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8709A -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68709A CN101068709A CNA2005800388232A CN200580038823A CN101068709A CN 101068709 A CN101068709 A CN 101068709A CN A2005800388232 A CNA2005800388232 A CN A2005800388232A CN 200580038823 A CN200580038823 A CN 200580038823A CN 101068709 A CN101068709 A CN 1010687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cycle
- pivot
- links
- framework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the shock absorber being connected to the chain-stay via a linkage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5—Suspensions with ride-height adjus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suspension manual adjustment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以便通过允许自行车的后车轮相对于自行车框架位移,来吸收作用于自行车上的冲击力。通过后车轮的位移,后悬挂系统允许后车轮从一般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用于使后车轮回到一般的第一位置。可调节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以便影响后车轮的行进路径以及杠杆比曲线,以适合骑自行车者的偏好。本发明包括通过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与前框架相联接的后框架,其定向和/或形状可影响后车轮路径以及杠杆比。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9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0/610,273的优先权,该美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本文中。
本发明的背景
a.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自行车,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自行车后车轮的悬挂系统。
b.背景技术
后悬挂系统常常用于自行车上,尤其是常常用于山地自行车上。山地自行车运动骑自行车者可能遇到恶劣地形(例如地面上的洞、岩石,等等)的运动。有时,骑自行车者也使自行车跳越天然的或人造的障碍来骑车。当骑过崎岖不平地区或者当使自行车跳起时,后悬挂系统有助于减小骑自行车者因施加在后车轮上的力而感觉到的冲击感觉。当冲击力作用于后车轮上时,后悬挂系统允许后车轮相对于自行车框架移动,这又用于吸收冲击。许多市面上可得到的后悬挂系统允许自行车的后车轮在由悬挂系统物理构造所指定的特定路径上行进。基本上,后车轮路径是通过后悬挂设计而永久地固定的。不同后车轮路径导致自行车处理的不同反应。因此,适合于特定骑自行车者或状态的一个后车轮路径可能不适合于另一骑自行车者或状态。
本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涉及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用于通过允许自行车的后车轮相对于自行车其余部分位移来吸收作用于自行车上的冲击力。后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几何形状构造提供后车轮的行进路径。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包括用于将各种不同的自行车构件联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枢轴连接接头。枢轴连接接头还可构造成用于沿着相应的路径平移,这样,就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构造成用于提供不同后车轮路径。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的各种不同构件还可进行调节,以便影响自行车的后车轮的行进路径以及杠杆比,以适合骑自行车者的偏好。另外,枢轴连接接头可构造成用于减轻从自行车的传动列和/或制动系统施加在后悬挂系统上的力。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自行车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第一框架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与第二框架相联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中,一种自行车包括:框架;与框架可旋转地相连的前车轮;后悬挂系统;以及与后悬挂系统可旋转地相连的后车轮。后悬挂系统包括第一部件;将第一部件与框架可操作地相联接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以及将第一部件与框架可操作地相联接的第二枢轴平移组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中,一种自行车包括:包括头部管的框架;与头部管相连的顶部管;与顶部管相连的座位管;与头部管相连的向下管,和带有向下管的底部支架,以及与头部管可操作地相联接的前车轮。自行车还包括后悬挂系统,其包括与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枢轴式地相连的主摆臂;与框架相连的引导部件;以及第二连杆,其与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并且与引导部件可动地相接合。另外,自行车包括在框架和后悬挂系统之间枢轴式地连接的减震组件;以及与后悬挂系统可旋转地相连的后车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中,一种自行车包括:框架;后悬挂系统,其包括与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与至少一个第一连杆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主摆臂;与框架相连的至少一个导轨;以及与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并且与至少一个导轨相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与框架和后悬挂系统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减震组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中,一种自行车包括:第一框架,其包括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第二框架;将第一枢轴与第二框架活动地相连起来的机构;以及将第二枢轴与第二框架活动地相连起来的机构。
本发明各种不同的实施例的特征、实用性和优点将从附图所示及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更具体描述中可以更加清楚。
附图简介
图1是结合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后悬挂系统自行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前侧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下侧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左后侧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左下侧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右后三角形的右侧视图。
图7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9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沿着线10-10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沿着线11-11的剖视图。
图12是一种备选的导轨和滑动器连杆(slider link)构造的剖视图。
图13A是减震组件和右导轨的右侧视图。
图13B是处于部分压缩阶段的图13所示减震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14A是第一在前轨道(track)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14B是第二在前轨道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14C是第三在前轨道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15A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右侧视图,显示了后悬挂系统处于部分压缩阶段。
图15B是图15A所示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15C是图15B所示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16A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右侧视图,显示了处于全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
图16B是图16A所示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16C是图16B所示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17是处于如虚线所示的未压缩阶段和全压缩阶段和处于如实线所示的部分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18A是用于四个不同的在前轨道组件定向的后车轮路径的图解图。
图18B是图解图,显示了用于四个不同的在前轨道组件定向的随着后车轮垂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链拉条(chainstay)长度。
图18C是图解图,显示了用于四个不同的在前轨道组件定向的随着后车轮垂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杠杆比。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框架、后悬挂系统和后车轮的右侧视图。
图20是处于压缩阶段的图19所示前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视图,其中后车轮被取下。
图21是图20所示前框架的后侧视图,其中后框架被取下。
图22是图20所示前框架的右侧视图,其中后框架被取下。
图23是图21所示右后三角形的右侧视图。
图24是图19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的细节视图。
图25A是图24所示在前轨道的左前立体图。
图25B是图24所示在前轨道的右后立体图。
图25C是图24所示在前轨道组件的正视图。
图25D是在前轨道连杆主体的立体图。
图26是图19所示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的细节视图。
图27A是图26所示在后轨道的前底视立体图。
图27B是图26所示在后轨道的前顶视立体图。
图27C是图26所示在后轨道的底视图。
图27D是后轨道连杆主体的立体图。
图28是可变半径的轨道的右侧视图。
图29A是包括后悬挂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左侧视图,其中左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29B是包括后悬挂系统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左侧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30A是图29A和29B所示自行车的右侧视图,其中后悬挂系统处于相对压缩阶段。
图30B是图30A所示后悬挂系统的细节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30C是图30A所示后悬挂系统的细节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31A是图29A和29B所示前框架、后框架和后悬挂系统的右侧立体图。
图31B是图31A所示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的细节视图,其中右后三角形被取下。
图32A是图31A中的自行车的右后三角形的右侧视图。
图32B是图31A中的自行车的左后三角形的左侧视图。
图32C是图31A中的自行车的前框架的右侧视图。
图33A是图31A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沿着线33A-33A的剖视图。
图33B是图31A中的自行车的在前轨道和在前滑动器连杆的立体图。
图33C是图33B所示在前轨道和在前滑动器连杆的分解图。
图33D是图33B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沿着线33D-33D的剖视图。
图33E是图33B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沿着线33E-33E的剖视图。
图34A是图31A所示自行车的后导轨和后滑动器连杆的细节视图。
图34B是图34A所示后导轨和后滑动器连杆的分解图。
图35A是处于相对的第一未压缩阶段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后悬挂系统的示意图。
图35B描绘了处于第二部分压缩阶段的图35A所示后悬挂系统。
图35C描绘了处于第三更全压缩阶段的图35A所示后悬挂系统。
图36A是用于三个不同导轨定向的后车轮路径的图解图。
图36B是图解图,显示了用于三个不同的导轨定向的随着后车轮垂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链拉条长度。
图36C是图解图,显示了用于三个不同的导轨定向的随着后车轮垂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链拉条长度。
图36D是图解图,显示了用于三个不同的导轨定向的随着后车轮垂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杠杆比。
图37A是处于相对的第一未压缩阶段的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后悬挂系统的示意图。
图37B描绘了处于第二部分压缩阶段的图37A所示后悬挂系统。
图37C描绘了处于第三更全压缩阶段的图37A所示后悬挂系统。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通过允许自行车的后车轮相对于自行车其余部分位移,而用于吸收作用于自行车上的冲击力。这些力可能是因为骑车越过恶劣地形(例如地面上的洞、岩石,等等)的运动。通过后车轮的位移,后悬挂系统可允许后车轮从一般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悬挂系统然后可用于使后车轮回到一般的第一位置。后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几何形状构造提供了其中后车轮在受到各种不同的力而移动的行进路径。如下所述,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包括至少两个枢轴连接接头,用于将各种不同的自行车构件联接在一起。枢轴连接接头还可能会能够沿着相应的路径平移,这样,就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构造成用于提供不同的车轮路径。
如本技术领域中已知,后悬挂系统的杠杆比也可影响骑自行车者在后车轮位移时对后悬挂系统的″感觉″。如下更详细地所述,杠杆比可被限定为后车轮总行程除以总震动行程。不同后车轮路径和杠杆比可为自行车提供不同的感觉,并导致自行车在遇到粗糙恶劣地形时作出不同的响应。根据特定的骑自行车者的偏好,一种车轮路径和/或杠杆比可能不是另一骑自行车者的爱好。许多现有的后悬挂系统仅仅提供一种后车轮路径和/或杠杆比曲线,其通过后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几何形状设计而永久地固定。本发明的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通过使用者进行调节,以便影响自行车的后车轮的行进路径以及杠杆比,以适合骑自行车者的偏好。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实施例为用于将后悬挂系统联接在自行车框架上的枢轴连接接头提供了可调节的行进路径。尽管后悬挂系统参照附图所示的典型的自行车进行了介绍,但是应当理解,后悬挂系统可用于具有与本文所示和所示不同的框架样式的自行车。另外,尽管主要参照自行车介绍了所述系统和方法,但是,本发明可适用于其它车辆,例如踏板车和摩托车。
如前面所述,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包括能够沿着相应路径平移的至少两个枢轴连接接头。枢轴连接接头可构造成用于将后框架联接在前框架上。这样,枢轴连接接头可构造成用于提供各种不同的后车轮路径和杠杆比。另外,枢轴连接接头可构造成用于减轻后悬挂系统从自行车的传动列和/或制动系统施加的力。例如,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包括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平移的第一枢轴连接接头和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平移的第二枢轴连接接头。在这类示例中,后车轮路径和杠杆比主要通过第一枢轴连接接头来指定,而第二枢轴连接接头主要用于减轻传动列和/或制动力。
图1显示了自行车100,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后悬挂系统102。自行车100由前车轮104和后车轮106滚动式地支撑。骑自行车者可利用转向系统108通过朝着所需的行进方向转动前车轮104,来操纵自行车100。自行车100还包括与前框架112相连的座位110,其可用于支撑骑自行车者。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后悬挂系统包括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与前框架112相联接的后框架114。后悬挂系统102还可包括减震组件120,其可构造成用于将前框架112与后框架114相联接。然而,可以理解,减震组件120不必将前框架112与后框架114直接地相联接。例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减震组件120可与前框架112和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或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相连。尽管后悬挂组件的部分被描述并显示为由连接在一起的各种不同部件制成的后框架,但是可以理解,后框架可制成为单个件或部件。
如图1-5所示,前框架112可包括头部管122,顶部管124,向下管126,底部支架128,和座位管130。顶部管124从头部管122向后延伸,以便与座位管130的上部分相连,并且向下管126从头部管122向后和向下地延伸,以便与底部支架128相连。本文所述的前框架112利用了″中断的座位管″设计,其中座位管130不从顶部管124一直延伸至底部支架128。可以理解,在其它的框架构造中,座位管可从顶部管延伸出并且与底部支架相连。参见图1,用于支撑骑自行车者的座位或鞍座110与座位支柱132相连。在一些构造中,座位支柱可被可松开地容纳在座位管130内,因此座位相对于框架的高度是可调的。
如图1所示,转向系统108包括与前叉部件136的上部分相连的车把134。车把134和前叉部件136均与头部管122可旋转地相连。前车轮104与前叉部件136的下部分可旋转地相连,如本技术领域中已知。在特定的方向上转动车把134就导致前车轮104沿着同一方向转动。这样,使用者可通过在所需的行进方向上转动车把134来操纵自行车100。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后车轮106通过后轮轴138与后悬挂框架114可旋转地相连。
如图1-5所示,底部支架128与向下管126的下端部分相连。底部支架128可旋转地支撑曲柄轴140,所述曲柄轴140具有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从中沿径向地延伸的曲柄臂142。脚踏板144与曲柄臂可旋转地相连。与曲柄轴140相连的主动链轮146通常通过链条148与后链轮组件150相连,而后链轮组件150与后车轮106相联接。当骑自行车者对踏板144施加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就通过主动链轮146和链条148传递至后链轮组件150,导致后车轮106旋转。后车轮的旋转转化成自行车100的向前运动。
如图1-6所示,后框架114包括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152,154。一般地,右和左顶部部件156,158、底部部件160,162,以及在前部件164,166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相应的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152,154。因为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基本上是彼此的镜像,所以,参见仅仅显示了右后三角形152的图6的描述可适用于左后三角形154。如图6所示,顶部部件156的后端部分与底部部件160的后端部分相连。另外,顶部和底部部件156,160的后端部分相连与三角形形状的后接合部件(joint member)168。右和左后接合部件168,170包括后轮轴孔172,其适于接受和可旋转地支撑后车轮106的后轮轴138。顶部部件156的前端部分通过三角形形状的第一枢轴节部件174与在前部件164的上端部分相连。右和左第一枢轴节部件174,176包括第一枢轴孔178,其适于接受限定了第一枢轴182的第一枢转轴180,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底部部件160的前端部分通过三角形形状的第二枢轴节部件184与在前部件164的底部部分相连。右和左第二枢轴节部件184,186包括第二枢轴孔188,其适于接受限定了第二枢轴192的第二枢转轴190,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可以理解,后框架可由各种类型的材料构造成,例如铝,碳,和钛。用于构造后框架的部件也可限定中空的管状结构,或可具有实心的构造。
如前面所述,后框架114通过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6,118与前框架112相联接。在参见图1-5如下更详细地所述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包括适于沿着运动范围引导第一枢轴182的在前轨道组件194,并且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包括适于沿着一定的运动范围引导第二枢轴192的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这样,前框架112可包括各种不同的结构元件,其用于支撑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6,118的部分。例如,如图2-5所示,与前框架112相连的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和导轨支架204,206分别用于支撑在前轨道组件194和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6,118的导轨196,198。
如图2-5和图7所示,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与顶部管124和座位管130相连并且从中延伸,以便与向下管126相连。因为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基本上是彼此的镜像,所以,参见仅仅显示了右轨道支架200的图7的描述可适用于左轨道支架202。右和左轨道支架由板形成,当与框架相连时保持彼此横向间隔开,以便限定支架之间的间隙。参见图7,各轨道支架200,202由一般三角形形状的在前部分208和一般Y形的后部分210限定。各轨道支架的在前部分208包括一般平坦的上、下边缘212,214,以及与向下管126相连的在前边缘216。另外,前、后轨道连接孔218,220定位成接近各轨道支架的在前部分208的上边缘212。各轨道支架200,202的后部分210包括上、下边缘222,224,以及后边缘226,其具有限定了上延伸部230和下延伸部232的凹口228。上延伸部230与顶部管124相连,并且下延伸部228与座位管130相连。为了减轻轨道支架的重量同时不会牺牲强度,在前部分和在后部分可通过腹板式结构来限定。例如,如图7所示,腹板式结构由从轨道支架200,202的在前部分和在后部分208,210除去的材料所形成的三角形形状的部分234来限定。可以理解,轨道支架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框架相连,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参见图10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在前轨道组件194与右和左轨道支架相连并且由其支撑。
重新参见图2-5和7,右和左导轨支架204,206与底部支架128相连并且从中延伸出,以便与相应的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相连。因为右和左导轨支架204,206基本上是彼此的镜像,所以,参见仅仅显示了右导轨支架204的图7的介绍可适用于左导轨支架206。如图7所示,导轨支架204,206包括与底部支架128相连的下部分236,以及与轨道支架200,202相连的上部分238。如图所示,导轨支架204,206的下部分236焊接在底部支架128上,并且导轨支架的上部分238在支架连接点240用螺栓连接在相应轨道支架200,202的后部分210上。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参见图11,13A和13B,减震组件120也在支架连接点240连接在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之间,在支架连接点240,导轨支架204,206用螺栓连接在轨道支架上。可以理解,导轨支架不必以所示的方式与框架和轨道支架相连。例如,导轨支架可焊接在轨道支架上和/或用螺栓连接在底部支架上。类似于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导轨支架204,206由板形成,并且当与前框架112相连时彼此横向间隔开,以便限定支架之间的间隙。各导轨支架204,206的上部分238一般地成形为类似于带有中空中心部分242的三角形,并且各导轨支架的下部分236一般地成形为类似于带有中空中心部分244的矩形。导轨支架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也限定了沿着下部分236的后边缘延伸的内凹区域246,其包括顶部导轨连接孔248和底部导轨连接孔250。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参见图11,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与右和左导轨支架204,206相连并且由它们支撑。
