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338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3383B
CN101093383B CN2007100072279A CN200710007227A CN101093383B CN 101093383 B CN101093383 B CN 101093383B CN 2007100072279 A CN2007100072279 A CN 2007100072279A CN 200710007227 A CN200710007227 A CN 200710007227A CN 101093383 B CN101093383 B CN 101093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canning direction
convergent
divergent rate
diver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72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3383A (zh
Inventor
斋藤大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93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3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3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3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95Matching the image with the siz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by calculating the magnification or selecting the adequate copy material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2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type, size or avail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3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produc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8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thickness or rig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5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type, e.g. OH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29Changing or enhancing the image
    • G03G2215/0468Image area information changed (default is the charge image)
    • G03G2215/047Image corre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缩放率设定部分,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分别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早期开发中,已经了解了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利用诸如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的写入元件排成行的LED头写入光学系统在光电导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将调色剂粘附到静电潜像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和固定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某些这类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在记录介质(具有双面模式)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并且在正面之后在背面上形成图像。 
当如上所述在记录介质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已知在一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会发生收缩。这是由于已经被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由于在定影步骤中受热而收缩。记录介质越厚,则热收缩的程度越显著。在图像形成之后因记录介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这种热收缩所引起的变形逐渐消除。 
从而,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需要根据用途进行像素级微小变形处理。特别是在双面图像形成中,在记录介质因热收缩所引起的变形消除之前,在背面形成图像。因此,需要进行微小变形处理,作为热收缩的对策。例如,需要形成较正面而言略微减小尺寸的背面图像。 
作为用于校正正面和背面上所形成图像的这种变形的技术,JP2005-186337A披露了设定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斜度以根据斜度校正图像数据的变形。 
然而,根据该技术,仅根据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斜度校正要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从而,图像形成不能很灵活地进行,并 且不能够精确地根据记录介质的变形来校正要在每一个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变形,灵活、精确地调节要形成的图像的形状。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变形,灵活、精确地调节双面图像形成中要形成的图像的形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至少一个,根据反映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图像处理部分,其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缩放率设定部分,其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分别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控制部分,其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经过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根据第一方面,在主扫描方向的长度随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中,当需要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可根据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设定主扫描方向的缩放率。从而,可实现与记录介质的变形等一致的精确的图像形成。 
根据反映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在沿主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图像处理部分,其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缩放率设定部分,其结合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分别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控制部分,其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中所设定的缩放率经过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根据第二方面,在副扫描方向的长度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中,当需要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可根据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设定副扫描方向的缩放率。从而,可实现与记录介质的变形等一致的精确的图像形成。 
根据反映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图像处理部分,其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接受操作员输入的设定部分,其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控制部分,其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中所设定的缩放率经过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根据第三方面,在主扫描方向的位置随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而移动的方式中,当需要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可根据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设定主扫描方向的位移。从而,可实现与记录介质的变形等一致的精确的图像形成。 
根据反映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图像处理部分,其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接受操作员输入的设定部分,其结合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控制部分,其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中设定的缩放率经过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根据第四方面,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而移动的方式中,当需要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可根据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位置设定副扫描方向的位移。从而,可实现与记录介质的变形等一致的精确的图像形成。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从而无意于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本实施例的彩色复印机的内部结构; 
图2所示的透视图表示写入部件3Y及其外围电路的示例; 
图3所示的框图示意地表示彩色复印机10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4A所示的示意图表示在操作面板48上对要在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的配置或选择的一个示例;图4B所示的示意图表示在正常纸张的情形中操作面板48上的图像形状的一个配置示例; 
