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3863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3863A
CN101063863A CN200710100910.7A CN200710100910A CN101063863A CN 101063863 A CN101063863 A CN 101063863A CN 200710100910 A CN200710100910 A CN 200710100910A CN 101063863 A CN101063863 A CN 101063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ub
counting
paper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09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2963C (zh
Inventor
荏原康久
小林和彦
江原让
繁田诚一
船本宪昭
内田俊之
杉山惠介
天内康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2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296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2Counting the number of copies; Bil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不设置温度探测器、计数光写入组件4驱动时间的设备等可能引起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用户的等待次数及颜色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内的图像形成装置。对通过转印组件5的记录用纸P之通纸页数进行计数的MPU构成如下。对应于检测记录用纸P输送方向长度的用纸尺寸检测探测器90之检测结果,来变化1页记录用纸P的计数增加值。由此,不需计数光写入组件4的驱动时间,就能够在相应于光写入组件4内的温度上升量的时机内执行对色处理。然后,不设置温度探测器、光写入组件的驱动时间的计数手段,就能够将用户的等待次数及颜色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分别形成于复数个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重叠到转印体上,经转印后得到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程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这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在作为潜像载置体的多个感光体中形成互为不同的调色剂像,通过将它们重叠到记录页纸或中间转印体等转印体上进行转印从而得到彩色图像的。在这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面向转印体的各色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发生相对偏离时就会在彩色图像上产生颜色偏差。所述颜色偏差因各色调色剂像的副扫描对位偏差或歪斜偏差(以下这些通称为位置偏差)而产生。所谓副扫描对位偏差是指,相对于转印体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从图1粗线所示理想的像形成线(调色剂像的形成位置),向转印体移动方向(图中所示箭头方向,相当于潜像写入时的副扫描方向)偏离的现象。还有,所谓位置偏差是指,本来应该如图2中粗线所示的那样,沿与转印体移动方向(图中箭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以延续的姿势被转印的调色剂像,却如图中点线所示那样向同一方向倾斜地被转印的现象。
在这些位置偏差中,其起因可列举有交换部件的位置偏差等,发生频率最高的是由于,伴随反射镜等潜像写入部分部件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通过调整潜像写入时机就可以降低副扫描方向的对位偏差。还有,通过驱动装置来变化潜像写入部件的姿势可以降低歪斜偏差。
这里,通过定期执行如下所述的对位控制,以降低因伴随潜像写入部分部件的温度变化的伸缩而引起颜色偏差的图像形成装置已是众所周知。即该控制是,在将分别形成于个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体后,用光学探测器来探测这些调色剂像以检测出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偏差,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潜像写入时机或潜像写入部分部件的姿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了一种,根据由设置在机内的温度探测器所探测到的结果,来决定执行对位控制时机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从执行对位控制时刻至机内温度变化量达到规定量的时刻,亦即,潜像写入部分部件的伸缩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执行下面的对位控制可以降低颜色偏差。但是,由于需要设置温度探测器,产生了增加成本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提案的是,每进行规定页数的打印后,即执行上述对位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不会有因增设温度探测器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又能降低颜色偏差。但是,由于即使机内温度变化不大也要执行对位控制,比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来,会产生增加对位控制执行次数的问题。
如此,根据温度探测器的探测结果而执行对位控制的方法,以及每进行规定页数的打印就执行对位控制的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更倾向于成本较低的后者。由此,就会产生作为面向一般用户的批量机的市场需要。但是,即使是面向一般用户,因执行对位控制而让用户等待的次数(以下称为等待次数),或者颜色偏差程度来说,都必须限制在一定程度的许可范围内。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99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49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131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已有的每进行规定页数的打印就执行对位控制的方法中发现,为了确切地将颜色偏差限制在许可范围内,会产生用户的等待次数超过许可范围的情况。
具体来说,潜像写入部分部件的伸缩,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特别是潜像写入装置中,是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这已由本发明者经过实验得以明确。而且,也得知了放置在一般室内环境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待机状态时的潜像写入装置内部的温度变动不大。也还了解到,只要其间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即使重复执行少量几页的连续打印,潜像写入装置内部的温度变化也并不大。潜像写入装置内部温度变化大的是在执行多页连续打印的时候,这时,潜像写入装置内部的温度随着打印页数的增加而持续上升。根据本发明者的实验,在从第一页到第1000页的长时间打印过程中,潜像写入装置内部的温度持续上升。而且,在此其间,完全不执行对位控制时,随着温度上升,调色剂像的颜色偏差会持续增大,而如果每打印规定页数就执行对位控制的话,对于颜色偏差,每次只要增加规定的量就能够使颜色偏差量回复到其初始值。
然而,连续打印中每一页打印的颜色偏差增加量是随着记录用纸的尺寸而变化的。记录用纸的尺寸越大,每打印一页所需潜像写入装置的驱动时间越长,而每打印一页,潜像写入装置内的温度上升量也越大。所以,为了将颜色偏差量确切地限制在许可范围内,在可能使用的各种尺寸的记录用纸中,以最大尺寸的纸张经常被使用为前提,有必要设定成为对位控制开始条件的触发打印页数。这样,就不得不将触发打印页数设定为很小的值,其结果是使用户的等待次数超过了许可范围。
如果利用潜像写入装置驱动时间的计数值来取代触发打印页数,就不会过度增加用户的等待次数,能够以与潜像写入装置的内部温度上升量相应的时机来执行对位控制。
然而,为了执行这样的对位控制,就需要附加计数潜像写入装置驱动时间那样的新的装置,从而引起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签于以上背景,目的在于提供下列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所使用的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亦即,不会因为设置温度探测器、计数潜像写入装置驱动时间等装置而引起成本的增加,能够将用户的等待次数以及可视像的位置偏差限制在许可范围内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成像手段,其包括在环状移动表面里作潜像载置的多个潜像载置体,将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所述潜像分别单独显影的多个显影手段,以及将所述潜像写入所述潜像载置体的潜像写入手段;转印手段,其将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依次送向与各自的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对的位置里、进行环状移动的同时,将形成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图像,或重叠到保持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表面里的记录页纸上进行转印,或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重叠转印后,统一地转印到所述记录页纸里;图像检测手段,其检测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可视图像;长度检测手段,其检测所述记录页纸的输送方向的长度;计数手段,其对通过所述转印手段的所述记录页纸通纸页数进行计数;和控制手段,其将在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里形成的规定形状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所述可视图像构成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得到的所述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内的所述各可视图像的检测时机,调整相对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的所述可视图像的形成时机,将降低由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或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可视图像的重叠偏差之对位控制、在由所述计数手段得到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值时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使1页所述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变化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技术方案2提供了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具有规定尺寸的所述记录用纸之基准页纸,以其短边方向为输送方向的姿势被输送,在被送至所述转印手段时,以所述计数增加值作为基准计数值,对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超过所述基准页纸的短边方向长度的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计数增加值,使其为所述基准计数值的整数倍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技术方案3提供了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页纸采用A4尺寸用纸,对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超过所述A4的短边方向长度的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计数增加值,使其为所述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技术方案4提供了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页纸采用LT尺寸用纸,将对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超过所述LT的短边方向长度的、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计数增加值,使其为所述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技术方案5提供了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的所述计数增加值的变化量,设置使所述变化量由操作者来设定的变化量设定手段,以对应于对所述变换量设定手段输入结果的变化量,使所述计数增加值变化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技术方案6提供了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使所述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模式、和不使所述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模式的、由操作者来选择的计数模式选择手段,对应于对所述计数模式选择手段的输入结果,来切换计数模式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技术方案7提供了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计数手段,每当其计数值达到规定值时就返回至零。
