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5560A - 成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5560A
CN1495560A CNA031649211A CN03164921A CN1495560A CN 1495560 A CN1495560 A CN 1495560A CN A031649211 A CNA031649211 A CN A031649211A CN 03164921 A CN03164921 A CN 03164921A CN 1495560 A CN1495560 A CN 1495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mposograph
carrier
color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649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7118C (zh
Inventor
J
原田吉和
高京介
富田教夫
真锅申生
山中敏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5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5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1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1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对于每个图像载体,相对于与图像载体周长(Dp×π)相关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多个合成图像的每个。提供了一种合成图像调节件,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Dp×π)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Dp×π)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以及 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成像型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法,尤其涉及能够自动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的成像设备,其中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是由于对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上形成的颜色成份图像进行重合而导致的,本发明还涉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法,用于自动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
在常规的成像设备如数字彩色复印机中,输入的图像数据分解为各个颜色成份以进行图像处理,然后各个颜色成份图像重合以形成彩色图像。但是,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当各个颜色成份图像不能准确重合时,在形成彩色图像过程中发生颜色重合失调。结果,有可能降低图像的质量。
另外,常规地,已知一种串列式成像设备,对于每个颜色成份包括一个成像部分以改进彩色图像的成像速度。在该串列式成像设备中,各个颜色成份图像形成在各个成像件中,各个颜色成份图像顺序重合以形成彩色图像。在该成像设备中,因为各个成像件的感光体的旋转方式互不一样,所以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的转印位置也不一样。因此,对于串列式成像设备,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是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精确重合各个颜色成份图像,成像设备执行颜色重合调节以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因此形成满意的彩色图像而没有颜色重合失调。该颜色重合调节通常通过使用光检测器进行,以检测其他颜色成份成像位置对应于基准颜色成份的成像位置的偏移。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确定偏移的校正量。另外,根据该校正量,调节形成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的时序,使得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的转印位置相互一致。通常,该校正量由相同时序的转印各个颜色成份图像和检测各个颜色成份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或通过测量由重合各个颜色成份形成的彩色图像来确定。
例如,在日本申请No.10-213940(1998)公开的成像设备中,检测各个颜色图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位置,根据检测到的转印位置的偏移量进行校正。具体地,由检测器通过检测由基准颜色成份形成的图像和由其他颜色成份形成的图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检测的距离确定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的转印位置的偏移量,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
另外,日本申请No.2000-81744公开了一种成像设备,通过测量由重合各个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彩色图像的浓度(density),校正颜色重合失调。更具体的是,进行颜色重合校正使得彩色图像的测量浓度等于当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精确重合时得到的浓度。
另外,日本申请No.2000-81744的该成像设备对每个颜色成份图像重复形成多个相同图像,因此改进了校正颜色重合失调的精确性。具体地,根据该申请,对每个颜色成份形成多个线图像作为相同的图像,用检测器检测彩色线图像的浓度,以获得各个颜色成份的线图像的重合状态。然后,由检测器检测的彩色线图像的浓度处于预定浓度范围的状态认为是各个颜色成份的线图像被精确重合的状态,执行校正使得在该重合状态成像,由此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
但是,在日本申请No.10-213940(1998)公开的成像设备中,因为使用检测器检测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的转印位置,所以可以获知各个图像的转印位置的偏移,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具有高检测精度的检测器以检测转印位置的细微偏移。另外,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形成检测的图像的图像载体的旋转不规则性、或用于驱动转印载体的转印载体驱动辊的旋转不规则性引起的成像不规则的影响,因而不能确定颜色重合失调的精确校正量。
另一方面,在日本申请No.2000-81744公开的该成像设备中,因为通过在固定的循环进行取样的多个位置检测的浓度值被平均,该设备相对较少地受到由图像载体的旋转不规则性、或用于驱动转印载体的转印载体驱动辊的旋转不规则性造成的成像不规则的影响。
但是,根据一些成像方法或检测方法,由于成像中的不规则性影响,该成像设备存在不能确定颜色重合失调的精确校正量的问题。更具体的,假定由重合各个颜色成份的线图像形成的图像为合成图像。如果子扫描方向上该合成图像形成区域较短和一个颜色成份的线图像形成在旋转速度较高的区域或旋转速度较低的区域,则不能确定用于颜色重合失调的精确校正量。另外,如果采样循环较长和样品数目较少,则不能确定用于颜色重合失调的精确校正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载体的旋转不规则性、或用于驱动转印载体的转印载体驱动辊的旋转不规则性造成的图像不规则性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成像设备是这样一种成像设备,即包括:多个图像载体,根据图像数据在其上形成图像;转印载体,其上形成在各个图像载体上的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通过转印载体在子扫描方向上的运动顺序重合;位置改变件,用于改变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浓度检测件,对于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检测由不同颜色成份图像重合而形成的每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和位置确定件,根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其中,对于每个图像载体,相对于与图像载体周长相关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多个合成图像,并且成像设备包括合成图像调节件,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根据第一个方面,首先,对于在各个不同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分别关于与图像载体周长相关的长度形成每个合成图像。具体地,在基本上至少每个图像载体的一个旋转之后,形成具有变化的重合位置的合成图像。
另外,利用合成图像调节件,浓度检测件可以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者,利用合成图像调节件,浓度检测件可以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此处,利用图像载体的旋转,执行调色剂图像从图像载体到转印载体的转印。但是,图像载体的旋转并不总是均匀的。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由图像载体的离心率造成旋转不规则性。当存在这种旋转不规则性时,图像载体的线速度和转印载体的移动速度之间的相对速度在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部分变化。
因此,对于在不同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甚至在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时,如果在图像载体的形成各个颜色成份图像的区域在合成图像之间的不同是随机的,则不能进行精确地比较。此外,当存在由图像载体的离心率造成的旋转不规则性时,图像载体的线速度在图像载体的一个旋转周期中变化。
此处,在每个图像载体的基本上至少一个旋转之后形成具有变化的重合位置的合成图像的条件下,通过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的图像浓度,甚至在每个图像载体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执行取样使得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替代不规则的取样。因此,有可能获得的检测结果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得到的值类似。另外,在每个图像载体的基本上至少一个旋转之后形成具有变化的重合位置的合成图像的条件下,通过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的图像浓度平均值,甚至在每个图像载体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执行取样使得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替代不规则的取样。因此,有可能获得的检测结果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得到的值类似。
因此,对于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在各个不同位置形成的多个合成的图像,有可能精确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因此,可执行高精确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图像载体的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
根据第二方面的成像设备是包括以下的成像设备:多个图像载体,根据图像数据在其上形成图像;转印载体,其上形成在各个图像载体上的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通过转印载体在子扫描方向上的运动顺序重合;转印载体驱动件,用于驱动和旋转转印载体;位置改变件,用于改变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浓度检测件,用于对于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检测由不同颜色成份图像重合而形成的每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和位置确定件,用于根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其中,相对于与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相关的长度,分别形成多个合成图像的每一个,并且成像设备包括合成图像调节件,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一个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一个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根据第二个方面,首先,对于在各个不同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分别关于与图像载体周长相关的长度形成每个合成图像。具体地,在图像载体驱动件的基本上至少一个旋转之后,形成具有变化的重合位置的合成图像。
另外,利用合成图像调节件,浓度检测件可以在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者,利用合成图像调节件,浓度检测件可以在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
此处,利用图像载体的旋转,执行调色剂图像向转印载体的转印。但是,图像载体的旋转并不总是均匀的。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由图像载体驱动件的离心率造成旋转不规则性。当存在这种旋转不规则性时,图像载体的移动速度以对应于旋转不规则性的恒定周期变化,并且图像载体的线速度和转印载体的移动速度之间的相对速度在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部分变化。
因此,对于在各个不同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甚至在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时,如果接触部分转印载体驱动件的移动速度中的变化在每个合成图像的形成中随机地不同,则不能进行精确地比较。此外,当存在由转印载体驱动件的离心率造成的旋转不规则性时,转印载体驱动件的线速度在转印载体驱动件的一个旋转周期中变化。
此处,在转印载体驱动件的基本上至少一个旋转之后形成具有变化的重合位置的合成图像的条件下,通过在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甚至在每个图像载体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执行取样使得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替代不规则的取样。因此,有可能获得的检测结果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得到的值类似。另外,在转印载体驱动件的基本上至少一个旋转之后形成具有变化的重合位置的合成图像的条件下,通过在至少一个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的图像浓度平均值,执行取样使得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替代不规则的取样。因此,有可能获得的检测结果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得到的值类似。
