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6909A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86909A CN109386909A CN201811227773.8A CN201811227773A CN109386909A CN 109386909 A CN109386909 A CN 109386909A CN 201811227773 A CN201811227773 A CN 201811227773A CN 109386909 A CN109386909 A CN 1093869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heat exchange
- flow path
- heat exchanger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其中,室外机包括:压缩机,设有出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其入口可与出气口相连通;过冷器,包括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在过冷器的一端同时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机,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与回气口相连。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当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时可执行回油操作,混有冷冻油的制冷剂一部分经主换热流路进入室内机循环管路并回到压缩机,另一部分经辅换热流路直接回到压缩机,缩短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完成回油,从而可以多增加一条回油的路径,提高回油效率,达到快速回油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机、一种回油控制方法、另一种回油控制方法、一种计算机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热回收型多联机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制冷和制热,且在混合模式下具有较高的能效比,热回收机型在市场上逐渐占领较多的地位,但是传统的压缩机在低温制热工况下制热能力差,而在热回收多联机中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即通过喷中压气态冷媒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密度来增加冷媒循环量,增加低温下的制热能力。
多联机系统运行时,部分压缩机的冷冻油会随着冷媒一起排出压缩机,压缩机缺油时会因为磨损和过热出现损坏,排出的冷冻油回油至压缩机才能满足压缩机的正常工作状态。
现有的回油方式是通过冷媒的迁移将冷冻油经过室外换热器、室内机侧、低压罐带回至压缩机,另外的一部分冷冻油就是通过油分离器的回油毛细管回到压缩机,回油路径较为单一,回油效率较低,造成冷冻油的浪费并对压缩机的正常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油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油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鉴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压缩机,设有出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其入口可与出气口相连通;过冷器,包括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在过冷器的一端同时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机,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与回气口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设置包括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的过冷器,且主换热流路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和室内机,辅换热流路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和压缩机的回气口。当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通时,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此时可执行回油操作,混有冷冻油的制冷剂一部分经主换热流路进入室内机循环管路并回到压缩机,另一部分经辅换热流路直接回到压缩机,缩短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完成回油,从而可以多增加一条回油的路径,提高回油效率,达到快速回油的作用。具体地,室外机还包括低压罐,设置在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与回气口之间,使得经辅换热流路流出的冷媒可汇集在低压罐,稳定后经回气口通入压缩机。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室外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阀体,设置在辅换热流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辅换热流路上设置有第一阀体,其与室内机配合,可调节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的冷媒流量,一方面可以在回油期间有效控制回油冷媒流量,进而使回油时的系统冷媒快速循环,并带油回到低压罐,最终回到压缩机,另一方面,使得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热量由主换热流路传递至辅换热流路以回收主换热流路中的热量,使得主换热流路中的冷媒进一步降温,实现两管制热回收,从而令过冷器提高了室外换热器出口的过冷度,有助于降低排气过热度,提升高温制冷的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接口,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入口;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出口;换向组件,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出气口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二端与回气口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或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分流阀,连接在过冷器的一端和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换向组件,可令设有该室外机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具体地,当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连接至第一接口、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第四端导通、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时,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当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连接至第二接口、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导通、第二端与第四端导通时,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热模式时,分流阀开启,从室内机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冷器和分流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再回到压缩机,继而进入室内机,完成循环;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冷模式时,分流阀关闭,以防止本应从压缩机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入分流阀,从室外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直接经过冷器进入室内机,再回到压缩机,完成循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接口,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入口;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出口;换向组件,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出气口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二端与回气口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或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分流组件,连接在过冷器的一端和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分流组件包括串联的分流阀和第一单向阀,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接在分流阀和第一单向阀之间,以经分流阀与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相连通,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分流阀至室外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分流阀的连接关系与前述方案有所不同,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点从过冷器与分流阀直接转移到了分流器与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在前述方案运行制冷模式时,仅依靠室内机的结构来控制主换热流路的流量,而该结构位于室内机中,处于主换热流路的出口侧,即主出,控制室外换热器出口的过冷度需要与第一阀体互相调节,即存在提高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的同时,也存在第一阀体开度调节不良现象。