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7158C -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7158C
CN1277158C CNB031580440A CN03158044A CN1277158C CN 1277158 C CN1277158 C CN 1277158C CN B031580440 A CNB031580440 A CN B031580440A CN 03158044 A CN03158044 A CN 03158044A CN 1277158 C CN1277158 C CN 12771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djusted value
correcting
value
adj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80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9007A (zh
Inventor
上村英人
原田吉和
高京介
真锅申生
山中敏央
冨田教夫
松本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8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9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1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1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58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e.g. colou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根据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而形成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并根据与预定调整值相对应、并用于校正的校正输出形成多个第一校正图像。第一校正图像在预定范围内移动。第一调整值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根据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而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根据由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的校正色输出形成第二校正图像。具有极端值的第二调整值从多个调整值候选值中确定。最后,校正色的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 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图像形成设备预定调整值进行校正的方法,图像形成设备输出基于调整值的每个分色(separated color)图像,涉及一种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实现图像形成设备功能的记录介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载体上形成的重合失调的(misregistered)彩色图像进行校正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数字彩色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对每个彩色分量的输入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然后通过将彩色分量的图像分层叠加而形成多色图像。如果在形成多色图像中,彩色分量的图像不对准,那么在合成的多色图像中会产生颜色重合失调,这将使图像质量变坏。尤其是,在为每个彩色分量配备图像形成部分用以提高多色图像形成速度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彩色分量的图像在各自的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然后相继分层叠加以形成多色图像。
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重合失调经常发生在彩色分量图像的转印位置,导致在合成的多色图像中产生明显颜色重合失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进行彩色调整,为实现不同彩色分量图像的精确对准而校正多色图像中的颜色重合失调,从而形成没有颜色重合失调的优质的多色图像。通常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一种彩色分量的图像形成台相对基色分量(base color component)的图像形成台的位移来进行彩色调整。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校正量,根据校正量调整每种彩色分量的图像形成时间,使得彩色分量图像的转印位置彼此匹配。
为了确定校正量,首先,公开这样一种方法,即在同一时刻转印不同彩色分量的图像,然后检测彩色分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此外,公开了第二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在同一时刻转印不同彩色分量的图像,并测量通过将彩色分量分层叠加形成的多色图像的密度。
作为第一种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10-21394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已知的图像形成设备。日本专利公开号10-21394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检测不同彩色分量图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便根据检测到的转印位置之间的位移量进行校正。该装置利用传感器检测基色分量形成的图像与另一种彩色分量形成的图像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检测到的距离来确定彩色分量图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位移量,用以校正颜色重合失调。
作为第二种方法,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0-81744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已知的图像形成设备。日本专利公开号2000-81744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测量通过将不同彩色分量的图像分层叠加形成的多色图像的密度,并校正颜色重合失调,使得密度成为彩色分量图像精确对准时的密度。该图像形成设备为每个彩色分量形成多个相同形状的图像,用以提高校正精确度。特别地,为每个彩色分量形成多个具有相同线条形状的图像,并且为了得到不同彩色分量线条图像的对准情况,由传感器检测每个多色线条图像的密度。然后假定,当传感器检测到的多线条图像的密度在预定密度范围内时,彩色分量的线条图像精确对准。然后,通过提供校正进行彩色调整,使图像在精确对准状态下形成。
日本专利公开号10-21394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使用传感器检测不同彩色分量图像的转印位置,以获得图像转印位置的位移,然而,该图像形成设备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其必须使用具有高检测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转印位置中的小位移。彩色调整需要几微米的精度。使用这样的传感器导致增加成本的问题。
日本专利公开号2000-81744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需要在图像彩色调整的整个区域上逐线条移动调整值,以获得基准图像(base image)和用于调整的彩色分量图像精确对准时的调整值。这需要检测对图像可彩色调整范围(image color adjustable range)的整个区域进行颜色校正所用的密度,这不利地增加了彩色调整所需的时间。此外,如果调整所需的时间缩短,那么图像可彩色调整范围不可能被这样加宽。尤其是,由各种原因,如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温度和湿度,部件的磨损,以及更换部件引起颜色重合失调。因此,除了工厂装运(factory shipment)的时间,在现场的维修人员或用户交付(delivery)之后还必须进行正规的校正。这样,需要开发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装置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校正颜色重合失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校正方法,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以更高精度校正调整值,校正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在预定范围内改变调整值,来确定调整值的各候选值,即,精确地确定预定范围内调整值的各候选值作为第一调整,然后从已确定的调整值的各候选值中确定整个调整区域中的最佳调整值,即粗略地确定整个调整区域中的调整值作为第二调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该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实现图像形成设备功能的记录介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维修人员、用户等在交付(delivery)之后校正彩色调节时,通过确定是否应该进行第二调整,以及如果确定不需要第二调整则只靠第一调整校正调整值,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校正调整值。
根据本发明为图像形成设备校正调整值的方法是一种为图像形成设备校正预定调整值的方法,其中图像形成设备根据调整值产生每种分色(separatedcolor)图像,包括以下步骤: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base coloroutput)中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并且,从作为用于校正输出的对象的校正色中形成第一校正图像,该校正输出与通过在预定范围内改变预定调整值而得到的一个值相对应;根据从一个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所述传感器检测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从与预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从一个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该校正色输出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而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根据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所述多个调整值中确定第二调整值;以及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一种根据预定调整值产生每种分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包括:检测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的传感器;以及能够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器,这些操作包括:第一形成步骤,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base color output)中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并且,从作为用于校正输出的对象的校正色中形成第一校正图像,该校正输出与通过在预定范围内改变预定调整值而得到的一个值相对应;根据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的步骤;第二形成步骤,从与预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从一个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该校正色输出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而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根据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所述多个调整值中确定第二调整值的步骤;以及校正步骤,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是一种记录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为图像形成设备校正预定调整值,该图像形成设备根据调整值产生每种分色图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使计算机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并且,从作为用于校正输出的对象的校正色中形成第一校正图像,该校正输出与通过在预定范围内改变预定调整值而得到的一个值相对应;使计算机根据从一个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所述传感器检测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使计算机从与预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从一个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该校正色输出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而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使计算机根据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所述多个调整值中确定第二调整值;以及使计算机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所确定的第二调整值。
在本发明中,例如根据预定调整值输出基色,如黑色,以形成多个第一基准图像,每个都呈矩形且宽度为例如几个点。例如根据预定调整值在第一基准图像上输出用于校正的校正色,如青色,以形成多个第一校正图像,每个都呈矩形且宽度为例如几个点。这里,如果没有位移(displacement),那么每个第一基准图像与每个第一校正图像精确匹配。为了检测匹配程度,在输出时将对应校正色的调整值在预定范围内改变,即第一校正图像在形成时在预定范围内移动,同时检测对准状态。
