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546A -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546A
CN101141546A CNA2007101495213A CN200710149521A CN101141546A CN 101141546 A CN101141546 A CN 101141546A CN A2007101495213 A CNA2007101495213 A CN A2007101495213A CN 200710149521 A CN200710149521 A CN 200710149521A CN 101141546 A CN101141546 A CN 101141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view data
background color
detection unit
object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5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1546B (zh
Inventor
南野胜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83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388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831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861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1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1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5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该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具有:底色判定部,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判定底色的颜色;以及对象图像判定部,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颜色判定。

Description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判定对象图像的底色的图像判定装置和图像颜色判定方法,特别涉及为了即使原稿有底色也可很好地进行颜色判定而做出的改进。
本申请主张于2006年9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242189号、2006年9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242193号、2007年7月12日提出的2007-183147号和2007年7月12日提出的2007-183148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在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装置中,具有以彩色对打印纸张进行打印的彩色模式、和以黑白(无彩色,只以灰度等级表现)打印的黑白模式,将成为对象的图像用任意一种处理模式打印。通常情况下,由用户选择处理模式,但是,存在用彩色模式打印黑白图像等由于选择错误而以不适合实际图像颜色的处理模式进行打印的情况。为此,已出现对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黑白图像进行自动判定的技术。
例如,在以往的彩色黑白判定技术中,提出有如下的技术,即、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块,对代表各区块所包含的颜色的区块颜色进行判定,并基于对图像中的区块颜色的数量的计数结果,对该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黑白图像进行判定。
另外,还存在基于原稿的底色或背景色执行规定的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解析装置。在该图像解析装置中,基于将原稿的底色部分的色彩、和其以外部分的色彩进行比较的结果,对原稿的底色以外的部分的色彩进行置换。
此外,还存在如下的技术,即、通过例如Hough变换等,根据输入图像检测原稿端的大概位置,对于所检测出的原稿端的每一个RGB值,根据直方图的峰值推定基底色候补和背景色候补,根据所推定的基底色候补和背景色候补求出最终的原稿端。
这里,在原稿有彩色底色的情况下,在彩色黑白判定中判定为“彩色”。但是,即使在原稿有彩色底色的情况下,在原稿用黑色记载了文字时,也有要判定为黑白的情况。
下面,对在将从原稿读取的图像(以下也简称为“原稿图像”)从RGB颜色空间变换到Lab(明度L和色度a、b)颜色空间,并将色度(chromaticity)与底色(有彩色)大致相同的范围和色度为无彩色的区域决定为无彩区域的情况下,处理模式的选择方法和基于该处理模式的图像处理进行研究。
例如,在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原稿图像的各像素属于无彩区域,且被判断为不属于有彩区域时,选择黑白模式作为原稿图像的处理模式。而且,作为黑白模式的图像处理,在进行将除去底色后的原稿图像记录到记录纸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底色除去处理时产生了以下所述的问题。在该底色除去处理中,不只是与底色对应的像素,对于具有与底色同样的色度(chromaticity)且具有比底色的明度高的明度的像素,也置换成白色。
也就是,明度比底色高的像素也被置换成与底色相同的颜色(白色)。其结果,产生了原稿图像与记录纸上所记录的记录图像在美观上不同的问题。
另外,在对以底色为中心的规定的色度范围和明度范围所包含的像素实施底色除去处理的情况下,不管是彩色模式还是黑白模式,也都会产生除去底色前后的美观(也就是,原稿图像和记录图像的美观)不同的问题。
此外,还存在如下的要求,即、将具有以下像素的原稿图像判定为彩色,并且选择彩色模式作为处理模式。该像素具有与底色相同的色度,且具有比底色的明度高的明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和图像颜色判定方法,可对具有底色的图像很好地执行颜色判定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具有底色判定部和对象图像判定部。底色判定部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判定底色的颜色。对象图像判定部,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根据本发明,可在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考虑该底色来执行颜色判定。例如,对于带有彩色底色的黑白图像可判定为是黑白图像。
另外,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上述底色判定部的计数和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计数,最好使用共同的电路。由此,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构成将变得简单。
另外,在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颜色判定中,最好是使用者可对是否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设定。由此,可应对多种用户需求。使用者在要将有彩色底色判定为无彩色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要将带彩色底色的黑白原稿判定为黑白的情况下,可设定为利用底色判定结果进行颜色判定。另一方面,在要将有彩色底色判定为有彩色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要将带彩色底色的黑白原稿判定为彩色的情况下,可设定为不利用底色判定结果来进行颜色判定。
另外,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最好是,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根据与由上述底色判定部判定的底色的颜色对应的坐标位置、和原点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图像数据执行移动变换处理,并且执行向其移动方向扩大无彩区域的处理,然后,针对无彩区域和有彩区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由此,可通过简单的处理,将与底色的颜色相当的构成单位判定为属于无彩区域。
另外,上述底色判定部,最好是,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二维颜色平面中,基于与底色相当的色域中的进行了计数的构成单位的分布,对底色的颜色进行判定。由此,可简单且准确地判定底色的颜色。
另外,上述底色判定部,最好是在二维颜色平面中,计算与底色相当的色域中的进行了计数的多个构成单位的重心位置,并基于该重心位置判定底色的颜色。由此,可更准确地判定底色的颜色。
另外,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最好是,按每个包含多个像素的像素集合对图像数据进行平均化,并以该平均化后的图像数据为构成单位进行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由此,可排除伪色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颜色判定方法,具有底色判定步骤和对象图像判定步骤。在底色判定步骤中,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对底色的颜色进行判定。在对象图像判定步骤中,利用上述底色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根据本发明,在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可考虑该底色来执行颜色判定。例如,对于带有彩色底色的黑白图像,可判定为是黑白图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具有底色判定部和对象图像判定部。底色判定部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对底色的明亮度(brightness)和色度(chromaticity)进行判定。对象图像判定部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根据本发明,不只考虑底色的色度(chromaticity),还考虑底色的明亮度(brightness)来进行颜色判定。也就是,对于具有与底色相同的色度(chromaticity)、且具有与底色不同的明亮度(brightness)的颜色,可在与底色进行区别后进行颜色判定。
另外,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颜色判定中,在成为判定对象的图像数据的色度(chromaticity)和明亮度(brightness)与上述底色的色度(chromaticity)和明亮度(brightness)相当的情况下,判断为无彩,在与上述底色的色度(chromaticity)相当且与上述底色的明亮度(brightness)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彩。由此,例如,可将在带底色的纸上记录有比底色明亮的颜色的文字等的原稿,判定为彩色。
另外,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上述底色判定部的计数和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计数使用共同的电路。由此,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将变得简单。
另外,在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颜色判定中,使用者可对是否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设定。由此,可以应对多样的用户需求。例如,在将彩色底色判定为黑白,并且存在比底色明亮的颜色的情况下,使用者要将其判定为彩色时,可以设定为利用底色判定结果进行颜色判定。另一方面,在要将彩色底色判定为彩色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为不利用底色判定结果进行颜色判定。
另外,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根据与由上述底色判定部判定的底色的色度(chromaticity)对应的坐标位置、和原点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图像数据执行移动变换处理,并且执行向其移动方向扩大无彩区域的处理,然后,针对无彩区域和有彩区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由此,可利用简单的处理,将与底色的颜色相当的构成单位判定为属于无彩区域。
另外,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二维颜色平面中,基于与底色相当的色域中的进行了计数的构成单位的分布,对底色的颜色进行判定。由此,可使用二维颜色平面,简单且准确地对底色的颜色进行判定。
