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4083C -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4083C
CN100474083C CNB031327877A CN03132787A CN100474083C CN 100474083 C CN100474083 C CN 100474083C CN B031327877 A CNB031327877 A CN B031327877A CN 03132787 A CN03132787 A CN 03132787A CN 100474083 C CN100474083 C CN 1004740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display signal
signal
data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327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3040A (zh
Inventor
文盛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3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3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0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0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4Checking;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CD,包括液晶面板,其包括:多条第一、第二显示信号线,第一和第二显示信号线交叉;多个开关元件,每个开关元件与一条第一显示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显示信号线连接;像素电极,分别与开关元件连接;和一或多条检查线,用于把测试信号发送到第二显示信号线。检查线与第一和第二显示信号线、开关元件及像素电极分开,包括一或多个测试点,用于接收外部施加的测试信号。测试点形成在一或多个外部装置附接在液晶面板上的位置。用于测试数据线和栅极线的测试点和检查线的位置从驱动IC之间移动到驱动IC下面,因而增大了LC面板组件的空间。可以直线图形形成把驱动IC互连的连接线而没有曲线或曲折,相应减小线中的电阻和信号延迟。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液晶显示器(LCD)包括两个面板和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LC)层。LC层夹在两个面板之间。通过调节通过LC层的透射率,在LCD实现预期的图像,通过改变施加到LC层上的电场强度来实现对透射率的调节。这种LCD在平板显示器(FPD)领域已经普及了,用薄膜晶体管(TFT)作开关元件的TFT-LCD成为最普通的LCD。
两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上形成有TFT,多条栅极(gate)线和数据线分别在面板上沿行和列方向延伸。栅极线和数据线经TFT与像素电极连接。TFT在经栅极线收到的栅极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向像素电极发送数据信号。
在多个栅极驱动集成电路(IC)产生栅极信号。栅极驱动IC从有一个或多个DC/DC转换器的驱动电压发生器接收栅控导通(gate-on)电压和栅控关断(gate-off)电压,在信号控制器的控制下将它们结合,以产生栅极信号。在把信号控制器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的多个数据驱动IC产生数据信号。
信号控制器、驱动电压发生器等一般设在面板外的印刷电路板(PCB)上,驱动IC装配在设置在面板和PCB之间的软性印刷电路(FPC)膜上。LCD一般设有两个PCB,例如,一个PCB设置在面板的上侧,另一个PCB设置在面板的左侧。左侧的PCB一般称为栅极PCB,上侧的PCB称为数据PCB。设置在栅极PCB和面板之间的栅极驱动IC从栅极PCB接收信号,设置在数据PCB和面板之间的栅极驱动IC从数据PCB接收信号。
一些LCD只包括数据PCB,没有栅极PCB。栅极侧FPC膜和装配在上面的栅极驱动IC可以保持在初始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为了从信号控制器、驱动电压发生器等向栅极驱动IC发送信号,除了栅极FPC膜之外,把附加信号线设在数据FPC膜和面板上。
一些LCD既没有栅极PCB,也没有栅极FPC膜。栅极驱动IC直接装配在一个面板上,另外,栅极驱动IC也可装配在称为玻板上芯片(COG)型的面板上。这种情况下,为了向栅极驱动IC的信号发送,可以把附加信号线设在数据FPC膜和面板上。直接装配在面板上的数据驱动IC还经数据FPC膜接收信号。
执行目视检查(VI)测试,用于测试LCD的操作。对于这种COG型LCD的VI测试,在面板上附加形成用于数据驱动IC的检查线。在相邻的数据驱动IC之间形成应用于向检查线施加测试信号的测试点(pad)。测试点的尺寸应大于预定的尺寸,例如800μm×800μm,以便确保VI测试足够可靠。
对于COG型LCD的VI测试,一般在数据驱动IC之间形成多条连接线,使先施加到最左边的数据驱动IC上的图像信号可以经连接线连续地发送到所有其它的数据驱动IC。
因而,这种情况下,连接线、测试点和检查线应包括在各数据驱动IC之间的窄区中,但是一般来说,这种在各数据驱动IC之间用于测试的线和片的配置不是最佳的。
