121L的工作空间的上方与高压侧气缸121H的工作空间的下方封闭。在低压侧气缸121L的下方,设有低压侧端板160L,将低压侧气缸121L的工作空间的下方封闭。另外,在高压侧气缸121H的上方设有高压侧端板160H,将高压侧气缸121H的工作空间的上方封闭。
在低压侧端板160L的下方设有低压侧消音器盖170L,在其与低压侧端板160L之间形成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并且,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开口。即,在低压侧端板160L中设有连通低压侧气缸121L的工作空间和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的低压侧喷出孔190L,并且在该低压侧喷出孔190L上设有防止逆流的低压侧喷出阀200L。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涉及的压缩机11的低压侧端板160L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160L的横剖面图。图1-5及图1-6是用于说明低压侧喷出阀200L的剖面图。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为左右呈连通状态的一个空间,是连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侧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吸入侧的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
另外,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低压侧喷出阀200L上,为了限制低压侧喷出阀200L的动作,由铆钉203固定喷出阀压板201L。另外,在低压侧端板160L的外周壁部上,设有喷出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的制冷剂的低压侧消音器喷出孔210L。
在高压侧端板160H的上方设有高压侧消音器盖170H,其与高压侧端板160H之间形成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在高压侧端板160H上设有连通高压侧气缸121H的工作空间和高压侧消音器盖170H的高压侧喷出孔190H,并且在该高压侧喷出孔190H中设有防止逆流的高压侧喷出阀200H。另外,在高压侧喷出阀200H上,为了限制该高压侧喷出阀200H的动作,也由铆钉固定喷出阀压板201H。
在高压侧端板160H和高压侧消音器盖170H之间设有高压侧消音器喷出孔210H,其向密闭容器100的内壁方向开口,连通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和密闭容器100内部。另外,在与该高压侧消音器喷出孔210H相对的密闭容器100的外表面部,安装用于测定从高压侧消音器喷出孔210H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20。
并且,低压侧气缸121L、低压侧端板160L、低压侧消音器盖170L、高压侧气缸121H、高压侧端板160H、高压侧消音器盖170H及中间隔板150,利用螺钉被一体地固定。在利用该螺钉一体地固定的压缩部之中,利用点焊将高压侧端板160H的外周部与密闭容器固定,从而使压缩部相对于密闭容器固定。
另外,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吸入侧即吸入孔135L上,经由连接管103连接第一吸入管31,该第一吸入管31用于吸入喷射循环中的基本循环的低压制冷剂。另一方面,用于吸入喷射制冷剂的第二吸入管23,作为配置于压缩部120和电动机110之间的管路而延长,其终端与中间连接管230连接。
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的喷出侧即低压侧消音器喷出孔210L,经由连接管105与在密闭容器100的外部以大致U字状设置的中间连接管230连接。中间连接管230的另一端经由连接管107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吸入孔135H连接。即,连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侧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中间连接通路,由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低压侧消音器喷出孔210L、中间连接管230以及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吸入孔135H构成。另外,在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连接有第二吸入管23。并且,在中间连接管230中,在连接第二吸入管23的部分的上流侧外表面、即靠近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侧的外表面,安装用于测定从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40。
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喷出向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开口,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的喷出向密闭容器100开口。在密闭容器100的上部,连接有将密闭容器100内部的制冷剂向制冷循环侧喷出的喷出管101。
在压缩机11的密闭容器100内,封入大约高至高压侧气缸121H的润滑油,利用设置于驱动轴下方的叶片泵(未图示)在压缩部内循环,进行摩擦滑动部分的润滑以及对利用微小间隙分隔压力的部位进行密封。
在压缩机11主体的侧面,利用储液器支架251和储液器固定带253固定由独立的密闭容器构成的储液器250。在储液器250的上部设有与制冷循环侧连接的系统连接管255,在储液器250的下部设有第一吸入管31,该第一吸入管31的一端延长至储液器250的内部的上方,同时另一端与压缩机11主体的连接管103连接。此外,在图1-1及其说明中,省略储液器250的记载。
下面参照图1-2,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及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的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被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喷出。
另一方面,由第二吸入管23吸入的喷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通过与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干度增大后送至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合流。
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制冷剂为具有一定程度的过热度的状态。由此,虽然合流后的制冷剂全部气体化,但成为比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制冷剂的过热度小的过热度状态。该合流后的制冷剂,经过中间连接管230被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压缩至作为最终喷出压力的高压后,经过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向密闭容器100内部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再经过喷出管101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在这里,由于喷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会吸收热量,因此吸入至第二吸入管23之前的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与现有例相比,必须使干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通过与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这样,密闭容器100整体的温度降低。因此,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在这里,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的制冷剂,必须控制为很小的过热度。由此,必须通过检测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喷出气体的温度,推定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的制冷剂的状态。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刚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之后的状态,与从密闭容器100喷出的状态,其制冷剂的温度不同。由此,在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密闭容器100的上部或喷出管101上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测定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气体的温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将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喷出气体直接喷射至密闭容器100内,在与其相对的密闭容器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温度传感器220。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测定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喷出气体的温度,从而成为用于充分地获得本发明效果的有效方法。
另外,为了控制吸入至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必须在蒸发器(吸热器)19和第一吸入管31之间,直接测定吸入至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制冷剂(吸入制冷剂)的温度(吸入制冷剂的温度),或在喷出气体与喷射制冷剂合流的上流侧、且在该喷出气体在压缩机11的内部进行热交换的上流侧,测定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的温度(喷出气体温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通过在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与喷射制冷剂进行合流的上流侧、且在该气体在压缩机11内进行热交换的上流侧,设置温度传感器220,测定喷出气体的温度。在直接测定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的方法中,由于不能在吸入制冷剂变为潮湿的状态下检测其干度,因此测定喷出气体的温度的方法,在考虑避免吸入制冷剂变为过湿状态时的回避控制方面是有利的。
