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5935A - 隔膜以及使用其的气体或液体输送泵 - Google Patents

隔膜以及使用其的气体或液体输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5935A
CN101175935A CNA2006800163727A CN200680016372A CN101175935A CN 101175935 A CN101175935 A CN 101175935A CN A2006800163727 A CNA2006800163727 A CN A2006800163727A CN 200680016372 A CN200680016372 A CN 200680016372A CN 101175935 A CN101175935 A CN 101175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
composition
acid
methyl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63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鼎健太郎
前田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5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5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009Special features
    • F04B43/0054Special features particularities of the flexible me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2Diaphrag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10/00Working fluid
    • F05B2210/10Kind or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80/00Materials; Properties thereof
    • F05B2280/50Intrinsic materi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 F05B2280/5001Elasti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C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O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PUMPS OTHER THAN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 F05C2225/00Synthetic polymers, e.g. plastics; Rub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C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O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PUMPS OTHER THAN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 F05C2251/00Material properties
    • F05C2251/10Hard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C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O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PUMPS OTHER THAN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 F05C2253/00Othe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of material
    • F05C2253/20Resi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Diaphragms And Bellows (AREA)

Abstract

隔膜,其使用按照JIS K6253的硬度计A硬度为80以下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而成,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包含(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而成,该隔膜具备如下特性:在低硬度的同时能够耐受重复往复运动的柔软性、和显示橡胶弹性、并且滞后损耗小。

Description

隔膜以及使用其的气体或液体输送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膜泵等可以使用的隔膜,更详细地涉及被用作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的具有优选特性的隔膜。
背景技术
隔膜泵为使膜状的隔膜往复运动,将处理的流体送出的泵。隔膜的驱动是通过例如将活塞的往复运动以流体为介质传到隔膜来进行的。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在隔膜一方的面上设置的流体压力室中流体流入·流出,从而使隔膜驱动。在隔膜与流体压力室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了处理流体流入·流出的隔膜室。
在这样结构的隔膜泵中使用的隔膜,对应隔膜泵的特性,被要求可以耐受数十~数百万回的往复运动的优良耐久性。为了发挥这样优良的耐久性,隔膜自身同时被要求其硬度低柔软,橡胶弹性(压缩永久形变)优良,并且滞后损耗小(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
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公开了含有特定的结晶性热塑性树脂的具有规定结构特征的压滤机用隔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含有以规定的比例包含聚烯烃系树脂与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的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压滤机中的隔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以规定比例含有丙烯-乙烯共聚物和烯烃共聚橡胶的含有混合状态或部分交联状态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压滤机中的隔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这些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隔膜均为压缩式压滤机中使用的隔膜,与所谓流体输送用泵中使用的隔膜所要求的特性不同。即,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隔膜不能充分具备对液体输送泵中使用的隔膜所要求的在显示可以耐受重复往复运动的柔软性、和橡胶弹性的同时,滞后损耗小等诸特性。
专利文献1:特开平9-85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29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19426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エラストマ一系複合材料を知る辞典》,日本复合材料学会编,アグネ承风社刊,p.183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点,进行该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低硬度的同时显示可以耐受重复往复运动的柔软性,和橡胶弹性,并且滞后损耗小的特性的隔膜。
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课题进行刻苦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硬度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可以达成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如下所示的隔膜,以及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
[1]隔膜,其使用按照JIS K6253的硬度计A硬度为80以下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而成,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含有(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
[2]上述[1]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B)橡胶成分包括选自乙烯·α-烯烃系共聚橡胶、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丁二烯聚合物、以及丙烯酸酯橡胶中至少一种橡胶。
[3]上述[2]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乙烯·α-烯烃系共聚橡胶在萘烷溶剂中135℃下测定的特性粘度[η]为3.5~6.8dl/g。
[4]上述[2]或[3]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的不饱和腈单位含量为10~70质量%。
[5]上述[1]~[4]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相对上述(A)热塑性树脂和上述(B)橡胶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上述(A)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为3~43质量%。
[6]上述[2]~[5]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丁二烯聚合物为采用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将丁二烯化合物聚合得到的。
[7]上述[6]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丁二烯化合物为1,3-丁二烯。
[8]上述[1]~[7]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A)热塑性树脂包括选自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
[9]上述[1]~[8]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是将上述(A)热塑性树脂,和上述(B)橡胶成分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动态热处理而成的。
[10]上述[1]~[8]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被用于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
[11]使用上述[1]~[10]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的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
本发明的隔膜具备低硬度的同时显示可以耐受重复往复运动的柔软性,和橡胶弹性,并且滞后损耗小的所述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具备可以优选进行各种液体、气体的加压输送的特性。
附图简述
[图1]采用由实施例1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成的试验片的应力(MPa)相对于应变(%)作图得到图(滞后环)。
[图2]采用由实施例2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成的试验片的应力(MPa)相对于应变(%)作图得到图(滞后环)。
[图3]采用由实施例3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成的试验片的应力(MPa)相对于应变(%)作图得到图(滞后环)。
[图4]采用由比较例1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成的试验片的应力(MPa)相对于应变(%)作图得到图(滞后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的知识,对以下实施方式添加适当变更、改良等也纳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A)热塑性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隔膜中使用的(A)热塑性树脂优选选自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
(A-1)聚烯烃树脂
作为聚烯烃树脂,只要含有一种以上α-烯烃的单体单元合计超过50摩尔%,则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对于共聚物,可以是α-烯烃间的共聚物,也可以是α-烯烃与可以和该α-烯烃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另外,作为该聚烯烃树脂,可以使用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和/或非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
作为上述聚烯烃树脂,使用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A-1a)(以下,简称为“(A-1a)成分”)时,该(A-1a)成分的X射线衍射结晶度优选50%以上,更优选53%以上,特别优选55%以上。另外,(A-1a)成分的结晶度与密度密切相关,例如,对聚丙烯时,α型结晶(单斜晶型)的密度为0.936g/cm3,近晶状微晶(准六方晶型)的密度微0.886g/cm3,非晶状(无规立构)成分的密度为0.850g/cm3。另外对聚-1-丁烯时,全同立构结晶成分的密度为0.91g/cm3,非晶状(无规立构)成分的密度为0.87g/cm3
因此,(A-1a)成分的密度优选0.89g/cm3以上,更优选0.90~0.94g/cm3。通过在该范围内,(A-1a)成分的结晶度可以达到50%以上。如果(A-1a)成分的结晶度小于50%,并且密度小于0.89g/cm3,则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耐热性、强度等存在降低的倾向。
为了形成(A-1a)成分的α-烯烃优选碳原子数为2以上,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其中,优选丙烯、1-丁烯。当构成所述(A-1a)成分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优选构成(A-1a)成分的含有α-烯烃的单体单元(a1)的含量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90~100摩尔%。
(A-1a)成分为共聚物时,该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的任意一种。但是,为了达到具有上述结晶度的嵌段共聚物,当构成嵌段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优选除去包含α-烯烃的单体单元(a1)的构成单元的总量为40摩尔%以下,更优选20摩尔%以下。上述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活性聚合来得到。
另外,为了得到上述结晶度的无规共聚物,当构成无规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优选除去包含α-烯烃的单体单元(a1)的构成单元的总量为15摩尔%以下,更优选10摩尔%以下。上述无规共聚物可以在含有例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可溶性钒化物、有机铝化物、和溶剂的催化剂成分存在下,通过聚合α-烯烃等来得到。作为聚合方法,可以列举中·低压法等,通过气相法(流化床或搅拌床)、液相法(淤浆法或溶液法)等进行。在聚合时,依据需要可以使用氢气等分子量调节剂。
作为上述可溶性钒化物,优选使用VOCl3和/或VCl4与醇的反应产物。作为醇,可以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己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正癸醇、正十二烷醇等。其中,优选碳原子数3~8的醇。
