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5145C - 用于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和所述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和所述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5145C
CN100575145C CN200580033593A CN200580033593A CN100575145C CN 100575145 C CN100575145 C CN 100575145C CN 200580033593 A CN200580033593 A CN 200580033593A CN 200580033593 A CN200580033593 A CN 200580033593A CN 100575145 C CN100575145 C CN 1005751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setting device
rotating mechanism
eccentric wheel
inter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3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5692A (zh
Inventor
J·奥托
I·基恩克
M·齐恩达
J·布兰茨
K·阿尔伯特
M·巴德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Control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Control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Controls GmbH filed Critical Johnson Control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035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51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514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B60N2/225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e.g. one gear without sun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254Lockable at fixed position
    • Y10T403/32262At selected angle
    • Y10T403/32319At selected angle including pivot stud
    • Y10T403/32368At selected angle including pivot stud including radial interengaging tongue and slot or ser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共同的转动轴上的第一配件、第二配件以及偏心轮。在一种操作方式下,该转动轴转动而该偏心轮可以围绕该转动轴转动。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第一转动元件与该偏心轮同心设置并在该第一配件上滚动,而该两个配件的相对位置是可调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该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和所述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各自设置在共同的转动轴上的第一配件、第二配件以及偏心轮;其中,在一种操作方式下,转动轴转动而偏心轮可以围绕转动轴转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机构与偏心轮同心设置;其中,第一转动机构可以沿着第一配件滚动;且其中,两个配件的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可调。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连续调整部件的倾斜,尤其是相对于座位部件调整车座的靠背,经常使用摆动式调整器;这是由于摆动式调整器是连续接合的、能确保高传动比的、是自锁且仍能较为容易地转动的。倾斜调整器的部件主要由精密冲裁和类似的工艺制成,这些工艺在制造上是复杂且昂贵的;由于它们必须满足关于强度的精确要求,因此倾斜调整器的由系统决定的游隙尽可能地小,尤其是为了避免喀啦噪声。此外,通常使用倾斜调整器,为了减小游隙,其已经很窄小的公差通过适当的措施被进一步减小和/或补偿。这通常需要多个复杂的额外部件。由于形状复杂,经常使用起初较为柔软的随后必须进行硬化的材料,因此倾斜调整器的制造是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其中系统导致的游隙以较少的复杂机构进行了减小和/或补偿;和/或其要求较低的窄小制造公差;和/或其要求较低的强度;和/或其可以快速、简单且节省成本地进行制造。
上述目的由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实现。
一种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共同的转动轴上的第一配件、第二配件以及偏心轮;其中,在一种操作方式下,转动轴转动;其中,偏心轮围绕转动轴转动;且,其中两个配件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是可调的。偏心轮优选地可以包括第一偏心轮元件和第二偏心轮元件,其中各个偏心轮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围绕偏心轮同心设置的第一转动机构,其中第二配件由两个第二配件元件形成且第一配件由两个第一配件元件形成,且,其中在该操作方式下,第一转动机构沿着第一配件滚动。
调整装置具有分别包括第一配件元件、第二配件元件及任选的偏心轮元件的多个子部件;第一配件元件、第二配件元件及任选的偏心轮元件分别设置在共同的转动轴上,子部件相对于对称面实质上对称地进行设置,对称面在调整装置的中心实质上垂直于转动轴地延伸。根据本发明,第二配件分成了两个第二配件元件,第一配件分成了两个第一配件元件,而任选的偏心轮分成了第一偏心轮元件和第二偏心轮元件,这导致配件元件和/或偏心轮元件相比于配件和偏心轮具有了较简单的外形。这使得很少处理软性材料,并且因此在处理之后不再必须对材料进行硬化。偏心轮元件和配件元件因此可以更节约成本且更快地进行制造。
由于实质上镜面对称的布置,第二配件元件、第一配件元件与转动机构的形状实质上是相同的。配件的分开与转动机构的高数量不会因此导致部件差异性的增加,而仅是高的零件数量,并且由于更节省成本的制造加之不需硬化材料,所以因部件高数量所造成的额外成本得到了补偿。对称的布置可以简单、任选且自动地以及因此节省成本地进行装配。
调整装置的实质上对称的布置使得力的通量可以关于对称面实质上对称地进行分配,且部件的单个载荷因此较低。因此可以使用不太坚硬的材料或者不太厚的材料,且调整装置因此较轻,需要较少的空间并且不必进行材料的硬化。另外,更节省成本的材料可以任意使用。子部件因此可以更节省成本地制造。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第一配件元件还可以设计成单个的零件。同样地,当有单独零件的偏心轮时,第一转动机构可以设计成单个的零件。在本发明的特别简单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机构可以以防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配件上,并可以沿着第一配件滚动。第一转动机构优选地还沿着第二配件滚动。尤其优选地,各个子部件具有第二转动机构,在偏心轮上或者必要时在偏心轮元件上各设置每个子部件的一个第一转动机构,并且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还附加地各设置每个子部件的一个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垂直于转动轴地进行设置,且围绕偏心轮或偏心轮元件同心地设置。在该操作方式下,第一配件元件可以通过围绕转动轴转动偏心轮或偏心轮元件来相对于第二配件元件进行调整,而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分别沿着第一配件元件滚动,且优选地,子部件的第二转动机构沿着相同的子部件的第二配件元件滚动。
