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6061B -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6061B
CN111306061B CN201811507851.XA CN201811507851A CN111306061B CN 111306061 B CN111306061 B CN 111306061B CN 201811507851 A CN201811507851 A CN 201811507851A CN 111306061 B CN111306061 B CN 111306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pipe
compressor
refrigerant inlet
cylinde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78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6061A (zh
Inventor
曾令华
王小龙
廖四清
杨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78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6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6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6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04C18/356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6Refrigerants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HFC-134a
    • F04C2210/268R3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装置。其采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其中压缩机的储液器底部气体制冷剂进管内设置有通往气缸吸气口的液体制冷剂进管,该液体制冷剂进管与气缸进气通道上的金属壁面不直接接触;压缩机的压缩组件的吸气腔侧设置隔热结构,制冷剂进管组件内的锥形管设置隔热管。满足本发明特征的压缩机及制冷装置,减少了吸气过程中的无效过热,有效控制了吸气过程中的干度进而可降低排气温度及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的能效。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制冷系统的心脏,转子压缩机是将低温低压制冷剂提升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的一种流体机械。转子压缩机工作时,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利用电机运转带动转子对其进行压缩,并最终从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上述工作过程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现有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包括气缸、上法兰和滚子、滑片、曲轴和下法兰。压缩机工作时,泵体组件的内部温度较高,制冷剂通过与分液器直接相通的气缸吸气口被吸入后,通过一定的吸气路径才能进入气缸吸气腔,因此会因为外部环境或金属导管的传热作用及沿途损失的存在使得实际的吸气温度高于压缩机吸气口的温度。
当压缩机使用R32制冷剂时,为了控制排气温度和提高能效,压缩机气缸吸气口处的吸气希望带有少许液态的制冷剂,此时吸气中携带的液体制冷剂极易接触气缸吸气孔上的金属壁面而被加热成气体,从而减少了吸气的带液量。这样的结果会增加吸气无效过热,使得排出气体温度升高,在外部环境温度低的制热等过负荷运转时,存在着压缩机的温度上升,超过电机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导致可靠性及能效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缩机,能减少排气的无效过热,避免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本体和储液器,所述本体具有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吸气腔以及连通所述吸气腔的气缸吸气口,所述储液器通过制冷剂进管组件与所述气缸吸气口相连,所述压缩机采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所述储液器可以向所述吸气腔引入液态制冷剂以调节控制进入到所述吸气腔中的吸气干度,采取的方案包含以下至少一个:
方案一:所述制冷剂进管组件包括气体制冷剂进管和套设在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内的液体制冷剂进管,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用于向所述气缸吸气口输送气态制冷剂,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用于向所述气缸吸气口输送液态制冷剂,且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的内壁上,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气缸吸气口处;
