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6074A - 具有平板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平板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6074A CN101076074A CNA2007101025383A CN200710102538A CN101076074A CN 101076074 A CN101076074 A CN 101076074A CN A2007101025383 A CNA2007101025383 A CN A2007101025383A CN 200710102538 A CN200710102538 A CN 200710102538A CN 101076074 A CN101076074 A CN 101076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e
- scan operation
- image
- light
- picture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50062592 ADF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4—Measuring, i.e. determining a quantity by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a detected condition or state of the reading apparatus, e.g.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9—Self-calibrating read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5—Detecting external or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文件支撑基部、文件加压构件、读取单元、控制单元和确定单元。文件支撑基部具有放置文件的透明构件。文件加压构件设置在文件支撑基部上以便覆盖透明构件。文件加压构件可在文件支撑基部上打开和关闭。读取单元具有光源,且当光源将光照射到文件上时能够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读取图像。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读取单元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和第二扫描操作,第一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第二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不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基于从读取单元输出的用于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6年7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35201的优先权。该优先权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此处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平板扫描仪(FBS)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某些众所周知的图像读取装置配置有:在其顶面具有开口的文件支撑基部;安装在该文件支撑基部的顶面上的压板玻璃(透明构件);和配备有布置在压板玻璃下的接触图像传感器(CIS)等的读取单元。在这类图像读取装置中,将文件放置在压板玻璃上,以使其要被扫描的表面向下。当用户输入表示希望开始扫描该文件的规定操作时,执行扫描操作,在该操作中,CIS光学地扫描文件上的图像,并输出作为图像信号(电信号)的光信号。
在一些情况下,被扫描的文件可能是一本书或其它厚文件,上述书或其它厚文件阻止文件加压构件完全地关闭在文件支撑基部上。在某些情况下,当用户向下压所述书或其它厚文件的盖以便消除由装订等形成的阴影时,在扫描操作过程中,文件加压构件可能在压板玻璃上方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扫描操作期间,外部光可穿透文件支撑基部,从而将外部光增加到从光源发出的用于扫描文件的光中。在扫描操作期间,所增加的这种外部光增强了输出的图像信号,导致产生较白的输出图像。
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85796公开了一种能校正已经受到外部光影响的输出图像的复印机。该复印机是具有用于检测光强的传感器的复印机。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文件支撑基部的顶面上的压板玻璃的外侧上,该文件支撑基部由文件加压构件覆盖。传感器检测外部光的强度,该强度与文件加压构件打开的程度成正比。以传感器检测的强度级别为基础,复印机修改用于处理从文件扫描出的图像数据的条件,从而根据检测的光级别校正输出图像。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85796中的复印机使用CCD行传感器,该传感器延伸超出文件扫描区域,并运用延伸超出该区域的部分代替用于检测外部光的光强检测传感器。因此,该复印机可以在不需要用于这种检测的单独传感器的情况下检测外部光。
发明内容
然而,设置在如上所述的数字复印机中的光检测单元设置在文件扫描区域外侧。因此,光强检测传感器或CCD行传感器检测压板玻璃外侧的文件支撑基部表面上入射的外部光的强度。进一步,数字复印机在开始扫描操作之前执行光强检测。因此,具有这种结构的数字复印机不能可靠地检测出在扫描操作期间进入文件支撑基部并且对放置在压板玻璃上的文件的扫描实际上产生影响的外部光的强度。
虽然可在文件支撑基部的内部设置传感器以便检测出穿透该基部的外部光,但由于光可能进入压板玻璃的任何区域,因此采用这种方法不可能仅使用单个传感器就检测出这种外部光。虽然在文件支撑基部内部设置多个传感器是可行的,但是会增加设备的成本。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平板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平板扫描仪在不设置用于检测外部光的单独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在扫描操作期间穿透文件支撑基部并且对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扫描图像产生影响的外部光。
为了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文件支撑基部、文件加压构件、读取单元、控制单元和确定单元。文件支撑基部具有放置文件的透明构件。文件加压构件设置在文件支撑基部上以便覆盖该透明构件。文件加压构件能够在文件支撑基部上打开和关闭。读取单元具有光源,并且当光源将光照射到文件上时,读取单元能够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读取图像。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读取单元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和第二扫描操作,第一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第二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不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基于从读取单元输出的用于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方法。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具有放置文件的透明构件的文件支撑基部;设置在文件支撑基部上以便覆盖透明构件的文件加压构件,文件加压构件能够在文件支撑基部上打开和关闭;以及具有光源的读取单元。所述图像读取方法包括:
当光源将光照射到文件上时,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读取图像;
控制读取单元以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和第二扫描操作,第一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第二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不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以及
基于从读取单元输出的用于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部结构;
图2是依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文件支撑基部的剖视图,示出了图2中托架的结构;
图4是放大剖视图,示出了在图2中的基准构件附近的文件盖的结构;
图5是平面视图,示出了图2中基准构件的结构;
图6是方框图,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
图7是流程图,描述了当已经输入了开始扫描放置在压板玻璃上的文件的命令时,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所执行的过程中的步骤;
图8是时间图,描述了依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单元执行的用于扫描文件的操作;
图9是曲线图,描述了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图像读取装置的过程;
