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4454B - 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4454B
CN101024454B CN2007100841863A CN200710084186A CN101024454B CN 101024454 B CN101024454 B CN 101024454B CN 2007100841863 A CN2007100841863 A CN 2007100841863A CN 200710084186 A CN200710084186 A CN 200710084186A CN 101024454 B CN101024454 B CN 101024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ecording medium
claw portion
hangover
gu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41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4454A (zh
Inventor
小林高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4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4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4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4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1Joints, e.g. riveted or magnetic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Abstract

一种介质存放设备包括存放记录介质的介质存放主体,滑动设置在介质存放主体内以便引导记录介质的引导构件,将引导构件定位在引导构件引导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上的第一定位部分以及将引导构件定位在引导构件引导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位置上的第二定位部分。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具有不同形状。

Description

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类似物的图像形成设备。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存放图像形成设备的记录介质的介质存放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图像形成设备的片材匣盒具有用于引导片材的片材引导机构。片材引导机构包括例如引导记录介质的后端的片材后端引导件。片材后端引导件与以恒定间隔形成在片材匣盒的底部框架上的凹槽之一接合,从而确定片材厚度引导件的位置。这种片材匣盒在例如日本特开平专利公开文本NO.8-34525(特别是第2-3页以及图1)中披露。
在所述传统的片材匣盒中,如果凹槽以窄小间隔形成,片材后端引导件可固定在大致任意位置上。因此,片材后端引导件能够按照使用者的需要引导多种不规则尺寸片材以及例如A4、A3或类似物的规则尺寸片材。但是,如果凹槽之间的间隔变窄,将变得难以识别最为适合的固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例如A4、A3或类似物的规则尺寸片材设置在片材匣盒中,难以将片材后端引导件固定在预定(最为适合)固定位置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质存放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A4尺寸、A3尺寸或类似物)时,引导构件可容易定位,并且其中引导构件可用来引导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存放设备,该设备包括存放记录介质的介质存放主体、滑动设置在介质存放主体内并引导记录介质的引导构件、将引导构件定位在引导构件引导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上的第一定位部分以及将引导构件定位在引导构件引导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位置上的第二定位部分。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具有不同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质存放设备,该设备包括存放记录介质的介质存放主体、滑动设置在介质存放主体内并引导记录介质的引导构件、将引导构件定位在引导构件引导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上的第一定位部分以及将引导构件定位在引导构件引导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位置上的第二定位部分。引导构件包括接合第一定位部分的第一爪部分、接合第二定位部分的第二爪部分以及有选择地造成第一和第二爪部分之一接合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中的相应一个的转换机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包括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将显影剂图像转移到从介质存放部分供应的记录介质上的转移部分、将显影剂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部分。
采用这种配置,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存放主体内时,引导构件可容易定位,并且在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存放主体内时,引导构件可以高定位精度定位。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作为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4A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拖尾引导件的外部形状的透视图;
图4B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拖尾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沿着图3的线V-V截取的介质匣盒的截面图;
图6A表示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6B表示在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7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拖尾引导件的另一构造实例;
图8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作为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拖尾引导件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按照实施例2的拖尾引导件的外部形状的透视图;
图11A表示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和第一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1B表示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2A表示在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和第一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2B表示在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3表示按照实施例2的拖尾引导件的另一构造实例;
图1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作为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6A表示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一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6B表示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7A表示在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时的爪部分、第一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7B表示在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设置在介质匣盒内是爪部分、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关系;