偏心轮元件优选地关于转动轴相对于彼此以一角度进行偏移,该角度实质上是360度的分数,且除数对应于子部件或待要调整的配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将配件与优选的偏心轮分成了配件元件与偏心轮元件,这实质上容许将所希望的任何数量的子部件设置在转动轴上,并因此互相前后串联,而子部件的配件元件的相对位置相对于彼此至少部分地可调。由于部件的数量随着子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制造费用也增加;且因此可以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的子部件的数量或配件的数量因费用而是有限的。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将偏心轮元件相对于彼此所布置的角度设置为360度的分数是本发明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其中子部件所产生的力有利地至少部分地抵消了。其中角度不是360度的分数,和/或除数不等于待要调整的配件的数量的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特别优选地,调整装置正好具有一个第一子部件和一个第二子部件,其中的第一配件或其中的第一配件元件相对于第二配件元件是可调的。在此实施例中,分数是2且偏心轮元件关于转动轴相对于彼此可以有利地偏移的角度是180度。偏心轮元件还可以不相对于彼此进行偏移,或者偏心轮可以设计为单个的零件。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设置在车座的每一侧,以及,例如,第一配件固定连接于座位表面结构,而第二配件固定连接于靠背结构。可以想象的到将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形式的调整装置设置在车座的两侧。通过增加子部件的数量,例如,有利地增加可由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进行传输的力是可能的。例如,较大数量例如两倍数量的子部件可以设置在其上固定了座椅安全带的车座的一侧上。由另外的载荷强加在调整装置上的较大需求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模块化构造而可以有利地进行考虑,其中该另外的载荷例如在意外的状况下是由座椅安全带进行传输。
优选地,穿过第一偏心轮元件的第一中心点与第二偏心轮元件的第二中心点的中心轴与转动轴相交。第一偏心轮元件与第二偏心轮元件因此围绕转动轴相对于彼此实质上进行180度的调整,以便它们相对于中心轴与转动轴的交点实质上是点对称地进行设置。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此实施例中,待要调整的配件的数量为偶数,且尤其是还包括恰好是两个配件的相对于彼此的调整。由于偏心轮元件实质上互相对称地设置,偏心轮元件的形状实质上相同,且因此不同部件的数量不因将偏心轮分成偏心轮元件而增加,而且相反地,有高零件数量的偏心轮元件。
偏心轮元件优选地由动力机构相对于彼此地进行夹持,尤其优选地是由弹簧机构夹持。动力机构至少部分地吸收和/或补偿了在转动轴转动期间作用在子部件和/或偏心轮元件之间的力,以便偏心轮元件相对于彼此进行偏移的角度实质上没有出现不希望的改变。由于偏心轮元件直接互相邻接地设置在转动轴上,它们可以用尤其简单和有效的方式相对于彼此地进行夹持。在每个子部件有多个转动机构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所有转动机构与各自的配件的接合所进行的夹持是尤其有利的。这非常有效地避免了例如是调整装置的令人讨厌的喀啦噪声的发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偏心轮包括互相邻接地设置在转动轴上且优选地互相抵靠的第一偏心轮元件和第二偏心轮元件。它们与动力机构一起形成了转动体,其中第一转动机构在各种情况下都沿着第一配件滚动;并且优选地,第二转动机构在各种情况下都沿着第二配件滚动,其中转动机构垂直于转动轴且围绕偏心轮元件同心地进行设置并设置在各个偏心轮元件上;并且其中在一种操作方式下,通过围绕转动轴对转动体进行转动,第一配件可以相对于第二配件进行调整,其中转动体实质上同心地转动转动轴。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调整装置具有多于两个子部件的情况下,转动体是由偏心轮元件的总数形成。
根据本发明,转动体实质上同心地转动转动轴。在操作方式下,转动体的中心点实质上位于转动轴上。由于偏心轮元件连接于转动轴且偏心轮元件关于转动轴的偏心度实质上总是相同,它们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转动轴的相对位置实质上由动力机构确定,其中偏心轮元件借助动力机构相对于彼此地进行夹持。
调整装置优选地具有形成转动轴的轴。在偏心轮元件与轴之间的游隙使得动力机构使偏心轮元件相对于彼此地转动成为可能。无需用于减小游隙的更多的复杂部件。
在调整装置具有偶数的待要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的配件,且尤其是具有恰好两个子部件的情况下,转动体具有沿着其中心轴的最大尺寸,该最大尺寸实质上对应于配件或配件元件的最大内直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配件元件各自包括实质上彼此平行地设置的多个第二配件中间元件,尤其优选地为至少两个。结果,第二配件中间元件的外形相比于第一配件元件进一步地简化了,且第二配件中间元件的制造可以因此更容易地、且尤其没有最终的硬化过程地实现。优选地,第一子部件的一个配件中间元件在各种情况下都靠在两个第一配件元件之一上,且第二子部件的一个配件中间元件在各种情况下都靠在两个第一配件元件的另一个上。同样优选地,各个子部件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外部的配件中间元件。外部的配件中间元件是子部件的配件中间元件,其到对称面的距离是最大的。
优选地,第一配件和/或第一配件元件和/或第二配件元件和/或第二配件中间元件和/或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优选地以实质上平面的方式延伸并/或能够由以平面方式延伸的材料进行制造。结果,它们可以使用传统的方法并以短周期以及由例如薄片的节省成本的材料进行制造。由于它们的简单外形以及相应的较简单的制造,配件、配件元件、配件中间元件和/或转动机构可以用较硬的材料进行制造,并且因此不必在处理之后进行硬化。部件因此可以以自动的方式简单、快速、节省成本且任意地进行制造。
优选地,第一配件和/或第一配件元件至少部分地靠在第二配件元件和/或第二配件中间元件上,其中第二配件元件和/或第二配件中间元件至少部分地互相抵靠,且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分别至少部分地互相抵靠。
互相抵靠的配件、配件元件、配件中间元件与转动机构可以容易装配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互相连接。例如,它们可以优选以激光焊接的方式互相焊接,以便改进它们的强度和/或调整装置的强度,并且它们可以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和/或倾斜。
配件、配件元件、配件中间元件与转动机构相对于彼此的实质上平面且平行的布置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承载能力是很高的,这是由于作用在以平行且平面的方式互相抵靠的部件上的力实质上均匀地分布于部件。
优选地,第一配件和/或第一配件元件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围绕转动轴同心地设置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其中第二配件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配件中间元件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围绕转动轴同心地设置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且第一转动机构各自具有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而第二转动机构各自具有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各自至少部分地与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接合,并且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各自至少部分地与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接合。结果,当转动轴转动时,转动机构以使得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沿着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滚动、且使得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沿着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滚动的方式进行转动。
