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867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8674A
CN101228674A CNA2006800270540A CN200680027054A CN101228674A CN 101228674 A CN101228674 A CN 101228674A CN A2006800270540 A CNA2006800270540 A CN A2006800270540A CN 200680027054 A CN200680027054 A CN 200680027054A CN 101228674 A CN101228674 A CN 101228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vot member
parts
pivoting ac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70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8674B (zh
Inventor
铃木雅幸
中野有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DK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8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8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6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bstract

一种大致H形的连接器(14),包括具有接触部(32a)和压力接收部(34)的第一部件(28);具有接触部(32b)和连接部(36)的第二部件(30);以及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接合部(38)。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与所述连接部(36)之间安装保持结构,允许旋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旋转。在壳体(12)中在顶板(20)并至少在顶板(20)的两端形成保护壁(22),防止盖板部分(20)在连接构件向上翘曲时抬高。旋转构件(16)包括操作部(46)、推压部(48)和锁定孔(50),它们彼此相互独立地形成。所述操作部(46)沿所述壳体(12)的装配开口(18)的方向旋转,并且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32a和32b)被使得与所述连接构件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移动设备等的电气和电子装置的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讲涉及实现与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稳定的电连接并且最小化由基板所占据的面积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于移动电话、CCD照相机(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等中的连接器的总高度非常小,并且具有非常狭窄的间距(所谓的更轻并更紧凑)。这种连接器分别主要包括壳体、触头和滑块,以在壳体与滑块之间包含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被考虑用于通过壳体和滑块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存在有多种结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已经被插入壳体中之后,滑块插入壳体中,以抵靠着触头推压电路板或电缆。
壳体设有所需数量的插孔,以便插入触头;以及装配开口,以便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
每个触头大致为U形,并且主要包括适于接触电路板或扁平电缆的接触部;连接至基板等的连接部;以及固定至壳体的固定部。触头通过压配等方式被固定至壳体。
例如,滑块的形式为楔形件。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已经插入壳体中之后,其中所述壳体插有所需数量的触头,滑块插入壳体中。这种滑块主要包括待安装在壳体上的安装部以及用于推压电路板或扁平电缆抵靠着触头的接触部的推压部。在插入电路板或扁平电缆之前,滑块暂时地插入壳体中。在插入电路板或扁平电缆之后,滑块再次插入壳体中,从而滑块的推压部定位成平行于电路板或扁平电缆,以使得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压靠着触头的接触部。
除了这些以外,在以下专利公开文献中公开了用于使用枢转构件等将触头与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等的连接物体接触的接触。
专利公开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2-270290
专利公开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0-106238
专利公开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4-71160
根据专利公开文献1、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2-270290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总高度减小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通过轻微的操作力被致动,并且适于扩大触头的移动距离,以可靠地完成电连接。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凸轮部和致动部,在这两个部之间形成有卸荷槽(relief groove),触头的弹性部的末端插入所述卸荷槽中并从其取出,从而在致动器绕其支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经过90°时,凸轮部使得对应的触头的弹性部和连接弹性部弹性变形,以在接触部的凸出部之间包含柔性印刷电路板,结果是,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图案通过触头的末端连接至印刷基板;以及绝缘体,其具有盖板部分,所述盖板部分覆盖对应的触头的接触部,并且在盖板部分的前侧的下部中形成有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引导部。
顺便,专利公开文献1的权利要求1列举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触头;保持所述触头的绝缘体;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上并且使得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使得它们与连接物体接触,所述触头分别包括第一梁,所述第一梁的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接触部,所述第一梁的另一侧上具有通过所述致动器被致动的致动部;第二梁,所述第二梁的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接触部,所述第二梁的另一侧上具有连接至印刷基板的端接部;以及连接弹性部,所述连接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绝缘体包括盖板部分,所述盖板部分用于从装配侧覆盖所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盖板部分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物体插入的引导部。权利要求2列举了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所述触头,所述触头的接触部的至少一个分别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所述连接弹性部附近朝向所述连接物体倾斜。权利要求3列举了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所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致动部;凸轮部,所述凸轮部用于致动所述触头的所述致动部;以及卸荷槽,所述卸荷槽位于所述致动部与所述凸轮部之间,从而在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连接物体之前,所述致动部可插入所述卸荷槽中。权利要求4列举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触头;保持所述触头的绝缘体;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上,并且使得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使得它们与连接物体接触,所述触头分别包括第一梁,所述第一梁的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接触部,所述第一梁的另一侧上具有通过所述致动器被致动的致动部;第二梁,所述第二梁的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接触部,所述第二梁的另一侧上具有连接至印刷基板的端接部;连接弹性部,所述连接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的接触部分别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它们沿所述连接物体的插入方向并排布置,并朝向所述连接物体延伸,所述第二梁的接触部分别包括第三突出部和第四突出部,它们沿所述连接物体的插入方向并排布置,并朝向所述连接物体延伸,从而所述第三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或者所述第一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三突出部与所述第四突出部之间,结果是,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或所述第三突出部和所述第四突出部使得所述触头接触所述连接物体。
根据专利公开文献2、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0-106238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缆的连接器,即使存在电缆的多个导体,仅仅需要轻微的操作力。在专利公开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连接器,包括触头,所述触头分别具有朝向电缆的一个表面的接触部以及朝向电缆的另一表面的枢转部;以及致动元件,所述致动元件适于将所述电缆压靠着所述触头的接触部,并且具有位于所述枢转部与电缆之间的凸轮部以及孔,其中所述枢转部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所述孔中,所述枢转部分别具有对应于所述凸轮部的凹部,从而所述致动元件适于以下述方式接合枢转部,使得致动元件可绕凸轮部枢转运动。
顺便,专利公开文献2、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0-106238的权利要求1列举了一种用于电缆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触头,所述触头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电缆的一个表面的接触部以及朝向所述电缆的相反表面的枢转部;用于保持所述触头的绝缘体;以及致动元件,所述致动元件用于将电缆压靠着所述触头的接触部,所述致动元件包括相应地位于所述枢转部与电缆之间的凸轮部,以及孔,所述枢转部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所述孔中,并且所述枢转部分别具有对应于所述凸轮部的凹部,从而所述致动元件适于以下述方式接合所述枢转部,使得致动元件绕凸轮部枢转运动。权利要求2列举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的连接器,所述绝缘体包括锚固部,所述锚固部适于接合所述致动元件,以在电缆没有连接至连接器时在所述凸轮部与触头的所述接触部间隔的状态下保持所述致动元件。权利要求3列举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的连接器,所述电缆是扁平电缆,并且所述绝缘体包括电缆锚固凹槽,以便接收平板形电缆的侧缘,以在电缆已经连接至连接器时防止电缆沿其厚度方向移动。权利要求4列举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实现触头与电缆之间的电连接,从而电缆的一个表面朝向触头的接触部,并且电缆的相反表面通过旋转致动元件压靠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接触侧凸出部,而所述致动元件设有致动元件侧凸出部,所述致动元件侧凸出部对应于所述接触侧凸出部之间的间距。权利要求5列举了用于电缆的连接器,包括所述触头,所述触头分别具有朝向电缆的相反表面的枢转部,并且所述致动元件具有位于枢转部与电缆之间的凸轮部,所述凸轮部分别设有所述致动元件侧凸出部。
根据专利公开文献3、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4-71160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适于借助于滑块以没有降低对应构件的强度以及规格或用户要求的方式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稳固地压至触头的接触部,并且实现优良的操作性,导体的较窄的间距以及减小的总高度。该连接器包括触头,所述触头分别包括接触部;连接部;以及弹性部和位于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支柱部;以及在朝向连接部的位置从弹性部延伸的压力接收部,并且接触部、弹性部、支柱部和连接部设置成曲柄的形式;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包括沿纵向连续设置的推压部,并且滑块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从而推压部在触头的连接部与压力接收部之间的空间内枢转运动。
