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0501C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0501C
CN100570501C CNB2007100982043A CN200710098204A CN100570501C CN 100570501 C CN100570501 C CN 100570501C CN B2007100982043 A CNB2007100982043 A CN B2007100982043A CN 200710098204 A CN200710098204 A CN 200710098204A CN 100570501 C CN100570501 C CN 10057050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enclosing cover
recording secti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982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5444A (zh
Inventor
齐藤学
石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55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05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050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对相对的外盖,其设置有支撑单元;记录部分,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输送辊,其将纸张输送到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排纸辊,所述排纸辊将其上由所述记录部分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由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的支撑单元直接支撑。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已公布的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1-71584、2002-303337和2004-177602公开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其具有支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部的图像形成单元、多个辊、电动机等的支撑部件(框架)。
然而,在常规技术中,图像形成单元、多个辊、电动机由框架支撑,并且外盖安装于框架上。因此,难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和成本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降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对相对的外盖,其设置支撑单元;记录部分,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输送辊,其将纸张输送到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排纸辊,所述排纸辊将其上由所述记录部分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由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的支撑单元直接支撑。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支撑单元可以与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一体地形成。
此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所述驱动单元可以由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的支撑单元直接支撑。
此外,所述外盖可以由具有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至少两个层形成,所述支撑单元可以形成于所述内侧部件上。
此外,在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内部可以形成有中空部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部分,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输送辊,其将纸张输送到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排纸辊,所述排纸辊将其上由所述记录部分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所述方法包括:定位步骤,其相对于装配架对所述证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执行定位;以及将所述定位步骤中相对于所述装配架定位的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直接安装于一对相对的外盖上设置的支撑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由于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由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支撑,因此可以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降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外盖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中空部分的外盖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两层形成的外盖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7是比较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外盖12。送纸装置14设置在外盖12的一端处(图1中的左端),排纸托盘16设置在外盖12的另一端处(图1中的右端)。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8安装在外盖12中。
图像形成单元18是电子照相式单元。图像形成单元18具有:圆柱形感光鼓20,其用作图像保持体;充电装置22,其将感光鼓20均匀地充电;光学写入装置24,其在充电装置22充电的感光鼓20上以光学方式写入潜像;显影装置26,其具有显影辊25,该显影辊25利用显影材料(显影剂)使光学写入装置24形成于感光鼓20上的潜像可视化(显影);转印装置28,其具有例如将显影装置26显影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转印辊;清洁装置30,其具有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0上的显影剂的清洁刮板29;以及定影装置32,其将转印装置28转印到纸张上的显影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光学写入装置24具有例如扫描式激光曝光装置,然而,也可以使用LED、表面发射型激光等作为光学写入装置24。
图像形成单元18的构成部件,即感光鼓20、充电装置22、光学写入装置24、显影装置26、转印装置28、清洁装置30、以及定影装置32一体化成记录部分34,并且彼此精确地定位。注意到,由于定影装置32的温度较高,定影装置32也可以设置在记录部分34外部。此外,记录部分34的上表面34a是可以打开的。在出现卡纸之后,打开上表面34a,从而可以取出卡住的纸张。此外,用户可以打开记录部分34的上表面34a并且用新的部件更换各功能部件(例如,显影装置26)。