因此,对于通过在各个不同位置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的图像,有可能精确地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因此,可执行高精确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转印载体驱动件的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利用合成图像调节件,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被调节到基本上为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s倍的长度。
此处,例如,通过限定s值为自然值而形成合成图像。在此情况中,有可能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的周长的自然数倍数的长度范围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此处,甚至当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也执行取样使得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替代不规则的取样。因此,有可能获得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得到的值类似的检测结果。因此,对于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在各个不同位置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有可能精确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另外,例如,通过限定s值为不小于0但小于0.5的小数形成合成图像。此时,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的至少一个周长的范围内,有可能形成多个合成图像,该图像为在相同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并以相互相等的间隔排列。因此,有可能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至少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隔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另外,例如,通过限定s值为不小于0.5但小于1的小数形成合成图像。在此情况中,通过在合成图像形成范围内适当设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范围,有可能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该图像为在相同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并以相互相等的间隔排列。在此情况中,有可能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至少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隔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另外,例如,通过限定s值为不小于1的任意值形成合成图像。在此情况中,有可能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至少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隔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此处,s值可为正的任意值。因此,可执行高精确的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
基本上为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长度s倍的上述长度为通过将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长度加上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此处,因为使用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时测量范围(即取样期间的测量区域)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所以来自于浓度检测件的测量范围中央部分的反射光和来自于测量区域边缘部分的反射光在反射光的量方面相互不同。
因此,通过将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长度加上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即浓度检测件的检测区域长度,可在浓度检测件中央检测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的周长s倍长度的图像。因此,可实现进一步精确颜色重合调节。
当s为正整数时,如上所述,即使当在每个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也有可能得到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得到的值类似的浓度平均值。因此,可执行高精确的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图像载体不规则性或转印载体驱动件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另外,当s为1时,与s不小于2的情况相比,有可能降低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的量。
当t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时,s表示为1/(2t),连续形成t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使得相同合成图像的间距为1/t倍的周长。具体地说,通过主要使用各个图像载体上均匀分布的区域形成多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但是,因为在每个图像载体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多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相同的形状。
另外,每个图像载体的旋转不规则性在图像载体的每个旋转中有一个周期,图像载体的线速度表示为由正弦曲线所示的速度变化。因此,在上述条件下形成多个合成图像的情况下,检测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并然后计算各个浓度值的平均,执行取样使得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取代不均匀的取样。结果是,得到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得到的值类似的检测结果(各个浓度值的平均)。
因此,可进行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图像载体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另外,当以上述方式形成合成图像时,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以1/t倍图象载体周长的间距出现。因此,有可能进一步减少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的量。
此外,当在转印载体驱动件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接触部分转印带的移动速度以相应于旋转不规则性的恒定周期变化。此处,通过如上所述地限定s为并连续形成t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使得相同合成图像的间距为1/t倍的周长,执行取样使得消除旋转不规则性,以取代不均匀的取样。结果是,得到与没有旋转不规则性得到的值类似的检测结果(各个浓度值的平均)。因此,可实现颜色重合调节而不受转印载体驱动件不规则性的影响。
在此情况中,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也以1/t倍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间距出现。因此,有可能进一步减少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的量。
此处,t限定为2。如上所述,当在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为了达到进一步精确颜色重合调节,把每个合成图像的子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调节到通过将1/(2t)倍于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长度加上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而算出的长度。具体的说,在此情况中,对于每个合成图像,除了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1/(2t)倍的长度外,必须形成长度等于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的图像。因此,如果t值增加太多,则不能通过在一个区域内不形成合成图像而达到减少显影剂的效果。
因此,通过限定t值为2,使用的显影剂的量可显著减少。另外,有这样的优点,即在形成每个合成图像期间的控制和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的检测期间的控制将不会复杂。
另外,当不同颜色的成份图像由重合位置固定的颜色成份的参考图像和要进行重合位置调节的颜色成份的校正图像组成时,在各个不同位置通过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而形成的合成图像中,校正图像相对于参考图像的重合位置彼此偏移一个固定的距离。
此处,如果通过例如把固定距离设定为一个很小的距离(如1点)来进行颜色重合调节,则该调节易受图像载体旋转或转印载体驱动件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因此,即使当执行这种精确的颜色重合时,也有可能进行准确颜色重合调节。
另外,当通过改变校正图像的重合位置形成一个新合成图像时,在改变重合位置之前形成的先前合成图像之后,连续形成新合成图像,没有间隔。具体地说,当通过关于参考图像进一步将校正图像偏移该固定位置而形成合成图像时,在偏移校正图像之前形成的合成图像和偏移校正图像之后形成的合成图像总是连续的。因此,有可能减少在各个合成图像之间出现的没有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的数目。因此,可缩短用于颜色重合调节的时间。
本发明的上述和进一步目的及特点将通过下面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而更全面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成像设备示意结构的简图;
图2是表示例如把作为校正块图像(correction patch image)的青色(C)颜色成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参考块图像(reference patch image)的黑色(K)调色剂图像时,形成在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颜色重合调节方法草案的示意图;
图4表示在关于参考图像的子扫描方向通过以1个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图5表示对于参考线和检测线的每个重合状态,在对准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读取区域内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的曲线;
图6表示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方法草案的示意图;
图7表示通过在子扫描方向关于参考图像以d个点(11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图8表示对于参考线和检测线的每个重合状态,在对准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阅读区内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曲线;
图9表示通过在主扫描方向关于参考图像以1个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图10表示通过在主扫描方向关于参考图像以d个点(11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图11表示在成像设备中进行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流程图;
图12表示成像设备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流程图;
图13表示在成像设备中用于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的用在颜色重合调节中的结构框图;
图14表示根据本发明颜色重合调节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5表示根据本发明颜色重合调节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6表示根据本发明颜色重合调节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7表示根据本发明颜色重合调节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和
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颜色重合调节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将参考图1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本实施例成像设备100在记录纸上形成彩色或单色图像。如图1所示,除了包含用于校正彩色图像颜色重合失调的颜色重合调节的结构外,成像设备100包括馈纸托盘10、排纸托盘15、33和定影单元12。后面详述包含用于校正彩色图像颜色重合失调的颜色重合调节的结构。
馈纸托盘10为用于存放记录图像的记录纸的托架。排纸托盘15和33为放置记录图像的记录纸的托架。排纸托盘15放置在成像设备100的上部,印有图像的记录纸面朝下放置。排纸托架33提供在成像设备100的侧边,印有图像的记录纸面朝上放置。
定影单元12有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加热辊31根据检测的温度值设定预定的温度。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保持记录纸以使得调色剂图像在其中间转印。因此,利用加热辊31,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和加压定影到记录纸。
下面,将描述包含在颜色重合调节中用于在成像设备100中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的结构。此处,将首先解释称为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颜色重合调节,然后解释考虑了旋转不规则性的图像载体的颜色重合调节和考虑了用于驱动转印载体的转印驱动辊的旋转不规则性的颜色重合调节,上述为本发明的特征。
作为与颜色重合失调校正相关的结构的成像设备100,包括成像站50、转印和传输带单元8、对准检测传感器21(浓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湿度传感器22。
成像站50通过使用黑(K)、青(C)、品红(M)和黄(Y)色形成彩色图像。但是,为了形成对应于各种颜色的4种潜像,成像站50包括对应于各种颜色的曝光单元1a、1b、1c、1d;显影单元2a、2b、2c、2d;感光鼓3a、3b、3c、3d;清洁单元4a、4b、4c、4d;和充电器5a、5b、5c、5d。注意“a”、“b”、“c”和“d”分别对应于黑(K)、青(C)、品红(M)和黄(Y)色。
在下面的描述中,用于各种颜色的4构件为曝光单元1、显影单元2、感光鼓3、清洁单元4和充电器5的统称,除了指明相应于特定颜色的构件的情况外。
曝光单元1为写入头,如EL和LED,由以阵列排列的发光单元或包括激光辐射部分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组成。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使用了LSU。根据输入图像数据,通过曝光感光鼓3,曝光单元1对应于感光鼓3上的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2通过各种颜色的调色剂把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图像显影成可视图像。感光鼓3(图像载体)放置在成像设备100的中央。感光鼓3对应于输入图像数据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图像和调色剂图像。