如前面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将后框架114与前框架112相联接起来。更具体地说,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将后三角形152,154的右和左第一枢轴节174,176与在前轨道组件194,并且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将后三角形的右和左第二枢轴节184,186与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相联接起来。
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而在后框架114和前框架112之间形成的结构和相配合关系显示于图2和8-10中。如图8-10所示,后三角形152,154的右和左第一枢轴节174,176通过滚柱轴承252与在前轨道组件194相联接,所示滚柱轴承252与第一枢转轴180可旋转地相连。滚柱轴承252包括右轴承254、中轴承256和左轴承258,并且适于沿着在前轨道组件194来回滚动。如图2和10所示,在前轨道组件194包括用螺栓连接在底部轨道部件262上的顶部轨道部件260。包括前、后轨道连接孔266,268的沿着底部轨道部件262的底侧延伸的缘边264,用于将底部轨道部件262与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更具体地说,底部轨道部件262与前框架112相连,即,通过将缘边264插入右和左轨道支架200,202之间,以便将底部轨道部件上的在前和在后轨道连接孔266,268定位成与轨道支架上的轨道连接孔218,220对准。螺栓270然后可插入轨道连接孔中,以便将底部轨道部件与轨道支架相连起来。如图2所示,在在前轨道组件194的相对端部分处插入的四个螺栓272用于将顶部轨道部件260与底部轨道部件262相连接。回头参见图10,顶部轨道部件260的底侧限定了上轨道面274,并且底部轨道部件262的底侧限定了下轨道面276。当顶部轨道部件与底部轨道部件相连时,上轨道面274和下轨道面276分开一段略大于滚柱轴承252直径的距离。可以理解,在前轨道组件和相关联的轴承可由各种类型的材料构造而成,例如不锈钢和钛。
如图8-10所示,第一枢转轴180从右第一枢轴节174的第一枢轴孔178,在在前轨道组件194的上、下轨道面274,276之间延伸,并且与左第一枢轴节176的第一枢轴孔178相连接。这样,与第一枢转轴180相连的三个滚柱轴承252就定位在在前轨道组件的上、下轨道面之间。这三个滚柱轴承252是一般圆柱形形状的,并且限定了适于与在前轨道组件的轨道面相接合的基本平坦的滚动面。如图10所示,上、下轨道面274,276具有相应的右凸台和左凸台278,280,其限定了右轨道282,中间轨道284,和左轨道286。右轨道282、中间轨道284和左轨道286的宽度略大于右滚柱轴承254、中间滚柱轴承256和左滚柱轴承258的相应宽度。如前面所述,在前轨道组件的上、下轨道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滚柱轴承的相应直径。
如下更详细地所述,随着后悬挂系统102响应于后车轮106的位移而移动,滚柱轴承252沿着相应的轨道来回滚动。尽管滚柱轴承可以沿着相应的轨道自由地来回滚动,但是,施加在后悬挂系统上的力可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作用于第一枢转轴上。响应于施加在第一枢转轴上的向上和向下力,滚柱轴承252可与上、下轨道面274,276相接合。另外,如果第一枢转轴182在向右边或左边的横向方向上相对于在前轨道组件194受到作用力,那么,滚柱轴承252将与位于上、下轨道面274,276上的相应的右凸台和左凸台278,280相接合,这将用于禁止滚动轴承脱离在前轨道组件。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利用不同的滚柱轴承和在前轨道组件构造,以便提供所需的强度和运动特性。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和右滚柱轴承254,258构造成用于通常沿着在前轨道组件194的下轨道面276滚动,而中轴承256构造成用于通常沿着在前轨道组件的上轨道面274滚动。在另一实施例中,仅仅是中轴承284构造成用于响应于作用在第一枢转轴180上的横向力而与轨道面的右凸台和左凸台278,280相接合。还可以理解,其它实施例可利用多于或少于三个的滚柱轴承。还可以理解,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并不限于使用在前轨道组件和相关联的轴承,这样,可以使用其它机构。例如,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的其它实施例可包括导轨和滑动器连杆构造,而其它实施例可包括销和槽构造。
通过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而在后框架114和前框架112之间形成的结构和相配合关系显示于图8-9和11。如图8-9和11所示,后三角形152,154的右和左第二枢轴节184,186通过滑动器连杆288与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相联接,所述滑动器连杆288与第二枢转轴190枢轴式地相连。如前面所述,第二枢转轴190也限定了第二枢轴192。如下更详细地所述,随着后悬挂系统102响应于后车轮106的位移而移动,滑动器连杆288沿着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来回运动(或者上下移动)。如图8-9和11所示,第二枢转轴190从右第二枢轴节184的第二枢轴孔188延伸通过滑动器连杆288,并且到达左第二枢轴节186的第二枢轴孔188。这样,滑动器连杆可相对于右和左第二枢轴节围绕第二枢轴而枢轴式地转动。
如图9和11所示,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由右和左导轨支架204,206支撑并且与之相连。更具体地说,顶部和底部导轨止挡件290,292与右和左导轨的顶端和底端部分相连。另外,利用穿过顶部导轨连接孔248和底部导轨连接孔250插入相应的顶部和底部导轨止挡件中的螺栓,导轨止挡件290,292与导轨支架204,206相连。尽管后悬挂系统可构造成使得滑动器连杆可沿着导轨自由地来回运动而不会与导轨止挡件相接触,但是,顶部和底部导轨止挡件可用于限制滑动器连杆的运动范围,并禁止滑动器连杆脱离导轨。
如图11所示,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是圆柱形形状的,并且具有圆形的横截面。通过将相应的导轨插入穿过位于滑动器连杆288中的相应的右和左滑动器孔294,296,而使滑动器连杆288与右和左导轨相联接。这样,随着滑动连杆沿着导轨的长度运动,滑动器孔294,296沿着导轨196,198的外表面来回运动。为了减轻滑动器连杆和导轨之间的摩擦,滑动器孔294,296可与轴承298排成一行,所述轴承298适于与导轨196,198的外表面滚动式地相接合。可以理解,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轴承。适用于本发明的轴承组件的一个示例是Thomson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Super Smart滚珠衬套轴承TM。除了使用轴承以外,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在滑动器孔内侧的衬套。适用于本发明的两种示例性类型的衬套是Igu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JUM03和RJUM01的衬套。可以理解,其它各种不同的其它手段也可用于减轻滑动器连杆和导轨之间的摩擦,例如润滑剂。还可以理解,导轨和滑动器连杆可构造成由各种类型的材料,例如不锈钢,铝,和钛。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利用不同的导轨和滑动器连杆构造。例如,其它实施例可利用多于或少于两个导轨。另外,导轨不限于具有圆形的横截面。例如,一个实施例利用具有图12所示横截面形状的导轨300和滑动器连杆302。还可以理解,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并不限于使用导轨196,198和相关联的滑动器连杆288,这样,可以使用其它装置。例如,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的其它实施例可包括类似于参见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如上所述的轨道和轴承设置,而其它实施例可包括销和槽构造。
如上所述,后悬挂系统102还可包括减震组件。图13A和13B显示了减震组件120的一个示例,其包括均与主体盖308相连的流体储器304和圆筒主体306。位于主体盖308的顶部部分上的孔眼310适于接受用于将导轨支架204,206与轨道支架200,202在支架连接点240处相连的螺栓312(见图11)。这样,减震组件120与导轨和轨道支架枢轴式地相连,并且因此而可相对于前框架112枢轴式转动。减震组件120还包括与位于圆筒主体306内的活塞头(未示出)相连的活塞轴314。位于活塞轴的底部部分上的孔眼316适于接受将减震组件120与滑动器连杆288相连的螺栓318。因此,减震组件可相对于滑动器连杆枢轴转动。活塞头(未示出)适于响应于施加在主体盖308和活塞轴314上的孔眼310,316上的拉力和/或压力,而沿着圆筒主体306的内侧长度来回运动。例如,图13A显示了处于相对未压缩状态的减震组件120。当压力施加在主体盖和活塞轴上的孔眼上时,例如当滑动器连杆288沿着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向上运动时,活塞轴314就被迫向上和向图13B所示的圆筒主体306内侧移动。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减震组件120还包括压缩弹簧320。减震组件的一些实施例允许使用者调节弹簧的初始压缩设置。减震组件120的压缩弹簧320用于抵抗后车轮106的位移和在前框架114和前框架112之间的运动,并且用于使后车轮回到其位移之前的位置。包含在流体储器304和圆筒主体306内的流体用于衰减活塞头在圆筒主体内的运动。这样,减震组件就衰减了施加于主体盖308和活塞轴314上的拉力和/或压力。因此,减震组件通过抵抗来自后车轮106初始位移的力以及来自用于使后车轮回到其位移之前的位置的压缩弹簧320的力,而用作减震器。可以理解,减震组件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各种类型的减震组件可用于本发明,例如油减震器和空气减震器。适用于本发明的减震组件的一个示例是FOXRacing Shox公司制造的DHX-5.0。
可以理解,减震组件120不必以如上所述和所示的方式而与自行车相连。例如,减震组件120的活塞轴314可与前框架112相连,并且主体盖308可与滑动器连杆288相连。另外,减震组件120可构造成可以随着滑动器连杆沿着导轨长度向上运动而延长(或压缩)。另外,尽管减震组件120可构造成用于将前框架112与后框架114相联接,但是,减震组件不必将前框架与后框架直接地相联接。例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可与前框架和第一枢轴平移组件116相连,或与前框架112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8相连。
当骑自行车者遇到恶劣地形或使自行车100跳起来时,冲击力可沿着一般向上的方向而作用在后车轮106上。冲击力又通过后车轮轮轴138传递至后框架114。更具体地说,冲击力导致后框架114在由后悬挂系统102的几何参数和结构规定的方向上产生位移。可能影响后框架和后车轮的位移路径的几何参数可包括第一枢轴182的位置;第二枢轴192的位置;后三角形152,154的形状和尺寸;前轨道组件194的形状和定向;和导轨196,198的形状和定向。
在如上所述的后悬挂系统102中,后车轮106的位移导致后三角形152,154的位移,其又导致第一和第二枢轴182,192的位移。第一枢轴182由第一枢转轴180限定,第一枢转轴180响应于后三角形的位移而沿着在前轨道组件194来回运动。这样,第一枢轴182的运动部分地由在前轨道组件194的形状和定向规定。第二枢轴192由滑动器心轴288限定,滑动器心轴288响应于后三角形152,154的位移沿着右导轨和左导轨196,198来回运动。这样,第二枢轴192的运动部分地由右和左导轨的形状和定向来规定。在参见图1-5如上所述的后悬挂系统102中,在前轨道组件194包括平坦的轨道面和直的导轨。这样,第一和第二枢轴182,192沿着直的行进路径来回移动。如图1和8-9所示,在前轨道组件194向上倾斜,以便在轨道194的水平基准线324和中心线326之间限定轨道角度322。另外,导轨196,198向前倾斜,以便限定在垂直基准线330和导轨之间导轨角度328。根据特定的后悬挂系统构造,轨道和导轨角度可不同。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轨道角度322为在水平基准线324以上10度,并且导轨角度328为在垂直基准线330之前10度。如下更详细地所述,轨道和导轨角度还可以是可调节的。
如前面所述,根据本发明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提供可调节的车轮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轴182行进路径以及后车轮路径可通过改变在前轨道194的形状和/或定向进行调节。如上所述,在前轨道组件194的顶部轨道部件260用螺栓连接在底部轨道部件262上。底部轨道部件262又用螺栓连接在左和右轨道支架200,202上。这样,可以通过从底部轨道部件上松开顶部轨道部件的螺栓连接,并且从轨道支架上松开底部轨道部件的螺栓连接,来拆下在前轨道。一旦底部轨道部件从轨道支架上松开,第一枢转轴180和相关联的滚柱轴承252就可以向上抬升,以允许拆下底部轨道部件。备选的在前轨道组件然后可设置在第一枢转轴和滚柱轴承下方的位置,并且用螺栓连接在轨道支架上。备选的在前轨道组件的顶部轨道部件然后可用螺栓连接在底部轨道上。
图14A-14C显示了当安装在自行车上时在前轨道组件的三种不同的构造,将提供轨道心轴的不同行进路径,其又,影响后车轮的行进路径。图14A所示第一在前轨道组件194′当安装在自行车上时,将导致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以第一轨道角度322′沿着直的路径来回移动。图14B所示第二在前轨道组件194″限定了比图14A所示第一在前轨道组件194′更陡的向上斜度的轨道面。这样,图14B所示第二在前轨道组件194″当安装在自行车上时,将导致第一枢转轴(第一枢轴)以大于第一轨道角度322′的第二轨道角度322″沿着直的路径来回移动。图14C所示第三在前轨道组件194限定了沿着其长度具有变化斜度的轨道面。这样,图14C所示第三在前轨道组件194当安装在自行车上时,将导致第一枢转轴(第一枢轴)以变化的轨道角度322″沿着路径来回移动。例如,在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从第三轨道组件194的后端332开始运动时,初始轨道角度是比较大的。然后,随着轨道心轴(第一枢轴)继续朝着第三轨道组件的前端334运动,轨道角度变小。另外,随着轨道心轴(第一枢轴)接近第三轨道组件的前端334,轨道角度重新增大。可以理解,在前轨道组件的其它构造可用于本发明,并且不应解释为限于这里所述的构造。还可以理解,在前轨道组件的形状和/或定向可以进行修改,而无需去除和替换。例如,连接在框架和在前轨道组件之间的螺杆或蜗轮类型的设置可用于操纵在前轨道组件相对于框架进入各种不同的定向。
除了通过改变在前轨道组件的形状和/或定向来影响后车轮路径以外,第二枢轴192的行进路径以及后车轮路径还可通过改变导轨196,198的形状和/或定向而进行调节。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支架204,206构造成带有额外的顶部导轨连接孔248和底部导轨连接孔250,以便允许使用者通过将顶部和底部导轨止挡件290,292在不同位置用螺栓连接在导轨支架上,来改变导轨的定向。在其它实施例中,直的导轨被弧形形状的导轨取代,以改变后车轮路径。其它实施例提供了连接在框架和导轨之间的螺杆或蜗轮类型的设置,以便相对于框架操纵导轨进入各种不同的定向中。
图1,15A和16A显示了处于不同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102。更具体地说,图1和8-9显示了后车轮106和后悬挂系统102处于第一相对未压缩阶段。如图所示,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处于靠近在前轨道组件194的后端332的第一位置。第二枢转轴190(第二枢轴192)处于靠近导轨196,198的底端336的第一位置。另外,减震组件120如图所示处于第一压缩阶段。例如当骑自行车者坐在自行车100时,适用于后车轮106的向上力或适用于座位110的向下力可使后悬挂系统102处于第二部分压缩阶段,如图15A-15C所示。
图1和8-9与图15A-15C的比较显示,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已经沿着在前轨道组件194的长度,而向前移动至在在前轨道组件194的后端332和前端334之间的第二位置。同时,滑动器连杆288和第二枢转轴190(第二枢轴192)已经沿着导轨196,198的长度,而向上移动至导轨的底端336和顶端338之间的第二位置。滑动器连杆288的向上运动也迫使减震组件120的活塞轴314向上运动并进入圆筒主体306中,以便将减震组件定位在第二压缩阶段中。另外,随着后悬挂系统102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地未压缩阶段,后框架114的后三角形152,154沿着顺时针方向(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围绕第一枢轴182和第二枢轴192而枢轴转动。例如当骑自行车者和自行车在弹跳起之后落地时,施加于后车轮106上的相对较大的向上力或施加于座位110上的较大向下力,可将后悬挂系统定位在图16A-16C所示的第三全压缩阶段。
图15A-15C与图16A-16C的比较显示,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已经进一步向前沿着在前轨道组件194的长度而移动至靠近在前轨道组件194前端334的第三位置。同时,滑动器连杆288和第二枢转轴190(第二枢轴192)已经进一步向上沿着导轨196,198的长度移动至靠近导轨的顶端338的第三位置。滑动器连杆288的额外的向上运动也迫使减震组件120的活塞轴314进一步向上移动而进入圆筒主体306中,以便将减震组件放置在第三压缩阶段中。另外,随着后悬挂系统102从第二部分地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后框架114的后三角形152,154沿着顺时针方向(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围绕第一枢轴182和第二枢轴192而进一步枢轴转动。
通过如上所述允许后车轮106和后框架114经由第一和第二枢轴182,192而相对于前框架112运动,后悬挂系统102就可用于吸收作用于自行车100上的冲击力,其可以是因骑过恶劣地形(例如岩石,地面上的洞、等等)而导致的。如前面所述,减震组件120用于抵抗后车轮106的位移以及用于使后车轮回到其位移之前的位置。另外,减震组件120通过抵抗来自于后车轮初始位移的力以及来自于用于使后车轮回到其位移之前的位置的压缩弹簧320的力,而用作减震器。因此,减震组件例如可用于使后悬挂系统从图16A-16C所示第三全压缩阶段回到图15A-15C所示的第二部分压缩阶段。
以上比较还显示了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6,118如何通过还可沿着相应的行进路径平移的枢轴连接接头而将后框架与前框架112相联接。随着后悬挂系统102从未压缩阶段和全压缩阶段开始移动时第一和第二枢轴182,192行进的距离被称为有效行进距离。可以理解,在后悬挂系统的未压缩阶段和全压缩阶段之间,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例可提供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不同的有效行进距离。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轨道组件194为5.8英寸长,并且提供了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的5英寸的有效行进距离。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枢转轴(第一枢轴)的有效行进距离是2英寸。在另外一个示例中,导轨196,198为5.5英寸长,并且提供了第二枢转轴190(第二枢轴192)的3英寸的有效行进距离。
图17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102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压缩阶段并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时,后框架114相对于前框架112的运动。后框架114如实线所示处于第二部分压缩阶段,并且如虚线所示处于第一未压缩阶段和第三全压缩阶段。如前面所述,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后三角形沿着顺时针方向围绕第一枢转轴180(第一枢轴182)和第二枢转轴190(第二枢轴192)而枢轴转动。同时,第一枢转轴(第一枢轴)沿着在前轨道组件194向前移动,并且第一枢转轴(第二枢轴)和滑动器连杆沿着导轨196,198向上运动。
图17还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102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压缩阶段并且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时,后车轮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变化。距离dH1和dV1代表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压缩阶段时后轮轴138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变化,并且距离dH2和dV2分别地代表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二部分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时,后轮轴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变化。如图17所示,dV1和dV2分别远远长于dH1和dH2,这表明,随着后悬挂系统被压缩,后车轮在垂直方向上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更大的距离。尽管图17显示,随着后轮轴向上运动的同时,后轮轴138还在一般向前的水平方向上移动,但是可以理解,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压缩阶段以及第三全压缩阶段,后轮轴也可在行进过程中在向后的水平方向上移动。
参见图1如上所述,当骑自行车者对踏板144施加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就通过链轮146和链条148而传递至后链轮组件150,从而导致后车轮106旋转。利用一些后悬挂系统,由骑自行车者施加在踏板上并通过链条的一部分能量就导致后悬挂系统促动或压缩。这就导致能量的浪费,否则所述能量可用于旋转驱动后车轮。根据本发明的后悬挂系统有助于减轻这种能量损耗,因为图17所示第二枢轴和后框架主要在垂直于骑自行车者通过后车轮上的链条而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上移动。这样,通过骑自行车者施加的较少能量就不会在后悬挂系统促动或压缩时被不必要地浪费。
图17还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压缩阶段并且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时,链拉条长度的变化。链拉条长度可以被限定为底部支架128的中心和后轮轴138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如下所述,链拉条长度随着后车轮106的位移而增大。典型地,链拉条长度越大,则链条必须更长,反之亦然。与链条148和后链轮组件150相联接的本领域已知的后脱轨器可有助于保持链条上的适当张紧力,而同时允许链拉条长度的变化。如图17所示,距离CSL1、CLS2和CSL3分别代表当后悬挂系统处于第一未压缩阶段、第二部分压缩阶段和第三全压缩阶段时的链拉条长度。因为图17所示后轮轴138在后悬挂系统被压缩时在垂直方向上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得更远,后轮轴138和底部支架128(即链拉条长度)之间的距离随着后悬挂系统受压缩而增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后悬挂系统102的各种不同构件可通过使用者进行调节,以便影响自行车100的后车轮106的行进路径,以适合骑自行车者的偏好。图18A-18C所示的图显示了如何可通过改变在前轨道组件194的形状和/或定向来影响后车轮路径、链拉条长度(CSL)和杠杆比。更具体地说,图18A-18C各包含类似于参见图8和14A-14B如上所述的轨道组件194,194′,194″的对应于三个不同轨道角度322(即在图8所示水平基准线324以上的10度、14.8度和19.6度)的四组数据,以及与类似于参见图14C如上所述的轨道组件194的可变的倾斜轨道组件相对应的一组数据。
图18A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较低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较高压缩阶段时,对应于四个如上所述的不同在前轨道定向的四个不同后车轮路径。如图18A所示的Y轴线340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垂直位置,并且X轴线342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水平位置。如图18A所示,全部四个轨道构造提供了类似形状的后车轮路径。更具体地说,对于全部四个轨道构造而言,随着后车轮106开始沿垂直方向移动,后车轮106也在向后的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112移动。一旦后车轮垂直地位移一段大约100mm的距离,后车轮开始对于其其余的行进路径而在向前的水平方向上行进。如图18A所示,10度的在前轨道角度提供了最大量的向后水平行程,而14.8和19.6度的在前轨道角度提供了逐渐变小的向后水平行程,并且可变的轨道构造提供了最小量的向后水平行程。这样,随着轨道角度322增加(即在前轨道组件194向上倾斜得更多),随着后车轮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后车轮106在向后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行进得更少。相应地,随着轨道角度变小(即在前轨道组件向下倾斜得更多),随着后车轮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后车轮在向后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行进得更多。可以理解,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构造成用于提供与显示于图18A中的不同的后车轮路径。例如,后悬挂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可构造成使得在后车轮的整个垂直运动过程中,后车轮在向后水平方向上行进。
