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268U - Connector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assembl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268U
TWM580268U TW108201292U TW108201292U TWM580268U TW M580268 U TWM580268 U TW M580268U TW 108201292 U TW108201292 U TW 108201292U TW 108201292 U TW108201292 U TW 108201292U TW M580268 U TWM580268 U TW M5802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housing
connector
overlapping
gui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睦容
陳盈仲
Original Assignee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268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268U/zh
Priority to CN201921944471.2U priority patent/CN210723406U/zh
Priority to CN201911101942.8A priority patent/CN1114903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接器總成係透過結構的設計,而避免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之間輕易分離,以解決多個電路板上的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不足的問題,讓電子設備上的多個電路板之間能夠順利達成電性連接,且解決連接器間的嵌合容易受到外力衝擊而解除,使多個電路板間的電性連接關係容易受到破壞的問題。

Description

連接器總成
本申請涉及連接器領域,更詳而言之,係涉及讓電子設備上的多個電路板之間能夠順利達成電性連接的連接器總成。
按,電子設備上通常有不可或缺的多個電路板需要彼此電性連接,對此,一般會在多個電路板上分別設置連接器,讓多個電路板可藉由嵌合的連接器達成電性連接。然,由於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等精密移動式電子設備的薄型化需求,導致連接器的整體高度被不斷地要求降低,而造成分別設置於多個電路板上的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不足,導致連接器間的嵌合容易受到外力衝擊而解除,使多個電路板間的電性連接關係容易受到破壞,進而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運作,甚至造成電子設備的損壞。
基於前述,如何確保電子設備內多個電路板上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足夠,遂為所屬技術領域人士所迫切關注的議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種種問題,本申請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總成,可適用於解決多個電路板上的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不足的問題,讓電子設備上的多個電路板之間能夠順利達成電性連接。
本申請所提供的連接器總成,一種連接器總成,係包括:一第一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係包含:一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係具有一第一嵌入端;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係嵌設於該第一殼體,並具有外露於該第一嵌入端的一第一搭接結構;一第一持力件組,該第一持力件組係具有一左第一持力件與一右第一持力件,該左第一持力件與該右第一持力件係分別嵌設於該第一殼體的左、右兩側,且該左第一持力件與該右第一持力件係分別具有一左第一懸臂結構與一右第一懸臂結構;一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一持力件組;以及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係包含:一第二殼體,該第二殼體係具有一第二嵌入端;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係嵌設於該第二殼體,並具有外露於該第二嵌入端的一第二搭接結構;一第二持力件組,該第二持力件組係具有一左第二持力件與一右第二持力件,該左第二持力件與該右第二持力件係分別嵌設於該第二殼體的左、右兩側;一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二持力件組;其中,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使該第一嵌入端與該第二嵌入端彼此連通,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以完成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與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兩者的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二搭接結構係夾持該第一搭接結構;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後,該左第一懸臂結構與該右第一懸臂結構係分別彈力抵接該左第二持力件與該右第二持力件,俾止擋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分離。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係於該第一搭接結構的下方具有一端子抵靠平坦面,該第一殼體係於對應該端 子抵靠平坦面的位置具有一殼體抵靠平坦面,該端子抵靠平坦面得抵靠該殼體抵靠平坦面,俾令該殼體抵靠平坦面對該第一搭接結構提供支撐。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一搭接結構於面對該第二搭接結構前、後兩側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前凸部與一第一後凸部,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的過程中,該第一前凸部與該第一後凸部得分別抵接該第二搭接結構,俾使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緊迫接觸。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二搭接結構於面對該第一搭接結構前、後兩側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二前凸部與一第二後凸部,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的過程中,該第二前凸部與該第二後凸部得分別抵接該第一搭接結構,俾使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緊迫接觸。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一搭接結構係包含一第一前抵接壁與一第一後抵接壁,該第一前抵接壁與該第一後抵接壁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搭接結構的本體的前、後兩側,該第一前凸部與該第一後凸部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前抵接壁與該第一後抵接壁,俾提供抵接該第二搭接結構;該第二搭接結構係包含一第二前夾持臂與一第二後夾持臂,該第二前夾持臂與該第二後夾持臂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搭接結構的本體的前、後兩側,該第二前凸部與該第二後凸部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二前夾持臂與該第二後夾持臂,俾提供夾持該第一搭接結構。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還包含一第一銜接段,該第一銜接段係銜接該第一前抵接壁與該第一後抵接 壁;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還包含一第二銜接段,該第二銜接段係銜接該第二前夾持臂與該第二後夾持臂。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一連接器還包含:一第一殼體引導結構,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該第二連接器還包含:一第二殼體引導結構,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其中,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與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使該第一嵌入端與該第二嵌入端彼此連通,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以完成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與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兩者的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的頂端係高於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的頂端,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的頂端係高於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的頂端。