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9744A -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9744A
CN101089744A CNA2007100915405A CN200710091540A CN101089744A CN 101089744 A CN101089744 A CN 101089744A CN A2007100915405 A CNA2007100915405 A CN A2007100915405A CN 200710091540 A CN200710091540 A CN 200710091540A CN 101089744 A CN101089744 A CN 101089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rer
charging roller
cleaning device
cor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5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1587C (zh
Inventor
松井敏之
市川智也
河野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89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9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15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158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58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roller or a polygonal rotating cleaning member; Details thereof, e.g. surfac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2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harg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6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developing unit, e.g. cleanerless or multi-cycl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aligning or positioning
    • F16C23/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23/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9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harg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辊、支撑部分和引导部分。所述清洁辊具有芯部和设置在所述芯部周围的清洁件,该清洁件通过所述清洁辊的转动而接触并清洁所述充电辊,该充电辊为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充电。所述支撑部分在所述清洁件接触所述充电辊的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芯部。所述引导部分沿着一方向可运动地引导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芯部,所述方向不同于经过所述充电辊的转动中心和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清洁辊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辊清洁为图像载体充电的充电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比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采用电子照相方法并且配备有所述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利用电晕放电显影的装置,比如反电晕充电器,作为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的充电装置。相比而言,通过使导电充电辊直接接触图像载体而对该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接触充电方法由于其电源效率良好而成为近来的主流方法。
在这种接触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充电辊一直接触图像载体,因此容易因为粘附在充电辊表面上的杂质而造成污染。在转印处理的下游侧,在其上重复执行成像操作的图像载体的表面受到清洁处理,该清洁处理除去杂质(比如转印之后的残余调色剂等),并且随后进入充电处理区域。然而,即使经过清洁处理,比调色剂还要小的微小颗粒,比如调色剂部分或者调色剂的外来添加剂等等,残留在图像载体上而没有被清洁掉,并且粘附在充电辊的表面上。粘附在充电辊表面上的杂质引起充电辊的表面电阻值不均匀,并且引发不正常放电或不稳定放电,从而使充电均匀性劣化。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已经提出了一种清洁方法,其中使海绵抵靠充电辊的表面,从而将表面污染物从充电辊扫掉(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272594)。此外,在清洁这种充电辊的清洁件中,根据充电辊的转动而转动的清洁件具有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为该清洁件提供驱动装置,从而结构简单(例如,参见JP-A No.2003-228264)。
但是,JP-A No.2003-228264中所公开的结构仅仅是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清洁辊的轴插入轴接收件中,该轴接收件成形为长孔并被称为导槽。因此,根据与充电辊外周的接触,清洁辊沿着挤压力减小的方向逃离,从而使清洁性能劣化。此外,当充电辊开始转动时,清洁辊会发生弹起,这同样与清洁性能劣化有关。如果清洁性能这样劣化,则充电辊会有调色剂部分或调色剂的外来添加剂等的清除不完全的区域,这也与上述充电性能劣化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辊,该清洁辊具有芯部和设置在该芯部周围的清洁件,该清洁件通过所述清洁辊的转动而接触并清洁充电辊,该充电辊为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充电;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在所述清洁件接触所述充电辊的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芯部;以及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沿着一方向可运动地引导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芯部,该方向不同于经过所述充电辊的转动中心和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述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设置在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辊的结构的放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4是补充说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清洁性能的表;以及