作为上述有机铝化物,可以列举作为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一氯化二乙基铝、一氯化二异丁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倍半氯化丁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丁基铝、三甲基铝与水的反应产物的甲基铝氧烷等。其中,优选倍半氯化乙基铝、倍半氯化丁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的混合物、三异丁基铝和倍半氯化丁基铝的混合物。进而,作为上述溶剂,优选烃,特别优选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异辛烷、环己烷。这些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A-1a)成分的熔点,即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得到的最大峰温度优选100℃以上,更优选120℃以上。如果(A-1a)成分的熔点小于100℃,则存在不能发挥充分的耐热性、和强度的倾向。另外,(A-1a)成分的熔体流动速率(温度230℃,荷重2.16kg)(以下,简称“MFR”)优选0.1~1000g/10min,更优选0.5~500g/10min,特别优选1~100g/10min。MFR小于0.1g/10min时,则存在原料组合物的混炼加工性、挤出加工性等变得不充分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00g/10min,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强度降低的倾向。
因此,作为上述(A-1a)成分,优选结晶度为50%以上,密度为0.89g/cm3以上,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20摩尔%以下,熔点为100℃以上,并且MFR为0.1~100g/10min。特别优选使用熔点为140~170℃的聚丙烯和/或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A-1a)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该(A-1a)成分,可以列举聚乙烯与丙烯、丁烯-1、4-甲基-戊烯-1、己烯-1、辛烯-1等碳原子数为3~6并且乙烯含量为90摩尔%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等。其中的聚乙烯也可以通过高压法或低压法的任意方法得到。另外,也可以使它们两种以上混合。
作为上述聚烯烃树脂,在使用非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A-1b)(以下,也称为“非晶质聚烯烃系树脂(A-1b)”或简称为“(A-1b)”成分)时,该(A-1b)成分的X射线衍射结晶度优选小于50%,更优选30%以下,特别优选20%以下。另外,(A-1b)成分的密度优选0.85~0.89g/cm3,更优选0.85~0.88g/cm3
用于形成(A-1b)成分的α-烯烃优选碳原子为3以上,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12。当构成该(A-1b)成分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含有构成(A-1b)成分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a2)的含量优选为60摩尔%以上。
作为(A-1b)成分,可以列举无规立构聚丙烯、无规立构聚1-丁烯等均聚物;含有超过50摩尔%的丙烯与其他α-烯烃(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等)的共聚物;含有超过50摩尔%的1-丁烯与其他α-烯烃(乙烯、丙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等)的共聚物等。无规立构聚丙烯和无规立构聚-1-丁烯可以通过使用二茂锆化合物-甲基铝烷催化剂的聚合来得到。另外,上述无规立构聚丙烯可以作为上述(A-1a)成分示例的聚丙烯的副产物来得到。
(A-1b)成分为共聚物时,该共聚物可以为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的任意一种。但是,对嵌段共聚物的情况,含有超过50摩尔%来构成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a2)以无规立构结构键合是必要的。该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活性聚合来得到。另外无规共聚物可以通过与上述(A-1a)成分相同的方法得到。(A-1b)成分为碳原子数3以上的α-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时,以构成该(A-1b)成分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为100摩尔%计时,含有上述α-烯烃的单体单元(a2)的含量优选60~100摩尔%。
作为(A-1b)成分,特别优选无规立构聚丙烯、含有超过50摩尔%的丙烯单体单元与乙烯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丙烯与1-丁烯的共聚物。
(A-1b)成分由GPC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1000~20000,更优选1500~15000。(A-1b)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聚烯烃树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A-1a)成分、和(A-1b)成分,依据目的、用途等也可以组合使用。
(A-2)聚酯树脂
所谓聚酯树脂一般指通过饱和二羧酸与饱和2价醇的缩聚反应、内酯的开环反应、在一分子内具有羟基与羧基的化合物的缩聚反应等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丙酯)、聚对苯二甲酸四亚甲基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丁酯)、聚对苯二甲酸六亚甲基酯、聚环己烷-1,4-二羟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新戊酯、聚萘酸乙二酯、聚萘酸丙二酯、聚萘酸丁二酯、聚己酸内酯、对-羟基苯甲酸聚酯、聚芳酯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的聚酯系树脂。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丙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丁酯。另外对苯二甲酸部分也可以被烷基、卤素基等取代。
(A-3)聚酰胺树脂
作为聚酰胺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化合物。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尼龙6(N6)、尼龙66(N66)、尼龙11(N11)、尼龙12(N12)、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聚酰胺(尼龙MXD6)等。另外,可以也使用上述聚酰胺树脂的共聚物。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尼龙6与尼龙66的共聚物(N6/N66)、尼龙6与尼龙10的交替共聚物(尼龙610:N610)、尼龙6与尼龙12的交替共聚物(尼龙612:N612)等。
另外,这些聚酰胺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将两种以上组合的掺合物使用。作为掺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尼龙6与尼龙66的掺合物(N6/N66)、尼龙6与尼龙11的掺合物(N6/N11)、尼龙6与尼龙12的掺合物(N6/N12)、尼龙6与尼龙610的掺合物(N6/N610)、尼龙6与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12)、尼龙66与尼龙11的掺合物(N66/N11)、尼龙66与尼龙12的掺合物(N66/N12)、尼龙66与尼龙610的掺合物(N66/N610)、尼龙66与尼龙612的掺合物(N66/N612)、尼龙11与尼龙12的掺合物(N11/N12)、尼龙11与尼龙610的掺合物(N11/N610)、尼龙11与尼龙612的掺合物(N11/N612)、尼龙12与尼龙610的掺合物(N12/N610)、尼龙12与尼龙612的掺合物(N12/N612)、尼龙610与尼龙612的掺合物(N610/N612)等2成分系掺合物;尼龙6、尼龙11和尼龙610的掺合物(N6/N11/N610),尼龙6、尼龙11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11/N612),尼龙6、尼龙12和尼龙610的掺合物(N6/N12/N610),尼龙6、尼龙12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12/N612),尼龙6、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10/N612),尼龙66、尼龙11和尼龙610的掺合物(N66/N11/N610),尼龙66、尼龙11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6/N11/N612),尼龙66、尼龙12和尼龙610的掺合物(N66/N12/N610),尼龙66、尼龙12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6/N12/N612),尼龙66、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6/N610/N612)等3成分系掺合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和尼龙6 10的掺合物(N6/N66/N11/N610),尼龙6、尼龙66、尼龙11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6/N11/N6 12),尼龙6、尼龙66、尼龙12和尼龙610的掺合物(N6/N66/N12/N610),尼龙6、尼龙66、尼龙12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6/N12/N612),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6/N610/N612),尼龙6、尼龙11、尼龙12和尼龙610的掺合物(N6/N11/N12/N610),尼龙6、尼龙11、尼龙12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11/N12/N612),尼龙6、尼龙11、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11/N610/N612),尼龙6、尼龙12、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12/N610/N612)等4成分系的掺合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610和尼龙62的掺合物(N6/N66/N11/N610/N612),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6/N12/N610/N612)等5成分系掺合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和尼龙612的掺合物(N6/N66/N11/N12/N610/N612)等6成分系掺合物。
(A-4)聚酯弹性体
已知聚酯弹性体作为以聚酯与聚醚作为主要重复单元的多元嵌段共聚物。本实施方式中的聚酯弹性体包括:含有结晶性芳香族聚酯的高熔点结晶性聚合物硬链段、和包含含有脂肪族聚醚的芳香族和/或脂肪族聚酯单元的低熔点聚合物软链段。
含有聚酯弹性体的结晶性芳香族聚酯的高熔点结晶性聚合物硬链段主要为由芳香族二羧酸或其成酯性衍生物与二醇或其成酯性衍生物形成的聚酯。作为芳香族羧酸,可以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2,6-二甲酸、萘-2,7-二甲酸、蒽二甲酸、二苯基-4,4’-二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4,4’-二苯基醚二羧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3-磺基间苯二甲酸钠等。主要使用芳香族二羧酸,依据需要芳香族二羧酸的一部分也可以被1,4-环己烷二羧酸、环戊烷二羧酸、4,4’-二环己基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己二酸、琥珀酸、草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二聚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取代。当然可以同等使用二羧酸的成酯性衍生物,例如低级烷基酯、芳基酯、碳酸酯、酸卤化物等。
作为二醇可以使用分子量400以下的二醇,优选例如1,4-丁二醇、乙二醇、亚丙基二醇、亚戊基二醇、亚己基二醇、新戊基二醇、亚癸基二醇等脂肪族二醇;1,1-环己烷二甲醇、1,4-二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甲醇等脂环族二醇;亚二甲苯基二甲醇、双(对羟基)二苯基、双(对羟基苯基)丙烷、2,2-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双[4-(2-羟基)苯基]砜、1,1-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环己烷、4,4’-二羟基-对三联苯、4,4’-二羟基-对四联苯等芳香族二醇。所述二醇也可以以成酯性衍生物,例如乙酰基衍生物、碱金属盐等形式使用。这些二羧酸以及其衍生物或二醇成分可以两种以上合用。最优选的高熔点结晶性聚合物链段的例子为由对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1,4-丁二醇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构成聚酯弹性体的低熔点聚合物软链段包含含有脂肪族聚醚的芳香族和/或脂肪族聚酯单元。作为脂肪族聚醚,可以列举聚(环氧乙烷)二醇、聚(环氧丙烷)二醇、聚(环氧丁烷)二醇、聚(环氧己烷)二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聚(环氧丙烷)二醇的环氧乙烷加成聚合物、环氧乙烷与四氢呋喃的共聚物等。通过含有这样的脂肪族聚醚,可以对聚酯弹性体赋予橡胶弹性,可以不损失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机械物性地使柔软性提高。
另外,作为芳香族聚酯,可以列举与上述高熔点结晶性聚合物硬链段的结晶性芳香族聚酯同样的化合物。进而,作为脂肪族聚酯,可以列举聚(ε-己酸内酯)、聚庚酸内酯、聚辛酸内酯、聚己二酸亚丁酯等。在包含含有这些脂肪族聚醚的芳香族和/或脂肪族聚酯单元的化合物中,由于得到的聚酯嵌段共聚物的弹性特性,优选聚(环氧丁烷)二醇、聚(环氧丙烷)二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ε-己酸内酯)、聚己二酸亚丁酯等。
(B)橡胶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隔膜中使用的(B)橡胶成分优选包括选自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丁二烯聚合物、和丙烯酸橡胶的至少一种橡胶。
(B-1)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
该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以下,简称“EAO系共聚物”)为含有乙烯单体单元(b1)、和含有除了乙烯的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b2)的共聚物。当构成EAO系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上述乙烯单体单元(b1)的构成量优选35~95摩尔%,更优选40~90摩尔%,特别优选45~85摩尔%。如果乙烯单体单元(b1)的构成量过多,则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柔软性存在不充分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过少,则存在机械强度不充分的情况。
作为形成上述单体单元(b2)的α-烯烃,优选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具体可以列举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1-戊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3-甲基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等。这些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其中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10的,通过使用这样的α-烯烃,当上述EAO系共聚物中含有其他单体单元时,可以使其他单体共聚变得容易。更优选的α-烯烃为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特别优选丙烯、1-丁烯。
当构成EAO系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上述单体单元(b2)的含量优选5~65摩尔%,更优选10~45摩尔%,特别优选15~40摩尔%。如果单体单元(b2)的构成量过少,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不能显示所期望的橡胶弹性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则存在得到组合物的耐久性降低的情况。