图10是曲线图,描述了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用来修改白色基准数据的过程;并且
图11是时间图,描述了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单元所执行的扫描操作的变体。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参考附图的同时,基于优选实施方案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优选实施方案仅是一个实现本发明的例子,并且可以在本发明限定的范围内以任何方式进行改变。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依据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外部结构。例如,图像读取装置1可被用作多功能装置中的扫描单元,或被用作复印机中的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多功能装置一体地设有打印机和扫描仪功能。例如,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打印机功能等可由任何机构执行,而图像读取装置1可被用作仅具有扫描仪功能的平板扫描仪(FBS)。
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和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包括:用作平板扫描仪的文件支撑基部2;和文件盖6,该文件盖6通过布置在后侧的铰链安装在文件支撑基部2上,从而能够在文件支撑基部2上围绕该铰链打开和关闭。文件盖6设有自动文件供给器(ADF)5。文件支撑基部2具有放置文件的压板玻璃20。文件支撑基部2具有壳体15,该壳体15大致形如在顶侧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压板玻璃20设置在壳体15的顶部中,并封闭该顶部中形成的开口。压板玻璃20由单块透明玻璃板、丙烯酸板等形成,并且比壳体15中的开口足够大。压板玻璃20的位于壳体15的开口中的区域被称为文件扫描区域。图像读取单元21被容纳在壳体15的内部,用于从文件上读取图像。
如图1所示,分隔构件51设置在压板玻璃20的顶面上。该分隔构件51的功能是分隔在文件支撑基部2的顶面上暴露的压板玻璃20的文件扫描区域。分隔构件51是在文件支撑基部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板状构件,所述前后方向也即图像读取单元21的延伸方向。分隔构件51将压板玻璃20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在图1中,压板玻璃的左侧区域是采用ADF5扫描图像所使用的扫描表面,而当将该图像读取装置1当作平板扫描仪使用时,图1中压板玻璃20的右侧区域用作文件支撑表面。换句话说,分隔构件51将压板玻璃20的文件扫描区域分隔成输送文件扫描区域20L和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其中,输送文件扫描区域20L是用于ADF5的扫描表面,而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是用于平板扫描仪的文件扫描表面。进一步,当文件放置在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中时,分隔构件51充当用于定位文件的基准点。参考分隔构件51上标记的中央位置,将文件放置在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中。分隔构件51还包括指示出多种规格的文件(例如A4规格和B5规格的文件)的中央位置和两边缘位置的标记,该标记用作在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上定位文件的导向线。
如上所述,文件盖6能够在文件支撑基部2上方打开和关闭。当关闭时,文件盖6覆盖压板玻璃20,而当打开时,暴露压板玻璃20的顶面。A4规格的、法律文件规格的、或较小规格的一张文件放置在压板玻璃20上,并使待扫描表面向下。除薄的单张纸文件外,书或相似的装订的文件也可放置在压板玻璃20上。在压板玻璃20上放置了文件后,文件盖6关闭以将文件压靠在压板玻璃20上,从而将文件固定到压板玻璃20上。在这种状态下,图像读取单元21沿压板玻璃20并沿着宽度方向(从左到右方向)扫描,从而以平板扫描的方式扫描文件。
文件盖6设有ADF5(见图2),用于从纸盘22沿规定输送路径26向排出盘23连续输送多张文件。当通过ADF5输送时,文件通过压板玻璃20的输送文件扫描区域20L,此时图像读取单元21位于输送文件扫描区域20L的下方。当文件通过输送文件扫描区域20L时,位于输送文件扫描区域20L下方的图像读取单元21从文件上扫描图像。由海绵、白板等构造的加压构件19沿文件盖6的底面定位,用于将文件压靠在压板玻璃20上。在优选实施方案中,ADF5可具有公知的结构,此处将不详细描述ADF5。
如图1所示,控制面板8布置在文件支撑基部2的前表面侧上。该控制面板8包括各种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屏。基于通过控制面板8输入的用户指令,操作图像读取装置1。用户执行操作,以输入用于在放置在压板玻璃20上的文件或设置在纸盘22中的文件上开始扫描操作的指令。可选择的是,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连接到计算机,并可基于经由扫描仪驱动器等从计算机传输的指令执行操作。
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单元21包括CIS单元40、托架41、以及扫描机构(未示出)。CIS单元40通常被称为接触图像传感器,并包括:光源42,其用于经由压板玻璃20将光照射到文件上;透镜43,其用于聚集由文件反射出的光;以及光接收元件44,其用于接收聚集的光并将聚集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光接收元件44成片单元布置,例如,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中附图平面的方向)排列成排布置。光源42和透镜43沿相同方向布置。进一步,光源42使用三色发光二极管(LED),所述三色发光二极管可被分解成红、绿和蓝。
图3是文件支撑基部2的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托架41的结构。
如图3所示,托架41可通过皮带传动机构(未示出)在压板玻璃20下方沿壳体15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图3中附图平面的方向)往复运动。托架41装配在横跨壳体15的左右方向的导轴45上,并且当由皮带传动机构驱动时,托架41在导轴45上滑动。CIS单元40安装在托架41上,与压板玻璃20紧密接触。通过在导轴45上移动支撑CIS单元40的托架41,CIS单元40可沿压板玻璃20往复运动。
托架41在其顶侧支撑CIS单元40。轴接收部分46形成于托架41的底面,用于装配在导轴45的顶部上。当轴接收部分46装配在导轴45上时,托架41由导轴45支撑,同时可沿导轴45的轴向方向(前后方向)滑动。皮带保持部分47从轴接收部分46的侧面向下突出。该皮带保持部分47在皮带传动机构中夹紧同步皮带(未示出),以使同步皮带与托架41相连接。因此,皮带传动机构的驱动力可以传输到托架41,以便使托架41在导轴45上移动。皮带传动机构可由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和环绕这两个滑轮的同步皮带构成。通过将马达的旋转输出到驱动滑轮的轴上,该驱动滑轮可被旋转,从而环绕该滑轮移动同步皮带。
盘簧接收部分48形成在托架41的前后两个位置。由盘簧接收部分48定位的盘簧49介于CIS单元40和托架41之间。盘簧49向CIS单元40施加压力,以确保该CIS单元40与压板玻璃20的底面保持紧密接触。辊50也设置在CIS单元40的前后两端,以确保当CIS单元40随着托架41的移动而平稳移动时,被压靠在压板玻璃20的底表面上的该CIS单元40与该表面保持紧密接触。
当接收到开始扫描操作的指令时,光源42向搁置在压板玻璃20上的文件发出光。光接收元件44接收从文件反射出的光,并输出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值的图像信号。当托架41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通过每次一行的重复扫描,读取文件上的整个图像。
图4是放大剖视图,示出了在基准构件53附近的文件盖6的结构。图5是平面视图,示出了基准构件53的结构。
如图4所示,基准构件53设置在分隔构件51的下表面侧,并介于分隔构件51与压板玻璃20之间。该基准构件53是用于CIS单元40的亮度基准。特别地,基准构件53是几乎覆盖分隔构件51的整个下表面的条状薄膜。如图5所示,基准构件53具有沿CIS单元40的副扫描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并列的三个区域。图5中左侧的基准构件53的区域53A是白色的,用于校准CIS单元40的光强并用于获得白色基准数据30(见图6)。基准构件53的中心区域53B是黑色的,用于获得用于CIS单元40的黑色基准数据32(见图6)。左侧区域53A和中心区域53B之间的边界还充当CIS单元4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基准。基准构件53的右侧区域53C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是白色的,在其两端是黑色的,并且充当CIS单元4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基准。采用这种结构,基准构件53介于分隔构件51与压板玻璃20之间,以便基准构件53的各区域沿与CIS单元40相同的方向延伸。
图6是方框图,示出了图像读取装置1中使用的控制器55的结构。