然后,根据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所述传感器检测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特别地,如果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彼此精确对准,那么与图像重合失调的情况相比,密度具有极端值。这样,当输出极端值时,得到的调整值确定为第一调整值。随后,根据预定调整值输出基色以形成第二基准图像,而根据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输出校正色以形成第二校正图像。特别地,相对于第一调整值,周期性地出现极端值(extreme value),因此仅仅针对整个调整区域中所有值的调整值候选值而形成第二校正图像,相对于第一调整值是周期性出现的。
然后,根据传感器输出的密度,从多个候选值中确定具有极端值的第二调整值。最后,将校正色的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同样,精密调整首先只针对整个调整区域的预定区域内的调整值而进行,从而确定调整值的各候选值,然后通过仅仅从整个调整区域的各候选调整值取样而确定最终调整值。与整个调整区域相继进行取样的传统方法相比,允许在更短时间内以更高精度校正颜色重合失调。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形成步骤形成具有第一间距的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并根据在第一间距范围内变化的调整值形成多个第一校正图像。
本发明中,形成具有第一间距(例如每隔几个点)的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并根据在第一间距范围内变化的调整值形成多个第一校正图像。例如,矩形的第一基准图像,每个都具有4个点的宽度,并以每隔11个点(4个点有图像,7个点没有图像)的周期(间距)形成。第一校正图像根据11个点的范围内连续变化的调整值而形成。然后,传感器输出的密度发生变化,使得在对准位置处具有极端值的数据可以根据间距(周期)重复获得。换句话说,如果确定了对应极端值的第一调整值,那么可周期性获得第一调整值的各候选值,而不必为整个调整区域图像形成,所述第一调整值是最终的调整值。这种结果可以更有效地确定待校正的调整值,导致在短时间内完成彩色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形成步骤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这此图像均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形成的每个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都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形成多个矩形图像,每个图像都具有4个点的宽度,每隔11个点形成。因此形成相同形状的图像,使得传感器输出的密度极端值显示明显的峰值,允许以更高精度确定调整值。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二形成步骤以第一间距为基础,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以第一间距为基础,从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的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
在本发明中,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均基于第一间距而形成。在上述例子中,形成的第二基准图像,每个都具有第一间距的整数倍(例如88个点)的宽度,并且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99个点;形成图像占88个点,而不形成图像占11个点)。相比之下,形成第二校正图像,每个都具有第一间距的整数倍(例如11个点)的宽度,并且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99个点;形成图像占11个点,不形成图像占88个点)。这些图像根据由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每个调整值而形成。在上述例子中,调整值从确定的第一调整值开始每隔11个点移动,以形成基于第一间距的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即,每隔11个点形成具有11个点宽度的校正图像。
根据在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中表示精确匹配的调整值而形成的图像,被基色和校正色完全覆盖,并达到极端值,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然后,第二调整值设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特别地,如果具有11个点宽的校正色每隔11个点形成图像时完全实现彩色调整,那么不形成基准图像的11个点的间隙充满校正色的11个点,并且此时密度具有极端值,从而使这里得到的调整值确定为正确调整值。同样,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用于形成第一基准图像的第一间距而形成层次,并允许以较高精度进行校正。此外,只检测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密度,也允许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校正。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处理器能够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规定多个基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调整值,使这些调整值处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基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多个调整值被定义在预定范围内。如果需要精密调整,那么通过仅仅在所定义范围内,而不是在整个可调整区域内改变调整值,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校正。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每个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都呈矩形,且宽度等于第一间距的整数倍。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处理器能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确定是否执行通过第二形成步骤进行图像形成,如果确定不执行通过第二形成步骤进行图像形成,那么校正步骤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一调整值。
在本发明中,要确定是否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如果因为满足下面的条件而确定不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那么只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来确定第一调整值,所述条件为维修人员、用户等利用操作单元输入不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的指令,或者在交付(delivery)之后图像形成数量达到特定值。然后,确定的第一调整值设为用于校正色的调整值。这样,第二阶段中的彩色调整可以适当地省略,使彩色调整易于在维修时,在更短时间内进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确定第一调整值的步骤根据一个调整值确定第一调整值,在所述调整值处,传感器输出的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的密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述第一基准图像由第一形成步骤形成,第一校正图像根据变化的调整值而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确定第二调整值的步骤根据一个调整值确定第二调整值,在所根据的所述调整值处,传感器输出的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的密度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所述第二基准图像由第二形成步骤形成,第二校正图像根据多个调整值而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形成步骤形成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和多个第一校正图像,每个图像都呈相同的矩形,且间距比每个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短边长度的两倍还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特征将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中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轮廓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是示出图像配准(registration)检测传感器和传送带驱动辊的基本部件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示出控制部分的硬件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调整值表格的记录格式的说明性视图;
图5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6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多个块图像(patch images)的说明性视图;
图7是示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图;
图8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由基准块图像(base patch images)和校正块图像(correction patch images)形成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9是示出基准块图像以及当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形成时所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10是示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曲线图;
图11是示出沿主扫描方向由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经第一彩色调整而形成的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12是示出沿主扫描方向经第二彩色调整形成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校正过程的程序流程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校正过程的程序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确定第二彩色调整范围的程序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控制部分硬件配置的方框图;
图17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18是示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曲线图;
图19A至19C是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
图21是示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曲线图;
图22A至22C是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轮廓的示意性剖面图。下面的说明是基于一种假设而做出的,即假定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是复印机。但并不限于此,该图像形成设备也可以是一种除复印功能之外的具有传真或打印机功能的复合机(composite machine)。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如涉及校正颜色重合失调(color misregistration)的结构,图像形成台(image forming station)101,转印传送带(transfer conveyerbelt)单元8,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以及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如图1所示。为了形成对应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四种颜色的四种潜像,这四种颜色用于形成多色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图像形成台101包括四个曝光单元1a,1b,1c,和1d,四个显影装置2a,2b,2c,和2d,四个感光鼓3a,3b,3c,和3d,四个清洁单元(cleaner unit)4a,4b,4c,和4d,以及四个充电装置5a,5b,5c,和5d,以便形成分别对应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四色潜像的多色图像。注意上述a,b,c,和d分别与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对应。在下面的说明中,除了指明对应特定颜色的元件这一的情况外,为每种颜色而设的元件可以代表性地表示为曝光单元1,显影装置2,感光鼓3,清洁单元4和充电装置5。
曝光单元1是配有激光引导部分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或者是例如EL(场致发光)或LED(发光二极管)的写入头,在发光二极管中发光器件安排在阵列中。注意该实施例的说明适用于采用LSU的例子。曝光单元1根据输入图像数据在与调整值对应的时刻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3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每种颜色的调整值存储在调整值表格中,这将在后面说明。由每个曝光单元1a,1b,1c,和1d在与调整值对应的时刻照射分色图像数据。各颜色的静电潜像分层叠加并曝光。
显影装置2使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感光鼓3置于图像形成设备中心部分附近,并根据输入图像数据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或调色剂图像。将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和转印之后,清洁单元4清除和收集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剩余物。充电装置5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上预定的电位。对于充电装置5,除了邻接感光鼓3的辊型(roller type)或blush型之外,也可以使用不邻接感光鼓3的充电器型(charger type)。注意,在该实施例中,所做的说明适用于采用充电器型充电装置的例子。