图5A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的一个配置示例;图5B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的一个配置示例; 
图6A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的一个配置示例;图6B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的一个配置示例; 
图7A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的一个配置示例;图7B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的一个配置示例; 
图8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操作面板48上关于主/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的一个配置示例; 
图9A所示的概念图表示已经变形成梯形的记录介质P的一个示例;图9B所示的概念图表示已经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录介质P的一个示例; 
图10A所示的概念图表示已经变形成梯形的记录介质P的一个示例;图10B所示的概念图表示已经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录介质P的一个示例; 
图11所示的框图表示用于每种颜色Y,M,C和BK的写入部件及其外围电路的一个示例; 
图12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彩色复印机100的操作的一个示例; 
图13A和13B分别所示的概念图表示在已经变形成梯形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和 
图14A和14B分别所示的概念图表示在已经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1到14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过,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此外,所述实施例是为了表示本发明的最佳模式,本发明的用途和此处所用术语的定义不限于此。 
首先,描述彩色复印机100的大概组成。如图1中所示,彩色复印机100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示例,通过读取原稿30上形成的彩色图像而获得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将颜色叠加在图像形成体上而形成彩色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为彩色打印机,传真机,其多功能外围设备等,以及彩色复印机100。 
彩色复印机100包括复印机主体101。在复印机主体101的上部安装对于颜色的图像输入部分11和ADF(自动文档输送器)40。ADF 40以ADF模式自动地输送一个或多个原稿30。ADF模式是一种自动地输送放置在ADF 40上的原稿30从而自动读取原稿图像的操作。 
ADF 40包括原稿支架41,辊42a,辊42b,辊43,传送辊44和排纸盘46。将一个或多个原稿30放置在原稿支架41上。辊42a和辊42b设置在原稿支架41的下游侧。当选择ADF模式时,从原稿支架41释放出的原稿30被设置在下游侧的辊43输送,从而呈U形弯折。当选择ADF模式时,将原稿30放置成使其记录面朝上地放置在原稿支架41上。 
图像输入部分11用于读取原稿30上所形成的彩色图像。例如,可使用开缝扫描型彩色扫描仪作为图像输入部分11。图像输入部分包括排成阵列的图像传感器58。例如,当在ADF模式下使用辊43使原稿30实现U型弯折时,图像传感器58读取原稿30的表面, 并输出图像读取信号SOUT。例如,可使用三线彩色CCD(电荷耦合器件)成像装置,作为图像传感器58。 
在图像传感器58中,三个分别用于读取红(R),绿(G)和蓝(B)光的读取传感器,其中在每一个读取传感器中多个光接收元件沿主扫描方向排列成行,将各个光分割到在副扫描方向彼此处于不同位置处的像素,其中副扫描方向垂直于主扫描方向,从而同时读取R,G和B的光信息。 
在图像输入部分11中已经被读取的原稿30被传送辊44传送,从而被排出到排纸盘46中。在压板模式中,图像传感器58输出通过读取原稿30获得的RGB色系的图像读取信号。压板模式是利用光驱动系统扫描放置在压板玻璃上的原稿30来自动读取原稿图像的操作。 
图像输入部分11包括第一压板玻璃51,第二压板玻璃52(ADF玻璃),光源53,反射镜54,55和56,成像光学部件57和光驱动部件(未示出),以及图像传感器58。光源53朝向原稿30发射光。光驱动部件移动原稿30或图像传感器58,从而沿副扫描方向将它们彼此相对移动。副扫描方向指的是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而主扫描方向是构成图像传感器58的多个光接收元件的排列方向。如上所述,上述的辊42a,42b,43和传送辊44输送放置在ADF 40的原稿支架41上的原稿30。图像输入部分11的光学系统扫描和使原稿30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的图像曝光,图像传感器58读取与所读取图像相应的入射光。 
图像传感器58根据入射光的光量执行光电转换。图像处理部分31通过控制部分15与图像传感器58相连。通过光电转换所产生的模拟图像读取信号在图像处理部分31上经过模拟处理,A/D转换,浓淡校正,图像压缩处理,缩放处理等,以成为R,G和B分量的数字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分31根据三维彩色信息转换表将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Y,M,C和BK色的图像数据Dy,Dm,Dc和Dk。通过颜色转换所产生的图像数据Dy,Dm,Dc和Dk被传递给构成 图像形成部分60的写入部件3Y,3M,3C和3K。 
复印机主体101是所谓的级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为复印机主体101设置图像形成部分60。图像形成部分60根据图像输入部分11读取和获得的图像数据Dy,Dm,Dc和Dk形成彩色图像。图像形成部分60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件10Y,10M,10C和10K(每个图像形成部件包括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体),环形的中间转印体6,以及将从中间转印体6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的定影设备17。 
用于形成黄(Y)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10Y包括作为形成Y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体的光电导鼓1Y,设置在光电导鼓1Y周围的充电部件2Y,写入部件3Y,显影部件4Y以及用于图像形成体的清洁部件8Y。用于形成品红(M)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10M包括作为形成M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体的光电导鼓1M,用于M色的充电部件2M,写入部件3M,显影部件4M以及用于图像形成体的清洁部件8M。 
用于形成青(C)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10C包括作为形成C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体的光电导鼓1C,用于C色的充电部件2C,写入部件3C,显影部件4C以及用于图像形成体的清洁部件8C。用于形成黑(BK)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10K包括作为形成K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体的光电导鼓1K,用于K色的充电部件2K,写入部件3K,显影部件4K和用于图像形成体的清洁部件8K。 
充电部件2Y和写入部件3Y,充电部件2M和写入部件3M,充电部件2C和写入部件3C,以及充电部件2K和写入部件3K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写入部件3Y,3M,3C和3K为固体操作型写入部件,其中多个光调制元件沿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的主扫描方向设置成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使用LED元件作为光调制元件的LED阵列头光学系统。显影部件4Y,4M,4C和4K进行施加显影偏压的反转显影,其中显影偏压为与所用调色剂具有相同极性(例如负极性)的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的叠加。中间转印 体6缠绕在多个辊周围,并且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转印各个光电导鼓1Y,1M,1C和1K上所形成的Y,M,C和BK色调色剂图像。 
此处,概括描述图像形成过程。在图像形成部件10Y,10M,10C和10K中形成的各种颜色的图像利用被施加了与所用调色剂具有相反极性(例如正极性)的初级偏压的初级转印辊7Y,7M,7C和7K,相继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体6上,从而形成其中各颜色被叠加和融合的彩色图像(彩色调色剂图像)(初级转印)。 
在图像形成部分60下面,设有容纳将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分60的记录介质的供纸盘20A,20B和20C。容纳在供纸盘20A等中的记录介质P通过为供纸盘20A等设置的输送辊21和供纸辊22A馈送,通过传送辊22B,22C,22D和对齐辊23等,被输送到次级转印辊7A。同时彩色图像从中间转印体6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一个面(正面)(次级转印)。 
已经转印了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定影设备17中经受定影处理,并利用排纸辊24压紧,排出到排纸盘25。利用清洁部件8Y,8M,8C和8K除去转印之后残留在光电导鼓1Y,1M,1C和1K的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个图像形成周期。 
在双面图像形成过程中,在一个面(正面)上的图像形成之后,通过分路部分26使从定影设备17排出的记录介质P偏离排纸路径。随后,记录介质P通过设置在下部的循环纸张路径27A,通过作为非盘式双工部件(ADU)的反转输送路径27B颠倒其正面/背面,通过重新供纸部分27C,接到上述的转印路径。 
输送记录介质P的结构包括传感器23A,诸如透射式光传感器,当记录介质P通过对齐辊23时其用于测量记录介质P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两端之间的长度并输出到控制部分15。控制部分15比较从传感器23A输出的记录介质P的尺寸与针对每个排纸盘20A,20B和20C预先设定的记录介质P的尺寸,从而检测在正面图像形成时由于热收缩等引起的尺寸变化。控制部分15根据尺寸变化设定要在背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微小缩放率和旋转角度。例如,在对齐 辊23上输送时,分别检测在正面图像形成期间记录介质P的尺寸和在背面图像形成期间记录介质P的尺寸,并将所检测到的结果彼此比较,以设定要在背面上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经过颠倒的记录介质P通过对齐辊23再次输送到次级转印辊7A,同时将彩色图像(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另一面(背面)上。在次级转印辊7A将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部分8A从已经通过自剥离分离了记录介质P的中间转印体6上除去剩余的调色剂。 
