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073954A1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073954A1
WO2020073954A1 PCT/CN2019/110371 CN2019110371W WO2020073954A1 WO 2020073954 A1 WO2020073954 A1 WO 2020073954A1 CN 2019110371 W CN2019110371 W CN 2019110371W WO 2020073954 A1 WO2020073954 A1 WO 202007395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s
light
adjacent
array substrate
sens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1103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谢明哲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760,2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695017B2/en
Priority to EP19872172.2A priority patent/EP3866144A4/en
Priority to JP2020567224A priority patent/JP7399111B2/ja
Publication of WO202007395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073954A1/zh
Priority to US17/990,021 priority patent/US11935901B2/en
Priority to US18/516,56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88169A1/en
Priority to JP2023205050A priority patent/JP2024037788A/ja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阵列基板(131),具有非感应部件区(C2)和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阵列基板(13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走线(20),多条第一走线(2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为选定第一走线(201);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分为至少一组,每组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每组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多条第一走线(20)远离或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第一遮光条(4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收拢部(5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公开要求于2018年10月11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811185860.1、发明名称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公开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屏的屏占比是指,显示屏显示面的显示区的面积与显示屏显示面的总面积的比值。追求大的屏占比是显示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全面屏是指显示屏显示面的显示区的面积与显示屏显示面的总面积相等或近似相等的屏幕,其屏占比较高。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具有非感应部件区和透明的感应部件区。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走线,所述多条第一走线中经过所述感应部件区的走线为选定第一走线,多条所述选定第一走线分为至少一组,每组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每组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在所述感应部件区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远离或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遮光条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一收拢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每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包括的所述选定第一走线的条数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条之间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子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其中,所述多条第二走线中经过所述感应部件区的走线为选定第二走线,多条所述选定第二走线分为至少一组,每组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每组的各选定第二走线在所述感应部件区呈收拢趋势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远离或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二遮光条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二收拢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每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选定第二走线所包括的所述选定第二走线的条数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条之间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处于同一膜层,且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子走线。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的至少一个感应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处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感应部件区内,且每个所述感应部件的感应面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根据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沿图1A中的截面线SS’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沿图2A中的截面线TT’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沿图3A中的截面线MM’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4B为图中4A中区域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图5B中感应部件区C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沿图6A中的截面线PP’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沿图6A中的截面线PP’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8B的感应部件区C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沿图9A中的截面线OO’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沿图9A中的截面线OO’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显示器、电脑、电视监视器等任意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中,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图画的图像的任何 装置。
下文中,所涉及的“显示面侧”是指,显示装置或者显示面板的进行图像显示的一侧;“非显示面板侧”是指,显示装置或者显示面板中与进行图像显示的一侧相对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感应部件,以显示装置所应用的终端为手机为例,显示装置包括诸如前置摄像头、光传感器、3D感测模块等感应部件,这些感应部件需要感应来自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光线,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手机中的前置摄像头在进行图像拍摄时,需要采集位于手机正面(即显示面侧)的待拍摄物体的光,以实现拍摄成像。
在一种相关技术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板11具有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B1,通过在显示面板11中打孔,将感应部件2(例如前置摄像头)嵌入所打的孔中,这样感应部件2可以感应来自显示面板11的显示面侧的光线。
在另一种相关技术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显示装置200的显示面板12具有显示区A2和透明区B2,感应部件2设置在显示装置200的显示面板12的非显示面侧,且感应部件2与显示面板12的透明区B2正对,即感应部件2在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处于透明区B2内。这样来自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侧的光线可以透过透明区B2,被感应部件20所感应。
以上两种感应部件2的设置方式,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均存在不能进行显示的区域,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面积与显示面板的总面积之比无法达到百分之百,无法实现全面屏显示。
为实现较高的屏占比,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13,及感应部件2。显示面板13具有感应部件区C1和非感应部件区C2;其中,非感应部件区C2包括显示区,能够进行图像显示;非感应部件区C2例如可围绕感应部件区C1或者半包围感应部件区C1,感应部件区C1透明且能够进行图像显示。感应部件2设置在显示面板13的非显示面侧,且感应部件2与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正对,即感应部件2在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处于感应部件区C1内。
感应部件2的感应面朝向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由于感应部件区C1透明,因此感应部件2可以透过感应部件区C1感应来自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的光线,从而进行相应操作。以感应部件2为前置摄像头为例,前置摄像头通过感应部件区C1获取来自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的待拍摄物体的光线,从而进行成像,拍摄得到该待拍摄物体的图像。
为了使感应部件区C1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以使设置在显示面板13的非显示面侧的感应部件2可以透过感应部件区C1感应到更多来自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侧的光线,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显示面板13进行如下设计: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包括感应部件区C1和非感应部件区C2)包括多个像素点10,多个像素点10例如可呈阵列式排布。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从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中划分出区域E,对处于区域E中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B为将区域E进行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区域E包括非感应部件区C2的部分区域和感应部件区C1,其中所述“非感应部件区C2的部分区域”为非感应部件区C2中,临近感应部件区C1且位于感应部件区C1周边的区域。非感应部件区C2的位于区域E之外的区域的结构,可参考非感应部件区C2的位于区域E之内的部分区域的结构。
采用降低感应部件区C1的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的方式,即相对于非感应部件区C2,减小感应部件区C1的像素点10的个数,从而在感应部件区C1,像素点10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可以让出空间使得光线可以透过,使感应部件区C1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