通过将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接至分流阀与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使得从室外换热器出来的冷媒须先经过分流阀再进入过冷器,相当于在过冷器的入口设置了主入阀,可以更好地调节室外换热器出口的过冷度,也有助于对辅换热流路的流量进行更好控制。此外,在分流阀和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设置向室外换热器入口方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可防止运行制冷模式时,分流阀出现线圈故障或者阀体故障导致高压冷媒直接流过分流阀造成的冷媒泄露。具体地,运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分流阀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其开度可按需调节。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热模式时,从室内机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冷器和分流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再回到压缩机,继而进入室内机,完成循环;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冷模式时,从室外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分流阀和过冷器进入室内机,再回到压缩机,继而进入室外换热器,完成循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还设有喷射口;室外机还包括:第一管路,其一端与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回气口相连;第二管路,其一端与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喷射口相连;第二阀体,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三阀体,设置在第二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从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流出的冷媒经主换热流路加热后转换为中压气态冷媒,通过在压缩机上设置喷射口,并相应设置第二管路,中压气态冷媒除经第一管路回气至压缩机外,还可经第二管路直接从压缩机的中间喷射口进入压缩机以进行补气增焓压缩,显著增加低温制热运行时冷媒循环量,在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中扩展低温制热运行范围,同时显著提高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此外,分别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可灵活控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导通情况。至此,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为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的空调器即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空调器,具体地,应用于多联机时即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相应地,将过冷器、分流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统称为喷气增焓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分流阀之间,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至分流阀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和分流阀之间设置向分流阀方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可防止制热时室外换热器出口与主换热流路之间发生串气,仅允许过冷器出口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入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将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相连,第三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至室外换热器的方向;第四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将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第四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至换向组件的第三端的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机设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二者均与换向组件的第三端相连,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室外换热器的入口及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并分别朝向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方向和背离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方向导通,使得制冷模式下冷媒从换向组件的第三端流出时,只能经第三单向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第四单向阀的阻隔下无法流至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且制热模式下从过冷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室外换热器入口,在第三单向阀的阻隔下无法流至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从而实现了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或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并防止入口冷媒与出口冷媒掺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五单向阀,第五单向阀将第二接口与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第五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接口至主换热流路的方向;第六单向阀,第六单向阀将换向组件的第四端与第二接口相连,第六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接口至换向组件的第四端的方向;第七单向阀,第七单向阀将换向组件的第四端与第一接口相连,第七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至第一接口的方向;第八单向阀,第八单向阀将第一接口与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第八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主换热流路至第一接口的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机还设有第五单向阀至第八单向阀,其中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均与第二接口相连,二者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主换热流路和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并均背离第二接口方向导通,使得第二接口始终与室内机的出口相连;第七单向阀和第八单向阀均与第一接口相连,二者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和主换热流路,并均朝向第一接口方向导通,使得第一接口始终与室内机的入口相连。运行制热模式时,经换向组件的第四端流入室内机的冷媒仅可通过第七单向阀流至第一接口,冷媒从第二接口流入室外机时,由于第一接口的压力高于第二接口的压力,第六单向阀截止,冷媒经第五单向阀流入过冷器;运行制冷模式时,经主换热流路流至室内机的冷媒仅可通过第八单向阀流至第一接口,冷媒从第二接口流入室内机时,与第二接口相连的各管路上虽然设有导通方向相同的第五单向阀至第七单向阀,但由于室内机入口处的压力始终高于出口处的压力,使得第一接口处的压力始终高于第二接口处的压力,故而制冷模式下第五单向阀和第七单向阀截止,从第二接口流出的冷媒经第六单向阀流入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至此,实现了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不设置第一单向阀的室外机,该回油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并开启室外机的第二阀体,关闭室外机的分流阀;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的状态;响应于回油完成信号,恢复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并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油控制方法,针对提供的第一种室外机(无第一单向阀的方案),在回油期间可以控制多联机的喷气增焓组件的分流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可以使一部分冷媒携带冷冻油回到低压罐,进而回到压缩机;或者一部分直接通过喷射口回油至压缩机。具体而言,首先是换向组件调整阶段,无论空调器处于何种运行模式,回油时换向组件均调整至制冷模式,可缩短冷媒回油路径,便于快速回油。然后是回油准备阶段,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调整各阀体的状态以准备回油,关闭分流阀以防止串气,开启第二阀体以顺利回油至低压罐,并按需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此后是回油阶段,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各阀体的状态不变以顺利回油。