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521A -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5521A
CN101275521A CNA2008100878788A CN200810087878A CN101275521A CN 101275521 A CN101275521 A CN 101275521A CN A2008100878788 A CNA2008100878788 A CN A2008100878788A CN 200810087878 A CN200810087878 A CN 200810087878A CN 101275521 A CN101275521 A CN 101275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hell
opening
air cleaner
clean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78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5521B (zh
Inventor
笹野教久
前田明宏
中渡濑明
勘坂隆司
松原裕二
木村新吾
榎本朗
田中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5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5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5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9/0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 B01D2279/6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the intak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or turb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用于过滤引导到车的内燃机中的空气。外壳包括第一壳构件和第二壳构件,所述第一壳构件和第二壳构件彼此连接成过滤元件容纳在外壳的元件容纳部分中。所述第一壳构件包括铰链接纳部分,所述第二壳构件包括铰链插入部分。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和铰链插入部分设置在元件容纳部分的下面。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包括接合开口,所述铰链插入部分接纳在所述接合开口中从而使得铰链接纳部分和铰链插入部分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所述铰链接纳部分还包括铰链接纳表面,所述铰链接纳表面从所述接合开口附近延伸。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该空气净化器单元具有由多个壳构件构成的外壳。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7-247923(USP5,569,311)说明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所描述的净化器单元包括外壳和容纳在外壳中的过滤元件。该外壳由壳体和壳帽构成。
壳体具有开口和位于开口处的元件容纳部分。壳体被设置成使开口朝车辆上方开放。帽连接成覆盖壳体的开口。过滤元件容纳在外壳中,使得过滤元件的周边部分设置在壳体的密封表面和帽的密封表面之间。壳体和帽的密封表面形成在开口的周边。此外,过滤元件的周边部分在壳体和帽的密封表面之间压缩和变形以便密封壳体和帽。这样,过滤元件以垂直于车的上下方向的水平位置保持在外壳中。
同样,提出把空气净化器单元设置成使过滤元件保持在竖直位置以便安装在车辆上。例如,由于为了安装在车辆上,壳体设置在车辆的前端部分处从而使得它的开口在车辆朝后方向上开放。在该情况下,壳体和帽通过铰链部件连接,前述铰链部件设置在壳体和帽的底部以便于连接工作。然而,因为铰链部件容易被壳体和周围的发电机功能部件隐藏或几乎全部隐藏,因此难以适当地连接铰链部件。同样,如果铰链部件的接合不充分,那么就难以把帽适当地连接到壳体上,从而难以使过滤元件的周边部分适当地设置在壳体和帽的密封表面之间。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问题,提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能够提高可装配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用于车的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包括: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用于过滤引导到内燃机中的空气;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构件和第二壳构件。所述第一壳构件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构件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构件和第二壳构件彼此连接成使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车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使所述过滤元件容纳在由第一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的元件容纳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壳构件包括铰链接纳部分,所述第二壳构件包括铰链插入部分。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和铰链插入部分设置在元件容纳部分的下面。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包括接合开口,所述铰链插入部分接纳在所述接合开口中从而使得铰链接纳部分和铰链插入部分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所述铰链接纳部分还包括铰链接纳表面,所述铰链接纳表面从所述接合开口附近延伸。
因此,当铰链插入部分插入铰链接纳部分的接合开口中时,铰链接纳表面用作引导件。因此,即使当把第二壳构件组装到第一壳构件的人(例如工人)不能看见或不能够充分看见接合开始时,通过把第二壳构件移动向第一壳构件,铰链插入部分被放置在铰链接纳表面上并被引导进铰链接纳部分的接合开口中。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因为铰链插入部分被适当地插入到铰链接纳部分中,因此第一和第二壳构件被适当地组装。因此,提高了可装配性。
附图说明
根据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然,相同部件用相同参考标记表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与散热器单元的风扇护罩结合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视图;
图2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外壳的铰链部件的放大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铰链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的外壳的空气净化器壳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空气净化器壳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壳的上部接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壳的铰链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把空气净化器帽的铰链插入部分插入空气净化器壳的铰链接纳部分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8A是对比实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的外壳的铰链部件的放大视图;
图8B是沿图8A的线VIIIB-VIIIB的剖视图;和
图9是显示对比实例的把空气净化器帽的铰链插入部分插入空气净化器壳的铰链接合孔的过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1用于过滤引导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入口空气。
空气净化器单元1通常包括用于过滤入口空气的过滤元件(空气净化元件)2和容纳过滤元件2的可分离外壳(壳体)。外壳由多个壳构件构成,多个壳构件在车辆的大致水平方向上连接,例如在车的前后方向上。换言之,外壳具有分开线,沿此分开线外壳至少能够分成两个壳构件,该分开线大致平行于车的上下方向。例如,车的水平方向是平行于车的水平面的方向,该水平面平行于车行驶的表面。同样,车的上下方向是大致垂直于车的水平面的方向。例如,车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于重力方向。
例如,外壳由作为壳构件的空气净化器壳3和空气净化器帽构成。空气净化器壳(例如第一壳构件)3设置在车的前端部分,从而使得壳3的开口(例如第一开口)面向大致水平方向,例如面向车的朝后方向。空气净化器帽(例如第二壳构件)4覆盖壳3的第一开口。帽4具有开口(例如第二开口)并连接到壳3,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开口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对,例如在车的前后方向上。壳3和帽4彼此连接。
