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7623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67623B CN106067623B CN201610258382.7A CN201610258382A CN106067623B CN 106067623 B CN106067623 B CN 106067623B CN 201610258382 A CN201610258382 A CN 201610258382A CN 106067623 B CN106067623 B CN 1060676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metal fittings
- connection
- foot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部;多个端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以及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包括:一本体部,固定于所述对接引导部;一对左右连接臂部,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两端;以及一对左右接触臂部,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部的前端的上端;以及第一连接脚部连接于一基板上的一连接垫,所述第一连接脚部的上端连接于各连接臂部的基端的下端,以当从所述连接器侧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脚部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通过能使弹性长度延伸至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接触的部分,从而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之间的互相接合和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一对平行的电路基板。这些基板对基板连接器安装于所述一对电路基板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上且随后对接以建立一电连接。已提案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两端部,以作为用于保持两个连接器对接的锁定元件(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图11是现有技术的加强金属配件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11(a)示出第二加强金属配件,而图11(b)示出第一加强金属配件。
在图11(b)中,851是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一第一电路基板(未示出))的基座的纵向两端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在图11(a)中,951是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一第二电路基板(未示出))的基座的纵向两端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板状的本体部852,沿第一连接器的横向延伸;一侧方接合片858,从本体部852的两端沿第一连接器的纵向延伸;一第一基板连接部856a,连接于侧方接合片858的下端且牢固地焊接于第一电路基板;一第二基板连接部856b,牢固地焊接于第一电路基板(连接于本体部852的下端);以及一基座接合用凸部854,形成于各侧方接合片858的前端。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板状的本体部952,沿第二连接器的横向延伸;一侧方接合片958,从本体部952的左右端向第二连接器的横向外侧延伸;一侧方接合凸部958a,形成于各侧方接合片958的前端;一基板连接部956,牢固地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连接于本体部952的下端(图的视角的上端));以及基座接合用凸部952a,形成于本体部952的一表面。
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对接时,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的侧方接合凸部858a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的侧方接合凸部958a互相接合,以锁定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并维持它们对接。
专利文献1:特开JP2009-277365
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因为假定电流不流经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所以未赋予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的侧方接合片858足够的柔软性。因此,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路板的电源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源线时,第一电路板的电源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源线之间经由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建立一电连接,且当安装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坠落、由于外力而承受振动和冲击时,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之间的电连接暂时被切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连接器,其通过赋予与基板连接的连接脚部当从连接器侧观察时的大体L字状轮廓而能将弹性长度延伸至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接触的部分,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之间的互相接合,且能够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为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连接器本体部;多个端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以及一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所述连接器本体部包括:对接引导部,形成于纵向两端,且与在另一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部的纵向两端形成的对接引导部嵌合。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包括:一本体部,固定于所述对接引导部;一对左右连接臂部,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两端,沿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纵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外侧;以及一对左右接触臂部,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与安装于另一连接器本体部上的加强金属配件接触。以及一第一连接脚部连接于一基板上的一连接垫,所述第一连接脚部的上端连接于各连接臂部的下端或基端,以当从所述连接器侧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脚部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各第一连接脚部包括:一垂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水平部,从所述垂直部向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纵向外侧延伸,所述水平部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垫。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一第二连接脚部连接于基板上的一连接垫,所述第二连接脚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下端,以当从所述连接器侧观察时,所述第二连接脚部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各连接臂部使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脚部的前端的前方的部分的宽度大于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基端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各接触臂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臂部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基端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各接触臂部具有一接触上臂部以及一接触前臂部。所述接触上臂部包括:一上侧覆盖部,在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使前端面向下方地跨在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一侧壁部上;以及一内侧覆盖部,连接于所述上侧覆盖部的前端且设置在所述对接引导部内侧。以及所述接触前臂部连接于所述内侧覆盖部,设置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内侧,且接触安装于插入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嵌合凹部中的另一对接引导部上的另一加强金属配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一阻挡部形成于所述本体部的侧表面和所述连接臂部的侧表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剂上升。