使用压力-热函曲线图说明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图1-7是表示现有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图1-8是表示实施例1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是表示利用喷射制冷剂冷却了压缩机的情况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此外,图1-7及图1-8表示使用R410A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
在这里,在图1-7及图1-8中,各符号表示在下述条件下的制冷剂的状态。
S1:压缩机的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
D1:压缩机的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
D2:从密闭容器的喷出(=冷凝器入口)
C1:冷凝器出口
E:第一膨胀机构出口(=蒸发器入口)
F:蒸发器出口
C2:喷射循环中的基本循环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出口
M:喷射循环中的喷射制冷剂的第二膨胀机构(喷射用膨胀阀)出口
G:喷射循环中的喷射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出口
J:喷射循环中的喷射制冷剂即将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合流之前
B:喷射循环中的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
K:喷射循环中的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即将与喷射制冷剂混合之前
L:喷射循环中的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与喷射气体合流后的状态
S2:喷射循环中的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
在与实施例1对应的图1-8中,在气体喷射循环中,利用喷射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出口(G)与高压侧喷出气体(D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2)。热交换2的结果,状态分别由(G)变化为(J)、由(D1)变化为(D2)。这样,在实施例1中(图1-8),与未进行本发明的热交换的现有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情况(图1-7)相比,从密闭容器100喷出的气体(D2)的温度变低。因此在实施例1中,密闭容器100整体的温度下降。
在这里,在图1-8中,与制热能力对应的热函差,与图1-7相比变小。但是,如果使
Q1=喷射制冷剂的热交换前(M)与热交换后(G)的热函差×喷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Q2=基本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前(C1)与热交换后(C2)的热函差×基本循环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则,在由于内部热交换器29中进行的热交换1中的热交换量(1)=Q1=Q2,所以可以对应于喷射制冷剂的热交换之前(M)和热交换后(G)的热函差比图1-7小的量,使喷射制冷剂质量流量增加,从而制热能力相同。另外,由于在与制热能力对应的热交换区域即(D2)和(C1)的热函差中,二相状态的比例增加,因此热交换效率变高,从而作为系统的效率提高。
此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将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与上述的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配置于压缩机11的内部,将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并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与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将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与上述的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配置于压缩机11的内部,将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制冷剂和喷射制冷剂合流而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与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详细结构的剖面图。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涉及的压缩机11的低压侧端板160L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160L的横剖面图。
并且,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1中,为了在压缩机11内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第二吸入管23作为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内部的压缩部120和电动机110之间的管路被延长,与其相对,在实施例2中,如图2-1所示,将连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即连接管230a,配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底部的润滑油中。
即,在实施例1中,如图1-4所示,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为左右成为连通状态的一个空间,与其相对,在实施例2中,如图2-2所示,左右的消音器室被隔离,由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a和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b这两个构成。并且,这两个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a、180Lb,由作为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的连接管230a连接。这样,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a喷出后,经过连接管230a流入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b后,送入中间连接管230内。另一方面,第二吸入管23与作为中间连接管230的下流侧的、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连接。
此外,由于压缩机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2-1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2-1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被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喷出。
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室180L内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被送至作为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的连接管230a内,在经过这里时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而送至第二吸入管23内,并且,与经过第二吸入管23吸入的喷射制冷剂在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合流,被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然后,该合流后的制冷剂在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压缩至作为最终喷出压的高压后,经过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喷出至密闭容器100内部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进而经过喷出管101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在这里,由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气体吸收热量而过热度增大后,与喷射制冷剂进行合流,因此喷射制冷剂与现有例相比,必须使干度减小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气体的过热度的增加相对应的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由此,密闭容器100整体的温度下降。另外,通过润滑油和喷射制冷剂直接进行热交换,可以使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提高了防止摩擦滑动部的烧伤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利用图1-7及图2-3所示的压力-热函曲线图,对上述实施例2的效果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实施例2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是表示利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冷却了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此外,图2-3表示使用R410A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
