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1311B - 凹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凹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1311B
CN101121311B CN2007101296493A CN200710129649A CN101121311B CN 101121311 B CN101121311 B CN 101121311B CN 2007101296493 A CN2007101296493 A CN 2007101296493A CN 200710129649 A CN200710129649 A CN 200710129649A CN 101121311 B CN101121311 B CN 101121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ntaglio
cylinder
ink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96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1311A (zh
Inventor
日下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69085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12131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21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1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1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13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2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F9/021Sheet print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41F21/10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 B41F21/106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for reversing sheets, e.g. for perfecting machine
    • B41F21/108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for reversing sheets, e.g. for perfecting machine with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4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02Devices for tripping inking devices as a wh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其包括: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其在纸张(1)一面上进行腐蚀凹版印刷;干燥装置(71A~71C),其干燥用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进行腐蚀凹版印刷的纸张(1)的那一面;凹版印刷装置(50),其在已用干燥装置(71A~71C)干燥的纸张(1)上进行凹版印刷;以及印刷面切换装置(40),其将纸张(1)从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传送到凹版印刷装置(50),使得凹版印刷装置(50)在其上进行凹版印刷的纸张(1)的表面在纸张(1)的那一面和另一面的任一面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凹版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其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intaglio printing),其还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多次凹版印刷。 
背景技术
作为常规凹版印刷机,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未经审查的公开No.2001-096713中记载的凹版印刷机是已知的。当这种凹版印刷机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时,首先在纸张背面上进行凹版印刷。然后将纸张放置几天,使得背面上的油墨干燥。然后,反转纸张,再馈送到凹版印刷机,在纸张表面上再次进行凹版印刷。其后,将纸张又放置几天,使得表面上的油墨干燥。 
此外,可以在一次通过中进行凹版印刷和胶印的印刷机记载在例如日本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Hei4-000025中。在这种印刷机中,在前一阶段中通过胶印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印刷。随后,在必要时反转纸张之后,在后一阶段中可以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 
作为相关技术,还有日本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Hei1-037272、日本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Hei6-041202和日本专利申请未经审查的公开No.2005-088450。 
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未经审查的公开No.2001-096713所记载的凹版印刷机中,不能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纸张两面上完成凹版印刷很耗时间,增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 
另一方面,日本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Hei4-000025中记载的印刷机具有以下问题。具体而言,尽管可以在一次通过中进行凹版印刷和胶印,但是不能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或者不能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多次凹版印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其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其还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多次凹版印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凹版印刷单元、第一干燥部件、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和印刷面切换部件。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干燥用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在其上进行凹版印刷的所述纸张的那一面。