图18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作为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介质匣盒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拖尾引导件的外部形状的透视图;
图21A-21C是用于描述按照实施例4的拖尾引导件操作的示意图,其中图21A表示可动构件在中间位置的状态,图21B表示爪部分向下伸出以便与第二凹槽之一接合的状态以及图21C表示另一爪部分向下伸出以便与第一凹槽之一接合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在图1中,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例如电子照相打印机的构造。如图1所示,用于存放记录介质11的介质匣盒2可拆卸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上。记录介质11叠置并设置在介质匣盒2内。介质匣盒2的细节将随后描述。供应辊子21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供应辊子21与介质匣盒2的分离框架103协作以便分开地逐一供应记录介质11(来自于存放在介质匣盒2内的记录介质11)。供应辊子22、对准辊子23以及弹出辊子25和26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以便沿着供应路径24供应记录介质11。输入感测器27、通过感测器28以及弹出感测器29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以便检测沿着供应路径24供应的记录介质11的位置。弹出叠摞器31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上,以保持弹出的记录介质11。形成色粉图像(即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3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转移辊子30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将色粉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11上。定影单元4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将色粉图像(已经转移到记录介质11上)固定在记录介质11上。
用于形成色粉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用于承载色粉图像的感光鼓41、对感光鼓41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辊子42、包括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的LED阵列的曝光头43、存放色粉(显影剂)并使用显影辊子44在潜像上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单元45以及在色粉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11上之后将色粉从感光鼓41表面刮除的清洁刀片46。
定影单元4包括一对辊子,即具有例如卤素灯(未示出)的内部热源的热辊51以及垫辊52。定影单元4将热量和压力施加在从图像形成部分3和转移辊子30供应的记录介质11上的色粉图像上,使得色粉图像熔化并固定在记录介质11上。
图1表示XYZ坐标。X轴限定在记录介质11在记录介质11通过图像形成部分3时的供应方向上。Y轴限定在感光鼓4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Z轴限定在垂直于X轴和Y轴的方向上。在XYZ坐标表示在其它附图中时,X轴、Y轴和Z轴分别表示与图1所示相同的方向。换言之,在部件构成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时,各自附图的X轴、Y轴和Z轴指示各自部件的方向。
接着,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打印操作。设置在介质匣盒2内的记录介质11通过在箭头所示方向上转动的供应辊子21压靠。记录介质11从放置板102供应,并且通过分离框架103(通过未示出的推动单元围绕轴103a顺时针推动)和供应辊子21协作来供应记录介质11。另外,记录介质11通过供应辊子22供应并且到达输入感测器27的检测位置。在通过输入感测器27检测记录介质11通过的同时,对准辊子23开始转动。记录介质11的倾斜通过对准辊子23修正,并且接着记录介质11达到通过感测器28的检测位置。在由通过感测器28检测记录介质11通过的同时,图像形成部分3开始形成色粉图像。形成在感光鼓41表面上的色粉图像通过转移辊子30转移到记录介质11(已经供应)上。
图像形成部分3如下所述形成色粉图像。首先,如箭头所示方向上转动的感光鼓41的表面通过充电辊子42负性充电。在感光鼓41的充电表面达到曝光头43之下的位置时,曝光头43进行曝光,以便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潜像通过显影单元45内的显影辊子44显影,并且形成色粉图像。色粉图像通过转移辊子30转移到记录介质11。保留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残留色粉通过清洁刀片46去除。
色粉图像(已经通过转移辊子30转移到记录介质11上)在由定影单元4的热辊51和垫辊52施加的高温和高压下通过定影过程固定在记录介质11上。通过定影过程固定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11通过弹出辊子25和26弹出到弹出叠摞器31。记录介质11的弹出通过弹出感测器29检测。
接着,将描述介质匣盒2。图2和3分别是作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如图2和3所示,可拆卸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上的介质匣盒2包括作为用于存放记录介质11的介质存放主体的匣盒框架101(图1)以及通过匣盒框架101支承的放置板102,使得放置板102围绕平行于Y轴的轴线102a转动。放置板102通过未示出的推动单元贴靠供应辊子21(图1)来推动放置其上的记录介质11。介质匣盒2另外包括所述分离框架103和随后描述的拖尾引导件110。
一对侧引导件104和105(在宽度方向上作为片材引导件)布置在放置板102上。侧引导件104和105支承在放置板102上,使得侧引导件104和105在Y轴方向上滑动。如图3所示,侧引导件104和105具有在放置板102的后侧上的齿条104a和105b。齿条104a和105a接合小齿轮106(如图3所示通过放置板102可转动支承),其中侧引导件104和105相互面对。采用这种构造,侧引导件104和105沿着Y轴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步运动。即,侧引导件104和105在记录介质11的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运动,使得侧引导件104和105离开中心相同距离,以便相对于放置板102的纵向对称引导记录介质11。
接着,将描述拖尾引导件110及其保持机构。拖尾引导件110设置用来在纵向(即X轴方向)引导设置在介质匣盒2内的记录介质11的位置。设置在介质匣盒2内的记录介质11的供应侧(即,X轴方向上的负侧)指的是前侧,相反侧指的是后侧。
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底板115上。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在记录介质11的供应方向上从后端延伸到中心。多个第一凹槽117(即定位部分)以双向对称方式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两侧上。多个第二凹槽118(即定位部分)以双向对称方式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两侧上。在纵向上(即X轴方向)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分离框架103侧上的侧壁构成记录介质11的前端(即记录介质11的叠摞前端)与其邻靠的介质参考表面120。
第一凹槽117布置在离开介质参考表面120预定距离(随后描述)处。第二凹槽118以预定间隔形成,以便构成凹槽阵列121,使得平部分119位于凹槽阵列121和第一凹槽117之间。每个第一凹槽117的开口面积大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开口面积,并且每个第一凹槽117的深度深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深度,使得拖尾引导件110的爪部分134和135(图4)可更深地进入第一凹槽117,随后描述。
图4A是表示拖尾引导件110的外部形状的透视图。图4B是表示拖尾引导件110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沿着图3的线V-V截取的介质匣盒2的截面图。
