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8940C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68940C CN100368940C CNB2004100582920A CN200410058292A CN100368940C CN 100368940 C CN100368940 C CN 100368940C CN B2004100582920 A CNB2004100582920 A CN B2004100582920A CN 200410058292 A CN200410058292 A CN 200410058292A CN 100368940 C CN100368940 C CN 10036894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member
- photosensitive drums
- image bearing
- rotation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7—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of the cleaning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3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vertic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显影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协作以形成压区,在所述压区中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指定区域内相接触;控制器,用于执行:在完成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操作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一步骤;此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通过指定外围距离的第二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同;在第二步骤之后,使得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三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反;以及在第三步骤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四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或静电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打印机等。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用于通过布置与图像承载部件、中间转印部件等相接触的弹性或挠性清洁部件(诸如清洁刮刀)而去除残留在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或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显影剂的方法的一种的成像设备,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诸如潜像承载部件(例如,电子照相感光鼓、静电可记录介电部件等),而且,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控制图像承载部件的驱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领域中,已知有各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用于在与图像承载部件承载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以便于重复使用图像承载部件(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临时保持转印在其上的显影剂图像,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被转印到记录媒介上)等,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诸如电子照相感光鼓。
用于清洁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清洁刮刀的清洁方法。根据该清洁方法,用作清洁部件的挠性(弹性)刮刀被布置得在施加指定量压力的情况下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为了通过刮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而去除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残余显影剂。为了达到清洁效果,清洁刮刀通常被布置得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以使得所述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正常方向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的移动相反,或与使得图像承载部件转动以便于成像的方向。
已知使用以刮刀为基础的清洁方法(诸如上述一种方法)的成像设备具有以下问题。即,在成像设备未在操作中时(在图像承载部件未转动时),与清洁刮刀相接触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图像承载表面的部分在滑溜程度(摩擦系数μ)上变得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图像承载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同。图像承载部件的图像承载表面的这两个部分在滑溜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在接下来的成像作业期间形成条纹图像、具有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等。
在感光鼓的外围表面与清洁刮刀的接触区域(夹区)中,直径较小的显影剂颗粒和/或外部添加剂颗粒等被清洁刮刀压制在感光鼓的外围表面上。因此,当感光鼓不转动时,他们聚集和粘贴到感光鼓的外围表面,从而使得接触区域(压区)中的感光鼓的外围表面该部分的摩擦系数μ小于感光鼓的外围表面的其余部分的摩擦系数μ。
因此,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速度变得不稳定;在其摩擦系数被减小的感光鼓的外围表面的部分移过所述清洁刮刀期间,感光鼓的外围速度暂时增加。感光鼓的外围速度上的这种变动导致具有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在密度上与相邻区域不同)的形成,其间隔相当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循环。
当成像设备重复地转动时,由于上述原因而在其摩擦系数被减小的感光鼓的图像承载表面的部分的摩擦系数最终增加到和与其相邻的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同的程度。然而,在所谓的“预转动时间段”期间,图像承载部件转动的次数没有大到足以使得感光鼓的图像承载表面的前述部分的摩擦系数最终增加到和与其相邻的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同的程度。通常,在“预转动时间段”期间,图像承载部件转动的次数是四次或五次。为了使得前述部分的摩擦系数恢复到和与其相邻的部分的摩擦系数相同的程度,必须使得图像承载部件转动不少于10次;通常大约需要16次。通常,图像承载部件的四次全程转动相当于标准尺寸的一个记录媒介的尺寸。因此在第一次复制或在预转动之后立即复制打印的情况中,前述图像缺陷(平行模糊条带)相当显著,但是在第三到第四次复制的情况中,它们或多或少地变得不显著了。
在其中两个或多个(例如,四个)感光鼓以平行的方式布置的所谓的串联式成像设备,即,其中两个或多个(例如,四个)感光鼓以平行的方式布置并且由单个马达驱动的单马达类型的串联式成像设备的情况中,遭受上述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的形成更为频繁。
这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说,在串联式成像设备的情况中,每个感光鼓外围表面的其摩擦系数已被减小的部分在定时方面与之同步的多个感光鼓移过清洁刮刀。因此,它们在定时上与转动地驱动感光鼓改变所需的扭矩(载荷)同步。因此,整个系统用于驱动多个感光鼓所承载的载荷量最高的改变被必须由感光部件驱动系统驱动的感光鼓的数量放大。因此,在潜像显影时,被记录在每个感光鼓的外围表面的其摩擦系数已被减小的部分的潜像的部分出现模糊。换句话说,产生了具有平行模糊条带(斑点状区域)的图像。当形成具有半色调区域的图像时会更频繁地出现这种现象。
用于完全消除这个问题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当成像设备保持在待用状态时,使得清洁刮刀从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处缩回。然而,这导致为成像设备装配用以暂时缩回清洁刮刀的机构所需的费用。另外,提供清洁刮刀缩回机构使得难于以高精确度将清洁刮刀布置并保持得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相接触。而且,为了防止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的某些区域无法被清洁的问题,在清洁刮刀缩回后被布置得与之相接触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的部分必须为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的这样一个部分,即,在清洁刮刀被缩回之前已被清洁的部分。
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8-063071公开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用于通过在两次打印作业期间,沿反向暂时地转动图像承载部件而去除已粘在清洁刮刀与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边缘附近的显影剂。
图11是用于示出根据用于防止前述问题的现有技术的该方法的视图。它是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以及其相邻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附图中由附图标记1表示的是图像承载部件,而由附图标记6a表示的是由橡胶制成的清洁刮刀。由附图标记W表示的是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图11(1)示出了在图像形成时,换句话说,在沿正常方向(即,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驱动图像承载部件以便于形成图像时,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部分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中,在施加指定量压力的情况下,清洁刮刀6a被保持得压在图像承载部件1的外围表面上,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在成像操作期间,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正常方向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的移动相反。因此,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摩擦将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部分拖入压区(接触区域)中,从而使得清洁边缘变形。因此,确保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保持完全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相接触。因此,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被清洁边缘刮净;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由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相接触的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刮除掉。
当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时,沿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方向,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由清洁刮刀6a刮松,堆积在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的上游边缘处。如果在已堆积了大量残余显影剂之后停止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话,所堆积的残余显影剂变得粘着并结合在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上。所堆积的残余显影剂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这种力,有时大到足以使得已粘着并结合在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正常方向转动的下一次成像作业的起始时间段期间,移过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换句话说,如果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的图像承载表面的给定部分上的残余显影剂与给定区域之间的结合强度如上所述的足够大时,所述给定部分的摩擦系数低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的其余部分的摩擦系数。
接下来,参照图11(2),根据用于防止前述问题的现有技术,在停止图像承载部件沿正常方向的转动之前,通过沿反向(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即,与正常方向相反的方向)使得图像承载部件临时转动,已粘着在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紧邻上游上的小块残余显影剂从清洁边缘处被去除。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在停止图像承载部件沿正常方向的成像转动之后立即使得图像承载部件沿反向(箭头b的方向)临时转动的该方法具有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堆积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的组合块t粘着。因此,当图像承载部件再次沿正常方向转动时,粘着的组合块移过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驱动的一种方法,所述成像设备能够用清洁刮刀防止显影剂粘着在图像承载部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驱动的一种方法,其中使得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需的扭矩量不变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驱动的一种方法,所述成像设备不会形成其中具有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驱动的一种方法,所述成像设备能够在不需用于使得清洁刮刀暂时离开图像承载部件的机构的情况下,防止具有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形成。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可转动的图像承载部件;用于使得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用于从所述显影部件上去除显影剂的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协作以形成压区,在所述压区中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指定区域内相接触;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在完成了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操作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通过指定外围距离的第二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三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反;以及在所述第三步骤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四步骤。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控制方法,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用于使得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用于从所述显影部件上去除显影剂的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协作以形成压区,在所述压区中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指定区域内相接触;所述方法包括:在完成了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操作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通过指定外围距离的第二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三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反;以及在所述第三步骤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四步骤。