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在已用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干燥的所述纸张上进行凹版印刷。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将所述纸张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传送到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使得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在其上进行凹版印刷的所述纸张的表面可以在所述纸张的那一面和另一面的任一面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分别包括:压印滚筒,其保持所述纸张;凹版滚筒,其与所述压印滚筒接触,并且在由所述压印滚筒保持的所述纸张上进行印刷;加墨装置,其将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以及刮墨刀或擦试装置,其去除附着在所述凹版滚筒表面上的多余油墨。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还包括:压花辊,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加墨装置之间,将来自所述加墨装置的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以及油墨收集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压花辊之间,并因而与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压花辊接触。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还包括压花辊,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加墨装置之间,将来自所述加墨装置的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所述压花辊与所述凹版滚筒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所述加墨装置包括:墨斗,其贮存油墨;墨斗辊,其从所述墨斗的边缘取出所述墨斗中的油墨;以及辊子,其配置成使得所述辊子的外周面位于所述墨斗的边缘和所述墨斗辊之间的间隙位置的垂直下方。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与所述墨斗辊接触。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是串墨辊。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还包括:压花辊,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加墨装置之间,将来自所述加墨装置的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以及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压花辊和所述加墨装置,并且其可沿所述压花辊的轴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所述支承部件包括:墨辊架,其支承所述压花辊和所述加墨装置,并且其设有配合部;以及主体架,其设有与所述墨辊架的配合部配合的被配合部。 
此外,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墨辊架的配合部是导轨,所述主体架的被配合部是以所述导轨可滑动地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导轨的导引件。此外,当所述墨辊架位于所述主体架内侧时,所述墨辊架以与床面分开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主体架上,而当所述墨辊架位于所述主体架外侧时,所述墨辊架由于所述导轨的偏转而被支承在所述床面上。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包括反转滚筒。所述反转滚筒夹持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输送的所述纸张的后端部,并且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端部,从而在反转所述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纸张。此外,或者,所述反转滚筒夹持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输送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并且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端部,从而在没有反转所述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纸张。 
此外,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包括输送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反转滚筒沿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使得所述输送滚筒面对所述反转滚筒,并且其保持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输送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从而将所述纸张传送到所述反转滚筒。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滚筒是吸着滚筒。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部件配置在由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切换所述印刷面的部分沿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此外,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所述第一干燥部件配置成面对所述压印滚筒,使得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可以干燥在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的压印滚筒和凹版滚筒之间在其上进行印刷的所述纸张的那一面。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夹持在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的压印滚筒和凹版滚筒之间在其上进行印刷的所述纸张,从而输送所述纸张。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干燥部件配置成面对所述输送部件,使得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可以干燥由所述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纸张的那一面。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腐蚀凹版印刷(gravureprinting)装置。