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图像显影为可视图像并转印到记录纸等上之后,清洁单元4去除和收集残留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充电器5在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充预定的电压的电。作为充电器5,可以使用可与感光鼓3接触的辊类的充电器和刷类充电器。另外,不与感光鼓3接触的充电器型充电器也可用作充电器5。注意,在实施例中,使用了充电型充电器。
转印和传输带单元8放置在感光鼓3的下面。转印和传输带单元8包括转印带7(转印载体)、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载体驱动件)、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驱动辊72、74、转印辊6a、6b、6c、6d和转印带清洁单元9。后面,对应于各种颜色的4个转印辊6a、6b、6c、6d统称为转印辊6。
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和转印带驱动辊72、74为用于张紧转印带7并在箭头B方向驱动及旋转转印带7。
转印辊6旋转支承转印和传输带单元8的外壳。转印辊6包括直径为8至10mm的金属轴作为基底,其表面覆盖有导电的弹性材料如EPDM和尿烷海绵。通过使用导电弹性材料,极性与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高压可均匀施加到记录纸上。结果,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传输吸引到传输带7上的记录纸。
可以使用聚碳酸盐、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烯氟、聚四氟乙烯集合物或次乙烯基四氯乙烯聚合物来形成传输带7。安置传输带7使得可以与感光鼓3接触。通过把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连续转印在传输带7上、或传输吸引到传输带7上的记录纸,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带7具有100μm厚度等,并通过使用胶片连续生产。另外,转印带7为非透明并为黑色。
转印带清洁单元9去除和收集用于颜色重合调节的调色剂和用于处理控制的调色剂,上述调色剂由于方向转印粘附在转印带7上。转印带清洁单元9还去除和收集由于与感光鼓3接触而粘附在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
为了检测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块图像(patch image),对准检测传感器21放置的位置为:转印带7刚好通过成像设备部分50和转印清洁单元9的前部。对准检测传感器21通过成像站50检测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块图像。
温度/湿度传感器20检测成像设备100中的温度和湿度。该温度/湿度传感器22放置在处理部分的附近,此处温度或湿度没有剧烈变化。
通过转印带驱动辊71驱动和旋转转印带7、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驱动辊72、74和转印辊6。因此,各种颜色成份的调色剂图像一张接一张连续转印到在传输的同时吸引到转印带7上的转印带7或记录纸上,而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在彩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转印带7的情况中,彩色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到记录纸上。
当根据本实施例在成像设备100上进行重合调节时,由成像站50形成的各种颜色成份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7上。此时,如果各种颜色成份的调色剂图像的任何一种颜色成份的调色剂图像给定为参考调色剂图像,那么该参考调色剂图像(参考图像)首先转印到转印带7上。然后,要进行颜色重合失调校正的其他颜色成份的调色剂图像(校正图像)转印在参考图像上。后面,参考图像和校正图像分别称为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
这里,解释成像设备100成像操作的顺序。
当图像数据输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曝光装置1曝光感光鼓3的表面,使得在调节位置中形成对应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其中,调节位置由后叙的颜色重合调节而算出,由此在感光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
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2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同时,储存在馈纸托盘10中的一张记录纸张被拾取辊16分开并传输到纸张传输路径S,并暂时由阻挡辊14保留。根据对准预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阻挡辊14控制传输时序,使得感光鼓3上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记录纸张成像区的前端对齐,并再根据感光鼓3的旋转将记录纸张传输到转印带7。记录纸张在附着到转印带7上的同时并传输。
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向记录纸张的转印由设置成与感光鼓3夹转印带7地面对的转印辊6执行。对转印辊6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高压,由此将调色剂图像施加到记录纸张上。对应于四种颜色的四类调色剂图像依次叠加到由转印带7传输的记录纸张上。
之后,记录纸张被传输到定影单元12,并且调色剂图像通过热压固定到记录纸张上。然后,由传输切换导杆34切换传输路径,使得带有图像的记录纸张被传输到排纸托盘33,或通过纸张传输路径S’传输到排纸托盘35。
当完成了向记录纸张的转印时,由清洁单元4对残留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执行收集/去除。而且,转印带清洁单元9执行对黏附在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的收集/去除,从而完成成像操作序列。
注意,虽然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是一种直接转印式成像设备,记录纸张承载在转印带7上,并且形成在各个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记录纸张上,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到中间转印式成像设备,形成在各个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处于另一张之上的记录纸张上,并再集中地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形成彩色图像。
图2是表示通过转印黑色调色剂图像作为参考块图像并例如把青色成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参考块图像上作为校正块图像而在转印带7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实例。
如上所述,转印带7由安装在转印和传输带单元8上的转印带驱动辊71驱动并旋转。因此,如图2所示,当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到达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位置时,由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在转印带7上的浓度的平均值(以下称作浓度平均值)。
更具体地说,对准检测传感器21对转印带71上辐射光束并检测转印带7上反射的光束。因此测得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浓度平均值。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曝光单元1校正曝光时序,并校正在感光鼓3上的写入时间。
注意,如图2所示,虽然对准检测传感器21设置成使辐射光的发射位置与反射光的检测位置平行与转印带7的传输方向,但并非局限于此。例如,通过利用反射镜等,对准检测传感器21可以设置成辐射光的发射位置和反射光的检测位置垂直于转印带7的传输位置。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的处理速度设置为100mm/s,并且对准检测传感器21以2ms的取样周期进行检测。
接下来,详细解释具有此种结构的成像设备100所采用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首先解释第一颜色重合调节法。然后解释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法。
利用黑色(K)调色剂图像作为参考块图像并用青(C)调色剂图像作为校正块图像解释本实施例。首先,对颜色重合调节范围为转印带7的传输方向上99点(行)、并且颜色重合调节方向为子扫描方向的情形给予解释。此处,转印带7传输方向上的99点(行)的颜色重合调节范围意味着,在形成用于检测的单个图像期间,校正块图像的形成时间可以在转印带7传输方向上99点的范围内变化,其中用于检测的单个图像由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组成。另外,为了方便解释,此调节范围中的第一调节位置被称作第一点调节位置,此调节范围内的最后调节位置被称作第99点调节位置。
注意,用作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颜色重合调节范围不需限制在99点的调节范围,可以设置在一个更窄的范围或更宽的范围。另外,调节范围可以根据条件变化。在任何情况下,当调节范围较宽时,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颜色重合(对准)调节,而当调节范围较窄时,花很短的时间进行颜色重合(对准)调节。
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进行的颜色重合调节,通过在转印带7上形成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而执行,多个线条的每一个在垂直于转印带7传输方向(以下称作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以下称作子扫描方向)上延伸并并沿着子扫描方向排列。构成参考块图像的线条以下称作参考线,构成校正块图像的线条以下称作校正线。
图3是第一颜色重合调节法的概略示意图。首先,如图3中所示,在转印带7上形成一个线宽n为4个点、线条间距m为7个点的参考块图像。具体说,参考线的图案的间距(m+n)设置为11点。注意,参考线为黑色(K)线条。形成由参考线组成的参考块图像之后,在参考块图像之上形成具有与参考块图像相同线宽n和线条间距m的校正块图像。
随后,由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包括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
图4是通过在子扫描方向相对于参考线以1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而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阅读区内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本实施例中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阅读范围是一个直径约为10mm的圆形区域,可以平均由小振动所致的重合失调造成的检测误差。而且,根据重合校正线的时序,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形成由几十至几百个参考线以及校正线组成的单个合成图像(由图4中的虚线围绕的图像)。另外,通过改变重合校正线的时序来形成多组合成图像。
此处,由对准检测传感器21进行检测的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依据参考线和校正线在转印带7上的重合状态而改变。具体地说,根据参考线和校正线的重合程度,由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反射光的检测值将改变。换言之,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结果将根据形成在转印带7表面上的参考线和校正线的总面积而改变。当此面积为最小时,即当参考线和校正线完好地重合时,在从对准检测传感器21发出的光中被参考线和校正线吸收的光量变为最小。换言之,从转印带7反射的光量变为最大。因此,作为由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检测值的浓度平均值变得更高。在透明转印带用于代替转印带7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透射式对准检测传感器代替反射式对准检测传感器21来进行类似的检测。
如上所述,当参考线和校正线完好地重合时,检测值变为最大值。具体地说,当在检测值变为最大值(或在利用透明转印带的情形中检测值变为最小)的条件中进行成像时,可以获得参考线与校正线完好重合的状态。在此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通过注意参考线与校正线完好重合时检测值变为最大的事实,执行颜色重合,使得检测值变为最大。但是,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不必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找到一种参考线与校正线彼此完全移位的状态,即检测值变为最小的状态。但在此情况下,将从检测值变为最小的状态中算出检测值变为最大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使用非透明黑色转印带7,所以当参考线和校正线完好地重合时,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变为最大。因此,如图3所示,要形成在参考线上的校正线以任一速率偏移,从而改变参考线和校正线的重合状态。然后,通过获得由对准检测传感器21对偏移的校正线的各个状态检测到的检测值,找到检测值变为最大的状态。
此处,如上所述,在参考线和校正线为多条线宽n为4个点、二者间距m为7个点的情况下,当参考线和校正线完好地重合时,参考线最好完好地覆盖校正线,如图4中的Q1所示。具体地说,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由4点线宽与7点间距、即11点线条间距的图像的重复组成的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其中这种图像对应于参考线的4点和校正线的4点重合。
接下来,当校正线从参考线的形成位置在图4中Q2所示的子扫描方向偏移1个点时(下面称为“+1点重合失调”),产生一种参考线不能完好地覆盖校正线的位移状态。在此情况下,对准检测传感器21会另外地检测到由4点宽的参考线和4点宽的从参考线偏移1个点的校正线组成的5点线宽和6点线条间距。换言之,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由参考线和校正线组成的5点线宽与6点线条间距的重复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因此,当校正线在子扫描方向从图4所示的状态Q1逐一点地偏移时,参考线和校正线的重合状态将如图3和图4中Q1至Q12所示地变化。然后,当校正线从图4所示的Q1状态偏移+11点时,所得的图像由4点线宽与7点线条间距的重复组成,如图3中的Q12所示。简言之,再产生参考线与校正线完好重合的状态。
因此,校正线偏移11点的状态等于偏移校正线之前的状态,无论何时校正线偏移11点,都重复产生相同的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颜色重合调节范围是转印带7传输方向上的99点(线条)的范围。具体地说,通过相对于参考线逐一点地偏移校正线的位置,可以把校正线的位置设置为99个不同的位置。例如,假设开始检测浓度平均值的校正线的位置是第50个点调节位置,是颜色重合可调节范围的中心(从第1个点调节位置到第99个点调节位置)。在此状态中,首先参考线和校正线形成在转印带7上,并再获得包含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