图9是表示充电辊和清洁辊的传统支撑部分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成像装置的结构)
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是四串联式彩色复印机。如图1所示,成像单元11(11Y、11M、11C、11K)沿着中间转印带30的运动方向排成一列,这些成像单元11(11Y、11M、11C、11K)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成像单元11处设置有用作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2(12Y、12M、12C、12K)。例如,采用导电筒管状体作为感光鼓12,该导电筒管状体的表面被由有机光导体等形成的感光层覆盖。该感光鼓12由电机驱动,从而沿着图1中箭头的方向(也就是向右转动)以预定的处理速度转动。
充电装置大致位于感光鼓12的正上方,这些充电装置具有为感光鼓12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辊(接触充电器)14(14Y、14M、14C、14K)。在感光鼓12的更上方布置有曝光装置13(13Y、13M、13C、13K),这些曝光装置在被充电装置充电的感光鼓12的表面上照射激光L,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12的右侧处邻近感光鼓12布置有显影装置15(15Y、15M、15C、15K)。在显影装置15处设置有显影辊16(16Y、16M、16C、16K),这些显影辊使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感光鼓12的下方设置有中间转印带30,该中间转印带30是环带,通过显影装置15而可见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30上。一次转印辊18(18Y、18M、18C、18K)被布置成与感光鼓12相对,且中间转印带30夹在该一次转印辊18和感光鼓12之间。感光鼓12和中间转印带30的各接触部分为一次转印部分T1。为正压的一次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18上。
在感光鼓12的左侧处邻近感光鼓12布置有感光体清洁件,该清洁件清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2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在感光体清洁件处设置有刷辊20(20Y、20M、20C、20K)。刷辊20压接触感光鼓12的外周表面,并被驱动而沿着与感光鼓1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从感光鼓12擦除转印残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30围绕着驱动辊32、张紧辊33和二次转印支承辊34,并且沿着箭头方向与感光鼓12的转动同步转动(运动)。此外,上述成像单元11Y、11M、11C、11K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0的运动方向按成像单元11Y、11M、11C、11K的顺序连续排成一列。这样,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8而在各个一次转印部分T1处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按照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彼此重叠。中间转印带30向二次转印部分T2(二次转印辊36)传送该一次转印调色剂图像,下面将对此予以介绍。
二次转印辊36被相对地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0的右侧,从而在中间转印带30和二次转印辊36之间夹持片材传送路径40。二次转印辊36和中间转印带30的接触部分是二次转印部分T2。为负压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该二次转印辊36上。这样,二次转印辊36由二次转印支承辊34辅助,并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此外,在转动并支撑中间转印带30的二次转印支承辊34的右上方设置有中间转印带清洁件38,该清洁件38清除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在中间转印带30的下方布置有片材供应盘42,在该片材供应盘42中容纳片材P。在片材供应盘42的右侧附近设置有供应辊44和延迟辊46,该供应辊44从片材供应盘42将片材P供应到片材传送路径40,而延迟辊46一张一张地分离所供应的片材P。
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下游侧的片材传送路径40处设置有定影装置50,该定影装置50具有彼此相对的加热辊52和加压辊54。在定影装置50的下游侧设置有一对排出辊56。片材传送路径40从供应辊44和延迟辊46开始,经过二次转印部分T2和定影装置50而延伸至排出辊56。
(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
下面将描述通过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进行的彩色成像操作。
当成像信号被输入到成像装置10并且感光鼓12被驱动而转动时,充电辊14根据感光鼓1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感光鼓12的表面(外周表面)被充电辊14均匀地充电。随后,基于成像信号而从曝光装置13向感光鼓12的表面上照射激光L。感光鼓12的表面被这些激光L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5的显影辊16而显影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在一次转印部分T1处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彼此重叠。此外,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2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清洁装置的刷辊20擦掉并清除。