更详细地说,在设计这种LCD时,先确定在各数据驱动IC之间的检查线和测试点的布局,接下来,把诸如连接线的信号线设计在不与检查线和测试点干扰的位置。因此,通常信号线没有直线图形,它们有许多曲线和曲折,使信号线加长,这又增加了导线电阻和信号延迟,使信号发送效果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动机是提供在液晶面板中增加空间不受限制的有利条件而不有损其测试点和检查线。本发明另一动机是提供一个有利条件,以消除到用于在各驱动IC之间通信的连接线的测试点和检查线的失效。本发明另一动机是提供一个有利条件,以减小了各驱动IC之间的线上的电阻和信号延迟。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示例LCD包括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显示信号线;多条第二显示信号线,交叉第一显示信号线;多个开关元件,与第一显示信号线和第二显示信号线连接;多个像素电极,分别与开关元件连接;和至少一条检查线,用于把测试信号发送到第二显示信号线。这至少一条检查线与第一和第二显示信号线、开关元件以及像素电极分开。
至少一条检查线包括测试点,用于接收外部施加的测试信号,测试点形成在外部装置附接在液晶面板上的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这至少一条检查线包含至少两条检查线,第二显示信号线交替连接到这至少两条检查线上。
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二显示信号线连接的多个驱动器。这种情况下,最好还包括把驱动器互连的多条连接线。连接线直线延伸更好。
在另一最佳实施例中,测试点距液晶面板的边缘比距连接线更近。测试点设置在驱动器和液晶面板的边缘之间会更好。每个驱动器最好形成为芯片。
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液晶面板附接的多个软性印刷电路膜,外部装置是软性印刷电路膜。
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检查线与第二显示信号线电隔离。
这种情况下,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同的层的连接件最好与这至少一条检查线和第二显示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线连接。至少一条检查线最好包括至少与第一显示信号线、第二显示信号线和像素电极中至少一个的材料相同。
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LCD的示例测试方法包括:通过把第一测试信号施加到第一显示信号线,把第二测试信号施加到第二显示信号线,经开关元件来驱动像素电极;和断开第二显示信号线与至少一条检查线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包括在本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与描述本发明原理作用的描述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布局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TFT面板的布局图,其中,图3的数据线和栅极线的交叉区以及分别与栅极线和数据线连接的触点部分被放大了;
图5是图4所示TFT面板的截面图,该截面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图3的区A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数据线与检查线之间的连接的放大图;和
图8是TFT面板的截面图,该截面是沿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完全地描述本发明,其中显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而不应认为其结构只限于本文中所解释的实施例。
附图中,为了清晰而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遍及各附图类似的数字指类似的元件。应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基板或面板的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时,可以是直接在其它元件上,也可在二者之间插有元件。相反,说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二者之间不插有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像素的等效电路。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包括LC面板组件300、与组件300连接的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与栅极驱动器400连接的驱动电压发生器700、与数据驱动器500连接的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以及用于控制LCD的信号控制器600。
LC面板组件300有多条显示信号线G1-Gn和D1-Dm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像素。像素以矩阵布置。从结构来看,LC面板组件300包括下面板100、与下面板100相对的上面板200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LC层3。
显示信号线G1-Gn和D1-Dm包括发送栅极信号(也称为“扫描信号”)的多条栅极线G1-Gn,还包括发送数据信号的多条数据线D1-Dm。栅极线G1-Gn沿行方向延伸,彼此平行。数据线D1-Dm沿列方向延伸,也彼此平行。
每个像素包括与信号线G1-Gn和D1-Dm连接的开关元件Q以及一对电容器,即,LC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与开关元件Q连接。取决于实施例也可以省略存储电容器CST.