另外,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按每个包含多个像素的像素集合对图像数据进行平均化,并以该平均化后的像素数据为构成单位进行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由此,可排除伪色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颜色判定方法具有底色判定步骤和对象图像判定步骤。在底色判定步骤中,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对底色的明亮度(brightness)和色度(chromaticity)进行判定。在对象图像判定步骤中,利用上述底色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根据本发明,可以不只考虑底色的色度(chromaticity),而且还考虑底色的明亮度(brightness)来进行颜色判定。也就是,对于具有与底色相同的色度(chromaticity)、且具有与底色不同的明亮度(brightness)的颜色,可在与底色进行区别后进行颜色判定。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在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第1和第2单位图像判定部)、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第1及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区块判定部(第1及第2区块判定部)、以及区块计数部(第1及第2区块计数部)的处理中使用的颜色平面的一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取得颜色平面的方法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底色判定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颜色判定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由底色设定部运算出的底色位置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基于由底色设定部设定的底色对对象图像实施了仿射(affine)变换时的无彩区域的扩大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的其他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底色区域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底色区域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的其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共同的结构,适当地进行共同的说明。
<1.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这里,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是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是复合了这些功能的复合机。另外,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例如可以检测出扫描仪部41读取的原稿的底色。
如图1所示,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主要具有扫描仪部41、记录部51、底色判定部70、对象图像判定部80。这里,所谓“底色”是指原稿中存在的背景色。
调制解调器22将数字数据变换成发送用的语音信号,或者将从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的外部发送来的由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接收到的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数据。另外,NCU21是在将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与公用电话交换线路网连接时所需要的设备,进行接发或拨号控制。另外,通信部25是与通过网络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省略图示)等之间执行数据通信的LAN接口。
CODEC31用于通过传真通信发送的图像的可逆压缩处理。CODEC31例如对由扫描仪部41从原稿读取的、且被图像处理电路61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编码。编码后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6中。另外,CODEC31对从其他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发送来的传真数据(二值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二值数据提供给记录部51,执行记录处理。
此外,作为CODEC31进行的编码,在对二值数据进行编码的情况下,采用MH(Modified Huffman)、MR(Modified Read)、MMR(Modified MR)、和JBIG(Joint Bi-level Image experts Group)的任意一种方式。此外,CODEC31也进行多值数据的编码。多值数据的编码例如用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方式进行。
扫描仪部41是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部。由扫描仪部41读取的图像数据(读取图像数据),例如,由CODEC31利用JPEG方式进行压缩,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6中。
也就是,扫描仪部41利用后述的CCD线传感器41a读取在原稿中描绘的图像,并生成与该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扫描仪部41利用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方式或FBS(Flat Bed Scanner)方式读取在原稿中描绘的图像。所谓ADF方式是指从叠放了多页原稿的原稿摞,一页一页地搓入并读取原稿的方式,所谓FBS方式是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方式。在ADF方式中,有用静止的读取光学系统读取移动的原稿的方式(过纸(sheet through)方式)、和利用移动的读取光学系统读取静止的原稿的方式,在采用后者的方式的情况下,扫描仪部41反复执行如下的读取顺序,即、使原稿静止在接触玻璃上,用移动的读取光学系统读取静止的原稿,并将读取结束的原稿排出。
在将来自原稿的光导入CCD线传感器41a的读取光学系统对原稿进行扫描时,CCD线传感器41a以一定的周期反复进行读取,由此,生成由RGB颜色空间所表现的图像数据、即具有R(红)、G(绿)、B(蓝)颜色分量数据的图像数据。读取光学系统的扫描速度基于CCD线传感器41a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来设定。具体是,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越高,使读取光学系统的扫描速度越慢,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越低,使读取光学系统的扫描速度越快。所谓“扫描速度”是指原稿和读取光学系统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
记录部51是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记录于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部。例如,记录部51将基于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省略图示)上,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这样,记录部51用作对成为记录对象的图像实施记录处理的处理部。
图像处理电路61是对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的处理部。图像处理电路61例如执行对图像数据实施伽马(gamma)校正的处理。图像处理电路61具有分辨率变换部61a,分辨率变换部61a执行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进行变换的处理。另外,图像处理电路61具有颜色空间变换部61b,颜色空间变换部61b执行将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从第1颜色空间变换到第2颜色空间的处理。例如,第1颜色空间是RGB颜色空间,第2颜色空间是Lab(明度L和色度a、b)颜色空间。此外,这些图像处理,也可以基于ROM13中所保存的程序13a,由MPU11以软件方式实现。
显示部63由所谓的液晶显示器构成,具有可通过用手指或专用的笔接触画面来指定画面上的位置的作为“触摸屏”的功能。因此,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的使用者(以下简称为“使用者”)基于显示部63所显示的内容,使用显示部63的“触摸屏”功能进行指示,由此,可使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执行规定的动作。这样,显示部63也作为输入部来使用。
操作部64是由所谓的键盘构成的输入部。使用者通过基于显示部63的显示内容进行输入作业,可使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执行规定的动作。
底色判定部70基于由扫描仪部41读取原稿而得到的图像数据或保存在图像存储器16中的图像数据(以下也称为“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对象图像的底色进行判定。也就是,底色判定部70检测(判定)对象图像有无底色,并在对象图像是有底色的图像(底色原稿)的情况下,对底色的颜色(二维颜色平面上的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判定)。
对象图像判定部80利用底色判定部70的判定结果,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执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另外,对象图像判定部80基于颜色判定的结果,选择由记录部51或图像处理电路61等处理部执行的处理模式。例如,对象图像判定部80可选择可执行彩色处理的彩色模式、和可执行黑白处理的黑白模式作为处理模式。此外,在后面对底色判定部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
底色判定部70在二维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单位图像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也就是,底色判定部70按在二维颜色平面上形成的每个色域对构成单位进行计数,根据构成单位的分布是否以偏向特定的色域的方式存在,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在以偏向特定的色域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与该色域相当的颜色的底色。在并非以偏向特定的色域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也就是,对于多个色域,以同等程度分散存在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存在底色。另外,在以偏向无彩区域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也判定为不存在底色。
对象图像判定部80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单位图像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也就是,对象图像判定部80按在二维颜色平面上形成的每个色域对构成单位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将色域分为无彩区域(原点附近的区域)和有彩区域(除了无彩区域之外的区域),并可基于无彩区域和有彩区域中的构成单位的分布,对对象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黑白图像进行判定。例如,在存在于无彩区域的构成单位较多,存在于有彩区域的构成单位较少的情况下,可判定为是黑白图像。另一方面,在存在于有彩区域的构成单位较多的情况下,可判定为是彩色图像。
这样,底色判定部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执行不同的处理,但是,考虑到在进行每个色域的计数处理这一方面是共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共同的电路来执行底色判定部70的计数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计数。由此,可使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的结构简单化。
RAM(Random Access Memory)12和图像存储器16是读写自由的易失性存储器(存储部)。ROM(Read Only Memory)13是读出专用的存储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11依照保存在ROM13中的程序13a执行控制。另外,MPU11、ROM13、记录部51等,分别通过信号线(总线)15进行了电连接。因此,MPU11例如可在规定的时刻使记录部51执行记录处理等。
作为压缩扩展部起作用的CODEC31,取得图像数据,生成压缩图像数据,并将该压缩图像数据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6中。
此外,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的处理模式,如上所述,有“黑白模式”和“彩色模式”。
在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C图像数据,CODEC31用JPEG方式等对多级的YCC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6中。
当用彩色模式进行复印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Lab图像数据(用L*a*b*颜色空间表现的图像数据),进而将多级的La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CMYK图像数据(用CMYK颜色空间表现的图像数据)。多级的CMYK图像数据被二值化,形成双级的CMYK图像数据,记录部51取得双级的CMYK图像数据,并使用“Y”“M”“C”“K”图像形成引擎(四色图像形成引擎)中所需的图像形成引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这里,所谓“使用“Y”“M”“C”“K”图像形成引擎(四色图像形成引擎)中所需的图像形成引擎”,是指只要使表现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所需的图像形成引擎动作即可的意思。例如,如果图像所包含的颜色的颜色分类只是“Y”,则只要使“Y”图像形成引擎动作即可,如果图像所包含的颜色的颜色分类是“R”,则只要使“Y”和“M”图像形成引擎动作即可。
在原稿是灰度原稿(黑白相片原稿等)的情况下,用黑白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CODEC31用JPEG方式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6中。
