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322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7322U
TWM537322U TW105205243U TW105205243U TWM537322U TW M537322 U TWM537322 U TW M537322U TW 105205243 U TW105205243 U TW 105205243U TW 105205243 U TW105205243 U TW 105205243U TW M537322 U TWM537322 U TW M53732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ody portion
contact
metal fitting
connecting le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5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otaro Takeuchi
Hiroki Ono
Naoto Sasayama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TWM537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732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
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用於電連接一對平行的電路基板。這些基板對基板連接器安裝於所述一對電路基板的彼此面對的表面上且隨後對接以建立一電連接。已提案加強金屬配件安裝於兩端部,以作為用於保持兩個連接器對接的鎖定元件(參見例如專利文獻1)。
圖11A及圖11B是現有技術的加強金屬配件的一對立體圖,其中圖11A示出第二加強金屬配件,而圖11B示出第一加強金屬配件。
在圖11B中,851是安裝於第一連接器(安裝於一第一電路基板(未示出))的基座的縱向兩端的第一加強金屬配件。在圖11A中,951是安裝於第二連接器(安裝於一第二電路基板(未示出))的基座的縱向兩端的第二加強金屬配件。
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是透過衝壓彎折一金屬板而一體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板狀的本體部852,沿第一連接器的橫向延伸;一側方接合片858,從本體部852的兩端沿第一連接器的縱向延伸;一第一基板連接部856a,連接於側方接合片858的下端且牢固地焊接於第一電路基板;一第二基 板連接部856b,牢固地焊接於第一電路基板(連接於本體部852的下端);以及一基座接合用凸部854,形成於各側方接合片858的前端。
第二加強金屬配件951是透過衝壓彎折一金屬板而一體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板狀的本體部952,沿第二連接器的橫向延伸;一側方接合片958,從本體部952的左右端向第二連接器的橫向外側延伸;一側方接合凸部958a,形成於各側方接合片958的前端;一基板連接部956,牢固地焊接於所述第二電路基板(連接於本體部952的下端(圖的視角的上端));以及基座接合用凸部952a,形成於本體部952的一表面。
當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對接時,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的側方接合凸部858a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951的側方接合凸部958a互相接合,以鎖定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並維持它們對接。
專利文獻1:特開JP2009-277365
在現有技術中的連接器,因為假定電流不流經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951,所以未賦予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的側方接合片858足夠的柔軟性。因此,當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951分別連接於第一電路板的電源線和第二電路板的電源線時,第一電路板的電源線和第二電路板的電源線之間經由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951建立一電連接,且當安裝第一電路板和第二電路板的電子設備墜落、由於外力而承受振動和衝擊時,第一加強金屬配件8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951之間的電連接暫時被切斷。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可靠性的連接器,其透過賦予與基板連接的連接腳部當從連接器側觀察時的大體L字狀輪廓而能將彈性長度延伸至與另一加強金屬配件接觸的部分,從而能夠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強金屬配件與另一加強金屬配件之間的互相接合,且能夠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強金屬配件與另一加強金屬配件之間的電連接。
本新型為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連接器本體部;多個端子,安裝於所述連接器本體部;以及一加強金屬配件,安裝於所述連接器本體部。所述連接器本體部包括:對接引導部,形成於縱向兩端,且與在另一連接器的連接器本體部的縱向兩端形成的對接引導部嵌合。所述加強金屬配件包括:一本體部,固定於所述對接引導部;一對左右連接臂部,分別在基端連接於所述本體部的左右兩端,沿所述連接器本體部的縱向延伸且設置於所述對接引導部的側壁部的外側;以及一對左右接觸臂部,分別在基端連接於所述連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與安裝於另一連接器本體部上的加強金屬配件接觸。以及一第一連接腳部連接於一基板上的一連接墊,所述第一連接腳部的上端連接於各連接臂部的下端或基端,以當從所述連接器側觀察時,所述第一連接腳部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各第一連接腳部包括:一垂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水平部,從所述垂直部向所述連接器本體部的縱向外側 延伸,所述水平部的下端連接於所述連接墊。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一第二連接腳部連接於基板上的一連接墊,所述第二連接腳部的上端連接於所述本體部的下端,以當從所述連接器側觀察時,所述第二連接腳部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各連接臂部使得位於所述第一連接腳部的前端的前方的部分的寬度大於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各接觸臂部的寬度大於所述連接臂部的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各接觸臂部具有一接觸上臂部以及一接觸前臂部;所述接觸上臂部包括:一上側覆蓋部,在基端連接於所述連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使前端面向下方地跨在所述對接引導部的一側壁部上;以及一內側覆蓋部,連接於所述上側覆蓋部的前端且設置在所述對接引導部內側;以及所述接觸前臂部連接於所述內側覆蓋部,設置於所述對接引導部的側壁部的內側,且接觸安裝於插入所述對接引導部的嵌合凹部中的另一對接引導部上的另一加強金屬配件。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一阻擋部形成於所述本體部的側表面和所述連接臂部的側表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劑上升。
在本新型的另一連接器中,所述本體部的側表面和所述連接臂部的側表面均鍍有帶有一鎳底層的金,且透過使鍍金件被一雷射光束照射,使得所述鎳底層在所述側表面上露出,以形成所述阻擋部。
在本新型中,與基板連接的連接腳部當從連接器側觀察時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因此,透過能將彈性長度延伸至與另一加強金屬配件接觸的部分,從而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強金屬配件與另一加強金屬配件之間的互相接合且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強金屬配件與另一加強金屬配件之間的電連接,提高了可靠性。
1‧‧‧第一連接器
11‧‧‧第一基座
11a、111a‧‧‧對接面
11b、111b‧‧‧安裝面
12‧‧‧凹部
12a、113‧‧‧凹槽部
13‧‧‧第一凸部
14、122b‧‧‧側壁部
15‧‧‧第一端子收容腔
15a‧‧‧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
21‧‧‧第一突出端部
21a‧‧‧上表面
21b、122a‧‧‧端壁部
21c‧‧‧側壁延長部
21f‧‧‧內壁部
21g‧‧‧中央部
21k‧‧‧外壁部
22‧‧‧嵌合凹部
25‧‧‧內端凸部
25a‧‧‧對向平面
26‧‧‧第一金屬配件保持凹部
26a‧‧‧第二連接臂部收容開口部
26e‧‧‧第一連接臂部收容開口部