方案二:所述压缩机具有设在所述吸气腔的外围和/或所述气缸吸气口的外围的隔热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压缩机,通过对应从储液器到吸气腔的制冷剂设置方案一和/或方案二的结构,使制冷剂在进入压缩阶段之前,尽可能少地吸收从压缩组件外部吸入的热量,保证足够制冷剂输入量的同时保证制冷剂具有一定带液量,这样液体制冷剂在进入压缩组件后能通过蒸发吸收热量,使压缩后制冷剂整体温度降低。如果采用方案一,可以使液态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混合前尽可能减少吸热量,如果采用方案二,可以使制冷剂在进入气缸吸气口和/或吸气腔后尽可能减少吸热量,两种措施都能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减少了排气制冷剂的无效过热度。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后,可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取方案一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与所述气缸的内径壁面的距离大于0.5mm以上,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在导通的方向上,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仅与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液器内,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入口端低于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的入口端,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入口端从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的管壁穿出后伸入到所述储液器的底部液体层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通过焊接连接或者支架连接固定在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取方案一时,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内径大于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取方案二时,所述隔热结构为隔热涂层或者隔热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进管组件通过锥形管与所述气缸吸气口相连,所述锥形管采用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气缸吸气口内,当采取方案二时,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锥形管处的隔热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气缸腔,所述气缸的周壁上设有滑片槽,所述气缸腔具有所述气缸吸气口和排气口;活塞,所述活塞可滚动地设在所述气缸腔内;滑片,所述滑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片槽内,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外周壁相连,所述滑片将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所述气缸腔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所述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的吸气腔在周向上处在包括所述气缸吸气口在内的以所述滑片和所述气缸的中心连线的180°区间内;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取方案二时,所述隔热结构在所述轴承上的投影区域完全覆盖连有所述制冷剂进管组件的所述吸气腔在所述轴承上的投影区域。
具体地,当采取方案二时,所述隔热结构在所述轴承上投影为半圆形,所述隔热结构覆盖所述吸气腔,所述隔热结构的外周沿与所述轴承在对应角度范围部分的外周沿投影相重合。
可选地,当采取方案二时,所述隔热结构包括两个隔热部,两个所述隔热部分别设在所述吸气腔的轴向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隔热部设在两个所述轴承的朝向彼此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制冷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所述制冷装置采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装置1000、
压缩机100、
本体10、
壳体1、
压缩组件2、
气缸21、气缸吸气口212、排气口213、气缸的内径壁面F、
曲轴22、活塞23、
轴承24、主轴承241、副轴承242、
隔热结构25、隔热部250、主隔热部251、副隔热部252、隔热管253、
滑片27、滑片弹簧28、
电机3、
制冷剂进管组件4、气体制冷剂进管41、液体制冷剂进管42、锥形管43、壳体导管44、
储液器5、排气导管6、
室内侧换热器200、室外侧换热器300、节流元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压缩机100,包括本体10和储液器5,本体10具有壳体1和设在壳体1内的压缩组件2,压缩组件2包括气缸21,气缸21具有吸气腔以及连通吸气腔的气缸吸气口212。储液器5通过制冷剂进管组件4与气缸吸气口212相连,压缩机采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这里,R32制冷剂指的是HFC类制冷剂,R32制冷剂的成份主要包括二氟甲烷(CH2F2)。本文中提到的混合型制冷剂中,提到规定质量百分比指的是不同行业中,对于使用含有R32的混合型制冷剂中R32的含量有最低质量百分比要求,该最低质量百分比要求即为规定质量百分比。规定质量百分比的具体数值,由不同行业规定,这里不作限制。例如在空调行业中,要求R32制冷剂的最低质量百分比为70%。
其中,储液器5位于壳体1的外部,储液器5用于将进入压缩组件2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然后由制冷剂进管组件4将适合干度的制冷剂送入压缩组件2。本体10还包括电机3,电机3与压缩组件2相连,以驱动压缩组件2运转,电机3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压缩机100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是转子式压缩机,可以是涡旋压缩机,也可以是往复式压缩机,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压缩机。无论哪种压缩机100,均设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组件2,该压缩组件2中与储液器5连通且处于吸气状态的腔室为吸气腔。下文为方便理解,均以压缩机100为转子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下文提到的各种改进方案中,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也能应用到其他类型的压缩机,因此对于其他类型压缩机不再具体描述。