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中的一个是腐蚀凹版印刷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中的另一个是凹版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详细说明和附图仅作说明用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凹版印刷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示出图1的凹版印刷机的印刷面切换装置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在两面印刷时吸着滚筒和反转滚筒之间的相位状态中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B示出在一面印刷时吸着滚筒和反转滚筒之间的相位状态中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的凹版印刷机的凹版印刷装置要部的引出放大图; 
图4示出图1的凹版印刷机的凹版印刷装置其他要部的引出放大图; 
图5示出从纸张的输送方向观察时图4中部件的剖视图; 
图6示出本发明凹版印刷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凹版印刷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本发明凹版印刷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凹版印刷机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图5说明本发明凹版印刷机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送纸装置10逐张逐张地馈送在堆纸台11上堆叠的纸张1,并且与送纸台21的近端连接。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pregripper)22设在送纸台21的远端。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22将纸张1传送到用作第一凹版印刷单元的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的传送滚筒31。 
第一压印滚筒32在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22将纸张1传送到传送滚筒31的位置沿纸张1输送方向(下面也称作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传送滚筒31接触。第一凹版滚筒33在第一压印滚筒32与传送滚筒31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第一压印滚筒32接触。第一凹版滚筒33设有用于将油墨供应到第一凹版滚筒33的第一加墨装置34和用于刮去附着在第一凹版滚筒33表面上的多余油墨的第一刮墨刀34a。 
传送滚筒35在第一压印滚筒32与第一凹版滚筒33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第一压印滚筒32接触。第二压印滚筒36在传送滚筒35与第一压印滚筒32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传送滚筒35接触。第二凹版滚筒37在第二压印滚筒36与传送滚筒35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第二压印滚筒36接触。第二凹版滚筒37设有用于将油墨供应到第二凹版滚筒37的第二加墨装置38和用于刮 去附着在第二凹版滚筒37表面上的多余油墨的第二刮墨刀38a。 
印刷面切换装置40在第二压印滚筒36与第二凹版滚筒37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通过介于其间的传送滚筒41和42与第二压印滚筒36接触。印刷面切换装置40用作印刷面切换部件,并且包括吸着滚筒43和反转滚筒44。印刷面切换装置40具有例如日本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Hei 6-041202和日本专利申请未经审查的公开No.2005-088450中记载的公知构造。 
具体而言,如图2A和图2B所示,吸着滚筒43是输送滚筒,在传送滚筒42与传送滚筒41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传送滚筒42接触。吸着滚筒43设有沿吸着滚筒43的圆周方向以预定间距排列的多组(在本实施例中是两组)夹持装置43a和吸着头43b。每个夹持装置43a包括夹子43aa和夹持垫43ab。反转滚筒44在吸着滚筒43与传送滚筒42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吸着滚筒43接触。多组(在本实施例中是两组)第一夹持装置44a和第二夹持装置44b沿反转滚筒44的圆周方向彼此邻近并且彼此成对,设于在反转滚筒44的外周形成的缺口部分中,并且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距排列。每个第一夹持装置44a包括夹子44aa和夹持垫44ab,每个第二夹持装置44b包括夹子44ba和夹持垫44bb。 
用作第二凹版印刷单元的凹版印刷装置50的传送滚筒51与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反转滚筒44接触。压印滚筒52在传送滚筒51与反转滚筒44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传送滚筒51接触。凹版滚筒53在压印滚筒52与传送滚筒51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压印滚筒52接触。 
油墨收集滚筒54在凹版滚筒53与压印滚筒52接触的位置沿凹版滚筒53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凹版滚筒53接触。多个压花辊55a~55c(在本实施例中是三个辊)与油墨收集滚筒54接触。压花辊55d在凹版滚筒53与油墨收集滚筒54接触的位置沿凹版滚筒53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凹版滚筒53接触。加墨装置56a~56c分别通过介于其间的着墨辊57a~57c设于压花辊55a~55c上,而加墨装置56d设于压花辊55d上。 
如图3所示,加墨装置56a(56b~56d)包括墨斗56aa(56ba~56da)、 墨斗辊56ab(56bb~56db)和串墨辊56ac(56bc~56dc)。墨斗56aa(56ba~56da)贮存油墨。墨斗辊56ab(56bb~56db)从墨斗56aa(56ba~56da)的边缘取出墨斗56aa(56ba~56da)中的油墨。串墨辊56ac(56bc~56dc)是一种与墨斗辊56ab(56bb~56db)接触并且在墨斗辊56ab(56bb~56db)上沿墨斗辊56ab(56bb~56db)的轴向调平从墨斗56aa(56ba~56da)内部取出的油墨的辊。串墨辊56ac(56bc~56dc)布置成使得串墨辊56ac(56bc~56dc)的外周面位于墨斗56aa(56ba~56da)的底板的边缘和墨斗辊56ab(56bb~56db)之间的间隙位置的垂直下方,即位于墨斗56aa(56ba~56da)的边缘部分的垂直下方。 
如图1所示,擦试装置58设在凹版滚筒53与压花辊55d接触的位置沿凹版滚筒53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凹版滚筒53与压印滚筒52接触的位置沿凹版滚筒53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排纸装置60的未示出的取纸滚筒在压印滚筒52与凹版滚筒53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压印滚筒52接触。 