在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中,所述本体部的侧表面和所述连接臂部的侧表面均镀有带有一镍底层的金,且通过使镀金件被一激光束照射,使得所述镍底层在所述侧表面上露出,以形成所述阻挡部。
在本发明中,与基板连接的连接脚部当从连接器侧观察时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因此,通过能将弹性长度延伸至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接触的部分,从而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之间的互相接合且更可靠地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与另一加强金属配件之间的电连接,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1(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图1(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从下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一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的六个视图,其中,图5(a)是一前视图,图5(b)是一侧视图,图5(c)是一后视图,图5(d)是沿图5(c)中A-A作出的一剖视图,图5(e)是一俯视图,而图5(f)是一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6(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图6(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从下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9(a)是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而图9(b)是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第一加强金属配件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10(a)是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而图10(b)是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加强金属配件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11(a)示出第二加强金属配件,而图11(b)示出第一加强金属配件。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连接器
11:第一基座
11a、111a:对接面
11b、111b:安装面
12:凹部
12a、113:凹槽部
13:第一凸部
14、122b:侧壁部
15:第一端子收容腔
15a: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
21:第一突出端部
21a:上表面
21b、122a:端壁部
21c:侧壁延长部
21f:内壁部
21g:中央部
21k:外壁部
22:嵌合凹部
25:内端凸部
25a:对向平面
26: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
26a:第二连接臂部收容开口部
26e:第一连接臂部收容开口部
51、851:第一加强金属配件
52:第一本体部
52a:拐角部
53:连接臂部
54:接触臂部
54a、57a:上侧覆盖部
54A:接触上臂部
54b、57b:内侧覆盖部
54B:接触前臂部
54c:弯曲凸部
54f、56f:前端
54r、56r:后端
56a:第一连接脚部
56a1:垂直部
56a2:水平部
56b:第二连接脚部
57:中央引导部
57c:凸部收容开口
58:阻挡部
59-1、59-2、59-3、59-4:激光束
61:第一端子
62、162:尾部
63:被保持部
64:下侧连接部
65、165:第一接触部
66、166:第二接触部
67:上侧连接部
101:第二连接器
111:第二基座
112:第二凸部
122:第二突出端部
122c:加强金属配件收容凹部
151、951:第二加强金属配件
152:第二本体部
154:侧方覆盖部
155:接触侧板部
156:基板连接部
157:中央覆盖部
158:保持用突出片
161:第二端子
164:连接部
852、952:本体部
854、952a:基座接合用凸部
856a:第一基板连接部
856b:第二基板连接部
858、958:侧方接合片
858a、958a:侧方接合凸部
956:基板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照附图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从下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一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的六个视图。在图1中,图1(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图1(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在图5中,图5(a)是一前视图,图5(b)是一侧视图,图5(c)是一后视图,图5(d)是沿图5(c)中A-A作出的一剖视图,图5(e)是一俯视图,而图5(f)是一仰视图。
在图中,1是第一连接器,其为本实施例中的一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其中之一。第一连接器1是一表面安装连接器,其安装于一第一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并对接后述的另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101。此外,第二连接器101是本实施例中的一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另一个。这也是一表面安装连接器且安装于一第二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优选建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也可为用于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基板、柔性扁平线缆(FFC)、柔性印刷电路(FPC)基板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说明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指示方向的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依赖于示出在图中的两个连接器以及它们的组成部件的方位。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或它们的组成部件的方位变化时,解释也响应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为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一体模制成型的连接器本体。如图所示,第一基座11具有一长方体的厚板状的形状,且具有一长方体的凹部12,凹部12具有在将插入的第二连接器101收容的一侧(即对接面11a侧(图2中的上侧))形成的围绕的周边。一第一凸部13作为一岛部一体形成于第一基座11的凹部12内。两个侧壁部14与第一基座11一体形成并分别在第一凸部13的两侧平行于第一凸部13延伸。
这里,第一凸部13和两个侧壁部14从凹部12的底表面向上突出并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的细长的凹槽部12a作为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凸部13的两侧。
这里,凹槽状的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15a形成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的侧面。凹槽状的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还形成于侧壁部14的内侧的两侧面。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连结并与凹槽部12a的底表面成为一体。当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一起说明时,它们将简称为第一端子收容腔15。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端子收容腔15在第一基座11的横向两侧均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并排形成。更具体地,多个第一端子收容腔15以一预定的间距形成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收容于各第一端子收容腔15内的第一端子61也以相同的间距设置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
各第一端子6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部件,且具有:一被保持部63;一尾部62,连接于被保持部63的下端;一上侧连接部67,连接于被保持部63的上端;一第二接触部66,形成于上侧连接部67的内侧端附近;一下侧连接部64,连接于第二接触部66;以及一第一接触部65,形成于下侧连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