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係為兩個第一導電端子,該兩個第一導電端子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的左、右兩側;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係為兩個第二導電端子,該兩個第二導電端子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的左、右兩側。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左第一跨接部與一左第一插接部,該左第一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左第一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左第一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一殼體上的定位;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右第一跨接部與一右第一插接部,該右第一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右第一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右第一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一殼體上的定位;以及該第二殼體還具有一左第二跨接部與一左第二插接部,該左第二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左第二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左第二插接 部,俾完成在該第二殼體上的定位;該第二殼體還具有一右第二跨接部與一右第二插接部,該右第二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右第二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右第二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二殼體上的定位。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包含一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一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該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左第一持力件,該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右第一持力件,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包含一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與一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該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左第二持力件,該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右第二持力件,其中,該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該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且該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該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
優選地,於上述的連接器總成中,其中,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兩者係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申請的連接器總成係透過結構的設計,而避免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之間輕易分離,以解決多個電路板上的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不足的問題,讓電子設備上的多個電路板之間能夠順利達成電性連接,且解決連接器間的嵌合容易受到外力衝擊而解除,使多個電路板間的電性連接關係容易受到破壞的問題。
1‧‧‧連接器總成
11‧‧‧第一連接器
111‧‧‧第一殼體
1111‧‧‧第一嵌入端
1112‧‧‧殼體抵靠平坦面
1113‧‧‧左第一跨接部
1114‧‧‧左第一插接部
1115‧‧‧右第一跨接部
1116‧‧‧右第一插接部
112‧‧‧第一導電端子
1121‧‧‧第一搭接結構
11211‧‧‧第一前凸部
11212‧‧‧第一後凸部
11213‧‧‧端子抵靠平坦面
11214‧‧‧第一前抵接壁
11215‧‧‧第一後抵接壁
1122‧‧‧第一銜接段
113‧‧‧第一持力件組
1131‧‧‧左第一持力件
11311‧‧‧左第一懸臂結構
1132‧‧‧右第一持力件
11321‧‧‧右第一懸臂結構
114‧‧‧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
115‧‧‧第一殼體引導結構
12‧‧‧第二連接器
121‧‧‧第二殼體
1211‧‧‧第二嵌入端
1212‧‧‧左第二跨接部
1213‧‧‧左第二插接部
1214‧‧‧右第二跨接部
1215‧‧‧右第二插接部
122‧‧‧第二導電端子
1221‧‧‧第二搭接結構
12211‧‧‧第二前凸部
12212‧‧‧第二後凸部
12213‧‧‧第二前夾持臂
12214‧‧‧第二後夾持臂
1222‧‧‧第二銜接段
123‧‧‧第二持力件組
1231‧‧‧左第二持力件
1232‧‧‧右第二持力件
124‧‧‧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
125‧‧‧第二殼體引導結構
圖1、係本申請連接器總成的第一使用狀態圖。
圖2、係圖1所示構件的俯視圖。
圖3、係圖2所示構件沿線段AA截切的截面圖。
圖4、係圖2所示構件沿線段BB截切的截面圖。
圖5、係圖2所示構件沿線段CC截切的截面圖。
圖6、係本申請連接器總成的第二使用狀態圖。
圖7、係圖6所示構件的俯視圖。
圖8、係圖6所示構件沿線段DD截切的截面圖。
圖9、係圖6所示構件沿線段EE截切的截面圖。
圖10、係圖6所示構件沿線段FF截切的截面圖。
圖11、係本申請連接器總成中第一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2、係圖11所示構件的分解圖。
圖13、係圖11所示構件沿線段GG截切的截面圖。
圖14、係圖11所示構件沿線段HH截切的截面圖。
圖15、係本申請連接器總成中第二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6、係圖15所示構件的分解圖。
圖17、係圖15所示構件沿線段II截切的截面圖。
圖18、係圖15所示構件沿線段JJ截切的截面圖。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申請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申請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申請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 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申請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申請實施的實際狀況。
針對本申請所提供的連接器總成的技術思想,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18的揭露。
如圖1至圖10所示,連接器總成1係包括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其中,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係分別設置於多個電路板的其中一者上,俾提供多個電路板之間的電性連接,而所述電路板可例如為印刷電路板(PCB)或軟性電路板(FPC)。
如圖11至圖14所示,第一連接器11係包含:第一殼體111、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112、第一持力件組113、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與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係設置於第一持力件組113,俾得引導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的彼此接合。
第一殼體111係可選擇由絕緣體所構成,且可具有第一嵌入端1111、左第一跨接部1113、左第一插接部1114、右第一跨接部1115與右第一插接部1116。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係設置於第一殼體111並外露,以對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的彼此接合提供引導。