壳3具有位于第一开口的周边的第一凸缘部分11。帽4具有位于第二开口周边的第二凸缘部分12。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11,12提供密封表面。
如图2B和4所示,过滤元件2包括元件主体5和位于元件主体5的周边上的周边部分(周边密封部分)6。例如,周边部分6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环形状。过滤元件2以竖直方向设置在外壳中,周边部分6设置在第一凸缘部分11的密封表面和第二凸缘部分12的密封表面之间。即,过滤元件2与车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壳3和帽4在车的前后方向上连接。过滤元件2以大致垂直于车前后方向并大致平行于车左右方向(即垂直于车前后方向的车宽度方向)的竖直位置保持。
壳3的第一凸缘部分11形成有接合凸起54。例如,接合凸起54沿第一凸缘部分11整个地形成,因此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挤压接触接合凸起54,并被压缩。
此外,壳3在第一开口的周边上形成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同样,帽4在第二开口的周边上形成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4。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形成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用于容纳过滤元件2。
如图5所示,外壳具有位于其顶部的上部接合部件15。上部接合部件15通过金属夹7固定。如图2A,2B,6和7所示,外壳的底板具有下部接合部件16。下部接合部件16形成接合结构,即以铰链连接或铰链方式连接的铰链部件。
上部接合部件15由壳3的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和帽4的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构成。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邻近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上端形成。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邻近第二凸缘部分12的上端形成。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和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彼此接合,并通过金属夹17进一步固定。
下部接合部件16由壳3的壳铰链部分(以下称作铰链接纳部分)19和帽4的帽铰链部分(以下称作铰链插入部分)20构成。铰链接纳部分(hingereceiving portion)19通常从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下端在车的朝后方向上延伸。铰链插入部分20通常从第二凸缘部分12的下端在朝下的方向上延伸。
铰链接纳部分19形成有接合凹陷(以下称作铰链接合开口)21。铰链插入部分20形成有接合凸起(以下称作铰链轴部分)22。铰链轴部分22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此外,铰链接纳部分19具有铰链接纳表面23、右和左倾斜引导表面24,25和位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上的铰链止动件(止动壁)26。
外壳具有把空气(例如外部空气)引导到外壳的内部的入口导管(第一外部空气导管)31,和用于引导已经通过外壳内的过滤元件2朝发动机的吸气管流动的空气的出口导管(第二外部空气导管)33。
例如,入口导管31与壳3整体形成。出口导管33与帽4整体形成。壳3中形成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2,从入口导管31引导的空气通过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2流动。帽4形成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4,已经通过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2和过滤元件2的空气流动通过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4。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2和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4形成进气通路。进气通路与进气口和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
壳3与发动机散热器8等车的主体侧构件(例如安装在车上的构件)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壳3由树脂制成,并与散热器8的风扇护罩(发动机功能部件)整体模制。
发动机安装在自动车等车的发动机室中。例如,发动机是水冷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利用燃烧室中的入口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燃烧产生的能量来产生动力。发动机具有把入口空气引导到燃烧室中的吸气管和从燃烧室排放废气的排气管。进一步地,发动机设置有发动机冷却单元,该发动机冷却单元包括循环发动机冷却剂的发动机冷却回路。
发动机由气缸盖和气缸体等构成。气缸盖在一侧上形成吸气口(吸入口),在相对侧上形成排气口(排出口)。吸气口通过提升阀式进气阀打开和关闭,排气口通过提升阀式排气阀打开和关闭。
吸气管连接到吸气口,排气管连接到排气口。气缸体中形成缸膛。活塞由曲柄支撑以便在气缸膛中往复运动。此外,水套形成在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内侧,以便包围气缸膛的周边。
发动机冷却单元通常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和把冷却空气强制地引导到发动机主单元中的热交换器送风单元,用于冷却发动机主单元的发动机制冷剂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中流动。
发动机制冷回路包括水泵、温度调节器、散热器8等。水冷汽油发动机构造成发动机制冷剂通过水套强制地循环。因此,发动机冷却到适当温度使发动机的元件有效地操作。
水泵用于把制冷剂强制地从散热器8引导到发动机的水套中。水套由曲柄旋转地驱动。温度调节器用作控制制冷剂温度的自动控制阀。温度调节器设置在散热通道上,通过散热器8的管子的发动机制冷剂流过前述散热通道。当发动机制冷剂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例如85℃)时,温度调节器完全地关闭散热通道从而使得发动机制冷剂被引导到旁路通道,同时绕过散热器8。这样,通过温度调节器切换通道,发动机被平稳地加热到适当温度。
在发动机室中,散热器8安装在容易提供的位置,例如车的前端部分。例如,散热器8紧跟在前栅构件之后,前述前栅构件限定把冷却空气引导到发动机室中的开口。散热器8在冷却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空气在管子之间流动,制冷剂在管子内部流动,因而冷却制冷剂。当车行驶时热交换器送风单元产生冷却空气流。因此,散热器8用作冷却冷却剂的热交换器。
例如,散热器8包括上箱35、下箱36和位于上箱35和下箱36之间的分层芯。芯由交替分层的管子和叶片构成。管子形成冷却剂流动通道。
上箱35和下箱36中的每个设置有把热交换器送风单元的风扇护罩9固定到散热器8的两个护罩。上箱35的顶壁具有支撑销39。支撑销39在朝上的方向上突出。下箱36的底壁上具有支撑销40。支撑销40在朝下的方向上突出。散热器8通过支撑销39,40固定到车的部件(构件)43,44,例如前侧构件、支架、框架、车体等。在本实施例中,部件43,44是车的主体部分。
圆柱形橡胶构件(橡胶安装件)41,42装配在支撑销39,40的周边。当散热器8通过支撑销39,40安装到部件43,44上时,橡胶构件41,42用作缓冲器。
热交换器送风单元位于发动机和散热器8之间。例如,热交换器送风单元位于散热器8的后侧上。热交换器送风单元通常包括电动鼓风机和包围电动鼓风机的风扇护罩。电动鼓风机工作使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8的芯从前栅构件流向发动机。
电动鼓风机包括产生轴向气流的轴流风扇和旋转轴流风扇的电机45。轴流风扇包括装配到电机45的旋转轴的凸起部分和从凸起部分径向地延伸的叶片。
风扇护罩9包括包围散热器8和电扇之间的间隙的护罩体46。风扇护罩9防止电扇产生的气流绕过散热器8的芯。即,风扇护罩9引导电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散热器8的芯。
风扇护罩9由树脂材料(例如热塑树脂(例如聚丙烯))整体形成并具有预定形状。同样,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壳3与风扇护罩9整体地形成。
包括护罩体46和壳3的风扇护罩9是整体模制形成的热塑树脂产品(模制品)。例如,通过熔化球形树脂材料、把熔融树脂注射到模具限定的凹穴中、冷却凹穴中注射的树脂和从模具移除模制品,来形成风扇护罩9。