或者,在原稿是灰度原稿的情况下,用黑白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组织抖动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CODEC31以JBIG方式等对双级的亮度分量Y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6中。
另一方面,在原稿是黑白原稿(黑白文字原稿等)的情况下,用“黑白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C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C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简单二值化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CODEC31以JBIG方式等对双级的亮度分量Y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6中。
在原稿是灰度原稿(黑白相片原稿等)的情况下,用“黑白模式”进行复印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组织抖动法或误差扩散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记录部51取得双级的亮度分量Y,并使用“K”图像形成引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黑白图像。
另一方面,在原稿是黑白原稿(黑白文字原稿等)的情况下,用“黑白模式”进行复印时,颜色空间变换部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误差扩散法或简单二值化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记录部51取得双级的亮度分量Y,并使用“K”图像形成引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黑白图像。
此外,进行复印灰度原稿时的二值化时,最好是比复印黑白原稿时更重视灰度等级的再现性;进行复印黑白原稿时的二值化时,最好是比复印灰度原稿时更重视文字的再现性。
<2.底色判定部和对象图像判定部的结构>
在这里,对底色判定部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底色判定部70的底色判定功能由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a、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a、区块判定部67a、区块计数部68a、和底色设定部71来实现。
另外,如图1所示,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颜色判定功能由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b、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b、区块判定部67b、区块计数部68b、对象图像变换部72、和模式选择部81来实现。
进而,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b、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b、区块判定部67b、和区块计数部68b,分别实现与对应的底色判定部70的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a、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a、区块判定部67a、和区块计数部68a相同的功能。
这里,第1实施方式的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65a、65b)、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66a、66b)、区块判定部67(67a、67b)、和区块计数部68(68a、68b),分别基于根据对象图像取得的单位图像数据(构成单位),而不是基于构成对象图像的像素数据来执行计数处理和判定处理。
该单位图像数据是将对象图像按每n(n是自然数)个像素划分的像素组,该n个像素是相邻的,作为各单位图像数据的值,使用对应的像素组所包含的各像素的值的平均值。
例如,各单位图像数据由按每纵(副扫描方向)2×横(主扫描方向)2(也就是n=“4”)个像素划分的像素组构成,在对象图像的颜色空间是RGB的情况下,作为各单位图像数据的值(R,G,B),使用将对应的像素组所包含的4个像素的R值、G值、B值平均后的值。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生成单位图像数据的处理是以平均化处理的方式实现的。该平均化处理对相邻的规定个数的像素数据进行平均化,由图像处理电路61的平均部61c来执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区块判定部67、和区块计数部68的处理,是对在作为二维颜色平面的颜色平面H上进行了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的。
因此,以下,首先对颜色平面H进行说明,然后,对作为底色判定部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结构要素的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区块判定部67、区块计数部68、底色设定部71、对象图像变换部72、和模式选择部81进行说明。
<2.1.颜色平面的结构>
图2是表示颜色平面H的一例的图。图3是说明取得颜色平面H的方法的图。颜色平面H是通过对一般的Lab表色系的色度图实施旋转变换或缩放变换等仿射变换而得到的。因此,颜色平面H与色相和彩度相关,具有与Lab色度图相同的性质。也就是,各颜色以原点O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另外,用自原点O的朝向来表示色相,用自原点O的距离来表示彩度。
另外,如图2所示,颜色平面H由基于横轴a3和纵轴b3的正交坐标系构成,颜色平面H的各点用坐标位置(a3,b3)表示。因此,坐标位置(a3,b3)作为与色相和彩度相关的参数(以下,也称为“颜色参数”)来使用。各单位图像数据位于颜色平面H上的哪里由该各单位图像数据所具有的色度值(a,b)来决定。
这里,已知颜色平面H的原点O和其附近基本是无彩色。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颜色平面H的原点O附近,设定有表示有彩色和无彩色的边界的彩度边界线D0。由此,彩度边界线D0的内侧是表示无彩色的无彩区域mA。另外,彩度边界线D0的外侧是表示有彩色的有彩区域。
另外,在彩度边界线D0外侧的有彩区域中,设定有表示色相的边界的6个色相边界线D1~D6。各色相边界线D1~D6是从原点侧放射状地延伸的半直线。有彩区域由这些色相边界线D1~D6和彩度边界线D0划分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6个)色域mC、mM、mY、mR、mG、mB。
也就是,如图2所示,色相边界线D1为色域mR和色域mY的边界,色相边界线D2为色域mY和色域mG的边界,色相边界线D3为色域mG和色域mC的边界,色相边界线D4为色域mC和色域mB的边界,色相边界线D5为色域mB和色域mM的边界。另外,色相边界线D6为色域mM和色域mR的边界。
此外,这些色域mC、mM、mY、mR、mG、mB分别与6个判定色C(青色)、M(品红色)、Y(黄色)、R(红色)、G(绿色)、B(蓝色)对应。
而且,基于颜色平面H上的各单位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a3,b3)的位置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底色判定和颜色判定,例如,在单位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a3,b3)存在于无彩区域mA的情况下,判定为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为无彩色。另一方面,在单位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a3,b3)存在于色域mC、mM、mY、mR、mG、mB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将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为是具有与色域对应的色相和彩度的有彩色C、M、Y、R、G、B。
这里,颜色平面H按以下的顺序取得。首先,对Lab表色系的颜色平面H0设定色相边界线D1~D6(参照图3左侧)。该颜色平面H0相当于一般的Lab表色系的色度图,具有横轴为a、纵轴为b的正交二维坐标系。另外,也可以基于人的感觉来设定色相边界线D1~D6。
此外,以成为一条直线的方式设定关于原点O大致对称的色相边界线的对。但不限定于此。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夹着原点O的色相边界线的对是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可降低判定处理的计算成本。
然后,以原点O为中心对整个色相进行旋转变换,使得靠近颜色平面H0的纵轴b的色相边界线D1、D4与纵轴b一致。由此,得到颜色平面H1(参照图3中央)。该颜色平面H1具有横轴为a2、纵轴为b2的正交二维坐标系。
然后,对整个色相执行以纵轴方向和横轴方向不同的倍率进行放大缩小的变换,使得色相边界线D2、D3、D5、D6相对于横轴a2和纵轴b2分别倾斜45度。由此,得到颜色平面H2(参照图3右侧)。该颜色平面H2具有横轴为a3、纵轴为b3的正交二维坐标系。然后,通过对该颜色平面H2进一步设定彩度边界线D0,而得到图2的颜色平面H。
此外,也可以如下进行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即、使用用Lab所表现的单位图像数据的值,对用其色度表示的坐标位置(a,b)存在于与Lab表色系的色度图相当的颜色平面H0的哪个位置进行判断。这种情况下,不必求色度(chromaticity)以外的其他颜色参数。
但是,在颜色平面H0中,有时色相边界线D1~D6的倾斜为无理数,从而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有时需要进行反三角函数等无理数计算而使判定效率降低。因此,在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区块判定部67和区块计数部68的处理中,在颜色平面H0上对图像数据至少实施旋转变换等仿射变换,并使用色相边界线D1~D6的倾斜为有理数的颜色平面H。
<2.2.底色判定部和对象图像判定部的结构要素>
这里对底色判定部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65a、65b),对由图像处理电路61从RGB颜色空间变换成Lab颜色空间后的对象图像执行判定处理。也就是,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对基于对象图像取得的单位图像数据属于颜色平面H中与特定的有彩色对应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哪一个进行判定。
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66a、66b),将对象图像划分成由例如纵30×横30(共900个)的单位图像数据构成的多个区块。另外,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基于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的判定结果,对分别属于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按每个区块进行计数。
例如,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对区块中所包含的900个单位图像数据中的属于色域mC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保存在RAM12中。另外,同样地,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对分别属于色域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各计数结果保存在RAM12中。
区块判定部67(67a、67b)基于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的计数结果,对各区块所包含的颜色进行判定。也就是,区块判定部67针对各区块,将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各自的计数值与存在确认用基准值进行比较,对该区块所包含的颜色进行判定。
例如,对于某个区块,在只有色域mC和mM的计数值超过了存在确认用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区块包含青色C和品红色M。另外,对于某个区块,在只有无彩区域mA的计数值超过了存在确认用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区块中只存在无彩色。
此外,单位图像数据的存在确认所使用的阈值(存在确认用基准值),可以是按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而不同的值,也可以是相同的值。
区块计数部68(68a、68b)基于由区块判定部67执行的各区块的判定结果,按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计算区块计数值。也就是,区块计数部68对与由区块判定部67判定为各区块中所包含的颜色对应的色域和无彩区域的计数值(区块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例如,在由区块判定部67判定为某个区块只包含青色C和品红色M的情况下,作为与该区块相关的计数处理,区块计数部68对色域mC和mM的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另外,在由区块判定部67判定为某个区块只包含无彩色的情况下,作为与该区块相关的计数处理,区块计数部68对无彩区域mA的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区块计数部68将按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每一个进行计数而得到的结果(区块计数值)保存在RAM12中。
