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4427B - 手持工具的手柄 - Google Patents

手持工具的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4427B
CN101274427B CN200810001140.5A CN200810001140A CN101274427B CN 101274427 B CN101274427 B CN 101274427B CN 200810001140 A CN200810001140 A CN 200810001140A CN 101274427 B CN101274427 B CN 101274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grip
open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11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4427A (zh
Inventor
新间康智
中嶋庆士
竹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4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4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4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4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5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 B25F5/026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in the form of an auxiliary ha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迅速、简单地进行拆装的手柄。解决了在例如冲击钻等用两手握持的手持工具中,对于几乎所有现有技术的辅助手柄,如果不将其拆分就不能从手持工具上拆下,就不能迅速地将其安装或拆下这一操作性较差的问题。该手柄使中间动作部件(37)相对手柄主体部(40)的支承臂部(44)沿螺栓轴向移动来开合夹持座(21、21),不是通过支承臂部(43、44)的弯曲,而是通过中间动作部件(37)的在较大范围的移动来使两夹持座(21、21)的打开范围大于现有技术的打开范围。

Description

手持工具的手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柄,其为在诸如电锤等手持工具上使用的辅助手柄,且可相对于手持工具进行安装或拆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电锤等较大型且通常双手把持使用的手持工具上,往往除了具有供一只手握持的主手柄,还具有供另一只手握持的辅助手柄。一般而言,该辅助手柄作为选装部件(附属部件)来提供,可相对手持工具进行自由拆装。根据作业情况,所提供的该辅助手柄为握持部从手持工具向手持工具的侧方突出的棒形辅助手柄,或是从手持工具向手持工具的侧方突出并间距一定间隔的两个支承臂部间具有握持部的D字形辅助手柄。前者的棒形辅助手柄适用于手持工具承受来自加工部的转矩(绕顶端工具轴线方向的转矩)的情况,后者的D字形辅助手柄适用于手持工具承受来自加工部的沿上下方向的振动(沿顶端工具轴线方向的反作用力)。
作为与后者的D字形辅助手柄(以下,简称为辅助手柄)相关的技术,现有技术中提供有记载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76864中的技术。该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手柄表示在援引上述专利文献中图1的图11中。
该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手柄10具有:可夹持在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的夹持部11、用于将该夹持部11固定在前罩部2上的操作部12以及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13,其中,夹持部11通过形状为半个夹持部11的夹持座11a、11a,从前罩部2的两侧夹持大致呈圆筒状的前罩部2而与之固定。通过紧固操作部12的固定螺母12a,可将两夹持底座11a、11a固定在夹紧状态。
相反,通过松动操作部12的固定螺母12a,可将夹持部11从前罩部2拆下,从而可将该辅助手柄10从手持工具1上拆下。
另外,在图11中手持工具1的后部(图中右端部)设置有主手柄3。使用者可以一手握持该主手柄3,另一手握持上述辅助手柄10的握持部13,以双手把持该手持工具1,在此状态下进行作业。
但是,就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手柄10而言,在从操作部12的上、下两端部开始向侧方延伸的支承臂部14、15的顶端部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上述握持部13,随着固定螺母12a的紧固,两支承臂部14、1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使夹持部11的两夹持座11a、11a相对手持工具1固定。基于这样的结构,由操作操作部12产生的夹持部11的两夹持座11a、11a开合的范围(支承臂部的弯曲范围)不充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不拆分该辅助手柄10,夹持部11的两夹持座11a、11a就不能相对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较大地打开,这样就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该辅助手柄10的拆装作业变得麻烦、费时。
另外,由于夹持座11a、11a的开合范围较小,因此,可供辅助手柄安装的手持工具在尺寸(前罩部2的粗细)上被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需要扩大可供辅助手柄安装的手持工具的尺寸范围、提高手柄的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高的所谓的D形可拆装手柄,该手柄通过一种将安装部的打开范围设定得较现有技术中的打开范围更大的结构,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一件一件地拆分手柄,可在手柄的装配状态下迅速地进行手柄相对于手持工具的拆装,可以扩大可供手柄安装的手持工具尺寸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是具有权利要求书中各技术方案所记述的结构的手柄。
技术方案1记述的手柄,具有从两侧夹持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的一对夹持座、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上述手柄安装部进行开合的操作部和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主体部,上述手柄主体部具有从上述操作部向侧方延伸的一对支承臂部和固定在该两支承臂部间的握持部,上述操作部可以以独立于上述支承臂部的位移的方式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上述手柄安装部开合,上述操作部具有固定螺栓和可相对于上述支承臂部至少一侧的基端部沿该固定螺栓的轴向移动的中间动作部件,通过上述固定螺栓的紧固动作或松动动作,该中间动作部件相对上述支承臂部沿上述螺栓轴向移动,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上述手柄安装部打开或合上。