护罩体46具有大致多边形管状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截面。护罩体46包括一对横向壁,例如上壁和下壁,其在车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进一步地,护罩体46包括一对竖直壁,例如右和左壁,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例如车的大致右和左方向上。轴流风扇设置在风扇护罩4中从而使得旋转轴与管状护罩体46的轴线对齐。例如,轴流风扇设置成旋转轴线与车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护罩体46的上壁与固定支柱49整体形成。固定支柱49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到散热器8的上箱35的护罩固定部分。护罩体46的下壁与固定支柱50整体地形成。固定支柱50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到散热器8的下箱36的护罩固定部分。
护罩体46的中部具有开口51,电扇吹送的空气通过该开口51。此外,风扇护罩9具有固定支柱52和在固定支柱52的内周边上的电机固定部分53。固定支柱52和电机固定部分53与护罩体46整体地形成。电扇,特别是电机45固定到电机固定部分53。
空气净化器单元1定位在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最上游位置处,例如发动机的吸气管的最上游位置。过滤元件2设置在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外壳中,用于过滤通过进气通路的吸入空气。过滤元件2捕获包含在外部空气中的杂质,例如灰尘,以便减少发动机滑动摩擦。
过滤元件2包括元件主体5和沿元件主体5的周边的周边部分6,元件主体5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如图4所示,元件主体5例如由在上下方向上折叠或褶折的不织布(unwoven cloth)制成。
周边部分6与元件主体5整体地形成。周边部分6形成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环形状的的软框架。周边部分6包括上壁、下壁、侧壁。上壁和下壁沿沿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侧部定位,前述上下方向垂直于外壳内的进气的流动方向,即第一和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2,34的轴线。侧壁沿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侧部定位,例如左右方向。
周边部分6用作密封件,该密封件具有壳3的第一凸缘部分11的密封表面和帽4的第二凸缘部分12的密封表面。此外,周边部分6与第一凸缘部分11的接合凸起54挤压接触。
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外壳具有大致长方体盒形状,并且在车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H,在车的左右方向上具有宽度B,在车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深度,如图1所示。通过连接壳3的第一开口和帽4的第二开口来构造外壳,通过夹子7来固定第一和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7,18。
壳3是容器型构件,并与风扇护罩9的护罩体46整体地形成。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3与护罩体46的左壁整体地模制。风扇护罩9通过固定支柱49,50安装到散热器8,散热器8固定到车的部件43,44(例如,车体)。因此,通过把风扇护罩9固定到散热器8,壳3固定到车的部件43,44。换言之,壳3通过风扇护罩9和散热器8固定到部件43,44。
此外,壳3由与风扇护罩9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壳3包括管状侧壁56,管状侧壁56具有多边形管状形状并在其中限定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道32。多边形管状形状例如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截面。
如图3所示,管状侧壁56包括左侧壁部分和右侧壁部分。左侧壁部分和右侧壁部分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对,例如在车的左右方向上,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此外,管状侧壁56包括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在车的上下方向上相对,并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
管状侧壁56在第一轴端限定作为壳3的第一开口的开口,并且在第二轴端具有端壁57。即,第一开口和端壁57相对于管状侧壁56的轴线相对。第一开口限定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壳3设置成第一开口面向车的朝后方向,端壁57面向车朝前方向。换言之,壳3设置成端壁57定位在管状侧壁56的前侧。即,端壁57用作外壳的前侧壁。端壁57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
过滤元件2装配到壳3的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然后帽4连接到壳3的第一开口。因此,在该条件下,壳3的第一开口与帽4的第二开口和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4连通。换言之,壳3的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与帽4的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4连通,同时过滤元件2容纳在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4之间。
管状侧壁56的左右侧壁部分和端部57在车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管状侧壁56的上下壁部分在车的左右方向上延伸。
管状侧壁56的下壁部分设置有具有管状形状的导管连接部分。进气口形成在导管连接部分的内部。进气口在朝下的方向上打开。
壳3的第一凸缘部分11形成在第一开口的周边上,第一开口限定在管状侧壁56的第一轴端处。第一凸缘部分11提供第一元件密封部分。此外,第一凸缘部分11提供第一密封表面,该第一密封表面以预定间隙与帽4的第二凸缘部分12的第二密封表面相对,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设置在前述间隙中。第一密封表面沿第一凸缘部分11形成,因此具有大致矩形或正方形环形状。第一凸缘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与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净化侧(例如前侧)紧密接触。此外,第一凸缘部分11形成有接合凸起54,该接合凸起54例如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环形形状。接合凸起54从第一密封表面凸向过滤元件2。接合凸起54与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挤压接触。
第一凸缘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和下部,例如在车的左右方向上。上部和下部分别位于管状侧壁56的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的末端。第一凸缘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还包括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右部和左部。右部和左部分别位于管状侧壁56的右壁部分和左壁部分的末端。第一凸缘部分11的右部直接连接到护罩体46,如图3所示。
此外,如图3和4所示,壳3具有元件支撑肋60,元件支撑肋60在管状侧壁56的左右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元件支撑肋60突出到壳3的内部,例如朝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道32的轴线突出。每个元件支撑肋60具有大致板形形状,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车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当过滤元件2组装到壳3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时,元件支撑肋60形成为与过滤元件2的元件主体5接触,从而使得过滤元件2仅通过壳3保持在竖直位置。即,元件支撑肋60用作元件接合和保持部分。
壳3还具有上部加强肋61和下部加强肋62,如图4所示。上部加强肋61从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上部凸向管状侧壁56的上壁部分,即,在与第一元件2的周边部分6相反的方向上。下部加强肋62从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下部沿与管状侧壁56的下壁部分相反的方向凸出。
如图5所示,壳3在邻近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上侧的多个位置(例如两个位置)处具有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如图2A、2B,6和7所示,壳3在邻近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下侧的多个位置(例如两个位置)处具有铰链接纳部分(第一铰链接合部分)19。