该取纸滚筒上同轴设有彼此成对的链轮61。彼此成对的环链63分别绕链轮61环绕。这些彼此成对的链63也分别绕链轮62环绕,链轮62彼此成对并且置于堆纸台64上方。多个未示出的夹杆设在彼此成对的链63之间,并且沿链63的纵向以预定间距排列,每个夹杆用于夹持纸张1。 
干燥装置71A配置在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的第一压印滚筒32与第一凹版滚筒33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第一压印滚筒32与传送滚筒35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使得干燥装置71A面对第一压印滚筒32。干燥装置71A干燥在从第一加墨装置34和第一凹版滚筒33输送的纸张1的一面上印刷的油墨。 
干燥装置71B配置在第二压印滚筒36与第二凹版滚筒37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第二压印滚筒36与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传送滚筒41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使得干燥装置71B面对第二压印滚筒36。干燥装置71B干燥在从第二加墨装置38和第二凹版滚筒37输送的纸张1的那一面上印刷的油墨。 
干燥装置71C配置在用作印刷面切换装置40输送部件的传送滚筒42与传送滚筒41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传送滚筒42与 吸着滚筒43接触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使得干燥装置71C面对传送滚筒42。干燥装置71C完成在从加墨装置34和38以及凹版滚筒33和37输送的纸张1的那一面上印刷的油墨的干燥。 
换句话说,干燥装置71A~71C配置在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吸着滚筒43和反转滚筒44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即由印刷面切换装置40将印刷面从一面切换到另一面的位置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每个干燥装置72配置在排纸装置60的链轮61和62之间。干燥装置72干燥在从凹版印刷装置50的加墨装置56a~56d、压花辊55a~55d、油墨收集滚筒54和凹版滚筒53输送的纸张1的那一面或另一面上印刷的油墨。 
应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干燥装置71A~71C等构成第一干燥部件,干燥装置72等构成第二干燥部件。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墨辊架151装配在凹版印刷机的主体架101中,位于在凹版印刷装置50的压花辊55d和加墨装置56d附近的部分中。墨辊架151可活动地支承压花辊55d和加墨装置56d。墨辊架151的装配方式使得墨辊架151相对于主体架101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运动,即沿压花辊55d的轴向运动。 
导轨154分别设于墨辊架151在纸张1输送方向上沿水平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图4中的右侧和左侧)上,每个导轨具有基本上H-形的截面并且用作配合部。导轨154还设置成使得每个导轨154的纵向与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平行,即与压花辊55d的轴向平行。每个导轨154延伸,使得在墨辊架151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另一侧(图5中的右侧)突出于墨辊架151的外部,突出长度等于或大于墨辊架15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每个导轨154可以在上下方向有一定程度的偏转。 
导引件155设在主体架101上,分别位于相应导轨154附近,每个导引件具有基本上C-形的截面。导引件155用作被配合部,分别与导轨154配合,使得导引件155保持各个导轨154,从而允许导轨154在纵向上滑动。把手156设在墨辊架151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图5中的左侧)上。 
一对轮子152借助于支架153设在墨辊架151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的那一侧(图5中的左侧)上,使得轮子152相对于放置凹版印刷机的床面100以预定距离分开。每个轮子152可以沿水平方向滚动。 
当墨辊架151被收容在主体架101内部时,即当位于印刷机之内时,墨辊架151借助于导轨154和导引件155可活动地支承在主体架101上,轮子152处于与床面100分开的状态。通过将把手156拉向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的那一侧,在由导引件155导引导轨154的同时,将墨辊架151朝着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的那一侧拉出。一旦墨辊架151位于印刷机外部,那么导轨154就因为墨辊架151的重量而偏转,使得轮子152与床面100接触。其结果是,墨辊架151借助于轮子152和支架153可活动地支承在床面100上。因此,在使轮子152相对于床面100滚动的同时,可以沿垂直于纸张1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拉出墨辊架151,从而将压花辊55d和加墨装置56d引出到主体架101外部。 
主体架101在墨辊架151附近分别设有制动器157。每个制动器157由与墨辊架151可脱离地配合的致动器等形成。换句话说,当墨辊架151装配在主体架101中时,通过与墨辊架151配合的制动器157,防止墨辊架151移动。使制动器157与墨辊架151脱离就可以使墨辊架151移动。 
应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架101、墨辊架151、轮子152、支架153、导轨154、导引件155、把手156、制动器157等构成支承部件。 
下面将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凹版印刷机的操作。 
首先,从送纸装置10的堆纸台11的上部将纸张1逐张逐张地馈送到送纸台21上,并且通过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22传送到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的传送滚筒31。然后将纸张1从传送滚筒31传送到第一压印滚筒32,从而用从第一加墨装置34供应到第一凹版滚筒33的油墨在纸张1的第一面上进行腐蚀凹版印刷。在用干燥装置71A干燥通过腐蚀凹版印刷在第一面上形成的油墨之后,经由传送滚筒35将纸张1传送到第二压印滚筒36,从而用从第二加墨装置38供应到第二凹版滚筒37的油墨在第一面上再次进行腐蚀凹版印刷。其后,用干燥装置71B干燥通过腐 蚀凹版印刷在第一面上再次形成的油墨,并且将纸张1传送到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传送滚筒41和42,进行输送。 
当在纸张1上进行两面印刷时,从传送滚筒41和42输送的纸张1从吸着滚筒43传送到反转滚筒44以改变其夹子,同时反转纸张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因此,将纸张1传送到凹版印刷装置50的传送滚筒51(关于详细的反转操作,参见日本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Hei 6-041202和日本专利申请未经审查的公开No.2005-088450)。 