转印传送带单元8置于感光鼓3的下面,包括转印辊6a,6b,6c,和6d,传送带7,传送带清洁单元9,传送带驱动辊71,传送带张力辊73,以及传送带从动辊72和74。注意,四个转印辊6a,6b,6c,和6d分别对应四种颜色,在下面的说明中整体表示为转印辊6。转印辊6由内框架可旋转地支撑,并与传送带驱动辊71,传送带张力辊73,以及传送带从动辊72和74配合,利用张力绷紧传送带。转印辊6的基座包括直径8至10mm的金属轴以及覆盖导电弹性材料、诸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含双环戊二烯))或海绵状尿烷的表面构成。
纸堆叠在供纸盒10中。供纸辊16的转动先于感光鼓3的转动,供纸辊的转动将供纸盒10中的纸一个接一个地送入纸张输送通道S中。送入的纸由供纸辊16输送到对准辊14。纸张在其前端接近对准辊14时暂停,对准辊14在预定时刻旋转,将纸张引向感光鼓3。纸张传送到图像形成台101,在图像形成台101感光鼓3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6转印到纸上,预定的转印偏压施加于转印辊6上。转印辊6均匀地作用于纸张或传送带7一个高电压,其极性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并将感光鼓3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带7或者在传送带7上附着和传送的纸上。
传送带7由聚碳酸脂,聚酰亚胺,聚酰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合物(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乙烯四氯乙烷聚合物(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等形成,厚度约为100μm,并且设置为与感光鼓3接触。感光鼓3上形成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传送带7或传送带7上附着和传送的纸上,从而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当纸通过定影辊31和32时,在带有转印图像的纸上作用热和压力。这使调色剂图像在纸上融合(melt)和定影。最后,带有成形图像的纸送入出纸盘(paperdischarge tray)33中。
传送带7具有约100μm的厚度,并且由环形膜构成。传送带驱动辊71,传送带张力辊73,以及传送带从动辊72和74利用张力一起绷紧传送带7,以驱动和转动传送带7。传送带清洁单元9清除和收集彩色调整的调色剂,直接转印到传送带7上的过程控制的调色剂,以及由于接触感光鼓3而粘附的调色剂。由于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在传送带7上形成的块(patch)图像,因此将其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即传送带7穿过图像形成台101之后,并到达传送带清洁单元9之前的位置。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在图像形成台100处的传送带7上形成的块图像的密度,并将对应该密度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分50。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检测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温度和湿度,并设置于温度和湿度不发生快速变化的处理部分(process portion)。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形成台101处,曝光单元1根据输入图像数据,在与来自控制部分50的调整值对应的时刻将每种颜色顺次曝光,使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上形成。随后,通过显影部分2形成由静电潜像显影而得的调色剂图像,然后该图像转印到传送带7或者在传送带7上附着和传送的纸上。当传送带7被传送带驱动辊71,传送带张力辊73,以及传送带从动辊72和74利用张力绷紧时,传送带7被驱动从而转动。这样,每种彩色分量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到传送带7上或在传送带7上附着和传送的纸张上,并在其上分层叠加,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注意,如果多色调色剂图像在传送带7上形成,那么多色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到纸上。
在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内进行彩色调整时,上述图像形成台101形成的每种彩色分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带7上。这里,作为所有不同彩色分量的调色剂图像的基础(下文称为“基准块图像”)的调色剂图像首先转印到传送带7,然后用于校正颜色重合失调的另一种彩色分量的调色剂图像(下文称为“校正块图像”)转印到基准块图像上。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在传送带7上形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彩色调整也可以利用设置在图像形成台101和纸张排放盒33之间的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通过检测纸上形成的图像的密度而进行。
图2是示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基本部件和传送带驱动辊71的示意型剖视图。传送带7由安排在转印传送带单元8的传送带驱动辊71驱动从而转动。这样,如图2所示,当传送带7上形成的基准块图像K(黑色)和校正块图像C(青色)(或者M(品红)或者Y(黄色))到达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位置时,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传送带7上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密度。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向传送带7发射(照射)光,并检测传送带7上反射的光,从而检测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密度。
检测到的密度输出到控制部分50,控制部分根据检测结果修正曝光单元1的曝光控制时间和在感光鼓3上写入的控制时间。注意,尽管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安排在使发射光的光发射位置和反射光的检测位置平行于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如图2所示,但并不限于此。传感器21也可以安排在使发射光的光发射位置和反射光的检测位置垂直于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或者使得当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彼此相对放置,传送带7放入两者之间时,传送带7由透光材料制成。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也可以采用产生亮度或亮度信号的CCD(电荷耦合装置),只要块图像(patch image)能够用于检查成形图像的状态。注意,图像形成的处理速度是100mm/秒,这样,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在2m/秒的取样周期中进行检测。
图3是示出控制部分50的硬件配置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RAM(随机存储器)52,ROM(只读存储器)55,显示单元54,诸如液晶显示器,配有各种输入键如数字键和起动键的操作单元53,产生日期和时间信息的时钟单元58,A/D转换器,以及曝光单元1通过总线57与CPU(中央处理器)51相连。
CPU51与控制部分50的每个上述硬件部分相连,用以根据存储在RAM52中的控制程序52P完成各种软件功能时控制这些硬件部分。显示单元54是诸如液晶显示器设备的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情况。操作单元53配有操作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51所需的字母键,数字键,短拨号键(short dial keys),单触式(one-touch)拨号键,各种功能键等等。注意,也可以为显示单元54采用接触面板系统,以取代操作单元53中各种键的部分或全部。
表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密度的电信号在A/D转换器56处转变为,例如256级(256-gradation)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输出到CPU 51。RAM 52,由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快速存储器等等构成,用于存储软件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数据。此外,调整值表格52T在RAM 52中建立。
图4是示出调整值表格52T的记录格式的说明性视图。为对应每种颜色的每个曝光单元1a至1d存储调整值。调整值以点表示,与曝光时间毫秒(毫秒)对应。0至99个点的值用于表示曝光时间。在示出的例子中,为黑色的曝光单元1a存储调整值0,而为青色的曝光单元1b存储调整值11。同样,也预先为品红的曝光单元1c和黄色的曝光单元1d存储调整值。如果假定与调整值0对应的曝光时间是时间T0,那么与调整值11对应的曝光时间是T0+ΔT11毫秒,即滞后ΔT11毫秒。这样,CPU51根据调整值表格52T控制曝光单元1a至1d,从而在驱动黑色的曝光单元1a之后ΔT11毫秒驱动曝光单元1b。调整值被逐色进行存储,并通过本发明的彩色校正而修正为最佳值。如果调整值,例如经校正移动1个点,即假定为10,那么CPU51在T0毫秒驱动曝光单元1a,此后在T0+ΔT10毫秒驱动曝光单元1b,致使青色图像在与上述例子相比移动1个点的位置处形成。注意,调整值表格52T不仅存储沿着如图4所示副扫描方向的调整值,而且存储沿着未示出的主扫描方向的调整值。然而实际的曝光时间也考虑到与基准曝光单元(base exposure unit)和用于校正的曝光单元之间距离对应的那部分时间。(由于对每个用于校正的曝光单元来说该时间固定在预定值,因此在这里没有描述该时间)。
现在详细说明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0进行彩色调整的方法。该实施例的彩色调整方法包括第一彩色调整和第二彩色调整。在该实施例中,描述这样的例子,其中K(黑色)调色剂图像用作基准块图像,而C(青色)调色剂图像用作校正块图像,彩色调整的范围沿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延续99个点(线)(起始位置设为0点,终点位置设为99点)。注意,任何颜色均可用作基准块图像或校正块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并不特别限定于这里说明的颜色。此外,如果彩色调整属于可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范围内,那么其调整范围不会被特别限定。
彩色调整由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通过形成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而进行,所述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包括多条与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下文称为“副扫描方向”)垂直(下文称为“主扫描方向”)的线条。图5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间距图像的说明性视图。在第一彩色调整中,如图5所示,例如,图像形成图形间距(第一间距(m+n))设为11个点,包括线条宽度n的4个点和线条间隙m的7个点,从而在传送带7(图5中的K块)上形成基准块图像(下文称为“基准线条”)。形成基准线条之后,进一步形成校正块图像(下文称为“校正线条”),每个校正线条具有与基准线条相同的线条宽度n和线条间隙m。注意,在该实施例中形成600dpi的图像。
随后,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传送带7上形成的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密度。图6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多个间距图像的说明性视图。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在传感器可读取范围D内检测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密度,如图6所示(表明在传送带7上形成的图像)。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可读取范围D具有约10mm的直径,允许将细微(小)振动等引起颜色重合失调导致的检测误差平均化。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在某一条件下形成一组图像,包括几十幅图像。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形成许多组图像。
传送带7上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密度根据它们的对准情况而变化。这意味着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反射光的检测值根据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对准情况而变化。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密度结果根据传送带7表面上形成的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面积而变化。如果面积最小,即,如果基准线条与校正线条精确对准,那么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对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发射的光的吸收量减小,而来自传送带7的反射光增至最大,导致输出的密度值增大。这不包括传送带7是透明的情况。
如果执行这样一种彩色校正程序,那么CPU51查阅调整值表格52T,并形成基于预定调整值(例如0)的基准线条的图像,和基于预定调整值(例如11)的校正线条的图像。多个(例如100个)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如图6所示形成。随后,CPU51测量2毫秒取样周期的密度,并将结果存储到RAM52中。当预定时间过去,得到存储的密度的平均值并将其存储到RAM52中。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对于从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多个密度数据进行多次取样,并且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得到其中的平均值,但是也可以只进行一次取样,比较对应每个调整值的输出。
之后,进行改变调整值的步骤,如下面所述。CPU51通过增加调整值表格52T(图5中的Q2)中对应校正色的调整值来形成校正线条。即使做了改变,密度数据也进行同样地测量,并且通过以平均密度与调整值信息相联系的方式而将平均密度存储到RAM52中。这一步骤是为了对应预定间距(pitch)数的点数(m+n个点:11个点)而进行的。