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的全部操作。如图6所示,控制器55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该微型计算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6、只读存储器(ROM)57、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8、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59,上述部件均经由总线60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61相连。
ROM57存贮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的各种操作的控制程序等。RAM58用作存储区或工作区,用于暂时存贮当CPU56执行控制程序时所使用的各种数据。例如,RAM58存贮用于CIS单元40的光源42的光强校准值、以及基于基准构件53获得的白色基准数据30和黑色基准数据32。EEPROM59是存储区,该存储区存贮当切断电力时必须被保存的各种设置、标志等、以及外部光检测级别(规定的信号级别)。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外部光检测级别是在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阈值。如下文所述,当光源42关闭时,如果由CIS单元4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了外部光检测级别,就可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ASIC61基于从CPU56发出的命令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定时发生电路68、模拟前端(AFE)电路69、暗度校正电路70、阴影校正电路71、γ校正电路72、分辨率变换电路73和输出电路74。
当执行文件扫描操作时,图像读取单元21将从文件读取的图像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在该操作中,图像读取单元21从光源42向放置在压板玻璃20的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中的文件发出光,并每次一行地读取文件图像。图像读取单元21的CIS单元40将扫描的文件图像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到AFE电路69。从图像读取单元21输出的图像信号包括组成扫描文件的图像数据的信号和不组成图像数据的信号。如下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21在第一扫描操作中获得的图像信号组成文件的图像数据,而经由第二扫描操作获得的图像信号不组成文件的图像数据。第二扫描操作中获得的图像信号在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的过程中使用。
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的扫描操作。特别地,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执行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当光源42发光时,执行第一扫描操作,以便输出作为图像信号的文件图像。当光源42不发光时,执行第二扫描操作,以便输出作为图像信号的文件图像。第一扫描操作中获得的图像信号首先由电路69-73处理,然后从输出电路74输出,并作为图像数据存贮在RAM58中。如果图像读取装置1用作复印机的图像扫描单元,例如,图像读取装置1基于存贮在RAM58中的图像数据执行打印过程。第二扫描操作中获得的图像信号首先由电路69-73处理,然后从输出电路74输出,以便作为确定数据存贮在RAM58中,该确定数据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控制器55基于第二扫描操作中获得的存贮在RAM58中的图像信号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图像读取单元21包括上文所述的CIS单元40和托架41、以及托架(CR)马达65和驱动电路66。ASIC61产生相位激励信号等,用于根据CPU56发出的命令向托架马达65供应电力,并将这些信号供应给驱动电路66。通过驱动电路66提供给托架马达65的驱动信号,控制托架马达65的旋转。驱动电路66具有驱动连接到托架41的皮带传动机构的托架马达65的功能,并且当接收到从ASIC61输出的信号时形成用于旋转托架马达65的电信号。当接收到电信号时,托架马达65旋转,并且托架41根据经由皮带传动机构传输到托架41的托架马达65的旋转力往复移动。驱动电路66还校准用于打开CIS单元40中的光源42的工作电流,并校准用于光源42中RGB色光中的每一种色光的发光时间。当托架41往复移动时,控制器55经由ASIC61控制CIS单元40,从而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包括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的扫描操作。除扫描操作之外,控制器55基于存贮在ROM57中的控制程序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获得光强校准值以及下文所述的白色基准数据30和黑色基准数据32。
定时发生电路68向CIS单元40提供触发信号TG和时钟信号,并向AFE电路69提供控制信号。这里,通过触发驱动CIS单元40的开始操作,触发信号为一行的扫描操作设置了周期。时钟信号设置CIS单元40输出一个像素的图像信号的定时,以便每个像素的图像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从CIS单元40输出。CIS单元40基于定时发生电路68输入的触发信号和时钟信号以及驱动电路66提供的工作电流等,执行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AFE电路69对CIS单元40输出的每个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取样,并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特别地,AFE电路69将CIS单元40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由规定位数的数字码形成的数字信号。AFE电路69采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该数字转换。例如,当模拟图像信号输入到AFE电路69时,AFE电路69向暗度校正电路70输出8位(256灰度级:0-255)的数字图像信号。
为了校正光接收元件44间的偏差,暗度校正电路70基于存贮在RAM58中的黑色基准数据32校正AFE电路69输入的图像信号。为了校正光接收元件44与光源42间的偏差,阴影校正电路71校正图像读取单元21输出的图像信号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暗度校正电路70输出图像信号)。阴影校正电路71基于存贮在RAM58中的白色基准数据30执行这种阴影校正。γ校正电路72校正γ曲线。分辨率变换电路73校正分辨率。输出电路74输出由电路69-73校准的图像信号,以便将其存贮在RAM58中。由于在本领域中,暗度校正电路70、阴影校正电路71、γ校正电路72、分辨率变换电路73和输出电路74均是公知常识,因此这里不再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流程图,描述了当用户输入命令以开始扫描放置在压板玻璃20上的文件时在图像读取装置1上执行的过程中的步骤。
当文件放置在压板玻璃20上后用户输入开始扫描命令时,图像读取装置1执行下文所述的过程(参考图7)。特别地,该过程基于控制器55(CPU56)根据存贮在ROM57中的控制程序发出的命令而被执行。
当采用平板扫描仪扫描文件时,用户打开文件盖6,并将文件放置在压板玻璃20的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中。接下来,用户关闭文件盖6,以便将文件固定到压板玻璃20上的适当位置处。放置在压板玻璃20上的文件可以是单张薄纸或厚的文件如书。在后一种情况下,扫描文件的命令可能在文件盖6没有完全关闭的状态下被输入。无论文件盖6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均执行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过程。
在图7的过程的S1中,控制器55基于是否已在控制面板8上执行了规定的操作确定开始扫描文件的命令是否已经输入。如果扫描命令尚未输入(S1:否),那么,控制器55保持备用状态。但是,当已经输入了扫描命令时(S1:是),那么在S2中,控制器55基于基准构件53校准CIS单元40中光源42的光强。更具体地说,控制器55移动托架41到与基准构件53的左侧区域53A相对的位置(见图4和5)。起初,光源42发出强度足够低的光到基准构件53的左侧区域53A上。此时,左侧区域53A反射出的光的强度也很低,导致了CIS单元40的光接收元件44的低输出。随后,控制器55通过多个步骤增大光源42的光强,直到光接收元件44的输出达到规定级别为止。当CIS单元40的输出达到规定级别时的光强作为光强校准值存贮在RAM58中。
在S3中,控制器55利用基准构件53为CIS单元40获得白色基准数据30。更具体地说,控制器55移动托架41到与基准构件53的左侧区域53A相对的位置,并且CIS单元40的光源42以上述光强校准值将光照射到左侧区域53A上。光接收元件44将左侧区域53A反射出的光转换成电信号,以便获得白色基准数据30。控制器55在RAM58中存贮白色基准数据30。这样,可以基于左侧区域53A获得多个定时的白色基准数据30,并且使用这种获得的数据的平均值。当在左侧区域53A的范围内移动托架41时,也可获得白色基准数据30。
在S4中,控制器55使用基准构件53为CIS单元40获得黑色基准数据32。更具体地说,控制器55驱动托架马达65,以便移动托架41到与基准构件53的中心区域53B相对的位置。接下来,当光源42关闭时,从光接收元件44输出的电信号获得黑色基准数据32。控制器55将该黑色基准数据32存贮在RAM58中。如上文关于白色基准数据30所述,可在多个定时获得黑色基准数据32,并且在获得黑色基准数据32的同时,托架41可在中心区域53B的范围内移动。也可颠倒获得白色基准数据30和黑色基准数据32的顺序。上面所获得的白色基准数据30和黑色基准数据32用作在扫描图像时进行阴影校正的基准数据。
