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1912C - 跨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1912C
CN100581912C CN200610138653A CN200610138653A CN100581912C CN 100581912 C CN100581912 C CN 100581912C CN 200610138653 A CN200610138653 A CN 200610138653A CN 200610138653 A CN200610138653 A CN 200610138653A CN 100581912 C CN100581912 C CN 1005819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straddle
type vehicle
fuel
air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38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2349A (zh
Inventor
佐竹秀纪
铃木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2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2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19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191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F02M37/103Mounting pumps on fuel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减少燃油的无效残留,简化供油系统的结构,增加跨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的体积,在跨乘型车辆中座椅布置在燃油箱的后面,空气滤清器安装在燃油箱后部的下方。燃油箱(13)包括形成有安装座(31)的底板(13k),燃油泵(30)安装在安装座(31)上。座椅布置在燃油箱(13)的后面,空气滤清器安装在燃油箱后部的下方。安装座(31)设置在燃油箱(13)的底板(13k)的那个部分(中央侧底面),该部分低于定位在空气滤清器上的部分(后侧底面)13i。

Description

跨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地,公知一种诸如所谓的摩托车型机动脚踏车等的跨乘型车辆,其中座椅布置在燃油箱的后面,空气滤清器安装在燃油箱后部的下方。然而,对于这种跨乘型车辆,对于空气滤清器在燃油箱后部下方的布置,为了避免从燃油箱等向下延伸的燃油管和空气滤清器的干涉,较大地限制了燃油箱内的燃油泵的安装位置。
另一方面,根据燃油箱的形状和燃油泵的位置,会发生不能利用燃油泵从燃油箱内的燃油吸出燃油(下面称为“无效残留”)的情况。因而,为了减少燃油的无效残留,燃油泵必须设置在燃油箱中的燃油的大部分能够被吸出的位置。因而,从限制无效残留燃油的观点看,在燃油箱的形状和燃油泵的布局上有某种限制。
在这里,为了提高燃油泵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和为了实现减少燃油的无效残留,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提供由橡胶软管组成的外管路,通过该管路,燃油从燃油箱的低的位置供应到燃油泵,使得即使当燃油泵没有设置在燃油箱内低的位置中,也能够将大部分燃油吸出。
专利文献1:JP-A-2002-29328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托车的结构是复杂的,这是因为在燃油箱下需要外管路。而且,由于外管路位于燃油箱下,空气滤清器安装的空间相应地减少,因而难以增大空气滤清器的容积。
鉴于这些问题,已经考虑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座椅布置在燃油箱的后面,空气滤清器安装在燃油箱后部下方的跨乘式车辆中,减少燃油的无效残留,简化燃油供应系统的结构,增加空气滤清器的容积。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乘型车辆,包括形成有安装有燃油泵的安装座的底板的燃油箱、布置在燃油箱后方的座椅、布置在燃油箱后部下方的空气滤清器和安装到安装座并且具有至少容纳在燃油箱的一部分的燃油泵。其中,安装座设置在燃油箱的底板的低于定位在空气滤清器上部分的那个部分上。
对于该跨乘型车辆,安装有燃油泵的安装座设置燃油箱的底板的部分上,该部分低于布置在空气滤清器上方的部分(此外,底板形状的形状不限于平板的形状,当然也可以包括不规则部分和弯曲部分),使得堆积在燃油箱的空气滤清器的上端部分中的燃油向安装座流下来。因而,燃油不会堆积在该部分,使得燃油的无效残留得到减少。此外,由于不需要在燃油箱下方提供任何外管路,可以简化供油系统的结构。此外,即使当燃油泵没有布置在空气滤清器的上方,燃油的无效残留能够得到减少,使得燃油箱(和其管道等)和空气滤清器之间的干涉通过将燃油泵布置在除了空气滤清器上方以外的位置而能够得到避免。因而,可以增加空气滤清器的体积,而不会受到燃油泵等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燃油的无效残留,简化供油系统的结构,实现增加跨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的体积,其中在跨乘型车辆中座椅布置在燃油箱的后面,空气滤清器安装在燃油箱后部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车身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车身框架的平面视图;