大约52.3到63.9kg/m2(1,000张)的薄纸,大约64.0到81.4kg/m2(1,000张)的正常纸,大约83.0到130.0kg/m2(1,000张)的厚纸以及大约150.0kg/m2(1,000张)的超厚纸可作为执行这些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P。记录介质P的厚度(纸张厚度)可以为大约0.05到0.15mm。 
下面,将以写入部件3Y的外围设备为例描述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外围结构。如图2中所示,将写入部件3Y设置成与光电导鼓1Y面对。写入部件3Y包括IC安装基板64Y。被装配成半导体集成电路(IC)的电阻器阵列61Y,锁存电路62Y和LED头63Y被安装到IC安装基板64Y,并且它们通过印刷布线(未示出)等彼此相连接。使用例如LED阵列头光学部件作为写入部件3Y等,在该光学部件中7,500个像素的发光元件(LED)以对于A4尺寸而言600dpi的分辨率在主扫描方向排成行。在LED阵列头光学部件中,各LED根据一行图像数据同时发射各种强度的光,从而形成用于构成一行Y色行的LED光列。 
用于Y色的LED光列同时使光电导鼓1Y的一行曝光,以沿主扫描方向形成线状静电潜像。图1中所示的显影部件4Y利用Y色调色剂将光电导鼓1Y上形成的线状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部件4Y显影的Y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 
然后,描述彩色复印机100的控制系统。如图3中所示,彩色复印机100包括图像输入部分11,控制部分15,通信部分19,输送部 分20,图像处理部分31,图像存储器36,操作面板48和图像形成部分60。 
控制部分15包括ROM 33(只读存储器),CPU 35(中央处理单元)和作为工作区的RAM 34(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整个复印机的系统程序数据被保存在ROM 33中。ROM 33保存设备中固有的配置信息,诸如图像形成部分6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沿主/副扫描方向的像素数量(行数),可由控制部件15执行的程序数据等。RAM 34为执行双面模式时的控制命令提供临时存储,并且在下面所述的操作处理时提供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区。当接通电源时,CPU 35从ROM 33读取系统程序数据,并控制整个复印机。 
操作面板48包括由触摸板组成的设定部分14和诸如液晶显示元件(LCD)等的显示器18,在控制部分15的控制下显示操作屏,并接受配置输入。设定部分14与上述控制部分15相连,并接受输入记录介质P的纸张类型和一个面或两个面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操作,其中图像形成部分6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此外,设定部分14接受微小缩放率(精细的放大率)、位移等的输入,以设定将在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形状。设定部分14接受输入图像密度、纸张尺寸、复印份数等配置的操作。 
在控制部分15的控制下,操作面板48上输入的配置被暂时保存在RAM 34的工作区中,并根据确认该配置的输入,通过更新下面所述的存储器32中的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进行保存。 
在本实施例中,诸如控制总线28和数据总线29的系统总线与上述CPU 35相连。显示器18与数据总线29相连。显示器18根据通过图像输入部分11获得的图像数据DIN以缩小的尺寸显示原稿30的预览,并且基于从CPU 35传送的显示数据D2显示图像形成条件的选项。在操作面板48上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供纸盒的选择信息作为操作数据D3被输出到CPU 35。 
存储器32通过控制总线28和数据总线29与CPU 35相连。存储器32存储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诸如存储在操作面板48上对于 每个配置项设定的配置的表格数据。 
图像输入部分11与控制总线28和数据总线29相连。图像输入部分11设有模拟/数字(A/D)转换器(未示出)。图像输入部分11对于通过在读取控制信号S1的基础上读取原稿30所得到的模拟图像读取信号进行A/D转换。通过A/D转换产生的数字图像数据DIN被传送到与控制总线28和数据总线29相连的图像存储器36。 
根据存储器控制信号S2将图像数据DIN保存到图像存储器36中。可提供硬盘和半导体存储器等作为图像存储器36。CPU通过控制总线28将读取控制信号S1输出给图像输入部分11,同样将存储器控制信号S2输出给图像存储器36。CPU 35控制图像存储器36处数据的写入和读取。 
图像处理部分31预先将三维彩色信息转换表存储到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且根据图像处理控制信号S3,将从图像存储器36读取的RGB色系的图像数据DOUT(Dr,Dg和Db)转换成YMCK色系的图像数据Dy,Dm,Dc和Dk。 
图像处理部分31以一行和一个像素为单位将图像数据Dy输送给图像形成部分60的写入部件3Y。可提供DSP(数字信号处理器)、RAM等作为图像处理部分31。该RAM具有以一行和一个像素为单位输送图像数据Dy的工作区(行缓冲区),并且在输送之前暂时保存经过图像处理的一行数据。具体而言,该RAM保存多行数据,每行数据与主扫描方向的一行图像形成相应。 
在彩色复印机100中,在控制部分15的控制下,通过移位图像处理部分31的行数据,调节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同样,在彩色复印机100中,在控制部分15的控制下,通过推迟或提前读取行数据,调节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 
图像形成部分60与上述控制总线28和数据总线29相连。图像形成部分60由图像形成部件10Y,10M,10C和10K组成,如图1中所示。图3仅表示用于Y色的图像形成部件10Y。构成图像形成部分60的图像形成部件10Y包括其中多个发光元件排列成行的写入 部件3Y和对其形成图像的光电导鼓1Y。分别用于M,C和BK色的其他图像形成部件10M,10C,10K与图像形成部件10Y类似,从而省略对其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CPU 35通过控制总线28将成像控制信号S4输出给图像形成部分60。 
例如,图像形成部分60的用于Y色的写入部件3Y在控制部分15的控制下,根据以一行为单位的Y色图像数据Dy和成像控制信号S4的输入,在光电导鼓1Y上形成用于Y色的调色剂图像。写入部件3Y根据一行图像数据Dy,同时产生包括各种光强的用于一Y色行的LED光列。用于Y色的LED光列同时将光电导鼓1Y的一行曝光,从而形成线状静电潜像。通过图1中所示的显影部件4Y,使用Y色调色剂将光电导鼓1Y上形成的线状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部件4Y显影出的用于Y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 
输送部分20与控制总线28相连,CPU 35根据供纸控制信号S5控制图1中所示的供纸盘20A到20C。例如,输送部分20根据供纸控制信号S5选择供纸盘20A,20B和20C中的一个,并将从供纸盘20A,20B或20C释放出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分60。CPU 35将供纸控制信号S5输出到输送部分20。 
通信部分19与数据总线29相连。通信部分19与诸如LAN(局域网)的通信线路相连,并且用来与外部计算机、打印机等进行通信。例如,在将彩色复印机100读取的原稿图像输出到外部打印机等以形成图像的情形中,通信部分19将图像数据DOUT′传送给外部打印机。当在控制部分15的控制下从外部计算机等接受图像数据DIN’以及图像形成部分60执行双面打印等操作时,也利用通信部分19的这种通信功能。 
此处,描述在操作面板48上设定的关于将在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的配置,诸如微小缩放率和位移。通过微小缩放率设定图像形状是设定在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以及设定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另外,通过位移设定图像形状是设定在副扫描 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以及设定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下面的描述中提到的附图表示对正面的配置,对背面进行同样的配置。 
如图4A中所示,在设定将要在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时,操作面板48显示图像信息显示区G11,配置输入区G12和确认输入区G13等。图像信息显示区G11用于示意地显示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条件。具体而言,显示表示记录介质空间的记录介质图像G11a,以表示该空间上的图像形成区的图像形成区图像G11b。 
配置输入区G12用于显示选择记录介质的纸张类型,基重,名称,排纸(针对其中每一个设定将在记录介质的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的按钮。配置输入区G12包括纸张类型输入区G12a,基重输入区G12b,名称输入区G12c,排纸输入区G12d,正面按钮G12f,背面按钮G12g等。 
纸张类型输入区G12a显示诸如“正常”,“精细、纵纹”,“精细、横纹”,“其他”等的按钮,用于选择纸张类型。例如当选择了其中一个按钮时,所选择的按钮被加亮,并接受设定纸张类型的输入。纸张类型可以基于纸张尺寸,诸如“A4”和“A5”,以及材料。 
基重输入区G12b显示诸如“~20g/m2”,“~100g/m2”,“~200g/m2”,“200~g/m2”等的按钮,用以选择基重。例如,当选择了其中一个按钮时,所选择的按钮被加亮,并接受设定基重的输入。 
名称输入区G12c显示诸如“AA纸”,“BB纸”,“CC纸”等的按钮,用以选择纸张名称。例如,当选择了其中一个按钮时,所选择的按钮被加亮,并接受设定名称的输入。 
排纸输入区G12d显示诸如“排纸盘1”,“排纸盘2”,“排纸盘3”等的按钮,用以选择排纸盘。例如,当选择了一个按钮时,所选择的按钮被加亮,并接受设定排纸盘的输入。正面按钮G12f用于指定正面,背面输入区G12g用于指定背面。 
确认输入区G13显示反映屏幕上设定的关于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 321的配置、通过在屏幕上作出选择清除暂时保存在RAM中的配置等的按钮。 
用户在图4A中所示的操作面板48的屏幕上输入选择,从而用户可针对每种纸张类型,基重,名称,排纸,设定图像形状。 
在图4A中所示的屏幕上作出选择之后,操作面板48显示设定在所选择条件下形成的图像形状的细节的屏幕。即,操作面板48显示用于设定诸如在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在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以及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的数值。具体而言,当选择“正常”作为纸张类型时,操作面板48显示用于设定上述四个条件的配置输入按钮B1到B4,如图4B中所示。 
在设定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时(即当选择了图4B中的配置输入按钮B1时),操作面板48上的配置输入区G12显示用于图像形成区的上端的上端缩放率H1,用于下端的下端缩放率H2,和用于输入其数值的数值输入按钮G12e,其中数值输入按钮为模拟数字小键盘等的图像,如图5A中所示。用户可通过利用数值输入按钮G12e等输入数值,来设定上端缩放率H1和下端缩放率H2,并且可通过确认输入区G13在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上反映出该配置。 
在设定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时(即,当选择了图4B中的配置输入按钮B2时),操作面板48上的配置输入区G12显示用于图像形成区的右端的右端缩放率H1a,和用于左端的左端缩放率H2a,以及数值输入按钮G12e。用户可通过利用数值输入按钮G12e等输入数值,来设定右端缩放率H1a和左端缩放率H2a,并且可通过确认输入区G13,在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上反映出该配置。 
