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8552B -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8552B
CN101748552B CN 200910252947 CN200910252947A CN101748552B CN 101748552 B CN101748552 B CN 101748552B CN 200910252947 CN200910252947 CN 200910252947 CN 200910252947 A CN200910252947 A CN 200910252947A CN 101748552 B CN101748552 B CN 101748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 warp
loom
warp yarns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529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8552A (zh
Inventor
岩野义美
村上康孝
酒井要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8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8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8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8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绒头织物织机,包括框架、绒头经轴、起毛圈装置罗拉以及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绒头经轴由框架支撑。起毛圈装置罗拉用于朝向织口引导从绒头经轴放送的绒头经线。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具有沿从绒头经轴延伸至起毛圈装置罗拉的绒头经线的路径设置的片簧。片簧沿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至框架。第二端的表面与绒头经线相接触。片簧能够被绒头经线的张力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背景技术
在绒头织物织机中,绒头经纱的张力会变化且存在三个主要的张力变化因素。第一因素是绒头经纱的开口运动,第二因素是绒头运动中的打纬位置与织口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而第三因素是紧纬,即,在松纬之后用于形成绒头的打纬。尽管由于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改变所引起的张力变化适度发生,但由于第三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瞬时发生,因此,显著影响了绒头经纱形成。
为了吸收这种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已提出各种类型的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1065公开了一种绒头织物织机,其中,向下延伸的拉杆固定至位于绒头经轴下方的支撑轴,起毛圈装置罗拉固定至该拉杆的下端,且该起毛圈装置罗拉包括沿织机的穿经筘幅的方向延伸的条、以及设置在该条上的由金属板制成的管状弹簧构件。拉杆的支撑轴通过齿轮连接至伺服电动机或任意其它驱动机构,并且拉杆的支撑轴提供有具有积极式松经运动的起毛圈装置罗拉,从而吸收由于前述第二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由于在积极式松经运动期间起毛圈装置罗拉的惯性,产生了起毛圈装置罗拉的延迟和/或过运行运动,使得绒头经纱的张力迅速改变。但是,在根据公开No.2004-11065的绒头织物织机中,起毛圈装置罗拉自身弹性变形,从而改变绒头经纱的路径长度,这防止了绒头经纱的张力迅速改变。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52-124970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向下延伸的支撑臂固定至位于绒头经轴下方的安装轴,起毛圈装置罗拉安装至支撑臂的下端,而且带有导引罗拉和刚性导引条的片簧安装至固定于安装轴的支撑构件。绕导引罗拉回转的绒头经线由导引条引导并到达起毛圈装置罗拉。安装轴与用于形成绒头的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同步地积极地转动,并且安装轴提供了具有积极式松经运动的起毛圈装置罗拉、导引罗拉、以及导引条。由此,吸收了由于第二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在公开No.52-124970中,当织机高速操作时,在吸收由于第二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时织口位置的快速运动引起对起毛圈装置罗拉的冲击。