在与实施例2对应的图2-3中,在气体喷射循环中,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B)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D 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结果,状态分别从(B)变化为(K)、从(D1)变换为(D2)。由此,在实施例2中(图2-3),与未进行本发明的热交换的现有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情况(图1-7)相比,从密闭容器100喷出的气体(D2)的温度变低。因此,在实施例2中,密闭容器100整体的温度下降。另外,由于在与制热能力相对应的热交换区域即(D2)和(C1)的热函差中,二相状态的比例增加,因此热交换效率变高,从而作为系统的效率提高。另外,在压缩机11启动时,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气体的温度比润滑油的温度高,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方式中,启动时会对润滑油进行加热。这样,可以缩短将溶入润滑油中的制冷剂从润滑油中分离而使润滑油的粘度上升的时间,还具有提高压缩机11的可靠性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将第二吸入管23的一部分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中,使喷射制冷剂与润滑油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将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中,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11L喷出的制冷剂与喷射制冷剂合流而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与润滑油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详细结构的剖面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为了在压缩机11内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第二吸入管23作为在密闭容器100内部配置于高压侧喷出消音室180中的管路被延长,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吸入侧(吸入室131H)连接。
另外,由于压缩机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3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3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喷出,经过中间连接管230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吸入管23的喷射制冷剂,在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中通过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喷出气体直接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后送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吸入侧(吸入室131H)内,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11L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合流。由此,可以可靠地吸收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喷出气体的热量。
该合流后的制冷剂压缩至作为最终喷出压的高压后,经过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向密闭容器100内部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进而经过喷出管101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在这里,由于喷射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内部吸收热量,因此吸入至第二吸入管23之前的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与现有例相比,必须使干度减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通过与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由此,密闭容器100整体的温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喷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从而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此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使中间连接管23的一部分与上述的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配置于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中,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而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与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使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与上述的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配置于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中,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制冷剂与喷射制冷剂合流而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与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喷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详细结构的剖面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为了在压缩机11内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第二吸入管23作为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积存部260中的管路而被延长,与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连接。
另外,由于压缩机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4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4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喷出。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吸入管23的喷射制冷剂,送入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积存部260中的管路中,在通过这里时,通过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后送至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并且,喷射制冷剂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合流。合流后的气体经过中间连接管230被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然后,该合流后的制冷剂在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被压缩至作为最终喷出压的高压后,经过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向密闭容器100内部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进而经过喷出管101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在这里,由于喷射制冷剂在压缩机11的内部吸收热量,因此吸入至第二吸入管23之前的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与现有例相比,必须使干度减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与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由此,密闭容器100的整体温度下降。另外,通过润滑油和喷射制冷剂直接进行热交换,可以使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提高了防止摩擦滑动部的烧伤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从而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详细结构的剖面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为了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第二吸入管23作为以螺旋状配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表面上的管路而被延长,与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连接。
另外,由于压缩机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5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5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喷出,经过中间连接管230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吸入管23的喷射制冷剂,在通过配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上的管路部分时,通过经由密闭容器100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喷出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后送至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合流。
