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8016C - 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8016C
CN100418016C CNB2005100884959A CN200510088495A CN100418016C CN 100418016 C CN100418016 C CN 100418016C CN B2005100884959 A CNB2005100884959 A CN B2005100884959A CN 200510088495 A CN200510088495 A CN 200510088495A CN 100418016 C CN100418016 C CN 1004180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head
head
headgear
line head
lens ar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84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4359A (zh
Inventor
小林英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34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4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0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0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63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EL-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9Assembling head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抑制有机EL元件的吸湿引起的持久性恶化之线性头模块。本发明的线性头模块(101)具备整列配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的线性头(1);排列使来自线性头(1)的光正立等倍成像之透镜元件所构成的透镜阵列(31);和支撑线性头(1)和透镜阵列(31)外周部的头套(52),其中,将线性头(1)和透镜阵列(31)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头套(52)上,并形成于线性头(1)与透镜阵列(31)之间的第1室(56)是密封着的。

Description

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作曝光部件的线性头模块(linehead)和具备该线性头模块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已知线性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该线性打印机是在构成被曝光部的感光体鼓的周面上,靠近配置了带电器、线状的打印头(线性头)、显像器、转录器等装置。即,通过在利用带电器带电的感光体鼓的周面上、利用设置在打印头中的发光元件之选择发光动作进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由从显像器提供的调色剂进行显像,由转录器将该调色剂像转录到纸上。
但是,作为如所述打印头的发光元件,一般使用发光二极管等。可是,这存在难以使发光强度与响应性两全的课题。因此,近年来,提议具备将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作为曝光元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采用如下方式,即使来自打印头(线性头)的放射光通过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的自聚焦(SELFOC注册商标)透镜阵列后,成像于感光体鼓上,进行曝光。该透镜阵列通过排列多个进行正立等倍成像的透镜元件,可成像基于重合的宽范围之图像。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98433号公报
上述有机EL元件存在吸收水分等引起的持久性降低、进而该持久性降低导致寿命短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中未言及有机EL元件的吸湿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吸湿或氧化引起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的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性头(line head)模块,具备整列配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的线性头;和排列使来自所述线性头的光成像之透镜元件所构成的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线性头的所述透镜阵列侧之第1室是密封着的。
另外,作为一种线性头模块,具备:线性头,整列配置了多个有机EL元件;透镜阵列,通过排列透镜元件而构成,所述透镜元件使来自所述线性头的光成像;和头套,支撑所述线性头和所述透镜阵列,特征在于:将所述线性头的外周部和所述透镜阵列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所述头套上,并将在所述线性头与所述透镜阵列之间所形成的第1室密封,在所述线性头的所述透镜阵列相反侧,配置盖部件,将所述线性头的外周部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所述头套上,并将在所述线性头与所述盖部件之间所形成的第2室密封。
根据这些构成,由于密封着第1室,所以可防止水分或氧从透镜阵列侧接近线性头。由此,可抑制形成于线性头中的有机EL元件的吸湿或氧化,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另外,期望在所述第1室的内部,配置有收气剂。
根据该构成,由于作为干燥剂或脱氧剂的收气剂吸收水分或氧,所以可确实防止水分或氧从透镜阵列侧接近线性头。因此,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另外,期望在所述线性头和/或所述透镜阵列与所述头套的气密接合部中,配置有含有收气剂的密封材料。