被保持部63沿上下方向(即沿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插入并保持于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尾部62弯折并连接于被保持部63,向横向(即沿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连接(例如采用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一信号线。上侧连接部67弯折并连接于被保持部63,且向第一基座11的横向内侧延伸。
第二接触部66形成于上侧连接部67的内侧端、向下弯折并向第一基座11的横向内侧突出。下侧连接部64具有一U字状的侧面轮廓并连接于第二接触部66。第一接触部65形成于下侧连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即内侧的上端附近)、弯折成U字状且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向外突出。
各第一端子61从安装面11b侧(图3的下侧)插入第一端子收容腔15,且被保持部63在两侧上被形成于侧壁部14的内侧的侧面上的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的侧壁挟持,以使各第一端子61固定于第一基座11。当第一端子61安装于第一基座11内时,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定位在凹槽部12a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面对。
因为各第一端子61是通过加工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部件,所以各第一端子61具有弹性。从形状上看出,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彼此面对且能够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当第二连接器101的一第二端子161插入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之间时,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之间的间隔弹性地扩张。
第一突出端部21作为对接引导部设置于第一基座11的纵向两端。一嵌合凹部22作为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于各第一突出端部21。各嵌合凹部22为长方形的凹部,且连接于各凹槽部12a的纵向两端。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对接时,嵌合凹部22收容后面说明的第二连接器101的插入的第二突出端部122。
第一突出端部21包括:侧壁延长部21c,作为第一突出端部21的侧壁部,从侧壁部14的纵向的两端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以及一端壁部21b,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延伸且在两端连接于侧壁延长部21c。在各第一突出端部21中,通过在两端连接的端壁部21b和侧壁延长部21c形成一方形C字状(squared-off C-shaped profile)的连续侧壁且限定长方形的嵌合凹部22的三个侧面。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收容且保持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形成的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当从对接面侧观察时,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是具有一方形C字状的轮廓的、一狭缝状的空间,该空间开口于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面21a,并且从上面21a沿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向下延伸。
由端壁部21b和两个侧壁延长部21c形成的方形C字状的侧壁由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分成一内壁部21f和一外壁部21k。内壁部21f具有一方形C字状轮廓且连接于侧壁部14的纵向两端。外壁部21k仅存在于与端壁部21b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上,且在与端壁部21b的两端部对应的部分以及在与侧壁延长部21c对应的部分缺失(missing)。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包括:第一连接臂部收容开口部26e,开口于端壁部21b的外表面且与端壁部21b的两端对应;以及一第二连接臂部收容开口部26a,开口于侧壁延长部21c的外表面且与侧壁延长部21c对应。外壁部21k的中央部21g的外壁面为第一基座11的纵向最外侧壁面。
一内端凸部25形成于各端壁部21b的内壁部,并朝向第一凸部13延伸。内端凸部25的面对第一凸部13的对向平面25a为一平面,该平面用作用于确定第一连接器1的各部件相对第一基座11的纵向的位置的一基准面。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第一本体部52,固定于第一基座11的外壁部21k的中央部21g;连接臂部53,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左右两端;接触臂部54,连接于连接臂部53;以及一中央引导部57,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上端。各接触臂部54具有:一接触上臂部54A,连接于一连接臂部53;以及一接触前臂部54B,连接于接触上臂部54A。
第一本体部52是一细长的带状元件,整体地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延伸。前端或拐角部52a在第一本体部52的左右两端弯折且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且前端或拐角部52a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内侧延伸。因此,在平面视图中(即从上方观察时),包括两端的拐角部52a的第一本体部52具有一方形C字状轮廓。
一第二连接脚部56b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下端的第一基板。与第一本体部52一样,第二连接脚部56b在上端附近在上下方向(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然而,当从第一连接器1的侧方观察时,第二连接脚部56b在中间弯折且其前端面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外侧,以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第二连接脚部56b前端的下端连接(例如采用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一信号线。
一连接臂部53连接于拐角部52a的前端。连接臂部53具有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平板状的部分。连接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连接脚部56a也连接于连接臂部53的基端的下端,且一接触上臂部54A连接于连接臂部53的前端的上端。
与连接臂部53一样,当从第一连接器1侧观察时,第一连接脚部56a是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和厚度方向延伸以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的一平板状的部分。更具体地,第一连接脚部56a在上下方向(即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包括:一垂直部56a1,在上端连接于连接臂部53;以及一水平部56a2,从垂直部56a1的下端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外侧延伸。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连接(例如采用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一信号线。
接触上臂部54A在基端连接于连接臂部53的上端且弯折180°以使接触上臂部54A的前端面向下方。接触上臂部54A包括:一上侧覆盖部54a,跨在侧壁延长部21c上;以及一内侧覆盖部54b,在基端连接于上侧覆盖部54a的前端,向下延伸且设置于侧壁延长部21c内侧。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时,上侧覆盖部54a形成为覆盖侧壁延长部21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
接触前臂部54B在基端(即在第一基座11的纵向的内侧端)连接于内侧覆盖部54b的前端的下端,且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内侧延伸。接触前臂部54B包括:一弯曲凸部54c,向第一基座11的横向内侧膨出。当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对接时,弯曲凸部54c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接触侧板部155接触。