参照附图,结合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2是用于驱动四个感光鼓的“单马达类型”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操作的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刮刀类型的清洁设备部分放大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在第一比较示例中图像承载部件未转动的时间长度与缺陷图像的平行模糊条带的显著程度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6是第一比较示例中,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7是第二比较示例中,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8是第三比较示例中,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9是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在起始时间段期间耗费时间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速度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11是依照现有技术的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与本发明要点相关的成像设备的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控制成像设备的顺序的图表。
图15是示出了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速度的变动的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清洁边缘状态方面的变化,所述变化是由于在完成给定成像作业之后立即执行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控制而导致的。
图18是示出了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因数(SF-1)的视图。
图19是示出了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因数(SF-2)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成像设备的示例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成像设备的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是串联式的,其中用作图像承载部件(潜像承载部件)的两个或多个(四个)感光鼓以平行的方式竖直地布置。它是使用中间转印带的电子照相彩色(多彩)打印机。
PY、PM、PC和PBk分别表示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以及黑色(Bk)调色剂图像的四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成像单元),所述四个成像站按从顶部开始的顺序以平行地方式竖直堆叠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除它们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之外,这四个成像站,即,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在结构和电子照相成像功能上是相同的。更具体地,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中都包括:作为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鼓1(感光鼓)形式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作为第一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束投影仪3;用作显影装置的以调色剂为基础的显影设备4;用作第一转印装置的初级转印辊5;用作清洁装置的以刮刀为基础的清洁设备6;等。储存在第一到第四成像站中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分别是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每种颜色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都是微粒,并且平均粒子直径为6μm。每种颜色显影剂的外部添加剂是硅石。
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使用处理盒系统的一种。换句话说,每个第一和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都是处理单元(处理盒)形式的,所述处理单元都包括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以及四个处理装置,即,感光鼓1、充电辊2、显影设备4以及以刮刀为接触的清洁设备6,所述四个处理装置被整体布置在所述盒中。
由附图标记30表示的是作为第二图像承载部件的环带形式的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被布置在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的感光鼓侧部,即,打印机的前侧,被拉伸在未示出的多个支撑辊周围,以使其实际上从设备主组件的实质上的底端到顶端竖直地伸展,即,从对应于成像站PY的位置到对应于成像站PBk的位置。在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中,在中间转印带30夹在初级转印辊5与感光鼓1之间的情况下,初级转印辊5被保持压在感光鼓1上。换句话说,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30之间的接触区域为初级转印站。
参照图2,用于驱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中的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的感光鼓1的方法是所谓的“单马达系统”中的一种,所述“单马达系统”仅使用一个马达,或马达11驱动这四个感光鼓1。不仅是单马达系统仅需要一个较为昂贵的马达作为驱动力源,而且仅需要一个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每个马达转动速度的机构、用于控制每个马达的机构)。因此,通常,单马达系统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仅装有一个独立驱动力源,或马达11,并且来自于马达11的驱动力通过齿轮链条12被传输到第一到第四成像站的感光鼓1的圆柱齿轮GY、GM、GC和GBk,同步地转动这四个感光鼓1。
CPU80(电脑)控制用于成像的总体操作顺序。马达11也由该CPU80控制;它被向前驱动、或相反驱动、或保持静止(停止)。当使得马达11向前转动时,即,沿正常方向转动时,这四个感光鼓沿正常方向转动,即,由图1和图2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逆时针方向,而当使得马达11反向转动时,这四个感光鼓1沿反向转动。另外,当马达11停止时,这四个感光鼓1停止转动。
当CPU80接收成像触发(打印操作启动信号)时,它向马达11的驱动器发出用以启动马达沿正常方向转动的信号。因此,马达11沿正常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到第四成像站的四个感光鼓中的每个在例如100mm/sec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即,由图1和图2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而且,CPU80激活未示出的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30的机构,使得所述机构沿方向c,沿箭头c所指示顺时针方向,即,与每个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相同的方向在与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大致相同的外围速度下循环地使得带30转动。
在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中,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转动时,它由充电辊2均匀地充电(初级充电程序)到指定极性和电位级,所述充电辊2从未示出的电源电路被施以充电偏压。在由对应于从预期全色图像的光学图像中分离出的一个颜色分量(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的视频信号调制时,感光鼓1的已充电的外围表面被暴露于曝光光线下,即,被暴露于从发光二极管阵列3(曝光设备)中发射出的光束(LY、LM、LC和LBk)下。因此,在每个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形成了反映成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被显影为可视图像、或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在下文中将称之为调色剂图像、或显影剂图像)。因此,在指定的顺序控制时限下,在颜色上与通过电子照相程序从预期图像的光学图像中分离出的这四个颜色分量相对应的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地分别形成在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
在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的初级转印站中,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图像,通过从未示出的电源电路施加于初级转印辊上的初级转印偏压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上;以一对一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中的感光鼓1上的图像以成层的方式被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因此,将被定影的单一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镜像)被组成在循环地转动着的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上。
另外在每个第一到第四成像站PY、PM、PC和PBk中,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设备6的清洁刮刀6a(图4)去除,并且被储存在清洁设备6的储存部分6b中。
由附图标记32表示的是次级转印辊。由附图标记32a表示的是计数辊,所述计数辊32a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0所形成的环的底端处,并且位于环的内侧,在中间转印带30被夹在次级转印辊32和计数辊32a之间的情况下,与中间转印带30的内表面保持接触。次级转印辊32与中间转印带30之间的接触区域为次级转印站。
由附图标记40表示的是供纸盒,所述供纸盒40被布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底部中,并且一定数量的转印媒介P以成层的方式被储存在供纸盒40中。转印媒介P为图像被转印(记录)于其上的最终媒介。CPU80在指定顺序控制时限后驱动输送装置31(拾取辊),以便于在指定的时限下,在将转印媒介P逐一分开的同时,从供纸盒40中将所需数量的转印媒介P输送到第二转印站。当通过次级转印站输送每张转印媒介P时,中间转印带30上未定影的复合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从未示出的电源电路施加于次级转印辊32上的次级转印偏压被转印到转印媒介P的表面上。
在通过次级转印站移动之后,转印媒介P从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上分离并通过运输带35被进一步运输到定影设备7。
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显影剂被以刮刀为基础的清洁设备33的清洁刮刀去除,并且被送到废调色剂和34中以便于储存在其中。
当承载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媒介P通过定影设备7被传输时,通过由定影设备7施加的热和压力的组合将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结合于转印媒介P。之后,转印媒介P通过纸张通路41被传输,并且作为永久色彩复印品被排出到成像设备主组件顶部上的传送托盘36中。
(2)成像设备的成像过程
图3是示出了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成像过程的视图。
1)初级预转动步骤
这是在成像设备开启之后立即进行的步骤,并且在该步骤中所述设备开动(预热)。更具体地说,当开启成像设备的主开关时,成像设备开动,使其各种处理装置做好成像的准备。
2)等待期间
在完成预设起动操作之后,成像设备进入等待状态,并且在成像触发(打印作业开始信号)被输入之前保持在等待状态中。
3)次级预转动步骤
这是在成像触发被输入之后立刻执行的步骤,并且在该步骤中所述成像设备再次开动以使其各种处理装置做好成像的准备。
更具体地说,以列示的顺序执行(1)由成像设备接收成像触发,(2)通过格式化程序显影预期图像(格式化时间的长度随形成预期图像所需的数据量和格式化程序的处理速度而改变),以及(3)开始次级预转动步骤。
然而,如果在1)的初级预转动步骤期间输入成像触发的话,那么将没有等待期间;在初级预转动步骤完成之后立刻执行次级预转动步骤。
4)打印步骤
指定预转动步骤完成之后立刻是成像步骤,并且输出其上已形成图像的转印媒介。
当已将成像设备设立为用于连续地形成指定数量的复制份数时,顺序地重复上述成像过程,直到已输出了其上已形成图像的指定数量的转印媒介。
5)记录媒介间隔
这是当将成像设备设立为用于连续地形成指定数量的复制份数时,发生在打算形成的指定数量的复制份数中完成给定复制品的形成与开始下一份复制品的形成之间的时间段(步骤)。
6)后-转动步骤
这是在完成给定打印作业时执行的步骤。更具体地说,在给定的打印操作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最后的转印媒介被输出之后,成像设备被连续地驱动以允许用于该作业的处理装置执行其作业后操作。当给定作业要求仅一张复制品的打印时,在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一张转印媒介被输出之后立刻执行该步骤。