51‧‧‧第一加強金屬配件
52‧‧‧第一本體部
52a‧‧‧拐角部
53‧‧‧連接臂部
54‧‧‧接觸臂部
54a、57a‧‧‧上側覆蓋部
54A‧‧‧接觸上臂部
54b、57b‧‧‧內側覆蓋部
54B‧‧‧接觸前臂部
54c‧‧‧彎曲凸部
54f、56f‧‧‧前端
54r、56r‧‧‧後端
56a‧‧‧第一連接腳部
56a1‧‧‧垂直部
56a2‧‧‧水平部
56b‧‧‧第二連接腳部
57‧‧‧中央引導部
57c‧‧‧凸部收容開口
58‧‧‧阻擋部
59-1、59-2、59-3、59-4‧‧‧雷射光束
61‧‧‧第一端子
62、162‧‧‧尾部
63‧‧‧被保持部
64‧‧‧下側連接部
65、165‧‧‧第一接觸部
66、166‧‧‧第二接觸部
67‧‧‧上側連接部
101‧‧‧第二連接器
111‧‧‧第二基座
112‧‧‧第二凸部
122‧‧‧第二突出端部
122c‧‧‧加強金屬配件收容凹部
151‧‧‧第二加強金屬配件
152‧‧‧第二本體部
154‧‧‧側方覆蓋部
155‧‧‧接觸側板部
156‧‧‧基板連接部
157‧‧‧中央覆蓋部
158‧‧‧保持用突出片
161‧‧‧第二端子
164‧‧‧連接部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A及圖1B是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一對立體圖,其中,圖1A是從上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1B是從下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圖2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從上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3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從下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4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一側視圖;圖5A至圖5F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加強金屬配件的六個視圖,其中,圖5A是一前視圖,圖5B是一側視圖,圖5C是一後視圖,圖5D是沿圖5C中A-A作出的一剖視圖,圖5E是一俯視圖,而圖5F是一仰視圖;圖6A及圖6B是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接器的一對立體圖,其中,圖6A是從上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6B是從下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圖7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接器的從上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 圖8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接器的從下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9A及圖9B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兩個連接器在對接操作完成之後的一對立體圖,其中,圖9A是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到的一視圖,而圖9B是從第一連接器側觀察到的一視圖;圖10A及圖10B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兩個連接器在對接操作完成之後,第一加強金屬配件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的一對立體圖,其中,圖10A是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到的一視圖,而圖10B是從第一連接器側觀察到的一視圖;及圖11A及圖11B是現有技術的加強金屬配件的一對立體圖,其中,圖11A示出第二加強金屬配件,而圖11B示出第一加強金屬配件。
下面是參照附圖的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更詳細的說明。
圖1A及圖1B是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一對立體圖。圖2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從上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3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從下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4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的一側視圖。圖5A至圖5F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加強金屬配件的六個視圖。在圖1A及圖1B中,圖1A是從上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1B是從下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在圖5中,圖5A是一前視圖,圖5B是一側視圖,圖5C是一後視圖,圖5D是沿圖5C中A-A作出的一剖視圖, 圖5E是一俯視圖,而圖5F是一仰視圖。
在圖中,1是第一連接器,其為本實施例中的一對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其中之一。第一連接器1是一表面安裝連接器,其安裝於一第一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並對接後述的另一連接器或第二連接器101。此外,第二連接器101是本實施例中的一對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中的另一個。這也是一表面安裝連接器且安裝於一第二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優選建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電連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也可為用於電子設備的印刷電路基板、柔性扁平線纜(FFC)、柔性印刷電路(FPC)基板或任何其他類型的基板。
在本實施例中,用於說明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和操作的指示方向的表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後)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它們依賴於示出在圖中的兩個連接器以及它們的組成部件的方位。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或它們的組成部件的方位變化時,解釋也回應方位的變化而變化。
參閱圖1A及圖2,第一連接器1具有一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為由一絕緣材料(諸如一合成樹脂)一體模製成型製成的連接器本體。如圖所示,第一基座11具有一長方體的厚板狀的形狀,且具有一長方體的凹部12,凹部12具有在將插入的第二連接器101收容的一側(即對接面11a側(圖2中的上側))形成的圍繞的周邊。一第一凸部13作為一島部一體形成於第一基座11的 凹部12內。兩個側壁部14與第一基座11一體形成並分別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平行於第一凸部13延伸。
這裡,第一凸部13和兩個側壁部14從凹部12的底表面向上突出並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延伸。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延伸的細長的凹槽部12a作為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
這裡,凹槽狀的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形成於第一凸部13的兩側的側面。凹槽狀的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還形成於側壁部14的內側的兩側面。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連結並與凹槽部12a的底表面成為一體。當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一起說明時,它們將簡稱為第一端子收容腔15。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端子收容腔15在第一基座11的橫向兩側均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並排形成。更具體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腔15以一預定的間距形成於第一凸部13的兩側。收容於各第一端子收容腔15內的第一端子61也以相同的間距設置於第一凸部13的兩側。