专利公开文献3、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4-71160的权利要求1列举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可拆卸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装配,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其中每个触头包括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壳体,所述壳体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装配开口;以及滑块,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朝向触头推压,触头分别包括弹性部以及位于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支柱部;以及压力接收部,所述压力接收部从弹性部延伸,并位于朝向连接部的位置,并且接触部、弹性部、支柱部和连接部大致设置成曲柄的形式,并且滑块设有推压部,所述推压部沿滑块纵向连续设置,并且滑块安装在壳体上,从而推压部在触头的连接部与压力接收部之间的空间内枢转运动。权利要求2列举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可拆卸地装配,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其中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壳体,所述壳体保持并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装配开口;以及滑块,所述滑块用于朝向触头推压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两种触头交替错开布置,一种的触头分别包括位于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弹性部和支柱部;以及压力接收部,所述压力接收部在朝向连接部的位置从弹性部延伸,并且接触部、弹性部、支柱部和连接部大致设置成曲柄的形式,另一种的触头分别包括位于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弹性部和支柱部;以及压力接收部,所述压力接收部沿接触部的相反方向延伸,并且接触部、弹性部、支柱部和连接部大致设置成U形的形式,并且滑块设有推压部,所述推压部沿滑块纵向连续设置,并且安装在壳体上,从而推压部在所述一种的触头的连接部与压力接收部之间和另一种的触头的压力接收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枢转运动。权利要求3列举了,在滑块的推压部在一种的触头的连接部与压力接收部之间的空间内枢转运动时,压力接收部通过推压部被抬高,从而弹性部相对于支柱部朝向接触部倾斜,以将接触部压靠着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权利要求4列举了,一种或另一种的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别设有凸出部,从而防止滑块的推压部朝向一种的触头的连接部移动。权利要求5列举了,滑块的推压部具有细长的形状。权利要求6列举了,滑块形成有所需数量的锚固孔,所述锚固孔彼此相互独立,它们适于相应地接合触头的凸出部。权利要求7列举了,细长的推压部的形式为椭圆形。权利要求8列举了,具有一种的触头的连接器,所述触头分别设有附加的接触部,所述附加的接触部处于从支柱部延伸的部位,并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权利要求9列举了,具有另一种的触头的连接器,所述触头分别设有沿连接部相反方向从支柱部延伸的延伸部,并且所述连接器具有安装在壳体上的滑块,从而滑块的推压部在延伸部与压力接收部之间的空间内枢转运动。权利要求10列举了,具有另一种的触头的连接器,所述触头分别还在支柱部与连接部之间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问题
在近年来,由于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越来越强烈地需要更加小型化、减小的总高度以及节约空间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对于用于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已经存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专利公开文献1和3的连接器(诸如致动器的枢转构件在后侧(在装配开口的相反侧)旋转以将连接器连接至连接物体),以及专利公开文献2的连接器(诸如致动器的枢转构件在前侧(装配开口所在的侧)旋转以将连接器连接至连接物体)。
利用在专利公开文献2中所公开的前侧锁定类型的连接器,因为枢转构件在装配开口侧旋转,所以不可能将触头布置在上方和下方,并且使得很难获得减小的总高度(1mm级别的高度)。而且,利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很难引导连接物体,这是因为在连接物体插入连接器时致动器处于打开的状态(在顶侧没有壁)。
在另一方面,利用专利公开文献1和3中所公开的后侧锁定类型的连接器,因为诸如致动器的枢转构件在装配开口的相反侧旋转,所以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物体连接至连接器时,枢转构件的一部分从连接器的一个端面延伸,以形成用于基板的死区空间(dead space),因而使得不可能沿连接物体的插入方向节约基板的空间。
而且,在专利公开文献1和3中所公开的连接器具有以下缺点。
在专利公开文献1中所公开的结构中,致动器的凸轮部绕作为支点的单个点旋转,从而凸轮部不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旋转,并且不可能实现连接器的更加减小的总高度。存在其它问题,即并不能防止弹簧的屈服或退化以及锁定力的增加,并且并不能稳固地停止凸轮部的顺时针旋转运动。
在专利公开文献3(的图2和6)中所公开的结构中,因为装配开口在连接物体的插入侧包括倒角的或锥形表面,所以在连接物体偶然向上(在图中所见)承受外力之后壳体以及因此触头有可能被向上推压,从而并不能获得稳定的接触力(特别地,这在使用位于下侧的触头的情况中严重),因而导致了有缺陷的或无效的连接。在致动器或枢转构件在与装配开口相反侧旋转的连接器被小型化或其总高度被减小时,连接物体有可能偶然承受外力,从而上述问题变得严重。在专利公开文献1中所公开的连接器中,这同样也存在。
正如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利用在专利公开文献2中所公开的前侧锁定类型的连接器,可以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较窄的间距以及沿插入方向的空间最小化(大约3mm),但是很难实现总高度的减小(最多1mm的级别),并且将触头布置在上方和下方,以满足消费者的习惯或要求。而且,很难在连接物体偶然向上推压时,确保稳定的连接和稳定的保持力,并且很难引导连接物体。在另一方面,利用在专利公开文献1和3中所公开的连接器,可以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较窄的间距以及更加减小的总高度(0.65mm级别),以及可以完成根据消费者的习惯连接器布置在上方和下方的要求,同时与专利公开文献2中所公开的连接器相比,在连接物体向上推压时,可以提高稳定的连接和稳定的保持力,并且连接物体可以容易地被引导。然而,在专利公开文献1和3中所公开的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缺点,即沿插入方向的空间最小化仅仅最多3.5mm。
存在对于更加减小的总高度的连接器的需求。而且,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物体偶然被向上推压时,用于枢转构件的保持力由于枢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而变小,从而枢转构件有可能被移去,因而造成了有缺陷的或无效的连接。
针对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较窄的间距、1.0mm级别的减小的总高度、以及节约空间的基板(尤其沿插入方向),并且利用简单的操作以及轻微的操作力获得了稳定的连接,而没有任何无效或有缺陷的连接,即使连接物体偶然通过外力被推压。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10,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14,每个触头具有两个接触部32a和32b,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壳体12,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14,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18,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16,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14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14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所述触头14分别包括第一部件28,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32a,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16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34;第二部件30,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另一所述接触部32b,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36;以及结合部38,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28和所述第二部件30,所述第一部件28的所述接触部32a、所述结合部38和所述连接部36设置成曲柄的形式,并且所述触头14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与所述连接部36之间枢转运动;所述壳体12包括盖板部分20,用于覆盖所述触头14的所述接触部32a和32b,至少在所述盖板部分20的两端设有保护壁22,以便防止在所述连接物体偶然被向上推压时所述盖板部分20抬高;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包括致动部46,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所述推压部48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16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50,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34,在所述壳体12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16,从而所述推压部48在所述触头14的所述连接部36与所述压力接收部34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48的旋转轴线54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致动部46朝向所述壳体12的装配开口18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32a和32b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102,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142,每个触头具有两个接触部322a和322b,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壳体122,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142,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182,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162,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142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142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所述触头142分别包括第一部件28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322a,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162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342;第二部件302,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另一接触部322b,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362;以及结合部38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282和所述第二部件302,并且所述触头142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162的推压部482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2与所述连接部362之间枢转运动;所述壳体122包括盖板部分202,用于覆盖所述触头142的所述接触部322a和322b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2包括致动部462,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2,所述推压部482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162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502,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342,在所述壳体122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