开关元件Q有3个连接端。其控制端与栅极线G1-Gn中的一条连接,其输入端与数据线D1-Dm中的一条连接。开关元件Q的输出端与LC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连接。图2表示了作为实例的MOS晶体管的开关元件Q,MOS晶体管由具有非晶硅或多晶硅的沟道层的TFT来实现。
LC电容器CLC在下面板100上有像素电极190和在上面板200上的公共电极270的两个连接端,夹在两个电极190和270之间的LC层3起电介质的作用。像素电极190与开关元件Q连接。公共电极270覆盖上面板200的整个表面,接收公共电压Vcom
与图2所示不同,公共电极270可以形成在下面板100上,这种情况下,两个电极190和270有直线和条形图形。
存储电容器CST是辅助电容器,用于在LC电容器CLT的电容之外再提供电容。存储电容器CST包括下面板100上的像素电极190和单独信号线(未示出),其中,单独信号线与像素电极190重叠,其间插入绝缘材料,加有预定的电压,诸如公共电压Vcom。存储电容器CST可以包括相邻的栅极线(常称为前栅极线)来代替该分离的线,相邻的栅极线与像素电极190重叠,其间插入绝缘材料。
通过改变像素电极190和公共电极270产生的电场,改变LCD分子的取向,也相应地改变通过LC层3的光的偏振。在附接到面板100和200上的偏振器(未示出)把偏振的改变转换为透射率的改变。
为了用LCD实现彩色,每个像素应当能显示彩色,可以通过在相应于像素电极190的位置提供红、绿、蓝滤色器230中的一种来实现。虽然图2显示滤色器230位于上面板200上,但是,其位置可以改变为在下面板100上的像素电极190的上面或下面。
将偏振器(未示出)成对附接在下面板100和上面板200的外表面上。
再看图1,有一个或多个DC/DC转换器的驱动电压发生器700产生导通开关元件Q的栅控导通电压Von和关断开关元件Q的栅控关断电压Voff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添加公共电压发生器,根据DC/DC转换器的电压产生公共电压(Vcom)。
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产生与像素的透射率有关的两组多个灰度电压。一组中的灰度电压有与公共电压Vcom有关的正值,另一组中的灰度电压有负值。
栅极驱动器400与LC面板组件300的栅极线G1-Gn连接,使其产生栅极信号,作为驱动电压发生器700的栅控导通电压Von和栅控关断电压Voff组合,把栅极信号施加到栅极线G1-Gn上,栅极驱动器400也称为扫描驱动器。
数据驱动器500与LC面板组件300的数据线D1-Dm连接,使其根据灰度电压发生器800的灰度电压产生数据信号,并把数据信号施加到数据线D1-Dm,数据驱动器500也称为源驱动器。
信号控制器600产生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分别向其施加控制信号。
在下文中,参考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结构。
图3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LCD的布局图。
如图3所示,PCB550设置在LC面板组件300上方,LC面板组件300上形成有栅极线G1-Gn和数据线D1-Dm。在PCB550上设有诸如信号控制器600,驱动电压发生器700,灰度电压发生器800的电路元件。LC面板组件300和PCB550由多个软性印刷电路(FPC)膜511和512电互连和物理互连。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分别包括装配在LC面板组件300上的多个栅极驱动IC440和多个数据驱动IC540。
最左边的FPC膜511上形成有多条数据发送线521和多条信号线522和523。数据发送线521经设在面板组件300上的多条引线321与数据驱动IC540的输入端连接,把图像数据发送到数据驱动IC540。驱动信号线522和523经引线321和驱动信号线323把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发送到驱动IC540和440,操作驱动IC540和440要求有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
其余的FPC膜512上形成有多条驱动信号线522,将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发送到与其连接的数据驱动IC540。
信号线521-523与PCB550的电路元件连接,从其接收信号。
驱动信号线523可以形成在分离的FPC膜(未示出)上。
如图3所示,水平对准的栅极线G1-Gn和垂直对准的数据线D1-Dm在LC面板组件300上相互交叉,形成多个像素区域,多个像素区域形成显示区D。在显示区D之外准备黑矩阵220(有阴影的部分),用来防止从显示区D泄露出光。
栅极线G1-Gn和数据线D1-Dm分别在显示区D中保持平行。紧邻在显示区D之外,它们可以以饼图形(象扇形)一组一组地聚在一起,使相邻线之间的间隙变小。然后,线的对准上再次平行,该区域称为扇出区域。
在显示区D上,多个数据驱动IC540连续地在LC面板组件300的顶缘沿行方向装配。在相邻IC之间形成多条连接线541,因而,把经FPC膜511首先提供到最左边的数据驱动IC540的图像信号连续发送到所有其它的数据驱动IC540。
另外,在每个数据驱动IC540下面形成一个或多个VI检查线125。主要以行方向对准的每条检查线125有向上延伸的分支,在分支末端形成测试点126。
检查线125与数据线D1-Dm连接。在检查线是多条的情况下,检查线交替与数据线D1-Dm连接。作为实例,图3表示了两条检查线125,在这种情况下,奇数的数据线D1,D3等与上检查线连接,偶数的数据线D2,D4等与下检查线连接。
测试点126位于FPC膜511和512与面板组件300电互连的位置,或者,在数据驱动IC540之上的位置或高于从中通过数据线D1-Dm接收信号的部分。
以这种方式,测试点126和检查线125从数据驱动IC540之间移动。尤其是,检查线125变为位于数据驱动IC540下面。相应地,相邻IC之间的连接线541形成为理想的直线图形,没有曲线或曲折,这样,线中的电阻和信号延迟就减小了。
栅极驱动IC440(在图3中显示为4个)装配在面板组件300的左边缘附近,布置成列方向。上述驱动信号线323形成在栅极驱动IC440周围。驱动信号线323把栅极驱动IC440电连接到FPC膜的驱动信号线523上,或者在栅极驱动IC440附近互连。
在驱动信号线323之间,在显示区D附近的两条线交替与栅极线G1-Gn连接,每条线在末端都有测试点323p,用于测试栅极线G1-Gn和像素。
如上所述,LC面板组件300包括两个面板100和200,设有TFT的下面板100称为“TFT面板”。如图3所示,驱动信号线323、引线321、连接线541、VI检查线125和测试点126设在TFT面板100上,在下文中,参考图4-8,详细描述TFT面板100的结构。
图4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用于LCD的TFT面板的布局图,其中,图3的数据线和栅极线的交叉区以及分别与数据线和栅极线连接的触点部分C1和C2被放大了。图5是TFT面板的截面图,该截面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图3的区A的放大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数据线和检查线之间的连接的放大图,图8是TFT面板的截面图,该截面是沿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