具体地,压缩机100上对应从储液器5到吸气腔的制冷剂设有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以降低压缩组件2的吸气干度。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可采取以下方案中至少一个:
方案一:制冷剂进管组件4包括气体制冷剂进管41和套设在气体制冷剂进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进管42,气体制冷剂进管41用于向气缸吸气口212输送气体,液体制冷剂进管42用于向气缸吸气口212输送液体,且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一端固定在储液器5内部的气体制冷剂进管41的内壁上,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另一端伸入到气缸吸气口212处;
方案二:压缩机100包括设在吸气腔的外围和/或气缸吸气口212的外围的隔热结构25。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压缩机100的减热措施可以是方案一所述的将制冷剂气体、液体分流输送,压缩机100的减热措施可以是方案二采用的隔热结构25,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100的减热措施还可以同时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采用方案二时,隔热结构25可以设置在吸气腔的外围,隔热结构25可以设置在气缸吸气口212的外围,或者吸气腔的外围、气缸吸气口212的外围均设置有隔热结构25。
根据人们对R32这种特殊制冷剂的研究发现,当制冷剂过热度过高时,会导致压缩机排出气体温度过高,导致压缩机可靠性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中采取的方法是将压缩机设置成双级压缩机,并将低压缸排出的制冷剂先进行冷却处理后再输送至高压缸压缩。这种方式不仅要求压缩机要设置成双级压缩机,适用范围窄,而且还要引入中间冷却器,结构复杂。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问题,对压缩机100提出了另一种类型的结构改进,即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压缩机100中热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压缩组件2、电机3的各部件运转导致的摩擦生热、电磁发热等,另一种是由于压缩组件2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后,制冷剂气体因体积急剧减小、压力急剧上升导致其温度也会急剧升高。由此可见,压缩组件2内制冷剂被压缩至临近排气时间点时,其气压几乎能达到最高值,温度也会临近最高点。随后高温制冷剂被迅速排到压缩组件2外,高温制冷剂在朝向排气导管6流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向压缩机100的壳体1、压缩组件2、电机3等部件发散热量,另一方面也会吸收电机3等部件的热量。总体来讲,压缩机100中高压制冷剂普遍要比吸气腔中的低压制冷剂的温度要高得多。
针对这一特性,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取了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的方案一,是将制冷剂进管组件4设置成包括气体制冷剂进管41和液体制冷剂进管42,气体制冷剂进管41的设置是为保证正常的气体制冷剂输入量,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转制冷剂需要量。而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设置,是为保证压缩机100的进气中含有一定的带液量,降低压缩机100吸气的干度。当然,由液体制冷剂进管42输入的液体制冷剂量相对于由气体制冷剂进管41输入的气态制冷剂量是非常少的,以保证压缩组件2输入的制冷剂有足够的干度,避免产生液击现象。之所以要将气液分离开输送,是因为气体制冷剂进管41的管径大,吸热面积大,如果液体从气体制冷剂进管41通入吸气腔的话,液体的特性决定液体要顺沿管壁流动的,液体制冷剂极易在未到达吸气腔前就快速蒸发变成气体,无法保证吸气的带液量。而液体冷媒采用单独的管道输送,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液体蒸发。
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的方案二中,隔热结构25的设置,其目的不在于完全杜绝外部热量向吸气腔、气缸吸气口212传热,而是在于减少向吸气腔、气缸吸气口212的传热,避免吸气腔内的制冷剂预热过度。这样吸气腔内吸入的制冷剂在进入压缩阶段后,最终生成高压制冷剂时温度才不会过高。
这里要补充的是,压缩机100内热源主要是制冷剂压缩、运动部件摩擦产生的。可以说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的压缩机与不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的压缩机相比,二者热源产生的总热量基本相等。所不同的是,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的压缩机更多地将热量传输到壳体、压缩组件等金属部件上,使热量尽可以多地向周围空间发散。而未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的压缩机,其热量会更多地集中到制冷剂上,使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即压缩机设置了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后,压缩机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减少,而是热量分布改变了。