162,从而所述推压部482在所述触头142的所述连接部362与所述压力接收部342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482的旋转轴线54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2的所述致动部462朝向所述壳体122的装配开口182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142的接触部322a和322b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10,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14,每个触头具有一个接触部32a,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以及延伸部35;壳体12,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14,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18,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16,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14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14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所述触头14分别包括第一部件28,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32a,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16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34;第二部件30,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所述延伸部35,其中所述延伸部沿与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36;以及结合部38,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28和所述第二部件30,所述第一部件28的所述接触部32a、所述结合部38和所述连接部36设置成曲柄的形式,并且所述触头14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与所述连接部36之间枢转运动;所述壳体12包括盖板部分20,用于覆盖所述触头14的所述接触部32a;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包括致动部46,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所述推压部48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16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50,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34,在所述壳体12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16,从而所述推压部48在所述触头14的所述连接部36与所述压力接收部34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48的旋转轴线54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致动部46朝向所述壳体12的装配开口18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32a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102,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142,每个触头具有一个接触部322a以及延伸部35,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壳体122,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142,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182,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182中;以及枢转构件162,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142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142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所述触头142分别包括第一部件28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322a,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162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342;第二部件302,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延伸部35,其中所述延伸部沿与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36;以及结合部38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282和所述第二部件302,并且所述触头142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162的推压部482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2与所述连接部362之间枢转运动;所述壳体122包括盖板部分202,用于覆盖所述触头142的所述接触部322a;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2包括致动部46,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2,所述推压部482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162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50,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342,在所述壳体122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162,从而所述推压部482在所述触头142的所述连接部362与所述压力接收部342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482的旋转轴线54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2的所述致动部462朝向所述壳体122的装配开口182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142的接触部322a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保持结构,优选的是在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或142的所述第一部件28或282的所述压力接收部34或342上设置凸出部40,以朝向所述连接部36或362延伸;并且在所述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或142的所述第二部件302的所述连接部36或362的末端附近设置突出部42,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34或342延伸,或者
优选的是,在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或142的所述第二部件30或302的连接部36或362与所述结合部38或382之间设置升高部44,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34或342延伸,或者
优选的是,交替设置分别设有凸出部40和突出部42的触头14或142以及分别设有所述升高部44的触头14或142,从而所述凸出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升高部交替错开。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更加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压力接收部34或342的末端设置伸出部39。
而且,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板部分的中央或在整个所述盖板部分上还形成所述保护壁22。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纵向端部上形成有狭槽47,其中所述狭槽限定板形部件49,其中所述板形部件具有弹性,每个所述板形部件包括位于端部的升高部51,并且所述壳体12的两个纵向端部设有夹具17,每个夹具具有伸出部62,其中所述伸出部具有弹性,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夹具17一体形成或与所述夹具17独立形成,并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12的盖板部分20延伸,从而在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已经关闭时,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升高部51接合所述伸出部62的内侧,并且另外,更加优选地,所述夹具17分别设有伸出部件60,其中所述伸出部件适于在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打开时与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上侧表面接触,因而在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打开时限制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旋转角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优选地,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或702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的两个纵向端部设有锚固部72,而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设有接合凸出部53,所述接合凸出部所位于的部位对应于所述连接物体的锚固部72,并且所述接合凸出部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72,从而在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关闭时,所述接合凸出部53接合所述锚固部72,因而保持所述连接物体。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壳体12的侧部设有狭槽21,以仅仅在与所述触头14从与所述装配开口18相反侧插入所述壳体12相对应的部位接触所述枢转构件16。
此外,在所述连接物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器10或102时,优选地,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推压部48或482逐渐定位成,在将所述连接物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器10或102之前,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所述推压部48或482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升高部44接触,第二,在所述致动部46枢转运动时,在下侧端部与所述升高部44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推压部48或482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54的所述下侧端部的曲部的中央枢转运动,从而所述推压部48或482处于稍微倾斜的位置,第三,在所述致动部4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48或482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54的所述推压部48或482的中央枢转运动,同时所述推压部48或482的下侧端部58从所述第二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36或362稍微移动,从而所述推压部48或482处于大致竖直的位置,第四,在所述致动部4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48或482的所述下侧端部58从所述第三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36或362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48或482的上侧端部56朝向所述凸出部40移动,从而所述推压部48或482处于竖直位置,第五,在所述致动部4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下侧端部58从所述第四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36或362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48或482的上侧端部56与所述凸出部40接触,并且最后,在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所述致动部从所述第五状态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48或482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54的所述上侧端部56的曲部的中央枢转运动,从而所述触头14或142的接触部32a或322a和32b或322b被使得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这是通过朝向所述壳体12或122的所述装配开口18或182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而实现的。