根据该构成,可通过密封材料来确实截断水分或氧的透过。因此,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线性头模块具备整列配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的线性头;和排列使来自所述线性头的光成像之透镜元件所构成的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线性头的所述透镜阵列相反侧之第2室是密封着的。
另外,一种线性头模块,具备:线性头,整列配置了多个有机EL元件;透镜阵列,通过排列透镜元件而构成,所述透镜元件使来自所述线性头的光成像;和头套,支撑所述线性头和所述透镜阵列,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性头的所述透镜阵列相反侧,配置盖部件,将所述线性头的外周部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所述头套上,并将在所述线性头与所述盖部件之间所形成的第2室密封。
根据这些构成,由于第2室是密封着的,所以可防止水分或氧从盖部件侧接近线性头。由此,可抑制形成于线性头中的有机EL元件的吸湿或氧化,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另外,期望在所述第2室的内部,配置有收气剂。
根据该构成,由于作为干燥剂或脱氧剂的收气剂吸收水分或氧,所以可确实地防止水分或氧从盖部件侧接近线性头。因此,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另外,期望在所述线性头和/或所述盖部件与所述头套的气密接合部中,配置有含有收气剂的密封材料。
根据该构成,可通过密封材料来确实截断水分或氧的透过。因此,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线性头模块,作为曝光部件。
根据该构成,通过具备持久性好的线性头模块,可提供可靠性好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的立体截面图。
图2是模式地表示线性头的图。
图3是透镜阵列的立体图。
图4是线性头的结合部分中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性头模块的立体截面图。
图6是有机EL元件和驱动元件的说明图。
图7是线性头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线性头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级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10是4循环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中:
1..线性头  3..透镜阵列  52..头套  56..第1室  101..线性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参照的各附图中,为了容易看附图,适当变更各构成要素的尺寸等后表示的。
(线性头模块)
首先说明线性头模块。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的立体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101具备整列配置的多个有机EL元件的线性头1;整列配置使来自线性头1的光正立等倍成像之透镜元件所构成的透镜阵列31;和支撑线性头1和透镜阵列31外周部的头套52。
(线性头)
图2是模式地表示线性头的图。该线性头1在细长的矩形元件基板2上,一体形成排列多个有机EL(场致发光)元件3而成的发光元件列3A、由使有机EL元件3驱动的驱动元件4构成的驱动元件群、和控制这些驱动元件4(驱动元件群)之驱动的控制电路群5。另外,图2中,有机EL元件31配置成1列,但也可配置2列,成千岛状。此时,可减小线性头1的长度方向上的有机EL元件3的间距,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分辨率提高。
有机EL元件3在一对电极间至少具备有机发光层,通过从该一对电极向发光层提供电流来发光。在该有机EL元件3的一个电极上连接电源线8,经驱动元件4在另一电极上连接着电源线7。该驱动元件4由薄膜晶体管(TFT)或薄膜二极管(TFD)等开关元件构成。在驱动元件4中采用TFT的情况下,在其源区域上连接电源线8,在栅极电极上连接控制电路群5。另外,由控制电路群5来控制驱动元件4的动作,利用驱动元件4来控制向有机EL元件3的通电。另外,后面描述有机EL元件3和驱动元件4的详细构造和制造方法。
(透镜阵列)
图3是透镜阵列的立体图。该透镜阵列31是排列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的自聚焦(登录商标)透镜元件31a。该透镜元件31a形成为直径为0.28mm左右的纤维状。另外,将各透镜元件31a配置成千岛状,在各透镜元件31a的间隙中填充黑色的硅树脂32。并且,在其周围配置框架34,形成着透镜阵列31。
该透镜元件31a从其中心至周边具有抛物线上的折射率分布。因此,入射到透镜元件31a的光,在其内部边以一定周期蛇行边前进。若调整该透镜元件31a的长度,则可使图像正立等倍成像。另外,根据正立等倍成像的透镜元件,可使邻接的透镜之制作图像重合,可得到宽范围之图像。因此,图3的透镜阵列可高精度地使来自线性头整体的光成像。
(头套)
回到图1,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101备有支撑线性头1和透镜阵列31的外周部之头套52。该头套52由Al等刚性材料形成为裂缝状。垂直于头套52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上下两端部开口的形状,其上半部的侧壁52a、52a相互平行地配置,下半部的侧壁52b、52b分别向下端中央部倾斜地配置的。虽然未图示,但头套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侧壁也相互平行地配置的。
另外,在头套52的上半部侧壁52a的内侧上,配置有上述线性头1。
图4是线性头的结合部分(图1的A部)中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头套52的侧壁52a的内面,在整周中形成阶梯状的台座53。使线性头1的下面抵接于该台座53的上面,水平配置了线性头1。细节如后所述,但线性头1为底部放射方式,向下侧配置元件基板2,向上侧配置密封基板30。
另外,在由头套52的侧壁52a与线性头1形成的角部,在整周中配置有密封材料54a、54b。在头套52的侧壁52a的内面与线性头1的侧面的间隙中,也配置有密封材料。由此,相对头套52来气密接合线性头1。其中,配置在线性头1上侧的密封材料54b由丙烯基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另外,配置在线性头1的下侧的密封材料54a由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构成。
