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7102A -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97102A CN102797102A CN2012101654969A CN201210165496A CN102797102A CN 102797102 A CN102797102 A CN 102797102A CN 2012101654969 A CN2012101654969 A CN 2012101654969A CN 201210165496 A CN201210165496 A CN 201210165496A CN 102797102 A CN102797102 A CN 1027971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warp
- leaf spring
- pile
- warp
-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其具有第一板簧和引导板。第一板簧由沿起绒织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单个弹性部件形成。引导板由刚性部件制成,并且在第一板簧由于一片绒头经纱的张力而弹性形变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一板簧隔开。该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由于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张力施加到第一板簧,第一板簧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宽度的中心的区域比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宽度的端部的区域具有更大的弹簧常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起绒织机中,绒头经纱的张力主要由于三个因素而改变。第一因素是绒头经纱的开口运动,第二因素是起绒运动中的打纬位置和织口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第三因素是在用于形成绒头的松纬填充之后打纬的紧纬。尽管由于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的张力变化温和地发生,但由于第三因素的张力变化瞬间发生,因此,显著地影响绒头经纱。
为了吸收绒头经纱的这种张力变化,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133065公开了一种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其中,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包括在用于形成绒头的紧纬期间发生的瞬间上升的张力)被充分地吸收,并且维持了稳定的经纱张力。更具体而言,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位于从绒头经轴送经的绒头经纱的路径上,用于将绒头经纱引导至位于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之下的起毛圈运动辊(terry motion roller)。
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具有柔性的板簧和弯曲的刚性引导板。板簧与绒头经纱接触,并且可以通过绒头经纱的张力而弹性形变为与引导板接触。其被布置为使得板簧的形变随着绒头经纱的张力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加板簧与引导板接触的面积,板簧的弹簧常数相应地增加。根据所引用的公开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通过增加绒头经纱的张力而增加板簧的弹簧负荷来充分地吸收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
总体而言,从绒头经轴送经的一片绒头经纱的张力作为板簧上的均匀分布的负荷。在纬纱成段地插入通过梭口的无梭织机中,已知的是,经纱在无梭织机的宽度方向的经纱片的相对侧上比在经纱片的中心处具有更低的张力。在张力被设定为比地经纱更低的绒头经纱中,这种倾向尤其明显。
在以上所述的公开中,绒头经纱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侧比在中心处具有更低的张力,接收绒头经纱的这种张力的板簧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因此,在绒头经轴和板簧之间的绒头经纱的路径发生变化,由此造成绒头经纱的滚动和/或相邻绒头经纱之间的纠缠。另外,由于施加在板簧的中心处的增加的负荷,板簧在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可能裂开。结果,该公开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对于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具有降低的响应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其增加对起绒织机的整个宽度上的绒头经纱的张力变化的响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绒织机,包括地经轴、绒头经轴和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绒头经轴具有一片绒头经纱。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具有第一板簧和引导板。第一板簧由沿起绒织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单个弹性部件形成。引导板由刚性部件制成,并且在第一板簧由于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张力而弹性形变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一板簧隔开。从绒头经轴送经的一片绒头经纱通过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和起毛圈运动辊被引导向机织织物的织口。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由于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张力施加到第一板簧,第一板簧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宽度的中心的区域比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的宽度的端部的区域具有更大的弹簧常数。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以示例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当前优选的实施例以及附图的以下描述,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起绒织机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了图1的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图2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显示图2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类似于图3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以及