在对对象图像执行了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a、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a、区块判定部67a和区块计数部68a的处理的情况下,底色设定部71基于区块计数部68a的计数结果,设定对象图像的底色。例如,在按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每一个进行计数而得到的区块计数值中的一个或两个大于等于底色基准值的情况下,底色设定部71判断为在大于等于底色基准值的色域中存在底色,并选择该对应的色域。
也就是,底色设定部71基于各色域的区块计数值和底色基准值,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判定为有底色的情况下,对与底色对应的色域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区块计数值超过底色基准值的色域,则底色设定部71判定为有底色。而且,判定为该色域是与底色对应的色域。此外,底色基准值具有多个,不仅在一个色域超过了第1底色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底色,在两个色域超过了第2底色基准值的情况下也判定为有底色。
然后,底色设定部71对基于区块计数部68的计数结果所选择的色域,基于该色域所包含的各单位图像数据设定底色。例如,对于底色的设定,对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多个单位图像数据,基于该多个单位图像数据的重心位置运算底色位置。因此,还可防止检测成错误的底色。
此外,底色位置的运算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单位图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进行运算。
对象图像变换部72基于由底色设定部71设定的底色,在颜色平面H中对图像数据(单位图像数据)执行仿射变换。具体是,对象图像变换部72使成为判定对象的图像数据平行移动,使得由底色设定部71所运算出的底色位置(重心位置)为由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构成的颜色平面H的原点。
模式选择部81基于在颜色平面H中被实施了以底色位置为颜色平面H的原点的仿射变换的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判定,并基于该颜色判定结果,执行处理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在对由对象图像变换部72执行了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了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b、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b、区块判定部67b和区块计数部68b的处理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81基于区块计数部68b的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并基于该颜色判定结果,对处理模式进行选择。
例如,在色域mC的区块计数值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81判定为对象图像是彩色图像,作为处理模式选择“彩色模式”。同样,在色域mM、mY、mR、mG、mB的区块计数值的任意一个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81判定为对象图像是彩色图像,作为处理模式选择“彩色模式”。
另一方面,在色域mC、mM、mY、mR、mG、mB的区块计数值全都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81判定为对象图像是黑白图像,并选择“黑白模式”。
然后,记录部51或图像处理电路61等处理部,基于由模式选择部81所选择的处理模式(彩色模式、黑白模式),对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
例如,在由模式选择部81选择了黑白模式的情况下,记录部51将变换成黑白后的对象图像记录在记录纸上。另外,在由模式选择部81选择了彩色模式的情况下,CODEC31将对象图像作为彩色数据进行JPEG压缩。
此外,颜色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是按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而不同的值,也可以是相同的值。
<3.底色判定和颜色判定的顺序>
图4是用于说明底色判定的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说明颜色判定的顺序的流程图。以下,对底色判定的顺序进行说明,然后,对颜色判定的顺序进行说明。
<3.1.底色判定的顺序>
这里,对对象图像的底色判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1中,在底色判定之前,对对象图像中的距原稿顶端规定线(例如几十~几百线)的图像(以下也称为“原稿顶端图像)执行判定前处理。
例如,作为步骤S101的判定前处理,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161)执行根据RGB颜色空间的对象图像生成单位图像数据的处理(平均化处理)。另外,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161)对所生成的单位图像数据实施伽马校正处理。进而,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161)执行将实施了伽马校正处理后的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从RGB变换成Lab(明度L和色度a、b)的处理。
此外,作为单位图像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未实施平均化处理的像素数据。但是,作为单位图像数据,如果不使用像素数据而是使用每个像素集合的平均值,则可以对由于扫描仪部41(扫描仪部141)中的线传感器等的微小机械误差而引起的伪色,或者由于复印功能的变倍率而引起的伪色进行校正,可以提高以后的判定的精度,这一点是所希望的。
也就是,如果用每个像素集合的颜色分量数据的平均值Ravg、Gavg、Bavg构成单位数据,则可以排除因在CCD线传感器41a(CCD线传感器141a)中按几μm的线间隔设置R、G、B读取线而引起的伪色的影响,从而可以以高精度进行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中的判定。
此外,上述的伪色,在进行变倍复印时大多成为问题。这是因为,如果CCD线传感器41a(CCD线传感器141a)的R、G、B读取线的线间隔相当于副扫描方向的读取间隔的整数倍,则通过使后续的读取线的读取时刻与先前的读取线相比产生延迟可防止伪色。但是,即使在进行等倍复印时“整数倍”的关系成立,在进行变倍复印时“整数倍”的关系也不一定成立。
例如,以下研究进行等倍复印时的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是600dpi、线间隔相当于读取间隔的4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等倍复印时,通过使后续的读取线的读取时刻与先前的读取线相比延迟4个周期,可以防止伪色。但是,在进行70%缩小复印时,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为420dpi,线间隔相当于读取间隔的2.8倍,所以,即使使后续的读取线的读取时刻与先前的读取线相比延迟3个周期,在先前的读取线和后续的读取线之间,也会产生读取间隔的0.2倍的读取位置偏移,而导致伪色。
除此之外,有时CCD线传感器41a(CCD线传感器141a)的R、G、B读取线的形成位置的机械上的偏移也会导致伪色。
另外,像素集合的大小,应该根据该线间隔和变倍率等来决定,上述的“纵2个×横2个的相邻的4个像素”不过是示例而已。
例如,为了排除进行变倍复印时的伪色的影响,“读取位置的偏移”越大,越增加像素集合的副扫描方向的像素数是有效的,但是,由于“读取位置的偏移”由变倍率决定,所以,最好预先在ROM13(ROM113)中准备描述变倍率与像素集合的副扫描方向的像素数之间的关系的表,参照该表,根据所指定的变倍率决定像素集合的副扫描方向的像素数。
此外,由于平均部61c(平均部161c)对未实施分辨率变换部61a(分辨率变换部161a)的分辨率变换的图像数据进行平均化,所以,即使像素集合的主扫描方向的像素数一定,也不会特别成为问题。
接着,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a(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a),对规定数(例如30×30=900个)的由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a(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a)划分的各区块,判定关注区块中所包含的单位图像数据属于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哪一个(S102)。然后,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a(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a)基于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a(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a)的判定结果,对分别属于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S103)。对关注区块内的所有单位图像数据执行步骤S102和S103的单位图像数据的判定处理和计数处理(S104)。
然后,当对关注区块内的所有单位图像数据进行完了判定处理和计数处理后,区块判定部67a(第1区块判定部167a)基于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a(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a)的计数结果,执行关注区块的判定处理。也就是,区块判定部67a(区块判定部167a)执行关注区块所包含的颜色的判定处理(S105)。
然后,区块计数部68a(第1区块计数部168a)基于区块判定部67a(第1区块判定部167a)的判定结果,对必要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区块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S106)。
对原稿顶端图像内的所有区块执行步骤S105和S106的区块的判定处理和计数处理(S107)。
然后,底色设定部71(底色设定部171),基于由区块计数部68a(第1区块计数部168a)进行计数而得到的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每一个的区块计数值来设定底色,并运算底色位置(S108)。也就是,底色设定部71(底色设定部171)基于区块计数值,设定底色,并基于底色区域P1运算重心位置(底色位置)。然后,基于在步骤S108中设定的底色,算出颜色平面H中的仿射变换式(S109),结束底色的判定处理。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对象图像的底色判定和颜色判定,可按各区块进行判定和计数。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错误的有彩和无彩判定的积累而检测成错误的底色,以及基于错误的底色执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
另外,可使计数用的计数器为小规模的计数器。另外,可以基于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单位图像数据设定底色。因此,可进一步防止检测成错误的底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区块计数部68a(第1区块计数部168a)的计数结果,选择色域mC、mM、mY、mR、mG、mB,基于该选择出的色域设定底色。因此,可进一步防止检测成错误的底色。
<3.2.颜色判定的顺序>
这里,对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步骤S201中,在颜色判定之前,对基于在底色判定处理中算出的仿射变换式进行了仿射变换的图像数据执行判定前处理。
例如,作为步骤S201的判定前处理,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161)与图4的步骤S101一样,执行根据RGB颜色空间的对象图像生成单位图像数据的处理(平均化处理)。另外,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161)对所生成的单位图像数据实施伽马校正处理。进而,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161),执行将实施了伽马校正处理的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从RGB变换成Lab(明度L和色度a、b)的处理。
此外,作为单位图像数据,也可以不进行这样的平均化处理,而直接使用对象图像的像素数据。但是,最好是如上述那样,将像素组所包含的各像素的值的平均值作为单位图像数据来使用,而不是将像素数据本身作为单位图像数据来使用。
然后,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b(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b),对关注区块所包含的单位图像数据属于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哪一个进行判定(S202)。接下来,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b(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b)基于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b(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b)的判定结果,对分别属于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S203)。然后,对关注区块内的所有单位图像数据进行步骤S202和S203的单位图像数据的判定和计数处理,直到结束(S204)。
图6是用于说明由底色设定部71(底色设定部171)所运算出的底色位置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基于由底色设定部71(底色设定部171)设定的底色,在颜色平面H中对图像数据实施了仿射变换时的无彩区域的扩大方法的图。