优选地,转动体包括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其中第一滑动机构围绕偏心轮或第一偏心轮元件同心地、并且在第一偏心轮元件与第一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之间地进行设置,并且其中第二滑动机构围绕偏心轮或第二偏心轮元件同心地、并且在第二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之间地进行设置。优选地,滑动机构减少在偏心轮或偏心轮元件与转动机构之间的摩擦,并确保在偏心轮或偏心轮元件转动期间的一致的同心度。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滑动机构既可设置为单个的部件又可设置为转动机构的零件。尤其优选地,对偏心轮元件有影响的转动机构的表面在偏心轮元件转动期间具有充分低的摩擦度,以便不必提供滑动机构。
优选地,互锁和/或摩擦机构为齿状物。齿状物的优点在于它们在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时是互相均匀地接合的,并且尽管那样它们可以因此沿着彼此而滚动。齿状物此外的优点在于能够相对于彼此均匀地进行调整。另外,齿状物可以是使用传统的机构进行制造。
优选地,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的齿状物的数量与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的齿状物的数量不同。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该操作方式下,不同数量的齿状物导致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相对于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的位移,以便在该操作方式下相对于第二配件对第一配件进行调整。不同数量的齿状物因此决定了传动比,而配件以此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在恰好两个子部件的情况下,不同数量的齿状物决定了调整装置的传动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具有第一外半径,其中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的第二转动机构具有第二外半径,且其中第一外半径优选地不同于第二外半径。结果,有较大的外半径的转动机构至少部分地沿着配件元件的表面滑动,该表面实质上平行于对称面,具有较小的外半径的转动机构沿着配件元件滚动。转动机构套装在一起地设置在转动轴的方向上,以便例如减小沿着转动轴的游隙。实质上没有围绕转动轴的摆动。
通过将调整装置分成对称构造的子部件,作用在调整装置上的力实质上对称地分布于其子部件,且因此降低了单个的载荷。由于其是至少部分地互相抵靠,它们的表面承载能力大。总体上,强度不足的材料因此可以使用。在使用了实质上以平面方式延伸的例如是互相平行地设置的板件的材料的情况下,配件、配件元件、配件中间元件和/或转动机构具有不太复杂的外形,并且它们因此可以由较硬材料更简单地进行制造。因此省却了这些部件在制造后的硬化过程。由于是套装在一起的布置,在它们之间的游隙很少,且因此无需用于减少游隙的额外部件,而对制造公差的要求就不太严格。
优选地,第一配件或第一配件元件具有固持机构。固持机构确保了第二配件元件的相对位置或第二配件中间元件的相对位置,以便在第一配件或第一配件元件与第二配件或第二配件元件之间实质上没有疏忽的偏移。此外,它们增加了调整装置的刚度。
本发明的另外的主题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转动机构与配件由平面材料冲制而成并且随后优选地通过激光焊接互相部分地连接。优选地,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分别以防转动的方式互相连接,其中子部件的配件中间元件以防转动的方式互相连接,且子部件的配件元件任意地至少部分地互相连接或者是成为一个整体,其中调整装置的部件设置在转动轴上,并且,其中两个子部件的配件元件和/或至少一个配件中间元件设置在外面然后至少部分地互相连接。
该方法可以快速、简单且至少部分以自动的方式实现,因此是节省成本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图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该图式仅是示例的方式,而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一般性目的。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在图2a和图2b中显示了图1中的调整装置的垂直于转动轴的两个截面图,在图2c中显示了沿着图1中的调整装置的转动轴的截面图。
图3以平行于图1的调整装置的对称面的截面图示意性地显示了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的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9的立体分解图。调整装置9包括第一子部件90和第二子部件91;第一子部件90和第二子部件91各自包括第一配件元件10、11,第二配件元件20、21,以及偏心轮元件30、31,它们基本上互相平行地设置在共同的转动轴7上;第一子部件90与第二子部件91,第一配件元件10、11,第二配件元件20、21以及偏心轮元件30、31关于垂直于转动轴7的对称面77相对于彼此基本上对称地设置。调整装置具有形成了转动轴7的轴71。第一子部件90的偏心轮元件30作为第一偏心轮元件30,而第二子部件91的偏心轮元件30作为第二偏心轮元件31。第一偏心轮元件30相对于第二偏心轮元件31基本上以围绕转动轴7的角度777进行转动,角度777是360度的分数且除数是与子部件90、91的数量(此处就是两个)相对应的,因此这里的角度777为180度。第一配件元件10、11形成第一配件1,第二配件元件20、21形成第二配件2,而偏心轮元件30、31形成偏心轮3,其中偏心轮元件30、31通过例如弹簧的动力机构4彼此相对地进行夹持固定。第二配件元件20、21各自包括两个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0、210、201、211,且在各种情况下至少一个配件中间元件201、211具有在此处为内齿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第一配件元件10、11具有确切地讲为内齿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此外,图中显示了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90、91的分别的第一转动机构60、61和第二转动机构601、611,且分别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0、601在调整装置9的已构造成的状态下关于第一偏心轮元件30同心地进行设置,而分别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1、611在调整装置9的已构造成的状态下关于第二偏心轮元件31同心地进行设置并且垂直于转动轴7。第一转动机构60、61各自包括也就是外齿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2,而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包括与外齿相同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823,且第一转动机构60、61具有比第二转动机构601、611的第二外半径6017、6117小的第一外半径607、617,而第三与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2、821、823在齿状物的数量上不同。连同外齿的转动机构60、61、601、611的外半径607、617、6017、6117是由齿状物确定的最大可能的外半径,并用图2b中的第一转动机构60的第一外半径607的示例进行了显示。转动机构60、61、601、611的外半径607、617、6017、6117也是转动机构60、61、601、611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1、822、823的外半径607、617、6017、6117。