根据公开No.52-124970,对起毛圈装置罗拉的冲击通过由片簧支撑的导引条的偏转来减弱。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10-60753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固定导引罗拉和设置了积极式松经运动的起毛圈装置罗拉位于绒头经轴的下方,而刚性导引条位于导引罗拉与起毛圈装置罗拉之间。导引条被保持在固定至织机框架的片簧的一端,而且能操作以在向绒头经纱施加张力时位移。尽管在公开No.10-60753中未描述,但认为,由于第一至第三因素所引起的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被由起毛圈装置罗拉的积极式松经运动以及由于导引条(实际为片簧)的弹性位移所引起的消极式松经运动所吸收。
在公开No.2004-11065中所公开的绒头织物织机中,由于由管状片簧形成的起毛圈装置罗拉被积极式松经运动所加速或减速,所以所使用的片簧需要高的强度和大的重量。如果使用这样的片簧,则片簧的惯性增大。作用在片簧上的增大的惯性力引起片簧的异常变形,而且容易发生诸如过运行之类的异常操作。因此,未充分完成对由第二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的吸收,因此,绒头经纱张力未得以充分稳定。因为由惯性所引起的片簧的异常变化,所以不能吸收由于第三因素所引起的在用于形成绒头的紧纬期间瞬时产生的绒头经纱张力的特别大的变化。因而,绒头经纱的张力未保持稳定。另外,由惯性所引起的片簧的异常变化容易引起绒头的急纬,这会使纺布的质量降低。此外,由于绒头经纱与起毛圈装置罗拉的接触面积小,所以绒头经纱由于张力变化而倾向于容易地与起毛圈装置罗拉隔开或接触,因而容易发生绒头经纱的捻头。绒头经纱的这种捻头使得难以吸收由于第一至第三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
在公开No.52-124970的设备中,起毛圈装置罗拉由刚性罗拉形成,公开No.2004-11065的起毛圈装置罗拉的片簧的作用与起毛圈装置罗拉是分开的,而且安装在片簧的远端上的导引条独立地设置在邻近导引罗拉的位置处。但是,起毛圈装置罗拉、导引条以及导引罗拉形成为用以完成积极式松经运动。因此,大的惯性力作用在具有大质量的导引条上。如在公开No.2004-11065的情况中那样,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不能被充分吸收,因此纺布的质量降低。另外,因为绒头经纱与导引条的接触面积小,所以会如在公开No.2004-11065的情况中那样,发生绒头经纱的捻头,且张力变化的吸收变劣。
公开No.10-60753中的形成用以通过消极式松经运动来吸收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的导引条解决了如在公开No.2004-11065和No.52-124970的情况中那样的因积极式松经运动所引起的惯性力的问题。但是,由刚性体形成的导引条具有大的质量。因此,当如在由于第三因素所引起的张力变化的情况中那样瞬时张力作用在绒头经纱上时,导引条由于其自身的惯性力位移而未响应于张力变化。因而,吸收张力变化的作用降低。另外,由于绒头经纱与导引条的接触面积小,所以会如在公开No.2004-11065和No.52-124970的情况中那样,发生绒头经纱的捻头,且张力变化的吸收变劣。
本发明涉及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其中,包括在用于形成绒头的紧纬期间产生的瞬时增大的张力在内的绒头经线的张力变化得以充分吸收,而且维持了稳定的经线张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绒头织物织机,该绒头织物织机包括框架、绒头经轴、起毛圈装置罗拉以及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绒头经轴由框架支撑。起毛圈装置罗拉用于朝向织口引导从绒头经轴放送的绒头经线。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能操作用于调节绒头经线的张力。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具有沿从绒头经轴延伸至起毛圈装置罗拉的绒头经线的路径设置的片簧。片簧沿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片簧沿织机的纵向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至框架。第二端的表面与绒头经线相接触。片簧能够被绒头经线的张力弹性变形。所述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具有导板,所述导板沿所述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且由刚性体制成,其中,所述导板沿着所述片簧被所述绒头经线的张力弹性变形的方向至少与所述片簧的所述第二端的侧边隔开,其中,所述导板在所述织机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片簧短,且所述导板垂直于所述绒头经线的路径弯曲。
