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6432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6432U
CN208536432U CN201820499045.1U CN201820499045U CN208536432U CN 208536432 U CN208536432 U CN 208536432U CN 201820499045 U CN201820499045 U CN 201820499045U CN 208536432 U CN208536432 U CN 208536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low
air pip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90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仕强
武连发
李立民
焦华超
周冰
曹朋
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4990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6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6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6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两个室外换热单元和用于与室内机连通的液管、高压气管和低压气管,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阀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将室外换热器分为两部分,在多个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时,保证制冷模式的室内机和制热模式的室内机均具有匹配的冷凝、蒸发的换热面积,也可以调节两个室外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的比例和系统的高低压力,通过设置阀组件,调节对应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压缩机不降频的条件下切换模式,增加空调系统的模式切换的灵活性,保证出风温度稳定性,也能够降低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阀体切换时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球多联机市场中,热回收多联机在北美、欧盟市场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热回收设计大多采用的室外换热器是一整块形式设计,这样在热回收模式开启(既有制冷需求、又有制热需求)时,室外侧整块换热器需要全部参与换热,这样导致整个系统中冷凝、蒸发的换热面积不匹配,会导致室内出风温度达不到客户要求,造成一种“制冷的房间感觉不到冷、制热的房间感受不到热”的极差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室外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的空调系统。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两个室外换热单元、液管、高压气管和低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阀组件,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具有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液管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具有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液管连通的第二状态,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具有一端与所述液管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阀组件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一端与所述液管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阀组件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的第四状态,且所述阀组件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阀组件包括高压电磁阀和低压电磁阀,所述高压电磁阀的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的高压入口,另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的高压出口,所述低压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出口连通,另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的低压出口,且所述高压入口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连通,所述低压出口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阀组件还包括低压旁通电磁阀,所述低压旁通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出口连通。
所述高压电磁阀为高压二通阀,所述低压电磁阀为低压二通阀。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四通阀和制热四通阀,所述制冷四通阀的D端和所述制热四通阀的D端均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制热四通阀的S端和C端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E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所述制冷四通阀的S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C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和所述高压入口连通,且所述高压出口与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连通。
所述制冷四通阀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制冷四通阀的E端封闭设置,所述制热四通阀的C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制热四通阀的C端封闭设置。
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的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C端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连通,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高压阀和低压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C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端和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连通,所述高压阀设置于所述高压气管上,所述低压阀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高压阀可以为电磁阀或二通阀,所述低压阀也可以为电磁阀或二通阀。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端封闭设置;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端通过所述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端封闭设置。
所述高压入口和所述高压出口均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所述低压出口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换热器,部分所述换热器形成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剩余所述换热器形成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
所述换热器的最下端的部分换热管形成化霜换热器,所述化霜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IPM散热结构,所述IPM散热结构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液管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伤设置有冷媒通道和过冷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液管连通,所述过冷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过冷节流装置与过冷器出口连通,部分液态冷媒经过所述过冷节流装置进入过冷器内对经过所述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过冷。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上设置有高压入口、液态入口和气态出口,所述高压入口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所述液态入口与所述液管连通,所述气态出口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储液器还包括泄压支路,所述泄压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入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泄压节流装置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部分气态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进入所述压缩机。
每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均通过一个室外节流装置与所述液管连通。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两个室外换热单元、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液管、高压气管、低压气管、高压阀和低压阀,所述高压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C端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连通,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C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端和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连通,所述高压阀设置于所述高压气管上,所述低压阀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端封闭设置;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端通过所述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端封闭设置。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室内机,所有所述室内机并联设置,且每一所述室内机均具有一端与所述液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的第五状态和一端与所述液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的第六状态,每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均通过一个室外节流装置与所述液管连通。