上述EAO系共聚物可以为由上述单体单元(b1)和(b2)构成的二元共聚物,也可以是由这些单体单元(b1)和(b2)进而与其他单体单元(b3)构成的聚合物(三元共聚物、四元共聚物等)。作为其他单体单元,可以列举含有非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等。
作为非共轭二烯化合物可以列举1,4-己二烯、1,5-己二烯、1,6-己二烯等直链非环状二烯化合物;5-甲基-1,4-己二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5,7-二甲基辛-1,6-二烯、3,7-二甲基-1,7-辛二烯、7-甲基辛-1,6-二烯、二氢月桂烯等支链的非环状化合物;四氢茚、甲基四氢茚、二聚环戊二烯、双环[2.2.1]-庚-2,5-二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5-丙烯基-2-降冰片烯、5-异亚丙基-2-降冰片烯、5-环亚己基-2-降冰片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等脂环式二烯化合物等。这些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其中优选1,4-己二烯、二聚环戊二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等。
在使用含有上述单体单元(b3)的EAO系共聚物时,当构成EAO系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的总量以100摩尔%计时,上述单体单元(b3)的构成量优选10摩尔%以下,更优选1~8摩尔%。如果上述单体单元(b3)的构成量过少,则存在得到的组合物耐久性降低的情况。
上述EAO系共聚物的特性粘度(萘烷溶剂中,135℃下测定)优选3.5~6.8dl/g。更优选3.8~6.5dl/g,特别优选4.0~6.0dl/g。如果EAO系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小于3.5dl/g,则存在由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渗出矿物油系软化剂,或橡胶弹性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EAO系聚合物的特性粘度超过6.8dl/g,则存在加工性恶化的倾向。
作为上述EAO系共聚物,可以使用分子中的氢原子的一部分被氯原子、溴原子等卤素原子取代的卤化共聚物。另外,在这些共聚物的存在下,可以使用将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酰胺等)、马来酸、马来酸衍生物(马来酸酐、马来酰胺、马来酸二甲酯等)、共轭二烯化合物(丁二烯、异丙烯、氯丙烯等)等不饱和单体聚合得到的接枝共聚物。上述EAO系共聚物可以一种单独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B-2丙烯酸橡胶)
作为丙烯酸橡胶,为以公知的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丙烯酸橡胶,或该丙烯酸橡胶与不饱和丙烯腈单体的共聚物,可以列举丙烯腈·丙烯酸橡胶。
作为构成丙烯酸橡胶的(b-1)丙烯酸烷基酯(以下,也简称为“(b-1)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等。其中优选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等。另外,作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氧基甲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乙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丙烯酸甲氧基乙氧基乙酯等。其中,优选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这些丙烯酸烷基酯或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丙烯酸橡胶中(b-1)成分所占的构成比例(丙烯酸橡胶中的共聚比例)优选20~99.99质量%,更优选60~94.98质量%,特别优选70~90质量%。该比例如果小于20质量%,则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硬度变得过大,存在不能成为具有优选弹性状态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情况。另一方面,该比例如果超过99.99质量%,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耐油性缺乏的倾向。
作为用于向丙烯酸橡胶导入交联基的可以与上述单体共聚的单体(b-2),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二氢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氢二环戊烯酯、衣康酸二氢二环戊烯酯、马来酸二氢二环戊烯酯、富马酸二氢二环戊烯酯、丙烯酸二氢二环戊烯基氧基乙基酯(DCPEA)、甲基丙烯酸二氢二环戊烯基氧基乙基酯、衣康酸二氢二环戊烯基氧基乙基酯、马来酸二氢二环戊烯基氧基乙基酯、马来酸二氢二环戊烯基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CAS No.4245-38-8)、丙烯酸乙烯酯(CAS No.2177-18-6)、甲基丙烯酸1,1-二甲基丙烯酯、丙烯酸1,1-二甲基丙烯酯、甲基丙烯酸3,3-二甲基丁烯酯、丙烯酸3,3-二甲基丁烯酯、衣康酸二乙烯酯、马来酸二乙烯酯、富马酸二乙烯酯、二环戊二烯、甲基二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1,1-二甲基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1,1-二甲基丙烯基丙烯酸酯、3,3-二甲基丁烯基甲基丙烯酸酯、3,3-二甲基丁烯基丙烯酸酯、乙烯基1,1-二甲基丙烯基醚、乙烯基3,3-二甲基丁烯基醚、1-丙烯酰氧基-1-苯基乙烯、1-丙烯酰氧基-2-苯基乙烯、1-甲基丙烯酰氧基-1-苯基乙烯、1-甲基丙烯酰氧基-2-苯基乙烯、(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四酸(tetraconic acid)、肉桂酸等不饱和羧酸类;邻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等非聚合性多元羧酸与(甲基)烯丙醇、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与含羟基不饱和化合物的单酯等含有游离羧基的酯类、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3-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类;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烷二醇(烷二醇单元数为例如2~23)的单(甲基)丙烯酸酯类;N-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双(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羟基的不饱和酰胺类;邻羟基苯乙烯、间羟基苯乙烯、对羟基苯乙烯、邻羟基-α-甲基苯乙烯、间羟基-α-甲基苯乙烯、对羟基-α-甲基苯乙烯、对乙烯基苄基醇、(甲基)烯丙基醇、二甲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正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正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二正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烷基氨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类;N-二甲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二乙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3-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3-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N-二烷基氨基烷基的不饱和酰胺类;此外还有,N,N-二甲基-对氨基苯乙烯、N,N-二乙基-对氨基苯乙烯、二甲基(对乙烯基苄基)胺、二乙基(对乙烯基苄基)胺、二甲基(对乙烯基苯乙基)胺、二甲基(对乙烯基苯乙基)胺、二甲基(对乙烯基苄基氧甲基)胺、二甲基[2-(对乙烯基苄基氧基)乙基]胺、二乙基(对乙烯基苄基氧甲基)胺、二乙基[2-(对乙烯基苄基氧基)乙基]胺、二甲基(对乙烯基苯乙基氧甲基)胺、二甲基[2-(对乙烯基苯乙基氧基)乙基]胺、二乙基(对乙烯基苯乙基氧甲基)胺、二乙基[2-(对乙烯基苯乙基氧基)乙基]胺、2-乙烯基吡啶、3-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等含有叔氨基的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甲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4-氧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单体(b-2)占丙烯酸橡胶的构成比例(丙烯酸橡胶中的共聚比例)优选0.01~20质量%,更优选0.02~8质量%。如果该比例小于0.01质量%,则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交联度变得不充分,拉伸强度变得过小而存在不能得到具有优选机械强度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该比例超过20质量%,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硬度变得过高的倾向。
除了公知的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或交联基用的单体之外,可以共聚以下单体。具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氯苄基酯、甲基丙烯酸1-苯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1,2-二苯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苯基甲基酯、甲基丙烯酸糠基酯、甲基丙烯酸1-苯基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五氯苯基酯、甲基丙烯酸五溴苯基酯等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吡啶、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萘、卤化苯乙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脂环式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环己基酯)、芳香族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苄基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二异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六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氟丙烯腈等。
作为单体混合物共聚时使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没有特殊限定,可以列举例如过硫酸钾、对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141
烷过氧化氢、甲基异丙基酮过氧化物等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每单体混合物100质量份,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0.001~1.0质量份为好。
为了得到丙烯酸橡胶的共聚反应可以通过悬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等通常的聚合法进行。作为在乳化聚合法中使用的乳化剂,只要是可以将上述单体混合物乳化分散的物质即可以使用,例如烷基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高级脂肪酸盐。另外,反应温度通常为0~80℃,反应时间通常为0.01~30小时左右。如此得到的丙烯酸橡胶,其门尼粘度(ML1+4,100℃)优选10~150。
(B-3)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以下,也简称“(B-3)成分”)的不饱和腈单元的含量为10~70质量%。该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为共轭二烯与不饱和腈的共聚橡胶,共轭二烯、不饱和腈、不饱和腈以外的含有极性基的共聚性单体的共聚橡胶,进而为它们的部分交联共聚橡胶、或聚合后部分水解的共聚橡胶。
作为构成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的共轭二烯(以下,也简称“(B-3-1)成分”),可以列举丁二烯、异戊二烯、1,3-己二烯、2-甲基-1,3-丁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2-三甲氧基甲硅烷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2,4-二乙基-1,3-丁二烯等,其中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丁二烯和异戊二烯。
作为构成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的不饱和腈(以下,简称“(B-3-2)成分”),可以列举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异丙基丙烯腈、氯丙烯腈、氟丙烯腈等,特别优选丙烯腈。
作为构成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的不饱和腈以外的含有极性基的共聚性单体(以下,简称“(B-3-3)成分”)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2-甲基丁酯、丙烯酸3-甲基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正庚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N-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双(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巴豆酸2-羟基乙基酯、巴豆酸2-羟基丙基酯、肉桂酸2-羟基乙基酯、肉桂酸2-羟基丙基酯、巴豆酸N-羟基甲基酰胺、巴豆酸N-(2-羟基乙基)酰胺、肉桂酸N-羟基甲基酰胺、肉桂酸N-(2-羟基乙基)酰胺、烯丙基醇、邻羟基苯乙烯、间羟基苯乙烯、对羟基苯乙烯、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胺、烯丙基胺、邻氨基苯乙烯、间氨基苯乙烯、对氨基苯乙烯、2-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醛、乙烯基甲基酮、二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酯、二烯丙基邻苯二甲酸酯、NN-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N,N-亚乙基双(甲基)丙烯酰胺、NN-亚己基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肉桂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中康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ω-羰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的聚烷撑二醇(烷撑二醇单元数为例如2~23)的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的聚烷撑二醇(烷撑二醇单元数为例如2~23)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单体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仲丁酯。
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中的(B-3-1)成分的含量以(B-3-1)+(B-3-2)+(B-3-3)=100质量%计时,优选15~75质量%,更优选20~70质量%。(B-3-1)成分含量小于15质量%时,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橡胶弹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75质量%,则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耐油性恶化的倾向。