具体而言,如果未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制冷剂在吸入吸气腔时就被过度预热,则制冷剂在进入压缩阶段,其温度会更高,产生无效过热度。压缩机正常运转时,制冷剂吸入-排出速度非常快,高压制冷剂在压缩机内未来得及发散热量就被排出了,导致排气温度过高。而如果设置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被拦截在吸气腔或气缸吸气口212或液体制冷剂进管42外部的热量在被壳体1吸收后,更多地向外部空气散热,由于吸气腔内制冷剂没有过度预热,压缩后生成的高压制冷剂温度没有过高,从而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不会过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通过将制冷剂进管组件4设置出气体制冷剂进管41、液体制冷剂进管42,保证足够制冷剂输入量的同时保证制冷剂具有一定带液量,这样液体制冷剂在进入压缩组件2后能通过蒸发吸收热量,使压缩后制冷剂整体温度降低。通过设置隔热结构25,使制冷剂在压缩前尽可能少地吸收热量,从而使制冷剂在完成压缩后温度不致过高。两种措施中任一一个,都能降低压缩机100的排气温度,减少排气制冷剂的无效过热度。压缩机100的排气温度降低后,可提高压缩机100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100上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同时采取了方案一和方案二后,其减热效果能发挥到最大。因为压缩机内通过导热传热,相对于辐射发热而言,其传热效果更强。压缩机10内高压制冷剂会使壳体1、压缩组件2迅速升温,与之相连的气体制冷剂进管41也会迅速升温。因此如果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同时采取了方案一和方案二,既能减少液态冷媒在向气缸吸气口212流动途中吸收的热量,又能减少混合冷媒进入吸气腔后吸入的热量。
在转子式压缩机中,如图1所示,压缩组件2包括:气缸21、活塞23、滑片27、两个轴承24。气缸21内设有气缸腔,气缸21的周壁上设有滑片槽,气缸腔具有气缸吸气口212和排气口213。活塞23可滚动地设在气缸腔内,电机3的电机轴伸入到压缩组件2中与活塞23相连,并带动活塞23运动,压缩机领域中该电机轴也称为曲轴22。滑片27的一端连接在滑片槽内,滑片27的另一端与活塞23的外周壁相连,滑片27通过滑片弹簧28止抵在活塞23上,滑片27将活塞23的外周壁、气缸腔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吸气腔和排气腔。两个轴承24分别设在气缸21的轴向两侧,两个轴承24分别为主轴承241、副轴承242。
本发明实施例的降温方案,适用于单缸压缩机,也适用于多缸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缸21为一个,气缸吸气口212设在气缸21的周壁上,制冷剂进管组件4的端部伸到气缸吸气口212内。将气缸吸气口212设置在气缸21的周壁上,进入的制冷剂从轴承24处吸入的热量会相对少一些,这样排布,隔热结构25的设置会相对简单很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缸21为多个(图未示出),相邻两个气缸21之间间隔有隔板(图未示出),每个气缸21的气缸吸气口212设在气缸21或者隔板上,至少一个气缸21连接制冷剂进管组件4。
当气缸21为多个时,多个气缸21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当多个气缸21并联时,每个气缸21均连接有气体制冷剂进管41,至少一个气缸21连接有液体制冷剂进管42。
优选地,压缩组件2的气缸吸气口212设置在气缸21的周壁上,这样制冷剂进管组件4连接在气缸21上,尽可能少地与轴承24接触。因为轴承24相较气缸21更容易吸收外部热量,因此与气缸21相连制冷剂进管组件4能减小吸收热量。
无论是单缸压缩机还是多缸压缩机,都能适用方案一,也都能适用方案二。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采用方案一时,液体制冷剂进管42一端连接在储液器5的底部,以使导入储液器5底部储存的液态制冷剂。
具体地,液体制冷剂进管42在导通的方向上,即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全部管长范围内,液体制冷剂进管42仅与气体制冷剂进管41接触,在通往吸气腔的通道上,液体制冷剂进管42不与其他金属壁面直接接触。
可选地,液体制冷剂进管42与气缸21的内径壁面F的距离大于0.5mm以上,这样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有充分空间进行混合,保证均匀性。这里气缸21的内径壁面F,指的是气缸21的围在气缸腔周围的圆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采用方案一时,液体制冷剂进管42也可以为隔热材料管,这样利用液体制冷剂进管42管壁的隔热性,可以减少液体制冷剂的吸热量。
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采用方案一时,将液体制冷剂进管42设在气体制冷剂进管41内,液体制冷剂进管42在与储液器5、壳体1、压缩组件2的连接处均通过气体制冷剂进管41隔开。这样设置,可使壳体1、压缩组件2、储液器5上打孔数量少,结构更加可靠。而且液体制冷剂进管42相对于气体制冷剂进管41要细得多,因此液体制冷剂进管42设在气体制冷剂进管41内部,对于液体制冷剂进管42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液体制冷剂进管42外周由气体制冷剂进管41包绕,相当于液体制冷剂进管42外部处于气体制冷剂的状态。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是,压缩机100的储液器5通常是连接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换热器的,流向储液器5的制冷剂温度较低。因此液体制冷剂进管42外部的气体制冷剂温度较低,低温气体制冷剂会使液体制冷剂进管42处在低温的状态。
另外,由于液体吸热效率要高于气体的吸热效率(一方面是因为液体与金属壁温差大,另一方面因为液体的比热容大),因此将液体制冷剂进管42在与储液器5、壳体1、压缩组件2的连接处均通过气体制冷剂进管41隔开,会使制冷剂在吸入吸气腔前整体的吸热量就减少,对于保持液体制冷剂量非常有效。
具体地,在储液器5内,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入品端低于气体制冷剂进管41的入口端,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入口端从气体制冷剂进管41的管壁穿出后伸入到储液器5的液体层内,这样设置可以大大简化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结构。而且相对于将液体制冷剂进管42从气体制冷剂进管41顶部伸出的方案而言,从气体制冷剂进管41的管壁穿出的方案,使液体制冷剂进管42能更好地支撑在气体制冷剂进管41上。
具体地,液体制冷剂进管42通过焊接连接或者支架连接固定在气体制冷剂进管41内,液体制冷剂进管42与压缩组件2的任何一处均间隔开以减少金属壁面的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包括方案一时,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内径大于2mm,这样使液体制冷剂进管42内液体能获得足够的压力差而驱动流动。可以理解的是,液压等于压强乘以面积,如果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内径过小,得不到足够的压力差,液体可能会滞留。