如图4A所示,拖尾引导件110包括其上放置有记录介质11的后端并面向匣盒框架101的底板115的平板部分132、直立地设置在平板部分132上以便面向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介质调节板131、具有分开部分133a的锁定杆133以及从锁定杆133的分开部分133a向下伸出以便比平板部分132更低定位的爪部分134和135。悬置部分136形成在平板部分132之下。如图5所示,悬置部分136从平板部分132的底部表面向下伸出,并且包括通过匣盒框架101的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引导的引导突起136a和从引导突起136a连续形成以便防止拖尾引导件110脱离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底板136b。
采用这种构造,拖尾引导件110通过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引导,并变得在其纵向上(即X轴方向)滑动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和5所示,锁定杆133的爪部分134和135接合形成在匣盒框架101上的第一凹槽117或第二凹槽118,并且固定在接合位置上。因此,为了运动拖尾引导件,需要通过略微提高拖尾引导件110或者夹紧锁定杆133以便如图4B虚线所示弯曲锁定杆113来将爪部分134和135与第一凹槽117或第二凹槽118脱离。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和平部分119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两侧布置成两个阵列形式,并且接合拖尾引导件110的爪部分134和135。由于拖尾引导件110固定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两侧(横向)上,拖尾引导件110可稳定固定。
第一凹槽117的位置进行确定使得从介质参考表面120到拖尾引导件110的介质调节板131的距离等于或略微长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即日本工业标准的A3、A4、A5、B5或类似物)的较长边,使得在拖尾引导件110的爪部分134和135接合第一凹槽117并通过第一凹槽117锁定时,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可适当设置。在凹槽阵列121中,第二凹槽118以窄于第一凹槽117的节距形成,使得第二凹槽118可用于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
接着,参考图3-6描述拖尾引导件110在介质匣盒2内的设置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的操作。
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2)。在这种状态下,记录介质11通过侧引导件104和105在宽度方向上引导,并且记录介质11相对于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中心以对称方式引导。接着,拖尾引导件1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1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拖尾引导件110的爪部分134和135(图5)接合形成在匣盒框架101上的第一凹槽117,使得拖尾引导件110固定。
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通过拖尾引导件110将记录介质11的后端推到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拖尾引导件110固定在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将拖尾引导件110事先固定在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相对应的固定位置上,并且接着将记录介质11设置在限定在介质参考表面120和拖尾引导件110之间的位置上。
图6A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134和135、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的关系。如图6A所示,接合爪部分134和135的第一凹槽117比第二凹槽118更深,并且平部分119用作不固定拖尾引导件110的自由区域。因此,容易确认拖尾引导件110固定在适用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固定位置上。如图6A所示,平部分119的宽度119a比相邻第二凹槽118的边缘之间的部分的宽度118a宽。
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3),如同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那样。接着,拖尾引导件1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1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即接触位置),并且拖尾引导件110固定在离开接触位置最近的位置上。图6B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134和135、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之间的关系。对于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来说,爪部分134和135接合以窄小节距形成的凹槽阵列121的第二凹槽118,并因此可以增加固定位置上的精度。
图7表示拖尾引导件110的另一构造实例。在图7所示的拖尾引导件111中,爪部分134和135形成在相互分开形成的锁定杆141和142上。还可以采用具有图7所示结构的拖尾引导件111来代替前面阐述的拖尾引导件111。
在此实施例1中,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两侧上布置成两个阵列的形式。但是,还可以只提供一个阵列的凹槽。在这种情况下,拖尾引导件110的爪部分只接合一个接合部分(凹槽),并且因此接合的确认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可以提高操作性能。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1,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过程中,在供应方向上限定记录介质后端的拖尾引导件可以高定位精度定位。另外,自由区域设置在第一凹槽之前和之后(对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并且第一凹槽比用于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第二凹槽深,结果是变得容易确认拖尾引导件固定在用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位置上。此外,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过程中,拖尾引导件可以高定位精度定位。
实施例2
图8和9是表示作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构造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按照实施例2的介质匣盒202不同于按照实施例1(图2)所述的介质匣盒2的主要之处在于形成在底板115上的凹槽和拖尾引导件210的爪部分上的形状(实施例1的拖尾引导件110相比)。介质匣盒202的与介质匣盒2相同的元件标示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相同的描述。描述将主要在于介质匣盒202和介质匣盒2之间的差别。连接有介质匣盒20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即除了介质匣盒2之外)相同,并因此将省略相同的描述。
如图8和9所示,可拆卸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上的介质匣盒202包括作为用于存放记录介质11的介质存放主体的匣盒框架101(图1)、通过匣盒框架101支承并围绕平行于Y轴的轴线102a转动的放置板102、具有所述构造的分离框架103以及随后描述拖尾引导件210。
一对侧引导件104和105(在宽度方向上作为片材引导件)布置在放置板102上,以便设置记录介质11。侧引导件104和105支承在放置板102上,使得侧引导件104和105在Y轴方向上滑动。如图9所示,侧引导件104和105具有在放置板102的后侧上的齿条104a和105b,齿条104a和105a接合小齿轮106(通过放置板102可转动形成),其中侧引导件104和105相互面对。采用这种构造,侧引导件104和105沿着Y轴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步运动,以便在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相对于放置板102的中心对称引导记录介质11。
接着,将描述拖尾引导件210及其保持机构。拖尾引导件210设置用来在纵向(即X轴方向)引导设置在介质匣盒202内的记录介质11的位置。