然而,本公开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
请参见图4B,显示面板13的显示区(以区域E为例,区域E包括非感应部件区C2的部分区域和感应部件区C1),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走线2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走线30,多条第一走线20间隔设置,多条第二走线30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叉,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为多个像素点10排列的列方向,第二方向为多个像素点10排列的行方向。在第一方向为列方向,第二方向为行方向的情况下,第一走线包括数据线(Data线)、初始化信号线、第一电源线(Vdd线)、第二电源线(Vss线)等,第二走线包括栅线(Gate线)、控制线、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线)等。由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PPI较高,因此第一走线20的排布较密,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较小。
感应部件区C1的第一走线20的排布密度与非感应部件区C2是相同的。这是由于,对于处于感应部件区C1的多个像素点10所在的各子像素列,这些子像素列中处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C22区域和C24区域的PPI,要与处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C21区域和C23区域的PPI保持一致,因此非感应部件区C2的C22区域和C24区域的第一走线20以及第二走线30的排布密度,要与非感应部件区C2的C21区域和C23区域的第一走线20以及第二走线30 的排布密度保持一致,因此这些子像素列处于感应部件区C1的布线密度无法因其PPI的降低而降低。
这样,当光线透过感应部件区C1在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与感应部件2之间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感应部件区C1的多条第一走线20排布过密,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较小,可能导致光线在通过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隙进行传播时,产生衍射现象,从而影响感应部件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的准确性。其中,光的衍射现象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光将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并且,障碍物之间的间距越小,或者小孔越小,衍射现象越为明显,在小孔线度小到可以和光波长相比拟时,光的衍射现象极为严重,光在传播时发生的衍射现象越明显,光线会变得越暗。
以感应部件2为前置摄像头为例,在前置摄像头透过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获取图像时,前置摄像头需要通过感应部件区C1获取位于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的待拍摄物体的光线,而由于第一走线20排布过密,光线在透过感应部件区C1时会产生光学衍射,导致前置摄像头采集到的光线信息不准确,进而导致前置摄像头的成像效果下降,例如图像亮度较低,清晰度较差,等。
基于上述,如图5A和图5B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131,该阵列基板131具有非感应部件区C2和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感应部件区C1和非感应部件区C2均具有显示功能,非感应部件区C2例如可围绕感应部件区C1或者半包围感应部件区C1。
上述阵列基板131具有非感应部件区C2和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当上述阵列基板131应用于包括感应部件2的显示装置中时,光线能够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在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侧与感应部件2之间传输,即来自显示面侧的光线能够透过感应部件区C1被感应部件2所感应。
上述阵列基板13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走线20。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间隔设置,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为选定第一走线201;所述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分为至少一组,每组选定第一走线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每组选定第一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
示例性的,如图5A所示,编号为L 1~L 6的第一走线为选定第一走线201。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可分为三组,每组选定第一走线包括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每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包括的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 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则三组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三个第一收拢部50。
例如,请再次参见图5A,编号为L 1和L 2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作为一组选定第一走线,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编号为L 3和L 4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作为一组选定第一走线,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编号为L 5和L 6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作为一组选定第一走线,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其中,以编号为L 1和L 2的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为例,编号为L 2的选定第一走线20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依次交错设置且首尾相接,通过这种结构,使得编号为L 2的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向编号为L 1的选定第一走线201靠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收拢部50包括编号为L 1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位于感应部件区C1的部分和编号为L 2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位于感应部件区C1的部分。其他两个第一收拢部50的结构与前述第一收拢部50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A~图6C所示,上述阵列基板131还包括至少一个遮光条4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远离或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第一遮光条40在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即阵列基板131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时被配置为进行显示的一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收拢部5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本公开实施例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50相对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的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使每个第一遮光条40在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收拢部5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即可,这样,一个第一遮光条40能够遮挡一个第一收拢部5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缝隙,避免光线从第一收拢部50中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缝隙透过而引起衍射。
示例性的,图6B示出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的情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述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远离衬底基板80的一侧;图6C示出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远离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的情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述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靠近衬底基板8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 述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这样,第一遮光条40的制备可以兼容于阵列基板131中的用于遮挡薄膜晶体管有源层的遮光图形的制备工序中,不必额外设置用于制备第一遮光条40的步骤,简化了阵列基板131的制备工艺。
请参见图5B,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20远离或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第一遮光条5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收拢部5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这意味着,第一遮光条50的数量与第一收拢部50的数量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31中,通过将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选定第一走线201进行分组,每组选定第一走线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并且每组选定第一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50,相当于使每组选定第一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相互靠拢,这样就使得每组选定第一走线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在感应部件区C1靠的更近,而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离得更远,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比在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更大。
并且,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遮挡了第一收拢部5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缝隙,阻挡了光线从这些缝隙中透过,防止光线从第一收拢部5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缝隙透过时产生光学衍射现象。
这样,光线在透过阵列基板131的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光线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空间通过,由于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比在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更大,也就是说,在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每组选定第一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进行收拢后形成的多个第一收拢部50的排布密度(相当于多个第一遮挡条40的排布密度),相对于多条第一走线20没有进行收拢时的排布密度降低,因而光线在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衍射现象得以减轻,光的衍射对光线亮度的影响降低,从而提高了感应部件2所感应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