另外,在这些密封材料54a、54b中也可含有收气剂。所谓收气剂是指干燥剂或脱氧剂,吸入水分或氧。根据该构成,可利用密封材料54a、54b来确实截断水分或氧的透过。因此,可抑制形成于线性头中的有机EL元件的吸湿或氧化,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回到图1,在形成于头套52的下端部之裂缝状开口部中,配置有透镜阵列31。另外,在由头套52的侧壁52b与透镜阵列31形成的角部,在整周中配置有密封材料55a、55b。而且,在头套52的侧壁52a的内面与线性头1的侧面的间隙中,也配置有密封材料。由此,相对于头套52来气密接合透镜阵列31。其中,配置在透镜阵列31上侧的密封材料55a,由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构成。另外,配置在透镜阵列31的下侧的密封材料55b由丙烯基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并且,在这些密封材料55a、55b中也可含有收气剂。
另外,在头套52的内侧中的线性头1与透镜阵列31之间,形成有第1室56。如上所述,由于相对头套52来气密接合了线性头1和透镜阵列31,所以第1室被密封。另外,第1室的内部被氮气等惰性气体充满,或保持为真空。
(线性头模块的制造方法)
下面,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的制造方法。首先,沿形成于头套52的上半部侧壁52a的内面中的台座53,在头套52的内面整周上涂布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密封材料54a。接着,在头套52的内侧插入线性头1,配置在台座53的上面。此时,涂布的密封材料54a沿台座53流动,再配置于头套52的内面与线性头1的下面的角部中。
另外,由于线性头1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容易弯曲,所以必要时确保线性头1的平面度。接着,沿头套52的内面与线性头1的下面的角部,在线性头1的整周上涂布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密封材料54b。之后,每隔规定间隔对涂布的密封材料54b照射点UV,使密封材料54b部分固化,点固线性头1。
之后,将头套52放入氮气气氛的处理室内,以后的工序在该处理室内进行。之后,沿头套52的下端开口部,在头套52的内面整周涂布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55a。另外,也可在沿台座53涂布密封材料54a的同时,沿下端开口部涂布密封材料55a。之后,在头套52的下端开口部中插入透镜阵列31。此时,涂布的密封材料55a沿下端开口部流动,再配置于头套52的内面与透镜阵列31的下面的角部中。
这里,执行透镜阵列31相对线性头1的相对定位。必要时,使线性头1的有机EL元件点亮,确认透镜阵列31的成像状态,同时,使二者对位。之后,沿头套52的外面与透镜阵列31的侧面之角部,在透镜阵列31的整周,涂布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55b。接着,每隔规定间隔对涂布的密封材料55b照射点UV,使密封材料55b部分固化,点固透镜阵列31。
之后,在加热炉内将线性头模块101的整体加热到50度左右。由此,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54a、55a的整体固化。之后,向线性头模块101的整体照射紫外线。由此,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54b、55b的整体固化。另外,也可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54a、55a的固化、与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54b、55b的固化。
通过上述步骤,在利用密封材料54a、54b相对头套52来气密接合线性头1的同时,利用密封材料55a、55b相对头套52来气密接合透镜阵列31。另外,密封形成于线性头1与透镜阵列31之间的第1室56,向其内部填充氮气。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中,可防止水分或氧从透镜阵列31侧接近线性头1。由此,可抑制有机EL元件的吸湿或氧化,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性头模块的立体截面图。在该变形例中,在头套52的上端开口部中配置有盖部件57。另外,在头套52的内侧中之线性头1与盖部件57之间,形成有第2室59。另外,在由头套52的侧壁52a与盖部件57形成的角部,在整周中配置有密封材料58a。由此,相对头套52来气密接合着盖部件57。与之相伴,密封第2室59,其内部被氮气等惰性气体充满或保持为真空。
根据上述变形例的构成,不仅可防止水分或氧从透镜阵列31侧、而且还从盖部件57侧接近线性头1。由此,可防止有机EL元件的吸湿,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并且,在图5的变形例中,在第1室56的内部配置有收气剂56a,在第2室59的内部配置有收气剂59a。所谓收气剂是指干燥剂或脱氧剂,通过吸入水分或氧,将规定空间维持成干燥状态或无氧状态。由此,由于可将第1室56和第2室59的内部维持成干燥状态或无氧状态,所以可确实防止有机EL元件的吸湿或氧化,可阻止有机EL元件的持久性降低和寿命变短。
(有机EL元件和驱动元件)
下面,参照图6(a)、(b)来说明线性头中的有机EL元件或驱动元件等的详细构成。
在从像素电极23侧射出由发光层60发出的光的所谓底部放射型的情况下,由于是从元件基板2侧取出发光光的构成,所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基板作为元件基板2。例如玻璃、石英、树脂(塑料、塑料膜)等,尤其是最好使用玻璃基板。
另外,在从阴极(相对电极)50侧射出由发光层60发出的光的所谓顶部放射型的情况下,由于是从作为该元件基板2相对侧的密封基板侧取出发光光的构成,所以透明基板和不透明基板都可使用。作为不透明基板,例如除对氧化铝等陶瓷、不锈钢等金属薄片实施表面氧化等的绝缘处理的基板外,还有热固化性树脂、热可塑性树脂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采用底部放射型,因此,元件基板中使用透明的玻璃。
在元件基板2上,形成包含连接于像素电极23上的驱动用TFT23(驱动元件4)等的电路部11,在其上设置着有机EL元件3。有机EL元件3通过顺序形成用作阳极的像素电极23、注入/输送来自该像素电极23的空穴之空穴输送层70、由有机EL物质构成的发光层60、和阴极50来构成。
这里,若以对应于图1(a)的模式图来表示有机EL元件3和驱动用TFT23(驱动元件4),则如图6(b)所示。在图6(b)中,电源线7连接于驱动元件4的源极/漏电极上,电源线8连接于有机EL元件3的阴极50上。
