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7639C -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7639C
CN100387639C CNB2006100212918A CN200610021291A CN100387639C CN 100387639 C CN100387639 C CN 100387639C CN B2006100212918 A CNB2006100212918 A CN B2006100212918A CN 200610021291 A CN200610021291 A CN 200610021291A CN 100387639 C CN100387639 C CN 1003876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dihalo
parts
arylidene thio
resin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212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6120A (zh
Inventor
杨杰
刘春丽
龙盛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212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7639C/zh
Publication of CN1896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6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76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763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其特点是将溶剂400~1000重量份,催化剂1~38重量份和助催化剂1~20重量份,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或者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含量≈60%的Na2S·XH2O 100重量份,或者NaHS 56重量份,或者硫磺32.7重量份,二卤代芳香化合物,或者二卤代杂环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10~600重量份,在N2保护下,于温度100~200℃间脱水反应0.5~4h。脱水完毕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50~230℃反应1~20h,制得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再将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趁热过滤或者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类树脂。

Description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属聚合物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t)克服了非均相有机合成中需要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缺点,对有机合成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相转移催化是指用少量物质作为一种反应物的载体,将此反应物通过相界面迁移至另一相,使非均相反应得以顺利进行的过程(刘增勋,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中的应用,安徽化工研究所,1987.12(3~7))。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硫源在有机溶剂中只能达到分散平衡,呈分散状态,不能达到溶解平衡,大大降低了其活性,使反应处于非均相状态。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树脂存在的另一问题,中间体和产物可能不溶于反应溶剂,在反应阶段即沉淀出来,使反应呈非均相状态。这两方面都使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不能以均相反应进行,不能得到适当分子量的聚芳硫醚树脂(韩伟屏等,催化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综合考虑原料的活性、毒性、价格、对环境友好性等问题,选用相转移催化剂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以解决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呈非均相反应这一难题。本发明涉及的相转移催化剂由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见有相关文献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其特点是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和碱金属盐或者有机铵盐作为助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
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措施实现,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起始原料的配方组分为:
Na2S·xH2O Na2S含量≈60%    100份
或者硫氢化钠(NaHS)           56份
或者硫磺S≈98%              32.7份
二卤代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卤代杂环化合物             10~600份
催化剂                       1~38份
助催化剂                     1~20份
溶剂                         400~1000份
并下述工艺和技术条件制备
1.Na2S·XH2O脱水
将溶剂400~1000份,催化剂1~38份和助催化剂1~20份,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或者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含量≈60%的Na2S·XH2O 100份,或者NaHS 56份,或者硫磺32.7份,二卤代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者二卤代杂环化合物10~600份,在N2气保护下,于温度100~200℃脱水反应0.5~4h。
2.聚芳硫醚类树脂的制备
上述Na2S·XH2O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50~230℃反应1~20h,制得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
3.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的纯化
将上述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趁热过滤或者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类树脂。
相转移催化剂为环糊精、杯芳烃、索烃、轮烷、季胺碱、冠醚、季磷盐、季胺盐、硫鎓盐、聚乙二醇、葫芦脲、卟啉、酞菁中的至少一种。