采用技术方案1记述的手柄,夹持座可以以独立于手柄主体部的两支承臂部的方式开合,所以,不使该支承臂部弯曲就可将一对夹持座相互合上而将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夹在一对夹持座其间,而且,不使该支承臂部弯曲就可将一对夹持座相互打开而解除其夹持手柄安装部的状态。由于不使支承臂部弯曲就可开合夹持座,这样,可以将该夹持座的打开范围设定得较现有技术的大,因此,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拆分该手柄,仅在手柄组装的状态下(装配状态)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从手持工具上拆下。同样,该手柄也可以在装配状态下安装到手持工具上。
此外,由于一对夹紧座的打开量较大,所以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手柄可以适用于在手柄安装部的尺寸上具有较大范围的手持工具,就这点而言,可以提高该手柄的通用性。
通过紧固或松动固定螺栓使中间动作部件相对支承臂部在螺栓轴向上移动,由此来开合夹持座,这样,不使两支承臂部中的至少一个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弯曲就可以开合夹持座,由此可以取得与上述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手柄中,上述操作部具有可相对上述支承臂部分别沿上述固定螺栓的轴向移动而相互间靠近或远离的两个开合动作部件,该两个开合动作部件分别设置在上述两夹持座的一端,该两夹持座的另一端经由紧固件相互接合或分离,通过扣上上述紧固件,并紧固上述固定螺栓的动作,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互相靠近,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合上,相反,通过松动上述固定螺栓的动作,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相互远离,并松开紧固件,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打开。
采用技术方案2记述的手柄,通过紧固或松动固定螺栓使中间部件在螺栓轴方向上相对支撑臂部移动,可以使一对开合动作部件相互靠近或远离,开合夹持座。这样,不是依靠手柄主体部的支承臂部的弯曲,而是采用与之独立地通过使中间动作部件移动来开合夹持座的结构,这样可以将该夹持座的打开范围设定得较现有技术的大,因此可以取得与上述技术方案1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手柄中,上述操作部具有可相对上述支承臂部分别沿上述固定螺栓的轴向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两开合动作部件,分别设置于上述各夹持座的一端侧的圆弧滑动连接部以可沿开合方向相对该两开合动作部件倾动的方式与之滑动连接,与上述固定螺栓的紧固动作相伴的上述中间动作部件的移动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相互靠近,进而使上述两夹持座向合上的方向倾动,另一方面,与上述固定螺栓的松动动作相伴的上述中间动作部件的移动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相互远离,进而使上述两夹持座向打开的方向倾动。
采用技术方案3记述的手柄,可以将两夹持座的打开范围设定的更大,更容易进行该手柄相对于手持工具的拆装,另外,基于此设定,可将手柄安装在手柄安装部的尺寸更大的手持工具上。
在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手柄中,上述两支承臂部的基端部之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增强柱部,该两支承臂部的顶端部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上述握持部,将该两支承臂部间的间隔固定。
采用技术方案4记述的手柄,可以提高手柄主体部的刚性,这样可以提高应对例如下落等情况的该手柄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紧固而合上夹持座的安装状态。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松动而打开夹持座的拆下状态。
图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紧固、扣上紧固件并合上夹持座的安装状态。
图4是沿图3中箭头(4)方向所视的向视图,为紧固件的主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松动但扣上紧固件的状态。
图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松动、松开紧固件并打开夹持座的拆下状态。
图7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松动、打开夹持座的拆下状态。
图8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紧固、夹持座间夹着较大尺寸的手柄安装部的状态。
图9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手柄的侧视图,本图表示的是使操作柄紧固、夹持座间夹着较小尺寸的手柄安装部的状态。
图10是沿图7中(10)-(10)线的剖视图,是操作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有手柄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援引自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76864的图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将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作为手柄安装部。各个实施方式中未对手持工具1进行任何改变。因此,省略手持工具1的说明,并且,在各图中,以一个圆形简化表示作为手柄安装部的前罩部2,用以代替手持工具1的图示。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前罩部2的尺寸(直径),例示有大、小两种情况。因此,根据需要,对于尺寸较大的前罩部2使用符号2L表示,对于尺寸较小的前罩部2使用符号2S表示,以此来加以区分。
图1及图2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该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具有:可夹紧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的夹持部20、对夹持部20进行开合操作的操作部30以及经操作部30与夹持部20结合的手柄主体部40。
夹持部20具有从两侧夹持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并与之固定的一对夹持座21、21。该一对夹持座21、21大致呈相向的半圆弧状,均为半径与前罩部2的尺寸(例如前罩部2S)相对应的圆弧形状。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通过该两夹持座21、21从两侧夹紧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从而被安装到该前罩部2上。
