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2666A -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2666A
CN101182666A CNA2007101694607A CN200710169460A CN101182666A CN 101182666 A CN101182666 A CN 101182666A CN A2007101694607 A CNA2007101694607 A CN A2007101694607A CN 200710169460 A CN200710169460 A CN 200710169460A CN 101182666 A CN101182666 A CN 101182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ar
tension
warp
pile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94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2666B (zh
Inventor
酒井要介
岩野义美
村上康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2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2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2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26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8Devices for indicating warp t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织机包括绒头经轴(22)和地经轴(1),织机在所述的地经轴内通过摆动偏压的张力辊(3)完成一条或多条地经(T)的反向放松,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偏压部分,用于在绒头织造步骤时施加第一偏向力到张力辊(3);以及除了由第一偏压部分施加第一偏向力之外的第二偏压部分,用于在绒头织造步骤之间执行滚边织造步骤时施加第二偏向力到张力辊(3)。

Description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地经张力控制。
背景技术
日本的公开公告10-60753公开了用于织造毛巾的绒头织机。在织造过程中,交替执行绒头织造步骤和滚边织造步骤,例如,绒头织造步骤、滚边织造步骤、绒头织造步骤等等。
特别地,如上述参考文献图1所示,装配有用于地经织造的经轴11和用于绒头织造的经轴21,并且从经轴11和21分别输送地经T和绒头经纱Tp。地经T经过后辊12和张力检测辊13供给综丝14。绒头经纱Tp经过转向辊22、张力供应杆23和起毛圈运动辊24供给综丝14。
在绒头织造步骤中,当操作毛巾织造机构29时,扩展杆16通过中间杆25、杆28和支撑杆27的运动在预定时间内沿织机的向前和向后方向移动(在图1中为向左和向右方向),使得改变机织织物W的起始端W1的位置。同时,起毛圈运动辊24通过中间杆25、杆40和支撑杆26的运动沿织机的向前和向后方向移动。尽管未示出,张力检测辊13也沿织机的向前和向后方向摆动。
通过用于地经织造的经轴11的驱动电机Mg和用于绒头织造的经轴21的驱动电机Mp的旋转控制为地经T和绒头经纱Tp提供确定的张力。当经纱在综丝14打开时,由于经纱打开动作的作用,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每条经纱上。在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织机内,用反向放松机构进行抵消这种额外张力的经纱张力控制。
在上述参考文献中,用板簧231支撑张力供应杆23,并且通过板簧231的弯曲减小当经纱打开时施加到绒头经纱Tp上的额外张力。尽管在JP-A-10-60753中没有查到对地经T的反向放松的详细描述,但是一般地,用卷簧或通过扭杆的扭转产生的推斥力使张力检测辊13偏移,所述扭杆增强了对张力改变的随动特性,如同日本的公开公告2000-336554所公开的扭杆22。
通常,当施加在地经Tg上的张力很大时,由于和地经的摩擦,诸如劣质绒头成形的问题,例如不均匀的绒头长度和绒头经纱的裁减,倾向于发生在转换绒头织造步骤和滚边织造步骤的时刻或发生在绒头织造步骤时。因此,施加在地经Tg上的张力被设置较小以使得匹配绒头织造步骤。相应地,在经纱张力控制装置中与张力检测辊13相反的偏向力也设置相对较小。
在滚边织造步骤中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织机内,有必要增加纬纱的密度以显示织物的图案,并且使地经Tg的张力大于在绒头织造步骤时的张力以实现良好的纬纱插入。
然而,在两个参考文献公开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中,与张力检测辊13相反的偏向力被提供为适于绒头织造步骤的量级。因此,没有提供适于滚边织造步骤的经纱张力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它能在织造过程中改变绒头织机内适于绒头织造步骤的张力和适于滚边织造步骤的张力之间的地经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织机包括绒头经轴22和地经轴1,织机在所述的地经轴内通过摆动偏压的张力辊3完成一条或多条地经T的反向放松。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偏压部分,用于在绒头织造步骤时施加第一偏向力到张力辊3;以及除了由第一偏压部分施加第一偏向力之外的第二偏压部分,用于在绒头织造步骤之间执行滚边织造步骤时施加第二偏向力到张力辊3。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显见于下述结合附图用示例示出本发明原理的描述中。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述目前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连同附图一起可充分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织机的概视图;