当组装调整装置时,首先将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90、91的第一配件元件10、11,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21以及分别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0、601优选以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互相连接,并然后以图示的顺序组装调整装置9的部件。至少部分地靠在第一配件元件10、11上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211借助固持机构105进行导引并/或固定在第一配件元件10、11上。在完成部件的设置后,外部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0、210优选地同样借助激光焊接进行相互连接。在已构造成的状态下,偏心轮元件30、31形成了转动体900,其中第一滑动机构50设置在第一偏心轮元件30与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60、601之间,且第二滑动机构51设置在第二偏心轮元件31与第二子部件91的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61、611之间。
在操作状态下,转动轴7转动,以便转动体900围绕转动轴7进行同心地转动,其中第一转动机构60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沿着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配件元件10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滚动,且第一转动机构61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沿着第二子部件91的第一配件元件11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10滚动,而第二转动机构601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沿着第一子部件90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滚动,且第二转动机构611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3沿着第二子部件91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11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11滚动。第二转动机构601、611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823沿着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滚动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211至少部分地靠在第一配件元件10、11上。由于齿状物数量的不同,在操作过程中第一配件1相对于第二配件的2进行转动。
图2在图2a和图2b中显示了图1中的调整装置9的垂直于转动轴7的两个截面图,而在图2c中显示了沿着图1中的调整装置9的转动轴7的截面图。图2a与图2b均显示了通过调整装置9的第一子部件90的截面图。下面的细节因此类似地应用于第二子部件91。在图2a中,可以看见第一滑动机构50与第二转动机构601均围绕其同心地进行设置的第一偏心轮元件30。第二转动机构601具有至少部分地靠在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上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而在已构造成的状态下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至少部分地靠在第一配件元件10上。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具有至少部分地与第二转动机构601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接合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还可以看见第一配件元件10的第一固持机构105。另外,至少可以部分地看见在已构造成的状态下是焊接于靠在第一配件元件10上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的外部的配件中间元件200。此外,至少可以部分地看见将第一偏心轮元件与第二偏心轮元件30、31相对于彼此进行夹持的动力机构4。转动轴7由十字形表示。第一偏心轮元件30、第一滑动机构50以及第二转动机构601围绕第一偏心轮元件30的第一中心点7007以及转动轴7进行同心地设置,从转动轴7到第一偏心轮元件30的第一中心点7007的距离是第一偏心轮元件30的偏心度E。图中另外显示了将第一偏心轮元件30的第一中心点7007连接于第二偏心轮元件31的第二中心点7008的中心轴707的平面图。与图2a不同,图2b显示了具有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的第一配件元件10,以及具有至少部分地与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接合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的第一转动机构60。第一转动机构60围绕第一偏心轮元件30同心地进行设置。
图2c显示了在已构造成的状态下的图1的调整装置的沿着转动轴7的截面图。图中显示了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200、210、211,其中外部的配件中间元件201、211和配件中间元件200、210分别构成第二配件元件20、21,配件中间元件200、210至少部分地靠在相同的子部件90、91的第一配件元件10、11上并且在这里此外还与相同的子部件90、91的外部的配件中间元件201、211焊接在一起。两个第二配件元件20、21形成第二配件2。第二配件元件20、21至少部分地互相抵靠并焊接在一起。此外,图2c显示了形成第一配件1的,至少部分地互相抵靠并焊接在一起的两个第一配件元件10、11。第一偏心轮元件30与第二偏心轮元件31共同形成偏心轮3并通过在此处为弹簧的动力机构4进行夹持,并且围绕转动轴7进行同心地设置。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0、601围绕第一偏心轮元件30进行同心地、垂直于转动轴7地设置,而第一滑动机构50设置在第一偏心轮元件30及其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60、601之间。第二子部件91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1、611围绕第二偏心轮元件31进行同心地、垂直于转动轴7地设置,而第二滑动机构51设置在第二偏心轮元件31及其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61、611之间。子部件90、91之一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0、601、61、611优选地进行互相焊接。第一转动机构60、61的第一外半径607、617以及第二转动机构601、611的第二外半径6017、6117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相同的,而第一外半径607、617与第二外半径6017、6117是不同的。由于第一偏心轮元件与第二偏心轮元件30、31是对称于图1所示的对称面77且是有偏移的,并且围绕转动轴7相对于彼此成180度,所以具有较大外半径6017、6117的转动机构601、611至少部分地沿着配件元件10、11的主要平行于对称面77的表面滑动,而具有较小外半径607、617的转动机构60、61沿着配件元件10、11滚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具有较大的第二外半径6017、6117。结果并且曲于偏心轮元件30、31分别具有相对于转动轴7的偏心度,且关于转动轴7相对于彼此偏移180度,从而产生了转动机构601、60、61、611的套装在一起的布置,其中具有较小的第一外半径607、617的第一转动机构60、61相互邻近并以中心轴707的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两倍的偏心度E。