每个铰链接纳部分19包括铰链容纳体63、左右引导板64和加强肋65。铰链容纳体63从下部加强肋62的帽侧端在朝下方向上延伸,帽侧端位于帽4的侧面上。左右引导板64从铰链容纳体63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车朝后方向上。加强肋65形成为用于加强铰链接纳部分19的构件。
铰链容纳体63具有多边形管状壁并在它的内部形成铰链接合开口21,前述多边形管状壁具有管状形状,其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铰链接合开口21是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通孔,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穿过铰链容纳体63。
如图2B和7所示,铰链接合开口21在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的下方(比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的位置低)。因此,当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观看时,铰链接合开口21被过滤元件2隐藏,并且管状侧壁56的上壁部分不可见。换言之,当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观看时铰链接合开口21位于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重叠的位置处。
铰链容纳体63的管状壁的前部分形成有铰链止动件26。铰链止动件26连接到加强肋62的帽侧端。铰链止动件26提供壁表面,当铰链轴部分22插入到铰链接合开口21中时,该壁表面防止帽4的铰链轴部分22比铰链接合开口21更加移动向前侧。
铰链容纳体63的管状壁的后部形成有左右引导板64。左右引导板64从管状壁的后部在车的朝后方向上延伸。左右引导板64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车的朝后方向上,并且在与铰链接合开口21相对的一侧上形成后端66。
左右引导板64相对于在水平方向(例如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彼此对称地形成。左右引导板64中的每个包括板部分(引导板)和从板部分延伸的倾斜部分(倾斜引导板)。倾斜部分相对于板部分倾斜。左右引导板64的倾斜部分相对于轴线位于相对两侧上。
此外,铰链容纳体63具有切口67,该切口67位于左右引导板64的板部分之间,如图7所示。切口67的宽度(相对于车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宽度和铰链轴部分22的宽度。
左右引导板64的板部分的上表面限定铰链接纳表面23,该铰链接纳表面23用作把铰链轴部分22引导到铰链接合开口21中的引导件。铰链接纳表面23是平坦表面,该平坦表面大致在水平方向(例如车的前后方向)上从铰链接合开口21延伸到末端66。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例如,两个铰链接纳表面23分别形成在切口67的相对侧上。可选地,在铰链容纳体63不具有切口67的情况下,铰链容纳体63具有单个铰链接纳表面23。
铰链接合开口21在车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稍微大于帽4的铰链轴部分22的宽度。同样,铰链接纳表面23在车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稍微大于帽4的铰链轴部分22的宽度。铰链接纳表面23位于比帽4的铰链轴部分22的底表面更高的位置处。
左右引导板64的倾斜部分与铰链容纳体63的管状壁的左右侧和板部分的侧端整体地形成。倾斜部分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的左右侧和板部分的侧端一直延伸,同时相对于板部分倾斜,即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此外,倾斜部分倾斜成它们之间的距离从板部分向末端69逐渐增大。换言之,倾斜部分倾斜成它们之间的距离在朝上的方向上增大。
倾斜部分提供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当铰链轴部分22插入到铰链接合开口21中时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把铰链轴部分22引导到铰链接纳表面23上。当与铰链接合开口21和铰链接纳表面23的侧面的距离增加时,倾斜引导表面24,25变高。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引导板64的末端66比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更凸向帽4,即,在朝后方向上。例如,左右引导板64的大致后半部分比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在朝后方向上更凸向帽4。因此,左右引导板64的至少一部分是可见的,而不会被过滤元件2和壳3阻挡。
即,在帽4从壳3移除并且过滤元件2设置在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中的情况下,当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观看时,铰链接纳表面23的部分(例如铰链接纳表面23的后半部分)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的部分(例如左右引导表面24,25的后半部分)定位在不与过滤元件2和壳3重叠的位置处。即,铰链接纳表面23的部分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的部分位于从过滤元件2和壳3或从车的外部(例如从车的前栅构件的前部位置)可看见的位置处。
例如,引导板64具有预定长度,从而使得至少后部(例如部分S1)在车的前后方向上不与过滤元件2重叠,如图2B所示。
帽4可拆卸地连接到壳3。帽4例如由与壳3相同的材料制成。帽4具有大致容器状形状。帽4包括管状侧壁70,管状侧壁70具有多边形管状形状。例如,多边形管状形状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截面。帽4在管状侧壁70的第一轴端处具有端壁71,并且第二开口形成在管状侧壁70的第二轴端处。管状侧壁70中形成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4。
帽4的管状侧壁70包括在水平方向(例如车的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壁部分,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同样,帽4的管状侧壁7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车的左右方向上。
帽4设置成端壁71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管状侧壁70的后侧上。即,帽4设置成第二开口在车的朝前方向上开放。因此,帽4的端壁71对应于外壳的后壁。在过滤元件2固定到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并且帽4连接到壳3的情况下,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4和第二开口与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路32和通过元件主体5的壳3的第一开口连通。
帽4的第二凸缘部分12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周边上,第二开口限定在管状侧壁70的第二轴端上。第二凸缘部分12为围绕第二开口的凸缘或框架形式。第二凸缘部分12提供用于形成第二密封表面的第二元件密封部分,第二密封表面与通过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壳3的第一凸缘部分11的密封表面相对。第二凸缘部分12具有大致的正方形或矩形环截面。
第二凸缘部分12的第二密封表面气密封地接触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灰尘侧(后表面)。第二凸缘部分12具有肋72,该肋72从第二密封表面向过滤元件2凸出。例如,肋72沿第二密封表面形成,因此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环形状。肋72用于防止过滤元件的收缩。
例如,当帽4组装到壳3上时,肋72接触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内表面,以便防止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朝外壳的中心收缩。因为肋72防止了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收缩和位置移动,因此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与周边部分6适当地密封。
在肋72干涉铰链插入部分20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的情况下,可以部分地去除邻近铰链插入部分20的肋72。因此提高工作效率。
帽4在对应于上壁部分的末端和管状侧壁70的左右侧壁部分的位置处具有帽接合壁73,该帽接合壁73在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外表面和壳3的加强肋61的外表面之上从第二凸缘部分12延伸,如图5所示。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形成在第二凸缘部分12的上侧的多个位置(例如两个位置)处,并且与壳3的夹紧连接部分17接合。铰链插入部分20(例如铰链装配部分,第二铰链接合部分)形成在第二凸缘部分12的下侧的多个位置(例如两个位置)处。铰链插入部分20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中,并且通过铰接连接到壳3的铰链接纳部分19。