如圖12所示,至少一導電端子112係嵌設於第一殼體111,且可銲固於電路板上,而完成與電路板的電性連接,並具有外露於第一嵌入端1111的第一搭接結構1121。
於本申請中,如圖11所示,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112係可選擇為多個導電端子,所述多個導電端子係分別設置於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的左、右 兩側,甚至可排列成左、右兩列以符合電性需求。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112係於第一搭接結構1121的下方設置端子抵靠平坦面11213,相應地,第一殼體111係於對應端子抵靠平坦面11213的位置設置殼體抵靠平坦面1112,端子抵靠平坦面11213得抵靠殼體抵靠平坦面1112,如此,殼體抵靠平坦面1112可對第一搭接結構1121提供支撐,俾增加第一搭接結構1121的承壓能力。
如圖11至圖12所示,第一持力件組113係具有左第一持力件1131與右第一持力件1132,左第一持力件1131與右第一持力件1132係分別嵌設於第一殼體111的左、右兩側,且左第一持力件1131與右第一持力件1132係分別具有左第一懸臂結構11311與右第一懸臂結構11321。
另外,左第一持力件1131的一端係跨接於左第一跨接部1113,且另一端係插接於左第一插接部1114,俾完成在第一殼體111上的定位。右第一持力件1132的一端係跨接於右第一跨接部1115,且另一端係插接於右第一插接部1116,俾完成在第一殼體111上的定位。
如圖15至圖18所示,第二連接器12係包含:第二殼體121、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122、第二持力件組123、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與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如圖15所示,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係設置於第二持力件組123,俾得引導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的彼此接合。
第二殼體121係可選擇由絕緣體所構成,且可具有第二嵌入端1211、左第二跨接部1212、左第二插接部1213、右第二跨接部1214與右第二插接部1215。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係設置於第二殼體121並外露,以對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的彼此接合提供引導。
如圖16所示,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122係嵌設於第二殼體121,且可銲固於電路板上,而完成與電路板的電性連接,並具有外露於第二嵌入端1211的第二搭接結構1221,第二搭接結構1221係與第一搭接結構1121的結構配合,可例如為凸起結構或凹陷結構。
於本申請中,如圖15所示,至少一導電端子122係可選擇為多個導電端子,所述多個導電端子係分別設置於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的左、右兩側,甚至可排列成左、右兩列以符合電性需求。
如圖15至圖16所示,第二持力件組123係具有左第二持力件1231與右第二持力件1232,左第二持力件1231與右第二持力件1232係分別嵌設於第二殼體121的左、右兩側。
另外,左第二持力件1231的一端係跨接於左第二跨接部1212,且另一端係插接於左第二插接部1213,俾完成在第二殼體121上的定位。右第二持力件1232的一端係跨接於右第二跨接部1214,且另一端係插接於右第二插接部1215,俾完成在第二殼體121上的定位。
於本申請中,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與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係結構配合,舉例而言,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與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兩者係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如此,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與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的結構可配合,而引導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完成接合,使第一嵌入端1111與第二嵌入端1211彼此連通,讓第一搭接結構1121與第二搭接結構1221彼此搭接,以完成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112與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122兩者的電性連接,而解決多個電路板上的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不足的問題,使電子設備上的多個電路板之間能夠順利達成電性連接,且解決連接器間的嵌合 容易受到外力衝擊而解除,使多個電路板間的電性連接關係容易受到破壞的問題。
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與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彼此接合,使第一嵌入端1111與第二嵌入端1211彼此連通,讓第一搭接結構1121與第二搭接結構1221彼此搭接,以完成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112與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122兩者的電性連接,其中,第二搭接結構1221係夾持第一搭接結構1121,俾增加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兩者之間的嵌合力量。
再者,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彼此接合後,左第一懸臂結構11311與右第一懸臂結構11321係分別彈力抵接左第二持力件1231與右第二持力件1232,俾止擋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彼此分離,亦即,提供力量阻止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分開,如此,也可以增加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兩者之間的嵌合力量。
如圖11所示,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的頂端係高於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的頂端,如此,在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彼此接合的過程中,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接受的外力會大於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接收的外力,藉此,可避免第一殼體引導結構115在長時間使用下發生毀損。如圖15所示,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的頂端係高於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的頂端,如此,在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彼此接合的過程中,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接受的外力會大於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接收的外力,藉此,可避免第二殼體引導結構125在長時間使用下發生毀損。
可選擇性地,如圖11所示,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係包含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1與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2,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1係設置於左第一持力件1131,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2係設置於右第一持力件1132。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係包含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1與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2,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1係設置於左第二持力件1231,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2係設置於右第二持力件1232。應說明的是,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1與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1係結構配合,且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1142與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1242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彼此接合。