因为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是通过加工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部件,所以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具有弹性。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板厚度沿整个配件都是一样的。从形状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左右弯曲凸部54c之间的间隔能够弹性地变化。换句话说,当第二连接器101的一第二端子151插入左右弯曲凸部54c之间时,左右弯曲凸部54c之间的间隔弹性地扩张。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和第二连接脚部56b的下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因此,接触前臂部54B的弯曲凸部54c能够以弹性位移的形式发挥弹性体功能的部分在两个连接脚部之间从靠近弯曲凸部54c的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至接触前臂部54B的弯曲凸部54c。换句话说,包括第一连接脚部56a、连接臂部53、接触上臂部54A以及接触前臂部54B的整个部分的弹性长度等于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至弯曲凸部54c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第一连接器1侧观察时,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的第一连接脚部56a在基端(即在第一基座11的纵向的外端)连接于连接臂部53的下端,且前端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的外侧延伸。结果,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至弯曲凸部54c的弹性长度或距离能被延长,且能增加接触前臂部54B的弯曲凸部54c的弹性位移量。因此,弯曲凸部54c能够保持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接触侧板部155可靠地接触。
当固定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和第二连接脚部56b的下端的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连接于一电源线时,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作为一电源用端子,且电流流入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这里,来自第二连接脚部56b的下端的电流和来自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的电流在连接臂部53处合流并流入接触前臂部54B。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部53的宽度尺寸如图4所示。在连接臂部53的基端(即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拐角部52a的部分),第一连接脚部56a的前端56f处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尺寸W2大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后端56r处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尺寸W1。从第一本体部52与第二连接脚部56b的连接部分至拐角部52a的前端的宽度尺寸大致等于宽度尺寸W1。连接臂部53的前端(即与接触上臂部54A连接的上端)的宽度尺寸W4(接触上臂部54A的前端54f和后端54r互相连接的部分)大致等于宽度尺寸W2。从接触上臂部54A的基端至前端的整个的宽度尺寸大致等于宽度尺寸W4。连接臂部53的下端或前端的外形形状是以接触上臂部54A的后端54r为圆心的圆弧状。然而,半径尺寸W3稍大于宽度尺寸W1。
比第一连接脚部56a的前端56f和接触臂部54更靠近前端的连接臂部53的部分的宽度(更具体地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前端56f更靠近前端的连接臂部53的部分至接触上臂部54A的宽度)大于从第二连接脚部56b与第一本体部52接触的部分至接触前臂部54B的基端的宽度。因此,甚至当来自第二连接脚部56b的下端的电流与来自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的电流合流以及甚至更多的电流流向接触前臂部54B时,这种宽度也足够大,这减小了电阻,并消除了发热问题。
第一连接脚部56a为与连接臂部53齐平且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平板状。第一连接脚部56a不会向第一基座11的横向外侧突出。结果,第一连接器1在第一基板上的安装表面积不会增加。此外,因为第一连接脚部56a从第一连接器1侧观察时具有L字状轮廓,所以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连接的下端的面积会增加。因此,第一连接脚部56a能够更可靠地固定于连接垫,且减小了第一连接脚部56a和连接垫之间的连接电阻。
如图5所示,一阻挡部(barrier portion)58优选地形成于包含第一连接脚部56a的连接臂部53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以及形成于包含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第一本体部52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剂(flux)溢流(overflow)。阻挡部58是一带状元件,在包括第一连接脚部56a的连接臂部53的纵向和包括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第一本体部52的横向延伸,且当第一连接脚部56a和第二连接脚部56b连接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时,防止了焊料或焊剂溢流,且防止了熔融的焊料或熔融的焊剂沿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侧表面和第二连接脚部56b的侧表面上升。
更具体地,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是镀有一镍(Ni)底层(undercoating)的一金属板。当包含第一连接脚部56a的连接臂部53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以及包含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第一本体部52的外侧面和内侧面随后镀有金(Au)时,所述部件如图5(b)和图5(d)至5(f)所示地受到一激光束59照射,以熔融受激光束59照射的部分处的金,从而露出镍层并形成一阻挡部58。
例如,通过将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相对于激光束59-1和59-2(如图5(b)和图5(e)所示,光斜地照射)从上方移动至下方(如图5(e)),一阻挡部58形成于包含第一连接脚部56a的连接臂部53的外侧面和包含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第一本体部52的外侧面。而且,通过将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相对于激光束59-3和59-4(如图5(d)和图5(f)所示,光斜地照射)从上方移动至下方(如图5(f)),一阻挡部58形成于包含第一连接脚部56a的连接臂部53的内侧面和包含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第一本体部52的内侧面。激光束59-1至59-4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它们可统称为激光束59。
这里,当从第一连接器1侧观察时具有一L字状轮廓的第一连接脚部56a是与连接臂部53齐平且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平板状。第一连接脚部56a连接于连接臂部53的沿第一基座11纵向的外侧端或下端而其前端面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外侧。结果,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没有受到激光束59照射。因为阻挡部58由此不会形成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所以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下端能够可靠地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
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中央引导部57覆盖内壁部21f的上表面和端壁部21b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中央引导部57包括:一上侧覆盖部57a,其基端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上端而其前端斜向下弯曲;以及一内侧覆盖部57b,其基端连接于上侧覆盖部57a的前端而其前端向下延伸。
用于收容内端凸部25的一凸部收容开口57c形成于内侧覆盖部57b的下端中央部。这样,甚至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对向平面25a露出于嵌合凹部22内。通过凸部收容开口57c与内端凸部25嵌合,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相对第一突出端部21被定位。
下面是第二连接器101的构成的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从下方观察到的一分解图。在图6中,图6(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图6(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第二连接器101具有一第二基座111,第二基座111为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一体模制成型的第二连接器本体。如图所示,第二基座111具有一厚板状的长方形。第二基座111包括:一一体形成的细长的凹槽部113,在与第一连接器1对接的侧(即对接面111a侧(在图7的上侧))沿第二基座111的纵向延伸;以及第二凸部112,作为细长的凸部,限定凹槽部113的外侧并沿第二基座111的纵向延伸。第二凸部112沿凹槽部113的两侧且沿第二基座111的两侧延伸。
各第二凸部112包括一相对的第二端子161。第二端子161的间距、数量及布置与第一端子61一致。凹槽部113在安装于第二基板的侧(即安装面111b(图8的下端))由一底板封闭。