图4是示出车身框架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燃油箱的左侧视图;
图6是示出燃油箱的底视图;
图7是示出从后方观察的燃油箱和空气滤清器的视图;
图8是示出从后方和左上方观察的燃油箱和空气滤清器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燃油箱的平面视图;
图10是概念性示出燃油箱的底面的不规则形状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示出后支架的右侧视图;
图12是从前和左下观察的主支架的根侧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在图1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型车辆是所谓的摩托车10。摩托车10包括车身框架11、悬挂自车身框架11并且支撑在车身框架11上的水冷单缸发动机12、支撑在车身框架11上的燃油箱13和座椅14。座椅14向燃油箱13的后面布置。
如在图2至图4中所示,车身框架11包括转向头管15、一对从转向头管15向后和向斜下延伸的左右主车架16L、16R、接合到主车架16L、16R的后部的后臂支架23L、23R、一对从后臂支架23L、23R向后和向斜下延伸的左右后支柱17L、17R,一对从主车架16L、16R的中间部分向后和向斜上延伸的左右车座梁18L、18R。后支柱17L、17R的后端连接到车座梁18L、18R的后部。
如在图1中所示,前叉19支撑在转向头管15以能够摆动。转向手柄20设置在前叉19的上端,前轮21可转动地支撑在其下端。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主车架16L、16R是车架构件,并且在垂直方向的厚度大于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厚度,并且形成为截面轮廓是矩形筒状。如在图3中所示,两个主车架16L、16R随着其从前侧16a向中央部16b延伸而彼此分开,并且从平面视图观察在中央部16b到后侧的范围上大致平行。如在图2中所示主车架16L、16R的前侧16a具有大致等于转向头管15垂直长度的垂直厚度。此外,随着主车架16L、16R从前侧16a向中央部16b延伸而主车架16L、16R垂直厚度减少。
如在图3中所示,在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构件24跨接左主车架16L的中央部16b和右主车架16R的中央部16b。车座梁18L、18R的前端18a连接到主车架16L、16R连接到横梁构件24的连接部分附近(见图2)。
如在图5中所示,燃油箱13包括斜前下倾斜的前上表面13a、斜后下倾斜的后表面13c。前上表面13a和后上表面13c的边界部分形成定位在燃油箱13的上表面上的最上侧的上端13b。前侧13d和后侧13e形成在燃油箱13的左右侧上,并且前侧13d随着其向后延伸而侧向突出,后侧13e随着其向前延伸而侧向突出。后侧13e限定靠近当乘客骑车时的乘客膝盖的表面。因而,乘客适当地分开膝盖以能够采取沿着燃油箱13的姿势,使得乘客能够以舒适的姿势骑车。
如在图7中所示,从后方观察在燃油箱13的后部形成向上凹入的凹部32。具体地,燃油箱13的后侧的凹部32包括从后方观察从中央侧向左右两侧斜下延伸的弯曲片32a、和定位在两个弯曲片32a之间并且向后突出的突出片32b(见图5)。环形支架32c设置在两个弯曲片32a的下端。
尽管突出片32b和弯曲片32a可以平滑地连接在一起,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突出片32b在弯曲片32a上突出,使得在突出片32b和弯曲片32a之间设置台阶。因而,突出片32b比弯曲片32a布置在更高的位置,从而确保在突出片32b下方大的空间。
随后,将说明燃油箱13的安装结构。如在图3中所示,如在平面视图中观察为大致三角形的支架25接合到主车架16L、16R的前侧16a的上端。在支架25上形成安装孔25a。另一方面,如在图6中所示,安装孔33形成在燃油箱13的底板13k上,以对应于支架25的各个安装孔25a。燃油箱13的前部通过将诸如螺栓等的紧固件(未示出)安装到安装孔25a和安装孔33而经由支架25固定到主车架16L、16R。
如在图8所示,分别向上延伸的支架34L、34R接合到车座梁18L、18R的中间部。如在图7中所示,各个支架34L、34R包括一对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彼此相邻的突出片34a、34b、和在车座梁18L、18R上突出的两个突出片34a、34b。此外,两个突出片34a、34b可以彼此一体形成或者彼此分开形成。在两个突出片34a、34b上形成安装孔34c以允许诸如螺栓等的紧固件贯通延伸(见图8)。如在图7中所示,燃油箱13的左右支架32c插在车座梁18L、18R的支架34L、34R的两个突出片34a、34b之间。延伸通过两个突出片34a、34b的安装孔34c和支架32c的诸如螺栓等的紧固件35将燃油箱13的后部安装到支架34L、34R。
此外,燃油箱13安装到支架34L、34R以能够转动。因而,在燃油箱13的前部没有固定到主车架16L、16R的状态中,燃油箱13能够绕支架32c转动。因而,通过向翻转燃油箱13而将燃油箱13置于相对于车座梁18L、18R垂直的状态而便于操作布置在燃油箱13下方的车辆零件等。
如在图5中所示,燃油泵30布置在燃油箱13中。燃油泵30在纵向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于燃油箱13上大致中央地定位。给油口26形成在燃油箱13的前上表面13a上。与给油口26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的筒部27设置在给油口26的内侧。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挡块28跨接筒部27的下端,以阻止加油枪27a在供油时接触燃油泵30。因而,当加油枪27a从给油孔26插入时,加油枪27a的末端接触挡块28以禁止加油枪27a的过度插入。此外,给油孔26除了供油之外由盖子29(见图1)闭合。