通过结合以示例方式图示本发明原理的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目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可最佳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绒头织物织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绒头织物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4是示出沿着图3中的线4-4所截取的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绒头织物织机。绒头织物织机在以下将仅称作为织机。注意,如图1所示的织机的右手侧和左手侧分别对应于织机的前方方向和后方方向(纵向方向)。参考以侧视图方式示意性示出织机的图1,织机具有由参考数字1总体表示的地经轴。地经轴1由电连接至第一送经控制器C1的送经马达Mg驱动转动。通过送经马达Mg的操作从地经轴1放送且移动经过弓形后导板2和张力罗拉3的地经线T穿过综片4和筘5。纺布W经由膨胀条6、刺毛罗拉7、导引罗拉8和9卷绕在卷布罗拉10上。
织机的框架11通过由螺栓(未示出)固定至框架11的支架(未示出)来支撑后导板2,而且还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支撑轴12。上臂13固定至支撑轴12,张力罗拉3由上臂13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上臂13的上端处。张力罗拉13由任意适当的迫压机构(未示出)迫压并通过消极式松经运动吸收由于开口运动所引起的地经线T的张力变化。下臂14固定至支撑轴12,且杆件15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下臂14的下端。
载荷传感器16安装在杆件15上以检测作用在张力罗拉3上的地经线T的张力,并且载荷传感器16电连接至第一送经控制器C1。第一送经控制器C1能操作用于基于预设的基准张力和由载荷传感器16检测到的经线张力的信息来控制送经马达Mg的速度。
绒头经轴17位于地经轴1的上方。绒头经轴17由电连接至第二送经控制器C2的送经马达Mp驱动转动。从绒头经轴17放送且移动经过导引罗拉18、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以及起毛圈装置罗拉20的绒头经线Tp穿过综片4和筘5。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能操作用于调节绒头经线Tp的张力。
导引罗拉18在绒头经轴17下方的位置处固定至框架11。导引罗拉18具有一对元件(未示出),该对元件将在其未导引绒头经线Tp的端部处受到检测。一对接近开关21(仅示出一个)设置成面对待检测的以上一对元件。该对接近开关21用于检测导引罗拉18的转动,而且还用于将检测信号发送到第二送经控制器C2。
张力调节器19位于导引罗拉18的下方且与导引罗拉18临近,将参考图2至图4来描述张力调节器19,在这些图中,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张力调节器19。如图3和图4中的分解图所示,张力调节器19包括支撑轴22、隔离件23、导板24、片簧25、螺母条26以及固定条27。导板24被分成多个板构件。
支撑轴22沿织机的穿经筘幅的方向延伸并在其相反的端部处由保持件28(参考图3)和螺栓29支撑在框架11中。多个挡圈30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固定地配合在支撑轴22上。具有竖直部32的钩状保持支架31通过穿过螺栓孔33和螺栓孔30A的螺栓(未示出)固定至每个挡圈30,所述螺栓孔33穿过保持支架31的竖直部32钻制,螺栓孔30A穿过挡圈30钻制。
保持支架31具有垂直连接到竖直部32的水平部34,并且具有贯穿水平部34的螺栓孔36以容纳穿过其的螺栓35。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条形成的隔离件23沿穿经筘幅的方向延伸。隔离件23具有贯穿该隔离件23的多个竖直螺栓孔37。螺栓孔37对应于保持支架31的水平部34的相应的螺栓孔36。
导板24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且沿穿经筘幅的方向对齐的多个板构件。导板24形成为使其沿织机的后方方向延伸(或延伸至图1中的左侧)的远端38向下弯曲,如图4所示。即,导板24朝向片簧25凸出地弯曲。如图3和图4所示,导板24形成为使得导板24的每个板构件的位于织机前侧的近端39(或者位于图1中右侧的端部)在与螺栓孔36、37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三个槽40。每个槽40的尺寸对于待穿过槽40容纳的螺栓35来说都足够大。
片簧25沿着绒头经线Tp的路径设置。片簧25由薄的弹性构件形成,该弹性构件具有与沿穿经筘幅的方向延伸的隔离件23基本相同的长度,该长度对应于由导引罗拉18所引导的绒头经线Tp的幅宽。片簧25设置成使得其短边长度沿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当沿织机的横向方向观察时,片簧25比导板24长。如图4所示,片簧25的沿织机的后方方向延伸(或者延伸至图4的左侧)的远端41形成为向下弯曲呈钩形。片簧25在其近端42处在与螺栓孔36、37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多个槽43,如导板24的情况那样。每个槽43的尺寸对于穿过槽43容纳的螺栓35来说都足够大。导板24沿着片簧25被绒头经线Tp的张力弹性变形的方向至少与片簧25的远端41的侧边隔开。