助催化剂为碱金属盐或有机铵盐:碱金属盐为磷酸三钠、醋酸钠、醋酸锂、羟基乙酸钠、-氨基己酸、对甲基苯磺酸钠、苯甲酸钠和苯甲酸锂、甲酸锂、氯化钙、氯化锂等,有机铵盐为乙酸铵、甲酸铵、酒石酸铵、柠檬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硫源为工业硫化钠Na2S·XH2O,或者硫氢化钠,或者硫磺作为第一反应单体。
第二、三单体为二卤代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二卤代杂环化合物:二卤代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二卤代苯、二卤代酰亚胺、二卤代芳香酮、二卤代二苯砜、二卤代酰胺,其中二卤代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邻二卤代芳香化合物、间二卤代芳香化合物、对二卤代芳香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卤代杂环化合物为二卤吡啶、二卤代喹啉中的任意一种;卤原子为:氟、氯、溴、碘。
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三胺、N-环己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己内酰胺、聚乙二醇二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将聚芳硫醚类树脂配成浓度为0.40g/dl或者0.50g/dl左右的样品溶液,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类树脂的特性粘度η=0.1~0.6。
聚芳硫醚类树脂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测试,紫外光谱测试,核磁共振测试,元素分析测试得到证实。
聚芳硫醚砜的测试结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谱上看出,苯环的特征吸收峰,C-S的特征吸收峰,砜基的特征吸收峰;紫外光谱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谱上看出,为具有苯环吸收带大的共轭结构的聚合物;核磁共振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谱上看出,有两种化学环境的H;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看出,聚合物的元素含量与理论计算值一致。以上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结构与设计的聚芳硫醚砜一致。
聚芳硫醚砜酰亚胺的测试结果:红外测试结果如图4,从图谱上看出,有硫醚键的特征吸收峰,苯环的特征吸收峰,砜基的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测试结果如图5,从图谱上看出,H吸收峰符合聚芳硫醚砜酰亚胺的吸收峰;从表2看出元素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值一致;以上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结构与设计的聚芳硫醚砜酰亚胺一致。
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方式、单体配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可以制备不同分子量的聚芳硫醚类树脂。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制备的聚芳硫醚类树脂为聚苯硫醚、聚芳硫醚酮、聚芳硫醚砜酰亚胺、聚芳硫醚酰胺、聚芳硫醚砜、聚芳硫醚醚酮、聚芳硫醚酰亚胺、聚喹啉硫醚、聚吡啶硫醚、聚芳硫醚酮/酰亚胺共聚物、聚芳硫醚砜/酰亚胺共聚物、聚芳硫醚砜/酮共聚物、聚芳硫醚酮/砜/酰亚胺共聚物。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高效催化剂,活性高,用量少,因此相对价格低廉。
2.相转移催化剂性质稳定、易于回收,利用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相转移催化剂具有亲脂亲水组分,两者之间具有完美的平衡,两亲组分使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即使残留在树脂里,不会影响树脂的使用。
4.相转移催化剂解决了目前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树脂反应不能呈均相反应的这一难题。
5.相转移催化剂适用于所有溶液缩聚法制备聚芳硫醚树脂的聚合体系。其加入聚合反应体系都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6.助催化剂的使用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助催化剂廉价易得易于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7.相转移催化剂和助剂一起使用与其它类型的催化剂相比可大幅度提高分子量,通过加入不同的催化剂和不同用量,对分子量进行控制。
8.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试验具有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产品收率大、纯度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聚芳硫醚砜的红外光谱图
图2.聚芳硫醚砜的紫外光谱图
图3.聚芳硫醚砜的核磁分析图谱
图4.聚芳硫醚砜酰亚胺的红外分析图谱
图5.聚芳硫醚砜酰亚胺的核磁分析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将N-甲基吡咯烷酮400ml,苯甲酸钠6.3g和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7.4,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含量≈60%的Na2S·XH2O 100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90℃脱水后加入对二氯苯117.6g在温度230℃反应5.0h,制得聚苯硫醚树脂。
将上述反应完成后的固液体系进行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苯硫醚树脂。
以a-氯萘为溶剂,配成0.4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208±0.5℃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苯硫醚树脂特性粘度η=0.35。
实施例2.将二甲基亚砜1000ml,甲酸锂8.4g和冠醚15-冠-5 1.2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含量≈60%的Na2S·XH2O 100g、对二氯二苯砜229.6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70℃脱水反应1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80℃反应6h,制得聚芳硫醚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砜树脂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砜树脂。
以NMP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砜树脂的特性粘数η=0.25。