图2是从第一个实施例的织机背面观察的张力辊支撑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扭杆的构造;
图4是图2的张力辊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从第二个实施例的织机背面观察的张力辊支撑结构的部分剖视图;以及
图6是图4的张力辊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绒头织机的概视图。地经轴1被输送电机Mg旋转驱动,所述输送电机被电气连接到输送控制器C1。通过电机Mg的运转从地经轴1输送的一条或多条地经T经过弧形反向导板2和张力辊3被送到综丝4和筘5。机织织物W经过扩展杆6、表面辊7以及导向辊8和9卷绕于卷布辊10。
如图2-4所示,用螺栓13固定到织机框架11上的支架12支撑反向导板2并且旋转支撑张力管14,所述张力管包括顶靠如下所述张力辊3的偏压供应机构。两个向上支撑臂16通过螺栓15被固定到张力管14上并且在它们的上端旋转支撑张力辊3。由于经纱开口动作造成的施加在地经T上的张力变化被张力辊3通过反向放松(negativeeasing)所吸收,所述张力辊承受偏压供应机构的偏向力。下向杆18通过带有螺栓17的支架被固定到第一扭杆45,并且杆20通过螺栓和螺母19被旋转连接到杆18的远端,所述扭杆45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检测施加在张力辊3上的地经T的张力的测力传感器21被连接到杆20。测力传感器21电气连接到输送控制器C1。输送控制器C1控制输送电机Mg的输送速度,所述输送速度基于预定参考张力和从测力传感器21获得的张力检测信息。绒头经轴22置于地经轴1的上面。用电气连接到输送控制器C2的输送电机Mp旋转驱动绒头经轴22。从绒头经轴22输送的一条或多条绒头经纱Tp经过转向辊23、张力供应构件25和起毛圈运动辊26被送到综丝4和筘5。
转向辊23被固定到织机框架11上并且被包含测力传感器27的轴28旋转支撑。用测力传感器27检测绒头经纱Tp的张力并且将其输出到输送控制器C2。在转向辊23的端部位置配有所要检测的一对未示出的元件。用这些元件和一对相应的开关29检测转向辊23的旋转并将其输出到输送控制器C2。因此,基于预定参考张力和从测力传感器获得的张力检测信息之间的比较以及从附近开关29获得的旋转检测信号,输送控制器C2控制输送电机Mp的输送速度。
用固定到织机框架11上的板簧2支撑张力供应构件25,并且用张力供应构件25通过反向放松吸收由于经纱打开动作产生的施加在绒头经纱Tp上的张力变化。起毛圈运动辊26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摆动杆31的上臂远端,用轴30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摆动杆。摆动杆31的底臂被可旋转地连接到杆20。
同时,在织机的中间部分内可用轴33沿向前和向后方向旋转地配有通常为V形的中间杆32,并且在中间杆32的上方配有绒头运动机构34。绒头运动机构34包含未示出的被驱动装置,所述被驱动装置在其内部具有通过用于织机的专用驱动电机或驱动电机Mo来驱动的滚珠丝杠机构或凸轮机构。被驱动装置的运转交互地旋转连接到被驱动装置的驱动轴35和整体连接到驱动轴35的驱动杆36。
用连接到旋转编码器37的织机控制器Cd控制用于织机的驱动电机Mo的运转。旋转编码器37检测织机工作进程的旋转角。织机控制器Cd和输送控制器C2被连接到图案控制器38。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织造图案储存在图案控制器38内。每当织机工作进程的旋转角在引纬周期中达到预定值时,图案控制器38就发送织造图案到织机控制器Cd和输送控制器C2。然后,织机控制器Cd可基于从图案控制器38获得的织造图案操作绒头运动机构34。
驱动杆36可通过连接到中间杆32的第一臂39的杆40传递交互旋转运动到中间杆32。然后,中间杆32可通过连接到中间杆32的第二臂41的杆20传递摆动或起毛圈运动到张力辊3以及起毛圈运动辊26。在织机的前面引导机织织物W的扩展杆6被支撑在摆动杆43的上端,所述摆动杆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轴42上。摆动杆43的底端通过杆44连接到中间杆32的第二臂41。因此,中间杆32的往复旋转通过杆44一起使摆动杆43摆动,并且可沿着与张力辊3和起毛圈运动辊26一样的运动方向传递起毛圈运动给扩展杆6。根据上述基于织造图案的起毛圈运动,张力辊3、起毛圈运动辊26和扩展杆6被摆动到织机的前面(或沿图1中的向右方向)以在绒头织造步骤中的松引纬操作时定位虚线所示的机织织物W的起始端W1,而张力辊3、起毛圈运动辊26和扩展杆6被摆动到织机的后面(或沿图1中的向左方向)以在绒头织造步骤中的紧引纬操作和滚边织造时定位实线所示的起始端W1。
其次,参照图2-4,对用于提供偏向力给张力辊3的机构进行了说明。
在张力管14中设置有同样成形为矩形柱的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第一扭杆45用作第一偏压部分并且第二扭杆46用作第二偏压部分。第二扭杆46的长度短于第一扭杆45的长度。扭转机构47被连接到第一扭杆45的第一端部。第一扭杆45的第二端部被装入环49的方孔50,用螺栓48把所述的环固定在张力管14的内部,使得第一扭杆45与张力管14相结合。