上述过程参考图6进一步详细说明。如果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彼此精确对准,那么存储在RAM52中的密度平均值达到极端值。这表明在平均值达到极大值(或者如果,例如,使用透明传送带时达到极小值)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可得到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精确对准。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彩色调整通过得到密度平均值的极端值而进行,注意,当基准线条与校正线条精确对准时能够得到极端值。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不透明的黑色传送带7,因此当基准线条与校正线条精确对准时,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平均值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基准线条图像上形成的校正线条在任意时间移动,可以改变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对准情况。得到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对应每种情况的密度平均值及其中的最大值。
特别地,如前所述,当存在多个线条,每个线条都有4个点的线条宽度n和7个点的线条间隙时,如果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彼此精确对准,那么基准线条完全被校正线条覆盖,如图6中Q1所示。这样,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重叠图像的密度,每个图像都具有4个点的线条宽度,即基准线条的4个点,校正线条的4个点,它们彼此对准,每个图像还具有7个点的线条间隙。
现在假定校正线条沿主扫描方向的垂直方向(沿副扫描方向),从基准线条的形成位置移动1个点(+1个点的位移)。那么基准线条不完全被校正线条覆盖,导致不对准,如图6中Q2所示。这样,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5个点的线条宽度,即基准线条的4个点加上移动部分的1个点的线条宽度,所述移动部分是4个点的校正线条的移动部分,传感器21还检测到6个点的线条间隙。换句话说,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重叠图像的密度,所述重叠图像具有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形成的5个点的线条宽度和6个点的线条间隙。
这样,如果校正线条沿主扫描方向的垂直方向从Q1所示状态逐点移动,那么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对准情况如图5和图6中Q1至Q12所示那样变化。如果从Q1状态移动+11,那么重现校正线条的4个点的线条宽度和7个点的线条间隙,再次显示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精确对准。即,校正线条移动11个点的状态与校正线条移动之前的状态相同,每当校正线条移动11个点就重复一次。因此,从预定状态(例如,颜色可调整范围的中间值;如果可调整范围在“0”和“99”之间,中间值是“50”)逐点移动之后在位移达到10个点时,将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形成和检测终止。也就是说,在基准线条上形成十一种校正线条(调整值:50-60),检测每个分层线条的密度。即使在12个点(调整值“61”),13个点(调整值“62”)……进行密度检测,也会周期性地输出相同的平均密度。因此在一个周期的测量之后过程终止。
这样,第一彩色调整在十一种情况下进行(在颜色可调整范围内11个点的调整范围中),以估计针对一定曝光时间的调整值的各候选值(candidate),在这一曝光时间,作为基准图像的一种彩色分量图像和用于调整(校正)的另一种彩色分量图像彼此精确对准。
图7是显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图,示出实际检测到输出值的平均值的实例曲线图。在图7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值(电压V)的平均值。水平轴以点为单位表示调整值。图7是校正颜色的调整值按预定间距(11个点的第一间距)改变时所得密度平均值的特性变化曲线图,其中校正颜色的预定调整值设为基点。当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彼此精确对准(图7中“电压匹配点”)时,密度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由于在该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是移动-1个点,因此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在移动1个点时可彼此对准。如果初始值假定为“50”,这是移动-1个点的状态,那么“51”是能够获得电压对准的调整值。)
当调整值进一步改变时,特性曲线周期性变化,另外极端值出现在移动+11个点的位置(调整值“62”),移动+22个点的位置(调整值“73”),移动+33个点的位置(调整值“84”),移动+44个点的位置(调整值“95”),移动-11个点的位置(调整值“40”),移动-22个点的位置(调整值“29”),移动-33个点的位置(调整值“18”),移动-44个点的位置(调整值“7”)。这九个点之一是正确匹配的情况。在这一阶段,可以预测正确匹配点的各候选值。由于在工厂装运时颜色重合失调特别明显,因此,首先产生极端值(在上述例子中是50)的调整值就是正确调整值的可能性很小。
随后,进行第二彩色调整,以便从第一彩色调整确定的调整值(第一调整值)的各候选值中确定一个调整值(第二调整值)。第二彩色调整将获得正确匹配点的调整值,在该匹配点作为基准的彩色分量图像和用于调整(校正)的另一种彩色分量图像彼此精确对准,该匹配点即为,从第一彩色调整得到的调整值(“51”)以及由该调整值获得的调整值候选值中选出的点。在第二彩色调整中,曝光单元1根据第一彩色调整获得的最大调整值的时间来曝光,用以写在感光鼓3上,从而在传送带7上形成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
这里,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根据第一彩色调整所用的间距(第一间距)而形成。特别地,在第一彩色调整中对应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间距的点数d(d=m+n)用作基数(base)。即,基准块图像的线条宽度设为8乘点数d,线条间隙设为d,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宽度设为d,线条间隙设为8乘数量d。
上面的例子进一步详细描述。在第一彩色调整中如果n是4个点,m是7个点,那么基准块图像具有88个点的线条宽度8d,11个点的线条间隙d,而校正块图像具有11个点的线条宽度,88个点的线条间隙8d。同样地,如果基准块图像的线条宽度设为8乘以点数d,那么它是88个点,由此产生d+8d,即0-99个点的彩色调整范围。彩色调整范围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8倍数而变得更窄或更宽。尽管在该实施例中,与曝光时间(T0+ΔTi)对应的调整值描述为具有0-99的范围,但并不限于此,调整值可以设置为在例如0到110个点的范围内可调。
这样,在第二彩色调整中,每个基准块图像的线条宽度(8d)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间隙(8d)可以根据彩色调节范围设定。即,它们可以这样设置,使基准块图像或校正块图像的图像形成图形的间距与所需彩色调节范围的点数对应。
当进行第二彩色调整时,CPU51根据第一彩色调整中所用的间距(第一间距:11)来确定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宽度和线条间隙。然后,对于基准块图像,通过将存储在曝光单元1a及调整值表格52T中的调整值(0)设为曝光时刻而开始图像形成。至于校正块图像,首先确定由第一调整值(51)和第一间距(11)得到的多个调整值的候选值(7,18,29,40,51,62,73,84和95),并将其存储在RAM52中。然后根据与多个调整值对应的曝光时间形成校正块图像。形成校正块图像,d个点~d个点地移动,并测量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
图8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由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形成的图像的说明性视图。在第二彩色调整中,这样设定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使得基色分量图像(base color component image)的位置与用作调节(校正)的另一种彩色分量图像的位置完全匹配时,它们彼此完全移开。因此,如图8中q1所示,当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这种情况,即校正块图像在两基准块图像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也就是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连续不断地彼此相连的情况(在传送带7上沿副扫描方向不形成间隙的情况),得到的调整值是正确匹配点的调整值。
另一方面,当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不是精确对准而是偏离q 1状态时,校正块图像如图8中q2-q9所示在基准块图像上形成。这意味着这里获得的调整值表示基色分量图像和用作调整(校正)的另一种彩色分量图像重合失调的情况,并且不对应正确匹配点。
图9是示出形成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时,基准块图像和由此得到的图像的说明性视图。K块示出仅形成基准块图像的情况,而其余示出随着调整值改变分别叠加在基准块图像上的校正块图像。每个校正线条从q1状态d个点~d个点地移动,用以在基准块图像上连续移动校正块图像,直到q9状态。点的进一步移动再次周期性地形成与q1-q9相同的图像(未示出)。这将超出彩色调节范围,因此检测q1到q9的九种位移图像的密度。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传送带7是黑色的(不透明),因此当基准块图像或校正块图像覆盖的面积增大时,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测得的值变小。这样,如图8和图9中q1所示校正块图像在两基准块图像之间形成的情况,以及如图8和9中q2-q9所示校正块图像在基准块图像上形成的情况,前者中的检测值小于后者中的检测值。换句话说,当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彼此匹配时,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达到最小值。
在第二彩色调整中,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在传送带7上形成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密度。如图8所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传感器可读取范围D内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密度。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可读取范围D具有大约10mm的直径,并形成为可以将细微(小)振动等引起颜色重合失调而产生的检测误差平均化。在某一条件下,几十幅基准块图像中的每个和几十幅校正块图像中的每个形成一组图像,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形成多组图像。
根据CPU51发出的指令,如图8所示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形成。CPU51在2毫秒取样周期测量密度,并将结果存储到RAM52中。当预定时间过去,得到存储的密度的平均值,并存储到RAM52中。注意,在该实施例中,多次(约130次)对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数据进行取样,并且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计算其中的平均值。然而,取样可以只进行一次,并比较对应每个调整值的输出值。正如在上述过程中,取样随变化的调整值而进行,并通过以密度平均值与每个调整值相联系的方式而将密度平均值存储到RAM52中。
图10是显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曲线图,示出实际检测到输出值的平均值的实例曲线图。在图10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值(电压V)的平均值。水平轴以点为单位表示调整值。图10是通过d个点~d个点地改变校正颜色的调整值而获得的密度平均值的特性变化曲线图。如图10所示,当基准块图像的形成位置与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彼此匹配(图中的“正确匹配点”)时,密度平均值达到最小值。在图10中,-5d对应的调整值是“7”,-4d对应的调整值是“18”,-3d对应的调整值是“29”,-2d对应的调整值是“40”,-d对应的调整值是“51”,匹配点对应的调整值是“62”,+d对应的调整值是“73”,+2d对应的调整值是“84”,+3d对应的调整值是“95”,并且当调整值是“51”时能获得最小的平均值。调整值“51”是能够实现基色分量图像和用于调节(校正)的彩色分量图像正确匹配的值(对应于q1的调整值)。因此,如果由曝光单元1进行调节(校正)的曝光时间调整为使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平均值最小,那么基色分量图像和用于调节(校正)的彩色分量图像彼此精确对准,形成没有颜色重合失调的多色图像。
这样,在第二彩色调整中,也可得到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对应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每种对准情况的密度平均值。然后,利用校正块图像和基准块图像的形成位置处没有重叠时密度平均值最小的原理,通过设置与曝光单元1曝光时间对应的调整值而进行彩色调节,使得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平均值达到最小值。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两次彩色调节,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间,即在该时间形成用于调节(校正)的彩色分量图像,使基色分量图像和用于调节(校正)的彩色分量图像精确对准,这一时间能够从彩色调节的宽范围中得到。此外,第二彩色调整从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各种其他对准状态中检测无重叠状态,所述图像具有基于第一彩色调整得到的第一间距而设置的矩形图像形成图形。这样,在第一彩色调整中,得到的校正值根据彩色调节的窄范围(在11种情况下的11个点的范围)来预测,而在第二彩色调整种,得到的校正值根据第一彩色调整预测的值来预测,这里彩色调节的范围宽(在9种情况下的99个点的范围)。
这样,仅仅通过在20种情况下,即20次(20种类型)形成校正块的移动图像,用于和基准块图像进行比较,并通过测量每组图像的密度,可以在99个点的宽范围内进行彩色调节。这允许在宽范围内进行有效而容易的彩色调节,并且允许高度精确的彩色调节。尽管这些彩色调节过程是针对用于调节(校正)的每种彩色分量的图像位置而进行的,但是这里所做的说明仅仅针对一种颜色。彩色调节针对C,M,和Y的每种颜色而进行,K设为基准。