如圖4所示,第一搭接結構1121於面對第二搭接結構1221的前、後兩側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一前凸部11211、第一後凸部11212、第一前抵接壁11214與第一後抵接壁11215,第一前凸部11211與第一後凸部11212係分別設置於第一前抵接壁11214與第一後抵接壁11215,俾提供抵接第二搭接結構1221,讓第一搭接結構1121與第二搭接結構1221彼此搭接的過程中,第一前凸部11211與第一後凸部11212係分別抵接第二搭接結構1221,俾使第一搭接結構1121與第二搭接結構1221緊迫接觸,而增加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兩者之間的嵌合力量。
可選擇性地,第二搭接結構1221於面對第一搭接結構1121前、後兩側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二前凸部12211、第二後凸部12212、第二前夾持臂12213與第二後夾持臂12214,第二前凸部12211與第二後凸部12212係分別設置於第二前夾持臂12213與第二後夾持臂12214,俾提供夾持第一搭接結構1121,讓第一搭接結構1121與第二搭接結構1221彼此搭接的過程中,第二前凸部12211與第二 後凸部12212得分別抵接第一搭接結構1121,俾使第一搭接結構1121與第二搭接結構1221緊迫接觸,而增加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兩者之間的嵌合力量。
相應地,於本申請中,如圖4所示,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112還包含第一銜接段1122,第一銜接段1122係銜接第一前抵接壁11214與第一後抵接壁11215,而對第一前抵接壁11214與第一後抵接壁11215提供定位。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122還包含第二銜接段1222,第二銜接段1222係銜接第二前夾持臂12213與第二後夾持臂12214,而對第二前夾持臂12213與第二後夾持臂12214提供定位。
綜上所述,本申請的連接器總成係透過結構的設計,而避免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之間輕易分離,以解決多個電路板上的連接器間的嵌合力量不足的問題,讓電子設備上的多個電路板之間能夠順利達成電性連接,且解決連接器間的嵌合容易受到外力衝擊而解除,使多個電路板間的電性連接關係容易受到破壞的問題。

Claims (11)

  1. 一種連接器總成,係包括:一第一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係包含:一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係具有一第一嵌入端;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係嵌設於該第一殼體,並具有外露於該第一嵌入端的一第一搭接結構;一第一持力件組,該第一持力件組係具有一左第一持力件與一右第一持力件,該左第一持力件與該右第一持力件係分別嵌設於該第一殼體的左、右兩側,且該左第一持力件與該右第一持力件係分別具有一左第一懸臂結構與一右第一懸臂結構;一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一持力件組;以及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係包含:一第二殼體,該第二殼體係具有一第二嵌入端;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係嵌設於該第二殼體,並具有外露於該第二嵌入端的一第二搭接結構;一第二持力件組,該第二持力件組係具有一左第二持力件與一右第二持力件,該左第二持力件與該右第二持力件係分別嵌設於該第二殼體的左、右兩側;一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二持力件組;其中, 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使該第一嵌入端與該第二嵌入端彼此連通,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以完成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與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兩者的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二搭接結構係夾持該第一搭接結構;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後,該左第一懸臂結構與該右第一懸臂結構係分別彈力抵接該左第二持力件與該右第二持力件,俾止擋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分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係於該第一搭接結構的下方具有一端子抵靠平坦面,該第一殼體係於對應該端子抵靠平坦面的位置具有一殼體抵靠平坦面,該端子抵靠平坦面得抵靠該殼體抵靠平坦面,俾令該殼體抵靠平坦面對該第一搭接結構提供支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搭接結構於面對該第二搭接結構前、後兩側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前凸部與一第一後凸部,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的過程中,該第一前凸部與該第一後凸部得分別抵接該第二搭接結構,俾使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緊迫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二搭接結構於面對該第一搭接結構前、後兩側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二前凸部與一第二後凸部,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的過程中,該第二前凸部與該第二後凸部得分別抵接該第一搭接結構,俾使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緊迫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搭接結構係包含一第一前抵接壁與一第一後抵接壁,該第一前抵接壁與該第一後抵接壁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搭接結構的本體的前、後兩側,該第一前凸部與該第一後凸部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前抵接壁與該第一後抵接壁,俾提供抵接該第二搭接結構;該第二搭接結構係包含一第二前夾持臂與一第二後夾持臂,該第二前夾持臂與該第二後夾持臂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搭接結構的本體的前、後兩側,該第二前凸部與該第二後凸部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二前夾持臂與該第二後夾持臂,俾提供夾持該第一搭接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還包含一第一銜接段,該第一銜接段係銜接該第一前抵接壁與該第一後抵接壁;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還包含一第二銜接段,該第二銜接段係銜接該第二前夾持臂與該第二後夾持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連接器還包含:一第一殼體引導結構,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該第二連接器還包含:一第二殼體引導結構,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其中,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與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使該第一嵌入端與該第二嵌入端彼此連通,讓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彼此搭接,以完成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與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兩者的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的頂端係高於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的頂端,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的頂端係高於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的頂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端子係為兩個第一導電端子,該兩個第一導電端子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引導結構的左、右兩側;該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係為兩個第二導電端子,該兩個第二導電端子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