參閱圖1A及圖2,各第一端子61是透過衝壓彎折一導電金屬板而一體形成的部件,且具有:一被保持部63;一尾部62,連接於被保持部63的下端;一上側連接部67,連接於被保持部63的上端;一第二接觸部66,形成於上側連接部67的內側端附近;一下側連接部64,連接於第二接觸部66;以及一第一接觸部65,形成於下側連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
被保持部63沿上下方向(即沿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且 插入並保持於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尾部62彎折並連接於被保持部63,向橫向(即沿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並連接(例如採用焊接)於一連接墊,連接墊連結於第一基板上的一導電跡線。導電跡線典型地為一信號線。上側連接部67彎折並連接於被保持部63,且向第一基座11的橫向內側延伸。
第二接觸部66形成於上側連接部67的內側端、向下彎折並向第一基座11的橫向內側突出。下側連接部64具有一U字狀的側面輪廓並連接於第二接觸部66。第一接觸部65形成於下側連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即內側的上端附近)、彎折成U字狀且沿第一基座11的橫向向外突出。
各第一端子61從安裝面11b側(圖3的下側)插入第一端子收容腔15,且被保持部63在兩側上被形成於側壁部14的內側的側面上的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的側壁挾持,以使各第一端子61固定於第一基座11。當第一端子61安裝於第一基座11內時,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定位在凹槽部12a的左右兩側且彼此面對。
因為各第一端子61是透過加工一金屬板而一體形成的部件,所以各第一端子61具有彈性。從形狀上看出,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彼此面對且能夠彈性變形。換句話說,搭配參閱圖6A,當第二連接器101的一第二端子161插入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之間時,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之間的間隔彈性地擴張。
參閱圖1A、圖2及圖6A,第一突出端部21作為對接引導部設置於第一基座11的縱向兩端。一嵌合凹部22作為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於各第一突出 端部21。各嵌合凹部22為長方形的凹部,且連接於各凹槽部12a的縱向兩端。 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對接時,嵌合凹部22收容後面說明的第二連接器101的插入的第二突出端部122。
第一突出端部21包括:側壁延長部21c,作為第一突出端部21的側壁部,從側壁部14的縱向的兩端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延伸;以及一端壁部21b,沿第一基座11的橫向延伸且在兩端連接於側壁延長部21c。在各第一突出端部21中,透過在兩端連接的端壁部21b和側壁延長部21c形成一方形C字狀(squared-off C-shaped profile)的連續側壁且限定長方形的嵌合凹部22的三個側面。
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安裝於第一突出端部21。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收容且保持於第一突出端部21上形成的第一金屬配件保持凹部26。第一金屬配件保持凹部26當從對接面側觀察時是具有一方形C字狀的輪廓,且是在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面21a開口,並且是從上面21a沿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狹縫狀的空間。
參閱圖1A及圖2,由端壁部21b和兩個側壁延長部21c形成的方形C字狀的側壁由第一金屬配件保持凹部26分成一內壁部21f和一外壁部21k。內壁部21f具有一方形C字狀輪廓且連接於側壁部14的縱向兩端。外壁部21k僅存在於與端壁部21b的中央部對應的部分上,且在與端壁部21b的兩端部對應的部分以及在與側壁延長部21c對應的部分缺失(missing)。第一金屬配件保持凹部26包括:第一連接臂部收容開口部26e,開口於端壁部21b的外表面且與端壁 部21b的兩端對應;以及一第二連接臂部收容開口部26a,開口於側壁延長部21c的外表面且與側壁延長部21c對應。外壁部21k的中央部21g的外壁面為第一基座11的縱向最外側壁面。
一內端凸部25形成於各端壁部21b的內側面,並朝向第一凸部13延伸。內端凸部25的面對第一凸部13的對向平面25a為一平面,該平面作為用於確定第一連接器1的各部件相對第一基座11的縱向的位置的一基準面。
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是透過衝壓彎折一金屬板一體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第一本體部52,固定於第一基座11的外壁部21k的中央部21g;連接臂部53,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的左右兩端;接觸臂部54,連接於連接臂部53;以及一中央引導部57,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的上端。各接觸臂部54具有:一接觸上臂部54A,連接於一連接臂部53;以及一接觸前臂部54B,連接於接觸上臂部54A。
第一本體部52是一細長的帶狀元件,整體地沿第一基座11的橫向延伸。前端或拐角部52a在第一本體部52的左右兩端彎折且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且前端或拐角部52a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內側延伸。因此,在平面視圖中(即從上方觀察時),包括兩端的拐角部52a的第一本體部52具有一方形C字狀輪廓。
一第二連接腳部56b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下端的第一基板。與第一本體部52一樣,第二連接腳部56b在上端附近在上下方向(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然而,當從第一連接器1的側方觀察時,第二連接腳部56b在中 間彎折且其前端面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外側,以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第二連接腳部56b前端的下端連接(例如採用焊接)於一連接墊,連接墊連結於第一基板上的一導電跡線。導電跡線典型地為一信號線。
一連接臂部53連接於拐角部52a的前端。連接臂部53具有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平板狀的部分。連接於第一基板的第一連接腳部56a也連接於連接臂部53的基端的下端,且一接觸上臂部54A連接於連接臂部53的前端的上端。
參閱圖1A、圖2及圖4,與連接臂部53一樣,當從第一連接器1側觀察時,第一連接腳部56a是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和厚度方向延伸以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的一平板狀的部分。更具體地,第一連接腳部56a在上下方向(即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包括:一垂直部56a1,在上端連接於連接臂部53;以及一水平部56a2,從垂直部56a1的下端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外側延伸。 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連接(例如採用焊接)於一連接墊,連接墊連結於第一基板上的一導電跡線。導電跡線典型地為一信號線。
接觸上臂部54A在基端連接於連接臂部53的上端且彎折180。以使接觸上臂部54A的前端面向下方。接觸上臂部54A包括:一上側覆蓋部54a,跨在側壁延長部21c上;以及一內側覆蓋部54b,在基端連接於上側覆蓋部54a的前端,向下延伸且設置於側壁延長部21c內側。當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安裝於第一突出端部21時,上側覆蓋部54a形成為覆蓋側壁延長部21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如圖1A所示。
接觸前臂部541B在基端(即在第一基座11的縱向的內側端)連接於內側覆蓋部54b的前端的下端,且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內側延伸。接觸前臂部54B包括:一彎曲凸部54c,向第一基座11的橫向內側膨出。當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對接時,彎曲凸部54c與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接觸側板部155接觸。