实施例3.将N-环己基吡咯烷酮600ml,乙酸钠10g和季铵盐氯化三辛基十二烷基氯化铵17.5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硫磺≈98% 32.7g、对二氟苯酮174.4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20℃脱水反应4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204℃反应8h,制得聚芳硫醚酮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酮树脂沉淀与溶液分离,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酮树脂。
以浓硫酸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酮树脂的特性粘数η=0.21。
实施例4.将溶剂二甲基亚砜550ml,乙酸铵5.6g+苯甲酸钠2.3g和季胺碱四乙基氢氧化胺5.9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含量≈60%的Na2S·XH2O 100g、对二氯代酰胺212.0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70℃脱水反应1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在180℃反应7h,制得聚芳硫醚酰胺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酰胺树脂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酰胺树脂。
以NMP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酰胺树脂的特性粘数η=0.22。
实施例5.将溶剂聚乙二醇二乙醚900ml,羟基乙酸钠7.8g和三丁基烷基四氟硼酸季膦盐13.8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含量≈60%的Na2S·XH2O 100g、对二氯代酰亚胺233.6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20℃脱水反应0.5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在150℃反应6.5h,制得聚芳硫醚酰亚胺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酰亚胺树脂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酰亚胺树脂。
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酰亚胺树脂的特性粘数η=0.17。
实施例6.将溶剂环丁砜500ml,氯化钙7.8g和羟丙基β-环糊精2.3g+葫芦脲1.4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aHS56g、二氯代喹啉158.4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90℃脱水反应0.5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230℃反应5.5h,制得聚喹啉硫醚树脂。
将上述聚喹啉硫醚树脂沉淀与溶液分离,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喹啉硫醚树脂。
以苯酚和四氯乙烷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喹啉硫醚树脂的特性粘数η=0.38。
实施例7.将溶剂六甲基磷酰三胺1000ml,草酸钠7.8g和对叔丁基杯(6)芳烃(2)1.8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a2S·XH2O含量≈60%100g、4’,4’二氯二酰亚胺二苯砜546.3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80℃脱水反应0.5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210℃反应15h,制得聚芳硫醚砜酰亚胺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砜酰亚胺树脂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砜酰亚胺树脂。
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砜酰亚胺树脂的特性粘数η=0.30。
实施例8.将溶剂N-甲基己内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800ml,氯化锂5g和聚乙二醇苄醚15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a2S·XH2O 100g、对二氯二苯砜200.9g、对二氟苯酮17.4g,在N2保护下,于110℃脱水反应4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80℃反应9h,制得聚芳硫醚砜/酮共聚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砜/酮共聚树脂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砜/酮共聚树脂。
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砜/酮共聚树脂的特性粘数η=0.30。
实施例9.将溶剂六甲基磷酰三胺+N-甲基吡咯烷酮700ml,磷酸三钠5g和冠醚衍生物苯并双15-冠-51.5g,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a2S·XH2O 100g、对二氟苯酮99.8g,对氯酰亚胺132.6在N2保护下,于温度170℃脱水反应1.5h。反应体系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90℃反应10h,制得聚芳硫醚酮/酰亚胺树脂。
将上述聚芳硫醚酮/酰亚胺树脂趁热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酮/酰亚胺树脂。
以浓硫酸为溶剂,配成0.5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30.0±0.1℃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芳硫醚酮/酰亚胺树脂的特性粘数η=0.18。
实施例10.将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400ml,苯甲酸钠6.3g和卟啉2.9g,加入装有分水器的高压釜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a2S·XH2O含量≈60% 100g、在N2保护下,于温度190℃脱水后加入对二氯苯126.9g,间二氯苯13.1g在温度230℃反应6.0h,制得聚苯硫醚对位间位无规共聚树脂。
将上述反应完成后的固液体系进行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苯硫醚对位间位无规共聚树脂。
以a-氯萘为溶剂,配成0.40g/dl左右的样品液,在208±0.5℃下用乌氏粘度计,测试聚苯硫醚树脂的特性粘数η=0.31。
表1.聚芳硫醚砜的元素分析表
  C<sub>12</sub>H<sub>8</sub>O<sub>2</sub>S<sub>2</sub>   C   H   S
  测试值%   58.2   3.54   25.58
  理论值%   57.79   3.21   25.68
表2聚芳硫醚砜酰亚胺元素分析表
  C<sub>28</sub>H<sub>14</sub>O<sub>6</sub>S<sub>2</sub>   C   H   S   N
  测试值%   62.39   2.59   11.89   5.25
  理论值%   62.45   2.60   11.90   5.20

Claims (2)

1.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芳硫醚类树脂的起始原料配方组分按重量计为:
Na2S·XH2O Na2S含量≈60%        100份
或者硫氢化钠                     56份
或者硫磺S≈98%                  32.7份
二卤代芳香化合物
或者二卤代杂环化合物             10~600份
相转移催化剂                     1~38份
助催化剂                         1~20份
溶剂                             400~1000份
并按下述工艺步骤和条件制备
(1)Na2S·XH2O脱水
将溶剂400~1000份,相转移催化剂1~38份和助催化剂1~20份,加入装有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或者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a2S含量≈60%的Na2S·XH2O 100份,或者NaHS 56份,或者硫磺32.7份,二卤代芳香化合物或者二卤代杂环化合物10~600份,在N2保护下,于温度100~200℃脱水反应0.5~4h;
(2)聚芳硫醚类树脂的制备
上述Na2S·XH2O脱水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50~230℃反应1~20h,制得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
(3)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的纯化
将上述聚芳硫醚类树脂产物趁热过滤或者倒入沉淀剂水中,析出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纯的聚芳硫醚类树脂;
其中二卤代芳香化合物为二卤代苯、二卤代芳香酮、二卤代二苯砜;二卤代杂环化合物为二卤代喹啉;卤原子为氟、氯;相转移催化剂为环糊精、杯芳烃、索烃、轮烷、季胺碱、冠醚、季磷盐、季胺盐、硫鎓盐、聚乙二醇、葫芦脲、卟啉、酞菁中的至少一种;助催化剂为碱金属盐或有机铵盐:碱金属盐为磷酸三钠、醋酸钠、醋酸锂、羟基乙酸钠、对甲基苯磺酸钠、苯甲酸钠和苯甲酸锂、甲酸锂、氯化钙、氯化锂;有机铵盐为乙酸铵、甲酸铵、酒石酸铵、柠檬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三胺、N-环己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己内酰胺、聚乙二醇二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CNB2006100212918A 2006-06-29 2006-06-29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Active CN10038763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12918A CN100387639C (zh) 2006-06-29 2006-06-29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12918A CN100387639C (zh) 2006-06-29 2006-06-29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120A CN1896120A (zh) 2007-01-17
CN100387639C true CN100387639C (zh) 2008-05-14

Family

ID=3760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212918A Active CN100387639C (zh) 2006-06-29 2006-06-29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763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7226B (zh) * 2010-11-19 2012-10-03 四川大学 一种聚芳硫醚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2875520B (zh) * 2012-09-25 2014-12-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氟代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03087523B (zh) * 2012-12-26 2014-08-27 四川大学 一种挤出级聚芳硫醚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5917A (zh) * 2015-08-05 2015-11-25 广州高八二塑料有限公司 薄膜级聚苯硫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939B (zh) * 2016-03-21 2018-06-01 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芳硫醚砜制备方法
CN106188560B (zh) * 2016-07-13 2019-04-26 贵州大学 一种十四元瓜环与卟啉构筑的超分子聚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9153135A1 (zh) * 2018-02-07 2019-08-15 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芳醚砜-醚酰亚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5345A (zh) * 2018-12-28 2019-05-03 重庆晟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超低氯聚苯硫醚树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WO2020150970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碱助催化烷基硫醚插入双(三)硫酯端基聚合物制备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
CN109880097B (zh) * 2019-01-24 2021-04-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碱助催化烷基硫醚插入双(三)硫酯端基聚合物制备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
CN112409596B (zh) * 2019-08-20 2022-07-1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095A (zh) * 2019-09-10 2019-12-20 珠海长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硫醚与聚砜硫醚嵌段高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15058009B (zh) * 2022-05-17 2023-10-2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环聚物含量的砜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7B (zh) * 1986-07-26 1989-03-08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花粉机械破壁方法