螺母条26由具有与沿穿经筘幅的方向延伸的片簧25基本相同的长度以及具有四边形横截面的条形成。螺母条26在与螺栓孔36和37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贯穿螺母条26的多个螺钉孔44,用于容纳穿过其的各个螺栓。具有底部45的固定条27由其中具有多个中空部的管状条形成。固定条27具有分别形成在前侧的相对较小的前中空部46以及形成在后侧的相对较大的中空部47。如图4所示,中空部46和47具有从底部45测量的不同的高度尺寸。中空部46具有足够大以将螺母条26容纳在其中的空间。底部45具有沿织机的穿经筘幅的方向在与螺钉孔44相对应的位置处贯穿底部45所形成的燕尾槽48。每个燕尾槽48都形成为足够大以将螺栓35容纳在其中。固定条27在其中空部47的顶表面上具有向下弯曲的导引表面49。
张力调节器19可例如以如下方式组装。首先,将隔离件23、导板24的近端39、片簧25的近端42以及固定条27的底部45以叠置的方式设置在保持支架31的水平部34上,并将螺母条26插入到固定条27的中空部46中。随后,将螺栓孔36、37、槽40、43、燕尾槽48以及螺钉孔44彼此对准并将螺栓35插入穿过对准的孔和槽且牢固地旋拧至螺母条26的螺钉孔44中。由此,将张力调节器19组装成一个单元。然后,将保持支架31的竖直部32中的螺栓孔33与挡圈30的螺栓孔30A对准,并将螺栓(未示出)插入穿过对准的孔并紧固,由此将张力调节器19安装在支撑轴22上。张力调节器19能通过利用片簧25的挠曲的消极式松经运动来操作以吸收由于经纱的开口运动所引起的绒头经线Tp的张力变化,并且还吸收由用于形成绒头的紧纬所引起的张力变化。
如图2所示,水平延伸的杠杆50固定至支撑轴22,具有载荷传感器51的另一杠杆52的一端连接至杠杆50且其另一端固定至框架11。载荷传感器51能操作以响应于通过片簧25作用在支撑轴22上的载荷的变化来检测绒头经线Tp的张力并生成传送至第二送经控制器C2的检测信号。第二送经控制器C2基于从载荷传感器51获得的张力检测信息与预设的基准张力的对比、并基于从接近开关21(参考图1)获得的转动检测信号来控制送经马达Mp的转速。
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上臂55的摆动杠杆54由轴53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且在上臂55的远端处具有呈U形横截面的保持部56。保持部56具有弓形表面,该弓形表面的曲率半径略小于起毛圈装置罗拉20的半径以将起毛圈装置罗拉20卡合在摆动杠杆54的保持部56中。这种卡合有助于起毛圈装置罗拉20的安装和拆除。起毛圈装置罗拉20与片簧25竖直地远离间隔,使得能够容易地执行接头操作和织机更换操作。摆动杠杆54的下臂57在其远端处具有长孔58,而且该下臂57由穿过该长孔58的螺栓59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杆件15。
如图1所示,叉状中间杠杆60在沿织机的纵向方向观察的中间位置处枢转地安装在轴61上,而且绒头运动机构62位于该叉状中间杠杆60上方。尽管未示出绒头运动机构62的内部结构,但是在绒头运动机构62中设置有由受其自身的驱动马达或织机驱动马达Mo驱动的凸轮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形成的驱动单元。当操作这种驱动单元时,安装在与驱动单元相连接的驱动轴63上的驱动杠杆64交替地枢转。
织机驱动马达Mo的运转由织机控制器Cd控制,织机控制器Cd连接至检测织机主轴的角位置的回转式编码器65。织机控制器Cd和第二送经控制器C2连接至提花控制器66,在提花控制器66中设定绒头织造图案。提花控制器66在一个投梭周期内在织机的每个预定角位置处将绒头织造图案信息发送至织机控制器Cd和第二送经控制器C2。因此,织机控制器Cd基于从提花控制器66提供的织造图案信息来控制绒头运动机构62的操作。另外,第二送经控制器C2基于从提花控制器66提供的织造图案信息来控制送经马达Mp的操作。
驱动杠杆64通过连接至叉状中间杠杆60的一个臂67的杆件68将交替的枢转运动传递至叉状中间杠杆60。叉状中间杠杆60通过连接至叉状中间杠杆60的另一个臂69的杆件15将摆动运动(或起毛圈装置)传递至张力罗拉3和起毛圈装置罗拉20。在织机的前方引导纺布W的膨胀条6由摆动杠杆71的上端支撑,摆动杠杆71由轴7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摆动杠杆71的下端通过杆件72连接至中间杠杆60的另一个臂69。
因此,中间杠杆60的交替枢转运动通过杆件72使摆动杠杆71摆动,从而将沿与张力罗拉3和起毛圈装置罗拉20相同的方向的起毛圈装置传递至膨胀条6。基于织造图案的起毛圈装置在绒头织造操作中的松纬期间使张力罗拉3、起毛圈装置罗拉20以及膨胀条6朝向织机的前方或在图1中向右摆动,从而将织口W1移动至由图1中的虚线所表示的位置。基于织造图案的起毛圈装置还在绒头织造操作中的紧纬和边线织造期间使张力罗拉3、起毛圈装置罗拉20以及膨胀条6朝向织机的后方或在图1中向左摆动,从而将织口W1移动至由图1中的实线所表示的位置。