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分别靠在相同的子部件90、91的第一转动机构60、61上,而第一子部件90的第二转动机构601以中心轴707的方向相对于第二子部件91的第二转动机构611移动两倍的偏心度E。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801、811、820、822、821、823的布置的平行于图1的调整装置9的对称面77的截面图。图中显示了至少部分地靠在第一配件元件10上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以及至少部分地显示了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配件元件10与转动体900。然而,这种布置类似地应用于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11和第二子部件91的第一配件元件11。转动体900由第一偏心轮元件30与第二偏心轮元件31形成,而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0、601、61、611围绕第一偏心轮元件与第二偏心轮元件30、31同心地进行设置。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与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801、811、820、822、821、823分别以圆进行表示。在操作方式下,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转动机构60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沿着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配件元件10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滚动。在操作方式下,第二子部件90的第二转动机构601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沿着第一子部件91的至少一个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滚动。在操作方式下,第二子部件91的第一转动机构61的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2沿着第二子部件91的第一配件元件11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10滚动,第一配件元件11的位置为了识别的目的在此以圆括号进行显示。在操作方式下,第二子部件91的第二转动机构611的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3滚动沿着第二子部件91的至少一个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11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11滚动,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11的位置为了识别的目的在此以圆括号进行显示。
第一转动机构60、61的第一外半径607、617小于第二转动机构601、611的第二外半径6017、6117。因此,第一配件元件10、11具有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其第一内半径8007不同于第二配件元件20、21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的第二内半径8008。内部带齿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801、811的内半径8007、8008是由齿状物确定的最大可能的内半径,并且还在图2b中用第一子部件90的第一配件元件10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的第一内半径8007的示例进行了阐明。配件元件10、11、20、21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801、811的内半径8007、8008也是配件元件10、11、20、21的内半径8007、8008。至少部分地与具有较小的第一外半径607、617的第一转动机构60、61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2进行接合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的内半径8007优选小于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的内半径8008,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与具有较大的第二外半径6017、6117的第二转动机构601、611的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823进行接合。
图中显示了中心轴707的平面图,中心轴707连接第一偏心轮元件30的第一中心点7007与第二偏心轮元件31的的第二中心点7008,并且实质上与转动轴7相交叉,并且表示了180度的角度777,偏心轮元件30、31关于转动轴7相对于彼此位移了180度。
标号表:
1                         第一配件
10、11                    第一配件元件
105                       第一固持机构
2                         第二配件
20、21                    第二配件元件
200、201、210、211        第二配件中间元件
3                         偏心轮
30                        第一偏心轮元件
31                        第二偏心轮元件
4                         动力机构
50                        第一滑动机构
51                        第二滑动机构
60                        第一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
601                       第一子部件的第二转动机构
607、617                  第一外半径
61                        第二子部件的第一转动机构
611                       第二子部件的第二转动机构
6017、6117                第二外半径
7                         转动轴
71                        轴
77                        对称面
707                      中心轴
777                      角度
7007                     第一偏心轮元件的第一中心点
7008                     第二偏心轮元件的第二中心点
800、810                 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
801、811                 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
820、822                 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
821、823                 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
8007                     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的第一内半径
8008                     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的第二内半径
9                        调整装置
90                       第一子部件
91                       第二子部件
900                      转动体
E                        偏心轮元件的偏心度