7)等待期间
在完成指定后-转动步骤之后,停止成像设备的驱动,并且在下一次成像触发被输入之前保持在等待状态中。
从预转动步骤到后-转动步骤的顺程形成了第一成像作业A。在下一次成像触发被输入之后立刻启动第二成像作业。
(3)测量由于清洁刮刀脱离与感光鼓相接触而减小负载变化
图4是以刮刀为基础的清洁设备6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其清洁刮刀与感光鼓1相接触。本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6a是由具有华莱士硬度标度下的70°(2°)硬度的发泡聚氨酯制成的。由附图标记6c表示的是用于支撑清洁刮刀6a的支撑部件。清洁刮刀支撑部件6c被牢固地固定于清洁设备6的外壳上,以保持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压在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以使得指定量的接触压力被保持在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以及使得清洁刮刀6a沿使得正常方向中的感光鼓的外围表面移动逆反的方向倾斜,在正常方向中感光鼓1转动用于成像。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压力大约为70gf/cm(在感光鼓1的半径方向为1.20.2mm的情况下,清洁刮刀6a侵入到感光鼓1中的外观侵入量)。
由附图标记6d表示的是密封片(隔离片),所述密封片起到当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刮除残余调色剂时防止残余显影剂从清洁设备6的外壳中被吹出的作用。所述密封片6d被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以使得在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上,密封片6d的密封边缘位于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的上部上,并且位于密封片6d底部的下部上。使用双面胶带等将密封片6d附于清洁设备6的外壳的边缘。该用橡胶滚轴压的片6d是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软片制成的,其厚度在30μm-100μm的范围内。
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遗留在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移过用橡胶滚轴压的片6d,由清洁刮刀6a将其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去除,然后,被储存在清洁设备6的储存部分6b中。尽管清洁设备6装有用于将由清洁刮刀6a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去除的废显影剂运输到储存部分6b的较深端中的运输部件,但是在图4中未示出该运输部件。
在下文中,将相对于遭遇前述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描述包含与现有技术有关的方法在内的用于控制感光鼓1的转动的各种方法。
1)比较示例1(沿正常方向转动-停止和无动作)
图5是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用于打印的正常方向a的转动完成之后,清洁刮刀脱离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的时间长度与在条纹缺陷方面对于图像的评价之间关系的图表。用于评价所形成的图像为半色调图像,并且是在成像设备保持待用状态一到六秒钟之后形成的。该评价是在成像设备保持待用状态预定时间长度后形成第一个半色调图像的基础上作出的。根据以下标准评价由于以下问题而导致的图像的平行模糊条带的显著性,所述问题即,在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即,成像转动)期间已由清洁刮刀粘着在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一部分残余显影剂在成像设备的等待期间在清洁刮刀已脱离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时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然后,在接下来的打印作业中,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转动以便于成像时移过清洁刮刀。
*:没有条带
*:在靠近检查时可模糊地看到平行条带
*:可看到平行条带
*:平行条带较为显著。
横坐标轴表示感光鼓未转动的时间长度,而纵坐标轴表示平行条带的显著程度。从图中可看到的是,当感光鼓1处于未转动状态不少于2-3分钟时形成了平行条带。在位置上与图像的平行条带相对应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都被粘着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块所覆盖。因此,推断出感光鼓未转动的时间长度越长,残余显影剂粘着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粘附强度的程度越高是合理的。
关于感光鼓1的转动的控制顺序(沿正常方向a转动-停止和无动作),图6是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W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在感光鼓的成像转动结束之后未进行活动时接触区域W及其邻近区域所发生的情况。
图6(1)示出了在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a期间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保持变形。由于清洁刮刀6a被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以使得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反而导致发生清洁边缘的这种变形,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清洁边缘被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拖入接触区域W中。因此,当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被刮掉(去除)时,所去除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某一部分易于进入和/或残留在变形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图6(2)示出了其中感光鼓1未转动时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感光鼓1静止不动时,已收集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被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压制,从而当无人管理地停留在那里时逐渐粘着。从图5中还可清楚的是,只要感光鼓1未转动的时间长度不大于1分钟,刮刀6a的清洁边缘就保持相同的形状,因此,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对于将要去除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来说不会太严重,另外,当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无人管理地停留的时间不少于2-3分钟时,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附于感光鼓1的程度变得较牢固,因此更难于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去除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
图6(3)示出了在感光鼓1处于未转动状态五分钟之后,在刚刚开始(感光鼓1开始沿正常方向a转动)第二打印操作B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在感光鼓1未转动时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已完全粘附于感光鼓1,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便于第二打印作业B时,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移过刮刀6a的清洁边缘。
图6(4)示出了在已粘附于感光鼓1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刚刚移过刮刀6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当感光鼓1转动了一整圈之后,已粘附于感光鼓1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返回到清洁刮刀6a。然后,当感光鼓1进一步转动时,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移过刮刀6a。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已粘附于其上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的该部分的摩擦系数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同。因此,当该部分移过接触区域W时,由该系统承受的用于驱动感光鼓1的负载不同于当其余部分移过接触区域W时的负载。因此,对应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该部分的潜像部分变得模糊,导致缺陷图像的形成,缺陷在于受到平行模糊条带的影响。
从该第一比较示例的测试中可明白的是,只要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后感光鼓1未转动的时间长度不大于1分钟,刮刀6a就保持在其变形的形状中,因此,由刮刀6a的清洁边缘导致已收集在变形的刮刀6a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附于感光鼓1上的强度没有大到足以使得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移过清洁刮刀6a的程度。
2)比较示例2(沿正常方向a转动-在减小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停止)
图7是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W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在感光鼓的转动停止之前,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外围速度减小到正常速度的1/4时,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之间所发生的情况。
图7(1)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期间的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保持变形。由于清洁刮刀6a被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以使得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反而导致发生清洁边缘的这种变形,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清洁边缘被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拖入接触区域W中。因此,当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被刮掉(去除)时,所去除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易于进入和/或残留在变形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某一部分残余物保留在其中。
图7(2)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外围速度减小到1/4(即,25mm/sec)时在接触区域W和其相邻区域中所发生的情况。到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减小时,实际的成像处理已完成。因此,不必去除额外的废调色剂量(实际上在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没有待去除的废调色剂),并且,感光鼓1外围速度的减小使得沿将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推入到变形的刮刀6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方向作用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惯性减小到虚零。然而,如图7(1)中所示的,一定量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已进入到变形的刮刀6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图7(3)示出了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光鼓1未转动。在感光鼓1未转动时,已收集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被清洁刮刀6a的变形的清洁边缘压制,从而逐渐粘着。
图7(4)示出了在感光鼓1处于未转动状态五分钟之后,在刚刚开始(感光鼓1开始沿正常方向a转动)第二打印操作B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在感光鼓1未转动时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已完全粘附于感光鼓1,因此,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能够移过刮刀6a的清洁边缘。
图7(5)示出了在已粘附于感光鼓1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刚刚移过刮刀6a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当感光鼓1转动了一圈之后,已粘附于感光鼓1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返回到清洁刮刀6a。然后,当感光鼓1进一步转动时,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移过刮刀6a。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已粘附于其上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的该部分的摩擦系数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同。因此,当该部分移过接触区域W时,由该系统承受的用于驱动感光鼓1的负载不同于当其余部分移过接触区域W时的负载。因此,对应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该部分的潜像部分变得模糊,导致缺陷图像的形成,缺陷在于受到平行模糊条带的影响。
从该第二比较示例的测试中可明白的是,即使在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从正常速度下减小之后停止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时,一定量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会吸附在刮刀6a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并保留在其中。因此,如果该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无人管理地留下的话,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重新开始时它移过刮刀6a。
3)比较示例3(沿正常方向a转动-沿相反方向b转动-停止)