连接器10或102实现了以下功能。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或702或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已经插入所述壳体12或122的装配开口18或182中之后,所述枢转构件16或162的推压部48或482在所述触头14或142的连接部36与压力接收部34之间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压力接收部34通过推压部48或482被抬高,从而所述触头14或142的结合部38或382绕结合部38或382的一个端部朝向所述接触部32或322倾斜,因而将所述接触部32或322推向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或702或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
本发明的效果
正如所上述说明中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带来了以下显著的效果。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例,可以实现在1.0mm级别范围的减小的总高度、小型化连接器和较窄的间距,并且可以获得针对基板的空间节约(特别地,沿插入方向长度3.0mm)。正如与现有技术的前侧锁定类型和后侧锁定类型的连接器相比,根据本发明,可以确保大于2mm的锁定长度,并且可以用简单的操作以及轻微的操作力获得稳定的连接,这因为通过手指致动的部分变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即使连接物体偶然承受外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防止无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稳定的连接和保持力更加被改进,正如通过表1和2清楚的)。
(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相比,可以获得对于基板沿插入方向的更多的节省空间。与现有技术的前侧锁定类型和后侧锁定类型的连接器相比,可以确保锁定长度,并且可以利用简单的操作以及轻微的操作力获得稳定的连接,这是因为通过手指被致动的部分变大。
(3)根据本发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设置在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的所述第一部件28的所述压力接收部34上的凸出部40,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连接部36延伸;以及突出部42,其中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的所述第二部件30的所述连接部36的末端附近,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34延伸。因此,所述枢转构件16可安全地被旋转,由基板所占据的面积变小(沿插入方向的长度为3.0mm)。
(4)根据本发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设置在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的所述第二部件30的连接部36与所述结合部38之间的升高部44,所述升高部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34延伸。因此,所述枢转构件16可以安全地被旋转,并且随着枢转构件16朝向装配开口侧旋转,由基板所占据的面积变小(沿插入方向的长度为3.0mm)。
(5)根据本发明,分别设有所述凸出部40和所述突出部42的触头14与分别设有所述升高部44的触头14交替布置成,所述凸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升高部交替错开。因此,所述枢转构件16可以容易地被插入并且安全地被旋转,并且随着枢转构件16朝向装配开口侧旋转,由基板所占据的面积变小(沿插入方向的长度为3.0mm),并且可以获得连接器的较窄的间距。
(6)因为所述第一部件28的压力接收部34在其末端设有伸出部39,所以可以防止由于抵抗着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的反作用力而造成的所述壳体12的中央朝向装配开口18变形。
(7)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情况中,所述保护壁22还设置在所述盖板部分的中央上或者整个所述盖板部分上,即使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物体偶然被向上推压,也可防止壳体12被抬高,从而获得稳定的连接并避免无效的连接。
(8)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连接器以下述方式被构成,在所述连接物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器10时,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逐渐定位成,在将所述连接物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器10之前,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推压部48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升高部44接触,第二,在所述致动部46枢转运动时,在下侧端部与所述升高部44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推压部48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54的所述下侧端部的曲部的中央枢转运动,从而所述推压部48处于稍微倾斜的位置,第三,在所述致动部4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48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54的所述推压部48的中央枢转运动,同时所述推压部48的下侧端部58从所述第二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36稍微移动,从而所述推压部48处于大致竖直的位置,第四,在所述致动部4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48的所述下侧端部58从所述第三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36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48的上侧端部56朝向所述凸出部40移动,从而所述推压部48处于竖直位置,第五,在所述致动部4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下侧端部58从所述第四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36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48的上侧端部56与所述凸出部接触40,并且最后,在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致动部从所述第五状态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48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54的所述上侧端部56的曲部的中央枢转运动,从而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32a和32b被使得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这是通过朝向所述壳体12的所述装配开口18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而实现的。因此,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绕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旋转轴线并不是固定的轴线,并且移动或位移,从而推压部完成紧凑的旋转,这将有助于连接器10的减小的总高度。
(9)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枢转构件16的纵向端部上形成有狭槽47,其中所述狭槽限定板形部件49,其中所述板形部件具有弹性,每个所述板形部件包括位于端部的升高部51,并且所述壳体12的两个纵向端部设有夹具17,每个夹具具有伸出部62,其中所述伸出部具有弹性,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夹具17一体形成或与所述夹具17独立形成,并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12的盖板部分20延伸,从而在所述枢转构件16已经关闭时,所述枢转构件16的升高部51接合所述伸出部62的内侧。因此,即使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物体通过外力偶然地被向上或向前或向后推压,将静止的所述枢转构件16并不枢转运动,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连接。
(10)而且,所述夹具17分别设有伸出部件60,其中所述伸出部件适于在所述枢转构件16打开时与所述枢转构件16的上侧表面接触,因而在所述枢转构件16打开时限制所述枢转构件16的旋转角度。因此,在枢转构件的枢转运动之后,枢转构件16并不旋转至过大的程度,并且将不出现枢转构件16和壳体12的任何损害。
(11)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的两个纵向端部设有锚固部72,而所述枢转构件16设有接合凸出部53,所述接合凸出部所位于的部位对应于所述连接物体的锚固部72,并且所述接合凸出部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72,从而在所述枢转构件16关闭时,所述接合凸出部53接合所述锚固部72,因而保持所述连接物体。因此,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物体插入壳体中时,连接物体可以稳固地被定位。即使连接物体偶然地承受外力,连接物体也并不变换其位置,因而获得稳定的连接。
(12)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2的侧部设有狭槽21,以仅仅在与所述触头14从与所述装配开口18相反侧插入所述壳体12相对应的部位接触所述枢转构件16。因此,连接器的更加减小的总高度(0.1mm)是可行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装配开口的侧部上方看过去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A),其枢转构件打开,以及从连接部的侧部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连接器的透视图(B);
图2是沿触头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剖视图(A);以及沿触头的、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枢转构件关闭的连接器的剖视图(B);
图3是一个触头的透视图(A),以及另一个触头的透视图(B);
图4是枢转构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示意性视图(A)至(F),用于说明在枢转构件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以及旋转轴线的运动;
图6是从装配开口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的透视图(A);以及从装配开口的相反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连接器的透视图(B);
图7是从装配开口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且安装至基板的另一连接器的透视图(A);以及从装配开口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关闭且安装至基板的连接器的透视图(B);
图8是夹具的透视图;
图9是另一枢转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沿触头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的剖视图(A);以及沿触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且枢转构件关闭的连接器的透视图(B);并且
图11是从装配开口侧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A);以及从装配开口侧看过去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且枢转构件关闭的连接器的透视图(B)。
附图标记列表
10、101、102    连接器
12、121、122    壳体
12a             锚固部
12b             下侧面
14、142         触头
16、161、162    枢转构件
16a             锁定部
17              夹具
18、182         装配开口
20、202         盖板部分
21              狭槽
22              保护壁
24              插入孔
26              轴承
28、282         第一部件
30、302             第二部件
32a、32b、322a、322b接触部
34、342             压力接收部
35                  延伸部
36、362             连接部
38.382              结合部
39                  伸出部
40                  凸出部
42                  突出部
44                  升高部