这里,由于对象图像变换部72(对象图像变换部172)实施仿射变换(使底色位置移动到原点的内容的变换),所以,如图7所示,使无彩区域向相当于其移动的方向扩大。也就是,以与无彩色相当的单位图像数据(仿射变换前存在于原点附近的单位图像数据)不超出无彩区域的方式,进行无彩区域的扩大处理。如图6所示,扩大处理前的无彩区域mA,具有正方形状且相对于平面H的原点为点对称的形状,该无彩区域mA的一边的长度是2W。这种情况下,若a3=-Δa且b3=Δb的色域mG上的底色位置(重心位置)通过仿射变换而移动到颜色平面H的原点,则需要使应该判定为无彩色的区域mA,在夹着颜色平面H的原点而与色域mG对称的色域mB中,分别向a3轴的正向扩大Δa,向b3轴的负向扩大Δb(参照图7)。也就是,应该判定为无彩色的区域,基于由底色设定部71(底色设定部171)设定的底色位置,向夹着颜色平面H上的原点而与底色的色域对称的色域侧扩大。
这样,在对利用对象图像变换部72(对象图像变换部172)在颜色平面H中进行了仿射变换的图像数据执行判定处理的情况下,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使应该判定为无彩色的区域向夹着颜色平面H的原点而与底色的色域对称的色域扩大。也就是,在仿射变换后的判定处理中,无彩区域mA变成包含底色区域和无彩区域的区域。然后,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根据扩大后的无彩区域mA、和多个色域mC、mM、mY、mR、mG、mB执行各单位图像数据的判定处理。由此,对于从例如像带颜色的纸等那样具有底色的原稿读取的对象图像,可将底色处理成无彩来选择处理模式。
此外,基于底色的无彩区域mA的扩大处理,也可以基于利用显示部63(显示部163)或操作部64(操作部164)的使用者的设定来执行。例如,在要将带彩色底色的原稿(文字等是黑字)判定为黑白的情况下,使用者对基于底色的无彩区域mA的扩大处理进行ON设定。另一方面,在要将带彩色的底色的原稿(文字等是黑字)判定为彩色的情况下,进行OFF设定。这样,对象图像判定部80(对象图像判定部180)也可以基于利用显示部63(显示部163)或操作部64(操作部164)的使用者的设定,将原稿的底色部分判断为无彩色。
接下来,在对关注区块内的所有单位图像数据完成了判定处理和计数处理后,区块判定部67b(第1区块判定部167b),基于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b(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b)的计数结果,对关注区块所包含的颜色进行判定(S205)。
接下来,区块计数部68b(第1区块计数部168b),基于区块判定部67b(第1区块判定部167b)的判定结果,针对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分别对判定为该区块中所包含的区域的区块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S206)。
对对象图像内的所有区块执行步骤S205和S206的区块的判定处理和计数处理,直到结束(S207)。
然后,在由模式选择部81(模式选择部181)选择了处理模式后,结束颜色判定处理(S208~S210)。也就是,在多个色域mC、mM、mY、mR、mG、mB的区块计数值的任意一个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S208),模式选择部81(模式选择部181),选择彩色模式作为处理部的动作模式(S209)。另一方面,在多个色域mC、mM、mY、mR、mG、mB的区块计数值全都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S208),模式选择部81(模式选择部181)选择黑白模式作为动作模式(S210)。
<4.变形例>
(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底色判定部70(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对象图像判定部180)分别具有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65a、65b)(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165a,165b))、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66a、66b)(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166a、166b))、区块判定部67(67a、67b)(第1区块判定部167(167a、167b))、和区块计数部68(68a、68b)(区块计数部168(168a、168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的结构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8、图12所示,底色判定部70(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对象图像判定部180),也可以由共同的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66(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区块判定部67(区块判定部167)、和区块计数部68(区块计数部168)来实现其功能。
(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电路方式(硬件方式)实现底色判定部70(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MPU11(MPU111)基于保存在ROM13(ROM113)中的程序13a(程序113a),实现底色判定部70(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80(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功能。
(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色判定部70(底色判定部170)基于原稿顶端图像进行底色判定,但是,不限于此。底色判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对象图像的后端或右前端的一部分图像数据来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基于原稿顶端图像进行底色判定,所以,也可适用于没有以下这样的存储单元、且从原稿顶端图像向原稿后端图像进行依次处理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该存储单元可同时储存一页的量的与原稿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也就是,即使存储单元的容量小于等于一页的量,也可以将基于原稿顶端图像进行的底色判定的结果,反映在其后的原稿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处理中。此外,在具有可同时储存一页的量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存储单元的情况下,也可基于原稿后端或原稿右端图像进行底色判定,而不限于原稿顶端图像。
(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应该判定为无彩的区域(无彩区域)如图7所示,向通过仿射变换使图像数据移动的方向扩大,但是,扩大方法并非一定限于此。也就是,在底色判定中,也可以在判定了二维颜色平面H上的底色位置后,使无彩区域mA向包含该底色位置的方向扩大。可以根据颜色平面H上的底色位置与原点的位置关系决定扩大无彩区域mA的方向和大小。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用于颜色判定的针对图像数据的仿射变换。
(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65(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对用Lab表现的对象图像执行底色判定和颜色判定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YCrCb、YIQ、Luv等与明亮度相关的参数(亮度、明度)和与色度相关的参数(色差、色相和彩度)的表色系,则也可以利用Lab以外的表色系。在本实施方式中,色度(chromaticity)是包含色差(color difference)、色相(hue)和彩度(chroma)的概念。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图像颜色判定装置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这里,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是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是复合了这些功能的复合机。另外,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例如可以检测出由扫描仪部141读取的原稿的底色。
如图9所示,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主要具有调制解调器122、扫描仪部141、记录部151、底色判定部170、对象图像判定部180。这里,所谓“底色”是指原稿中存在的背景色。
调制解调器122将数字数据变换成发送用的语音信号,或者将从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的外部发送来的由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接收到的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数据。另外,NCU121是在将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与公用电话交换线路网连接时所需要的设备,进行接发或拨号控制。另外,通信部125是与通过网络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省略图示)等之间执行数据通信的LAN接口。
CODEC131用于通过传真通信发送的图像的可逆压缩处理。CODEC131,例如对由扫描仪部141从原稿读取、且由图像处理电路161进行了二值化的图像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16中。另外,CODEC131对从其他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发送来的传真数据(二值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二值数据提供给记录部151,执行记录处理。
此外,作为CODEC131进行的编码,在对二值数据进行编码的情况下,采用MH(Modified Huffman)、MR(Modified Read)、MMR(Modified MR)、和JBIG(Joint Bi-level Image experts Group)的任意一种方式。此外,CODEC131也进行多值数据的编码。多值数据的编码例如用JPEG方式进行。
扫描仪部141是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部。由扫描仪部141读取的图像数据(读取图像数据),例如,由CODEC131利用JPEG方式进行压缩,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116中。
也就是,扫描仪部141利用后述的CCD线传感器141a读取在原稿中描绘的图像,并生成与该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扫描仪部141利用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方式或FBS(Flat Bed Scanner)方式读取原稿中描绘的图像。所谓ADF方式是指从层叠了多页原稿的原稿摞,一页一页地搓入并读取原稿的方式,所谓FBS方式是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方式。在ADF方式中,有用静止的读取光学系统读取移动的原稿的方式(过纸方式)、和用移动的读取光学系统读取静止的原稿的方式,在采用后者的方式的情况下,扫描仪部141反复执行如下的读取顺序,即,使原稿静止在接触玻璃上,用移动的读取光学系统读取静止的原稿,并将读取结束的原稿排出。
在将来自原稿的光导入CCD线传感器141a的读取光学系统对原稿进行扫描时,CCD线传感器141a以一定的周期反复进行读取,由此,生成由RGB颜色空间所表现的图像数据、即具有R(红)、G(绿)、B(蓝)颜色分量数据的图像数据。读取光学系统的扫描速度基于CCD线传感器141a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来设定。具体是,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越高,使读取光学系统的扫描速度越慢,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越低,使读取光学系统的扫描速度越快。所谓“扫描速度”是原稿和读取光学系统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
记录部151是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记录于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部。例如,记录部151将基于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省略图示)上,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这样,记录部151用作对成为对象的图像实施记录处理的处理部。
图像处理电路161是对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的处理部。图像处理电路161例如执行对图像数据实施伽马(gamma)校正的处理。图像处理电路161具有分辨率变换部161a,分辨率变换部161a执行对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进行变换的处理。另外,图像处理电路161具有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执行将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从第1颜色空间变换到第2颜色空间的处理。例如,第1颜色空间是RGB空间,第2颜色空间是Lab(明度L和色度a、b)颜色空间。此外,这些图像处理,也可以基于ROM113中所保存的程序113a,利用MPU111以软件方式实现。