图18B图示了四组数据,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较低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较高压缩阶段,链拉条长度(CSL)的变化如何随着如上所述的四个不同在前轨道定向而变化。如图18B所示的Y轴线344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垂直位置,X轴线346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链拉条长度的变化。如图18B所示,对于全部四个轨道构造,随着后车轮垂直地移动,链拉条长度的变化就增大。对于恒定的轨道角度构造,10度的在前轨道角度提供了链拉条长度变化的最大增加,而14.8和19.6度的在前轨道角度提供了链拉条长度变化的逐渐变小的增加。另外,对应于10、14.8和19.6度的在前轨道角度的数据显示,随着后车轮垂直移动,链拉条长度变化的增加率是几乎恒定的。然而,可变的轨道构造导致随着后车轮垂直移动时,链拉条长度的变化是可变的。更具体地说,利用可变的轨道构造,链拉条长度变化在50-175毫米的垂直后车轮位移之间比在其它后车轮位位移置期间增加得更少。
图18C图示了四组数据,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从第一较低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较高压缩阶段,杠杆比如何随着如上所述的四个不同在前轨道定向而变化。如前面所述,杠杆比可以被定义为总后车轮行程除以总震动行程。这样,对于给定的减震组件,相对较高的杠杆比对应于骑自行车者所感觉到的″较软的″悬挂系统,相对较低的杠杆比对应于骑自行车者所感觉到的″较刚性的″悬挂系统。换句话说,对于给定大小的施加于后车轮上的力,与具有更低杠杆比的悬挂系统相比,具有更高杠杆比的悬挂系统将允许后车轮位移一段更大的距离。本发明的实施例允许骑自行车者改变在前轨道组件定向和/或形状以便提供所需的杠杆比,因此提供了随着后车轮沿着行进路径运动时后悬挂系统的″感觉″。例如,在前轨道组件可构造成用于为骑自行车者提供这样的后悬挂系统,其在初始压缩阶段是″较刚性的″,在部分压缩阶段是″较软的″,并且在最后的压缩阶段是″较刚性的″。
如图18C所示的Y轴线348代表杠杆比,X轴线350代表后车轮106的以毫米为单位的垂直位置。如图18C所示,10.0、14.8和19.6度的轨道构造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初始杠杆比,其随着后车轮在垂直方向上向上位移而减小。这样,构造成具有10、14.8和19.6度在前轨道构造的后悬挂系统将在初始后车轮位移过程中感觉″较软″,并且将随着后车轮垂直向上移动而逐渐地感觉″更刚性″。如图18C所示,10度的在前轨道角度随着后车轮位移提供最大的杠杆比,而14.8和19.6度的在前轨道角度提供逐渐地变小的杠杆比。因此,随着轨道角度增加(即在前轨道组件向上倾斜得更多),则后悬挂系统将提供相应地″更刚性的″感觉。对应于可变轨道构造的图18C所示数据显示,杠杆比在初始后车轮位移过程中是相对较低的,但随着后车轮垂直位移了大约80毫米而增加。杠杆比然后随着后车轮继续其垂直运动超过80毫米而开始减小。这样,构造成带有可变的轨道构造的后悬挂系统将在初始压缩阶段感觉是比较″刚性的″,在部分压缩阶段是″更软的″,并且在最后的压缩阶段是″更刚性的″。
可以理解,后悬挂102的各种构件的定向和/或几何形状构造可进行调节和/或选择,以便提供所需的后车轮路径和/或杠杆比。这样,本发明的操作不应被视为限于图18A-18C所示的图解数据。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采用限定了其它形状和定向的前、后轨道组件,以便提供其它轨道角度。这样,本发明的实施例允许使用者来选择用于后悬挂系统的所需的杠杆比曲线。
根据本发明一些方面的包括后悬挂系统354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352如图19所示。更具体地说,图19是右侧视图,显示了自行车352的前框架356、后悬挂系统352和后车轮106。尽管未在图19中显示出,但是可以理解,自行车354如图19所示可包括参见图1如上所述的其它构成部件,例如前车轮104,转向系统108,座位110,踏板144,以及通过链条148彼此相联接的前和后链轮组件146,150。
类似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图19所示后悬挂系统354包括后框架358,其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2而与自行车352的前框架356相联接。图19所示后悬挂系统354还包括减震组件364,其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减震组件。尽管后悬挂系统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类似的方式起作用,但是,第二实施例354在结构上可以多种方式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0,362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102的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116,118不同的结构。例如,第二后悬挂系统354包括与不同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的轨道和轴承构造的不同轴承和轨道构造可操作地相联接的第一枢轴366。另外,第二实施例354的第二枢轴368与轴承和轨道构造可操作地相联接,这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的滑动器连杆和导轨构造不同。
图20-22所示前框架356类似于参见图1-5如上所述的前框架112。这样,前框架356包括头部管370,顶部管372,向下管374,底部支架376,和座位管378。顶部管372从头部管370向后延伸,以便与座位管378的上部分相连,并且向下管374从头部管370向后和向下地延伸,以便与底部支架376相连。尽管图22所示前框架356也利用了″中断的座位管″设计,但是可以理解,在其它的框架构造中,座位管378可从顶部管372延伸出,并且与底部支架376相连。
类似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0和23所示的后框架358还包括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380,382。这样,右和左顶部部件384,386、底部部件388,390和在前部件392,394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相应的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然而,第二实施例的后三角形380,382构造成稍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如图23所示,顶部部件384,386的后端部分与底部部件388,390的后端部分相连。另外,顶部部件和底部部件的后端部分与三角形形状的后接合部件396,398相连。右和左后接合部件396,398包括后轮轴孔400,其适于接受和可旋转地支撑后车轮106的后轮轴138。顶部部件384,386的前端部分与在前部件392,394的上部分相连,并且底部部件388,390的前端部分与在前部件392,394的下部分相连。各在前部件是一般C形的,并且包括基部部分402,所述基部部分402带有上面的向前延伸部404和下面的向前延伸部406。右和左在前部件392,394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404包括第一枢轴孔408,其适于与限定了第一枢轴366的第一枢轴连接接头410相联接,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右和左在前部件的下面的向前延伸部406包括第二枢轴孔412,其适于与限定了第二枢轴368的第二枢轴连接接头414相联接,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可以理解,后框架358可由各种类型的材料构造成,例如铝,碳,和钛。用于构造框架的部件也可限定中空的管状结构,或可具有实心的构造。
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图19所示后悬挂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后框架358通过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0,362与前框架356相联接。如图22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包括适于沿着其运动范围引导第一枢轴366的在前轨道416,并且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0包括适于沿着运动范围引导第二枢轴368的后轨道418。因此,前框架356可包括各种不同的结构元件,以便支撑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的部分。例如,如图21和22所示,与前框架相连的右和左前轨道支架420,422和右和左后轨道支架424,426支撑了在前轨道416。另外,后轨道418由与前框架相连的右和左顶部轨道支架428,430和右和左底部轨道支架432,434来支撑。尽管图22仅仅显示了右轨道支架,但是,左轨道支架基本上是右侧轨道支架的镜像,并且也与框架相连。
如前面所述,前轨道支架420,422和后轨道支架424,426支撑前框架356上的在前轨道416。如图21和22所示,支架支撑着从顶部管372的后部分向下延伸的支柱436,并且用于帮助支撑后轨道支架424,426和顶部轨道支架428,430。前轨道支架420,422与从向下管374的右侧和左侧延伸的支架销子438相连。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前轨道支架420,422包括适于接受支架销子(stud)438的六个销子孔440,其允许使用者将在前轨道416相对于前框架356连接在不同的定向上。在前轨道416的前端部分442用螺栓连接在右和左前轨道支架420,422之间,并且该在前轨道的后端部分444用螺栓连接在右和左后轨道支架424,426之间。
如前面所述,顶部轨道支架428,430和底部轨道支架432,434支撑着前框架356上的后轨道418。参见图22,顶部轨道支架428,430从支架支撑支柱436向下延伸。底部轨道支架432,434与底部支架376相连并且从底部支架376向上和向后延伸。后轨道418的顶端部分446用螺栓连接在右和左顶部轨道支架430,432之间,并且后轨道的底端部分448用螺栓连接在右和左底部轨道支架432,434之间。
如同后悬挂系统102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后悬挂系统354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2将后框架358与前框架356联接起来。更具体地说,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将后三角形380,382的右和左在前部件392,394的上面向前延伸部404与在前轨道316相联接起来。另外,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2将后三角形的右和左在前部件的下面向前延伸部406与后轨道418相联接起来。
如前面所述,第二后悬挂系统354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采用了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不同的轴承和轨道构造。如图19和24-25D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包括在前轨道连杆450,其可旋转地支撑着适于沿着在前轨道416来回滚动的四个滚柱轴承452。这样,后三角形380,382的在前部件392,394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404就通过在前轨道连杆450与在前轨道416相联接。如图25D所示,在前轨道连杆450包括主体454,其具有通过防护结构460分开并与之相连的大致平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456,458,所述防护结构460部分地封闭了在前轨道连杆主体454的底侧以及前侧和后侧。防护结构460为在前轨道连杆主体提供了强度,并且有助于防止与滚柱轴承452无意中接触。上、下第一枢轴孔462,464定位在在前轨道连杆主体454的每一侧上,以便提供用于第一枢轴连接接头410与后三角形380,382的备选位置。这样,后三角形的右和左在前部件392,394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404可以与上面的或下面的第一枢轴孔462,464枢轴式地相联接。因此,后三角形可与在前轨道连杆上的任一对第一枢轴孔相连,以便形成不同的框架几何形状,以适合骑自行车者的偏好。
如前面所述,在前轨道连杆450通过滚柱轴承452与在前轨道416滚动式地相联接。如图24-25B所示,第一轨道心轴466和第二轨道心轴468在在前轨道连杆主体454的第一侧和第二侧456,458之间延伸。这样,第一对较大的滚柱轴承470与第一轨道心轴466可旋转地相连,并且第二对相对较小的滚柱轴承472与第二轨道心轴468可旋转地相连。第一对和第二对滚柱轴承的滚动面分开了一段略大于在前轨道416相应厚度的距离。作为具有平坦滚动面的替代,滚柱轴承452的滚动面各自限定了一般定位在各轴承滚动面的中心楔形凹口474。
轴承452的楔形凹口474适于与沿着在前轨道416的顶部和底部轨道面478,480延伸的相应的抬起的楔形突出部476相接合。如图25A-25C所示,在前轨道416包括通过中间部分486分开的第一侧部分482和第二侧部分484,它们组合在一起而限定了上、下轨道面478,480。中间部分486包括前、后轨道连接孔488,490,其适于接受用于将在前轨道416与前轨道支架420,422和后轨道支架424,426相连起来的螺栓。如前面所述,上轨道面478和下轨道面480限定了沿着在前轨道的长度而延伸的抬起的楔形突出部476。当在前轨道连杆360与在前轨道416相联接时,第一对滚柱轴承470的滚动面与上轨道面478相接合,并且第二对滚柱轴承472的滚动面与下轨道面480相接合。
如上所述参考第一实施例,随着后悬挂系统354响应于后车轮106的位移而移动,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的滚柱轴承452沿着在前轨道416来回滚动。尽管滚柱轴承沿着在前轨道自由地来回滚动,施加在后悬挂系统上的力就可在向上或向下方向上作用于第一在前轨道连杆360上。响应于施加于在前轨道连杆上的向下力,第一对滚柱轴承470将与上轨道面478相接合。响应于施加于在前轨道连杆上的向上力,第二对滚柱轴承472将与下轨道面480相接合。照这样,就可防止滚动轴承452脱离在前轨道416。另外,如果在前轨道连杆360受到相对于在前轨道向右边或左边的横向力,那么滚柱轴承452将与上、下轨道面478,480上的相应楔形部476相接合,这将用于禁止滚柱轴承脱离在前轨道416。
如前面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2将后三角形的右和左在前部件的下面的向前延伸部406与后轨道418相联接。如下更详细地所述,第二后悬挂系统354的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2利用了轴承和轨道构造,其不同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的滑动器连杆和导轨构造。如图19和26所示,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包括后轨道连杆492,其可旋转地支撑着四个适于沿着后轨道418来回滚动的滚柱轴承494。后轨道连杆492和后轨道418具有与关于在前轨道连杆450和在前轨道416如上所述相类似的轴承和轨道面构造。然而,包括后轨道连杆主体496的后轨道连杆构造成不同于第一轨道连杆主体454。
如图26-27D所示,后轨道连杆主体496包括基本上平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498,500,其通过第一和第二腹板结构502,504分开并且与之相连。类似于在前轨道连杆450,后轨道连杆492包括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对较大滚柱轴承508的第一轨道心轴506,以及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对相对较小滚柱轴承512的第二轨道心轴510。在后三角形380,382的右和左在前部件392,394的下面的向前延伸部406与后轨道连杆492上的第一轨道心轴506之间的第二枢轴连接接头414,就限定了第二枢轴368。这样,后三角形380,382的在前部件392,394的下面的向前延伸部406通过后轨道连杆492与后轨道418枢轴式地相联接。
如图27A-27C所示,滚柱轴承494和后轨道418构造成带有关于滚柱轴承452和在前轨道416如上所述的楔形凹口474和突出部476。因为后轨道418是基本上垂直定向的,所以,后轨道418限定了在前轨道面514和后轨道面516。这样,后轨道连杆492的第一对滚柱轴承508就滚动式地接合在在前轨道面514上,并且第二对滚柱轴承512接合在后轨道面516上。如图21-22和26所示,后防护件518与顶部轨道支架428,430和底部轨道支架432,434相连。这样,后防护件518沿着后轨道面516的长度延伸,以防止与第二对滚柱轴承512无意中接触。
如前面所述,图19所示后悬挂系统354的减震组件364类似于参见图13A-13B如上所述的减震组件120。这样,减震组件364包括许多与参见图13A-13B如上所述相同的构成部件。尽管在图19中未示出,但是可以理解,减震组件364还可包括压缩弹簧。如图22所示,定位在主体盖上的孔眼520连接在右和左后轨道支架424,426之间。这样,减震组件可相对于前框架356枢轴转动。如图22和26所示,定位在减震组件的活塞轴526的底部部分上的孔眼524适于接受心轴528,所述心轴528延伸穿过后轨道连杆主体496的第一侧和第二侧498,500中的孔530。这样,心轴528枢轴式地将减震组件364与后轨道连杆492相连起来。这样,当后轨道连杆492沿着后轨道418上下移动时,减震组件的活塞轴526就被向上和向下推动。
针对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可以理解,图19所示减震组件364不必以如上所述和所示的方式连接。这样,尽管减震组件可构造成用于联接前框架与后框架,但是,减震组件不必直接地联接前框架与后框架。例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减震组件364可与前框架356和第一枢轴平移组件360相连,或与前框架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2相连。
如前面所述,根据后悬挂系统的第二实施例354的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360,362以针对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相类似的方式而操作和/或移动。另外,后悬挂系统的第二实施例还可提供可调节的车轮路径和/或杠杆比。这样,如上所述,第一枢轴366的行进路径以及后车轮路径可通过改变在前轨道416的形状和/或定向而进行调节。例如,在前轨道416可以从前框架356上松开螺栓联接,并且替换上具有不同形状和/或定向的在前轨道,例如图28所示的在前轨道416′。另外,还可通过穿过图22和24所示不同的销子孔440将前轨道支架420,422与向下管374相连起来,来调节在前轨道定向。更具体地说,定位在前轨道支架中的销子孔440可对应于不同的在前轨道定向。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图24所示的底部孔532、中间孔534和顶部销子孔536分别对应于5度、10度和15度的在前轨道角度(参见图8如上所限定)。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后悬挂系统还可包括具有可变的轨道角度的轨道。类似于在前轨道416,后轨道418还可以用具有不同形状和/或定向的后轨道来替换。还可以理解,前、后轨道形状和/或定向可以进行修改,而无需去除和替换。例如,连接在前框架与前轨道和/或后轨道之间的螺杆或蜗轮类型的设置可用于操纵轨道相对于前框架而进入各种不同的定向。
图29A-30C显示了自行车538,其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些的后悬挂系统的第三实施例540。自行车538包括参见图1如上所述的构成部件,例如前车轮104,后车轮106,转向系统108,座位110,踏板144,以及通过链条148彼此相联接的前和后链轮组件146,150。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图29A-30A所示自行车538包括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546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8与自行车538的前框架544相联接的后框架542。图29A-30A所示后悬挂系统还包括减震组件550。尽管第三后悬挂系统540以与相对于其它实施例如上所述相类似的方式起作用,但是,第三实施例可以若干种方式在结构上与其它实施例不同。具体而言,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在结构上不同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例如,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546包括滑动器连杆和导轨构造,其不同于如上所述的轴承和轨道构造。另外,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8包括与相对于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不同的滑动器连杆和导轨构造。
如图29A-30A、31A和32C所示的前框架544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前框架。这样,前框架包括头部管552,顶部管554,向下管556,底部支架558,和座位管560。顶部管554从头部管552向后延伸,以便与座位管560相连,并且向下管556从头部管552向后和向下地延伸,以便与底部支架558相连。如图31和32C所示,座位管560的中空管状上部分562从顶部管554向下延伸,并且过渡至与底部支架558相连接的实心的下部分564。用于支撑骑自行车者的座位或鞍座110可如同关于其它实施例如上所述那样,与座位管560的上部分相连。
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图31A、32A和32B所示的后框架542还包括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568,570。这样,右和左顶部部件572,574、底部部件576,578和在前部件580,58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相应的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如图31A、32A和32B所示,各顶部部件572,574的后端部分与各底部部件576,578的后端部分相连。另外,顶部和底部部件的后端部分与三角形形状的后接合部件584,586相连。右和左后接合部件各包括后轮轴孔588,其适于接受和可旋转地支撑后车轮106的后轮轴138。如图31A、32A和32B所示,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各包括与基部部分592相连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590。顶部部件572,574的前端部分在上面的向前延伸部590与基部部分592的相交处附近与在前部件580,582相连。底部部件576,578的前端部分与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592相连。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590各包括第一枢轴孔594,其适于与限定了第一枢轴598的第一枢转轴596相联接。另外,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592各包括第二枢轴孔600,其适于与限定了第二枢轴604的第二枢轴轴承支撑部件602相联接,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可以理解,后框架可由各种类型的材料构造成,例如铝,碳,和钛。用于构造框架的部件也可限定中空的管状结构,或可以是具有实心的构造。
如同上述实施例,后悬挂系统540的后框架542通过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6,548与前框架544相联接。如图30B-30C和31A-31B所示,第一枢轴平移组件546包括适于沿着运动范围引导第一枢轴598的在前导轨606,并且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8包括适于沿着运动范围引导第二枢轴604的后导轨608。这样,可以理解,前框架544可包括各种不同的结构元件,用于支撑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的各种构件。
如图30B-30C和31A-31B所示,在前导轨606由右和左前导轨支架610,612和右和左后导轨支架614,616来支撑。如图30B所示,后导轨支架614,616与座位管560和顶部管554的相交部相连,并且从座位管560和顶部管554的相交部向下并向前延伸。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减震组件550枢轴式地连接在后导轨支架之间。如图30B-30C所示,右和左前导轨支架610,612与向下管556的右侧和左侧相连。在前导轨606的前端部分618与右和左前轨道支架610,612相连,并且在前导轨606的后端部分620与右和左后轨道支架614,616相连。
如前面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546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8将后框架542与前框架544相联接。更具体地说,第一枢轴平移组件546将后三角形568,570的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590与在前导轨606联接起来,并且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6将后三角形的右和左在前部件的基部部分592与后导轨608相联接。