技术方案8提供了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多个所述潜像载置体里分别形成成像能力计测用的可视图像后,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根据由所述成像能力计测用可视图像的、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将调整所述成像手段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调整控制,与所述对位控制一起执行地、构成所述控制手段。
技术方案9提供了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基础之上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潜像写入手段,其通过1个偏向手段,将分别一一对应于多个所述潜像载置体的多个写入光,在偏向的同时照射到所述潜像载置体里以将所述潜像作光写入。
技术方案10提供了一种编程程序,其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以计算机作为计数手段使机械可以读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手段,其包括在环状移动表面里作潜像载置的多个潜像载置体,将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所述潜像分别单独显影的多个显影手段,以及将所述潜像写入所述潜像载置体的潜像写入手段;转印手段,其将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依次送向与各自的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对的位置里、进行环状移动的同时,将形成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图像,或重叠到保持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表面里的记录页纸上进行转印,或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重叠转印后,统一地转印到所述记录页纸里;图像检测手段,其检测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可视图像;长度检测手段,其检测所述记录页纸的输送方向的长度;计数手段,其对通过所述转印手段的所述记录页纸通纸页数进行计数;和控制手段,其将在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里形成的规定形状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所述可视图像构成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得到的所述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内的所述各可视图像的检测时机,调整相对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的所述可视图像的形成时机,将降低由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或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可视图像的重叠偏差之对位控制、在由所述计数手段得到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值时执行;其特征在于: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将使1页所述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由所述计数手段去执行。
技术方案11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写入工序,其由潜像写入手段,将潜像分别写入多个潜像载置体的环状移动表面;显影工序,其将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所述潜像分别单独地显影;统一转印工序,其将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依次送向与各自的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对的位置里、进行环状移动的同时,将形成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图像,或重叠到保持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表面里的记录页纸上进行转印,或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重叠转印后,统一地转印到所述记录页纸里;检测工序,其通过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可视图像;检测工序,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手段,检测所述记录页纸的输送方向的长度;计数工序,其对通过所述转印手段的所述记录页纸通纸页数进行计数;和控制手段,其将在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里形成的规定形状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所述可视图像构成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得到的所述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内的所述各可视图像的检测时机,调整相对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的所述可视图像的形成时机,将降低由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或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可视图像的重叠偏差之对位工序、在由所述计数手段得到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值时执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数工序中,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使1页所述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变化。
在这些发明中,由计数装置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量,亦即,通过每进行规定页数的打印后,就执行对位控制,不需要温度探测器就能够决定对位控制的执行时机。还有,对应于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通过变化一张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不同尺寸的记录页纸被使用时,对应于每一页打印的潜像写入装置的温度上升量的增减,来增加减少打印页数的计数增加值。由此,无需计数潜像写入装置的驱动时间,就可以以相应于潜像写入装置内温度上升量的时机来执行对位控制。如此,不会因为设置温度探测器、计数潜像写入装置驱动时间等装置而引起成本的增加,能够将用户的等待次数以及可视像的位置偏差限制在许可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副扫描线方法的对位偏差的模式图。
图2是说明歪斜偏差的模式图。
图3显示具体实施方法中打印机的简要构成图。
图4显示图3中打印机的Y处理组件的简要构成图。
图5显示图3中打印机的光写入组件的放大构成图。
图6(a)及(b)显示图5中光写入组件的特长透镜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打印机的中间转印带及形成于其上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模式图。
图8显示处理组件安装检测用微动开关,各色显影装置的安装检测用微动开关及光探测器,以及读取这些检测信号的电子回路的模块图。
图9(a)及(b)为图8中光探测器的输出波形示意图。
图10所示是图3中打印机的MPU所执行的主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11(a)显示由图10中MPU所执行的调整处理中,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及其所执行的对色处理的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所示是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形成及计测处理中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图8所示光探测器的水平变动示意图。
图14是由图10所示MPU执行的插入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所示是计算标记中心点位置处理的控制流程中前半部分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所示是计算标记中心点位置处理的控制流程中后半部分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假想平均位置标记的模式示意图。
图18是连续打印页数、颜色偏差量、温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无对色处理)。
图19是连续打印页数、颜色偏差量、温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每200页执行对色处理)。
图20是连续打印页数、颜色偏差量、温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每100页执行对色处理)。
图21是由图10所示MPU执行的打印页数计数增加处理中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2是由第1实施例所示打印机的MPU所执行的打印页数计数增加处理中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3是由第2实施例所示打印机的MPU所执行的打印页数计数增加处理中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由变化例所示打印机的MPU所执行的打印页数计数增加处理中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5是采用将各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像与保持在页纸输送带上的记录纸张直接重叠后进行转印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之简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对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本实施方法中打印机的简要构成图。该打印机具有框体1、可以从框体1中抽出的供纸盒2。框体1的中央部里具有用于形成黄(Y)、青(C)、洋红(M)、黑(K)等各色调色剂像(可视像)的处理组件3Y、3C、3M、3K。以下,各种符号的加注字Y、C、M、K分别代表用于黄、青、洋红、黑等的部件。
图4是用于Y的处理组件的放大构成示意图。另外,其他颜色的处理组件也是同样的构成。如图3、4所示,处理组件3Y、3C、3M、3K具有图中沿箭头A方向转动的潜像载置体之鼓状感光体10Y、10C、10M、10K。感光体10Y、10C、10M、10K由直径40mm的铝制圆筒状本体和、例如OPC(有机光半导体)等覆盖其表面的感光层构成。各处理组件3Y、3C、3M、3K具有分别在感光体10Y、10C、10M、10K的周围,使其均匀带电的充电装置11Y、11C、11M、11K,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手段之显影装置12Y、12C、12M、12K,清除感光体上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3Y、13C、13M、13K。
在各个处理组件3Y、3C、3M、3K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写入光L将潜像写入感光体10Y、10C、10M、10K的潜像写入手段之光写入组件4。还有,在各个处理组件3Y、3C、3M、3K的上方,设置有将形成于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环状移动体之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手段之转印组件5。然后,在该转印组件5的更上方的、框体1的上部,设置有收容黄(Y)、青(C)、洋红(M)、黑(K)等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瓶7Y、7C、7M、7K,及后面所述的定影组件6。
调色剂瓶7Y、7C、7M、7K的构成如下,即当形成于框体1上面的排纸盘8被打开时即暴露在外,且可以装卸于框体1。
上述光写入组件4将激光二极管光源所发射的写入光(激光)L通过多面镜,在使其主扫描方向偏向的同时,照射到感光体10Y、10C、10M、10K上,对这些感光体进行光扫描。由此,在感光体10Y、10C、10M、10K上形成Y、C、M、K用的静电潜像。然后,这些Y、C、M、K用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2Y、12C、12M、12K被显影后,成为Y、C、M、K调色剂像。
上述转印组件5包括,具有表面环状移动体之环状中间转印带20,架设该转印带之驱动辊21、张紧辊22、及从动辊23等。还包括,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环内侧的1次转印辊24Y、24C、24M、24K,及环外侧的带清洁装置26,2次转印辊25等。
中间转印带20被架设在驱动辊21、张紧辊22、及从动辊23上。然后,其下部的架设面与感光体10Y、10C、10M、10K等接触形成Y、C、M、K用的1次转印夹持,随着由图中未显示的驱动手段所驱动转动的驱动辊21的转动,在图中以逆时针方向作环状转动。
在Y、C、M、K用的1次转印夹持的内侧、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面接触并转动的1次转印辊24Y、24C、24M、24K里,印加有1次偏压。通过该印加,感光体10Y、10C、10M、10K与1次转印辊24Y、24C、24M、24K之间形成1次转印电场。感光体10Y、10C、10M、10K上所形成的Y、C、M、K调色剂像,通过各自的1次转印夹持依次重叠地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如此,在中间转印带20上形成了4种颜色重叠的调色剂像。该4色重叠的调色剂像经后面所述2次转印夹持,在记录用纸P中作一次性的2次转印后,被输送到定影组件6定影在记录用纸P上。