參閱圖1A、圖2及圖6A,因為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是透過加工一金屬板而一體形成的部件,所以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具有彈性。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板厚度沿整個配件都是一樣的。從形狀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左右彎曲凸部54c之間的間隔能夠彈性地變化。換句話說,當第二連接器101的一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插入左右彎曲凸部54c之間時,左右彎曲凸部54c之間的間隔彈性地擴張。
如上所述,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和第二連接腳部56b的下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因此,接觸前臂部54B的彎曲凸部54c,其可彈性地變形而發揮彈簧機能的部分,是從兩個連接腳部之間較靠近彎曲凸部54c的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至接觸前臂部54B的彎曲凸部54c為止的部分。換句話說,包括第一連接腳部56a、連接臂部53、接觸上臂部54A以及接觸前臂部54B的整個部分的彈性長度等於從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至彎曲凸部54c的距離。
在本實施例中,當從第一連接器1側觀察時,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的第一連接腳部56a在基端(即在第一基座11的縱向的外端)連接於連接 臂部53的下端,且前端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的外側延伸。結果,從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至彎曲凸部54c的彈性長度或距離能被延長,且能增加接觸前臂部54B的彎曲凸部54c的彈性位移量。因此,彎曲凸部54c能夠保持與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接觸側板部155可靠地接觸。
當固定於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和第二連接腳部56b的下端的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連接於一電源線時,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作為一電源用端子,且電流流入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這裡,來自第二連接腳部56b的下端的電流和來自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的電流在連接臂部53處合流並流入接觸前臂部54B。
參閱圖1A、圖2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連接臂部53的寬度尺寸如圖4所示。在連接臂部53的基端(即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的拐角部52a的部分),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前端56f處的連接部分的寬度尺寸W2大於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後端56r處的連接部分的寬度尺寸W1。從第一本體部52與第二連接腳部56b的連接部分至拐角部52a的前端的寬度尺寸大致等於寬度尺寸W1。連接臂部53的前端(即與接觸上臂部54A連接的上端)的寬度尺寸W4(接觸上臂部54A的前端54f和後端54r互相連接的部分)大致等於寬度尺寸W2。從接觸上臂部54A的基端至前端的整個的寬度尺寸大致等於寬度尺寸W4。連接臂部53的下端或前端的外形形狀是以接觸上臂部54A的後端54r為圓心的圓弧狀。然而,半徑尺寸W3稍大於寬度尺寸W1。
比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前端56f和接觸臂部54更靠近前端的連接 臂部53的部分的寬度(更具體地從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前端56f更靠近前端的連接臂部53的部分至接觸上臂部54A的寬度)大於從第二連接腳部56b與第一本體部52接觸的部分至接觸前臂部54B的基端的寬度。因此,甚至當來自第二連接腳部56b的下端的電流與來自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的電流合流以及甚至更多的電流流向接觸前臂部54B時,這種寬度也足夠大,這減小了電阻,並消除了發熱問題。
第一連接腳部56a為與連接臂部53齊平且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平板狀。第一連接腳部56a不會向第一基座11的橫向外側突出。結果,第一連接器1在第一基板上的安裝表面積不會增加。此外,因為第一連接腳部56a從第一連接器1側觀察時具有一L字狀輪廓,所以與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連接的下端的面積會增加。因此,第一連接腳部56a能夠更可靠地固定於連接墊,且減小了第一連接腳部56a和連接墊之間的連接電阻。
如圖5A至圖5F所示,一阻擋部58優選地形成於包含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連接臂部53的外側面和內側面以及形成於包含第二連接腳部56b的第一本體部52的外側面和內側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劑溢流。阻擋部58是一帶狀元件,在包括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連接臂部53的縱向和包括第二連接腳部56b的第一本體部52的橫向延伸,且當第一連接腳部56a和第二連接腳部56b連接於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時,防止了焊料或焊劑溢流,且防止了熔融的焊料或熔融的焊劑沿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側表面和第二連接腳部56b的側表面上升。
更具體地,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是鍍有一鎳(Ni)底層 (undercoating)的一金屬板。當包含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連接臂部53的外側面和內側面以及包含第二連接腳部56b的第一本體部52的外側面和內側面隨後鍍有金(Au)時,所述部件如圖5B和圖5D至圖5F所示地受到一雷射光束59照射,以熔融受雷射光束59照射的部分處的金,從而露出鎳層並形成一阻擋部58。
例如,透過將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相對於雷射光束59-1和59-2(如圖5B和圖5E所示,光斜地照射)從上方移動至下方(如圖5E),一阻擋部58形成於包含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連接臂部53的外側面和包含第二連接腳部56b的第一本體部52的外側面。而且,透過將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相對於雷射光束59-3和59-4(如圖5D和圖5F所示,光斜地照射)從上方移動至下方(如圖5F),一阻擋部58形成於包含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連接臂部53的內側面和包含第二連接腳部56b的第一本體部52的內側面。雷射光束59-1至59-4將在下面詳細說明,它們可統稱為雷射光束59。
參閱圖1A、圖2、圖5E及圖5F,這裡,當從第一連接器1側觀察時具有一L字狀輪廓的第一連接腳部56a是與連接臂部53齊平且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平板狀。第一連接腳部56a連接於連接臂部53的沿第一基座11縱向的外側端或下端而其前端面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外側。結果,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沒有受到雷射光束59照射。因為阻擋部58由此不會形成於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所以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下端能夠可靠地焊接於一連接墊,連接墊連結於第一基板上的一導電跡線。
當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安裝於第一突出端部21上時,中央引導部 57覆蓋內壁部21f的上表面和端壁部21b的內側面的一部分。中央引導部57包括:一上側覆蓋部57a,其基端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的上端而其前端斜向下彎曲;以及一內側覆蓋部57b,其基端連接於上側覆蓋部57a的前端而其前端向下延伸。
