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427U -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427U
TWM541427U TW105210245U TW105210245U TWM541427U TW M541427 U TWM541427 U TW M541427U TW 105210245 U TW105210245 U TW 105210245U TW 105210245 U TW105210245 U TW 105210245U TW M541427 U TWM541427 U TW M5414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hole
bicycle handle
side edge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shua Marc Clop
Original Assignee
Joshua Marc Clo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shua Marc Clop filed Critical Joshua Marc Clop
Priority to TW105210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427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427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尤指一種可完全封蓋於把手立管之蓋體結構,該把手立管內容設有電子裝置,藉該蓋體之封蓋,可有效保護電子裝置及其線體,且該蓋體具流線外觀可降低風阻,其具構件簡單且便利組設之功效者。
自行車活動近年來已成為全民運動之一,民眾利用空閒之餘騎乘自行車,以人力踩踏方式前進,同時達到運動健身與休閒目的。自行車的結構及品質的增進為業者最重視的環節,其中電子變速系統具有換檔快速確實、避免手感不明確而換檔錯誤問題、省力等諸多優點,使騎者於騎乘時在速度和動力的銜接上更為滑順,進而提升騎乘速度及效能,遂為業者研發重點之一。
一般自行車結構之前車體包含有一頭管、一前叉管及一把手立管,該前叉管穿設於頭管內且其頂端供把手立管套設,一般在自行車上裝設電子變速系統時,係將一按鈕裝置設置於把手上,並將一電子變速器控制盒設於把手或把手立管上,於按鈕裝置與電子變速器控制盒間設有控制線連結,該電子變速器控制盒與前、後變電動伺服器間並以線體連結,藉由按壓按鈕使電子變速器控制盒內之微電腦經線體傳遞訊號至前、後變 電動伺服器,來進行換檔動作。
常見自行車電子變速器控制盒依組設位置,大致分為把手式或把手立管式兩大類。
按,習知電子變速器控制盒組設於把手式之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如國內第104211515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豎管結構,包括:一豎管本體,係具有一管部及位於該管部兩端之一束部與一夾部,該管部中具有一管孔,該管部的頂面靠近該束部處係具有貫通到該管孔之一穿孔,該束部係具有一束孔可供一立管的上端穿設固定,該束部的上側面有連通該束孔與該穿孔之複數溝槽,該夾部之一側具有貫通到該管孔之一通孔;一豎管蓋,係可結合在該豎管本體的夾部上以配合夾緊固定一把手;一上蓋,係可供結合在該豎管本體上,以供封蓋住該穿孔與該束孔之上方開口;以及其中,該立管中之上端係可供設置一電源裝置,該電源裝置的電源線可由該溝槽經該穿孔延伸入該管孔中後,再由該通孔穿伸至外部供與該把手上之電子配件連接以提供電力。
另一習知電子變速器控制盒組設於把手立管式之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如國內第102224418號新型專利所揭露之「自行車立管裝置」,係用以連接車頭管及車前管,其包括:一本體,其一端具有一內凹且貼抵於車頭管之弧套部,另一端則為一頭套部,該頭套部係具有一貫穿之組孔,該組孔係套設於車前管頂部,又該本體在組孔之孔口的相同側進一步凹設有一滑槽,且該滑槽由靠近頭套部的一端朝弧套部方向設置,並連接弧套部底面形成有一滑口,而該弧套部連接有滑槽的相對側進一步凹設有一定位弧口;一蓋體,其蓋設於本體設有滑槽的一側並相對本體滑移,而該蓋 體包括有一直柄部及一弧鉤部,該直柄部對應滑槽的兩側進一步各延伸有一滑凸塊,而該弧鉤部則與弧套部一同套抵車頭管,且弧鉤部對應定位弧口的一端係凸設有一嵌合塊,該嵌合塊於蓋體相對本體由弧套部朝頭套部位移而嵌卡於定位弧口內;其中,透過蓋體以滑設的方式與本體相組裝,讓騎乘者能以較快速、簡便的方式調整蓋體之弧鉤部與本體之弧套部的距離,並套組於車頭管,再藉由嵌合塊卡入定位弧口內定位,使本體及蓋體予以包抵車頭管而完成組裝。