用织机框架11通过未示出的支架可旋转地支撑扭转机构47。扭转机构47包括未示出的装配在蜗杆轮缘51上的蜗轮、与蜗轮配合的蜗杆52、固定在蜗杆轮缘51上的轮缘盖53以及用螺栓54固定在蜗轮上的刻度板55。连接扭转机构47使其相对于张力管14旋转。通过连接到蜗轮,第一扭杆45的第一端部与扭转机构47成一整体。
施加到第一扭杆的弹性如下所述。在图2中,通过固定张力管14以及环49来固定第一扭杆45的第二端部。当松开螺栓54并旋转蜗杆52时,蜗轮开始旋转。然后,连接到蜗轮的第一扭杆45的第一端部也被转动使得引起扭杆45的一定量扭转或扭曲。通过连接到蜗轮的刻度板能可视地确定这个扭转量。与扭转反向的第一扭杆45的回复力通过张力管14和向上支撑臂16用作张力辊3的偏向力。
如图2和3所示,用螺栓57把第二扭杆46的第一端部固定装入方孔58。织机框架11通过未示出的支架可旋转地支撑环56。带有止动杆60的环61被安装在环56之上并且被螺栓62固定在环56上。第二扭杆46的第二端部被装入环49的方孔63,使得第二扭杆46与第一扭杆45整体地旋转。如图4所示,在止动杆60的上部之上形成接触表面64。通过适当选择第二扭杆46的长度、直径或材料使其成形产生大于第一扭杆45的扭力。换句话说,与第一扭杆45相比需要更大的力使第二扭杆46扭转。因此,由第二扭杆46产生的偏向力就变得更大。然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由第二扭杆46产生的扭力可以与第一扭杆45产生的扭力一样或更小,取决于所需用于滚边织造的偏向力。
如图4所示,止动器65被设置在对应于止动杆60的接触表面64的位置,并且被轴66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被织机框架11支撑。止动器65包含在其远端与接触表面64接触的邻接部分67。用于减轻接触时碰撞的弹性板68被连接到邻接部分67。止动器65被连接在气缸69的活塞70上,所述气缸被可旋转地设置在织机框架11的侧面上。通过来自气管71的受控流体供应使止动器65来回旋转。控制止动器65的位置使得止动器65在绒头织造步骤时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的外面缩回(图4中的虚线),并且在滚边织造步骤时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上前进(图4中的实线)。因此,当止动器65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上前进并且停止止动杆60的摆动时,不仅第一扭杆45的偏向力,而且第二扭杆46的偏向力也作用于由地经T的张力引起的张力辊3的摆动。控制止动器65的气缸69也可被电子致动器替代,例如螺线管、旋转螺线管、伺服电机以及步进电机或流体致动器。
现在说明如上构造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操作。
当致动用于绒头织机的驱动电机Mo并且绒头织机开始运转时,基于来自图案控制器38的织造图案信号,在预定的引纬周期内交替执行绒头织造步骤和滚边织造步骤。在绒头织造步骤中,绒头运动机构34运转使得张力辊3、起毛圈运动辊26以及扩展杆6摆动到图1的虚线位置。由于机织织物W的起始端W1位于虚线位置,于是就进行松引纬操作。在松引纬操作之后的紧引纬操作时,绒头运动机构34运转使得张力辊3、起毛圈运动辊26以及扩展杆6摆动到图1的实线位置。由于起始端W1被移动到实线位置,于是在机织织物W上形成绒头。
在重复松引纬和紧引纬的绒头织造步骤中,如图4所示的虚线,气缸69的运转保持止动器65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之外。因此,第二扭杆46的第一端部,即相对于第一扭杆45的第二扭杆46的端部是自由的,并且张力辊3仅承受来自第一扭杆45的偏向力。因此,按照传统做法,与由于打开地经T而产生的施加在地经T上的张力变化相抵的反向放松通过作用力Sp和作用力Fp之间的平衡来完成,其中作用力Sp是沿如图4所示顺时针方向使向上支撑臂16旋转的经纱张力,作用力Fp是沿如图4所示逆时针方向使向上支撑臂16旋转的由第一扭杆45产生的偏向张力。
在绒头织造步骤结束后,滚边织造步骤开始。在滚边织造开始前,致动气缸69使得止动器65经过活塞70沿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前进。然后,止动杆60的接触表面64与止动器65的邻接部分67在所需的摆动点处接触,使得止动杆60被固定。因此,即根据旋转控制由地经轴1和卷布辊10使用高张力的地经T引导滚边织造,其中所述高张力适用于滚边织造,张力辊3也仍然被总偏向力Fb(Fb>Fp)偏压,所述总偏向力为第一扭杆45的偏向力加上第二扭杆46的偏向力,由此来保持预定的经纱张力。当由于高张力的地经T的经纱开口动作的作用产生的额外张力被施加到张力辊3时,这种张力作为旋转力通过向上支撑臂16和张力管14被引导至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因此,在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上产生扭力并且额外张力可被吸收。通过不仅提供第一扭杆45,而且也提供第二扭杆46来增大与张力辊3的摆动相抵的弹性偏压。因此,在滚边织造时保持地经T的高张力,通过作用力Sp和作用力Fb之间的平衡来完成反向放松,其中作用力Sp是沿如图4所示顺时针方向使支撑臂16旋转的经纱张力,作用力Fb是沿如图4所示逆时针方向使向上支撑臂16旋转的由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产生的偏向力。这种结构解决了与施加在地经T上的张力变化有关的问题,所述张力变化由于在滚边织造时地经T的开口而产生。