多条栅极线121、检查线125、连接线541和引线321形成在绝缘基板110上。它们由金属或其它导电材料制成,所使用的金属例如是铝(Al)及其合金、钼(Mo)或者钼-钨合金(MoW)、铬(Cr)和钽(Ta)。
栅极线121沿行方向延伸,部分栅极线121形成栅极电极124。
每条检查线125都以行方向延伸,有向上延伸的分支,从而在其末端形成测试点126。
如图6所示,上检查线与奇数数据线D1,D3等连接,下检查线与偶数数据线D2,D4等连接。测试点126设置在引线321之间。
栅极线121、检查线125、连接线541和引线321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在多层的情况下,包括低电阻率的一层或对不同材料显示出良好电接触特性的另一层。多层最好例如是两层:铬和铝合金,或者钼(或其合金)和铝。
图3所示的驱动信号线323形成在与栅极线121相同的层上。
栅极线121、检查线125、引线321和连接线541由例如氮化硅(SiNX)形成的栅极绝缘层140覆盖。
最好由氢化非晶硅(a-Si)制成的多个半导体岛状部分154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在与栅极电极124相对的位置上。在每个半导体岛状部分154上形成一对欧姆触点163和165。欧姆触点163和165最好包括重掺杂了很多n型杂质,例如磷(P)的氢化非晶硅。欧姆触点163和165相对于栅极电极124彼此分离。
多条数据线171和漏电极175形成在欧姆触点163和165以及栅极绝缘层140上,由金属或其它导电材料制成,这里的金属是例如铝或其合金、钼或钼-钨合金、铬和钽等。
每条数据线171沿列方向延伸,每条数据线171的多个分支形成多个源电极173。漏电极175相对于栅极电极124与源电极173位置相对,与数据线171分离。
数据线121和漏电极175可以是单层或多层,与栅极线121的情况类似。在多层的情况下,包括低电阻率材料的一层和对不同材料显示出良好电接触特性的另一层。
检查线125、连接线541和引线321可以形成在与数据线171相同的层中。
栅极电极124、半导体岛状部分154、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共同形成TFT。
最好由SiNx或有机绝缘体制成的钝化层180形成在数据线171、漏电极175及部分不被覆盖的半导体岛状部分154和栅极绝缘层140上。
钝化层180有多个接触孔182,186和183,暴露部分数据线171和部分漏电极175。钝化层180和栅极绝缘层140有多个接触孔181,186和187,暴露部分栅极线121和检查线125。钝化层180还有暴露部分测试点126、引线321和驱动信号线323的接触孔(未示出)。
多个像素电极190、多个接触辅助剂91和92以及多个连接件97形成在钝化层180上。像素电极190、接触辅助剂91和92以及连接件97最好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
像素电极190经接触孔183与漏电极175连接,从其接收数据信号。
接触辅助剂91和92分别经接触孔181和182与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的末端部分连接。接触辅助剂91和92保护经接触孔181和182露出的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的末端部分,加强了末端部分和诸如图3所示驱动IC440和540的外部装置的之间的附着。
连接件97经接触孔186与数据线171连接,还经接触孔187与检查线125连接,把经测试点126提供的用于数据线的测试信号发送到数据线171。
现在,详细描述LCD的操作。
装在PCB550上的信号控制器600从外部图形控制器(未示出)接收RGB图像信号(R、G和B)和输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显示器。例如,输入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信号CLK和数据启动信号DE。信号控制器600基于输入控制信号产生栅极控制信号CONT1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处理适于LC面板组件300的操作条件的图像信号(R、G和B)。接下来,信号控制器600把栅极控制信号CONT1发送到栅极驱动器400,把数据控制信号CONT2和处理后的图像信号(R’、G’和B’)发送到数据驱动器500。
栅极控制信号CONT1包括:垂直同步起动信号STV,其通知帧的开始;栅极时钟信号CPV,控制栅控导通电压Von的输出定时;和输出启动信号OE,限制栅控导通电压Von的宽度。数据控制信号CONT2包括:水平同步起动信号STH,通知水平周期开始;负载信号LOAD或TP,触发向数据线D1-Dm施加适当的数据电压;反转(inversion)控制信号RVS,反转数据电压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的极性;和数据时钟信号HCLK。下文中,除非另外规定,要把数据电压的极性理解为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来描述。
把栅极控制信号CONT1经驱动信号线523和323提供给栅极驱动器400,把数据控制信号CONT2和图像信号经引线321提供给数据驱动器500。
其间,驱动电压发生器700产生栅控导通电压Von和栅控关断电压Voff,同时,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产生多个灰度电压,相应地把这些电压施加到数据驱动器500上。
这期间,把包括在栅极控制信号CONT1中的信号,诸如栅极时钟信号CPV和输出启动信号OE,并行地经信号线523和323提供给每个栅极驱动IC440。把诸如垂直同步起动信号STV的信号经信号线523和323提供给第一栅极驱动IC440。
另外,把栅控关断电压Voff和地电压并行提供给每个栅极驱动IC。
数据驱动器500连续地接收图像数据(R’、G’和B’),接收量是根据来自信号控制器600的数据控制信号CONT2一次处理的量,把图像数据(R’、G’和B’)转换为根据灰度电压发生器800的灰度电压选择的相应数据电压。
响应来自信号控制器600的栅极控制信号CONT1,栅极驱动器400连续地把栅控导通电压Von施加到栅极线G1-Gn上,从而导通与其连接的开关元件Q。
与栅极线G1-Gn中的一条连接的开关元件Q因向其施加了栅控导通电压Von而保持导通时(这一周期称为“1H”或“一个水平周期”,等于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启动信号DE和栅极时钟CPV的一个周期),数据驱动器500把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1-Dm。把提供给数据线D1-Dm的数据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元件Q提供给相应的像素。
公共电压Vcom和施加到像素的数据电压之差起LC电容器CLC的充电电压(也称为像素电压)的作用。LC分子的取向取决于像素电压的幅度,取向确定通过LC的光偏振。偏振器(未示出)把这样确定的光的偏振转换为其透射率。
在一个帧期间,通过循环地把该过程用于所有随后的栅极线,把栅控导通电压Von顺序地施加到每条栅极线G1-Gn上,因而每个像素接收其数据信号。