第1实施方式中的两夹持座21、21的各自一端侧(图1、图2中的左端部侧)分别与操作部30连接,两夹持座21、21的各自另一端侧,以经由结合轴22可在相互间开合方向上(图1、图2中的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接合。
操作部30包括固定螺栓(bolt)31和一对开合动作部件32、33,具有使两夹持座21、21互相靠近或远离而使两夹持座21、21相对前罩部2打开或合上的功能,其中,开合动作部件32、33在紧固或松动该固定螺栓31的作用下沿螺栓轴线J方向靠近或远离。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分别与上述夹持座21、21的一端侧一体形成。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之间装有压缩弹簧34。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被该压缩弹簧34向二者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加载。
手柄主体部40经由操作部30结合在夹持部20上。操作部30具有使夹持部20的夹持座21、21在开合方向上转动的功能,以及防止手柄主体部40相对该夹持部20绕固定螺栓31的螺栓轴线J旋转的功能。
手柄主体部40具有从该操作部30开始以一定的间隔向操作部30的侧方延伸的一对支承臂部43、44。图1、图2中,在上侧的支承臂部43的基端部43a和与其同为上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2之间装有防旋转部件35。另外,图1、图2中,在下侧的支承臂部44的基端部44a和与其同为下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3之间,装有防旋转部件36和中间动作部件37。
固定螺栓31跨设在手柄主体部40的上、下支承臂部43、44的基端部43a、44a上,贯穿上、下防旋转部件35、36、上、下开合动作部件32、33及中间动作部件37的各自中心。该固定螺栓31的头部31a插入在上侧的支承臂部43的基端部43a上设有的凹部43b内,其绕螺栓轴线J的旋转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该固定螺栓31的螺纹轴部31b从中间动作部件37向图示中下方突出,其突出的部分上装有操作柄38。操作柄38上安装有固定螺母38a,该固定螺母38a紧固在螺纹轴部31b上。
上、下防旋转部件35、36呈中心分别具有通孔35a、36a的圆环形状,在上、下防旋转部件35、36的各自两表面(上、下表面)上,分别沿以固定螺栓31的螺栓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用来防止其转动的啮合凸部35b~35b、36b~36b。
上侧的支承臂部43的基端部43a上设置有支承毂部43c。该支承毂部43c插入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的通孔35a内后,该防旋转部件35以可绕固定螺栓31的螺栓轴线J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毂部43a支承。
在上侧的支承臂部43上,以与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的上表面侧的啮合凸部35b~35b相向的方式沿支承毂部43c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啮合凸部43d~43d。通过啮合凸部35b~35b与啮合凸部43d~43d的相互啮合,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以其不能绕螺栓轴线J旋转的方式固定。
在上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2的上表面上,以与防旋转部件35的下表面侧的啮合凸部35b~35b相向的方式设置有啮合凸部32a~32a。通过啮合凸部35b~35b与啮合凸部32a~32a的相互啮合,上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2及夹持座21以其不能相对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和支承臂部43绕螺栓轴线J旋转的方式固定。
另外,在中间动作部件37的上部设置有凸缘部37a。在该凸缘部37a的中心设置有呈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支承毂部37b。该支承毂部37b插入通孔36a内,则下侧的防旋转部件36以可沿螺栓轴线J方向移动且可绕螺栓轴线J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凸缘部37a上。在位于支承毂部37b的周围的凸缘部37a的上表面上,以与防旋转部件36上的啮合凸部36b~36b相向的方式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啮合凸部37c~37c。通过啮合凸部36b~36b和啮合凸部37c~37c的相互啮合,防旋转部件36绕螺栓轴线J的旋转受到限制。
在下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3的下表面上,以与下侧的防旋转部件36的上表面侧的啮合凸部36b~36b相向的方式设置有啮合凸部33a~33a。通过啮合凸部36b~36b和啮合凸部33a~33a的相互啮合,下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3及下侧夹持座21以其不能相对防旋转部件36绕螺栓轴线J旋转的方式固定。
因此,较大程度地松动固定螺栓31,防旋转部件35、36的啮合凸部35b、36b的啮合打开,可以使手柄主体部40相对夹持部20绕螺栓轴线J旋转,并可以在旋转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以禁止二者相对旋转的状态将二者固定。这样,可以以相对手持工具1的手柄安装部2向前方或是向靠近使用者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手柄主体部40,就这一点而言,提高了该手柄H1的使用便利性。
中间动作部件37以所谓花键嵌合的方式与下侧的支承臂44的基端部44a嵌合,以可沿螺栓轴线J方向移动且不能绕螺栓轴线J旋转的方式被下侧的支承臂44的基端部44a支承。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者沿操作柄38的安装方向旋转操作柄38而使固定螺母38a向其相对固定螺栓31的螺纹轴部31b紧固的方向旋转,这样,固定螺栓31的头部31a和操作柄38间的距离变小,使得中间动作部件37向图1、图2中的上方移动,因此,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克服压缩弹簧34的加载而相互靠近,两夹持座21、21被合上,该手柄H1即可固定在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上。此状态表示在图1中。
相反,向拆下操作柄38的方向旋转操作柄38而使固定螺母38a向其从固定螺栓31的螺纹轴部31b松动的方向旋转,这样,固定螺检31的头部31a和操作柄38间的距离变大,使得中间动作部件37向图1、图2中的下方移动,因此,下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3在压缩弹簧34的加载作用下向下方移动而与上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2分离,这样,两夹持座21、21打开,从而可将该手柄H1从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上拆下。此状态表示在图2中。