(B-3-2)成分的含量优选15~50质量%,更优选16~45质量%。(B-3-2)成分的含量小于15质量%时,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耐油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B-3-2)成分的含量超过50质量%,则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橡胶弹性降低的可能。
(B-3-3)成分的含量优选0~60质量%,更优选0~50质量%。(B-3-3)成分的含量如果超过60质量%,则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橡胶弹性降低的倾向。
包含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的、橡胶成分中含有的部分交联共聚橡胶可以使上述(B-3-1)成分和(B-3-2)成分、或(B-3-1)成分、(B-3-2)成分和(B-3-3)成分与多官能性不饱和单体共聚来得到。该多官能性不饱和单体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可以自由基聚合的乙烯基,可以通过通常的乳化聚合来聚合的。可以列举例如:多烯丙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二乙烯基化合物、双马来酰亚胺、肟化合物等。作为多官能性不饱和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对醌二亚肟、p,p’-二苯甲酰基醌二亚肟、三聚氰酸、三烯丙基氰脲酸酯、双马来酰亚胺等。这些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部分交联程度没有特殊限定,以不溶于甲基乙基酮等凝胶部分为10~99%,优选20~95%的比例交联,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进一步改良。当以(B-3-1)+(B-3-2)+(B-3-3)=100质量份计时,此时橡胶成分中多官能性不饱和单体的含量优选0.1~15质量份,更优选0.3~10质量份,特别优选0.5~5质量份。
(B-3)成分中含有的部分氢化的共聚橡胶为将上述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用Ni、Pd、Pt、Rh、Ru等金属络合物或金属化合物的氢化催化剂,在氢加压下部分氢化的。
对(B-3)成分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门尼粘度(ML1+4,100℃)为20~200。如果门尼粘度小于20,则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橡胶弹性缺乏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0,则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成型加工性变差的倾向。
(B-3)成分的聚合方式本身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乳化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本体聚合的任意一种均可。乳化聚合是通常的。作为聚合时使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甲酰过氧化物、月桂酰过氧化物、氢过氧化枯烯、对烷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等有机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己腈等偶氮化合物;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氢等无机过氧化物;包含上述有机过氧化物或无机过氧化物与有机胺、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甲醛合次硫酸氢钠、L-抗坏血酸、亚磺酸等还原剂的氧化还原系催化剂等。
另外,作为乳化聚合中使用的乳化剂,可以使用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特别优选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另外作为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使用氟系表面活性剂。
在乳化聚合中,为了调节反应系的粘度、粒径等,可以与乳化剂同时使用悬浮稳定剂或增粘剂。作为悬浮稳定剂或增粘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性聚乙醚、羟基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淀粉、明胶、酪蛋白、藻酸盐等水溶性悬浮稳定剂。这些悬浮稳定剂或增粘剂也可以包含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
(B-4)成分聚合物
丁二烯聚合物(以下,也简称为“(B-4)成分”)优选使用含有以下所示(a)~(d)成分作为主成分的稀土类元素化合物来聚合得到。
作为“(a)成分:含有周期表的元素序号57~71中的稀土类元素的含有稀土类元素的化合物,或由上述含有稀土类元素的化合物与路易斯碱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包含的稀土类元素,优选钕、镨、铈、镧、钆等,或这些的混合物,更优选钕。含有稀土类元素的化合物为羧酸盐、醇盐、β-二酮络合物、磷酸盐、或亚磷酸盐,其中,优选羧酸盐、或磷酸盐,特别优选羧酸盐。
作为稀土类元素的羧酸盐,可以列举通式:(R23-CO2)3M(上述通式中,M为周期表的元素序号57~71中的稀土类元素,R23为碳原子数1~20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优选饱和或不饱和烷基),羧基键合在伯、仲、或叔碳原子上)表示的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辛酸、2-乙基-己酸、油酸、硬脂酸、苯甲酸、环烷酸、バ一サチック酸(Versatic acid)(商品名(Shell Chemical),羧基键合在叔碳原子上的羧酸)等的盐。其中优选2-乙基-己酸、环烷酸、バ一サチック酸盐。
作为稀土类元素的醇盐,可以列举通式:(R24O)3M(上述通式中,M为周期表的元素序号57~71中的稀土类元素,R24为碳原子数1~20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优选饱和或不饱和烷基),羧基键合在伯、仲、或叔碳原子上)表示的化合物。作为“R24O”表示的醇盐的例子,可以列举2-乙基-己基烷氧基、油基烷氧基、硬脂基烷氧基、苯氧基、苄基烷氧基等。其中优选2-乙基-己基烷氧基、苄基烷氧基。
作为稀土类元素的β-二酮络合物,可以列举稀土元素的乙酰丙酮、苯甲酰基丙酮、丙酰基丙酮、戊酰基丙酮、乙基乙酰丙酮络合物等。其中优选乙酰丙酮络合物、乙基乙酰丙酮络合物。
作为稀土类元素的磷酸盐或亚磷酸盐,可以列举稀土类元素的磷酸双(2-乙基己基)酯、磷酸双(1-甲基庚基)酯、磷酸双(对壬基苯基)酯、磷酸双(聚乙二醇-对壬基苯基)酯、磷酸(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酯、磷酸(2-乙基己基)(对壬基苯基)酯、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2-乙基己基磷酸单-对壬基苯基酯、亚磷酸双(2-乙基己基)酯、亚磷酸双(1-甲基庚基)酯、亚磷酸双(对壬基苯基)酯、亚磷酸(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酯、亚磷酸(2-乙基己基)(对壬基苯基)酯等的盐。作为优选例可以列举磷酸双(2-乙基己基)酯、磷酸双(1-甲基庚基)酯、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亚磷酸双(2-乙基己基)酯的盐。以上示例中还特别优选钕的磷酸盐、或钕的羧酸盐,最优选钕的2-乙基己酸盐、钕的バ一サチツク酸盐等羧酸盐。
每1摩尔含有稀土类元素的化合物,路易斯碱优选0~30摩尔,更优选以1~10摩尔的比例使用两者反应的化合物,或将两者混合的混合物。此处,作为路易斯碱,可以列举例如乙酰基丙酮、四氢呋喃、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噻吩、二苯基醚、三乙基胺、有机磷化合物、1价或2价醇等。(a)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b)成分:(铝氧烷(アルモキサン))”为具有下述通式(1)或(2)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另外,也可以是Fine Chemical 23,(9),5(1994)、J.Am.Chem.Soc.,115,4971(1993)和J.Am.Chem.Soc.,117,6465(1995)中公开的铝氧烷缔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191
[化学式2]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192
上述通式(1)和(2)中R25表示含有碳原子数1~20的碳原子的烃基,n表示2以上的整数。在上述通式(1)或(2)中表示的铝氧烷中,作为R25表示的烃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己基、异己基、辛基、异己基等,优选甲基、乙基、异丁基、叔丁基,更优选甲基。另外,优选n为2以上的整数,更优选4~100的整数。作为(b)成分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正丙基铝氧烷、正丁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氧烷、叔丁基铝氧烷、己基铝氧烷、异己基铝氧烷等。
(b)成分也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何技术制备,例如可以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加入三烷基铝或二烷基铝单氯化物,进而通过加入水、水蒸汽、含有水蒸气的氮气或硫酸铜5水盐或硫酸铝16水盐等具有结晶水的盐进行反应来制备。(b)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c)成分:通式AlR1R2R3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其中R1和R2为相同或不同,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氢原子,R3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R3与R1和R2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列举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叔丁基铝、三戊基铝、三己基铝、三环己基铝、三辛基铝、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正丙基铝、氢化二正丁基铝、氢化二异丁基铝、氢化二己基铝、氢化二异己基铝、氢化二辛基铝、氢化二异辛基铝、乙基铝二卤化物、正丙基铝二氯化物、异丁基铝二卤化物等。其中优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异丁基铝。(c)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d)成分:卤化硅化合物和/或卤化有机硅化合物”中,作为卤化硅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四氯化硅、四溴化硅、四碘化硅、六氯二硅烷等。
另外,作为卤化有机硅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三苯基氯硅烷、三己基氯硅烷、三辛基氯硅烷、三丁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溴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二己基二氯硅烷、二辛基二氯硅烷、二丁基二氯硅烷、二乙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己基三氯硅烷、辛基三氯硅烷、丁基三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三氯硅烷、三溴硅烷、乙烯基甲基二氯硅烷、乙烯基二甲基氯硅烷、氯甲基硅烷、氯甲基三甲基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氯甲基甲基二氯硅烷、氯甲基三氯硅烷、二氯甲基硅烷、二氯甲基甲基二氯硅烷、二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二氯四甲基二硅烷、四氯二甲基硅烷、双氯二甲基甲硅烷基乙烷、二氯四甲基二硅氧烷、三甲基甲硅氧烷基二氯硅烷、三甲基甲硅氧烷基二甲基氯硅烷、三(三甲基甲硅氧烷基)二氯硅烷等。
作为(d)成分,优选四氯化硅、三乙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二乙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二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三氯硅烷、二氯四甲基二硅烷、二氯四甲基二硅氧烷,更优选四氯化硅。(d)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使用的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中含有的各成分的量(组成比)可以根据必要进行各种设定。相对于100g丁二烯聚合物,(a)成分的量优选0.0001~1.0毫摩尔,更优选0.0005~0.5毫摩尔。如果小于0.0001毫摩尔,则存在聚合活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毫摩尔,则催化剂浓度变高,存在需要脱除工序的倾向。
(b)成分的量可以用相对(a)成分的Al摩尔比来表示。(a)成分和(b)成分的比例以摩尔比表示优选(a)∶(b)=1∶1~1∶500,更优选(a)∶(b)=1∶3~1∶250,特别优选(a)∶(b)=1∶5~1∶100。
(a)成分与(c)成分的比例,以摩尔比表示,优选(a)∶(c)=1∶1~1∶300,更优选(a)∶(c)=1∶3~1∶150。另外,(a)成分与(d)成分的比例,以摩尔比表示,优选(a)∶(d)=1∶0.1~1∶30,更优选1∶0.2~1∶15。在上述个成分的摩尔比范围之外,难以作为高活性的催化剂作用,或存在需要除去催化剂残渣的工序的倾向。另外,除了(a)~(d)成分,为了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目的也可以使氢气共存来进行聚合反应。
作为催化剂成分,除了(a)~(d)成分之外,依据需要也可以以每1摩尔(a)成分0~50摩尔的比例使用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和/或非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催化剂制备用时使用的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可以与聚合用的单体相同地使用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另外,作为非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二乙基苯、二异丙烯基苯、三异丙烯基苯、1,4-乙烯基己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等。作为催化成分的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和/或非共轭二烯系化合物不是必须成分,但是存在如果将其合用则催化剂活性进一步提高的优点。
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可以通过使例如溶解在溶剂中的(a)~(d)成分,进而依据需要使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和/或非共轭二烯系化合物反应来制备。制备时,各成分的添加顺序可以为任意。使这些各成分预先混合和反应、并熟化,由于提高聚合活性、缩短聚合引发诱导体期间而优选。熟化温度优选为0~100℃,更优选20~80℃。如果小于0℃,则存在不能进行充分熟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0℃,则存在发生催化活性降低和分子量分布变宽的倾向。对熟化时间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在聚合反应槽中添加之前在管线中接触,通常只要是0.5分钟以上即充分,数日期间是稳定的。
(B-4)成分为通过将丁二烯化合物用上述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进行聚合来得到的。作为丁二烯化合物,可以列举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月桂烯等,优选1,3-丁二烯、异戊二烯、1,3-戊二烯,更优选1,3-丁二烯。这些丁二烯化合物可以一种单独和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时可以得到共聚物。
(B-4)成分可以在溶剂存在下或无溶剂下调制。作为聚合溶剂优选非活性的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等碳原子数4~10的饱和脂肪族烃;环戊烷、环己烷等碳原子数6~20的饱和脂环烃;1-丁烯、2-丁烯等单烯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全氯乙烯、1,2-二氯乙烯、氯苯、溴苯、氯甲苯等卤化烃。