第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在织造操作时,地经T的张力状态可容易地在适于绒头织造步骤的张力状态和适于滚边织造步骤的张力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滚边织造步骤的张力高于绒头织造步骤的张力。
在滚边织造步骤期间保持地经T的高张力的同时,可以完成反向放松。
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被串联排布并且互相结合成一整体。因为所述构件所需的仅仅是止动器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第二扭杆46的第一端部的止动杆60和止动器65,所以所述结构被简化并且节省了空间。所述机构可被结合到现有的织机中。
与卷簧提供的偏向力相比,由扭杆45和46提供的偏向力改善了对施加在地经T上的张力变化的随动特性。另外,消除了用于支撑卷簧的杆件,使得不再需要用于安装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的空间。
参照图5和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改进了用于给张力辊3提供偏向力的机构。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一个扭杆72作为第一偏压部分。扭杆72被设置在张力管14内。扭杆72的第一端部,如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与扭转机构47相连,并且扭杆72的第二端部被装入环73的方孔75中,所述环73被螺栓74固定在张力管14的内部。带有止动杆60的环61被安装在张力管14的右端之上(图5)并且用螺栓62固定在张力管14上。止动杆60的位置并不限于张力管14的端部,而是如果空间允许或者有一部分支撑张力辊3的机构,例如向上支撑臂16和张力辊3的端部,那么所述止动杆的位置可位于张力管14的中部。盖子76被连接到张力管14的右端以防止例如棉纱飞毛进入张力管14。
如图6所示,止动器77被设置在对应止动杆60的位置并且被轴78可旋转地支撑,织机框架11支撑所述的轴。止动器77包含可移动的邻接构件80作为第二偏压部分。可移动的邻接构件80被滑动连接到止动器77的主体上并且被例如像卷簧的弹簧79偏压向止动杆60。弹簧79的弹簧常数被设置地较大,使得弹簧79的偏向力大于扭杆72的偏向力。包含可移动邻接构件80的止动器77是可弹性或柔韧性变形的,其中在所述邻接构件80上卷绕有弹簧79。用于减轻在止动杆60的接触表面64和可移动的邻接构件80之间接触时碰撞的弹性或柔韧性可变形板,例如橡胶,被连接到可移动邻接构件80的远端。如第一个实施例一样,止动器77被连接在气缸69的活塞70上,并且通过来自气管71的受控流体供应来回旋转。控制止动器77的位置使得止动器77在绒头织造步骤时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的外面缩回,并且在滚边织造步骤时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上前进。
第二个实施例的操作如下所述。
在重复松引纬和紧引纬的绒头织造步骤中,如图6所示的虚线,气缸69的运转保持止动器77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之外。因此,扭杆72施加预定的偏向力给张力辊3。因此,张力辊3如传统做法那样执行与施加在地经T上的张力变化相抵的反向放松。
在绒头织造步骤结束后,滚边织造步骤开始。在滚边织造开始前,启动气缸69使得止动器77经过活塞70沿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前进。然后,止动杆60的接触表面64与止动器77的邻接部分80在所需的摆动点接触,使得止动杆60被固定。因此,即使根据旋转控制由地经轴1和卷布辊10用高张力的地经T进行滚边织造,其中所述高张力适用于滚边织造,在张力辊3上也仍然被总偏向力施加更大的阻力,所述总偏向力为扭杆72的偏向力加上连接到止动器77的弹簧的偏向力。以保持高张力的地经T来进行织造。然后,当由于高张力的地经T的经纱开口动作的作用产生的额外张力被施加到张力辊3时,通过向上支撑臂16、张力管14和止动杆60把压力导向止动器77的可移动邻接构件80。因此,弹簧79被压缩并且这个额外张力可被吸收。换句话说,包含弹簧79的止动器77增大了与张力辊3的摆动相抵的弹性偏向力。因此,在滚边织造期间保持地经T的高张力时完成反向放松。这种结构解决了与施加在地经T上的张力变化有关的问题,所述张力变化由于在滚边织造时地经T的开口而产生。
第二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除了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优点,即在织造操作时,地经T的张力状态可容易地在适于绒头织造步骤的张力状态和适于滚边织造步骤的张力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滚边织造步骤的张力高于绒头织造步骤的张力,构件所需的只是包含弹簧79的止动器77。这种结构是简化的并且是节省空间的,由此增加了装置连接到绒头织机的自由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显看出本发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以很多其他的特殊形式来具体实现。特别地,应认识到本发明可用如下形式具体实现。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可被设置在张力管14的外面,代替在张力管的里面。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两个或多个扭杆45、46和/或72。