完成先前的帧之后开始随后的帧时,控制施加到数据驱动器500上的反转控制信号RVS,使施加到每个像素上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先前的帧中的极性相反(称为“帧反转”)。可以控制反转控制信号RVS,使流经相同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在相同帧中变化(称为“线反转”),或者,使瞬间施加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称为“点反转”)。
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该过程。
先接收垂直同步起动信号STV的最上边的栅极驱动IC440从驱动电压发生器700的两个电压Von和Voff中选择栅控导通电压Von,接下来把所选的栅控导通电压Von输出到第一栅极线G1。栅控关断电压Voff施加到所有其它的栅极线G2-Gn
其间,存储有其全部图像信号的最左边的数据驱动IC540接收用于随后的数据驱动IC540的图像信号,经连接线541将其发送到相邻的数据驱动IC540。以这种方式,存储有其图像信号的每个数据驱动IC540接收用于随后的数据驱动IC540的图像信号,经连接线541将其发送到相邻的数据驱动IC540。
利用栅控导通电压Von导通与第一栅极线G1连接的开关元件Q,把用于第一行的数据信号经开关元件Q施加到第一行的所有像素的LC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
当在预定的周期完成了第一行的电容器CLC和CST的充电时,最上(即,第一)栅极驱动IC440把栅控关断电压Voff施加到第一栅极线G1上,把与其连接的开关元件Q关断,把栅控导通电压Von施加到第二栅极线G2上。
根据过程的循环,当向与第一栅极驱动IC440连接的每个栅极线至少施加了一次栅控导通电压Von时,第一栅极驱动IC440向第二栅极驱动IC440提供进位(carry)信号,即,用于通知扫描完成的信号。
接收进位信号时,第二栅极驱动IC440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与其连接的所有栅极线执行扫描。当完成对其所有栅极线的扫描时,第二栅极驱动IC440经信号线323把进位信号提供给随后的栅极驱动IC440。最后的栅极驱动IC440以这种方式完成其扫描操作之后,完全处理了帧。
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了检查LCD的数据线D1-Dm和像素的VI测试方法,LCD执行显示操作。
首先,制造LC面板组件300,通过用检查装置(未示出)把栅控导通电压Von施加到栅极线G1-Gn,导通开关元件Q。
该状态下,用检查装置的探针(未示出)把用于数据线的测试信号施加到测试点126上,相应地,经检查线125把测试信号发送到相应的数据线,即,奇数数据线或偶数数据线。因而,加有栅控导通电压Von的栅极线上的像素相应于数据测试信号的电压变亮。一般使用黑色和白色,目的是增强VI测试中亮度的对比。
接下来,检查员用眼睛检查显示状态,诸如像素的亮度,检查栅极线和数据线的断路以及LCD的操作。
当完成相应于一个测试点的数据线的VI测试时,从对当前测试点提供测试信号切换为对其余测试点提供测试信号,接下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检查其余的数据线,即,偶数数据线或奇数数据线。
完成对所有数据线D1-Dm的VI测试时,用诸如激光修整装置的适当设备,沿切割线L切割把测试点126和数据线互连的检查线125。
与LCD的数据线的测试联系起来解释本实施例。然而,注意,本发明的精神也可用于测试LCD的栅极线的情况。
与LCD联系起来解释本实施例,LCD有在其LC面板组件上直接形成为芯片的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
然而,注意,本发明的精神也可用于把数据驱动IC和栅极驱动IC形成在FPC膜上的LCD,也可用于对TFT、栅极线和/或数据线以相同过程,把栅极驱动器和/或数据驱动器直接形成在LC面板组件上的LCD。
如上所述,把对数据线和栅极线测试的测试点和检查线的位置从驱动IC之间移动到驱动IC下面,因而,增大了LC面板组件的空间。
此外,可以直线图形形成将驱动IC互连的连接线而没有曲线和曲折,相应地,减小了线中的电阻和信号延迟。
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最实际的最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要知道,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但是,相反,本发明好覆盖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修改和等效配置。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含:
液晶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显示信号线;多条第二显示信号线,交叉第一显示信号线;多个开关元件,与第一显示信号线和第二显示信号线连接;多个像素电极,与开关元件连接;和至少一条检查线,用于把测试信号发送到第二显示信号线,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与第一和第二显示信号线、开关元件以及像素电极分开,
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包括测试点,用于接收外部施加的测试信号,
测试点形成在外部装置附接在液晶面板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包含至少两条检查线,第二显示信号线交替连接到这至少两条检查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含与第二显示信号线连接的多个驱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含多条把驱动器互连的连接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连接线直线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测试点距液晶面板的边缘比距连接线更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测试点设置在驱动器和液晶面板的边缘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每个驱动器形成为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含与液晶面板附接的多个软性印刷电路膜,其中,外部装置是软性印刷电路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与第二显示信号线电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含一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同的层的连接件,其中,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和第二显示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包括至少与第一显示信号线、第二显示信号线和像素电极中之一相同的材料。