另一方面,由供应辊44供应容纳在片材供应盘42中的片材P,并且由延迟辊46分离片材P,从而仅使最上面的片材P被引导到片材传送路径40。片材P在预定时刻供应到二次转印辊36和二次转印支承辊34之间,即二次转印部分T2处。在该二次转印部分T2处,已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到其上的片材P被沿着片材传送路径40传送到下游侧,并且被引导到定影装置50,从而使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辊52和加压辊54的加热和加压而定影。随后,通过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而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P通过排出辊56排出到收集盘。
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0的图像区域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中间转印带清洁件38擦掉并移除。此外,清洁辊100(参见图2)随着充电辊14的上述转动而转动,从而通过清洁辊100清除粘附在充电辊14表面上的污染物(杂质),比如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等。随后,该杂质被吸入到清洁辊100的泡沫的泡孔内。当回收在泡孔内的杂质粘结并变成合适尺寸时,该杂质通过充电辊14从清洁辊100返回到感光鼓12,并且由清洁感光鼓12的刷辊20回收到感光体清洁件处。借此保持并且延续该清洁性能。由于上述操作,通过成像装置10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
(充电辊和清洁辊的结构)
下面将详细描述设置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10处的充电辊14以及清洁该充电辊14的清洁辊100。
如图2所示,充电辊14布置在感光鼓12上方从而接触感光鼓12。该充电辊14是这样的结构,即,其中在导电轴14A的外周上形成有充电层14B,并且该轴14A被可转动地支撑。清洁辊100设置在充电辊14的右上方,该清洁辊100是接触充电辊14表面的辊形清洁部件。该清洁辊100是这样的结构,即,其中在轴100A的外周上形成有海绵层100B,并且轴100A被可转动地支撑。
清洁辊100通过其自重而压靠充电辊14,并且海绵层100B沿着充电辊14的外周表面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压区部分101。感光鼓12由电机驱动,从而沿着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充电辊14根据感光鼓12的转动而沿着箭头B的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清洁辊100根据充电辊14的转动而沿着箭头C的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辊(BCR)14和清洁辊100。
如上所述,充电辊14被布置成接触感光鼓12的表面,并且直流电压,或者施加其中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流电压的电压被施加到该充电辊12上,从而充电辊14为感光鼓12的表面充电。关于该充电辊14的结构,该充电辊14被成形为一辊,其中在构成轴14A的芯部的外周上设置有构成充电层14B的电阻弹性层。可以如此构造该电阻弹性层,即,从外到内将其分为电阻层和支撑该电阻层的弹性层。此外,在需要时可以在电阻层的外侧上设置保护层,以便给充电辊14提供耐用性和抗污染能力。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在芯部上设置弹性层、电阻层和保护层的情况。
芯部的材料是导电的,并且通常采用铁、铜、黄铜、不锈钢、铝、镍等。也可以使用金属之外的材料,只要它们是导电并具有合适程度的刚性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采用其中分散有导电颗粒等的树脂模制产品、或陶瓷等。另外,除了辊形之外,还可以采用中空管形。
弹性层的材料是导电或半导电的,并且通常是在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中分散有导电颗粒或半导电颗粒的材料。可使用合成树脂,比如聚脂树脂、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等作为树脂材料。可以使用乙丙橡胶、聚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聚异丁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表氯醇橡胶、氟硅酮橡胶、环氧乙烷橡胶等,或者其中这些材料发泡而形成的发泡材料作为橡胶材料。
可以采用炭黑、诸如锌、铝、铜、铁、镍、铬、钛等的金属、诸如ZnO-Al2O3、SnO2-Sb2O3、In2O3-SnO2、ZnO-TiO2、MgO-Al2O3、FeO-TiO2、TiO2、SnO2、Sb2O3、In2O3、ZnO、MgO等的金属氧化物、诸如季铵盐等的离子化合物等,作为导电颗粒或半导电颗粒。可以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更多种混合在一起使用。此外,可以在需要时将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无机填料(比如滑石、铝土、硅石等)或者有机填料(比如含氟树脂或硅橡胶的细粉等)混合在一起。
电阻层和保护层的材料是在粘合剂树脂中散布有导电颗粒或半导电颗粒的材料,并且其电阻受到控制。电阻率为103至1014Ωcm,优选为105至1012Ωcm,更优选为107至1012Ωcm。膜厚度为0.01至1000μm,优选为0.1至500μm,更优选为0.5至100μm。可以采用丙烯酸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酰胺树脂、甲氧甲基化尼龙、乙氧甲基化尼龙、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脂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芳酯树脂、聚噻吩树脂、诸如PFA、FEP、PET等的聚烯烃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脲醛树脂等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
可以将炭黑、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诸如季铵盐等呈现离子导电性的离子化合物、诸如以上所列出的与弹性层有关的材料中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混在一起用作导电颗粒或半导电颗粒。此外,可以在需要时添加抗氧化剂(比如受阻酚、受阻铵等)、无机填料(比如粘土、高岭土、滑石、硅石、铝土等)、有机填料(比如含氟树脂或硅树脂的细粉)、润滑剂(比如硅油等)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还可在需要时添加表面活化剂、电荷控制剂等。
可以采用刮涂、迈耶棒涂覆、喷涂、浸渍涂覆、珠涂覆(bead coating),气刀涂覆、帘式涂覆等作为形成这些层的方法。
清洁辊100由构成轴100A的芯部(保持件)和构成海绵层100B的多孔弹性层形成,该海绵层100B形成在芯部的外表面处。如上所述,清洁辊100被布置成接触充电辊14的表面。
采用这样的材料作为芯部的材料,该材料的刚度使其能够保持多孔弹性层并且能够以合适的压接触力维持与充电辊14的接触状态。通常,除了诸如铁、铜、黄铜、不锈钢、铝、镍等金属之外,还可以使用树脂模制产品、陶瓷等,以及其中分散有导电颗粒等的这些材料、以及其中分散有无机填料的材料。此外,除了辊形之外,所述芯部还可以成形为中空管。