各第二端子16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板一体形成的部件,且具有:一本体部(未示出);一尾部162,连接于本体部的下端;一第一接触部165,连接于本体部的上端;一连接部164,连接于第一接触部165的上端;以及一第二接触部166,形成于连接部164的外侧端。
本体部(未示出)由第二基座111包围并保持。尾部162沿所述本体部的横向(即沿第二基座11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例如采用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二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一信号线。
第二端子161与第二基座111采用一模制成型方法(如包覆成型(overmolding)或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而一体成型。换句话说,第二端子161设于第二基座111内部且模具的腔填充一绝缘材料。这样,各第二端子161一体连接于第二基座111,从而所述本体部埋设于第二基座111,但是第一接触部165的表面、连接部164的表面以及第二接触部166的表面露出于第二凸部112的侧表面和对接面111a。
第二突出端部122作为一对接引导部设置于第二基座111的纵向两端。第二突出端部122是沿第二基座111的横向延伸且两端连接于各第二凸部112的纵向两端的厚的部件。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表面具有一大体长方形的形状。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对接时,第二突出端部122作为一插入凸部插入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出端部21的嵌合凹部22。
第二突出端部122包括:侧壁部122b,沿第二基座111的纵向延伸;端壁部122a,在两端连接于侧壁部122b;以及一加强金属配件收容凹部122c。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收容于加强金属配件收容凹部122c中且安装于第二突出端部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细长的带状第二本体部152,沿第二基座111的横向延伸;一中央覆盖部157,连接于第二本体部152的上端;侧方覆盖部154,连接于中央覆盖部157的左右两端;保持用突出片158,连接于侧方覆盖部154的一侧缘;接触侧板部155,连接于侧方覆盖部154的另一侧缘;以及基板连接部156,连接于接触侧板部155的下端。
如图6所示,中央覆盖部157具有适当的尺寸和形状,以在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安装于第二突出端部122时覆盖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面的大部分。
侧方覆盖部154从中央覆盖部157的左右两端沿第二基座111的纵向延伸,且平行于第二凸部112的靠近纵向两端的上面延伸。接触侧板部155平行于第二凸部112的靠近纵向两端的外侧面延伸。保持用突出片158平行于第二凸部112的靠近纵向两端的内侧面延伸。在两侧缘处互相连接的侧方覆盖部154、保持用突出片158以及接触侧板部155均形成一连续的U字状轮廓。
基板连接部156向第二基座111的外侧延伸,且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二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一电源线。
下面是使具有这些结构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对接的操作的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的一对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第一加强金属配件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的一对立体图。在图9和图10中,图9(a)和图10(a)是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而图9(b)和图10(b)是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
在此,通过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焊接于与第一基板(未示出)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通过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第一连接脚部56a和第二连接脚部56b焊接于与第一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第一连接器1表面安装于第一基板。与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信号线,而与连接于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第一连接脚部56a和第二连接脚部56b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电源线。
同样地,通过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例如采用焊接连接于与第二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通过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基板连接部156例如采用焊接连接于与第二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第二连接器101表面安装于第二基板(未示出)。与连接于窄的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信号线,而与连接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基板连接部156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电源线。
首先,操作人员使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对接面11a与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对接面111a相对、使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器1的对应凹槽部12a的位置对准、并使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器1的对应的嵌合凹部22的位置对准,以完成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的定位。
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沿对接方向朝向另一方的连接器移动,且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和第二突出端部122分别插入第一连接器1的凹槽部12a和嵌合凹部22。由此,如图9所示,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已对接时,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间建立电连接。
更具体地,第二连接器101的各第二端子161插入在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之间,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一接触部165接触,而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触部66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二接触部166接触。结果,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连结的导电迹线以及与第二基板上的连接垫(连接于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连结的导电迹线建立电连接。
各第一端子61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在两侧上挟持第二端子161。因为各第二端子161由第一端子61牢固地保持,所以第二端子161不会与第一端子61脱离,且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保持对接。
因为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分别安装于一大面积的第一基板和一大面积的第二基板上,所以操作人员不能看到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面11a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对接面111a,而且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手探进行对接操作。因为简单地通过手探不能使两个连接器正确地对准,所以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有时未对准。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未对准时,第二连接器101的对接面可能相对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面11a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人员使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沿对接方向移动朝向另一方的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101的一个第二突出端部122接触第一连接器1的一个第一突出端部21,而且第一突出端部21沿对接方向受第二突出端部122强烈地挤压(即向下,如图2所示)。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一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且各第一突出端部21由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中央引导部57和接触上臂部54A覆盖。因此,甚至当受到第二突出端部122强烈地挤压时,压力经由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第一连接脚部56a和第二连接脚部56b传递至第一基板。几乎没有任何压力传递至第一突出端部21。由此,第一突出端部21不会被破坏或损坏。
