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7486A - 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37486A CN101137486A CNA2006800078118A CN200680007811A CN101137486A CN 101137486 A CN101137486 A CN 101137486A CN A2006800078118 A CNA2006800078118 A CN A2006800078118A CN 200680007811 A CN200680007811 A CN 200680007811A CN 101137486 A CN101137486 A CN 1011374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once
- resin
- forming
- form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1—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with an inse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688—Coating articles provided with a deco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5—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exchangeable mould h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688—Coating articles provided with a decoration
- B29C2045/14696—Coating articles provided with a decoration transparent decorated inse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由以下的工序构成:使用能够通过共用模(4)与更换模(2、3)的组合形成一次成形用空腔(11)与二次成形用空腔(12)的注射成形用金属模(1),将在基体片上形成有装饰层的转印部件配置在一次成形用空腔内,接着注射由JIS-K7105规定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以上、由JIS-K5600-5-4规定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的透明树脂而形成对应于透明窗部的一次成形体(53),并且与转印部件的装饰层粘接,接着在将一次成形体配置在二次成形用空腔内的状态下向一次成形体的周围注射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形成与一次成形体固接的二次成形体(54),并且与转印部件的装饰层粘接,将转印部件从一次成形体及二次成形体剥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容易地得到在便携电话机及PDA等中使用的具备透明窗部与主体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电子设备用壳体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电话用壳体几乎都在液晶或EL的信息显示用装置上具备保护它的透明性较高的窗部件和保护内部电路整体的冲击强度较高的壳体部件两者。此外,对于窗部件,为了良好地保持信息显示装置的观看性,也要求耐损伤性的高度。
作为兼具有透明性和耐损伤性的材料,可以适当地选择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可是,由于PMMA单体的冲击强度较差,所以使用添加硫化橡胶等而提高了耐冲击性的材料的情况较多,但是仅通过这样并不能得到能够用于在制品落下等时受到直接冲击的部分的耐冲击性。
因此,以往将窗部件与壳体部件使用不同的成形树脂而分别独立地成形,然后通过双面带贴合而成为一体、或者通过超声波或激光等熔敷而成为一体。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在使两个部件一体化的工序中存在问题。
使用双面带的方法由于能够将成本抑制得较低所以广泛地采用,但为了确保通过双面带粘接的强度而需要确保嵌合部分的面积为一定以上。此外,两个部件和双面带共计3个部件叠合在该嵌合部分上,所以制品的厚度会增加。
此外,熔敷的方法除了制造成本变高以外,还有在用来高效地熔敷的材料选择中产生限制的问题。
进而,在哪种方法中,都为了防止窗部件的脱落而优选地将两个部件的嵌合部构成为,将窗部件从壳体部件的外侧嵌入。这是因为,如果相反,则在从外侧对窗部件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嵌合部有可能向内侧偏离、窗部件向内侧脱落。但是,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嵌合部成为能够从制品外部经由透明的窗部件看到的状态,所以需要某些覆盖处理。由于对立体物表面的修饰有各种的困难,所以在形状设计中产生制约。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那样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得到具备耐损伤性良好的透明窗部和冲击强度良好的强度保持部的成形品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以下这样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
在将在基体片上形成有装饰层的转印部件配置在可形成一次成形用空腔的第1更换模与共用模之间的状态下闭模,形成上述一次成形用空腔;
将一次成形树脂注射到一次成形用空腔中,成形一次成形体,并且使上述转印部件的装饰层与一次成形体粘接;
将上述第1更换模从上述共用模打开,更换为可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的第2更换模;
将上述第2更换模与上述共用模关闭,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以使上述一次成形体在粘接在上述转印部件上的状态下收纳到内部中;
将二次成形树脂注射到上述二次成形用空腔中,成形与一次成形体固接的二次成形体,并且将转印部件的装饰层与二次成形体粘接;
通过将上述一次成形体和上述二次成形体从上述转印部件剥离,将上述转印部件的装饰层转印到表面上,制造以上述一次成形体或二次成形体为透明窗部、以另一个为主体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注射透明的树脂作为上述一次成形树脂而成形一次成形体,制造以上述二次成形体为主体部、以上述一次成形体为透明窗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注射透明的树脂作为上述二次成形树脂而成形二次成形体,制造以上述一次成形体为主体部、以上述二次成形体为透明窗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提供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一次成形体是使用由JIS-K7105规定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以上、由JIS-K5600-5-4规定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的树脂作为上述一次成形树脂而成形