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用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止动器77的结构代替止动器65的结构,所述止动器77包含被弹簧79偏压的可拆卸邻接构件80。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相同的操作和优点。根据这种结构,第二扭杆46和止动器77的弹簧79可承受在滚边织造步骤中地经T的高张力。因此,可以使得每个构件的偏向力较小并且可容易地设置弹簧79的弹簧常数。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扭杆72可延伸到张力管14的外面,使得止动杆60被固定在扭杆72的延伸端部上。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弹簧79可用其他使止动器77弹性变形的构件替代,例如橡胶或树脂。
在前述实施例中,扭杆45、46和72可为圆柱形。
尽管张力辊3在绒头织造步骤中被扭杆45、46和72施加偏压,但也可用卷簧偏压张力辊3。特别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扭杆45以及扭杆72可被卷簧替代。
因此,当前的例子和实施例被视为是说明性的而且不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此给出的细节内容,但是可在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同等文件中对本发明进行改进。

Claims (8)

1.一种在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织机包括绒头经轴(22)和地经轴(1),织机在所述的地经轴内通过摆动偏压的张力辊(3)完成一条或多条地经(T)的反向放松,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偏压部分,用于在绒头织造步骤时施加第一偏向力到张力辊(3);以及
第二偏压部分,除了由第一偏压部分施加第一偏向力之外,在绒头织造步骤之间执行滚边织造步骤时提供第二偏向力到张力辊(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偏压部分和第二偏压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扭杆(45,46和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偏压部分和第二偏压部分分别包含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并且第一和第二扭杆(45,46)被设置在张力管(14)内,使得它们一起移动,张力管(14)可旋转并且形成张力辊(3)的摆动支轴,其中在第二扭杆(46)上装配止动杆(60),用织机框架(11)支撑止动器(65),并且止动器(65)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上或摆动轨迹之外选择性地前进或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柱内形成第一和第二扭杆(45,46),其中扭转机构(47)被连接到第一扭杆(45)的第一端部,并且第一扭杆(45)的第二端部被装入固定在张力管(14)上的环(49);并且止动杆(60)被连接到第二扭杆(46)的第一端部,并且第二扭杆(46)的第二端部被装入环(4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环(49)包含彼此相对的第一矩形孔(50)和第二矩形孔(63),其中第一扭杆(45)的第二端部被装入第一矩形孔(50),并且第二扭杆(46)的第二端部被装入第二矩形孔(63),使得第一扭杆(45)和第二扭杆(46)被串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支撑张力辊(3)的一部分机构内装配有止动杆(60),其中第一偏压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扭杆(72),并且第二偏压部分包含弹性可变形的止动器(77),其中用织机框架(11)支撑止动器(77),并且止动器(77)在止动杆(60)的摆动轨迹上或摆动轨迹之外选择性地前进或缩回,其中张力辊(3)承受由止动器(77)的弹性变形引起的偏向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杆(72)由一个矩形柱制成并且被设置在张力管(14)内,形成张力辊(3)的摆动支轴,其中扭转机构(47)被连接到扭杆(72)的第一端部,并且扭杆(72)的第二端部被装入固定在张力管(14)上的环(73);并且在张力管(14)上装配止动杆(60),并且止动器(77)包含可移动的邻接构件(80),用装配在止动器(77)上的弹簧(79)使所述可移动的邻接构件向止动杆(60)偏向。
8.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织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CN2007101694607A 2006-11-17 2007-11-16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2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0909A JP4973142B2 (ja) 2006-11-17 2006-11-17 パイル織り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制御装置
JP2006310909 2006-11-17
JP2006-310909 2006-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2666A true CN101182666A (zh) 2008-05-21