前者將該豎管本體之管部設具有管孔,該管部頂面設有貫通管孔之穿孔,該束部上側面設有連通束孔與穿孔之複數溝槽,且該夾部一側具有貫通管孔之通孔,於該豎管本體上設有上蓋,該電源裝置之電源線由束孔經溝槽,再由該穿孔上方延伸入管孔中,再由該通孔穿伸至外部,以供與安裝置在該把手上之電子配件連接;後者將電子裝置設置於本體之容置室內,使外蓋體遮蔽容置室且相對本體滑移,另外在本體對應蓋體的一端凹設有定位弧口,而蓋體對應定位弧口凸設有嵌合塊,藉由嵌合塊卡入定位弧口內定位,使本體及蓋體予以包抵車頭管。
惟,上述所揭結構中,前者之電子配件僅藉束帶束合於把手上,使該電子配件呈外露式,於騎行時之風阻大,且該電子配件外露容易造成線路脆化、漏電等問題,而會影響電子變速效果;後者雖可隱藏電子裝置及線路於容置室中,然該蓋體為一體式設計,其僅能蓋合容置室,無法完全蓋合整個把手立管,無法降低風阻,且該滑槽成形之成本高,容易因加工不良而產生滲水之情事,又經由該把手立管之煞車線仍呈外露狀, 容易產生線路脆化之缺弊,整體結構確有待改良之必要者。
本創作提供一種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包含有:一本體,具有一管部,該管部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組接端及一第二組接端,該第一組接端與自行車立管組接,該第二組接端與自行車把手組接;一蓋體,呈長片狀,其一端對應本體形狀而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一夾合部,使該蓋體封蓋結合於該本體上,以封蓋該管部及第一組接端,且該夾合部封蓋該第二組接端;藉由上述構件,該蓋體完全封蓋住電子裝置,有效防止該電子裝置與水接觸而產生失效之弊端,以提供保護之功效,其構件簡單且便利組設,確具極佳創新及便利實用性者。
本創作之該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係於自行車把手立管本體設有管部、第一組接端及第二組接端,該管部內設有容室,可供容設該電子裝置,該第一組接端供與自行車立管組接,且該第二組接端供與自行車把手組接,於該本體上蓋設有蓋體,該蓋體對應本體形狀,而可完全封蓋於該本體,藉該蓋體完全封蓋住電子裝置,防止該電子裝置與水接觸而產生失效之弊端,以達保護之功效,且整體結構簡單且便利組設,則達極佳實用性及便利性者;再者,該蓋體與本體間具有凹部及開口可供電子裝置之線體穿設至外部,以便利連接於該自行車把手或前、後變速器,且於該容室設有穿孔,可供煞車線穿設,使線體不會外露,避免日曬而使線體受損,且避免被勾斷或產生漏電之情事,提供線體便利組設及具保護之功效者;該蓋體另端對應本體形狀而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夾合部,該夾合部形成斜向下弧狀之流線設計,其外部平順可有效降低風阻,使騎者在低風阻下取得較佳之速度,以達降低風阻之功效者。
A‧‧‧自行車把手
10‧‧‧本體
11‧‧‧管部
12‧‧‧容室
13‧‧‧穿孔
14‧‧‧側壁
15‧‧‧第一組接孔
16‧‧‧容孔
17‧‧‧結合塊
171‧‧‧螺孔
18‧‧‧凹部
20‧‧‧第一組接端
21‧‧‧軸孔
22‧‧‧弧部
23‧‧‧剖溝
30‧‧‧第二組接端
31‧‧‧凹槽
32‧‧‧第一側緣
33‧‧‧第二側緣
331‧‧‧槽
332‧‧‧第三組接孔
34‧‧‧第二組接孔
35‧‧‧缺口
36‧‧‧夾持件
361‧‧‧彎弧部
362‧‧‧孔
37‧‧‧結合件
40‧‧‧蓋體
41‧‧‧凹緣
42‧‧‧第一結合孔
43‧‧‧夾合部
44‧‧‧凹弧緣
45‧‧‧凸部
451‧‧‧第二結合孔
46‧‧‧開口
47‧‧‧鎖緊件
50‧‧‧電子裝置
51‧‧‧電子變速器控制盒
52‧‧‧左變速控制線
53‧‧‧右變速控制線
54‧‧‧線體
第一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視角立體外觀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組合於把手之立體外觀圖。
第六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組合於把手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組合於把手之另一視角立體外觀圖。
首先請參照第一~七圖,本創作所提供之一種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主要包含有:一本體10、及一蓋體40。