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提供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一次成形体是使用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中添加了橡胶的树脂作为上述一次成形树脂而成形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提供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二次成形体是使用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作为上述二次成形树脂而成形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提供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二次成形树脂是比上述一次成形树脂成形温度高的树脂,将上述一次成形体的表面熔融,使上述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固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提供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装饰层具有:透明区域,具有可配置为收纳在上述一次成形用空腔内的面积;不透明区域,设在上述透明区域的周围;将上述装饰层可将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的固接部分附近遮挡地转印。
根据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提供第8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上述装饰层的透明区域由含有透明树脂的墨构成,上述透明区域粘接在上述一次成形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由于在将转印部件配置在一次成形用空腔中的状态下注射一次成形树脂、使由一次成形树脂构成的一次成形体在粘接在转印部件上的状态下残留在内部中而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所以能够防止一次成形体的位置偏差等的问题。此外,通过将二次成形用树脂注射到一次成形体的周围,能够使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牢固地固接而制造成形品。另外,一次成形体也可以使用透明的一次成形树脂,以使其对应于透明窗部分。此外,一次成形体也可以是对应于主体部分的树脂。在此情况下,二次成形树脂使用对应于透明窗部分的透明的树脂。由此,能够制造透明窗部分与主体部分的固接较牢固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通过注射由JIS-K7105规定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以上、由JIS-K5600-5-4规定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的透明树脂作为一次成形树脂而形成透明窗部,能够制造确保了透明窗部的画面观看性及耐损伤性的电子设备用壳体。作为具有该特征的具体的一次成形树脂,优选为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中添加了橡胶的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通过注射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作为二次成形树脂而形成主体部,能够制造确保了作为主体部所需的强度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比一次成形树脂成形温度高的二次成形树脂,能够使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的固接变得牢固。
根据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由于将装饰层的透明区域构成得比一次成形用空腔小,并且该透明区域的周围由不透明区域构成,所以能够将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的固接部分附近遮挡。
由于在上述透明区域中设置含有透明树脂的墨,所以能够增大一次成形体与装饰层粘接的面积,在二次成形用空腔的形成时使转印部件与一次成形体的紧贴变得牢固,能够防止一次成形体的位置偏差或脱落。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与特征通过结合附图的有关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说明就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工序的图,是表示一次成形用芯模和空腔模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2C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工序的图,是表示一次成形用芯模和空腔模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工序的图,是表示二次成形用芯模和空腔模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3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工序的图,是表示在二次成形空腔中注射了二次成形树脂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工序的图,是表示一次成形用芯模和空腔模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工序的图,是表示二次成形用芯模和空腔模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部件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继续本发明的说明之前,在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是用来制造例如图1所示那样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方法。电子设备用壳体50具备由透明的树脂构成的透明窗部53、和构成壳体主体的主体部54,在形成透明窗部53时,使用成形同时转印法,在表面上转印图案。图案在透明窗部53上具有透明部分111b,在主体部54及透明窗部53与主体部54的接合部分上具有不透明部分111a。在图1中,在壳体50的外侧表面上分别设有透明部分111b、不透明部分111a,但也可以将图案转印到壳体的内侧。另外,通过转印部件转印到壳体上的图案51优选地构成为,使透明部分111a比透明窗部53小、使透明窗部53与主体部54的边界部分被覆盖。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制造双色成形品的所谓的双色成形用金属模1,所述双色成形品使用分别构成透明窗部53与主体部54的颜色及材质不同的两种熔融树脂。
双色成形用金属模1能够形成由不同的两种树脂构成的注射成形品。具体而言,例如由作为第1更换模的一例的一次成形用芯模2、作为第2更换模的一例的二次成形芯模3、作为共用模的一例的空腔模4这3种芯模构成。