所述室内机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高压气管连通,且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低压气管连通。
一种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完全制冷模式:制冷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制热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第二电磁阀打开,低压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关闭,大部分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单元、液管、室内机、低压气管回流至压缩机,小部分压缩机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进入室内机;
完全制热模式:制冷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制热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关闭,低压电磁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打开,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室内机内、液管、室外换热单元和低压气管后回流至压缩机中;
完全热回收模式:制冷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制热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关闭,低压电磁阀打开,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低压气管回流至压缩机;
主体制冷模式:制冷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制热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与制冷四通阀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电磁阀、与高压出口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大部分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单元、液管、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和低压气管回流至压缩机,另一部分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液管、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和低压气管回流至压缩机;
主体制热模式:制冷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制热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与高压出口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低压电磁阀、与制冷四通阀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压缩机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进入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冷凝,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和低压气管回流至压缩机,另一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的排气依次经过液管、第一室外换热单元和低压气管回流至压缩机中。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低压旁通电磁阀,在完全制冷模式或完全制热模式或完全热回收模式或主体制冷模式或主体制热模式中,低压旁通电磁阀的通断状态与低压电磁阀的通断状态相同。
将与高压出口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设定为辅换热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辅换热器由制冷状态切换至非工作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1时间后,高压电磁阀关闭,在高压电磁阀关闭的t2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在室外节流装置关闭的t3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打开,在低压旁通电磁阀打开的t4时间后,低压电磁阀打开;
辅换热器由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制冷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5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低压电磁阀关闭,在低压电磁阀关闭的t6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在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的t7时间后,高压电磁阀打开;
辅换热器由制热状态切换至非工作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8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
辅换热器由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制热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9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
辅换热器由制冷状态切换至制热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1时间后,高压电磁阀关闭,在高压电磁阀关闭的t2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在室外节流装置关闭的t3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打开,在低压旁通电磁阀打开的t4时间后,低压电磁阀打开,在低压电磁阀打开的t9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
辅换热器由制热状态切换至制冷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8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在室外节流装置关闭的t5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低压电磁阀关闭,在低压电磁阀关闭的t6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在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值最大开度的t7时间后,高压电磁阀打开。
一种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完全制冷模式: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高压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第二电磁阀打开,低压阀、第一电磁阀关闭;
完全制热模式: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第一电磁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阀、第二电磁阀关闭;
完全热回收模式: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打开,低压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
主体制冷模式: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高压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阀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或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C端连通,高压阀、一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另一室外节流装置、低压阀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
主体制热模式: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两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阀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或第一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一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另一室外节流装置、低压阀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低压旁通阀,在完全制冷模式或完全制热模式或完全热回收模式或主体制冷模式或主体制热模式中,低压旁通阀的通断状态与低压阀的通断状态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将室外换热单元分为两部分,在多个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时,保证制冷模式的室内机和制热模式的室内机均具有匹配的冷凝、蒸发的换热面积,使空调系统能够根据需求比例进行调节,也可以调节两个室外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的比例和系统的高低压力,增加舒适性,通过设置阀组件,调节对应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压缩机不降频的条件下切换模式,增加空调系统的模式切换的灵活性,保证出风温度稳定性,也能够降低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阀体切换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压缩机;2、室外换热单元;3、液管;4、高压气管;5、低压气管;6、阀组件;61、高压电磁阀;62、低压电磁阀;63、低压旁通电磁阀;7、制冷四通阀;8、制热四通阀;9、第一四通阀;10、第二四通阀;11、室内机;111、第一电磁阀;112、第二电磁阀;12、高压阀;13、低压阀;14、低压旁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高压气管4和低压气管5,所述高压气管4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气管5