以下将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绒头织物织机的操作进行说明。从绒头经轴17放送的绒头经线Tp绕经导引罗拉18,移动经过固定条27的导引表面49并与其相接触,然后移动经过片簧25并与片簧25的远端41的表面相接触。片簧25因绒头经线Tp的张力而从虚线位置(绒头经线Tp不具有张力的位置)弯曲至实线位置,如图2所示,这使得绒头经线Tp能够在宽范围内与片簧25相接触。片簧25的弯曲引起绒头经线Tp的预定张力。已移动经过片簧25的绒头经线Tp由起毛圈装置罗拉20引导并穿过综片4和筘5到达织口W1。
当在将绒头经线Tp如此设置在织机中的情况下通过起动织机驱动马达Mo来操作绒头织物织机时,根据基于来自提花控制器66的图案信号以及绒头经线Tp的开口运动的预定投梭周期来重复绒头织造操作和边线织造操作。在绒头织造操作中,张力罗拉3、起毛圈装置罗拉20以及膨胀条6通过绒头运动机构62的操作而摆动至图1中的虚线位置,且织口W1移动至图1中的虚线位置,从而将松纬插入到梭口中。在松纬之后的紧纬期间,张力罗拉3、起毛圈装置罗拉20以及膨胀条6通过绒头运动机构62的操作而摆动至图1中的实线位置。因此,在织口W1移动至实线位置的情况下执行紧纬以在纺布W中形成绒头。
绒头经线Tp根据紧纬和松纬之间变化时的织口W1的位移而沿织机的纵向方向移动,从而导致张力变化。但是,这种张力变化由与绒头运动机构62一起操作的起毛圈装置罗拉20的积极式松经运动所吸收。在紧纬期间,织口W1从图1中的虚线位置位移至实线位置以形成绒头,并由筘5执行强有力的开棉。由此,在绒头经线Tp中瞬时产生大的张力变化。但是,当大的张力瞬时作用在绒头经线Tp上时,片簧25瞬时弯曲,从而瞬时吸收绒头经线Tp中产生的张力变化。
形成为完成消极式送经运动的片簧25不需要与完成积极式松经运动的情况相比一样的强度,因而薄且轻的材料可用于片簧25,并且防止了由于片簧25自身的惯性所引起的异常变化。片簧25的弯曲快速响应于绒头经线Tp在紧纬期间的瞬时张力变化而产生,因而绒头经线Tp的张力得以适当维持。另外,防止了由于绒头的急纬所引起的问题,因而提高了纺布的质量。由于绒头经线Tp在紧纬期间的张力变化而瞬时弯曲的片簧25通过绒头经线Tp的随后放送而逐渐返回至其初始位置。片簧25还用于吸收由于开口运动所引起的绒头经线Tp的中等张力变化。
在绕经导引罗拉18之后,绒头经线Tp保持与固定条27的导引表面49和片簧25大面积接触,以尽可能减少绒头经线Tp处于自由状态的面积。因此,防止了由上述三种张力变化所引起的绒头经线Tp的捻头,而且还防止了绒头经线Tp的重叠和扭结,从而使绒头经线Tp处于稳定的张力下。
相比在绒头织造操作期间,在边线织造操作期间有必要向绒头经线Tp施加更高的张力。另外,在绒头织物织机的正常速度操作期间在正常织造周期内,绒头织造操作变化至边线织造操作的时间极短。在变化至边线织造操作时由绒头经线Tp的张力弯曲至预定程度的片簧25逐渐与导板24的弯曲表面形成接触。片簧25仅能够在其与导板24脱离接触的有限的区域处沿织机的纵向方向弹性变形。由此,片簧25的弹簧常数平滑且迅速地增大。因此,绒头经线Tp的张力在短时间内增大至必要的水平,并且相应地织造了在绒头织造与边线织造之间具有清晰边界的绒头织物。由于导板24形成为弯曲表面,所以片簧25与导板24大面积接触,因而防止了可能由导板24与片簧25之间的小面积接触所引起的振动,因此,防止了绒头经线Tp之间的接触和扭结。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了以下有益效果。
(1)防止了由于片簧25自身的惯性所引起的经线张力的异常变化。另外,有效吸收了在紧纬期间瞬时产生的张力变化。
(2)结合了通过消极式松经运动放松绒头经线Tp的张力的片簧25和通过积极式松经运动放松绒头经线Tp的张力的起毛圈装置罗拉20,有效吸收了由于前面提到的三个因素所引起的经线张力的变化。因此,将绒头经线Tp保持于稳定的张力下。
(3)在张力调节器19中设置导板24对于在从绒头织造操作改变到边线织造操作的短时间内增大的绒头经线Tp的张力而言是有效的。
(4)导引罗拉18的设置增强了片簧25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这使得能够在片簧25与起毛圈装置罗拉20之间确保大的竖直空间。这种空间有助于接头操作和织机更换操作。
(5)固定至框架11的片簧25不需要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因而能够显著减小片簧25自身的惯性。另外,绒头经线Tp被引导成与片簧25的大表面面积相接触,增大了绒头经线Tp与片簧25的接触面积。减小片簧25的惯性力与增大绒头经线Tp的接触面积相结合对于吸收绒头经线Tp的张力变化是有效的。提高了响应于紧纬期间的绒头经线Tp的张力的瞬时增大的片簧25的弹性。绒头经线Tp的张力变化的这种吸收在以较高速度操作的绒头织物织机中适当地起作用。
(6)在绒头经线Tp需要高张力的底纹织造或边线织造期间,已位移的片簧25与导板24在它们近端附近的区域处的接触长度增大,因而片簧25的弹性操作长度减小,从而片簧25的弹簧常数增大。因此,绒头经线Tp的张力能够迅速增大至预设的张力。另外,防止了形成有弯曲表面的导板24在集中的区域与片簧25接触,这有助于防止片簧25产生振动和噪声,而且还防止了片簧25由于与导板24接触而损坏。
(7)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具有固定条27,该固定条27固定至框架11并在片簧25的近端42处保持片簧25。片簧25的远端41形成有弯曲表面。这种结构有助于片簧25的安装和拆除。另外,片簧25的弯曲表面允许绒头经线Tp与片簧25平滑接触。