在完成S2-S4中的过程后,控制器55驱动托架马达65,以便移动托架41到扫描开始位置。在扫描开始位置,托架41处于开始对放置在压板玻璃20的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中的文件进行扫描操作的位置。在S5中,控制器55驱动托架马达65,以便开始移动托架41。当托架41移动时,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下文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在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扫描操作时,CIS单元40从文件上每次一行地读取图像数据。
在S6中,当托架41移动时,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单元以便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在第一扫描操作过程中,当光源42打开时,图像读取单元21从放置在压板玻璃20的静态文件扫描区域20R中的文件上每次一行地扫描图像。在优选实施方案的第一扫描操作中,光源42以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顺次发出光,并且CIS单元40将每种颜色的文件图像输出作为一行图像信号。通过执行第一扫描操作,CIS单元40将红、绿、蓝各颜色分量的一行值的模拟图像信号输出到AFE电路69。
在已经执行了第一扫描操作后,在S7中,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便执行第二扫描操作。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当光源42关闭时,图像读取单元21每次一行地扫描文件。经过这种操作,CIS单元40将一行值的模拟图像信号输出到AFE电路69。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扫描操作后执行第二扫描操作,但是操作的顺序可以颠倒。
图8是时间图,示出了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的扫描操作的流程。描述了定时发生电路68向CIS单元40输入触发信号TG、从CIS单元40(数据)输出图像数据、以及扫描各颜色分量的图像数据的定时。在图8中,R表示当光源42发出红光时,读取图像的一行值的定时;G表示当光源42发绿光时,读取一行图像数据的定时;B表示当光源42发蓝光时,读取一行图像数据的定时;以及N表示当关闭光源42时,读取一行图像数据的定时。
如图8所示,定时发生电路68向CIS单元40输入作为控制信号的触发信号TG,以便开始一行的扫描,此时,驱动电路66打开红光光源42并扫描一行。CIS单元40将一行值中的红光分量的模拟图像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到AFE电路69中。为各像素输出一行内的红光分量的模拟图像信号与从定时发生电路68输入的时钟信号(未示出)同步。当定时发生电路68向CIS单元40输入下一个触发信号TG时,驱动电路66打开绿光光源42,以便在触发信号TG的上升点处扫描一行。结果,CIS单元40将一行值中的绿光分量的模拟图像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到AFE电路69。在下一个触发信号TG的上升点,驱动电路66打开蓝光光源42,以便扫描一行图像,并且CIS单元40将一行中的蓝光分量的模拟图像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到AFE电路69。因此,在第一扫描操作过程中,光源42向文件顺序地发出三原色光,并且CIS单元40为各色光输出图像信号的一行值。
在完成第一扫描操作之后,触发信号TG升高的下一个定时,驱动电路66不打开光源42。在这种状态下,作为第二扫描操作,CIS单元40扫描一行图像,并且向AFE电路69输出用于检验外部光的图像信号的一行值。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当触发信号TG输入到CIS单元40中时,光接收元件44输出的一行值的图像信号经过传输门,并被暂时存贮在模拟移位寄存器中。当下一个触发信号TG输入到CIS单元40中时,重新设置光接收元件44的电荷(图像信号),并且每当定时发生电路68向CIS单元40输入时钟信号时,CIS单元40一次输出一个像素的图像信号。因此,如图8所示,在各色光源42打开之后,用于各色光(数据)的图像信号稍有延迟地从CIS单元40输出。
AFE电路69从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获得的模拟图像信号中取样,并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随后,在暗度校正电路70基于存贮在RAM58中的黑色基准数据32校正该数字信号之后,阴影校正电路71基于存贮在RAM58中的白色基准数据30校正图像信号的阴影。通过γ校正电路72和分辨率变换电路73校正产生的图像信号,随后将其从输出电路74输出,并存贮在RAM58中。从输出电路74输出的、来自第一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作为文件的图像数据存贮在RAM58中。从输出电路74输出的、来自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存贮在RAM58中,作为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的确定数据。
在S8中,ADF5基于第二扫描操作获得的图像信号,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控制器55基于来自第二扫描操作获得的、存贮在RAM58中的图像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了存贮在EEPROM59中的外部光检测级别,做出这种确定。
由于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光源42并没有打开,如果外部光没有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那么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的强度与存贮在RAM58中的黑色基准数据32一致。然而,如果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图像信号的强度对应于穿透光的强度。在已经获得了白色基准数据30后,基于白色基准数据30,设置存贮在EEPROM59中的外部光检测级别。该检测级别由8位数据(256灰度级:0-255)表示,并被设置以获得为白色基准数据30的级别的25%的灰度值。例如,如果白色基准数据30的灰度级为″240″,那么外部光检测级别被设置成用于获得灰度级为″60″的值。如上所述,在第二扫描操作中获得的图像信号是8位数据。因此,对于各个像素,控制器55确定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一行值的图像信号是否超过灰度值″60″。
图9是曲线图,示出了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的过程。
图9的曲线图示出的曲线描述了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在S7中获得的并且存贮在RAM58中的图像信号。在所述曲线图中,″白色输出″表示通过如下操作获得的图像信号的一行值,即通过从CIS单元40的光源42以光强校准值将光发射到左侧区域53A上、随后在所获得的图像信号上进行阴影校正而获得上述图像信号的一行值。″黑色输出″表示通过如下操作获得图像信号的一行值,当托架41位于与中心区域53B相对的位置并且光源42关闭时,在进行阴影校正之后,获得上述图像信号的一行值。如上所述,已将外部光检测级别设置成获得为白色基准数据30的25%的灰度值。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为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获得的图像信号具有超过接近主扫描方向两端的外部光检测级别的灰度值。控制器55通过确定各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已经超过外部光的检测级别,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所述灰度值对应于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图像信号的信号强度。例如,如果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图像信号的行中有50个像素的灰度值超过外部光的检测级别,那么控制器55可以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如果超过外部光检测级别的像素的数目小于50像素,那么控制器55确定外部光还没有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以这种方法,控制器55基于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图像读取单元21的CIS单元4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外部光检测级别,来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如果在S8中控制器55确定光没有穿透文件支撑基部2(S8:否),那么在S9中,控制器55确定文件的扫描位置是否已经达到了端部位置。例如,在导轴45开始移动后,控制器55可以计算出施加到托架马达65上的驱动脉冲的数目。控制器55基于计算出的施加到托架马达65上的驱动脉冲的数目是否已经达到托架41将到达扫描端部位置的数目,确定托架41是否已经到达了扫描端部位置。如果控制器55确定托架41还没有到达端部位置(S9:否),那么扫描操作还没有完成,控制器55返回到S6。以这种方法,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交替地执行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因此,在重复执行的第一扫描操作之间的各间隔期间,执行第二扫描操作。当控制器55确定文件上的扫描位置是扫描端部位置时,扫描过程完成,控制器55结束过程。