此外,一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安装于第二突出端部122,且各第二突出端部122由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中央覆盖部157和侧方覆盖部154覆盖。因此,甚至当受到第一突出端部21强烈地挤压时,压力经由板连接部156传递至第二基板。几乎没有任何压力传递至第二突出端部122。由此,第二突出端部122不会被破坏或损坏。
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已完成对接时,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间建立电连接,且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彼此接合。这样,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之间建立电连接,并维持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插入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且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左右接触前臂部54B上的弯曲凸部54c接触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左右接触侧板部155。此时,左右弯曲凸部54c被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左右接触侧板部155推挤张开并向外(即向第一基座11的横向外侧)位移。由于接触前臂部54B、连接于接触前臂部54B的接触上臂部54A和连接于接触上臂部54A的连接臂部53的弹性作用使得接触侧板部155的表面挤压弯曲凸部54c的表面。
因为弯曲凸部54c的表面与接触侧板部155的表面之间能维持可靠地接触,所以能在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之间建立一可靠的电连接。
这里,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具有延伸经过第一连接脚部56a、连接臂部53、接触上臂部54A以及接触前臂部54B的一长的弹性长度。因此,弯曲凸部54在从第一连接脚部56a至接触前臂部54B的部分(该部分是具有一长的弹性长度的弹性部)的自由端处的弹性位移量大。因此,当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坠落、由于强的外部冲击而承受振动时,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可能会相对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移动,不管接触侧板部155是否位移,由弯曲凸部54c维持接触状态,从而在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之间维持一可靠的电连接,且不会发生短时间或暂时的电连接的断开。
因为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第一连接脚部56a和第二连接脚部56b分别连接于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的电源线),所以可承受一大电流流经。来自第一连接脚部56a的电流和来自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电流在连接臂部53处合流并流向接触前臂部54B。然而,从比第一连接脚部56a的前端56f更靠近前端的接触前臂部54B的部分至接触上臂部54A的前端的宽度尺寸大于与第二连接脚部56b连接的第一本体部52的部分至接触前臂部54B的宽度尺寸。因此,即使来自第二连接脚部56b的电流与来自第一连接脚部56a的电流合流以及更大的电流流向接触前臂部54B,沿路径的较大的宽度尺寸减小了电阻,并消除了发热问题。如上所述,从第一连接脚部56a至接触前臂部54B的部分由于更大的弹性长度也更长,因此具有一更大的宽度尺寸。这也减小了电阻,并消除了发热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基座11;多个第一端子61,安装于第一基座11;以及一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具有形成于纵向两端的第一突出端部21,且第一突出端部21与在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纵向两端形成的第二突出端部122嵌合。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包括:一第一本体部52,固定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一对左右连接臂部53,分别在基端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左右两端,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一突出端部21的侧壁延长部21b的外侧;以及一对左右接触臂部54,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一对连接臂部53的上端或前端,且接触安装于第二基座111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连接臂部53的下端或基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上端,第一连接脚部56a连接于第一基板上的一连接垫。当从第一连接器1侧观察时,第一连接脚部56a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
通过这种方式,弹性长度可延长至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接触的部分,从而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接合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之间的电连接也能够可靠地维持。换句话说,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
第一连接脚部56a包括:一垂直部56a1,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水平部56a2,从垂直部56a1向第一基座11的纵向外侧延伸。水平部56a2的下端连接于一连接垫。因此,连接于连接垫的表面积能够增加,与连接垫的连接更牢固,且减小了第一连接脚部56a和连接垫之间的连接电阻。
第一本体部52的下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脚部56b的上端,第二连接脚部56b连接于第一基板上的一连接垫。当从第一连接器1侧观察时,第二连接脚部56b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因为除了第一连接脚部56a之外,一第二连接脚部56b也连接于第一基板上的一连接垫,因此提高了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一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由于多个位置用于供电流流经,故能够降低导电电阻。
连接臂部53的位于第一连接脚部56a的前端56f的前方的部分的宽度大于与第一本体部52连接的基端的宽度。因为连接臂部53的该部分更宽,所以在该部分与来自第一连接脚部56a的电流存在合流,从而能够降低导电电阻。
接触臂部54的宽度大于连接臂部53的与第一本体部52连接的基端的宽度。因为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接触的部分能被加长和加宽,所以能够降低导电电阻。
第一本体部52的侧表面以及连接臂部53的侧表面镀有镍底层并再镀有金。所述镀金件随后被一激光束59照射,以使镍在这些侧表面上露出,且由此形成一阻挡部58。因为使用了一激光束59,所以一阻挡部58能够容易地形成,以防止焊料或焊剂溢流。
本发明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连接器。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连接器本体部;
多个端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以及
一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
所述连接器本体部包括:对接引导部,形成于纵向两端,且与在另一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部的纵向两端形成的对接引导部嵌合;
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包括:一本体部,固定于所述对接引导部;一对左右连接臂部,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两端,沿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纵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外侧;以及一对左右接触臂部,分别在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部的前端的上端,且与安装于另一连接器本体部上的加强金属配件接触;以及
一第一连接脚部,连接于一基板上的一连接垫,所述第一连接脚部的上端连接于各连接臂部的基端的下端,以当从所述连接器侧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脚部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