尽管在上面的说明中彩色调节是以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线条方向沿副扫描方向设置而进行的,但是由于沿主扫描方向也发生颜色重合失调,因此彩色调节也可以如副扫描方向的情况那样针对沿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的垂直方向)形成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而进行。
图11是示出沿主扫描方向由第一彩色调整形成的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图像的说明性视图。这里,如图11所述,首先,如第一彩色调整,形成校正线条,并在图像形成图形的间距范围内彼此连续移动,同时寻找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精确对准的情况。在该实施例中,P1至P11的P1显示精确对准的情况。
图12示出沿主扫描方向由第二彩色调整形成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如第二彩色调整,每个校正块图像按图像形成图形的间距移动,并且寻找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形成位置没有重叠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彩色调整,得到曝光时间,并进行调整(校正),在该曝光时间,作为基准的彩色分量图像和用于调整(校正)的彩色分量图像沿主扫描方向彼此精确对准。
注意,彩色调整不一定针对主扫描和子扫描两个方向进行,而是可以只针对一个方向进行。因此,颜色重合失调的校正可以根据需要沿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进行,从而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此外,所用的块图像并不限于该实施例中描述的线条图形。可以形成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线条和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的线条,合成的十字形基准和校正块图像用于彩色调整。
在上述结构中,根据本发明的校正过程的步骤通过流程图进行说明。注意,如上面说明中,彩色调整的范围设为99个点,即从0到99个点。而且,对于第一彩色调整,块图像的间距(第一间距)设为11个点,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均设为具有4个点的线条宽度和7个点的线条间隙。此外,当对于第二彩色调整时,块图像的间距设为99个点,此时基准块图像设为具有88个点的线条宽度和11个点的线条间隙,校正块图像设为具有11个点的线条宽度和88个点的线条间隙。
图13A和1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校正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首先,CPU51为校正色在彩色调整的范围中确定一个任意位置,作为起点的调整值A,并将值A存储到RAM52中(步骤S11)。通常,如果彩色调整的范围是99个点,那么其中间值,即A=50,设为默认调整值,并将其存储到RAM52中。这里,调整值表示与图像形成台中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间对应的调整值,图像形成台形成校正块图像。
随后,CPU51执行从起点的调整值A减去5的步骤(步骤S12)。这样,如果A的初始值是“50”,则这一步骤的结果是“45”。注意,经过减法步骤之后的调整值存储到RAM52中。接着,CPU51查阅调整值表格52T以读出用于基色的调整值,根据该调整值在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形成用于基色的基准线条图像。CPU51也读出经过减法并存储在RAM52中的调整值A“45”,并根据调整值A在曝光时间进行曝光,以形成用于校正色的校正线条图像(步骤S13)。这样,校正线条在一定的时间形成,该时间对应于根据默认调整值A(50)形成的校正线条的位置处移动-5个点的位置。
CPU51将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信号存储到RAM52中,在一段特定时间过去之后计算密度平均值(步骤S14),并通过以计算值与调整值A相联系的方式将计算值存储到RAM52中。之后,CPU51使调整值A增加(步骤S15)。CPU51确定增加之后的调整值A是否等于或大于初始调整值加5所得到的值(步骤S16)。经比较,确定调整值A现在是否是(A+5)或“55”。在S16,如果调整值A小于(A+5)(在步骤S16的“否”),那么程序返回S13从而通过将A逐点增加来重复S13到S16。
另一方面,如果在S16调整值A等于或大于(A+5)(在步骤S16的“是”),那么在RAM52中存储的密度平均值中,具有最大的密度平均值的调整值确定为第一调整值(步骤S17)。这里,当在校正线条逐点变化11次(11个点)的不同位置,即调整值从“45”到“55”形成图像时,对图像密度进行检测。如果第一彩色调整的结果如图7所示,那么匹配点(电压匹配点)是Amax,且对于第二次的调整值A“46”确定为Amax
接着,说明第二彩色调整过程。通过在彩色调整范围中将Amax(“46”)减去11的最大倍数所得到的值确定为调整值B,其小于在步骤S17确定的第一调整值Amax。即,“46”-“44”=“2”设为调整值B的初始值(步骤S21)。CPU51从调整值表格52T中读出基色的调整值,并根据读出的调整值,通过对88个点,即11个点的整数倍(第一间距的整数倍)的矩形基准块图像进行曝光而形成图像。注意,基准块图像的间距(间距)是99个点,也是整数倍。
同样,CPU51在对应调整值B的曝光时间形成11个点的矩形校正块图像,是11个点的倍数(步骤S22)。注意,校正块图像的间距是88个点,也是整数倍。CPU51将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信号存储到RAM52,在一段特定时间过去之后计算密度平均值,并以计算结果与调整值B相联系的方式将结果存储到RAM52中(步骤S23)。然后,CPU51将调整值B加上第一彩色调整中作为图像形成图形间距的11,并将“13”的调整值B存储到RAM52中(步骤S24)。
CPU51将增加之后的调整值B与彩色调整范围的点数(99)进行比较,并确定调整值B是否等于或大于彩色调整范围的点数(步骤S25)。如果调整值B小(在步骤S25中的“否”),那么程序返回S22重复S22-S25。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5调整值B等于或大于彩色调整范围的点数(99)(在步骤S25中的“是”),那么从S23存储的对应每个调整值B的密度平均值中得到具有最小密度平均值的调整值B,并将这一调整值B设为第二调整值Bmin(步骤S26)。
如果这里获得的结果如图10所示,则第六次(“57”)对应最小值,是正确匹配点。最后,CPU51将确定的第二调整值存储(设置)到调整值表格52T作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步骤S27)。通过对每种颜色和针对主扫描方向执行上述步骤,能够完成彩色调整程序。
这里,彩色调整是在初始阶段进行调整的技术,并且进行该调整是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组装之后,或者当该装置安装在实际使用的位置,或者维修时替换部件之后。在彩色调整之后,上述调整值存储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调整值表格52T中,并根据这些调整值形成图像。上述彩色调整包括第一彩色调整和第二彩色调整。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图像形成设备采用直接转印系统,在该系统中,纸在传送带7上传送,各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相继在纸上分层叠加,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采用中间转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该系统中,各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分层叠加,转印到传送带上,然后再整体转印到纸上,以形成多色图像,不用说,这也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完成第一彩色调整和第二彩色调整,而第二实施例涉及根据需要省略第二彩色调整的技术。
例如,在初始彩色调整之后向图像形成设备输入电能,并在图像形成之前进行调整时,因为假定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发生明显的颜色重合失调,因此第二彩色调整可以省略,或者可在更窄的调整范围进行。也可以只进行第一彩色调整,而当因电能输入使预定时间过去,或者当形成预定数量或更多数量的图像时,进行第一彩色调整和第二彩色调整。这种结构在通常情况下省略第二彩色调整而使彩色调整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
另外,当温度或湿度达到预定值,或者当如图1所示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温度或湿度的快速变化时,也可进行除第一彩色调整之外的第二彩色调整。此外,可以在维修之后,例如由维修人员或用户替换如感光鼓或显影单元的处理单元之后,或者发现明显的彩色重合失调时,强制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在这些情况下,调整的方式可从下面方式中选择,即完全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执行第一彩色调整和具有更窄范围的第二彩色调整的组合,以及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注意,除了在电能输入和强制执行彩色调整时,即使确定满足上述彩色调整的条件也不会立即进行彩色调整,而通常是在程序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终止之后或用于形成图像的下一作业开始之前进行。
图14A和14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出校正过程的程序的流程图。首先,CPU51确定是否接收到操作单元53发出的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的指令(步骤S141)。由操作单元53通过菜单操作法(menu operation)将从ROM55读取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54上,使维修人员或用户选择“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或“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
如果接收到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的指令,那么程序转到步骤S146,进行如步骤S11-S17所述的第一彩色调整,以确定第一调整值(步骤S146)。随后的步骤将在后面描述。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41没有接收到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的指令(在步骤S141的“否”),那么确定是否接受到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的指令(步骤S142)。如果接收到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的指令(在步骤S142的“是”),那么执行上述第一彩色调整(步骤S150),并执行由S21-S26所述的第二彩色调整,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步骤S151)。随后的步骤也将在后面描述。
如果确定没有接收到操作单元53发出的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的指令(在步骤S142的“否”),那么确定是否从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向CPU51输出非正常信号(步骤S143)。如果输出了非正常信号(在步骤S143的“是”),那么执行第一彩色调整(步骤S150),并进一步执行第二彩色调整,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步骤S151)。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输出非正常信号(在步骤S143的“否”),那么确定从时钟单元58输出的时间是否表示时间t1已经过去(步骤S144)。如果确定时间t1已经过去(在步骤S144的“是”),那么执行第一彩色调整以确定第一调整值(步骤S146)。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时间t1没有过去(在步骤S144的“否”),那么现在确定从图像形成计数器(未示出)输出的图像形成数量是否等于或大于M1(步骤S145)。
如果图像形成数量小于M1(在步骤S145的“否”),那么程序转到步骤S141重复上述程序步骤。另一方面,如果图像形成数量等于或大于M1(在步骤S145的“是”),那么进行第一彩色调整程序(步骤S146)。然后,进一步确定时钟单元58输出的时间是否表示时间t2(t2>t1)已经过去(步骤S147)。如果确定时间t2已经过去(在步骤S147的“是”),那么执行除步骤S146的第一彩色调整之外的第二彩色调整,以确定第二调整值(步骤S151,S152)。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时间t2没有过去(在步骤S147的“否”),那么现在确定从图像形成计数器(未示出)输出的图像形成数量是否等于或大于M2(M2>M1)(步骤S148)。
如果图像形成数量小于M2(在步骤S148的“否”),那么在步骤S146处确定的第一调整值设为校正值(步骤S149)。特别地,CPU51更新(renew)调整值表格52T的内容,将第一调整值设为对应于校正用的曝光单元1的调整值。之后,程序返回步骤S141重复上述步骤。另一方面,如果图像形成数量等于或大于M2(在步骤S148的“是”),那么执行除步骤S146的第一彩色调整之外的第二彩色调整,从而将调整值校正为第二调整值(步骤S151,S152)。特别地,CPU51更新调整值表格52T的内容,将第二调整值设为对应于校正用的曝光单元1的调整值。注意,时间t1和t2,以及数M1和M2预先存储在ROM55中。此外,这些值可利用操作单元53适当地改变。
随后,t和M的值被初始化(步骤S153)。之后,确定是否存在由例如强制终止的中断程序(步骤S154)。如果没有中断程序(在步骤S154的“否”),那么程序转到步骤S141继续程序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有中断程序(在步骤S154的“是”),那么控制程序52P强行终止,程序系列被终止。
同样,待执行的彩色调整通过维修人员或用户的指令或在预定条件下选择性地确定,是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还是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因此,如果需要精确的彩色调整,那么执行第一和第二彩色调整的组合来得到第二调整值,而如果在短时间内进行精密调整,那么仅执行第一彩色调整来获得第一调整值。所得到的调整值分别设置为用于更新调整值表格52T的内容的调整值。