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设定为用于图像形成区的上端的上端缩放率H1,和缩放率变化率H3,其中缩放率变化率为每副扫描方向的单位长度的主扫描方向的缩放率变化率。类似地,如图6B中所示,可利用用于图像形成区的右端的右端缩放率H1a和缩放率变化率H3a来设定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其中所述缩放率变化率为每主扫描方向的单位长度的副扫描方向缩放率变化率。 
当设定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时(即当选择图4B中的配置输入按钮B3时),操作面板48上的配置输入区G12显示作为图像形成区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位移的移动量H4,以及数值输入按钮G12e。用户通过使用数值输入按钮G12e等输入数值,可设定移动量H4,并且可通过确认输入区G13在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上反映出所述配置。 
当设定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时(即当选择图4B中的配置输入按钮B4时),操作面板48上的配置输入区G12显示作为图像形成区的左端与右端之间的位移的移动量H4a,以及数值输入按钮G12e。用户可通过使用数值输入按钮G12e等输入数值,设定移动量H4a,并且可通过确认输入区G13在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上反映出所述配置。 
如图8中所示,可以将上述两个位移设定为作为每副扫描方向的单位长度(1cm)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的单位移动量H5,和作为每主扫描方向的单位长度(1cm)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的单位移动量H6。 
在彩色复印机100中,由于根据操作面板48上的上述设定将正面或背面形成的图像形状设定为在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可将图像形成区调节成与同图9A中所示的正常状态相比在副扫描方向上在上端与下端之间具有不同长度的梯形记录介质P相应。 
另外,在彩色复印机100中,由于将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 状设定为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可将图像形成区调节成与同图9B中所示的正常状态相比、上端和下端在主扫描方向位置不一致的平行四边形记录介质P相应。 
另外,在彩色复印机100中,由于将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设定为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可将图像形成区调节成与同图10A中所示的正常状态相比在主扫描方向上在左端与右端之间具有不同长度的梯形记录介质P相应。 
另外,在彩色复印机100中,由于将正面或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设定为在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可将图像形成区调节成与同图10B中所示的正常状态相比左端和右端在副扫描方向位置不一致的平行四边形记录介质P相应。 
下面,将描述分别用于Y,M,C和BK色的LED写入部件及其外围电路。如图11中所示,图像处理部分31与CPU 
35相连。CPU35将图像处理控制信号S3输出给图像处理部分31。图像处理部分31基于图像处理控制信号S3,将与R,G和B色相应的数字图像数据DIN(Dr,Dg和Db)转换成用于LED写入的写入数据。例如,根据三维颜色信息转换表将图像数据DIN转换成分别用于Y,M,C和BK色的图像数据Dy,Dm,Dc和Dk。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处理部分31以一行和一个像素为单位将图像数据Dy输送给写入部件3Y的电阻器阵列61Y。同样,以一行和一个像素为单位将图像数据Dm输送给写入部件3M的电阻器阵列61M。同样,以一行和一个像素为单位将图像数据Dc输送给写入部件3C的电阻器阵列61C。同样,以一行和一个像素为单位将图像数据Dk输送给写入部件3K的电阻器阵列61K。 
定时发生电路38与图像处理部分31相连。图像处理部分31将定时发生控制信号S6输出给定时发生电路38。定时发生电路38产生用于Y色的电阻器控制信号SRy和锁存控制信号SLy,用于M色的电阻器控制信号SRm和锁存控制信号SLm,用于C色的电阻器控制信号SRc和锁存控制信号SLc,以及用于K色的电阻器控制信号SRk和锁存控制信号SLk。 
分别用于Y,M,C和BK色的写入部件3Y,3M,3C和3K与图像处理部分31和定时发生电路38相连。写入部件3Y包括电阻器阵列61Y,锁存电路62Y和LED头63Y。电阻器阵列61Y与图像处理部分31相连,根据电阻器控制信号SRy相继接受一行串行图像数据Dy,并保持输入的图像数据Dy。 
锁存电路62Y与电阻器阵列61Y相连,并根据锁存控制信号SLy锁存从电阻器阵列61Y并行输出的图像数据Dy。LED头63Y与锁存电路62Y相连。LED头63Y与激光驱动电源Vy相连。LED头63Y根据一行图像数据Dy,同时产生包括各种光强的用于一Y色行的LED光列。 
用于Y色的LED光列同时将光电导鼓1Y的一行曝光,从而形成线状静电潜像。用Y色调色剂通过图1中所示的显影部件4Y将光电导鼓1Y上形成的线状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部件4Y显影出的Y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 
写入部件3M包括电阻器阵列61M,锁存电路62M和LED头63M。电阻器阵列61M与图像处理部分31相连,并根据电阻器控制信号SRm相继接受一行串行图像数据Dm,并保持所输入的图像数据Dm。 
锁存电路62M与电阻器阵列61M相连,并根据锁存控制信号SLm锁存从电阻器阵列61M并行输出的图像数据Dm。LED头63M与锁存电路62M相连。LED头63M与激光驱动电源Vm相连。LED头63M根据一行图像数据Dm,同时产生包括各种光强的用于一M色行的LED光列。 
用于M色的LED光列同时将光电导鼓1M的一行曝光,从而形成线状静电潜像。用M色调色剂通过图1中所示的显影部件4M将 光电导鼓1M上形成的线状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部件4M显影出的M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 
写入部件3C包括电阻器阵列61C,锁存电路62C和LED头63C。电阻器阵列61C与图像处理部分31相连,并根据电阻器控制信号SRc相继接受一行串行图像数据Dc,并保持所输入的图像数据Dc。 
锁存电路62C与电阻器阵列61C相连,并根据锁存控制信号SLc锁存从电阻器阵列61C并行输出的图像数据Dc。LED头63C与锁存电路62C相连。LED头63C与激光驱动电源Vc相连。LED头63C根据一行图像数据Dc,同时产生包括各种光强的用于一C色行的LED光列。 
用于C色的LED光列同时将光电导鼓1C的一行曝光,从而形成线状静电潜像。用C色调色剂通过图1中所示的显影部件4C将光电导鼓1C上形成的线状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部件4C显影出的C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 
写入部件3K包括电阻器阵列61K,锁存电路62K和LED头63K。电阻器阵列61K与图像处理部分31相连,并根据电阻器控制信号SRk相继接受一行串行图像数据Dk,并保持所输入的图像数据Dk。 
锁存电路62K与电阻器阵列61K相连,并根据锁存控制信号SLk锁存从电阻器阵列61K并行输出的图像数据Dk。LED头63K与锁存电路62K相连。LED头63K与激光驱动电源Vk相连。LED头63K根据一行图像数据Dk,同时产生包括各种光强的用于一BK色行的LED光列。 
用于BK色的LED光列同时将光电导鼓1K的一行曝光,从而形成线状静电潜像。用BK色调色剂通过图1中所示的显影部件4K将光电导鼓1K上形成的线状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部件4K显影出的BK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预定的记录介质P。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下面描述受控制部分15控制的彩色复印机100的操作,即图像形成。如图12中所示,彩色复印机100的操作由控制部分15通过控制各个部分所执行的步骤A1到A13组成。 
如图12中所示,控制部分15判断是否存在通过通信部分19等来自其他计算机的打印请求,或者诸如与操作面板48上的操作相应的打印和复印之类的图像形成请求。控制部分15保持该处理,直至产生这些请求为止(步骤A1)。 
当产生图像形成请求(步骤A1:是),控制部分15根据通过通信部分19的通信,或者根据操作面板48上的输入,接受与请求有关的图像形成条件的输入,并将所述信息存储为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步骤A2)。步骤A2中图像形成条件的输入包括操作面板48上的上述设定。对打印请求和复印请求的处理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对复印请求的处理还包括图像读取处理。从而,下面仅描述对复印请求的处理,省略对打印请求的处理的描述。 
随后,控制部分15判断在操作面板48等上在开始和停止之间指向哪一个(步骤A3)。当指向开始时,控制部分15通过图像输入部分11执行图像读取处理,以读取图像(步骤A4),并判断在双面模式和单面模式之间是哪种图像形成模式(步骤A5)。 
当步骤A5中判断图像形成模式是双面模式时,控制部分15执行包括计算处理的图像处理,以基于操作面板48上设定作为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的数据,计算用来调整图像形成部分60在记录介质的每个图像形成面(正面/背面)上沿主扫描方向逐行形成的图像的数据。 
此处,描述用于调整在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面上沿主扫描方向逐行形成的图像的数据计算处理。用于调整在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侧上沿主扫描方向逐行形成的图像的数据计算处理,是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31中副扫描方向的第N行图像形成来计算用于减少/插入行数据的一个像素的数据,计算用于移动(精细调节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数据,并计算在图像处理部分31中用于延迟或提前读取 行数据(精细调节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数据。根据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执行该数据计算处理。 
首先,描述根据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对副扫描方向第N行数据进行减少/插入或移动的数据计算。关于该数据计算,用与“一(1)”(正常状态)的差值表示操作面板48上所设定的诸如上端缩放率H1和下端缩放率H2的缩放率。具体而言,将从正常状态起1.01倍的放大率表示为0.01。 
上端缩放率H1和下端缩放率H2表示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区的上端和下端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将副扫描方向的总行数表示为HEIGHT。将副扫描方向第N行处主扫描方向的缩放率表示为H(N)。当用N的基函数表示H(N)时,即当图像形成区是上端以上端缩放率H1缩放、下端以下端缩放率H2缩放的梯形时,可由下式计算出H(N)。 
H(N)={上端缩放率H1×(HEIGHT-N)+下端缩放率H2×2}/HEIGHT=上端缩放率H1+缩放率的变化率H3×N 
其中假设缩放率的变化率H3=(下端缩放率H2-上端缩放率H1)/HEIGHT 