该合流后的制冷剂压缩至作为最终喷出压的高压后,经过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向密闭容器100内部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进而经过喷出管101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在这里,由于喷射制冷剂在通过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时吸收热量,因此吸入至第二吸入管23之前的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与现有例相比,必须使干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通过经由密闭容器100与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由此,密闭容器100的整体温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使制热能力也提高。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具有使压缩机构部结构简单化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使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配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表面,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并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与压缩机1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使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配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表面,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制冷剂和喷射制冷剂合流而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与压缩机1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6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压缩机的详细结构的剖面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11为实施例5的变形例,将第二吸入管23与设置于压缩机11的密闭容100的外周部上的外表面热交换室270连接,外表面热交换室270与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连接。该外表面热交换室270例如由金属材料覆盖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从而作为导热面,形成密闭容器100的外表面部的一部分。
另外,压缩机中的其他结构由于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6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6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喷出,并经过中间连接管230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吸入管23的喷射制冷剂,在通过设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的外表面热交换室270时,通过经由密闭容器100与内部的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后送至中间连接管230的U字状的大致中央部,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合流。
该合流后的制冷剂被压缩至作为最终喷出压的高压后,经过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H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向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进而经过喷出管101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在这里,由于喷射制冷剂在通过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时吸收热量,因此吸入至第二吸入管23之前的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与现有例相比,必须使干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通过经由密闭容器100与喷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向密闭容器100的外部喷出。由此,密闭容器100的整体温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极限的范围,使制热能力也提高。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具有使压缩机构部结构简单化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将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作为设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的外表面热交换室270,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并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与压缩机1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将中间连接管230的一部分与第二吸入管23相同地,作为设置于密闭容器100的外周部的外表面热交换室270,使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制冷剂与喷射制冷剂合流而流过中间连接管230的制冷剂,与压缩机1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7-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7涉及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面图。图7-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7涉及的压缩机的低压侧端板160L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160L的横剖面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第二吸入管23作为在密闭容器100内部配置于压缩部120和电动机110之间的管路而延长,与其相对,在实施例7中,如图7-2所示,第二吸入管23与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连接。
另外,如图1-4所示,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为左右成为连通状态的一个空间,与其相对,在实施例7中,如图7-2所示,左右消音器室被隔离而由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c和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d这两个构成。两个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c、180Ld,利用作为连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的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的连接管230a连接。并且,连接管230a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中。
另外,由于压缩机11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7-1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7-1及7-2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c内喷出。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吸入管23的喷射制冷剂,被送至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c中,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合流。合流后的气体送至配置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中的连接管230a内,在通过这里时,通过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后送至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d内。并且经过中间连接管230而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喷射制冷剂和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气体在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c内合流后,流入配置于润滑油中的连接管230a内。并且,该合流气体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而流至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d内,经过中间连接管230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
由此,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与该合流的气体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密闭容器100的整体温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使用图1-7及图7-3所示的压力-热函曲线图对上述实施例7的效果进行说明。图7-3是表示实施例7的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是表示利用喷射制冷剂和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冷却了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压力-热函曲线图。此外,图7-3表示使用R410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