多孔弹性层为辊形的海绵,其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泡孔密度。例如,可以采用醚基聚氨酯泡沫、酯基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烯烃泡沫、醚胺泡沫、微聚合体(micropolymer)等。
以聚氨酯泡沫为示例来简要介绍制造方法,使用多元醇、异氰酸盐、水、催化剂(胺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以及泡沫稳定剂(表面活化剂),并且根据应用进一步使用添加剂,比如颜料等。随后,当把这些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并搅拌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获得聚氨酯树脂的泡沫。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清洁辊100处,轴100A(芯部)由不锈钢形成,海绵层100B(多孔弹性层)由发泡聚氨酯树脂形成。注意,该轴100A可以由绝缘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形成。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该绝缘树脂材料的体积电阻大于或等于1014Ωcm,以防止因局部放电电荷所引起的污染等。
(支撑结构的结构)
下面描述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的支撑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在其轴向方向的两端部分处被组装到一对支撑件150上,并且组成包括这些支撑件150的形式的单元,并且布置在相对于感光鼓12的预定位置处。该感光鼓12和充电辊14沿着轴向方向彼此接触,并且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沿着轴向方向彼此接触。这里,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中,清洁辊100布置在与感光鼓12相对的一侧,充电辊14位于该清洁辊100和感光鼓12之间。但是,清洁辊100和感光鼓12并未布置在正对(180°相对)的位置处,而是至少该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之间的接触位置被设置于在充电辊14的圆周上接近感光鼓12的位置处。
在支撑件150中形成有两个轴接收孔150A、150B,这两个轴接收孔以预定间距布置。充电辊14的轴14A的端部被可自由转动地插入一个轴接收孔150A中,并且清洁辊100的轴100A的端部被可自由转动地插入另一轴接收孔150B中。这里,轴接收孔150B形成为例如长孔形状,并且清洁辊100的轴100A被以预定数量的自由度支撑。此外,由于支撑件150被弹簧件151推动,因此充电辊14以预定的压力抵靠感光鼓12的表面。
注意,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件150由具有高的刚度、良好的可滑动性和优良耐磨性的树脂材料,比如聚缩醛、聚碳酸酯等形成。为了进一步改善耐磨性,可以在合成树脂材料中包含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
如上所述,充电辊14(在该处,轴14A的端部被可枢转地支撑在所对支撑件150处)和清洁辊100(在该处,轴100A的端部被可枢转地支撑在所述对支撑件150处)处于清洁辊100由于其自重而压靠充电辊14的状态下,使得海绵层100B沿着充电辊14的外周表面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压区部分101(参见图2)。
清洁辊100的轴100A能够沿着用作引导部分的轴接收孔150B的引导方向152运动。该引导方向152被设置成与连接充电辊14的转动中心(图4中的附图标记159)和清洁辊100的转动中心(图4中的附图标记160)的直线的方向153不同的方向。因此,轴接收孔150B的侧表面(图4中的附图标记154)以预定角度限制清洁辊的轴100A。这里,例如,在压区部分101处发生大约50μm的微小位置波动的情况下,比如充电辊14的外周发生振动,轴接收孔150B的侧表面154会限制轴100A,所以清洁辊100不会被引导并运动。因此,上述位置波动能够被压缩在压区部分101处的海绵100B吸收。
相比而言,在大于50μm并且已经进入成像装置10的杂质进一步进入压区部分101中的情况下,则除了海绵层100B在压区部分101处的压缩外,轴接收孔150B的侧表面154向上引导清洁辊100的轴100A并使其向上运动。因此,可以防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在压区部分101处受到较大的损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5所示,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轴接收孔150B的侧表面处的第一接触部分155和第二接触部分156处,通过对所述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或喷丸处理等或者在其模制中使其相应的十点平均粗糙度(JIS)不同。
这里,如果将清洁辊100的轴100A的外径与轴接收孔150B的短径(即第一接触部分155和第二接触部分156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差值设定在大约50μm的公差处,则当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处于转动中时,轴100A由于清洁辊100的转动扭矩而被以预定压力推向第二接触部分156,并以比第二接触部分156处的压力小的压力接触第一接触部分155。此外,如果将轴100A的外径和轴接收孔150B的短径之间的差值设定为大于100μm,则第二接触部分156和轴100A处于不接触的状态。
这里,如果将第一接触部分155的十点表面平均粗糙度(JIS B0651:1996)设定为大于第二接触部分156的十点表面平均粗糙度,则在充电辊14开始转动时,当清洁辊100开始沿着轴接收孔150B的引导方向152弹起时,清洁辊100的轴100A滑动摩擦第一接触部分155的表面,从而能够抑制该弹起。
如果将第二接触部分156的表面粗糙度设定得比较高,则清洁辊100的转动载荷会一直较高,这会导致不良转动。因此,通过使第二接触部分156的粗糙度相对较低,由于清洁辊100的轴100A在停止时接触压力较低的第一接触部分155侧开始弹起,因此第一接触部分155的表面粗糙度起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充电辊转动时的不良初始清洁。