接下来,通过偏移校正线1个点,在转印带7上形成将成为第51个点调节位置的参考线和校正线。然后获得在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另外,重复与上述相同的过程,使得最终在转印带7上形成将成为第60个点调节位置的参考线和校正线,其中该位置相对于第50个点调节位置偏移10个点。然后,测量包含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具体地说,形成总共11种的合成图像,并且检测合成图像图案的浓度。注意,即使在转印带7上形成将成为第61个点调节位置的参考线和校正线时,其中该调节位置相对于第50个点调节位置偏移11个点,检测结果将与第50个点调节位置上校正线的相同,因此不在形成将成为第61个点调节位置的校正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对这十一个位置的每一个形成校正线并将其叠加在参考线上,然后再检测浓度平均值。接下来,确定检测值变为最小的校正线的位置。换言之,获得一个曝光时序,在该时间内将要进行调节(校正)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和其它色成份的图像彼此完好地对准。
图5是对于参考线和校正线的每种重合状态,在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传感器阅读区(本实施例中是直径D=10mm的圆形区域)内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曲线。
此处,如上所述,当参考线和校正线完好地重合时浓度平均值(检测值)变为最大。如果对应于此状态的校正线的形成位置是一个暂时吻合点,则图5表明开始状态是一个校正线从暂时吻合点偏移1个点的状态,并且当校正线偏移+1个点时参考线和校正线重合。如上所述,如果浓度检测开始处的校正线的位置是第50个点调节位置,则此第50个点调节位置上的校正线处于-1点重合失调状态。然后,暂时吻合点处于第51个点调节位置。
但是,如上所述,无论何时校正线偏移11点,都可以重复相同的状态。简言之,此暂时吻合点并不总是各种颜色成份在每种图像形成中精确重合的位置(以下称作真实的吻合点)。
即,对应于+11点重合失调态的第62点调节位置、对应于+22点重合失调态的第73点调节位置、对应于+33点重合失调态的第84点调节位置、对应于+44点重合失调态的第95点调节位置可以是真正的吻合点。或者,对应于-11点重合失调态的第40点调节位置、对应于-22点重合失调态的第29点调节位置、对应于-33点重合失调态的第18点调节位置、对应于-44点重合失调态的第7点调节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真实吻合点。
简言之,这九个点中的任何一个都是真实的吻合点,并且在此阶段,即第一颜色对准阶段,只可以预测真实吻合点的候选者。换言之,通过校正用于形成校正线的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序,甚至在选取了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变为最大处的校正线的位置时,将被调节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和其它色成份的图像可以或不可以完好地重合。
因此,为了从通过第一颜色重合调节找到的第51个点调节位置中找出将要调节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和其它色成份的图像的真实吻合点以及其它八个可以从第51个点调节位置算出的候选位置,可以执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
注意,在上述实例中,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找到参考线和校正线完好重合的调节位置、即浓度值变为最大的调节位置。但是,还可以找到参考线和校正线彼此完全位移的调节位置、即浓度值变为最小的调节位置。
在此情况下,为了便于对浓度值变为最小的调节位置进行检测,需要额外地形成用于检测的图案。此处,例如假设n为4个点,m为6个点,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图案的间距(n+m)为10个点。在此情况下,找出浓度值变为最小的调节位置、即第56点调节位置。然后,通过从第56点调节位置偏移校正线-5个点,可以确定第51点调节位置是浓度值变为最大的调节位置。
接下来,解释第二颜色重合调节。
在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中,在由第一颜色重合调节找出的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变为最大的位置处,通过曝光单元1的曝光执行向感光鼓3上的写入,并且在转印带7上形成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根据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每个参考线和校正线间距的点数d(d=m+n)形成将颜色在此时形成的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例如,参考块图像的线宽设置为点数(8d),比d大8倍,参考块图像的线条间距设置为d,校正块图像的线宽设置为d,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设置为点数(8d),是d的8倍。注意,参考块图像的线宽、参考块图像的线条间隔、校正块图像的线宽以及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不必局限于此。
此处,因为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n为4个点、m为7个点,所以校正块图像的线宽(d)为11点,并且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8d)是88个点。另外,参考块图像的线宽(8d)是88个点,参考块图像的线条间隔(d)是11个点。因此,颜色重合调节范围是转印带7输运方向上的99个点的范围。注意,当希望在颜色重合调节范围内变化时,可以通过增大或缩小代表参考块图像的线宽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的d的因子(8)扩大或缩小该范围。例如,通过将d因子设置为9来代替8,可以将颜色重合调节范围变为110个点的范围。或者,通过将d因子设置为7,可以将颜色重合调节范围变为88个点的范围。
因此,在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中,根据颜色对准调节范围设置参考块图像的线宽、参考块图像的线条间隔、校正块图像的线宽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简言之,可以这样设置,使得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距等于所需颜色重合调节范围中的点数量。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颜色重合调节范围为9个点。因此,通过假设参考块图像的线宽为8d、参考块图像的线条间隔为d,校正块图像的线宽为d、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为8d而给出下面的解释。
在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中,与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一样,首先通过相对于参考块图像分别偏移对应于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块图像间距的点数来形成校正块图像。具体地说,通过逐个d点地偏移来形成校正线,其中d为校正线宽。之后,通过利用对准检测传感器21,找出在包含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
图6是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法的概略示意图。
在此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法中,进行设置,使得当将要调节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和其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彼此完好地对准时,参考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彼此完全移位。因此,如图6中q1(未重合失调)所示,校正块图像形成在参考块图像之间与参考块图像不重合的状态代表要被调节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与其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彼此完全对准的状态。换言之,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连续连结的状态、即在转印带7的子扫描方向没有间隔的状态是要被调节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与其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彼此完全对准的状态。产生这样状态的校正线的形成位置是上述的真实吻合点。
另一方面,如果参考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没有很好地对准,并且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处于从q1态偏移的状态,则校正块图像形成在参考块图像之上。此状态表示要被调节的参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与其它色成份的图像位置彼此位移。这也表明导致这种状态的校正线的形成位置是暂时吻合点而非真实吻合点。
图7表示通过在子扫描方向关于参考图像以d个点(11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此处,如图6和图7所示,从q1态逐d个点地偏移校正线。校正块图像偏移到q9的状态,该状态是由校正线的q1态偏移8d个点而达到的状态。注意,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如果d个点,则又产生与开始的q1态相同的状态。但是,因为这样超出了颜色对准调节范围,所以从9种偏移的图像图案q1~q9中检测到图像的浓度平均值。注意,图6和图7只是用于方便解释的附图,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目的是通过相对于参考块图像偏移校正块图像而非形成带有从q1态偏移的校正块图像的图像而获得q1态,其中参考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没有很好地对准并且由此彼此位移。
在此实施例中,被参考块图像或校正块图像覆盖的区域越宽,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越小。因此,如图6和图7中的q1态所示,在参考块图像之间形成校正块图像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检测值小于在如图6和图7中q2至q9态所示的校正块图像形成于参考块图像之上的状态中检测到的检测值。换言之,当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无重合地形成时,检测值变为最小。
图8表示对于参考线和检测线的每个重合状态,在对准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阅读区内包括参考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的浓度平均值曲线。
此处,如图8所示,在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无重合地形成的状态中(图8中的真正吻合点),检测值变为最小。具体地说,在对应于真正吻合点的第62点调节位置处的浓度平均值小于对应于-5点重合失调态的第7点调节位置、对应于-4点重合失调态的第18点调节位置、对应于-3点重合失调态的第29点调节位置、对应于-2点重合失调态的第40点调节位置、对应于-d点重合失调态的第51点调节位置、对应于+d点重合失调态的第73点调节位置、对应于+2d点重合失调态的第84点调节位置以及对应于+3d点重合失调态的第95点调节位置等处的浓度平均值。
因此,如果调节将被调节的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间,使得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变为最小,则可以使参考色成份的图像和一种被调节色成份的图像没有位移地很好对准。因此,可以没有颜色重合失调地形成彩色图像。
因而,在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中,通过对准检测传感器21也发现对于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每种重合态的浓度平均值。另外,通过利用在参考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与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不重合的状态下检测值变为最小这一事实,调节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序,使得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变为最小,并且由此进行颜色重合调节。
如上所述,通过以两个步骤进行颜色重合调节,即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可以确定用于形成要调节的颜色成份的图像的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序,这能够使得参考色成份的图像和被调节的颜色成份的图像在一个很宽的颜色重合调节范围内彼此很好地对准。
而且,在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中,根据通过第一颜色重合调节获得的结果,形成具有不同于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的线条图案的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并且找到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没有很好地重合的状态。因此,在通过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从一个较窄的颜色重合调节范围(11个点的范围)中找到一个暂时吻合点之后,进一步计算作为真正吻合点候选者的多个不同暂时吻合点(8个点),并再从这些暂时吻合点(9个点)中找出真正吻合点(1个点)。注意,此时的颜色重合调节范围是一个很宽的范围(99个点的范围)。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形成一个参考块图像和一个其相对于参考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以20种不同的图案偏移的校正块图像、并再测量所得图像的浓度,可以在99点的较宽范围内进行颜色重合调节。因此,可以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有效且容易地进行颜色重合调节,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颜色重合调节。对对应于要被调节的颜色成份的每种图像状态进行这种颜色重合调节。但是,在这里只写出了对一种颜色成份的解释。具体地说,在实际颜色重合调节中,对青(C)、品红(M)和黄(Y)相对于黑色(K)进行颜色对准调节。
在上述解释中,只对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进行子扫描方向上的颜色重合调节的情形进行解释。但是,也有在主扫描方向发生颜色重合失调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通过按照与在子扫描方向的颜色重合调节相同的方式在主扫描方向形成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来进行颜色重合调节。
图9表示通过在主扫描方向关于参考图像以1个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图10表示通过在主扫描方向关于参考图像以d个点(11个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
在主扫描方向的颜色重合调节中,如图9所示,首先,作为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在参考线和校正线的间距范围(n+m个点之内)内逐一点偏移的同时形成校正线,并且找到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完好重合的状态。接下来,作为第二颜色重合调节,如图10所示,校正线逐d(d=m+n)个点地偏移校正线,并且找到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不重合的状态。通过进行这种颜色重合调节,可以得到使参考色成份的图像与被调节颜色成份的图像在主扫描方向完好对准的曝光时序,然后以此曝光时序形成要被调节颜色成份的图像
注意,颜色重合调节可以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中的一个或二者上进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校正子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两个方向上的颜色重合失调,由此达到优良的图像质量。