最后为恢复阶段,回油完成后,将换向组件和各阀体调整至正常运行的状态,继续调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的室外机,该回油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并开启室外机的第二阀体,控制室外机的分流阀开至第一指定开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的状态;响应于回油完成信号,恢复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并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回油控制方法,针对提供的第二种室外机(增设第一单向阀的方案),在回油期间可以控制多联机的喷气增焓组件的分流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可以使一部分冷媒携带冷冻油回到低压罐,进而回到压缩机;或者一部分直接通过喷射口回油至压缩机。与前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相比,本方法同样具备四个阶段,区别在于分流阀不处于关闭状态而是开至第一指定开度,这与两种室外机的结构不同有关,详见室外机部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保持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将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的操作包括: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一阀体开至第二指定开度,开启第三阀体,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阀体开至最大开度,关闭第三阀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换向组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的控制方案。对于换向组件,由于制冷模式下可缩短冷媒循环路径,便于快速回油,因此需确保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可以想到地,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保持不变,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则调整为制冷模式,并为该调整过程预留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以确保换向稳定可靠。对于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在空调器原先运行制冷模式时,将第一阀体开至指定步数,并开启第三阀体,实现回油;在空调器原先运行制热模式时,为了快速回油回液,将第一阀体的开至最大步数,即开度最大,此时将直接通达压缩机喷射口的第三阀体关闭以避免压缩机回液,而令冷媒均经第二阀体回流至低压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上述回油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回油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外机;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计算机设备或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而具备上述室外机、上述计算机设备和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油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回油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压缩机,122出气口,124回气口,126喷射口,14室外换热器,142第一换热器,144第二换热器,16过冷器,162主换热流路,164辅换热流路,18低压罐,20除霜管路,22除霜阀体,24第一阀体,26第一接口,28第二接口,30四通阀,32分流组件,322电磁阀,324截止阀,326第一单向阀,34第一管路,342第二阀体,36第二管路,362第三阀体,38第二单向阀,40第三单向阀,42第四单向阀,44第五单向阀,46第六单向阀,48第七单向阀,50第八单向阀,60室内机,70冷媒分配器,72过冷板式换热器,74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用于空调器,空调器具体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12,设有出气口122和回气口124;室外换热器14,其入口可与出气口122相连通;过冷器16,包括主换热流路162和辅换热流路164,主换热流路162和辅换热流路164在过冷器16的一端同时与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相连通,主换热流路16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机60,辅换热流路164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4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设置包括主换热流路162和辅换热流路164的过冷器16,且主换热流路162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和室内机60,辅换热流路164连接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和压缩机12的回气口124。当室外换热器14与压缩机12的出气口122相连通时,室外换热器14作为冷凝器运行,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此时可执行回油操作,混有冷冻油的制冷剂一部分经主换热流路162进入室内机60循环管路并回到压缩机12,另一部分经辅换热流路164直接回到压缩机12,缩短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完成回油,从而可以多增加一条回油的路径,提高回油效率,达到快速回油的作用。具体地,室外机还包括低压罐18,设置在辅换热流路164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4之间,使得经辅换热流路164流出的冷媒可汇集在低压罐18,稳定后经回气口124通入压缩机12。
具体地,过冷器16采用过冷板式换热器。如图1和图2所示,室外机还包括低压罐18,设置在辅换热流路164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4之间,使得经辅换热流路164流出的冷媒可汇集在低压罐18,稳定后同一经回气口124通入压缩机12。室外换热器14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器142和第二换热器144。进一步地,室外机还设有除霜管路20,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42和第二换热器144底部的两条并联支路,这两条并联支路的一端与压缩机12的出气口122相连,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相连,使得从压缩机12流出的高温冷媒可为室外换热器14供热以实现除霜。除霜管路20上还设有除霜阀体22,通过开闭除霜阀体22可控制是否除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阀体24,设置在辅换热流路164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辅换热流路164上设置有第一阀体24,其与室内机60配合,可调节主换热流路162和辅换热流路164的冷媒流量,一方面可以在回油期间有效控制回油冷媒流量,进而使回油时的系统冷媒快速循环,并带油回到低压罐18,最终回到压缩机12,另一方面,使得主换热流路162和辅换热流路164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热量由主换热流路162传递至辅换热流路164以回收主换热流路162中的热量,使得主换热流路162中的冷媒进一步降温,实现两管制热回收,从而令过冷器16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4出口的过冷度,有助于降低排气过热度,提升高温制冷的能力。可选地,第一阀体24为电磁阀等可调节开度的阀体。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接口26,用于连接室内机60的入口;第二接口28,用于连接室内机60的出口;换向组件,具体为四通阀30,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出气口122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二端与回气口124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或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26或第二接口28;主换热流路162的另一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26或第二接口28;分流阀,连接在过冷器16的一端和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之间。具体地,分流阀包括并联的电磁阀322和截止阀324,进一步地,截止阀324为电动截止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换向组件,可令设有该室外机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具体地,当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连接至第一接口26、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第四端导通、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时,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当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连接至第二接口28、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导通、第二端与第四端导通时,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热模式时,分流阀开启,从室内机60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冷器16和分流阀进入室外换热器14,再回到压缩机12,继而进入室内机60,完成循环;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冷模式时,分流阀关闭,以防止本应从压缩机12进入室外换热器14的制冷剂进入分流阀,从室外换热器14出来的制冷剂直接经过冷器16进入室内机60,再回到压缩机12,完成循环。