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底板115上,并且在记录介质11的供应方向上从后端延伸到中心。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作为接合凹槽)形成在底板115上。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具有不同形状。第一凹槽117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一侧上。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另一侧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118的形状如同实施例1那样。如图11所示(随后描述),每个第一凹槽117的开口面积大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开口面积,并且每个第一凹槽117的深度深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深度。每个第三凹槽217的深度大致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深度相同,并且每个第三凹槽217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宽于每个第一凹槽117的宽度。
在纵向上(即X轴方向)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分离框架103侧上的侧壁构成记录介质11的前端与其邻靠的介质参考表面120。第一凹槽117布置在离开介质参考表面120的预定距离处(随后描述)。第三凹槽217经由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形成面对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以预定间隔连续形成,以便构成凹槽阵列121。第二凹槽118(凹槽阵列121)形成在没有第三凹槽217的区域上,并且在相同阵列中与第三凹槽217对准。
图10是表示拖尾引导件210的外部形状的透视图。如图10所示,拖尾引导件210包括形成在锁定杆233底部上的爪部分234和135。爪部分234和135从锁定杆233的底部的分开部分233a的两侧向下伸出到比平板部分132低的位置。爪部分234的伸出量小于爪部分135的伸出量。爪部分234接合比第一凹槽117浅的第二凹槽118或第三凹槽217。与第二和第三凹槽相比,爪部分135更深地接合第一凹槽117。拖尾引导件210的其它构造与实施例1(图4)的拖尾引导件10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相同描述。
拖尾引导件210通过形成在匣盒框架101上的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引导,并且变得在其纵向(即X轴方向)上滑动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如图9所示,锁定杆233的爪部分135接合匣盒框架101的第一凹槽117,并且锁定杆233的爪部分234进入第三凹槽217,或者爪部分234接合匣盒框架101的第二凹槽118,使得拖尾引导件210固定在接合位置。因此,为了运动拖尾引导件210,通过略微提高拖尾引导件210或者夹紧锁定杆233以便(见图4B)弯曲锁定杆233来将爪部分234和135与各自凹槽脱离。
第一凹槽117的位置进行确定使得从介质参考表面120到拖尾引导件210的介质调节板131的距离等于或略微长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即日本工业标准的A3、A4、A5、B5或类似物)的较长边,使得在拖尾引导件210的爪部分135接合第一凹槽117并通过第一凹槽117锁定时,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可适当设置。在凹槽阵列121中,第二凹槽118以窄于第一凹槽117的节距形成,使得第二凹槽118可用于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
接着,参考图9、11和12描述拖尾引导件210在介质匣盒202内的设置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的操作。
图11A是从Y轴方向上负侧观看的其中形成有第一凹槽117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1B是从Y轴方向上负侧观看的其中形成有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1A和11B的各自凹槽表示X轴方向上的各自位置。图12A和12B以与图11A和11B相同方式表示。
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9)。在这种状态下,记录介质11在宽度方向上通过该对侧引导件104和105引导,并且记录介质11相对于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中心以对称方式引导。接着,拖尾引导件2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2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拖尾引导件210的爪部分135(图9)接合形成在匣盒框架101上的第一凹槽117,使得拖尾引导件210固定。
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通过拖尾引导件210将记录介质11的后端推到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拖尾引导件210固定在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将拖尾引导件210事先固定在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相对应的固定位置上,并且接着将记录介质11设置在限定在介质参考表面120和拖尾引导件110之间的位置上。
图11A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135和第一凹槽117的关系。如图11B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234、第二凹槽117和第三凹槽217的关系。如图11A和11B所示,爪部分135接合第一凹槽117,并且爪部分234进入第三凹槽217。第三凹槽217的宽度217a宽于第一凹槽117的上端的宽度,使得爪部分234可以在爪部分135接合第一凹槽117的接合位置之上和接合位置附近(前后)自由运动。采用这种构造,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设置过程中,只需要爪部分135在一个位置处接合第一凹槽117,并因此可以提高拖尾引导件210的操作性能。
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9),如同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那样。接着,拖尾引导件2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2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即接触位置),并且拖尾引导件210固定在离开接触位置最近的位置上。
图12A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135和第一凹槽117的关系。如图12B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234、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的关系。如图12A和12B所示,爪部分234接合第二凹槽118,并且爪部分135在自由状态下。对于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来说,爪部分234接合以窄小节距形成的凹槽阵列121的第二凹槽118,并因此可以提高固定位置的精度。另外,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过程中,只需要爪部分234在一个位置处接合第二凹槽118,并且因此可以提高拖尾引导件210的操作性能。
图13表示拖尾引导件210的另一构造实例。在图13所示的拖尾引导件211中,爪部分234和135形成为相互分开形成的锁定杆241和242。还可以采用具有图13所示结构的拖尾引导件211,来代替所述的拖尾引导件210。通过采用具有这种构造的拖尾引导件211,爪部分234和第二凹槽118的接合操作以及爪部分135和第一凹槽117的接合操作可以相互独立进行。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2,拖尾引导件可通过爪部分和凹槽在一个位置处的接合来固定,并且因此提高拖尾引导件的操作性能。另外,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过程中,拖尾引导件在固定位置之前和之后的位置处于自由状态,并因此容易确认拖尾引导件固定在用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位置上。另外,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过程中,拖尾引导件可以高定位精度定位。
实施例3