聚合温度优选-30~+200℃,更优选0~+150℃。聚合反应可以是分批式,也可以是连续式。使用聚合溶剂时,优选该溶剂中的单体浓度为5~50质量%,更优选7~35质量%。另外,制备(B-4)成分时,为了不使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和(B-4)成分失活,有必要考虑绝对不能在聚合体系内混入氧、水或二氧化碳等具有失活作用的化合物。
(B-4)成分是使用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制备的,因此1,4-顺式键合含量高,并且分子量分布狭窄。(B-4)成分的1,4-顺式键合含量优选90%以上,更优选92%以上。另外,优选1,2-乙烯基键合含量为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在该范围以外,存在得到的隔膜的机械物性降低的倾向。(B-4)成分的1,4-顺式键合含量等微结构调整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组成比、聚合温度来容易地进行。
另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B-4)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Mw/Mn)优选3.5以下,更优选3.3以下。如果超过3.5,则存在得到的隔膜的机械物性降低的倾向。该Mw/Mn值的调整可以通过控制(a)~(d)成分的摩尔比来容易地进行。(B-4)成分的门尼粘度(ML1+4,100℃)优选10~100,更优选15~90。如果小于10,则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机械物性、橡胶弹性存在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0,动态交联时的加工性存在恶化的倾向。进而,(B-4)成分的分子量可以在宽范围内变化,但其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5万~150万,更优选10万~100万。如果小于5万,则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机械物性、橡胶弹性存在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50万,动态交联时的加工性存在恶化的倾向。
制备作为目标的(B-4)成分时,依据需要也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聚合终止剂、聚合物稳定剂,另外,还可以通过公知的脱溶剂、干燥操作来回收。
优选使用上述催化剂聚合共轭二烯系化合物,接着在得到的聚合物的活性末端使选自下述(e)~(k)成分的至少1种化合物反应(以下,也称作“改性”)。由此,可以得到分子量增大、或分子链支链化的聚合物。通过该改性,机械特性、橡胶弹性被改性。
(e)成分:R4nM′X4-n、M’X4、M’X3、R4nM′(-R5-COOR6)4-n、或R4nM′(-R5-COR6)4-n对应的卤代有机金属化合物、卤代金属化合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R4、R5为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数1~20的烃基;R6为侧链上也可以不含酰基或酯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烃基;M′为锡原子、硅原子、锗原子、或磷原子;X为卤原子;n为0~3的整数)。
(f)成分:分子中含有Y=C=Z键的杂累接双键化合物(其中,Y为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Z为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
(g)成分:分子中,含有下述通式(3)表示的键的杂三元环化合物(其中,下述通式(3)中,Y’为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
[化学式3]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231
(h)成分:卤化异氰基化合物
(i)成分:R7-(COOH)m、R8(COX)m、R9-(COO-R10)、R11-OCOO-R12、R13-(COOCO-R14)m、或下述通式(4)对应的羧酸、酸卤化物、酯化合物、碳酸酯化合物、或酸酐化合物(其中R7~R15为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数1~50的烃基;X为卤原子,m为1~5的整数)。
[化学式4]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232
(j)成分:R16 1M”(OCOR17)4-1、R18 1M”(OCO-R19-COOR20)4-1、或下述通式(5)对应的羧酸金属盐(其中,R16~R22为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数1~20的烃基;M”为锡原子、硅原子、或锗原子,1为0~3的整数)。
[化学式5]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241
(k)成分: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化合物
(e)成分中M’为锡原子时,可以列举例如三苯基锡氯化物、三丁基锡氯化物、三异丙基锡氯化物、三己基锡氯化物、三辛基锡氯化物、二苯基锡二氯化物、二丁基锡二氯化物、二己基锡二氯化物、二辛基锡二氯化物、苯基锡三氯化物、丁基锡三氯化物、辛基锡三氯化物、四氯化锡等。
另外,(e)成分中M’为硅原子时,可以列举例如三苯基氯硅烷、三己基氯硅烷、三辛基氯硅烷、三丁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二己基二氯硅烷、二辛基二氯硅烷、二丁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二氯硅烷、苯基氯硅烷、己基三(二氯)硅烷、辛基三氯硅烷、丁基三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四氯化硅等。
进而,(e)成分中M’为锗原子时,可以列举例如三苯基锗氯化物、二丁基锗二氯化物、二苯基锗二氯化物、丁基锗三氯化物、四氯化锗等。另外,(e)成分中M’为磷原子时,可以列举例如三氯化磷等。这些(e)成分也可以以任意的比例合用。
(f)成分中,Y为碳原子,Z为氧原子的化合物为乙烯酮化合物,Y为碳原子,Z为硫原子的化合物为硫代乙烯酮化合物。另外,Y为氮原子,Z为氧原子的化合物为异氰酸酯化合物,Y为氮原子,Z为硫原子的化合物为硫代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而Y和Z均为氮原子的化合物为碳二亚胺化合物,进而Y和Z均为氧原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碳,Y为氧原子,Z为硫原子的化合物为硫化羰,Y和Z均为硫原子的化合物为二硫化碳。其中,(f)成分不是限于这些示例的。
作为乙烯酮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乙基乙烯酮、丁基乙烯酮、苯基乙烯酮、甲苯基乙烯酮等。作为硫代乙烯酮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亚乙基硫代乙烯酮、丁基硫代乙烯酮、苯基硫代乙烯酮、甲苯基硫代乙烯酮等。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苯基异氰酸酯、2,4-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6-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合型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作为硫代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苯基硫代异氰酸酯、2,4-甲代亚苯基二硫代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硫代异氰酸酯等。作为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N,N’-二苯基碳二亚胺、N,N’-乙基碳二亚胺等。
(g)成分中,Y’为氧原子的化合物为环氧化合物,Y’为氮原子的化合物为吖丙啶衍生物,Y’为硫原子的化合物为硫杂丙环化合物。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己烯化氧、氧化苯乙烯、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天然橡胶等。另外,作为吖丙啶衍生物,可以列举吖丙啶、2-甲基吖丙啶、N-苯基氧化苯乙烯、N-(β-氰基乙基)吖丙啶等。进而,作为硫杂丙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硫杂丙环、甲基硫杂丙环、苯基硫杂丙环等。
作为(h)成分的卤化异氰基化合物为具有下述通式(6)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其中,下述通式(6)中,X为卤原子)。
[化学式6]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251
作为卤化异氰基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2-氨基-6-氯吡啶、2,5-二溴吡啶、4-氯-2-苯基喹唑啉、2,4,5-三溴咪唑、3,6-二氯-4-甲基哒嗪、3,4,5-三氯哒嗪、4-氨基-6-氯-2-巯基嘧啶、2-氨基-4-氯-6-甲基嘧啶、2-氨基-4,6-二氯嘧啶、6-氯-2,4,-二甲氧基嘧啶、2-氯嘧啶、2,4-二氯-6-甲基嘧啶、4,6-二氯-2-(甲硫基)-嘧啶、2,4,5,6-四氯嘧啶、2,4,6-三氯嘧啶、2-氨基-6-氯吡嗪、2,6-二氯吡嗪、2,4-双(甲硫基)-6-氯-1,3,5-三嗪、2,4,6-三氯-1,3,5-三嗪、2-溴-5-硝基噻唑、2-氯苯并噻唑、2-氯苯并唑等。
(i)成分中,作为羧酸,可以列举例如乙酸、硬脂酸、己二酸、马来酸、苯甲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2,4-苯三酸、1,2,4,5-苯四酸、苯六甲酸、聚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聚丙烯酸化合物的水解物或部分水解物等。
(i)成分中,作为酰卤,可以列举例如乙酰氯、丙酰氯、丁酰氯、异丁酰氯、辛酰氯、丙烯酰氯、苯甲酰氯、硬脂酰氯、苯二甲酰氯、马来酰氯、草酰氯、乙酰碘、苯甲酰碘、乙酰氟、苯甲酰氟等。
(i)成分中,作为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己二酸二乙酯、马来酸二乙酯、苯甲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2,4-苯三酸三丁酯、1,2,4,5-苯四酸四辛酯、苯六甲酸六乙酯、乙酸苯基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异丁酯等。另外,作为碳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己基酯、碳酸二苯酯等。
(i)成分中,作为酸酐,可以列举例如乙酸酐、丙酸酐、异丁酸酐、异戊酸酐、庚酸酐、苯甲酸酐、肉桂酸酐等分子间酸酐,或上述通式(5)表示的琥珀酸酐、甲基琥珀酸酐、马来酸酐、戊二酸酐、柠康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分子内酸酐。
作为(i)成分的示例化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分子中含有例如醚基、叔氨基等非离子性的极性基的化合物。另外,(i)成分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进而,(i)成分也可以含有含游离的醇基、酚基的化合物作为杂质。
(j)成分中,作为“R16 1M”(OCOR17)4-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三苯基锡月桂酸酯、三苯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苯基锡环烷酸酯、三苯基锡乙酸酯、三苯基锡丙烯酸酯、三正丁基锡月桂酸酯、三-正丁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正丁基锡环烷酸酯、三正丁基锡乙酸酯、三正丁基锡丙烯酸酯、三叔丁基锡月桂酸酯、三叔丁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叔丁基锡环烷酸酯、三叔丁基锡乙酸酯、三叔丁基锡丙烯酸酯、三异丁基锡月桂酸酯、三异丁锡-2-乙基己酸酯、三异丁基锡环烷酸酯、三异丁基锡乙酸酯、三异丁基锡丙烯酸酯、三异丙基锡月桂酸酯、三异丙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异丙基锡环烷酸酯、三异丙基锡乙酸酯、三异丙基锡丙烯酸酯、三异己基锡月桂酸酯、三己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己基锡乙酸酯、三己基锡丙烯酸酯、三辛基锡月桂酸酯、三辛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辛基锡环烷酸酯、三辛基锡乙酸酯、三辛基锡丙烯酸酯、三-2-乙基己基锡月桂酸酯、三-2-乙基己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2-乙基己基锡环烷酸酯、三-2-乙基己基锡乙酸酯、三-2-乙基己基锡丙烯酸酯、三硬脂基锡月桂酸酯、三硬脂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硬脂基锡环烷酸酯、三硬脂基锡乙酸酯、三硬脂基锡丙烯酸酯、三苄基锡月桂酸酯、三苄基锡-2-乙基己酸酯、三苄基锡环烷酸酯、三苄基锡乙酸酯、三苄基锡丙烯酸酯、二苯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苯基锡-2-乙基己酸酯、二苯基锡二硬脂酸酯、二苯基锡二环烷酸酯、二苯基锡二乙酸酯、二苯基锡二丙烯酸酯、二正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正丁基锡二-2-乙基己基酯、二正丁基锡二硬脂酸酯、二正丁基锡二环烷酸酯、二正丁基锡二乙酸酯、二正丁基锡二丙烯酸酯、二叔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叔丁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叔丁基锡二硬脂酸酯、二叔丁基锡二环烷酸酯、二叔丁基锡二乙酸酯、二叔丁基锡二丙烯酸酯、二异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异丁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异丁基锡二硬脂酸酯、二异丁基锡二环烷酸酯、二异丁基锡二乙酸酯、二异丁基锡二丙烯酸酯、二异丙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异丙基锡-2-乙基己酸酯、二异丙基锡二硬脂酸酯、二异丙基锡二环烷酸酯、二异丙基锡乙酸酯、二异丙基锡二丙烯酸酯、二己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己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己基锡二硬脂酸酯、二己基锡二环烷酸酯、二己基锡二乙酸酯、二己基锡二丙烯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二月桂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2-乙基己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二硬脂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二环烷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二乙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二丙烯酸酯、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辛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辛基锡二硬脂酸酯、二辛基锡二环烷酸酯、二辛基锡二丙烯酸酯、二辛基锡二丙烯酸酯、二硬脂基锡二月桂酸酯、二硬脂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硬脂基锡二硬脂酸酯、二硬脂基锡二环烷酸酯、二硬脂基锡二乙酸酯、二硬脂基锡二丙烯酸酯、二苄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苄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苄基锡二硬脂酸酯、二苄基锡二环烷酸酯、二苄基锡二乙酸酯、二苄基锡二丙烯酸酯、苯基锡三月桂酸酯、苯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苯基锡三环烷酸酯、苯基锡三乙酸酯、苯基锡三丙烯酸酯、正丁基锡三月桂酸酯、正丁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正丁基锡三环烷酸酯、正丁基锡三乙酸酯、正丁基锡三丙烯酸酯、叔丁基锡三月桂酸酯、叔丁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锡三环烷酸酯、叔丁基锡三乙酸酯、叔丁基锡三丙烯酸酯、异丁基锡三月桂酸酯、异丁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异丁基锡三环烷酸酯、异丁基锡三乙酸酯、异丁基锡三丙烯酸酯、异丙基锡三月桂酸酯、异丙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异丙基锡三环烷酸酯、异丙基锡三乙酸酯、异丙基锡三丙烯酸酯、己基锡三月桂酸酯、己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己基锡三环烷酸酯、己基锡三乙酸酯、己基锡三丙烯酸酯、辛基锡三月桂酸酯、辛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辛基锡三环烷酸酯、辛基锡三乙酸酯、辛基锡三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锡三月桂酸酯、2-乙基己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2-乙基己基锡三环烷酸酯、2-乙基己基锡三乙酸酯、2-乙基己基锡三丙烯酸酯、硬脂基锡三月桂酸酯、硬脂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硬脂基锡三环烷酸酯、硬脂基锡三乙酸酯、硬脂基锡三丙烯酸酯、苄基锡三月桂酸酯、苄基锡三-2-乙基己酸酯、苄基锡三环烷酸酯、苄基锡三乙酸酯、苄基锡三丙烯酸酯等。