图8是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W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后感光鼓沿相反方向b暂时转动时在接触区域W中所发生的情况。以前参照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已作为控制方法描述了该示例。然而,这里将更详细地描述该示例。
图8(1)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期间的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保持变形。由于清洁刮刀6a被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以使得清洁刮刀6a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反而导致发生清洁边缘的这种变形,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清洁边缘被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拖入接触区域W中。因此,当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被刮掉(去除)时,所去除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易于进入和/或残留在变形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某一部分残余物保留在其中。
图8(2)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刚刚开始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变形刮刀6a的弹力所产生的压力F使得已收集在刮刀6a和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附于感光鼓1上。
图8(3)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刚刚完成之后接触区域W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尽管其沿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已向上移动,但是已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保持牢固地粘附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从而被布置在距离接触区域W较短距离内。当开始沿正常方向a的感光鼓1的转动以便于成像时,已牢固地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主要部分移过接触区域W,当其移过接触区域W时,暂时改变由驱动系统承受的用于使得感光鼓1转动的负载。因此,输出遭受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相对于转印媒介的每个模糊条带的位置对应于已粘着并牢固地粘附于相对于感光鼓1圆周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的位置;感光鼓1的每次转动循环只有一个模糊条带。在这种情况下,当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刮刀6a可恢复变形,因此,不会产生大得足以粘着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压缩力。因此,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不会影响形成平行模糊条带的显著程度。
从该第三比较示例的测试中可明白的是,当在感光鼓1用于成像的转动停止之前,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当清洁边缘摆脱变形状态时反弹的一刹那,刮刀6a的清洁边缘的弹力所产生的力(图8(2))使得已收集在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立即压缩;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再次转动以便于成像时,已粘着并牢固地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移过接触区域W。还可明白的是,由于在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之后,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在没有变形的情况下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不会出现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没有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夹在刮刀与感光鼓之间)。
4)比较示例1-3的测试的概述
[a]其中在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使得感光鼓停止的情况
刮刀形状没有改变,因此,只要感光鼓1未转动的时间长度不大于1分钟,收集在刮刀6a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不会粘着并牢固地粘附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
如果收集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无人管理地遗留不少于1分钟的话,变形刮刀6a的弹力施加于其上的连续压力使之粘着。
[b]其中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完全停止之前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减小到预定值的情况
已收集在刮刀6a的清洁边缘处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不能被去除。
[c]其中在感光鼓1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停止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暂时沿反向方向转动的情况
当清洁边缘摆脱变形状态时反弹残余物的一刹那,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的弹力所产生的力F使得已收集在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立即粘着。
由于刮刀没有保持变形,在其无人管理地遗留时,刮刀未粘着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在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不存在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
因此,可明白的是,在情况[c]中,通过在感光鼓1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后使得感光鼓1暂时沿反向方向b转动,可通过尽可能地减少保留在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之间的间隙中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量而避免在其无人管理地遗留(在感光鼓1未转动时)时易于发生的已收集在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
更详细地说,在感光鼓1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后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内,如果通过如图8(2)中所示的沿相反方向b转动感光鼓1而尽可能地减少如图8(1)中所示的残留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量的话,即使感光部件在较长时间内未转动,也不会发生平行模糊条带的形成。然而,在感光鼓1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前仅仅减小感光鼓的外围速度不会去除已粘在刮刀和感光鼓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控制感光鼓1的转动的顺序的实施例。
5)实施例1-1(沿正常方向a转动-停止一秒钟-在减小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沿相反方向b转动-停止)
图9示出了当感光鼓沿用于成像的正常方向的转动停止一秒钟之后;在用于成像的正常外围速度1/4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转动;然后沿相反方向转动时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与刮刀6a的清洁边缘之间所发生的情况。
图9(1)示出了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由于以下原因而变形。也就是说,清洁刮刀6a被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因此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沿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抵触。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之间的摩擦沿感光鼓1的正常方向a向下拖动清洁边缘。而且,已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被刮掉并粘着在前述接触区域正上侧上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沿感光鼓1的正常方向a被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拖动,从而易于进入清洁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图9(2)示出了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刚刚停止之后感光鼓1未转动一分钟时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状态。如前面所述的,只要感光鼓1未转动的时间长度不超过一分钟,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就不会粘着。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停止一秒钟。
图9(3)示出了在外围速度从正常速度减小到1/4正常外围速度之后感光鼓1刚刚在1/4正常外围速度(即,25mm/sec)下转动40毫秒之后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状态。换句话说,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前,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的外围速度为在形成图像期间感光鼓1转动的正常外围速度的1/4。在这种状态下,打印操作已结束。因此,不必去除废(残余)调色剂,并且由于感光鼓1外围速度的减小使得沿迫使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进入到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之间的间隙中的方向作用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惯性基本消失。另外,在感光鼓1的转动刚刚停止之前的期间,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转动,使得刮刀6a易于毫无裂缝地接触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因此,实际上,刮刀6a被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毫无裂缝地接触,使得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难于进入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面。
图9(4)示出了感光鼓1在1/4正常外围速度下转动40毫秒之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移动使得已粘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间隙中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向下移出接触区域。在感光鼓1转动方向上的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W的宽度(挤压宽度)大约为500μm,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移动的距离为25×60=1500(μm),这足以使得已粘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间隙中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向下移出接触区域W(压区)。挤压宽度是指在感光鼓1转动方向上刮刀6a保持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的长度。
图9(5)示出了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之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状态。反向转动的外围速度为100mm/sec,与正常方向的外围速度相同,并且反向转动的持续时间为400毫秒。在这种状态下,实际上没有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因此,尽管当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迅速恢复到正常形状,也不会发生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在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上,邻近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上端,并且没有粘着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小块依原样保留在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因此,当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便于下一次打印操作时,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不会移过清洁刮刀6a。因此,不会形成遭遇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而且,在感光鼓1的反向转动使得刮刀6a的清洁边缘从变形状态恢复,刮刀6a的清洁边缘所产生的压力没有强到足以使得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着。因此,只要刮刀6a和感光鼓1处于图9(5)中所示的状态中,甚至在成像设备无人管理地遗留较长时间之后,接下来的成像操作也不会产生任何遭遇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
6)实施例1-2(沿正常方向a转动-停止一秒钟-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预转动之前)-沿相反方向b转动-停止)
第二实施例利用马达11的启动以便于在停止感光鼓1在正常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更具体地,缓慢启动的马达用作马达11,并且在其启动期间马达转动的速度用作在前述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之后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速度。使用该程序可提供与由其中任意控制将马达11速度保持较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相同的作用。