13.一种LCD的测试方法,包括:多条第一显示信号线;多条第二显示信号线,交叉第一显示信号线;多个开关元件,与第一显示信号线和第二显示信号线连接;多个像素电极,与开关元件连接;和至少一条检查线,用于把测试信号发送到第二显示信号线,检查线与第一和第二显示信号线、开关元件以及像素电极分离,该方法包含:
通过把第一测试信号施加到第一显示信号线,把第二测试信号施加到第二显示信号线,经开关元件来驱动像素电极;和
断开第二显示信号线与至少一条检查线之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查线包括测试点,用于接收外部施加的测试信号,并且该测试点形成在外部装置附接在液晶面板上的位置。
CNB031327877A 2002-11-19 2003-07-12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40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0071920/02 2002-11-19
KR1020020071920A KR100895311B1 (ko) 2002-11-19 2002-11-19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검사 방법
KR0071920/2002 2002-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3040A CN1503040A (zh) 2004-06-09
CN100474083C true CN100474083C (zh) 2009-04-01

Family

ID=3229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278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4083C (zh) 2002-11-19 2003-07-12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80107B2 (zh)
JP (1) JP4657598B2 (zh)
KR (1) KR100895311B1 (zh)
CN (1) CN100474083C (zh)
TW (1) TW2004113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5721A (zh) * 2017-11-29 2018-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点屏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51357B1 (ko) * 2003-08-19 2010-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50053883A (ko) * 2003-12-03 2005-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US8013816B2 (en) * 2004-06-30 2011-09-06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splay
TWI382264B (zh) 2004-07-27 2013-01-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薄膜電晶體陣列面板及包括此面板之顯示器裝置
KR101100883B1 (ko) * 2004-11-08 2012-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KR101096722B1 (ko) * 2004-11-10 2011-1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0346221C (zh) * 2004-11-12 2007-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方法
KR20060072318A (ko) * 2004-12-23 2006-06-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663029B1 (ko) * 2004-12-31 2006-12-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 그 제조방법 및 액정표시장치 검사방법
KR101093229B1 (ko) * 2005-01-06 2011-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219037B1 (ko) * 2005-07-01 2013-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0468130C (zh) * 2005-09-09 2009-03-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分区定位测试方法
TWI322318B (en) 2005-12-12 2010-03-21 Au Optronics Corp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CN100399175C (zh) * 2005-12-29 2008-07-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组件阵列基板
TWI301201B (en) 2006-03-15 2008-09-2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circuits
CN100414574C (zh) * 2006-03-23 2008-08-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电路
CN100422828C (zh) * 2006-08-29 2008-10-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TWI408633B (zh) * 2007-02-14 2013-09-11 Innolux Corp 具有修復電路佈局之顯示裝置
JP5138999B2 (ja) * 2007-08-01 2013-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8125606B2 (en) * 2007-08-31 2012-02-28 Nlt Technologies,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branched terminal electrode
TWI365317B (en) * 2008-03-20 2012-06-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JP5339273B2 (ja) * 2008-07-11 2013-11-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WO2010010750A1 (ja) * 2008-07-23 2010-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検査方法