下面将描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在本示例中,支撑件150是通过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构成的。充电辊14是通过将橡胶层(由异戊二烯橡胶形成并且具有4mm的厚度)层叠到φ8的金属轴上形成的。橡胶层的电阻被设置为1068Ω。对于清洁辊100而言,采用了其中在φ5的金属轴上形成厚度为2.5mm的发泡聚氨酯层的结构。对示例(1)(参见图3和图4)、示例(2)和示例(3)进行评价。在示例(1)中,使在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Rz)的引导部分处的引导方向与连接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0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相交;在示例(2)和示例(3)中,示例(1)中的第二接触部分156的表面粗糙度(Rz)与具有支撑件170的比较例(参见图9)相比发生了变化,在该支撑件170中,与支撑件150的第一接触部分155和第二接触部分156相对应的接触部分的十点表面平均粗糙度(JIS B0651:1996)为Rz 3μm,并且连接充电辊14的转动中心159和清洁辊100的转动中心160的直线的方向与引导部分171的引导方向172彼此一致。注意,在示例(2)中,表面被抛光并且形成为使该第一接触部分155为Rz 3μm,而第二接触部分156为Rz 8μm。在示例(3)中,表面被抛光并且形成为使第一接触部分155为Rz 3μm,而第二接触部分156为Rz 12μm。轴100A的十点表面平均粗糙度(JISB0651:1996)为Rz 1.5μm。
通过如下方法测量上述十点表面平均粗糙度(JIS B0651:1996)。使用由Tokyo Seimitsu Co.,Ltd.制造的Surfcom-590A,借助拾取触针E-DT-S01A并且在JIS’82的设定下,测量长度为3mm,测量速度为0.3mm/s,截止波长为0.6mm,并且截止类型为2CR(相位补偿)。
采用比较例、示例(1)、示例(2)、示例(3)的四种支承件150、170,充电辊以210mm/sec的表面速度转动,并且评价清洁粘附在充电辊表面上的调色剂颗粒的性能。结果如图8所示。在比较例中,当开始驱动清洁辊14时,清洁辊100弹起,并且即使在转动稳定之后,清洁辊100仍受到充电辊14外周的振动的影响,清洁性能如同在不稳定方式下进行的那样。相比而言,在示例(1)、(2)和(3)中,防止了清洁辊100的上述弹起,该清洁辊100未受到外周振动的影响,从而能够稳定地继续清洁。特别是在示例(2)和(3)中,在评价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清洁。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6所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从第二接触部分156突出的芯部限制部分157。如上所述,当充电辊14开始转动时,清洁辊100接收充电辊14的转动扭矩,因此最初容易发生清洁辊100弹起的现象。这里,由于芯部限制部分157在第二接触部分156的上部处突出,该第二接触部分156位于从压区部分101看过去的清洁辊100转动方向的下游侧,因此限制了容易弹起的清洁辊100的轴100A,从而能够抑制诸如不良清洁等问题。进行与之前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类似的评价,其结果证实能够保持相似、稳定的清洁性能。
通过将第二接触部分156和芯部限制部分157之间的距离大致设置为充电辊14外周的最大振动(例如,50μm),这样,尽管允许沿着引导方向152运动,也能够防止由于充电辊14外周的振动而引起的位置波动,比如当杂质进入压区部分101时或者当充电辊14起动时发生的弹起。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7所示,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接触部分155和第二接触部分156之间设置芯部插入部分158,清洁辊100的轴100A插入该芯部插入部分158中。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从上方将清洁辊100安装在支撑件150处,因此改善了装配性能。此外,上述芯部限制部分157突出的部分被设置成比轴100A的直径还窄。这样,通过芯部限制部分157的弹性变形来安装清洁辊100,并且在此之后,该芯部限制部分157还能够起到防止清洁辊100脱离原位的作用。
此外,如图所示,用于充电辊14的轴接收孔150A也向下敞开,从而构成轴接收部分。因此,充电辊14、支撑件150以及清洁辊100能够以该顺序容易地组装起来。
如上所述,在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中,可以防止清洁辊因充电辊外周的振动而沿着其挤压力减小的方向逃离,并且能够防止清洁性能劣化。此外,当充电辊开始转动时,能够防止发生清洁辊弹起,从而同样能够防止与该弹起有关的清洁性能的劣化。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辊,该清洁辊在使设置在芯部外周处的清洁件接触充电辊的同时转动并清洁该充电辊,所述充电辊为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充电;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在所述清洁辊使所述清洁件接触所述充电辊的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芯部;以及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沿着一方向可运动地引导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处的所述芯部,所述方向不同于经过所述充电辊的转动中心和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
在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中,所述引导部分可以具有接触所述芯部外周的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可以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相比远离所述充电辊的一侧接触所述芯部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分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可以具有运动限制件,该运动限制件限制所述芯部沿着从所述充电辊离开的引导方向的运动。
在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中,可以在所述支撑部分处设置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用于将所述芯部沿着由所述引导部分引导的方向插入所述引导部分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配备有上述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清洁充电辊的清洁辊的清洁性能的劣化。

Claims (5)

1.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辊,该清洁辊包括芯部和设置在所述芯部周围的清洁件,该清洁件通过所述清洁辊的转动而接触并清洁充电辊,该充电辊为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充电;
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在所述清洁件接触所述充电辊的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芯部;以及