注意,当进行第二彩色调整时,彩色调整的范围根据需要确定。图15是示出确定第二彩色调整范围的程序步骤的流程图。首先,由上述S11-S17的第一彩色调整终止之后(步骤S161),CPU51确定彩色调整是否是对于下列情况的初始校正(完全执行第一彩色调整和第二彩色调整),这些情况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刚刚组装,或装置刚好安装在实际使用的位置,或者在部件替换或维修之后可能出现明显的颜色重合失调(步骤S162)。如果确定是在S162的初始校正(在步骤S162的“是”),那么进行上述S21至S27的第二彩色调整以确定第二调整值,该调整值设置为更新调整值表格52T的校正值。然后程序终止。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不是初始校正(完全执行第一彩色调整和第二彩色调整)(在步骤S162的“否”),那么通过将Amax减去11的预定倍数11x得到的值确定为调整值C(例如“24”,假定x是2),该值小于在S17确定的Amax(步骤S164)。即,“46”-“22”=“24”限定性(limitedly)设定为调整值C的初始值。CPU51从调整值表格52T中读取用于基色的调整值,并且根据读出的调整值通过曝光而形成88个点,即11个点的整数倍(第一间距的整数倍)的矩形基准块图像。注意,基准块图像的间距(间距)是99个点,也是11个点的整数倍。
同样,CPU51在对应调整值B的曝光时间形成11个点的矩形校正块图像,是11个点的整数倍(步骤S165)。注意,校正块图像的间距是88个点,也是11个点的整数倍。CPU51将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信号存储到RAM52中,在一段特定时间过去之后计算密度的平均值(步骤S166),并以计算结果与调整值C相联系的方式将计算结果存储到RAM52中。然后CPU51将调整值C加上第一彩色调整中图像形成图形的间距11(步骤S167),并将“35”的调整值C存储到RAM52中。
CPU51确定加法之后的调整值C是否等于或大于Amax加上上述预定倍数11x(68)的值“24”所得到的值(步骤S168)。如果调整值C小(在步骤S168的“否”),那么程序返回S165重复S165至S167。另一方面,如果调整值C等于或大于Amax加上上述预定倍数11x(68)的值24所得到的值(在步骤S168的“是”),那么得到具有密度平均值最小值的调整值C,并将其设为第二调整值Cmin(步骤S169),其中该最小值是与S166处计算和存储的所有调整值C相对应的各密度平均值中的最小值。最后,CPU51将确定的第二调整值Cmin存储(设置)到调整值表格52T中作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步骤S1610)。
上述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由于除了上述结构和功能之外的其他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那些,因此由相同参考数字表示的对应部分,并且不再重复其详细说明。
第三实施例
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控制部分50的硬件配置的方框图。当在第三实施例中,由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执行彩色调整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可通过下载个人计算机S1中安装的计算机程序而提供,所述个人计算机经通讯单元59与LAN(局域网)或者通讯网络,如Internet相连。其细节在下面说明。
记录介质1a(CD-ROM,MO,DVD-ROM等)安装在个人计算机S1的硬盘(未示出)上,用于记录程序,所述程序使图16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部分50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计算第一调整值,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确定第二调整值,并校正调整值。这样,记录介质1a中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传送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部分50。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部分50将传送的计算机程序装载到RAM52中,用以执行上述校正程序。这可以利用图像形成设备100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校正过程。
上述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由于除了上述结构和功能之外的其他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那些,因此由相同参考数字表示的对应部分,并且不再重复其详细说明。
第四实施例
尽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达到最大值时,通过从变化的调整值中选择一个来确定第一调整值,但是第一调整值也可以根据最小值来确定。此外,为了防止例如因在潜像显影时显影剂分散引起的在确定调整值的误差,第一校正图像,第一基准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第二基准图像可以设定为具有下面说明中指定的线条宽度和线条间隙。其细节在下面说明。
图17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如图所示,在第一彩色调整中,基准块图像(基准线条)在传送带7上形成,同时图像形成图形的间距(第一间距(n+m))设为8个点,包括4个点的线条宽度n和4个点的线条间隙m(两线条之间的空隙)(图17中为K块)。然后,在基准线条形成之后,校正块图像(校正线条)进一步在基准线条上形成,每个校正块图像具有与基准线条相同的线条宽度n和线条间隙m。在传送带7上形成的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密度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进行检测。
图18是显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曲线图,示出实际检测到输出值的平均值的实例曲线图。在图18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值(电压V)的平均值。水平轴以点为单位表示调整值。图18是校正颜色的调整值按预定间距(8个点的第一间距)改变时所得密度平均值的特性变化曲线图,其中校正颜色的预定调整值设为基点(base)。当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彼此精确对准(图18中“电压匹配点”)时,密度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由于在该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是移动-1个点,因此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在移动1个点时可彼此对准。)
如果调整值进一步改变,那么特性曲线周期性变化,另外在每移动+8个点位置达到极端值。参看图18中最小值附近的+3个点到+5个点,在那儿几乎可得到相同的密度平均值。这是因为在将形成的潜像显影时,因例如显影剂分散而经常使形成的实际图像大于原始图像数据,特别是在由电摄影系统进行图像形成中。假定一个第一基准图像和下一个第一基准图像之间的间隙与第一校正图像之间的间隙具有相同的宽度。如果n=4个点,m=4个点,例如如图17所示,在移动3个点(Q4)和移动5个点(Q6)的位置处图像数据形成1个点的间隙,密度输出值移动4个点的位置处(Q5)达到最小值。
图19A至19C是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由矩形校正线条和基准线条形成的图像因显影剂分散而离开指定线而形成。图19B是示出在不形成间隙时得到密度最小值这一情况的放大图,而图19A和19C是示出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之间出现1个点的间隙这一情况的放大图。在图像形成阶段散开的显影剂可以扩散到该间隙中,如图19A和19C每个所示,这导致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输出与移动4个点的图像(Q5)(图19B)几乎达到相同的值。
因此,如果n=4,m=4,那么在第一调整值的确定中优选使用最大值。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第一调整值的可调整范围缩小为8个点,然而这使得形成第一图像(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的次数减少,因此缩短了调整时间。
图20是示出沿副扫描方向形成的块图像的说明性视图。如图所示,在第一彩色调整中,基准块图像(基准线条)在传送带7上形成,同时图像形成图形的间距(第一间距(n+m))设为10个点,包括4个点的线条宽度n和6个点的线条间隙m(两线条之间的空隙)(图20中为K块)。然后,在基准线条形成之后,校正块图像(校正线条)进一步在基准线条上形成,校正块图像具有与基准线条相同的线条宽度n和线条间隙m。在传送带7上形成的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的密度由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进行检测。
图21是显示密度平均值变化的特性曲线图,示出实际检测到输出值的平均值的实例曲线图。在图21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值(电压V)的平均值。水平轴以点为单位表示调整值。图21是校正颜色的调整值按预定间距(10个点的第一间距)改变时所得密度平均值的特性变化曲线图,将校正颜色的预定调整值设为基点。当基准线条和校正线条彼此精确对准(图21中“电压匹配点”)时,密度平均值达到最大值。此外,密度平均值在+5个点处达到最小值。与图18所示实施例相比,更易于检测到最小值。这一原因参考图22A到22C进行说明。
图22A到22C是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2A到22C所示,在移动4个点(Q5)和移动6个点(Q7)的情况下,示出的实施例中,间隙在校正线条和基准线条之间的空隙之一处形成。相反,如图22B所示,在移动5个点(Q6)的情况下,间隙在每条校正线条和每条基准线条之间的每个空隙处形成。尽管在图22B中也因为例如显影剂分散而导致图像扩大,但是与图19A到19C的情况相比,由于大尺寸的间隙,最小值仍可明显地获得。
因此,如果使用最小值,那么形成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均具有4个点的基准线条宽和校正线条宽,以及10个点的第一间距(n=4,m=6),该间距比每个第一基准图像或每个第一校正图像的短边(4个点)长度的两倍还大,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具有相同的矩形形状。这样的结构允许在由于显影剂分散而使最小值不容易检测到的情况下检测最小值,由此精确确定第一调整值。这使得只通过第一调整值的可校正范围缩小到10个点,但是可以明显减少第一图像(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形成的次数,允许基本缩短得到第一调整值而进行调整所需的时间。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对所得的调整值进行增加或减去预定点数(5个点)的步骤,以确定第一调整值。例如,在图21中,如果在+5个点(调整值为60)达到最小值,那么可通过将具有最小值的调整值(60)增加或减去第一间距(10个点)除2的值得到第一调整值(调整值为55或65)。
注意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用于彩色调整的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种用于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彼此完全对准的情况下获得调整值的方法,即,基于最大值的检测方法,以及另一种用于第一校正图像完全从第一基准图像移开的情况下获得调整值的方法,即基于最小值的检测方法。应当使用哪种方法可以考虑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形成特性等因素来确定。此外,n和m所采用的数值可以考虑下面因素而设置,即只通过第一调整值的可校正范围和调整所需时间,以及在密度测量时图像配准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电压。不用说,那些数字不限于描述的值。
此外,在本发明中,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第一图像的图像宽度n和第一间距n+m而形成。如果如上述例子中n=4、m=7,那么形成的第二基准图像,每个都具有第一间距整数倍(例如88位)的宽度,以及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99个点;形成图像占88个点,而不形成图像占11个点)。相反,形成第二校正图像,每个都具有第一间距整数倍(例如11个点)的宽度,以及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99个点;形成图像只占11个点,不形成图像占88个点)。这些图像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每个调整值而形成。在上述例子中,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第一间距通过从确定的第一调整值开始每隔11个点移动调整值而形成。即,每隔11个点形成具有11个点宽度的校正图像。
然后,根据在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中在精确匹配处得到的调整值而形成的图像,被基色和校正色完全覆盖,达到极端值,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然后,第二调整值设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特别地,如果每隔11个点形成具有11个点宽的校正图像时完全实现彩色调整,那么没有基准图像的间隙充满校正色的11个点。这里,密度具有极端值,使该调整值成为正确调整值。这样,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用于形成第一基准图像的第一间距而形成层次,并允许以较高精度进行校正。此外,只检测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密度,也允许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的总范围等于99个点。注意,关于极端值,尽管密度平均值的最小值如图10所示设为第二调整值,但是,在因例如传送带颜色引起的对比相反的情况下,可以将也是极端值的最大值确定为第二调整值。
此外,如上述例子中n=4、m=4,那么形成的第二基准图像,每个都具有对应于第一间距整数倍(例如88个点)的宽度,以及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96个点;形成图像占88个点,而不形成图像占8个点)。相比之下,形成第二校正图像,每个都具有对应于第一间距整数倍(例如8个点)的宽度,以及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96个点;形成图像只占8个点,不形成图像占88个点)。因此这些图像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每个调整值而形成。在上述例子中,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第一间距通过从确定的第一调整值开始每隔8个点移动调整值而形成。即,每隔8个点形成具有8个点宽度的校正图像。