該本體10,具有一管部11,該管部11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組接端20及一第二組接端30,於該管部11內部設有一容室12,且於該容室12中段位置軸向設有一穿孔13;該第一組接端20軸向設有一軸孔21,以供自行車立管穿設組接,該第一組接端20遠離第二組接端30之一端凹設有弧面狀之一弧部22,且該第一組接端20於弧部22之端部處軸向設有一剖溝23,該管部11二側壁14與第一組接端20銜接處間分別軸向設有一第一組接孔15,並於該管部11二側分別穿設有與各該第一組接孔15相接之一容孔16,於各該容孔16內設有軸桿狀之一結合塊17,該結合塊17徑向設有一螺孔171;該管部11二側壁14遠離第一組接端20之一端上方分別設有一凹部18,該管部11二側壁14遠離第一組接端20之一端並繼續延伸形成第二組接端30,該第二組接端30上方徑向設有半圓弧狀之一凹槽31,且該第二組接端30於凹槽31二側分別形成有一第一側緣32及一第二側緣33,該第一側緣32與管部11二側壁14銜接,且該第一側緣32與第二側緣33二側分別軸向設有一第二組接孔34,該第一側緣32頂面與凹部18底面平齊,又該第一側緣32上方中段部位設有與容室12相通之一缺口35,該第二側緣33底部中央設有一槽331,於該槽331軸向貫穿設有一第三組接孔332;至少一夾持件36,呈彎弧狀,於本實施例中設有彎弧桿狀之二夾持件36,各該夾持件36內周凹設有一彎 弧部361,且各該夾持件36二端分別設有一孔362,其係將該二夾持件36二端分別跨接於第一、第二側緣32、33,使各該孔362與第二組接孔34對應,藉各該彎弧部361及凹槽31相對夾合於一自行車把手A,且利用一結合件37穿設結合各該孔362及第二組接孔34,即可將該自行車把手A穩固定位於夾持件36與第二組接端30之間。
該蓋體40,呈長片狀,其一端形成有一凹緣41,且該蓋體40二側對應第一組接孔15而分別穿設有一第一結合孔42,該蓋體40另端對應本體10形狀而呈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一夾合部43,該夾合部43二側下方相對設有一凹弧緣44,且該夾合部43內側對應第二側緣33之槽331而相對設有一凸部45,該夾合部43底部穿設凸部45而設有一第二結合孔451,使該蓋體40封蓋於管部11及第一組接端20,即可封蓋自行車立管,且該凹緣41與第一組接端20間形成有一開口46,並使該夾合部43封蓋於第二組接端30上,該凹弧緣44並蓋合於自行車把手A,利用二鎖緊件47分別穿設第一結合孔42及第一組接孔15後,並與該結合塊17螺孔171螺接固定,再將一鎖緊件47穿設第三組接孔332並螺接固定於第二結合孔451,以將該蓋體40穩固結合且完全蓋合於本體10上。
其可將一電子裝置50設於本體10容室12中,於本實施例中,該電子裝置50為一電子變速器控制盒51,該電子變速器控制盒51一端設有左、右變速控制線52、53,另端設有複數線體54,該左、右變速控制線52、53可分別由凹部18穿伸至外部,再由該自行車把手A左、右側預設之穿孔進入把手內,供與把手上之撥桿連接,以控 制該電子變速器控制盒51作動,該電子變速器控制盒51另端之線體54可由開口46穿伸至外部供與前、後變速器連接,且該穿孔13可供前煞車線穿設,避免煞車線外露,藉由該左、右變速控制線52、53使電子變速器控制盒51內之微電腦經線體54傳遞訊號至前、後變速器,來進行換檔動作。
藉由上述構件,該本體10設有容室12可供容設電子裝置50,且該蓋體40蓋合於本體10上,該本體10與蓋體40間設有凹部18及開口46等,可供該電子裝置50之左、右變速控制線52、53及線體54穿設,藉該蓋體40完全封蓋住電子裝置50,有效防止該電子裝置50與水接觸而產生失效之弊端,且使該電子裝置50之線體不會外露,避免日曬而使線體受損且避免被勾斷、漏電等情事,又該蓋體40夾合部43形成有一斜向下弧狀之流線設計,其外部平順可有效降低風阻,使騎者在低風阻下取得較佳之速度,其構件簡單且便利組設,故整體結構極具創新及實用便利性者。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創作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使用方式加以敘述如下:本創作之組設,係將該本體10第一組接端20軸孔21與自行車立管相互穿設組接,接著將該夾持件36與第二組接端30相對夾合固定自行車把手A,再將該電子裝置50設於本體10容室12內,並將該蓋體40蓋合於本體10上,利用複數該鎖緊件47穿設結合固定蓋體40與本體10,使該蓋體40完全封蓋於本體10管部11、第一組接端20、第二組接端30及電子裝置50,即組設完成。
本創作之該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係於自行車把手立管本體10設有管部11、第一組接端20及第二組接端30,該管部11內設有容室12,可供容設該電子裝置50,該第一組接端20供與自行車立管組接,且該第二組接端30供與自行車把手A組接,於該本體10上蓋設有蓋體40,該蓋體40對應本體形狀,而可完全封蓋於該本體10,藉該蓋體40完全封蓋住電子裝置50,防止該電子裝置50與水接觸而產生失效之弊端,以達保護之功效,且整體結構簡單且便利組設,則達極佳實用性及便利性者;再者,該蓋體40與本體10間具有凹部18及開口46可供電子裝置50之線體穿設至外部,以便利連接於該自行車把手A或前、後變速器,且於該容室設有穿孔13,可供煞車線穿設,使線體不會外露,避免日曬而使線體受損,且避免被勾斷或產生漏電之情事,提供線體便利組設及具保護之功效者。
該蓋體40另端對應本體10形狀而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夾合部43,該夾合部43形成斜向下弧狀之流線設計,其外部平順可有效降低風阻,使騎者在低風阻下取得較佳之速度,以達降低風阻之功效者。