用于移动副扫描方向第N行行数据的数据表示根据副扫描方向的行数,变化主扫描方向形成的行数的周期,即表示沿主扫描方向减少或插入一个像素的周期。可根据上述公式,由上端缩放率H1和下端缩放率H2计算所述用于移动的数据。 
为了形成横向对称的图像,需要与副扫描方向相应地沿主扫描方向进行移动。可由下式计算在第N行处移动量的数据SHIFT(N)。 
SHIFT(N)=(副扫描方向的行数)×(主扫描方向的行宽度变化)×N/2 
其中假设(主扫描方向的行宽度变化)=缩放率的变化率H3×(主扫描方向的行数) 
下面,将描述根据操作面板48上设定的副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计算HSHIFT(N),其是沿副扫描方向第N行处行数据的移动量。当可以用N的基函数表示HSHIFT(N)时,即当图像形成区为平行四边形时,可由下式计算HSHIFT(N)。 
HSHIFT(N)=(主扫描方向位移的变化率)×N 
其中假设(主扫描方向位移的变化率)=移动量H4/(副扫描方向的行数)∝单位移动量H5 
根据操作面板48上设定的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和位移计算用于减少/插入像素并精细调节图像形成位置的数据,除了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彼此交换之外,该计算与上面描述的计算相似。具体而言,对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精细调节的计算如下所述。 
右端缩放率H1a和左端缩放率H2a表示图像形成区的副扫描方向右端和左端的图像形成缩放率。副扫描方向的总行数表示为WIDTH。在副扫描方向第N行处主扫描方向的缩放率表示为W(M)。当可以用M的基函数表示W(M)时,即当图像形成区为右端以右端缩放率H1a缩放、左端以左端缩放率H2a缩放的梯形时,可由下式计算W(M)。 
W(M)={右端缩放率H1a×(WIDTH-M)+左端缩放率H2a×M}/WIDTH=右端缩放率H1a+缩放率的变化率H3a×M 
其中假设缩放率的变化率H3a=(左端缩放率H2a-右端缩放率H1a)/WIDTH 
将根据操作面板48上设定的缩放率,副扫描方向的线长度随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变化周期,表示为1/W(M),并且可根据上述公式由右端缩放率H1a和左端缩放率H2a计算出。从而,在主扫描方向的第M行处,以基于所计算出的周期对行数据减少或插入 像素。当插入一个像素时,行数据的读取被切换到对主扫描方向的第M行进行插入之后先前位置的行数据。当减少像素时,行数据的读取被切换到对主扫描方向的第M行进行减少之后随后位置的行数据。 
即,当在主扫描方向的第M行处沿副扫描方向形成图像时,读取多行数据,从而以计算出的周期进行像素的插入和减少。从而,可形成副扫描方向的行长度受到调整的图像。 
为了形成纵向对称的图像,需要与主扫描方向相应地沿副扫描方向进行移动。可由下式计算在第M行处移动量的数据SHIFT(M)。 
SHIFT(M)=(主扫描方向的行数)×(副扫描方向的行宽度变化)×M/2 
其中假设(副扫描方向的行宽度变化)=缩放率的变化率H3a×(副扫描方向的行数) 
下面,将描述根据操作面板48上设定的主扫描方向的每个图像形成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位移,计算WSHIFT(M),其是沿主扫描方向第M行处行数据的移动量。当可以用M的基函数表示WSHIFT(M)时,即当图像形成区为平行四边形时,可由下式计算WSHIFT(M)。 
WSHIFT(M)=(副扫描方向位移的变化率)×M 
其中假设(副扫描方向位移的变化率)=移动量H4a/(主扫描方向的行数)∝单位移动量H6 
即,当在主扫描方向第M行处沿副扫描方向形成图像时,读取多行数据,从而根据副扫描方向的上述移动量,读取先前或随后的行数据。从而,可调整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形成位置。 
在步骤A6之后,根据上述用于调整图像形成部分60中沿主扫描方向逐行形成的图像的数据,控制部分15调整图像处理部分31输送给图像形成部分60的图像数据Dy等。即,控制部分15在图像处理部分31中对行数据进行移动(在主扫描方向进行调整),并且当行数据为多个并且每个行数据相当于主扫描方向的一行图像时,延迟和 提前读取行数据(在副扫描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控制部分15根据操作面板48上所设置的图像形状在正面和背面的每一个上形成图像(步骤A7)。当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调整过程中减少或插入一个像素时,可使用随机数变化将被减少或插入的像素的相位,以使它们彼此不一致。 
随后,控制部分15判断图像是否已形成在背面上(步骤A8),并判断图像是否已形成在最后一页上(步骤A9)。因此,对最后一页在正面和背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控制部分15判断处理是否结束,例如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的指示(步骤A13)。 
当判断结果为图像形成模式是单面模式时,控制部分15根据步骤A2设定的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执行与上述步骤A6类似的处理(步骤A10),并根据计算出的用于调整图像形成部分60上沿主扫描方向逐行形成的图像的数据,执行单面图像形成处理,在记录介质P的一个面上形成图像(步骤A11)。随后,控制部分15判断是否已在最后一页上形成图像(步骤A12)。因此,控制部分15在最后一页的一个面上执行图像形成,并判断处理是否结束,例如,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处理的指示(步骤A13)。 
如上所述,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当根据图像输入部分11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分60上形成图像时,操作面板48接受根据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缩放率的设定,控制部分15根据所设定的缩放率调整从图像处理部分31输出的用于驱动图像形成部分60的数据,从而控制图像形成部分60上的图像形成。 
因而,当彩色复印机100按照使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长度随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而变这样一种方式在记录介质P上执行图像形成时,通过设定缩放率,彩色复印机100可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一致的图像。从而,即使在记录介质P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P发生变形,也能将正面和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精确地调节成与记录介质P的变形相一致。 
具体而言,当记录介质P变形成如图13A中所示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变化的梯形时,可以按照使主扫描方向各行(y1到yn)具有按照副扫描方向的各个位置的长度的方式形成图像。因此,能够在与变形成梯形的记录介质P相应的图像形成区R上形成图像。 
另外,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当根据图像输入部分11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分60上形成图像时,操作面板48接受根据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缩放率的设定,控制部分15根据所设定的缩放率调整从图像处理部分31输出的用于驱动图像形成部分60的数据,从而控制图像形成部分60上的图像形成。 
因而,当彩色复印机100按照使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长度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而变这样一种方式在记录介质P上执行图像形成时,通过设定缩放率,彩色复印机100可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一致的图像。从而,即使在记录介质P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P发生变形,也能将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精确地调节成与记录介质P的变形相一致。 
具体而言,当记录介质P变形成如图13B中所示副扫描方向的长度变化的梯形时,可以按照使副扫描方向各行(x1到xn)具有按照主扫描方向的各个位置的长度的方式形成图像。因此,能够在与变形成梯形的记录介质P相应的图像形成区R上形成图像。 
另外,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当根据图像输入部分11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分60上形成图像时,操作面板48接受根据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位移的设定,控制部分15根据所设定的位移调整从图像处理部分31输出的用于驱动图像形成部分60的数据,从而控制图像形成部分60上的图像形成。 
因而,当彩色复印机100按照使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随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而变这样一种方式在记录介质P上执行图像形成时,通过设定位移,彩色复印机100可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一致的图像。 从而,即使在记录介质P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P发生变形,也能将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精确地调节成与记录介质P的变形相一致。 
具体而言,当记录介质P变形成在主扫描方向具有不一致性的平行四边形时,如图14A中所示,可以按照在根据副扫描方向的各个位置的偏移位置上形成副扫描方向的各行(y1到yn)的方式形成图像。从而,可以在与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录介质P相应的图像形成区R上形成图像。 
另外,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当根据图像输入部分11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分60上形成图像时,操作面板48接受根据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位移的设定,控制部分15根据所设定的位移调整从图像处理部分31输出的用于驱动图像形成部分60的数据,从而控制图像形成部分60上的图像形成。因而,当彩色复印机100按照使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而变这样一种方式在记录介质P上执行图像形成时,通过设定位移,彩色复印机100可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一致的图像。从而,即使在记录介质P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P发生变形,也能将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形状精确地调节成与记录介质P的变形相一致。 
具体而言,当记录介质P变形成在副扫描方向具有不一致性的平行四边形时,如图14B中所示,可以按照在根据副扫描方向的各个位置的偏移位置上形成主扫描方向的各行(x1到xn)的方式形成图像。从而,可以在与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录介质P相应的图像形成区R上形成图像。 
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使用在副扫描方向两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两个缩放率和所述两个位置处沿主扫描方向的两个位移来设定主扫描方向的上述缩放率和位移,并根据从设定的缩放率和位移计算出的、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相应的缩放率/移动量形成图像。 