这样,通过旋转操作柄38使一对开合动作部件32、33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使两夹持座21、21相互合上或打开。旋转操作操作柄38使中间动作部件37在螺栓轴线J方向上移动,由此使上述的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动作。中间动作部件37被下侧的支承臂部44的基端部44a支承且可相对其沿螺栓轴线J方向移动。这样,中间动作部件37以独立于该支承臂部44的方式在螺栓轴线J方向上移动,以此来合上或打开两夹持座21、21。
手柄主体部40的两支承臂部43、44平行地向侧方延伸,其顶端部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握持部41。另外,两支承臂部43、44的基端部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增强柱部42。增强柱部42被配置成大致与握持部41平行。通过该增强柱部42,上、下两支承臂部43、44不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
握持部41和增强柱部42的整体及支承臂部43、44上位于握持部41和增强柱部42间的部分由主要起防滑作用的橡胶制的罩45覆盖。该罩45确保了防滑等握持时良好的使用手感。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旋转操作柄38,将固定螺母38a在固定螺栓31的螺纹轴部31b上紧固或松动,这样可以使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间相互靠近或远离,由此可以使两夹持座21、21夹紧手持工具1的前罩2而与之固定,或以相反的操作松开而从手持工具1的前罩2拆下。通过中间动作部件37随着操作柄38的旋转操作而沿螺栓轴线J方向移动,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中下侧的开合动作部件33动作。中间动作部件37被手柄主体部40的支承臂44支承且可相对其沿螺栓轴线J方向移动。
因此,中间动作部件37独立于支承臂部44地在螺栓轴线J方向上移动,这样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的靠近或远离动作是通过该中间动作部件37的移动实现的,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通过使支承臂部43(或支承臂部44)弯曲(移动)实现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间动作部件37的沿螺栓轴线J方向上的位移量进行合适地设定,可使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间的间隔的变化量比现有技术中的变化量大,因此,可将两夹持座21、21打开得比现有技术中的大,这样,使得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易于出入两夹持座21、21间,因此,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将该手柄H1拆散,即可将该手柄H1从手持工具1上简单地拆下或简单地以反向操作装上。
另外,不是依靠两支承臂部43、44的弯曲,而是基于中间动作部件37的移动距离打开夹持座21、21,故夹持座21、21打开得比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打开的大,因此,即使是前罩部2(安装部)前后的防脱用的台阶高低差较大的手持工具1也无需拆分,可以简单、迅速地进行拆装,就这一点而言,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扩大该手柄H1所适用的手柄安装部2的高低差尺寸(直径)的范围,可以提高手柄H1的通用性。另外,由于可以将手柄安装部2的高低差设定的较大,因此可以预先防止该手柄H1从手持工具1的意外脱落。
另外,由于与现有技术不同,未采用使两支承臂部43、44弯曲的结构,所以可以提高该手柄H1的耐久性。
可以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施以各种变型。图3~图6表示的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2。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2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夹持部20不同的夹持部50。该夹持部50的上、下夹持座51、51的另一端侧可相互分离。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及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两夹持座51、51的另一端侧通过紧固件57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该紧固件57具有杆53和卡合板55,其中,杆53经由支承轴52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下侧夹持座51的顶端,卡合板55经由支承轴54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杆53上。卡合板55的转动顶端部弯成半圆弧状而设置有挂钩部55a。该挂钩部55a可挂在上侧夹持座51的顶端部所设有的挂钩轴部56上。另外,旋转支承卡合板55的支承轴54的配置位置在相对杆53的旋转支点(支承轴52)与挂钩轴部56相反的一侧。
因此,如图6所示,在以支承轴52为中心向解锁的方向(在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杆53时,支承轴54以支承轴52为中心向挂钩轴部56侧靠近,这样,可以使卡合板55的挂钩部55a脱离该挂钩轴部56。当使卡合板55的挂钩部55a脱离该挂钩轴部56后,上、下夹持座51、51的顶端部成为分离的状态。
另一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将操作柄38向拆下方向旋转而使固定螺母38a相对固定螺栓31的螺纹轴部31b松动时,中间动作部件37可相对下侧的支承臂部44产生向下方的移动,这样,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间在螺栓轴线J方向上的束缚被解除,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在压缩弹簧34的作用下相互远离,从而两夹持座51、51的一端侧被打开。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2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随着固定螺栓31的紧固动作,中间动作部件37相对下侧的支承臂部44的基端部44a向图示上侧移动,这样,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相互靠近,使得两夹持座51、51合上。相反,随着固定螺栓31的松动动作,中间动作部件37相对基端部44a向图示下侧移动,这样,两开合动作部件32、33在压缩弹簧34的加载力的作用下分离,使得两夹持座51、51打开。