用於收容內端凸部25的一凸部收容開口57c形成於內側覆蓋部57b的下端中央部。這樣,甚至當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安裝於第一突出端部21上時,對向平面25a露出於嵌合凹部22內。透過凸部收容開口57c與內端凸部25嵌合,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相對第一突出端部21被定位。
下面是第二連接器101的構成的說明。
圖6A及圖6B是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接器的一對立體圖。圖7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接器的從上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圖8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接器的從下方觀察到的一分解圖。在圖6A及圖6B中,圖6A是從上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6B是從下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
參閱圖1A及圖6A,第二連接器101具有一第二基座111,第二基座111為由一絕緣材料(諸如一合成樹脂)一體模製成型製成的第二連接器本體。如圖所示,第二基座111具有一厚板狀的長方形。第二基座111包括:一一體形成的細長的凹槽部113,在與第一連接器1對接的側(即對接面111a側(在圖7的上側))沿第二基座111的縱向延伸;以及第二凸部112,作為細長的凸部,限定凹槽部113的外側並沿第二基座111的縱向延伸。第二凸部112沿凹槽部113的兩側且沿第二基座111的兩側延伸。
各第二凸部112包括一相對的第二端子161。第二端子161的間距、數量及佈置與第一端子61一致。凹槽部113在安裝於第二基板的側(即安裝面111b(圖8的下端))由一底板封閉。
各第二端子161是透過衝壓彎折一導電金屬板一體形成的部件,且具有:一本體部(未示出);一尾部162,連接於本體部的下端;一第一接觸部165,連接於本體部的上端;一連接部164,連接於第一接觸部165的上端;以及一第二接觸部166,形成於連接部164的外側端。
本體部(未示出)由第二基座111包圍並保持。尾部162沿所述本體部的橫向(即沿第二基座111的寬度方向)延伸,且連接(例如採用焊接)於一連接墊,連接墊連結於第二基板上的一導電跡線。導電跡線典型地為一信號線。
第二端子161與第二基座111採用一模製成型方法(如包覆成型(overmolding)或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而一體成型。換句話說,第二端子161設於第二基座111內部且模具的腔填充一絕緣材料。這樣,各第二端子161一體連接於第二基座111,從而所述本體部埋設於第二基座111,但是第一接觸部165的表面、連接部164的表面以及第二接觸部166的表面露出於第二凸部112的側表面和對接面111a。
參閱圖1A、圖6A及圖7,第二突出端部122作為一對接引導部設置於第二基座111的縱向兩端。第二突出端部122是沿第二基座111的橫向延伸且兩端連接於各第二凸部112的縱向兩端的厚的部件。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表 面具有一大體長方形的形狀。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對接時,第二突出端部122作為一插入凸部插入第一連接器1的第一突出端部21的嵌合凹部22。
第二突出端部122包括:側壁部122b,沿第二基座111的縱向延伸;端壁部122a,在兩端連接於側壁部122b;以及一加強金屬配件收容凹部122c。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收容於加強金屬配件收容凹部122c中且安裝於第二突出端部122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是透過衝壓彎折一金屬板而一體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細長的帶狀第二本體部152,沿第二基座111的橫向延伸;一中央覆蓋部157,連接於第二本體部152的上端;側方覆蓋部154,連接於中央覆蓋部157的左右兩端;保持用突出片158,連接於側方覆蓋部154的一側緣;接觸側板部155,連接於側方覆蓋部154的另一側緣;以及基板連接部156,連接於接觸側板部155的下端。
如圖6A及圖6B所示,中央覆蓋部157具有適當的尺寸和形狀,以在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安裝於第二突出端部122時覆蓋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面的大部分。
參閱圖6A及圖7,側方覆蓋部154從中央覆蓋部157的左右兩端沿第二基座111的縱向延伸,且平行於第二凸部112的靠近縱向兩端的上面延伸。 接觸側板部155平行於第二凸部112的靠近縱向兩端的外側面延伸。保持用突出片158平行於第二凸部112的靠近縱向兩端的內側面延伸。在兩側緣處互相連接的側方覆蓋部154、保持用突出片158以及接觸側板部155均形成一連續的U字狀 輪廓。
基板連接部156向第二基座111的外側延伸,且焊接於一連接墊,連接墊連結於第二基板上的一導電跡線。導電跡線典型地為一電源線。
下面是使具有這些結構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對接的操作的說明。
圖9A及圖9B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兩個連接器在對接操作完成之後的一對立體圖。圖10A及圖101B是本新型的該實施例中的兩個連接器在對接操作完成之後,第一加強金屬配件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的一對立體圖。在圖9A及圖9B和圖10A及圖10B中,圖9A及圖10A是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到的一視圖,而圖9B及圖10B是從第一連接器側觀察到的一視圖。
參閱圖1A,在此,透過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焊接於與第一基板(未示出)上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且透過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第一連接腳部56a和第二連接腳部56b焊接於與第一基板上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第一連接器1表面安裝於第一基板。與連接於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的連接墊連結的導電跡線為信號線,而與連接於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第一連接腳部56a和第二連接腳部56b的連接墊連結的導電跡線為電源線。
參閱圖6A,同樣地,透過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例如採用焊接連接於與第二基板上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且透過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基板連接部156例如採用焊接連接於與第二基板上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第二連接器101表面安裝於第二基板(未示出)。與連接於窄的第二端子161的 尾部162的連接墊連結的導電跡線為信號線,而與連接於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基板連接部156的連接墊連結的導電跡線為電源線。
參閱圖1A及圖6A,首先,操作人員使第一連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對接面11a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對接面111a相對、使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的位置與第一連接器1的對應凹槽部12a的位置對準、並使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位置與第一連接器1的對應的嵌合凹部22的位置對準,以完成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的定位。
第一連接器1和/或第二連接器101沿對接方向朝向另一方的連接器移動,且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和第二突出端部122分別插入第一連接器1的凹槽部12a和嵌合凹部22。由此,如圖9A及圖9B所示,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已對接時,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間建立電連接。
參閱圖1A、圖2及圖6A,更具體地,第二連接器101的各第二端子161插入在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之間,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一接觸部165接觸,而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觸部66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二接觸部166接觸。結果,與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連接於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連結的導電跡線以及與第二基板上的連接墊(連接於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連結的導電跡線建立電連接。