46                  致动部
47                  狭槽
48、482             推压部
49                  板形部件
50                  锚固孔
51                  升高部
52                  轴
53                  接合凸出部
54                  旋转轴线
56                  上侧端部
58                  下侧端部
60         伸出部件
61         固定部
62         伸出部
70、702    柔性印刷电路板
72         锚固部
80         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5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1(A)是从装配开口侧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并且图1(B)是从连接部侧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A)是沿一个触头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而图2(B)是沿触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且枢转构件关闭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A)是透视图,示出了图1和2中所使用的触头。图4是枢转构件的透视图。图5(A)至(F)示出了示意性视图,用于说明在枢转构件从其打开位置枢转运动至其关闭位置时推压部和旋转轴线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主要包括壳体12、枢转构件16以及触头14。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各部件将参照图1至5说明。
首先,将说明触头14。触头14是由金属制成,并借助于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而被形成。制成所述触头14的优选金属包括黄铜、铍、铜、磷青铜等,所述金属满足弹性、导电性等的要求。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触头14具有反H形的形状,如图3所示。触头14分别包括第一部件28,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部具有适于接触连接物体的接触部32a,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部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16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34;第二部件30,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部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附加的接触部32b,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部具有将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36;以及结合部38,其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28与所述第二部件30相连。所述第一部件28的接触部32a、所述结合部38和所述连接部36设置成曲柄的形式,而保持结构设置成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可以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与所述连接部36之间枢转或枢转运动。
接触部32a和32b具有突出的形状,以便有助于与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接触。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6具有表面安装型(SMT)结构,如图1所示,但是所述连接部也可具有双列直插型(dip type)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一个触头14设有两个接触部32a和32b,在它们之间包含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换句话说,因为接触部32a和32b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的插入方向两侧上,所以电路板或扁平电缆通过接触部32a和32b被包含,因而稳固地使得接触部与电路板或扁平电缆接触,并且同时使得触头适用于仅仅一个表面上具有触头的电路板。
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插入连接器中时,结合部38和压力接收部34用于实现以下功能。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已经插入壳体12的装配开口18中之后,在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所述触头14的连接部36与压力接收部34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压力接收部34通过推压部48被抬高,从而所述触头14的结合部38绕触头14的结合部38的下侧端部58朝向所述接触部32a倾斜,因而使得所述接触部32a被推压抵靠着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或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所述结合部38和所述压力接收部34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合适地被构造成实现这种功能。
作为所述保持结构,在布置成行的触头14中,至少每隔一个触头设置凸出部40,从而从所述第一部件28的压力接收部34朝向所述连接部36延伸,并且此外,突出部421形成在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上,从而从所述第二部件30的连接部36的附近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34延伸。所述凸出部40和所述突出部42的形状和尺寸合适地设置成,在所述推压部48枢转运动时,获得所述推压部48的稳定的枢转运动,而并不移出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该实施例中,凸出部40和突出部42大致是圆形的,以避免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的任何损害。
而且,作为所述保持结构,至少每隔一个触头14设置升高部44,从而从第二部件30在连接部36与结合部38之间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34延伸。分别具有凸出部40和突出部42的触头44与分别具有升高部44的触头44交替布置成,凸出部40、突出部44和升高部44布置成交替错开。利用触头14的这种布置结构,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可以更平滑地枢转。所述升高部44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合适地设置成,在推压部48枢转运动时获得推压部48的稳定的枢转运动,而并不移出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该实施例中,升高部44大致是圆形的,以避免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的任何损害。而且,如图3(A)所示,所述凸出部40、所述突出部42和所述升高部44所有都可设置在同一触头14上。
而且,在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所述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与连接部36之间枢转或枢转运动时,枢转构件16的中央经常沿如图1(A)箭头A所示的方向变形,这是由于抵抗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的强烈的反作用力。通过在每个触头的所述第一部件28的压力接收部34的末端上设置伸出部39,可以高效地防止枢转构件16的中央的变形。所述伸出部39的尺寸可以是任何值,只要它们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并且可以合适地被设置成这样的程度,从而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可接合所述伸出部39。
然后,将说明枢转构件16。枢转构件16是由电绝缘塑料借助于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型被形成。用于枢转构件16的材料的选取可以考虑尺寸稳定性、可使用性、生产成本等,并且大体上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聚碳酸酯(PC)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枢转构件16具有大致L形的横截面,并且相应地主要包括致动部46;适于以可枢转运动和可移动的方式装配在壳体12中的轴52(装配在壳体中,所具有的间隙允许推压部参照图5所示移动);用于推压所述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的推压部48;以及适于接收所述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的锚固部50。轴52是支轴(fulcrum),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16,并且所述轴的纵向端部合适地装配在壳体12中,从而使得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
推压部48用于推压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推压部48在该实施中优选具有细长、椭圆的形状。利用这种椭圆形状,在枢转构件在沿由如图1(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枢转运动从而在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与连接部36之间枢转运动枢转构件的推压部48时,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借助于推压部48的接触高度的改变而向上移动,例如这是由于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之差,从而触头14的接触部32a被推压抵靠着诸如印刷电路板70或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推压部48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推压部48可以在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与连接部36之间枢转运动即可,并且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可借助于接触高度的变化而升高,例如这是由于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之差。
为了防止枢转构件16的中央沿如图1(A)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变形,这种变形是由于在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抵抗着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的强烈的反作用力,枢转构件16优选设有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50,所述锚固孔适于通过所述触头14的伸出部39被接合。彼此相互独立设置的锚固孔58将有助于提高枢转构件16的强度,并防止在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枢转构件的变形。
最后,然后将说明壳体12。壳体12是由电绝缘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型被形成。用于壳体12的材料的合适选择考虑到尺寸稳定性、可使用性、生产成本等,并大体上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聚碳酸酯(PC)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所述壳体12形成有插入孔24,所需数量的触头14通过压配、钩扣(切缝)、钎焊等方式安装在所述插入孔中。壳体12的纵向端部还设有轴承26,所述轴承用于支承枢转构件16的轴52,以允许以具有间隙的方式轴52在所述轴承26内枢转运动。轴承26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枢转构件16的轴52可以在轴承26内枢转运动即可,并且可以合适地被构造成考虑到它们的功能以及壳体12的强度和尺寸。壳体12的纵向端部还设有锚固部12a,其位于与枢转构件16的锁定部16a相对应的部位。
如图1(A)所示,所述壳体12具有位于其前侧部分上的所述装配开口18;以及盖板部分20,所述盖板部分覆盖或绝缘所述触头14的第一部件18的接触部32。盖板部分20至少在两个端部形成有保护壁22,以便防止在连接物体偶然向上推压时盖板部分20向上变形。术语“保护壁”意味着边缘形的壁,在装配开口18的前端上没有倒角或斜角。然而,通过设置保护壁22,用于引导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等的连接物体的功能和效果是不可能的。
对于用于将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的连接物体引导到装配开口30中的方法,连接物体在装配开口18处被放入或施加到壳体12的下侧面12b上,并且然后插入装配开口18中,如图1(A)所示,因而容易地将所述连接物体引导到装配开口18中。
在柔性印刷电路板70插入且枢转构件16关闭的连接器的状态下,为了确保保护壁的效果,柔性印刷电路板70在拉力试验机中沿与连接器垂直的方向被牵拉(该状态与这样的情况相同,即在连接器在其水平位置被使用时,印刷电路板偶然地被向上推压)。结果在表1和表2(曲线1)中示出。表1和曲线1中的“保持力”意味着在触头14从柔性印刷电路板70脱离连接且同时印刷电路板70被牵拉时的力。