另外,(j)成分中,作为“R18 1M”(OCO-R19-COOR20)4-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二苯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苯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苯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苯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苯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正丁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正丁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正丁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正丁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叔丁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叔丁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叔丁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叔丁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异丁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异丁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异丁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异丁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异丙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异丙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异丙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异丙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异丙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己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己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己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双辛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双辛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双辛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双辛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硬脂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硬脂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硬脂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硬脂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苄基锡双甲基马来酸酯、二苄基锡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苄基锡双辛基马来酸酯、二苄基锡双苄基马来酸酯、二苯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苯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苯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苯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正丁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正丁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正丁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正丁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叔丁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叔丁基锡-2-乙基己酸酯、二叔丁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叔丁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异丁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异丁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异丁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异丁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异丙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异丙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异丙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异丙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己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己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己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己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辛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辛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辛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辛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硬脂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硬脂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硬脂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硬脂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二苄基锡双甲基己二酸酯、二苄基锡双-2-乙基己酸酯、二苄基锡双辛基己二酸酯、二苄基锡双苄基己二酸酯等。
进而,(j)成分中,作为上述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二苯基锡马来酸酯、二正丁基锡马来酸酯、二叔丁基锡马来酸酯、二异丁基锡马来酸酯、二异丙基锡马来酸酯、二己基锡马来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马来酸酯、二辛基锡马来酸酯、二硬脂基锡马来酸酯、二苄基锡马来酸酯、二苯基锡己二酸酯、二正丁基锡己二酸酯、二叔丁基锡己二酸酯、二异丁基锡己二酸酯、二异丙基锡己二酸酯、二己基锡二乙酸酯、二-2-乙基己基锡己二酸酯、二辛基锡己二酸酯、二硬脂基锡己二酸酯、二苄基锡己二酸酯等。
作为(k)成分,优选使用分子内有至少1个环氧基和/或异氰酸酯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作为(k)成分的具体例,可以列举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甲基二乙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缩合物、(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缩合物等含有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缩合物、(3-异氰酸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缩合物等含有异氰酸酯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
使(k)成分在聚合物的活性末端上反应时,为了促进反应,也可以在反应体系中添加路易斯酸。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作用而促进偶联反应,改性聚合物的冷流被改良,储藏稳定性提高因此优选。作为路易斯酸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锡双-2-乙基己基马来酸酯烷基马来酸酯、二辛基锡双-2-乙基己基马来酸酯、三异丙氧基铝等。
(e)~(k)成分(以下,也称为“改性剂”)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此处,相对于(a)成分的改性剂使用量,以摩尔比表示,优选0.01~200,更优选0.1~150。如果小于0.01则存在反应不能充分进行的倾向,另外存在变得难以发现耐磨性、冷流的改善效果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0则物性改良效果饱和因此从经济上不优选,另外依据情况存在易于生成甲苯不溶份(凝胶)的倾向。
使用上述改性剂的改性反应可以通过其本身公知的方法进行。可以采用特开平11-3563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特开平7-26813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等。作为目标的聚合物可以在改性反应终止后,使催化剂去活性化,依据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聚合物稳定剂,通过在共轭二烯系聚合物的制备中公知的脱溶剂、干燥操作来回收。
(软化剂)
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除了(A)热塑性树脂、(B)橡胶成分之外,还可以依据需要配合软化剂。作为此时的软化剂,可以列举如芳香油、环烷油、石蜡油、轻油、矿酯、硬沥青(gilsonite)等矿物油系软化剂;如蓖麻油、棉籽油、菜籽油、棕榈油、椰油、松香油的植物油系软化剂;二甲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二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丁基辛基邻苯二甲酸酯、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二异辛基邻苯二甲酸酯、二异癸基邻苯二甲酸酯等邻苯二甲酸酯类;二甲基己二酸酯、二异丁基己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二异辛基己二酸酯、二异癸基己二酸酯、辛基癸基己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壬二酸酯、二异辛基壬二酸酯、二异丁基壬二酸酯、二丁基癸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癸二酸酯、二异辛基癸二酸酯等脂肪酸酯类;1,2,4-苯三酸异癸基酯、1,2,4-苯三酸辛基酯、1,2,4-苯三酸正辛基酯、1,2,4-苯三酸系异壬基酯等1,2,4-苯三酸酯类,此外还有,二-(2-乙基己基)富马酸酯、二甘醇单油酸酯、甘油基单蓖麻醇酸酯、三月桂基磷酸酯、三硬脂基磷酸酯、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三甲苯酚磷酸酯、环氧化大豆油、聚醚酯等增塑基。
作为聚醚系增塑剂,可以列举在脂肪族二羧酸上缩合烷氧基聚乙二醇的化合物。具体应该为アデカサイザ一RS-705(商品名(旭电化工业社制))、モノサイザ一W-264(商品名(大日本インキ本化学工业社制))等。聚醚酯系增塑剂,对其制备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通过使2-乙基己基酸与醚二醇以2∶1的摩尔比反应来容易地得到。例如可以使含有规定量五甘醇、六甘醇、或五甘醇等的混合醚二醇,与2-乙基己基酸按照常规方法反应来得到,也可以使用使五甘醇、六甘醇、或五甘醇等各自分别与2-乙基己基酸通过常规方法反应来得到的二酯,通过混合以使聚乙二醇平均聚合度为5~10来制备。具体应该为アデカサイザ一RS-107、RS-1000、RS-735、RS-700等(均为商品名(旭电化工业社制))。
作为1,2,4-苯三酸系增塑剂,可以列举1,2,4-苯三酸的三个羧酸分别与醇缩合而成的1,2,4-苯三酸酯。可以列举例如1,2,4-苯三酸三甲基酯、1,2,4-苯三酸三乙基酯、1,2,4-苯三酸三丙基酯、1,2,4-苯三酸三丁基酯、1,2,4-苯三酸三戊基酯、1,2,4-苯三酸三己基酯、1,2,4-苯三酸三庚基酯、1,2,4-苯三酸三正辛酯、1,2,4-苯三酸三-2-乙基己基酯、1,2,4-苯三酸三壬基酯、1,2,4-苯三酸三(癸基)酯、1,2,4-苯三酸三(十二烷基)酯、1,2,4-苯三酸三(十四烷基)酯、1,2,4-苯三酸三(C8~C12混合烷基)酯、1,2,4-苯三酸三(C7~C9混合烷基)酯、1,2,4-苯三酸三月桂基酯等。具体应该为アデカサイザ一C-8、C-880、C-79、C-810、C-9N、C-10等(均为商品名(旭电化工业社制))。
矿物油系软化剂只要是以往橡胶制品等中使用的即没有特殊限定。具体可以列举链烷烃系、环烷系、芳香族系等矿物油。另外,含有矿物油系烃的橡胶用软化剂通常为芳香族环、环烷环、和链烷烃链三者的混合物。分别被分类为:链烷烃链碳原子数占全部碳原子数中的50%以上的为链烷烃系矿物油、环烷环的碳原子数占全部碳原子数中的30~45%的为环烷系矿物油、芳香族环的碳原子数占全部碳原子数中的30%以上的为芳香族系矿物油。链烷烃系、环烷系、芳香族系矿物油可以一种单独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其中优选链烷烃系矿物油,更优选氢化链烷烃系矿物油。作为链烷烃系矿物油,可以列举例如出光兴产社制“ダィァナプロセスォィルP W 90”、“ダィァナプロセスォィルP W380”等。
上述矿物油系软化剂的由GPC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300~2000,更优选500~1500。另外,矿物油系软化剂在40℃下的动态粘度优选20~800cSt,更优选50~600cSt。矿物油系软化剂的倾点优选-40~0℃,更优选-30~0℃。矿物油系软化剂可以与聚丁烯系、聚丁二烯系等低分子量的烃等合用。
配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时,可以合用两种以上上述软化剂。另外,软化剂也可以在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时添加(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A)热塑性树脂可以在聚合时添加,(B)橡胶成分也可以在聚合时添加。
相对于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软化剂的配合量优选为0~400质量份,更优选0~350质量份,特别优选0~300质量份。
上述EAO系共聚物优选其聚合时矿物油系软化剂被添加而成的油充橡胶。如此,使用油充橡胶代替EAO系共聚物时,不但制备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操作也变得容易。
另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优选(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动态地被热处理(动态交联)而成。该动态交联中使用的交联剂,只要是可以将(B)橡胶成分交联的化合物即可没有特殊限定。
作为交联剂,可以列举有机过氧化物、酚树脂、硫、硫的化合物、对醌、对醌二亚肟的衍生物、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硅烷化合物、氨基树脂等,特别优选有机过氧化物、酚树脂。