另外,使用的块图像不必局限于上述线条图案,可以通过形成平行于子扫描方向的线条和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的线条并利用所得到的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交叉图案来进行颜色重合调节。
此外,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虽然在逐一点地偏移校正线的同时将校正块图像形成在参考块图像之上,但校正线的偏移量不限于1个点。例如,校正线的偏移量可以是2个点。但是,校正线的偏移间距越小,第一颜色重合调节的精度就越高。注意,对于新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也是同样的,后面进行描述。
图11和图12是在成像设备100中进行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流程图。
与上述类似,此流程图通过假设颜色重合调节范围为99个点、颜色对准调节范围为从第1个点调节位置到第99个点调节位置来进行举例说明的。而且,在由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组成的用于第一颜色重合调节的合成图像中每个块图像的线条间距为11个点,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二者均具有4个点的线宽和7个点的线条间隔。而在用于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合成图像中,每个块图像的线条间距为99个点,参见块图像的线宽为88个点,参考块图像的线条间隔为11个点,校正块图像的线宽为11个点,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隔为88个点。
第一颜色重合调节由步骤S11~S17表示。具体地说,在步骤S11中,在颜色重合调节范围内校正块图像的任意调节位置确定为开始时的一个调节位置(第A0点调节位置)。之后,为了便于解释,在对于任意n的“第n个点调节位置”的表述中,n的值将被称作“数值号”。例如,在开始时的调节位置数值号(第A0个点调节位置)为A0
此处,假设开始时的调节位置是一个将成为颜色重合调节范围中心的位置。当沿重合调节范围为99个点时,第50个点调节位置设置为存储部分中的或成像设备100中的缺省位置(开始时的调节位置)。
接下来,在步骤S12,获得第A1点调节位置(第45点调节位置),该位置是从开始时的调节位置、即第A0点调节位置(第50点调节位置)偏移-5点后的位置。接下来,在步骤S13,把由形成在第A1点调节位置的用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的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组成的合成图像印到转印带7上。
然后在步骤S13之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14。在S14中,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转印带7上包括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SA)。接下来,操作进行到步骤S15,获得第A2点调节位置(第46点调节位置),该位置是从第A1点调节位置(第45点调节位置)偏移+1点后的位置。
步骤S15之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对找到数值号(A0+5)的值是否大于数值号A2的值进行比较。在步骤S16中,如果数值号(A0+5)的值小于数值号A2的值,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18。在步骤S18中,数值号A1的值(45)变为数值号A2的值。即,数值号A1的值为46。步骤S18之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13,并再重复上述过程系列。换言之,在步骤S16中,如果数值号(A0+5)的值大于数值号A2的值,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17。
如上所述,在步骤S11~S16和S18中,数值号从A0变为A10,利用对应于各个数值号的校正线分别形成用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的合成图像,并再检测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
接下来,在步骤S17中,在检测到的SA值中,具有最大SA值的数值号定义为数值号Amax。如果此第一颜色重合调节的结果类似于图5所示的结果,则数值号Amax为46,并且暂时吻合点是第46点调节位置。
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由步骤S21~S27表示。在步骤S21中,把通过从步骤S17确定的数值号Amax中减去11的倍数而算出的最接近零的正数值号确定为数值号B0。具体地说,当数值号Amax为46时,通过从数值号46中减去44所获得的值2设置为数值号B0
接下来,在步骤S22中,把由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组成的合成图像印在转印带7上,其中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形成在第B0点调节位置处用于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步骤S22之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23。在步骤S23中,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转印带7上包括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SB)。
接下来,在步骤S24中,获得第B1点调节位置(第13点调节位置),该点是从B0点调节位置(第2点调节位置)偏移+11个点的位置。具体地说,通过增加用于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的合成图像的间距数11而算出的数值号为数值号B1(13)。步骤S24之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比较数值号B1和颜色对准调节范围中的点数(99),并且如果数值号B1较小,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28。在步骤S28,数值号B0的值(2)作为数值号B1的值(13)。具体地说,数值号B0的值为13。步骤S28之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22并再重复上述过程系列。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如果数值号B1大于颜色对准调节范围中的点数(99),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在步骤S23中检测到的检测值中,把具有最小SB的数值号定义为数值号Bmin。如果在此获得的结果类似于图8所示的结果,则数值号Bmin为57,并且真正吻合点是第57点调节位置。
然后,在步骤S27中,把第Bmin点调节位置设置为最后颜色重合调节位置,并且将关于此调节位置的信息储存在调节位置存储件44中(见图13)。根据此信息,调节成像站50的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序。类似地,对将要进行校正的其余颜色计算具有最小SB值的数值号,并且在调节位置存储件44中储存关于各种颜色的调节位置的信息(见图13)。
图13表示在成像设备100中用于校正彩色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的用在颜色重合调节中的结构框图。
应用在颜色重合调节中的结构包括一个控制器40和连结到控制器40的写入件41、转印件47、显影件42、充电件45、驱动件46、对准检测传感器21、温度/湿度传感器22、操作件48、计数器51、计时器52、探得数据存储件49、图案数据存储件43和调节位置存储件44。
控制器40执行数据处理并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各个部分。此控制器40还包括一个大小调节件(合成图像调节件)(未示出),用于设置在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后面将描述此大小调节件。另外,通过此大小调节件进行大小调节的步骤将称作合成图像调节步骤。
另外,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控制器40包括一个用于改变调节位置的位置改变件(位置改变装置)。而且,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控制器40包括一个用于根据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结果从调节位置中确定真正吻合点的位置确定件(位置确定装置)。
写入件41主要是指曝光单元1,它在感光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转印件47主要是指转印辊6,它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记录纸张上。显影件42主要是指显影器2,它把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充电件45主要是指充电器5,它对感光鼓3充电。驱动件46主要是一个驱动源和一个用于传输记录纸张的传递机构,它驱动馈纸辊、传输辊等。操作件48设定要执行的控制。计数器51对执行成像的次数进行计数。计时器52计算由特定的时间点执行成像的总时间。探得数据存储件49储存关于暂时吻合点的信息,这些暂时吻合点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之后变为真正吻合点的候选者。当形成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时,图案数据存储件43储存形成图案。调节位置存储件44储存将要成为真正吻合点的调节位置。
顺便说一下,在成像设备组装并安装在实际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必须在更换部件或维护之后进行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另外,在颜色重合调节之后,把关于将要成为真正吻合点的调节位置的信息储存在成像设备中,并且根据此信息进行成像。
在执行完一次上述颜色重合调节之后,在执行成像之前再进行颜色重合(对准)调节时,很少有出现很大的颜色重合失调的情形。因此,当再执行颜色重合调节时,第二颜色对准调节的调节范围变窄,或者可以省去第二颜色重合调节。
在开始供电预定时间之后或在执行成像的次数超过预定纸张数之后,也可以布置要进行的颜色重合调节。在此情况下,通常的情形是几乎没有颜色重合失调,并且因此可以通过省去第二颜色对准调节,以显著地缩短颜色对准调节所花费的时间。
另外,甚至当安装在成像设备内部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感测到温度和湿度已经达到预置温度和湿度、或感测到温度和湿度的突变时,也可以进行颜色对准调节。
另外,如果在维护之后有显著的颜色重合失调,维护例如是用户或服务人员执行的更换处理单元,如感光鼓和显影单元,用户或服务人员可以强制成像设备执行颜色对准调节。在这些情形中,也可以选择是否不用缩小调节范围地执行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执行具有较小调节范围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或者只执行第一颜色重合调节。
注意,当除了在供电时的颜色对准调节和强制的颜色对准调节之外满足执行颜色重合调节的条件时,不需要立即执行颜色对准调节。例如,在处理过程中,在成像作业之后但在开始下一个成像作业之前,通过执行颜色对准调节,成像将被中断,由此提高了方便性。
顺便说一下,有一种情形,甚至当进行上述颜色重合调节时也不能精确地校正颜色重合失调。具体地说,甚至当进行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时,也会看到不能精确重合各种颜色成份的现象。这种现象由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或是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不规则性导致的。
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以及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不规则性主要由感光鼓3的离心率以及转印带驱动辊71的离心率造成。注意,虽然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也由用于驱动感光鼓3的驱动系统的传递件的离心率或是驱动系统的驱动源的旋转不规则性导致,但这种旋转不规则性与感光鼓3的离心率造成的旋转不规则性相比较小。对于用于驱动转印带驱动辊71的驱动系统传递件的离心率或是对于驱动系统驱动源的旋转不规则性据说也一样。
此处,当由于感光鼓3的离心率而出现旋转不规则性时,感光鼓3的线速度与转印带7的移动速度之间的相对速度在感光鼓3与转印带7开始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分变化。因此,对于通过在各个不同的位置叠加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而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甚至当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时,如果形成各种颜色成份的图像的各个感光鼓3的区域在合成图像之间随机地不同,则不能进行精确的比较。因而不能进行精确的调节。
然后,下面讨论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甚至当在感光鼓3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或是在转印带驱动辊71中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本调节方法也可以精确地校正颜色重合失调。下面参见图14~18解释成像设备和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中,如上所述,在相对于参考线以1个点的速率偏移校正线的同时形成合成图像。然后,通过检测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找到暂时吻合点。然而,因为第一颜色重合调节逐一点地偏移校正线,所以易受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因此,存在错误地检测暂时吻合点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第一颜色重合调节,通过在考虑到感光鼓的周长之后进一步形成合成图像,找到精确的暂时吻合点。下面首先在实例1至实例3中解释考虑到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后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以下称作新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
在例1至例3中,通过大小调节件(合成图像调节件)将每个合成图像在子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调节成基本上为感光鼓3(图像载体)的周长的s倍。对于s值,在各个实例中示出了具体的例子。
[实例1]
此实例举例说明了s值为正整数的情形。
此实例还举例说明了基本上为感光鼓3周长的s倍的长度是通过将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长度加上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图14是本实施例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图14的示意图所表示的是,s为1、即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被调节到一个通过将感光鼓3的周长加上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表面子扫描方向长度而算出的长度。另外,图14表示了相对于参考线偏移校正线一定数量的点的状态。注意,Dp是感光鼓3的直径,Dp×π是感光鼓3的周长,D是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
如上所述,形成一个s=1的合成图像(以下称作第一合成图像),并且检测子合成图像的浓度。另外,通过相对于参考块图像偏移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1个点,形成一个合成图像(以下称作第二合成图像),并且检测此第二合成图像的浓度。随后,重复相同的操作。例如,当形成参考块图像的每条参考线和形成校正块图像的每条校正线具有4个点的线宽n和7个点的线条间隔时,最终形成第十一合成图像,其中的校正线从第一合成图像的校正线偏移+10个点。