图10是示出了供给马达11动力的时间长度与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之间关系的图表。在第一实施例中,如此执行控制,即,使得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保持在1/4正常速度下,即,25mm/sec,并且迅速启动的马达用作马达11。比较起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启动速度缓慢的马达,并且在完成给定打印作业基础上停止感光鼓1之后供给马达11动力的时间长度被设定为30毫秒。因此,感光鼓1在20mm/sec的平均外围速度下转动。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给定打印作业后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感光鼓1停止一秒钟,之后利用其中在马达11从零速加速到预定转动速度期间马达11的启动速度使其在低于感光鼓1正常外围速度的平均外围速度下转动。在控制等方面的本实施例的其他特征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相同,并且该实施例中所发生的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状态中的变化与第一实施例(图9)中的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再赘述。
而且,依照第二实施例为了防止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中间转印带30被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污染,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中的角度最好不大于连接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接触区域的上游端与感光鼓1的轴线的平面与连接初级转印辊5(实际上为中间转印带30)与感光鼓1的轴线之间接触区域的下游端平面之间的角度。换句话说,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使得感光鼓1外围表面移动的距离最好不大于前述压区W与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30
(初级转印辊5)之间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
而且,当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显影剂可从显影设备4中溢出。因此,在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最好通过分离装置(未示出)使得显影设备4(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感光鼓1分离,或停止显影设备4(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转动。
已参照具有中间转印带30的成像设备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然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方法也可有效地与具有中间转印鼓(取代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设备结合使用,并且也可与其中图像从感光鼓1上被直接转印到记录纸上的成像设备结合使用。
此外,已参照仅使用用于驱动两个或多个感光鼓1的单个马达的成像设备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然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也可有效地与使用用于独立地驱动两个或多个感光鼓1的两个或多个马达的成像设备结合使用。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作为第二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带30与用于清洁所述带30的清洁设备33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在两次打印作业间隔期间使用本发明控制清洁设备33的清洁带30的转动,可产生与当本发明用于在两次打印作业间隔期间,控制感光鼓的转动所获得的相同效果。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由于曝光污点所导致的遭遇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的形成,通过发明一种用于在其中在给定打印作业结束时,使得感光鼓1完全停止的期间控制感光鼓1的转动的方法而分散已收集在清洁刮刀6a清洁边缘处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从而防止导致曝光污点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比较来说,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发明一种用于在其中感光鼓1启动到正常操作速度期间,控制感光鼓1的转动的方法,而分散已收集在清洁刮刀6a清洁边缘处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而使得作为曝光污点的原因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最小化。
(1)成像设备的示例
图12是本实施例中的直接转印类型的电子照相激光打印机的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该打印机的成像顺序如以下所述。用作打印机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在预定外围速度下沿图中箭头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被转动地驱动。当感光鼓1转动时,它由充电辊2(清洁辊)均匀地充电到指定极性和电位级,所述充电辊2从未示出的电源电路被施以充电偏压。在由视频信号调制时,感光鼓1的已被均匀充电的外围表面被暴露于曝光光线下,即,被暴露于从激光扫描器3中发射出的光束L下;它被曝光光线L扫描。因此,在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形成了反映成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被显影设备4以正常或相反的方式显影为可视图像、或由调色剂(显影剂)形成的图像(在下文中将称之为调色剂图像或显影剂图像)。由附图标记t表示的是储存在显影设备4中的用作显影剂的调色剂,由附图标记4a表示的是可转动的显影套。使用显影套4a外围表面上的调色剂t使得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其中通过未示出的电源电路将显影套4a保持在与感光鼓1不同的电位级下。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进展同步,由纸张供给单元40将转印媒介P(诸如记录纸等记录媒介)输送到感光鼓1与转印辊5之间的接触区域。然后,当转印媒介P被送过接触区域时,通过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5将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媒介P上,通过未示出的电源电路将所述转印辊5保持在与感光鼓1不同的电位级下。然后,运输导轨8将转印媒介P引导到定影单元7。在定影单元7中,热量和压力被施加到转印媒介P和其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组合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转印媒介P。之后,一对排出辊9将转印媒介P排出到传送托盘10。同时,刮刀类型的清洁设备6清除掉转印媒介P与之分离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并且用于再次成像。
接着,将关于其结构描述位于感光鼓1附近的成像设备的部分。另外,还将描述用于清洁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过程。图13是感光鼓1和其邻近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由附图标记ta表示的是由显影套4a使用显影剂t形成在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该显影剂图像ta被转印到转印媒介P上。然而,显影剂图像ta中的一小部分显影剂未被转印到转印媒介P上,而是残留在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附图标记tb表示在显影剂图像ta转印之后遗留在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显影剂。提供了用于刮擦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刮刀类型的清洁设备6的清洁刮刀6a(清洁器刮刀),以使得调色剂tb,或未被从感光鼓1外围表面转印到转印媒介P上的显影剂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落下。密封片6d用于防止当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刮除显影剂tb时,显影剂t才(即从感光鼓1上刮除的显影剂)从清洁设备6中被吹出。为了使得清洁刮刀6a有效地清洁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必须将刮刀6a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因此使得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沿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反。因此,为了防止刮刀6a的清洁边缘向下弯曲,将刮刀6a布置得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从而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形成其尺寸沿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为W的接触压区。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打印顺序与第一实施例(图3)中的相同。
(2)实施例2-1(简单转动X-停止(不超过一秒钟)-启动(用于成像)
在等待期间,即,成像作业A结束时和成像作业B(或下一个成像程序)开始之间的期间,感光鼓保持静止(不转动)。在该期间,清洁刮刀6a保持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保持接触区域具有宽度W。因此,已被捕捉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间隙中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被粘附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因此,在等待期间处于宽度为W的接触区域中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的摩擦系数变得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摩擦系数不同。
用作打印机控制装置的电脑(未示出)发出的指令启动保持等待的成像设备,以便于开始成像作业B。在本实施例中,依如下顺序执行第二成像作业B,以使得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变宽,从而减小前者与后者之间在摩擦系数上的差异。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14,成像触发为在从电脑中发出打印指令并且传输了成像数据之后所产生的内部信号。它表示成像设备已准备好打印。
一旦成像设备准备好成像,感光鼓1就转动非常短暂的时间长度X。考虑到用以驱动感光鼓1的马达的加速度曲线,位于马达和感光鼓1之间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反应性,将该非常短暂的时间长度X制定为仅够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移动限定于压区宽度W的距离的程度。在感光鼓1转动该时间长度X之后,使其暂时停止,以便于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下一次转动开始时利用静摩擦疏松并分散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静摩擦的这种利用将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分散在其尺寸大约为宽度为W的接触区域的两倍的区域上。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感光鼓1保持静止不超过一分钟的话,在感光鼓1保持静止时(在短暂转动之后)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可粘着在接触区域中。因此,在短暂转动之后感光鼓1最好保持静止不超过一分钟。
在感光鼓1被短暂驱动之后,它暂时保持静止,然后,再次转动(预转动步骤M)。在预转动步骤M中,激光射束仍旧被投射到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并且转印媒介P未处于感光鼓1与转印辊5之间。在预转动步骤M中,使得感光鼓1转动不少于一个全转动。因此,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通过短暂驱动使得其宽度增加到接触区域W宽度的大约两倍)两次移过清洁刮刀6a。在预转动步骤M刚刚完成之后,投射用于成像的激光射束;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暴露于激光射束。然后,与其上已形成有图像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部分到达转印压区同步,转印媒介P被传输到感光鼓1与转印辊5之间的转印压区。
仅作为总顺序的一部分描述图13中的D区域中所执行的操作程序,并且将不再对其详细描述。
图15中示出了可被认为是上述操作顺序的一个执行结果的摩擦系数中的改变,其中图15是概念地示出了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中的变化的视图,在短暂驱动感光鼓1之后,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第二次移过清洁刮刀6a时发生所述变化。其中感光鼓1被驱动非常短时间长度X的步骤的附加不减少改变的幅度,但是加宽了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因此,由于感光鼓1外围速度中的改变而导致的图像缺陷或前述平行模糊条带不显著;换句话说,使用该控制顺序所形成的图像在质量上比较出色。
而且,预转动顺序的附加减小了摩擦系数中的变化,增加时间长度,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不同于感光鼓用于成像的正常外围速度。而且,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变得更宽,这又进一步减小了图像缺陷或前述平行模糊条带的显著程度。
而且,在预转动期间施加至少一种处理压力(充电偏压、显影偏压、转印偏压等)有助于分散已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物,从而可使得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摩擦系数中的改变更为渐进。例如,如果施加充电偏压或转印偏压的话,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物分别被转印到充电辊或转印辊上,或者从残余物上移除电荷,从而可更容易从感光鼓1上去除残余物。而且,如果在显影辊与感光鼓1相接触时施加显影偏压的话,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物被覆以调色剂,从而易于从感光鼓1上被去除。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为了应付曝光污点的出现,不仅要在给定打印作业结束时,而且还要在接下来的打印作业开始时,在外围速度和/或方向方面控制感光鼓的转动。
(1)实施例3-1(沿正常方向a转动-沿相反方向b转动-停止(无人管理的遗留)-在减小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沿正常方向a转动