Claims (23)

1.一种用于车辆部件的调整装置(9),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共同的转动轴(7)上的第一配件(1)、第二配件(2)和偏心轮(3),其中,在一种操作方式下,所述转动轴(7)转动而所述偏心轮(3)能够围绕所述转动轴(7)转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机构(60、61)围绕所述偏心轮(3)进行同心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配件(1)滚动,且其中所述两个配件(1,2)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9)具有多个子部件(90、91),所述多个子部件(90、91)分别包括第一配件(1)的第一配件元件(10、11)和第二配件(2)的第二配件元件(20、21),而所述子部件(90、91)相对于对称面(77)镜面对称地进行设置,所述对称面(77)在所述调整装置(9)的中心垂直于转动轴(7)地延伸;
所述第二配件元件(20、21)分别包括多个互相平行地进行设置的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0、201、210、211);
所述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0、201、210、211)和/或第二转动机构(601、611)以平面的方式延伸和/或由以平面方式延伸的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元件(10、11)设计为单个的零件,和/或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设计为单个的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能够沿着所述第二配件(2)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3)包括第一偏心轮元件(30)与至少一个第二偏心轮元件(31),各个偏心轮元件(30、31)分别分配给子部件(90、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元件(30、31)在所述转动轴(7)上互相抵靠地进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元件(30、31)关于所述转动轴(7)相对于彼此以角度(777)进行偏移,所述角度(777)是360度的分数,且除数对应于所述子部件(90、91)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元件(30、31)由动力机构(4)相对于彼此地进行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第一偏心轮元件(30)的第一中心点(7007)和所述第二偏心轮元件(31)的第二中心点(7008)的中心轴(707)与所述转动轴(7)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轮元件(30)、所述第二偏心轮元件(31)以及所述动力机构(4)一起形成转动体(900),其中,在所述操作方式下,通过围绕所述转动轴(7)转动转动体(900),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配件(2)调整所述第一配件(1),所述转动体(900)同心地围绕所述转动轴(7)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子部件分别具有第二转动机构(601、611),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围绕偏心轮(3)同心地进行设置,且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沿着相同的子部件(90、91)的第二配件元件(20、21)滚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机构(60、61)与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垂直于转动轴(7)地进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分别可以沿着各个第一配件元件(10、11)滚动,且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分别可以沿着相同的子部件(90、91)的第二配件元件(20、21)滚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所述转动轴(7)的轴(7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元件(10、11),和/或所述第二配件元件(20、21),和/或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以平面的方式延伸和/或可以由以平面方式延伸的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元件(10、11)分别包括围绕所述转动轴(7)同心地进行设置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所述第二配件元件(20、21)具有围绕所述转动轴(7)同心地进行设置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01)分别包括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2),且所述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2)分别至少部分地与各自的第一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和/或各自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相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1、611)分别包括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823),所述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823)分别至少部分地与各自的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相接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配件中间元件(201、211)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所述第二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1、811)。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00、810、801、811、820、822、821、823)是齿状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0、822)的齿状物的数量与所述第四互锁和/或摩擦机构(821、823)的齿状物的数量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具有第一外半径(607、617),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01、611)具有第二外半径(6017、6117),且所述第一外半径(607、617)与所述第二外半径(6017、6117)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1)或所述第一配件元件(10、11)具有固持机构(105)。
21.一种用于制造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所述第一配件元件(10、11)与所述第二配件元件(20、21)是由平面的材料冲制而成,并且随后互相部分地连接。