如上所述,通过操作柄38的旋转操作来紧固或松动固定螺栓31,从而使中间动作部件37相对手柄主体部40的支承臂部44移动,所以该支承臂部44或支承臂部43不会发生任何变形或弯曲就可以打开或合上两夹持座51、51。从这点出发,两夹持座51、51的开合独立于两支承臂部43、44的位移或者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两夹持座51、51在更大范围内开合,所以,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拆分手柄H2,而是通过简单的操作迅速地将手柄H2从手持工具1上拆下或以相反的操作进行安装。
特别之处在于,采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2,由于可以通过松开紧固件57使两夹持座51、51的另一端侧相互分离,所以能够将两夹持座51、51的开合范围设置的更大,这样,不仅可以更简单、迅速地进行该手柄H2向手持工具1的拆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柄H2所适用的手柄安装部2的尺寸,因而提高了其通用性。
接下来,图7~图10表示的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3。相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和第2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2,该第3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3的不同之处在于夹持部60及操作部70,其可以适应更大范围的前罩2的尺寸(直径)的变化,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柄通用性。在图中,用符号2L表示较大直径的前罩部2,用符号2S表示较小直径的前罩部2,由此对前罩部2的尺寸加以区分。另外,相同的部件及结构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夹持部60具有上、下一对夹持座61、61。两夹持座61、61在纵长方向上弯曲成半圆弧状,其一端侧(图中左侧)分别与之一体地具有开合动作部件62。如图所示,两夹持座61、61的周向长度足以跨过前罩部2(手柄安装部)的中心,但短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夹持座21和第2实施方式中的夹持座51的长度。因此,在该夹持部60的夹持状态下,两夹持座61、61的顶端部间具有较大的间隔。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操作部70具有固定螺栓31、上、下防旋转部件35、36、中间动作部件37和操作柄38。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的下侧配置有上侧的倾动支承部件71,下侧的防旋转部件36的上侧配置有下侧的倾动支承部件72。两倾动支承部件71、72之间配置有分别与夹持座61、61一体形成在其一端侧的开合动作部件62、62。
固定螺栓31跨设于手柄主体部40的上、下支承臂43、44的基端部43a、44a间,并贯穿上、下防旋转部件35、36、倾动支承部件71、72、开合动作部件62、62及中间动作部件37的中心。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该固定螺栓31绕螺栓轴线J的旋转被固定。
如图10所示在上侧的开合动作部件62的上表面及下侧的开合动作部件62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倾动支承槽部62a。如图7~图9所示,两倾动支承槽部62a的底面形成有以向夹持部开口打开方向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圆弧面。
与此相对,在上侧的倾动支承部件71的下表面和下侧的倾动支承部件7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倾动支承凸部71a、72a,该倾动支承凸部71a、72a分别具有的宽度使得上述倾动支承槽部62a以不会晃动的方式插入其内。在两倾动支承凸部71a、72a的顶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与倾动支承槽部62a的底面上的圆弧形滑动连接的圆弧状凹面。这样,上、下倾动支承部件71、72的倾动支承凸部71a、72a分别支承在上、下开合动作部件62的倾动支承槽部62a内,这样,两夹持座61、61互相间可以以较大的角度开合。
因此,两开合动作部件62上供固定螺栓31插入的通孔62b,允许该两开合动作部件62、62或两夹持座61、61在开合方向(上下方向)上倾动,因此,可形成为向倾动支承部件71、72侧打开的在侧视图中为扇形的结构。
另外,倾动支承凸部71a、72a以不相对倾动支承槽部62a在宽度方向上(图10中的左右方向)晃动的方式分别插入其中,使得两夹持座61、61在宽度方向(图7~图9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或倾斜受到限制。
上侧的倾动支承部件71和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间绕螺栓轴线J的相对旋转、下侧的倾动支承部件72和下侧的防旋转部件36间绕螺栓轴线J的相对旋转,分别受到啮合凸部71b和啮合凸部35b间的啮合、啮合凸部72b和啮合凸部36b间的啮合的限制。这一点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上侧的防旋转部件35和上侧的支承臂部43的基端部43a间绕螺栓轴线J的相对旋转、下侧的防旋转部件36和中间动作部件37的凸缘部37a间绕螺栓轴线J的相对旋转,分别受到啮合凸部35b和啮合凸部43d间的啮合、啮合凸部36b和啮合凸部37c间的啮合的限制。
手柄主体部40经由上述的操作部70支承于夹持部60。当旋转操作操作部70的操作柄38使固定螺母38a相对固定螺栓31的螺纹轴部31b向紧固方向旋转时,操作柄38与基端部43a的间隔变小,使得中间动作部件37相对下侧基端部44a向上方移动,进而两开合动作部件62、62相互靠近。
两夹持座61、61,通过其上开合动作部件62、62与操作部70的倾动支承部件71、72的圆弧面间的滑动连接作用,两夹持座61、61被支承为可分别在开合方向上的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倾动,在任意角度下的倾斜位置,固定螺栓31的紧固力向螺栓轴线J方向上的圆弧面的圆弧中心作用。这样,通过紧固固定螺栓31,可以使两夹持座61、61以与二者所夹的手持工具1的前罩部2的尺寸(直径)吻合的方式以任意的倾斜角度固定,固定螺栓31的紧固力不会以指向不合适的方向(偏离螺栓轴线J方向)的外力的形式作用到两开合动作部件62、62上。从这点出发,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手柄H3,提高了可以安装该手柄H3的前罩部2(2L或2S)的尺寸范围,另外,将两夹持座61、61打开得更大,在该手柄H3的装配状态下,可以轻松地进行该手柄H3对于手持工具1的拆装。
如上所述,采用第3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3,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拆分手柄H3,可以在其装配状态下旋转操作柄38而将两夹持座61、61进一步打开,所以能够更简单、迅速地进行该手柄H3相对于手持工具1的拆装。
另外,可将两夹持座61、61打开得较大,并且可以以任意的打开角度牢固地夹持手柄安装部2,所以进一步提高了该手柄H3对于的该前罩部2的尺寸的通用性。