綜合上述,本創作所揭露之「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係提供一具蓋體40封蓋之把手立管結構,該把手立管之本體10設有容室12可供容設電子裝置50,且該蓋體40完全封蓋於本體10上,有效防止該電子裝置50與水接觸而產生失效之弊端,並可保護線體,且該蓋體40外部具有流線設計可有效降低風阻,其構件簡單且便利組設,俾使整體確具產業實用性及創新效益,且其構成結構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 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0‧‧‧本體
11‧‧‧管部
18‧‧‧凹部
20‧‧‧第一組接端
30‧‧‧第二組接端
31‧‧‧凹槽
40‧‧‧蓋體
43‧‧‧夾合部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包含有:一本體,具有一管部,該管部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組接端及一第二組接端,該第一組接端與自行車立管組接,該第二組接端與自行車把手組接;一蓋體,呈長片狀,其一端對應本體形狀而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一夾合部,使該蓋體封蓋結合於該本體上,以封蓋該管部及第一組接端,且該夾合部封蓋該第二組接端。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二側壁與第一組接端銜接處間分別軸向設有一第一組接孔,該蓋體二側內周對應第一組接孔而分別貫設有一第一結合孔,利用二鎖緊件分別穿設結合第一結合孔及第一組接孔。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二側壁與第一組接端銜接處間分別軸向設有一第一組接孔,並於該管部二側分別穿設有與各該第一組接孔相接之一容孔,於各該容孔內設有一結合塊,該結合塊徑向設有一螺孔,該蓋體二側內周對應第一組接孔而分別貫設有一第一結合孔,利用二鎖緊件分別穿設第一結合孔及第一組接孔後,並該結合塊螺孔螺接固定。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內設有一容室,於該容室內設有一電子裝置,該管部二側壁遠離第一組接端之一端上方分別設有一凹部,使該電子裝置之線體由凹部穿出至外部。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內設有一容室,於該容室內設有一電子裝置,該蓋體一端設有一凹緣,該 蓋體另端對應本體形狀而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夾合部,以封蓋於該第二組接端及自行車把手上,且該凹緣與第一組接端間形成有一開口,使該電子裝置之線體由開口穿出至外部。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蓋體一端設有一凹緣,該蓋體另端對應本體形狀而斜向下弧狀延伸設有勾狀之夾合部,該夾合部二側下方相對設有一凹弧緣,並使該夾合部封蓋於第二組接端上,該凹弧緣並蓋合於自行車把手。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二側壁遠離第一組接端之一端並繼續延伸形成第二組接端,該第二組接端上方徑向設有半圓弧狀之一凹槽,且該第二組接端於凹槽二側分別形成有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第一側緣與管部二側壁銜接,且該第一側緣與第二側緣預設位置軸向設有一第二組接孔,該第一側緣頂面與凹部底面平齊,設使至少一夾持件跨接於第一、第二側緣,該夾持件內周凹設有一彎弧部,且各該夾持件二端分別設有一孔,使各該孔與第二組接孔對應,藉該彎弧部及凹槽相對夾合於自行車把手,且利用一結合件穿設結合各該孔及第二組接孔。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側緣上方中段部位設有與容室相通之一缺口。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二側壁遠離第一組接端之一端並繼續延伸形成第二組接端,該第二組接端上方徑向設有半圓弧狀之一凹槽,且該第二組接端於凹槽二側分別形成有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第一側緣與管部二側壁銜接,且該第一 側緣與第二側緣預設位置軸向設有一第二組接孔,該第一側緣頂面與凹部底面平齊,設使至少一夾持件跨接於第一、第二側緣,該夾持件內周凹設有一彎弧部,且各該夾持件二端分別設有一孔,使各該孔與第二組接孔對應,藉該彎弧部及凹槽相對夾合於自行車把手,且利用一結合件穿設結合各該孔及第二組接孔,該第二側緣底部中央設有一槽,於該槽軸向貫穿設有一第三組接孔,該蓋體夾合部內側對應第二側緣之槽而相對設有一凸部,該夾合部底部穿設凸部而設有一第二結合孔,利用一鎖緊件穿設第三組接孔並螺接固定於第二結合孔。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其中該管部內設有一容室,該容室中央軸向設有一穿孔。