参照图16,在本实施例中,在给定的打印作业结束时,在感光鼓1在正常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结束之后,使得感光鼓1沿反向转动。之后,在成像设备启动以备下一次成像作业的初始阶段期间,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1/4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便于分散粘着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在成像设备启动以备下一次成像作业的初始阶段期间在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1/4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在正常速度下连续地转动以便于成像。
图16(1)示出了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便于成像的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变形。由于以下原因发生所述变形。也就是说,由于清洁刮刀6a倾斜以使得其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沿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抵触。因此,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拖动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在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变形的情况下,当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移动使其沿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移动时,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去除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易于移动到清洁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图16(2)示出了在感光鼓1开始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刮刀6a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当清洁边缘的弹力导致刮刀6a的清洁边缘的变形部分反弹时所产生的力F使得已收集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着。
图16(3)示出了感光鼓沿相反方向b转动之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该反向转动期间感光鼓1的外围速度为100mm/sec,与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外围速度相同。感光鼓1反向转动的时间长度为400毫秒。在这种状态下,甚至在其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被去除后,粘着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保持快速地粘在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在感光鼓1反向转动之后保持静止时,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不会牢固地粘附于在感光鼓1保持静止时与刮刀6a的清洁边缘相接触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在感光鼓1的反向转动使得刮刀6a的清洁边缘的变形部分迅速恢复到变形前形状之后,当其保持压在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时刮刀6a所产生的压力也不会大到使得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粘着的程度。因此,只要在给定打印作业结束时,在刚刚完成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成像转动之后,感光鼓1短暂地沿反向b转动,即使感光鼓较长时间保持静止,在接触区域中也不会发生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因此,感光鼓1的该反向转动不会导致形成具有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其位置对应于反向转动和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
如从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可明白的是,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成像转动结束时,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间隙中存在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小块。因此,如果在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的成像转动结束后,立刻开始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的话,当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使得刮刀6a的清洁边缘的变形部分反弹时刮刀6a的弹性所产生的压力使得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小块立即粘着(图16(2))。然而,在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之后,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的刮刀6a的清洁边缘没有变形。因此,可明白的是,在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的转动之后,在接触区域中不会发生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
因此,在第四实施例(实施例3-1)中,在下一次打印作业开始时,为了分散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短暂转动期间粘附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上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小块,在感光鼓1用于下一次打印作业的成像转动开始时,使得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图16(4)示出了在下一次打印作业恰好开始时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从与接触区域的该状态相对应的时点开始,感光鼓1在25mm/sec的减小外围速度下转动2,500毫秒。感光鼓1在减小外围速度下的该转动的持续时间必须比在与图16(3)中所示的接触区域的状态相对应的时点开始的感光鼓1反向转动的持续时间长。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的外围速度为1/4正常外围速度。因此,感光鼓1将在1/4正常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时间长度必须不小于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的时间长度(400毫秒)的四倍。换句话说,感光鼓1将在减小的正常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时间长度必须不小于1,600毫秒。当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粘着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移过刮刀6a,同时在宽于接触区域的区域上变得松动和分散,如图16(5)中所示的。换句话说,在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期间,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使得粘着的残余物t在比在感光鼓1短暂反向转动刚开始时其粘附于其上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宽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上变松并分散。在增加其中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该步骤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所形成的图像所遭遇的平行模糊条带实际上难以察觉,这是由于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加宽了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因此,由于感光鼓1外围速度的改变所造成的图像失常不明显。在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执行下一次打印作业。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步骤与接下来的其中感光鼓1在正常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执行下一次打印作业的步骤之间感光鼓1不停止;感光鼓1被连续地驱动。然而,在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之后,开始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之前,在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使得残余物t移过刮刀6a之后可使得感光鼓1暂时停止。这样一种方法与该实施例中的上述方法一样有效。如果在其中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步骤与的其中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成像的步骤之间感光鼓1保持静止不少于一分钟的话,那么残余物t将有可能粘附于接触区域中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部分。因此,在使得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与在正常外围速度下的转动之间保持静止时,最好将感光鼓1保持静止的时间长度设定得不大于一分钟。
(2)实施例3-2(沿正常方向a转动-一秒钟停止-在减小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沿相反方向b转动-停止(无人管理的遗留)-在减小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沿正常方向a转动)
参照图17,在本实施例中,在感光鼓1在正常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停止之后,使得感光鼓1停止一秒钟,然后,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1/4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沿反向转动。然后,在成像设备启动以备下一次成像作业的初始阶段期间,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1/4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便于分散粘着的残余物。在成像设备启动以备下一次成像作业的初始阶段期间在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1/4的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沿正常方向a在正常外围速度(恒定速度)下转动。图17(1)示出了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便于成像的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变形。由于以下原因发生所述变形。也就是说,由于清洁刮刀6a倾斜以使得其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沿正常方向a的移动相抵触。因此,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拖动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在清洁刮刀6a的清洁边缘变形的情况下,当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移动使其沿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移动时,已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上去除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易于移动到清洁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图17(2)示出了刮刀6a与其沿正常转动方向a的转动已停止的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只要感光鼓保持静止的时间长度不大于一分钟,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就不会粘着。在本实施例中,使得感光鼓保持静止的时间为一秒钟。
图17(3)在刮刀6a与在减小的外围速度(即,25mm/sec)下转动40毫秒的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次打印作业已完成。因此,不必去除残余显影剂,并且由于感光鼓1外围速度的减小使得沿迫使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团块进入到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之间的间隙中的方向作用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惯性基本消失。另外,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转动,使得刮刀6a易于毫无裂缝地接触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因此,刮刀6a被布置得在基本无间隙的情况下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相接触,使得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难于进入刮刀6a的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外围表面之间的接触面。
图17(4)示出了感光鼓1在1/4正常外围速度下转动之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移动使得已粘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间隙中的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向下移出接触区域。在感光鼓1转动方向上的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W的宽度(压区)大约为500μm,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移动的距离为25×60=1500(μm),这足以使得已粘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间隙中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向下移出接触区域W(压区)。