以感应部件2为前置摄像头为例,由于光线在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衍射现象得以减轻,从而前置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得以提高,所得到的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都有较大改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5A,在阵列基板131的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a大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 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b。每个第一收拢部50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间距c小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b。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a大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b,其中,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a为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中、且最靠近的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距离,这样,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a相比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b变大,对应地,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相比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变大,这样在光线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衍射现象得以减轻。
并且,每个第一收拢部50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间距c小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0之间的间距b,这样,在每个第一收拢部50中,相邻两个选定第一走线201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收拢部50的在沿垂直于第一收拢部5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一收拢部50的宽度)较小,保证了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能够较大,从而在减轻光的衍射现象的同时,用于遮挡第一收拢部5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缝隙的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较窄,使得更多光线可以透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各组选定第一走线中包括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不进行限定,各组选定第一走线可以包括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图5A、图5B、图6A~图6C示出了这种情形;各组选定第一走线也可以包括两条以上选定第一走线201,示例性地,各组选定第一走线201所包括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为三条、四条、五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包括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相同。
示例性的,各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包括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均为两条,或者,各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包括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均为三条或四条或其它数量。图5A示出了每组选定第一走线均包括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情形,这样,可以使得多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对应的多个第一收拢部50的宽度均相等或近似相等,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相等或近似相等,从而使得在感应部件区C1中的各个区域,对光线衍射的降低程度相等或近似相等,透过感应部件区C1的各个区域的光线均匀, 从而使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第一收拢部50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间距相等。
示例性地,如图5A所示,每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均为a。在每个第一收拢部50中,当每组选定第一走线包括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的选定第一走线201时,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间距相等。
这样设计,由于每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相等,因此每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也相等或者近似相等;每个第一收拢部50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而多个第一收拢部50的宽度均相等,多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相等或近似相等,这样就使得在感应部件区C1中的各个区域,对光线衍射的降低程度相等或近似相等,透过感应部件区C1的各个区域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使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更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以及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设置在合适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光学衍射现象的减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A所示,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指,一个第一遮光条40在垂直于第一遮光条4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指,沿垂直于第一遮光条4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示例性地,在第一遮光条4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指,一个第一遮光条40在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指,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
此外,通过对第一收拢部50的宽度、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之间的间距、以及每个第一收拢部50所对应的一组选定第一走线中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进行设置,可以实现对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以及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的设置。
假设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的下限值为e1,上限值为e2。通过使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大于或等于其下限值e1,可以避免由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太小,在光线从多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缝隙通过时,有可能出现的光学衍射现象。通过使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小于或等于其上限值e2,可以避免由于相邻两个第一遮 光条40之间的间距e太大,导致第一遮光条40的条数较少(在感应部件区C1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太大,则第一遮光条40的条数会减少),从而与第一遮光条40相对应的第一收拢部50的个数较少;而对于阵列基板131来说,第一走线20的条数是一定的,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也是一定的,这样就会使得每个第一收拢部50所对应的每组的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较多,从而可能导致每组选定第一走线中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相互影响,造成所传输的信号出现波动、不准确。
此外,假设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的下限值为d1,上限值为d2。通过使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大于或等于其下限值d1,可以避免由于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太小,可能无法有效遮挡第一收拢部50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缝隙的问题。通过使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小于或等于其上限值d2,可以避免由于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太大,可能导致相邻两条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太小,从而可能出现光学衍射现象,且所通过的光线的量减少的问题。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例如,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的比值可以是1/2或7.5/16.125等。
示例性的,在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的情况下,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f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例如,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f可以是94.5μm、100μm或200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第一遮光条4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可以超出其所对应的第一收拢部50中最外侧的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所界定的边界,也可以和其所对应的第一收拢部50中最外侧的两条选定第一走线201所界定的边界对齐。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的比值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且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可以确保光线在透过感应部件区C1时,光学衍射现象得以进一步减轻,从而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更加准 确。