(8)导板24被分成沿织机的穿经筘幅的方向设置的多个板构件。相比于导板由单个板形成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导板24的有利之处在于容易制造高精度的导板。另外,分开的结构有助于导板24的安装和拆除。
本发明已在以上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中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显而易见,本发明可以如下所示例的各种方式实施。
片簧25的远端41不必一定需要形成有弯曲表面。
导板24可由单个刚性板形成。
可省却导板24。
可省却引导绒头经线Tp的固定条27的导引表面49。
如果将绒头织物织机设置成使得通过片簧25吸收由于绒头经轴17的直径减小所引起的绒头经线Tp的张力变化,则可省却导引罗拉18。
张力罗拉3可形成为完成消极式松经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织口W1与开棉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由织口W1的位移来完成。但是,这种相对位移可在织口W1固定的情况下由开棉位置的位移来完成。
通过在邻近片簧25的近端和导板24的近端的位置处在片簧25与导板24之间插入隔离件,也可在片簧25和导板24的近端处在片簧25与导板24之间形成空间。

Claims (7)

1.一种绒头织物织机,包括:
框架(11);
绒头经轴(17),其由所述框架(11)支撑;
起毛圈装置罗拉(20),其用于朝向织口(W1)引导从所述绒头经轴(17)放送的绒头经线(Tp);以及
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其能操作用于调节所述绒头经线(Tp)的张力;
其中,所述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具有沿从所述绒头经轴(17)延伸至所述起毛圈装置罗拉(20)的所述绒头经线(Tp)的路径设置的片簧(25),所述片簧(25)沿所述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片簧(25)沿所述织机的纵向方向具有第一端(42)和第二端(41),所述第一端(42)固定至所述框架(11),所述第二端(41)的表面与所述绒头经线(Tp)相接触,其中,所述片簧(25)能够被所述绒头经线(Tp)的张力弹性变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具有导板(24),所述导板(24)沿所述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且由刚性体制成,其中,所述导板(24)沿着所述片簧(25)被所述绒头经线(Tp)的张力弹性变形的方向至少与所述片簧(25)的所述第二端(41)的侧边隔开,其中,所述导板(24)在所述织机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片簧(25)短,且所述导板(24)垂直于所述绒头经线(Tp)的路径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板(24)朝向所述片簧(25)凸出地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板(24)分成多个板构件,所述多个板构件由所述片簧(25)沿所述织机的筘幅的方向对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19)具有固定条(27),所述固定条(27)固定至所述框架(11)并在所述第一端(42)处保持所述片簧(25),其中,所述片簧(25)的所述第二端(41)形成有弯曲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条(27)设置成比所述片簧(25)的所述弯曲表面更靠近所述绒头经轴(17),而且所述固定条(27)具有与所述绒头经线(Tp)相接触的导引表面(49)。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
地经轴(1)由所述框架(11)支撑且位于所述绒头经轴(17)的下方,其中,导引罗拉(18)位于所述绒头经轴(17)的下方用于引导从所述绒头经轴(17)放送的所述绒头经线(Tp),其中,所述起毛圈装置罗拉(20)位于所述导引罗拉(18)的下方以与所述导引罗拉(18)竖直间隔开超过所述导引罗拉(18)与所述绒头经轴(17)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片簧(25)设置成比距离所述起毛圈装置罗拉(20)而言更靠近所述导引罗拉(18)。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簧(25)用于通过消极式松经运动来放松所述绒头经线(Tp),其中,所述起毛圈装置罗拉(20)用于通过积极式松经运动来放松所述绒头经线(Tp)。
CN 200910252947 2008-12-08 2009-12-04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Active CN101748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1944A JP4840735B2 (ja) 2008-12-08 2008-12-08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JP2008-311944 2008-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8552A CN101748552A (zh) 2010-06-23