如在图9中所示,如在平面视图中观察,燃油箱13的上端13b和燃油泵30彼此重叠。即,燃油泵30布置在燃油箱13的上端13b附近,和布置在燃油箱13的内部的向上的空间最多的部分处。
如在图5中所示,燃油箱13的底板13k包括斜前上倾斜的前侧底面13g、大致水平中央侧底面13h和斜前上倾斜的后侧底面13i。此外,上述安装孔(见图6)形成在前侧底面13g。中央侧底面13h定位在比前侧底面13g和后侧底面13i低的位置。
如在图6中所示,中央侧底面13h形成有燃油泵30安装到的安装座31。安装座31形成具有环形的形状。多个(本实施例是六个)安装孔31a在安装座31上每隔预定间隔周向布置。如在图5中所示,燃油泵30从安装座31的中央开口插入到燃油箱13中,然后通过将诸如螺栓等的紧固件固定到安装孔31a而安装到安装座31。因而,燃油泵30安装在燃油箱13的低的位置。
如在图6中所示,在安装座31的左右两侧,在燃油箱13的底板13k上形成向上凹入的槽(沟)36(还可参见图10)。槽36在燃油箱13的纵向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在图1中所示,枢轴37设置在后臂支架23L、23R上,后臂38的前端支撑在枢轴37上以能够转动。在另一方面,作为驱动轮的后轮支撑在后臂38的后端以能够转动。
发动机12支撑在主车架16L、16R和后臂支架23L、23R上。发动机12包括向前和斜上延伸的气缸65。此外,此处气缸是指包括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整体。还有,未必要求气缸65斜上延伸,而可以向上延伸。空气滤清器41通过进气管40连接到气缸65,消音器43通过排气管42连接到气缸65。
进气管40的一端连接到气缸65,进气管40的另一端连接到空气滤清器。进气管40布置在比气缸65的上端65t和空气滤清器41的上端41t低的位置。
连接到供油管61的连接部30a在燃油泵30的下端处。从燃油泵30排出的燃油经由连接部30a传输到供油管61以通过供油管61供应到进气管40。如在图1中所示,如在侧视图中所观察,连接部30a布置在比布置主车架16L、16R的位置更高的位置(比布置与基准相同的纵向位置的主车架16L、16R的位置更高的位置)。
侧盖62安装在车身框架11的一侧。侧盖62至少覆盖连接部30a的一侧的一部分。因而,连接部30a不能够从外侧可视地识别。
空气滤清器41形成具有所谓的垂直纵向大致矩形方体。空气滤清器41的垂直长度大于其纵向长度和左右长度。此外,垂直长度、纵向长度和左右长度意思是垂直方向、纵向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最大长度。进气管40连接到空气滤清器41的前面的底部,进气部44形成在空气滤清器41的后侧上(见图8)以允许从后面吸入空气。进气部44形成有向后开口的进气口44a,空气滤清器41从后侧吸入空气。
空气滤清器41布置在燃油箱13的后部下方。更具体地,如在图1中所示,空气滤清器41布置在燃油箱13的后侧底面下方。顺便提及,根据本实施例,燃油箱13的后部通过支架34L、34R支撑在车座梁18L、18R上,并且在左右车座梁18L、18R之间没有横梁构件支撑燃油箱13的后部。因而,可以将空气滤清器相对于传统布置向上布置,或者加长空气滤清器41的垂直长度(见图8)。如在图8中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空气滤清器41的上端41t(在图8中未示出,见图1)在车座梁18L、18R上突出。此外,空气滤清器41的上端41t定位在支架34L、34R上端上。因而,如在侧视图观察燃油箱13和空气滤清器41彼此不重叠。
如在图8中所示,向下延伸的支架55接合到车座梁18L、18R。向外延伸安装部41a形成在空气滤清器41的左右两侧上。支架55和安装部41a形成有安装孔55a,诸如螺栓等的紧固件插入通过该安装孔,空气滤清器41借助于紧固件固定到支架55。根据本实施例,空气滤清器41仅仅通过支架55支撑在车座梁18L、18R。
如在图7中所示,空气滤清器41的进气部44布置在燃油箱13的后侧上的凹部32的下方,尤其是从后观察定位在燃油箱13的突出片32b的正下方。突出片32b向进气部44的后侧延伸以覆盖进气部44上方的区域。
如在图1中所示,座椅14通过支架等(未示出)支撑在车座梁18L、18R上(见图2和图3)。座椅14以鞍状的方式形成,座椅14形成在后侧,前方突出片45覆盖空气滤清器41的进气部44上方的区域并且进入燃油箱13的突出片32b的下方。
如在图12中所示,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构件46跨接左右后臂支架23L、23R的下端。一对左右支架47接合到横梁构件46以悬挂发动机12。此外,主支架48的转动轴48a支撑在支架47上以能够转动。即,对于摩托车10,支架47用作用于发动机12的支架和主支架48的支架。换言之,用于发动机12的支架和用于主支架48的支架彼此相同。
如在图12中所示,连接支架49接合到支架47,连接支架49也起着主支架的挡块的作用。即,当主支架48从收纳的状态向竖直的状态(在附图中A方向上转动)时,主支架48的挡块48b抵靠连接支架49,由此禁止主支架48的过度转向,主支架48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图11是示出摩托车10的右后臂支架23R的侧视图。脚蹬踏板50布置在后臂支架23R的下半部的前侧。此外,挡块51固定到后臂支架23R的下端以禁止脚蹬踏板50的过度转向。在踩踏时,乘客将脚蹬踏板50从收纳状态(由参考数字50A表示的状态)展开以踩踏在脚蹬踏板50上。因而,如从右侧观察,脚蹬踏板50逆时针转动。当脚蹬踏板50转动预定的角度或更大,脚蹬踏板50的挡块部50a抵靠挡块51,使得禁止脚蹬踏板50的过度转动。此外,参考数字50B表示脚蹬踏板从收纳状态展开的状态,参考数字50C表示脚蹬踏板50在转动过程中的状态。