显示部163由所谓的液晶显示器构成,具有可通过用手指或专用的笔接触画面来指定画面上的位置的作为“触摸屏”的功能。因此,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的使用者(以下简称为“使用者”)基于显示部163所显示的内容,使用显示部163的“触摸屏”功能进行指示,由此,可使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执行规定的动作。这样,显示部163也作为输入部来使用。
操作部164是由所谓的键盘构成的输入部。使用者通过基于显示部163的显示内容进行输入作业,可使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执行规定的动作。
底色判定部170基于由扫描仪部141读取原稿而得到的图像或保存在图像存储器116中的图像(以下也称为“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对象图像的底色进行判定。也就是,底色判定部170检测(判定)对象图像有无底色,并在对象图像是有底色的图像(底色原稿)的情况下,对底色的颜色(二维颜色平面上的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判定)。
对象图像判定部180利用底色判定部170的判定结果,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执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另外,对象图像判定部180基于颜色判定的结果,选择由记录部151或图像处理电路161等处理部执行的处理模式。例如,对象图像判定部180可选择可执行彩色处理的彩色模式、和可执行黑白处理的黑白模式作为处理模式。也就是,对象图像判定部180在具有与由底色判定部170设定的底色相同的色度、且存在比底色明亮的颜色的情况下,选择彩色模式作为处理模式。
此外,将在后面对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底色判定部170在二维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单位图像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也就是,底色判定部170按在二维颜色平面上形成的每个色域对构成单位进行计数,根据构成单位的分布是否以偏向特定的色域的方式存在,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在以偏向特定的色域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与该色域相当的颜色的底色。在并非以偏向特定的色域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也就是,对于多个色域,以同等程度分散存在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存在底色。另外,在以偏向无彩区域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也判定为不存在底色。
对象图像判定部180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单位图像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也就是,对象图像判定部180按在二维颜色平面上形成的每个色域对构成单位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将色域分为无彩区域(原点附近的区域)和有彩区域(除了无彩区域以外的区域),基于无彩区域和有彩区域中的构成单位的分布,可对对象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黑白图像进行判定。例如,在存在于无彩区域的构成单位较多,存在于有彩区域的构成单位较少的情况下,可判定为是黑白图像。另一方面,在存在于有彩区域的构成单位较多的情况下,可判定为是彩色图像。
这样,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180执行不同的处理,但是,考虑到在进行每个色域的计数处理这一方面是共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共同的电路来执行底色判定部170的计数和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计数。由此,可使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的结构简单化。
RAM(Random Access Memory)112和图像存储器116是读写自由的易失性存储器(存储部)。ROM(Read Only Memory)113是读出专用存储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111依据保存在ROM113中的程序113a执行控制。另外,MPU111、ROM113、记录部151等分别通过信号线(总线)115进行电连接。因此,MPU111例如可在规定的时刻使记录部151执行记录处理等。
作为压缩扩展部起作用的CODEC131取得图像数据,生成压缩图像数据,并将该压缩图像数据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16中。
此外,图像颜色判定装置101的处理模式如上所述,有“黑白模式”和“彩色模式”。
在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C图像数据,CODEC131以JPEG方式等对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16中。
当以“彩色模式”进行复印时,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Lab图像数据(用L*a*b*颜色空间表现的图像数据),进而将多级的La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CMYK图像数据(用CMYK颜色空间表现的图像数据)。将多级的CMYK图像数据二值化,形成双级的CMYK图像数据,记录部151取得双级的CMYK图像数据,并使用“Y”“M”“C”“K”图像形成引擎(四色图像形成引擎)中所需的图像形成引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这里,所谓“使用“Y”“M”“C”“K”图像形成引擎(四色图像形成引擎)中所需的图像形成引擎”,是指只要使表现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所需的图像形成引擎动作即可的意思。例如,如果图像所包含的颜色的颜色分类只是“Y”,则只要使“Y”图像形成引擎动作即可,如果图像所包含的颜色的颜色分类是“R”,则只要使“Y”和“M”图像形成引擎动作即可。
在原稿是灰度原稿(黑白相片原稿等)的情况下,以黑白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CODEC131以JPEG方式对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16中。
或者,在原稿是灰度原稿(黑白相片原稿等)的情况下,以黑白模式进行扫描时,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61a输入的多灰度等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组织抖动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CODEC131以JBIG方式对双级的亮度分量Y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16中。
另一方面,在原稿是黑白原稿(黑白文字原稿等)的情况下,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简单二值化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CODEC131以JBIG方式等对双级的亮度分量Y进行压缩,并储存在图像存储器116中。
在原稿是灰度原稿(黑白相片原稿等)的情况下,以“黑白模式”进行复印时,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 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C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C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组织抖动法或误差扩散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记录部151取得双级的亮度分量Y,并使用“K”图像形成引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黑白图像。
另一方面,在原稿是黑白原稿(黑白文字原稿等)的情况下,颜色空间变换部161b将从分辨率变换部161a输入的多级的RGB图像数据变换成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将多级的YCbCr图像数据的亮度分量Y通过误差扩散法或简单二值化法等二值化成双级的亮度分量Y,记录部151取得双级的亮度分量Y,并使用“K”图像形成引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黑白图像。
此外,进行复印灰度原稿时的二值化时,最好是比复印黑白原稿时更重视灰度等级的再现性;进行复印黑白原稿时的二值化时,最好是比复印灰度原稿时更重视文字的再现性。
<2.底色判定部和对象图像判定部的结构>
在这里,对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底色判定部170的底色判定功能由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a、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a、第1区块判定部167a、第1区块计数部168a、和底色设定部171来实现。
另外,如图9所示,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颜色判定功能由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b、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b、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第1区块判定部167b、第2区块判定部184、第1区块计数部168b、第2区块计数部185、对象图像变换部172、和模式选择部181来实现。
另外,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b、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b、第1区块判定部167b、和第1区块计数部168b,分别实现与对应的底色判定部170的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a、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a、第1区块判定部167a、和第1区块计数部168a相同的功能。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165a、165b)、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166a、166b)、第1区块判定部167(167a、167b)、和第1区块计数部168(168a、168b)、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第2区块判定部184、和第2区块计数部185,分别基于根据对象图像取得的单位图像数据(构成单位),执行计数处理和判定处理,而不是基于构成对象图像的像素数据来执行计数处理和判定处理。
该单位图像数据是将对象图像按每n(n是自然数)个像素划分的像素组,该n个像素是相邻的,作为各单位图像数据的值,使用对应的像素组所包含的各像素的值的平均值。
例如,各单位图像数据由按每纵(副扫描方向)2×横(主扫描方向)2(也就是n=“4”)像素划分的像素组构成,在对象图像的颜色空间是RGB的情况下,作为各单位图像数据的值(R、G、B),使用将对应的像素组所包含的4个像素的R值、G值、B值平均后的值。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生成单位图像数据的处理是以平均化处理的方式实现的,该平均化处理对相邻的规定个数的像素数据进行平均化,由平均部161c来执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第1区块判定部167、第1区块计数部168、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第2区块判定部184、和第2区块计数部185的处理,是对在作为二维颜色平面的颜色平面H上进行了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的。
因此,以下,首先对颜色平面H进行说明,然后,对作为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结构要素的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第1区块判定部167、第2区块判定部184、第1区块计数部168、第2区块计数部185、底色设定部171、对象图像变换部172、和模式选择部181进行说明。
<2.1.颜色平面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的颜色平面的结构,如第1实施方式的图2、图3所示,故省略其说明。
一般来讲,在颜色平面H0中,有时色相边界线D1~D6的倾斜为无理数,从而单位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判定有时需要进行反三角函数等无理数计算而使判定效率降低。因此,在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第1区块判定部167、第2区块判定部184、第1区块计数部168、和第2区块计数部185的处理中,在颜色平面H0上对图像数据至少实施旋转变换等仿射变换,而使用色相边界线D1~D6的倾斜为有理数的颜色平面H。
<2.2.底色判定部和对象图像判定部的结构要素>
这里对底色判定部170和对象图像判定部180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165a、165b),对由图像处理电路161从RGB颜色空间变换到Lab颜色空间的图像数据执行判定处理。也就是,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对基于图像数据而取得的单位图像数据属于颜色平面H中的与特定的有彩色对应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哪一个进行判定。