图6是类似于图4的平面图,但显示了图5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在以下,起绒织机将仅称为织机。应该注意的是,如图1中所示,织机的右手侧和左手侧分别对应于织机的前侧和后侧。也就是说,图1中看到的右-左方向对应于织机的前-后方向。参考图1,其以示意图显示了织机,地经轴1由电连接到第一送经控制器C1的送经马达Mg驱动而旋转。利用送经马达Mg的操作从地经轴1送经的地经纱T被移动通过弧形反向引导板2和张力辊3,然后通过综片4和筘5。机织织物W通过扩展杆6、表面辊7和引导辊8和9绕卷布辊10卷取。
后引导板2由固定至织机的框架11的托架(未示出)支撑,支撑轴12由框架11可旋转地支撑。上臂13固定至支撑轴12,并在其上端可旋转地支撑张力辊3。张力辊3由任何适当的促动机构(未示出)促动,并且通过消极松经运动来吸收因开口运动造成的地经纱T的张力变化。下臂14固定至支撑轴12,棒15旋转地连接到下臂14的下端。
测力计16安装在棒15上,用于检测地经纱T作用在张力辊3上的张力,并且电连接到第一送经控制器C1。第一送经控制器C1可操作为基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张力和测力计16检测到的经纱张力的信息而控制送经马达Mg的速度。
在其上具有一片绒头经纱Tp的绒头经轴17定位在地经轴1之上。绒头经轴17由电连接到第二送经控制器C2的送经马达Mp驱动旋转。从绒头经轴17送经的绒头经纱Tp移动通过引导辊18、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和起毛圈运动辊20,然后通过综片4和筘5。
引导辊18在绒头经轴17之下的位置可旋转地安装到织机的框架11。在不引导绒头经纱Tp的引导辊18的端部,引导辊18具有一对用来检测的元件(未示出)。一对近控开关21(仅示出一个)定位为面对以上所述的用来检测的成对元件。成对的近控开关21用于检测引导辊18的旋转,并且还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第二送经控制器C2。
将参考图2至图4来描述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其中,放大示出了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定位在引导辊18之下并邻近引导辊18。如图2和图3所示,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包括垫片23、四个第一引导板24(仅示出一个)、两个第二引导板25(仅示出一个)、板簧26、螺纹杆27、和固定杆28。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定位在织机的宽度方向的隔开的间隔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安装到支撑轴22。
支撑轴22沿织机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其相对端通过保持器29和螺栓30而支撑在织机的框架11中。多个保持环31通过任何适当的装置固定地配合在支撑轴22上。具有水平部32的钩形保持托架33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各个保持环30。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杆形成的垫片23沿织机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中的每一个由刚性部件制成,并且弯曲为其凸表面面向板簧26。每个第一引导板24的凸表面具有预先设定的曲率半径。每个第二引导板25的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比每个第一引导板24的凸表面的曲率半径大。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定位在织机的宽度方向的水平位置。从织机的宽度方向看,每个第二引导板25的长度被制成为比每个第一引导板24的长度短。
板簧26由沿织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单个薄的弹性部件形成。板簧26的长度对应于由引导辊18所引导的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并且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板簧。如图4所示,两个第二引导板25定位为邻近该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中心X。此外,四个第一引导板24中的两个被定位为邻近该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一端Y1,四个第一引导板24中的另两个被定位为邻近该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一端Y2。从织机的宽度方向看,板簧26被制成为比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更长。如图3所示,板簧26向后(或图1中的向左)延伸,并且其远端34以钩形向下弯曲。板簧26的远端34的弯曲表面允许绒头经纱Tp与板簧26顺畅地接触并且沿着板簧26顺畅地移动。
螺纹杆27由杆形成,该杆的长度与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簧26的长度基本相同,并且具有四边形横截面。固定杆28由管状杆形成,该管状杆在其中具有空间,该空间足够大,以便在其中容纳螺纹杆27。固定杆28在其后侧的上表面上具有向下弯曲的引导表面35。