引導結構的左、右兩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左第一跨接部與一左第一插接部,該左第一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左第一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左第一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一殼體上的定位;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右第一跨接部與一右第一插接部,該右第一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右第一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右第一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一殼體上的定位;以及該第二殼體還具有一左第二跨接部與一左第二插接部,該左第二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左第二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左第二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二殼體上的定位;該第二殼體還具有一右第二跨接部與一右第二插接部,該右第二持力件的一端係跨接於該右第二跨接部,且另一端係插接於該右第二插接部,俾完成在該第二殼體上的定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包含一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一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該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左第一持力件,該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右第一持力件,該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包含一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與一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該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左第二持力件,該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設置於該右第二持力件,其中,該左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該左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且該右第一持力件引導結構與該 右第二持力件引導結構係結構配合,而得引導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彼此接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搭接結構與該第二搭接結構兩者係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
TW108201292U 2019-01-25 2019-01-25 Connector assembly TWM580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92U TWM580268U (zh) 2019-01-25 2019-01-25 Connector assembly
CN201921944471.2U CN210723406U (zh) 2019-01-25 2019-11-12 连接器总成
CN201911101942.8A CN111490374B (zh) 2019-01-25 2019-11-12 连接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92U TWM580268U (zh) 2019-01-25 2019-01-25 Connector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268U true TWM580268U (zh) 2019-07-01

Family

ID=6805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292U TWM580268U (zh) 2019-01-25 2019-01-25 Connector assembly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1490374B (zh)
TW (1) TWM5802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3470B (zh) * 2020-05-26 2021-07-11 台灣電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傳輸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80268U (zh) * 2019-01-25 2019-07-0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0705B2 (ja) * 2008-07-02 2013-04-1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05514687B (zh) * 2012-03-29 2018-02-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装体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JP5887326B2 (ja) * 2013-12-12 2016-03-1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378642B2 (ja) * 2015-04-23 2018-08-2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205178062U (zh) * 2015-07-17 2016-04-20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TWM580268U (zh) * 2019-01-25 2019-07-0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Connector assemb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3470B (zh) * 2020-05-26 2021-07-11 台灣電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傳輸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3406U (zh) 2020-06-09
CN111490374A (zh) 2020-08-04
CN111490374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44671A (zh) 連接器組件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TW201541721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TWM580268U (zh) Connector assembly
US8647144B2 (en) Connector having guide member supported by plug and jack when they are connected,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TWM457332U (zh) 電連接裝置及其電連接器
CN111370888B (zh) 连接器总成及其跨接式连接器
CN111435769B (zh) 连接器总成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834768B (zh) 高稳定性的小间距板对板连接器及其端子
JP2005072232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とハード基板との接続構造及び該接続構造に使用する押圧治具
CN112086781B (zh) 硬盘数据接口节距转换连接器
TWM584029U (zh) 連接器組件
TWI740139B (zh) 板端連接器
CN220400973U (zh) 电连接器
TWI792231B (zh) 線對板連接器
CN110299632B (zh) 插接结构、连接器、插头以及插接方法
TWI640131B (zh)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module
TWI720799B (zh) 連接器總成
TWM605402U (zh)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CN112271476A (zh) 一种压配式端子及连接器
WO2020073499A1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8589246A (zh) 连接器总成及其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
TWM644750U (zh) 電連接器總成
TWM631181U (zh) 板對板連接器組件與插座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