利用图2A及图3A对3个芯模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该例所示的芯模分别具有以下的结构。在一次成形用芯模2中形成有一次成形用空腔11,在该一次成形用空腔11上设有用来注射一次成形树脂的一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次成形用空腔11成形对应于壳体的透明窗部53的一次成形体。
在二次成形芯模3中形成有二次成形用空腔12,在该二次成形用空腔12上设有用来注射二次成形树脂的二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二次成形用空腔12成形对应于壳体的主体部54的二次成形体。此外,如后所述,通过将二次成形树脂注射到二次成形用空腔12中,对应于透明窗部54的一次成形体与由二次成形树脂构成的二次成形体固接,成形出整个壳体。
空腔模4是在进行成形同时转印时配置有薄膜状的转印部件100的模。在图2A、图3A中,为了在空腔模4中配置转印部件100而在空腔模4中没有设置用来吐出熔融树脂的成形树脂注射路径,但也可以做成设置成形树脂注射路径的结构。转印部件100由对设置在注射成形机中的空腔模4供给的转印部件送出装置(未图示)和转印部件卷绕装置(未图示)配置在空腔模4中。
一次成形用芯模2和二次成形芯模3安装在设于注射成形机中的可旋转动作的旋转盘或可滑动的滑动盘等可动盘(未图示)上。一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3通过在进行一次成形的位置上使可动盘与注射单元合体而连结到注射单元的一次成形树脂注射嘴上。二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4在进行二次成形的位置上使可动盘与注射单元合体而连结到注射单元的二次成形树脂注射嘴上。
一次成形用芯模2与二次成形芯模3也可以安装在滑动盘上。旋转盘或滑动盘固定在安装于注射成形机的注射单元中的驱动部的轴的前端上。驱动部是经由轴旋转驱动旋转盘、或者使其滑动的机构。此外,驱动部也可以是前后驱动旋转盘或滑动盘、以使一次成形用芯模2和二次成形芯模3相对于空腔模4接近、远离的机构。
空腔模4安装在注射成形机的固定盘(未图示)上。固定盘固定在安装于驱动单元中的驱动部的轴的前端上。此外,驱动部也可以是前后驱动固定盘、以使空腔模相对于芯模接近、远离的机构。空腔模也可以分别使多个空腔模对应于一次成形用芯模2与二次成形芯模3而配置,以便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同时进行一次成形和二次成形。
注射单元既可以是卧式成形机(金属模的空腔模与芯模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面对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闭模),也可以是立式成形机(金属模的空腔模与芯模在大致铅直方向上相面对地设置、在铅直方向上闭模)。此外,一次成形用芯模2与二次成形芯模3既可以上下排列也可以左右排列,也可以使注射路径相面对而排列。
在注射单元中,设有两个用来吐出两种成形树脂的压力缸,在其各自上设有将树脂注入到金属模中的嘴孔。两个压力缸根据金属模的结构,既可以夹着金属模设置在相同侧,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侧。此外,根据设在金属模中的成形树脂注射路径的位置,以怎样的朝向配置都可以。另外,用来吐出两种成形树脂的压力缸也可以做成从1个压力缸分支为两个成形树脂注射嘴的结构。
转印部件送出装置和转印部件卷绕装置是对空腔模4连续地供给长条的转印部件100的装置。转印部件送出装置具备卷绕为辊状的转印部件100和将其支承在固定盘上的支承杆、将转印部件100送出的夹持辊、以及用来进行与空腔的正确的对位的传感器等。转印部件卷绕装置具备将从转印部件送出装置送来而卷绕为辊状的转印部件100和将其支承在固定盘上的支承杆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图4、图5所示的其他结构的芯模2a、3a及空腔模4a。在该例的金属模中,在壳体的内侧面上配置有转印部件100。
转印部件100如图6所示,是在基体片101上形成有装饰层102的结构。
作为转印部件100,可以使用例如在基体片101上形成层叠剥离层110、图案层111、粘接层112等而构成的装饰层102的结构(参照图6)。
作为基体片101的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等树脂片、铝箔、铜箔等金属箔、玻璃纸、涂层纸、赛璐玢纸等纤维素类片、或者以上的各片的复合体等,可以使用以往作为转印部件100的基体片101而使用的材料。此外,在基体片101的表面具有细微的凹凸的情况下,可以在装饰层102上描绘出凹凸,来表现无光或细线等的表面形状。
在装饰层102从基体片101的剥离性良好的情况下,只要将装饰层102直接设置在基体片101上就可以。为了改善装饰层102从基体片101的剥离性,也可以在基体片101上设置装饰层102之前整面地形成分离层(未图示)。
剥离层110整面地形成在基体片101(或者分离层)的表面上。剥离层110是在成形同时转印后将基体片101剥离时从基体片101或分离层剥离而成为被转印物的最外面的层。作为剥离层110的材质,除了丙烯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橡胶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醋酸乙烯类树脂等以外,还可以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类树脂等共聚物。此外,如果使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等光硬化性树脂、电子射线硬化性树脂等放射线硬化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等作为剥离层110,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窗部53的耐损伤性。剥离层110既可以是着色的、也可以是未着色的。作为剥离层110的形成方法,有凹版涂布法、辊涂法、逗点刮刀涂布法(コンマコ—ト)等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网板印刷法等印刷法。
图案层111通常作为印刷层形成在剥离层110之上。作为印刷层的材质,可以使用含有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聚酯型聚氨酯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醇酸树脂等树脂作为粘合剂、含有适当的颜色的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的着色墨。作为印刷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凹版印刷法、网板印刷法、胶印印刷法等通常的印刷法等。特别是,为了进行多色印刷或灰度等级表现,优选为胶印印刷法及凹版印刷法。此外,在单色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凹版涂布法、辊涂法、逗点刮刀涂布法等涂布法。在本发明中,作为形成在图案层111上的图形,形成有转印到透明窗部53上的透明区域111b和转印到主体部54上的不透明区域111a。透明窗部53与主体部54的边界部分为了防止成形品的形状与图案层111的对位的误差带来的位置偏差,可以使不透明区域111a形成得比透明窗部53大,而将边界部分遮挡。
透明区域111b是构成为使光透过的层,使用含有透明树脂的墨。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仅由透明树脂构成的墨、由染料与树脂粘合剂构成的墨、由对观看性不会带来重大影响之程度的粒径较小的着色颜料或荧光颜料与透明树脂粘合剂构成的墨。
不透明区域111a是被印刷以将光阻断的层,可以使用由具有遮蔽性的碳黑或氧化钛等不透明材料和树脂粘合剂构成的墨。