另外,根据这种构成,有机EL元件3如图6(a)所示,通过从空穴输送层70注入的空穴与来自阴极50的电子在发光层60结合来进行发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像素电极23上形成由SiO2等亲液性绝缘材料构成的无机隔壁25,在该无机隔壁25中形成有开口25a。这里,由于无机隔壁25由绝缘材料构成,所以如后所述,就临近设置于所述开口25a内的功能层而言,电流不流过由该无机隔壁25覆盖的部位,因此,发光的领域、即发光面积由该无机隔壁25的开口25a确定。
用作阳极的像素电极23尤其是在底部放射型的情况下,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具体地最好使用ITO。
作为空穴输送层70的形成材料,尤其是最好使用3,4-聚乙烯二羟基噻吩/聚乙烯磺酸(PEDOT/PSS)的分散液、即在作为分解介质的聚乙烯磺酸中分散3,4-聚乙烯二羟基噻吩,并进一步使之分散于水中的分散液。
另外,作为空穴输送层70的形成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可使用各种材料。例如,可使用将聚苯乙烯、聚吡咯、聚苯胺、乙酸甘油酯或其衍生物等分散到适当的分散介质、例如所述聚苯乙烯磺酸中的材料等。
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60的材料,使用可发出荧光或磷光的公知的发光材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采用发光波长频域对应于红色的发光层,但不用说,也可采用发光波长频域对应于绿色或蓝色的发光层。
作为发光层60的形成材料,具体而言,适宜地使用聚芴酮(PF)、聚对苯乙烯撑衍生物(PPV)、聚苯衍生物(PP)、聚对苯衍生物(PPP)、聚乙烯咔唑(PVK)、聚噻吩衍生物、聚甲基苯硅烷(PMPS)等聚硅烷系等。另外,也可在这些高分子材料中掺杂苝系色素、香豆素系色素、罗丹明系色素等高分子类材料或红荧烯、苝、9,10-二苯基蒽、四苯基丁二烯、尼罗红、香豆素6、喹吖酮等低分子材料来使用。
阴极50覆盖所述发光层60来形成,例如是将Ca形成为厚度20nm左右,在其上形成Al为厚度200nm左右,为层叠构造的电极,也可使Al用作反射层的。
经粘接层将密封基板(未图示)粘贴于该阴极50上。
另外,在这种有机EL元件3的下方,如上所述,设置有电路部11。该电路部11形成于元件基板2上。即,在元件基板2的表面中形成以SiO2为主体的基底保持层281,作为基底,在其上形成有硅层241。在该硅层241的表面,形成有以SiO2和/或SiN为主体的栅极绝缘层282。
另外,将所述硅层241中、夹持栅极绝缘层282、与栅极电极242重合的区域设为沟道区域241a。另外,该栅极电极242为未图示的扫描线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覆盖硅层241,在形成栅极电极242的栅极绝缘层282的表面,形成有以SiO2为主体的第1层间绝缘层283。
另外,在硅层241中、沟道区域241a的源极侧,设置低浓度源区域241b和高浓度源区域241S,另一方面,在沟道区域241a的漏极侧,设置低浓度漏区域241c和高浓度漏区域241D,构成所谓LDD(Light DopedDrain)构造。其中,高浓度源区域241S经在栅极绝缘层282与第1层间绝缘层283上开孔的接触孔243a,连接于源电极243上。该源电极243构成为电源线(未图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高浓度漏区域241D经在栅极绝缘层282与第1层间绝缘层283上开孔的接触孔244a,连接于与源电极243构成相同层的漏电极244上。
在形成源电极243和漏电极244的第1层间绝缘层283的上层中,形成有例如以丙烯类的树脂成分为主体的平坦化膜284。该平坦化膜284由丙烯类或聚酰亚胺类等的耐热性绝缘性树脂等形成,用以消除驱动用TFT123(驱动元件4)或源电极243、漏电极244等引起的表面凹凸而形成的公知膜。
另外,由ITO等构成的像素电极23,在形成于该平坦化膜284的表面上的同时,经设置于该平坦化膜284中的接触孔23a连接于漏电极244上。即,像素电极23经漏电极244连接于硅层241的高浓度漏区域241D上。
在形成了像素电极23的平坦化膜284的表面,形成有像素电极23与所述的无机隔壁25,并且,在无机隔壁25上,形成着有机隔壁221。另外,在像素电极23上,在形成于无机隔壁25中的所述开口25a、与形成于有机隔壁221中的开口221a的内部、即像素区域中,从像素电极23侧顺序层叠所述空穴输送层70与发光层60,由此形成了功能层。
(线性头的制造方法)
下面,说明这种构成的线性头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7(a)所示,在元件基板2的表面,形成基底保持层281,并在该基底保持层281上形成多晶硅层等,形成由该多晶硅层等构成的电路部11。
之后,由ITO等形成构成像素电极23的透明导电膜,以覆盖元件基板2的整个面。另外,通过图案化该导电膜,形成经平坦化膜284的接触孔23a与漏电极244导通的像素电极23。
之后,在像素电极23上和平坦化膜284上,利用CVD法等成膜SiO2等绝缘材料,形成隔壁层(未图示),接着,使用公知的热光刻法技术、蚀刻技术,图案化隔壁层。由此,如图7(b)所示,在形成的各有机EL元件的每个像素区域中,形成开口25a,同时,形成无机隔壁25。
之后,如图7(c)所示,在无机隔壁25的规定位置、具体为包围像素区域的位置上,由树脂等形成有机隔壁221。
之后,在元件基板2的表面,形成示出亲液性的区域与示出疏液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来形成各区域。具体而言,该等离子体处理由预备加热工序、分别将有机隔壁221的表面和开口221a的壁面以及像素电极23的电极面23c、无机隔壁25的表面变为亲液性的亲液化工序、将有机隔壁221的上面和开口221a的壁面变为疏液性的疏液化工序、和冷却工序构成。
即,将基板(包含触排等的元件基板2)加热到规定温度、例如70~80度左右,之后,作为亲液化工序,在大气压下执行将氧设为反应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O2等离子体处理)。之后,作为疏液化工序,在大气压下执行将4氟化甲烷设为反应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CF4等离子体处理),之后,通过将为了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加热的基料冷却到室温,对规定部位赋予亲液性和疏液性。
另外,在该CF4等离子体处理中,像素电极23的电极面23c和无机隔壁25多少受到影响,但由于作为像素电极23的材料之ITO和作为无机隔壁25的构成材料的SiO2、TiO2等缺乏对氟元素的亲和性,所以在亲液化工序中赋予的氢氧基不被氟基所取代,保持亲液性。