然后,根据在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中显示精确匹配的调整值而形成的图像,被基色和校正色完全覆盖,达到极端值,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然后,第二调整值设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特别地,在每隔8个点移动而形成具有8个点的校正图像的情况下,如果完全实现彩色调整,那么在8个点的间隙中没有基准图像形成,并且间隙中充满8个点的校正色。在这种情况下,密度也具有极端值,使得这里得到的调整值成为正确调整值。同样,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用于形成第一基准图像的第一间距通过分层叠加而形成,并允许以较高精度进行校正。此外,只检测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密度,也允许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的总范围等于96个点。
此外,如上述例子中n=4、m=6,那么形成的第二基准图像,每个都具有对应于第一间距(10个点)整数倍(例如90个点)的宽度,以及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100个点;形成图像占90个点,而不形成图像占10个点)。相反,形成第二校正图像,每个都具有对应于第一间距整数倍(例如10个点)的宽度,以及也是整数倍的间距(每100个点;形成图像只占10个点,不形成图像占90个点)。因此这些图像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每个调整值而形成。在上述例子中,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第一间距通过从确定的第一调整值开始每隔10个点移动调整值而形成。即,每隔10个点形成具有10个点宽度的校正图像。
然后,根据在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中显示精确匹配的调整值而形成的图像,被基色和校正色完全覆盖,达到极端值,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然后,第二调整值确定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特别地,在每隔10个点形成具有10个点的校正图像的情况下,如果完全实现彩色调整,那么在10个点的间隙中没有基准图像形成,并且间隙中充满10个点的校正色。在这种情况下,密度也具有极端值,使得这里得到的调整值成为正确调整值。这样,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用于形成第一基准图像的第一间距通过分层叠加而形成,并允许以较高精度进行校正。此外,只检测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密度,也允许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的总范围对应于100个点。
在确定第一调整值的图像形成中,如果n=4和m=7,那么从第一基准图像开始从0点到10个点逐点移动形成第一校正图像。由于11个点的位移与0个点的位移相同,因此当位移经历0点到10个点时,图像形成和密度测量终止。同样,如果n=m=4,那么从第一基准图像开始从0点到7个点逐点移动形成第一校正图像。由于8个点的位移与0个点的位移相同,因此当位移经历0点到10个点时,图像形成和密度测量终止。类似地,如果n=4和m=6,那么从第一基准图像开始从0点到9个点逐点移动形成第一校正图像。由于10个点的位移与0个点的位移相同,因此当位移经历0点到10个点时,图像形成和密度测量终止。
为了确定第一调整值和第二调整值,在图像形成中校正图像相对基准图像位移的范围设置如下。如果要确定第一调整值,那么存储的默认第一调整值或预先得到和存储的第一调整值设为基础值(base),确定位移的范围,使得在基础值之前和之后的位移量相同。关于第二调整值,通过在已经设置的可调整范围内移动得到的第一调整值而形成校正图像。注意,尽管这里调整值的确定是针对副扫描方向进行说明,但是也适用于主扫描方向,这些说明不再重复。此外,在确定第一调整值时形成图像的位移范围设为n+m个点或更小,因为即使范围设定得大于n+m个点,也是重复相同的图像。图7,18和21示出这些情况,图像随位移量增加而连续形成,从而说明示出重复得到同样的曲线。实际上,图像形成在n+m个点的位移范围内进行。
上述结构在第四实施例中采用。由于除了上述结构和功能之外的其他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那些,因此由相同参考数字表示的对应部分,并且不再重复其详细说明。
如上详细描述,在本发明中,调整值的精细调整仅仅在所有调整区域的预定调整区域内进行,以确定调整值的各候选值,取样仅仅针对所有调整区域中的各候选调整值而进行,以确定精细调整值,与所有调整区域相继进行取样的传统方法对比,允许在更短时间内以更高精度校正颜色重合失调。
此外,在本发明中,第一基准图像根据第一间距形成,第一校正图像随着在第一间距范围内改变的调整值而形成。然后,传感器输出的密度发生变化,使得在没有位移处具有极端值的数据每隔这样的间距(周期)重复得到。由于这种结构,可以更有效地确定待校正的调整值,因此允许在短时间内进行彩色调整。
另外,在本发明中,形成的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具有相同的形状。这样,当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彼此精确匹配时,传感器输出的密度极端值显示出明显的峰值,允许以较高精度确定调整值。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第一间距形成。形成的第二校正图像,每个都具有等于第一间距整数倍的宽度,和同样是整数倍的间距。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每个调整值进行图像形成。然后,根据第一调整值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中对应精确匹配的调整值而形成的图像,被基色和校正色完全覆盖,达到极端值,从而确定第二调整值。然后,第二调整值设置为校正之后的调整值。同样,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根据用于形成第一基准图像的第一间距通过分层叠加而形成,并允许以更高精度进行校正。此外,只检测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密度,也允许在更短时间内进行校正。
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确定为属于一个预定范围。像这样,如果只需要精密调整,那么通过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而不是在整个可调整范围内对多个调整值进行调整,可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校正。
此外,在本发明中,确定是否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如果维修人员、用户等等利用操作单元输入不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的指令,或者存在不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的明确条件,如交付(delivery)之后图像形成数量达到特定值,那么只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来确定第一调整值。然后,采用确定的第一调整值作为校正色的调整值以进行校正。因此,通过适当地省略彩色调整的第二阶段,使彩色调整可以在简单维修时,在更短的时间内易于进行,这使本发明具有高效率。
本发明可以以几种形式体现,这些形式都没有脱离本发明基本性能的实质,因此这些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而非在其之前的说明书来限定,因此落入权利要求书的界限、或等同于这些界限的所有变化均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覆盖的范围中。

Claims (19)

1.一种为图像形成设备(100)校正预定调整值的方法,其中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值产生每种分色的图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并且,从作为用于校正输出的对象的校正色中形成第一校正图像,该校正输出与通过在预定范围内改变预定调整值而得到的一个值相对应(S13);
根据从一个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所述传感器(21)对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进行检测(S17);
从与预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从一个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该校正色输出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而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S22);
根据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从所述多个调整值中确定第二调整值(S26);以及
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S27)。
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100),根据预定调整值产生每种分色图像,包括:
对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21);以及
能够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器,这些操作包括:
第一形成步骤,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并且,从作为用于校正输出的对象的校正色中形成第一校正图像,该校正输出与通过在预定范围内改变预定调整值而得到的一个值相对应;
根据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的步骤;
第二形成步骤,从与预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从一个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该校正色输出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而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
根据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从所述多个调整值中确定第二调整值的步骤;以及
校正步骤,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形成步骤形成具有第一间距的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并根据通过在第一间距范围内改变调整值而得到的值来形成所述多个第一校正图像(S13-S16)。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形成步骤形成具有相同形状的所述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S13)。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二形成步骤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基础,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基础,从与根据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所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的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S22,S24)。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处理器能够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定义基于所述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使这些调整值处在一个预定范围内(S16)。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基准图像和所述第二校正图像都呈矩形,且宽度对应于所述第一间距的整数倍(S21,S22,S24)。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所述处理器能够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是否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形成步骤来进行图像形成(S141-S145,S147,S148),
其中,如果确定不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形成步骤进行图像形成,那么所述校正步骤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所述确定的第一调整值(S149)。
9.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确定第一调整值的步骤根据一个调整值确定第一调整值,在所根据的所述调整值处,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由所述第一形成步骤形成的第一基准图像以及根据变化的调整值而形成的第一校正图像的密度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的确定所述第二调整值的步骤根据一个调整值来确定第二调整值,在所根据的所述调整值处,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由所述第二形成步骤形成的第二基准图像以及根据多个调整值而形成的第二校正图像的密度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形成步骤形成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和多个第一校正图像,这些图像均呈相同的矩形,且间距比每一个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的短边长度的两倍还长。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100),根据预定调整值产生每种分色图像,包括:
检测图像形成部分的密度的传感器(21);
第一形成装置,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一基准图像,并且,从作为用于校正输出的对象的校正色中形成第一校正图像,该校正输出与通过在预定范围内改变预定调整值而得到的一个值相对应(S13);
用于根据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从变化的调整值中确定第一调整值的装置(S17);
第二形成装置,从与预定的调整值相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从一个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该校正色输出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而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S22);
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密度,从所述多个调整值中确定第二调整值的装置(S26);以及