顺便提及,在用于脚蹬踏板50的挡块51设置在发动机12的曲柄箱上的情况下,挡块51妨碍并很有可能限制枢轴37等的位置。相反,根据本实施例,挡块51没有安装在发动机12的一侧上,而是安装在车身框架11的一侧(严格地说是后臂支架23R)上。因而,枢轴37的位置等的限制变小,使得布局的自由度增加。
如上所述,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0,燃油箱13的安装座31设置在燃油箱13的底板13k的那个部分(中央侧底面13h)上,该部分(中央侧底面13h)低于定位在空气滤清器41上的部分(后侧底面13i)。因而,堆积在燃油箱13的后侧底面13i的燃油自然向中央侧底面13h流下来。因而,没有燃油保持在后侧底面13i,使得可以减少燃油的无效残留。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不必在燃油箱13下提供任何外管路,可以获得供油系统的结构的简化。此外,由于燃油泵30布置在除了空气滤清器以外的位置,可以避免燃油泵30和空气滤清器41之间的干涉,以增加空气滤清器41的体积而不会被燃油泵30及其管道系统(例如,供油管61等)妨碍。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燃油泵30定位在燃油箱13在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因而,燃油的液面波动在燃油泵附近变小。因而,可以稳定地从燃油泵30供应燃油。
此外,摩托车10包括各个垂直方向的厚度大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一对左右主车架16L、16R、左右主车架16L、16R。从侧视图观察,燃油泵30的连接部30a布置在比主车架16L、16B布置的位置更高的位置。因而,当对连接部30a进行管子连接或接线操作时,主车架16L、16R不会挡着。因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此外,摩托车10包括侧盖62,侧盖62覆盖燃油泵30的连接部30a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因而,可以保护连接部60a,并且有利地维持外观。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发动机12的气缸65斜上延伸,进气管40布置在比布置气缸65的上端65t和空气滤清器41的上端41t的位置更低的位置。因而,在进气管40上存在着空出的空间。燃油泵30相对于纵向位置定位在气缸65和空气滤清器41之间,以布置在空出的空间内。因而,可以促进燃油泵30有效地布置(限制浪费空间的布置)。此外,可以在较低的位置布置燃油泵30。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发动机12是单缸发动机。一般而言,搭载有单缸发动机的摩托车10具有低旋转时的粘滞行驶特性。进气管40优选地加长以进一步最佳利用该特性。此处,当进气管40加长时,进气管40上空出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使得可以进一步提高布置燃油泵30的自由度。
如上所述,摩托车10包括各个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一对左右主车架16L、16R。这种主车架16L、16R的提供使得热易于滞留在燃油箱13的前部下,而在本实施例中燃油泵30不在燃油箱13的前部下方。因而,引入行进的风的通道限定在燃油箱13的前部下方,流过通道的行进的风提供在燃油箱13的前部下方的冷却。因而,尽管提供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大厚度的主车架16L、16R,也可以禁止热在主车架16L、16R之间滞留。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从平面视图观察,燃油泵30的顶部重叠燃油箱13的上端13b。即,燃油泵30定位在燃油箱13的上表面那个部分附近,该部分定位在最高位置。因而,产生余量的空间,其中可以安装燃油泵30,使得可以利用即使较大尺寸的泵。因而,选择燃油泵30的自由度增加。
根据本实施例,燃油箱13的给油口26相对于纵向位置定位在燃油泵30的前侧。因而,无须担心在加油时从给油口26插入的加油枪27a会损坏燃油泵30。
此外,挡块28设置在燃油箱13以禁止加油枪27a插入超过预定程度。因而,可以确定地防止加油枪27a和燃油泵30的接触。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向上凹入的槽(沟)36形成在燃油箱13的底板13k上安装座31的外侧。因而,当燃油残留量减少时,由于车辆的左右移动等而造成的一旦进入沟36中的燃油能够围绕安装座31保持,使得可以稳定从燃油泵30供应燃油。此外,当模制燃油箱13时,槽36能够吸收燃油箱材料的过多的厚度。即,当压制等操作时剩余的壁部没有位置移动时,会担心导致皱纹、龟裂的产生,但是可以根据本实施例,槽36能够吸收剩余的壁部。因而,可以防止模制时燃油箱13的皱纹、龟裂等的产生,以提高制造燃油箱13的产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型车辆不限于摩托车,而可以是其它诸如四轮车等的跨乘型车辆。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应用于诸如摩托车等的跨乘型车辆。

Claims (9)

1.一种跨乘型车辆,包括燃油箱,所述燃油箱包括形成有安装座的底板,
座椅,其布置在所述燃油箱后方,
空气滤清器,其布置在所述燃油箱的后部下方,及
燃油泵,其安装至所述安装座,并且具有至少容纳在所述燃油箱内的一部分,且