图14和15是表示作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构造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按照实施例3的介质匣盒302与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介质匣盒202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凹槽317(接合凹槽)形成在底板115上,并在相同阵列中作为第一凹槽117对准。介质匣盒302与介质匣盒202相同的元件标示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相同的描述。描述将主要在于介质匣盒302和介质匣盒202之间的差别。连接有介质匣盒30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即除了介质匣盒2之外)相同,并因此将省略相同的描述。
接着,将描述拖尾引导件210及其保持机构。拖尾引导件210设置用来在纵向(即X轴方向)引导设置在介质匣盒302内的记录介质11的位置。
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底板115上,并且在记录介质11的供应方向上从后端延伸到中心。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第三凹槽217和第四凹槽317(作为接合凹槽)形成在底板115上。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第三凹槽217和第四凹槽317具有不同形状。第一凹槽117和第四凹槽317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一侧上。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另一侧上。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的形状如同实施例1那样。如图16所示(随后描述),每个第一凹槽117的开口面积大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开口面积,并且每个第一凹槽117的深度深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深度。每个第三凹槽217的深度大致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深度相同,并且每个第三凹槽217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宽于每个第一凹槽117的宽度。每个第四凹槽317的深度大致等于或深于每个第一凹槽117的深度。每个第四凹槽317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宽于每个第二凹槽118(即凹槽阵列121)的宽度。
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的位置如同实施例2描述那样,并且因此省略相同的描述。第四凹槽317形成在没有第一凹槽117的区域上(即经由运动引导细长孔116面向凹槽阵列121的位置),并且在相同阵列中与第一凹槽117对准。第四凹槽317具有大致等于或宽于第二凹槽181(即凹槽阵列121)的宽度。
接着,参考图16A-17B描述拖尾引导件210在介质匣盒302内的设置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的操作。
图16A是从Y轴方向上负侧观看的其中形成有第一凹槽117和第四凹槽317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6B是从Y轴方向上负侧观看的其中形成有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6A和16B的各自凹槽表示X轴方向上的各自位置。图17A和17B以与图16A和16B相同的方式表示。
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15)。在这种状态下,记录介质11在宽度方向上通过该对侧引导件104和105引导,并且记录介质11相对于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中心以对称方式引导。接着,拖尾引导件2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2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拖尾引导件210的爪部分135(图15)接合形成在匣盒框架101上的第一凹槽117,使得拖尾引导件210固定。
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通过拖尾引导件210将记录介质11的后端推到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拖尾引导件210固定在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将拖尾引导件210事先固定在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相对应的固定位置上,并且接着将记录介质11设置在限定在介质参考表面120和拖尾引导件210之间的位置上。
图16A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135、第一凹槽117和和第四凹槽317的关系。如图16B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234、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的关系。如图16A和16B所示,爪部分135接合第一凹槽117,并且爪部分234进入第三凹槽217。第三凹槽217具有足够的宽度,使得爪部分234在爪部分135接合第一凹槽117的接合位置之上和接合位置附近(前后)自由运动。采用这种构造,在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设置过程中,只需要爪部分135在一个位置处接合第一凹槽117,并因此可以提高拖尾引导件210的操作性能。
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15),如同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那样。接着,拖尾引导件2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2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即接触位置),并且拖尾引导件210固定在离开接触位置最近的位置上。
图17A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135、第一凹槽117和第四凹槽317的关系。如图17B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爪部分234、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的关系。如图17A和17B所示,爪部分234接合第二凹槽118,并且爪部分135进入第四凹槽317。第四凹槽317具有足够宽度,使得爪部分234接合第二凹槽118(即凹槽阵列121)时自由运动。如上所述,对于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来说,爪部分234接合以窄小节距形成的凹槽阵列121的第二凹槽118,并因此可以提高固定位置的精度。另外,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过程中,只需要爪部分234在一个位置处接合第二凹槽118,并且因此可以提高拖尾引导件210的操作性能。
此外,如图16A-17B所示,在拖尾引导件210固定时,爪部分135接合第一凹槽117和第四凹槽317之一,并且爪部分234接合第二凹槽118和第三凹槽217之一。因此,几乎不出现拖尾引导件210的锁定杆233的变形(扭曲或类似现象)。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3,拖尾引导件可通过爪部分和凹槽在一个位置处的接合来固定,并且因此提高拖尾引导件的操作性能。另外,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过程中,拖尾引导件在固定位置之前和之后的位置处于自由状态,并因此容易确认拖尾引导件固定在用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位置上。另外,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过程中,拖尾引导件可以高定位精度定位。此外,在拖尾引导件固定时,几乎不出现拖尾引导件的锁定杆的变形(扭曲或类似现象),并因此可以具有提高操作性能。
实施例4
图18和19分别是表示作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介质存放设备的介质匣盒构造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按照实施例4的介质匣盒402不同于按照实施例1(图2)所述的介质匣盒2的主要之处在于形成在底板115上的凹槽形状和拖尾引导件41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拖尾引导件110相比)。介质匣盒402的与介质匣盒2相同的元件标示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相同的描述。描述将主要在于介质匣盒402和介质匣盒2之间的差别。连接有介质匣盒40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即除了介质匣盒2之外)相同,并因此将省略相同的描述。