因此,对于校正线彼此偏移1个点的各个合成图像,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具体地说,对于每个合成图像,因为检测到长度基本上等子感光鼓3的周长的图像,所以甚至当存在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时,也进行取样,使得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取代不均匀的取样。因此可以获得类似于在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获得的检测结果。因而,对于通过在各个不同位置重合不同的颜色成份图像而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可以在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中进行精确地比较。因此,可以不受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影响地获得精确的暂时吻合点。
接下来,具体地解释在s=1时形成的参考线和校正线的数量。注意,当形成合成图像时,如图4所示,校正线相对于参考线的偏移量定义为ΔL,从首先形成的参考线的前端位置到最后形成的参考线的前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并且参考线的线宽定义为n。而且,调节每个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使得对准检测传感器21在一个长度上检测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其中所述的长度是通过将感光鼓3的周长(Dp×π)加上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D)而算出的长度。
因此,需要在ΔL、L、n、Dp×π和D之间建立一个由下面的表达式(1)表示的关系:
Dp×π+D<ΔL+L+n               ...(1)
在表达式(1)中,假设Dp为30mm,D为10mm。当分辨率为600dpi时,n设置为对应于4个点的长度,即由下列的方程(2)给出的长度。
注意,n的单位是mm。
n=4×25.4/600            ...(2)
此外,因为在校正线表明没有相对于参考线位移时获得ΔL的最小值,所以ΔL=0。
因此,当把Dp、D、n和ΔL代入表达式(1)中时,L必须满足表达式(3)的条件:
L>104.0785               ...(3)
另外,在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中,参考线和校正线每个的间距(n+m)是一个对应于11点的长度,即由下列方程(4)给出的长度。注意,n+m的单位是mm:
n+m=11×25.4/600         ...(4)
此处,当表达式(3)右侧的值被表达式(4)给出的值除时,得到223.5。因此,在此情况下,需要形成至少由224条参考线组成的参考块图像和至少由与参考线相同数量的校正线组成的校正块图像。
虽然上述实例举例说明了s=1的情形,但s不必限定于此值。例如,甚至当s是一个不小于2的正整数时,也可能找到一个不受感光鼓3旋转不均匀性影响的精确的暂时吻合点。但是,当s是一个不小于2的整数时,因为用于形成由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组成的合成图像的显影剂的量增大,所以最好通过设置s=1而形成该合成图像。
此外,上述实例举例说明了基本上为感光鼓3的周长s倍的长度是一个通过将感光鼓3周长的s倍的长度加上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而算出的长度。但是,本发明不必局限于此,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只需要基本上是感光鼓3的周长的s倍的长度。
但是,如本实例所示,当使基本上为感光鼓3的周长s倍的长度为一个通过将感光鼓3周长的s倍的长度加上对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而算出的长度时,可以进一步达到如后所述的精确的颜色重合调节。下面将解释这种效果的原因。
因为利用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的测量范围(即,取样时测量的区域)通常是一个圆形或卵形,从位于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测量范围中心处的部分反射的光和从位于测量范围边缘处的部分反射的光在反射光量上彼此不同。因此,通过将s倍于感光鼓3周长的长度加上检测面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其中检测面子扫描方向的长度是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区长度,可以在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中心检测到s倍于感光鼓3圆周长的长度的合成图像。因此,可以执行更精确的颜色重合调节。
而且,在本实例的成像设备中,对于每个感光鼓3(图像载体),相对于涉及感光鼓3周长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合成图像。另外,可以说该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合成图像调节件,使得对准检测传感器21(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感光鼓3(图像载体)的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注意,该浓度平均值是通过一次取样而获得的值。
[实例2]
本实例举例说明了s是一个表示为1/(2t)的值,此时的t是一个不小于2的自然数,并且连续形成了9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使得相同合成图像的间距为周长的1/t倍。
与上述实例1类似,本实例举例说明了考虑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不必局限于此。
图15是本实施例另一实例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图15是举例说明通过将t设置为2、即把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调节成一个通过将感光鼓周长的1/4长度加上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而算出的长度来形成合成图像的情形的示意图,其中两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以1/2倍于周长的间距连续形成。与图14类似,图15表示一种校正线相对于参考线偏移一定数量的点的状态。
此处,其上要形成参考块图像的感光鼓3的圆周被等分为4个区域,并且4分区依次命名为1a区、2a区、3a区和4a区。此外,其上要形成校正块图像的感光鼓3的圆周被等分为4个区域,该4分区依次命名为1b区、2b区、3b区和4b区。此处,其上要形成参考块图像的感光鼓是用于黑色(K)的感光鼓3a,其上要形成校正块图像的感光鼓是用于青(C)色的感光鼓3b。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外,在图15中,假设感光鼓3a的表面上被显影相同的合成图像的区域是对应于感光鼓3a圆周的区域,是1a区和3a区,不包括对应于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子扫描方向长度的部分。此外,假设感光鼓3b的表面上被显影相同的合成图像的区域是对应于感光鼓3b圆周的区域,是1b区和3b区,不包括对应于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子扫描方向长度的部分。另外,为了方便解释,假设由1a区和1b区形成一个合成图像(以下称作第一合成图像),并且主要由3a区和3b区形成其它的合成图像(以下称作第二合成图像)。
因而,通过利用1a区和1b区以及3a区和3b区、并再计算两个相同合成图像的各个浓度平均值的平均值而在转印带7上形成两个相同的合成图像,可以消除甚至当存在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时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具体地说,当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如上所述,感光鼓3的线速度与转印带7的移动速度之间的相对速度在感光鼓3与转印带7开始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分变化。但是,因为对主要通过利用相等地分布在各个感光鼓3a和3b表面上的区域(1a区和3a区以及1b区和3b区)形成的合成图像进行浓度检测,所以可以消除相对速度中的变化。下面给予更详细的解释。
感光鼓3的选择不规则性对于感光鼓3的一转有一个周期,并且此感光鼓3的线速度表现出了一种由正弦曲线表示的变化。对于所有的感光鼓3a至3d都是如此。
例如,当在一个具有很大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一个参考块图像时,在一个具有较低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成对的另一个参考块图像。对于分别利用参考块图像形成合成图像(第一合成图像或第二合成图像)的校正块图像,当在一个较大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一个校正块图像时,在一个较低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成对的另一个校正块图像。
在此情况下,第一合成图像和第二合成图像具有实质上不同的形式。具体地说,第一合成图像与在感光鼓3中不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形成的合成图像相比在子扫描方向上收缩。另一方面,第二合成图像与在感光鼓3中不存在旋转不规则性时形成的合成图像相比在子扫描方向上伸展。因此,第一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与第二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彼此不同。
因此,对于第一合成图像和第二合成图像,计算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并再进一步计算第一合成图像和第二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的平均值,从而获得一个与以恒定的线速度获得的相类似的浓度平均值。因而可以消除旋转不规则性。
注意,在上述解释中,为了方便解释,在一个具有较高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一个参考块图像,在一个具有较低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成对的另一个参考块图像,在一个具有较高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一个校正块图像,并在一个具有较低线速度的区域中形成成对的另一个校正块图像。但是,这些只是举例,并且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此。
因此,可以找到一个不受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影响的精确的暂时吻合点。但是,当以上述方式形成合成图像时,以周长的1/t倍的间距出现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因此,与s=1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的量。
接下来,下面详细描述当s=1时将要形成的参考线和校正线的数量。
在此情况下,需要在ΔL、L、n、Dp×π和D之间建立一个由下面的表达式(5)表示的关系:
(Dp×π/4)+D<ΔL+L+n         ...(5)
而且与表达式(1)类似,假设Dp为30mm,D为10mm。当分辨率为600dpi时,n设置为对应于4个点的长度,即由下列的方程(2)给出的长度。此外,因为在校正线表明没有相对于参考线位移时获得ΔL的最小值,所以ΔL=0。
因此,当把Dp、D、n和ΔL代入表达式(5)中时,L必须满足表达式(6)的条件:
L>33.3926                    ...(6)
另外,在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中,参考线和校正线每个的间距(n+m)是一个对应于11点的长度,即由下列方程(4)给出的长度。
此处,当表达式(6)右侧的值被表达式(4)给出的值除时,得到71.7。因此在此情况下,将形成两个合成图像,其中每个合成图像由一个参考块图像和一个校正块图像组成,而一个参考块图像至少由72条参考线组成,一个校正块图像至少由与参考线相同数量的校正线组成。
因而,与s=1的情形相比,不需要形成80条参考线和80条校正线,80是从224中减去72×2而得出的数字。
图16是本实施例另一实例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图16是通过偏移所述区域而形成的合成图像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的区域中由图15中感光鼓3的圆周长度的1/4形成相同的合成图像。
在此情况下,由2a区和2b区形成一个合成图像,并且由4a区和4b区形成另一个合成图像。因而,通过主要利用感光鼓3的2a区和2b区以及4a区和4b区并再检测两个相同合成图像的浓度而在转印带7上形成两个相同的合成图像,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消除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
注意,在上述解释中,虽然通过假设t等于2给出了解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t为常数、k不小于3时,其上将形成参考块图像的感光鼓3a的圆周被等分为2k个区,并且该2K个区依次命名为1a′区~2Ka′区。另外,其上将形成校正块图像的感光鼓3b的圆周被等分为2K个区,并且该2K个区依次命名为1b′区~2Kb′区。
此处,假设感光鼓3a的表面上被显影相同的合成图像的区域是对应于感光鼓3a圆周的区域,是(2u-1)a′区,不包括对应于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子扫描方向长度的部分。此处,u是一个不小于1但不大于k的自然数。此外,假设感光鼓3b的表面上被显影相同的合成图像的区域是对应于感光鼓3b圆周的区域,是(2u-1)b′区,不包括对应于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子扫描方向长度的部分。另外,为了方便解释,假设由(2u-1)a′和(2u-1)b′区形成一个合成图像(更精确地说是合成图像的一部分)。
因而,通过主要利用(2u-1)a′区和(2u-1)b′区、并再计算k个相同合成图像的各个浓度平均值的平均值而在转印带7上形成k个相同的合成图像,可以消除甚至当存在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时旋转不规则性的影响。
但是,如果t值增大得太多,则在各个合成图像的形成期间的控制以及在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的检测期间的控制变得复杂。
另外,在此实例中,将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调节为一个通过将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加上感光鼓周长的1/(2t)长度而算出的长度。因此,在每个合成图像中,除了感光鼓3的周长的1/(2t)倍长度外,还需要形成一个长度至少对应于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子扫描方向长度的图像。因而,当t的值增大太多时,不能获得减少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中的显影剂的效果。
因此,特别优选地将t值设置为2。
此外,在本实例的成像设备100中,每个感光鼓3(图像载体),相对于有关感光鼓3周长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合成图像。另外,可以说该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合成图像调节件,使得对准检测传感器21(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感光鼓3(图像载体)的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注意,该浓度平均值是通过在多个位置处取样一个合成图像并且平均取样结果而获得的值。
[实例3]
在此实例中,当通过改变校正块图像的重合位置而形成一个新的合成图像时,在改变重合位置之前,形成前面的合成图像之后,无间隔地连续形成新的合成图像。注意,与实例2一样,此实例举例说明了考虑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子扫描方向长度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不必局限于此。