在感应部件2为前置摄像头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发明人经试验验证得知,将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e的比值设为7.5/16.125,同时将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设为94.5μm,在前置摄像头获取图像时,光线所发生的衍射现象有效减轻,所拍摄得到的图像的清晰度较高。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31中,由于沿第一遮光条90的延伸方向,有的地方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有的地方没有设置薄膜晶体管,因而在设计第一遮光条40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遮光条40的延伸方向,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不相同,例如在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的地方,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较宽,在没有设置薄膜晶体管的地方,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较窄。这样,在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较窄的位置处,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增大,可以使得更多光线透过感应部件区C1被感应部件2所感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不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指的是,在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的沿垂直于第一遮光条4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处之间的间距。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处处相同。这样,可以简化第一遮光条40的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效率。在一些示例中,在同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处处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另一些示例中,在每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处处相同的情况下,多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均相同,这样在进行第一遮光条40的制备时,可以简化工艺步骤,降低工艺难度。
在多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将每个第一收拢部50所对应的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的条数设置为相等,以及将在每组选定第一走线中相邻两个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等,这样可以使每组选定第一走线中多个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从而使得感应部件区C1中多组选定第一走线201对所透过的光线的影响是相同的,提高了感应部件2所采集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子走线20a。示例性地,如图5A所示,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一条第一子走线20a。如图7所示,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两条第一子走线20a。在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多条第一子走线20a的情况下,所述相邻两条第一子走线20a之间相互间隔开。由于选定第一走线201为阵列基板131的多条第一走线2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 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一走线2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为列方向的情况下,一条第一走线20所包括的第一子走线20a为数据线、初始化信号线、第一电源线(Vdd线)、第二电源线(Vss线)等中的至少一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为行方向的情况下,一条第一走线20所包括的第一子走线20a为栅线、控制线、公共电压信号线等中的至少一者。由于选定第一走线201为阵列基板131的多条第一走线2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一走线2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多条第一子走线20a时,该第一走线20中包括的第一子走线20a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两条数据线。又例如,一条第一走线20包括一条数据线和一条Vdd线。由于选定第一走线201为阵列基板的多条第一走线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一走线2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列子像素耦接一条第一走线20。在此情况下,若一个像素点10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则一列像素点对应至少一条第一走线。例如,如图5A所示,一个像素点10包括一个子像素,则一列像素点对应一条第一走线20。又如,如图7所示,一个像素点包括两个子像素,则一列像素点对应两条第一走线20。再如,一个像素点包括三个子像素,则一列像素点对应三条第一走线20。由于选定第一走线201为阵列基板的多条第一走线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一走线201同样适用。
示例性的,在一列子像素耦接一条第一走线20的情况下,一个像素点10包括的子像素的个数与该像素点10耦接的第一走线20包括的数据线的条数有关。例如,若一个像素点10包括一个子像素,则该像素点10耦接的第一走线20包括一条数据线;若一个像素点10包括两个子像素,则该像素点10耦接的第一走线20包括两条数据线;若一个像素点10包括三个子像素,则该像素点10耦接的第一走线20包括三条数据线。
基于上述,请再次参见图7,在一列像素点对应至少两条第一走线20的情况下,在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各列像素点中,可以将对应同一列像素点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201收拢于同一收拢部50中,这样可以使得感应部件区C1内的走线分布更加规律,进一步降低经过该区域的光线衍射程度。
请再次参见图4B,阵列基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的多条第二走线30,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叉。在感应部件区C1,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 走线30的排布也较密集,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较小。尤其对于PPI很高的显示装置,第二走线30的排布密度更大。这样,光线透过感应部件区C1在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与感应部件2之间传输的过程中,由于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较小,光线在通过相邻两条第一走线30之间的间隙进行传播时,也可能会产生衍射现象,从而影响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的准确性。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和图8B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31中,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走线30和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叉,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又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公开所提供的附图中,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作为示例。
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间隔设置,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为选定第二走线301,所述多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分为至少一组,每组选定第二走线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301,每组选定第二走线的各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70。
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编号为T 1~T 4的第二走线为选定第二走线301。多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可分为两组,每组选定第二走线包括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301,每组选定第二走线所包括的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70,则两组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两个第二收拢部70。
例如,请再次参见图8A,编号为T 1和T 2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作为一组选定第二走线,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70;编号为T 3和T 4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作为一组选定第二走线,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70。其中,以编号为T 1和T 2的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为例,编号为T 2的选定第二走线301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依次交错设置且首尾相接,通过这种结构,使得编号为T 2的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C1向编号为T 1的选定第二走线301靠拢,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70。可以这样理解,第二收拢部70包括编号为T 1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位于感应部件区C1的部分和编号为T 2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位于感应部件区C1的部分。另一个第二收拢部70的结构与前述第二收拢部70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A~图9C所示,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远离或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第二遮光条60在显示面(即 阵列基板131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时被配置为进行显示的一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二收拢部7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本公开实施例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相对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的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使每个第二遮光条60在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二收拢部7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即可,这样,一个第二遮光条60能够遮挡一个第二收拢部7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缝隙,避免光线从第二收拢部70中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缝隙透过而引起衍射。
示例性的,图9B示出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的情形,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远离衬底基板80的一侧;图9C示出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远离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的情形,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靠近衬底基板8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这样,第二遮光条60的制备可以兼容于阵列基板131中的用于遮挡薄膜晶体管有源层的遮光图形的制备工序中,不必额外设置用于制备第二遮光条60的步骤,简化了阵列基板131的制备工艺。
请参见图8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301远离或靠近阵列基板131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第二遮光条60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二收拢部7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这意味着,第二遮光条60的数量与第二收拢部70的数量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31中,通过将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选定第二走线301进行分组,每组选定第二走线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301,并且每组选定第二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C1收拢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70,相当于使每组选定第二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相互靠拢,这样就使得每组选定第二走线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在感应部件区C1靠的更近,而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离得更远,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比在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更大。