从而,仅通过设定在副扫描方向两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缩放率 和在所述两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位移,彩色复印机100就能够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相一致的图像。因此,用户很容易设定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使用主扫描方向缩放率和位移随副扫描方向位置的变化率来设定上述缩放率和位移,并根据从设定的缩放率变化率和位移变化率计算出的、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相应的缩放率/移动量形成图像。 
从而,仅通过设定与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相应的缩放率变化率和位移变化率,彩色复印机100就能够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相一致的图像。因此,用户很容易设定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两个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两个缩放率和所述两个位置处沿副扫描方向的两个位移来设定副扫描方向的上述缩放率和位移,并根据从设定的缩放率和位移计算出的、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相应的缩放率/移动量形成图像。 
从而,仅通过设定在主扫描方向两个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缩放率和在所述两个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位移,彩色复印机100就能够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相一致的图像。因此,用户很容易设定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使用副扫描方向缩放率和位移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变化率,设定上述缩放率和位移,并以从所设定的缩放率变化率和位移变化率计算出的、与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置相应的缩放率/移动量形成图像。 
从而,仅通过设定与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相应的缩放率变化率和位移变化率,彩色复印机100就能够形成与记录介质P的形状相一致的图像。因此,用户很容易设定将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保存关于每种记录介质P的记录介质P的配置信息,并且从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读取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上述缩放率和移动量,并针对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型对其进行设定。从而,根据该彩色复印机 100,易于针对记录介质P的每种类型设定将要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彩色复印机100包括保存记录介质P的多个供纸盘20A,20B和20C,和将记录介质P从供纸盘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分60的输送部分20。彩色复印机100在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中保存与每个供纸盘有关的配置信息,并针对每个供纸盘设定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缩放率和移动量配置。从而,根据该彩色复印机100,很容易针对输送记录介质P的每个供纸盘设定将要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根据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针对作为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平面的正面和背面的每一个面,将配置信息保存到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中,并且从纸张类型缩放率信息321读取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上述缩放率和移动量,并针对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对其进行设定。从而,根据该彩色复印机100,很容易针对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设定将要形成的图像的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按照非常灵活的方式,针对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将图像位置和形状调整设定成与记录介质的形状(包括变形的形状)相一致。用户可根据使用状态设定是否对正面或背面或者两者上的图像形成施加图像位置和形状的调整。例如,在具有精确矩形形状的记录介质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形中,由于其没有通过定影装置,记录介质在正面上的图像形成时没有发生变形,而由于正面上的图像形成已经完成并且记录介质通过定影装置时,在背面上的图像形成处记录介质发生变形。因而,最好不设定正面上的缩放率和移动量,而仅设定背面上的缩放率和移动量。 
本实施例的描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可针对本实施例的彩色复印机100的结构和操作作出变化。 
例如,根据彩色复印机100,在计算用于调整要在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平面上沿主扫描方向逐行形成的图像的数据时,以基函数为例计算缩放率和位移的变化。所述函数没有特定限制,可以是二次函数或指数函数。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缩放率设定部分,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分别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以及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设定作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第一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一缩放率,和作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二缩放率,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根据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缩放率设定部分,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分别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以及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设定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和随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而变化的缩放率的变化率,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基于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移动量设定部分,设定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相关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基于移动量设定部分上设定的位移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移动量设定部分分别设定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不同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第一位移和第二位移,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设定的位移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移动量,并控制图像形成,使得图像在主扫描方向根据所述移动量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移动量设定部分设定随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而变化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移的变化率,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根据移动量设定部分上设定的位移变化率计算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移动量,并控制图像形成,使得图像在主扫描方向根据所述移动量移动。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主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缩放率设定部分,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分别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以及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设定作为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第一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一缩放率,和作为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二缩放率,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多个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根据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主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缩放率设定部分,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分别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以及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设定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和随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而变化的缩放率的变化率,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多个