此外,图案层111的不透明区域111a也可以由金属薄膜层构成、或者由印刷层与金属薄膜层的组合构成。金属薄膜层是作为图案层111而用来表现金属光泽的层,通过金属蒸镀法、溅镀法、离子镀法、镀金法等形成。根据想要表现的金属光泽色,使用铝、镍、金、铂、铬、铁、铜、锡、铟、银、钛、铅、锌等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此外,在设置金属薄膜层时,为了提高其他装饰层102与金属薄膜层的紧贴性,也可以设置结合层。作为结合层的材质,可以使用双液性硬化聚氨酯树脂、热硬化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含氯橡胶类树脂、含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乙烯类共聚物树脂等。作为结合层的形成方法,有凹版涂布法、辊涂法、逗点刮刀涂布法等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网板印刷法等印刷法。
粘接层112是将上述各层粘接在被转印物表面上的层,整面地形成。作为粘接层112,可以适当使用适合于作为被转印物的树脂的坯材的感热性或感压性的树脂。作为粘接层112的形成方法,有凹版涂布法、辊涂法、逗点刮刀涂布法等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网板印刷法等印刷法。
装饰层102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形态,例如在使用与被转印物的粘接性良好的材料作为图案层111的材质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粘接层112。
接着,利用图2A、图3A所示的结构的金属模,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制造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最初将转印部件100配置在一次成形用空腔11内。具体而言,将转印部件100送入到构成一次成形用空腔11的芯模2与空腔模4之间。此时,既可以将单张的转印部件100一张张地送入,也可以将长条的转印部件100的需要部分一段段地间歇送入。在使用长条的转印部件100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定位机构的进给装置,使转印部件100的图案层111与成形用金属模的套准(見当)一致。
此外,在将转印部件100间歇地送入时,如果在用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转印部件100的位置后将转印部件100用芯模和空腔模固定,则能够总是以相同的位置将转印部件100固定,能够抑制图案层111的位置偏差。
此外,根据需要,在转印部件100的定位结束后,使转印部件100分别紧贴在空腔模4的空腔面上。为了使转印部件100紧贴在空腔面上,可以使用薄膜夹(未图示)。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空腔模上设置吸引孔5来吸引转印部件100。此外,为了使转印部件100紧贴在空腔面上,也可以构成为将转印部件100加热而使其软化。作为此时使用的加热机构,优选为能够加热到温度80~260℃左右的电热式的加热器(未图示)等。
接着,进行空腔模4与一次成形用芯模2的合模而形成一次成形用空腔11。然后,从设在一次成形用芯模2上的浇口注射熔融的透明的一次成形树脂,注射充满到一次成形用空腔11内,在成形对应于透明窗部53的一次成形体的同时使转印部件100粘接在其表面上。此时,在转印部件100的装饰层102与透明树脂接触的部分上,转印部件100的装饰层102粘接在一次成形体上。
作为透明的一次成形树脂,优选地使用由JIS-K7105(1981)规定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以上、由JIS-K5600-5-4(1999)规定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的材料。另外,JIS-K5600-5-4是关于涂膜的划痕硬度的试验,只要对于使用一次成形树脂的板作为试验片的情况试验相同的试验法,通过目视压痕的有无进行评价就可以。
在本发明中,使用由JIS-K7105规定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以上的透明树脂是为了确保透明窗部53的画面观看性。如果可视光透过率不到80%,则有透明窗部53的显示变暗、设在透明窗部53的下侧的显示器的显示变得难以看到的不良状况。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由JIS-K5600-5-4规定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的透明树脂是为了防止透明窗部53的划伤。作为满足这样的特性的透明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在PMMA树脂中添加了橡胶成分的材料等。添加量优选为硫化橡胶等橡胶材料相对于上述PMMA树脂添加10~50重量%左右。
在将一次成形体冷却、固化后,将空腔模4与芯模2打开(参照图2C)。一次成形体由于粘接在转印薄膜上,所以成为留在空腔模4上的状态。如图2B所示,一次成形用空腔11使从开口部到底面的侧壁11s具有倾斜、做成底面比开口部大的形状即所谓的底切形状,以使得在开模时透明窗部53的一次成形体不会难以从空腔模4分离。透明窗部53钩挂在空腔模(或者芯模)的空腔的侧壁上而变得不易拔出、透明窗部53容易从芯模(或者空腔模)分离,不易从空腔模(或者芯模)分离,所以是有效的。
接着,使二次成形用芯模3移动到与紧贴着转印部件100和一次成形体的状态的空腔模4对置的位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注射单元的驱动部和轴使作为芯模的可动盘的旋转盘旋转、或使滑动盘滑动。
接着,在使二次成形用芯模3与空腔模4移动到对置位置后,在空腔模4上配置有转印部件的状态下将两模闭模(参照图3A),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12。此时,一次成形体为插入在二次成形用空腔12内的状态,作为划分二次成形用空腔12的部件之一发挥功能。由此,二次成形用空腔12在残留有对应于透明窗部53的一次成形体的状态下形成,所以是向该一次成形体的周围注射形成主体部54的二次成形树脂。
二次成形树脂优选地使用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二次成形树脂的注射是通过注射单元的注射机构从二次成形树脂用的注射嘴将成形树脂向二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4中吐出(参照图3B)。另外,通过二次成形树脂的吐出,将二次成形树脂填充到一次成形体的周围,将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树脂固接而一体化。此外,通过转印部件100的装饰层102粘接在该二次成形树脂表面上,得到在该表面上层叠了装饰层102的成形品。
作为二次成形树脂,优选地使用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在本发明中,使用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是为了确保作为主体部54需要的强度。如果艾氏冲击强度不到10KJ/m2,则有不能承受落下时的冲击等的不良状况。作为满足这样的特性的树脂,可以使用例如PC树脂、ABS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树脂等。
接着,将二次成形用芯模3与空腔模4开模,将一体化了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并在其表面上粘接有转印部件100的成形品取出。在将成形品从金属模取出的同时或者在取出之后,将基体片101剥离。