在处理组件3Y、3C、3M、3K中,由图中未显示的驱动手段所驱动、于图中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体10Y、10C、10M、10K,通过充电装置11Y、11C、11M、11K被均匀带电。接着,根据由光写入组件4所发出的图像信号的写入光L的扫描,对Y、C、M、K用的静电潜像进行载置。这些静电潜像被显影装置12Y、12C、12M、12K的显影辊15Y、15C、15M、15K上所载置的Y、C、M、K调色剂显影后,成为Y、C、M、K调色剂像。此后,在Y、C、M、K用的1次转印夹持中,被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为了使该调色剂像能够被重叠地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相同的位置里,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向着下游侧,各种颜色的成像动作是以错开的时机来执行的。
在通过1次转印夹持后的感光体10Y、10C、10M、10K上,仍附着若干没有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这些,将由清洁装置13Y、13C、13M、13K的清洁刮刀13a将其从感光体表面除去。
充填在调色剂瓶7Y、7C、7M、7K中的调色剂,根据需要由未图示的传送途径,以规定的量来补充到各处理组件3Y、3C、3M、3K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里。
在中间转印带20的环外侧,在比较靠近其最下游侧的K用的1次转印夹持的位置附近,且比K用的1次转印夹持更靠环形带移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里,设置了与环形带相接形成2次转印夹持的2次转印辊25。该2次转印辊25上印加有2次转印偏压。由此,在接地的驱动辊21和2次转印辊25之间形成2次转印电场。
上述供纸盒2中的记录用纸P,通过设置在供纸盒2旁边的供纸辊27,被输送去框体1,通过对位辊28在规定的时机里送至2次转印夹持。接着,在2次转印夹持,中间转印带20上被重叠的4色调色剂像,通过夹持的压力和2次转印电场的影响,4色调色剂像在页纸表面一次性地2次转印。由此,4色调色剂像与记录用纸P的白色相结合成为全彩色的图像。
形成有全彩色图像的记录用纸P,在通过定影组件6时经过图像定影处理,由排出辊29从机内被排出至机外的排纸盘8上。与感光体10相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与中间转印带20相接触的转印带清洁装置26所清除。
图5是本实施方法中打印机的光写入组件的放大构成图。在该图中,光写入组件4具有,由相互在同一轴上转动、被多段设置的2个正多边柱体形多面镜41a和41b所合成一体的多段设置的多面镜组件。这些多面镜41a、41b在其侧面具有反射镜,通过多面镜马达PM,以正多边柱体的中心轴为转动中心高速转动。由此,当未图示的激光二极管(光源)发射的写入光(激光光束)射入到其侧面时,该激光得到偏向·扫描。另外,光写入组件4还包括,用于多面镜马达PM的隔音效果的隔音玻璃42a、42b,和通过具有多面镜41a、41b的多面镜组件,将激光扫描的等角速度运动转变为等速直线运动的fθ透镜43a、43b,和将激光导向感光体10Y、10C、10M、10K的反光镜44a、44b、44c、44d、46a、46b、46c、46d、47a、47b、47c、47d,和作为被调整部件,用于补正多面镜之面倾斜的特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和防止灰尘落到室内的防尘玻璃48a、48b、48c、48d等。另外,该图中的符号La、Lb、Lc、Ld等,分别表示照射到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写入光的光路。
光写入组件4具有调整扫描线弯曲及倾斜的调整装置。扫描线的倾斜是通过改变光学元件的特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的姿势来调整的。另外,执行扫描线的倾斜调整的机构设置在对应于黄(Y)、青(C)、洋红(M)之感光体10Y、10C、10M的特长透镜组件50a、50b、50c中,而在对应于黑(K)的特长透镜组件50d中没有设置。这是因为Y、C、M颜色的扫描线的弯曲及倾斜是以K颜色的扫描线的弯曲及倾斜为基准来进行调整的。以下,以对应于黄(Y)之感光体10Y的特长透镜组件50a为例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了颜色区分符号。
图6(a)及图6(b)是特长透镜组件50的立体图。该特长透镜组件50包括有,补正多面镜41a、41b之面倾斜的特长透镜51,和保持特长透镜51的托架52,和调整弯曲用的板簧53,和用于固定特长透镜51和托架52的固定用板簧54、55,和自动调整扫描线倾斜的驱动马达56,和驱动马达支撑57,和螺丝接受部58,和容室固定部件59,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0、61、62,和用于降低摩擦系数的光滑面部件63、64,和弯曲调整用螺丝65等。
扫描线的倾斜调整是根据由后面所述的位置偏差补正控制而计算出的歪斜量,来控制驱动马达56的转动角的。其结果是,安装在驱动马达56的转动轴之上的升降螺丝升降,特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一侧端部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具体来说是,升降螺丝上升时,特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一侧端部由于抵抗组件支承用板簧61的付势力而上升。由此,特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支点,如图6中向右转动变化其姿势。反过来,当升降螺丝下降时,特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一侧端部随组件支承用板簧61的付势力而下降。由此,特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支点,如图6中向左转动变化其姿势。
当特长透镜组件50这样变化姿势时,激光光束对于特长透镜射入面的射入位置会变化。特长透镜51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当对于特长透镜51射入面的激光光束L的射入位置,向特长透镜51的长边方向与光路方向所构成的面相正交的方向(垂直方向)变化时,从特长透镜51射出面射出的激光光束相对于垂直方向的角度(射出角)也随之变化。利用该特性,由上述升降螺丝引起的特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变化时,与之相应地,从特长透镜51射出面射出的激光光束的射出角也随之变化,其结果是,该激光光束使得感光体上的扫描线的倾斜发生变化。
在执行对位控制之后面叙述的对色处理时,如图7所示,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0之上。亦即,在与中间转印带20移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的后端部(后部)里,以黑(Bk)的开始标记Msr为最前列,在标记间隔d的4个间隔,即4d之后,有8组标记组Mtr1~Mtr8,在中间转印带20的1个周长长度之内,以组间隔(固定间隔)7d+A+c依次形成。
作为后侧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开始标记Msr和8组标记组Mtr1~Mtr8形成于转印传送带20后部的一个周长之内,开始标记Msr和8组标记组Mtr1~Mtr8,由共计65个标记构成。
第一标记组Mtr1由沿主扫描方向x(相当于中间转印带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标记(可视图像)构成,
黑(Bk)的第1主扫描方向标记Akr、
黄(Y)的第2主扫描方向标记Ayr、
青(C)的第3主扫描方向标记Acr、
洋红(M)的第4主扫描方向标记Amr。
以及,沿与主扫描方向x成45°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标记,其包括
Bk的第1倾斜标记Bkr、
Y的第2倾斜标记Byr、
C的第3倾斜标记Bcr、
M的第4倾斜标记Bmr等。
各标记Akr~Amr、Bkr~Bmr以标记间隔d沿着副扫描方向y(相当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被排列。第2~8标记组Mtr2~Mtr8与第1标记组Mtr1相同,各标记组Mtr1~Mtr8以间隔c沿着副扫描方向y(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被排列。
在中间转印带20的前部里,同样地以Bk的开始标记Msf为最前列,在标记间隔d的4个间隔,即4d之后,有8组标记组Mtf1~Mtf8,在中间转印带20的1个周长长度之内,以组间隔(固定间隔)7d+A+c依次形成。
在本实施方法的打印机中,作为前侧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开始标记Msf和8组标记组Mtf1~Mtf8形成于转印传送带20后部的一个周长之内,开始标记Msf和8组标记组Mtf1~Mtf8,由共计65个标记构成。
第一标记组Mtf1由沿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多个标记构成,
Bk的第1主扫描方向标记Akf、
Y的第2主扫描方向标记Ayf、
C的第3主扫描方向标记Acf、
M的第4主扫描方向标记Amf。
以及,沿与主扫描方向x成45°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标记,其包括
Bk的第1倾斜标记Bkf、
Y的第2倾斜标记Byf、
C的第3倾斜标记Bcf、
M的第4倾斜标记Bmf等。
各标记Akf~Amf、Bkf~Bmf以标记间隔d沿着副扫描方向y(相当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被排列。第2~8标记组Mtf2~Mtf8与第1标记组Mtf1相同,各标记组Mtf1~Mtf8以间隔c沿着副扫描方向y(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被排列。
在中间转印带20的中央部里,同样地以Bk的开始标记Msc为最前列,在标记间隔d的4个间隔,即4d之后,有8组标记组Mtc1~Mtc8,在中间转印带20的1个周长长度之内,以组间隔(固定间隔)7d+A+c依次形成。
作为中央部侧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开始标记Msc和8组标记组Mtc1~Mtc8形成于转印传送带20后部的一个周长之内,开始标记Msc和8组标记组Mtc1~Mtc8,由共计65个标记构成。
第一标记组Mtc1由沿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多个标记构成,
Bk的第1主扫描方向标记Akc、
Y的第2主扫描方向标记Ayc、
C的第3主扫描方向标记Acc、
M的第4主扫描方向标记Amc。
以及,沿与主扫描方向x成45°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标记,其包括
Bk的第1倾斜标记Bkc、
Y的第2倾斜标记Byc、
C的第3倾斜标记Bcc、
M的第4倾斜标记Bmc等。
各标记Akc~Amc、Bkc~Bmc以标记间隔d沿着副扫描方向y(相当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被排列。第2~8标记组Mtc2~Mtc8与第1标记组Mtc1相同,各标记组Mtc1~Mtc8以间隔c沿着副扫描方向y(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被排列。并被包含在其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里。
赋予各标记Msr、Akr~Amr、Bkr~Bmr之记号的最末尾的r代表其为后部侧的标记,赋予各标记Msf、Akf~Amf、Bkf~Bmf之记号的最末尾的f代表其为前部侧的标记,赋予各标记Msc、Akc~Amc、Bkc~Bmc之记号的最末尾的c代表其为中央部侧的标记。另外,该前部侧、后部侧、中央部侧的第1标记组至第8标记组的任何一组称为一个标记组群。
图8所示为各颜色的处理组件安装检测用微动开关69K~69Y,各颜色的显影装置的安装检测用微动开关79K~79Y,和光探测器20r、20c、20f,以及读取这些检测信号的电子回路。在标记检测阶段,以ROM、RAM、CPU及存放检测数据的FIFO存储器为主体的微机(以下称MPU)41的CPU,将指定光探测器20r、20c、20f的发光二极管(LED)31r、31c、31f的通电电流值之通电数据送到D/A转换器37r、37c、37f里。D/A转换器37r、37c、37f将其转变成模拟电压后,送到LED驱动器32r、32c、32f里。这些驱动器32r、32c、32f将与来之于D/A转换器37r、37c、37f的模拟电压成比例的电流,通电至LED31r、31c、31f里。
LED31r、31c、31f所发生的光,通过未图示的狭缝达到中间转印带20,其中大部分透过中间转印带20,被张紧辊22所反射,该反射光透过中间转印带20,再通过未图示的狭缝达到光敏晶体三极管33r、33c、33f。由此,晶体三极管33r、33c、33f的集电极/发射极间阻抗变小,晶体三极管33r、33c、33f的发射极电位增大。
中间转印带20里的上述标记到达与LED31r、31c、31f相对的位置时,由于标记将LED31r、31c、31f发射的光遮蔽,晶体三极管33r、33c、33f的集电极/发射极间阻抗变大,晶体三极管33r、33c、33f的发射极电压,即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检测信号的水平降低。
因此,如上所述,在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0里形成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检测信号会高低变动。该检测信号处于高水平时表示没有标记,处于低水平时表示有标记。如此,光探测器20r、20c、20f检测中间转印带20里内部侧、中央部、前部侧的各个标记。由此可知,本装置具备有作为图像检测手段来检测可视图像之多个标记的功能。
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检测信号通过滤去高频率噪音的低通过滤34r、34c、34f后,再由用于水平校正的放大器35r、35c、35f将水平校正至0~5V,而后被印加到A/D变换器36r、36c、36f里。
检测信号Sdr、Sdc、Sdf的图形如图9(a)所示。亦即,5V为检测张紧辊22,0V为检测到标记。接着,从5V降至0V的部分表示标记的前端,从0V升至5V的部分表示标记的后端。其下降部分至上升部分即为标记的宽度。这些检测信号Sdr、Sdc、Sdf如上述图8一样,被送至A/D变换器36r、36c、36f,而且还通过放大器38r、38c、38f被送至窗口比较器39r、39c、39f。
A/D变换器36r、36c、36f在内部输入侧里具备取样保持回路的同时,在输出侧具有数据锁存(输出锁存),在被赋予从MPU41来的A/D变换指令信号Scr、Scc、Scf后,保持此时从放大器35r、35c、35f来的检测信号Sdr、Sdc、Sdf的电压,并将它变换成数字数据后保存在数据锁存里。由此,在有必要读取检测信号Sdr、Sdc、Sdf时,MPU41能够将A/D变换指令信号Scr、Scc、Scf赋予A/D变换器36r、36c、36f,并读取表示检测信号Sdr、Sdc、Sdf水平的数字数据,即检测数据Ddr、Ddc、Ddf。