其中,各接触臂部具有一接触上臂部以及一接触前臂部;
所述接触上臂部包括:一上侧覆盖部,在所述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部的上端或前端,且使前端面向下方地跨在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一侧壁部上;以及一内侧覆盖部,连接于所述上侧覆盖部的前端且设置在所述对接引导部内侧;以及
所述接触前臂部连接于所述内侧覆盖部,设置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内侧,且接触安装于插入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嵌合凹部中的另一对接引导部上的另一加强金属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第一连接脚部包括:
一垂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一水平部,从所述垂直部向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纵向外侧延伸,所述水平部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第二连接脚部连接于基板上的一连接垫,所述第二连接脚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下端,以当从所述连接器侧观察时,所述第二连接脚部具有一大体L字状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连接臂部使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脚部的前端的前方的部分的宽度大于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基端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接触臂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臂部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基端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阻挡部形成于所述本体部的侧表面和所述连接臂部的侧表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剂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阻挡部形成于所述本体部的侧表面和所述连接臂部的侧表面,以防止焊料或焊剂上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本体部的侧表面和所述连接臂部的侧表面均镀有带有一镍底层的金,且通过使镀金件被一激光束照射,使得所述镍底层在所述侧表面上露出,以形成所述阻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本体部的侧表面和所述连接臂部的侧表面均镀有带有一镍底层的金,且通过使镀金件被一激光束照射,使得所述镍底层在所述侧表面上露出,以形成所述阻挡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88042 | 2015-04-23 | ||
JP2015088042A JP6378642B2 (ja) | 2015-04-23 | 2015-04-23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67623A CN106067623A (zh) | 2016-11-02 |
CN106067623B true CN106067623B (zh) | 2018-07-24 |
Family
ID=5714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58382.7A Active CN106067623B (zh) | 2015-04-23 | 2016-04-22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985366B2 (zh) |
JP (1) | JP6378642B2 (zh) |
KR (1) | KR101808418B1 (zh) |
CN (1) | CN106067623B (zh) |
TW (1) | TWM53732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78642B2 (ja) | 2015-04-23 | 2018-08-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464270B2 (ja) * | 2015-08-05 | 2019-02-0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プラグコネクタ |
JP1579147S (zh) * | 2016-09-07 | 2017-06-19 | ||
JP6873424B2 (ja) * | 2017-01-11 | 2021-05-1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6806593B2 (ja) * | 2017-02-28 | 2021-01-0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2283488B1 (ko) * | 2017-04-24 | 2021-07-28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기판 커넥터용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기판 커넥터 |
JP6761375B2 (ja) * | 2017-05-29 | 2020-09-2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N207069118U (zh) * | 2017-06-08 | 2018-03-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JP6925883B2 (ja) * | 2017-06-09 | 2021-08-2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JP6950740B2 (ja) * | 2017-07-24 | 2021-10-1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セット |
US10638608B2 (en) * | 2017-09-08 | 2020-04-28 | Apple Inc. | Interconnect frames for SIP modules |
DE102018000207A1 (de) * | 2018-01-12 | 2019-07-18 |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
KR102542024B1 (ko) * | 2018-02-23 | 2023-06-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금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JP6959884B2 (ja) * | 2018-03-13 | 2021-11-0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
JP2019186062A (ja) * | 2018-04-11 | 2019-10-2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2082207B1 (ko) * | 2018-05-02 | 2020-02-27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전동기 구동장치 |
KR102041368B1 (ko) * | 2018-05-24 | 2019-11-07 | 몰렉스 엘엘씨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
JP1625950S (zh) * | 2018-06-22 | 2019-03-04 | ||
JP7026025B2 (ja) * | 2018-08-24 | 2022-02-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
JP7148357B2 (ja) * | 2018-10-18 | 2022-10-0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7108531B2 (ja) * | 2018-12-27 | 2022-07-2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1638606S (zh) * | 2018-12-28 | 2019-08-05 | ||
JP1638447S (zh) * | 2018-12-28 | 2019-08-05 | ||
JP1638607S (zh) * | 2018-12-28 | 2019-08-05 | ||
JP1638446S (zh) * | 2018-12-28 | 2019-08-05 | ||
CN111446592B (zh) * | 2019-01-17 | 2021-11-16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壳体和电连接器 |
TWM580268U (zh) * | 2019-01-25 | 2019-07-01 |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Connector assembly |
US11095059B2 (en) * | 2019-04-25 | 2021-08-17 | Molex, Llc | Connector |
USD954665S1 (en) * | 2019-05-03 | 2022-06-14 | Lumileds Holding B.V. | Flexible circuit board |
JP2020184459A (ja) | 2019-05-08 | 2020-11-1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CN209929524U (zh) * | 2019-05-29 | 2020-01-10 |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