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相对于反转滚筒44的相位调节吸着滚筒43等的相位,使得吸着滚筒43的吸着头43b遇到反转滚筒44的第二夹持装置44b。在纸张1的前端部被吸着滚筒43的夹持装置43a夹持,而其后端部被吸着头43b吸着并保持的状态下,输送已经在其第一面上印刷的纸张1。然后,打开和关闭反转滚筒44的第二夹持装置44b并且释放吸着滚筒43的吸着头43b的吸着,使纸张1的后端部传递到反转滚筒44的第二夹持装置44b,因而被其夹持。同时,打开和关闭吸着滚筒43的夹持装置43a使纸张1的前端部释放。因此,纸张1被传送到反转滚筒44,使得纸张1的后端部先于其前端部。随后,在彼此略微不同的正时打开和关闭反转滚筒44的相应第一夹持装置44a和第二夹持装置44b,使得纸张1从第二夹持装置44b通过到达第一夹持装置44a,被第一夹持装置44a夹持。其结果是,纸张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反转,从而切换了印刷面。 
将印刷面经上述切换的纸张1从传送滚筒51传送到压印滚筒52。然后,用从加墨装置56a~56c经由压花辊55a~55c和油墨收集滚筒54供应到凹版滚筒53的油墨以及用从加墨装置56d经由压花辊55d供应到凹版滚筒53的油墨在纸张1的第二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此后,将纸张1传送到排纸装置60的取纸滚筒,再被夹杆夹持。然后,在由随链轮61和62的旋转而运行的链63输送纸张1的同时,用干燥装置72干燥通过凹版印刷在第二面上形成的油墨,随后将纸张1送到堆纸台64上。 
另一方面,当在纸张1上进行一面印刷时,从传送滚筒41和42输送的纸张1从吸着滚筒43传送到反转滚筒44,并被夹持,同时没有反转纸张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然后,将纸张1传送到凹版印刷装置50的传 送滚筒51。 
具体而言,如图2B所示,相对于反转滚筒44的相位调节吸着滚筒43等的相位,使得吸着滚筒43的夹持装置43a遇到反转滚筒44的第一夹持装置44a。在纸张1的前端部被吸着滚筒43的夹持装置43a夹持的同时,输送已经在其第一面上印刷的纸张1。打开和关闭反转滚筒44的第一夹持装置44a,并且打开和关闭吸着滚筒43的夹持装置43a,使上述前端部传递到第一夹持装置44a,然后被其夹持。因此,纸张1被传送到反转滚筒44,使得按原样前端部先于后端部。其结果是,按原样输送纸张1,没有切换印刷面。 
其后,将纸张1从传送滚筒51传送到压印滚筒52。然后,用从加墨装置56a~56c经由压花辊55a~55c和油墨收集滚筒54供应到凹版滚筒53的油墨以及用从加墨装置56d经由压花辊55d供应到凹版滚筒53的油墨在纸张1的第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此后,将纸张1传送到排纸装置60的取纸滚筒,再被夹杆夹持。然后,在由随链轮61和62的旋转而运行的链63输送纸张1的同时,用干燥装置72干燥通过凹版印刷在第一面上形成的油墨,随后将纸张1送到堆纸台64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凹版印刷机可以在纸张1的一次通过中在纸张1的一面上进行腐蚀凹版印刷,同时在纸张的另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换句话说,可以同时在纸张1的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此外,还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1的一面上进行腐蚀凹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换句话说,可以同时在纸张1的一面上进行多次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装置50的加墨装置56a(56b~56d)的串墨辊56ac(56bc~56dc)布置成使得串墨辊56ac(56bc~56dc)的外周面位于墨斗56aa(56ba~56da)的底板的边缘和墨斗辊56ab(56bb~56db)之间的间隙位置的垂直下方,即位于墨斗56aa(56ba~56da)的边缘部分的位置的垂直下方。因此,从所述间隙落下的油墨被串墨辊56ac(56bc~56dc)的外周面接收,因而应用到墨斗辊56ab(56bb~56db)的外周面。这样可以抑制加墨装置56a(56b~56d)下侧的污点,从而大大降低维护等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可以移动墨辊架151,其方式是用导轨154和导引件155引导墨辊架151的移动,同时墨辊架151借助于其间的轮子152和支架153 可活动地支承在床面100上。因此,通过从主体架101中拉出墨辊架151,可以容易地从主体架101中取出沉重的压花辊55d和加墨装置56d。这样允许容易地维护压花辊55d和加墨装置56d。 
此外,墨辊架151借助于其间的导轨154和导引件155可活动地支承在主体架101上,而没有与床面100接触。因此,可以确保压花辊55d在预定位置、在任何时间精确地与凹版滚筒53接触,即使在床面100具有台阶的情况下,在轮子152被磨损的情况下,或者在床面100和任一轮子152之间存在异物的情况下。这样可以确保防止印刷错误发生。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结构如下的凹版印刷机。具体而言,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设有加墨装置56d和与凹版滚筒53直接接触的压花辊55d、并且通过其间的传送滚筒51与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反转滚筒44联系的凹版印刷装置50用作第二凹版印刷单元。此外,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附近设有干燥装置71C的传送滚筒42位于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传送滚筒41和吸着滚筒43之间。然而,具有以下如图6所示结构的凹版印刷机也可以作为第二实施例。具体而言,省略了加墨装置56d和与凹版滚筒53直接接触的压花辊55d的凹版印刷装置50用作第二凹版印刷单元。此外,省略了传送滚筒42和干燥装置71C,使得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传送滚筒41和吸着滚筒43彼此直接接触。此外,省略了凹版印刷装置50的传送滚筒51,使得压印滚筒52和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反转滚筒44彼此直接接触。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结构如下的凹版印刷机。具体而言,在所述凹版印刷机中,设有多个压印滚筒32和36、凹版滚筒33和37、加墨装置34和38、刮墨刀34a和38a等的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用作第一凹版印刷单元。此外,其中将油墨从压花辊55a~55c经由油墨收集滚筒54供应到凹版滚筒53的凹版印刷装置50用作第二凹版印刷单元。此外,配置有传送滚筒41和42,以使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的第二压印滚筒36和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吸着滚筒43之间联系。然而,例如,具有以下如图7所示结构的凹版印刷机也可以作为第三实施例。具体而言, 其中省略了油墨收集滚筒54和着墨辊57a~57c、并因而将油墨从压花辊55a~55c直接供应到凹版滚筒53的凹版印刷装置50用作第一凹版印刷单元。此外,其中除了第一元件32,33,34和34a之外省略了第二元件36,37,38和38a以及传送滚筒31和35的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用作第二凹版印刷单元。此外,凹版印刷装置50的压印滚筒52配置成使用排纸装置60的取纸滚筒、链轮61和62、链63、具有与夹杆等相似结构的取纸滚筒(图未示)、链轮45和46、链47、夹杆(图未示)等代替传送滚筒41与印刷面切换装置40的吸着滚筒43联系。 