可以对上面叙述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各种变更。例如,图示中,以将手柄主体部40安装在面向纸面(从使用者观察方向看)前罩部2的左侧为例,但就各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H2、H3而言,也可以松动固定螺栓31,使该手柄整体绕前罩部2旋转,以位于相反侧(图中右侧)的方式进行安装。由于从使用者来看,手柄主体部40不仅可以位于前罩部2的左侧还可以位于右侧,所以无论是对于右利手还是左利手都可以利用该手柄。另外,如果使手柄主体部40位于前罩部2的图示中的右侧位置时,操作柄38位于上侧。
另外,虽然例示的结构是,两支承臂部43、44和开合动作部件32、33(62、62)之间分别装有防旋转部件35、36,以此来防止手柄主体部40相对于手柄安装部20、50、60绕螺栓轴线J旋转,但在只采用固定螺栓31的紧固即可的情况,或是使用其他构件作为防旋转构件的情况下,也可省略两防旋转部件35、36。
各实施方式中的手柄H1、H2、H3,除了可以安装在手持工具1的前部附近用作所谓辅助手柄的情况之外,也可以将安装在手持工具1的后部作为主手柄使用。
另外,第1、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压缩弹簧34。另外,示例的结构采用的是中间动作部件37相对基端部44a以所谓的花键嵌合状态被其支承,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例如键连接或其他的支承方式,将该中间动作部件37以不能绕螺栓轴线J相对旋转但可在螺栓轴线J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基端部44a。
也可以省略增强柱部42。
例示的结构是对于上、下一对支承臂部43、44,仅在下侧的基端部44a上设置有中间动作部件37,但也可以采用在支承臂部43、44上、下两侧均设置中间动作部件37的结构。此时,优选另外设置手柄主体部40在螺栓轴线J方向上的定位机构。

Claims (4)

1.一种手柄,具有从两侧夹持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的一对夹持座、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上述手柄安装部进行开合的操作部和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主体部,
上述手柄主体部具有从上述操作部向侧方延伸的一对支承臂部和固定在该两支承臂部间的握持部,
上述操作部可以以独立于上述支承臂部的位移的方式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上述手柄安装部开合,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具有固定螺栓和相对于上述支承臂部至少一侧的基端部沿该固定螺栓的轴向可移动的中间动作部件,通过上述固定螺栓的紧固动作或松动动作,该中间动作部件相对上述支承臂部沿上述螺栓轴向移动,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上述手柄安装部打开或合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可相对上述支承臂部分别沿上述固定螺栓的轴向移动而相互间靠近或远离的两个开合动作部件,
该两个开合动作部件分别设置在上述两夹持座的一端,
该两夹持座的另一端经由紧固件相互接合或分离,
通过扣上上述紧固件,并紧固上述固定螺栓的动作,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互相靠近,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合上,相反,通过松动上述固定螺栓的动作,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相互远离,并松开上述紧固件,使上述两夹持座相对手持工具的手柄安装部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可相对上述支承臂部分别沿上述固定螺栓的轴向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两开合动作部件,
分别设置于上述各夹持座的一端侧的圆弧滑动连接部以可沿开合方向相对该两开合动作部件倾动的方式与之滑动连接,
与上述固定螺栓的紧固动作相伴的上述中间动作部件的移动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相互靠近,进而使上述两夹持座向合上的方向倾动,另一方面,
与上述固定螺栓的松动动作相伴的上述中间动作部件的移动使上述两开合动作部件相互远离,进而使上述两夹持座向打开的方向倾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上述两支承臂部的基端部之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增强柱部,该两支承臂部的顶端部间以跨接的状态固定有上述握持部,将该两支承臂部间的间隔固定。
CN200810001140.5A 2007-03-29 2008-01-17 手持工具的手柄 Active CN101274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7904A JP5000353B2 (ja) 2007-03-29 2007-03-29 手持ち工具のハンドル
JP087904/2007 2007-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4427A CN101274427A (zh) 2008-10-01
CN101274427B true CN101274427B (zh) 2010-04-21

Family

ID=3957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1140.5A Active CN101274427B (zh) 2007-03-29 2008-01-17 手持工具的手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32990B2 (zh)
EP (1) EP1974867B1 (zh)
JP (1) JP5000353B2 (zh)
CN (1) CN101274427B (zh)
AT (1) ATE451203T1 (zh)
DE (1) DE602008000353D1 (zh)
RU (1) RU2443541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5014A1 (de) * 2006-11-22 2008-05-29 Robert Bosch Gmbh Zusatzhandgriff mit Exzenterspannhebel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US9776296B2 (en) * 2008-05-09 2017-10-0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ust collector
DE102008028217B4 (de) * 2008-06-12 2015-06-18 Minda Schenk Plastic Solutions Gmbh Zusatzhandgriff an einem handgeführten Werkzeug
JP5184223B2 (ja) * 2008-06-17 2013-04-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補助ハンドル
DE102008042113A1 (de) * 2008-09-15 2010-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8042114A1 (de) * 2008-09-15 2010-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JP2010274404A (ja) * 2009-06-01 2010-12-09 Makita Corp ディスクグラインダにおける砥石カバーの固定具脱落防止構造