交联剂中,作为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列举1,3-双(叔丁基过氧基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炔-3、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α,α’-双(叔丁基过氧基)二异丙基苯、二枯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对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321
烷过氧化氢、1,1-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二月桂酰基过氧化物、二乙酰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基苯甲酸酯、2,4-二氯苯甲酰基过氧化物、对氯苯甲酰基过氧化物、苯甲酰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基)过苯甲酸酯、正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基)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基异丙基碳酸酯等。其中,优选使用1,3-双(叔丁基过氧基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炔-3、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α,α’-双(叔丁基过氧基)二异丙基苯等分解温度比较高的。这些有机过氧化物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进而,使用有机过氧化物时,可以通过合用助交联剂稳定地进行交联反应,并可以形成特别均匀的交联。作为该助交联剂,可以列举硫或硫化物(粉末硫、胶态硫、沉淀硫、不溶性硫、表面处理硫、四硫化双亚戊基秋兰姆等)、肟化合物(对醌肟、p,p’-二苯甲酰基醌肟等)、多官能性单体类(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烯丙基邻苯二甲酸酯、四烯丙基氧基乙烷、三烯丙基氰脲酸酯、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N,N’-苯亚甲基双马来酰胺、马来酸酐、二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锌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p,p’-二苯甲酰基醌肟、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二乙烯基苯。可以合用两种以上这种助交联剂。助交联剂中,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具有作为交联剂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交联剂使用。
(B)橡胶成分、(A-1a)成分和(A-1b)成分的合计以100质量%计时,使用有机过氧化物时,优选配合0.05~1.5质量%,更优选配合0.1~1.0质量%。有机过氧化物的配合量小于0.05质量%,则存在难以充分得到由注射熔接的密着性、和由注射熔接得到的隔膜的弹性回复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5质量%,则存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和注射成型性等加工性降低的倾向。
另外,(B)橡胶成分、(A-1a)成分和(A-1b)成分的合计以100质量%计时,助交联剂优选配合4质量%以下,更优选配合0.2~3质量%。如果助交联剂的配合量超过4质量%,则交联度变得过高,存在注射熔接时的密着性降低的倾向。另外,交联剂中,作为酚树脂,可以列举下述通式(7)表示的对取代酚系化合物、邻取代酚-醛缩合物、间-取代酚-醛缩合物、溴化烷基酚-醛缩合物等,特别优选对取代酚系化合物。
[化学式7]
Figure S2006800163727D00341
上述通式(7)中,n为0~10的整数,X为羟基、卤代烷基、和卤原子的至少任意一种,R为碳原子数1~15的饱和烃基。
对取代酚系化合物可以通过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对取代酚与醛(优选甲醛)的缩合反应来得到。(B)橡胶成分以100质量%计时,使用酚树脂时,优选配合0.2~10质量%,更优选0.5~5质量%。如果酚树脂的配合量小于0.2质量%,则存在注射熔接时的密着性、和由注射熔接得到的隔膜的弹性回复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出10质量%,则存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和注射加工性等降低的倾向。酚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为了调节交联速度,也可以合用交联促进剂。作为该交联促进剂,可以使用金属卤化物(氯化亚锡、氯化铁等)、有机卤化物(氯化聚丙烯、溴化丁基橡胶、氯丁橡胶等)等。另外,除了交联促进剂,进而更希望合用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或硬脂酸等分散剂。
作为酚树脂市售品,可以列举商品名“タツキロ一ル201”(烷基酚醛树脂,田冈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タツキロ一ル250-I”(溴化率4%的溴化烷基酚醛树脂,田冈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タツキロ一ル250-III”(溴化烷基酚醛树脂,田冈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PR-4507”(群荣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ST137X”(ロ一ム&ハ一ス社制)、商品名“ スミライトレジン PR-221 93”(住友デユレズ社制)、商品名“タマノル531”(荒川化学社制)、商品名“SP1059”、商品名“SP1045”、商品名“ SP1055”、商品名“SP1056”(以上,スケネクタデイ社制)、商品名“CRM-0803”(昭和ユニオン合成社制)。其中,优选使用商品名“タツキロ一ル201”。
(其他添加剂)
进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依据需要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润滑剂、抗老化剂、热稳定剂、耐候剂、金属钝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铜抑制剂等稳定剂;防菌·防霉剂;分散剂;晶核剂;阻燃剂;粘合赋予剂;助发泡剂;氧化钛、炭黑等着色剂、颜料;铁酸盐等金属粉末;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炭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有机纤维;复合纤维;钛酸钾针状单晶等无机须晶;玻璃珠、玻璃球、玻璃片、石棉、云母、碳酸钙、滑石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氧化硅、硅酸钙、水滑石、高岭土、硅藻土、石墨、浮石、硬质胶粉(ebo powder)、棉绒、软木粉、硫酸钙、氟树脂、聚合物粒等填充剂或它们的混合物;聚烯烃腊、纤维素粉末、橡胶粉、木粉等填充剂;低分子量聚合物等。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可以通过将(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供给到连续挤出机或密封式混炼机中,依据需要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动态热处理来得到。作为可以进行混炼的装置,可以列举例如开放型混炼机、非开放型班伯里密炼机、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双轴混炼机、加压捏合机等装置。其中,从经济性、处理效率等角度优选使用连续式挤出机(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双轴混炼机)。
作为双轴挤出机,优选L/D(螺旋有效长度(L)与外径(D)的比)为30以上的,更优选36~60的。作为双轴挤出机,可以使用例如2个螺旋咬合的、不咬合的等任意双轴挤出机。较优选两个螺旋的旋转方向为在同一方向上螺旋咬合的双轴挤出机。作为这样的双轴挤出机,可以列举PCM(池贝社制)、KTX(神户制钢所社制)、TEX(日本制钢所社制)、TEX(东芝机械社制)、ZSK(ワ一ナ一社制)(均为商标)等。
作为双轴混炼机,优选L/D(螺旋有效长度(L)与外径(D)的比)为5以上的,更优选10以上的。另外,作为双轴混炼机,可以使用例如2个螺旋咬合的、不咬合的等任意双轴挤出机。较优选两个螺旋的旋转方向为在不同方向上螺旋咬合的双轴混炼机。作为这样的双轴混炼机,可以列举ミクストロン KTX·LCM·NCM(神户制钢所社制)、CIM·CMP(日本制钢所社制)(均为商标)等。连续挤出机也可以2台以上连接使用。
动态热处理的处理温度优选120~350℃,更优选150~290℃。另外,处理时间优选20秒~320分钟,更优选30秒~25分钟。施加的剪切力以剪切速率表示优选10~20000/秒,更优选100~10000/秒。
如上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硬度低,具体地,按照JIS K6253的硬度计A硬度为80以下,优选78以下,特别优选75以下。然后使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而成的隔膜,显示低硬度的同时显示能够耐重复的往复运动的耐久性、柔软性、和橡胶弹性,并且具备所谓滞后损耗小的特性。并且,由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因此变得可以并且易于循环利用,是从节能的角度极为优异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隔膜优选在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粉末等流体的流体输送用泵中作为操作隔膜。对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按照JIS K6253的硬度计A硬度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只要是10以上即可。
另外,作为如上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橡胶弹性的指标的根据JIS K6262的压缩永久形变(70℃,22小时)优选55%以下,更优选50%以下,特别优选45%以下。如果压缩永久形变超过55%时,滞后损耗大,能够耐重复往复操作的耐久性存在变差的倾向。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当(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的总计以100质量%计时,(A)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3~43质量%,更优选4~40质量%,特别优选5~38质量%。如果(A)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小于3质量%,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43质量%,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硬度变得过大,隔膜必要的柔软性(硬度)变得不充分的倾向。另外,当(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的总计以100质量%计时,(B)橡胶成分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7~97质量%,更优选为60~96质量%,特别优选62~95质量%。如果(B)橡胶成分的含有比例小于57质量%,则则存在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柔软性(硬度)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97质量%,则存在最终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相结构(形态)不能变成动态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即良好的海岛结构(烯烃树脂为海(基体),交联橡胶为岛(区域结构)),存在成型加工性、机械物性、和流动相降低的倾向。
(隔膜成型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隔膜可以通过将如上所述的任意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成型来制备,也可以通过混合构成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各成分、和其他成分在适当的条件下来调制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工序、和隔膜成型工序,通过单一工序进行而制备。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隔膜的成型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优选使用例如挤出成型法、压延成型法、溶剂流延法、注射成型法、真空成型法、粉末割裂成型法(powder slash moldingmethod)、或加热挤压法。
(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
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为使用到此为止所述的任意隔膜的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即,硬度低的同时显示能够耐重复往复运动的柔软性、和橡胶弹性,并且是使用具备所谓滞后损耗小的特征的隔膜,因此是具备所谓可以优选进行各种液体、气体的压送的特性的。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比较例中的“份”和“%”没有特殊规定的前提下为质量标准。另外,各种物性值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MRF]:190℃,荷重2.1N下测定。
[硬度计A硬度]:作为柔软性的指标,按照JIS K6253测定。
[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断裂伸长长度]:按照JIS K6251测定。
[压缩永久形变]:按照JIS K6262,在70℃、22小时的条件下测定。
[滞后]:使用3号哑铃,将注射成型片材从树脂流动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模冲来制作试验片。使用制作的试验片,在拉伸速度50mm/min,返回速度50mm/min,20%拉伸条件下测定。
作为各种成分、添加剂等,使用以下所示的。
(1)油充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油充橡胶)
以质量比50/50的比例,含有乙烯/丙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三元共聚物(乙烯含量:66%,5-亚乙基-2-降冰片烯含量:4.5%,萘烷溶剂中135℃下测定的特性粘度[η]=4.7)、和链烷烃系矿物油系软化剂(商品名“ダイアナプロセスオイルP W 380”,出光兴产社制)的油充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
(2)烯烃系树脂
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A-1a):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密度=0.90g/cm3,MFR(温度230℃,荷重2.16kg)=23g/10min,商品名“ノバテツクPP  F L 25R”(日本ポリケム社制)
非晶质聚烯烃系树脂(A-1b):丙烯/1-丁烯非晶质共聚物,丙烯含量=71摩尔%,熔融粘度=8000cSt,密度=0.87g/cm3,Mn=6500,商品名“APAO UT2780”(宇部兴产社制)
(3)交联剂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商品名“パ一ヘキサ2 5B-40”(日本油脂社制)
(4)助交联剂
二乙烯基苯:商品名“(ジビニルベンゼン纯度55%)”(三共化成社制)
(5)抗老化剂
商品名“イルガノツクス1010”(チバスペシアルテイケミカルズ社制)
(实施例1)
将油充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148份(其中,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74份,矿物油74份)、结晶性烯烃系树脂(A-1a)13份、非晶质烯烃系树脂(A-1b)13份、矿物油系软化剂(“ダイアナプロセスオイルP W 380”,出光兴产社制)38份、和抗老化剂0.2份,投入到加热至150℃的10升双耳型加压捏合机(モリヤマ社制)中,在40rpm下混炼20分钟。然后,将熔融状态的组合物在设定在180℃、40rpm的供料器(feeder ruder)(モリヤマ社制)中粒料化。在得到的粒料中配合交联剂1.7份、和助交联剂1.7份,在亨舍尔混合机中混合30秒后,使用双轴挤出机(池贝社制,“PCM-45”型,同一方向完全咬合型螺旋,螺旋螺距部分的长度L与螺旋直径D的比为L/D=33.5),在230℃、300rpm下滞留2分钟的条件下一边实施动态热处理一边挤出,得到粒料状的、动态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MRF为7g/10min。