窗口比较器39r、39c、39f当放大器38r、38c、38f来的检测信号在2V以上3V以下范围之内时,产生低水平L的水平判断信号Swr、Swc、Swf,当放大器38r、38c、38f来的检测信号在2V以上3V以下范围内之外时,产生高水平H的水平判断信号Swr、Swc、Swf。图9(b)显示了低水平L的水平判断信号Swr、Swc、Swf。通过参照这些水平判断信号Swr、Swc、Swf,MPU41能够立刻认识检测信号Sdr、Sdc、Sdf是否在范围之内。还有,MPU41从微动开关69a~69d、79a~79d获取表示开关状态的信号。
图10所示是MPU41的控制流程图。MPU41在接通电源被印加了动作电压后,将输入输出插口的信号水平设定为待机状态,将内部寄存、时钟也设定为待机状态(步骤1:以后用S来表示步骤)。
MPU41完成初始化(S1)后,去读取本打印机的机构各部以及电子回路的状态,检查有没有妨碍图像形成的异常或是否正常(S2~S3),当有异常时(S3为NO),就去检查微动开关69K~69Y、79K~79Y的开闭状态(S19)。当微动开关69K~69Y、79K~79Y中有一个为闭(ON)时(S19为YES),或者是没有安装对应于闭合微动开关的组件(处理组件的显影装置,或除此之外的感光体组件),或者是刚更换新组件后处于电源接通的状态。这里,微动开关69K~69Y是分别检测4个感光体组件有没有安装到本打印机本体里的开关,该感光体组件包含各处理组件3Y、3C、3M、3K的带电装置11、感光体10、清洁装置13。微动开关79K~79Y是分别检测各处理组件3Y、3C、3M、3K的显影装置12有没有安装到本打印机本体里的开关。
当微动开关69K~69Y、79K~79Y中的任何一个为闭(ON)时(S19为YES),MPU41短时间地驱动(S20)上述分别在感光体10K~M上形成图像的4个成像系统。具体的是,在中间转印带20被驱动的同时,转动感光体10K~M以及与其接触的各个带电辊11K~M、各个显影装置12Y~12K。当处理组件或显影装置刚被更换成新的组件后,通过成像系统的驱动将闭合的微动开关切换成打开(安装有组件)。另一方面,装置里没有安装组件时,微动开关保留在闭合上。
MPU41驱动成像系统后将闭合的微动开关69K~69Y、79K~79Y中的任何一个切换成打开(S21为NO)时,例如,将检测K(黑)色感光体组件装卸的微动开关69K从闭合(PSd=L)切换到打开(PSd=H)时,即去清除(将K打印累计值初始化为0)K打印页数的累计寄存(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一个领域),将显示更换过组件的「1」写入(S24)交换寄存FPC。K打印页数的累计寄存数值的计算方法是,输出K色的打印输出每输出1页,其计数就增加1。
另一方面,在微动开关没有切换到打开的时候(S21为YES),被视为没有安装组件,作为状态报告,MPU41在操作显示部里将其显示(S4)为异常。然后,至异常消失为止,重复状态读取、异常检查、异常报告(S2~S4)的流程。还有,操作显示部由未图示的液晶显示屏构成的显示部,和由键盘构成的操作部等构成,通过操作者来接受输入信息,发送信息到MPU41。
当判断为没有异常时(S3为YES),MPU41开始向定影组件6通电,检查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是否为可以定影的温度,如果不是可以定影的温度,作为状态报告1,将操作显示部显示为待机表示;是可以定影的温度时,将可以打印表示显示到操作显示部上(S5)。
另外,MPU41还检查定影温度是否在60℃以上(S5),当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不满60℃时(S6为NO),被视为长时间停止(不使用)后的打印机电源接通(例如一大早的电源接通:停止中的机内环境变化大),作为状态检测3将执行对色处理显示到未图示的操作显示部(S7)。接着,将MPU41的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数据复原到零以后(S8),进行调整处理(S23)。其后,去清除交换寄存FPC(S24)。还有,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的数据(打印页数)每进行1页的打印输出,就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计数增加。另外,有关调整处理的内容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当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在60℃以上时,可以将从上一次打印机的电源关闭至现在的经过时间视为短。此时,可以推测从上一次的即将关闭电源之前至现在为止,机内的环境变化小。但是,如果有某个颜色的感光体组件或显影装置更换时,其机内的环境就变化很大。因此,在有感光体组件或显影装置12的更换时,也要进行调整处理(S23)。
当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在60℃以上时(S6为YES),MPU41在上述的步骤S22中,检查(S9)生成有显示组件交换信息的交换寄存FPC是否是「1」。在显示组件交换信息生成(FPC=1)的情况(S9为YES)下,执行上述步骤S7~S8,并进行调整处理(S23)及执行步骤(S24)。
在没有组件更换时(S9为NO),等待介由操作显示部的操作者的输入及连接在本打印机上的个人计算机的指令,并进行读取(S10)。MPU41在介由操作显示部或个人计算机,从操作者处得到「对色」指令后,即执行上述步骤S7~S8,并进行后面将介绍的调整处理(S23)及S24。
当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为可以定影的温度,并且各部分都准备好时,从操作显示部得到复印开始的指令(打印指令),或从个人计算机得到打印开始的指令后(S12为YES),MPU41执行指定页数的图像形成(S13)。
MPU41每结束1张记录用纸的图像形成并排出记录用纸后,都要将分配给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打印总页数寄存进1。另外,彩色输出时,彩色打印累计数寄存PCn,以及K、Y、C和M各色的打印累计数寄存的各个数据也都进1。另外,黑白输出时,黑白打印累计数寄存和K打印累计数寄存的各个数据都进1。还有,K、Y、C及M各色的打印累计数寄存的数据,在该色的处理组件或显影装置被更换成新的时候,被初始化(清除)为表示0的数据。另外,上述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在每结束打印排出1页记录用纸后,无论其为彩色输出还是黑白输出,都被步进(计数增加),该计数增加值按照规定的方法被适当地变更。
MPU41每进行1页图像形成,都要在检查是否有纸张问题等异常的同时,结束指定页数的图像形成,将显影浓度、定影温度、机内温度、及其他部位的状态读入(S14),并检查是否有异常(S15)。有异常(S15为NO)时,作为状态报告2将其显示至操作显示部(S16),并重复步骤S14~S16至异常消失为止。
当处于能够开始图像形成状态,即正常(S15为YES)时,对于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值,被判断是否在触发打印页数的200页以上(S17)。被判断为在200页以上时(S17为YES),上述S7~S8以及S23~S24的流程得到执行。与此相对,被判断为不在200页以上时(S17为NO),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是否为可以定影的温度即会得到检查。然后,不是可以定影温度的情况下,作为状态报告1,待机表示由操作显示部来显示。另外,是可以定影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打印的表示通过操作显示部来显示(S18),从「输入读取」(S10)处开始,流程进行循环。
MPU41通过这样的控制流程,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分别进行调整处理(S23)。(1)定影组件6的定影温度不满60℃,电源接通时,(2)Y、M、C、K的组件(处理组件或显影装置)中有一个被更换时,(3)从操作显示部或个人计算机处接到对色的指令时,(4)刚刚打印工作之后或连续打印工作中,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值在200页以上时。
图11(a)显示了调整处理中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MPU41执行作为成像条件调整控制的处理控制处理(S23a)。在该处理控制处理中,首先对于3个光探测器20r、20c、20f,将LED处于OFF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值作为Voffset来检测。其次,执行各感光体马达、中间转印带马达、2次转印马达等的马达负荷的启动,并按照事先确定的成像时机来开始带电、显影、转印偏压等。然后,通过未图示的电位探测器来检测规定条件下均匀带电的各感光体表面电压Vd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带电装置11的带电偏压。接下来是调整Vsg。该Vsg调整时,通过调整光探测器的LED发光量,来使检测中间转印带20表面的光探测器20r、20c、20f的输出电压值Vsg_reg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5.0±0.2V)。然后,将调整后的各个输出电压值记忆为Vsg_reg、Vsg_dif。接着是进行电位设定值的调整处理。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由各个相互之间调色剂附着量不同、用于测定成像能力的10个标记所组成的Y-10层次图样图像、C-10层次图样图像、M-10层次图样图像、K-10层次图样图像,分别形成于对应的感光体中。然后,通过光探测器来检测这些层次图样图像,将其结果分别记忆为K-Vsp_reg-i、Y-Vsp_dif-i、C-Vsp_dif-i、M-Vsp_dif-i(i为1~10)。此时,对于各感光体上的各层次图样图像部的电位,还同时读入并记忆电位探测器的输出值。其次,计算事先记忆的电位探测器之电位输出值,和图样成像时显影偏压值之间的差-显影电势。同时,根据规定的附着量计算算法来计算各标记中的调色剂附着量。然后计算显影γ。具体是计算用于表示,事先求得的显影电势和各基准图样的调色剂附着量之间关系的线性近似式(斜率为显影γ,截距为显影开始电压)。计算显影γ之后,接着根据显影γ来确定,为得到所需调色剂附着量而必须的显影电势,之后,根据规定的电位图表来确定与该显影电势相匹配的感光体带电电位Vd、显影偏压Vb、光写入强度VL。此后,介由未图示的控制光写入组件4的激光控制回路,来使得半导体激光的激光发光功率为最大,并通过采用电位探测器的输出值来检测感光体的残留电位。然后,当该残留电位不为0时,相对于事先确定的Vd、Vb、VL进行残留电位部分的补正,使之成为目标电位。此后,各色同时通过感光体的带电装置,经调整未图示的电源回路,使得带电电位Vd达到目标电位,再介由激光控制回路将半导体激光中的激光发光功率调整到使感光体的表面电位VL达到目标电位。然后,经调整电源回路的输出使得各显影装置的显影偏压电压Vb分别达到目标电压,再将各个调整值作为打印动作时的成像条件来记忆。
执行了上述处理控制处理后,接下来是执行对色处理(S23b)。
图11(b)显示了对位控制中对色处理的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MPU41首先在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形成及计测处理(S23b-1)中,以上述处理控制处理(S23a)所设定的成像条件(参数),从未图示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信号发生器,将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信号赋予光写入组件4,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后部r、中央部c、前部f里,分别形成图7中所示,作为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开始标记Msr、Msc、Msf,以及8组标记组群。通过光探测器20r、20c、20f来检测这些标记,并将标记检测信号Sdr、Sdc、Sdf通过A/D变换器36r、36c、36f来转换成数字数据,即标记检测数据Ddr、Ddc、Ddf来读取。
MPU41从上述标记检测数据Ddr、Ddc、Ddf来计算,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各标记中心点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位置(分布)。而且,MPU41还计算后部侧标记组群(8组标记组)的平均图样(标记位置的平均值群),和中央部的标记组群(8组标记组)的平均图样,和前部侧标记组群的平均图样。关于该位置偏差检测用图样的形成及计测处理,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MPU41在计算上述平均图样后,根据该平均图样来计算Bk、Y、C及M等各个处理组件所引起的成像偏差量(S23b-2),根据所计算出的成像偏差量,来进行消除成像偏差的调整(S23b-3)。
图12显示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形成及计测处理中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MPU41在以125[mm/sec]作匀速转动的中间转印带20的后部r、中央部c、前部f表面上同时分别形成,例如以标记的副扫描线方向的宽度w为1[mm]、主扫描线方向x的长度A为20[mm]、间距d为3.5[mm]、标记组之间的间隔c为9[mm]的开始标记Msr、Msc、Msf及8组标记组。之后启动(1)用于测量开始标记Msr、Msc、Msf即将进到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正下方之前的时机的、时限值为Tw1的时钟T1,等待(2)时钟1的时间超过(到时)。MPU41在时钟1的时间超过时,来启动(3)用于测量中间转印带20的后部r、中央部c、前部f等各个标记组群的最后标记完全通过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时机的、时限值为Tw2的时钟T2。
如上所述,当光探测器20r、20c、20f没有检测到Y、M、C、K的标记时,光探测器20r、20c、20f的输出信号Sdr、Sdc、Sdf为5V,当光探测器20r、20c、20f检测到Y、M、C、K的标记时,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检测信号Sdr、Sdc、Sdf为0V。因此,在中间转印带20作匀速转动时,检测信号Sdr、Sdc、Sdf会发生如图13所示那样的水平变动。还有,前面所示图9(a)为该水平变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2所示,MPU41当光探测器20r、20c、20f检测到开始标记Msr、Msc、Msf,在检测信号Sdr、Sdc、Sdf从5V变化到0V的过程中,从图8的窗口比较器39r、39c、39f输出的水平判断信号Swr、Swc、Swf等待表示检测信号Sdr、Sdc、Sdf在2~3V之间的H判断信号变成L判断信号。如图9(b)所示,由于L判断信号相当于标记的边缘领域,水平判断信号Swr、Swc、Swf变成L即意味着标记中至少有一侧的边缘进入到了光探测器20r、20c、20f的视野(检测范围)里。亦即,在步骤4,MPU41监视着开始标记Msr、Msc、Msf的先端是否进入到了光探测器20r、20c、20f的视野里。