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以下述方式安装到支撑轴22。首先,在保持托架33的水平部32上叠置地设置垫片23、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的近端(图1中的右手侧或前端)、板簧26的近端(图1中的右手侧或前端)和固定杆28,并且将螺纹杆27插入到固定杆28的空间中。接下来,螺栓36被插入通过相应的水平部32、垫片23、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25和板簧26的孔(未示出)、然后紧固地拧入螺纹杆27。因此,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被组装为一个单元。在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被安装就位至支撑轴22的状态下,在板簧26因绒头经纱Tp的张力而弹性形变而移动的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与板簧26间隔开。由于第二引导板25的弯曲表面具有比第一引导板24的弯曲表面大的曲率半径,在以上所述的板簧26的移动方向上,板簧26与第二引导板25的间隔小于与第一引导板24的间隔。
如此组装为一个单元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可以容易地安装到支撑轴22。即,将保持托架33和保持环31的螺栓孔对准,然后将插入通过对准的孔的螺栓(未示出)加紧,张力调整装置19能够安装到支撑轴22。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可以由消极松经运动操作,使用板簧26的形变来吸收由于经纱开口运动以及在用于形成绒头的松纬填充之后打纬的紧纬造成的绒头经纱Tp的张力变化。
以下将参考图4来描述绒头经纱Tp的张力施加到板簧26的情况。在图1的无梭织机中,绒头经纱Tp在邻近中心X的位置具有高的张力,在邻近端部Y1和Y2的位置具有低的张力。如以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以不同的曲率半径弯曲,以便与板簧26间隔不同,板簧26如下地操作。
在板簧26的接收绒头经纱Tp的高张力的中心区域,板簧26的第一部分L1(见图3)在较早的时刻与第二引导板25接触。能够弹性形变的第一部分L1相对较小,从而中心区域的板簧26的弹簧常数被保持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在板簧26的接收绒头经纱Tp的低张力的端部区域,板簧26的第二部分L2(见图3)在稍晚的时刻与第一引导板24接触。能够弹性形变的第二部分L2相对较大,从而端部区域中的板簧26的弹簧常数被保持相对较小。因此,板簧26的相对较大的弹簧负荷在邻近中心X的位置作用在具有高张力的绒头经纱Tp上,板簧26的相对较小的弹簧负荷在邻近端部Y1和Y2的位置作用在具有低张力的绒头经纱Tp上。因此,在包括该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邻近中心X和端部Y1和Y2的区域的织机的整个宽度上,板簧26均匀地形变,使得板簧26的远端34沿着织机的宽度笔直地延伸而不波动。
如图2所示,水平延伸的杆37固定在支撑轴22上,具有测力计39的另一个杆38在其一端连接到杆37,并且在其另一端固定到织机的框架11。测力计39能够操作为响应于通过板簧26作用在支撑轴22上的负荷的变化而检测绒头经纱Tp的张力,并且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第二送经控制器C2。第二送经控制器C2基于从测力计39发送的张力检测信息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张力的比较以及基于从近控开关21(见图1)发送的旋转检测信号来控制送经马达Mp的速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上臂42的摆动杆41由轴40可旋转地支撑,并且上臂42在其远端具有U形保持部43。保持部43具有弧形表面,该弧形表面的曲率半径稍小于起毛圈运动辊20的半径,用于将起毛圈运动辊20卡配合在摆动杆41的保持部43中。这种卡配合有利于起毛圈运动辊20的安装和移除。起毛圈运动辊20竖直地远离板簧26的布置有助于促进接头操作和经轴更换。摆动杆41的下臂44在其远端贯通地具有长孔45,并且通过穿过长孔45的螺栓46可旋转地连接到棒15。
如图1所示,L形中间杆47在织机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可枢转地安装在轴48上,起绒运动机构49位于中间杆47之上。尽管没有示出起绒运动机构49的内部结构,但由滚珠丝杠机构形成的驱动单元或由其自身驱动马达或织机驱动马达Mo驱动的凸轮机构设置在起绒运动机构49中。当操作这种驱动单元时,安装到连接于驱动单元的驱动轴50上的驱动杆51交替地枢转。
织机驱动马达Mo的操作由连接到旋转编码器52的织机控制器Cd来控制,旋转编码器52检测织机的主轴的角位置。织机控制器Cd和第二送经控制器C2连接到式样控制器53,在式样控制器53中设定了绒头编织式样。在每个引纬循环中的织机的预先确定的角位置,式样控制器53将绒头编织式样信息发送给织机控制器Cd并发送给第二送经控制器C2。因此,织机控制器Cd基于从式样控制器53发送的绒头编织式样信息来控制起绒运动机构49的操作。另外,第二送经控制器C2基于从式样控制器53发送的绒头编织式样信息控制送经马达Mp的操作。
驱动杆51通过棒55将交替的枢转运动传递给中间杆47,棒55连接到中间杆47的一个臂54。中间杆47通过棒15将摆动运动(用于起毛圈运动)传递给张力辊3和起毛圈运动辊20,棒15连接到中间杆47的另一个臂56。在织机的前部引导机织织物W的扩展杆6由摆动杆58的上端支撑,该摆动杆58由轴57可旋转地支撑。摆动杆58的下端通过棒59连接到中间杆47的另一个臂56。
因此,中间杆47的交替枢转运动通过棒59造成摆动杆58摆动,由此在与张力辊3和起毛圈运动辊20相同的方向上将起毛圈运动传递给扩展杆6。基于绒头编织式样的起毛圈运动造成张力辊3、起毛圈运动辊20和扩展杆6在绒头编织操作中的松纬期间朝向织机的前部或图1中的右侧摆动,从而使织口W1移动到图1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基于绒头编织式样的起毛圈运动还造成张力辊3、起毛圈运动辊20和扩展杆6在绒头编织操作中的紧纬和边编织期间朝向织机的后部或图1中的左侧摆动,从而使织口W1移动到图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
以下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的操作。从绒头经轴17送经的绒头经纱Tp通过引导辊18周围,与固定杆28的引导表面35接触地移动通过该引导表面35,然后与板簧26的远端34的表面接触地移动通过板簧26。在板簧26的邻近于接收绒头经纱Tp的高张力的中心X的区域中,板簧26在较早的时刻与具有大的曲率半径的两个第二引导板25接触。因此,在以上所述的板簧26的中心区域中,第一部分L1的相对大的弹簧负荷作用在绒头经纱Tp上。另一方面,在板簧26的邻近接收绒头经纱Tp的低张力的端部Y1和Y2的区域中,板簧26在稍晚的时刻与具有小的曲率半径的四个第一引导板24接触。因此,在板簧26的邻近端部Y1和Y2的区域中,第二部分L2的相对小的弹簧负荷作用在绒头经纱Tp上。