各第一端子61的彈性作用使得第一接觸部65和第二接觸部66在兩側上挾持第二端子161。因為各第二端子161由第一端子61牢固地保持,所以第二端子161不會與第一端子61脫離,且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保持對 接。
因為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分別安裝於一大面積的第一基板和一大面積的第二基板上,所以操作人員不能看到第一連接器1的對接面11a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對接面111a,而且操作人員必須透過手探的方式進行對接操作。因為簡單地透過手探的方式不能使兩個連接器1、101正確地對準,所以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有時未對準。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未對準時,第二連接器101的對接面111a可能相對第一連接器1的對接面11a傾斜。
參閱圖1A、圖2及圖6A,在這種情況下,當操作人員使第一連接器1和/或第二連接器101沿對接方向移動朝向另一方的連接器時,第二連接器101的一個第二突出端部122接觸第一連接器1的一個第一突出端部21,而且第一突出端部21沿對接方向受第二突出端部122強烈地擠壓(即向下,如圖2所示)。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一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安裝於第一突出端部21,且各第一突出端部21由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中央引導部57和接觸上臂部54A覆蓋。因此,甚至當受到第二突出端部122強烈地擠壓時,壓力經由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第一連接腳部56a和第二連接腳部56b傳遞至第一基板。幾乎沒有任何壓力傳遞至第一突出端部21。由此,第一突出端部21不會被破壞或損壞。
此外,一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安裝於第二突出端部122,且各第 二突出端部122由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中央覆蓋部157和側方覆蓋部154覆蓋。因此,甚至當受到第一突出端部21強烈地擠壓時,壓力經由基板連接部156傳遞至第二基板。幾乎沒有任何壓力傳遞至第二突出端部122。由此,第二突出端部122不會被破壞或損壞。
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已完成對接時,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間建立電連接,且第一連接器1的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彼此接合。這樣,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之間建立電連接,並維持電源線之間的電連接。
更具體地,參閱圖9A及圖10A,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插入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且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左右接觸前臂部54B上的彎曲凸部54c接觸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左右接觸側板部155。此時,左右彎曲凸部54c被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左右接觸側板部155推擠張開並向外(即向第一基座11的橫向外側)位移。由於接觸前臂部54B、連接於接觸前臂部54B的接觸上臂部54A和連接於接觸上臂部54A的連接臂部53的彈性作用使得接觸側板部155的表面擠壓彎曲凸部54c的表面。
因為彎曲凸部54c的表面與接觸側板部155的表面之間能維持可靠地接觸,所以能在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之間建立一可靠的電連接。
這裡,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具有延伸經過第一連接腳部56a、連接臂部53、接觸上臂部54A以及接觸前臂部54B的一長的彈性長度。因此,彎曲 凸部54c在從第一連接腳部56a至接觸前臂部54B的部分(該部分是具有一長的彈性長度的彈性部)的自由端處的彈性位移量大。因此,當包括第一電路板和第二電路板的電子設備墜落、由於強的外部衝擊而承受振動時,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可能會相對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移動,不管接觸側板部155是否位移,由彎曲凸部54c維持接觸狀態,從而在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之間維持一可靠的電連接,且不會發生短時間或暫時的電連接的斷開。
因為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的第一連接腳部56a和第二連接腳部56b分別連接於連接墊(連結於第一基板的電源線),所以可承受一大電流流經。來自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電流和來自第二連接腳部56b的電流在連接臂部53處合流並流向接觸前臂部54B。然而,從比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前端56f更靠近前端的接觸前臂部54B的部分至接觸上臂部54A的前端的寬度尺寸大於與第二連接腳部56b連接的第一本體部52的部分至接觸前臂部54B的寬度尺寸。因此,即使來自第二連接腳部56b的電流與來自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電流合流以及更大的電流流向接觸前臂部54B,沿路徑的較大的寬度尺寸減小了電阻,並消除了發熱問題。如上所述,從第一連接腳部56a至接觸前臂部54B的部分由於更大的彈性長度也更長,因此具有一更大的寬度尺寸。這也減小了電阻,並消除了發熱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包括:一第一基座11;多個第一端子61,安裝於第一基座11;以及一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安裝於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具有形成於縱向兩端的第一突出端部21,且第一突出端部21與在第 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縱向兩端形成的第二突出端部122嵌合。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包括:一第一本體部52,固定於第一突出端部21;一對左右連接臂部53,分別在基端連接於第一本體部52的左右兩端,沿第一基座11的縱向延伸,且設置於第一突出端部21的側壁延長部21b的外側;以及一對左右接觸臂部54,分別在基端連接於所述一對連接臂部53的上端或前端,且接觸安裝於第二基座111的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連接臂部53的下端或基端連接於第一連接腳部56a的上端,第一連接腳部56a連接於第一基板上的一連接墊。當從第一連接器1側觀察時,第一連接腳部56a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
透過這種方式,彈性長度可延長至與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接觸的部分,從而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的接合能夠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之間的電連接也能夠可靠地維持。換句話說,提高了整體的可靠性。
第一連接腳部56a包括:一垂直部56a1,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水平部56a2,從垂直部56a1向第一基座11的縱向外側延伸。水平部56a2的下端連接於一連接墊。因此,連接於連接墊的表面積能夠增加,與連接墊的連接更牢固,且減小了第一連接腳部56a和連接墊之間的連接電阻。
第一本體部52的下端連接於第二連接腳部56b的上端,第二連接腳部56b連接於第一基板上的一連接墊。當從第一連接器1側觀察時,第二連接腳部56b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因為除了第一連接腳部56a之外,一第二連接腳部56b也連接於第一基板上的一連接墊,因此提高了第一加強金屬配件51和 第一基板之間的連接強度。並且,由於多個位置用於供電流流經,故能夠降低導電電阻。