校正装置,用于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确定的第二调整值(S27)。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一间距的多个第一基准图像,并根据通过在第一间距范围内改变调整值所得到的值来形成多个所述第一校正图像(S13-S16)。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一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相同形状的所述第一基准图像和第一校正图像(S13)。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第二形成装置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基础,从与预定调整值对应的基色输出中形成第二基准图像,并且,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基础,从与基于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所确定的多个调整值相对应的校正色输出中形成第二校正图像(S22,S24)。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图像形成设备(100),进一步包括
一个装置,用于定义基于所述第一调整值和第一间距所确定的多个调整值,使这些调整值处在预定范围内(S16)。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基准图像和所述第二校正图像都呈矩形,且宽度对应于所述第一间距的整数倍(S21,S22,S24)。
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图像形成设备(100),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是否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S141-S145,S147,S148),
其中,如果确定不执行通过所述第二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那么所述校正装置将校正色的预定调整值校正为所述确定的第一调整值(S149)。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中所述的用于确定第一调整值的装置根据一个调整值确定第一调整值,在所根据的所述调整值处,从所述传感器(21)输出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形成装置形成的第一基准图像以及根据变化的调整值而形成的第一校正图像的密度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CNB031580440A 2002-07-29 2003-07-29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1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0270/02 2002-07-29
JP2002220270A JP4245312B2 (ja) 2002-07-29 2002-07-29 補正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20270/2002 2002-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9007A CN1489007A (zh) 2004-04-14
CN1277158C true CN1277158C (zh) 2006-09-27

Family

ID=31940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80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158C (zh) 2002-07-29 2003-07-29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06313B2 (zh)
JP (1) JP4245312B2 (zh)
CN (1) CN127715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747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彩色打印系统以及彩色打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8075B2 (ja) * 2002-03-18 2007-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7248272B2 (en) * 2002-09-25 2007-07-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rrecting adjustment valu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7760400B2 (en) * 2004-10-07 2010-07-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Creating multiple threshold matrices to be used in error diffused multilevel halftoning
JP4496937B2 (ja) * 2004-11-25 2010-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247B2 (ja) * 2005-02-04 2011-03-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707B2 (ja) * 2005-04-12 2009-08-12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階調変換較正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階調変換較正モジュール
US8274717B2 (en) 2006-08-01 2012-09-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S7894109B2 (en) 2006-08-01 2011-02-2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spatial variance of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S8270049B2 (en) 2006-08-01 2012-09-1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re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variance of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JP5028076B2 (ja) * 2006-12-05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26095B2 (en) * 2007-01-16 2010-11-0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tilizing frequency-shifted halftone patterns that form a moiré pattern
JP4392032B2 (ja) * 2007-03-07 2009-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調整機能付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調整方法および画像調整プログラム
US8228559B2 (en) * 2007-05-21 2012-07-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tilizing a broadband multi-channel scanning module
US7630672B2 (en) * 2007-05-21 2009-12-0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correcting color separation registration errors in a multi-color printing system
JP4315216B2 (ja) 2007-05-25 2009-08-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1082B2 (ja) * 2007-05-25 2010-07-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64704B2 (en) * 2007-08-29 2012-09-1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print quality in digital printing
EP2076015B1 (en) 2007-12-25 2016-06-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81863B2 (ja) * 2008-01-28 2014-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ずれ量検出装置、位置ずれ量検出方法および位置ずれ量検出プログラム
JP2010235911A (ja) 2009-03-11 2010-10-21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JP2011170318A (ja) * 2010-01-20 2011-09-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359327B2 (en) 2014-12-01 2019-07-23 Ebay Inc. Waist measuring belt
CN105922766B (zh) * 2016-05-10 2019-01-08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8241230B (zh) * 2016-12-23 2020-11-13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的制作方法
JP7070151B2 (ja) * 2018-06-27 2022-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65699B (zh) * 2020-07-06 2022-08-16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套色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3680A (en) * 1996-02-29 1999-08-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an image formation condition
JP3661328B2 (ja) 1997-01-29 2005-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88896A (ja) * 1997-12-26 1999-07-13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EP0985980B1 (en) 1998-09-07 2010-02-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42719B2 (ja) 1998-09-07 2004-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747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彩色打印系统以及彩色打印方法
CN104079747B (zh) * 2013-03-25 2017-08-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彩色打印系统以及彩色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06313B2 (en) 2007-12-11
JP4245312B2 (ja) 2009-03-25
US20040130737A1 (en) 2004-07-08
CN1489007A (zh) 2004-04-14
JP2004061876A (ja) 200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158C (zh) 图像形成设备、校正其调整值的方法及存储器介质
CN1242305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697693Y (zh) 图像载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76313C (zh) 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9327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310102C (zh) 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13348C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204462C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7829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及实行该方法的程序
EP2319697A1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88518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CN1670630A (zh) 图像浓度校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5954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6252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执行程序
CN16252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7868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和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612074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4873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24728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浓度调节方法
CN101063749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光扫描装置的有效控制方法
US200903171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37641A (zh) 成像设备
JP2012070360A (ja)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625219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