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阀组件6,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具有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具有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的第二状态,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具有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阀组件6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阀组件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的第四状态,且所述阀组件6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之间切换,通过采用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能够根据室内机11的需求分别调节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的工作状态,进而保证冷凝和蒸发的换热面积与室内机11的需求匹配的目的,增加系统的舒适性,而且通过阀组件6,能够调节对应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工作状态,也即调节室外换热单元或与高压气管4连通进行冷凝、或与低压气管5连通进行蒸发、或与高压气管4和低压气管5均不连通而不进行工作的三种状态,进而满足压缩机1不降频的条件下切换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降低主阀体在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优选的,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为一个换热器的上下两部分。
所述阀组件6包括高压电磁阀61和低压电磁阀62,所述高压电磁阀61的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6的高压入口,另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6的高压出口,所述低压电磁阀62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出口连通,另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6的低压出口,且所述高压入口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所述低压出口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利用高压电磁阀61和低压电磁阀62对对应的室外换热单元2的压力值进行快速调节,降低主阀体在切换时需要克服的压力值,进而不需要压缩机进行降频操作,并且保证主阀体在切换状态时,不会产生过大噪音。
所述阀组件6还包括低压旁通电磁阀63,所述低压旁通电磁阀63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出口连通,通过设置低压旁通电磁阀63,能够进行逐步泄压,增加泄压效率,并且增加切换过程中四通阀的切换成功率,同时保证空调系统的连通管、连接口等位置的可靠性。
所述高压电磁阀61为高压二通阀,所述低压电磁阀62为低压二通阀。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四通阀7和制热四通阀8,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D端和所述制热四通阀8的D端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制热四通阀8的S端和C端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E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S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C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和所述高压入口连通,且所述高压出口与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制冷四通阀7、制热四通阀8、高压电磁阀61、低压电磁阀62、低压旁通电磁阀63的连通状态,进行不同模式的工作。
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E端封闭设置,所述制热四通阀8的C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制热四通阀8的C端封闭设置,也即在制冷四通阀7的S端与C端连通时,因节流装置的作用使冷媒不经过E端流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同理,在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时,因节流装置的作用使冷媒不经过C端流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从而保证压缩机1排气与压缩器吸气之间不连通。
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二四通阀10,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S端和E端均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9、高压阀12和低压阀13,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D端和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所述高压阀12设置于所述高压气管4上,且控制所述高压气管4的通断状态,所述低压阀13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空调系统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10、高压阀12和低压阀13的连通状态,进行不同模式的工作。
所述高压阀12可以为电磁阀或二通阀,所述低压阀13也可以为电磁阀或二通阀。
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封闭设置,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E端封闭设置,同理,保证压缩机1排气与压缩机1吸气之间不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换热器,部分所述换热器形成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剩余所述换热器形成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之间的换热面积与室内机11的需求相匹配。
所述换热器的最下端的部分换热管形成化霜换热器,所述化霜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IPM散热结构,所述IPM散热结构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液管3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伤设置有冷媒通道和过冷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液管3连通,所述过冷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另一端通过过冷节流装置与过冷器出口连通,部分液态冷媒经过所述过冷节流装置进入过冷器内对经过所述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过冷。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上设置有高压入口、液态入口和气态出口,所述高压入口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所述液态入口与所述液管3连通,所述气态出口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通过储液器能够对系统中的冷媒进行储存或补充。
所述储液器还包括泄压支路,所述泄压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入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泄压节流装置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所述低压气管5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通,部分气态冷媒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进入所述压缩机1。
每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均通过一个室外节流装置与所述液管3连通。
如图7至图8所示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10、液管3、高压气管4、低压气管5、高压阀12和低压阀13,所述高压气管4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气管5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D端和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高压阀12设置于所述高压气管4上,所述低压阀13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空调系统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10、高压阀12和低压阀13的连通状态,进行不同模式的工作。
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E端封闭设置,使冷媒无法通过第二四通阀10的E端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通过所述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封闭设置,使冷媒无法通过第一四通阀9的E端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室内机11,所有所述室内机11并联设置,且每一所述室内机11均具有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的第五状态和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的第六状态,每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均通过一个室外节流装置与所述液管3连通,通过控制室内机11与对应的液管3或高压气管4或低压气管5的连通状态控制室内机11的工作状态。
所述室内机11通过第一电磁阀111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且通过第二电磁阀112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一种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完全制冷模式:制冷四通阀7的D端与C端连通,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61、两个室外节流装置、第二电磁阀112打开,低压电磁阀62、第一电磁阀111关闭,大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室内机11、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小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4进入室内机11,其中,也可以将所述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C端连通,此时空调系统内的所述高压气管3处于断开状态,所有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均经过所有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换热后进入液管3中并流入室内机11进行制冷;