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应用于多联机时,需要设置多个室内机60,且需设置冷媒分配器70以实现对进入不同室内机60的冷媒的分配,此时冷媒分配器70的入口即可理解为多个室内机60的共用入口,经高压管(HP Gas Pipe)与第一接口26相连,冷媒分配器70的出口即可理解为多个室内机60的共用出口,经低压管(LP Gas Pipe)与第二接口28相连。进一步地,冷媒分配器70中也设有一个过冷板式换热器72以实现热回收。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接口26,用于连接室内机60的入口;第二接口28,用于连接室内机60的出口;换向组件,具体为四通阀30,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出气口122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二端与回气口124相连,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或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26或第二接口28;主换热流路162的另一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26或第二接口28;分流组件32,连接在过冷器16的一端和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之间,分流组件32包括串联的分流阀和第一单向阀326,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连接在分流阀和第一单向阀326之间,以经分流阀与主换热流路162和辅换热流路164相连通,第一单向阀326的导通方向为分流阀至室外换热器14。具体地,分流阀包括并联的电磁阀322和截止阀324,进一步地,截止阀324为电动截止阀。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与分流阀的连接关系与前述方案有所不同,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连接点从过冷器16与分流阀直接转移到了分流器与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之间,在前述方案运行制冷模式时,仅依靠室内机60的结构(具体为阀体EXV1)来控制主换热流路162的流量,而该结构位于室内机60中,处于主换热流路162的出口侧,即主出,控制室外换热器14出口的过冷度需要与第一阀体24互相调节,即存在提高室外换热器14的过冷度的同时,也存在第一阀体24开度调节不良现象。通过将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连接至分流阀与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之间,使得从室外换热器14出来的冷媒须先经过分流阀再进入过冷器16,相当于在过冷器16的入口设置了主入阀,可以更好地调节室外换热器14出口的过冷度,也有助于对辅换热流路164的流量进行更好控制。此外,在分流阀和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之间设置向室外换热器14入口方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326,可防止运行制冷模式时,分流阀出现线圈故障或者阀体故障导致高压冷媒直接流过分流阀造成的冷媒泄露。具体地,运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分流阀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其开度可按需调节。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热模式时,从室内机60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冷器16和分流阀进入室外换热器14,再回到压缩机12,继而进入室内机60,完成循环;当换向组件切换至制冷模式时,从室外换热器14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分流阀和过冷器16进入室内机60,再回到压缩机12,继而进入室外换热器14,完成循环。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应用于多联机时,需要设置多个室内机60,且需设置冷媒分配器70以实现对进入不同室内机60的冷媒的分配,此时冷媒分配器70的入口即可理解为多个室内机60的共用入口,经高压管(HP Gas Pipe)与第一接口26相连,冷媒分配器70的出口即可理解为多个室内机60的共用出口,经低压管(LP Gas Pipe)与第二接口28相连。进一步地,冷媒分配器70中也设有一个过冷板式换热器72以实现热回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12还设有喷射口126;室外机还包括:第一管路34,其一端与辅换热流路164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回气口124相连;第二管路36,其一端与辅换热流路164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喷射口126相连;第二阀体342,设置在第一管路34上;第三阀体362,设置在第二管路36上。
在该实施例中,从辅换热流路164的另一端流出的冷媒经主换热流路162加热后转换为中压气态冷媒,通过在压缩机12上设置喷射口126,并相应设置第二管路36,中压气态冷媒除经第一管路34回气至压缩机12外,还可经第二管路36直接从压缩机12的中间喷射口126进入压缩机12以进行补气增焓压缩,显著增加低温制热运行时冷媒循环量,在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中扩展低温制热运行范围,同时显著提高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此外,分别在第一管路34和第二管路36上设置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可灵活控制第一管路34和第二管路36的导通情况。可选地,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为截止阀,进一步地,为电动截止阀。至此,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为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的空调器即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空调器,具体地,应用于多联机时即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相应地,将过冷器16、分流阀、第一阀体24、第二阀体342、第三阀体362、第一管路34、第二管路36统称为喷气增焓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单向阀38,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与分流阀之间,第二单向阀38的导通方向为由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至分流阀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在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和分流阀之间设置向分流阀方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38,可防止制热时室外换热器14出口与主换热流路162之间发生串气,仅允许过冷器16出口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14入口。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单向阀40,第三单向阀40将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与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相连,第三单向阀40的导通方向为由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至室外换热器14的方向;第四单向阀42,第四单向阀42将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与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相连,第四单向阀42的导通方向为由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至换向组件的第三端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设有第三单向阀40和第四单向阀42,二者均与换向组件的第三端相连,第三单向阀40和第四单向阀42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及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相连,并分别朝向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方向和背离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方向导通,使得制冷模式下冷媒从换向组件的第三端流出时,只能经第三单向阀40进入室外换热器14,在第四单向阀42的阻隔下无法流至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且制热模式下从过冷器16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室外换热器14入口,在第三单向阀40的阻隔下无法流至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从而实现了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或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并防止入口冷媒与出口冷媒掺混。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五单向阀44,第五单向阀44将第二接口28与主换热流路162的另一端相连,第五单向阀44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接口28至主换热流路162的方向;第六单向阀46,第六单向阀46将换向组件的第四端与第二接口28相连,第六单向阀46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接口28至换向组件的第四端的方向;第七单向阀48,第七单向阀48将换向组件的第四端与第一接口26相连,第七单向阀48的导通方向为由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至第一接口26的方向;第八单向阀50,第八单向阀50将第一接口26与主换热流路162的另一端相连,第八单向阀50的导通方向为由主换热流路162至第一接口26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还设有第五单向阀44至第八单向阀50,其中第五单向阀44和第六单向阀46均与第二接口28相连,二者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主换热流路162和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并均背离第二接口28方向导通,使得第二接口28始终与室内机60的出口相连;第七单向阀48和第八单向阀50均与第一接口26相连,二者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和主换热流路162,并均朝向第一接口26方向导通,使得第一接口26始终与室内机60的入口相连。