第四实施例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组合不同类型的凹版印刷方式的情况。然而,例如作为第四实施例,如图8所示,还可以使用腐蚀凹版印刷装置30作为凹版印刷机的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第二凹版印刷单元。顺便提及的是,图8中的附图标记65指传送滚筒。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凹版印刷装置50的墨辊架151配置成用把手156手动移动。然而,以下结构也可以作为其他实施例。墨辊架151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液压缸、气缸、齿条和齿轮及电机等代替把手156来自动移动。 
此外,在每个上述各种滚筒的直径方面,可以按需要适宜地选择每个滚筒,从直径相应于单张纸尺寸的单滚筒到直径相应于几张纸总尺寸的复式滚筒。 
在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中,通过印刷面切换部件切换由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在其上进行凹版印刷的纸张的印刷面。因此,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还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多次凹版印刷。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两面上进行凹版印刷,还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多次凹版印刷。为此,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机用在印刷业中极为有益。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变化。这 些变化不应被认为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所有修改也意图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其在纸张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
第一干燥部件,其干燥用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在其上进行凹版印刷的所述纸张的那一面;
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其在已用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干燥的所述纸张上进行凹版印刷;以及
印刷面切换部件,其将所述纸张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传送到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使得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在其上进行凹版印刷的所述纸张的表面可以在所述纸张的那一面和另一面的任一面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分别包括:
压印滚筒,其保持所述纸张;
凹版滚筒,其与所述压印滚筒接触,并且在由所述压印滚筒保持的所述纸张上进行印刷;
加墨装置,其将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以及
刮墨刀或擦试装置,其去除附着在所述凹版滚筒表面上的多余油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还包括:
压花辊,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加墨装置之间,将来自所述加墨装置的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以及
油墨收集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压花辊之间,并因而与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压花辊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还包括压花辊,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加墨装置之间,将来自所述加墨装置的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所述压花辊与所述凹版滚筒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墨装置包括:
墨斗,其贮存油墨;
墨斗辊,其从所述墨斗的边缘取出所述墨斗中的油墨;以及
辊子,其配置成使得所述辊子的外周面位于所述墨斗的边缘和所述墨斗辊之间的间隙位置的垂直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与所述墨斗辊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是串墨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还包括:
压花辊,其配置在所述凹版滚筒和所述加墨装置之间,将来自所述加墨装置的油墨供应到所述凹版滚筒;以及
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压花辊和所述加墨装置,并且其可沿所述压花辊的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包括:
墨辊架,其支承所述压花辊和所述加墨装置,并且其设有配合部;以及
主体架,其设有与所述墨辊架的配合部配合的被配合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辊架的配合部是导轨,
所述主体架的被配合部是以所述导轨可滑动地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导轨的导引件,以及