MPU41在开始标记Msr、Msc、Msf的至少一侧的边缘领域进入到了光探测器20r、20c、20f的视野时,时限值Tsp启动时间非常短(例如50μsec)的时钟T3。时限值Tsp越短,虽然越能够精确地计算出标记中心点的位置,但这样也使记忆在存储器中的数据量更多。相反地,时限值Tsp越长,存储器中所记忆的数据量虽然可以变少,但是却不能精确地计算出标记中心点的位置。因此,时限值Tsp是考虑了存储器的容量及标记中心点位置的精度后决定的。
时钟3在时间超过(变为Tsp)时,MPU41会允许并执行(5)图14所示的「插入处理」(TIP)。然后,MPU41将取样次数寄存Nos的取样次数值Nos初始化为0。另外,将分配给MPU41内的FIFO存储器的r存储器(后部标记读取数据记忆领域)、c存储器(中央部标记读取数据记忆领域)、f存储器(后部标记读取数据记忆领域)的写入地址Noar、Noac及Noaf初始化成开始地址。MPU41等待时钟2的时间超过,亦即,等待(7)所有8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完全通过光探测器20r、20c、20f的视野。
这里对于插入处理作说明。图14所示是「插入处理」(TIP)的处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每当时限值Tsp的时钟3为时间超过时,就执行该「插入处理」(TIP)。MPU41首先启动(11)时钟3,命令A/D变换器36r、36c、36f进行A/D变换。亦即,保持这时候的放大器35r、35c、35f的输出信号Sdr、Sdc、Sdf的电压,将其变换成数字数据并保持在数据锁存器中。另外,MPU41将作为A/D变换指令次数的取样次数寄存Nos之取样次数值Nos进1(13)。
如此,Nos×Tsp即可表示检测到开始标记Msr、Msc、Msf中任何一个先端边缘后的经过时间(=以开始标记Msr、Msc、Msf中任何一个为基点,副扫描线方向(带的移动方向)y相对于光探测器20r、20c、20f的,现在的中间转印带20的位置)。
MPU41检查(14)窗口比较器39r输出的检测信号Swr是否为L(光探测器20r在标记边缘的检测中时,2V≤Sdr≤3V)。窗口比较器39r的检测信号Swr为L时(S14为YES),作为写入数据,在r存储器的地址Noar里,写入(15)取样次数寄存Nos的取样次数值Nos及保持在数据锁存器里的A/D变换数据Ddr(光探测器20r的标记检测信号Sdr的数字值),并将r存储器的写入地址Noar进1(16)。
当窗口比较器39r的检测信号Swr为H时(Sdr<2V或3V<Sdr),MPU41不将保持在数据锁存器中变化数据Ddr写入r存储器。这样可以降低写入存储器的数据量,并能使后面的数据处理变为简单。
接下来同样地,MPU41检查(17)窗口比较器39c输出的检测信号Swc是否为L(光探测器20c在标记边缘的检测中时,2V≤Sdc≤3V)。窗口比较器39c的检测信号Swc为L时,作为写入数据,在c存储器的地址Noac里,写入(18)取样次数寄存Nos的取样次数值Nos及A/D变换数据Ddc(光探测器20c的标记检测信号Sdc的数字值),并将c存储器的写入地址Noac进1(19)。
接下来,MPU41检查(20)窗口比较器39f输出的检测信号Swf是否为L(光探测器20f在标记边缘的检测中时,2V≤Sdf≤3V)。窗口比较器39f的检测信号Swf为L时,作为写入数据,在f存储器的地址Noaf里,写入(21)取样次数寄存Nos的取样次数值Nos及A/D变换数据Ddf(光探测器20f的标记检测信号Sdf的数字值),并将f存储器的写入地址Noaf进1(22)。
由于这样的插入处理是以时间Tsp为周期而重复执行的,当光探测器20r、20c、20f的标记检测信号Sdr、Sdc、Sdf如图9(a)所示那样高低变化时,在分配给MPU41内的FIFO存储器的r存储器及f存储器中,如图9(b)所示,在2V以上3V以下的范围内,只有检测信号Sdr、Sdc、Sdf的数字数据Ddr、Ddc、Ddf与取样次数值Nos一起被存储。从存储在各个存储器(r、c、f)中的取样次数值Nos,可以显示(时间Tsp×取样次数值Nos×中间转印带的输送速度)各标记从检测到开始标记以来的副扫描线方向y(带的移动方向)位置。
当标记组群的最后的标记通过光探测器20r、20c、20f后,时钟T2为时间超过。如图12所示的流程图,时钟T2时间超过后(7为YES),即禁止(8)插入处理。然后,MPU41根据FIFO存储器的r存储器、c存储器、f存储器的各自的检测数据Ddr、Ddc、Ddf,来计算各个标记的中心位置(CPA)。
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如下。被写入到各存储器的写入地址Noar、Noac、Noaf中的数据中,如图9(b)所示,对应在2V以上3V以下的范围内,标记检测信号的水平低下的下降区域及其后上升的上升区域的数据,给分别地多个存储。首先,从对应于最初的K色标记的下降区域的多个数据中,计算中心位置a,从对应于K色标记上升区域的多个数据中,计算中心位置b。接下来,从中心位置a和中心位置b,计算K色标记中心点(中间点Akrp)。同样地,从对应于各自领域的多个数据计算出下一个标记(Y色)的下降区域的中心位置c,和其后的上升区域的中心位置d,然后,再计算Y色的标记中心点(中间点Akrp)。对于每一个标记都执行这样的处理。
图15、图16所示是「标记中心点位置计算」(CPA)的控制流程。这里执行的是「后部r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r)、「中央部c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c)、「前部f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f)。
在「后部r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r)中,MPU41首先将分配给其内部的FIFO存储器的r存储器的读取地址Rnoar初始化,然后将边缘的中心点编号寄存Noc的数据初始化成代表第1边缘的1(21)。该边缘的中心点编号Noc如图9(b)所示,相当于a、b、c、d…。接着,MPU41将1边缘领域内取样数寄存Ct的数据Ct初始化为1,将下降次数寄存Cd及上升次数寄存Cu的数据Cd及Cu初始化为0(22)。接下来,MPU41将读取地址RNoar写入(23)边缘领域数据群的先头地址寄存Sad里。以上是用于第1边缘领域的数据处理的准备处理。
之后,MPU41从r存储器的地址RNoar读取数据(副扫描线方向y的位置Nos:N·RNoar,检测水平Ddr:D·RNoar)。另外,副扫描线方向y的位置Nos:N·RNoar,是由时间Tsp和取样次数值Nos及中间转印带的输送速度相乘后计算得到的值。还有,MPU41还从下面的地址RNoar+1读取数据(y位置Nos:N·(RNoar+1),检测水平Ddr:D·(RNoar+1))。然后检查所读取的两个数据的y方向位置的差(N·(RNoar+1)-N·RNoar)是否在E(例如E=w/2=例如1/2mm相当值)以下(同一边缘领域上)。当读取的两个数据的y方向位置的差在E以下时(24为YES),即判断(25)上述读取的两个数据的检测水平差(D·RNoar-D·(RNoar+1))是否在0以上。当两个数据的检测水平差在0以上时(25为YES),因为是下降趋势,将下降次数寄存Cd的数据Cd进1(27)。相反地,当两个数据的检测水平差在0以下的时候(25为0),因为是上升趋势,所以将上升次数寄存Cu的数据Cu进1(26)。
之后,MPU41将1边缘内取样数寄存Ct的数据Ct进1(28)。然后,MPU41检查r寄存器读取地址RNoar是否为r寄存器的结束地址(S29),当r寄存器读取地址RNoar不是r寄存器的结束地址(S29为NO)时,将寄存器读取地址RNoar进1(30)后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24~30)。
另一方面,当读取数据从第1边缘领域变化到下面的边缘领域时,在步骤24,前后寄存器地址的各位置数据的位置差(N·(RNoar+1)-N·RNoar)比E大(S24为NO),由步骤24进到图16的步骤31。通过进到步骤31,1个标记边缘(先头边缘或后端边缘)领域的取样数据的,所有的下降、上升趋势的检查得以结束。
接下来,MPU41检查(31)这时候的1边缘内取样数寄存Ct的取样数数据Ct是否是1边缘领域内(2V以上3V以下)的相当值。亦即,检查是否是F≤Ct≤G。这里,F是检测到正常形成的标记的先头或后端时、被写入r寄存器的数据的下限值,G是检测到正常形成的标记的先头或后端时、被写入r寄存器的数据的上限值(设定值)。
当Ct为F≤Ct≤G时(S31为YES),读取和数据存储为正常进行,第1边缘检查是下降趋势还是上升趋势(32,34)。具体来说是,当下降次数寄存Cd的数据Cd,在数据Cd和上升次数寄存Cu的数据Cu之和Cd+Cu的70%以上时(Cd≥0.7(Cd+Cu)),MPU41在去寄存器的边缘No.Noc的地址里写入(33)代表下降的情报Down。另外,当上升次数寄存Cu的数据Cu在Cd+Cu的70%以上(Cu≥0.7(Cd+Cu))时(34为YES),在去寄存器的边缘No.Noc的地址里写入(35)代表上升的情报Up。之后,MPU41计算第1边缘领域的y位置数据的平均值、即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图9(b)的a),并写入(36)去寄存器的边缘No.Noc的地址里。
接下来,MPU41去检查边缘No.Noc是否在130以上,即去检查开始标记Msr及8组标记组的、所有的先头边缘领域及后端边缘领域的、各标记的中心位置是否计算完毕(37)。当其在130以下时,将边缘的中心点编号寄存Noc的数据,从代表第1边缘(K色标记Akr的先头)的1,步进为代表第2边缘(K色标记Akr的后端)的2。接下来,对于第2边缘也同样地执行步骤22~S36的处理,将代表上升或下降的情报和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图9(b)的b)写入去寄存器的边缘No.Noc的地址里。这样的处理被重复执行,直到8组标记组的最后标记的后端边缘领域(Bmr)。
另一方面,当开始标记Msr及8组标记组的所有先头边缘领域及后端边缘领域的各标记的中心位置都计算完毕(S37为YES),或者r寄存器读取地址RNoar为结束地址、即所有从r寄存器读取存储数据都结束(S29为YES)后,根据边缘中心点位置数据(步骤36计算的y位置数据),来计算标记的中心点位置(39)。
在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中,首先读取去寄存器的边缘No.Noc的地址的数据(下降/上升数据和边缘中心点位置数据)。然后检查前面的下降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与其后的上升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的位置差,是否在标记的相当于y方向宽度w的范围内。当前面的下降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与其后的上升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的位置差,在标记的相当于y方向宽度w的范围外时,删除这些数据。当前面的下降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与其后的上升边缘领域的中心点位置的位置差,在标记的相当于y方向宽度w的范围内时,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后,将其作为1个标记的中心点位置来写入从先头开始的,去标记No.的寄存器里。当标记形成、标记检测及检测数据处理等都适当时,后部r得到开始标记Msr及8组标记组,共计65个标记的中心点位置数据,并被存储在寄存器里。
接下来,MPU41与上述的「后部r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r同样地,执行「中央部c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c,并处理寄存器上的计测数据。当标记形成、标记检测及检测数据处理等都适当时,中央部c得到开始标记Msc及8组标记组(64标记),共计65个标记的中心点位置数据,并被存储在寄存器里。
接下来,MPU41与上述的「后部r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r同样地,执行「前部f的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CPAf,并处理寄存器上的计测数据。当标记形成、标记检测及检测数据处理等都适当时,前部f得到开始标记Msf及8组标记组(64标记),共计65个标记的中心点位置数据,并被存储在寄存器里。
如此,当标记中心点位置的计算结束后,接下来的MPU41,如前所示图10那样去执行「各组图样的验证」(SPC)。「各组的图样的验证」(SPC)所验证的是,写入在寄存器里的标记中心点位置数据群是否是与图7所示标记分布相当的中心点分布。首先,对于写入寄存器的标记中心点位置数据群,MPU41将图7所示相当于标记分布之外的数据、以组为单位删除,只留下成为与图7所示标记分布相当的分布图样的数据组(1组为8个位置数据群)。在都适当的情况下,写入寄存器的标记中心点位置数据群在后部r一侧留下8组、中央部c留下8组、前部f一侧留下8组数据。
接下来,MPU41在后部r一侧的数据组的、先头组(第1组)中的第1标记(Akr)的中心点位置里,变更第2组以后各组中的第1标记(Akr)的中心点位置数据,并且将第2~8标记的中心点位置数据也变更其所变更的差值部分。亦即,对于第2组以后的各组中各标记的中心点位置数据群,MPU41将各组的先头标记的中心点位置去对准第1组的先头标记的中心点位置,然后变更至移位到y方向的值。对于中央部c及前部f一侧的第2组以后的、各组中的中心点位置数据,MPU41也同样地变更。
接下来,MPU41执行「平均图样的计算」(MPA)。首先,MPU41计算后部r一侧的全部组的、各标记中心点位置数据的平均值Mar~Mhr。另外,中央部c及前部f一侧的全部组的、各标记中心点位置数据的平均值Mac~Mhc及Maf~Mhf也以同样方法计算。这些平均值表示图17所显示分布的假想的、平均位置标记的中心点位置。
MAkr(代表Bk的后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yr(代表Y的后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cr(代表C的后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mr(代表M的后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Bkr(代表Bk的后部一侧倾斜标记),
MByr(代表Y的后部一侧倾斜标记),
MBcr(代表C的后部一侧倾斜标记),
MBmr(代表M的后部一侧倾斜标记),
MAkc(代表Bk的中央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yc(代表Y的中央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cc(代表C的中央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mc(代表M的中央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Bkc(代表Bk的中央部一侧倾斜标记),
MByc(代表Y的中央部一侧倾斜标记),
MBcc(代表C的中央部一侧倾斜标记),
MBmc(代表M的中央部一侧倾斜标记),