接着,将描述拖尾引导件410及其保持机构。拖尾引导件410设置用来在纵向(即X轴方向)引导设置在介质匣盒402内的记录介质11的位置。
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底板115上,并且在记录介质11的供应方向上从后端延伸到中心。具有不同形状的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形成在底板115上。第一凹槽117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一侧上。第二凹槽118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另一侧上。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的形状如同实施例1描述那样。每个第一凹槽117的开口面积大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开口面积,并且每个第一凹槽117的深度深于每个第二凹槽118的深度。
在纵向上(即X轴方向)形成在匣盒框架101的分离框架103侧上的侧壁构成记录介质11的前端与其邻靠的介质参考表面120。第一凹槽117布置在离开介质参考表面120的预定距离处。第二凹槽118以预定间隔连续形成,并形成凹槽阵列421。
图20是表示拖尾引导件410的外部形状的透视图。如图20所示,拖尾引导件410包括都在垂直方向上滑动的滑动构件455和滑动构件456。滑动构件455具有形成在其底部上的爪部分455a,并且滑动构件456具有形成在其底部上的爪部分456a。滑动构件455和456相互靠近,并且通过未示出的引导单元支承,使得滑动构件455和456在垂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滑动。另外,可动构件(杆)451通过拖尾引导件410支承,使得可动构件451围绕平行于X轴的转动轴线转动。可动构件451具有轴部分451a、从轴部分451a在相反方向上伸出的操作臂451c和451d以及从轴部分451a在垂直于操作臂451c和451d的方向上延伸的锁定臂451b。
螺旋弹簧453设置在操作臂451c和滑动构件455之间。螺旋弹簧454设置在操作臂451d和滑动构件456之间。突出部452设置在介质调节板131上。突出部452具有带有平端部452a的球形部分。突出部452通过未示出的推动单元沿着X轴在正方向上推动,使得球形部分(具有平端部452a)从介质调节板131的后侧伸出到突出部452接触锁定臂451b的位置。另外限制突出部452在X轴方向上的运动。拖尾引导件410的其它构造(即悬置部分136(图4)或类似物)与实施例1描述的拖尾引导件110(图4)相同,并因此省略相同的描述。
拖尾引导件410通过形成在匣盒框架101上并变得在其纵向(即X轴方向)上滑动运动的运动引导细长孔116引导。在这种状态下,如随后描述那样,拖尾引导件410的滑动构件455的爪部分455a接合第二凹槽118,或者拖尾引导件410的滑动构件456的爪部分456a接合第一凹槽117,使得拖尾引导件410固定。此后,将参考图21A-21C描述固定操作。
图21A-21C是表示固定拖尾引导件410的示意图。如图21A所示,在可动构件451在锁定臂451b接触平端部452a和在突出部452内推动的中间位置(即直立位置)时,滑动构件455的爪部分455a和滑动构件456的爪部分456a两者在拖尾引导件410内缩回。在这种状态下,拖尾引导件410可沿着运动引导细长孔116自由运动。
在可动构件451从图21A所示的状态逆时针转动到锁定臂451b以预定角度倾斜到如图21B所示的左侧的位置上时,突出部452伸出并调节可动构件451的顺时针转动。在这种状态下,操作臂451c向下推动螺旋弹簧453,并且螺旋弹簧453(在压缩状态下)向下推动滑动构件455。由此,滑动构件455的爪部分455a向下伸出,并且变得可与第二凹槽118接合。相比之下,滑动构件456通过螺旋弹簧454(在延长状态下)向上推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使用限制单元(未示出)限制滑动构件455的进一步向下运动。螺旋弹簧453和突出部452的推动单元(未示出)的各自强度设置成使得在锁定臂451b通过螺旋弹簧453的反作用力推动时,可动构件451的锁定臂451b的顺时针转动通过突出部452来防止(通过未示出的推动单元推动),并且在使用者将可动构件451手动转动到中间位置(图21A)时,允许可动构件451的转动。
类似地,在可动构件451从图21A或21B所示的状态顺时针转动到锁定臂451b以预定角度倾斜到如图21C所示的右侧的位置上时,突出部452伸出并调节可动构件451的逆时针转动。在这种状态下,操作臂451d向下推动螺旋弹簧454,并且螺旋弹簧454(在压缩状态下)向下推动滑动构件456。由此,滑动构件456的爪部分456a向下伸出,并且变得可与第一凹槽117接合。相比之下,滑动构件455通过螺旋弹簧453(在延长状态下)向上推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使用限制单元(未示出)限制滑动构件456的进一步向下运动。螺旋弹簧454和突出部452的推动单元(未示出)的各自强度设置成使得在可动构件451的锁定臂451b通过螺旋弹簧454的反作用力推动时,可动构件451的锁定臂451b的顺时针转动通过突出部452来防止(通过未示出的推动单元推动),并且在使用者将可动构件451手动转动到中间位置(图21A)时,允许可动构件451的转动。
爪部分455a和456a的各自伸出量按照与爪部分455a和456a分别接合的第二凹槽118和第一凹槽117的深度设置。爪部分456a的伸出量大于爪部分455a的伸出量。可动构件451、突出部452、螺旋弹簧453和454和类似物构成爪部分455a和456a的转换机构。
第一凹槽117的位置如下确定,使得离开介质参考表面120到拖尾引导件410的介质调节板131的距离等于或略微大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较长边(例如日本工业标准的A 3、A4、A5、B5或类似物),使得在滑动构件456的爪部分456a接合所述第一凹槽117并锁定时,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可适当设置。在凹槽阵列421中,第二凹槽118以小于第一凹槽117的节距形成。
接着,将参考图21A-21C描述拖尾引导件410在将记录介质11设置在介质匣盒302内的情况下的操作。
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15)。在这种状态下,记录介质11在宽度方向上通过该对侧引导件104和105引导,并且记录介质11相对于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中心以对称方式引导。接着,拖尾引导件4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4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上。在拖尾引导件410运动过程中,拖尾引导件400的可动构件451保持在中间位置(图21A)。在该运动之后,在拖尾引导件410达到爪部分456a能够接合匣盒框架101的第一凹槽117的位置时,可动构件451顺时针转动到图21C所示的右侧倾斜位置,使得爪部分456a接合第一凹槽117,以便固定拖尾引导件410。
作为可选择方法,还可以通过拖尾引导件410将记录介质11的后端推到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拖尾引导件410固定在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的位置上。作为另一可选择方法,还可以将拖尾引导件410事先固定在与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相对应的固定位置上,并且接着将记录介质11设置在限定在介质参考表面120和拖尾引导件410之间的位置上。
在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下,记录介质11以如下方式存放,使得记录介质11的前端邻靠介质参考表面120(图15),如同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情况那样。接着,拖尾引导件410运动到拖尾引导件410的介质调节板131邻靠记录介质11的后端的位置(即接触位置),并且拖尾引导件410固定在离开接触位置最近的位置上。在拖尾引导件410运动过程中,拖尾引导件400的可动构件451保持在中间位置(图21A)。在该运动之后,可动构件451逆时针转动到图21B所示的左侧倾斜位置,使得爪部分455a接合以窄小节距形成的凹槽阵列421的第二凹槽118,并因此提高固定位置的精度。
采用这种构造,在设置规则尺寸记录介质和设置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的任何情况下,拖尾引导件410可通过爪部分和凹槽之间在一个位置上的接合固定在匣盒框架101上。
在此实施例4中,其形状相互不同的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形成在运动引导细长孔116的两侧上。但是,第一凹槽117和第二凹槽118的形状(即开口面积和深度)还可以相同。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4,拖尾引导件可通过爪部分和凹槽之间在一个位置上的接合来固定,并且因此可以提高拖尾引导件的操作性能。另外,在两个滑动构件(相互靠近设置)之一接合凹槽时,滑动构件的另一个在拖尾引导件内可靠缩回,并且因此可以可靠地进行固定操作。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适用于电子照相打印机。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MFP(多功能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另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两级托盘或多级托盘。