可选地,液体制冷剂进管42的外径为3mm,这样管径可以控制液态制冷剂的进液流速,从而将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自动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上,控制方式简单,无需设置复杂的阀控结构。
隔热结构25用于减少从压缩组件2的外部向吸气腔、气缸吸气口212的传热。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采用方案二时,隔热结构25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压缩机100中可以采用下列隔热结构25中的一种,也可以将多种隔热结构25组合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减少热量吸收的结构采取方案二时,隔热结构包括设在气缸吸气口212内的隔热管253,制冷剂进管组件4与隔热管253相连,这样使进入气缸吸气口212的冷媒的吸热量减少。这里,隔热管253可以外套在制冷剂进管组件4的外侧,隔热管253也可以设置在制冷剂进管组件4的内侧,隔热管253还可以与制冷剂进管组件4沿管的轴向拼接,这里不作限制。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压缩组件2的气缸吸气口212内设置有锥形管43,锥形管43与制冷剂进管组件4相连。锥形管43的主体为圆柱管,锥形管43的向外的一端为漏斗形。
当设置隔热管253时,隔热管253可以套在锥形管43的外侧,可以设置在锥形管43的内侧,甚至锥形管43本身就是隔热管,这里也均不作限制。隔热管25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可以减少金属管向液体制冷剂进管42中的液体在进入气缸吸气口212处的加热。
具体地,如图2所示,壳体1上设有壳体导管44,气体制冷剂进管41、液体制冷剂进管42通过壳体导管44伸入到壳体1内。锥形管43设在气缸吸气口212处,锥形管43的一端伸到壳体导管44内。锥形管43内套设有隔热管253,气体制冷剂进管41伸到隔热管253内。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结构25可以为涂在压缩机100内相应部件表面的隔热涂层,例如在单缸压缩机中可以在两个轴承24、气缸21的内外表面均涂上隔热涂层,或者只在两个轴承24的朝向彼此的表面涂上隔热涂层。隔热涂层的材料不作限制,可选用现有技术公知的隔热涂层即可。
在另一些示例中,隔热结构25为隔热垫,隔热垫由隔热材料制成。这里对隔热材料的类型也不作限制,选用现有技术公知的隔热材料层即可。隔热垫的位置比较灵活,可设置在两个轴承24上,也可以在轴承24和气缸21上均设置隔热垫。有的示例中,压缩组件2包括设置在相邻气缸21之间的隔板,此时隔热垫也可以设置在隔板上。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隔热结构25包括两个隔热部250,两个隔热部250分别设在吸气腔的轴向两侧。这样在隔热部250数量不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阻隔热量向吸气腔发散。
在图1的示例中,压缩机100为单缸压缩机,压缩机100竖向设置。容纳腔内,压缩组件2压缩后排出的气体从上方排出后向排气导管6流动,压缩组件2下方为油池,在高温环境下油池的温度也较高。两个隔热部250分别为主隔热部251、副隔热部252,主隔热部251设置在吸气腔的上方,用于阻隔由上方发散热的热量,副隔热部252设置在吸气腔的下方,用于阻隔由下方发散热的热量。
具体地,两个隔热部250设在两个轴承24的朝向彼此的表面上,此处设置隔热部250不仅阻热效果好,而且安装也方便。
在图1中,主隔热部251可以是设置在主轴承241下表面上的隔热涂层,主隔热部251也可以是设置在主轴承241下表面上的隔热垫。副隔热部252可以是设置在副轴承242上表面上的隔热涂层,副隔热部252也可以是设置在副轴承242上表面上的隔热垫。
其中,为最大限度保证隔热效果,隔热结构25在轴承24上的投影区域完全覆盖连有制冷剂进管组件4的吸气腔在轴承24上的投影区域。
其中,气缸21的吸气腔,为气缸21从气缸吸气口212角度开始后的180°区间。
可选地,隔热结构25在轴承24上投影为半圆形,隔热结构25覆盖从气缸吸气口212开始沿活塞23的活动方向的180度范围,隔热结构25的外周沿与轴承24在对应角度范围部分的外周沿投影相重合。这样设置,限制了外部向吸气腔发散的热量,但是不影响排气腔向外部发散热量。半圆形的结构,容易加工。
在图1的示例中,主隔热部251为半圆形,主隔热部251的周向边沿与主轴承241的周向外边沿重合。副隔热部252为半圆形,副隔热部252的周向边沿与副轴承242的周向外边沿重合。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热结构25也可以不限制隔热涂层、隔热垫,例如还可能是套在压缩组件2表面的隔热套等,有的隔垫结构25,还可以包在制冷剂进管组件4上,以减小制冷剂进管组件4的吸热。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制冷装置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制冷装置1000,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压缩机100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制冷装置1000可以是单冷空调,也可以是冷暖空调。
在图1的示例中,制冷装置1000是单冷空调,制冷装置1000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00、室外侧换热器300、节流元件400、室内侧换热器200,而室内侧换热器200再连接至压缩机100的储液器5,制冷剂循环为闭环。
制冷装置1000采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
压缩机10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室外侧换热器300与环境换热之后,进入节流元件400节流降压成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而后此状态的制冷剂进入室内侧换热器200与室内环境换热之后进入储液器5,其中储液器5入口的制冷剂的状态可通过节流元件400来调节,使得入口的制冷剂气体含有一定的液体,液体在储液器5底部累积。