在表1和曲线1中,现有技术的连接器是这样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装配开口18,在其整个盖板部分20上被倒角,没有任何保护壁22。改进的连接器1(仅仅在两端)是这样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装配开口,其盖板部分20仅仅在装配开口18的两端(并未被倒角的两端)设有保护壁22。改进的连接器2(整个盖板部分)是这样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装配开口,在其整个盖板部分20上设有保护壁22。
参看表1和曲线1(表2),针对平均值,在18个导体的情况中,对于改进的连接器1(仅仅在两个端部设有保护壁),保持力(触头脱离连接时的力)增加至8.43N,并且对于改进的连接器2(在整个盖板部分设有保护壁),保持力增加至8.98N。在27个导体的情况中,对于改进的连接器1,保持力增加至8.93N,并且对于改进的连接器2,保持力增加至9.00N。也就是说,改进的连接器1和2的保持力大约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两倍。从结果清楚的是,仅仅在两端或在整个盖板部分中设置保护壁22有助于增加保持力(触头脱离连接时的力)。换句话说,通过仅仅在装配开口18的两侧上或在其整个中设置保护壁22,在偶然承受外力时,表示触头与连接物体之间的稳定接触的保持力将增加两倍。这意味着抵抗偶然外力的稳定性已经增加。同样明显的是,在仅仅在两端设置的保护壁22与整个在装配开口的盖板部分设置的保护壁之间的保持力没有较大的差异。保持力的提高的百分比对于18个导体而言是220.1%,并且对于27个导体而言是197.1%。所述提高的百分比是通过将对于改进的连接器的保持力(平均值)除以对于现有技术的保持力(平均值)而得到的。考虑到在仅仅在两端设置的保护壁22与整个在装配开口的盖板部分设置的保护壁之间的保持力没有较大的差异,并且防止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物体被刮擦(损害),设有保护壁22的部位的数量优选尽可能地少。对于保护壁所设置的部位,尽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它们仅仅在两个端部设置,但是从平衡的观点看,优选的是,在三个部位形成保护壁,也就是在两个端部和在中央。为了防止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等的连接物体被刮擦(损害),优选的是,以下述方式设置壳体,从而在连接物体偶然承受外力时,壳体并不接触连接物体。为此目的,考虑到设置倒角部、圆形倒角、凹入倒角或台阶倒角。倒角部优选是考虑到连接器10的美观品质、材料成本等。
为了通过采用如上或如下所述的方法而将连接物体引导到装配开口18中,足够可能的是,以并不倒角装配开口18的盖板部分20的方式引导连接物体。
表1
  导体的数量   18   27
  试样号   1   2   3   4   1   2   3   4
  现有技术   3.6N   3.6N   4.1N   4.0N   4.2N   4.8N   4.6N   4.5N
具有保护壁的改进的连接器(第一实施例)   改进的连接器2(整个盖板) 9.1N 9.1N 8.8N 8.9N 9.1N 9.0N 9.0N 8.9N
  改进的连接器1(仅仅在两端) 8.6N 8.2N 8.4N 8.5N 9.2N 8.8N 8.6N 9.1N
  现有技术的平均值   3.83N   4.53N
改进的连接器的平均值(第一实施例)   改进的连接器2(整个盖板) 8.98N 9.00N
  改进的连接器1(仅仅在两端) 8.43N 8.93N
表2(曲线1)
Figure S2006800270540D00311
然后将参看图5(A)至(F)说明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的移动和枢转运动。
图5(A)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连接物体连接至连接器10之前,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的下侧端部58与升高部44接触。
在枢转构件16的致动部46如图5(B)所示枢转运动时(沿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推压部48绕下侧端部58的曲部的中央(旋转轴线54)枢转运动,因而推压部48处于稍微倾斜的位置。
枢转构件16的致动部46如图5(C)所示进一步枢转运动,下侧端部58从如图5(B)所示的位置朝向所述连接部36稍微移动,从而推压部48绕所述推压部48的中央(在该阶段中的旋转轴线54)枢转运动,因而推压部48处于大致竖直的位置。
枢转构件16的致动部46如图5(D)所示进一步枢转运动,下侧端部58从如图5(C)所示的位置朝向连接部36进一步移动,并且推压部48的上侧端部56朝向所述凸出部40移动,从而推压部48处于竖直的位置。
如图5(E)所示,下侧端部58从如图5(D)所示的位置朝向所述连接部36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48的上侧端部56与所述凸出部40接触。
如图5(F)所示,推压部48从如图5(E)所示的位置进一步枢转运动,推压部48绕上侧端部56的曲部的中央(在该阶段中的旋转轴线54)朝向所述壳体12的装配开口18枢转运动,因而使得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32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换句话说,所述推压部48最初枢转运动,然后移动或位移,并且进一步枢转运动,在这过程中,旋转轴线54移动,从而推压部完成其紧凑的和节约空间的枢转运动(转动)。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70的连接物体插入装配开口18中时,所述结构无需插入力(所谓的“零插入力(ZIF)结构),这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可以借助于轻微的力通过以下方式被锁定,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在触头14的凸出部40、突出部42与升高部44之间枢转运动,并且可以在触头与连接物体之间获得较大的接触力,这是通过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压部48抬高所述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34而实现的。
参看图6至9和图11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6(A)是从装配开口侧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的透视图;并且图6(B)是从装配开口的相反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7(A)是从装配开口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打开的安装至基板的连接器的透视图,而图7(B)是从装配开口侧上方看过去的、枢转构件关闭的安装至基板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8是夹具的透视图,并且图9是另一枢转构件的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101主要包括壳体121;枢转构件161;触头14和夹具17。
将说明连接器101的各个部件。此后将说明仅仅与上述连接器10的不同之处。
将不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连接器101的触头14,这是因为它们与连接器10的那些大致相同。因为枢转构件的推压部的移动和枢转运动也与参看图5所述的类似,所以这些运动将不说明。
然后将说明枢转构件161。所述枢转构件161设有具有弹性的板形部件49,所述板形部件通过狭槽47形成,其中所述狭槽用于限定所述部件49。所述板形部件49分别具有升高部51,其中所述升高部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121的盖板部分20接合夹具17的伸出部62的内侧,以便稳固地保持枢转构件161。所述狭槽47用于向板形部件49提供弹性,以在所述板形部件49与壳体121之间包含夹具17的伸出部62。所述板形部件49和升高部51的末端的位置设置成,使得与夹具17的伸出部62接合并包含伸出部62。所述板形部件49和升高部51的末端的尺寸合适地被设置成,考虑到上述功能、弹性、强度等。
然后,将说明所述壳体121。所述壳体121的盖板部分20仅仅在与触头14对应的部位设有多个狭槽21,其中所述触头将从与插入开口18的相反侧插入壳体中。狭槽21提供了间隔,触头14的第一部件嵌入所述间隔中。狭槽的尺寸稍微大于所述触头14,并且合适地被设置成,考虑到触头14的尺寸以及所述壳体12的强度和功能。狭槽21被形成为,接收所述触头14,以有助于连接器的减小的总高度。
最后,将说明夹具17。夹具17是由金属制成,并且借助于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被形成。形成所述夹具17的优选的金属包括黄铜、铍、铜、磷青铜等,所述金属满足弹性、导电性、尺寸稳定性等的要求。
所述夹具17大致为板形部件,所述夹具通过压配、一体成型(将壳体与之前设置在用于成型壳体的模具中的夹具一起成型)、钎焊等方式固定至所述壳体121的两个纵向端部。夹具17的位置设置成,考虑到消费者的要求、基板上的安装位置等。所述夹具17的尺寸可以设置成考虑到夹具的保持力、基板的占据面积等。
所述夹具17设有作为一体部分或单独部分的伸出部62,所述伸出部具有弹性,并在夹具17固定至壳体时垂直于壳体121的盖板部分20。从生产成本的观点看,优选的是形成与夹具17一体的所述伸出部62。所述伸出部62设置成,升高部51接合伸出部62的内侧。换句话说,通过在壳体的两个纵向端部设置夹具17,夹具17的伸出部62也设置在两个纵向端部处,从而位于枢转构件16的两个纵向端部上的升高部51接合夹具17的伸出部62,因而稳固地保持所述枢转构件161。所述伸出部62的位置和尺寸可以合适地设置成考虑到这种功能、可实用性、强度等。而且,所述伸出部62具有弹性,以便有助于所述枢转构件161的升高部51的插入,并且稳固地保持所述枢转构件161。
而且,夹具17设有伸出部件60,其中所述伸出部件适于在所述枢转构件打开时与所述枢转构件161的上侧表面接触。夹具17的伸出部件60用于在枢转构件已经打开之后限制所述枢转构件161的旋转角度。伸出部件60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可以合适地设置成考虑到这种功能、强度等。所述伸出部件60可以与所述夹具17一体地形成或单独地形成,但是从加工成本的观点看,优选与所述夹具17一体地形成。
参看图10(A)和(B)然后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连接器102的一个实施例。图10(A)是沿一个触头的、枢转构件打开的连接器102的剖视图;并且图10(B)是沿一个触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且枢转构件关闭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102主要包括壳体122、枢转构件162和触头142。
尽管将说明各个部件,但是此后将说明与上述连接器10的仅仅不同之处。
首先,将说明触头142。在该实施例中的所述触头142具有如图10所示的形状,并且分别包括第一部件28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部具有适于接触连接物体的接触部322a,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部具有适于通过枢转构件162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342;第二部件302,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部具有适于接触连接物体的附加的接触部322b,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部具有将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362;以及结合部38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282和第二部件302,并且还在所述压力接收部342与所述连接部362之间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枢转构件162的推压部482的枢转运动。
将不说明触头142的其它结构,因为其它结构类似于所述触头14的结构。而且,对于参照图4所述的所述枢转构件的结构以及参照图5所述的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压部的移动和枢转运动保持相同,并且因此将不说明枢转构件162的这些内容。
最后,将说明壳体122。所述壳体122包括位于上侧部分的装配开口182,以及盖板部分202,所述盖板部分覆盖或绝缘所述触头142的第一部件282的所述接触部322a。
在枢转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在处于与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的锚固部72对应部位的枢转构件16的两个纵向端部的附近,设有接合凸出部53,所述接合凸出部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72。在所述枢转构件16关闭时,所述接合凸出部53接合所述锚固部72,从而所述连接物体70被定位和保持。所述接合凸出部53的位置可以合适地设置成,对应于连接物体70的锚固部72的位置,以插入到锚固部72中。所述接合凸出部53的尺寸仅仅需要使得接合连接物体的锚固部72,并且可以合适地设置成考虑到连接器10的小型化、连接物体的高密度等。例如,可以想到的是,接合凸出部53在两个纵向端部处设置在狭槽47的内侧上。
在触头的另一实施例中,并非是如图3(A)所示的第二部件的接触部32b,第二部件的一个端部可以设有延伸部35,其中所述延伸部适于接触如图3(B)所示的连接物体。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应用实例是用于诸如移动设备等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特别优越之处在于与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或柔性扁平电缆的稳定的电连接,并且实现了由基板所占据面积的最小化。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两个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对象;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