帽4的铰链插入部分20中的每个包括铰链保持部分(水平部分)74、铰链连接部分(铰链腿部分)75和加强肋76。铰链保持部分74从第二凸缘部分12的下端在与过滤元件2相反的方向上水平地延伸。铰链连接部分75从铰链保持部分74的中间部分在朝后方向上延伸。加强肋76用于加强第二凸缘部分12和铰链插入部分20。
铰链轴部分(铰链头)22与铰链连接部分75整体地形成。铰链轴部分22从铰链连接部分75的下端在水平方向(例如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例如,铰链轴部分22从铰链连接部分75在朝前和朝后的方向上延伸。
铰链轴部分22插入铰链接纳部分19的铰链接合开口21中,并且当帽4固定壳3时用作支点(旋转中心)。铰链轴部分22的前部形成具有圆形边缘的凸起77。在车的前后方向上,铰链轴部分22的尺寸小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尺寸。在车的左右方向上,铰链轴部分22的的宽度稍微小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宽度。
铰链接纳部分19接纳铰链轴部分22,从而使得帽4可绕铰链轴部分22旋转。即,帽4可附接到或从壳3分离,同时绕铰链轴部分22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壳3的铰链接纳部分19和帽4的铰链插入部分20提供外壳的铰链部件。
夹子7张紧壳3的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和帽4的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因而整体地固定过滤元件2、壳3和帽4。即,夹子7用作固定构件。例如,夹子7由板簧、钢丝弹簧等构成。同样,不总是需要通过第一和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7,18来固定壳3和帽4。例如,能够通过直接张紧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11,12来固定壳3和帽4,而不需要具有第一和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7,18。此外,固定构件不局限于金属夹子7。例如,能够通过橡皮带等任何其它夹子构件来提供固定构件。此外,夹子能够整体地形成到壳3和帽4中的一个上,并且能够与壳3和帽4中的另一个接合或插入壳3和帽4中的另一个中。
接下来,将参考图1-7来说明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组装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元件2和帽4固定到壳3的第一开口,壳3的第一开口与护罩体46的左侧壁整体地形成。壳3的第一开口在比散热器8更靠近车的后侧的位置处开设。因此,工人把过滤元件2从散热器8的前侧送到散热器8上方的壳的第一开口,前述工人站在前栅构件前面。
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下侧与壳3的第一凸缘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的下部接触。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下侧与壳3的接合凸起54的下侧挤压接触。
然后,过滤元件2旋转从而使得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上侧朝前移动。因此,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上侧与第一凸缘部分11的密封表面的上部接触。此时,壳3的元件支撑肋60进入元件主体5的预定折叠之间。因为元件主体5由壳3的元件支撑肋60承受,因此调节过滤元件2在装配方向上的运动。
此外,周边部分6的上侧和左右侧与接合凸起54的上侧和左右侧挤压接触以便压缩接合凸起54。因为过滤元件2的元件主体5与壳3的元件支撑肋60接合,因此过滤元件2仅通过壳3被保持在竖直位置,如图4所示。
接下来,帽4从散热器8的前侧送到散热器8上方的壳3的第一开口。在该情况下,过滤元件2已经固定在壳3中。将难以从前侧看到铰链接纳部分19的铰链接合开口21,因为工人的视线被过滤元件2、壳3和其它周围的发动机功能装置所阻挡。即,在铰链接合开口21不可见的情况下,将难以把帽4的铰链轴部分22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中。
在本实施例中,铰链接纳部分19具有铰链接纳表面23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铰链接纳表面23大致在车的朝后方向上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延伸到从车的前侧可看到的位置。此外,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大致在车的朝后方向上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左右侧延伸到从过滤元件2和壳3或从车的外部能够看见的位置。
即,放置铰链轴部分22的位置从过滤元件2和壳3或从车的外部可看见。因此,帽4的铰链轴部分22能够容易地放置在壳3的铰链接纳表面23上。
此外,因为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设置在铰链接纳表面23的相对侧上,因此铰链轴部分22能够沿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被引导到铰链接纳表面23上,即使铰链轴部分22在车的左右方向上放置在离开铰链接纳表面23的位置。此外,因为铰链轴部分22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沿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滑动,减少工人保持帽4的力量,因此铰链轴部分22能够适当地放置在铰链接纳表面23上。
因此,铰链轴部分22放置在铰链接纳部分23上,然后帽4朝前移动,例如朝壳3移动从而使得铰链轴部分22靠近铰链止动件26。因此,当铰链轴部分22接触铰链止动件26时或在铰链轴部分22接触铰链止动件26之前,铰链轴部分22容纳在铰链接合开口21中。
即使当铰链轴部分22放置在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上,在沿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被引导后,铰链轴部分22直接容纳在铰链接合开口21中。
接下来,帽4绕容纳在铰链接合开口21中的铰链轴部分22旋转。因此,帽4的上侧朝前移动,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与壳3的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接合。此时,帽4的帽接合壁73装配在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的外表面和壳3的加强肋61的外表面上。
然后,第一和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7,18被夹子7张紧。这样,过滤元件2、壳3和帽4结合在一起。在该情况下,因为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设置在第一凸缘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和第二凸缘部分12的第二密封表面之间,因此过滤元件2在外壳中容纳和保持在竖直位置,该竖直位置与上下方向平行并垂直于水平方向。此外,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间的间隙被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气密封。
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操作。当发动机启动时,发动机的气缸从排气阶段向吸气阶段变换,同时进气阀打开并且活塞下降,随着活塞的下降气缸燃烧室的负压(低于大气压)增加。因此,混合空气从打开的进气口吸入。
此时,空气,例如外部空气,从第一外部空气导管31引导到壳3的第一外部空气引导通道32,并且通过过滤元件2的元件主体5。因此,空气杂质被元件主体5所捕获。
通过元件主体5的空气通过帽4的第二外部空气引导通道34、第二外部空气导管33、进气管(进气通道)的内部和吸气口,被吸入气缸的燃烧室中。因为清洁空气吸入发动机,杂质导致的发动机的滑动摩擦被减小。因此,减少发动机失效。
接下来,将通过与图8A、8B和9所示的对比实例的对比,来说明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效果。
如上所述,外壳由壳3和帽4构成。外壳包括上部接合部件15,该上部接合部件15被夹子7固定在顶侧。每个上部接合部件15由壳3的第一夹紧连接部分17和帽4的第二夹紧连接部分18构成。同样,外壳包括位于下侧的下部接合部件16。每个接合部件16由壳3的铰链接纳部分19和帽4的铰链插入部分20构成。
铰链接纳部分19从壳3的管状侧壁56的下壁部分(例如第一凸缘部分11的下端)在车的朝后方向上延伸。铰链插入部分20从帽4的管状侧壁70的下壁部分(例如第二凸缘部分12的下端)在车的朝下方向上延伸。
铰链接纳部分19和铰链插入部分20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前述铰接方式为:铰链插入部分22的铰链轴部分22容纳在铰链接纳部分19的铰链接合开口21中。
当从壳3的顶部观看时,铰链接合开口21位于与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在过滤元件2组装到第一元件容纳部分13后,当帽4组装到壳3上时,铰链接合开口21被过滤元件2、壳3的上壁部分和壳3的周边上的发动机功能部件所隐藏。即,帽4的铰链轴部分22需要插入隐藏的铰链接合开口21中。