送纸装置14具有用作纸张容器的送纸托盘36和传送容纳在送纸托盘36中的最上面纸张的输送辊38,送纸装置14将堆放在送纸托盘36上的纸张输送到上述记录部分34。
送纸路径42围绕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中央部分大致水平地设置。输送辊38、记录部分34以及用于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排纸辊40设置在送纸路径42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充电装置22将感光鼓20均匀地充电,根据图像信号而从光学写入装置24发出的光照射在充电的感光鼓20上,在感光鼓20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6利用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另一方面,输送辊38输送容纳在送纸托盘36中的纸张,并且将纸张引导至转印装置28与感光鼓20之间的位置。当纸张已经引导至转印装置28与感光鼓20之间的位置时,转印装置28将感光鼓20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保持有所转印的显影剂图像的纸张经过定影装置32,并且由排纸辊40排出到排纸托盘16上。因此,送纸托盘36上的纸张通过I形(笔直)路径顺次传送到排纸托盘16。
接下来将参照图2、图3以及图4A和图4B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详细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一对相对的外盖12a和12b、上盖44和后表面盖(背面盖)46。
具有倒圆L形角部的上盖44设置为遮盖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表面和前表面(图1中的右端部分)。排纸口44a设置在上盖44的右端处。具有板形形状的后表面盖46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表面上(图1中的左端部分)。供纸口46a设置在后表面盖46的上端附近。
输送辊38具有支撑第一辊39a、第二辊39b和第三辊39c的第一旋转轴48。供给齿轮50固定于第一旋转轴48的一端。输送辊38设置在供纸口46a附近。排纸辊40具有支撑第一辊41a、第二辊41b和第三辊41c的第二旋转轴52。排出齿轮54固定于第二旋转轴52的一端。排纸辊40设置在排纸口44a附近。此外,引导纸张的板形纸张引导件56设置在第二旋转轴52上方。该纸张引导件56具有三个通孔58。三个通孔58在与排纸辊40的第一辊41a、第二辊41b和第三辊41c对应的位置中形成,并且第一辊41a、第二辊41b和第三辊41c从纸张引导件56的上表面突出。
记录部分34具有金属机架35。上述感光鼓20、充电装置22、光学写入装置24、显影装置26、转印装置28、清洁装置30、以及定影装置32都由机架35支撑。以这种方式,由于图像形成单元18的各构成部件由记录部分34的机架35支撑,所以可以保持要求较高的各构成部件的定位精度。四个接合孔34b分别形成于记录部分34的两个侧面,并且与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的记录单元支撑柱62d接合。此外,供纸口34c(图1中所示)形成于记录部分34的后表面中(图2中的左侧面),排纸口34d(图1和图2中所示)形成于记录部分34的前表面中(图2中的右侧面)。因此,经由供纸口34c输送到记录部分34中的纸张经由排纸口34d排出到记录部分34外部。对于记录部分34所需的驱动,可以在记录部分34内部设置驱动单元,或者也可以从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或第二电动机传递驱动。
外盖12由例如树脂构成,并且具有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成对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中。此外,作为支撑单元的支撑部件60在外盖12的内壁面上与外盖12一体地形成。支撑部件60具有朝向外盖12内部突出的多个柱形支柱62和多个圆柱形轴承64。
支柱62包括引导件支撑柱62a、第一电动机支撑柱62b、第二电动机支撑柱62c、记录单元支撑柱62d、第一中间齿轮支柱62e(未示出)以及第二中间齿轮支柱62f(图3中所示)。此外,轴承64包括输送辊轴承64a、排纸辊轴承64b、送纸托盘轴承64c、排纸托盘轴承64d。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轴承64与外盖12一体地形成,然而,球轴承等也可以固定于外盖。
引导件支撑柱62a分别设置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中。引导件支撑柱62a分别与形成于纸张引导件56的两个侧面上的两个接合孔56a接合,以便支撑纸张引导件56。第一电动机支撑柱62b设置在例如第一外盖12a上的四个位置中,用于支撑作为驱动输送辊38的驱动单元的第一电动机66。此外,第二电动机支撑柱62c设置在例如第一外盖12a上的四个位置中,用于支撑作为驱动排纸辊40的驱动单元的第二电动机68。
记录单元支撑柱62d分别设置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上的四个位置中。记录单元支撑柱62d分别与形成于记录部分34的两个侧面上的四个接合孔34b接合,以便支撑记录部分34。第一中间齿轮支柱62e(未示出)设置在第一外盖12a上,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中间齿轮70。此外,如图3中所示,第二中间齿轮支柱62f设置在第一外盖12a上,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二中间齿轮72。
输送辊轴承64a分别设置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上的一个位置中。输送辊轴承64a与第一旋转轴48的两端可旋转地接合,以便支撑输送辊38。排纸辊轴承64b分别设置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上的一个位置中。排纸辊轴承64b与第二旋转轴52的两端可旋转地接合,以便支撑排纸辊40。
送纸托盘轴承64c分别设置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上的一个位置中。送纸托盘轴承64c与形成于送纸托盘36的两个侧面上的支撑轴36a可旋转地接合,以便支撑送纸托盘36。排纸托盘轴承64d分别设置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上的一个位置中。排纸托盘轴承64d与形成于排纸托盘16的两个侧面上的支撑轴16a可旋转地接合,以便支撑排纸托盘16。
第一中间齿轮70设置在第一外盖12a上,将要与第一电动机66和供给齿轮50连接。此外,如图3所示,第二中间齿轮72设置在第一外盖12a上,将要与第二电动机68和排出齿轮54连接。
此外,用于对电源、电动机等进行控制的控制板(未示出)安装于第二外盖12b的内壁上。
这样,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记录部分34、输送辊38和排纸辊40由一对相对的外盖12a和12b支撑。
如图4A所示,在外盖12a和12b内部形成有多个中空部分74。在诸如第一电动机66、第二电动机68、第一中间齿轮70和第二中间齿轮72等振动源附近,中空部分74通过吹塑、气体喷射等方法形成。
这样,由于中空部分74设置在外盖12a和12b内部,因此可以增大外盖12a和12b的横截面积,并且可以增大外盖12a和12b的刚度。此外,由于中空部分74设置在外盖12a和12b内部,因此可以抑制从振动源传递的噪音和振动。
注意到,也可以布置为这样:即,外盖12a和12b具有双层结构,并且在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之间设置隔振材料等。
此外,如图4B所示,外盖12a和12b由两层形成,侧面盖主体76作为内侧部件,而装饰盖78作为外侧部件。具有支柱62和轴承64的上述支撑部件60形成于侧面盖主体76上,装饰盖78设置在侧面盖主体76的外侧。
这样,外盖12a和12b具有包括侧面盖主体76和装饰盖78的双层结构。即使在侧面盖主体76形成后出现缩孔,也可以使用户不能看到该缩孔。