也就是说,在邻近中心X的区域中,板簧26不会较大程度地形变,从而板簧26的远端34沿着织机的宽度笔直地延伸。因此,在固定杆28和板簧26之间的绒头经纱Tp的路径几乎不发生变化,从而,不发生绒头经纱Tp的滚动和/或相邻绒头经纱Tp之间的纠缠。因此,绒头经纱Tp被保持为恒定均匀的张力,不会影响对绒头经纱张力变化的响应性。板簧26的形变对绒头经纱Tp造成预先确定的张力,同时吸收绒头经纱张力变化。在移动通过板簧26之后,绒头经纱Tp由起毛圈运动辊20引导,并且通过综片4和筘5朝向织口W1移动。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施例中,防止了由于绒头经纱Tp的张力变化造成的板簧26沿着织机的宽度方向的形变,在织机的整个宽度上,板簧26与绒头经纱Tp有效接触,使得绒头经纱Tp的张力变化被充分吸收,并且为绒头经纱Tp提供了稳定的张力。
(2)在本实施例中,绒头经纱Tp与引导辊18、固定杆28和板簧26的远端34稳定地接触,绒头经纱Tp的张力均匀地施加到整个宽度上,从而防止了由于绒头经纱张力在板簧26的任何部分上的任何集中造成的板簧26的损坏。
(3)防止了由于绒头经纱的张力在端部Y1和Y2处的极端下降造成的检测任何绒头经纱的破损的停经片的故障。
以下将参考图5和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部分或元件,并且将省略这些部分的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60包括垫片23、四个第一引导板61A(仅示出一个)、两个第二引导板61B(仅示出一个)、两个辅助板簧62、缓冲器部件63、板簧26、螺纹杆27和固定杆28。螺栓36插入通过水平部分32、垫片23、第一和第二引导板61A、61B、辅助板簧62、缓冲器部件63和板簧26的孔(未示出)并且紧固地拧入螺纹杆27。
第一和第二引导板61A和61B具有相同的形状。第一和第二引导板61A和61B中的每一个由刚性部件制成,并且以预先确定的曲率半径弯曲,使得其凸表面面向板簧26。第一和第二引导板61A和61B中的每一个在织机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板簧26的长度。如图6所示,两个第二引导板61B定位为邻近中心X,四个第一引导板61A中的两个定位为邻近端部Y1,四个第一引导板61A中的另两个定位为邻近端部Y2。
辅助板簧62介于板簧26和相应的第二引导板61B之间。辅助板簧62在织机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板簧26的长度。辅助板簧62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板簧。缓冲器部件63介于每个辅助板簧62和板簧26之间。缓冲器部件63由一片Teflon或Teflon制成的毡形成(Teflon为注册商标)。辅助垫片64介于每个第一引导板61A和垫片23之间。因此,板簧26和每个第一引导板61A之间隔开的间隔与辅助板簧62和每个第二引导板61B之间隔开的间隔相同。
当绒头经纱Tp被设置在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60上时,绒头经纱Tp的张力被施加到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60,并且板簧26和辅助板簧62如图5中的链双点线所示地弹性形变。尽管绒头经纱Tp在邻近中心X的位置具有高张力,但由于板簧26和辅助板簧62的压缩而增加的弹簧负荷或弹簧常数防止板簧26在邻近中心X的区域中过度地形变。比邻近中心X的区域接收更低的绒头经纱Tp张力的邻近端部Y1、Y2的区域被保持为适当程度的仅由于板簧26的弹簧负荷造成的弹性形变。
因此,板簧26的远端34沿着整个宽度而笔直地延伸,并且对于绒头经纱Tp的张力变化的响应性被维持。因此,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果。缓冲器部件63用于防止由于织机的振动造成的板簧26和辅助板簧62之间的磨损。
已经以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上下文描述了本发明,但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尽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25、61A、61B中的每一个具有弧形表面,但其可以具有弧形表面和平坦表面的组合、或者是曲率半径不同的弯曲表面。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辅助板簧62组合地形成。该修改适用于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的曲率半径不能够被改变以满足绒头经纱Tp的规格要求的情况或是由于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在织机中的安装环境导致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需要具有极端小的曲率半径的情况。
尽管第二引导板25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引导板24的长度,但第二引导板25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引导板24。
尽管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或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板61A和61B)定位在织机的宽度方向的六个不同位置,但它们可以根据绒头经纱Tp的张力而定位在不是该六个位置的不同位置。
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板24和25(或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板61A和61B)可以彼此连接,以便形成沿织机的宽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单个引导板。这种单个引导板可以被加工或折叠以调整引导板和板簧26之间的隔开间隔。
Claims (5)
1.一种起绒织机,包括:
地经轴(1);
具有一片绒头经纱(Tp)的绒头经轴(17);以及
具有第一板簧(26)和引导板(24,25,61A,61B)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60),其中,所述第一板簧(26)由沿所述起绒织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单个弹性部件形成,其中,所述引导板(24,25,61A,61B)由刚性部件制成,并且在所述第一板簧(26)由于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张力而弹性形变而移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板簧(26)隔开,其中,从所述绒头经轴(17)送经的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通过所述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60)和起毛圈运动辊(20)被引导向机织织物(W)的织口(W1);