MAkf(代表Bk的前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yf(代表Y的前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cf(代表C的前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Amf(代表M的前部一侧主扫描方向标记),
MBkf(代表Bk的前部一侧倾斜标记),
MByf(代表Y的前部一侧倾斜标记),
MBcf(代表C的前部一侧倾斜标记),
MBmf(代表M的前部一侧倾斜标记)
如此,「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的形成和计测」(PFM)结束之后,如图11(b)所示,MPU41去执行「根据计测数据计算偏差量」(DAC),以计算颜色的偏差量。在本打印机中,是对于K色来计算Y、M、C等各色的偏差量的。然后,对于K色求得Y、M、C歪斜补正量并进行歪斜补正。还有,对于K求得Y、M、C的副扫描方向y的偏差量并进行副扫描对位偏差补正。更进一步的是,求得对于K的Y、M、C主扫描方向x的偏差量,并进行主扫描对位偏差补正。
接下来,说明本打印机的构造上的特点。
在前面所示图5中,潜像写入手段之光写入组件4是将,与多个感光体10Y、C、M、K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写入光La、Lb、Lc、Ld,通过偏向手段之1个多面镜组件(41a,41b),使其偏向的同时在感光体10Y、C、M、K上进行光写入。因此,透镜、反光镜等各色用于光写入的光学部件都混杂在光写入组件4的框体里。与此种光写入组件4不同、将用于各色的光写入系统的光学部件分别收容在各个框体内、同时在框体内分别配置专用的多面镜的构成也已为公众所知。但是,在这种构成中,由于各色的多面镜分别独立地作转动,镜面的转动相位就会互相差异。在这种相位差异的状态中,由于对于各色感光体的主扫描方向的写入开始时机也相对地差异,就那样是不能进行正常的写入的。在此,在打印工作开始时,有必要使各色的多面镜的转动相位同步,如此,从接受打印命令到实际打印动作开始为止的、第1次打印时间就会变长。
另一方面,如本打印机所示,在通过1个多面镜组件对各色进行光写入时,由于用于各色的镜面的转动相位经常作同步处理,所以没有必要对多面镜的转动相位进行同步控制。但是,这种构成与分别对用于各色的多面镜作个别转动驱动的构成相比,通过本发明者所作的实验,明确得知其连续打印动作时的颜色偏差发展程度变大。其理由将在后面叙述。亦即,颜色偏差如后所述,伴随着光写入组件4内部的温度上升而逐渐增大,但主要引起温度上升的热源是多面镜的马达PM。然后,在本打印机的光写入组件4的构成中,由于各色光学系统部件到多面镜马达PM的距离,如图所示互相之间都不同,各色的光学系统部件之间容易产生温度差。如此,在连续打印动作时,随着各色光学系统部件的温度变化,在伸缩程度上也会产生差异,即容易引起颜色偏差。
本发明者等通过具备图3所示构成的打印机测试机,完全不执行对色处理,采用以页纸长边方向为输送方向的纵向输送,在基本上将1000页A3的页纸进行连续供纸的同时,在每一页上进行测试图像的连续打印。同时,通过温度探测器测量光写入组件4的室内温度和多面镜马达(PM)的马达的轴承温度等。然后,分别对打印输出的1000页用显微镜进行颜色偏差的测量。该实验结果的图示如图18所示。另外,A3用纸是打印机测试机能够输出的最大尺寸的页纸。还有,在该图中,轴承温度在500页输出时刻急剧下降后,又立刻急剧上升,其原因在于为了在供纸盒2中追加补充500页A3用纸而中断了连续打印动作的。还有,就在进行该实验之前,强制执行了对色处理,将颜色偏差降到了初始值。
如图所示,第1页打印时,由于刚进行了对色处理,所以颜色偏差量基本是0(图中实线所示)。还有,图中两点划线所示的组件内温度在31[deg]左右。图中一点划线所示的轴承温度在36[deg]左右。此后,在999页的连续打印中,随着打印页数的增加,组件内温度盒轴承温度慢慢地持续上升,到第1000页时,组件内温度达到约47[deg],轴承温度达到约55[deg]。这些持续的温度上升是因为多面镜马达(PM)持续地连续转动的缘故。
随着组件室内温度的上升,由于光写入组件4内各光学系统部件的持续热膨胀,颜色偏差量慢慢增大,到1000页连续打印结束时,颜色偏差达到了约300[μm]。作为面向一般用户的批量机来说,其颜色偏差是75[μm]颜色偏差许可范围的约4倍。由于一般用户使用A4用纸进行打印输出比使用其他尺寸要多得多,所以可以考虑基本上没有连续打印1000页A3用纸的,万一有这种使用方法的情况,如果完全不作对色处理,其产生的颜色偏差为300[μm]。
另外,在进行这样的1000页连续打印后,将测试机放置几小时充分冷却后,又连续打印几页,此时,虽然没有进行过对色处理,颜色偏差量也会降低几个[μm]。这是因为各光学系统的部件回复到原来的温度,其伸缩程度基本回复到初始程度所致。
接下来,本发明者等,在将测试图像连续打印到1000页3A用纸里的时候,进行了每打印输出200页就作对色处理的测试。之所以选择每隔200页是因为现成的设定为如此(在图10的S17中,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值在触发打印页数200页以上时,调整处理S23被执行)。其结果如图19所示。
如该图所示,通过对每200页就执行对色处理,随打印页数增加而增大的颜色偏差量,每输出200页后就基本降低到0左右。但是,在第1页到第200页的连续打印中,由于急剧的温度变化颜色偏差量增大到了130[μm],大大超过了许可范围的75[μm]。
在测试机中,各感光体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中间转印带20的宽度都比A3用纸短边方向的长度(297mm)要大一些,在主扫描方向,最大地能够在相当于A3用纸短边方向长度(相当于A4用纸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领域里现成图像。接下来,在A4用纸里进行打印的时候,以将短边方向作为输送方向的横向输送来通纸的同时,在其上现成图像。由此,在A4用纸的情况下,可以用A3用纸的一半的时间来打印输出。
接下来,本发明者等在将测试图像连续地打印到1000页a3用纸里的时候,进行了每隔100页的打印输出就作对色处理的测试。之所以选择每隔100页是因为A3用纸100页的打印输出时间,与A4用纸200页的打印输出时间相等的缘故,如此可以获得与连续打印2000页A4用纸后基本相同的测试结果。其结果如图20所示。
如该图所示,通过对每100页就执行对色处理,随打印页数增加而增大的颜色偏差量,每输出100页后就基本降低到0左右。然后,到打印输出1000页为止,实现了将颜色偏差量保持在许可范围75[μm]以下。
如此,上述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数据,如果每隔100页就进行对色处理的话,即使大量地连续打印A3用纸,也能够将颜色偏差量保持在许可范围内。
但是,每隔100页就执行对色处理,会让用户产生「装置中断频繁等待时间太长」的不满。对于触发打印页数来说,其设定值降低到150页已经是极限了,再低的话就有可能招致用户的不满了。而且,即使将触发打印页数降至150页,如图19所示可知,第150页的颜色偏差量也已经超过了颜色偏差的许可范围。
这里,本发明者等注意到了同样打印一张页纸,A3所需的时间为A4的一倍这一点。这换句话说,图20所示虽然是使用A3用纸、并将触发打印页数设定为100页的测试,其结果与使用A4用纸、并将触发打印页数设定为200页的测试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横轴的连续打印页数变为该图数值的一半。亦即,即使将触发打印页数设定为与原来一样的200页,只要是打印输出频率最高的A4用纸,经过连续2000页的打印,其颜色偏差是能够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的。而且,由于对色处理是每隔200页进行的,用户的等待次数也能够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在此,本打印机的计数手段之MPU41,能够将每打印输出1页就增加计数的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的数据)计数增加值、对应于记录用纸的尺寸来变更。具体来说是,在前面图3所示的本打印机中,在框体1内的下部,具有未图示的多个透过型光探测器的用纸尺寸检测探测器90,成夹住供纸盒2地被设置在其上下方。在供纸盒2的底板里,设有多个未图示的检测孔,从设置在用纸尺寸检测探测器90下部底座90a里的多个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分别进入对应的检测孔。在这些复数的光之中,一部分遇到供纸盒2内的记录用纸P而被阻止向前,没有遇到记录用纸P的光,到达设置在用纸尺寸检测探测器90上部底座90b里的受光元件而被受光。多个受光元件将对应于各受光量的电压、介由A/D变换器输出到MPU41。MPU41根据该电压值,从多个受光元件之中、受光的元件所构成的组合,来确定放置在供纸盒2内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及放置姿势。如此,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通纸方向)的长度由MPU41所确定。亦即,用纸尺寸检测探测器90可以作为检测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手段。
在框体1的侧面,手动盘92对于框体1被设置成可以开闭的。图中所示手动盘92处于关闭状态下。操作者可以将记录用纸P放置在处于打开状态下的手动盘92上,以此作为打印用纸。从手动盘92被送向对位辊28的记录用纸P,通过由反射型光探测器所构成的用纸检测探测器91的一侧。MPU41根据用纸检测探测器91从检测到记录用纸P的先头、至检测完记录用纸P的后端为止的时间,来检测该记录用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以后称送纸方向尺寸)。亦即,在本打印机中,靠用纸检测探测器91和MPU41的组合,也可以构成长度检测手段。
这些长度检测探测器,从其监视用纸尺寸和图像尺寸的适合性的目的来说,一直都在被用于该用途。
图21是通过计数手段之MPU41所执行的、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数据(打印页数)的计数增加处理中的流程示意图。该计数增加处理无论是连续打印,还是1页打印,都会被执行。接着,每执行1页的打印输出(S1为Y),对于该打印输出所使用的记录用纸P的送纸尺寸,都会被判断(S2)是否超过A4的短边方向的210[mm]。然后,在没有超过210[mm]的情况(S2为N)下,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的数据之打印页数Tpn进(计数增加)1(S3)。相对地,当超过210[mm]时,打印页数Tpn进2(S4)。由此,当进行B4纵向输送或A3纵向输送等、送纸尺寸超过A4短边方向长度的打印输出时,计数增加值由1变为2,增加的部分比起A4横向输送来,其对色控制的执行时机被加快了。
在这种构成中,由于送纸尺寸超过A4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对应于每打印1页的、光写入组件4的组件内温度上升量的增加,通过增加打印页数的计数增加值,能够不计数光写入组件4的驱动时间、使对色控制能够在与组件内温度上升量相对应的时机内得到执行。由此,在不需要设置温度探测器及计数光写入组件4的驱动时间的设备、即不引起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得以将用户的等待次数及颜色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另外,当送纸尺寸超过A4的短边方向长度时,比起A4短边方向长度以下的送纸尺寸(以后称A4横向输送尺寸)来,虽然已举例说明将计数增加值变为2倍,但根据与A4横向输送尺寸的比例,也可以另外设定计数增加值。例如,在B4纵向输送的时候,由于送纸尺寸是364[mm],计数增加值变为364/210=1.73。如此一来,在所有的送纸尺寸中,对相当于A4横向输送尺寸的部分进行计数增加,就可以在更适当的时机执行对色控制了。
但是,在这种计数增加中,由于计数值(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数据)的位数变得很多,有必要确保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的容量,如此会引起成本的增加。对此,在本打印机中,因为计数值的位数只有3位,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打印页数Tpn虽然代表打印计数页数,其与通过转印组件5的记录用纸P的通纸页数是一致的。
接下来,就在本打印机中再附加其他特点之构成后的、各实施例的打印机作说明。另外,没有特殊说明,以下所述各实施例的打印机构成与前述具体实施方法中的打印机相同。
[第1实施例]
本打印机,作为打印页数Tpn的计数增加值,在A4横向输送尺寸时虽然与具体实施方法同样地一直采用「1」,但对与此之外的送纸尺寸,用户可以自由地设定。该设定通过在操作显示部的输入操作得到执行,输入值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里。
图22是由本打印机的MPU41所执行的、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数据的计数增加处理中的流程示意图。在该流程中,当打印输出所使用的记录用纸P的送纸尺寸被判断(S2为Y)为超过A4横向输送尺寸时,对应于该送纸尺寸的计数增加值Cp被读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里(S4)。然后,该计数增加值Cp被打印页数Tpn计数增加(S5)。
在这种构成中,对于各种送纸尺寸,用户通过自由设定打印页数Tpn的计数增加值,能够对高画质和等待次数减少的兼顾作调整。
[第2实施例]
本打印机通过操作显示部的输入操作,能够让操作者来选择、将打印页数Tpn的计数增加值对应于送纸尺寸而变化的计数增加处理模式(计数模式)和、不变化的计数增加处理模式,即操作显示部可以作为计数模式的选择手段。另外,当选择将打印页数Tpn对应于送纸尺寸而变化的模式时,MPU41设置控制参数之变化标志。
图23是由本打印机的MPU41所执行的、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数据的计数增加处理中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中,在判断打印输出所使用的记录用纸P的送纸尺寸是否超过A4横向输送尺寸之前,先判断变化标志是否在设置中,即判断(S2)是否是将打印页数Tpn对应于送纸尺寸而变化。然后,当不是设置中(S2为N)时,无论送纸尺寸如何,打印页数Tpn进1(S4)。相对地,当变化标志在设置中(S2为Y)时,对于该打印输出所使用的记录用纸P的送纸尺寸,去判断是否超过A4横向输送尺寸之210[mm](S3)。接下来,当没有超过210[mm]时(S3为N),打印页数Tpn进1(S4)。相对地,当超过210[mm]时(S3为Y),打印页数Tpn进2(S5)。
在这种构成中,通过模式的切换,可以让用户选择是以颜色偏差少的高画质为优先,还是以等待次数减少为优先。
[变化例]
本打印机是具体实施方法中打印机的变化例装置,感光体的轴线方向的尺寸、中间转印带20的宽度等都是对应于英寸系列用纸的长度。在这种构成中,与采用对应于A系列用纸的长度的机种、使A4用纸得以最高频率被打印输出的相同,LT用纸也是以最高频率被打印输出的。