当在S8中控制器55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S8:是)时,那么在S10中,控制器55中断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的扫描操作。特别地,控制器55停止托架41的移动,并中断CIS单元40执行的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
在S11中,控制器55获得用于外部光检测位置(扫描行)的数据,在该位置检测外部光。更具体地说,当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控制器55基于分配给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的图像信号的用于图像信号的位置数据,获得外部光检测位置数据。
在S12中,控制器55计算出白色基准数据。更具体地说,当控制器55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控制器55基于下文中的等式1、使用在第二扫描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图像信号的一行值,计算出白色基准数据。
等式1
W=W0×α×Vn/B
在该等式中,在左边的W是计算出的白色基准数据W0是存贮在RAM58中的白色基准数据30;c是校正系数,例如1、0.5或1.5;B是存贮在RAM58中的黑色基准数据32;以及Vn是8位的数字,用于表示当事实上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和白色基准数据30均是用于主扫描方向上一行值的图像信号。在所述行内的各个像素均执行基于等式1计算白色基准数据的过程。
在S13中,控制器55改变存贮在RAM58中的白色基准数据30。特别地,控制器55将用于对在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后执行的第一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进行阴影校准的白色基准数据设置为在S12中计算出的白色基准数据。
图10是曲线图,示出了用于改变白色基准数据30的过程。
在图10中,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由图像读取单元21获得的图像信号在主扫描方向的两端趋向于增大强度,表示出外部光的强度朝着主扫描方向的两端增大。因此,控制器55对已经存贮在存贮器中的白色基准数据30(由图10中实线表示)执行如上所述的计算等式1的过程,以获得修改后的白色基准数据30,该修改后的白色基准数据在主扫描方向的两端增大了输出值(由图10中虚线表示)。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电路69-73执行了校正后,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用于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的过程。因此,继续第一扫描操作,直到控制器55基于第二扫描操作获得的图像信号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在第一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是这样的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包括外部光的影响,并在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之前从CIS单元40输出。因此,在没有消除外部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图像信号存贮在RAM58中。由于外部光的影响没有被消除,必须从当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的点处的扫描位置重复第一扫描操作。
在S13中修改阴影校正电路71使用的白色基准数据后,在S14中,控制器55使扫描位置返回指定行数。换句话说,托架马达65反向旋转,以便托架41沿与托架41在扫描操作期间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规定行数。该规定行数是指存贮在EEPROM59中的适当的行数,其用于使扫描位置从对应于当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的扫描位置(扫描行)向分隔构件51返回。该规定行数是基于控制器55等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托架41的移动速度设置的。在通过使托架41反向移动而使扫描位置返回后,在S15中,控制器55重新启动托架41。此时,控制器55开始沿正向方向旋转托架马达65,以便托架41恢复沿与该托架41在先前的扫描操作期间移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的移动。
在重新启动托架41后,在S16中,控制器55确定CIS单元40的扫描位置是否已经到达外部光检测位置。该外部光检测位置是指对应于在S11中获得的用于外部光检测位置的数据的扫描位置,并且将充当用于恢复扫描的位置。控制器55在S16中通过监控施加到托架马达65的驱动脉冲的数目做出确定。如果控制器55确定出扫描位置还没有到达恢复扫描的位置(S16:否),那么CIS单元40保持备用状态,此时仅托架41继续移动。当控制器55确定出扫描位置已经到达了恢复位置(S16:是),那么控制器55返回S6,从而从第二扫描操作的扫描位置重新开始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在该位置处控制器55已经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当扫描操作中断时,修改阴影校正电路71进行阴影校正所使用的白色基准数据30。在恢复扫描操作后,阴影校正电路71基于新的白色基准数据30校正所获得的图像信号。
用这种方法,当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控制器55暂时停止图像读取单元21的第一扫描操作,随后在重新启动图像读取单元21的第一扫描操作之前,使扫描位置返回规定行数。在S3中获得的白色基准数据30被改变为在S12中计算出的新白色基准数据30。在重新开始扫描操作后,根据新白色基准数据30修改第一扫描操作获得的图像信号,从而使得CIS单元40能够消除外部光的影响,而不用设置专用电路等来执行校正以消除外部光的影响。通过采用修改后的白色基准数据30的阴影校正,将外部光的影响从图像信号中去除。换句话说,控制器55基于修改后的白色基准数据30对图像信号执行阴影校正过程,以便从在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后图像读取单元21在第一扫描操作期间输出的图像信号中去除外部光的影响。因此,基于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在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的时刻从图像读取单元21输出的图像信号,优选实施方案中的校正过程修改了存贮在RAM58中的白色基准数据30。
如上所述,根据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1不但执行第一扫描操作,而且执行第二扫描操作,第一扫描操作是当光源42打开时用于输出文件图像作为扫描的图像信号的正常扫描操作,第二扫描操作是当光源42关闭时用于输出扫描的文件图像的图像信号。用这种方法,基于与正常扫描操作同时执行的过程中的、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获得的图像信号,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因此,根据优选实施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在不设置用于检测这种外部光的单独传感器的情况下,精确地检测出在扫描操作期间可能影响扫描过程的外部光何时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图11是时间图,描述了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的扫描操作期间出现的偏差。
如图11所示,可以交替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和第二扫描操作,在第一扫描操作过程中,光源42向文件发出红、绿或蓝色光中的一种,以便输出文件图像作为图像信号的一行值;第二扫描操作用于输出在光源42关闭的情况下扫描的文件图像作为图像信号的一行值。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地检测出穿透的外部光。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均是显然,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带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例如,在如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当依次从光源42发出三原色光时,第一扫描操作是用于输出作为一行图像信号的文件图像的彩色扫描操作。然而,当从光源42发出单色光时,第一扫描操作可被单色扫描操作所取代,以便输出一行值的文件图像作为图像信号。