虽然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清楚的是本发明可以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而不偏离权利要求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介质存放设备,包括:
存放记录介质(11)的介质存放主体(101),所述介质存放主体(101)包括第一定位部分(117)和第二定位部分(118);以及
滑动设置在所述介质存放主体(101)内、以引导所述记录介质(11)的引导构件(110),所述引导构件(110)具有接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117、118)之一的接合部分(134、135),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分(117)配置为将所述引导构件(110)定位在所述引导构件(110)引导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预定位置上,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分(118)配置为将所述引导构件(110)定位在所述引导构件(110)引导不规则尺寸记录介质(11)的位置上,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117、118)设置于引导构件(110、210、410)的可移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分(117)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118)具有不同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具有爪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介质存放主体上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接合所述爪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具有不同深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具有不同开口面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平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包括:
接合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的第一爪部分;以及
接合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的第二爪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爪部分接合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时接合所述第二爪部分的第一接合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爪部分接合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的接合位置以及所述接合位置附近的预定区域之上运动时,所述第一接合凹槽接合所述第二爪部分。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爪部分接合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时接合所述第一爪部分的第二接合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二爪部分接合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的所述凹槽的接合位置以及所述接合位置附近的预定区域之上运动时,所述第二接合凹槽接合所述第一爪部分。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存放设备;
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
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移到从所述介质存放设备供应的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部分;以及
将所述显影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部分。
CN2007100841863A 2006-02-21 2007-02-17 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024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3747 2006-02-21
JP2006043747A JP4716894B2 (ja) 2006-02-21 2006-02-21 媒体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43747 2006-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4454A CN101024454A (zh) 2007-08-29
CN101024454B true CN101024454B (zh) 2011-02-09

Family

ID=3800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41863A Active CN101024454B (zh) 2006-02-21 2007-02-17 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045216B2 (zh)
EP (1) EP1821154B1 (zh)
JP (1) JP4716894B2 (zh)
CN (1) CN1010244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4247B2 (ja) * 2007-05-31 2013-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媒体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7831B2 (ja) * 2008-05-29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40295B2 (ja) 2008-08-26 2011-08-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60310B1 (ko) * 2009-09-07 2013-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급지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6079096B2 (ja) * 2012-09-26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5968B2 (ja) * 2013-02-21 2015-09-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収納カセ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6498A (ja) * 2013-06-28 2013-10-2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シート供給トレ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4713B2 (ja) * 2013-06-28 2015-0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トレ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50833A (zh) * 2013-06-29 2014-12-31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阳极组装车间装卸站新型工艺配置
JP6037139B2 (ja) * 2014-03-20 2016-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記録材積載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8760B2 (ja) * 2014-07-02 2016-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トレイ