如图29A-30A和31A所示,后三角形568,570的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590通过在前滑动器连杆622与在前导轨606相联接。更具体地说,后三角形与适于沿着在前导轨606来回运动的在前滑动器连杆622枢轴式地相连。如图33A-33C所示,在前导轨606包括基本平坦的顶侧和底侧624,626,其与右侧和左侧628,630相连并且通过右侧和左侧628,630而分开。右侧628包括右轴承凹槽632,并且左侧630包括左轴承凹槽634。如下所述,轴承凹槽632,634适于滚动式地接受在前滑动器连杆中的轴承635。在前导轨与导轨支撑部件636相连,导轨支撑部件636又与前导轨支架610,612和后导轨支架614,616相连。如图33B和33C所示,在前滑动器连杆622包括主体638,其具有较长和较窄的顶侧640,底侧642,右侧644,以及限定了细长块形状的左侧646。在前滑动器连杆主体638的底侧642中的凹槽648从前侧650延伸至后侧652,并且适于接受在前导轨606的一部分。
如前面所述,在前滑动器连杆622通过支撑于主体638的凹槽648中的轴承635而与在前导轨606滚动式地相联接。这样,在前滑动器连杆可包括密封件和/或擦拭器,以便帮助防止灰尘和脏物到达主体638内的轴承635。如图33B和33C所示,前密封组件654与在前滑动器连杆主体638的前侧650相连,并且后密封组件656与在前滑动器连杆主体的后侧652相连。可以理解,各种类型的密封组件可用于在前滑动器连杆622上,以便提供各种不同的对轴承的保护程度。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包括用于从导轨上除去大的颗粒的金属刮具,以及用于除去细微灰尘和流体的层压式接触刮具。其它实施例包括用于润滑轴承和导轨的润滑器。还可以理解,导轨和滑动器连杆可以由各种类型的材料制成。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由碳钢制成,并且具有黑色的铬和含氟树脂涂层。在另一实施例中,滑动器连杆主体由碳钢制成,并且包括黑色的铬涂层。这样,滑动器连杆和导轨的各种不同组合可用于后悬挂系统,并且不限于本文所述和所示的类型。例如,后悬挂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利用了由THK America公司制造并且型号为SHS 15Vl QZKKHHC1FM+220LF的导轨和滑动器连杆。
如前面所述,随着后悬挂系统540响应于后车轮106的位移而移动,在前滑动器连杆622可沿着在前导轨606的部分长度来回运动。图29A-29B与图30A-30C的比较显示,在前滑动器连杆可如何沿着在前导轨的长度移动。更具体地说,图29A-29B显示了处于相对未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540,而图30A-30C显示了处于相对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这样,在前滑动器连杆622如图29A-29B所示为定位成靠近在前导轨606的后端部分,而图30A-30C显示了在前滑动器连杆靠近在前导轨的前端部分。随着在前滑动器连杆622沿着在前导轨606来回运动,滑动器连杆主体638中的滚珠轴承635沿着在前导轨606的侧628,630中的凹槽632,634来回滚动。可以理解,各种类型的轴承可用于将在前滑动器连杆622与在前导轨606滚动式地联接。例如,一个实施例包括由类似于440不锈钢的马氏体不锈钢制成的滚珠轴承。
尽管在前滑动器连杆622中的轴承沿着在前导轨的右侧和左侧628,630自由地来回滚动,但是,作用在后悬挂系统540上的力可导致沿着向上、向下方向和横向方向而作用于在前滑动器连杆622上的力。如果在前滑动器连杆622受到相对于在前导轨606在右边或左边的横向力,那么,轴承将与在前导轨606的相应右侧和左侧628,630相接合,这将用于禁止在前滑动器连杆脱离导轨。另外,响应于施加于在前滑动器连杆622上的向上和向下力,轴承将与在前导轨606的侧628,630上的凹槽632,634的上、下边缘相接合。照这样,就可防止在前滑动器连杆脱离在前导轨。如下所述,自行车538还可包括与前框架544和后框架546相连的加强件658,加强件658适于吸收力矩负荷,否则所述力矩负荷将施加于在前滑动器连杆和相关联的轴承上。
如前面所述,在前滑动器连杆622通过第一枢转轴596与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568,570枢轴式地相连。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参见图33B-33E,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568,570与第一枢转轴596的偏心端部分相连。这样,第一枢转轴和偏心端部分的旋转可抬升或降低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的上面的向前延伸部590,这又抬升或降低了底部支架558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另外,第一枢转轴和偏心端部分的旋转可影响头部管552相对于地面的斜度。因此,根据骑自行车者的偏好,第一枢转轴596可以被旋转,以便产生自行车的不同的框架几何形状以及不同的性能特性。例如,休闲的骑自行车者可能更喜欢相对较高的底部支架高度,用于骑过恶劣地形,以便有助于避免与岩石等接触。在另一示例中,专业的骑自行车者可能更喜欢相对较低的底部支架高度,这提供了较低的重心,这又允许以更高的速度来更好地过弯。
如图33B-33E所示,第一枢转轴596包括右和左盘形端部分660,662,其与圆柱形形状的中心部分664的相对两端偏心地相连。更具体地说,盘形端部分660,662的中心彼此对准,但与第一枢转轴596的中心部分664的纵轴线偏离。如图33B和33C所示,适于与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568,570中的第一枢轴孔594相连的右和左枢轴666,668轴承,由与第一枢转轴的右和左端部分660,662相连的端部螺栓670来可旋转地支撑。这样,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568,570可相对于第一枢转轴596枢轴转动。
如图33B-33E所示,第一枢转轴596通过心轴支座672与在前滑动器连杆主体638的顶侧640可旋转地相连。心轴支座672包括顶部部分674和底部部分676。底部部分676包括下凹槽678,并且用螺栓连接在滑动器连杆主体638的顶侧640上,其中下凹槽678面向上。心轴支座672的顶部部分674包括上凹槽680,并且用螺栓连接在底部部分676上,其中上凹槽680面向下。当心轴支座672的顶部和底部部分674,676相连时,上凹槽680和下凹槽678形成了圆柱形形状的孔,其适于可旋转地接受和支撑第一枢转轴596的中心部分664。
如前面所述,可以旋转第一枢转轴596,以便调节底部支架558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因为第一枢转轴596的端部分660,662与中心部分664的相对两端偏心地相连,所以,随着第一枢转轴旋转,端部分将沿着弧形的路径移动。这样,右后三角形和左后三角形568,570中的第一枢轴孔594连同第一枢转轴596的端部分一起移动,这又抬升或降低底部支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以理解,第一枢转轴596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构造成用于提供不同的底部支架高度调节范围。例如,在其中没有骑自行车者坐在自行车上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的第一旋转位置提供了15英寸的最大底部支架高度,而第一枢转轴的第二旋转位置提供了13.75英寸的最小底部支架高度。还可以理解,第一枢轴平移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不提供底部支架高度调节,这样,第一枢转轴不必包括偏心地连接的端部分。
如前面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将后三角形568,570的右和左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592与后导轨608相联接。如图34A和34B所示,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592通过后滑动器连杆682与后导轨608相联接。如图34A和34B所示,容纳在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上的第二枢轴孔600中的轴承681将后三角形与后枢轴轴承支撑部件602枢轴式地联接起来,后枢轴轴承支撑部件602又用螺栓连接在后滑动器连杆682上。这样,后三角形568,570与后滑动器连杆682枢轴式地相连,后滑动器连杆682适于沿着后导轨608来回运动。如图30B和34A-34B所示,后导轨608用螺栓连接在座位管560的下部分564上。后导轨608类似于在前导轨606,这样就包括与右侧和左侧688,690相连并且通过右侧和左侧688,690而分开的基本平坦的前侧和后侧684,686。右侧688包括右轴承凹槽692,并且左侧690包括左轴承凹槽694。如下所述,轴承凹槽692,694适于滚动式地接受后滑动器连杆中的轴承。如图34A和34B所示,后滑动器连杆622包括主体698,其具有相对较长和较窄的前侧700,后侧702,右侧704,和限定了细长块形状的左侧706。后滑动器连杆主体698的后侧702中的凹槽708从底侧710延伸至底侧712,并且适于接受后导轨608的一部分。
后滑动器连杆682和后导轨608具有与关于在前滑动器连杆622和在前导轨606如上所述相类似的轴承构造。这样,后滑动器连杆682通过被支撑于主体698的凹槽708中的轴承而与后导轨608滚动式地相联接。关于在前滑动器连杆如上所述,后滑动器连杆可包括密封件和/或擦拭器,以便帮助防止灰尘和脏物到达主体698内部的轴承。如图34A和34B所示,顶部密封组件714与后滑动器连杆主体698的底侧710相连,并且底部密封组件716与后滑动器连杆主体的底侧712相连。关于在前滑动器连杆如上所述,可以理解,各种类型的密封组件可用于后滑动器连杆,以便提供对轴承的不同保护程度。同样,如同关于在前滑动器连杆和在前导轨如上所述,可以理解,导轨和滑动器连杆可以由各种类型的材料制成。
如前面所述,随着后悬挂系统540响应于后车轮106的位移而移动,后滑动器连杆682可沿着后导轨608的部分长度来回运动。图29A-29B与图30A-30C的比较显示了后滑动器连杆可如何沿着后导轨长度移动。图29A-29B显示了后悬挂系统540处于相对未压缩阶段,并且图30A-30C显示了后悬挂系统处于相对压缩阶段。这样,后滑动器连杆682如图29A-29B所示定位成靠近后导轨608的底端部分,而图30A-30C显示了后滑动器连杆靠近后导轨的顶端部分。随着后滑动器连杆682沿着后导轨608来回运动,滑动器连杆主体698中的滚珠轴承沿着后导轨608的侧688,690中的凹槽692,694而来回滚动。关于在前滑动器连杆如上所述,可以理解,各种类型的轴承可用于滚动式地联接后滑动器连杆682与后导轨608。
尽管后滑动器连杆682中的轴承沿着后导轨608的侧688,690自由地来回滚动,但是,作用在后悬挂系统上的力可导致产生在向前、向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作用于后滑动器连杆682上的力。如果后滑动器连杆682受到相对于后导轨608在右边或左边的横向力,那么轴承将与后导轨的相应右侧和左侧688,690相接合,这将用于禁止后滑动器连杆682脱离后导轨608。另外,响应于施加于后滑动器连杆682上的向前和向后力,轴承将与后导轨608的侧688,690上的凹槽692,693的前、后边缘相接合。照这样,就可防止后滑动器连杆682脱离后导轨608。如前面所述并且如下所述,与前框架544和后框架542相连的加强件658适于吸收力矩负荷,否则所述力矩负荷将施加于后滑动器连杆和相关联的轴承上。
关于其它实施例如上所述,后悬挂系统540还包括与参见图13A-13B如上所述相类似的减震组件550。这样,减震组件364包括许多与参见图13A-13B如上所述相同的构成部件。如图30B所示,定位在主体盖720上的孔眼718连接在右和左后导轨支架614,616之间。这样,减震组件与导轨支架枢轴式地相连,并且因此而可相对于前框架544枢轴转动。如图31A-30B和31B所示,定位在减震组件550的活塞轴724上的孔眼722与后三角形568,570的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592枢轴式地相连。更具体地说,孔眼772适于接受用于将减震组件550与连接板726相连起来的螺栓,连接板726又在第二枢轴604附近用螺栓连接在后三角形568,570的在前部件580,582的基部部分592上。这样,当后滑动器连杆682和第二枢轴604上下移动时,活塞轴724被向上推和向下推。如图29A和29B所示,减震组件还可包括压缩弹簧727。为了清楚起见,压缩弹簧在一些图中未示出。
相对于其它实施例如前面所述,可以理解,减震组件550不必以如上所述和所示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样,尽管减震组件550可构造成用于联接前框架544与后框架542,但是,减震组件不必直接地联接前框架与后框架。例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可与前框架和第一枢轴平移组件546相连,或与前框架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8相连。
在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施加于自行车538的前框架544和后框架542上的力可导致前和后框架彼此相对地扭转,从而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例如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6,548)上产生力矩负荷。如前面所述,自行车538可包括适于吸收力矩负荷的加强件组件658,所述力矩负荷否则将施加于前、后滑动器连杆622,682、导轨606,608和相关联的构件上。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加强件组件658枢轴式地联接前框架与后框架,而不会限制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的各种构件的相对运动。
如图31A和31B所示,加强件组件658包括U形的后枢轴连杆728,其具有与基部部分734相连并且通过基部部分734分开的右和左延伸部分730,732。右和左延伸部分730,732分别地与后三角形568,570的右和左顶部部件572,574枢轴式地相连。后枢轴连杆728和后三角形568,570之间的枢轴连接限定了后加强件枢轴736。加强件组件658还包括在前枢轴连杆738,其具有在座位管560的后侧附近与前框架544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一端部分740。在前枢轴连杆738和前框架544之间的枢轴连接限定了在前加强件枢轴742。在前枢轴连杆738的第二端部分744与后枢轴连杆728的基部部分734枢轴式地相连,从而限定了连接枢轴746。在前枢轴连杆738、后枢轴连杆728、前框架544和后框架542之间的枢轴连接允许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然而,在前枢轴连杆、后枢轴连杆、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的枢轴连接帮助防止在向右边或左边的横向方向上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具体地说,在横向方向上施加于前框架544和后框架542上的力被加强件组件658吸收(否则所述力会导致框架彼此相对地扭转),这与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6,548不同。
如前面所述,后悬挂系统540,具体而言,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546,548以与相对于其它实施例如上所述相类似的方式来操作或移动。因此,后悬挂系统540还可构造成用于提供可调节的车轮路径和/或杠杆比。例如,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第一枢轴598和/或第二枢轴604的行进路径、以及后车轮106的行进路径可通过改变前、后导轨606,608的形状和/或定向来进行调节。还可以理解,前、后导轨形状和/或定向可以进行修改,而无需去除和替换。例如,连接在框架与向前和/或后导轨之间的螺杆或蜗轮类型的设置可用于操纵导轨相对于框架进入各种不同的定向中。
包括后悬挂系统第四实施例750的自行车748的示意图如图35A-35C所示。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图35A-35C所示后悬挂系统750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756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758将后框架752与自行车748的前框架754相联接。后悬挂系统750还包括减震组件760,其可构造成用于联接前框架754与后框架752。如同其它实施例,可以理解,减震组件不必直接地联接前框架与后框架,并且可与前框架和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或第二枢轴平移组件相连。后框架752也通过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相类似的滑动器连杆和导轨构造而在第二枢轴762与前框架754枢轴式地相联接。然而,第四实施例以若干种方式在结构上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后悬挂系统75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756在结构上不同于如上所述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具体而言,与通过在前轨道在第一枢轴处将后框架与前框架相联接不同的是,后框架752通过摆杆在第一枢轴764与前框架相联接。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后框架也构造成不同于上述实施例。
如图35A-35C所示,前框架754构造成类似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的前框架。这样,前框架包括与如上所述相类似的构成部件,例如头部管766,座位管768,向下管770,顶部管772,和底部支架774。如图35A-35C所示,后框架752包括右和左主摆臂776。尽管图35A-35C仅仅显示了后悬挂系统的右侧构件,但是可以理解,左侧构件基本上是右侧构件的镜像,并且以同样的方式移动。这样,对右侧构件的描述也可适用于左侧构件。
如图35A-35C所示,主摆臂776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枢轴平移组件756与前框架754枢轴式地相联接。第一枢轴平移组件756包括右和左摆杆778。主摆臂776的前端部分与摆杆778枢轴式地相连,摆杆778又与向下管770枢轴式地相连。另外,主摆臂776的中间部分通过第二枢轴平移组件758与前框架枢轴式地相联接。如前面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758类似于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的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并且因此而包括与右和左导轨782相联接的滑动器连杆780,所述右和左导轨782与前框架754相连。
如前面所述和如图35A-35C所示,摆杆778的下端部分靠近底部支架774而枢轴式地连接在向下管770的相对侧上。可以理解,摆杆778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向下管770枢轴式地相连。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摆杆通过穿过向下管插入的连杆心轴,而与向下管枢轴式地相连。在这种构造中,连杆心轴的连接端从向下管的相对两侧突出来。摆杆中的连接孔可旋转地接受连杆心轴的连接端。在另一示例中,突部利用从中突出来的连杆销而焊接在向下管的相对两侧上,用于与摆杆上的连接孔相接合。还可以理解,尽管以上构造包括右和左摆杆,但是,其它实施例可包括单个摆杆。还可进一步理解,摆杆可以与除了向下管以外的前框架构件枢轴式地相连。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摆杆可以与头部管或顶部管枢轴式地相连。
仍然参见图35A-35C,摆杆778的上部分各自与主摆臂776的前端部分枢轴式地相连,这就限定了第一枢轴764。主摆臂776从第一枢轴764向后地和向下地延伸至滑动器连杆780。滑动器连杆780通过第二枢转轴784与主摆臂776的中间部分可旋转地相连,这就限定了第二枢轴762。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滑动器连杆780适于沿着导轨782上下移动。从第二枢轴784,主摆臂向后和向下地延伸至具有后轮轴孔的后端部分,所述后轮轴孔支撑后车轮106的后轮轴138。这样,后车轮106可旋转地连接在主摆臂的后端部分之间。如前面所述,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后悬挂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减震组件760与前框架754和滑动器连杆780枢轴式地相连。尽管如图35A-35C所示的后框架包括右和左主摆臂,但是可以理解,其它实施例可包括单个主摆臂。还可以理解,主摆臂可由各种类型的材料构造成,例如铝,碳和钛。用于构造主摆臂的部件也可限定中空的管状结构,或可以具有实心的构造。
如前所述,当骑自行车者遇到恶劣地形或自行车748跳起时,冲击力可沿着一般地向上方向作用在后车轮106上。冲击力又通过后轮轴138传递至主摆臂776。所述冲击力导致主摆臂776在后悬挂系统750的几何参数和结构所规定的方向上产生位移。可能对主摆臂和后车轮的位移路径有影响的几何参数可包括第一和第二枢轴764,762的位置;摆杆778的长度;主摆臂776的形状和/或长度;以及导轨782的形状、长度和/或定向。
图35A-35C显示了处于不同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750。更具体地说,图35显示了处于第一未压缩阶段的后车轮106和后悬挂系统750。如图所示,第一枢轴764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摆杆778靠近10点钟位置(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并且第二枢轴762处于靠近导轨782底端的第一位置。另外,减震组件760如图所示处于第一压缩阶段。例如当骑自行车者坐在自行车上时,施加于后车轮106的向上力或施加于座位110的向下力可将后悬挂系统定位如图35B所示的第二部分压缩阶段中。
图35A与图35B的比较显示,随着摆杆778从图35A中的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第一枢轴764已经向上和向前移动。同时,滑动器连杆780和滑动器心轴784(第二枢轴762)沿着导轨782的长度已经向上移动至在导轨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第二位置。滑动器连杆780的向上运动也迫使减震组件760的活塞轴786向上,以便将减震组件定位在第二压缩阶段。另外,随着后悬挂系统750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地未压缩阶段,后框架752的主摆臂776围绕第二枢轴762沿着顺时针方向(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而枢轴转动。
例如当骑自行车者和自行车在跳过障碍之后着地时,施加在后车轮106上的较大的向上力或施加在座位110上的较大的向下力,可将后悬挂系统750定位在如图35C所示的第三更全压缩阶段。图35B与图35C的比较显示,随着摆杆778从图35B中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旋转(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第一枢轴764已经进一步向上和向前移动。同时,滑动器连杆780和滑动器心轴784(第二枢轴762)已经沿着导轨782的长度进一步向上移动至靠近导轨顶端的第三位置。滑动器连杆780的额外的向上运动也迫使减震组件760的活塞轴786进一步向上,以便将减震组件定位在第三压缩阶段中。另外,随着后悬挂系统750从第二部分地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三全压缩阶段,后框架752的主摆臂776围绕第二枢轴762沿着顺时针方向(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进一步枢轴转动。
关于其它实施例如上所述,减震组件760用于抵抗后车轮106的位移以及用于使后车轮回到其位移之前的位置。因此,减震组件例如可用于使后悬挂750从图35C所示的第三全压缩阶段回到如图35B所示的第二部分压缩阶段。
图35A-35C的以上比较还显示了第一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756,758如何通过枢轴连接接头来联接后框架752与前框架754,所述枢轴连接接头也沿着相应的行进路径平移。更具体地说,第一枢轴764顺应于由摆杆778相对于向下管770的枢轴运动所限定的弧而移动。另外,从未压缩位置至全压缩位置的运动导致后车轮轮轴138在垂直方向上以及在水平方向上向上位移。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后车轮轮轴138的水平位移幅度可以远远小于向上垂直位移。这样,后悬挂系统750可减轻由骑自行车者施加在踏板上的力,所述力否则将用于压缩后悬挂系统。
参考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图35A-35C所示导轨782的一些实施例也构造成用于允许使用者调节导轨定向和/或形状。如上所述,随着后悬挂系统相对于自行车框架移动,调节导轨角度可影响后车轮的行进路径以及杠杆比。图36A-36D所示的图显示了如何可通过改变用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特定后悬挂系统构造的导轨定向,来影响后车轮路径、链拉条长度(CSL)和杠杆比。更具体地说,图36A-36D各包含对应于三个不同导轨角度(即相对于图9所示垂直基准线向前0度、10度和20度)的三组数据。换句话说,各图上的三组数据对应于第一垂直导轨位置和两个额外的导轨位置,其中导轨的上端部分从垂直基准线向前倾斜10度和20度。
图36A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750从第一较低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较高压缩阶段,对应于三个不同的上述导轨角度的三个不同后车轮路径。如图36A所示的Y轴线788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水平位置,X轴线790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垂直位置。如图30A所示,全部三个导轨角度提供了类似形状的后车轮路径。然而,用于0度和10度的导轨角度的车轮路径不同于20度的导轨角度,这是因为随着后车轮106开始垂直移动,它也在向后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754而移动。另外,利用0度和10度的导轨角度,一旦后车轮106垂直位移一段大约130mm的距离,对于其余的行进路径,后车轮就开始在向前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行进。对于20度的导轨角度,后车轮106不在水平方向上向后移动。如图36A所示,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最大量的向后水平行程,而10度和2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逐渐变小的向后水平行程。这样,随着轨道角度增加(即导轨的顶端部分向前倾斜得更多),随着后车轮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后车轮在向后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行进的距离更小。如前面所述,可以理解,后悬挂系统的实施例可以构造成用于提供与图36A所示不同的后车轮路径。例如,后悬挂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可构造成使得在后车轮的整个垂直运动过程中,后车轮在向后水平方向上行进。