其中,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中的、比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上方的部分低的部分上,所述燃油泵定位在所述燃油箱在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进一步包括一对左右车架构件,所述各个车架构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及
供油管,从所述燃油泵排出的燃油通过所述供油管引导,且
其中,在所述燃油泵的将被连接到所述供油管的下部形成有连接部,且
当从所述跨乘式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连接部布置在比所述车架构件更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进一步包括侧盖,所述侧盖覆盖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进一步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布置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前方,并且具有向上或者倾斜向上延伸的气缸,及
进气管,其连接到所述气缸以及所述空气滤清器,并且布置在比所述气缸的上端以及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端更低的位置,且
其中,所述燃油泵相对于纵向位置布置在所述气缸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中,所述发动机是单缸发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中,所述燃油箱包括布置在最上侧的顶部,
当从所述跨乘式车辆的上方观察时,所述燃油箱的顶部与所述燃油泵的顶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中,所述燃油箱形成有给油口,所述给油口布置在所述燃油泵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中,所述燃油箱形成有给油口,且
所述燃油箱包括挡块,所述挡块禁止加油枪插入所述给油口超过预定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中,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安装座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凹部。
CN200610138653A 2005-11-08 2006-11-08 跨乘型车辆 Active CN1005819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3447 2005-11-08
JP2005323447A JP2007131031A (ja) 2005-11-08 2005-11-08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2349A CN1962349A (zh) 2007-05-16
CN100581912C true CN100581912C (zh) 2010-01-20

Family

ID=37561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8653A Active CN100581912C (zh) 2005-11-08 2006-11-08 跨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14468B2 (zh)
EP (1) EP1783040B1 (zh)
JP (1) JP2007131031A (zh)
CN (1) CN100581912C (zh)
ES (1) ES2385897T3 (zh)
MY (1) MY14312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1031A (ja) * 2005-11-08 2007-05-3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711854B2 (ja) * 2006-02-27 2011-06-2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自動二輪車用の燃料供給装置
JP5001077B2 (ja) * 2007-07-05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ップホルダ取付構造
JP2009241922A (ja) * 2007-12-28 2009-10-22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315192B2 (ja) * 2009-09-29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JP5601883B2 (ja) * 2010-05-28 2014-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530293B2 (ja) * 2010-07-30 2014-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223252B2 (ja) * 2014-03-27 2017-11-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6464690B2 (ja) * 2014-11-17 2019-02-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樹脂製燃料タンクの給油口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8288B2 (ja) 1986-08-21 1996-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ナ装置