制冷剂气体经过储液器5中的气体制冷剂进管41进入气缸21的吸气腔,图1的液体制冷剂进管42布置在储液器5底部,穿过气体制冷剂进管41悬置在气体制冷剂进管41中。前述的制冷剂液体通过此液体制冷剂进管42进入到压缩组件2的气缸吸气口212,最终在气缸21的吸气腔和气体制冷剂进管41中的制冷剂气体混合并在气缸吸气腔保证一定的制冷剂干度。压缩组件2上在吸气腔侧设置的上下隔热结构25,可避免或减少吸气腔中少量的制冷剂液体被被压缩组件2中的热量加热蒸发而改变吸气腔中的制冷剂干度.此时,压缩机100的排气温度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制冷装置1000运行的性能也能得到提升。
制冷装置1000满足此特征运行时,可保证可靠性,并且有利于降低排气温度,提高运行时的性能。
以上为单冷型空调运行的系统原理图,其他模式运行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控制方法调节使得装置运行时满足以上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000还可以是冰箱等装置,这里不作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控制器和风机等结构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电机和接线器等结构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压缩机,包括本体和储液器,所述本体具有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吸气腔以及连通所述吸气腔的气缸吸气口,所述储液器通过制冷剂进管组件与所述气缸吸气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采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所述储液器可以向所述吸气腔引入液态制冷剂以调节控制进入到所述吸气腔中的吸气干度,采取的方案包含:
所述制冷剂进管组件包括气体制冷剂进管和套设在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内的液体制冷剂进管,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用于向所述气缸吸气口输送气态制冷剂,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用于向所述气缸吸气口输送液态制冷剂,且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的内壁上,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气缸吸气口处,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在导通的方向上,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仅与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与所述气缸的内径壁面的距离大于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器内,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入口端低于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的入口端,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入口端从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的管壁穿出后伸入到所述储液器的底部液体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通过焊接连接或者支架连接固定在所述气体制冷剂进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制冷剂进管的内径大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采取的方案还包含:所述压缩机具有设在所述吸气腔的外围和/或所述气缸吸气口的外围的隔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为隔热涂层或者隔热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管组件通过锥形管与所述气缸吸气口相连,所述锥形管采用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气缸吸气口内,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锥形管处的隔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气缸腔,所述气缸的周壁上设有滑片槽,所述气缸腔具有所述气缸吸气口和排气口;
活塞,所述活塞可滚动地设在所述气缸腔内;
滑片,所述滑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片槽内,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外周壁相连,所述滑片将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所述气缸腔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所述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的吸气腔在周向上处在包括所述气缸吸气口在内的以所述滑片和所述气缸的中心连线的180°区间内;
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在所述轴承上的投影区域完全覆盖连有所述制冷剂进管组件的所述吸气腔在所述轴承上的投影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在所述轴承上投影为半圆形,所述隔热结构覆盖所述吸气腔,所述隔热结构的外周沿与所述轴承在对应角度范围部分的外周沿投影相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包括两个隔热部,两个所述隔热部分别设在所述吸气腔的轴向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热部设在两个所述轴承的朝向彼此的表面上。
14.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1811507851.XA 2018-12-11 2018-12-11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Active CN111306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7851.XA CN111306061B (zh) 2018-12-11 2018-12-11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7851.XA CN111306061B (zh) 2018-12-11 2018-12-11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061A CN111306061A (zh) 2020-06-19