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基于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移动量设定部分,设定与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相关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基于移动量设定部分上设定的位移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移动量设定部分分别设定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不同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第一位移和第二位移,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设定的位移计算在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多个位置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移动量,并控制图像形成,使得图像在副扫描方向根据所述移动量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移动量设定部分设定随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而变化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移的变化率,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根据移动量设定部分上设定的位移变化率计算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移动量,并控制图像形成,使得图像在副扫描方向根据所述移动量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2、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保存针对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型的配置信息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读取针对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型的配置信息,以设定缩放率。
12.如权利要求1、2、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将记录介质从多个供纸盘输送到写入部件的输送部分;和保存针对每个供纸盘的配置信息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读取针对每个供纸盘的配置信息,以设定缩放率。
13.如权利要求1、2、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存储针对记录介质的每个图像形成平面的配置信息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缩放率设定部分读取针对记录介质的每个图像形成平面的配置信息,以设定缩放率。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设定部分,接受操作员的输入,从而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设定作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第一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一缩放率,和作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二缩放率,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根据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1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设定部分,接受操作员的输入,从而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设定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设定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和随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而变化的缩放率的变化率,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基于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1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设定部分,接受操作员的输入,从而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设定作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第一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一缩放率,和作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缩放率的第二缩放率,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根据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1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在沿副扫描方向相对运动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具有写入元件的写入部件;
图像处理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
设定部分,接受操作员的输入,从而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结合主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的位移;
控制部分,根据在图像处理部分中基于缩放率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缩放率已经转换的用于驱动写入部件的数据,控制写入部件中的图像形成;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设定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和随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位置而变化的缩放率的变化率,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设定部分上所设定的第一和第二缩放率计算在副扫描方向的图像中的多个位置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缩放率,并基于计算出的缩放率控制写入部件上的图像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保存针对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型的配置信息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读取针对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型的配置信息,以设定缩放率。
19.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将记录介质从多个供纸盘输送到写入部件的输送部分;和保存针对每个供纸盘的配置信息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读取针对每个供纸盘的配置信息,以设定缩放率。
20.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存储针对记录介质的每个图像形成平面的配置信息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设定部分读取针对记录介质的每个图像形成平面的配置信息,以设定缩放率。
CN2007100072279A 2006-06-19 2007-01-25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093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9175 2006-06-19
JP2006169175 2006-06-19
JP2006169175A JP4218700B2 (ja) 2006-06-19 2006-06-1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3383A CN101093383A (zh) 2007-12-26
CN101093383B true CN101093383B (zh) 2012-12-19

Family

ID=3851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72279A Active CN101093383B (zh) 2006-06-19 2007-01-25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00796B2 (zh)
EP (1) EP1870783A1 (zh)
JP (1) JP4218700B2 (zh)
CN (1) CN101093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7631B (zh) * 2007-08-31 2011-02-0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印刷方法
JP201113538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7579B2 (ja) 2012-03-23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694B2 (ja) * 2012-06-14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4024675A (ja) * 2012-07-30 2014-02-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40664B2 (en) 2013-03-14 2018-11-27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Resolving similar entities from a transaction database
JP6063911B2 (ja) * 2014-11-21 2017-0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10628834B1 (en) 2015-06-16 2020-04-21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Fraud lead detec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ly processing database-stored data and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natural language explanatory information of system results for display in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s