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沿着一方向可运动地引导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芯部,所述方向不同于经过所述充电辊的转动中心和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分具有接触所述芯部的各端部的外周表面的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
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在相比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远离所述充电辊的一侧接触所述芯部的所述端部中的一个的外周表面,并且
所述第一接触部分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该清洁装置还包括运动限制件,该运动限制件限制所述芯部沿着从所述充电辊离开的引导方向的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撑部分处设置有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用于将所述芯部沿着由所述引导部分引导的方向插入所述引导部分内。
5.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
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辊,该清洁辊包括芯部和设置在所述芯部周围的清洁件,该清洁件通过所述清洁辊的转动而接触并清洁充电辊,该充电辊为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充电;
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在所述清洁件接触所述充电辊的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芯部;以及
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沿着一方向可运动地引导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芯部,所述方向不同于经过所述充电辊的转动中心和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
CNB2007100915405A 2006-06-12 2007-03-27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005015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2604A JP4957086B2 (ja) 2006-06-12 2006-06-12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2604 2006-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9744A true CN101089744A (zh) 2007-12-19
CN100501587C CN100501587C (zh) 2009-06-17

Family

ID=38822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15405A Active CN100501587C (zh) 2006-06-12 2007-03-27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16913B2 (zh)
JP (1) JP4957086B2 (zh)
KR (1) KR100868513B1 (zh)
CN (1) CN100501587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548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株式会社理光 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08A (zh) * 2010-11-01 2012-05-23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装置、具备该充电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成像装置
CN103365156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7244A1 (en) * 2005-02-08 2006-08-10 Nitto Kogyo Co., Ltd. Image forming roller
JP4844154B2 (ja) * 2006-02-14 2011-12-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8055B2 (ja) * 2007-09-14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99568B1 (ko) * 2008-08-27 2015-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롤러, 그를 구비한 현상유닛 및 화상형성장치, 및 롤러의 제조방법
KR20100047675A (ko) * 2008-10-29 2010-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대전체용 대전부재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용 대전장치
US8503902B2 (en) 2011-04-29 2013-08-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with charging-roller cleaner
JP6014796B2 (ja) * 2012-05-25 2016-10-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0911B2 (ja) * 2012-12-20 2016-03-0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13917B2 (en) 2013-01-22 2014-12-16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eaning bias charge roll surface in printing systems