并且,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遮挡了第二收拢部7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缝隙,阻挡了光线从这些缝隙中透过,防 止光线从第二收拢部7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缝隙透过时产生光学衍射现象。
这样,光线在透过阵列基板131的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光线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空间通过,由于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比在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更大,也就是说在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每组选定第二走线的各条选定第二走线301进行收拢后形成的多个第二收拢部70的排布密度(相当于多个第二遮光条60的排布密度),相对于多条第二走线30没有进行收拢时的排布密度降低,因而光线在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衍射现象得以进一步减轻,光的衍射对光线亮度的影响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感应部件2所感应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
以感应部件2为前置摄像头为例,由于光线在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衍射现象得以进一步减轻,从而前置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都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8A,在阵列基板131的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g大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k。每个第二收拢部70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间距h小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k。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g大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k,其中,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g为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中、且最靠近的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距离,这样,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g相比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k变大,对应地,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相比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1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变大,这样在光线透过透明的感应部件区C1时,衍射现象得以减轻。
并且,每个第二收拢部70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间距h小于位于非感应部件区C2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30之间的间距k,这样在每个第二收拢部70中,相邻两个选定第二走线301相互靠近,使得第二收拢部70的在沿垂直于第二收拢部7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收拢部70的宽度)较小,保证了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能够较大,从而进一步减轻光的衍射现象的同时,用于遮挡第二收拢部70中至少两条相邻的 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缝隙的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较窄,这样就使得更多光线可以透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各组选定第二走线中包括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个数不进行限定,各组选定第二走线可以包括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图8A、图8B、图9A~图9C示出了这种情形;各组选定第二走线也可以包括两条以上选定第二走线301,示例性地,各组选定第二走线301所包括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为三条、四条、五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选定第二走线所包括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相同。
示例性的,各组选定第二走线301所包括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均为两条,或者,各组选定第二走线301所包括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均为三条,或四条或者其他数量。图8A中所示出了的阵列基板以每组选定第二走线301均包括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进行示意的情形,这样,可以使得多组选定第二走线301所对应的多个第二收拢部70的宽度均相等或近似相等,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相等或近似相等,从而使得在感应部件区C1中的各个区域,对光线衍射的降低程度相等或近似相等接近,透过感应部件区C1的各个区域的光线均匀,从而使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第二收拢部70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示例性地,如图8A所示,每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均为g。在每个第二收拢部70中,当每组选定第二走线包括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的选定第二走线301时,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间距相等。
这样设计,由于每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相等,因此每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也相等或者近似相等;每个第二收拢部70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而多个第二收拢部70的宽度均相等,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相等或近似相等,这样就使得在感应部件区C1中的各个区域,对光线衍射的降低程度相等或近似相等,透过感应部件区C1的各个区域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使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更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以及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设置在合适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光学衍射 现象的减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A所示,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指,一个第二遮光条60在垂直于第二遮光条6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指,沿垂直于第二遮光条6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示例性地,在第二遮光条6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的情况下,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d指,一个第二遮光条6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指,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
此外,通过对第二收拢部70的宽度、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以及每个第二收拢部70所对应的一组选定第二走线中选定第一走线301的条数进行设置,可以实现对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以及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的设置。
假设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的下限值为p1,上限值为p2。
通过使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大于或等于其下限值p1,可以避免由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太小,而在光线从多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空间通过时,有可能出现的光学衍射现象。通过使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小于或等于其上限值p2,可以避免由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太大,而导致第二遮光条60的条数较少(在感应部件区C1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太大,则第二遮光条60的条数会减少),从而与第二遮光条60相对应的第二收拢部70的个数减少;而对于阵列基板131来说,第二走线30的条数是一定的,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也是一定的,这样就会使得每个第二收拢部70所对应的每组的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较多,从而可能导致每组选定第二走线中各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相互影响,造成所传输的信号出现波动、不准确。
此外,假设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的下限值为m1,上限值为m2。通过使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大于或等于其下限值m1,可以避免由于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太小,可能无法有效遮挡第二收拢部70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缝隙的问题。通过使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小于或等于其上限值m2,可以避免由于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太大,可能导致相邻两条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太小,从而可能出现光学衍射现象,且所通过的光线的量减少问题。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 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例如,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可以是1/2或7.5/16.125等。