JP4108192B2 (ja) 1998-08-26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燃料タンク
JP4156718B2 (ja) * 1998-09-11 2008-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
JP4130033B2 (ja) 1999-03-30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のリザーブ構造
JP3873646B2 (ja) 2001-03-30 2007-0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JP4354135B2 (ja) * 2001-08-31 2009-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燃料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ES2360635T3 (es) * 2004-01-27 2011-06-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í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AU2005200455B2 (en) * 2004-02-06 2010-10-28 Honda Motor Co., Ltd. A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a saddle ride type four-wheel vehicle
JP2005343213A (ja) 2004-05-31 2005-12-15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06096129A (ja) * 2004-09-29 2006-04-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透明燃料タンク
US7533904B2 (en) * 2005-07-05 2009-05-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with fuel pump
JP2007131031A (ja) * 2005-11-08 2007-05-3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7131159A (ja) * 2005-11-10 2007-05-3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給油機、及び、給油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83040A1 (en) 2007-05-09
US7614468B2 (en) 2009-11-10
EP1783040B1 (en) 2012-05-30
ES2385897T3 (es) 2012-08-02
CN1962349A (zh) 2007-05-16
JP2007131031A (ja) 2007-05-31
MY143126A (en) 2011-03-15
US20070102216A1 (en) 200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1912C (zh) 跨乘型车辆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CN100532187C (zh) 跨骑式车辆
CN1955057B (zh) 燃料箱组件以及具有该燃料箱组件的跨骑式车辆
CN1951756B (zh) 跨骑式车辆
US9505460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870226B2 (en) Evaporated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s
KR101911165B1 (ko) 안장형 차량의 에어 클리너 구조
JP2019048553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4691672A (zh) 跨骑式车辆
US9156513B2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7997622B2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ed vehicle
CN104321244A (zh) 跨骑型车辆
CN102745288B (zh) 骑乘型车辆
CN102069873A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0455457C (zh) 越野车辆
CN103010354B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EP3418169B1 (en) Fuel tank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CN110155225A (zh) 鞍乘型车辆
CN1067012A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0595456C (zh) 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
CN101723022B (zh) 鞍座型车辆
CN102227348A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