JPH0374433A (ja) * 1989-07-31 1991-03-29 Phillips Petroleum Co ポリ(アリ―レンスルフィ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5298573A (en) * 1992-11-13 1994-03-29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oly(arylene sulfide sulfone)/poly(arylene sulfide ketone) block co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US5929203A (en) * 1992-10-23 1999-07-27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rylene sulfide) polymers using lithium salts
JP3074433B2 (ja) * 1994-03-17 2000-08-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確認可能なコネクタ
CN1061666C (zh) * 1995-09-13 2001-02-07 四川联合大学 用硫氢化钠常压制备聚芳硫醚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7B (zh) * 1986-07-26 1989-03-08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花粉机械破壁方法
JPH0374433A (ja) * 1989-07-31 1991-03-29 Phillips Petroleum Co ポリ(アリ―レンスルフィ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5929203A (en) * 1992-10-23 1999-07-27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rylene sulfide) polymers using lithium salts
US5298573A (en) * 1992-11-13 1994-03-29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oly(arylene sulfide sulfone)/poly(arylene sulfide ketone) block co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JP3074433B2 (ja) * 1994-03-17 2000-08-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確認可能なコネクタ
CN1061666C (zh) * 1995-09-13 2001-02-07 四川联合大学 用硫氢化钠常压制备聚芳硫醚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工业硫化钠法常压合成线型高分子量聚苯硫醚的研究. 谢美菊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15卷第1期. 1999
工业硫化钠法常压合成线型高分子量聚苯硫醚的研究. 谢美菊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15卷第1期. 1999 *
聚苯硫醚砜酮共聚物的常压合成与表征. 许双喜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1卷第5期. 2005
聚苯硫醚砜酮共聚物的常压合成与表征. 许双喜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1卷第5期. 2005 *
聚苯硫醚酮酮的合成及表征. 伍齐贤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11卷第5期. 1995
聚苯硫醚酮酮的合成及表征. 伍齐贤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11卷第5期. 1995 *
聚苯硫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周祚万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5期. 1992
聚苯硫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周祚万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5期. 199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120A (zh) 2007-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7639C (zh) 相转移催化剂制备聚芳硫醚类树脂的方法
CN109320692B (zh) 一种含阳离子基团无醚键聚芴烷撑、其制备方法和阴离子交换膜
US8008361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oly(aryl ether) anion-exchange membrane
US11434324B2 (en) Organic polyspirogrid nano polymer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5001027A (zh) 芴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302983A (zh) 一种催化合成4,4’-二氯苯砜的制备方法
CN103998492B (zh) 用于制备磺化芳香族聚合物的方法
CN101463128B (zh) 含氨基苯侧基的聚芳醚类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6633034A (zh) 一种聚醚醚酮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聚醚醚酮树脂
KR20170107030A (ko) 용융 추출에 의한 폴리아릴 에테르의 탈염화
CN101701067A (zh) 苄基位含溴的四甲基联苯二酚型聚芳醚酮(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1189A (zh) 一种2-(4′-戊基苯甲酰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06957431B (zh) 聚芳硫醚的制备方法
CN103880852B (zh) 四芳基卟吩的连续生产工艺
CN104277216A (zh) 一种磺化全氟环丁基聚芳醚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81307B (zh) 4-苯甲酸乙酯苯基对苯二酚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83678A (zh) 一种用于山梨醇脱水制备异山梨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61613B (zh) 咔唑衍生物接枝单体、制备方法及其在聚芳醚聚合物中的应用
CN108689821B (zh) 一种过氧化氢氧化再生四氯苯醌的方法
CN113244955A (zh) 一种石墨烯基磺酸催化剂及其在催化甲酚的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CN103641843A (zh) 一种(3,4)-1,4-二氧亚乙基噻吩-2'-甲醇的合成方法
CN104370712A (zh)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结构的双酚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2139A (zh) 用于制备3,4-丙烯二氧噻吩及其衍生物的新型催化剂
CN103923102B (zh) 一种化合物5,8-二(3,4-乙撑二氧噻吩基)-喹啉合成方法
CN113698604B (zh) 一种双烷氧基聚芳香醚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