22.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61),所述第一配件元件(10、11),所述第二配件元件(20、21),所述配件中间元件(200、201、210、211)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01、611)是由平面的材料冲制而成,并且随后互相部分地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部件(90、91)的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60、601、61、611)以防转动的方式互相连接,所述子部件(90、91)的配件中间元件(200、201、210、211)以防转动的方式互相连接,所述子部件(90、91)的第一配件元件(10、11)互相连接或者是整体的,所述调整装置(9)的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轴(7)上,且所述第二配件元件(20、21)然后至少部分地互相连接,和/或设置在外部的所述两个子部件(90、91)的配件中间元件(200、210)然后至少部分地互相连接。
CN200580033593A 2004-10-07 2005-10-07 用于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和所述装置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1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49114.3 2004-10-07
DE102004049114A DE102004049114B4 (de) 2004-10-07 2004-10-07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omponent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5692A CN101035692A (zh) 2007-09-12
CN100575145C true CN100575145C (zh) 2009-12-30

Family

ID=3608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35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145C (zh) 2004-10-07 2005-10-07 用于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和所述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61056B2 (zh)
EP (1) EP1807283B1 (zh)
JP (1) JP4966197B2 (zh)
KR (1) KR20070101209A (zh)
CN (1) CN100575145C (zh)
AT (1) ATE494176T1 (zh)
DE (2) DE102004049114B4 (zh)
WO (1) WO200604030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5559B3 (de) * 2006-04-04 2007-08-16 Keiper Gmbh & Co.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06015558B3 (de) 2006-04-04 2008-02-14 Keiper Gmbh & Co.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07001782B4 (de) * 2006-09-05 2009-02-26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erzahnter Bauteile einer Verstellvorrichtung
DE102006062720A1 (de) 2006-10-27 2008-05-08 Johnson Controls Gmbh Neigungsver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07042604B4 (de) * 2006-11-17 2014-09-25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Neigungsversteller mit Freischwenkfunktionalität
DE102007042601A1 (de) 2006-12-28 2008-08-21 Johnson Controls Gmbh Neigungs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US8240768B2 (en) 2007-01-04 2012-08-14 Johnson Controls Gmbh Adjuster
DE102007039024B4 (de) 2007-01-04 2016-11-10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omponente
DE102007042602A1 (de) 2007-09-07 2009-03-12 Johnson Controls Gmbh Neigungs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JP5584296B2 (ja) * 2009-08-12 2014-09-03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回転リクライナ
DE102009038735B4 (de) 2009-08-27 2016-01-28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omponente
DE102009052512A1 (de) 2009-11-11 2011-05-12 Johnson Controls Gmbh Neigungs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DE102011018338B4 (de) 2010-08-16 2017-06-08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zum Verstellen der Neigung der Rückenlehne
DE102010055181B4 (de) 2010-08-16 2023-03-09 Adient Us Llc Fertigungsverfahren sowie Seitenteil der Struktur eines Fahrzeugsitzes
IN2014CN03257A (zh) 2011-10-06 2015-07-03 Lear Corp
DE102012007633B4 (de) 2012-04-18 2016-09-15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Verstellbeschlag
US8985689B2 (en) * 2012-06-27 2015-03-24 Lear Corporation Recliner mechanism
DE102012014015A1 (de) 2012-07-17 2014-01-23 Johnson Controls Gmbh Neigungs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DE102014208852C5 (de) * 2014-03-07 2023-03-09 Keiper Seating Mechanisms Co., Ltd. Doppel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DE102016225834B4 (de) * 2016-10-04 2020-01-09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KR20180001032U (ko) 2016-10-06 2018-04-16 이한결 다용도 원목 좌탁
DE102017110253A1 (de) * 2017-05-11 2018-11-15 Hettich Franke Gmbh & Co. Kg Schwenkbeschlag und Möbel
FR3086017A1 (fr) * 2018-09-13 2020-03-20 Airbus Dispositif de liaison a simple cisaillement pourvu d'un axe excentrique et d'un manchon excentrique, ensemble mecaniqu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assemblage
DE102019111595A1 (de) 2019-05-06 2020-11-12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Doppel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55711A1 (de) * 1965-06-19 1969-10-16 Happich Gmbh Gebr Beschlag fuer Sitze od.dgl.