TW105210245U 2016-07-07 2016-07-07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TWM541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245U TWM541427U (zh) 2016-07-07 2016-07-07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245U TWM541427U (zh) 2016-07-07 2016-07-07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427U true TWM541427U (zh) 2017-05-11

Family

ID=5937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245U TWM541427U (zh) 2016-07-07 2016-07-07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4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896B (zh) * 2019-05-17 2020-01-11 勁馬有限公司 自行車把手與豎管組合結構
CN111959663A (zh) * 2019-05-20 2020-11-20 劲马有限公司 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组合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896B (zh) * 2019-05-17 2020-01-11 勁馬有限公司 自行車把手與豎管組合結構
CN111959663A (zh) * 2019-05-20 2020-11-20 劲马有限公司 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组合结构
CN111959663B (zh) * 2019-05-20 2021-07-27 劲马有限公司 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组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5762B (zh) 腳踏車操作裝置
TWI642586B (zh) 自行車把手組件及附接件限位器
TW201540592A (zh) 自行車龍頭上蓋
TW201540599A (zh) 供穿入腳踏車支架之可撓連結構件用的引導裝置
TWM541427U (zh) 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TW201938438A (zh) 自行車之車首
TWM469254U (zh) 自行車之三件式豎管
US20170267311A1 (en) Caliper group of a disc brake for a bicycl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caliper group on a load-bearing element of a bicycle
US20120079910A1 (en) Handlebar/stem attachment interface with minimal frontal area
TW201305004A (zh) 雙樞軸煞車夾器
TW202009167A (zh) 防剎車線脫落的剎車把手
US8596505B2 (en) Detachable accessory carrier for bicycle
TWM626694U (zh) 便於纜線定位之自行車把手立管結構改良
AU2009200696B2 (en) Bicycle accessory device
CN210761129U (zh) 自行车可调整式把手结构
TWM566686U (zh) Th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accessory seat combined with the riser head cover
TWM621827U (zh) 自行車用纜線定位裝置
TWM642464U (zh) 油管護套
TWM648601U (zh) 車把手之藏線蓋體
TWM511979U (zh) 豎管結構
TWI672241B (zh) 自行車之車首及其豎管
TWI778769B (zh) 適用於拖車球的夾球式夾持固定結構
TWM582924U (zh) 自行車把手與豎管組合結構
TWM648624U (zh) 可隱藏管線之自行車轉向裝置
CN208947518U (zh) 一种滑板车车把套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