JP5297392B2 (ja) * 2009-07-06 2013-09-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サンダー
KR101023090B1 (ko) * 2009-09-15 2011-03-25 연안알루미늄 주식회사 텐트 폴대용 연결부재 및 이러한 연결부재 착탈용 지그
JP5584030B2 (ja) * 2010-07-08 2014-09-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
DE102010063912A1 (de) * 2010-12-22 2012-06-2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griff, Handwerkzeugmaschine, System
US20120312572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Black & Decker Inc. Handle assembly for power tool
EP2532485B1 (en) * 2011-06-07 2017-11-01 Black & Decker Inc. Mounting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handle to a power tool
US8667648B2 (en) * 2011-08-26 2014-03-11 Mtd Products Inc Ball handle assembly for a handheld tool
EP2567666B1 (en) * 2011-09-07 2021-03-31 Stryker European Holdings I, LLC Surgical power tool
US20140251649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assembly, power tool, and auxiliary handle member
EP2803450A1 (de) * 2013-05-16 2014-11-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JP6158698B2 (ja) * 2013-12-25 2017-07-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付加ハンドルおよび付加ハンドルを備えた作業工具
CN105345753B (zh) * 2014-08-19 2018-12-28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辅助把手以及手持式电动工具
JP6309881B2 (ja) * 2014-11-14 2018-04-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EP3034245A1 (de) * 2014-12-19 2016-06-2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US9507371B1 (en) * 2015-10-08 2016-11-29 Nathaniel R. Day Rotatable handle attachable to an object having a longitudinal extent
US10442073B2 (en) * 2015-10-16 2019-10-15 Kenneth J. Brauer Rotating handl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597061B2 (en) * 2018-12-10 2023-03-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igh torque impact tool
US11433524B2 (en) * 2018-12-19 2022-09-06 George E. Westinghouse Vibration reducing extension system
EP3756833A1 (de) 2019-06-26 2020-12-3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eitenhandgriff für eine elektrische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10441650A (zh) * 2019-07-18 2019-11-12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电力配网巡视仪器
JP7386027B2 (ja) * 2019-09-27 2023-11-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JP7320419B2 (ja) 2019-09-27 2023-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US11607795B2 (en) * 2019-12-13 2023-03-21 Kenneth J. Brauer Rotating handle and related methods
USD948978S1 (en) 2020-03-17 2022-04-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impact wrench
EP4101597A1 (en) 2021-06-07 2022-12-1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dual-trigger operation
EP4245468A1 (de) 2022-03-15 2023-09-2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eitenhandgriff für eine elektrische handwerkzeugmaschine
US11717952B1 (en) * 2023-03-16 2023-08-08 Reach Right, LLC Auxiliary handle attachment for a long-handled tool
US11794329B1 (en) * 2023-03-16 2023-10-24 Reach Right, LLC Clamp structure for an auxiliary handle attachment for a long-handled too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65480A (en) * 1984-10-12 1986-04-16 Vni I P Konstrukto Handle attachment for a hand-held device
EP1400317A1 (de) * 2002-09-19 2004-03-24 Atlas Copco Electric Tools GmbH Zusatzhandgriff
CN1607077A (zh) * 2003-10-15 2005-04-20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辅助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145A (en) * 1910-01-04 1911-01-17 Henry C Langlois Auxiliary handle for forks.