将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粒料使用注射成型机(商品名“N-100”,日本制钢所社制)注射成型,制作厚度2mm、长度120mm、宽120mm的片材。使用制作的片材进行各种物性值的测定时,硬度计A硬度为39,拉伸断裂强度为3.3MPa,拉伸断裂长度为720%,和压缩永久形变为33%。另外,使用实施例1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作的试验片的应力(MPa)相对于形变(%)作图的图示(滞后环)如图1所示。
(实施例2、3)
除了采用表1所示的配合处方之外,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同样地得到粒料状的动态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MRF如表1所示。将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粒料,使用注射成型机(商品名“N-100”,日本制钢所社制)注射成型,制作厚度2mm、长度120mm、宽120mm的片材。使用制作的片材测定的各物性值的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使用实施例2和3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作的试验片的形变(%)相对于应力(MPa)作图的图示(滞后环)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比较例1)
将油充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108份(其中,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54份,矿物油54份)、结晶性烯烃系树脂(A-1a)42份、非晶质烯烃系树脂(A-1b)4份、和抗老化剂0.1份,投入到加热至150℃的10升双耳型加压捏合机(モリヤマ社制)中,在40rpm下混炼20分钟。然后,将熔融状态的组合物在设定在180℃、40rpm的供料器(feederruder)(モリヤマ社制)中粒料化。在得到的粒料中配合交联剂1.5份、和助交联剂1.5份,在亨舍尔混合机中混合30秒后,使用双轴挤出机(池贝社制,“PCM-45”型,同一方向完全咬合型螺旋,螺旋螺距部分的长度L与螺旋直径D的比为L/D=33.5),在230℃、300rpm下滞留2分钟的条件下一边实施动态热处理一边挤出,得到粒料状的、动态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将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粒料使用注射成型机(商品名“N-100”,日本制钢所社制)注射成型,制作厚度2mm、长度120mm、宽120mm的片材。使用制作的片材进行各种物性值的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使用比较例1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作的试验片的形变(%)相对于应力(MPa)作图的图示(滞后环)如图4所示。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配合处方(份)
乙烯·α-烯烃系无规共聚物(来自油充橡胶)     74     70     62     54
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A-a1)     13     20     30     42
非晶质聚烯烃系树脂(A-a2)     13     10     8     4
矿物油系软化剂     38     30     0     0
矿物油系软化剂(来自油充橡胶)     74     70     62     54
交联剂     1.7     2     1.6     1.5
助交联剂     1.7     2.5     1.6     1.5
抗老化剂     0.2     0.2     0.2     0.2
物性值
MFR(190℃,21N)(g/10min)     7     3     1     5
硬度计A硬度     42     57     72     85
拉伸断裂强度(MPa)     3.3     4.7     6.7     8.8
拉伸断裂伸长度(%)     720     560     760     650
压缩永久形变(%)     33     39     50     60
如表1所示,可知用实施例1~3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得到的片材与用比较例1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得到的片材相比是硬度低的,即,具有能够耐重复的往复运动的适当的柔软性的同时,具有适当的橡胶弹性。另外如由图1~4所示的滞后环所示,可知用实施例1~3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作的试验片,与用比较例1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作的试验片相比滞后损耗小,作为用作例如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等的隔膜是优选的。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隔膜具备所谓低硬度和能够耐受重复往复运动的耐久性、柔软性(滞后损耗小)特性,作为用作例如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的隔膜是优选的。

Claims (11)

1.隔膜,其使用按照JIS K6253的硬度计A硬度为80以下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而成,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含有(A)热塑性树脂、和(B)橡胶成分而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B)橡胶成分包括选自乙烯·α-烯烃系共聚橡胶、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丁二烯聚合物、和丙烯酸酯橡胶中至少一种橡胶。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乙烯·α-烯烃系共聚橡胶在萘烷溶剂中135℃下测定的特性粘度[η]为3.5~6.8dl/g。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不饱和腈-共轭二烯系橡胶的不饱和腈单位含量为10~70质量%。
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相对上述(A)热塑性树脂和上述(B)橡胶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上述(A)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为3~43质量%。
6.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丁二烯聚合物为采用稀土类元素化合物系催化剂将丁二烯化合物聚合得到的。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丁二烯化合物为1,3-丁二烯。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A)热塑性树脂包括选自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是将上述(A)热塑性树脂,和上述(B)橡胶成分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动态热处理而成的。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被用于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
11.使用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的气体或液体输送用泵。
CNA2006800163727A 2005-05-11 2006-05-11 隔膜以及使用其的气体或液体输送泵 Pending CN1011759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8752/2005 2005-05-11
JP2005138752 2005-05-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5935A true CN101175935A (zh) 2008-05-07

Family

ID=3739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63727A Pending CN101175935A (zh) 2005-05-11 2006-05-11 隔膜以及使用其的气体或液体输送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29360B2 (zh)
KR (1) KR20080005941A (zh)
CN (1) CN101175935A (zh)
WO (1) WO200612111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0591A (zh) * 2015-12-30 2016-03-30 湖北大学 一种环保型橡胶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9656A (zh) * 2016-09-30 2017-01-25 无锡市明盛强力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塑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496961A (zh) * 2016-11-17 2017-03-15 无锡明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塑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286404A (zh) * 2017-06-06 2017-10-24 安徽圣源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泵用复合橡塑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665102B (zh) * 2012-09-11 2019-07-11 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感熱轉印記錄媒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5767A (zh) * 2006-03-01 2009-04-22 Jsr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交联橡胶以及成型品
KR102412001B1 (ko) * 2022-01-27 2022-06-22 주식회사 베스트환경기술 캠락용 각링 패키징 구조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6500A (ja) * 1993-11-05 1995-05-16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ジョイントブーツ用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9236088A (ja) * 1996-02-29 1997-09-09 Ikegi Plast Kk 水洗用ポンプ
JP2001055983A (ja) * 1999-08-16 2001-02-27 Riso Kagaku Corp 孔版印刷装置
JP4125576B2 (ja) * 2001-11-16 2008-07-30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4213890B2 (ja) * 2001-12-27 2009-01-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加硫ゴムの製品、加硫可能な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467258B2 (ja) * 2003-06-25 2010-05-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ブタジエン系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ゴム組成物及びタイヤ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5102B (zh) * 2012-09-11 2019-07-11 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感熱轉印記錄媒體
CN105440591A (zh) * 2015-12-30 2016-03-30 湖北大学 一种环保型橡胶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9656A (zh) * 2016-09-30 2017-01-25 无锡市明盛强力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塑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496961A (zh) * 2016-11-17 2017-03-15 无锡明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塑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286404A (zh) * 2017-06-06 2017-10-24 安徽圣源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泵用复合橡塑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121119A1 (ja) 2008-12-18
KR20080005941A (ko) 2008-01-15
JP5029360B2 (ja) 2012-09-19
WO2006121119A1 (ja) 200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9600B2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75935A (zh) 隔膜以及使用其的气体或液体输送泵
JP4314467B2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01696249A (zh) 改性聚合物及包含所述改性聚合物的组合物
CN1842573A (zh)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模塑件
JP5445129B2 (ja) 変性水添ジエ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JP2003277560A (ja) 水添共重合体組成物
JP4082133B2 (ja) 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ゴム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86857A (ja) 補強剤を含む結晶性セグメント含有共役ジエン系ゴム組成物
JP2002012703A (ja) ゴム組成物
EP0423363B1 (en) HIGHER $g(a)-OLEFIN COPOLYMER,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PRODUCT OF VULCANIZATION THEREOF, AND VULCANIZABLE RUBBER COMPOSITION
WO2004069921A1 (ja) 難燃性ゴム組成物、ゴム製品及び電線被覆材
JP4660959B2 (ja) ゴム組成物
JP2004339451A (ja) 難燃性ゴム組成物、ゴム製品及び電線被覆材
CN101356215A (zh)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发泡产品,以及所述组合物或发泡产品的制备方法
JP3852189B2 (ja) 変性エチレン系共重合ゴム
JP2008031270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4396217B2 (ja) 難燃性重合体組成物
JP3605916B2 (ja) エチレン系共重合体油展ゴム組成物
JPH0379613A (ja) 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JP5044966B2 (ja) シロキサン構造含有基材重合体組成物、補強性重合体組成物及び加硫性ゴム組成物
JP3852182B2 (ja) ハロゲン化エチレン系共重合ゴ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硫可能なゴム組成物
JP3766664B2 (ja) 建材ガスケット用ゴム組成物
JP3876466B2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用ゴム組成物
JP2013155296A (ja) 空気ばね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ば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