图24是由具体实施方法打印机的变化例的MPU41所执行的、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数据的计数增加处理中的流程示意图。在该流程中,每执行1页打印输出(S1为Y),对于该打印输出所使用的记录用纸P的送纸尺寸,都去判断(S2)是否超过LT的短边方向长度之「8又1/2英寸」。接下来,在没有超过「8又1/2英寸」时(S2为N),打印页数累计寄存RTn内的数据之打印页数Tpn进(计数增加)1(S3)。相对地,当超过「8又1/2英寸」时(S2为Y),打印页数Tpn进2(S4)。
在这种构成中,由于送纸尺寸超过LT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对应于每打印1页后光写入组件4的组件内温度上升量的增加,通过增加打印页数的计数增加值,不需要计数光写入组件4的驱动时间,就能够使对色控制在与组件内温度上升量相对应的时机内得到执行。
以上,在具体实施方法的打印机中,基准页纸之A4用纸在其以短边方向为输送方向的姿势被输送的同时,在其被送至转印手段之转印组件5的情况下,以此时的计数增加值作为基准计数值,对于由用纸尺寸检测探测器90等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超过A4用纸短边方向长度的记录用纸P的计数增加值,使其为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来构成计数手段之MPU。在该构成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打印页数Tpn的位数定为3位数而降低存储器用量,从而能够节约数据记忆容量。
另外,在具体实施方法的打印机中,作为多个感光体,在与其表面移动方向相正交方向的长度上,使用对应于A系列用纸之A3短边方向长度的同时,采用A4尺寸用纸作为基准页纸,对于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超过A4用纸短边方向长度的记录用纸P的计数增加值,使其为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来构成MPU。在该构成中,通过以所有的尺寸来使计数增加值变化的方法,得以避免数据记忆容量的增大。
另外,在变化例的打印机中,作为多个感光体,在与其表面移动方向相正交方向的长度上,使用对应于英寸系列用纸长度的页纸的同时,采用LT尺寸用纸作为基准页纸,对于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超过LT短边方向长度的记录用纸P的计数增加值,使其为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来构成MPU。在该构成中,通过以所有的尺寸来使计数增加值变化的方法,也能够避免数据记忆容量的增大。
另外,在具体实施方法的打印机中,对应于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之计数增加值的变化量,设置了将其由操作者来设定的变化量设定手段之操作显示部,以对应于该输出结果的变化量、使计数增加值变化的方法,来构成MPU41。该构成如前所述,对于各种尺寸的记录用纸P,用户通过自由设定计数增加值,能够调整高画质和等待次数减少这两者的兼顾情况。
另外,在具体实施方法的打印机中,设置了使对应于长度检测手段之检测结果的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模式,和使之不变化的计数模式等、由操作者来选择计数模式的选择手段之操作显示部,根据计数模式选择手段的输入结果来切换计数模式,由此来构成MPU41。在该构成中,通过模式的切换,用户可以选择以高画质优先,还是以等待次数的减少为优先。
另外,在具体实施方法的打印机中,作为MPU41,使用的是每当计数值达到规定值之后就返回零的方法(图10的S8将RTn内数据之触发打印页数复位在零)。在该构成中,即使不作将当前的总打印页数减去执行对色处理时的打印页数的计算,也能够轻易掌握从上一次执行对色处理时开始的打印页数Tpn,从而实现计算处理的高速化。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成像手段,其包括在环状移动表面里作潜像载置的多个潜像载置体,将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所述潜像分别单独显影的多个显影手段,以及将所述潜像写入所述潜像载置体的潜像写入手段;
转印手段,其将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依次送向与各自的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对的位置里、进行环状移动的同时,将形成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图像,或重叠到保持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表面里的记录页纸上进行转印,或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重叠转印后,统一地转印到所述记录页纸里;
图像检测手段,其检测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可视图像;
长度检测手段,其检测所述记录页纸的输送方向的长度;
计数手段,其对通过所述转印手段的所述记录页纸通纸页数进行计数;和
控制手段,其将在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里形成的规定形状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所述可视图像构成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得到的所述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内的所述各可视图像的检测时机,调整相对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的所述可视图像的形成时机,将降低由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或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可视图像的重叠偏差之对位控制、在由所述计数手段得到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值时执行;
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使1页所述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变化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规定尺寸的所述记录用纸之基准页纸,以其短边方向为输送方向的姿势被输送,在被送至所述转印手段时,以所述计数增加值作为基准计数值,对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超过所述基准页纸的短边方向长度的、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计数增加值,使其为所述基准计数值的整数倍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页纸采用A4尺寸用纸,对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超过所述A4的短边方向长度的、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计数增加值,使其为所述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页纸采用LT尺寸用纸,对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超过所述LT的短边方向长度的、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计数增加值,使其为所述基准计数值的2倍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的所述计数增加值的变化量,设置使所述变化量由操作者来设定的变化量设定手段,以对应于对所述变换量设定手段输入结果的变化量,使所述计数增加值变化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使所述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模式、和不使所述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模式的、由操作者来选择的计数模式选择手段,对应于对所述计数模式选择手段的输入结果,来切换计数模式地、构成所述计数手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数手段,每当其计数值达到规定值时就返回至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潜像载置体里分别形成成像能力计测用的可视图像后,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根据由所述成像能力计测用可视图像的、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将调整所述成像手段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调整控制,与所述对位控制一起执行地、构成所述控制手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潜像写入手段,其通过1个偏向手段,将分别一一对应于多个所述潜像载置体的多个写入光,在偏向的同时照射到所述潜像载置体里以将所述潜像作光写入。
10.一种编程程序,其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以计算机作为计数手段使机械可以读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手段,其包括在环状移动表面里作潜像载置的多个潜像载置体,将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所述潜像分别单独显影的多个显影手段,以及将所述潜像写入所述潜像载置体的潜像写入手段;
转印手段,其将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依次送向与各自的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对的位置里、进行环状移动的同时,将形成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图像,或重叠到保持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表面里的记录页纸上进行转印,或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重叠转印后,统一地转印到所述记录页纸里;
图像检测手段,其检测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可视图像;
长度检测手段,其检测所述记录页纸的输送方向的长度;
计数手段,其对通过所述转印手段的所述记录页纸通纸页数进行计数;和
控制手段,其将在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里形成的规定形状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所述可视图像构成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得到的所述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内的所述各可视图像的检测时机,调整相对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的所述可视图像的形成时机,将降低由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或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可视图像的重叠偏差之对位控制、在由所述计数手段得到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值时执行;
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将使1页所述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变化的计数、由所述计数手段去执行。
1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
写入工序,其由潜像写入手段,将潜像分别写入多个潜像载置体的环状移动表面;
显影工序,其将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所述潜像分别单独地显影;
统一转印工序,其将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依次送向与各自的所述潜像载置体相对的位置里、进行环状移动的同时,将形成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图像,或重叠到保持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表面里的记录页纸上进行转印,或在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进行重叠转印后,统一地转印到所述记录页纸里;
检测工序,其通过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可视图像;
检测工序,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手段,检测所述记录页纸的输送方向的长度;
计数工序,其对通过所述转印手段的所述记录页纸通纸页数进行计数;和
控制手段,其将在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里形成的规定形状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所述可视图像构成的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后,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手段得到的所述位置偏差检测用图像内的所述各可视图像的检测时机,调整相对于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的所述可视图像的形成时机,将降低由所述各自的潜像载置体到所述表面环状移动体或所述记录页纸的、所述可视图像的重叠偏差之对位工序、在由所述计数手段得到的计数值每增加规定数值时执行;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计数工序中,对应于由所述长度检测手段得到的检测结果,使1页所述记录页纸的计数增加值变化。
CN200710100910.7A 2006-04-28 2007-04-28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2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4802A JP2007298593A (ja) 2006-04-28 2006-04-28 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124802/06 2006-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863A true CN101063863A (zh) 2007-10-31