图17是本实施例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图17是通过将t设置为2、即把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调节成一个通过将对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加上感光鼓周长的1/4长度而算出的长度情形的示意图,两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以1/2倍周长的间距连续地形成,并且通过相对于参考块图像偏移校正块图像一定数量的点数(例如一个点)而无间隔地连续形成不同的合成图像。在此情况下,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以1/2倍周长的间距连续地形成两个不同的合成图像。
因而,当通过相对于参考块图像偏移校正块图像的位置一定数量的点数(例如一个点)而形成合成图像时,偏移校正块图像之前,刚形成的合成块图像和偏移校正块图像之后形成的合成图像总是连续的。因此,与上述实例2中所示的情形(见图15和16)相比,可以减少将出现在各个合成图像之间的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的数量。
具体地说,在此实例中形成的所有合成图像的子扫描方向的区域长度之和与出现在本实例中的无图像形成区域的长度之和的总合小于实例2的情形。因此,与实例2相比,可以缩短用于新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所花费的时间,并且提高效率。
因此,在本实例中,除了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量的减少之外,还可以缩短用于颜色重合调节的时间。
注意,在形成了由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组成的合成图像之后,继续形成包括参考块图像和不同颜色成份的校正块图像的新的合成图像时,可以如上所述地无间隔地连续形成新的合成图像。
图18是本实施例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表示一种无间隔地连续形成具有如上所述的不同颜色成份校正块图像的合成图像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减少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量并缩短颜色重合调节所花费的时间。
图17和图18表示t为2的情形,但t不必局限于此。无需赘述,甚至当t是不小于3的自然数时,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例的成像设备中,对于每个感光鼓3(图像载体),相对于涉及感光鼓3周长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合成图像。另外,可以说该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合成图像调节件,使得对准检测传感器21(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感光鼓3(图像载体)的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注意,该浓度平均值是通过在多个位置取样一个合成图像并平均取样结果而获得的值。
顺便说一下,实例1至实例3举例说明了通过考虑感光鼓3的周长地形成合成图像而不受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影响地计算精确的暂时吻合点的方法。但是,甚至当在感光鼓3中没有旋转不规则性时,如果在转印带驱动辊71中存在如上所述的旋转不规则性,则将会看到各种颜色成份不能精确重合的现象。
具体地说,当由于转印带驱动辊7的离心率等而致使出现旋转不规则性时,根据该旋转不规则性,转印带7的移动速度以恒定的周期变化,并且感光鼓3的线速度和转印带7的移动速度之间的相对速度在感光鼓3与转印带7开始彼此接触的接触部位变化。因此,对于通过在各个不同的位置重合参考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而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甚至在比较各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时,如果转印带在接触部位的移动速度的变化在每次合成图像形成时随机地不同,则就不能进行精确地比较。因此,也不能进行精确地调节。
在此情形中,需要将每个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调节为一个通过大小调节件(合成图像调节件),将对准检测传感器21(浓度检测件)的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加上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s倍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此处,s值的设置以及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技术可以与实例1~实例3中用于消除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的设置及技术相同。注意,在实例1~实例3中,由于例如考虑了感光鼓3的周长而将感光鼓3的表面区域分为四个区,但如果考虑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不规则性,则转印带驱动辊71的表面的区域将被分成四个区。而且,因为不考虑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所以感光鼓3上的图像形成区没有特别的限制。
另外,在感光鼓3和转印带驱动辊71中均存在旋转不规则性的情形中,可以通过考虑其中一个产生较大影响的旋转不规则性来设置合成图像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
在完成新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之后,需要进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但是,在第二颜色重合调节中,因为通过在参考块图像中逐个偏移各个校正块图像参考线的间距(例如n+m=11点)而形成合成图像,所以不需要考虑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或是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不规则性。因此,当形成每个合成图像时,不需要形成考虑了感光鼓3周长的合成图像,或是形成考虑了转印带驱动辊71周长的合成图像。
而且,在主扫描方向的颜色重合调节中,不需要考虑感光鼓3的旋转不规则性。因此,当形成每个合成图像时,不需要形成考虑了感光鼓3的周长的合成图像。类似地,在主扫描方向的颜色重合调节中,不需要考虑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不规则性。因此,当形成每个合成图像时,不需要形成考虑了转印带驱动辊71周长的合成图像。简言之,在主扫描方向的颜色重合调节中,不需要执行新的第一颜色重合调节,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就足够了。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印带7上形成合成图像而获得浓度平均值,但本发明不必局限于此。可以使用记录纸张并在代替转印带7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合成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考虑到感光鼓3和/或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不规则性之后的颜色重合调节,作为利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的一个应用实例。但是,考虑了旋转不规则性的颜色重合调节法不仅用于利用第一颜色重合调节和第二颜色重合调节的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而且还可用于各种用途。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相对于涉及图像载体或转印带驱动装置的周长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多个合成图像的每一个,并且本发明包括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合成图像调节件,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图像载体或转印带驱动装置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者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图像载体或转印带驱动装置一个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因此,可以不受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的旋转不规则性影响地进行高精度的颜色重合调节。
而且,因为通过合成图像调节件形成的合成图像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被设置为基本上是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s倍的长度,所以可以不受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旋转不规则性影响地进行高精度颜色重合调节。
另外,因为把基本上是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长度设置成一个通过将s倍于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长度加上浓度检测件检测面的子扫描方向长度而算出的长度,所以可以在浓度检测件中心处检测长度为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合成图像。结果,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颜色重合调节。
此外,因为s是一个正整数,所以可以不受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的旋转不规则性影响地进行高精度地颜色重合调节。另外,通过把s设置为1,可以产生比s不小于2的情形更节省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的效果。
另外,当t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时,因为s设置为1/(2t),所以连续形成t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使得相同合成图像的间距是周长的1/t倍,并且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以1/t倍图像载体或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间距出现。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形成合成图像的显影剂量。
另外,因为t设置为2,所以可以显著地减少使用的显影剂量。此外,在形成每个合成图像期间进行的控制以及在检测合成图像浓度平均值期间进行的控制将不会变复杂。
另外,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由重合位置固定的颜色成份的参考图像和颜色成份将受到重合位置调节的校正图像组成,并且在通过重合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形成于各个不同位置的每个合成图像中,校正图像相对于参考图像的重合位置彼此偏移固定的距离。因此,甚至当进行精确的颜色重合时,也可以进行精确的颜色重合调节。
另外,当通过改变校正图像的重合位置形成一个新的合成图像时,因为新的合成图像没有间隔地连续形成,所以在改变重合位置之前形成的前面的合成图像之后,可以减少各个合成图像之间出现的不形成合成图像的区域数。因此,可以缩短颜色重合调节所花费的时间。
因为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实质特点的前提下以几种形式实施,所以目前的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而非限定性,因为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而非前面的描述限定,并且所有的改型以及等同的替换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根据图像数据在其上形成图像;
转印载体,随着转印载体在子扫描方向上的运动,形成在各个图像载体上的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顺序重合在所述转印载体上;
位置改变件,用于改变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浓度检测件,对于在各个不同的位置通过重合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检测由不同颜色成份图像重合而形成的每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和
位置确定件,根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其中,对于每个图像载体,相对于与图像载体周长相关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多个合成图像的每一个,并且
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合成图像调节件,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合成图像调节件形成的合成图像在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为图像载体周长的s倍。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为图像载体周长s倍的上述长度,是通过将所述图像载体周长s倍的长度加上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是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t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时,所述s表示为1/(2t),并且
连续形成t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使得相同合成图像的间距为1/t倍周长。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是2。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由重合位置固定的颜色成份的参考图像和要进行重合位置调节的颜色成份的校正图像组成,和
在各个不同位置通过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而形成的各个合成图像中,校正图像相对于参考图像的重合位置,彼此偏移一个固定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改变校正图像的重合位置而形成一个新的合成图像时,在改变重合位置之前,新的合成图像在形成前面的合成图像之后无间隔地连续形成。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根据图像数据在其上形成图像;
转印载体,随着转印载体在子扫描方向上的运动,形成在各个图像载体上的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顺序重合在所述转印载体上;
转印载体驱动件,用于驱动和旋转所述转印载体;
位置改变件,用于改变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浓度检测件,对于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检测由不同颜色成份图像重合而形成的每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和
位置确定件,用于根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其中,相对于与所述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相关的长度,分别形成多个合成图像的每一个,并且