之后,利用空穴输送层形成工序来形成空穴输送层70。在该空穴输送层形成工序中,作为液滴喷出法,最好采用喷墨法。即,利用该喷墨法,在电极面23c上选择地配置空穴输送层形成材料,涂布该材料。之后,进行干燥处理和热处理,在电极23上形成空穴输送层70。作为空穴输送层70的形成材料,例如使用将所述的PEDOT:PSS溶解到异丙醇等极性溶剂中的材料。
这里,在利用喷墨法形成空穴输送层70时,首先在喷墨头(省略图示)中填充空穴输送层形成材料,使喷墨头的喷嘴与位于形成于无机隔壁25中的所述开口25a中的电极面23c相对向,边使喷墨头与基材(元件基板2)相对移动,边从喷嘴向电极面23c喷出控制每1滴液量的液滴。之后,干燥处理喷出后的液滴,通过使包含于空穴输送层材料中的分散介质或溶剂蒸发,形成空穴输送层70。
此时,从喷嘴喷出的液滴在执行了亲液性处理的电极面23c上扩展,充满无机隔壁25的开口25a内,临近该开口25a内。另一方面,在进行疏液处理后的有机隔壁221的上面,液滴被排斥而不附着。因此,即便液滴偏离规定的喷出位置,液滴的一部分落于有机隔壁221的表面,该表面也不会被液滴浸湿,弹下的液滴被引入无机隔壁25的开口25a内。
另外,在该空穴输送层形成工序之后,为了防止各种形成材料或形成的要素之氧化、吸湿,最好在氮气气氛、氩气氛等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
接着,如图8(a)所示,通过发光层形成工序来形成发光层60。在发光层形成工序中,与所述空穴输送层70的形成一样,最好采用作为液滴喷出法的喷墨法。即,通过喷墨法向空穴输送层70上喷出发光层形成材料,之后,通过进行干燥处理和热处理,在形成于有机隔壁221的开口221a内、即像素区域上形成发光层60。
通过以上的空穴输送层70的形成工序与发光层60的形成工序,可形成本发明中的功能层。
之后,如图8(b)所示,通过阴极层形成工序来形成阴极50。该阴极50为了使EL元件高效发光,通常采用电子注入层与导电层等层叠构造,例如可使用铝等金属材料。另外,在该阴极50的形成中,与所述空穴输送层70或发光层60的形成不同,由于通过沉积法或溅射法等来进行,所以不是仅在像素区域中选择地配置形成材料,而是在元件基板2的大致整个面中设置形成材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元件基板2与未图示的金属掩模对位,利用沉积法或溅射法来成膜阴极50,由此,如图8(b)所示,在基板周边部不形成阴极50。
之后,如图8(c)所示,由密封工序来粘接密封基板30。在该密封工序中,在透明的密封基板30与元件基板2之间,涂布透明的粘接剂40,并不混入气泡地贴合密封基板30与元件基板2。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于本发明的线性头1中的EL元件,示例使用有机EL元件,但当然也可代之以使用无机EL元件。
(线性头模块的使用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的使用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被用作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此时,将线性头模块相对向配置在感光体鼓中,利用透镜阵列,使来自线性头的光正立等倍成像于感光体鼓上来使用。
(级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说明级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9是级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构成图,图9中,符号80是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80将本发明的线性头模块101K、101C、101M、101Y分别配置在作为对应的同样构成之4个感光体鼓(像载持体)41K、41C、41M、41Y之曝光装置上,构成为级联方式的装置。
该图像形成装置80具备驱动辊91、从动辊92与张力辊93,在各辊中张设中间转录带90,以沿图9中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循环驱动。相对该中间转录带90,按规定间隔配置有感光体鼓41K、41C、41M、41Y。这些感光体鼓41K、41C、41M、41Y构成将其外周面作为像载持体的感光层。
这里,所述符号中的K、C、M、Y分别表示黑、蓝绿、洋红、黄色,分别表示是黑、蓝绿、洋红、黄色用的感光体。另外,这些符号(K、C、M、Y)的含义对其它部件也一样。感光体鼓41K、41C、41M、41Y与中间转录带90的驱动同步,沿图9中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在各感光体鼓41(K、C、M、Y)的周围,分别设置有使感光体鼓41(K、C、M、Y)的外周面一样带电的带电部件(电晕放电带电器)42(K、C、M、Y)、和与感光体鼓41(K、C、M、Y)的旋转同步,依次线性扫描利用该带电部件42(K、C、M、Y)一样带电的外周面之本发明的线性头模块101(K、C、M、Y)。
另外,设置显像装置44(K、C、M、Y),向由在该线性头模块101(K、C、M、Y)形成的静电潜像赋予作为显像剂的调色剂;作为转录部件的一次转录辊45(K、C、M、Y),将由该显像装置44(K、C、M、Y)显像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录到作为一次转录对象的中间转录带90上;和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装置46(K、C、M、Y),去除转录后残留于感光体鼓41(K、C、M、Y)表面上的调色剂。
这里,各线性头模块101(K、C、M、Y)被设置成有机EL元件的排列方向沿着感光体鼓41(K、C、M、Y)的母线。另外,设定成各线性头模块101(K、C、M、Y)的发光能量峰值波长与感光体鼓41(K、C、M、Y)的灵敏度峰值波长大致一致。
显像装置44(K、C、M、Y),例如将非磁性一成分调色剂用作显像剂,例如由供给辊将该一成分调色剂输送到显像辊,利用限制刮刀来限制附着在显像辊表面上的显像剂的膜厚,通过使该显像辊接触或按压感光体鼓41(K、C、M、Y),对应于感光体鼓41(K、C、M、Y)的电位电平来使显像剂附着,作为调色剂像显像。
通过这种4色的单色调色剂像形成平台(station)形成的黑、蓝绿、洋红、黄色的各调色剂像通过施加于一次转录辊45(K、C、M、Y)上的一次转录偏压来依次一次转录于中间转录带90上。之后,由二次转录辊66将在中间转录带90上依次重合构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录于纸等记录介质P上,并且,通过作为定影部的定影辊对61,定影于记录介质P上,之后,通过排纸辊对62,排出到形成于装置上部的排纸托盘68上。
另外,图9中的符号63是层叠保持多个记录介质P的供纸盒,64是从供纸盒63一张一张地供给记录介质P的拾取辊,65是规定向二次转录辊66的二次转录部提供记录介质P的提供定时之栅辊对,66是作为在与中间转录带90之间形成二次转录部的二次转录部件之二次转录辊,67是作为去除二次转录后残留于中间转录带90表面上的调色剂之清洁部件的清洁刮刀。