TWI392911B (zh) * 2009-03-13 2013-04-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及其線路檢查方法
CN101577078B (zh) * 2009-06-22 2011-04-27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全自动调整测试系统
KR200458155Y1 (ko) * 2009-11-03 2012-01-20 윤종철 전선거치대
TWI467269B (zh) 2012-07-02 2015-01-01 E Ink Holdings Inc 顯示面板的測試結構及其測試方法與測試後的測試結構
US9741277B2 (en) 2012-07-02 2017-08-22 E Ink Holdings Inc. Test structure of display panel and test structure of tested display panel
JP6051011B2 (ja) 2012-10-22 2016-12-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38152A (zh) * 2013-06-17 2014-12-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og测试方法
KR102058611B1 (ko) * 2013-07-05 2019-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검사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배선 및 원장 검사 방법
KR102090159B1 (ko) 2013-11-22 2020-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4035217B (zh) * 2014-05-21 2016-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阵列基板的外围测试线路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JP6463065B2 (ja) * 2014-10-09 2019-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パネルならびにアレイ基板の検査方法
KR102296073B1 (ko) * 2015-01-06 2021-08-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356028B1 (ko) * 2015-02-06 2022-0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92889B1 (ko) * 2015-08-07 2022-05-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645333B1 (ko) * 2016-08-23 2024-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6653771B (zh) * 2016-12-30 2019-06-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程
CN108573997B (zh) 2017-03-14 2023-12-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154232A (zh) * 2017-05-27 2017-09-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
KR102503732B1 (ko) 2017-11-30 2023-0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07389B1 (ko) * 2018-03-12 2023-1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신호 라인 검사 방법
KR102499175B1 (ko) * 2018-04-06 2023-02-13 티씨엘 차이나 스타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표시장치
TWI678689B (zh) * 2018-10-12 2019-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修補方法
KR20200057141A (ko) 2018-11-15 2020-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718772B (zh) 2019-11-20 2021-02-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KR20210135385A (ko) * 2020-05-04 2021-1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검사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0459A (en) * 1987-11-03 1989-06-20 General Electric Co. Matrix addressed flat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dual ended auxiliary repair lines for address line repair
JPH04233514A (ja) * 1990-12-28 1992-08-21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JP2758103B2 (ja) * 1992-04-08 1998-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146481A (ja) 1993-11-25 1995-06-0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基板
JP3213472B2 (ja) * 1994-04-26 2001-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又は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液晶パネルの欠陥検出検査方法、欠陥検出検査装置
JP3557475B2 (ja) * 1994-09-22 2004-08-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回路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H08201841A (ja) 1994-11-24 1996-08-09 Toshiba Electron Eng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TW331599B (en) * 1995-09-26 1998-05-11 Toshiba Co Ltd Array substrate for LCD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0281058B1 (ko) * 1997-11-05 2001-02-01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액정표시장치