JP7353859B2 (ja) * | 2019-08-09 | 2023-10-02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
JP1656933S (zh) * | 2019-10-01 | 2020-04-06 | ||
JP1656934S (zh) * | 2019-10-01 | 2020-04-06 | ||
JP1661209S (zh) * | 2019-10-02 | 2020-06-08 | ||
JP1661208S (zh) * | 2019-10-02 | 2020-06-08 | ||
US20230006376A1 (en) * | 2019-12-25 | 2023-01-05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JP1663235S (zh) | 2020-02-13 | 2020-07-06 | ||
CN111355060B (zh) * | 2020-03-13 | 2021-08-17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JP7454995B2 (ja) * | 2020-05-11 | 2024-03-2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
KR102494901B1 (ko) * | 2020-05-13 | 2023-02-06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
CN111769388B (zh) * | 2020-06-16 | 2024-07-16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JP1682140S (zh) *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82138S (zh) * | 2020-10-06 | 2021-08-30 | ||
CN114498200B (zh) * | 2020-10-23 | 2024-01-1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1696084S (zh) * | 2020-10-26 | 2021-10-04 | ||
JP1689505S (zh) * | 2020-12-08 | 2021-07-12 | ||
JP7398496B2 (ja) * | 2021-04-02 | 2023-12-1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
TWM618644U (zh) * | 2021-06-25 | 2021-10-21 | 詮欣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JP1733153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29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30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28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27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WO2023199844A1 (ja) * | 2022-04-13 | 2023-10-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JP1744153S (ja) * | 2022-09-07 | 2023-05-16 | 電気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2542A (zh) * | 2008-05-12 | 2009-11-1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3050805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CN104112946A (zh) * | 2013-04-19 | 2014-10-22 | Smk株式会社 | 使用基板连接器的基板连接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33884B2 (ja) | 2007-03-01 | 2009-09-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1233527A (ja) | 2011-05-31 | 2011-11-17 |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 | 半田吸い上がりバリア部を持つ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101909A (ja) * | 2011-10-14 | 2013-05-23 | Molex Inc | コネクタ |
JP5685216B2 (ja) | 2012-03-29 | 2015-03-1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JP5943774B2 (ja) * | 2012-08-16 | 2016-07-0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US8979551B2 (en) * | 2012-11-29 | 2015-03-17 | Samtec, Inc. |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
JP6293431B2 (ja) * | 2013-03-05 | 2018-03-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199666B2 (ja) * | 2013-09-04 | 2017-09-2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CN103872489B (zh) * | 2014-01-24 | 2018-01-19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JP6378642B2 (ja) | 2015-04-23 | 2018-08-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
2015
- 2015-04-23 JP JP2015088042A patent/JP63786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14 US US15/068,851 patent/US99853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15 TW TW105205243U patent/TWM537322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4-21 KR KR1020160048535A patent/KR10180841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4-22 CN CN201610258382.7A patent/CN10606762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25 US US15/989,423 patent/US104039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20 US US16/544,903 patent/US1053007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2542A (zh) * | 2008-05-12 | 2009-11-1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3050805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CN104112946A (zh) * | 2013-04-19 | 2014-10-22 | Smk株式会社 | 使用基板连接器的基板连接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37322U (zh) | 2017-02-21 |
US10403991B2 (en) | 2019-09-03 |
US20190372250A1 (en) | 2019-12-05 |
JP6378642B2 (ja) | 2018-08-22 |
CN106067623A (zh) | 2016-11-02 |
US9985366B2 (en) | 2018-05-29 |
KR20160126894A (ko) | 2016-11-02 |
US10530079B2 (en) | 2020-01-07 |
US20160315430A1 (en) | 2016-10-27 |
US20180277972A1 (en) | 2018-09-27 |
KR101808418B1 (ko) | 2017-12-12 |
JP2016207478A (ja) | 2016-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7623B (zh) | 连接器 | |
CN106025710B (zh) | 连接器 | |
CN111082238B (zh) | 连接器 | |
TWI669863B (zh) | 連接器 | |
CN207459247U (zh) | 连接器 | |
TWI689139B (zh) | 連接器 | |
TWI540801B (zh) | Connector | |
JP4969838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タイプコネクタ | |
TWI475765B (zh) | Connector | |
JP2020184459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104682047A (zh) | 连接器 | |
TWI789046B (zh) | 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 |
JP2018163894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