CN111306061B true CN111306061B (zh) 2022-07-08

Family

ID=7114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7851.XA Active CN111306061B (zh) 2018-12-11 2018-12-11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6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2526A (zh) * 2021-12-31 2022-04-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8780A (ja) * 1988-09-14 1990-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の休筒制御機構
JPH02140489A (ja) * 1988-11-19 1990-05-30 Hitachi Ltd 圧縮機
CN1116278A (zh) * 1994-02-16 1996-02-07 运载器有限公司 具有液体注入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1684805A (zh) * 2008-09-27 2010-03-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二级旋转压缩机套件
CN101994695A (zh) * 2009-08-18 2011-03-30 上海沁晨空气能热工研究所 低压差冷缸循环的全封闭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CN205638939U (zh) * 2016-04-13 2016-10-1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8780A (ja) * 1988-09-14 1990-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の休筒制御機構
JPH02140489A (ja) * 1988-11-19 1990-05-30 Hitachi Ltd 圧縮機
CN1116278A (zh) * 1994-02-16 1996-02-07 运载器有限公司 具有液体注入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1684805A (zh) * 2008-09-27 2010-03-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二级旋转压缩机套件
CN101994695A (zh) * 2009-08-18 2011-03-30 上海沁晨空气能热工研究所 低压差冷缸循环的全封闭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CN205638939U (zh) * 2016-04-13 2016-10-1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061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5414B1 (en) Injectible two-staged rotary compressor and heat pump system
US9897360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O2009096167A1 (ja) 膨張機一体型圧縮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8071590B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111306061B (zh)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WO2014083901A1 (ja) 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US10941772B2 (en) Suction line arrangement for multiple compressor system
WO2017132824A1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JP5321697B2 (ja)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
WO2012090345A1 (ja) 冷媒圧縮機
CN110345075B (zh) 涡旋压缩机和热泵系统
JP5599514B2 (ja) 二段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EP2035758B1 (en) A cooling device
JP496397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設備機器
WO2019137036A1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20094762A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WO2018176283A1 (zh) 空调器
WO2015051540A1 (zh) 热泵系统
CN113550904A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9101588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US20150300337A1 (en) Compressor
CN221033114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WO2024203041A1 (ja)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装置
CN110671833A (zh) 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JP2013147973A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