US6214879B1 (en) * 1998-03-24 2001-04-10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Allosteric inhibitors of pyruvate kinase
JP3667548B2 (ja) * 1998-03-27 2005-07-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H11352505A (ja) 1998-06-12 1999-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78612B1 (ko) * 1998-07-07 2001-01-15 윤종용 엘씨디 패널
KR100293982B1 (ko) * 1998-08-03 2001-07-12 윤종용 액정패널
JP3025257B1 (ja) * 1999-02-25 2000-03-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JP2000321591A (ja) * 1999-05-14 2000-11-24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05027A (ja) * 1999-06-24 2001-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応用機器
JP4106193B2 (ja) 2000-03-06 2008-06-25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27513B (en) * 2000-03-06 2003-04-1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1265248A (ja) * 2000-03-14 2001-09-28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2001264788A (ja) 2000-03-14 2001-09-26 Sharp Corp 配線電極の接続方法、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と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の欠陥修正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加工装置
JP5053479B2 (ja) 2000-09-14 2012-10-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マトリクス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96352A (ja) 2000-12-07 2002-07-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予備配線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94685B1 (ko) * 2000-12-30 2005-06-13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패널내 배선의 결함 테스트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5721A (zh) * 2017-11-29 2018-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点屏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43586A (ko) 2004-05-24
US20040095549A1 (en) 2004-05-20
CN1503040A (zh) 2004-06-09
TW200411302A (en) 2004-07-01
KR100895311B1 (ko) 2009-05-07
JP4657598B2 (ja) 2011-03-23
US7580107B2 (en) 2009-08-25
JP2004310024A (ja)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4083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测试方法
US777785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sting method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61749B2 (en) Display device
TWI411986B (zh)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US78689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 driver contact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of conductive films
US7746417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for a display
KR10086450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626670B2 (en) TFT array panel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to test lines 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auxiliary test lines common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rough respective conductive layers which connect test lines to respective gate or data lines
JP2004310024A5 (zh)
KR2004002031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13003027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결함 수정 방법
CN107544186A (zh) 显示装置
KR10084032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6918957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NI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