JP6488670B2 (ja) * 2014-11-26 2019-03-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転体の軸受部材、これを備えた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7524B2 (ja) 1989-04-14 1999-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JPH06282195A (ja) * 1993-03-25 1994-10-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3370406B2 (ja) * 1993-11-29 2003-01-27 日星電気株式会社 定着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08262891A (ja) * 1995-03-17 1996-10-11 Canon Inc 搬送装置、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09815A (ja) * 1997-09-29 199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017201B1 (ja) * 1998-12-22 2000-03-06 新潟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37003B2 (ja) 2000-02-23 2006-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888675B2 (ja) * 2002-02-01 2007-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該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245848B2 (en) * 2004-03-26 2007-07-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a conductive brush cleaning assembly for a transfer roller
JP4512421B2 (ja) * 2004-05-28 2010-07-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と電子写真装置
JP4354348B2 (ja) * 2004-06-30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8336B2 (ja) * 2004-09-28 2010-0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2588B2 (ja) * 2004-11-10 2011-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264410B2 (ja) * 2004-11-30 2009-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5263B2 (ja) * 2005-03-25 2011-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039449B1 (ja) * 2006-08-29 2008-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548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株式会社理光 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8B (zh) * 2009-10-29 2014-07-09 株式会社理光 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08A (zh) * 2010-11-01 2012-05-23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装置、具备该充电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成像装置
US8934808B2 (en) 2010-11-01 2015-01-13 Ricoh Company, Ltd. Charging device, including a cleaning device to clean a charging roller
CN103365156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56B (zh) * 2012-03-26 2017-04-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118528A (ko) 2007-12-17
JP4957086B2 (ja) 2012-06-20
JP2007333804A (ja) 2007-12-27
US20070286635A1 (en) 2007-12-13
CN100501587C (zh) 2009-06-17
US7616913B2 (en) 2009-11-10
KR100868513B1 (ko)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1587C (zh) 清洁装置和成像装置
KR1008405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109463B2 (ja) 転写ロ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97423B (zh) 清洁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1135875B (zh) 清洁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7773906B2 (en) Cleaning roller for a charging roller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KR100866550B1 (ko) 클리닝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0324404B2 (en) Belt device including a coated driving rotator,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045254A1 (en) Developer regulator,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9300849A (ja) 帯電部材清掃部材、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756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07546B2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5549B2 (ja) 転写ロ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3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487A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7204A (ja) 帯電部材清掃部材用芯材、帯電部材清掃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325A (ja) 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1918A (ja) 荷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4595A (ja) 帯電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その帯電装置又は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