图36B和36C用图表显示了三组数据,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750从第一较低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较高压缩阶段,链拉条长度(CSL)随同如上所述的三个不同导轨定向而变化。图36B所示的Y轴线792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实际链拉条长度,X轴线794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垂直位置。图36C所示的Y轴线796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链拉条长度变化,而X轴线798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垂直位置。如图36B和36C所示,对于全部三个导轨角度,随着后车轮106垂直地移动,链拉条长度增加。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链拉条长度的最大增加,而10度和2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链拉条长度的逐渐地减小的增加。
图36D图示了三组数据显示了随着后悬挂系统750从第一较低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较高压缩阶段,杠杆比如何随着如上所述的三个不同导轨定向而变化。如上所述,杠杆比被定义为总后车轮行程除以总震动行程。这样,对于给定的减震组件,相对较高的杠杆比对应于骑自行车者所感觉到的″更软的″悬挂系统,并且相对较低的杠杆比对应于骑自行车者所感觉到的″更刚性的″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的第四实施例可构造成用于允许骑自行车者改变导轨的定向和/或形状,以便随着后车轮106沿着行进路径移动时提供所需的杠杆比以及后悬挂系统的所需″感觉″。
图36D所示Y轴线800代表杠杆比,并且X轴线802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后车轮垂直位置。如图36D所示,0度、10度和2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相对较低的初始杠杆比,其随着后车轮106在垂直方向上向上位移而增加。这样,构造成具有0度、10度和20度导轨角度的后悬挂系统在初始后车轮位移过程中将感觉是″刚性的″,并且随着后车轮进一步位移将逐渐地感觉是″更软的″。如图36D所示,随着后车轮位移,2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最大的杠杆比,而10度和0度的导轨角度提供了逐渐地变小的杠杆比。因此,随着导轨角度增加(即导轨782向前倾斜得更多),后悬挂系统750将提供相应地″更软的″感觉。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采用限定了弧形形状的导轨。这种导轨将提供随着滑动器连杆沿着导轨长度行进而相对于滑动器连杆可变的导轨角度。因此,导轨可以由使用者来设置,以便提供所需的杠杆比曲线。
后悬挂系统的第五实施例750′的示意图如图31A-31C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后悬挂系统750′类似于如上所述的第四实施例750,不同之处在于,减震组件760以不同的方式与滑动器连杆780相连。更具体地说,如图31A-31C所示,减震组件760的活塞轴786通过连接连杆804和摇臂806与滑动器连杆相连。
如图31A-31C所示,摇臂806限定了三角形形状的部件,其具有三个转角区域。第一转角区域808与向下管770和摆杆778枢轴式地相连。第二转角区域810与减震组件760枢轴式地相连。第三转角区域812与连接连杆804枢轴式地相连。连接连杆804从摇臂806的第三转角区域812延伸出,并且与滑动器连杆780枢轴式地相连接。可以理解,摇臂806可以构造成带有多个减震连接位置。这样,第五实施例750′为使用者提供了用于调节杠杆比的额外的手段,这是通过能够将减震组件连接在摇臂上的不同定向和位置中来实现的。
图36A-36C显示了处于不同压缩阶段的后悬挂系统750′。更具体地说,图36A显示了后车轮106,并且后悬挂系统750′处于第一相对未压缩阶段。如图所示,第一枢轴764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摆杆778靠近10点钟位置(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而第二枢轴762处于靠近导轨782的中间部分的第一位置。另外,减震组件760如图所示处于第一压缩阶段。例如当骑自行车者坐在自行车上时,施加在后车轮106上的向上力或施加在座位110上的向下力,可将后悬挂系统750′定位在如图36B所示的第二部分压缩阶段。
图36A与图36B的比较显示,随着摆杆778从图36A所示初始位置开始顺时针旋转(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第一枢轴764已经向上和向前移动。同时,滑动器连杆780和第二枢转轴784(第二枢轴762)已经沿着导轨782的长度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滑动器连杆780的向上运动也向上拉动连接连杆804,这就使摇臂806相对于向下管770(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顺时针移动。摇臂806沿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又迫使减震组件760的活塞轴786向上和向前,以便将减震组件定位在第二压缩阶段。另外,随着后悬挂系统750′从第一未压缩阶段移动至第二部分地未压缩阶段,主摆臂776围绕第二枢轴762沿着顺时针方向(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枢轴转动。
例如当骑自行车者和自行车在跳过障碍之后着地时,施加在后车轮106上的较大的向上力或施加在座位110上的较大的向下力,可将后悬挂系统750′定位在如图36C所示的第三更全压缩阶段。图36B与图36C的比较显示,随着摆杆778从图36B所示位置顺时针旋转(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第一枢轴764已经进一步向前和向下移动。同时,滑动器连杆780和滑动器心轴784(第二枢轴762)已经沿着导轨782的长度进一步向上移动至靠近导轨顶端的第三位置。滑动器连杆780的额外的向上运动也进一步向上拉连接连杆804,这就使摇臂806相对于向下管770(从自行车的右侧看去)而进一步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摇臂806沿着顺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又迫使减震组件760的活塞轴786进一步向上和向前,以便将减震组件定位在第三压缩阶段。相对于其它实施例如上所述,减震组件用于抵抗后车轮106位移和用于使后车轮回到其位移之前的位置。因此,减震组件例如可用于使后悬挂750′从图36C所示第三全压缩阶段回到图36B所示的第二部分压缩阶段。
从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设置和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中可以理解,已经介绍了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包括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和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后悬挂系统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操作,这取决于使用者的所需的后车轮路径和杠杆比曲线。可以理解,结合本发明的各设置和实施例所述的特征可以一定程度地互换,使得超出具体介绍的许多变型是可以的。还应当理解,后悬挂的上述构成部件不必以所述和所示的方式与自行车相连,因此可与框架相连并且在各种不同的额外的位置彼此相连。还应当理解,后悬挂构件的物理形状和相对长度并不限于本文所示和所述的那些。
尽管已经以一定的特定程度而在上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代表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许多的改动。所有对方向的引用(例如上、下、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顶部、底、上面、下面、垂直、水平、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用于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识别目的,并不具限制性,尤其是对本发明的位置、定向或用途没有限制性,除非在所附权利要求中专门限定。对连接的引用(例如相连、连接、联接等等)应当广义地解释,并且可包括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部件和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样,对连接的引用并不一定就推断出,两个元件是直接相连的且处于彼此固定的关系。
在某些情形下,参考″端″所述的构件具有特定的特性和/或与另一部件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本发明不限于在超出其与其它部件的连接点就立即终止的构件。因此,用语″端″应当广义地解释,包括相邻于、后于、前于或靠近特定元件、连杆、构件、部分、部件等等的区域。在本文中直接地或间接地所述的方法中,各种不同的步骤和操作在一种可能的操作顺序中进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可以重新设置、替换或消除所述步骤和操作,而无需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描述或附图所示的全部内容应当仅仅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具有限制性。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细节或结构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68)
1.一种自行车,包括:
第一框架;
第二框架;
第一枢轴平移组件;
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和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通过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和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框架是后框架,而第二框架是前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枢轴式地相连的减震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减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枢轴式地相连的减震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联接的第一枢轴;
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的第一枢轴引导件;和
其中,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活动地相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是轨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包括心轴,其可旋转地支撑适于沿着所述轨道来回滚动的至少一个滚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导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包括心轴,其可旋转地支撑适于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导轨来回滑动的滑动器连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连杆适于滑动式地接受所述至少一个导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是弧形形状的。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是直线的。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轨道面,其相对于所述框架限定了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是可调节的。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与所述第二框架可调节地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枢轴和第二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减震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联接的第二枢轴;
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的第二枢轴引导件;和
其中,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活动地相联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是轨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包括心轴,其可旋转地支撑适于沿着所述轨道来回滚动的至少一个滚柱。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导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包括心轴,其可旋转地支撑适于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导轨来回滑动的滑动器连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连杆适于滑动式地接受所述至少一个导轨。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是弧形形状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是直线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轨道面,其相对于所述框架限定了角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是可调节的。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与所述第二框架可调节地相连。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活动地和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一机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活动地和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二机构。
30.一种自行车,包括:
框架;
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相连的前车轮;
后悬挂系统包括:
第一部件;
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框架可操作地相联接的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和
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框架可操作地相联接的第二枢轴平移组件;以及
与所述后悬挂系统可旋转地相连的后车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部件相联接的第一枢轴;
与所述框架相连的第一枢轴引导件;和
其中,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枢轴引导件活动地相联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部件相联接的第二枢轴;
与所述框架相连的第二枢轴引导件;和
其中,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引导件活动地相联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后三角形。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系统限定了后车轮行进路径。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行进路径包括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其中,所述水平分量相对于所述框架处于向后方向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随着后车轮沿着垂直方向向上行进,所述后车轮沿着相对于所述前车轮向后的水平方向而行进。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系统具有恒定的杠杆比。
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系统限定了在所述后车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杠杆比,随着所述后车轮从所述第一位置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而增大的杠杆比,以及随着所述后车轮从所述第二位置向上运动而减小的杠杆比。
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系统限定了在所述后车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杠杆比,随着所述后车轮从所述第一位置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而减小的杠杆比,以及随着所述后车轮从所述第二位置向上运动而增大的杠杆比。
40.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系统限定了随着所述后车轮向上运动而线性地变化的杠杆比。
4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平移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框架活动地连接起来的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机构。
4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平移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框架活动地连接起来的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机构。
43.一种自行车,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
头部管;
与所述头部相连的管顶部管;
与所述顶部管相连的座位管;
与所述头部管相连的向下管,和
与所述向下管相连的底部支架;
与所述头部管可操作地相联接的前车轮;
后悬挂系统,所述后悬挂系统包括:
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一连杆;
与所述第一连杆枢轴式地相连的主摆臂;和
与所述框架相连的引导部件;和
与所述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并且与所述引导部件可动地相接合的第二连杆;
枢轴式地连接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后悬挂系统之间的减震组件;和
与所述后悬挂系统可旋转地相连的后车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向下管枢轴式地相连。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是可调节的。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枢轴式地相连。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
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摇臂;和
与所述摇臂并与所述第二连杆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三连杆;和
其中,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摇臂枢轴式地相连。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与所述向下管枢轴式地相连。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限定了具有三个转角区域的三角形形状,其中,第一转角区域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第二转角区域与所述减震组件枢轴式地相连;并且第三转角区域与所述第三连杆枢轴式地相连。
51.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
与所述框架在第一枢轴点枢轴式地相连的摇臂;和
与所述摇臂并且与所述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的第三连杆;和
其中,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摇臂在第四枢轴点枢轴式地相连。
52.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是弧形的。
53.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是直线的。
5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座位管的后方。
5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与所述主摆臂可旋转地相连。
5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车轮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引导部件的轮廓而移动。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是限定了中空的圆柱形形状的滑动器,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容纳于所述滑动器中。
58.一种自行车,包括:
框架;
后悬挂系统,其包括:
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
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杆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主摆臂;
与所述框架相连的至少一个导轨;和
与所述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导轨相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和
与所述框架和所述后悬挂系统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减震组件。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头部管;
与所述头部管相连的顶部管;
与所述顶部管相连的座位管;和
与所述头部管相连的向下管。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杆与所述向下管枢轴式地相连。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轨与所述框架可调节地相连。
6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主摆臂枢轴式地相连。
63.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还包括:
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摇臂;和
与所述至少一个摇臂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枢轴式地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杆;和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减震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摇臂枢轴式地相连。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限定了具有三个转角区域的三角形形状,其中,第一转角区域与所述框架枢轴式地相连,第二转角区域与所述减震组件枢轴式地相连;并且第三转角区域与所述第三连杆枢轴式地相连。
65.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是弧形的。
66.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是直线的。
67.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主摆臂运动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导轨的轮廓而移动。
68.一种自行车,包括:
包括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第一框架;
第二框架;
将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框架活动地相连起来的机构;和
将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框架活动地相连起来的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61027304P | 2004-09-15 | 2004-09-15 | |
US60/610,273 | 2004-09-15 | ||
PCT/US2005/033410 WO2006032052A2 (en) | 2004-09-15 | 2005-09-15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68709A true CN101068709A (zh) | 2007-11-07 |