CN101748552B true CN101748552B (zh) 2011-11-16

Family

ID=4206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52947 Active CN101748552B (zh) 2008-12-08 2009-12-04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94176B1 (zh)
JP (1) JP4840735B2 (zh)
CN (1) CN1017485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4172B2 (ja) * 2011-05-27 2014-04-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パイル織機のパイル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ITUB20152354A1 (it) * 2015-07-21 2017-01-21 Itema Spa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ella tensione dei fili di ordito del riccio in un telaio per la tessitura di spugna
CN107881634A (zh) * 2017-12-25 2018-04-06 聊城由甲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配套用模块化矩阵式经纱储存释放装置
BE1027383B1 (nl) * 2019-06-20 2021-01-28 Vandewiele Nv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detecteren van afwijkingen bij poolvorming in een weefmachine
US11339534B2 (en) * 2019-09-18 2022-05-24 Huyck Licensco Inc. Multi-layer warp boun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s
CN110714260A (zh) * 2019-11-19 2020-01-21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剑杆多经轴的绒毯织机
CN113930882A (zh) * 2021-11-22 2022-01-14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绒毯织物的送经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2796A (en) * 1946-10-10 1948-06-08 Vanity Fair Mills Inc Thread tensioning means
CN1105405A (zh) * 1993-09-13 1995-07-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毛圈方法及装置
EP1172471B1 (de) * 2000-07-10 2005-01-05 Sultex AG Florkettspannbaum
CN200988886Y (zh) * 2006-05-17 2007-12-12 聊城昌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毛巾剑杆织机电子起毛圈机构
CN101182666A (zh) * 2006-11-17 2008-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4970A (en) 1976-04-08 1977-10-20 Kikuo Niida Buffer system for device for sending out pile thread of towel loom
JPH0355877A (ja) * 1989-07-24 1991-03-11 Murata Mfg Co Ltd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
JP3635798B2 (ja) 1996-08-20 2005-04-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巻径計測装置
JP2000220062A (ja) * 1999-01-29 2000-08-08 Tsudakoma Corp 織機の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DE10054851A1 (de) * 2000-05-12 2002-05-29 Dornier Gmbh Lindauer Frottierwebmaschine