示例性的,在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的情况下,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之和(pitch)n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例如,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之和n可以是94.5μm、100μm或200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第二遮光条6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可以超出其所对应的第二收拢部70中最外侧的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所界定的边界,也可以和其所对应的第二收拢部70中最外侧的两条选定第二走线301所界定的边界对齐。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且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之和n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可以确保光线在透过感应部件区C1时,光学衍射现象得以进一步减轻,从而感应部件2所感应到的光线信息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与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的比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之和n和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f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示例性的,在阵列基板131的像素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之和n大于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f,例如,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m与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p之和n为180μm,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宽度d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条40之间的间距e之和f为120μm。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31中,由于沿第二遮光条60的延伸方向,有的地方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有的地方没有设置薄膜晶体管,因而在设计第二遮光条60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遮光条60的延伸方向,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不相同,例如在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的地方,第二遮光条 60的宽度较宽,在没有设置薄膜晶体管的地方,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较窄。这样,在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较窄的位置处,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增大,可以使得更多光线透过感应部件区C1被感应部件2所感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不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k指的是在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的沿垂直于第二遮光条6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处之间的间距。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处处相同。这样,可以简化第二遮光条60的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效率。在一些示例中,在同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处处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二遮光条60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在每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处处相同的情况下,多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均相同。这样在进行第二遮光条60的制备时,可以简化工艺步骤,降低工艺难度。
在多个第二遮光条60的宽度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将每个第二收拢部70所对应的多条选定第二走线301的条数设置为相等,以及将在每组选定第二走线中相邻两个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等,这样可以使每组选定第二走线中多个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从而使得感应部件区C1中多组选定第二走线301对所透过的光线的影响是相同的,提高了感应部件2所采集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示例性地,如图8A所示,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一条第二子走线30a。如图7所示,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两条第二子走线30a。在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的情况下,所述相邻两条第二子走线30a之间相互间隔开。由于选定第二走线301为阵列基板131的多条第二走线3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二走线3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示例性地,如图8A所示,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一条第二子走线30a。如图7所示,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两条第二子走线30a。在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的情况下,所述相邻两条第二子走线30a之间相互间隔开。由于选定第二走线301为阵列基板131的多条第二走线3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二走线3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为行方向的情况下,一条第二走线30所包括的第二子走线30a为栅线、控制线、公共信号线(Com线)等中的至少一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为列方向的情况下,一条第二走线30所 包括的第二子走线30a为数据线、初始化信号线、第一电源线(Vdd线)、第二电源线(Vss线)等中的至少一者。由于选定第二走线301为阵列基板131的多条第二走线3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二走线3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多条第二子走线30a时,该第二走线30中包括的第二子走线30a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两条栅线。又例如,一条第二走线30包括一条栅线和一条Vss线。由于选定第一走线201为阵列基板131的多条第二走线30中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走线,因此前述实施例对于各选定第二走线301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条第一走线20所包括的多条第一子走线20a的条数和一条第二走线30所包括的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的条数相同。例如,一条第一走线20所包括的多条第一子走线20a的条数,和一条第二走线30所包括的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的条数均为2条。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一条第一走线20所包括的多条第一子走线20a的条数和一条第二走线30所包括的多条第二子走线30a的条数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31的至少一条第一遮光条40与至少一条第二遮光条60可处于同一膜层,且材料相同。这样,可以在同一道制备工艺下形成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遮光条40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二遮光条60,从而简化制备工艺,节省工艺步骤。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遮光条40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二遮光条60可以与阵列基板131中用于遮挡薄膜晶体管有源层的遮光图形同层形成,这样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遮光条40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二遮光条60的制备便可兼容于该遮光图形的制备工序中,从而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制备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遮光条40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二遮光条60的工序,进一步简化了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材料不做限定,只要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即可。示例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层60的材料均为黑色油墨、黑色树脂或金属等不透光材料中的一种。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40和阵列基板131的多条选定第一走线20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避免二者电性连通;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60和所述多条选定第二走线30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避免二者电性连通。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3,该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131。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3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当然还可以是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面板(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splay,简称QLED)。
当显示面板13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13包括阵列基板131、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阵列基板131之间的液晶层。
当显示面板13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13包括阵列基板131和用于封装阵列基板131的封装层。阵列基板131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封装层可以是薄膜封装层,也可以是基板封装层。
如图4A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3具有感应部件区C1和非感应部件区C2。非感应部件区C2具有显示功能,感应部件区C1透明且具有显示功能。有上述各实施例可知,由于在显示面板13的阵列基板131的感应部件区C1,经过感应部件区C1的第一走线20(或者第一走线20和第二走线30)进行收拢设计,使得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或者相邻两个第一收拢部50和相邻两个第二收拢部70)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光线透过感应部件区C1时,光的衍射现象减轻,使得感应部件2所感应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提高。
请继续参见图4A,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3还可具有非显示区D,该非显示区D例如可为边框。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00,该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13和至少一个感应部件2。其中,显示面板13为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3。