CN101068709B CN101068709B (zh) | 2011-06-08 |
Family
ID=3606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388232A Active CN101068709B (zh) | 2004-09-15 | 2005-09-15 |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7722072B2 (zh) |
EP (1) | EP1799534B1 (zh) |
CN (1) | CN101068709B (zh) |
WO (1) | WO2006032052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880A (zh) * | 2016-08-04 | 2019-05-24 | 一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自行车后悬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8709B (zh) | 2004-09-15 | 2011-06-08 | 耶蒂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
US7357404B2 (en) * | 2005-08-15 | 2008-04-15 | Lazarus Sommers | Progressive rate ATV suspension linkage |
US7717212B2 (en) * | 2006-08-25 | 2010-05-18 | Split Pivot, Inc.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for seperated acceleration responses |
US7556276B1 (en) | 2006-12-02 | 2009-07-07 | Charles E. Dunlap |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chassis |
US7837213B2 (en) * | 2007-04-16 | 2010-11-23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TW200914320A (en) * | 2007-09-19 | 2009-04-01 | A Pro Tech Co Ltd | Rear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for bicycle |
US7703788B2 (en) * | 2008-04-04 | 2010-04-27 | Tanouye Ted K | Force channeling mountain bike rear suspension |
US20100096831A1 (en) * | 2008-10-22 | 2010-04-22 | Tanouye Ted K | Center of mass technology for mountain bike frames |
US8382136B2 (en) | 2008-04-17 | 2013-02-26 | Sotto Group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linkage |
US20090261557A1 (en) * | 2008-04-17 | 2009-10-22 | Sotto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8066297B2 (en) | 2009-07-21 | 2011-11-29 | Sotto,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linkage |
EP2605953B1 (en) * | 2010-08-20 | 2021-06-16 | Yeti Cycling LLC | Link suspension system |
US9821879B2 (en) | 2010-08-20 | 2017-11-21 | Yeti Cycling, Llc | Reciprocating rail movement suspension system |
DE202010017900U1 (de) * | 2010-09-24 | 2013-01-14 | Reiner Woldrich | Rahmen-Federungssystem für Fahrräder |
US9216791B2 (en) * | 2011-03-14 | 2015-12-22 | Christopher Hudec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SK6148Y1 (sk) | 2011-08-22 | 2012-06-04 | Boris Hudak | Bike with modifiable design to climb, descent and terrain roughness |
US8851498B2 (en) | 2011-10-12 | 2014-10-07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geometry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CN204659932U (zh) * | 2011-11-23 | 2015-09-23 | 耶蒂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 | 具备往复轨移动后悬挂系统的自行车 |
EP2819915B1 (en) * | 2012-03-02 | 2019-12-25 | McLeay, Hugh |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WO2013192622A1 (en) * | 2012-06-23 | 2013-12-27 | Bicycle Fabrications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with a two axis wheel path |
US10766563B2 (en) | 2013-01-16 | 2020-09-08 | Yeti Cyclying, Llc | Rail suspension with integral shock and dampening mechanism |
US9242693B2 (en) | 2013-03-15 | 2016-01-26 | Darrell W. Voss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US8991846B2 (en) * | 2013-07-29 | 2015-03-31 | Eric Raymond Twers | Bicycle chain guide |
US9518630B2 (en) * | 2013-08-01 | 2016-12-13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air spring |
US9156521B2 (en) | 2013-12-23 | 2015-10-13 | Wayne Lumpkin | Bicycle frame rear suspension with flexing frame segment |
DE112015001076T5 (de) | 2014-03-03 | 2016-12-08 | Darrell W. Voss | Fahrzeug-Terrain-Nachführsysteme |
NL1040932B1 (en) * | 2014-09-01 | 2016-09-26 | Marie Quirinus Goes Johannes | Bicycle. |
US9738343B2 (en) | 2015-02-03 | 2017-08-22 | Michael Trifaro | Adult tricycles having pivoting frames, suspension systems and enhanced stability |
USD782942S1 (en) | 2016-02-08 | 2017-04-04 | Michael Trifaro | Adult tricycle |
WO2018170505A1 (en) | 2017-03-17 | 2018-09-20 | Yeti Cycling, Llc | Vehicle suspension linkage |
US10870461B2 (en) | 2017-03-23 | 2020-12-22 | Darrell W. Voss | Vehicle component |
US10723410B2 (en) | 2017-03-23 | 2020-07-28 | Darrell W Voss | Vehicle |
US10457349B2 (en) | 2017-03-23 | 2019-10-29 | Darrell W. Voss | Vehicle component |
US11548587B2 (en) | 2017-03-23 | 2023-01-10 | Darrell W Voss | Vehicle |
US10618595B2 (en) | 2017-03-23 | 2020-04-14 | Darrell W Voss | Vehicle |
US10933941B2 (en) * | 2017-04-19 | 2021-03-02 | Damon Madsen |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
US10745078B2 (en) * | 2017-04-19 | 2020-08-18 | Damon Madsen |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
ES2779781T3 (es) * | 2017-06-21 | 2020-08-19 | Andrea Pedretti | Cuadro de bicicleta |
EP3649040A4 (en) | 2017-07-07 | 2021-03-10 | Yeti Cycling, LLC | VEHICLE SUSPENSION LINK |
US11242110B2 (en) | 2017-12-21 | 2022-02-08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Bicycle frame with inline shock assembly |
US11091219B2 (en) * | 2018-03-19 | 2021-08-17 | Uwhk Limited | Suspension bicycle frame |
CA3015256A1 (en) * | 2018-08-24 | 2020-02-24 | Clark A. Wallace | Bicycle frame assembly |
US12077241B2 (en) | 2019-02-01 | 2024-09-03 | Yeti Cycling, Llc | Multi-body vehicle suspension linkage |
JP7165695B2 (ja) * | 2020-03-18 | 2022-11-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1748A (en) | 1890-02-18 | Bicycle-fork | ||
US519855A (en) | 1894-05-15 | Clarence e | ||
US591306A (en) | 1897-10-05 | Bicycle-frame | ||
US1168702A (en) | 1916-01-18 | John Babis Jr | Shock-absorbing device for motor-cycles. | |
US630232A (en) | 1898-03-17 | 1899-08-01 | Joseph Hughes | Frame for bicycles, &c. |
US724871A (en) | 1901-01-07 | 1903-04-07 | Benjamin G Major | Spring-frame for bicycles. |
US712784A (en) | 1902-09-10 | 1902-11-04 | Robert Ellis | Bicycle-frame. |
US944795A (en) | 1908-08-21 | 1909-12-28 | Edward H Leet | Frame for motor-cycles, bicycles, and the like. |
US1043269A (en) | 1911-03-10 | 1912-11-05 | Charles G Stephenson | Spring-frame for motor-cycles. |
US1068583A (en) | 1912-11-18 | 1913-07-29 | William S Harley | Frame for motor-cycles or like vehicles. |
GB191317336A (en) | 1913-07-28 | 1913-10-30 | William Dougla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pring Frames for Cycles and Motor Cycles. |
US1220606A (en) | 1914-06-23 | 1917-03-27 | C L R Dunberg | Spring-frame for motor-cycles. |
US1261440A (en) | 1916-07-08 | 1918-04-02 | George Edwin Rigby | Spring-frame for cycles and motor-cycles. |
US1283030A (en) | 1918-03-28 | 1918-10-29 | Amasa T Ashton | Spring-frame for motor-cycles. |
US1369356A (en) | 1918-06-11 | 1921-02-22 | Rigby George Edwin | Motorcycle |
FR541520A (fr) * | 1921-09-26 | 1922-07-28 | Système de suspension élastique pour roue arrière de cycle ou motocycle | |
DE692011C (de) | 1938-03-29 | 1940-06-10 | Nsu Werke Akt Ges | Hinterradfederung fuer Kraftraeder |
US2173520A (en) | 1938-03-31 | 1939-09-19 | Auto Wheel Coaster Company Inc | Juvenile car |
FR933079A (fr) | 1946-08-29 | 1948-04-09 | Suspension pour bicyclette | |
FR2153647A5 (zh) | 1971-09-17 | 1973-05-04 | Huret Jacques | |
US3803933A (en) | 1971-09-17 | 1974-04-16 | R Huret | Gear shift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bicycles |
DE2314555A1 (de) | 1973-03-23 | 1974-10-03 | Fichtel & Sachs Ag | Kettenschaltung mit fuehrung des leitsowie spannrades durch halbelliptik-federn |
US3917313A (en) | 1973-12-17 | 1975-11-04 | Bultaco Compania Espanola Espa | Motor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FR2306122A1 (fr) | 1975-04-03 | 1976-10-29 | Doncque Pierre |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de bras oscillant de roue arriere de motocyclette |
US3977697A (en) | 1975-04-15 | 1976-08-31 | Macpike Kenneth A | Long travel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 |
JPS5247238A (en) | 1975-10-13 | 1977-04-14 | Shimano Industrial Co | External transmission |
US4058181A (en) | 1976-03-16 | 1977-11-15 | Buell Erik F | Motorcycle suspension systems |
JPS5383246A (en) | 1976-12-28 | 1978-07-22 | Shimano Industrial Co | Derailer for bicycle |
US4114918A (en) | 1977-03-18 | 1978-09-19 | Parlec, Inc. | Suspension system for wheel of a motor bike |
US4265329A (en) | 1978-02-24 | 1981-05-05 | Cortanze Andre | Frameless motorcycle |
US4306871A (en) | 1978-12-30 | 1981-12-2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Rear derailleur and control wire guide |
JPS5831749Y2 (ja) | 1979-02-13 | 1983-07-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二輪車の後車輪懸架装置 |
CA1137880A (en) | 1979-10-04 | 1982-12-21 | Tokio Isono | Shock absorbing device for rear wheel of motorcycle |
IT1124375B (it) | 1979-12-07 | 1986-05-07 | Valentino Ribi | Sospensione a quadrilatero articolato con almeno un ammortizzatore per ruote di autoveicoli in particolare di motocilette |
US4415057A (en) | 1980-09-23 | 1983-11-15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Rear wheel damper device for motorcycle |
GB2087324B (en) | 1980-10-03 | 1984-09-26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wheel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tricycle vehicle |
FR2495093A1 (fr) | 1980-12-01 | 1982-06-04 | Eric Offenstadt | Motocyclette a suspension arriere perfectionnee |
GB2102749B (en) | 1981-05-26 | 1985-07-31 | Honda Motor Co Ltd | Motor cycle wheel suspensions |
US4408674A (en) | 1981-06-01 | 1983-10-11 | Performance Industries, Inc. | Motorcycle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4544044A (en) | 1981-06-01 | 1985-10-01 | Performance Industries, Inc. | Motorcycle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4558761A (en) | 1981-06-01 | 1985-12-17 | Performance Industries, Inc. | Motorcycle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4621706A (en) | 1981-06-01 | 1986-11-11 | Performance Industries, Inc. | Motorcycle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4506755A (en) | 1981-12-11 | 1985-03-26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
US4485885A (en) | 1981-12-23 | 1984-12-0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
US4463964A (en) | 1982-03-26 | 1984-08-0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
US4463824A (en) | 1982-04-14 | 1984-08-07 | Performance Industries, Inc. |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 |
JPS58194678A (ja) | 1982-05-11 | 1983-11-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
JPS58224876A (ja) | 1982-06-23 | 1983-12-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ォーク構造 |
ATE41384T1 (de) | 1982-08-27 | 1989-04-15 | Diafil Int Sa | Gefederte radaufhaengung mit schwingungsdaempfer fuer das hinterrad eines motorrades. |
FR2534216A1 (fr) | 1982-10-12 | 1984-04-13 | Huret & Fils | Derailleur pour cycle a dispositif de guidage de chaine orientable |
IT1172602B (it) | 1983-01-04 | 1987-06-18 | Diafil Int Sa | Sospensione elastica ammortizzata per ruote posteriori di autoveicoli in particolare di motociclette |
US4610644A (en) | 1983-02-23 | 1986-09-09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
JPS6034090U (ja) | 1983-08-16 | 1985-03-0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フロントディレーラ |
JPS60244689A (ja) | 1984-05-19 | 1985-12-0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
JPS6112486A (ja) | 1984-06-28 | 1986-01-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デイレ−ラ− |
US4582343A (en) | 1984-08-30 | 1986-04-15 | Waugh David J | Lightweight rear-wheel bicycle suspension |
US4673053A (en) | 1984-09-21 | 1987-06-16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rame-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and the like |
US4735277A (en) | 1985-03-06 | 1988-04-05 | Prince Curtis L | Motorcycle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FR2584025B1 (fr) | 1985-06-28 | 1989-06-30 | Elf France |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pour un bras support de roue de vehicule et systeme de couplage avant-arriere pour une telle suspension |
US4679811A (en) | 1986-06-26 | 1987-07-14 | Shuler Jerry N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GB8702425D0 (en) | 1987-02-04 | 1987-03-11 | Silk Eng Derby Ltd | Vehicle suspensions |
US4951791A (en) | 1987-02-20 | 1990-08-28 | Belil Creixelli Jose L | Rear wheel suspension mechanism for motorcycles and the like vehicles |
US4789042A (en) | 1987-03-09 | 1988-12-06 | Pitts Michael W | Constant tension device |
US4789174A (en) | 1987-04-27 | 1988-12-06 | Mert Lawwill | Suspension bicycle |
IT1211288B (it) | 1987-09-04 | 1989-10-12 | Campagnolo Spa | Deragliatore posteriore per un cambio di velocita di biciclette |
BE1001347A3 (nl) | 1988-01-07 | 1989-10-03 | Vel Alfons Van De | Wielophanging voor een via een eindloze overbrenging aangedreven wiel. |
US5417445A (en) | 1988-04-08 | 1995-05-23 | Smart; David G. | Cycles |
DE3934120C2 (de) | 1989-10-12 | 1997-12-11 | Helms Hans Guenter | Hinterradaufhängung für ein Einspur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Motorrad |
US5121937A (en) | 1990-12-13 | 1992-06-16 | Mert Lawwill | Suspension bicycle |
DE4041375C2 (de) | 1990-12-21 | 1994-03-03 | Otto Gally | Gefedertes Fahrrad |
GB9113964D0 (en) | 1991-06-28 | 1991-08-14 | Collins Benjamin C | Bicycle |
US5409248A (en) | 1991-08-12 | 1995-04-25 | Williams; Richard L. | Bicycle suspension |