当所述墨辊架位于所述主体架内侧时,所述墨辊架以与设置所述凹版印刷机的床面分开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主体架上,而当所述墨辊架位于所述主体架外侧时,所述墨辊架由于所述导轨的偏转而被支承在所述床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包括反转滚筒,其夹持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输送的所述纸张的后端部,并且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端部,从而在反转所述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纸张,或者,其夹持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输送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并且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端部,从而在没有反转所述纸张的同时传送所述纸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包括输送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反转滚筒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使得所述输送滚筒面对所述反转滚筒,并且其保持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输送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从而将所述纸张传送到所述反转滚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滚筒是吸着滚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部件配置在由所述印刷面切换部件切换所述印刷面的部分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部件配置成面对所述压印滚筒,使得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可以干燥在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的压印滚筒和凹版滚筒之间在其上进行印刷的所述纸张的那一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部件,其夹持在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的压印滚筒和凹版滚筒之间在其上进行印刷的所述纸张,从而输送所述纸张,
所述第一干燥部件配置成面对所述输送部件,使得所述第一干燥部件可以干燥由所述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纸张的那一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腐蚀凹版印刷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中的一个是腐蚀凹版印刷装置,以及
所述第一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第二凹版印刷单元中的另一个是凹版印刷装置。
CN2007101296493A 2006-08-09 2007-07-27 凹版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1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6669A JP2008037037A (ja) 2006-08-09 2006-08-09 凹版印刷機
JP2006216669 2006-08-09
JP2006-216669 2006-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1311A CN101121311A (zh) 2008-02-13
CN101121311B true CN101121311B (zh) 2013-12-11

Family

ID=38690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964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1311B (zh) 2006-08-09 2007-07-27 凹版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87662B2 (zh)
EP (1) EP1886811B1 (zh)
JP (1) JP2008037037A (zh)
CN (1) CN101121311B (zh)
RU (1) RU2415018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39748A (ja) * 2011-08-17 2013-02-28 Komori Corp インキ供給装置
EP2749416B1 (en) 2012-12-28 2020-01-22 Komori Corporation Intaglio printing press
JP2014141068A (ja) * 2012-12-28 2014-08-07 Komori Corp 凹版印刷機
JP2014141069A (ja) * 2012-12-28 2014-08-07 Komori Corp 凹版印刷機
CN103568482A (zh) * 2013-10-14 2014-02-12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组式四色凹版印刷机
CN103568481A (zh) * 2013-10-14 2014-02-12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机组式凹版印刷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6621A (zh) * 1985-09-27 1987-07-08 奥西—荷兰公司 光栅图象存储器
US4794856A (en) * 1983-07-26 1989-01-03 De La Rue Giori S.A. Combined rotary multicolor perfecting press
CN1039213A (zh) * 1988-07-13 1990-01-31 乔里路公司 组合式单张纸轮转印刷机
CN1250719A (zh) * 1998-09-08 2000-04-19 吉奥里大街公司 证券纸的证券印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80175A (de) * 1969-04-21 1969-10-31 De La Rue Giori Sa Mehrfarben-Stahlstichdruckmaschine für Bogen, insbesondere für Wertscheine
US3625145A (en) * 1969-06-05 1971-12-07 Bobst Champlain Inc Cylinder cart for exchanging cylinders on the fly
FR2221280A1 (zh) 1973-03-16 1974-10-11 De La Rue Giori Sa
US4188883A (en) 1976-12-22 1980-02-19 Veb Polygraph Leipzig Kombinat Fur Polygraphische Maschinen Und Ausrustungen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EP0047166B1 (en) 1980-09-03 1984-12-05 Crosfield Electronics Limited A gravure colour printing press
JPS58126159A (ja) 1982-01-22 1983-07-27 Komori Printing Mach Co Ltd 枚葉グラビア輪転印刷機
DD229358A5 (de) * 1984-07-24 1985-11-06 De La Rue Giori Sa Kombinierte 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fuer wertpapiere, insbesondere banknoten
JPS61137768A (ja) * 1984-12-10 1986-06-25 Ookurashiyou Insatsu Kyokucho 凹版印刷方法
CN85106621B (zh) 1985-09-02 1987-06-10 小森印刷机械株式会社 凹版印刷机