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166a、166b),将图像数据划分成由例如纵30×横30(共900个)的单位图像数据构成的多个区块。另外,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基于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的判定结果,对分别属于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按每个区块进行计数。
例如,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对区块中所包含的900个单位图像数据中的属于色域mC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保存在RAM112中。另外,同样地,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对分别属于色域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各计数结果保存在RAM112中。
第1区块判定部167(167a、167b)基于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的计数结果,对各区块所包含的颜色进行判定。也就是,区块判定部167针对各区块,将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各自的计数值与存在确认用基准值进行比较,对该区块所包含的颜色进行判定。
例如,对于某个区块,在只有色域mC和mM的计数值超过了存在确认用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区块包含青色C和品红色M。另外,对于某个区块,在只有无彩区域mA的计数值超过了存在确认用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区块中只存在无彩色。
此外,在单位图像数据的存在确认中所使用的阈值(存在确认用阈值),可以是按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而不同的值,也可以是相同的值。
第1区块计数部168(168a、168b)基于由第1区块判定部167执行的各区块的判定结果,按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计算出区块计数值。也就是,第1区块计数部168对与由第1区块判定部167判定为各区块中所包含的颜色对应的色域和无彩区域的计数值(区块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例如,在由第1区块判定部167判定为某个区块只包含青色C和品红色M的情况下,作为与该区块相关的计数处理,第1区块计数部168对色域mC和mM的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另外,在由第1区块判定部167判定为某个区块只包含无彩色的情况下,作为与该区块相关的计数处理,第1区块计数部168对无彩区域mA的计数值进行加法运算。然后,第1区块计数部168将按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每一个进行计数而得到的结果(区块计数值)保存在RAM112中。
在对图像数据执行了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a、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a、第1区块判定部167a、和第1区块计数部168a的处理的情况下,底色设定部171基于区块计数部168a的计数结果,设定图像数据的底色。
例如,在按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的每一个进行了计数的区块计数值中的一个或两个大于等于底色基准值的情况下,底色设定部171判断为在大于等于底色基准值的色域存在底色,并选择该对应的色域。
也就是,底色设定部171基于各色域(二维颜色平面中的各色域)的区块计数值和底色基准值,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判定为有底色的情况下,对与底色对应的色域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区块计数值超过底色基准值的色域,则底色设定部171判定为有底色。而且,判定为该色域是与底色对应的色域。此外,底色基准值具有多个,不仅在一个色域超过了第1底色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底色,在两个色域超过了第2底色基准值的情况下也判定为有底色。
然后,对于基于第1区块计数部168的计数结果所选择的色域,底色设定部171基于该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多个单位图像数据的重心位置设定底色位置。这时,底色设定部171基于该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多个单位图像数据的三维分布,计算三维底色区域P1。
例如,在三维底色区域P1的设定中,首先,对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多个单位图像数据,求出L值、a3值、b3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就是,基于色域内的单位图像数据的三维分布,求出底色的明度范围和色度范围。然后,基于所求出的明度范围和色度范围(也就是底色区域P1(参照图6))所包含的单位图像数据求出重心位置,将其作为底色位置。因此,可进一步防止检测成错误的底色。
此外,底色位置的运算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所选择的色域所包含的单位图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进行运算。另外,在底色的设定时求出的L值、a3值和b3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保存在RAM12中。
对象图像变换部172基于由底色设定部171设定的底色,在颜色平面H中对图像数据(单位图像数据)执行仿射变换。具体是,对象图像变换部172使成为判定对象的图像数据平行移动,使得由底色设定部171所运算出的底色位置(重心位置),为由多个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构成的颜色平面H的原点。
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对由对象图像变换部172实施了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判定处理。也就是,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对基于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取得的单位图像数据,判定是否包含于由底色设定部171所设定的底色的色度范围内、并且明亮度是否大于等于由底色设定部171所设定的明亮度阈值。此外,作为明亮度阈值,也可以使用由底色设定部171求出的L值的最大值。
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基于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的判定结果执行计数处理。也就是,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对包含于由底色设定部171所设定的底色的色度范围、并且明亮度大于等于由底色设定部171所设定的明亮度阈值的单位图像数据(以下也称为底色上方图像数据)的个数进行计数。
第2区块判定部184基于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的计数结果,对各区块是否包含底色上方图像数据进行判定。例如,在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的计数结果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第2区块判定部184判断为在关注区块中包含底色上方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在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的计数结果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第2区块判定部184判断为在关注区块中不包含底色上方图像数据。
第2区块计数部185基于由第2区块判定部184得到的各区块的判定结果,对判断为包含底色上方图像数据的区块的个数进行计数。然后,第2区块计数部185将计数结果(区块计数值)保存在RAM112中。
模式选择部181基于在颜色平面H中实施了以底色位置为颜色平面H的原点的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判定,并基于其颜色判定结果执行处理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在对由对象图像变换部172执行了仿射变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了第1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65b、第2单位图像数据判定部182、第1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66b、第2单位图像数据计数部183、第1区块判定部167b、第2区块判定部184、第1区块计数部168b、第2区块计数部185的处理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181基于第1区块计数部168b和第2区块计数部185的计数结果选择处理模式。
例如,在色域mC的区块计数值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181判定为对象图像是彩色图像,选择“彩色模式”作为处理模式。同样,在色域mM、mY、mR、mG、mB的区块计数值的任意一个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181判定为对象图像是彩色图像,选择“彩色模式”作为处理模式。
另外,在第2区块计数部185的计数结果(区块计数值)大于等于明亮度基准值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181选择“彩色模式”作为处理模式。因此,对于图像数据中的包含于底色的颜色范围内、且大于等于明亮度阈值的部分,也可以利用记录部151或图像处理电路161等处理部,执行不损害美观的良好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色域mC、mM、mY、mR、mG、mB的区块计数值全都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181判定为对象图像是黑白图像,并选择“黑白模式”。另外,在第2区块计数部185的计数结果比明亮度基准值小的情况下,模式选择部181选择黑白模式。
然后,记录部151或图像处理电路161等处理部,基于由模式选择部181选择的处理模式(彩色模式、黑白模式),对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
例如,在由模式选择部181选择了黑白模式的情况下,记录部151将变换成黑白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纸上。另外,在模式选择部181选择了彩色模式的情况下,CODEC131将图像数据作为彩色数据进行JPEG压缩。
此外,颜色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可以是按各色域mC、mM、mY、mR、mG、mB和无彩区域mA而不同的值,也可以是相同的值。

Claims (16)

1.一种图像颜色判定装置,进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色判定部,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判定底色的颜色;以及
对象图像判定部,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
上述底色判定部的计数和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计数,使用共同的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颜色判定中,使用者可对是否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根据与由上述底色判定部所判定的底色的颜色对应的坐标位置、和原点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图像数据执行移动变换处理,并且执行向其移动方向扩大无彩区域的处理,然后,针对无彩区域和有彩区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二维颜色平面中,基于与底色相当的色域中的进行了计数的构成单位的分布,对底色的颜色进行判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计算与底色相当的色域中的进行了计数的多个构成单位的重心位置,并基于该重心位置判定底色的颜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按每个包含多个像素的像素集合对图像数据进行平均化,并以该平均化后的图像数据为构成单位进行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
8.一种图像颜色判定方法,进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色判定步骤,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对底色的颜色进行判定;以及
对象图像判定步骤,利用上述底色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
9.一种图像颜色判定装置,进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色判定部,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对底色的明亮度和色度进行判定;以及
对象图像判定部,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颜色判定中,在成为判定对象的图像数据的色度和明亮度与上述底色的色度和明亮度相当的情况下,判断为无彩;在与上述底色的色度相当且与上述底色的明亮度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彩。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