运行制热模式时,经换向组件的第四端流入室内机60的冷媒仅可通过第七单向阀48流至第一接口26,冷媒从第二接口28流入室外机时,由于第一接口26的压力高于第二接口28的压力,第六单向阀46截止,冷媒经第五单向阀44流入过冷器16;运行制冷模式时,经主换热流路162流至室内机60的冷媒仅可通过第八单向阀50流至第一接口26,冷媒从第二接口28流入室内机60时,与第二接口28相连的各管路上虽然设有导通方向相同的第五单向阀44至第七单向阀48,但由于室内机60入口处的压力始终高于出口处的压力,使得第一接口26处的压力始终高于第二接口28处的压力,故而制冷模式下第五单向阀44和第七单向阀48截止,从第二接口28流出的冷媒经第六单向阀46流入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至此,实现了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第一接口26或第二接口28。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不设置第一单向阀326的室外机,如图3所示,该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S102,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S10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并开启室外机的第二阀体,关闭室外机的分流阀;
S106,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的状态;
S108,响应于回油完成信号,恢复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并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油控制方法,针对提供的第一种室外机(无第一单向阀的方案),在回油期间可以控制多联机的喷气增焓组件的分流阀(包括电磁阀和截止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可以使一部分冷媒携带冷冻油回到低压罐,进而回到压缩机;或者一部分直接通过喷射口回油至压缩机。具体而言,首先是换向组件调整阶段,无论空调器处于何种运行模式,回油时换向组件均调整至制冷模式,可缩短冷媒回油路径,便于快速回油。然后是回油准备阶段,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调整各阀体的状态以准备回油,关闭分流阀以防止串气,开启第二阀体以顺利回油至低压罐,并按需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此后是回油阶段,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各阀体的状态不变以顺利回油。最后为恢复阶段,回油完成后,将换向组件和各阀体调整至正常运行的状态,继续调温。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的室外机,如图4所述,该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S202,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S20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并开启室外机的第二阀体,控制室外机的分流阀开至第一指定开度;
S206,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的状态;
S208,响应于回油完成信号,恢复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并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分流阀。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回油控制方法,针对提供的第二种室外机(增设第一单向阀的方案),在回油期间可以控制多联机的喷气增焓组件的分流阀(包括电磁阀和截止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可以使一部分冷媒携带冷冻油回到低压罐,进而回到压缩机;或者一部分直接通过喷射口回油至压缩机。与前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相比,本方法同样具备四个阶段,区别在于分流阀不处于关闭状态而是开至第一指定开度,这与两种室外机的结构不同有关,详见室外机部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保持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将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的操作包括: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一阀体开至第二指定开度,开启第三阀体,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阀体开至最大开度,关闭第三阀体。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换向组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的控制方案。对于换向组件,由于制冷模式下可缩短冷媒循环路径,便于快速回油,因此需确保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可以想到地,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保持不变,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则调整为制冷模式,并为该调整过程预留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以确保换向稳定可靠。对于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在空调器原先运行制冷模式时,将第一阀体开至指定步数,并开启第三阀体,实现回油;在空调器原先运行制热模式时,为了快速回油回液,将第一阀体的开至最大步数,即开度最大,此时将直接通达压缩机喷射口的第三阀体关闭以避免压缩机回液,而令冷媒均经第二阀体回流至低压罐。
接下来通过两个具体实施例介绍图1所示的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其冷媒循环过程。该多联机包括室外机、冷媒分配器70及一台或多台室内机60,其中,室外机内设有压缩机12,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142,第二换热器144,过冷器16,喷气增焓组件中主换热流路162上的电磁阀322和截止阀324,喷气增焓组件中辅换热流路164上的第一阀体24、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低压罐18以及多个单向阀;冷媒分配器70中设有气液分离器74,过冷板式换热器72,及多个制冷制热电磁阀SVA-1、SVB-1、SVA-2、SVB-2、SVA-3、SVB-3、SVA-4、SVB-4,多个单向阀DXF-101、DXF-102、DXF-201、DXF-202、DXF-301、DXF-302、DXF-401、DXF-402,冷媒分配器70的过冷板式换热器72含主辅路上的阀体EXV1,EXV2,SVMC。
具体实施例一:
当多联机的运行模式为纯制冷或主制冷模式时,分流阀是常关的,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多联机判定进入回油条件后,准备开始回油。
此步对应多联机回油准备状态,由于运行纯制冷或主制冷模式,四通阀30不必换向,回油准备状态持续时间为h1,例如120s。在这h1期间,打开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第一阀体24开至指定步数P1,例如96p。
步骤2、多联机开始回油运行,喷气增焓组件的第一阀体24、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保持步骤1的状态,持续时间为h2,例如300s。
步骤3、多联机判定回油完成,发送回油完成信号,退出回油模式。
多联机回油结束后,第一阀体24开至初始开度,例如96p,并持续h3,例如180s,然后按照过冷板式换热器的过热度需求控制;第二阀体342在回油结束后h4,例如250s后按排气过热度确定开关状态;第三阀体362在回油结束后h5,例如60s后也按照排气过热度控制。
当运行纯制冷模式时,四台室内机60都为制冷室内机,室外换热器14都为冷凝器。多联机回油时,从压缩机12出气口122排出的冷媒从四通阀30流过,经过第三单向阀40流入第一换热器142和第二换热器144,出来后经第二单向阀38到达过冷器16,冷媒在过冷器16中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换热流路162,经过第八单向阀50流入冷媒分配器70,通过冷媒分配器70中与各室内机60所对应组管的单向阀和制冷电磁阀流入室内机60后经第二接口28、第六单向阀46、四通阀30的第四端、四通阀30的第二端回到低压罐18;另一路进入辅换热流路164,并且再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阀体342流回低压罐18,另一路经过第三阀体362回至压缩机12的中压腔;经过第二阀体342的冷媒与从室内机60流回的冷媒在低压罐18汇合后回到压缩机12。随着冷媒在系统迁移,一部分冷冻油从室外换热器14、管路、室内机侧换热器带回至低压罐18,回至压缩机12。
具体实施例二:
当多联机的运行模式为纯制热或主制热模式时,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多联机判定进入回油条件后,进入回油准备状态,持续时间为D1,例如120s,预留回油准备时间,降低频率,稳定压力,四通阀30切换成功;
步骤2、多联机完成四通阀30切换后,开始发回油信号,持续时间为D2,例如20s,在D2内,关闭第三阀体362和分流阀中的截止阀324,分流阀中的电磁阀322关至最小步数,例如0p,打开第二阀体342,第一阀体24开至最大步数,例如480p;
步骤3、多联机开始回油运行,电磁阀322、截止阀324、第一阀体24、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保持步骤2的状态,持续时间为D3,例如300s;
步骤4、多联机判定回油完成,发送回油完成信号,退出回油模式。