在与实施例7对应的图7-3中,利用喷射循环中的喷射气体和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合流后的制冷剂(L)、与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气体(D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结果,状态分别从(L)变化为(S2)、从(D1)变化为(D2)。由此,在实施例7中(图7-3),与未进行本发明的热交换的现有内部热交换式气体喷射循环的情况(图1-7)相比,从密闭容器100喷出的气体(D2)的温度变低。因此,在实施例7中,密闭容器100的整体温度下降。另外,由于在与制热能力相对应的热交换区域即(D2)和(C1)的热函差中,二相状态的比例增加,因此热交换效率变高,从而作为系统的效率提高。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8-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8涉及的压缩机11的结构的剖面图。图8-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8涉及的压缩机11的低压侧端板160L的结构的图,是低压侧端板160L的横剖面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的结构,除了压缩机的一部分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第二吸入管23作为在密闭容器100内部配置于压缩部120和电动机110之间的管路而延长,与其相对,在实施例8中,如图8-2所示,第二吸入管23与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连接,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低压侧消音器盖170L上设有散热片280。
另外,如图1-4所示,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为左右连通状态,是与中间连接管230连接的一个空间,与其相对,实施例8中的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e,如图8-2所示,是以制冷剂的流动在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内循环大致一周的方式构成。
另外,由于压缩机11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在图8-1中附加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8-1及8-2对压缩机11内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蒸发器(吸热器)19中成为过热状态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经由四通阀33、储液器送至第一吸入管31内。并且,从第一吸入管31进入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内的基本循环用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中压缩至中间压力,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e内喷出。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吸入管23的喷射制冷剂,被送入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e中,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合流。合流气体在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e中与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使干度增大后经过中间连接管230被吸入至高压侧压缩机构部11H内。在这里,由于喷射制冷剂的温度比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的喷出气体的温度低,因此,即使仅将喷射制冷剂向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e中喷射,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180Le的温度也会下降,促进与润滑油的热交换。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但如本实施例所示,通过在低压侧消音器盖170L中设置散热片280,进一步促进热交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11中,密闭容器100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与从低压侧压缩机构部11L喷出的喷出气体(制冷剂)和喷射制冷剂合流后的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由此,密闭容器100的整体温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使运行压力比的极限进一步扩大,即使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制热吹出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1的转速的极限,使制热能力也提高
另外,一般地,低压侧消音器盖170L由铁类金属材料构成,但通过利用热传导率更大的铜、黄铜及铝等材料构成低压侧消音器盖170L,可以促进热交换而有效地提高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不仅在基本的气体喷射循环中使用内部热交换的方式,在利用散热器下游的膨胀机构减压至中间压力后,由气液分离器分离为气体和液体,使气体及适量的一部分液体同时喷射的方式的循环中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8中的附图中,省略了隔热材料的记载,但在实际应用中,在以隔热材料覆盖的状态下使用压缩机。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适于在较低的外界气温条件下使用。
Claims (14)
1.一种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在利用了喷射制冷循环的热泵系统中使用,其具有:
密闭容器;
低压侧压缩机构部;
高压侧压缩机构部;
电动机,其驱动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
第一吸入管,其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连接,将前述喷射制冷循环侧的低压制冷剂向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引导;
中间连接通路,其连通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和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
喷出管,其与前述密闭容器连接,用于将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向前述密闭容器内部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前述喷射制冷剂循环侧喷出;以及
第二吸入管,其将前述喷射制冷循环侧的湿制冷剂即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向前述中间连接通路引导,
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吸入管具有促进下述热交换的单元,该热交换是在前述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和前述密闭容器的内部或前述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之间,进行使前述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吸收热量的热交换。
2.一种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在利用了喷射制冷循环的热泵系统中使用,其具有:
密闭容器;
低压侧压缩机构部;
高压侧压缩机构部;
电动机,其驱动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
第一吸入管,其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连接,将前述喷射制冷循环侧的低压制冷剂向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引导;
中间连接通路,其连通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和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
喷出管,其与前述密闭容器连接,用于将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向前述密闭容器内部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前述喷射制冷剂循环侧喷出;以及
第二吸入管,其将前述喷射制冷循环侧的湿制冷剂即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向前述中间连接通路引导,
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间连接通路具有促进下述热交换的单元,该热交换是在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制冷剂、和前述密闭容器的内部或前述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之间,进行使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制冷剂吸收热量的热交换。
3.一种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在利用了喷射制冷循环的热泵系统中使用,其具有:
密闭容器;
低压侧压缩机构部;
高压侧压缩机构部;
电动机,其驱动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和高压侧压缩机构部;
第一吸入管,其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连接,将前述喷射制冷循环侧的低压制冷剂向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引导;
中间连接通路,其连通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和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