进一步地,当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控制器55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便交替地执行第一和第二扫描操作时,图像读取单元21执行的扫描操作不局限于这种形式。控制器55可以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在多次执行第一扫描操作之间的间隔,执行第二扫描操作。例如,可以控制图像读取单元21以在执行第一扫描操作五次(用于输出图像信号的五行值的扫描操作)之间的间隔执行第二扫描操作。因此,控制器55可以以适当的频率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进一步,即使当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信号的行值中的一部分超过外部光检测级别时,优选实施方案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也可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但是优选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这种确定。例如,基于对于一行图像信号内规定数量的像素而言图像信号是否超过外部光检测级别,或基于图像信号的一行值的平均信号强度值是否超过外部光检测级别,图像读取装置1可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
进一步,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的校正过程是用于修改阴影校正中使用的白色基准数据30的过程,但是校正过程并不局限于这种过程。例如,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通过从第一扫描操作期间输出的图像信号的输出值中减去第二扫描操作期间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值,消除外部光的影响。
进一步,当控制器55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时执行的过程并不局限于用于修改阴影校准使用的白色基准数据30。例如,当检测出有外部光穿透时,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在控制面板8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信息,以便通知用户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或可以简单地取消扫描操作。进一步,在通知用户外部光已经穿透了文件支撑基部2后,可以提示用户通过控制面板8上的操作选择是否取消或恢复扫描操作。
进一步,在如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控制器55基于电路69-73已经处理了信号后在第二扫描操作期间的图像信号,检测外部光的穿透率,但是所述过程并不局限于这种定时。例如,确定过程可以基于如下条件执行:基于第二扫描操作中CIS单元40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基于第二扫描操作中AFE电路69输出的数字图像信号;或基于从通过阴影校正电路71经过了阴影校正但还没有通过γ校正电路72进行校正的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
进一步,虽然图像读取单元21在如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具有CIS单元40,但图像读取单元21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例如,该图像读取单元21可以使用CCD行传感器等,只要当光源向文件发出光时,图像读取单元21每次一行地扫描文件图像即可。
虽然图像读取单元21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每次读取一行文件图像,但是图像读取单元21也可以一次读取多行文件图像。进一步,虽然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光源42使用三原色发光二极管(LED),但白色光源也可用于光源42,并且可以使用各种颜色的光接收元件。
Claims (15)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文件支撑基部,该文件支撑基部具有透明构件,在该透明构件上放置文件;
文件加压构件,该文件加压构件设置在文件支撑基部上以便覆盖透明构件,文件加压构件能够在文件支撑基部上打开和关闭;
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具有光源,并且当光源将光照射到文件上时,读取单元能够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读取图像;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读取单元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和第二扫描操作,第一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第二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不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以及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基于从读取单元输出的用于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读取单元每次一行地从所述文件读取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当所述读取单元在第一扫描操作中为各种颜色每次一行地输出图像的图像信号时,所述光源照射光,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逐行地进行第一扫描操作,以读取整个文件的图像,并且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读取单元,以在各行的第一扫描操作之间以规定间隔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能够照射多种颜色的光,
其中当所述读取单元在第一扫描操作中为各种颜色每次一行地输出图像的图像信号时,所述光源顺序地照射所述多种颜色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交替地执行所述第一扫描操作和所述第二扫描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取单元多次执行所述第一扫描操作、且每多次执行所述第一扫描操作时执行所述第二扫描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能够照射多种颜色的光,
其中当所述读取单元在第一扫描操作中每次一行地输出图像的图像信号时,所述光源照射所述多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的光,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重复所述第一扫描操作,以读取整个文件的图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读取单元,以在重复的第一扫描操作之间以规定间隔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能够照射单色光,
其中当所述读取单元在第一扫描操作中每次一行地输出图像的图像信号时,所述光源照射单色光,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重复第一扫描操作,以读取整个文件的图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读取单元,以在重复的第一扫描操作之间以规定间隔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基于在第二扫描操作中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强度是否超过规定的信号级别来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阴影校正单元,该阴影校正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白色基准数据对在第一扫描操作中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执行阴影校正,
其中当确定单元确定出外部光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时,基于在第二扫描操作中已经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校正过程修改白色基准数据,
其中在确定单元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之后,修改的白色基准数据被用于对将在第一扫描操作中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执行的阴影校正。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暂时中断部分,该暂时中断部分被构造成当确定单元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时暂时中断通过读取单元执行的第一扫描操作;以及
重新开始部分,该重新开始部分被构造成在使文件上的扫描位置返回规定行数后使读取单元重新开始第一扫描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校正处理单元,该校正处理单元被构造成在确定单元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后执行校正过程,以去除外部光对在第一扫描操作中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影响。