連接臂部53的位於第一連接腳部56a的前端56f的前方的部分的寬度大於與第一本體部52連接的基端的寬度。因為連接臂部53的該部分更寬,所以在該部分與來自第一連接腳部56a的電流存在合流,從而能夠降低導電電阻。
接觸臂部54的寬度大於連接臂部53的與第一本體部52連接的基端的寬度。因為與第二加強金屬配件151接觸的部分能被加長和加寬,所以能夠降低導電電阻。
第一本體部52的側表面以及連接臂部53的側表面鍍有鎳底層並再鍍有金。所述鍍金件隨後被一雷射光束59照射,以使鎳在這些側表面上露出,且由此形成一阻擋部58。因為使用了一雷射光束59,所以一阻擋部58能夠容易地形成,以防止焊料或焊劑溢流。
本新型不限制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作出各種修改。
1‧‧‧第一連接器
11‧‧‧第一基座
11a‧‧‧對接面
12‧‧‧凹部
12a‧‧‧凹槽部
13‧‧‧第一凸部
14‧‧‧側壁部
15‧‧‧第一端子收容腔
15a‧‧‧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
21‧‧‧第一突出端部
22‧‧‧嵌合凹部
51‧‧‧第一加強金屬配件
54‧‧‧接觸臂部
54A‧‧‧接觸上臂部
54B‧‧‧接觸前臂部
56a‧‧‧第一連接腳部
56b‧‧‧第二連接腳部
61‧‧‧第一端子
62‧‧‧尾部

Claims (14)

  1. 一種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本體部;多個端子,安裝於所述連接器本體部;以及一加強金屬配件,安裝於所述連接器本體部;所述連接器本體部包括:對接引導部,形成於縱向兩端,且與在另一連接器的連接器本體部的縱向兩端形成的對接引導部嵌合;所述加強金屬配件包括:一本體部,固定於所述對接引導部;一對左右連接臂部,分別在基端連接於所述本體部的左右兩端,沿所述連接器本體部的縱向延伸且設置於所述對接引導部的側壁部的外側;以及一對左右接觸臂部,分別在基端連接於所述連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與安裝於另一連接器本體部上的加強金屬配件接觸;以及一第一連接腳部,連接於一基板上的一連接墊,所述第一連接腳部的上端連接於各連接臂部的下端或基端,以當從所述連接器側觀察時,所述第一連接腳部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第一連接腳部包括:一垂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水平部,從所述垂直部向所述連接器本體部的縱向外側延伸,所述水平部的下端連接於所述連接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一第二連接腳部連接於基板上的一連接墊,所述第二連接腳部的上端連接於所述本體部的下端,以當從所述連接器側觀察時,所述第二連接腳部具有一大體L字狀輪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連接臂部使得位於所述第一連接 腳部的前端的前方的部分的寬度大於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連接臂部使得位於所述第一連接腳部的前端的前方的部分的寬度大於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連接臂部使得位於所述第一連接腳部的前端的前方的部分的寬度大於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接觸臂部的寬度大於所述連接臂部的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接觸臂部的寬度大於所述連接臂部的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接觸臂部的寬度大於所述連接臂部的與所述本體部連接的基端的寬度。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接觸臂部具有一接觸上臂部以及一接觸前臂部;所述接觸上臂部包括:一上側覆蓋部,在基端連接於所述連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使前端面向下方地跨在所述對接引導部的一側壁部上;以及一內側覆蓋部,連接於所述上側覆蓋部的前端且設置在所述對接引導部內側;以及所述接觸前臂部連接於所述內側覆蓋部,設置於所述對接引導部的側壁部的內側,且接觸安裝於插入所述對接引導部的嵌合凹部中的另一對接引導部上的另一加強金屬配件。
  11.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一阻擋部形成於所述本 體部的側表面和所述連接臂部的側表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劑上升。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連接器,其中,一阻擋部形成於所述本體部的側表面和所述連接臂部的側表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劑上升。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本體部的側表面和所述連接臂部的側表面均鍍有帶有一鎳底層的金,且透過使鍍金件被一雷射光束照射,使得所述鎳底層在所述側表面上露出,以形成所述阻擋部。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本體部的側表面和所述連接臂部的側表面均鍍有帶有一鎳底層的金,且透過使鍍金件被一雷射光束照射,使得所述鎳底層在所述側表面上露出,以形成所述阻擋部。
TW105205243U 2015-04-23 2016-04-15 連接器 TWM5373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8042A JP6378642B2 (ja) 2015-04-23 2015-04-2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322U true TWM537322U (zh) 2017-02-21

Family

ID=5714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5243U TWM537322U (zh) 2015-04-23 2016-04-15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985366B2 (zh)
JP (1) JP6378642B2 (zh)
KR (1) KR101808418B1 (zh)
CN (1) CN106067623B (zh)
TW (1) TWM537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3154B (zh) * 2019-05-08 2023-11-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8642B2 (ja) 2015-04-23 2018-08-2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KR102030023B1 (ko) * 2015-08-05 2019-10-08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러그 커넥터
JP1579147S (zh) * 2016-09-07 2017-06-19
JP6873424B2 (ja) * 2017-01-11 2021-05-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6806593B2 (ja) * 2017-02-28 2021-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283488B1 (ko) * 2017-04-24 2021-07-28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기판 커넥터용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기판 커넥터
JP6761375B2 (ja) * 2017-05-29 2020-09-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07069118U (zh) * 2017-06-08 2018-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6925883B2 (ja) 2017-06-09 2021-08-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10915068B (zh) * 2017-07-24 2021-11-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连接器组件
US10638608B2 (en) * 2017-09-08 2020-04-28 Apple Inc. Interconnect frames for SIP modules
DE102018000207A1 (de) * 2018-01-12 2019-07-1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KR102542024B1 (ko) * 2018-02-23 2023-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959884B2 (ja) * 2018-03-13 2021-1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JP2019186062A (ja) * 2018-04-11 2019-10-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082207B1 (ko) * 2018-05-02 2020-02-2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동기 구동장치