完全制热模式:制冷四通阀7的D端与E端连通,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112关闭,低压电磁阀62、两个室外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111打开,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4、室内机11内、液管3、室外换热单元2和低压气管5后回流至压缩机1中;
完全热回收模式:制冷四通阀7的D端与E端连通,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61、两个室外节流装置关闭,低压电磁阀62打开,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4、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
主体制冷模式:制冷四通阀7的D端与C端连通,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61、与制冷四通阀7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2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电磁阀62、与高压出口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2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大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另一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4、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液管3、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
主体制热模式:制冷四通阀7的D端与E端连通,制热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电磁阀61、与高压出口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2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低压电磁阀62、与制冷四通阀7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2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4进入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冷凝,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另一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液管3、第一室外换热单元2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中。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低压旁通电磁阀63,在完全制冷模式或完全制热模式或完全热回收模式或主体制冷模式或主体制热模式中,低压旁通电磁阀63的通断状态与低压电磁阀62通断的状态相同。
将与高压出口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2设定为辅换热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辅换热器由制冷状态切换至非工作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1时间后,高压电磁阀61关闭,在高压电磁阀61关闭的t2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在室外节流装置关闭的t3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63打开,在低压旁通电磁阀63打开的t4时间后,低压电磁阀62打开;
辅换热器由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制冷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5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63、低压电磁阀62关闭,在低压电磁阀62关闭的t6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在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的t7时间后,高压电磁阀61打开;
辅换热器由制热状态切换至非工作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8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
辅换热器由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制热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9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
辅换热器由制冷状态切换至制热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1时间后,高压电磁阀61关闭,在高压电磁阀61关闭的t2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在室外节流装置关闭的t3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63打开,在低压旁通电磁阀63打开的t4时间后,低压电磁阀62打开,在低压电磁阀62打开的t9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
辅换热器由制热状态切换至制冷状态:在接受切换命令的t8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在室外节流装置关闭的t5时间后,低压旁通电磁阀63、低压电磁阀62关闭,在低压电磁阀62关闭的t6时间后,辅换热器的室外节流装置打开至最大开度,在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值最大开度的t7时间后,高压电磁阀61打开。
一种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完全制冷模式: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C端连通,第二四通阀10的D端与C端连通,高压阀12、两个室外节流装置、第二电磁阀112打开,低压阀13、第一电磁阀111关闭,大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室内机11、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小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4进入室内机11;
完全制热模式: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10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12、第一电磁阀111、两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阀13、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4、室内机11内、液管3、室外换热单元2和低压气管5后回流至压缩机1中;
完全热回收模式: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10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12打开,低压阀13、两个室外节流装置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4、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
主体制冷模式: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C端连通,第二四通阀10的D端与C端连通,高压阀12、两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阀13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大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经过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小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经过高压气管3、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液管、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或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C端连通,第二四通阀10的D端与C端连通,高压阀12、一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另一室外节流装置、低压阀13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大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另一部分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高压气管4、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液管3、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
主体制热模式: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12、两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低压阀13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4进入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冷凝,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另一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液管3、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中;或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E端连通,第二四通阀8的D端与E端连通,高压阀12、一个室外节流装置打开,另一室外节流装置、低压阀13关闭,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112打开,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的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112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通过高压气管4进入处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11冷凝,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处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11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另一部分冷凝后的压缩机1的排气依次经过液管3、开启状态的室外换热单元2和低压气管5回流至压缩机1中。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低压旁通阀14,在完全制冷模式或完全制热模式或完全热回收模式或主体制冷模式或主体制热模式中,低压旁通阀14的通断状态与低压阀13的通断状态相同。