CN101182666B CN101182666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22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946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2666B (zh) 2006-11-17 2007-11-16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923493B1 (zh)
JP (1) JP4973142B2 (zh)
CN (1) CN10118266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6491B (zh) * 2010-01-08 2011-06-08 沈巧根 一种单梭口双层割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48552B (zh) * 2008-12-08 2011-11-1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CN102797102A (zh) * 2011-05-27 2012-11-2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CN104878509A (zh) * 2015-04-08 2015-09-02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定量送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5040245A (zh) * 2014-04-24 2015-11-1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106120116A (zh) * 2016-08-24 2016-11-16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织韩国绒的剑杆织机
CN106222860A (zh) * 2016-07-28 2016-12-14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积极随动送经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77999A (zh) * 2018-09-12 2018-12-11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无梭织机的卷取压布装置
CN112680871A (zh) * 2020-12-19 2021-04-20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布动式毛巾机双后梁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5632A (zh) 2019-12-19 2021-06-2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线材张力控制装置及应用其之编织机
TWI772991B (zh) 2020-12-02 2022-08-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編織路徑生成方法與裝置以及動態修正方法與編織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2485A (fr) * 1971-12-10 1973-06-08 Sulzer Ag Barre de deviation des fils de chaine d'un metier a tisser
CS190998B1 (en) * 1977-09-07 1979-06-29 Otto Rotrekl Back rail mechanism for weaving looms
JPS599244A (ja) * 1982-07-07 1984-01-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織機の織段防止装置
DE3375933D1 (en) * 1983-11-01 1988-04-14 Rueti Ag Maschf Terry loom
CH681156A5 (zh) * 1989-05-02 1993-01-29 Sulzer Ag
DE4427129C2 (de) * 1994-07-30 1998-07-30 Dornier Gmbh Lindauer Spanneinheit für die Webkette einer Webmaschine
JP3508372B2 (ja) * 1996-02-29 2004-03-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変動抑制方法及び装置
JP3635798B2 (ja) * 1996-08-20 2005-04-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巻径計測装置
JPH10317256A (ja) * 1997-05-13 1998-12-0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用経糸張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BE1011184A3 (nl) * 1997-05-28 1999-06-01 Picanol Nv Inrichting voor het bepalen van de kettingspanning.