注意到,“缩孔”是指在树脂的注射成型之后形成的凹陷部。当受热的树脂冷却并硬化时,由于树脂收缩而导致体积变小,并且在最后硬化的部分中形成凹陷部。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比较的比较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如图7所示,该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一对相对的侧框102。其上固定有电动机104和齿轮105的旋转轴106、记录单元(未示出)等由侧框102支撑。此外,外盖108安装于侧框102外部。
与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记录部分34、输送辊38、排纸辊40等由成对的外盖12a和12b支撑。因此,可以省去比较例中的侧框,从而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在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并且降低成本。
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制造方法。
装配架80具有底板80a和沿竖直方向从底板80a竖直设置的两个侧板80b。侧板80b具有例如预定位置处的三个阶梯部件81。
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10的第一步中,将记录部分34放置为与装配架80的第一阶梯部件81a接合,然后将输送辊38放置为与装配架80的第二阶梯部件81b接合,将排纸辊40放置为与装配架80的第三阶梯部件81c接合。于是,记录部分34、输送辊38和排纸辊40相对于装配架80定位。
在第二步中,从相对于装配架80定位的记录部分34、输送辊38和排纸辊40的两侧安装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也就是说,朝着图5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然后,使记录部分34的接合孔34b与记录单元支撑柱62d接合,第一旋转轴48与输送辊轴承64a接合,第二旋转轴52与排纸辊轴承64b接合。
在第三步中,使纸张引导件56、送纸托盘36和排纸托盘16(图2中所示)与引导件支撑柱62a、送纸托盘轴承64c和排纸托盘轴承64d接合。然后,将上盖44和后表面盖46(如图2中所示)固定于第一外盖12a和第二外盖12b。接下来,从图像形成装置10移走装配架80。
注意到,纸张引导件56、送纸托盘36、排纸托盘16、上盖44和后表面盖46也可以由装配架80保持。
这样,通过使用装配架80,包括记录部分34、输送辊38和排纸辊40等各部件相对于装配架80定位。因此,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0的制造更方便。
注意到,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记录部分34的各功能部件是一体的,然而,也可以布置成这样:即,将各功能部件作为各单元而直接由外盖12a和12b支撑。
接下来将参照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一对的相对的外盖12a和12b、上表面盖82、前表面盖84和后表面盖46。此外,纸盒86可拆除地设置在外盖12a和12b的下端处。
上表面盖82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端处,并且设置有排纸口82a和排纸部分82b。前表面盖84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表面上(图6中的右端),并且在前表面盖84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多个传送辊88。纸盒86具有其上堆放多张纸张的纸张容器86a,并且具有位于前表面上(图6中右端)的抓握部件86b。此外,凸出部件90设置在纸盒86的两个侧面上,使得凸出部件90与设置在成对的外盖12a和12b的下端附近的导轨92可滑动地接合。
这样,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纸盒86由成对的相对外盖12a和12b支撑。
此外,输送辊38具有支撑第一辊39a、第二辊39b和第三辊39c的第一旋转轴48,并且设置在与前表面盖84上的传送辊88对应的位置中。此外,具有预定曲率的纸张引导件56设置在第一旋转轴48附近。纸张引导件56设置有例如三个通孔58。通孔58在与第一辊39a、第二辊39b和第三辊39c对应的位置中形成,并且第一辊39a、第二辊39b和第三辊39c从纸张引导件56的表面突出。排纸辊40具有支撑第一辊41a、第二辊41b和第三辊41c的第二旋转轴52,并且设置在上表面盖82的排纸口82a附近。
输送辊38将容纳于纸盒86的纸张容器86a中的纸张输送到记录部分34,然后由记录部分34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排纸辊40将纸张排出到排纸部分82b。因此,纸盒86中的纸张顺次经过S形路径并且排出到排纸部分82b。
注意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纸盒86可以为设置有控制板等的电动纸盒。
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外盖的图像形成装置。
上面出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这并不表示上述实施例是排他性的或者本发明只限于所公开的准确形式。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很清楚很多修改和变化形式。所选择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合于所设计的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受下面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限定。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一对相对的外盖,其设置有支撑单元;
记录部分,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输送辊,其将纸张输送到所述记录部分;以及
排纸辊,所述排纸辊将其上由所述记录部分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
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由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的支撑单元直接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由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的支撑单元直接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外盖由具有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至少两个层形成,所述支撑单元形成于所述内侧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对相对的外盖内部形成有中空部分。
6.一种用于制造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部分,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输送辊,其将纸张输送到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排纸辊,所述排纸辊将其上由所述记录部分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所述方法包括:
定位步骤,其相对于装配架对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执行定位;以及
将所述定位步骤中相对于所述装配架定位的所述记录部分以及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排纸辊中至少之一直接安装于一对相对的外盖上设置的支撑单元。