而且使用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还能够满足:
主体制冷模式条件下,低温制冷工况下:
室外温度较低,换热温差较大,现有技术中冷媒冷凝后进入制冷内机冷媒温度较低,回到压缩机1后,整个系统高低压都比较低,制冷内机制冷效果较好,但是制热内机由于高压较低,导致制热内机出风温度偏低,无制热效果,易被客户投诉。而将换热器分为两块设计,在此工况下,可以控制仅有主换热器工作,可大幅度减少室外吸收的冷量,提升系统高压,同时进入制热内机的冷媒流量增加,大大增大制热内机的制热效果。
主体制热模式下,高温工况下:
室外环境温度较高,蒸发温差较大,现有技术中室外换热单元2能够从外侧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使系统高低压升高,这样制热内机出风温度较高,但制冷内机出风也偏高,无制冷效果。而采用双换热器设计,此种工况仅使主换热器工作,减小吸收外侧热量,且进入制冷内机冷媒量增大,增强制冷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液管(3)、高压气管(4)和低压气管(5),所述高压气管(4)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气管(5)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阀组件(6),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具有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具有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的第二状态,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具有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阀组件(6)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阀组件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的第四状态,且所述阀组件(6)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6)包括高压电磁阀(61)和低压电磁阀(62),所述高压电磁阀(61)的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6)的高压入口,另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6)的高压出口,所述低压电磁阀(62)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出口连通,另一端形成所述阀组件(6)的低压出口,且所述高压入口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所述低压出口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6)还包括低压旁通电磁阀(63),所述低压旁通电磁阀(63)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四通阀(7),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D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和所述高压入口连通,且所述高压出口与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制冷四通阀(7)的E端封闭设置。
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两个室外换热单元(2)、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10)、液管(3)、高压气管(4)、低压气管(5)、高压阀(12)和低压阀(13),所述高压气管(4)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气管(5)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与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S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C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D端和另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连通,所述高压阀(12)设置于所述高压气管(4)上,所述低压阀(13)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E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四通阀(10)的E端封闭设置;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通过所述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或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E端封闭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低压旁通阀(14),所述低压旁通阀(14)并联设置于所述低压阀(13)的两端,且所述低压旁通阀(14)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室内机(11),所有所述室内机(11)并联设置,且每一所述室内机(11)均具有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的第五状态和一端与所述液管(3)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的第六状态,每一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均通过一个室外节流装置与所述液管(3)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1)通过第一电磁阀(111)与所述高压气管(4)连通,且通过第二电磁阀(112)与所述低压气管(5)连通。
CN201820499045.1U 2018-04-09 2018-04-09 空调系统 Active CN208536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9045.1U CN208536432U (zh) 2018-04-09 2018-04-09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9045.1U CN208536432U (zh) 2018-04-09 2018-04-09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6432U true CN208536432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9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9045.1U Active CN208536432U (zh) 2018-04-09 2018-04-09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643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9134A (zh) * 2018-04-09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3007917A (zh) * 2021-02-22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50541A (zh) * 2019-09-30 2022-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9134A (zh) * 2018-04-09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4450541A (zh) * 2019-09-30 2022-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114450541B (zh) * 2019-09-30 2023-08-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113007917A (zh) * 2021-02-22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9134A (zh) 空调系统
CN106288562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208536432U (zh) 空调系统
CN107763774A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8224838A (zh) 空调器系统
CN104180442B (zh) 空调系统
CN106052181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14503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800678A (zh) 空调系统
CN107655233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86986A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104197570B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CN109386985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9442788A (zh)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CN107238161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6766325B (zh) 低温空调系统和空调
CN106288484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9386984A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109386989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9386987A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206113445U (zh) 空调系统
CN113390139A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CN210220276U (zh) 可供冷风、热风、热水、冷水的系统
CN109282520B (zh) 涡流管与压缩式复合的直膨式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