这样,在形成透明窗部53时,与转印部件100使用成形同时转印法,能够得到在构成透明窗部53的一次成形体和构成主体部54的二次成形体的连接部分上转印有不透明的图案的电子设备用壳体10。
另外,在本发明中,两种树脂的成形顺序也可以相反。但是,在选择成形温度较高的树脂作为后面成形的树脂的情况下,在将二次成形用树脂注射到一次成形体的周围时,将一次成形体的表面部分地熔融而与二次成形用树脂熔接,所以能够使两个部件的粘接性变得更牢固。通常,由于与PMMA树脂的成形温度相比、PC树脂、或者PC树脂与ABS树脂的混合树脂的成形温度较高,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PMMA树脂等构成的透明窗部53作为一次成形体成形,然后将由PC树脂或PC树脂与ABS树脂的混合树脂等构成的主体部54作为二次成形体成形。
(实施例)
将厚度38μm的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作为基体片,通过凹版涂布法在其上以厚度5μm涂布由紫外线硬化型的丙烯酸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偶氮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构成的墨作为剥离层,在其上通过凹版印刷法分别以厚度0.8~1.5μm部分地涂布4层在丙烯酸酯树脂中分散有颜料的墨作为图案层,再通过凹版涂布法以厚度2μm涂布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类树脂作为粘接层,得到转印部件。
将这样得到的转印部件装填在设置于双色成形装置中的转印部件进给装置中,将一次成形用芯模与空腔模合模,形成一次成形用空腔。接着,在一次成形用空腔中注射成形PMMA树脂,成形出对应于透明窗部的一次成形体。
进而,将芯模变更为二次成形用芯模,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在将一次成形用芯模与空腔模打开时,一次成形体粘接在转印部件上,不会发生位置偏移或脱落。在二次成形用空腔中注射成形PC树脂与ABS树脂的混合树脂,成形出对应于主体部的二次成形体。
将这样得到的成形品从金属模中取出,将转印部件的基体片剥离,制作成便携电话用壳体。便携电话用壳体在主体部表面上转印有图案,透明窗部牢固地固接在主体部上。此外,主体部与透明窗部的边界部分被图案覆盖,边界部分不能从外侧看到。
这样得到的便携电话用壳体具备耐损伤性良好的透明窗部和冲击强度良好的主体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形态实施。例如,二次成形用空腔既可以具有空腔模4与二次成形用芯模3的一个,或者也可以具有两者。此外,在一次成形和二次成形中也可以将成形树脂注射路径设置在不同的芯模中。例如,也可以是,将一次成形树脂送入到一次成形用空腔11中的一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3形成在空腔模4上、送入二次成形树脂的二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4设在二次成形用芯模3上。如果这样构成,则对应于透明窗部53的一次树脂成形体容易成为通过一次成形树脂注射路径13附着在空腔模4上的状态。即,在为了与二次成形用芯模3的更换而将一次成形用芯模2与空腔模4打开时,能够防止一次树脂成形体的脱落。
另外,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能够发挥各自所具有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合在具有牢固地固接在主体部上的透明窗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中使用,作为便携电话机及PDA等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在工业上是有实用性的。
本发明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关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充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形及修正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及修正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就应该理解为包含在其中。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在基体片(101)上形成有装饰层(102)的转印部件(100)配置在可形成一次成形用空腔(11)的第1更换模(2)与共用模(4)之间的状态下闭模,形成上述一次成形用空腔(11);
将一次成形树脂注射到一次成形用空腔(11)中,成形一次成形体(53),并且使上述转印部件的装饰层(102)与一次成形体(53)粘接;
将上述第1更换模(2)从上述共用模打开,更换为可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12)的第2更换模(3);
将上述第2更换模(3)与上述共用模(4)关闭,形成二次成形用空腔(12),以使上述一次成形体(53)在粘接在上述转印部件(100)上的状态下收纳到内部中;
将二次成形树脂注射到上述二次成形用空腔(12)中,成形与一次成形体(53)固接的二次成形体(54),并且将转印部件的装饰层(102)与二次成形体(54)粘接;
通过将上述一次成形体(53)和上述二次成形体(54)从上述转印部件(100)剥离,将上述转印部件的装饰层(102)转印到表面上,制造以上述一次成形体(53)或二次成形体(54)为透明窗部、以另一个为主体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透明的树脂作为上述一次成形树脂而成形一次成形体(53),制造以上述二次成形体(54)为主体部、以上述一次成形体(53)为透明窗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透明的树脂作为上述二次成形树脂而成形二次成形体(54),制造以上述一次成形体(53)为主体部、以上述二次成形体(54)为透明窗部的电子设备用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成形体是使用由JIS-K7105规定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以上、由JIS-K5600-5-4规定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的树脂作为上述一次成形树脂而成形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成形体是使用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中添加了橡胶的树脂作为上述一次成形树脂而成形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成形体是使用由ASTM-D256规定的艾氏冲击强度为10KJ/m2以上的树脂作为上述二次成形树脂而成形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成形树脂是比上述一次成形树脂成形温度高的树脂,将上述一次成形体的表面熔融,使上述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固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层(102)具有:透明区域(111b),具有可配置为收纳在上述一次成形用空腔(11)内的面积;不透明区域(111a),设在上述透明区域的周围;将上述装饰层可将一次成形体与二次成形体的固接部分附近遮挡地转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层的透明区域(111b)由含有透明树脂的墨构成,上述透明区域(111b)粘接在上述一次成形体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66461 | 2005-03-10 | ||