13.一种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文件支撑基部,该文件支撑基部具有透明构件,在该透明构件上放置文件;文件加压构件,该文件加压构件设置在文件支撑基部上以便覆盖透明构件,文件加压构件能够在文件支撑基部上打开和关闭;以及具有光源的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
当光源将光照射到文件上时,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每次一行地读取图像;
控制读取单元以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和第二扫描操作,第一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第二扫描操作用于在光源不发光时输出用于文件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以及
基于从读取单元输出的用于第二扫描操作的图像信号来确定外部光是否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读取方法,其中在读取步骤中每次一行地读取来自文件的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图像读取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步骤中确定外部光已经穿透文件支撑基部后,校正外部光对在第一扫描操作中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影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35201A JP4752605B2 (ja) | 2006-05-15 | 2006-05-15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6135201 | 2006-05-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6074A true CN101076074A (zh) | 2007-11-21 |
CN100542205C CN100542205C (zh) | 2009-09-16 |
Family
ID=38229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25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2205C (zh) | 2006-05-15 | 2007-05-14 | 具有平板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79497B2 (zh) |
EP (1) | EP1858242A1 (zh) |
JP (1) | JP4752605B2 (zh) |
CN (1) | CN100542205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45478A (zh) * | 2009-10-23 | 2011-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校正处理方法及用该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 |
CN102340610A (zh) * | 2010-07-16 | 2012-02-01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具有原稿承载斜面的影像处理设备 |
CN106791259A (zh) * | 2017-02-15 | 2017-05-3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幅面扫描仪和扫描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3360B2 (ja) * | 2005-04-28 | 2009-11-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858407B2 (ja) * | 2006-11-27 | 2012-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TWI401942B (zh) * | 2007-12-27 | 2013-07-11 | Avision Inc | 影像掃描裝置與影像掃描方法 |
JP4798175B2 (ja) | 2008-05-30 | 2011-10-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024268B2 (ja) * | 2008-11-28 | 2012-09-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035638B2 (ja) * | 2009-03-16 | 2012-09-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491294B2 (ja) * | 2009-08-19 | 2014-05-14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151687A (ja) * | 2010-01-22 | 2011-08-04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3162562A1 (en) | 2012-04-26 | 2013-10-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canner platen |
JP2014060550A (ja) | 2012-09-14 | 2014-04-03 | Ricoh Co Ltd | 原稿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原稿読取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9413912B2 (en) | 2012-10-26 | 2016-08-09 | Abbyy Development Llc | Scanning device having a bed cover including a pattern of repeated design elements |
KR102059561B1 (ko) | 2013-04-08 | 2019-12-3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JP6277723B2 (ja) * | 2014-01-10 | 2018-02-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228155B2 (ja) * | 2014-07-07 | 2017-11-08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124744B1 (en) * | 2014-07-10 | 2015-09-0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
JP6528544B2 (ja) * | 2015-06-02 | 2019-06-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08967B2 (ja) * | 2016-04-28 | 2021-01-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US9774755B1 (en) * | 2016-04-29 | 2017-09-26 | Xerox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ocument handler CVT glass |
JP6766462B2 (ja) * | 2016-06-16 | 2020-10-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スキャナー、スキャン画像の生産方法 |
JP2019146094A (ja) | 2018-02-23 | 2019-08-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7117866B2 (ja) * | 2018-03-08 | 2022-08-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20057985A (ja) * | 2018-10-04 | 2020-04-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方法 |
US11700344B2 (en) * | 2020-10-02 | 2023-07-1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image read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24695B1 (en) * | 1991-07-26 | 1997-01-02 | Océ-Nederland B.V. |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ntensity associated with a colour indication variable and obtained by scanning an original with a colour scanning unit, and a system for performing such method |
JPH0563978A (ja) * | 1991-08-30 | 1993-03-12 | Toshib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410190B2 (ja) * | 1993-12-29 | 2003-05-26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原稿読取り方法 |
JPH08248529A (ja) * | 1995-03-08 | 1996-09-27 | Nikon Corp | 画像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入力方法 |