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2设置于显示面板13的非显示面侧,且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2在显示面板13上的正投影处于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内。另外,每个感应部件2的感应面朝向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示例性地,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2包括前置摄像头、光传感器、3D感测模块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在感应部件2包括前置摄像头的情况下,前置摄像头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以透过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拍摄位于显示装置300的正面(即显示面侧)的待拍摄物体的图像。在感应部件2包括 光传感器的情况下,光传感器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以透过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感应来自显示装置300的正面(即显示面侧)的光线。在感应部件2包括3D感测模块的情况下,3D感测模块的出光面和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13的显示面侧,以透过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将光线出射至位于显示装置300的正面(即显示面侧)的物体上,并接收被物体反射回的光线,实现对物体3维空间结构的感测。
上述显示装置300中,光线透过显示面板13的感应部件区C1时无衍射或者衍射程度较轻,从而提高了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2所感应的光线信息的准确度。例如,在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2包括前置摄像头的情况下,拍摄得到的图像亮度较高,清晰度较好。
上述显示装置300中,诸如前置摄像头等的感应部件2所正对的区域,即感应部件区C1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且光学衍射较小,因此该显示装置300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终端中时,能够极大地提高终端屏幕的屏占比,实现全面屏显示,且感应部件2的感光效果不受光线衍射影响或者所受光线衍射影响程度很轻微。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 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具有非感应部件区和透明的感应部件区;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走线,所述多条第一走线中经过所述感应部件区的走线为选定第一走线;多条所述选定第一走线分为至少一组,每组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一走线,每组的各条选定第一走线在所述感应部件区收拢形成一个第一收拢部;
    至少一个第一遮光条,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远离或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遮光条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一收拢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
    每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各组选定第一走线所包括的所述选定第一走线的条数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每个所述第一收拢部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条之间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子走线。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还包括: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其中,所述多条第二走线中经过所述感应部件区的走线为选定第二走线,多条所述选定第二走线分为至少一组,每组包括至少两条相邻的选定第二走线,每组的各选定第二走线在所述感应部件区呈收拢趋势形成一个第二收拢部;
    至少一个第二遮光条,设置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远离或靠近所述阵列基 板的显示面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二遮光条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二收拢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
    每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中,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非感应部件区的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各组选定第二走线所包括的所述选定第二走线的条数相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每个所述第二收拢部中,每相邻两条选定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12. 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条之间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94.5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
  14. 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处于同一膜层,且材料相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子走线。
  16.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17.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的至少一个感应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感应部件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处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感应部件区内,且每个所述感应部件的感应面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侧。
PCT/CN2019/110371 2018-10-11 2019-10-1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73954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760,236 US11695017B2 (en) 2018-10-11 2019-10-10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19872172.2A EP3866144A4 (en) 2018-10-11 2019-10-10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0567224A JP7399111B2 (ja) 2018-10-11 2019-10-10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7/990,021 US11935901B2 (en) 2018-10-11 2022-11-18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8/516,564 US20240088169A1 (en) 2018-10-11 2023-11-21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205050A JP2024037788A (ja) 2018-10-11 2023-12-05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5860.1A CN111047967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811185860.1 2018-10-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760,236 A-371-Of-International US11695017B2 (en) 2018-10-11 2019-10-10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7/990,021 Continuation US11935901B2 (en) 2018-10-11 2022-11-18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3954A1 true WO2020073954A1 (zh) 2020-04-16

Family

ID=7016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110371 WO2020073954A1 (zh) 2018-10-11 2019-10-1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1695017B2 (zh)
EP (1) EP3866144A4 (zh)
JP (2) JP7399111B2 (zh)
CN (2) CN111047967B (zh)
DE (1) DE202019005984U1 (zh)
WO (1) WO20200739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5547A3 (en) * 2019-09-17 2021-06-24 Google Llc Suppressing scattering of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oled display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61565S1 (en) * 2019-08-26 2022-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D961567S1 (en) * 2020-04-27 2022-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34429A (zh) * 2020-07-08 2020-10-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968516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58983A (zh) * 2020-09-17 2021-01-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30371B (zh) * 2020-09-30 2022-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57829A1 (ja) * 2021-01-19 2022-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22205113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用于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KR20230068546A (ko) 2021-11-11 2023-05-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6695A1 (en) * 2015-03-10 2016-09-15 Crucialtec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mage scanning function
CN106921767A (zh) * 2017-03-07 2017-07-0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
CN108064403A (zh) * 2016-12-30 2018-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N108074533A (zh) * 2017-12-22 2018-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520888A (zh) * 2018-04-02 2018-09-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CN207947006U (zh) * 2018-03-31 2018-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5021B (en) * 2001-11-22 2003-03-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KR100845557B1 (ko) 2002-02-20 2008-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540303B2 (ja) 2002-05-24 2010-09-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5222455B2 (ja) 2004-04-28 2013-06-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KR101059486B1 (ko) * 2007-09-18 2011-08-25 한국과학기술원 나노 광 검출 소자 및 그 구동방법, 이를 구비한 이미지센서