KR102041368B1 (ko) *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1625950S (zh) * 2018-06-22 2019-03-04
JP7026025B2 (ja) 2018-08-24 2022-0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JP71483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108531B2 (ja) * 2018-12-27 2022-07-2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1638607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1638447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1638446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1638606S (zh) * 2018-12-28 2019-08-05
CN111446592B (zh) * 2019-01-17 2021-11-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和电连接器
TWM580268U (zh) * 2019-01-25 2019-07-0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Connector assembly
US11095059B2 (en) * 2019-04-25 2021-08-17 Molex, Llc Connector
USD954665S1 (en) * 2019-05-03 2022-06-14 Lumileds Holding B.V.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209929524U (zh) * 2019-05-29 2020-01-10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JP7353859B2 (ja) * 2019-08-09 2023-10-02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JP1656934S (zh) * 2019-10-01 2020-04-06
JP1656933S (zh) * 2019-10-01 2020-04-06
JP1661209S (zh) * 2019-10-02 2020-06-08
JP1661208S (zh) * 2019-10-02 2020-06-08
JP1663235S (zh) 2020-02-13 2020-07-06
CN111355060B (zh) * 2020-03-13 2021-08-17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JP7454995B2 (ja) * 2020-05-11 2024-03-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CN111769388A (zh) * 2020-06-16 2020-10-13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JP1682140S (zh) * 2020-10-06 2021-08-30
JP1682138S (zh) * 2020-10-06 2021-08-30
CN114498200B (zh) * 2020-10-23 2024-01-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1696084S (zh) * 2020-10-26 2021-10-04
JP1689505S (zh) * 2020-12-08 2021-07-12
JP7398496B2 (ja) * 2021-04-02 2023-12-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TWM618644U (zh) * 2021-06-25 2021-10-21 詮欣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WO2023199844A1 (ja) * 2022-04-13 2023-10-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3884B2 (ja) 2007-03-01 2009-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23694B2 (ja) * 2008-05-12 2014-11-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1233527A (ja) 2011-05-31 2011-11-17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 半田吸い上がりバリア部を持つ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01909A (ja) * 2011-10-14 2013-05-23 Molex Inc コネクタ
CN103050805B (zh) * 2011-10-14 2014-12-10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JP5685216B2 (ja) 2012-03-29 2015-03-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5943774B2 (ja) * 2012-08-16 2016-07-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US8979551B2 (en) * 2012-11-29 2015-03-17 Samtec, Inc.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JP6293431B2 (ja) * 2013-03-05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751434B2 (ja) * 2013-04-19 2015-07-22 Smk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基板接続構造
JP6199666B2 (ja) * 2013-09-04 2017-09-2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03872489B (zh) * 2014-01-24 2018-01-19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6378642B2 (ja) 2015-04-23 2018-08-2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3154B (zh) * 2019-05-08 2023-11-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1936127B2 (en) 2019-05-08 2024-03-19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72250A1 (en) 2019-12-05
KR101808418B1 (ko) 2017-12-12
CN106067623B (zh) 2018-07-24
US20180277972A1 (en) 2018-09-27
KR20160126894A (ko) 2016-11-02
JP6378642B2 (ja) 2018-08-22
JP2016207478A (ja) 2016-12-08
US9985366B2 (en) 2018-05-29
US10403991B2 (en) 2019-09-03
CN106067623A (zh) 2016-11-02
US20160315430A1 (en) 2016-10-27
US10530079B2 (en)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7322U (zh) 連接器
TWI716281B (zh) 連接器
TWI669863B (zh) 連接器
TWI540801B (zh) Connector
TWI823154B (zh) 連接器
TWI475765B (zh) Connector
TWI532271B (zh) Connector
KR101232437B1 (ko) 보드간 컨넥터
CN111934110B (zh) 连接器
JP7253337B2 (ja) コネクタ
TWI789046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JP6660427B2 (ja) コネクタ
JP2023016919A (ja) コネクタ
JP5801664B2 (ja) 平板状可撓性配線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