图17(5)示出了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之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感光鼓1沿反向b转动的外围速度为100mm/sec,与正常转动的外围速度相同,并且该反向转动的持续时间为400毫秒。在这种状态下,实际上没有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粘在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因此,尽管当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时刮刀6a的变形清洁边缘迅速恢复到正常形状,也不会发生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粘着。在感光鼓1反向转动之前,在感光鼓1的正常转动方向a上邻近于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上端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小块没有粘着。因此,在其脱离接触区域时,溃散为更小的团块,并且不会牢固地粘附于感光鼓1的外围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或在第五示例(实施例3-2)中,为了进一步分散从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小块的溃散中得来的更小块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在下一次打印作业开始时使得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图17(6)示出了在下一次打印作业恰好开始时刮刀6a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状态。从与接触区域的该状态相对应的时点开始,使得感光鼓1在25mm/sec的减小外围速度下转动2,500毫秒。感光鼓1该转动的持续时间必须比在与图17(5)中所示的接触区域的状态相对应的时点开始的感光鼓1反向转动的持续时间长。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的外围速度为1/4正常外围速度。因此,感光鼓1将在1/4正常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时间长度必须不小于感光鼓1沿相反方向b转动的时间长度(400毫秒)的四倍。换句话说,感光鼓1将在减小的正常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时间长度必须不小于1,600毫秒。当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时,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t的小块移过刮刀6a,同时在宽于接触区域的区域上变得分散,如图17(7)中所示的。换句话说,在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期间,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使得残余物t在比在感光鼓1反向转动刚开始时其粘附于其上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宽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上分散。在增加其中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的该步骤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所形成的图像所遭遇图像失常或平行模糊条带实际上难以察觉,这是由于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加宽了其摩擦系数不同于感光鼓1外围表面剩余部分的感光鼓1外围表面的区域,因此,由于感光鼓1外围速度的改变所造成的图像失常不明显。在感光鼓1在减小的外围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的转动之后,使得感光鼓1在正常外围速度(恒定速度)下沿正常方向a转动以执行下一次打印作业。
其它
1)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潜像承载部件和中间转印部件可为鼓或环带形式的。潜像承载部件可为静电可记录电介质部件。图像承载部件为能够使用各种成像装置中的一种承载形成于其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的部件。
2)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中用作显影剂的调色剂为如上所述的具有6μm平均粒子直径的球形调色剂。以下所述的是用于测量调色剂的平均粒子直径的方法的定义和球形调色剂的定义。
1.用于测量调色剂的平均粒子直径的方法
用于测量的设备为库耳特颗粒计数器TA-2(库耳特有限公司的产品),用于输出数量平均分布和体积平均分布的界面(Nikkaki有限公司的产品)和个人电脑CX-1(佳能公司)与之相连接。电解液为一级氯化钠(NaCl)的1%水溶液。
至于测量方法,将用作分散剂的0.1-5ml的表面活性剂(最好为烷基苯磺酸盐)加入到100-150ml的前述电解质水溶液中,然后将0.5到50mg的试样加入到该混合物中。
使用超声波分散装置处理其中悬浮有试样的电解液一到三分钟以便于分散所述试样。然后,使用具有100μm孔的上述库耳特颗粒计数器TA-2获得调色剂颗粒的数量平均分布和体积平均分布,所述调色剂颗粒的直径在2-40μm的范围内。然后,从这些分布中,获得体积平均粒子直径。
2.球形调色剂
使用SF-1和SF-2作为表示调色剂颗粒圆球度的形状因数。SF-1表示颗粒的球度。完美球形颗粒的SF-1为100。颗粒的SF-1越大,颗粒形状就更不规则。SF-2表示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其表面完全光滑的颗粒的SF-2为100。颗粒的SF-2越大,颗粒表面就更粗糙。
球形调色剂的SF-1和SF-2的数值最好满足以下要求:
SF-1=100-160
SF-2=100-140,
最好,
SF-1=100-140
SF-2=100-120。
本发明所涉及的成像设备所使用的球形调色剂的SF-1和SF-2数值为使用以下设备和公式获得的数值。所述装置为FE-SEM(S-800)(Hitachi有限公司的产品),该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放大500倍以便于随意采样100个调色剂颗粒。所获得的视频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分析设备LUZEX3(Nikore有限公司的产品)中并进行分析。然后,使用以下等式计算SF-1和SF-2的数值(图18和图19):
SF-1={(MXLING)2/AREA}×(P/4)×100
SF-2={(PERI)2/AREA}×(1/4P)×100
AREA:调色剂颗粒的投射面积
MXLING:绝对最大长度
PERI:圆周
如上所述的,依照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方面,在给定成像作业完成之后图像承载部件暂时停止,然后,使得图像承载部件短暂转动,同时保持清洁刮刀与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移除已俘获在刮刀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的小块。然后,使得图像承载部件沿相反方向转动以防止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的小块粘着,并且还使得清洁刮刀从变形状态中恢复,从而防止图像承载部件未转动时刮刀所施加的压力使得残余显影剂和/或外部添加剂粘着。因此,可经济地减小由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的表面摩擦系数中的局部减小而导致的载荷改变,从而可一直输出高质量的图像,更具体地,输出不会遭遇由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的外围速度的改变而导致的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在曝光处理期间会发生所述外围速度的改变。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方面,实际上,可在不用为成像设备装配用以将清洁部件布置得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相接触或从其上移除所述清洁部件的设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换句话说,可从成像设备中去除用以将清洁部件布置得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相接触或从其上移除所述清洁部件的机构,从而不仅可充分降低成像设备的成本,而且还可提高成像设备的可靠性。而且,本实施例所要求的是,恰好在给定打印作业开始之前控制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因此,本实施例不仅可充分降低等待期间成像设备花费的电量,而且还可消除由于等待期间清洁部件的短暂移动所导致的噪音。
另外,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为了控制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方法相比较,其中在等待期间(具体地,较长的等待期间)在每个指定的时间长度内图像承载部件根据所述现有技术方法短暂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可充分地延长图像承载部件的服务寿命,因此,延长成像设备的服务寿命。
从本发明前述实施例中可明白的是,通过在图像承载部件沿相反方向转动之前,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方向上使得图像承载部件沿正常方向转动图像承载部件的指定外围距离可避免清洁刮刀粘着残余显影剂等的问题。因此,可避免由于残余显影剂等的粘着而局部减小成像设备外围表面的摩擦系数的问题。因此,使得当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时清洁刮刀等所产生的负载中的变化最小化,这转而使得图像承载部件外围速度中的变动最小化。因此,可避免遭遇图像缺陷(具体地,平行模糊条带)的图像的形成。
而且,本发明是通过控制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而不是通过将清洁刮刀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上移除而防止显影剂等的粘着,因此不需要用以暂时将清洁部件从图像承载部件外围表面上移除以防止所述粘着的机构;本发明可简化解决显影剂等的粘着的方法。
虽然已参照文中所述的机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趋向于覆盖可能落入改进目的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述修正或改变。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可转动的图像承载部件;
用于使得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
用于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去除显影剂的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协作以形成压区,在所述压区中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指定区域内相接触;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在完成了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操作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通过指定外围距离的第二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三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反;以及在所述第三步骤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四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清洁刮刀相对于转动方向反方向地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速度低于其在成像操作期间的外围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从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停止到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开始的时间段短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速度达到指定程度所需的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所述第三步骤中转动的外围距离短于所述压区与图像转印装置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图像转印装置用于将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所形成的已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6.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从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开始到所述第四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停止的时间段期间,将所述显影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隔离,或者保持所述显影部件不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静止不超过1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为电子照相感光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指定外围距离不小于所述压区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处理盒容纳用作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作所述显影部件的显影辊、以及所述清洁刮刀。
11.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控制方法,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用于使得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用于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去除显影剂的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协作以形成压区,在所述压区中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指定区域内相接触;所述方法包括:
在完成了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操作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一步骤;
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通过指定外围距离的第二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同;
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使得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转动方向转动的第三步骤,所述转动方向与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动所沿的方向相反;以及