其中,所述触头分别包括第一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另一接触部,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以及结合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结合部和所述连接部设置成曲柄的形式,并且所述触头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压部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枢转运动;
所述壳体包括盖板部分,用于覆盖所述触头的所述接触部,至少在所述盖板部分的两端设有保护壁,以便防止在所述连接物体偶然被向上推压时所述盖板部分抬高;并且
所述枢转构件包括致动部,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所述推压部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从而所述推压部在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力接收部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的旋转轴线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致动部朝向所述壳体的装配开口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2.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两个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
其中,所述触头分别包括第一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另一接触部,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以及结合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并且所述触头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压部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枢转运动;
所述壳体包括盖板部分,用于覆盖所述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并且
所述枢转构件包括致动部,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所述推压部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从而所述推压部在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力接收部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的旋转轴线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致动部朝向所述壳体的装配开口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3.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一个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
其中,所述触头分别包括第一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沿与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以及结合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结合部和所述连接部设置成曲柄的形式,并且所述触头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压部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枢转运动;
所述壳体包括盖板部分,用于覆盖所述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并且
所述枢转构件包括致动部,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所述推压部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从而所述推压部在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力接收部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的旋转轴线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致动部朝向所述壳体的装配开口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4.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一个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和保持所述触头,并且所述壳体的前侧部分具有装配开口,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所述装配开口中;以及枢转构件,所述枢转构件使得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推压所述触头抵靠着所述连接物体;
其中,所述触头分别包括第一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物体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个端侧上具有适于通过所述枢转构件被推压的压力接收部;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个端侧上具有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沿与所述连接物体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侧上具有适于连接至基板的连接部;以及结合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并且所述触头还包括保持结构,允许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压部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枢转运动;
所述壳体包括盖板部分,用于覆盖所述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并且
所述枢转构件包括致动部,用于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所述推压部连续地沿所述枢转构件的纵向设置;以及彼此相互独立的锚固孔,用于在所述锚固孔中相应地接收所述压力接收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所述枢转构件,从而所述推压部在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力接收部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推压部的旋转轴线随着所述推压部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以实现所述推压部的紧凑的旋转,并且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致动部朝向所述壳体的装配开口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触头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至少每隔一个触头设置在其第一部件的所述压力接收部上的凸出部,以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以及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至少每隔一个触头的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连接部的末端附近,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设置在至少每隔一个触头的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部与所述结合部之间的升高部,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设置在一些触头中的每个触头的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压力接收部上的凸出部,以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以及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一些触头的每个触头的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部的末端附近,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延伸,并且所述保持结构还包括升高部,其中所述升高部设置在其余的触头的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部与所述结合部之间,以朝向所述压力接收部分延伸,所述一些触头和所述其余的触头交替设置成,所述凸出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升高部设置成交替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压力接收部在其末端设有伸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和5至8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壁还设置在所述盖板部分的中央或设置在整个所述盖板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构件的纵向端部上形成有狭槽,其中所述狭槽限定板形部件,其中所述板形部件具有弹性,每个所述板形部件包括位于端部的升高部,并且所述壳体的两个纵向端部设有夹具,每个夹具具有伸出部,其中所述伸出部具有弹性,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夹具一体形成或与所述夹具独立形成,并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的盖板部分延伸,从而在所述枢转构件已经关闭时,所述枢转构件的升高部接合所述伸出部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分别设有伸出部件,其中所述伸出部件适于在所述枢转构件打开时与所述枢转构件的上侧表面接触,因而在所述枢转构件打开时限制所述枢转构件的旋转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物体的两个纵向端部设有锚固部,而所述枢转构件设有接合凸出部,所述接合凸出部所位于的部位对应于所述连接物体的锚固部,并且所述接合凸出部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从而在所述枢转构件关闭时,所述接合凸出部接合所述锚固部,因而保持所述连接物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和3和5至12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狭槽,以仅仅在与从所述装配开口相反侧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头相对应的部位接触所述枢转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物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器时,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压部逐渐定位成,在将所述连接物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器之前,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推压部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升高部接触,第二,在所述致动部枢转运动时,在下侧端部与所述升高部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推压部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的所述下侧端部的曲部的中央枢转运动,从而所述推压部处于稍微倾斜的位置,第三,在所述致动部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的所述推压部的中央枢转运动,同时所述推压部的下侧端部从所述第二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稍微移动,从而所述推压部处于大致竖直的位置,第四,在所述致动部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的所述下侧端部从所述第三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的上侧端部朝向所述凸出部移动,从而所述推压部处于竖直位置,第五,在所述致动部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下侧端部从所述第四状态朝向所述连接部进一步移动,并且所述推压部的上侧端部与所述凸出部接触,并且最后,在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致动部从所述第五状态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压部相应地绕作为旋转轴的所述上侧端部的曲部的中央枢转运动,从而所述触头的接触部被使得与所述连接物体接触,这是通过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装配开口枢转运动所述枢转构件而实现的。
CN2006800270540A 2005-05-24 2006-04-24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8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0527 2005-05-24