CN100582963C CN100582963C (zh) 2010-01-20

Family

ID=38180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091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2963C (zh) 2006-04-28 2007-04-28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30657B2 (zh)
EP (1) EP1850191B1 (zh)
JP (1) JP2007298593A (zh)
CN (1) CN100582963C (zh)
DE (1) DE602007001714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26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433453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3700A (ja) * 2006-04-26 2007-11-08 Canon Inc 設計支援装置および設計支援方法
JP5229604B2 (ja) * 2007-01-12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1215B2 (ja) * 2007-02-28 201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6827B2 (ja) * 2007-12-25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60B2 (ja) * 2008-02-15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045218B2 (en) * 2008-10-15 2011-10-25 Xerox Corporation Digital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image-to-image distortion map relating reference mark grids
JP5254815B2 (ja) * 2009-01-08 2013-08-0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置検出用色画像パターン検出プログラム
JP5263674B2 (ja) * 2009-01-19 2013-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328B2 (ja) * 2009-06-0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1943A (ja) * 2009-06-03 2010-1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7776B2 (ja) * 2009-06-11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2791B2 (ja) * 2009-08-24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0579B2 (ja) 2009-09-07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7046B2 (ja) * 2010-02-23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3192B2 (ja) * 2010-07-07 2013-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505795B2 (ja) 2010-07-30 2014-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78705A (ja) * 2010-10-05 2012-04-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9538B2 (ja) * 2011-01-12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端部位置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1146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温度上昇抑制方法、及び、温度上昇抑制プログラム
JP6418491B2 (ja) * 2014-10-29 2018-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手段吐出位置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8961A (ja) * 1984-12-11 1986-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複写機
US5383004A (en) * 1993-09-13 1995-01-17 Xerox Corporation Normalizing sheet count to predict hardware replacement intervals
JPH0895332A (ja) * 1994-09-20 1996-04-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8137336A (ja) * 1994-11-07 1996-05-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28670A (ja) 2000-02-14 2001-08-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785507B2 (en) * 2000-05-17 2004-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one of sheet feeder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4375918B2 (ja) 2001-04-26 2009-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49904A (ja) 2001-11-09 2003-05-21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49905A (ja) 2001-11-09 2003-05-21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00B2 (en) 2002-02-28 2006-1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ler driving image carriers
JP2004012549A (ja) * 2002-06-03 2004-01-15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の色ずれ検出方法、その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341209B2 (ja) 2002-06-11 2009-10-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400873B1 (en) 2002-09-20 2014-04-02 Ricoh Company, Ltd. Belt device for 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dapted for an adjacent heat source
JP3604683B2 (ja) 2002-09-24 2004-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タンデムドラム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426352B2 (en) * 2002-10-24 2008-09-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4264315B2 (ja) 2003-07-02 2009-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ジストローラの回転速度設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498785B1 (en) 2003-07-18 2015-12-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peed control of a belt
JP4559124B2 (ja) 2003-07-31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色ずれ検出補正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295575B2 (ja) 2003-08-05 2009-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84164A (ja) * 2003-09-05 2005-03-3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047934A (ja) * 2004-06-30 2006-02-16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そ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300953A (ja) * 2004-04-13 2005-10-27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そ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JP4064383B2 (ja) * 2004-08-09 2008-03-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EP1628168B1 (en) 2004-08-17 2014-01-08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riving of an endless belt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32028B2 (ja) 2005-01-25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制御装置、色ずれ検出方法、色ずれ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26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433453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2433453B (zh) * 2019-08-26 2023-08-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98593A (ja) 2007-11-15
EP1850191A1 (en) 2007-10-31
US7630657B2 (en) 2009-12-08
EP1850191B1 (en) 2009-07-29
CN100582963C (zh) 2010-01-20
DE602007001714D1 (de) 2009-09-10
US20070274746A1 (en) 200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386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282041C (zh) 彩色定位偏移补正方法,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42305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308780C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CN119327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00344147C (zh) 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设备
CN200962188Y (zh) 显影剂盒
CN128723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84007A (zh) 成像设备
CN1277158C (zh)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CN1310102C (zh) 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5912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05515C (zh) 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612C (zh) 光写头驱动装置和光写头驱动方法
CN190475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829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及实行该方法的程序
CN100351709C (zh) 位置偏移检测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115857C (zh) 成像装置用的光扫描装置
CN101063749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光扫描装置的有效控制方法
CN1866073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495560A (zh) 成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CN1959544A (zh) 有效检测图像数据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CN1866072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37641A (zh) 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