(4循环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说明4循环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0是4循环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构成图。图10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60中,作为主要构成部件,设置有旋转器构成的显像装置161、用作像载持体的感光体鼓165、用作像写入部件(曝光部件)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167、中间转录带169、纸输送路径174、定影器的加热辊172、供纸托盘178。
显像装置161构成为显像旋转器161a以轴161b为中心沿箭头A方向旋转。将显像旋转器161a的内部4分割,分别设置有黄(Y)、蓝绿(C)、洋红(M)、黑色(K)等4色的像形成单元。162a~162d是配置在所述4色的各像形成单元中、沿箭头B方向旋转的显像辊,163a~163d是沿箭头C方向旋转的调色剂供给辊。另外,164a~164d是将调色剂限制为规定厚度的限制刮刀。
图10中,符号165是如上所述用作像载持体的感光体鼓,166是一次转录部件,168是带电体。另外,167是用作像写入部件(曝光部件)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头模块。感光体鼓165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沿与显像辊162相反方向的箭头D方向旋转驱动。
中间转录带169张设在驱动辊170a与从动辊170b之间。驱动辊170a被连结于所述感光体鼓165的驱动电机上,将动力传递到中间转录带169。即,利用该驱动电机的驱动,中间转录带169的驱动辊170a沿与感光体鼓165相反的方向之箭头E方向转动。
纸输送路径174中设置有多个输送辊与排纸辊对176等,以输送纸。载持于中间转录带169上的单面图像(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录辊171的位置被转录于纸的单面上。二次转录辊171通过离合器离合低接于中间转录带169上,在离合器开时抵接于中间转录带169上,在纸上转录图像。
如上所述,接着,由具有定影加热器H的定影器来定影处理转录了图像的纸。在定影器中设置加热辊172、加压辊173。将定影处理后的纸拉入排纸辊对176中,沿箭头F方向前进。若从该状态开始,排纸辊对176沿逆方向旋转,则纸反转方向,在双面打印用输送路径175中沿箭头G方向前进。177是电装品盒,178是容纳纸的供纸托盘,179是设置在供纸托盘178的出口处的拾取辊。
在纸输送路径中,例如使用低速的无刷电机,作为驱动输送辊的驱动电机。另外,就中间转录带169而言,由于需要色差修正等,所以使用步进电机。这些电机由来自省略图示的控制部件的信号控制。
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黄(Y)的静电潜像被形成于感光体鼓165上,通过向显像辊162a施加高电压,在感光体鼓165中形成黄色的图像。若黄色的内侧和外侧的图像被全部载持于中间转录带169上,则显像旋转器161a沿箭头A方向旋转90度。
中间转录带169旋转一次后,返回感光体鼓165的位置上。之后,蓝绿
Figure C20051008849500181
的二面图像被形成于感光体鼓165上,该图像重叠于载持于中间转录带169上的黄色图像来被载持。下面,显像旋转器161一样旋转90度,重复向中间转录带169的图像载持后的1次旋转处理。
在4色的彩色图像载持中,中间转录带169旋转4次,之后,进一步控制旋转位置,在二次转录辊171的位置上,将图像转录于纸上。由输送路径174输送从供纸托盘178供给的纸,在二次转录辊171的位置上,将所述彩色图像转录于纸的单面上。单面上转录于图像的纸如上所述,被排纸辊对176反转,在输送路径中待机。之后,纸在适当的定时被输送到二次转录辊171的位置上,在另一面中转录所述彩色图像。在外壳180中设置排气风扇181。
另外,具备本发明的线性头模块之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上述,可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7)

1. 一种线性头模块,具备:线性头,整列配置了多个有机EL元件;透镜阵列,通过排列透镜元件而构成,所述透镜元件使来自所述线性头的光成像;和头套,支撑所述线性头和所述透镜阵列,特征在于:
将所述线性头的外周部和所述透镜阵列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所述头套上,并将在所述线性头与所述透镜阵列之间所形成的第1室密封,
在所述线性头的所述透镜阵列相反侧,配置盖部件,
将所述线性头的外周部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所述头套上,并将在所述线性头与所述盖部件之间所形成的第2室密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室的内部,配置有收气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性头和/或所述透镜阵列与所述头套的气密接合部中,配置有含有收气剂的密封材料。
4. 一种线性头模块,具备:线性头,整列配置了多个有机EL元件;透镜阵列,通过排列透镜元件而构成,所述透镜元件使来自所述线性头的光成像;和头套,支撑所述线性头和所述透镜阵列,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性头的所述透镜阵列相反侧,配置盖部件,
将所述线性头的外周部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部气密接合于所述头套上,并将在所述线性头与所述盖部件之间所形成的第2室密封。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线性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室的内部,配置有收气剂。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线性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性头和/或所述盖部件与所述头套的气密接合部中,配置有含有收气剂的密封材料。
7.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线性头模块,作为曝光部件。