JP150527/2005 2005-05-24
JP294064/2005 2005-10-06
JP2005294064 2005-10-06
PCT/JP2006/308565 WO2006126359A1 (ja) 2005-05-24 2006-04-2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8674A true CN101228674A (zh) 2008-07-23
CN101228674B CN101228674B (zh) 2011-04-27

Family

ID=3745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705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8674B (zh) 2005-05-24 2006-04-2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21768B2 (zh)
EP (1) EP1885033B1 (zh)
JP (1) JP4519172B2 (zh)
KR (1) KR100972501B1 (zh)
CN (1) CN101228674B (zh)
WO (1) WO200612635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1913A (zh) * 2008-12-17 2010-06-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子键盘乐器
CN102055093A (zh) * 2009-11-07 2011-05-11 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728677B (zh) * 2008-10-01 2012-10-3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连接端子及使用该连接器用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CN103208697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112669A (zh) * 2014-12-18 2017-08-29 第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81302A (zh) * 2016-08-01 2018-02-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11555060A (zh) * 2020-03-17 2020-08-18 青岛恩利旺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插入力可双面连接的fpc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3726B1 (ko) * 2005-10-06 2010-06-14 다이이치 덴시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JP4869027B2 (ja) * 2006-11-01 2012-02-0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951321B2 (ja) * 2006-12-07 2012-06-1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84244B2 (ja) * 2006-12-18 2012-11-28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22815B2 (ja) * 2007-04-27 2012-04-25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192203B1 (ja) * 2007-12-26 2008-12-1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KR100996095B1 (ko) * 2008-05-28 2010-11-22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커넥터
US7731516B2 (en) * 2008-09-09 2010-06-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nnector system for engaging a portion of a plug within a receptacle
JP4568791B1 (ja) * 2009-12-16 2010-10-2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2010964A1 (en) * 2010-07-19 2012-01-26 Fci Fpc shielded connector
JP5555143B2 (ja) * 2010-11-29 2014-07-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2498341A1 (en) * 2011-03-11 2012-09-1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method of circuit board
JP5862387B2 (ja) * 2012-03-15 2016-02-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82565B2 (ja) 2014-09-22 2018-0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356167B2 (ja) * 2016-02-10 2018-07-1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
JP6464292B2 (ja) * 2018-01-19 2019-02-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10355385B1 (en) * 2018-07-27 2019-07-16 Miraco, Inc. High reliability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715Y2 (ja) * 1980-03-07 1983-08-04 日本バ−ンデ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101951B2 (ja) * 1997-01-24 2000-10-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
JP3067674B2 (ja) * 1997-02-27 2000-07-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挿抜力コネクタ
JP3047862B2 (ja) * 1997-07-08 2000-06-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430398B2 (ja) 1998-07-31 2003-07-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3484659B2 (ja) * 2001-03-09 2004-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903338B2 (ja) * 2001-11-08 2007-04-1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3666445B2 (ja) * 2001-11-13 2005-06-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2004071160A (ja) * 2002-08-01 2004-03-0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2004158206A (ja) * 2002-11-01 2004-06-03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656125B2 (ja) * 2002-11-06 2005-06-08 Smk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板状電線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593393Y (zh) * 2002-12-26 2003-12-17 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TW566683U (en) 2003-05-20 2003-12-11 P Two Ind Inc Flat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4479989B2 (ja) * 2003-08-29 2010-06-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78931B2 (ja) * 2004-10-18 2010-11-10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29246B2 (ja) * 2005-09-30 2010-03-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38303B2 (ja) * 2005-12-16 2012-05-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15403B2 (ja) * 2006-03-17 2010-07-2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8677B (zh) * 2008-10-01 2012-10-3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连接端子及使用该连接器用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CN101751913A (zh) * 2008-12-17 2010-06-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子键盘乐器
US8338688B2 (en) 2008-12-17 2012-12-25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keyboard instrument
CN101751913B (zh) * 2008-12-17 2016-06-08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子键盘乐器
CN102055093A (zh) * 2009-11-07 2011-05-11 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208697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112669A (zh) * 2014-12-18 2017-08-29 第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112669B (zh) * 2014-12-18 2019-04-16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81302A (zh) * 2016-08-01 2018-02-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11555060A (zh) * 2020-03-17 2020-08-18 青岛恩利旺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插入力可双面连接的fpc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09757A (ko) 2008-01-29
US7621768B2 (en) 2009-11-24
CN101228674B (zh) 2011-04-27
EP1885033B1 (en) 2013-04-10
WO2006126359A1 (ja) 2006-11-30
JPWO2006126359A1 (ja) 2008-12-25
JP4519172B2 (ja) 2010-08-04
EP1885033A4 (en) 2011-07-27
US20090047836A1 (en) 2009-02-19
KR100972501B1 (ko) 2010-07-26
EP1885033A1 (en) 200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8674B (zh) 连接器
US7140896B2 (en) Connector
US7311542B2 (en) Connector
US7726995B2 (en) Connector
US7435122B2 (en) Connector
CN101090182B (zh) 连接器
US7094093B2 (en) Connector
US9853382B2 (en) Connector
US20060286843A1 (en) Connector
CN101345361A (zh) 连接器
CN101584086A (zh) 具有预载荷盖的边缘连接器
JPWO2019077840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581973B2 (en) Cam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JP2004178958A (ja) コネクタ
CN100539309C (zh) 连接器
US6790073B2 (en) Low profile flexibl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4558562B2 (ja) コネクタ
JP4927454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181471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2114061A (ja) コネクタ
CN101316013A (zh) 触头及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US20110143601A1 (en) Connector
US656185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H03225781A (ja) 低挿入力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