JP6333096B2 (ja) * 2014-07-11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092757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25585B2 (ja) 2014-12-25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7976A (ja) * 2015-01-28 2016-08-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54695B2 (ja) * 2015-07-30 2018-07-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カ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19B2 (ja) 2015-10-30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9714B2 (ja) * 2016-08-02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支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3846B2 (ja) * 2017-07-28 2021-06-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707A (en) * 1996-11-27 1999-07-27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universal cassette
US20030227127A1 (en) * 2002-06-05 2003-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feeding cassette to load paper of various siz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9942B2 (ja) 1984-08-23 1994-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用紙収容カセツト
JPH0624586A (ja) 1992-07-10 1994-02-01 Konica Corp ユニバーサル給紙カセット
JP2923207B2 (ja) * 1994-07-22 1999-07-2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サイズ検出機構
JP3432647B2 (ja) 1995-08-11 2003-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カセット
JP3363686B2 (ja) * 1996-01-31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39576A (ja) * 1997-11-10 1999-05-25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03297B2 (ja) 1998-02-06 2004-12-22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用紙収容装置
JP2001328729A (ja) * 2000-03-15 2001-11-27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収容装置
JP3878098B2 (ja) 2002-09-17 2007-02-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給紙装置
JP2005041646A (ja) * 2003-07-22 2005-02-17 Brother Ind Ltd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24694B2 (ja) * 2003-09-10 2009-0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265767B2 (ja) 2003-10-21 2009-05-2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給紙カセット
US7111841B2 (en) 2003-12-22 2006-09-26 Xerox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adapting cassette guide movement for size detection
KR100561431B1 (ko) * 2004-06-10 2006-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재부의 높이를 조절할 수 있는 복합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707A (en) * 1996-11-27 1999-07-27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universal cassette
US20030227127A1 (en) * 2002-06-05 2003-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feeding cassette to load paper of various siz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96150A1 (en) 2007-08-23
JP2007223686A (ja) 2007-09-06
CN101024454A (zh) 2007-08-29
EP1821154A1 (en) 2007-08-22
USRE44135E1 (en) 2013-04-09
EP1821154B1 (en) 2013-04-03
JP4716894B2 (ja) 2011-07-06
US8045216B2 (en) 2011-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4454B (zh) 介质存放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0351370B2 (en) Sheet-supply tray
CN1932690B (zh) 图像加热装置
US9487371B2 (en) Printing medium feeding cassette aligning unit releas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00133743A1 (en) Sheet feeding apparu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228930B1 (ko) 매체공급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8708335B2 (en) Sheet conveyer device
CN110275403A (zh) 片材装载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30215164A1 (en)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US941557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ransport method
US5887987A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11040842B2 (en) Sheet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81419B2 (en) Two-way paper pickup system
EP1462269B1 (e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with a detachable carri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e
JPH03138224A (ja) 給紙カセット内の用紙位置決め装置
KR100422004B1 (ko) 프린팅기기의 용지 카트리지
US7092074B2 (en)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861692B (zh)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US5236187A (en) Sheet-feeding cassette apparatus
JP2011195294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3461594U (zh) 片材支撑装置
JP200007149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S59190126A (ja) 給紙カセツト
JP2002321835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9222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8

Address after: Tiger gate, 1, 7, 12, Tokyo harbour, Japan

Patentee after: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ki Data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