JP3418055B2 (ja) * | 1996-03-28 | 2003-06-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097577B2 (ja) * | 1996-11-22 | 2000-10-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入出力一体型情報操作装置 |
JPH1141463A (ja) * | 1997-07-23 | 1999-02-12 | Minolta Co Ltd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2001111795A (ja) | 1999-07-30 | 2001-04-2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US6791721B1 (en) * | 1999-07-30 | 2004-09-1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reading device |
JP2001268326A (ja) * | 2000-03-23 | 2001-09-28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2185796A (ja) | 2000-12-11 | 2002-06-28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読取処理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
GB2372391A (en) * | 2001-02-16 | 2002-08-21 | Hewlett Packard Co | Removal of specular reflection |
US7471424B2 (en) * | 2003-02-26 | 2008-12-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riginal size detecting apparatus, original size detect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original size detection |
US20050029352A1 (en) * | 2003-08-08 | 2005-02-10 | Spears Kurt 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rrection of illumination noise caused by ambient light |
US7760246B2 (en) * | 2004-07-19 | 2010-07-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white balance |
JP2007028413A (ja) * | 2005-07-20 | 2007-02-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6
- 2006-05-15 JP JP2006135201A patent/JP475260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4-23 EP EP07251696A patent/EP1858242A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04-24 US US11/790,127 patent/US8279497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5-14 CN CNB2007101025383A patent/CN10054220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45478A (zh) * | 2009-10-23 | 2011-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校正处理方法及用该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 |
CN102045478B (zh) * | 2009-10-23 | 2013-05-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校正处理方法及用该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 |
US8537407B2 (en) | 2009-10-23 | 2013-09-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reading device, correction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an image reading device |
CN102340610A (zh) * | 2010-07-16 | 2012-02-01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具有原稿承载斜面的影像处理设备 |
CN102340610B (zh) * | 2010-07-16 | 2014-02-19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具有原稿承载斜面的影像处理设备 |
CN106791259A (zh) * | 2017-02-15 | 2017-05-3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幅面扫描仪和扫描方法 |
CN106791259B (zh) * | 2017-02-15 | 2018-11-0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幅面扫描仪和扫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306486A (ja) | 2007-11-22 |
EP1858242A1 (en) | 2007-11-21 |
US20070285739A1 (en) | 2007-12-13 |
CN100542205C (zh) | 2009-09-16 |
JP4752605B2 (ja) | 2011-08-17 |
US8279497B2 (en) | 2012-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76074A (zh) | 具有平板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 | |
US8130423B2 (en) |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ype of document | |
US7566856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US7453055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4539424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US9578204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 |
CN1523532A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US20090168118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n LCD document glass | |
US8243318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 document planar member with an input operating state | |
US7623262B2 (en) | Determining if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is defective | |
US8797612B2 (en) | Sensor and sensor control method | |
CN105027544B (zh) | 扫描仪 | |
JP4946699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4895122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の解像度検出方法 | |
US20100214583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5789990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制御方法 | |
JP5732841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US20050152007A1 (en) | Scanner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an image or images | |
CN1708090A (zh) | 面照明单元以及透光原稿读取装置 | |
JP2023097660A (ja) | 読取装置 | |
US20190335059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2022170846A (ja) | 読取装置 | |
JP2009111692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565323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18191214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