当回油结束后,多联机切换四通阀30以改变冷媒的流向,实现运行模式的切换,该过程持续时间为D4,例如60s;多联机运行模式切换成功后经过时间D5,例如10s,电磁阀322开至初始开度H2,例如360p,打开截止阀324,持续时间为D6,例如120s后,电磁阀322与截止阀324按排气温度需求控制;关闭第一阀体24,持续时间为D7s,例如180s后,第一阀体24开至初始开度H1,例如96p,持续时间为D8,例如120s后按照过冷板式换热器的过热度需求控制;第三阀体362在回油结束后经过持续时间D9,例如60s,按排气过热度需求控制;第二阀体342在回油结束后经过持续时间D10,例如300s,按排气过热度需求控制。
需注意的是,第二阀体342在第三阀体362打开后持续一段时间后关闭,防止第三阀体362喷气管内存液,导致压缩机12液击;回油结束后,第一阀体24关闭一段时间和维持在较小的开度以使回油结束后排气温度低,关闭第一阀体24减少冷媒旁通,提高排气温度。
当运行纯制热模式时,四台室内机60均为制热室内机,室外换热器14为蒸发器。多联机回油时,四通阀30切换为制冷模式,从压缩机12出气口122排出的冷媒从四通阀30流过,经过第三单向阀40流入第一换热器142和第二换热器144,出来后经第二单向阀38到达过冷器16,冷媒在过冷器16中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换热流路162,经过第八单向阀50流入冷媒分配器70,通过冷媒分配器70中与各室内机60所对应组管的单向阀和制冷电磁阀流入室内机60后经第二接口28、第六单向阀46、四通阀30的第四端、四通阀30的第二端回到低压罐18;另一路进入辅换热流路164,通过第一阀体24和第二阀体342流回低压罐18,两路冷媒在低压罐18汇合后回到压缩机12。随着冷媒在系统迁移,一部分冷冻油从室外换热器14、管路、室内机侧换热器带回至低压罐18,回至压缩机12。
接下来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介绍图2所示的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在纯制冷或主制冷模式下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其冷媒循环过程,相较于图1所示的多联机,该多联机中增加了第一单向阀326,并调整了室外换热器14出口与分流阀的连接位置,其控制方法的差异在于需增加对分流阀(包括电磁阀322和截止阀324)的控制。
具体实施例三:
步骤1、多联机判定进入回油条件后,准备开始回油。
此步对应多联机回油准备状态,由于运行纯制冷或主制冷模式,四通阀30不必换向,回油准备时间为h1’,例如120s。在这h1’期间,打开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第一阀体24开至指定步数P1’,例如96p,电磁阀322开至指定步数P2’,例如480p;
步骤2、多联机开始回油运行,喷气增焓组件的第一阀体24、第二阀体342和第三阀体362和分流阀保持步骤1的状态,持续时间为h2’,例如300s。
步骤3、多联机判定回油完成,发送回油完成信号,退出回油模式。
多联机回油结束后,第一阀体24开至初始开度H1’,例如96p,持续时间h3’,例如180s后按照过冷板式换热器的过热度需求控制;第二阀体342在回油结束后h4’,例如250s后按排气过热度确定开关状态;第三阀体362在回油结束后h5’,例如60s后按照排气过热度控制;电磁阀322开至初始开度H2’,例如360p,持续时间为h6’,例如120s后,电磁阀322与截止阀324按排气温度需求控制。
当运行纯制冷模式时,四台室内机60都为制冷室内机,室外换热器14都为冷凝器。多联机回油时,从压缩机12出气口122排出的冷媒从四通阀30流过,经过第三单向阀40流入第一换热器142和第二换热器144,出来后经第二单向阀38、电磁阀322和截止阀324到达过冷器16,冷媒在过冷器16中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换热流路162,经过第八单向阀50流入冷媒分配器70,通过冷媒分配器70中与各室内机60所对应组管的单向阀和制冷电磁阀流入室内机60后经第二接口28、第六单向阀46、四通阀30的第四端、四通阀30的第二端回到低压罐18;另一路进入辅换热流路164,并且再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阀体342流回低压罐18,另一路经过第三阀体362回至压缩机12的中压腔;经过第二阀体342的冷媒与从室内机60流回的冷媒在低压罐18汇合后回到压缩机12。随着冷媒在系统迁移,一部分冷冻油从室外换热器14、管路、室内机侧换热器带回至低压罐18,回至压缩机12。
当运行纯制热模式,四台室内机60均为制热室内机,室外换热器14为蒸发器。多联机回油时,四通阀30切换为制冷模式,从压缩机12出气口122排出的冷媒从四通阀30流过,经过第三单向阀40流入第一换热器142和第二换热器144,出来后经第二单向阀38、电磁阀322和截止阀324到达过冷器16,冷媒在过冷器16中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换热流路162,经过第八单向阀50流入冷媒分配器70,通过冷媒分配器70中与各室内机60所对应组管的单向阀和制冷电磁阀流入室内机60后经第二接口28、第六单向阀46、四通阀30的第四端、四通阀30的第二端回到低压罐18;另一路进入辅换热流路164,通过第一阀体24和第二阀体342流回低压罐18,两路冷媒在低压罐18汇合后回到压缩机12。随着冷媒在系统迁移,一部分冷冻油从室外换热器14、管路、室内机侧换热器带回至低压罐18,回至压缩机12。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8,包括存储器82,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84,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上述回油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8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8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8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8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上述处理器84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回油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本发明第六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外机;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设备或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而具备上述室外机、上述计算机设备和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包括:
压缩机,设有出气口和回气口;
室外换热器,其入口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
过冷器,包括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所述主换热流路和所述辅换热流路在所述过冷器的一端同时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机,所述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辅换热流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的入口;
第二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的出口;
换向组件,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或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所述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可转换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
分流阀,连接在所述过冷器的一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的入口;
第二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的出口;
换向组件,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三端可转换地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或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所述换向组件的第四端可转换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可转换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
分流组件,连接在所述过冷器的一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之间,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串联的分流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接在所述分流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以经所述分流阀与所述主换热流路和所述辅换热流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所述分流阀至所述室外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设有喷射口;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第一管路,其一端与所述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第二管路,其一端与所述辅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喷射口相连;
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
第三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分流阀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至所述分流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将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三端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
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将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三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至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三端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将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接口至所述主换热流路的方向;