CNB2005100884959A 2004-08-04 2005-08-02 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0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7566A JP4211710B2 (ja) 2004-08-04 2004-08-04 ライン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7566 2004-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4359A CN1734359A (zh) 2006-02-15
CN100418016C true CN100418016C (zh) 2008-09-10

Family

ID=35756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849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016C (zh) 2004-08-04 2005-08-02 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64474B2 (zh)
JP (1) JP4211710B2 (zh)
KR (1) KR100773841B1 (zh)
CN (1) CN100418016C (zh)
TW (1) TW20060816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8025B2 (ja) * 2005-07-26 2010-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ヘッド、ライン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37637A (ja) * 2006-03-10 2007-09-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2152A (ja) * 2008-08-26 2010-03-11 Brother Ind Ltd 露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76695B2 (ja) * 2017-03-08 2021-12-08 株式会社東芝 発光基板、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96964A (ja) * 2020-12-18 2022-06-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2955A (ja) * 1988-11-01 1990-05-10 Seiko Epson Corp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JPH05297315A (ja) * 1992-04-22 1993-11-12 Tokyo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ンヘッド
JPH06994A (ja) * 1992-06-18 1994-01-11 Tokyo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ンヘッド
US5317146A (en) * 1991-11-18 1994-05-31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Read head incorporating an image pick-up function
JPH0825691A (ja) * 1994-07-21 1996-01-30 Rohm Co Ltd Ledアレイプリントヘッドの構造
JPH0911539A (ja) * 1995-06-30 1997-01-14 Nippon Seiki Co Ltd Ledプリンタヘ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44873A (ja) 1988-03-28 1989-09-29 Nec Corp Led印字ヘッド
JPH06135052A (ja) 1992-10-26 1994-05-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
JPH0890832A (ja) * 1994-09-27 1996-04-0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アレイおよび光学ヘッド
US5908674A (en) * 1995-12-13 1999-06-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mpact-resisting glazing structure
JP2942230B2 (ja) 1998-01-12 1999-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発光装置
JPH11301024A (ja) 1998-04-24 1999-11-02 Canon Inc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41744A (ja) * 1998-11-04 2000-05-23 Canon Inc 露光装置
JP2001096803A (ja) * 1999-10-04 2001-04-10 Fujitsu Ltd 露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露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251459A (ja) * 2000-03-07 2001-09-14 Rohm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4233196B2 (ja) * 2000-06-14 2009-03-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
AUPR399601A0 (en) 2001-03-27 2001-04-2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An apparatus and method(ART108)
WO2002092349A1 (fr) * 2001-05-16 2002-11-21 Suzuka Fuji Xerox Co., Ltd. Tete d'impression a del,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e tete d'impression a del,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substrat a del et procede de collage d'un substrat a del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JP2003182137A (ja) 2001-12-13 2003-07-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露光装置