所述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60)的特征在于,
由于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张力施加到所述第一板簧(26),所述第一板簧(26)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中心(X)的区域比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端部(Y1,Y2)的区域具有更大的弹簧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簧(26)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板簧(26)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中心(X)的区域比在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端部(Y1,Y2)的区域距离所述引导板(24,25)更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24,25)的面向所述第一板簧(26)的表面是弯曲的,其中,所述引导板(25)的面向所述第一板簧(26)的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中心(X)的区域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引导板(24)的面向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端部(Y1,Y2)的区域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19,60),其特征在于,第二板簧(62)介于所述第一板簧(26)的邻近所述一片绒头经纱(Tp)的宽度的中心(X)的区域和所述引导板(24,25,61A,61B)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60),其特征在于,缓冲器部件(63)介于所述第二板簧(62)和所述第一板簧(26)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18539A JP5464172B2 (ja) | 2011-05-27 | 2011-05-27 | パイル織機のパイル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
JP2011-118539 | 2011-05-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7102A true CN102797102A (zh) | 2012-11-28 |
CN102797102B CN102797102B (zh) | 2014-03-05 |
Family
ID=4663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549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7102B (zh) | 2011-05-27 | 2012-05-25 |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64172B2 (zh) |
CN (1) | CN102797102B (zh) |
BE (1) | BE1020813A3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0162A (zh) * | 2015-11-27 | 2016-02-24 |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绒布织物绒纱张力装置 |
CN108914337A (zh) * | 2018-08-02 | 2018-11-30 |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两级缓冲积极式绒经送经机构 |
CN112437820A (zh) * | 2018-05-31 | 2021-03-02 | 必佳乐公司 |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1419A (en) * | 1971-12-10 | 1975-03-18 | Sulzer Ag | Deflecting beam for warp threads in a weaving machine |
EP0271021A2 (en) * | 1986-12-04 | 1988-06-15 | Tsudakoma Corporation | Warp tension control method |
SU1509441A1 (ru) * | 1987-12-18 | 1989-09-23 | Чебоксарское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по бесчелночным ткацким станкам |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 выработки махровой ткани |
JPH11107131A (ja) * | 1997-10-06 | 1999-04-20 | Tsudakoma Corp | パイル織機のパイル経糸張力制御方法 |
EP1154057A2 (de) * | 2000-05-12 | 2001-11-14 |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 Frottierwebmaschine |
JP2004011065A (ja) * | 2002-06-07 | 2004-01-15 | Tsudakoma Corp | パイル織機 |
CN101182666A (zh) * | 2006-11-17 | 2008-05-2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
CN101748552A (zh) * | 2008-12-08 | 2010-06-23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87881B2 (ja) * | 1990-05-24 | 1999-12-0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付与装置 |
-
2011
- 2011-05-27 JP JP2011118539A patent/JP54641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5-23 BE BE201200349A patent/BE1020813A3/fr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5-25 CN CN201210165496.9A patent/CN1027971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1419A (en) * | 1971-12-10 | 1975-03-18 | Sulzer Ag | Deflecting beam for warp threads in a weaving machine |