第六单向阀,所述第六单向阀将所述换向组件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接口至所述换向组件的第四端的方向;
第七单向阀,所述第七单向阀将所述换向组件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七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换向组件的第四端至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
第八单向阀,所述第八单向阀将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主换热流路至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
9.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在引用权利要求3时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并开启所述室外机的第二阀体,关闭所述室外机的分流阀;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分流阀的状态;
响应于回油完成信号,恢复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并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分流阀。
10.一种回油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在引用权利要求4时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并开启所述室外机的第二阀体,控制所述室外机的分流阀开至第一指定开度;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分流阀的状态;
响应于回油完成信号,恢复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并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分流阀。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于回油准备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保持或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回油准备指令,当所述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保持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当所述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将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室外机的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的操作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阀体开至第二指定开度,开启所述第三阀体,当所述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阀体开至最大开度,关闭所述第三阀体。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及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设备或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两管制热回收喷气增焓多联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27773.8A CN109386909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27773.8A CN109386909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86909A true CN109386909A (zh) | 2019-02-26 |
CN109386909B CN109386909B (zh) | 2020-10-16 |
Family
ID=65427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27773.8A Active CN109386909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86909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416A (zh) * | 2019-06-03 | 2019-09-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外机、空调及清洗方法 |
CN110513848A (zh) * | 2019-07-22 | 2019-11-2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液击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CN111102772A (zh) * | 2019-10-23 | 2020-05-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低温连续制热的回油系统、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设备 |
CN111503851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1878892A (zh) * | 2020-06-29 | 2020-11-0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的回油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639383A (zh) * | 2021-07-05 | 2021-11-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 |
CN113757980A (zh) * | 2020-06-01 | 2021-12-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235138A (zh) * | 2022-06-22 | 2022-10-25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三管制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三管制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60299A (ja) * | 1996-12-02 | 1998-06-19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 |
CN101275568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
CN102620463A (zh) * | 2012-03-27 | 2012-08-01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低温强热型多联机系统 |
CN103388923A (zh) * | 2013-08-20 | 2013-11-13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喷射增焓空调系统 |
CN103471276A (zh) * | 2013-09-27 | 2013-12-25 |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增焓型空调装置 |
CN104011485A (zh) * | 2012-01-24 | 2014-08-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748239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N105004090A (zh) * | 2015-07-09 | 2015-10-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该系统过冷和喷气增焓的方法 |
CN105020924A (zh) * | 2015-07-30 | 2015-11-04 | 天津大学 | 一种空气源喷气增焓热泵系统 |
CN105485767A (zh) * | 2015-12-22 | 2016-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05588361A (zh) * | 2015-11-04 | 2016-05-1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CN105716311A (zh) * | 2016-02-29 | 2016-06-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装置和系统、制冷和制热的方法及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5972717A (zh) * | 2016-05-11 | 2016-09-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288080A (zh) * | 2016-08-19 | 2017-01-0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
CN106322814A (zh) * | 2016-11-22 | 2017-0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CN106382701A (zh) * | 2016-11-22 | 2017-0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556083A (zh) * | 2016-11-21 | 2017-04-05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喷射器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642792A (zh) * | 2017-01-20 | 2017-05-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喷气增焓空调机组 |
CN207299635U (zh) * | 2017-09-19 | 2018-05-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JP2018080899A (ja) * | 2016-11-18 | 2018-05-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