例如,在对比实例的铰链部件中,如图8A、8B和9所示,铰链部件位于壳101和帽102的底侧。因此,工人难以看见壳101的铰链接纳部分105的铰链接合开口106。例如,铰链接纳部分105的联接接合开口106被壳101、过滤元件103或周边上的发动机功能部件隐藏或几乎完全隐藏。
如图9所示,帽102的铰链插入部分104需要插入铰链接合开口106,同时使帽102相对于壳101的第一凸缘部分111的第一密封表面倾斜预定角度θ,以避免帽102的肋113干涉过滤元件103。然而,因为铰链接合开口106不可见或几乎不可见,因此难以把铰链插入部分104插入铰链接合开口106中。此外,难以把帽102固定到壳101上并同时避免帽113干涉过滤元件103。
此外,难以可见地检查铰链插入部分104是否从车的前侧适当地插入铰链接合开口106中。如果在铰链插入部分104不适当地容纳在铰链接合开口106中的情况下,壳101的接合部分和帽102的接合部分被夹紧时,壳101的第一凸缘部分111的第一密封表面和帽102的第二凸缘部分112的第二密封表面将不会适当地与过滤元件103的周边部分110密封。例如,如果壳101和帽102的装配条件不充分或适当,过滤元件103的周边部分110容易变形,例如扭曲。在该情况下,就难以使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与过滤元件103的周边部分110适当地密封。
在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单元1中,铰链接纳部分19具有由铰链接纳表面23和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上的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构成的引导机构。具体地,铰链接纳部分23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形成为围绕铰链接合开口21的三侧,例如铰链接合开口21的后侧和左右侧。当铰链轴部分22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中时铰链接纳部分23用作引导件。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用于把铰链轴部分22引导到铰链接合表面23。同样,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用于把铰链轴部分引导到铰链接合开口21中。此外,铰链接纳表面23在车的朝后方向上从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延伸到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或从车的外部可看见的位置,前述铰链接合开口21定位在被过滤元件2或壳3隐藏的位置处或定位在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难以看到的位置处。同样,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在车的朝后方向上从铰链止动件26延伸到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或从车的外部可看见的位置,前述铰链止动件26定位在被过滤元件2或壳3隐藏的位置处或定位在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难以看到的位置处。
即,铰链接纳表面23能够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或从车的外部部分地看见。因此,铰链轴部分22能够容易地放置在铰链接纳表面23上。即使在铰链接合开口21,即铰链接合开口21和铰链轴部分22之间的接合位置从过滤元件2和壳3的顶部或从车的外部不可见的情况下,由于铰链接纳表面23的作用,铰链轴部分22也能容易地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中。
此外,铰链接纳表面23位于比铰链轴部分22的底表面高的位置处。因此,通过沿铰链接纳表面23朝壳3拉铰链轴部分22,铰链轴部分22下落到铰链接合开口21中。工人能够通过触觉来知道铰链轴部分22的下落。此时,铰链轴部分22装配到铰链接合开口21中,并因此以铰接方式连接。这样,能够确保壳3和帽4的适当连接。
此外,因为止动件26设置在相对于铰链接合开口21的与铰链接纳表面23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止动件26的上端定位成比铰链接纳表面23高,因此铰链轴部分22适当地引导进铰链接合开口21中。同样,因为铰链接纳表面23在车的朝后方向上具有足够长度,因此铰链轴部分22沿铰链接纳表面23平滑顺利地引导进铰链接合开口21中。例如,在车的前后方向上,铰链接纳表面23的长度长于铰链轴部分22的尺寸(长度)。
因此,提高了把帽4组装到壳3的效率。此外,壳3和帽4能够适当地连接。因为壳3和帽4被适当地连接,因此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与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适当地密封。即,不周边部分6不容易变形或扭曲。
因为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间的间隙被过滤元件2的周边部分6适当地密封,因此灰尘等异物不容易进入进气通道和进一步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因此,发动机滑动摩擦导致的发动机故障被减少。
(变化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3与风扇护罩9整体地模制。然而,壳3能够与其它发动机功能部件整体地形成或连接到其它发动机功能部件,例如发动机端盖、进气管、节流阀体、散热器的箱等。同样,车体侧构件能够是车体、车框架和风扇护罩9中的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元件2由不织布(unwoven cloth)形成。然而,过滤元件2能够由其它材料形成,例如纸、金属网构件等。
空气净化器单元1的外壳能够由包括纤维的树脂材料形成用于增加强度,例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在该情况下,通过把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硼纤维)混合到树脂中来制造壳3和帽4,前述制造壳3和帽4的树脂与那些与壳3整体地形成的发动机功能部件的树脂相同。此外,壳3和帽4能够由不同材料制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铰链接纳表面23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设置成围绕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的三侧。可选地,铰链接纳表面能够形成为围绕铰链接合开口21的整个周边。同样,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中的一个或两个能够被去除。此外,铰链接纳部分19能够具有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在铰链接合开口21的周边上。例如,锥形部分可形成为朝铰链接合开口21下倾。同样,锥形部分可形成为最高部分与铰链接纳表面23的末端共面,铰链接纳表面23的该末端与铰链接合开口21相邻。
在上述实施例中,铰链接纳表面23是在大致水平方向(例如车的朝后的方向)上从铰链接合开口21向末端66延伸的平坦表面。可选地,铰链接纳表面23可相对于大致水平方向倾斜。例如,铰链接纳表面23可朝铰链接合开口21向下倾斜。
在上述实施例中,切口67形成在左右引导板64的板部分,并且切口67的宽度小于铰链轴部分22的宽度和铰链接合开口21的宽度。而且,铰链轴部分22的底表面是平坦表面。然而,在切口67与铰链接合开口21连通的情况中,铰链轴部分22的底表面能够形成有与切口67接合的接合凸起(例如图8B所示的凸起119)。在该情况中,接合凸起能够沿切口67引导,同时铰链轴部分22沿铰链接纳表面23朝铰链接合开口21滑动。因此,提高了组装效率。
此外,切口67可去除。在该情况中,左右引导板64的板部分结合成单个板。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3设置成使得第一开口在车的朝后方向上开放。然而,壳3能够设置在不同方向上。例如,壳3能够设置成使得第一开口在朝前的方向、朝左的方向、朝右的方向上开放。帽4设置成第二开口在与壳3的第一开口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开放。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3的铰链接纳表面23在与第一开口的开放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可选地,铰链接纳表面23可形成为在相对于第一开口的开放方向倾斜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同样,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能够形成为在相对于第一开口的开放方向倾斜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实施例中,铰链接纳表面23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通过左右引导板64来提供。可选地,铰链接纳表面23和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能够通过引导块提供,该引导块的厚度大于左右引导板64的厚度。而且,左右倾斜部分中的一个,即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中的一个可以去除。此外,左右倾斜引导表面24,25都可以去除。