喷出管,其与前述密闭容器连接,用于将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向前述密闭容器内部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前述喷射制冷剂循环侧喷出;以及
第二吸入管,其将前述喷射制冷循环侧的湿制冷剂即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向前述中间连接通路引导,
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间连接通路具有促进下述热交换的单元,该热交换是在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制冷剂与前述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和前述密闭容器的内部或前述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之间,进行使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制冷剂与前述中间压喷射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吸收热量的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促进前述热交换的单元,是在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向前述密闭容器的内部喷出的高压制冷剂中配置的前述第二吸入管的一部分或前述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具有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其使高压制冷剂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
促进前述热交换的单元,是配置于前述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内的前述第二吸入管的一部分或前述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被封入前述密闭容器内的润滑油,
促进前述热交换的单元,是配置于前述润滑油中的前述第二吸入管的一部分或前述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促进前述热交换的单元,是配置于前述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的前述第二吸入管的一部分或前述中间连接通路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促进前述热交换的单元,是覆盖前述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的一部分而将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的一部分作为导热面而形成的外表面热交换室。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具有使制冷剂从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喷出的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
在前述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内,开口连接前述第二吸入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前述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的消音器部件上,设有促进与前述低压侧喷出消音器室的外部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消音器部件由热传导率比铁类金属大的材料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其配置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部的喷出侧,使高压制冷剂从前述高压侧压缩机构喷出;
喷出孔,其使前述高压制冷剂从前述高压侧喷出消音器室朝向前述密闭容器的内表面喷出;以及
温度传感器,其经由前述密闭容器配置于与前述喷出孔相对的前述密闭容器的外表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作为前述中间连接通路一部分的中间连接管配置于前述密闭容器的外部,
在比前述第二吸入管的连接部更靠近前述低压侧压缩机构部侧的前述中间连接管外表面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14.一种热泵系统,其具有:压缩机;散热器;第一膨胀机构;吸热器;基本循环配管,其依次连接前述压缩机、散热器、第一膨胀机构和吸热器而使制冷剂循环;分支管,其配置于前述基本循环配管中的前述散热器和前述第一膨胀机构之间;第二膨胀机构;喷射配管,其经由前述第二膨胀机构与前述分支管和前述压缩机连接,使喷射制冷剂循环;以及热交换器,其使前述基本循环配管中的前述分支管和前述第一膨胀机构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喷射配管中的前述第二膨胀机构和前述压缩机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压缩机,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94695A JP2008248865A (ja) | 2007-03-30 | 2007-03-30 |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
JP2007-094695 | 2007-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5568A true CN101275568A (zh) | 2008-10-01 |
CN101275568B CN101275568B (zh) | 2012-08-29 |
Family
ID=3967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77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5568B (zh) | 2007-03-30 | 2008-03-07 | 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57211B2 (zh) |
EP (1) | EP1975414B1 (zh) |
JP (1) | JP2008248865A (zh) |
KR (1) | KR20080089174A (zh) |
CN (1) | CN101275568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2332B (zh) * | 2009-09-15 | 2012-08-22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375405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热泵热水器 |
CN103423129A (zh) * | 2012-05-24 | 2013-12-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密闭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 |
CN103492720A (zh) * | 2010-08-30 | 2014-01-01 | 奥斯康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通过液体喷射进行冷却的压缩机 |
CN103557628A (zh) * | 2013-10-11 | 2014-02-05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 |
CN104380009A (zh) * | 2012-05-09 | 2015-0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剂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
CN105864041A (zh) * | 2016-05-24 | 2016-08-17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386909A (zh) * | 2018-10-22 | 2019-02-2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1492144A (zh) * | 2017-12-22 | 2020-08-0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压缩机 |
CN113614469A (zh) * | 2019-03-26 | 2021-11-05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48865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Fujitsu General Ltd |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
JP4814167B2 (ja) * | 2007-07-25 | 2011-11-1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多段圧縮機 |
KR101528645B1 (ko) * | 2009-04-09 | 2015-06-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로터리식 2단 압축기 |
CN102459911B (zh) | 2009-06-11 | 2015-06-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剂压缩机以及热泵装置 |
JP2011094810A (ja) * | 2009-09-30 | 2011-05-12 | Fujitsu General Ltd |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
KR101681585B1 (ko) * | 2009-12-22 | 2016-1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식 로터리 압축기 |
EP2565322B1 (en) * | 2010-04-28 | 2020-0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Control method of dryer |
CN102345941B (zh) * | 2010-08-03 | 2014-08-13 |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制冷剂侧切换的满液式水源热泵机组 |
JP5287831B2 (ja) * | 2010-10-29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二段昇圧式冷凍サイクル |