US5205572A (en) | 1991-08-27 | 1993-04-27 | Schwinn Bicycle Company | 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5226674A (en) | 1991-08-27 | 1993-07-13 | Schwinn Bicycle Company | 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5299820A (en) | 1991-09-19 | 1994-04-05 | Mert Lawwill | Bicycle front suspension |
US5429380A (en) | 1991-09-19 | 1995-07-04 | Lawwill; Mert | Bicycle front suspension |
US5370411A (en) | 1991-10-14 | 1994-12-06 | Bridgestone Cycle Co., Ltd. | Bicycle frame assembly |
US5509679A (en) | 1992-01-21 | 1996-04-23 | 89908, Inc. | Rear suspension for bicycles |
US5295702A (en) | 1992-03-30 | 1994-03-22 | Buell Motor Company, Inc. | Single sided 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5244224A (en) | 1992-05-14 | 1993-09-14 | Gt Bicycles, Inc. | Rocker arm rear suspension bicycle |
US5435584A (en) | 1992-06-09 | 1995-07-25 | Buell Motor Company, Inc. | Cycle rear suspension with shock absorber built into frame lug |
US5332246A (en) | 1992-06-15 | 1994-07-26 | Buell Motor Company, Inc. | Single sided 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with vertical wheel mounting means |
JPH061175U (ja) | 1992-06-17 | 1994-01-11 | 宮田工業株式会社 |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
US5282517A (en) | 1992-06-18 | 1994-02-01 | Prince Curtis L |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motorcycle |
US5360078A (en) | 1992-06-22 | 1994-11-01 | Byron P. Rifenburg | Motorcycle torsion bar rear suspension |
US5259637A (en) | 1993-01-13 | 1993-11-09 | Gt Bicycles,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US5658001A (en) * | 1993-03-29 | 1997-08-19 | Blanchard; Pierre | Bicycle with a long stroke suspension |
JPH0725378A (ja) | 1993-05-14 | 1995-01-27 | Nobuo Ozaki | 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
US5356165A (en) * | 1993-06-21 | 1994-10-18 | Kulhawik Joseph E | Bicycle incorporating bifurcated frame |
US5409249A (en) | 1993-09-15 | 1995-04-25 | Gt Bicycles,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5474318B1 (en) | 1993-09-15 | 1997-12-30 | John P Castellano | Long-travel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bicycles |
US5441292A (en) | 1993-09-15 | 1995-08-15 | Gt Bicycles,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JPH07156855A (ja) | 1993-12-06 | 1995-06-20 | Nobuo Ozaki | 自転車用リヤディレーラ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
DE9405076U1 (de) | 1994-03-24 | 1994-05-19 | Gally, Otto, 82490 Farchant | Gefedertes Fahrrad |
US5611557A (en) | 1994-05-02 | 1997-03-18 | Farris; Mark S.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US5452910A (en) | 1994-09-09 | 1995-09-26 | Rockshox, Inc. |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equipped therewith |
DE4435482A1 (de) | 1994-10-04 | 1996-04-11 | Harald Kutzke | Hinterradaufhängung für Zweiräder |
DE9416803U1 (de) | 1994-10-19 | 1994-12-08 | Herchenröder, Michael, 64287 Darmstadt | Bewegliche Hinterradaufhängung für Fahrräder mit konstanter Länge des kraftübertragenden Kettenabschnitts und Abstützung des Antrittsmomentes |
US5498013A (en) | 1994-12-12 | 1996-03-12 | Hwang; Chiuon T. | Bicycle frame having shock absorbing device |
US5628524A (en) | 1995-01-25 | 1997-05-13 | Outland Design Techologies, Inc. | Bicycle wheel travel path for selectively applying chainstay lengthening effect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ame |
US5553881A (en) | 1995-01-25 | 1996-09-10 | Outland Design Technologies,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6206397B1 (en) | 1995-01-25 | 2001-03-27 | James B. Klassen | Bicycle wheel travel path for selectively applying chainstay lengthening effect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ame |
USRE39159E1 (en) | 1995-01-25 | 2006-07-11 | Santa Cruz Bicycles, Inc. | Bicycle wheel travel path for selectively applying chainstay lengthening effect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ame |
US5607367A (en) | 1995-08-21 | 1997-03-04 | Sram Corporation | Linear derailleur |
US5772228A (en) | 1995-09-08 | 1998-06-30 | Beyond Beryllium Fabrications | Integrated rear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frame |
US5957473A (en) | 1996-03-15 | 1999-09-28 | Schwinn Cycling & Fitness Inc. | Rear suspension bicycle |
US6102421A (en) | 1996-03-15 | 2000-08-15 | Schwinn Cycling & Fitness Inc. | Rear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
US5826899A (en) | 1996-07-03 | 1998-10-27 | Klein Bicycle Corporation | High performance suspension bicycle frameset |
DE19629559B4 (de) | 1996-07-22 | 2007-08-02 | Markus Storck | Fahrradrahmen |
US5688200A (en) | 1996-08-09 | 1997-11-18 | White; Douglas M. | Linear bicycle derailleur |
DE29618383U1 (de) | 1996-10-28 | 1998-01-08 | Kramer-Massow, Klaus, 79299 Wittnau | Hinterradzweiradfederung in der Ausführung eines Viergelenksystemes |
US5791674A (en) | 1997-03-13 | 1998-08-11 | Cannondale Corporation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US5816966A (en) | 1997-03-27 | 1998-10-06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Bicycle front deraileur with a smooth gear switching mechanism |
CA2293366A1 (en) | 1997-06-10 | 1998-12-17 | Composites Liken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CA2207802A1 (fr) | 1997-06-10 | 1998-12-10 | Composites Liken Inc. | Suspension arriere pour velos |
US6099010A (en) | 1997-10-28 | 2000-08-08 | Gt Bicycles, Inc. | Bicycle with crank assembly suspension system |
US6012999A (en) | 1997-12-24 | 2000-01-11 | Patterson; Richard A. | Hydraulically-operated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with positive pressure actuation |
FR2774966B1 (fr) | 1998-02-18 | 2000-03-31 | Philippe Lesage | Suspension arriere pour velocipede, et velocipede comportant une telle suspension |
DE69932323T2 (de) | 1998-03-02 | 2006-11-23 | Anthony S. Ramona Ellsworth | Fahrradaufhängungsvorrichtung und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
US6076845A (en) | 1998-09-24 | 2000-06-20 | Schwinn Cycling & Fitness Inc. | Rear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having a flexible chain stay |
US6131934A (en) | 1998-12-18 | 2000-10-17 | Sinclair; Christopher Jeffery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IT1308730B1 (it) * | 1999-06-16 | 2002-01-10 | Adriano Rolle | Telaio per bicicletta con sospensione per la ruota posteriore |
US6543799B2 (en) | 2000-01-13 | 2003-04-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uspension |
US7025698B2 (en) | 2000-01-20 | 2006-04-11 | Christopher Alan Wickliffe | Front derailleur with annular chain guide, bicy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6629903B1 (en) | 2000-04-17 | 2003-10-07 | Shimano Inc. | Bicycle derailleur |
US6871867B2 (en) | 2000-12-19 | 2005-03-29 | Greg M. Parigian | Multi-linking,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s |
US6592136B2 (en) | 2001-07-02 | 2003-07-15 | Fox Factory, Inc. | Bicycle fork cartridge assembly |
US6439593B1 (en) | 2001-07-09 | 2002-08-27 | Merida Industry Co., Ltd. | Rear shock absorbing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FR2827831B1 (fr) | 2001-07-26 | 2004-04-16 | Promiles | Vehicule deux roues a suspension arriere |
US6843494B2 (en) * | 2001-08-22 | 2005-01-18 | Rocky Mountain Bicycles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particularly bicycles |
US6581948B2 (en) | 2001-08-30 | 2003-06-24 | Fox Factory, Inc. | Inertia valve shock absorber |
US7273137B2 (en) | 2001-08-30 | 2007-09-25 | Fox Factory, Inc. | Inertia valve shock absorber |
US7350797B2 (en) | 2002-09-06 | 2008-04-01 | Ryan Michael Carroll | Rear bicycle suspension |
US6886846B2 (en) * | 2002-09-06 | 2005-05-03 | Ryan Michael Carroll | Rear bicycle suspension |
US20040061305A1 (en) * | 2002-09-30 | 2004-04-01 | Christini Steven J. |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
DE20217875U1 (de) | 2002-11-18 | 2003-04-30 | Fusion Bikes GmbH, 63110 Rodgau | Fahrradrahmen |
EP1572524B1 (en) | 2002-11-21 | 2008-08-20 | Toptrail Limited | Suspension systems |
JP4039939B2 (ja) | 2002-12-02 | 2008-01-3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リアーディレイラー |
US6902504B2 (en) | 2002-12-26 | 2005-06-07 | Shimano Inc. | Cage plate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
US7052028B2 (en) | 2003-06-11 | 2006-05-30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ts, Inc. | Fram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6880847B2 (en) | 2003-05-27 | 2005-04-19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US6793230B1 (en) | 2003-07-01 | 2004-09-21 |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 Shock absorbing fram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7100930B2 (en) | 2003-09-15 | 2006-09-05 | Neal Tate Saiki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7048292B2 (en) | 2003-09-25 | 2006-05-23 | David Weagle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s |
ES2237305B2 (es) | 2003-10-01 | 2006-03-16 | Orbea S.Coop.Ltda. | Suspension trasera para bicicletas. |
US6877591B1 (en) | 2003-11-17 | 2005-04-12 | Yung-Feng Hso | Crank of a shock absorber for a bicycle |
CA2453046A1 (en) | 2003-12-11 | 2005-06-11 | Noel Buckley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bicycles |
US7467803B2 (en) | 2003-12-12 | 2008-12-23 | Noel Buckley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bicycles |
US6955373B2 (en) | 2004-01-21 | 2005-10-18 | Wen-Pin Chang | Shock-absorbing frame for bicycle. |
WO2005090149A1 (en) | 2004-03-23 | 2005-09-29 | Evans, David, | Cycle suspension assembly |
US7131511B2 (en) | 2004-06-24 | 2006-11-07 | Honda Motor Co., Ltd. | Motorcycle with a rear suspension having a pull shock track system |
US8152191B2 (en) | 2004-06-29 | 2012-04-10 |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US7566066B2 (en) | 2004-06-29 | 2009-07-28 |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FR2872776B1 (fr) | 2004-07-10 | 2008-08-08 | Cycles Lapierre Soc Par Action | Suspension arriere anti-pompage de vehicule a deux roues |
WO2006005687A1 (fr) | 2004-07-10 | 2006-01-19 | Cycles Lapierre | Suspension arriere d’un vehicule a deux roues |
US7494146B2 (en) | 2007-03-30 | 2009-02-24 | Merida Industry Co., Ltd. | Bicycle frame |
CN101068709B (zh) | 2004-09-15 | 2011-06-08 | 耶蒂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
US7377535B2 (en) | 2004-10-29 | 2008-05-27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frame |
DE102004059187A1 (de) | 2004-12-08 | 2006-06-14 | Felt Gmbh | Dämpfungssystem für ein Fahrrad |
FR2880862A1 (fr) | 2005-01-19 | 2006-07-21 | Renault Sport Technologie Soc | Train arriere pour bicyclette |
US7216883B2 (en) | 2005-03-02 | 2007-05-15 | Rocky Mountain Bicycles-A Division Of Procycle Group Inc. | Bicycle with rear suspension |
US7661503B2 (en) | 2005-04-07 | 2010-02-16 | Orion Dynamics, Inc.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stable squat magnitude responses |
US7066481B1 (en) | 2005-04-13 | 2006-06-27 | Felt Racing,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US20060231360A1 (en) | 2005-04-15 | 2006-10-19 | A-Pro Tech Co., Ltd. | Pneumatic shock absorber with an ancillary air chamber |
US8419573B2 (en) | 2005-07-28 | 2013-04-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
US20050253357A1 (en) | 2005-08-18 | 2005-11-17 | Owen Chang | Bicycle with suspension |
WO2008130336A1 (en) | 2005-09-26 | 2008-10-30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Integrated bicycle shift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
US8272657B2 (en) | 2005-11-14 | 2012-09-25 | Santa Cruz Bicycles,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with controlled variable shock rate |
US7581743B2 (en) | 2005-11-14 | 2009-09-01 | Santa Cruz Bicycles, Inc. |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with controlled variable shock rate |
US20070194550A1 (en) | 2006-02-22 | 2007-08-23 | Frank Wadelton |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8012052B2 (en) | 2006-02-28 | 2011-09-06 | Shimano, Inc. |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with cable guide |
FR2898577B1 (fr) | 2006-03-15 | 2009-02-13 | Cycles Lapierre Soc Par Action | Perfectionnement a une suspension arriere d'un vehicule |
US7413208B2 (en) | 2006-04-20 | 2008-08-19 | Astro Engineering Co., Ltd. | Bicycle frame |
US7717212B2 (en) | 2006-08-25 | 2010-05-18 | Split Pivot, Inc.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for seperated acceleration responses |
GB0617086D0 (en) | 2006-08-30 | 2006-10-11 | K9 Ind Ltd | Bicycle suspension |
US20080054595A1 (en) | 2006-09-01 | 2008-03-06 | Lu Daniel T F | Bicycle frame with a counter-rotating four bar linkage system |
US7722488B2 (en) | 2006-09-25 | 2010-05-25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
US8025598B2 (en) | 2006-10-24 | 2011-09-27 | Shimano, Inc. |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with a chain receiving space |
FR2912110B1 (fr) | 2007-02-05 | 2009-04-24 | Promiles Snc | Vehicule a deux roues a suspension arriere |
US7677347B2 (en) | 2007-03-26 | 2010-03-16 | Sophie Braun | Adjustable shock |
US20080238031A1 (en) | 2007-03-30 | 2008-10-02 | Merida Industry Co., Ltd. | Bicycle frame |
US7837213B2 (en) | 2007-04-16 | 2010-11-23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7703785B2 (en) | 2007-08-16 | 2010-04-27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Bicycle derailleur system |