GB1170708A (en) * 1967-04-06 1969-11-12 Recaro A G Hinge Fitment
GB1237796A (en) * 1968-01-25 1971-06-30 Cousin Cie Ets A & M Frere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peed change gear assemblies
DD83068A1 (de) * 1970-07-20 1971-07-05 Hellmut Guenther Verstell- und Sicherungsvorrichtung für die Lehne von Sitzmöbeln, insbesondere von Kraftfahrzeugsitzen
DE2834707A1 (de) * 1978-07-01 1979-12-13 Shiroki Corp Sitzverstellung
US4836606A (en) * 1987-07-14 1989-06-06 Keiper Recaro Gmbh & Co. Seat with adjustable back rest
US5755491A (en) * 1996-01-22 1998-05-26 Bertrand Faure Equipements Sa Hinge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and a seat including such a mechanism
CN1370119A (zh) * 1999-08-14 2002-09-18 凯波两合公司 用于靠背斜度可调式坐椅且尤其是汽车坐椅的调节组件
CN1461269A (zh) * 2001-02-12 2003-12-1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特别是优先用于汽车座椅的两个对中安置的匹配部件的旋转调整调节装置及所用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91570B (de) * 1962-06-07 1969-03-27 Ludwig Geb Henning Johanna Einstellbares Gelenk
DE2734565A1 (de) * 1977-07-30 1979-02-08 Keip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Gelenkbeschlag fuer sitze mit verstellbarer rueckenlehne,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e
JPS581248Y2 (ja) * 1978-06-12 1983-01-10 白木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シ−トリクライナ−
JP2001017258A (ja) * 1999-07-08 2001-01-23 Hikari:Kk 座椅子
DE60109794T2 (de) * 2000-09-29 2006-02-23 Intier Automotive Inc., Aurora Neigungsversteller mit planetarscheibengetriebe
DE10157274C5 (de) * 2001-11-22 2008-11-13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Verstellbeschla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JP3969112B2 (ja) * 2002-02-15 2007-09-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55711A1 (de) * 1965-06-19 1969-10-16 Happich Gmbh Gebr Beschlag fuer Sitze od.dgl.
GB1170708A (en) * 1967-04-06 1969-11-12 Recaro A G Hinge Fitment
GB1237796A (en) * 1968-01-25 1971-06-30 Cousin Cie Ets A & M Frere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peed change gear assemblies
DD83068A1 (de) * 1970-07-20 1971-07-05 Hellmut Guenther Verstell- und Sicherungsvorrichtung für die Lehne von Sitzmöbeln, insbesondere von Kraftfahrzeugsitzen
DE2834707A1 (de) * 1978-07-01 1979-12-13 Shiroki Corp Sitzverstellung
US4836606A (en) * 1987-07-14 1989-06-06 Keiper Recaro Gmbh & Co. Seat with adjustable back rest
US5755491A (en) * 1996-01-22 1998-05-26 Bertrand Faure Equipements Sa Hinge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and a seat including such a mechanism
CN1370119A (zh) * 1999-08-14 2002-09-18 凯波两合公司 用于靠背斜度可调式坐椅且尤其是汽车坐椅的调节组件
CN1461269A (zh) * 2001-02-12 2003-12-1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特别是优先用于汽车座椅的两个对中安置的匹配部件的旋转调整调节装置及所用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94176T1 (de) 2011-01-15
CN101035692A (zh) 2007-09-12
US20090072605A1 (en) 2009-03-19
EP1807283A2 (de) 2007-07-18
DE102004049114B4 (de) 2013-12-24
DE102004049114A1 (de) 2006-04-27
KR20070101209A (ko) 2007-10-16
WO2006040303A2 (de) 2006-04-20
WO2006040303A3 (de) 2007-04-05
EP1807283B1 (de) 2011-01-05
JP2008515506A (ja) 2008-05-15
JP4966197B2 (ja) 2012-07-04
DE502005010812D1 (de) 2011-02-17
US8961056B2 (en) 2015-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145C (zh) 用于车辆部件尤其是机动车车座的调整装置和所述装置的组装方法
US10953772B2 (en) Open architecture power length adjust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878593B2 (en) Anti back drive device for a seat recliner
JP5467104B2 (ja) 可調整取付け具
US20040004384A1 (en)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vehicle
US6805650B2 (en) Planocentric disc recliner
US8460145B2 (en) Rotation mechanism
KR20030007472A (ko) 차량 좌석용 피팅
US11273506B2 (en) Open architecture power length adjust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1110U (ja) 自動車の座席用のリンク金具
CN103781660A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谐波传动盘式斜倚器
JP2007275279A (ja) 自動車用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KR100852966B1 (ko) 각도 위치 조정 기구
US11766956B2 (en) Open architecture power length adjust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24099A1 (en) Device for fixing a first part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relative to a second part
CN114347880B (zh) 座椅倾斜器
JPS5846910A (ja) 角度調整装置
WO2004089684A1 (en) An infinitely variable continuous recliner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s and similar applications
JP6781374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912699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H05503235A (ja) 調節可能な背もた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のための連結装置
CN111204261B (zh) 座椅调节器
JP4107249B2 (ja) 角度調整機構
JP3778054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のトラニオン支持装置
KR200359463Y1 (ko) 백래쉬 미세보정형 인덱싱 테이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