CNB2007100982043A 2006-04-14 2007-04-13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5705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2184A JP2007286249A (ja) 2006-04-14 2006-04-14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112184 2006-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444A CN101055444A (zh) 2007-10-17
CN100570501C true CN100570501C (zh) 2009-12-16

Family

ID=3860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82043A Active CN100570501C (zh) 2006-04-14 2007-04-13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83912B2 (zh)
JP (1) JP2007286249A (zh)
KR (1) KR100868514B1 (zh)
CN (1) CN10057050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1347A (ja) * 2007-07-24 2009-02-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フレームの設計方法
JP5188360B2 (ja) * 2008-11-04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908B2 (ja) * 2014-11-27 2019-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6238B2 (ja) * 1991-01-25 2001-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125540B2 (ja) * 1993-11-10 2001-01-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フレーム
JPH07137401A (ja) * 1993-11-19 1995-05-30 Canon Inc 外装部材
JP3087815B2 (ja) * 1994-04-18 2000-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
KR100555430B1 (ko) 1998-11-05 2006-05-25 후지제롯쿠스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다색 화상형성장치
JP3322229B2 (ja) * 1999-02-22 2002-09-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1584A (ja) 1999-09-01 2001-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2061A (ja) * 2000-06-22 2002-01-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本体フレーム
JP3832815B2 (ja) 2001-01-16 2006-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17560A (ja) * 2001-01-22 2002-08-0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788A (ja) * 2002-08-19 2004-03-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013B2 (ja) 2002-11-26 2009-03-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83807B2 (ja) * 2003-08-29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4451B2 (ja) * 2004-08-20 2011-04-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外装カバー
KR100565084B1 (ko) 2004-10-12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동급지대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83912B2 (en) 2009-09-01
CN101055444A (zh) 2007-10-17
KR20070102403A (ko) 2007-10-18
JP2007286249A (ja) 2007-11-01
KR100868514B1 (ko) 2008-11-12
US20070242974A1 (en) 200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291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 extractable frame for process cartridges
EP0496400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feature
JP46391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ユニット位置調整方法
US20080003019A1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unit holding method
JP4952490B2 (ja) 回転体支持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00504B2 (ja) シート案内装置
JP4559266B2 (ja) 構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7339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70501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0520612C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10129048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156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105922A1 (en) Driv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515133A (zh) 感光体单元以及具有该感光体单元的成像设备
JP73776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22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465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58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96979B2 (ja)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077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56959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083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9156782A (ja) 媒体繰り出し装置
JP20091340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8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