JP2004011065A (ja) 2002-06-07 2004-01-15 Tsudakoma Corp パイル織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2796A (en) * 1946-10-10 1948-06-08 Vanity Fair Mills Inc Thread tensioning means
CN1105405A (zh) * 1993-09-13 1995-07-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毛圈方法及装置
EP1172471B1 (de) * 2000-07-10 2005-01-05 Sultex AG Florkettspannbaum
CN200988886Y (zh) * 2006-05-17 2007-12-12 聊城昌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毛巾剑杆织机电子起毛圈机构
CN101182666A (zh) * 2006-11-17 2008-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2-124970 1977.10.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94176A2 (en) 2010-06-09
JP4840735B2 (ja) 2011-12-21
JP2010133065A (ja) 2010-06-17
CN101748552A (zh) 2010-06-23
EP2194176A3 (en) 2011-06-29
EP2194176B1 (en)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8552B (zh)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JP4973142B2 (ja) パイル織り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制御装置
KR20000068125A (ko) 방직기의 사직물(紗織物)제조를 위한 경사(經絲) 제어장치
CN204058806U (zh) 一种上下双经轴装置
CN201224812Y (zh) 多支撑打纬轴装置
KR101557248B1 (ko) 실 초과 장력의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실 초과 장력의 모니터링 장치를 구비한 직조기
EP192009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 leno fabric on a weaving machine
KR20050086363A (ko) 직기의 송출 장치
EP1888826B1 (en) Terry loom and backrest arrangement for a weaving machine
RU2283383C2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я выработки махровых тканей с различными по высоте петлями
US6390144B2 (en) Terry loom with pile warp length compensation and deflection into back shed
CN102797102B (zh)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EP1888825B1 (en) Terry loom and modular terry loom appliance
US20010039974A1 (en) Terry loom with interpenetrating ground warp and pile warp
US1739205A (en) Loom for weaving terry fabrics of different heights
JPH0223613B2 (zh)
CN1727543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部件的驱动机构
CN102505291A (zh) 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
CN217709837U (zh) 一种可调式喷水织机后梁座
US667527A (en) Warp tension mechanism for looms.
EP3112511B1 (en) Method for shed opening in pile fabric loom
US3788359A (en) Loom reed motion
CN211446062U (zh) 一种用于剑杆织机的接纬剑
JP2017061766A (ja) テリークロス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縦糸の張力を調整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0670212A (zh) 一种毛巾织机毛经均匀张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