JP066461/2005 | 2005-03-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37486A true CN101137486A (zh) | 2008-03-05 |
Family
ID=36953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078118A Pending CN101137486A (zh) | 2005-03-10 | 2006-03-08 | 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122137A1 (zh) |
EP (1) | EP1857251A4 (zh) |
JP (1) | JP4642071B2 (zh) |
KR (1) | KR20070116595A (zh) |
CN (1) | CN101137486A (zh) |
BR (1) | BRPI0608841A2 (zh) |
CA (1) | CA2600109A1 (zh) |
MX (1) | MX2007010932A (zh) |
RU (1) | RU2007137562A (zh) |
TW (1) | TW200637712A (zh) |
WO (1) | WO200609578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0706A (zh) * | 2010-07-01 | 2012-01-11 |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装饰膜、装饰组件以及制造装饰膜的方法 |
WO2012062004A1 (zh) * | 2010-11-09 | 2012-05-18 | 深圳庆和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具有视窗口的金属件与塑胶成型品成型方法及其应用 |
CN104626464A (zh) * | 2013-11-08 | 2015-05-20 | 宰煐斯路泰科株式会社 | 用于内盖件的注塑模具和使用其形成内盖件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3506B (zh) | 2006-11-22 | 2011-03-30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8307880A (ja) * | 2007-05-11 | 2008-12-2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二色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376262B (zh) * | 2007-08-30 | 2011-05-04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成型件及制成该成型件的双色成型方法 |
JP2009066763A (ja) * | 2007-09-10 | 2009-04-02 | Sol-Plus Co Ltd | 被膜成形体 |
JP2009078436A (ja) * | 2007-09-26 | 2009-04-16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二色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403597B2 (ja) * | 2009-03-31 | 2014-01-29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皮革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4633181B2 (ja) * | 2009-07-03 | 2011-02-1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複合品の製造方法 |
JP2011022769A (ja) * | 2009-07-15 | 2011-02-03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US8663806B2 (en) * | 2009-08-25 | 2014-03-04 | Apple Inc. | Techniques for marking a substrate using a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aterial |
US8607444B2 (en) | 2010-03-06 | 2013-12-17 | Apple Inc. | Method for forming a hous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JP5263215B2 (ja) * | 2010-04-09 | 2013-08-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成形品、電子機器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JP5492743B2 (ja) * | 2010-11-11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ウェーブロック・アドバンスト・テクノロジー | 樹脂製品の透光部形成方法、透光部を有する電気機器用の筐体の製造方法 |
JP5385248B2 (ja) * | 2010-12-06 | 2014-01-08 | 株式会社三和スクリーン銘板 | 導光型装飾樹脂成型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15853B2 (ja) * | 2012-11-30 | 2017-04-19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2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その容器用プリフォーム及びそのプリフォームの射出成形装置 |
FR3002877B1 (fr) | 2013-03-07 | 2015-03-27 | Arkema France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materiau composite multicouche, materiau composite multicouche obtenu par le procede et pieces ou structures mecaniques realisees avec ledit materiau. |
DE102013010238A1 (de) * | 2013-06-18 | 2014-12-31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Bauteilverbundes |
KR101351436B1 (ko) * | 2013-09-05 | 2014-01-16 | 범진아이엔디(주) | 전자기기의 액정화면용 뷰 커버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뷰 커버 |