JP3377737B2 (ja) * 1997-10-07 2003-02-1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ル織機のパイル経糸張力制御方法
JP4085519B2 (ja) * 1999-05-28 2008-05-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CN2679184Y (zh) * 2003-12-31 2005-02-16 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毛巾织机上的动态张力调整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552B (zh) * 2008-12-08 2011-11-1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CN101736491B (zh) * 2010-01-08 2011-06-08 沈巧根 一种单梭口双层割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02797102A (zh) * 2011-05-27 2012-11-2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CN102797102B (zh) * 2011-05-27 2014-03-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CN105040245A (zh) * 2014-04-24 2015-11-1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104878509A (zh) * 2015-04-08 2015-09-02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定量送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6222860A (zh) * 2016-07-28 2016-12-14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积极随动送经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22860B (zh) * 2016-07-28 2018-02-23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积极随动送经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20116A (zh) * 2016-08-24 2016-11-16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织韩国绒的剑杆织机
CN108977999A (zh) * 2018-09-12 2018-12-11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无梭织机的卷取压布装置
CN112680871A (zh) * 2020-12-19 2021-04-20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布动式毛巾机双后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23493A2 (en) 2008-05-21
EP1923493B1 (en) 2011-05-25
CN101182666B (zh) 2011-01-12
JP2008127691A (ja) 2008-06-05
EP1923493A3 (en) 2009-07-22
JP4973142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2666B (zh)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CN1043258C (zh) 织机用的织边装置
CN106758058A (zh) 晾衣架的遇阻反弹装置
CN117446592A (zh) 一种弹力纬纱卷绕设备
CN116040410A (zh) 一种换卷机构
CN1776054B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部件的驱动装置
CN101008114A (zh) 具有加压架的牵伸机构和改装的方法
CN210393103U (zh) 一种经编布生产用的卷收装置
JP4249036B2 (ja) 織機の送出装置
CN1938462B (zh) 水平调节设备、结合有所述设备的凸轮编织机构以及装有所述机构的编织机
CN112210937A (zh) 便于熨烫的纺织面料加工装置
CN206553703U (zh) 一种毛巾机松毛机构
CN107215104B (zh) 一种单电机喷头组同步传动数字喷墨印花机与印花方法
JP5209694B2 (ja) 織機の経糸の開口運動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
JP5520717B2 (ja) テンプル位置自動切換機構を有する織機のテンプル装置及びそのテンプルの駆動方法
CN220619321U (zh) 一种经编机中的限位结构
CN220449293U (zh) 一种单双排进布可切换的开幅装置
CN115029841B (zh) 一种织造间隔织物特种织机送经系统的张力施加与检测装置
JP2001011752A (ja) 布移動方式のパイル織機の地経糸送り出しテンション装置
JP3543444B2 (ja) 織機のプレスローラ接離装置
CN104355189A (zh) 一种柔性机外卷布机构
CN219567046U (zh) 一种pvc卷材的输送装置
JP3704759B2 (ja) 織機の開口装置における綜絖枠高さ位置保持方法及び装置
CN219567165U (zh) 一种换卷机构
CN216945511U (zh) 连续式纠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