US1083054A (en) * 1913-01-22 1913-12-30 Leo Brown Supplementary shovel-handle.
DE7513910U (de) * 1975-04-30 1976-11-04 Scintilla Ag, Solothurn (Schweiz) Zusatzgriff, insbesondere fuer kraftwerkzeuge
SU1310194A1 (ru) * 1982-12-07 1987-05-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И Руч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но-Монтажн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Вибраторов И Строительно-Отделочных Машин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а руко тка к ручной машине
JPS6258179U (zh) * 1985-09-27 1987-04-10
US4794667A (en) * 1986-07-01 1989-01-03 Nelson Stanley E Detachable auxiliary handle
SE460270B (sv) * 1986-11-06 1989-09-25 Electrolux Ab Anordning vid motordrivna handredskap
DE3829801C2 (de) * 1988-09-02 1995-01-26 Metabowerke Kg Zusatzhandgriff für motorisch betriebene Handwerkzeugmaschinen
JP2599542Y2 (ja) * 1992-08-28 1999-09-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サイドハンドルの取付機構
DE4406718A1 (de) * 1994-02-25 1995-08-31 Black & Decker Inc Zusatzhandgriff für handgeführte Werkzeuge
US5695231A (en) * 1994-09-01 1997-12-09 Hoffman; Ned Leverage enhancing grip assembly
JPH09174463A (ja) * 1995-10-25 1997-07-08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用サイドハンドル
JPH11156758A (ja) * 1997-12-01 1999-06-15 Ryobi Ltd 電動工具用サイドハンドル
US6108871A (en) * 1998-08-26 2000-08-29 Altair Engineering, Inc. Removable steering wheel knob and base
JP3674823B2 (ja) * 1998-12-16 2005-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サイドハンドル
US6553627B1 (en) * 2000-09-28 2003-04-29 Clifford J. Horler Handle assembly for a tool
DE10106050B4 (de) * 2001-02-09 2017-02-16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Zusatzhandgriff
JP2002337074A (ja) * 2001-05-15 2002-11-26 Makita Corp サイドグリップの装着構造
DE10130548B4 (de) * 2001-06-25 2008-01-03 Robert Bosch Gmbh Zusatzhandgriff
US6751827B1 (en) * 2002-09-14 2004-06-22 Joe Fok Door knob handle
US20040163214A1 (en) * 2003-02-25 2004-08-26 Motomax Electric Co., Ltd. Assist handle for electric tools
JP4606292B2 (ja) 2005-09-26 2011-01-0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5184223B2 (ja) * 2008-06-17 2013-04-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補助ハンドル
DE102008042113A1 (de) * 2008-09-15 2010-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8042114A1 (de) * 2008-09-15 2010-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USD618530S1 (en) * 2009-05-05 2010-06-29 Black & Decker Inc. Hamm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65480A (en) * 1984-10-12 1986-04-16 Vni I P Konstrukto Handle attachment for a hand-held device
EP1400317A1 (de) * 2002-09-19 2004-03-24 Atlas Copco Electric Tools GmbH Zusatzhandgriff
CN1607077A (zh) * 2003-10-15 2005-04-20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辅助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4867A1 (en) 2008-10-01
CN101274427A (zh) 2008-10-01
US20090000434A1 (en) 2009-01-01
DE602008000353D1 (de) 2010-01-21
JP2008246591A (ja) 2008-10-16
RU2443541C2 (ru) 2012-02-27
RU2008112035A (ru) 2009-10-10
ATE451203T1 (de) 2009-12-15
US8032990B2 (en) 2011-10-11
EP1974867B1 (en) 2009-12-09
JP5000353B2 (ja)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4427B (zh) 手持工具的手柄
EP1407961B1 (en) Folding bicycle
CN107226124B (zh) 转向柱装置
EP3025946B1 (en) Folding bicycle
US7958976B2 (en) Pad clip for disc brake
CN101687518A (zh) 婴儿车
US7648186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rotation seat
CN106231950A (zh) 轮子折叠式搬运工具
JPH07257397A (ja) 滑動傾斜式かじ取柱サポート
CN100491171C (zh) 驻车制动装置
EP1775155B1 (en) Seat reclining device
WO2006120968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US20040237695A1 (en) Vehicle tilt type steering device
EP1679244B1 (en) Steering column rake adjustment device
WO2011077758A1 (ja) 作業車
JP201009509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01195373B (zh) 停车制动装置
CN101508314B (zh) 控制台手支托组件
EP3502358B1 (en) Front loader for a working machine
CN101282872A (zh) 由操纵柄导向的车辆的杠杆设置和操纵单元
CN101850730A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JP5123969B2 (ja) 綴じ具
CN106828212B (zh) 一种座椅靠背锁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1337508A (zh) 汽车用变速杆装置
JP2012183928A (ja) チルトキャブのステ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