上述底色判定部的计数和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计数使用共同的电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的颜色判定中,使用者可对是否利用上述底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设定。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根据与由上述底色判定部所判定的底色的色度对应的坐标位置、和原点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图像数据执行移动变换处理,并且执行向其移动方向扩大无彩区域的处理,然后,针对无彩区域和有彩区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进行颜色判定。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色判定部在二维颜色平面中,按每个色域对图像数据的构成单位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利用其计数结果对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基于与底色相当的色域中的进行了计数的构成单位的三维分布,对底色的明亮度和色度进行判定。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象图像判定部,按每个包含多个像素的像素集合对图像数据进行平均化,并以该平均化后的像素数据为构成单位进行图像数据的颜色判定。
16.一种图像颜色判定方法,进行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色判定步骤,基于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对象图像有无底色进行判定,并且在上述对象图像有底色的情况下,对底色的明亮度和色度进行判定;以及
对象图像判定步骤,利用上述底色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基于上述与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对象图像的颜色判定。
CN2007101495213A 2006-09-06 2007-09-04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1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2189 2006-09-06
JP2006-242193 2006-09-06
JP2006242193 2006-09-06
JP2006242189 2006-09-06
JP2006242193 2006-09-06
JP2006-242189 2006-09-06
JP2007183148A JP4438834B2 (ja) 2006-09-06 2007-07-12 画像色判定装置、画像色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83148 2007-07-12
JP2007183147A JP4386110B2 (ja) 2006-09-06 2007-07-12 画像色判定装置、画像色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83148 2007-07-12
JP2007-183147 2007-07-12
JP2007183147 2007-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546A true CN101141546A (zh) 2008-03-12
CN101141546B CN101141546B (zh) 2011-04-13

Family

ID=38720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952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1546B (zh) 2006-09-06 2007-09-04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55682A1 (zh)
EP (1) EP1898625A3 (zh)
CN (1) CN101141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882B (zh) * 2009-10-30 2013-12-2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8600159B2 (en) 2010-08-31 2013-12-03 Apple Inc. Color converting images
JP6043380B2 (ja) * 2015-02-25 2016-1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に搭載される同期検知センサーの位置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8158B2 (ja) * 1988-10-04 2000-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
JP2746692B2 (ja) * 1989-10-09 1998-05-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色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564959B2 (ja) * 1990-03-07 1996-1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の絵文字領域識別方式
EP0448330B1 (en) * 1990-03-19 1996-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JPH0447472A (ja) 1990-06-14 1992-02-17 Canon Inc ニャーラル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画像処理方式
DE4309877C2 (de) * 1992-04-06 1994-09-15 Hell Ag Linotyp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Analyse von Farbstichen in Farbvorlagen
JPH0835818A (ja) * 1994-07-25 1996-02-06 Omr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118895A (en) * 1995-03-07 2000-09-12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ypes of color and monochromatic documents
JPH0951443A (ja) * 1995-08-02 1997-02-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H09247472A (ja) * 1996-03-05 1997-09-19 Ricoh Co Ltd カラー複写機
JPH10336466A (ja) * 1997-05-29 1998-12-1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3304858B2 (ja) * 1997-11-28 2002-07-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装置および画像送信方法
JPH11331626A (ja) * 1998-03-09 1999-11-30 Minolta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6323957B1 (en) * 1998-06-01 2001-11-27 Xerox Corporation Background noise removal for a low-cost digital color copier
JP3678941B2 (ja) * 1999-05-28 2005-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791716B1 (en) * 2000-02-18 2004-09-14 Eastmas Kodak Company Color image reproduction of scenes with preferential color mapping
JP2001251526A (ja) * 2000-03-03 2001-09-14 Murata Mach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4127594B2 (ja) * 2000-03-23 2008-07-3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204374A (ja) * 2000-10-23 2002-07-19 Seiko Epson Corp 色補正テーブル生成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262078A (ja) * 2001-03-02 2002-09-13 Minolta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57426B2 (en) * 2001-03-21 2004-06-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by automatic color dropout
FR2827109B1 (fr) * 2001-07-05 2003-11-07 Eastman Kodak Co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es ombres dans une image et image obtenue grace a ce procede
JP4342773B2 (ja) 2002-07-05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再生装置における背景調整方法、背景調整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カラー再生装置
US7391901B2 (en) * 2003-09-29 2008-06-2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mbedding color image information into a black-and-white image
JP4241643B2 (ja) 2005-02-28 2009-03-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色判定装置及び色判定方法
US7529007B2 (en) * 2005-06-10 2009-05-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of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a document to be scan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55682A1 (en) 2008-03-06
EP1898625A2 (en) 2008-03-12
EP1898625A3 (en) 2009-10-14
CN101141546B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1548B (zh)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CN10109838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800990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background color based on data chrominance distribution
US20040156076A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product
CN101141547B (zh)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CN10109838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74204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141546B (zh) 图像颜色判定装置及图像颜色判定方法
JPH1127542A (ja) 色種判別装置
JP4438834B2 (ja) 画像色判定装置、画像色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143736A1 (en) Color detection for tiered billing in copy and print jobs
JP326232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333200A (ja) カラー画像入出力装置
JPH0729807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386110B2 (ja) 画像色判定装置、画像色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179998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243768A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19318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17285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324515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259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91914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AU70436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534433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635292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34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34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