US9487155B2 (en) * | 2014-03-26 | 2016-11-0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hanging structure of a hands-free mount |
US9891509B2 (en) | 2016-06-17 | 2018-02-13 | Mimono LLC | Projector holder |
USD803931S1 (en) | 2016-12-12 | 2017-11-28 | Mimono LLC | Projector holder |
USD803929S1 (en) | 2016-12-12 | 2017-11-28 | Mimono LLC | Projector holder |
USD803930S1 (en) | 2016-12-12 | 2017-11-28 | Mimono LLC | Projector holder |
JP6367394B1 (ja) * | 2017-02-13 | 2018-08-01 | Nissha株式会社 | 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CN107053565B (zh) * | 2017-04-28 | 2023-09-01 | 宁波横河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 |
DE102017208098A1 (de) * | 2017-05-15 | 2018-11-15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Spritzgus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nnenverkleidungsbauteils |
KR20180138305A (ko) * | 2017-06-21 | 2018-12-3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일체형 엠블럼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7231774B (zh) * | 2017-07-31 | 2022-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外壳、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外壳加工方法 |
US10353123B2 (en) | 2017-08-08 | 2019-07-1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glass layer coatings |
JP6600339B2 (ja) | 2017-10-16 | 2019-10-30 | Nissha株式会社 | 成形品及び当該成形品を含む表示装置並びに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DE102017012070B4 (de) * | 2017-12-29 | 2020-04-30 | Rehau Ag + Co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enigstens zwei Farbschichten aufweisenden Bauteil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7211105B2 (ja) * | 2019-01-24 | 2023-01-24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型内塗装用金型及び型内塗装方法 |
CA3191138A1 (en) * | 2020-08-31 | 2022-03-03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Methods of in-molding labels and dispensers thereof |
CN114474562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8019A (ja) * | 1985-11-07 | 1987-05-19 | Yoshida Kogyo Kk <Ykk> | 合成樹脂多色成形品の成形方法並びに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品 |
JPS6346246A (ja) * | 1986-04-14 | 1988-02-27 | Sumitomo Chem Co Ltd |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イン共重合系加硫ゴム組成物 |
US5393607A (en) * | 1992-01-13 | 1995-02-28 | Mitsui Toatsu Chemiclas, Inc. | Laminated transparent plastic material and polymerizable monomer |
JP3150830B2 (ja) * | 1993-09-24 | 2001-03-2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透明部を有する樹脂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H1044190A (ja) * | 1996-07-31 | 1998-02-17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透明窓を有する2色成形同時絵付け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6156411A (en) * | 1998-02-06 | 2000-12-0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Decorative backlit components using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DE10029678B4 (de) * | 1999-06-25 | 2006-06-08 | Yoshida Kogyo Co., Ltd.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häusekastens |
KR100359519B1 (ko) * | 2000-03-16 | 2002-10-31 | 주식회사 동남 실리콘 | 키패드 일체형 통신기기용 전면 커버 |
TWI230002B (en) * | 2000-10-17 | 2005-03-21 | Nissha Printing |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mold for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
US6543617B2 (en) * | 2001-03-09 | 2003-04-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ackaged radiation sensitive coated workpiece process for making and method of storing same |
-
2006