US9996595B2 (en) 2015-08-03 2018-06-12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Providing full data provenance visualization for versioned datasets
US10706434B1 (en) 2015-09-01 2020-07-07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US9424669B1 (en) 2015-10-21 2016-08-23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Generating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of event participation flow
US10223429B2 (en) 2015-12-01 2019-03-05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Entity data attribution using disparate data sets
US10373099B1 (en) 2015-12-18 2019-08-06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Misalignment detec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ly processing database-stored data and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misalignment information for display in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s
US10871878B1 (en) 2015-12-29 2020-12-22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log analysis and object user interaction correlation system
US10698938B2 (en) 2016-03-18 2020-06-30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ganizing and identifying documents via hierarchies and dimensions of tags
US10007674B2 (en) 2016-06-13 2018-06-26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Data revision control in large-scale data analytic systems
US10909130B1 (en) 2016-07-01 2021-02-02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database system
WO2018159571A1 (ja) * 2017-03-02 2018-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9324B2 (ja) 2017-03-02 2022-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79465B2 (en) * 2017-07-13 2019-08-13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paper heating control
US10868940B2 (en) * 2018-09-04 2020-12-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Duplex scanning content align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081A (ja) * 2002-04-22 2003-11-06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コントローラ、印刷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219477A (ja) * 2003-01-09 2004-08-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における画像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2275A (ja) * 1993-05-21 1994-12-02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761480A (en) * 1994-04-20 1998-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6128120A (en) * 1996-02-28 2000-10-03 Minolta Co., Ltd. Scanning optical system
US7038818B2 (en) * 1999-12-27 2006-05-02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duct
JP4054160B2 (ja) 2000-03-29 2008-02-2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6667756B2 (en) * 2001-08-27 2003-12-2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shifting an image or paper to reduce show through in duplex printing
US7710596B2 (en) * 2002-08-29 2010-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system,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6731887B1 (en) * 2002-10-30 2004-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plex image registration
US20040165081A1 (en) * 2002-12-05 2004-08-26 Hiroyuki Shibaki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4111026B2 (ja) * 2003-03-24 2008-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6337A (ja) 2003-12-24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2469A (ja) 2004-09-17 2006-03-30 Nagano Japan Radio Co 印刷装置
JP4708993B2 (ja) * 2005-01-14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30677B2 (ja) * 2005-01-25 2011-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プリンタ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複写機。
US7421230B2 (en) * 2005-09-09 2008-09-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at performs image-process magnification alteration to image dat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081A (ja) * 2002-04-22 2003-11-06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コントローラ、印刷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219477A (ja) * 2003-01-09 2004-08-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における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3383A (zh) 2007-12-26
US7800796B2 (en) 2010-09-21
US20070291327A1 (en) 2007-12-20
JP4218700B2 (ja) 2009-02-04
EP1870783A1 (en) 2007-12-26
JP2007334250A (ja) 200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338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5530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5176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80682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903171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21130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ouble-side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9775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テストチャート
JPH113118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11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プリンタ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JP20062245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059119B2 (ja) 色ずれ量測定装置、色ずれ量測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23750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rite units for each color
JP34724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2327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3686716B2 (ja) 画像出力装置
JP39502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53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11074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31760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955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076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48088A (ja) 測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S61123260A (ja) カラ−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の同期制御方式
JP20072035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417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