在上述实施例中,容纳过滤元件2的元件容纳部分通过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提供,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纳部分13,14分别形成在壳3和帽4中。可选地,元件容纳部分可通过壳3的第一开口和帽4的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帽4组装到壳3前,过滤元件2通过元件支撑肋60保持在壳3中。在该情况下,当把帽4的铰链轴部分22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中时,工人不需要保持过滤元件2。然而,元件支撑肋60等元件支撑部分可去除,当把帽4的铰链轴部分22插入铰链接合开口21中时,工人需要紧握保持过滤元件2到壳3。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元件2保持在竖直位置。然而,过滤元件2能够保持在相对于车的上下方向或外壳的上下方向倾斜预定角度的倾斜的竖直位置。即,过滤元件2的竖直位置不局限于与重力方向平行的精确竖直位置,而且可以是大致平行于车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包括与竖直方向倾斜的位置。在过滤元件2设置倾斜的竖直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设置成以与过滤元件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3和帽4具有在车的上下方向(例如重力方向)上的分开线。然而,壳3和帽4可具有与重力方向倾斜的分开线,包括弯曲的分开线。
此外,第一外部空气导管31能够转动地连接到壳3的导管连接部分。在该情况中,第一外部空气导管31的开口能够柔性地设置成具有相对低温的外部空气(例如没有通过散热器8的空气)能够引导进第一外部空气导管31中。而且,第一外部空气导管31能够连接到帽4,第二外部空气导管33能够连接壳3。
铰链容纳体63能够大致为具有底端的管状形状。而且,铰链容纳体63的管状部分的壁可具有弯曲形状(例如弧形形状)以便与铰链轴部分22的凸起77、限定铰链接合开口21的壁的形状对应。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它优点和变化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特定的细节、典型设备、所示和所说的示例性实例。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车的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所述空气净化器单元包括:
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用于过滤引导进内燃机的空气;和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构件和第二壳构件,所述第一壳构件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构件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构件和第二壳构件彼此连接成使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车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使所述过滤元件容纳在由第一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的元件容纳部分中,其中
所述第一壳构件包括铰链接纳部分,
所述第二壳构件包括铰链插入部分,
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和铰链插入部分设置在元件容纳部分的下面,
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包括接合开口,所述铰链插入部分接纳在所述接合开口中从而使得铰链接纳部分和铰链插入部分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铰链接纳部分还包括铰链接纳表面,所述铰链接纳表面从所述接合开口附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从所述接合开口附近在车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定位得比所述铰链插入部分的下端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相对于大致水平方向比所述元件容纳部分更凸向第二壳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在第二壳构件与第一壳构件分离的情况下,所述铰链接纳表面延伸到从过滤元件的顶部、第一壳构件的顶部和车外部中的至少一处能够看见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包括在所述铰链接纳表面的相反侧上的倾斜引导表面,所述倾斜引导表面向下倾斜向所述铰链接纳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包括向下倾斜向所述接合开口的倾斜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一密封表面,
所述第二壳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周边上的第二密封表面,
所述过滤元件包括周边部分,所述周边部分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间用于在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壳构件还包括肋,所述肋从第二密封表面凸向过滤元件的周边部分以便限制过滤元件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设置成与车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构件与安装在车上的构件结合成整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从接合开口附近在车的朝后的方向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壳构件设置成使第一开口面向车的朝后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壳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构件从而使得第一开口被第二壳构件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还包括:
夹子构件,所述夹子构件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壳构件,用于保持第一和第二壳构件的连接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插入部分包括铰链头,该铰链头在铰链插入部分被接合开口接纳的末端处,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从接合开口附近延伸向相对于大致水平方向与过滤元件不重叠的位置,并且
所述铰链接纳表面相对于大致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铰链头相对于大致水平方向的长度,用于当铰链插入部分与铰链接纳部分接合时把铰链头引导到接合开口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空气净化器单元,其中
所述铰链接纳部分包括止动壁,所述止动壁在相对于接合开口与所述铰链接纳表面相对的一侧上,并且
所述止动壁的上端定位得比所述铰链接纳表面高。
CN2008100878788A 2007-03-30 2008-03-27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5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3729A JP4312806B2 (ja) 2007-03-30 2007-03-30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2007-093729 2007-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5521A true CN101275521A (zh) 2008-10-01
CN101275521B CN101275521B (zh) 2012-09-05

Family

ID=3950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8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5521B (zh) 2007-03-30 2008-03-27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41385B2 (zh)
EP (1) EP1977812B1 (zh)
JP (1) JP4312806B2 (zh)
CN (1) CN101275521B (zh)
DE (1) DE602008004180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9430A (zh) * 2015-02-23 2016-08-3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外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8848A (ja) * 2007-03-30 2008-10-16 Denso Corp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4665957B2 (ja) * 2007-11-26 2011-04-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アエレメント収納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ファンシュラウド部材