EP0271021A2 (en) * | 1986-12-04 | 1988-06-15 | Tsudakoma Corporation | Warp tension control method |
SU1509441A1 (ru) * | 1987-12-18 | 1989-09-23 | Чебоксарское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по бесчелночным ткацким станкам |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 выработки махровой ткани |
JPH11107131A (ja) * | 1997-10-06 | 1999-04-20 | Tsudakoma Corp | パイル織機のパイル経糸張力制御方法 |
EP1154057A2 (de) * | 2000-05-12 | 2001-11-14 |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 Frottierwebmaschine |
JP2004011065A (ja) * | 2002-06-07 | 2004-01-15 | Tsudakoma Corp | パイル織機 |
CN1468992A (zh) * | 2002-06-07 | 2004-01-21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绒头织机 |
CN101182666A (zh) * | 2006-11-17 | 2008-05-2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织机内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
CN101748552A (zh) * | 2008-12-08 | 2010-06-23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0162A (zh) * | 2015-11-27 | 2016-02-24 | 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绒布织物绒纱张力装置 |
CN112437820A (zh) * | 2018-05-31 | 2021-03-02 | 必佳乐公司 |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
CN108914337A (zh) * | 2018-08-02 | 2018-11-30 |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两级缓冲积极式绒经送经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7102B (zh) | 2014-03-05 |
JP5464172B2 (ja) | 2014-04-09 |
JP2012246582A (ja) | 2012-12-13 |
BE1020813A3 (fr) | 2014-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73142B2 (ja) | パイル織り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制御装置 | |
CN101748552B (zh) | 具有绒头经纱张力调节器的绒头织物织机 | |
EP2330238A2 (en) |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
CN102797102B (zh) | 起绒织机的绒头经纱张力调整装置 | |
EP2902536A1 (en) | Warp bending device for loom | |
JPH0241439A (ja) | サッカー織機 | |
US8662112B2 (en) |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
US6390144B2 (en) | Terry loom with pile warp length compensation and deflection into back shed | |
WO200702576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 leno fabric on a weaving machine | |
KR100543064B1 (ko) | 실 제어 어셈블리 | |
US4460020A (en) | Device for actuating heddle frames in weaving looms | |
US6367511B2 (en) | Terry loom with interpenetrating ground warp and pile warp | |
US4074730A (en) | Weft-yarn drawing-off and length-measuring apparatus of weaving loom having weft selector means | |
KR20000070787A (ko) | 섬유기계에서 자카드선택을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 |
JPH07197358A (ja) | ジャカードガイド及びジャカードガイドユニット | |
IE44331B1 (en) | Weaving loom | |
US1739205A (en) | Loom for weaving terry fabrics of different heights | |
US20060021667A1 (en) | Driving system for terry motion members in cloth-shifting-type pile loom | |
EP1710333A2 (en) | Driving device for terry motion members in cloth-shifting type pile loom | |
CN102947497A (zh) | 用于驱动片梭携载器的驱动器和方法 | |
US2860665A (en) | Pile yarn shogging motion for looms | |
US3500872A (en) | Control device for movable thread guide | |
JP2000282343A (ja) | 耳組装置 | |
US3012588A (en) | Weft yarn stop motion | |
JP2017061766A (ja) | テリークロス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縦糸の張力を調整するため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