TW200843998A (en) | 2007-05-11 | 2008-11-16 | Giant Mfg Co Ltd | Bicycle having a concurrent type shock absorber |
US7914407B2 (en) | 2007-05-29 | 2011-03-29 | Shimano Inc. |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assembly |
CA2621044C (en) | 2007-06-07 | 2015-04-28 | Rocky Mountain Bicycles - A Division Of Procycle Group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7815207B2 (en) | 2007-06-28 | 2010-10-19 | Currie Christopher S |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
US20090001685A1 (en) | 2007-06-29 | 2009-01-01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frame |
US7934739B2 (en) | 2007-07-27 | 2011-05-03 | Niner,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US8590914B2 (en) | 2007-07-27 | 2013-11-26 | Niner, In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TW200914320A (en) | 2007-09-19 | 2009-04-01 | A Pro Tech Co Ltd | Rear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for bicycle |
FR2929588B1 (fr) | 2008-04-02 | 2010-09-17 | Cycles Lapierre | Systeme de suspension pour bicyclette. |
US7703788B2 (en) | 2008-04-04 | 2010-04-27 | Tanouye Ted K | Force channeling mountain bike rear suspension |
US8136829B1 (en) | 2008-04-04 | 2012-03-20 | Kang Alan H | Force channelling centralization mountain bike and frame |
US20090261557A1 (en) | 2008-04-17 | 2009-10-22 | Sotto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8382136B2 (en) | 2008-04-17 | 2013-02-26 | Sotto Group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linkage |
US20090283986A1 (en) | 2008-05-15 | 2009-11-19 | Jurgen Falke | Rear fork |
GB2461081B (en) | 2008-06-19 | 2011-12-28 | Gibbs Tech Ltd | A three-wheeled amphibian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
US7712757B2 (en) | 2008-06-20 | 2010-05-11 | Kona Usa, Inc. | Suspension for mountain bicycles |
US7909347B2 (en) | 2008-09-11 | 2011-03-22 | A-Pro Tech Co., Ltd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employing highly predictable pedalling characteristics |
WO2010033174A1 (en) | 2008-09-16 | 2010-03-25 | Evil Bikes Llc | Improved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s |
US8075009B2 (en) | 2008-09-17 | 2011-12-13 | Chris Cocalis | Suspension bicycle derailleur link |
US8303443B2 (en) | 2008-09-18 | 2012-11-06 | Wick Werks, LLC | Six link front derailleur |
US20100156066A1 (en) | 2008-12-15 | 2010-06-24 | O'connor D Arcy | Mountain bicycle having improved frame geometry |
US7891688B2 (en) | 2009-03-09 | 2011-02-22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frame with articulating linkage mounting arrangement |
DE102009012765A1 (de) | 2009-03-12 | 2010-09-16 | Jochen Klieber | Rahmenelement eines gefederten Zweiradrahmens zur Führung einer Leitung |
US7658394B1 (en) | 2009-04-09 | 2010-02-09 | Stephen Huang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bicycles |
US8439383B2 (en) | 2009-06-30 | 2013-05-14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shock with extension arms |
US20120299268A1 (en) | 2009-06-30 | 2012-11-29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shock with extension arms |
US7938425B2 (en) | 2009-06-30 | 2011-05-10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assembly with rear shock |
US7954837B2 (en) | 2009-06-30 | 2011-06-07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assembly with gusset |
US8066297B2 (en) | 2009-07-21 | 2011-11-29 | Sotto,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linkage |
FR2953482B1 (fr) | 2009-12-03 | 2012-03-30 | S T W M | Systeme de bridage pour une fourche a suspension de vehicule. |
CA2728388A1 (en) | 2010-01-15 | 2011-07-15 | Michael G. Lewis | In-line off-road skateboard |
US20110187078A1 (en) | 2010-02-02 | 2011-08-04 | Mark Antony Higgon | Rear suspension unit for after market use in folding bikes |
US8430415B2 (en) | 2010-03-16 | 2013-04-30 | Sotto Group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8006993B1 (en) | 2010-05-14 | 2011-08-30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frame |
EP2420435B1 (en) | 2010-08-16 | 2013-10-30 | Andy Wuthrich | Bicycle frame with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US9821879B2 (en) | 2010-08-20 | 2017-11-21 | Yeti Cycling, Llc | Reciprocating rail movement suspension system |
EP2605953B1 (en) | 2010-08-20 | 2021-06-16 | Yeti Cycling LLC | Link suspension system |
AU2010360170B2 (en) | 2010-09-02 | 2015-07-16 | Mz Motor Co. Ltd. |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bicycle |
ITTV20100144A1 (it) | 2010-11-02 | 2012-05-03 | Giovanni Antonio Chiuppani | Dispositivi per consentire l'inclinazione laterale ed insieme impedire la caduta laterale da fermo dei veicoli rollanti. |
WO2012063098A1 (en) | 2010-11-08 | 2012-05-18 | Mark Antony Higgon | Rear suspension unit for after market use in folding bikes |
EP2463190B1 (en) | 2010-12-09 | 2013-06-05 | Campagnolo S.r.l. | Actuator device for a bicycle gearshift and nut for such a device |
US8678962B2 (en) | 2010-12-15 | 2014-03-25 | Sram, Llc | Bicycle derailleur and method |
US9327792B2 (en) | 2011-01-28 | 2016-05-03 | Paha Designs, Llc |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
US20120228850A1 (en) | 2011-03-10 | 2012-09-13 | Kinesis Industry Co., Ltd.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bicycles |
WO2012122634A1 (en) | 2011-03-14 | 2012-09-20 | Cmh Plus Holdings Ltd.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US9216791B2 (en) | 2011-03-14 | 2015-12-22 | Christopher Hudec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EP2540609A1 (en) | 2011-07-01 | 2013-01-02 | Chang Hui Lin | Rear derailleur for bicycle |
SK6148Y1 (sk) | 2011-08-22 | 2012-06-04 | Boris Hudak | Bike with modifiable design to climb, descent and terrain roughness |
DE202011104974U1 (de) | 2011-08-30 | 2012-12-03 | Canyon Bicycles Gmbh | Fahrradrahmen |
US8851498B2 (en) | 2011-10-12 | 2014-10-07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geometry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US20130096781A1 (en) | 2011-10-14 | 2013-04-18 | Aptera Motors, Inc. | Vehicular wheel cover |
CN204659932U (zh) | 2011-11-23 | 2015-09-23 | 耶蒂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 | 具备往复轨移动后悬挂系统的自行车 |
KR101333716B1 (ko) | 2011-12-26 | 2013-11-2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삼륜차량의 후륜서스펜션 |
EP2812234B1 (en) | 2012-02-06 | 2020-06-17 | Brian David Berthold | Mountain bicycle comprising a suspension |
TWM432579U (en) | 2012-02-16 | 2012-07-01 | A-Pro Tech Co Ltd | Dual-deflection shock-absorbing vehicle frame unit |
US8998235B2 (en) | 2012-03-23 | 2015-04-07 | Level One Engineering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WO2013192622A1 (en) | 2012-06-23 | 2013-12-27 | Bicycle Fabrications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with a two axis wheel path |
DE102012013826A1 (de) | 2012-07-13 | 2014-05-15 | Iko Sportartikel Handels-Gmbh | Fahrradrahmen mit verschwenkbar gelagertem Hinterbau |
US9061729B2 (en) | 2012-08-09 | 2015-06-23 | Christopher Canfield | Suspension system for wheeled vehicles |
EP2888157B2 (de) | 2012-08-21 | 2020-08-05 |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 Elektronisch gesteuertes federungssystem,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federungssystems und computerprogramm |
DE102012017647A1 (de) | 2012-09-06 | 2014-05-15 | Winora-Staiger Gmbh | Fahrrad, insbesondere Mountainbike, mit einem elektrischen Antrieb |
US9127766B2 (en) | 2012-11-07 | 2015-09-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derailleur |
CN105143029B (zh) | 2012-12-18 | 2018-12-04 | M·朱西 | 铰接式两轮车 |
ITMI20130252A1 (it) | 2013-02-22 | 2014-08-23 | Campagnolo Srl | Cambio di bicicletta a precisione di comando migliorata |
ITMI20130251A1 (it) | 2013-02-22 | 2014-08-23 | Campagnolo Srl | Cambio di bicicletta a precisione di comando migliorata |
ITMI20130299A1 (it) | 2013-02-28 | 2014-08-29 | Campagnolo Srl |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particolarmente deragliatore anteriore, ad affidabilità migliorata |
EP2969731B1 (en) | 2013-03-15 | 2018-05-09 | Wick Werks, LLC | Single pivot front derailleur and dual-sided chain catcher |
US9242693B2 (en) | 2013-03-15 | 2016-01-26 | Darrell W. Voss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US9499234B2 (en) | 2013-04-25 | 2016-11-22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apparatus |
US8932162B2 (en) | 2013-05-21 | 2015-01-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
FR3006986B1 (fr) | 2013-06-17 | 2016-12-30 | Cycles Lapierre | Perfectionnement a un systeme de suspension pour bicyclette |
US9056647B2 (en) | 2013-08-22 | 2015-06-16 | Samuel Hu | One-piece connector for a shock-absorbing frame of a bicycle |
US9376156B2 (en) | 2013-11-18 | 2016-06-28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Bicycle frame with assymetric seat support |
US9156521B2 (en) | 2013-12-23 | 2015-10-13 | Wayne Lumpkin | Bicycle frame rear suspension with flexing frame segment |
US9168972B2 (en) | 2014-01-02 | 2015-10-27 | Taiwan Hodaka Industrial Co., Ltd. | Control device for the rear shock absorber of a bicycle |
US9145185B1 (en) | 2014-04-23 | 2015-09-29 | Warphen Serioza Claro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
CA2855104A1 (en) | 2014-06-11 | 2015-12-11 | Industries Rad Inc. | Mountain bicycle with rear suspension having neutral braking trajectory |
AU2015281783B2 (en) | 2014-06-25 | 2019-06-27 | Vasttech Ip Pty Ltd | A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NL1040932B1 (en) | 2014-09-01 | 2016-09-26 | Marie Quirinus Goes Johannes | Bicycle. |
US9457871B2 (en) | 2014-09-08 | 2016-10-04 | Shimano Inc. |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
ITMI20142069A1 (it) | 2014-12-02 | 2016-06-02 | Campagnolo Srl | Deragliatore di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e metodo per controllare elettronicamente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
ES2574331B1 (es) | 2014-12-16 | 2017-03-02 | Roger PISÀ CANYELLES | Un sistema de suspensión para vehículos de al menos dos ruedas |
DE202015002990U1 (de) | 2015-04-23 | 2016-07-26 | Canyon Bicycles Gmbh | Fahrradrahmen |
EP4163197A3 (en) | 2016-08-04 | 2023-07-12 | Level One Engineering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WO2018170505A1 (en) | 2017-03-17 | 2018-09-20 | Yeti Cycling, Llc | Vehicle suspension linkage |
-
2005
- 2005-09-15 CN CN2005800388232A patent/CN101068709B/zh active Active
- 2005-09-15 EP EP05798319.9A patent/EP1799534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9-15 WO PCT/US2005/033410 patent/WO2006032052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9-15 US US11/229,270 patent/US77220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5-24 US US12/786,307 patent/US82726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25 US US13/626,276 patent/US86960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7 US US14/191,530 patent/US92215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28 US US14/981,230 patent/US102938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20 US US16/416,925 patent/US202000396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880A (zh) * | 2016-08-04 | 2019-05-24 | 一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自行车后悬架系统 |
CN109803880B (zh) * | 2016-08-04 | 2020-06-23 | 一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自行车后悬架系统 |
US10822049B2 (en) | 2016-08-04 | 2020-11-03 | Level One Engineering Llc |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6032052A3 (en) | 2007-01-25 |
US20100244402A1 (en) | 2010-09-30 |
US20160280317A1 (en) | 2016-09-29 |
CN101068709B (zh) | 2011-06-08 |
EP1799534A4 (en) | 2009-01-21 |
US20140312592A1 (en) | 2014-10-23 |
EP1799534B1 (en) | 2014-08-27 |
WO2006032052A2 (en) | 2006-03-23 |
US7722072B2 (en) | 2010-05-25 |
US20130020782A1 (en) | 2013-01-24 |
US10293881B2 (en) | 2019-05-21 |
US8696008B2 (en) | 2014-04-15 |
US9221513B2 (en) | 2015-12-29 |
EP1799534A2 (en) | 2007-06-27 |
US20200039603A1 (en) | 2020-02-06 |
US8272658B2 (en) | 2012-09-25 |
US20060071442A1 (en) | 2006-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8709A (zh) |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 |
CN1088667C (zh) | 履带式机动车 | |
CN1922042A (zh) | 带有可动且向内倾斜的安全车身的车辆 | |
US12077243B2 (en) | Reciprocating rail movement suspension system | |
CN1118396C (zh) | 铁路车辆底架的阻尼系统和设计铁路车辆底架的方法 | |
CN1676402A (zh) | 全地形车辆 | |
CN1286692C (zh) | 车辆 | |
US20160368559A1 (en) | Vehicle Terrain-Tracking Systems | |
CN1771160A (zh) | 车体框架结构 | |
US8167327B2 (en) | Bicycle frame | |
CN1673008A (zh) | 汽车的前部结构 | |
CN1309543C (zh) | 可移动的机器,包括路面施工装置和制造方法 | |
CN1939834A (zh) | 悬挂导轨,尤其是悬挂式输送机或起重机的行驶导轨的装置 | |
CN1675081A (zh) | 车辆用接地载荷控制装置 | |
CN101060889A (zh) | 带有脚踏板的锻炼装置 | |
CN106891681B (zh) | 一种轻量化平衡悬架 | |
TWI763622B (zh) | 具有柔緩性座墊支柱介面之自行車 | |
CN1304236C (zh) |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 |
CN1192934C (zh) | 车辆用后轮支承装置 | |
CN1114617A (zh) | 具有可变轮间间距的四轮转向架的导向系统 | |
CN1749095A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10355827A (zh) | 一种方木切割机及切割方法 | |
US10766563B2 (en) | Rail suspension with integral shock and dampening mechanism | |
CN210678993U (zh) | 一种方木切割机 | |
CN101125567A (zh) | 具有避震装置的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