US6736484B2 (en) * 2001-12-14 2004-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rop discharge method and discharge device; electro 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olor filter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back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3323975A (ja) 2002-04-30 2003-11-1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417027B2 (ja) * 2003-05-21 2010-02-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2955A (ja) * 1988-11-01 1990-05-10 Seiko Epson Corp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US5317146A (en) * 1991-11-18 1994-05-31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Read head incorporating an image pick-up function
JPH05297315A (ja) * 1992-04-22 1993-11-12 Tokyo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ンヘッド
JPH06994A (ja) * 1992-06-18 1994-01-11 Tokyo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ンヘッド
JPH0825691A (ja) * 1994-07-21 1996-01-30 Rohm Co Ltd Ledアレイプリントヘッドの構造
JPH0911539A (ja) * 1995-06-30 1997-01-14 Nippon Seiki Co Ltd Ledプリンタ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50166A (ko) 2006-05-19
JP4211710B2 (ja) 2009-01-21
KR100773841B1 (ko) 2007-11-06
CN1734359A (zh) 2006-02-15
JP2006044023A (ja) 2006-02-16
TW200608161A (en) 2006-03-01
US20060028534A1 (en) 2006-02-09
US7564474B2 (en) 2009-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098C (zh) 行式打印头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53951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432945B2 (en) Exposur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195318A1 (en) Organic information reading unit and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0418016C (zh) 线性头模块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150707A (ja) 透明基板、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103307A (ja) ライン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71884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837974A (zh)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头模块
CN100488326C (zh)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图象形成装置及电子机器
JP4552656B2 (ja)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2831A (ja) 機能液、機能薄膜、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059772A (ja) 有機el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プリンタヘッド、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238798B2 (ja) ラインヘッド、ライン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44090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7197A (ja)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7894A (ja)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7198A (ja)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99289B1 (ko)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0444033C (zh) 线性头模块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44088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43605C (zh) 行式打印头模块、曝光装置、成像装置
JP2007073286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124039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09003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