2018
- 2018-10-22 CN CN201811227773.8A patent/CN1093869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60299A (ja) * | 1996-12-02 | 1998-06-19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 |
CN101275568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喷射对应型二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热泵系统 |
CN104011485A (zh) * | 2012-01-24 | 2014-08-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2620463A (zh) * | 2012-03-27 | 2012-08-01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低温强热型多联机系统 |
CN103388923A (zh) * | 2013-08-20 | 2013-11-13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喷射增焓空调系统 |
CN103471276A (zh) * | 2013-09-27 | 2013-12-25 |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增焓型空调装置 |
CN104748239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N105004090A (zh) * | 2015-07-09 | 2015-10-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该系统过冷和喷气增焓的方法 |
CN105020924A (zh) * | 2015-07-30 | 2015-11-04 | 天津大学 | 一种空气源喷气增焓热泵系统 |
CN105588361A (zh) * | 2015-11-04 | 2016-05-1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CN105485767A (zh) * | 2015-12-22 | 2016-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05716311A (zh) * | 2016-02-29 | 2016-06-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装置和系统、制冷和制热的方法及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5972717A (zh) * | 2016-05-11 | 2016-09-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288080A (zh) * | 2016-08-19 | 2017-01-0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
JP2018080899A (ja) * | 2016-11-18 | 2018-05-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CN106556083A (zh) * | 2016-11-21 | 2017-04-05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喷射器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322814A (zh) * | 2016-11-22 | 2017-0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CN106382701A (zh) * | 2016-11-22 | 2017-0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642792A (zh) * | 2017-01-20 | 2017-05-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喷气增焓空调机组 |
CN207299635U (zh) * | 2017-09-19 | 2018-05-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416A (zh) * | 2019-06-03 | 2019-09-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外机、空调及清洗方法 |
CN110513848A (zh) * | 2019-07-22 | 2019-11-2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液击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CN111102772A (zh) * | 2019-10-23 | 2020-05-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低温连续制热的回油系统、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设备 |
CN111102772B (zh) * | 2019-10-23 | 2024-03-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低温连续制热的回油系统、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设备 |
CN111503851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3757980A (zh) * | 2020-06-01 | 2021-12-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757980B (zh) * | 2020-06-01 | 2022-09-2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878892B (zh) * | 2020-06-29 | 2022-02-2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的回油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1878892A (zh) * | 2020-06-29 | 2020-11-0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的回油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639383A (zh) * | 2021-07-05 | 2021-11-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 |
CN113639383B (zh) * | 2021-07-05 | 2023-04-2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 |
CN115235138A (zh) * | 2022-06-22 | 2022-10-25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三管制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三管制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
CN115235138B (zh) * | 2022-06-22 | 2023-09-26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三管制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三管制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86909B (zh) | 2020-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86909A (zh) | 室外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207299635U (zh) |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
CN104534732B (zh) | 空调器 | |
CN104180442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8489134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9386988A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4006584B (zh) | 三管制空调及其冷媒流向切换装置 | |
CN106288564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7110544A (zh) | 蓄热式空调机 | |
CN105972717B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885031A (zh) | 排热回收式空气调和装置 | |
CN108362027A (zh) |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386985A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8151350A (zh) |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442788A (zh) |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 |
CN101435639A (zh) | 在除霜工况下可不间歇供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 |
WO2018051409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3494790B (zh) | 制冷系统、化霜控制方法及其制冷设备 | |
CN216481725U (zh) | 制冷系统及其制冷设备 | |
CN110145826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03346A (zh) | 冷媒分配器及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 |
CN208536432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403423A (zh) | 空调除霜系统和方法及空调 | |
CN109386989A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JP200206199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