JPH0641202B2 (ja) 1986-05-19 1994-06-01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反転機構付枚葉印刷機の印刷切替装置
JPH04200766A (ja) * 1990-11-30 1992-07-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表裏両面に凹凸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IT1265710B1 (it) 1992-01-31 1996-12-02 Cerutti Spa Off Mec Procedimento per l'introduzione di un carrello di stampa in un elemento di stampa, nonche' relativo elemento di stampa
DE4223189C3 (de) 1992-07-15 2003-04-0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orrichtung zur ferngesteuerten Betätigung von Klemmorganen einer Wendeeinrichtung
US5715749A (en) 1996-05-30 1998-02-10 Stevens International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rinting cassette replacement
JP3372457B2 (ja) * 1997-07-11 2003-02-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枚葉両面印刷機
JPH11300924A (ja) * 1998-02-19 1999-11-02 Jm Insatsu Kikai Kk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US6895861B2 (en) * 2003-07-11 2005-05-24 James F. Price Keyless in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subtractive and clean-up rollers
DE19933304A1 (de) * 1999-07-16 2001-01-25 Roland Man Druckmasch Anlegeeinheit für eine Bogenverarbeitungsmaschine
JP2001096713A (ja) * 1999-09-30 2001-04-10 Komori Corp 印刷機
DE19949412A1 (de) 1999-10-13 2001-04-1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Einrichtung zum Wenden von Bogen in einer 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3530790B2 (ja) 1999-11-18 2004-05-24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と片面印刷が切替可能な枚葉印刷機
JP3524471B2 (ja) 2000-05-16 2004-05-10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と片面印刷が切替可能な枚葉印刷機
JP2002011847A (ja) 2000-06-29 2002-01-15 Komori Corp 反転機構付枚葉輪転印刷機
JP2004034641A (ja) * 2002-07-08 2004-02-05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モジュ−ルで構成された印刷機械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JP4414180B2 (ja) 2003-09-18 2010-02-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胴装置
JP2005271421A (ja) * 2004-03-25 2005-10-06 Komori Corp 凹版印刷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4856A (en) * 1983-07-26 1989-01-03 De La Rue Giori S.A. Combined rotary multicolor perfecting press
CN86106621A (zh) * 1985-09-27 1987-07-08 奥西—荷兰公司 光栅图象存储器
CN1039213A (zh) * 1988-07-13 1990-01-31 乔里路公司 组合式单张纸轮转印刷机
CN1250719A (zh) * 1998-09-08 2000-04-19 吉奥里大街公司 证券纸的证券印刷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赫尔穆特.基普汉.凹版印刷.《印刷媒体手册》.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第384页,第39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86811A3 (en) 2011-03-09
JP2008037037A (ja) 2008-02-21
EP1886811B1 (en) 2014-04-30
US9387662B2 (en) 2016-07-12
EP1886811A2 (en) 2008-02-13
RU2415018C2 (ru) 2011-03-27
US20080034992A1 (en) 2008-02-14
RU2007130448A (ru) 2009-02-20
CN101121311A (zh)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1311B (zh) 凹版印刷机
AU2015308127B2 (en) Combined printing press
EP3191307B1 (en) Combined printing press
US8925453B2 (en) Intaglio printing press
JP2010047028A (ja) 凹版印刷機
DE102005055364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ördern bogenförmiger Objekte
US9738065B2 (en) Intaglio printing press
CN103203985A (zh) 号码压印机
EP2849947B1 (en) Printing press with mobile inking carriage
JPH02251449A (ja) 被印刷材料ウエブの位置を移動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KR101842664B1 (ko) 요판 인쇄 프레스의 잉크 와이핑 시스템 및 그러한 잉크 와이핑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요판 인쇄기
JP5355340B2 (ja) シートを両面印刷する印刷機
JP5400921B2 (ja) 凹版印刷機
CN1470447A (zh) 具有辅助纸堆支架的平面印刷材料加工机
RU2088409C1 (ru) Листовая офсетная печатная машина
JP3764732B2 (ja) 一部掴みキャリア
KR200362950Y1 (ko) 신문인쇄기의 합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