在所述第三步骤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第四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速度低于其在成像操作期间的外围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停止到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开始的时间段短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速度达到指定程度所需的时间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所述第三步骤中转动的外围距离短于所述压区与图像转印装置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图像转印装置用于将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所形成的已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从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开始到所述第四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动的停止的时间段期间,将所述显影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隔开,或者保持所述显影部件不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静止不超过1分钟。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指定距离不小于所述压区的宽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8004/2003 | 2003-08-20 | ||
JP2003208004A JP4194439B2 (ja) | 2003-08-20 | 2003-08-20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担持体の駆動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4756A CN1584756A (zh) | 2005-02-23 |
CN100368940C true CN100368940C (zh) | 2008-02-13 |
Family
ID=3430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5829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940C (zh) | 2003-08-20 | 2004-08-20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20376B2 (zh) |
EP (1) | EP1521135A1 (zh) |
JP (1) | JP4194439B2 (zh) |
KR (1) | KR100635421B1 (zh) |
CN (1) | CN10036894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41853B2 (ja) * | 2005-02-17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14746B2 (ja) | 2006-11-30 | 2010-07-2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7885595B2 (en) * | 2007-09-04 | 2011-02-08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Lubricant applicator,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JP2009175657A (ja) * | 2007-12-27 | 2009-08-0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77416B2 (ja) * | 2008-06-26 | 2010-11-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86155A (ja) * | 2008-07-31 | 2010-08-26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67964B2 (ja) * | 2008-09-22 | 2012-02-0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35570B2 (ja) | 2009-06-12 | 2013-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665390B2 (ja) | 2009-07-08 | 2015-0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46775B2 (ja) | 2009-10-30 | 2013-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643134B1 (ko) * | 2009-12-15 | 2016-07-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용 동력전달유닛 |
JP2011180432A (ja) * | 2010-03-02 | 2011-09-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27177B2 (ja) * | 2010-11-26 | 2014-06-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01286B2 (ja) * | 2011-01-12 | 2016-04-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2573B2 (ja) * | 2011-07-08 | 2015-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63957B2 (ja) | 2013-08-13 | 2017-07-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
JP2015219345A (ja) * | 2014-05-16 | 2015-12-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1745B2 (ja) * | 2014-06-18 | 2018-05-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41340B2 (ja) | 2014-12-03 | 2019-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98591B2 (ja) * | 2015-08-28 | 2019-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67056A (ja) * | 1984-09-10 | 1986-04-07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4806968A (en) * | 1987-02-27 | 1989-02-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rive unit for a copying machine |
CN1130267A (zh) * | 1994-12-02 | 1996-09-04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生成机器 |
US20020034401A1 (en) * | 2000-07-13 | 2002-03-2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bearing member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using the image bearing member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91846A (en) | 1972-01-18 | 1975-06-24 | Canon Kk | Corona discharger cleaning apparatus |
US4218131A (en) | 1975-01-17 | 1980-08-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leaning device |
JPS5182635A (en) | 1975-01-17 | 1976-07-20 | Canon Kk | Kuriiningusochi |
JPS58192056A (ja) | 1982-05-04 | 1983-11-09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装置 |
JPS60128463A (ja) | 1983-12-15 | 1985-07-09 | Fuji Xerox Co Ltd | プリント装置 |
JPS61240276A (ja) * | 1985-04-17 | 1986-10-25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90585A (ja) * | 1990-08-02 | 1992-03-24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JPH0863071A (ja) | 1994-08-17 | 1996-03-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10261B2 (ja) * | 1997-07-08 | 2007-04-25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128462A (en) * | 1998-04-02 | 2000-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leaning memb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cleaning blad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on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487387B2 (en) * | 2000-10-24 | 2002-11-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ull-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elt-shaped transfer member |
US7716591B2 (en) | 2001-01-31 | 2010-05-11 |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generating a web page |
-
2003
- 2003-08-20 JP JP2003208004A patent/JP41944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8-17 US US10/919,401 patent/US7120376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8-19 EP EP04019687A patent/EP152113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8-19 KR KR1020040065322A patent/KR10063542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8-20 CN CNB2004100582920A patent/CN10036894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67056A (ja) * | 1984-09-10 | 1986-04-07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4806968A (en) * | 1987-02-27 | 1989-02-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rive unit for a copying machine |
CN1130267A (zh) * | 1994-12-02 | 1996-09-04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生成机器 |
US20020034401A1 (en) * | 2000-07-13 | 2002-03-2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bearing member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using the image bearing member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62280A (ja) | 2005-03-10 |
CN1584756A (zh) | 2005-02-23 |
KR100635421B1 (ko) | 2006-10-18 |
JP4194439B2 (ja) | 2008-12-10 |
US7120376B2 (en) | 2006-10-10 |
KR20050020676A (ko) | 2005-03-04 |
US20050063734A1 (en) | 2005-03-24 |
EP1521135A1 (en) | 2005-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68940C (zh)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39636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09505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ating mode | |
JP2852442B2 (ja) | 感光体ベルト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JP31787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5220391A (en) | Image forming apporating having cleaning roller rotatable at different speeds during periods of image formation and non-image formation | |
JP420746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18095A (ja) | 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261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26339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3073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80110B2 (ja) | 当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67175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0398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
JP200104272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4272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528957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921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31799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301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9211924A (ja) |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 |
JP200225861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919784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8490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4272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