JP5137680B2 (ja) 2008-05-08 2013-02-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54980A (ja) 2008-08-29 2010-03-11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I386743B (zh) * 2009-12-01 2013-02-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
JP5534174B2 (ja) * 2010-01-21 2014-06-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部材、並びに、上記タッチパネル部材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9013613B2 (en) 2010-09-21 2015-04-21 Sony Corporation Sensor-equipp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721998B2 (en) 2011-11-04 2017-08-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246626A (ja) 2012-05-25 2013-12-09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KR101968929B1 (ko) 2012-09-11 2019-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센싱 표시 패널
US10497633B2 (en) * 2013-02-06 2019-12-0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tretchable electronic systems with fluid containment
KR102131812B1 (ko) 2013-03-13 2020-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스라인 플로팅 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장치 및 메모리 장치의 독출 방법
US20160170207A1 (en) * 2014-01-24 2016-06-16 Osterhout Group, Inc.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TWI559185B (zh) 2014-10-03 2016-11-21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指紋辨識與觸控偵測的顯示裝置
WO2016059514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154673A (zh) 2015-04-15 2016-11-23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91362B (zh) 2015-04-22 2018-04-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7003849A (ja)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65080B1 (ko) * 2015-08-24 2022-11-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CN105158998B (zh) * 2015-09-14 2017-10-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KR20180107145A (ko) 2016-01-29 2018-10-01 타워재즈 파나소닉 세미컨덕터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고체 촬상 장치
JP2017151339A (ja) 2016-02-26 2017-08-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572998A (zh) 2016-03-04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170113066A (ko) 2016-03-24 2017-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를 가진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이미지 표시 방법
US10403204B2 (en) 2016-07-12 2019-09-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KR20180047242A (ko) * 2016-10-31 2018-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벤더블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벤더블 표시장치
US10741621B2 (en) 2016-11-25 2020-08-1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a fingerprint sensor
CN106783845A (zh) * 2017-02-24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具有该阵列基板的液晶面板
CN106920470B (zh) * 2017-04-27 2019-05-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纯屏幕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7293570B (zh) 2017-05-12 2019-10-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79285B (zh) * 2017-08-31 2020-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622752B (zh) * 2017-09-08 2019-04-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7781599U (zh) * 2017-09-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207720239U (zh) * 2017-10-20 2018-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731886B (zh) * 2017-11-20 2020-07-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910352B (zh) * 2017-11-20 2020-03-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46319B (zh) * 2017-11-27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10947B (zh) 2017-11-29 2021-01-0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861658B (zh) * 2017-11-29 2021-05-1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636882U (zh) * 2018-01-03 2018-07-2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227327A (zh) * 2018-02-28 2018-06-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90710B (zh) * 2018-03-29 2019-08-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682299B (zh) * 2018-07-24 2021-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200131397A (ko) * 2019-05-13 2020-1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6695A1 (en) * 2015-03-10 2016-09-15 Crucialtec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mage scanning function
CN108064403A (zh) * 2016-12-30 2018-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N106921767A (zh) * 2017-03-07 2017-07-0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
CN108074533A (zh) * 2017-12-22 2018-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7947006U (zh) * 2018-03-31 2018-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20888A (zh) * 2018-04-02 2018-09-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866144A4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5547A3 (en) * 2019-09-17 2021-06-24 Google Llc Suppressing scattering of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oled displ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7788A (ja) 2024-03-19
US20210210510A1 (en) 2021-07-08
US20230081320A1 (en) 2023-03-16
JP7399111B2 (ja) 2023-12-15
CN111047967B (zh) 2022-02-08
US11695017B2 (en) 2023-07-04
US11935901B2 (en) 2024-03-19
CN111047967A (zh) 2020-04-21
JP2022503387A (ja) 2022-01-12
EP3866144A4 (en) 2022-06-29
DE202019005984U1 (de) 2023-11-25
US20240088169A1 (en) 2024-03-14
CN114299827B (zh) 2023-11-17
EP3866144A1 (en) 2021-08-18
CN114299827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73954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3493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2654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1291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6887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7280979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220098036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180490B (zh) 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1078338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79126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104986A (ko) 어레이 기판,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0767681A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WO202217917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66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US202303374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158123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JPWO2020073954A5 (zh)
CN111653201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30113781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US2023001044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082375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230124841A (ko) 표시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US2024007893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087606A (ko) 표시 패널
CN11195167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8721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5672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8721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