成像设备包括合成图像调节件,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得所述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一个所述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所述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一个所述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合成图像调节件形成的合成图像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为所述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的s倍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为所述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上述长度,为将所述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加上所述转印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是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t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时所述s表示为1/(2t),并且
连续形成t个相同的合成图像,使得相同合成图像的间距为1/t倍周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是2。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由重合位置固定的颜色成份的参考图像和要进行重合位置调节的颜色成份的校正图像组成,和
在各个不同位置通过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而形成的各个合成图像中,校正图像相对于参考图像的重合位置彼此偏移一个固定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改变校正图像的重合位置而形成一个新的合成图像时,在改变重合位置之前,新的合成图像在形成前面的合成图像之后无间隔地连续形成。
17.一种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图像数据,在多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将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依次重合在沿子扫描方向运动的转印载体上;
改变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在浓度检测件中,对于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检测由不同颜色成份图像重合而形成的每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和
根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其中,对于每个图像载体,相对于与图像载体周长相关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多个合成图像,并且
所述方法包括合成图像调节步骤,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得所述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所述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图像载体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合成图像调节步骤形成的合成图像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为所述图像载体周长的s倍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为所述图像载体长度s倍的上述长度,为将所述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加上所述图像载体周长s倍的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20.一种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图像数据,在多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通过转引载体驱动件的转动,将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不同颜色成份的图像依次重合在沿子扫描方向运动的转印载体上;
改变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在浓度检测件中,对于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由重合不同颜色成份图像形成的多个合成图像,检测由不同颜色成份图像重合而形成的每个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和
根据浓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不同颜色成份图像的重合位置;
其中,相对于与所述图像载体驱动件周长相关的长度,单独地形成多个合成图像中的每一个,并且
所述方法包括合成图像调节步骤,用于形成合成图像,使所述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所述图像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或使得所述浓度检测件在至少为一个所述图像载体驱动件周长的范围内以多个基本上相等的间距检测合成图像的浓度平均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合成图像调节步骤形成的合成图像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为所述图像载体驱动件周长的s倍的长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为所述图像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上述长度,为将所述浓度检测件的检测表面的子扫描方向的长度加上所述图像载体驱动件周长s倍的长度而算出的长度。
CNB031649211A 2002-09-17 2003-09-17 成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1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70739A JP4004904B2 (ja) 2002-09-17 2002-09-17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重ね調整方法
JP270739/02 2002-09-17
JP270739/2002 2002-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5560A true CN1495560A (zh) 2004-05-12
CN100367118C CN100367118C (zh) 2008-02-06

Family

ID=3198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6492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118C (zh) 2002-09-17 2003-09-17 成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85841B2 (zh)
JP (1) JP4004904B2 (zh)
CN (1) CN10036711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9888B2 (ja) * 2003-02-14 2009-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070117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US20050157317A1 (en) * 2004-01-16 2005-07-21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ectrophotometric assessment of color misregistra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5300953A (ja) * 2004-04-13 2005-10-27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そ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WO2006093266A1 (ja) * 2005-03-04 2006-09-08 Nikon Corporation 色ズレを補正する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US7558437B2 (en) * 2005-03-15 2009-07-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processing
US7953334B2 (en) 2005-08-04 2011-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amount or density of toner of a toner patch
JP4963382B2 (ja) * 2005-08-04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8807B2 (ja) * 2006-02-17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483186B2 (en) * 2006-07-03 2009-01-27 Xerox Corporation Pitch to pitch online gray balance calibration
JP5082713B2 (ja) * 2007-09-19 2012-11-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85914A (ja) * 2008-05-28 2009-12-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不均一補正画像生成方法
JP2010191364A (ja) * 2009-02-20 2010-09-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439B2 (ja) * 2009-09-14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色ずれ補正方法
US9046850B2 (en) * 2011-02-04 2015-06-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image density irregularity
JP5893377B2 (ja) * 2011-12-09 2016-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751B2 (ja) * 2012-05-11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2715A (ja) * 2012-11-05 2014-05-1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47114B2 (ja) * 2013-04-26 2016-01-2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1328B2 (ja) 1997-01-29 2005-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35704A (ja) * 1998-07-17 2000-02-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JP3542719B2 (ja) 1998-09-07 2004-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0985980B1 (en) * 1998-09-07 2010-02-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87995B2 (ja) * 1998-10-30 2004-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405000B1 (en) * 1999-05-06 2002-06-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arting-up method
US6188861B1 (en) * 1999-06-30 2001-02-13 Xerox Corporation Tandem tri-level xer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ictorial color images
JP2001027852A (ja) * 1999-07-14 2001-01-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408156B1 (en) * 1999-08-20 2002-06-18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images of different colors are printed in regist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52554A1 (en) 2004-03-18
JP4004904B2 (ja) 2007-11-07
JP2004109389A (ja) 2004-04-08
CN100367118C (zh) 2008-02-06
US6885841B2 (en) 2005-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5560A (zh) 成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的颜色重合调节方法
CN1282041C (zh) 彩色定位偏移补正方法,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8723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612C (zh) 光写头驱动装置和光写头驱动方法
CN1242305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84007A (zh) 成像设备
CN10106386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用程序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6711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237407C (zh) 校正方法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5912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77158C (zh)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CN100351709C (zh) 位置偏移检测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252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410841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5725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7829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及实行该方法的程序
CN101063749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光扫描装置的有效控制方法
CN10104256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有效检测该设备的速度偏差图案的图像成形方法
CN1235284A (zh) 在记录纸上形成图象的装置
CN1761916A (zh) 色粉残量检测装置、色粉承载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434352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4758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5857C (zh) 成像装置用的光扫描装置
CN1782913A (zh)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