JP5734031B2 (ja) * | 2011-03-09 | 2015-06-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空調装置 |
EP2728277B1 (en) * | 2011-06-29 | 2020-03-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JP5599514B2 (ja) * | 2011-08-22 | 2014-10-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二段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5240332B2 (ja) * | 2011-09-01 | 2013-07-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5403029B2 (ja) * | 2011-10-07 | 2014-01-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KR101891616B1 (ko) * | 2012-02-14 | 2018-08-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트윈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를 갖는 히트 펌프 |
KR101973202B1 (ko) * | 2012-07-11 | 2019-04-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CN102778067B (zh) * | 2012-08-06 | 2014-08-27 |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涡旋并联机组的制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WO2014080464A1 (ja) * | 2012-11-21 | 2014-05-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EP2924367B1 (en) * | 2012-11-21 | 2021-11-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WO2015051540A1 (zh) * | 2013-10-11 | 2015-04-16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 |
US9696074B2 (en) * | 2014-01-03 | 2017-07-04 | Woodward, Inc. | Controlling refrigeration compression systems |
KR102148716B1 (ko) * | 2014-01-23 | 2020-08-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동장치 및 압축기 |
EP3406990B1 (en) * | 2016-01-20 | 2022-01-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AU2017200660B2 (en) * | 2016-04-12 | 2022-07-21 |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 Rotary compressor |
RU170001U1 (ru) * | 2016-04-25 | 2017-04-1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ПО "КГЭУ") | Ротационно-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компрессор |
CN107144053B (zh) * | 2017-07-10 | 2023-09-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加热装置、方法以及空调机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91403A (en) * | 1963-08-28 | 1965-06-29 | Gen Electric | Hermetically sealed multiple compressor unit |
US4045974A (en) * | 1976-08-11 | 1977-09-0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ombination motor cooler and storage coil for heat pump |
JPS5733758A (en) | 1980-08-08 | 1982-02-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Cooler for compressor |
JPS61285352A (ja) | 1985-06-11 | 1986-12-16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スクリユ式ヒ−トポンプ |
JPS63117192A (ja) | 1986-11-04 | 1988-05-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回転圧縮機の冷却装置 |
JPS6490961A (en) * | 1987-09-30 | 1989-04-10 | Daikin Ind Ltd | Refrigeration circuit |
US5239833A (en) * | 1991-10-07 | 1993-08-31 | Fineblum Engineering Corp. | Heat pump system and heat pump device using a constant flow reverse stirling cycle |
JPH06185835A (ja) * | 1992-12-18 | 1994-07-08 | Toshiba Corp |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バータ装置により制御される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ナ |
US5328338A (en) * | 1993-03-01 | 1994-07-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
JPH06300366A (ja) * | 1993-04-14 | 1994-10-28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冷凍装置 |
JPH0933123A (ja) * | 1995-07-19 | 1997-02-07 | Daikin Ind Ltd | 極低温冷凍装置 |
US6178758B1 (en) * | 1996-10-16 | 2001-01-30 | Electrolux Siegen Gmbh | Refrigerating system |
DE19708428C2 (de) * | 1997-03-01 | 2001-08-16 | Bitzer Kuehlmaschinenbau Gmbh | Kälteanlage |
US6185949B1 (en) * | 1997-09-15 | 2001-02-13 | Mad Tech, L.L.C. | Digital control valve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3161389B2 (ja) | 1997-10-23 | 2001-04-2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4151120B2 (ja) * | 1998-08-07 | 2008-09-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2段圧縮機 |
JP2000073974A (ja) * | 1998-08-26 | 2000-03-07 | Daikin Ind Ltd | 2段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0097177A (ja) | 1998-09-22 | 2000-04-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回路 |
JP3039864B1 (ja) * | 1999-07-06 | 2000-05-08 | 農林水産省食品総合研究所長 | トリカフェオイルアルダル酸、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の用途 |
DE20003123U1 (de) * | 2000-02-21 | 2000-04-20 | Wolf, Heinz, 45711 Datteln | Schalldämpfer für einen Luftverdichter,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
JP3370046B2 (ja) * | 2000-03-30 | 2003-01-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多段圧縮機 |
US7128540B2 (en) * | 2001-09-27 | 2006-10-3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rotary compressor |
JP4179595B2 (ja) | 2002-08-26 | 2008-11-1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TWI308631B (en) * | 2002-11-07 | 2009-04-11 | Sanyo Electric Co | Multistage compression type rotary compressor and cooling device |
US6929056B2 (en) * | 2002-12-06 | 2005-08-16 |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 Tank manifold for internally mounted radial flow intercooler for a combustion air charger |
JP2004293813A (ja) * | 2003-03-25 | 2004-10-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
US20050235672A1 (en) * | 2004-04-26 | 2005-10-27 | Hsu John S | Motor frame cooling with hot liquid refrigerant and internal liquid |
KR20050121053A (ko) * | 2004-06-21 | 2005-1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압축기 |
JP2006052934A (ja) * | 2004-07-12 | 2006-02-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 |