- 2006-03-08 BR BRPI0608841-4A patent/BRPI0608841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08 JP JP2007507156A patent/JP464207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08 US US11/886,039 patent/US200801221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3-08 CN CNA2006800078118A patent/CN101137486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3-08 CA CA002600109A patent/CA260010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3-08 MX MX2007010932A patent/MX2007010932A/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3-08 RU RU2007137562/12A patent/RU2007137562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3-08 WO PCT/JP2006/304491 patent/WO20060957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08 KR KR1020077020174A patent/KR2007011659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3-08 EP EP06715411A patent/EP185725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3-09 TW TW095107928A patent/TW200637712A/zh unkno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0706A (zh) * | 2010-07-01 | 2012-01-11 |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装饰膜、装饰组件以及制造装饰膜的方法 |
WO2012062004A1 (zh) * | 2010-11-09 | 2012-05-18 | 深圳庆和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具有视窗口的金属件与塑胶成型品成型方法及其应用 |
CN104626464A (zh) * | 2013-11-08 | 2015-05-20 | 宰煐斯路泰科株式会社 | 用于内盖件的注塑模具和使用其形成内盖件的方法 |
CN104626464B (zh) * | 2013-11-08 | 2017-06-20 | 宰煐斯路泰科株式会社 | 用于内盖件的注塑模具和使用其形成内盖件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642071B2 (ja) | 2011-03-02 |
WO2006095781A1 (ja) | 2006-09-14 |
RU2007137562A (ru) | 2009-04-20 |
MX2007010932A (es) | 2007-10-15 |
EP1857251A1 (en) | 2007-11-21 |
CA2600109A1 (en) | 2006-09-14 |
EP1857251A4 (en) | 2009-08-12 |
TW200637712A (en) | 2006-11-01 |
US20080122137A1 (en) | 2008-05-29 |
KR20070116595A (ko) | 2007-12-10 |
JPWO2006095781A1 (ja) | 2008-08-14 |
BRPI0608841A2 (pt) | 2010-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37486A (zh) | 电子设备用壳体的制造方法 | |
EP2923823B1 (de) | Form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
CN101681216B (zh) | 嵌入成型用层叠物及其制造方法、嵌入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556690C (zh) | 装饰片、装饰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423799B1 (ko) | 엠보싱 장식 사출 성형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CN1921998B (zh) | 成形同时双面装饰用金属模及成形同时双面装饰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 |
JP4951895B2 (ja) | 加飾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05095081A1 (ja) | 射出成形同時加飾用シート及び加飾樹脂成形品 | |
EP1304173B1 (en) | Process of forming a resin molded product having metallic luster surface | |
CN107735256A (zh) | 制造塑料‑车辆构件的方法 | |
JP2020506095A (ja) | 装飾面を有する成形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飾面を有する成形プラスチック部品 | |
JP2009006668A (ja) | 2色成形同時絵付け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 |
WO2015056433A1 (ja) | インモールド転写箔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加飾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20003433A1 (en) | Decoration film, dec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coration device | |
JP2006239967A (ja) | 転写シート | |
JP2006255894A (ja) | ヘアライン調加飾シート | |
KR101470645B1 (ko) | 인서트 가식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 |
JP2002264268A (ja) | 射出成形同時絵付け成形品、及び射出成形同時絵付け方法 | |
JP2017132267A (ja) | 加飾熱可塑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 |
KR102033683B1 (ko) | 두께감 및 메탈감을 갖는 고광택 문양 구현이 가능한 데코필름 제조방법 및 그 데코필름 | |
JP5194681B2 (ja) | エンボス加飾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JP2001232660A (ja) | 射出成形同時絵付用シート及び射出成形同時絵付方法 | |
JP4801507B2 (ja) | カバーパーツの成形同時絵付け金型 | |
JP5301782B2 (ja) | 射出成形用加飾シート及び樹脂成形品 | |
JP3710858B2 (ja) |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サートフィル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