DE202009001693U1 (de) * 2009-02-11 2010-08-19 Mann+Hummel Gmbh Luftfilter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US8216333B2 (en) * 2009-04-15 2012-07-10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Air cleaner assembly for small engine
US8807113B2 (en) * 2009-05-04 2014-08-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 air cleaner into a radiator fan shroud
DE102010016504B4 (de) * 2010-04-19 2014-05-15 Rittal Gmbh & Co. Kg Filtereinheit für einen Schaltschrank
EP2802402B1 (de) 2012-01-13 2019-06-05 MANN+HUMMEL GmbH Luftfilterelement mit haltegeometrie
JP6091522B2 (ja) * 2012-01-13 2017-03-08 マン ウント フンメ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保持形状を有するエアフィルタ要素
US10058809B2 (en) * 2012-09-27 2018-08-28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federation, Inc. Air cleaner frame
JP5949588B2 (ja) * 2013-02-07 2016-07-0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6032114B2 (ja) * 2013-04-24 2016-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KR101611031B1 (ko) 2014-04-08 2016-04-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클리너와 에어클리너 제작을 위한 금형유닛
CN110180266B (zh) * 2019-05-29 2021-05-25 山东鲁王食品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面粉加工厂除尘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0376A (en) * 1967-10-16 1971-11-16 Carl E Gingher Garment hanger bar
US5295602A (en) * 1993-03-17 1994-03-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ousing with snap latch closure
JP3299622B2 (ja) 1994-03-11 2002-07-08 豊田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3442186B2 (ja) * 1995-04-10 2003-09-02 豊田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3136978B2 (ja) * 1995-04-24 2001-0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DE19632205A1 (de) * 1996-08-09 1998-04-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Anordnung eines Luftfiltergehäuses im Motorraum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096389B2 (ja) 1997-12-10 2008-06-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3298052B2 (ja) * 1998-08-21 2002-07-02 豊田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
JP2000213429A (ja) 1999-01-19 2000-08-02 Honda Motor Co Ltd 空冷内燃機関
US6174343B1 (en) * 1999-06-29 2001-01-16 Siemens Canada Limited Ontario Cam action attachment and locking mechanism for air cleaner shells
JP4292038B2 (ja) 2003-08-20 2009-07-08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エアークリーナ
JP2006097663A (ja) * 2004-09-30 2006-04-13 Toyo Roki Mfg Co Ltd エアクリーナのヒンジ機構
JP4563768B2 (ja) * 2004-10-15 2010-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4844069B2 (ja) 2005-09-29 2011-12-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画素内膜厚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JP2008248848A (ja) 2007-03-30 2008-10-16 Denso Corp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9430A (zh) * 2015-02-23 2016-08-3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外壳
CN105909430B (zh) * 2015-02-23 2018-10-3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外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7812B1 (en) 2010-12-29
CN101275521B (zh) 2012-09-05
JP4312806B2 (ja) 2009-08-12
JP2008248853A (ja) 2008-10-16
DE602008004180D1 (de) 2011-02-10
EP1977812A1 (en) 2008-10-08
US8241385B2 (en) 2012-08-14
US20080314357A1 (en) 200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5521B (zh)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N101589220B (zh)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N103568820B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冷却结构
CN103826896B (zh) 用于具有多个铰链位置的铰接罩的空气流挡板系统
US6626483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0410093C (zh) 发动机驱动的车辆冷却装置
US10308315B2 (en) Saddle-ridden vehicle
CN100497026C (zh)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3982345A (zh) 内燃机的新鲜空气供给装置
CN108716442A (zh) 具有并联污染物管理特征的被动管理机罩和充压室进给的进气系统
CN1362599A (zh) 窗式空调器
CN105324573B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6133301B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辅机装配结构
KR20060108213A (ko) 대형 엔진
CN1609441A (zh)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KR101312947B1 (ko) 대형 엔진
CN109790772A (zh) 用于对包含在发动机中的传热流体泵的壳体进行封闭的封闭元件
CN104895665A (zh) 车辆的中间冷却器的包覆装置
CN110469437A (zh) 一种踏板摩托车新气吸取结构
JPH09226630A (ja) クーラーコンデンサの熱風排出構造
CN217055420U (zh) 一种进气系统及车辆
CN109572406A (zh)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KR20120102893A (ko) 주행풍유입장치
CN215408927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以及车辆
CN216008717U (zh) 混动车用空滤器和混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