US20060201175A1 (en) * | 2005-03-10 | 2006-09-14 | Hussmann Corporation | Strategic modula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linear compressors |
JP4387974B2 (ja) * | 2005-04-25 | 2009-12-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2006343017A (ja) * | 2005-06-08 | 2006-12-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JP4673136B2 (ja) * | 2005-06-09 | 2011-04-20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US7591147B2 (en) * | 2006-11-01 | 2009-09-2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resistor |
JP5040104B2 (ja) * | 2005-11-30 | 2012-10-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7647790B2 (en) * | 2006-10-02 | 2010-01-19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In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compressor |
US7633193B2 (en) * | 2007-01-17 | 2009-12-1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Thermal and secondary flow management of electrically driven compressors |
US7704056B2 (en) * | 2007-02-21 | 2010-04-27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Two-stage vapor cycle compressor |
JP2008248865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Fujitsu General Ltd |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
-
2007
- 2007-03-30 JP JP2007094695A patent/JP2008248865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3-06 EP EP08152402.7A patent/EP197541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3-06 KR KR1020080021110A patent/KR2008008917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3-07 CN CN2008100077402A patent/CN1012755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10 US US12/073,733 patent/US885721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2332B (zh) * | 2009-09-15 | 2012-08-22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92720A (zh) * | 2010-08-30 | 2014-01-01 | 奥斯康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通过液体喷射进行冷却的压缩机 |
CN103492720B (zh) * | 2010-08-30 | 2016-08-03 | 海客尔技术公司 | 通过液体喷射进行冷却的压缩机 |
CN103375405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热泵热水器 |
CN104380009B (zh) * | 2012-05-09 | 2017-05-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剂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
CN104380009A (zh) * | 2012-05-09 | 2015-0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剂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
CN103423129A (zh) * | 2012-05-24 | 2013-12-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密闭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 |
CN103423129B (zh) * | 2012-05-24 | 2019-05-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密闭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 |
CN103557628A (zh) * | 2013-10-11 | 2014-02-05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 |
CN105864041B (zh) * | 2016-05-24 | 2017-11-2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5864041A (zh) * | 2016-05-24 | 2016-08-17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92144A (zh) * | 2017-12-22 | 2020-08-0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压缩机 |
CN111492144B (zh) * | 2017-12-22 | 2022-03-0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压缩机 |
CN109386909A (zh) * | 2018-10-22 | 2019-02-2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09386909B (zh) * | 2018-10-22 | 2020-10-1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3614469A (zh) * | 2019-03-26 | 2021-11-05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装置 |
CN113614469B (zh) * | 2019-03-26 | 2022-09-09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75414A2 (en) | 2008-10-01 |
EP1975414A3 (en) | 2014-12-03 |
EP1975414B1 (en) | 2017-01-04 |
CN101275568B (zh) | 2012-08-29 |
US8857211B2 (en) | 2014-10-14 |
US20080236184A1 (en) | 2008-10-02 |
JP2008248865A (ja) | 2008-10-16 |
KR20080089174A (ko) | 2008-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75568B (zh) | 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 |
CN102022332B (zh) |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185307B1 (ko) | 냉동장치 | |
WO2005088078A1 (ja) | 流体機械 | |
CN101153600A (zh) | 旋转压缩机和热泵系统 | |
MXPA05001650A (es) | Aparato de ciclo de refrigeracion. | |
CN102644596A (zh) |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 |
CN104879942A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JP2010059859A (ja) |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 | |
JP5321697B2 (ja) |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 | |
JP5599514B2 (ja) | 二段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
JP2010271030A (ja) | 冷凍システム | |
JP2020094762A (ja) |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 |
WO2000055551A1 (fr) | Conditionneur d'air et equipement exterieur associe utilise | |
CN111306061B (zh) |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 |
WO2009098863A1 (ja) | 冷凍装置 | |
JP2013096602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5464950A (zh) |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217462531U (zh)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17999876U (zh)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01982299U (zh) | 双级旋转压缩机 | |
CN217682266U (zh)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17813936U (zh)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19101588U (zh)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217462535U (zh)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